會計實訓結果及總結范文

時間:2024-02-26 17:5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實訓結果及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實訓結果及總結

篇1

關鍵詞:會計實訓 模擬 教學

會計是一門專業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職業。中職學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上,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外,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相當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會計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到企業單位去現場觀摩并進行實際操作十分必要。由于會計工作的嚴肅性、保密性等的限制,到實習單位很難達到實習效果。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訓室進行會計實務模擬操作的教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的設計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借助現代技術,以全新視角對課程進行創新,為會計專業的學生搭建一個在模擬仿真和真實的業務環境下綜合實訓的實踐平臺。它以企業單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對象,從建賬開始,到填制審核憑證、登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的全程實務操作演練。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在教學上創造了一種積極思維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主要包括手工模擬實訓和電算化模擬實訓兩部分。根據中職教育教學特點,遵循學生會計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全力推行模擬化訓練。采取教、學、做結合并舉的教學模式,理論學習與操作訓練緊密結合,手工會計操作訓練與電算會計操作訓練相配合,將技能訓練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總體設計應從會計崗位工作要求出發,在對會計崗位工作要求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工作任務進行學習情景設計,再根據學習情景設計組織教學活動。

(一)手工模擬實訓的設計。以一套模擬企業的賬務資料為背景,按實際會計工作流程,采用真實的賬證資料,指導學生按實際工作步驟和內容完成一個完整會計工作過程的各項會計工作,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過程中產生知識需求時引入相關知識。其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的會計核算能力,讓學生掌握企業實際會計工作中建賬、日常處理以及會計報表編制等各步驟內容、操作方法。手工模擬實訓設計從提出任務開始,進行期初建賬;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學生學過的會計理論知識進行日常的賬務處理;依據學生作的日常賬務進行期末賬務處理;最后提交實訓成果。

(二)電算化模擬實訓的設計。電算化會計模擬實訓面向會計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崗位,對學生進行財務會計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其設計指導思想是:以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突出軟件操作訓練;強化電算化會計應用能力。具體實訓設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軟件的選擇與安裝;(2)賬套建立與授權;(3)期初設置;(4)日常業務處理;(5)期末業務處理;(6)其他業務。

針對會計專業學生的特點以及現代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普及,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該課程的教學要求,可采取案例式、啟發式、角色式等諸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二、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的實現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序有效分組輪崗,手工、電算化相結合來實現。

(一)手工模擬實訓的實現。手工模擬實訓可分為準備、實訓操作、總結三個階段。實訓準備階段要做兩方面工作:一是實訓指導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實訓教程,讓學生明確各實訓的目的、要求以及證、賬、表的操作標準;二是學生須準備齊全實訓所需的證、賬、表、筆、印簽等用品用具。

實訓操作階段是在實訓指導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應認真完成各次實訓任務。實訓的具體操作是:(1)建賬。根據模擬企業賬戶的期初余額及有關資料開設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及日記賬。(2)填制記賬憑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3)登賬,根據記賬憑證及所附原始憑證逐筆順序登記日記賬、明細分類賬和總分類賬。(4)結賬與對賬。月終結出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各種明細分類賬和總分類賬的發生額和余額,并將總分類賬的余額與日記賬的余額、明細賬的余額核對相符。(5)編制報表。月終,根據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余額編制資產負債表,根據有關賬戶的發生額編制損益表。(6)對所填制的憑證、賬簿、報表進行系統整理,并裝訂成冊。

學生操作完畢后,實訓指導教師和學生應當及時進行總結。具體包括學生撰寫實訓總結報告(主要談實訓的收獲)等。實訓指導教師要對整個實訓進行總評。

(二)電算化模擬實訓的實現。以手工操作的一整套企業會計資料為背景,利用“用友ERP-U8版”等財務會計軟件,完成從建賬到一個會計期間的業務處理全過程操作。包括:(1)建立賬套,進行財務分工,設置基礎檔案。(2)進行總賬系統的控制參數、基礎數據的設置,輸入期初余額。(3)進行總賬系統日常業務處理,即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記賬,憑證與賬簿的查詢。(4)進行總賬系統的期末處理,對賬、結賬。(5)編制會計報表。(6)將電算化操作的結果與手工操作結果進行對比、總結

通過電算化模擬實訓可以實現如下目標:(1)完成賬套初始化。(2)進行輔助類賬初始。(3)能順利完成憑證的錄入、審核、 記賬。(4)會進行憑證、各種賬簿查詢處理。(5)可以進行銀行對賬。(6)能夠進行期末處理,完成相關科目之間的計算和結轉。(7)會設置報表格式。(8)會設置和編輯報表公式。(9)會正確生成會計報表。

(三)教學效果的測評。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作為一門實踐課程,總評成績應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學生在實訓操作中的態度及操作結果占60%;二是期末采用開卷考試,題目類型有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及編制會計報表等占40%。實訓操作從五方面考核:(1)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操作符合實訓要求。(2)科目使用正確。(3)數據計算準確。(4)憑證、會計賬簿的摘要清楚。(5)實訓報告完整通順。學生在實訓操作中若出現兩處以下不合乎要求的,實訓成績作合格處理;出現三處或三處以上不合要求的,實訓成績作不合格處理。

三、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建議

(一)會計模擬實訓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教材建設嚴重滯后。目前實訓教程有的以理論為主,有的以編程為主,有的以會計軟件自身所帶的用戶手冊為主,有的實訓教程做得很細化,把每一步操作都寫出來了,而教材中內部的勾稽關系表述交待不清,無法達到實訓的目的。

2.會計憑證的傳遞流程不明顯,內部牽制制度不能得到充分體現。會計憑證的傳遞,是會計憑證從填制或取得時起,經審核、記賬到裝訂保管的全過程。各種記賬憑證所記載的經濟業務內容不同,涉及的部門和人員不同,辦理經濟業務的手續不一致,規定會計憑證在各環節的停留時間也不同,以保證經濟業務及記錄核算。在模擬實訓中, 很少有角色分工,整個業務自填制原始憑證至編制報表通常由一個學生完成。憑證在各環節的傳遞既沒有相互間的審核,也沒有相互間的牽制。

3.忽視了對會計憑證的審核。目前的會計模擬實訓基本都是要求學生完成填制記賬、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了事,沒有樹立對會計憑證、賬簿進行審核監督的觀念,一些學生在實訓時根本想不到還要審核原始憑證,而在實際工作中,這一步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合法性的最重要環節。

4.會計的職業判斷力體現不夠。會計職業需要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做出不同的職業判斷,不同的職業判斷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減值準備的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方法等。但在模擬實訓中提供的具體的會計環境下,各種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都是給定的,學生沒有鍛煉職業判斷能力的機會。

(二)相關建議。

1.加強實訓教材建設。會計實訓有其獨特的教學規律、獨立的教學目標和完整的教學內容,因此,編寫會計實訓教材,應組織具有豐富的相應課程教學經驗及企業工作經歷人員,在對會計學科有較深理解、了解現行財務軟件的運行機制、準確把握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開展的。在教材中應有充足的實訓資料,供學生在各階段進行全面技能操作訓練。

2.建立完善的會計模擬仿真工作環境。會計工作具有聯系廣泛的特征,不僅涉及企業的各個部門及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還涉及到銀行、稅務、審計、等相關部門及與企業有業務關系的企業等,要體現會計憑證傳遞流程及內部牽制制度,設置虛擬企業的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上下游客戶單位、銀行、稅務等機構,建立起企業單位內外部關系,使模擬的會計工作大部分都能在設定的環境下展開。加入一些有問題的原始憑證如假發票、內容不完整的票據等,讓學生既熟悉會計憑證的傳遞過程,對會計憑證的審核必要性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又對內部牽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體會。

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模擬實訓仿真度雖高,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適當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十分必要。在完成校內實訓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到各個實習基地,參與憑證的編制與傳遞、賬簿登記、稽核、報表報送等一系列工作,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實際工作的直觀感受,培養他們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而且還可以為企業輸送優秀畢業生,達到校企雙贏的效果。X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2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 手工賬務處理; 同步; 中職; 專業業務技能; 實訓

1會計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實訓的必要性

計算機應用已經在各行業普及,要求財會專業學生要與時俱進,在熟悉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的同時必須掌握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方法。要實現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中,將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進行。

(1)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會計工作也從傳統的手工方式步入了電子化、信息化時代。會計電算化的內涵是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是時展的必然結果,是會計發展的方向,是會計工作者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2) 對于會計從業者來說,掌握了會計知識,熟通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并不等于掌握了電算化賬務處理。所以,會計工作人員有必要從兩種知識技能的區別和聯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在最后會計綜合實訓課教學中,較多進行手工化賬務處理的教學,不大重視同時進行電算化綜合實訓,電算化只是作為一門學科另行教學,而沒有真正納入到最后的綜合實訓課中。因此,就會使學生在對這兩種方法產生認知上的偏見,認為只要熟通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學了電算化知識,就能兩手都會。或認為,普及電算化了,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已無必要。WwW.133229.CoM可見,在綜合實訓教學時沒有對手工和電算化同時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掌握和運用這兩種知識與技能都有很大的影響,對學生今后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從上述分析看,中職學校財會專業學生在進行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時,有必要對兩種賬務處理同樣給予足夠的重視:① 處理的對象是相同的; ② 處理的內容都主要圍繞賬、證、表三大內容進行;③ 處理流程基本類似:建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賬下會計信息系統主要是記賬、算賬、報賬為主的管理,電算化下會計信息系統由過去單一的管理發展成為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管理。因此,應將兩種賬務處理實訓同步進行,分析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及利弊,讓學生了解它們是相通的。在相互結合、相互印證的基礎上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升華。

通過實際的對比操作,不僅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賬務處理的技能,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并沒有過時,它對實現電算化具有指導性的作用。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電算化的強大優勢,體會到實現電算化對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對會計知識進行探索和創新,做到兩手都懂,做好兩手準備,為日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基礎。

2傳統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實訓的實施

要實現兩種賬務處理同步實訓綜合教學,首先,要做好相關的組織、計劃工作,包括實訓場所、實訓設備、實訓教材、實訓財務軟件、專業指導教師等。實訓教材資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據會計綜合實訓教程的要求組織確定。其次,做好實訓前的動員,讓學生了解實訓的目的、意義,實訓的總體安排、要求、措施,明確責任、任務、進度等情況,使學生感到仿佛處在真正的會計工作崗位上。在具體教學中,要隨時注意兩種賬務處理的相互比較,使學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兩種賬務處理的共性和區別,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

通過同步實訓對比,使學生明白會計電算化是傳統手工化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并沒有改變傳統手工會計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會計核算仍然要經歷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一基本過程,其核算結果應是完全一致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1) 運算方式不同。手工會計以算盤或計算器為運算工具,以筆墨為書寫工具,通過純手工實現會計核算,運算和記錄的速度慢、準確率、效率低。會計電算化是以計算機和財務軟件為媒介,通過人、機對話實現會計核算,運算和記錄的速度、準確度高。

(2) 數據處理過程不同。手工會計的技術方法雖然經歷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驟都沒有本質改變。而會計電算化由于采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運算速度快,整個核算(運算)過程形成了一體化,是在傳統手工會計基礎上實現的一次技術飛躍。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會計是將會計信息數據以憑證、賬簿、報表等紙質為載體進行書面記錄并保存,占用空間大,需要重復抄錄,容易出錯。在會計電算化中,除原始憑證以紙質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盤、磁帶等磁性介質作為存放會計信息數據的載體,占用空間小,查找方便,而且,數據只需錄入一次,杜絕了重復抄錄產生的錯誤,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組織方式不同。手工會計的信息組織方式是應用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各種賬簿,即通過先將原始憑證的數據填入到記賬憑證,再將記賬憑證的數據逐筆登記到賬簿的方式完成。而會計電算化的信息組織方式是利用計算機的內在功能和應用軟件,將會計信息序時存放在憑證庫中,最終完成信息的組織過程。

(5) 數據處理起點不同。手工會計條件下,數據處理的起點是原始憑證;而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是以記賬憑證作為會計電算化系統數據的起點。

(6) 賬務處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會計環境中,賬務處理由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按照不同的科目,在憑證、賬簿和報表中記錄、核算。而會計電算化環境中,賬務處理轉變為數據處理,將手工處理過程簡化為將有關數據從“憑證臨時文件”轉移到“流水賬文件”中存放。

(7) 查詢方式不同。手工會計的查詢方式通過手工完成,查詢速度慢,查詢結果單一,特別是擴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詢幾乎難以實現。而會計電算化則不同,查詢過程簡單明了,查詢速度快,查詢量大,而且可以通過計算機的綜合運算查出用戶所需的各種指標數據結果。

3小結

將會計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進行綜合實訓教學,比只進行傳統手工賬務實訓教學會遇到更大的困難,需要安排較多的教學時間,但通過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是可以實現的。運用這種方法,將有助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造性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耀武. 會計電算化[m]. 修訂版.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篇3

關鍵詞:高職教育;VBSE會計實訓;審計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3-0149-02

審計實務課程是會計類的核心課程,而審計實訓又是體現其實踐環節的重要教學步驟。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強調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性,要培養具有實務動手能力的技術型和專業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審計專業學生開設會計、審計實訓課程至關重要。

1 高職院校會計、審計實訓課程開展的現狀和問題

目前,各高職院校在開設審計類課程時,審計和會計的實訓一直是一個難點。大多數高職院校審計專業都開設有會計實訓,但是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審計實訓課程,使得審計實務教學整體上仍舊存在重理論、輕實務的現象;另有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會計和審計實訓,但二者是分開,單獨進行的,會計實訓采用傳統的手工帳形式或會計電算化的形式,審計實訓一般是基于提供的整套報表資料讓學生編制手工工作底稿,這種審計實訓模式單一,死板,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根據筆者的教學的觀察,實訓的結果并不讓人滿意,學生的審計實訓最后完全變成了同一模板的審計工作底稿的大匯總,缺乏實踐性。面對這些問題,筆者基于本校已經開設的VBSE課程模式,新穎的提出了要以VBSE會計實訓結果為基礎組織學生進行審計實訓,作為審計實訓的審計客體,利用新道開發的商業虛擬環境,應用到審計實訓中,一方面可以充實審計實訓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為編寫審計實訓教材的,豐富審計實務內容提供資料。

2 以VBSE會計實訓為基礎的審計實訓

VBSE財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是用友新道公司開發的一款模擬商業社會環境、針對各類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而設計的仿真實訓平臺。此平臺基于“把企業搬進校園”的實訓理念,讓學生在真實企業業務、數據以及物理資質章證的模擬環境中進行任務演練。通過實訓,使受訓者循序漸進地感知、認知財會及相關業務崗位的日常工作內容及職責要求;使學生的崗位技能最大限度的達到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從根本上解決了財會專業學生“校內實習”的難題。

2.1 VBSE課程的流程

本校VBSE課程的對象是大三的學生,時間是在頂崗實習之前。針對全班的人數分多個小組,每一組模擬不同的公司實體,每一組的小組成員擔任該實體中不同的會計崗位。實訓教師通過總機向每個公司推送任務,相關人員會接受到任務,每個崗位人員在完成自己所在崗位任務后再將任務往下傳遞。

例如:實訓指導教師推送一筆業務給各個公司實體,5月1日銷售一批貨物,該業務執行流程如下:

該任務首先會傳遞至各個公司的銷售專員,扮演銷售專員的學生要完成找稅務會計開票的任務,完成任務后,該業務會推送給稅務會計,稅務會計完成手工開票,開票后交給銷售專員,銷售專員轉交給客戶,任務推送到應收會計,編制記賬憑證,傳達至財務部經理審核,審核后傳回稅務會計、應收會計登記明細賬。

通過VBSE課程可以使同學們深刻的了解所模擬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切實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崗位職責,實訓結束后會形成完整的賬簿會計資料:包括VBSE平臺提供的各模擬公司的電子數據資料和學生完成的該公司的手工賬簿資料。

2.2 以VBSE課程形成的會計資料作為審計實訓的對象

VBSE不同小組的成員完成會計實訓后,會形成完整的會計數據資料,以此作為審計實訓的對象資料。參與VBSE會計實訓的學生完成實訓后,再連續參加審計實訓,以其他小組的會計結果為審計實訓對象,進行交叉審計,例如A組成員VBSE會計實訓時,模擬的是長江公司,完成了對長江公司的會計業務,編制了其完整的會計憑證和賬簿,所以對該公司的情況比較了解,而各個公司實體的會計業務是一樣的,都是由VBSE實訓教師統一推送的,因此,在參與審計實訓時,為了避免自己審計自己查不出問題的尷尬局面,審計實訓對象變更為其他小組的VBSE會計實訓資料,在審計的過程中更容易發現跟自己當初做賬的不同之處,對這些不同之處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審計實訓可以識別之前自己作為財會人員角色時出現的問題、深刻的理解審計的本質。

2.3 以VBSE為基礎的審計實訓相比傳統實訓模式的 優勢

以VBSE為基礎的審計實訓,將會計實訓和審計實訓相互結合,體現了課程之間的連接性,豐富了審計實訓的內容。不同的學生VBSE實訓的最終成果,例如憑證、報表,不可能跟標準答案一致,這些錯誤點恰好就形成了審計實訓最佳的審計素材和案例,使得現有的審計從統一化向多樣化轉變、單調性向趣味性轉換,增強審計實訓的效果,切實的使同學們從審計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理解審計的含義,掌握審計程序,從傳統的純粹的編寫工作底稿這一審計模式中脫離出來,讓學生切實的感受會計角色與審計角色的不同。

3 會計實訓和審計實訓無縫對接的前提和挑戰

篇4

關鍵詞:會計綜合實訓;實踐;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5

1 課程定位與目標

《會計綜合實訓》是我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主干實踐課程,屬于“職業技能”培養模塊,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該課程堅持走職業教育之路,以會計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遵循實用、夠用和管用的理念,以會計操作技能訓練為特色,通過在會計綜合實訓中心,結合手工模擬、電算化模擬以及分崗模擬、混崗模擬等方式,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打造一批能勝任出納、稅務、成本核算、工資核算、收入與利潤核算等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內容涵蓋《會計職業基礎》、《企業財務會計實務》、《稅費計算與申報》、《成本核算與分析》、《企業財務管理實務》、《會計信息化》等多門課程,在所有課程結束后進行為期8周的專業綜合模擬實訓,它即是對在校期間所應掌握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核心技能的總結與考查,也為學生面向企業進行畢業頂崗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課程設計基本理念

本課程的設計以素質為基礎,就業為導向,能力為中心,社會需求為依據,確立了“一核心、兩原則、三對接”的課程設計理念:一核心是以“會計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兩原則是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雙師打造、學做一體”的設計原則;三對接是“與市場需求對接、與職業標準對接、與企業崗位對接”,化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具體表現為:

(1)課程實訓項目以企業真實會計崗位為載體進行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性的要求。堅持“學校與企業合力開發”,“教學名師與注冊會計師精心打造”的課程開發理念,將企業會計實務操作中的各項元素及對會計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融入課程。

(2)課程實訓資料以企業真實的會計業務為背景,充分體現實踐性的要求。遵循“立足濮陽,服務河南”,這一專業定位,選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行業以及學生熟知的企業,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設計實訓內容。

(3)課程與企業、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一線專家共同合作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開放性要求。課程專職教師與會計工作一線專家共同開發實訓教學資料,營造符合職業要求的實訓環境,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中,在“教、學、做”的過程中掌握會計職業技能。

課程組通過對會計工作過程的分析及歸納,將會計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及其所需培養的職業崗位能力分解轉化為課程的實訓項目。如表1即是按照“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所設計的會計職業基礎實訓項目的學習情境任務。

3 教學內容的選取與組織安排

《會計職業基礎》實訓內容的選取是根據我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就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養來確定。通過走訪用人單位以及往屆畢業生,與校內外專家一起召開課程建設研討會,深入了解會計職業崗位需求與工作任務,將出納、會計、成本核算等崗位所應處理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上緊密結合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的特點。本課程結構為“項目化”結構。根據會計工作過程的需要,對應不同的能力培養設計了兩部分(單項實訓、綜合實訓)5個大項目(會計職業基礎實訓、企業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核算實訓、手工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操作實訓)26個子實訓項目。本課程所有實訓項目根據其實訓內容與要求的不同,均配備了校本實訓教材、PPT、實訓項目講義、核算流程圖、仿真會計資料、用友ERP U8軟件等教學內容輔助資料,使每一個實訓項目都可以通過手工模擬、電算化模擬等手段進行不同層次的強化訓練,保證實訓項目設計與實施的針對性;同時,各單項實訓目標均為會計職業崗位的基本技能,學生經過實訓后,可掌握大中小型各類企業會計工作的全部技能,基本可實現“零距離”就業,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課程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領會、吸收與應用,指導學生通過觀看教師課件演示、課程網站以及往屆學生作品展示,使學生了解工作流程,培養其自覺、主動學習的意識。二是會計操作技能性知識,采取先做后學再教的教學組織形式。具體操作方法是,指導教師先根據每項任務的實訓目的、實訓設計,安排實訓程序。由學生獨立或是分小組(3-5人)完成任務,并匯報實訓過程及結果,通過展示學生所完成作品,指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詳見表2。

手工實訓實訓要求:通過對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實際業務的處理,初步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操作方法及過程,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會計理論與知識,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本實訓項目指導教師主要起到輔導作用。獨立完成從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到登記賬簿,從日常業務處理、成本核算與分析到對賬與結賬、編制會計報表的全部過程。

電算化實訓實訓要求: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熟悉用友ERP U8V10.1軟件的應用,能夠熟練地進行實際操作。本實訓項目指導教師主要起到輔導作用。學生完成對賬套的創建和基礎檔案的設置;總賬系統的初始化、日常業務與期末業務處理;薪資、固定資產、應收應付以及供應鏈業務處理;生成會計報表全過程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劉曉敏.課證賽融合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財經界,2015,(16).

[2]李猜.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

篇5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電算化 教學改革 創新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18-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財務軟件在國內不斷推廣,會計電算化工作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會計電算化課程和專業理所當然的成為各類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任,但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仍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則可能會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未來發展。因此,不斷實現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成為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育的主要目標。

一、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實踐來看,目前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的設置問題

首先,會計電算化課時的安排比重較低。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課程占有比例大約為百分之五,在如此有限的課時內,所教授的課程內容也只不過是涉及一些財務總賬、固定資產、報表以及薪資等常規模塊。對于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而言,這些課時是遠遠不夠的,實際用途比較廣泛的應付款、應收款、成本管理以及存貨管理等教學模塊根本沒有涉及到,導致學生就業或擇業的范圍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其次,課程的結構設置缺乏合理性。對于會計電算化而言,它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去進行實訓和演練,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很多高職院校一味的圖排課方便或者因實訓室條件受到限制,而將理論課時和實訓課時的安排定位一比一,或者實訓課時更少些,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在該種課時的設置條件下,不但使教學過程的安排受到限制,而且因實訓課時短且零散,學生只能簡單的熟悉一下相關財務軟件操作過程,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系統訓練。

2.教學問題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的素質普遍偏低。一般而言,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及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還要求其精通相關財務軟件和計算機操作規程。目前來看,有些教師難以獨立操控財務軟件運行環境,設計不出較為完整的綜合實訓教學案例和方案,更有甚者不能快速地處理實訓中出現的最基本賬務軟件問題,這些情況的存在,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效果及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財務軟件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的不斷制定和完善,會計電算化也由原來的單機環境模式轉向了現代的網絡環境。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學財務軟件將面臨著升級換代問題,但實踐中一些高職院校在購買了新的財務軟件之后,便不愿意為此再投資;很多教師也因習慣了原來的財務軟件,而不愿重新備課或設計教學案例。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用到的財務軟件,必然落后于顯示需要。

再次,實訓機房問題。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實訓機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在每一臺學生用機上都安有一個還原卡,學生每次進行實訓后的數據結果無法實現保存。然而,對于會計電算化課程而言,其實訓過程應當保持連續性,前面完成的實訓結果數據應當作為后來實訓操作的初始數據。在此以用友ERP—U8.61版的財務軟件為例,每個學生在一學期內的實訓數據大約為4G左右,如果以每一學期五百名學生進行計算,則數據量就會非常的大。由于多數高職院校的實訓設施比較少,尤其是機房,既要用于會計電算化的實訓教學,又要用于其它課程安排,因此難以對實訓結果數據進行及時、全部的備份。一般而言,會計電算化實訓前需要導入之前的實訓數據,因學生之前實訓的數據難以保存,只能引入老師提供的標準數據,從而導致學生很難發現之前實訓中存在的錯誤,不利于實訓教學效果的實現。

除以上問題外,還存在著考評問題。一般在每一個學期的期末,學校會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其主要考評指標是書面成績,從而導致了許多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書面考試注重記憶能力,但對于會計電算化課程而言,這顯然是避重就輕了。

二、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基于以上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主要原因分析,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實現教學改革與創新,就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篇6

1、通過對企業會計模擬實訓,這樣可以系統地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從而加強我們對學會計理論和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認知過

2、實訓的內容涵蓋了會計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從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到登記賬簿;從日常會計核算、成本計算到編制會計報告、年終結賬

3、全部實訓突出綜合性、完整性、超前性、和系統性。以一個模擬企業的特定會計期間為范圍,將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企業經濟業務發生的前瞻性與市場經濟的變化相配套,開闊視野,增進我們對社會、企業的了解和認識,為即將進入社會的我們從事財會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礎。

(四)實訓完成情況:通過老師的指導,以機床有限責任公司為實訓企業,經過一個月的實訓,我基本上可以靈活的把所學的會計知識運用到會計實訓當中。能夠熟練的對會計核算的各步驟進行系統操作實驗,包括賬薄建立和月初余額的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審核和填制,各種賬薄的登記、對賬、結賬、編制報表等。能夠按計劃完成指定工作。

(五)實訓形式:手工會計

二、實訓過程及內容:

1、建賬。根據資料的期初余額建賬

2、審核填制記賬憑證。基本要求有:記帳憑證各項內容必須完整,記帳憑證應該連續編號,記帳憑證的書寫應清楚、規范,記帳憑證可以根據每一張原始憑證填制,除結帳和更正錯誤的記帳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外,其他記帳憑證必須附有原始憑證,填制記帳憑證時若發生錯誤,應該重新填制,記帳憑證填制完經濟業務事項后,如有空行應當自金額欄最后一筆金額數字下的空行處至合計數上的空行處劃線注銷。

3、登明細帳。其中具體包括:三欄式明細帳、數量金額式、多欄式。

4、運用“T”形賬戶編制科目會總表。這是為登總賬所做的準備,它能反應這期間業務發生進有哪幾個會計科目,并且能清楚的看到其借貸所發生的余額以及最后余額。

5利用科目匯總表登記總帳,。按照科目匯總表中各科目依次登帳。

6,期末結賬。

7、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編制、現金流量表等

三、實訓總結、體會及建議

(一)總結和體會

1、在會計實訓的一個月的學習中,讓我對其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見解。

為期一個月的模擬實訓結束了,通過本次實訓,讓我對會計整個流程的操作有了較好的認識,我學會了會計中各個環節的操作,以及更加懂得了細心、謹慎和責任對于一個會計來說是那么的重要。在這些會計模擬實訓中,對于在課堂上老師講授的通過這一次實訓讓我們系統地進行了一番實踐。通過這次的模擬實驗使我加強了對基礎會計各方面知識的記憶也讓我發現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不足,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是這一次實訓一大收獲。在實驗我學習到了許多在書本上不能學到的知識。這次是通過自己對企業發生的業務審核并親自填寫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編制科目匯總表、登總賬等一系統的操作。在實訓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除了問老師自己也意識到只有把書本上學到的會計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會計實務操作中去,才能夠真正掌握這門知識,我想這也是這次實訓的真正目的吧。

2、在這一次的實訓中我除了對會計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取得實效的同時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比如自己不夠細心,經常抄錯數字或借貸寫反,導致核算結果出錯,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在編制分錄方面還不夠熟練,今后還得加強練習,熟悉課本知識。總而言之,這次的會計實訓讓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所學不到的經驗,在實踐中鞏固了知識,也為我們以后走向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有,基礎的知識非常的重要,其實這一次實訓我清楚的了解到自己還有很多基礎知識不牢固特別是一些計算問題,基礎、中級財務會計的知識模糊不清楚。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在發現有很多問題自己不知如何下手,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只有通過學習和實訓功過了,在課堂上認真的學習理論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夠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

3、在記帳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是通過對癥下藥,采用錯帳更正方法,一般有劃線更正法、補充登記法、紅字更正法三種,而不是填補、挖改。這是我在作帳時要注意的一點。在實訓中我也學會了原始憑證與證帳憑證、各明細帳與總帳核對等。這是非常繁瑣,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會功虧一簣,徒勞無功。在實訓中最能體會的是累、煩!不過最終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我為自己感到驕傲,我想這也是我負責、用心表現吧!

篇7

仿真商業環境下綜合實訓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重要途徑。我國高職院校綜合實訓教學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社會企業參與不足、重視程度不足等多項問題。調查高職院校綜合實訓課程現狀,全面探析其綜合實訓教學問題,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同時為相應問題提出策略十分必要。

關鍵詞:

高職院校;財經;實訓室;現狀;問題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綜合實訓課程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部分。然而,高職院校在構建綜合實訓課程體系方面往往采取比較簡單的重復技能訓練,學科知識相對單一。學生在校期間即便完成綜合實訓課程也與社會需求、企業實際工作要求相差較遠。通過對高職院校綜合實訓教學的調查以及相關問題的探析,讓高職學生處于全仿真的商業環境下,模擬企業的真實運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可以說,仿真商業環境下綜合實訓教學是當前高職院校課財經專業課程改革的現實選擇。

一、關于高職院校財經綜合實訓教學存在問題的調查

高職院校既要培養學生必要的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實訓和實踐教學是課程體系的重要部分,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實訓技能培養明顯不足。為了查找綜合實訓中存在的不足,筆者走訪了25家用人單位、60名已經畢業的學生。

(一)對企業調查

1.樣本情況。此次樣本選取是與筆者學校進行校企合作的單位25家,筆者學校每年有200多名學生進入這些單位工作、學習。在調查過程中,以上述25家企業作為參考樣本,調查本次實訓的滿意度,并做好滿意度統計分析工作,有很強的代表性。

2.調查統計與分析。在調查企業的過程中,主要針對的是學校專業綜合實訓能在多大程度上讓企業滿意。同時也對在樣本單位工作的部分學生60人進行調查,在此一并分析,進行總結,調查結果如表1。根據表1分析結論,學生、企業對大多數的高等職業院校的綜合實訓教學的態度滿意度較低,其中,學校綜合實訓真正能夠使得企業滿意的不過16%。所以,對于高職學校來說必須繼續努力完善實訓教學制度,更加徹底的落實實訓教學政策。

(二)關于學生調查

1.樣本情況。該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財經系會計專業(注冊會計師方向)2012、2013級畢業生。在對畢業生訪談的過程中,首先將其分組,然后讓他們仔細填寫問卷調查,大概一周之后,實地考察的處于實習的畢業生有40人,順利畢業并且找到工作的學生28人,最終回收的可用調查問卷60份。

2.調查統計及分析。第一,最高效的實踐技能分析。學生認為最有用的實踐技能是什么呢(可以多選)?分析結果見表2。根據表2可以分析結論,學生認為在校期間最重要的實訓教學是會計操作技能、會計電算化技能、計算機技能,分別占80%、66.67%、50%。可見,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大量進行會計賬簿的登記與編制、會計憑證的填寫、財務報表的編制與分析的實訓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會計操作技能。同時,從手工記賬過渡到電算化操作也非常必要。我國現在大力推動會計技能大賽,也是對會計實操以及會計電算化的高度重視。在工作中OFFICE軟件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關鍵技能。第二,關于調查分析實訓內容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你個人覺得通過了學校實訓學習,在實際工作中還會遇到那些問題?學生從自身經歷感受出發,回答結果總結如表3。根據表3的調查結果可知,學校綜合實訓環節中,對銀行結算業務、企業納稅申報業務的模擬非常欠缺,使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能力脫節,對學生就業不利。第三,對教師、教材和校外實訓基地的調查分析。教材能否滿足職業教育實訓的要求?結論如表4。根據表4分析結論,60%以上的學生對實訓教材并不滿意,認為實訓教材與實訓課程要求不匹配。根據表5分析結論,70%以上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實訓課程授課效果不理想,通過訪談,很多學生反映教師授課方式單一,授課內容陳舊,技能水平也不理想。

二、高職院校財經綜合實訓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探析

(一)高職院校綜合實訓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當前,報考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持續的增長,企業在看中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能否真正的學以致用,這就對其實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個高職院校想要滿足社會需求,就必須加強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完善教學實踐制度,落實教學實踐政策,增加教學實踐資本,以此才能立足社會。但是,不同的高職院校其背景及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辦好綜合實訓教學的能力也相差甚大,只是進行了實驗模擬,要形成完整的體制,還要克服很多困難。想要培養出具備真才實學,技能超群的人才,高職學校必須找出自己在實訓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克服的障礙,從而健全綜合實訓課程體系[1]。

1.課程體系改革沒有獲得實際意義的突破,實訓教學內容比較單調。實訓教學計劃、課程編制在很多情況下沿用了傳統模式,理論教學比重較大,實訓課時偏少,技能項目缺乏,技能訓練課時數不足。實訓教學內容不合理,很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筆者做了深入的調查,結果表明,58.33%的學生不能熟練的完成銀行結算工作,這進一步映射出,實訓內容是不夠合理的,不僅不能讓企業需求得到滿意,也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取所需。在對實踐內容選取的過程中,并沒有做深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的挪用了企業經濟活動,更甚至離開企業真實的經濟活動,自己編造。財經類專業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課程大同小異,豐富度不足,根本無法使大部分學生學習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技能。

2.綜合實訓相關課程缺乏系統性、綜合性。大部分高職學校所采用的實訓課程并不是針對企業某崗位的需要而設計的,而是被限制在單科范圍內,割裂了課程彼此之間的關系,所以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必然不能將知識系統的串聯起來。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的學會一道操作程序,不能對自己的崗位做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就注定學生不會為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其職業能力也被局限。實訓內容缺乏多樣性,沒有完整的實訓項目的所有程序。學生能夠學到很多專業知識,但是卻并不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在實際工作中束手無策。

3.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實訓教學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耗費巨大,所以大部分高職學校只是在接受檢查的時候才會大力實施,或者在招生宣傳時這樣做,在平時根本不會去主動開設實訓教學的,所以在平時,實訓教學就趨于形式,還有學校好多年都不會開展一次實訓教學,致使實驗室空置無用。學校對于這種狀況也不采取措施,認為開展實訓教學投入大,效果慢。

4.校外實習實訓的組織開展存在較大困難。對于理工類的畢業生來說,可以大量的到一些制造工廠實習,但是財經類專業不行,一般企業不需要那么多實習生,正常也就接收3-4人,所以財經類學生想要出去實習是非常不易的。同時證券、銀行、企業財務部門等為企業自身各方面著想,出于保密性、特殊性和安全性考慮也會限制實習生進入企業實習,校外實習基地也不容易建成,實際運作起來困難重重。

(二)高職院校財經綜合實訓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探析

目前,高職院校綜合實訓教學的實施之所以困難,原因來自多個方面,很多高職院校面對各種問題也采取了相應的方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整體效果并不顯著,進一步分析導致高職院校存在問題的因素,對于探索高職院校綜合實訓教學模式途徑十分必要。

1.綜合實訓師資匱乏。由于高職院校綜合實訓課程具備完整的體系,其內容比較綜合,專業知識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靈活的教學技巧、技術應有能力等也都是綜合實訓教師所需要的素質。可是我國目前并沒有針對職業教育教師執業資格認證標準做出專門規定,大部分的實訓教學教師在從高職學校畢業之后,就開始了實訓教學的生涯,雖然說他們專業知識比較豐富,學歷水平也不低,但是沒有經驗,所以專業職業化水平較低,對企業崗位需要的人才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懂得太少。根據筆者的調查,70%以上的學生對實訓教師不滿意,認為實訓教師的技能水平不能很好指導學生實訓。除此之外,政府既不能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也沒有頒布相應的鼓勵政策,加上制度上的不完善,行業專家與企業參與“雙師型”建設工程僅僅是走個形式而已。高職院校綜合實訓教學無論是教師數量還是資金投入都比較匱乏,使得其學校教學水平居于低位,而高職學校的辦學特色也得不到展現。

2.綜合實訓設施不夠完善。高職院校綜合實訓教學是為了通過真實的工作過程和全仿真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中理解掌握職業活動所需要知識與技能,獲得職業能力。隨著國家對技能型人的高度重視,很多學校加大了對綜合實訓設施建設、但由于投入資金巨大,教學效果不明顯,甚至部分學校只提供外部參觀[2],實訓設施建設流于表面。有些高職院校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束縛,經濟實力不足,在這個方向上投入的就少,導致實訓教學的設施比較落后,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也就使得教學質量居于低位而不能得到提高,實訓的效果也不明顯,對于學生來說,其職業修養得不到進一步提升,職業能力也得不到相應的發展。

3.行業企業參與綜合實訓教學不足。高等職業教育能不能真正的貼近實踐取決于其教育類型。但由于師資、觀念、專業體系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專家不能充分的展現他們的優勢,高職學校沒有配備充足的實訓教學設施,也沒有完善的實訓教學制度,因此沒有合理的實訓教學內容,導致與企業崗位不能有效的銜接,模擬程度較低,同實踐聯系疏遠。綜合實訓教學僅僅局限于單科訓練,缺乏適用性、針對性,不注重職業能力的發展,學生沒有興趣,學習也就不積極。高職畢業生無論在知識掌握還是技能發展上都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所以高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不成功的。

4.綜合實訓教學評價缺乏明確的職業能力評價標準。當前,大部分高職學校實際上根本不具備考核研究實訓教學的能力,也沒有指定衡量職業能力高低的指標。綜合實訓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僅僅是以參與為標準,實訓教學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提升沒有得到加強。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綜合實訓課程目標沒有得到充分展現,很難合理評價學生職業能力素養[3]。

參考文獻:

[1]陳小龍.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綜合實訓課程建設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2.

[2]顏俊太,商利斌.高職綜合實訓課程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亞太教育,2016(4):160.

篇8

關鍵詞:會計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為越來越多的院校在會計類課程教學中采用,在實際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諸多不足,如何更好的安排會計類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有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系統性安排。

一、以課程改革為基礎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方式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這樣做可以很好地解決目前課堂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情況,對課程重新進行整合,減少理論課之間及理論課與實習課之間知識的重復,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必將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一)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重構

例如,在會計課程改革過程中,《基礎會計》是最難改的,常見的授課順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賬戶、復式記賬法、賬戶分類、制造業和商品流通企業經營過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但也可以在進行授課時,介紹基本概念之后,先讓學生認知會計報表,從會計工作的最后結果入手,先讓學生知道會計工作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做這些工作。這樣會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也便于后面教學任務的開展。所以變化以后的授課順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財務報表的認知、復式記賬法、科目賬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制造業的經營過程、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

基礎會計可以對講授的知識體系重新構建,有些課程需要對講授內容重新安排,變化可能會更大一些,如《財務會計》課程,為了更好的做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可以考慮采取按照會計崗位來講授《財務會計》課程,如出納業務、工資核算業務、固定資產業務、存貨核算業務、經營成果核算業務、往來核算業務、總賬會計業務、綜合處理業務等。也可以進一步對相近的課程進行整合,也可以把《稅法》、《稅務會計》、《稅務》與《稅收籌劃》進行整合,讓學生學會各個稅種的核算后,直接進行會計處理和納稅申報,使所學習的內容具有連續性,又容易與企業實際業務結合起來,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的業務事項往往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這樣使學生清楚知識的連續性,再加上成本會計核算業務(成本會計崗位)等內容,使會計崗位趨于完整。按崗位設置講授業務內容,最利于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也確保學生學習具有針對性,熟悉未來工作崗位的具體業務內容,達到畢業就可以上崗,減少了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后適應工作崗位及自己總結提煉的一個過程,縮短了學生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真正的體現了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突破原有教材的體系,更強調工作導向性和工作流程,將課程按照實際會計業務的展開劃分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再劃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務。針對每個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更多地引入仿真的案例,開展校內模擬會計業務實訓教學

對于會計類課程最合適的是利用崗位和業務內容分成獨立的幾個模塊,在以案例的形式講述不同的工作任務。對于案例分析時,既可以采用由學生獨立分析,再以書面作業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組討論,后到課堂上全班討論這種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種方式主要用于對重點案例進行分析。教師的指導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不要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使他們真正能將自己所學到的課內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2、分階段走出去,到企業充實提高

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離不開到企業進行業務實踐,可以分階段領學生出去或把學生送出去。可以采取三段式,首先,入學時帶領學生進行短期的業務認知,到各類企事業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參觀,重在了解實務中會計有哪些相關工作崗位,各自有哪些業務職能,初步了解業務流程。其次,在校學習期間內,可以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如審計課程,學生一直覺得枯燥難動,可以在學習審計時,講述完基礎理論時,帶領學生到事務所熟悉業務,回來再講業務循環內容會大大地提高學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最后,畢業之前進行畢業綜合實習,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真正地做到把企業的專家請將來,加強師資力量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業務實踐能力,應建立健全校外兼職教師的師資隊伍,從企業中聘用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水平業務動手能力的從業者作為兼職教師。目前,很多院校聘了很多企業人員作為教師,在企業的職務和資歷也很高,但這樣的教師往往很難真正的到學校進行完整的授課,這樣的教師更適合作講座。學生提升業務實踐能力,往往更需要能夠有時間保證,踏踏實實指導具體業務的實踐教師。

二、加強教材建設,開發理論課與實踐課為一體的教材

教材是教師完成教學和學生學習必備的教學媒介,隨著高職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式的轉變,對教材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教材建設落后于教學改革的步伐,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開發適合高職教學使用的新的教材。

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參考行業技能鑒定標準,編寫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會計類一體化教材是實施會計類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基礎。例如《基礎會計》教材,編寫過程中在體現實用性基礎上,也要參考行業技能標準,這主要就是會計從業資格的考核。所以教師應該明確學生要達到的從業要求,學生應重點掌握哪些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這對教師授課過程中,講授知識的數量和質量有了一個參考值。再比如《會計電算化》教材和《財務會計》教材,應充分的突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會計電算化》教材不僅僅要突出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還應該結合企業的會計電算化的實際業務和企業實際開展會計電算化的形式展開。《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類課程中最重要的課程,教材也更應該做到一體化。目前經常是理論講一學期,實踐講一學期,到講實踐課程時學生理論已經忘了很多,銜接得不好。所以教材應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邊講理論邊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既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接受,也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也為真正進行一體化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三、創造條件,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

雖然重新整合了教學內容,開發出了新的優質的“教學做一體化”教材,但不一定做到一體化教學。“教學做一體化”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一批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業務操作技能的教師,有一批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所以學校應下大力氣,千方百計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對于會計類課程教師,學校可以采取多種手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是鼓勵教師取得從業資格或職稱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助理會計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審計師、高級審計師證書等,報銷考試費用,報銷考試輔導材料費用等。二是鼓勵教師取得行業資格證書,如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資產評估師證書。除報銷考試及資料費用外,給以一定的獎勵。三是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進行短期實踐,也可以是到大型企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實踐,如果學校內的會計課程教師都在中小企業實踐過,都到上市公司參加過項目,相信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必將大幅提高。真正的擁有了“雙師型”師資隊伍,前面所談到的教學內容的重構和一體化教材的開發就可以輕易做到。

四、加強教學過程中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建立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完成專業基礎能力訓練和基本技能的鍛煉,尤其對會計專業而言顯得更為重要。近幾年,各院校會計專業招生規模逐漸擴大,而到企業實習一直是個難題,每個實習單位接納學生實習的能力有限。所以,學校應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建立多個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多個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還要盡可能地豐富實訓室內的教學設備和資料,這些實訓室每個會計類專業都要用到,資源過少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其主要是完成會計基礎技能實訓、出納技能實訓、手工記賬模擬實訓及會計電算化實訓等。

學校還應該建立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按照企業典型會計崗位的設置進行展開、布局,在第五學期,讓學生具體模擬企業的會計工作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會計類課程整體認識水平,也為第六學期畢業實習或就業打下基礎。

此外,會計類專業還可以,建立稅務模擬實訓室,進行仿真的稅收核算、納稅申報。建立模擬銀行、工商業務的實訓基地,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學生多的還可以建立審計實訓室等,把審計電算化和具體審計業務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王開田,季曉東.入世后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路徑[J].四川會計,2003(4).

2、靳能泉.談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對策[J].四川會計,2003(4).

篇9

一、教學目標分析

基于職業教育“實訓”“應用”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課程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企業多種經濟業務處理模擬上,讓學生熟悉不同類型財務軟件處理會計業務的全過程以理解電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強學生會計電算化核算崗位實戰能力。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都是初中畢業,知識接受能力、電腦的應用基礎較差,學習會計信息系統操作與應用有一定困難。

三、教學環節設計

為了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學習,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情境創設

ERP環境下電算化系統會計核算處理,比起單模塊環境下有更嚴格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在每個情境下再設計若干個工作任務。如設計11個單項實訓和2~3個綜合實訓,確立商品流通企業、制造企業、通信企業三個行業作為會計電算化項目,每個項目下包括會計核算全過程。

2.信息資源提供

進行系統和軟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紹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和投影儀為輔助,用5分鐘演示講解操作步驟方法,10分鐘引領學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鐘學生操作練習。教學演示中要重點結合會計處理程序講清操作流程,同時講清各模塊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學習任務設計

以一個制造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為例進行實訓,要求學生用電算化軟件操作賬務處理。子任務如下:數據資料準備、賬套初始化任務、錄入記賬憑證、憑證查詢、期間損益結轉、生產成本結轉、銷售成本結轉、本年利潤結轉、生成后的憑證必須完成憑證審核與記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自定義表的編制、打印報表、工資管理、員工數據錄入、工資數據錄入,工資系統日常使用初始化、業務處理、期末處理、數據查詢統計、固定資產管理、固定資產原始數據分析錄入、固定資產調撥、計提折舊、清查等處理,往來賬初始化、往來系統使用、往來戶檔案管理、往來賬查詢與打印等。

4.協作學習環境設計

實訓前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組成一個財務部,組員分別擔任企業的會計主管、會計員、出納員。老師根據實訓資料布置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由各小組自主完成。在實訓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導學習,老師進行指導。課前準備好相關材料,如憑證等。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分組討論項目,每組4個人,學生討論分別擔任出納人員、賬務處理員、會計主管、單位負責人。實施項目任務發放學習任務書,小組成員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工作,教師根據學生的實施情況,提示學生操作順序。

5.學習效果評價

篇10

[關鍵詞]高職會計;實踐教學;考核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33-0154-02

1 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1.1 校內實訓

(1)課堂實訓。課堂實訓是指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講練結合、當場指導的實訓,重點圍繞會計基本應用能力、財務分析應用能力等課程,有計劃地設置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財務分析、審計等課堂實訓課程。

(2)基本技能訓練。基本技能是指職業崗位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養成的基本要求,屬于專業共性技能,主要包括數字書寫技能、點鈔技能、電腦操作技能,進行會計核算所需的賬戶開設、填制與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技能等。

(3)專業技術實訓。專業技術是指能勝任職業崗位的專業能力所必需的專業經驗技術和操作技能,是完成職業崗位所必需的技術,屬于專業方向性技術。如出納核算、往來款項核算、存貨核算、工資核算、薪金核算、財務成果核算、總賬報表核算的技術,涉稅業務處理、納稅申報的訓練,財務軟件應用能力的訓練等。

(4)專業綜合實訓。專業綜合實訓是指能勝任職業崗位的職業能力所必需的綜合經驗技術和操作技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專業后續發展能力而將多門課程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所進行的實訓,屬于專業拓展性技術實訓。綜合實訓是輪崗方式下的會計綜合實習,設置出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與分析、內部審計等職業崗位,通過一整套會計處理方法,培養學生在實際會計職業崗位中的會計處理、操作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模擬或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培養職業綜合應用能力和素養。

1.2 校外實習

校外實習包括暑假認知實踐、社會調查、畢業頂崗實習等形式。暑假認知實踐是組織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參觀企業經營場所、財務機構,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組織結構情況,初步了解企業財會機構的設置,認知會計的基本資料,使學生對專業崗位進行實質性接觸之后,能了解并熱愛專業。社會調查是學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實習的機會實地從事一些專題調查,調查完畢,讓學生根據調查的目的、內容和結果并結合自己的觀點撰寫調查報告,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頂崗實習是校內教學的有效延伸,最能體現“工學結合”、“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等教育特色,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科學創新精神和熟練專業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學生帶著畢業設計任務進行校外頂崗實習,提供真實情境下的技能演練機會,實現技能運用的“零距離”。

2 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考核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卷面考試成績優秀只代表專業知識掌握得不錯,其他的如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方法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則很難用傳統的考試方法考出。這些考不出的能力卻正是用人單位和社會需求的。所以如何培養和考核學生的這些“考不出”的能力,成為當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中必須解決的問題,然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實踐安排相對較短,考評的內容主要采用階段式考核模式,考核內容不可能包含改階段教學計劃的全部內容,只能從本階段學習內容中選取部分,而且考核內容的隨機性使得考核項目的難易程度無法很好地把握。

2.2 考核評價方法比較單一

會計專業學生現行的評價標準,往往采用一次終結性考試評價。考核方式模式化、形式化。這種考試評價又是以筆試為主要形式,以分數為標準,以卷面成績為依據。這種單一形式難以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另外不利于學生平時知識量的積累。導致學生對平時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過程的要求不嚴格,實踐教學考核流于形式。

2.3 考核評價給分較為隨意

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多數高職院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較少,甚至沒有,只能讓學生自己找單位實踐實習。這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方式沒有教師進行指導,有的實習單位不讓學生上手,只有旁觀而已,甚至有的單位根本不讓學生接觸會計崗位,但幾乎所有的實習單位給學生的成績都為優秀;更有甚者,有的學生沒有參加過一天實踐教學,找熟人隨便在某個單位出具一個實習表現的成績,以至于校內指導教師沒辦法相信校外實習企業的實習鑒定。學生最后的實習成績校內指導教師也只能憑感覺給分。

2.4 考核評價時間相對滯后

會計實踐教學涉及部門及人員較多,因此大多以事后即實踐教學結束后回收的實踐報告為考核依據。會計實踐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考核的滯后,無法形成實踐教學的及時反饋和互動,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不能夠及時得到矯正性信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達不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預期效果。

3 對高職會計專業多元化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議

3.1 改革考核評價內容,加大對技能的考核

由于實踐時間少,傳統的考核內容大多只是選取部分項目進行考核,難以實現會計課程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實踐性教學的目的,對學生掌握實踐性知識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當突出對學生會計崗位技能的培養,考試內容的變化,可以起到導向教學的作用,促進在一般課堂教學中貫徹實踐性教學的思想,重視技能教學,改善教學模式和方法,注重全面內容的考核。另外,實踐教學成績考核內容應與職業資格考試掛鉤,在畢業之前,讓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數碼字書寫證書、小鍵盤輸入證書、點鈔證書、辦公軟件的應用等證書。規定這些證書與畢業證書掛鉤,讓學生持多證邁出校門。

3.2 拓寬考核評價內容,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評價內容選擇上,向多樣化和綜合化方向探索,采用無標準答案的問題,著重評價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學能力、與人溝通合作能力、解決不足和完成任務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信息的截取能力,以及參與意識、自信心、主動性等,突出跨學科、跨領域,強調考核內容的綜合性。實踐教學中除了要關注學生實踐成果外,更要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的信息,如社會調查、上網搜索、去圖書館查找、走訪調研等,鍛煉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3 設計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會計職業勝任能力設計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根據實踐項目的不同特點,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設計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根據實踐項目的不同特點,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將結果評價、課堂記錄、學生座談、統一考核、卷面考試、調研報告、課后作業、項目設計、綜合成果展示、口頭提問、知識競賽、情景模擬實操等方法進行組合,綜合評價,以引導和促進學生的自我培養能力。評定成績的時間應靈活多變,不以學期、學年為限制,以實際課程中所含職業技能內容的具體情況而定;變原有的階段式考核為過程考核,做到實踐教學考核全程化。為了激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考試,可以實行證書置換課程,凡是通過專業有關證書考試的,相關課程成績可直接評定為合格。

3.4 轉變教師單一評價,延伸評價主體

評價學生成績的主體應包括授課教師、實踐指導老師、學生在實訓小組的同學,這樣可以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職業技能。在這眾多的考核主體中還是以每個實訓環節的專任教師為主,其他評價主體為輔,全面考查學生“稱職”情況,以評定學生職業技能的高低。此外,還應該參考學生的自我評價,要求每個情境的學習任務完成后,學生必須完成類似述職報告的作業,對完成的這段實訓工作進行總結,這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自我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

3.5 校企共同制訂考核標準,建立多元化實踐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高職會計教育與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樣,是學校本位的。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也有實踐教學,但基本上都是在學校里進行。因此,學校本位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與實際的企業會計實務及需要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歐美發達國家,職業培訓都是以企業為主的。企業為學生提供了完備、真實的工作及實訓環境,充足的實訓耗材,完善的實訓設施、使學生職業技能鑒定所需的訓練、考核得以充分落實。職業能力評價由學校根據學生所開設課程,在學生參加與課程有關的勞動崗位培訓后,由學校及培訓單位的相關人員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重點測試學生是否已達到課程所確定的職業能力目標。學校在制訂會計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時,應爭取得到企業的參與與支持,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機制與學校評價體系結合起來,共同制訂出合理的評價學生會計職業能力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曉紅.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研究[J].財會通訊,2009(6).

[2]林松池.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