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范文
時間:2023-03-20 22:35: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個人理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機構任職,現任日出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
到底什么是個人理財呢?個人理財就是通過對財務資源的適當管理,來實現個人生活目標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為實現整體理財目標設計的統一的互相協調的計劃。
個人理財計劃非常長,有三個核心意思:第一,財務資源,要清楚自己的財務資源有哪些;第二,生活目標,要對自己的生活目標有清醒的認識;第三,要有一系列統一協調的計劃,要保證所有的計劃不會沖突,協調起來都能夠實現。核心內容就包括保險計劃、房產計劃、投資計劃、教育計劃、所得稅計劃、退休計劃等。用現金流的管理把所有的計劃綜合在一起,協調所有的計劃,并讓所有的計劃都能夠滿足你的現金流,這就是個人理財的核心內容。
那么,個人理財應該怎么做呢?首先,制定理財目標。對此應有很多方面的考慮,首先這個理財目標要量化,比如說要買一個房子,這是不是一個理財目標?這不是。要買一個價值多少錢的房子,要三年以后買房子,還是明年就要買房子,這才是一個理財目標,就是說要量化,要有一個時間的概念。同時,你還可以想象一下,住在這個房子里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這樣有助于實現你的理想目標。真正的理財目標是一個量化、有期限的目標。
然后,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什么叫回顧資產狀況?就是看一看你到底有多少財可以理。一個是你過去有多少資產,再一個是你未來會有多少收入,這都屬于有多少財可理的范疇的問題。看一下你的資產是不是符合自身的需求,你的資產負債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還可以利用一些財務杠桿,讓自己的財務結構更加合理,這都是回顧資產狀況。
其次,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有人說自己是一個很保守的人,有人則會說自己是一個非常進取的人,你如何才能正確評價你的風險偏好呢?有三個方法:首先要考慮你的個人情況,有沒有成家,有沒有供養的人口,支出占收入的多少。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你的投資行為還是非常進取、非常高風險的,只能說明你沒有清醒的認識,因為要負擔的家庭責任已經不一樣了。其次,考慮投資的趨向。比如說你在股票方面非常在行,你在投資方面是非常進取的人,等等。最后,還要考慮個人性格的取向。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性格也決定了人們在理財過程中會有哪些行為。
在以上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資產分配。這個資產分配是戰略性的,是在非常理性的狀態下做出的資產分配,不能今天突然聽朋友說一個股票非常好,就把所有的資產都放在股票上。應該首先把資產做一個很好的分配,比如說從戰略的角度講,要有投資底線。比如,只拿30%的資產做股票投資,不管別人怎么說,就固定在30%,20%的資產放在銀行里,這就是一種戰略性的資產分配。 最后,進行投資績效的管理,根據市場的變化做調整。
篇2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投資理財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但理財知識的普及卻未跟上時代的腳步,本文簡單介紹了投資理財工具的風險及收益以及在不同的個人、家庭財務生命周期內投資工具的選擇。幫助人們正確的認識自身,合理的選擇投資工具,控制投資風險以達到財富增值的目的。
關鍵詞 個人投資 家庭生命周期 風險
十年前,理財這個名詞大多數居民還認為與自己無關,因為那時無論是國民經濟收入還是居民個人收入,都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十年后,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節節攀升,消費水平進入“小康型”,同時節余的閑錢數量也急劇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局限于即期消費,手中的資金從原先僅僅為了“應急”和“防老”,越來越變成具有“生利”功能的資產,以期在將來獲得更多、更優的消費。理財也越來越頻繁進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理財的范圍很廣:第一,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第二,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第三,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個人理財的通用原則共有四點:通用原則一,量入為出。如果你有工作,每年至少應將稅前收入的10%存入銀行。也許你目前的投資收益很不錯,但這不可能真正替代你的養老計劃。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合理分散你的投資。注重整體收益,避免高成本負債。通用原則四,制定應急計劃。用來應付諸如交通事故、看病等所需的大筆費用。顧及家人,扶老攜幼。
一、風險第一
理財的過程是:將財產進行投資,然后獲取投資收益。具備風險忍受能力,是進行理財活動的先決條件。這是因為,投資的目標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波動的。風險意識使理財人理性的選擇穩妥的投資項目,風險忍受力使理財人克服對目標波動的恐懼。
二、收益第二
收益指標和風險大小成正比,既然理財的原則是風險第一,就要降低對投資收益的欲望。幾千萬股民投資于中國股市,他們并非沒有賺錢的機會。在2006年初入市的股民,如果能夠在2007年10月之前退出,購買任何一支股票都可以獲利80%以上,但為什么大部分人的投資結果是沒有賺錢,反而虧本了呢?就是因為沒有確定明確的收益目標,資產翻了一倍不過癮,還夢想資產實現翻四倍的爽快。在股市暴漲的氛圍中,迷失了方向。
三、心態第三
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在于:一、不會被眼前轟轟烈烈的賺錢效應所迷惑,而盲目投資入市。二、不會因為小小的擾動,而放棄原來擬定好的投資計劃,使本可到手的收益化為烏有。
個人理財除了要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外,不同年齡的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而巨大的財務差異也存在于人的生命周期的各階段,因此,個人理財投資也要考慮人生的不同階段,理財的目標不同,投資的重點也相應不同。
單身期:單身階段主要是指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至結婚的這段時期。盡管初期收入水平不高,但還沒有太多的經濟負擔,可支配收入較多。在此階段,收入的一部分投資在如何加強自己的職業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做積極的準備。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收入也進一步提高,在后期有一定財務能力的前提下,可投資股票,期貨,外匯等風險較大,收益較高的產品,因為此時段的年輕人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因此儲蓄和債券的比例可以很小,但仍然需要保留一部分銀行活期存款以應對不時之需,活期存款的比例一般為家庭月支出的3-6倍為宜。
家庭建立期:這一階段是指結婚至小孩出生階段。此階段經濟收入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事業往往處于上升期,同時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理財目標的選擇可能更重在家庭的建設和為未來生育子女準備資金積累。按照我國現在的實際情況,大多數家庭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房產,每月還房貸的壓力比較大,比起單身階段風險性應該稍小一些。在投資組合中股票比重略少一些,增加基金的購買比重,尤其對于工作繁忙,沒有過多時間關注股票走勢的人群,基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儲蓄和債券所占的比例可以適當增加,但此階段一般不超過總資產的30%。
家庭成熟期:滿巢階段是指小孩出生至大學結束時期。這一時期的時間較長,此階段生活壓力較大.負擔較重,既需要繼續承擔每月的房貸;同時此階段還要承受父母漸漸年老增加的醫療負擔等。在此階段,保險的投資應該加大,不僅要考慮醫療保險,事故保險等,同時應投資可以返還年金的養老保險等。
空巢階段(子女經濟已獨立):空巢階段是子女就業結婚離開家庭,父母尚未退休的時期。此階段可將其大部分資金用于固定收益產品投資中,如定期存款、保險、國債等,少量資金用于購買基金。購買風險類投資品的資金比重一般小于20%。
四、結束語
有位成功的投資人士曾經說過:一般的人把錢借給別人去賺錢;聰明的人使用自己的錢生錢;智慧的人用別人的錢致富。當你有了足夠的支付能力,有了一定的積累,僅僅把錢儲蓄在銀行,相當于一般人的做法。在目前投資品種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稍微動一動腦子,學一點經濟知識和投資知識,你就能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或者是智慧的人。
參考文獻:
[1]王在全.一生的理財計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篇3
雖然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近年來有了長足發展,但是與國外銀行理財業務相比,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內容上都差距甚遠,存在不少問題。
(一)理財產品雷同,產品設計管理機制不健全
目前國內各家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雖然名目眾多,但實質上大同小異,互相效仿,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銀行理財服務實質性內容少,產品整體技術含量較低。一些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時沒有充分考慮客戶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沒有從資產配置的角度進行產品開發和投資組合設計,沒有應用科學合理的測算方法預測理財投資組合的收益率,沒有設置相應的市場風險監測指標和有效的市場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體系。
(二)專業人才缺乏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服務要求高,要求理財師具備較高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理財師需要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功能,熟練掌握證券、銀行、保險、法律、稅收、財務等多方面知識,具備豐富實踐操作經驗,并有良好的交際和組織協調能力。但是國內銀行普遍缺乏高素質的優秀理財人員,一些理財人員自身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行業知識和管理能力,對所從事業務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章也不了解,對所推介產品的風險特性認識不足,造成了銷售行為的不規范。(三)產品宣傳中風險揭示不足,客戶評估工作欠缺
一些商業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的時候風險揭示不足,沒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進行表達,過分強調預期收益率,追求銷售業績。一些商業銀行在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時沒有對客戶進行風險偏好評估,或隨意評估。對客戶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風險認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導致客戶購買了并不適合的理財產品,造成了客戶的損失。
(四)科技支撐力度不足
以計算機網絡和通迅技術為中心的金融電子化是理財業務發展的技術依托。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技術服務手段落后,通迅網絡、計算機應用軟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數商業銀行還在以宣傳圖表、資料、計算器等簡單工具為主,缺少專門為客戶設計的電腦軟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詢和市場資訊服務,更談不上為客戶做理財分析、調查、量身定做理財目標和計劃等。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財富的日益積累,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希望得到專業的理財服務。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個人理財產品不斷豐富。據統計,2007年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了1302只,外幣理財產品發行了1760只,均遠超過2006年的水平,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2008年上半年,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深幅回調,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遭遇重創。盡管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在4月份經歷了較為嚴厲的“監管風暴”,但憑借其穩健、多樣化等優勢,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成為資本市場弱勢下的資金避風港。銀行理財產品在2008年上半年取得快速發展,共有53家商業銀行發行了2165款理財產品,其中40家中資銀行發行了1780款產品,10家外資銀行發行了385款產品。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受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的影響,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占比不斷增加,達到60.8%,美元理財產品市場占比不斷下降,為19.6%,其它幣種的理財產品合計占比與美元產品相當。2.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脹壓力加大、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受投資者青睞,6個月期以內產品市場占比55.9%,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尤其是穩健型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3.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不斷升溫,產品發行數與市場占比持續上升;而由于A股市場大幅調整,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在短暫延續了去年的輝煌之后出現大幅萎縮,到5、6月份幾近消失。4.QDII理財產品遭遇資本市場風險,在指責聲中艱難前行;結構型理財產品經歷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之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陰影。
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路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還處于新興階段,龐大并持續增長的個人金融資產,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一)加快理財產品的創新
隨著社會不同經濟主體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以及銀行間競爭的加劇,要求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有市場特色、有效益的新產品。商業銀行應積極與證券、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努力發展交叉性金融業務,不斷推進產品整合、開發能力,加快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創新。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備的客戶信息系統平臺,細分客戶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客戶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與投資方案,提供有針對性的、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
(二)個人理財服務的改進
個人理財服務的質量對理財業務的開展至關重要。中資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應以客戶為中心,理財師要幫助客戶分析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目標,詳細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及其它各方面的投資需求,向客戶傳達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方法,推薦適合的理財產品。除此之外,理財師應定期訪問客戶,根據客戶財務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商業銀行應定期為客戶寄送理財明細,便于客戶隨時了解自己的資產負債狀況、可運用的資金、盈虧情況等,讓客戶感受到貼心的人性化服務。一旦成為銀行的貴賓級客戶,要能享受銀行一些特別的優惠服務,比如房屋按揭優惠利率、信用卡消費打折、外匯兌換優惠等。
(三)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機制,完善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宣傳銷售理財產品、投資及后續服務等環節應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及時向客戶充分披露相關信息。監管部門應嚴格監管,要求理財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要向投資者完整、準備、詳盡地揭示每個產品內在的風險結構,讓客戶了解產品的操作方式和風險度。對那些在理財產品的宣傳中沒有進行充分、明確的風險提示的商業銀行進行一定的處罰。
(四)增加科技投入,培養高素質人才
各商業銀行應在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計算機等設備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計算機網絡、相關軟件建設。開展個人理財業務,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關鍵,要重視和培養理財業務的高素質人才,建立相應的個人理財業務人員資格考核與認定、繼續培訓、跟蹤評價等管理制度。銀行要對現有個人理財業務從業人員加強培訓,鼓勵員工學習進修,提高員工的從業素質,培養一支專業的理財隊伍。
參考文獻
[1]喻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新趨勢[J],中國金融,2007(21)
[2]銀監會,銀監會通報部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問題[EB/OL],
[3]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2008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報告[EB/OL],
摘要:本文在介紹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理財產品雷同、風險揭示不足、缺乏優秀的理財師等,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篇4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界定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諸多不規范的現象,有些銀行甚至以個人理財業務之名行高息攬儲之實。有鑒于此,2005年1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辦法和指引秉著“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完善并舉”的監管原則,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了系統的界定和規范。此外,2006年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了《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對商業銀行代居民個人進行境外理財的活動給予了規范。至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了比較清晰的規范依據和保障。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內涵和分類。根據《辦法》,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的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個人理財業務可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前者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管理和運用資金,并承擔由此產生的收益和風險。后者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風險與收益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的方式承擔。而按照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財計劃分為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后者又可進一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
(二)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嚴格限定。在《辦法》出臺之前,關于是否允許商業銀行提供保證收益理財計劃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很多人擔心商業銀行會利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把它作為一種高息攬儲和規模擴張的工具,變相突破國家利率管制,進行不公平競爭。《辦法》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給予了承認,但為防止利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變相高息攬儲,《辦法》明確規定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或相關產品中高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的保證收益應當是對客戶有附加條件的保證收益;商業銀行不得承諾或變相承諾除保證收益以外的任何可獲得利益;商業銀行使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附加條件所產生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此外,銀監會對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實行嚴格的審批制。
(三)綜合理財服務的準入起點。為保證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指引》規定商業銀行應綜合分析所銷售的投資產品可能對客戶產生的影響,確定不同投資產品或理財計劃的銷售起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人民幣應在5萬元以上,外幣應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其他理財計劃和投資產品的銷售起點金額應不低于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并依據潛在客戶群的風險認識和承受能力確定。由此可知,《指引》提高了理財業務準入的門檻,這將使很大一部分中小投資者退出該市場,而擁有大量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將會成為購買個人理財產品的主力軍。由此,個人理財產品結構也就隨之發生了變化。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
商業銀行經營面臨多重風險,而其中法律風險造成的損失很可能是無法估量的,因此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把法律風險單獨列為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之一。對于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范,我國《辦法》和《指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將其列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內容之一。如《辦法》三十六條規定“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應進行嚴格的合規性審查,準確界定個人理財業務所包含的各種法律關系,明確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問題,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切實防范法律風險。”
具體來說,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如下的法律風險:
1未按規定進行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風險。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辦法》和《指引》分別規定了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時必須履行相應的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義務,否則將可能會遭到客戶的索賠請求并受到銀監會的處罰。如商業銀行利用理財顧問服務向客戶推介投資產品時,理財計劃的宣傳和介紹材料應包含對產品風險的揭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客戶揭示相關風險,說明最不利的投資情形和投資結果;按照要求對客戶進行風險提示,如個人理財顧問服務中風險提示應設計客戶確認欄和簽字欄,由客戶抄錄確認欄的語句進而簽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風險提示的內容至少包括語句“本理財計劃有投資風險,您只能獲得合同明確承諾的收益,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風險提示內容至少包括語句“本理財計劃是高風險投資產品,您的本金可能會因市場變動而蒙受重大損失,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
2宣傳和銷售中的法律風險。我國對商業銀行宣傳和銷售理財計劃或產品的活動提出了一定要求,商業銀行必須予以遵守,否則將承擔相應的后果和責任。如商業銀行不得銷售未經批準的理財計劃或產品,也不得將一般儲蓄存款產品單獨當作理財計劃銷售或者將理財計劃與本行儲蓄存款進行強制性搭配銷售;理財業務人員和一般產品的銷售和服務人員的工作范圍應有明確的界限;對于市場風險較大的投資產品,特別是與衍生交易相關的投資產品,商業銀行不得主動向無相關交易經驗或經評估不宜購買該產品的客戶推介或銷售。
3證據保留的法律風險。《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商業銀行未保存有關客戶評估記錄和相關資料的,不能證明理財計劃或產品的銷售符合客戶利益原則,給客戶造成經濟損失的,應按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承擔責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旦出現訴訟情形,商業銀行應當承擔舉證的責任來證明自身理財計劃或產品銷售的正確性。因此,商業銀行應妥善保存完備的個人理財業務服務記錄,為以后可能產生的訴訟提供全面有力的證據。此外,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應當與客戶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或根據業務需要簽署客戶授權委托書和其他必須的法律文件,并妥善保管相關合同和各類授權文件,使合同文本能夠齊全。
4金融分業格局下的法律風險。雖然我國現行法律對混業經營已顯現出認可的趨向,但實際上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政策,商業銀行不得開展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由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往往也只能將客戶的資金投向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融資工具。然而,成熟的理財產品無一不和資本市場相連,隨著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為了能夠獲得比較優勢,必然會積極為客戶的資金尋找更多利于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這會導致商業銀行在現行分業格局下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
5代客境外理財違反投資所在地法律法規的風險。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受境內居民個人的委托可以以客戶的資金在境外進行規定的金融產品投資的經營活動。這要求商業銀行在開展境外理財業務時不僅應該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國家外匯管理及行業規定,而且還必須知曉且嚴格依照投資所在地的法律法規來開展投資活動,否則將會面臨違反投資所在地規范的法律風險。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
個人理財業務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業務,其法律風險的產生必然會有一定的端由,只有認清成因,追根溯源,才能真正找到解決此問題的良策。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針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有規定雖然出臺的比較及時,但隨著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勢必將涌現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法律法規來加以明確。且僅就我國目前的規定來看,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仍處于法律規制的空白狀態。例如我國現將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性質界定為委托關系,但這種界定十分牽強,模糊和回避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屬于信托范疇的實質,這種法律界定和現實業務運作的沖突必將難免法律風險的發生。再有,我國雖然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給予了認可,但商業銀行一旦破產,在破產清算中個人理財產品將處于何種清償順序,《辦法》和《指引》都沒有予以提及。另外,個人理財業務在商業銀行獲得資格的情況下可以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實際中復雜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一般也都會涉及該類交易,而金融衍生品往往具備“理財”的內涵,因為它也承擔類似規避風險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由此導致的情形是個人理財業務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現監管法規上的“交集”,商業銀行對在判斷適用何種法規及相應程序上存在困難。
(二)金融分業體制滯后于金融業務創新的整體趨勢。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的繁榮是以其本國金融混業的現實背景作為支撐的。由于西方國家放寬金融管制、實行混業經營,他們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推出的理財產品可謂花樣繁多,無論是證券交易、外匯交易、黃金交易還是保險業務、基金業務,只要客戶有需求,銀行統統可以代為,可以說西方國家商業銀行實現了個人理財業務投資領域多元化和服務全能化,體現出“理財”的真正要旨。相比之下,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基本原則,這種分業經營的格局使金融機構之間缺乏足夠的競爭和效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拓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許多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理財品種無法開辦,最終導致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理財品種和服務手段的創新受到制約和束縛。
(三)銀行法律風險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完善。銀行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對法律風險的防范可以說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興起較晚,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可以說是在摸索中前進,所以其相應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尚沒有得到系統完善的建立。例如商業銀行制定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操作依據等不夠完備、存在疏漏,有些甚至與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相沖突和矛盾;銀行法律部門的工作職責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地位和功能往往被定位于事后風險化解上,事前防范風險的作用被忽視;銀行高層領導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比較淡薄,對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一旦發生將造成的嚴重后果沒有給予重視;業務人員的法律素質低下,為了穩住客戶,有些業務人員往往明知道應該辦理哪些法律手續,卻為了行客戶“方便”而使銀行承擔法律手續不健全的危險等等。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對策
關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我們認為可以從其外部法制環境和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兩個方面予以解決: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改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外部法制環境
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填補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控制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對于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關系的定位問題,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明確;在注重對個人理財業務監管的基礎上重視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關系的調整,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另一方面,面對商業銀行競相開展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積極拓寬投資渠道的現實發展趨勢,我國應加緊立法,掃清“灰色區域”,進而構建出個人理財業務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二)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內控機制建設
內控機制的完善與否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倘若商業銀行不自我約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將失去應有之意,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防范更是無從談起。
1制定和完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內部規章制度。商業銀行應當針對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點制定詳細的規章和制度,尤其是對容易出現風險的環節重點防范。并且,針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實際還要不斷完善業務規章、健全操作程序。當然,一個重要的前提是銀行內部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等首先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并且結合國家法律的調整對已有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等進行必要的修改。
篇5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問題;建議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的層次有待提高
近年來,國內各家中資銀行紛紛成立了“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針對高端客戶的服務,而大多數理財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較低層次的服務。一些銀行提供的個人金融業務基本還停留在原來的存貸業務層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過是如代買國債、金融業務咨詢等簡單的業務。銀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產品展示出來供客戶選擇,而并非是為客戶量身裁衣,進行專業的理財咨詢服務和投資組合建議。
(二)金融產品(包括理財產品)單一,且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推出合規的金融產品只有幾十種,與世界各大銀行兩萬多種金融產品相比簡直是滄海一粟,根本不能滿足廣大個人的理財需求。同時,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能力很弱。在金融產品的開發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創新意識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顧客無所適從。
(三)個人理財服務對象門檻過高,缺乏適合普通大眾和工薪階層的金融品種
金融品種缺乏廣泛的適應性。雖然近年來銀行開拓的個人理財品種在不斷增加,同時為不同的客戶開發不同的產品,但是能向大眾普及的產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起點需要達到5萬元甚至10萬元才能辦理,個人通知存款的起存點也要在5萬元以上,服務范圍狹小,沒有適用普通大眾和工薪階層的金融品種。
(四)商業銀行提供的是金融產品,而不是金融服務
大部分商業銀行都是把產品的宣傳單分別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戶任意選擇,而缺乏個性化服務。因為客戶不能單憑自已對一些宣傳單上的介紹而全面了解這些產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各種擺出來的理財產品,而是銀行的理財人員在詳細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據客戶的特點來設計的個性化的理財方案。
(五)現有商業銀行的普通員工和專業理財人員理財專業素質急需提高,高素質專業理財人員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業銀行中,很多銀行的普通員工都不知道什么是“個人理財”,又怎樣去開展個人理財市場的營銷?有些銀行理財人員只是經過銀行內部挑選,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和學習就直接上崗。而對于一些資深的理財專業人員又缺乏行業規范管理和職業道德約束,例如一些客戶資料保密、產品風險提示等風險管制等。高素質專業理財人員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戶個人理財觀念不正確,個人理財市場有待培育
由于國內普及性金融教育嚴重滯后,客戶對風險收益沒有正確的認識,許多顧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財等同于發財,只求利潤最大化,而忽視了投資的風險;部分銀行理財營銷側重于收益的宣傳,沒有嚴格履行風險提示義務,使個人理財金融產品的預計(設計或宣傳)收益率與顧客的實際收益率差距很遠,其結果是絕大多數客戶不在銀行開辦個人理財業務。
二、關于改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建議
(一)加強對客戶需求的調查研究,尋找和開發市場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效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9.26萬億元,儲蓄余額達到14.23萬億元。在對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四個城市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被調查者表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曹文,銀行個人理財市場問題凸顯)。這說明了我國目前開展個人理財服務的社會需求很廣泛,越來越多的普通客戶渴望得到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一站式”服務。但是現在中資商業銀行一般都和外資銀行一樣,把著眼點放在20%的重點客戶市場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階層客戶忽略掉。外資銀行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于他們所擁有的網點資源、經營金融業務品種范圍等條件的限制,而這正是中資商業銀行所擁有的優勢。根據以上的調查和現在的實際情況,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別是經濟較發達地區家庭都有數額不等的儲蓄存款。如何對這些存款進行保值、增值、投資和理財?這是客戶和中資銀行須共同考慮研究的。中資銀行要實現由經營產品向經營服務、品牌、文化方面轉變,就絕不能對中低端客戶“一棄了之”。反而,更應該把它作為重點開發的市場。
(二)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對中低端客戶理財的服務
中資商業銀行應加大在中低端客戶理財的服務力度,例如大力開發一些“基金定投”的業務,讓更多普通工薪階層客戶參與其中。而對于一些中高端客戶還可以細分產品以供客戶選擇,比如銀行傳統人民幣理財產品區,外匯理財區,基金區,保險區等幾大板快。這樣使所有的客戶就對金融理財產品的分類一目了然,便于選擇。
(三)實行差異化服務,不同的客戶配備不同類型的理財服務
首先,對于絕大多數客戶來講,太多的產品會導致其不能選擇而失去興趣。銀行理財人員可以針對每一款產品做個標簽。這個標簽從六個指標來評定該產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加入門檻和成本、接受服務的便捷性和提品商的背景。絕大多數理財產品都具有復雜性、虛擬性、未來性和風險性,但通過上述6個評價指標,基本上”鎖定”了理財產品的特性,當然還有一部分產品特性只有市場和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如此一來,客戶在獲取相關信息的同時可以對不同產品加以優、劣勢比較,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其次,理財群體有不同的層次,有的只需要購買一種或幾種理財產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對自己大筆資金進行理財規劃,這時我們就需要實行差異化服務。一些單一的,小額的理財服務可以由一線或大堂經理代為解答,而一些大額的、復雜的、多種理財產品組合的應由金融理財師(簡稱AFP)和國際金融理財師或注冊金融理財師(簡稱CFP)等高級理財規劃師對其進行一對一的服務了。
(四)以市場為導向,加大開發產品力度,增加理財產品種類,開拓理財渠道
1.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選擇理財產品的開發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產品首先考慮的是市場需要,市場才是風向標,因為沒有市場的產品設計得再好也沒用。2.設計和開發理財產品要全方位地運用風險判斷技術和收益測算技巧,要求開發人員對所有金融產品,對各類金融市場了如指掌,并能夠進行綜合運用,測試的程序也非常復雜。所以應該長時間地大力投入。3.銀行除了自行開發產品外也可以加大與其它金融機構的合作從而增加理財產品的種類和渠道。商業銀行由于受金融、證券和保險分業經營政策的限制而無法開展一些業務,但卻可以通過代銷或的渠道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業銀行可以與一些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信托公司合作設計一些靈活多變的理財產品放在銀行代銷代售,從而填補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現行的個人理財市場的格局是銀行搭臺、多家唱戲,但其主角仍然是銀行,銀行憑借龐大的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銷售能力,會進一步加強其在個人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
(五)建設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理財品牌產品,實行多層次品牌戰略
1.各商業銀行應開發和建設有特色的理財品牌產品,防止產品同質化現象,增加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顧客。2.從整體發展趨勢看,今后的理財品牌將會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創新能力強、產品差異大、服務能力強、成長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銀行“陽光理財”、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中國銀行“中銀理財”等;第二層次是創新一般、產品差異較小、服務差異化程度較低的品牌;第三層次是投入有限、創新差、服務能力差的品牌。商業銀行應實行多層次品牌戰略,吸引和服務多層次的顧客,擴大顧客群。3.在品牌建設中,商業銀行應多運用公眾媒體等資源傳播和塑造品牌,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和營銷。因為提供技術含量高、設計差異高、服務個性化的理財產品對于提高品牌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整個銀行業務轉型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六)提高理財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壯大理財專業資格人員的隊伍
與國內外的外資銀行理財從業人員相比,國內中資銀行的理財人員缺乏專業培訓和專業素質,部分從業人員專業水平較低,具備專業理財資格的人員很少。要改善這種狀況,應同時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加強對目前在崗理財從業人員的培訓。2005年3月,我國的《金融理財師考試認證暫行辦法》開始實施。現在已經有很多關于金融理財師(簡稱AFP)和國際金融理財師或注冊金融理財師(簡稱CFP)的課程開辦,各商業銀行可以對其在崗理財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勵理財經理層或業務骨干通過考試具備金融理財師(簡稱AFP)資格,少數優秀的已經具備金融理財師資格的,再去通過培訓考試具備國際金融理財師(簡稱CFP)資格,使整個理財隊伍具備專業從業資格人員從無到有不斷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個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財類高端人才的培訓和培養。只有從業人員具有過硬的專業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戶信服,讓銀行為其理財。
(七)應加強理財從業人員和理財行業的職業道德和誠信
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行為或者說銷售行為不夠規范和缺乏規管。因為個人理財產品嚴格來說是風險產品,而風險的承擔者是客戶,而現在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員大多數是一味強調收益保證,而在談到風險時往往含混其辭,過多過高的承諾不符合金融產品的客觀規律。因此,商業銀行應該作出內部指引,從風險提示到產品設計再到收益說明,全面規范和引導金融產品的銷售行為,用規則和流程科學地防風控險。只有講究理財的道德和誠信,才能令客戶放心,并讓其為自己理財。
(八)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追求收益風險均衡,不斷培育和開發個人理財市場
篇6
(一)理財業務創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形式比較單一,幾乎很少有為客戶量身定做的產品。各個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雖然數量上每年都在上升,但是理財產品的質量卻沒有明顯的差異。各個消費者在不同銀行間挑選理財產品的時候往往只能發現期限及收益率方面的差異,對于理財產品本身卻沒有更多的關注。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都雷同,沒有獨特的創新亮點,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大都是相同的投資標的,結構設計上也沒有任何差異。這種粗放式的發展現狀,主要是由于我國理財產品市場發展歷史較短,還沒有足夠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理財方面的專業人才匱乏。由于我國個人金融業務,特別是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因此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相對公司業務方面較為缺乏。目前各家銀行雖然有積極儲備理財方面的專業人才,但是在具體操作上還存在很多不妥之處。比如,理財經理大多有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培訓,因此在專業知識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此外,在現有的商業銀行考核體系下,理財經理的精力會過多地集中于個人業績考核,所以會比較注重理財產品的營銷。這就導致客戶真正的理財需求得不到滿足,也無法在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內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這也是近幾年銀行理財市場頻發各種客戶糾紛的原因之一。
(三)信息披露不充分。銀行理財經理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對于期限及收益率的強調,如果客戶沒有主動詢問,一般會避免與客戶溝通理財產品的相關風險。即使在解釋每款理財產品的潛在風險的過程中,往往也是模棱兩可,刻意掠過一些重要的風險點。各家商業銀行設計的風險告知書中大都采用格式條款,一般的投資者很難了解每款理財產品真正所蘊含的風險。正是由于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部分理財產品到期出現違約現象時,雙方會各執一詞甚至對簿公堂。
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一)加強理財業務的創新能力。我國商業銀行應充分重視個人理財業務的長遠發展,全面提升理財業務方面的創新能力。首先,各銀行要在經營理念上有所創新,即理財業務應是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緊緊圍繞客戶需求來制訂理財計劃。其次,各家銀行應成立專門的新產品研發部門,針對當前客戶的實際需求,開發出有本行特色的理財產品。在基礎資產投資方面,可以將范圍拓寬到與保險、證券、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這可以豐富銀行理財資金的投資渠道。各個商業銀行只有真正提升了自身的創新能力,才能在個人理財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否則將很快被其它同行所淘汰。
(二)建設專業化的理財人員隊伍。專業的理財經理不僅需要掌握個人理財業務的營銷技巧,更需要具備全面的專業投資知識,從而能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投資意見,增強客戶的認同感及客戶黏性。一方面,商業銀行應該加強現有理財人員隊伍的專業培訓,讓他們掌握更加全面的投資知識,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注重不定期從外部招聘有經驗的具備專業投資理念與知識的人才,以滿足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的人才需求。此外,商業銀行應該注重與信托、保險、證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交流,以拓寬理財隊伍的投資視野。
(三)完善理財產品信息披露制度。商業銀行應注重自上而下地完善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制度,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可靠及專業的理財服務。從銀行方面來說,銀行應該為每一款理財產品制訂一份更詳細的信息披露文件,從而讓客戶能更具體直觀地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及投資風險等。從理財營銷人員方面來講,理財經理在營銷過程中應該客觀地為客戶披露每一款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及潛在投資風險等信息。商業銀行只有不斷完善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制度,才能真正培養一批認同銀行經營理念及產品質量的優質客戶群,從而獲得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結語
篇7
關鍵詞:國債逆回購;個人投資者;貨幣市場;短期資金;活期存款利率;上海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3-0-01
受到利率市場化,全球流動性泛E等宏觀因素影響,傳統的理財手段所帶來的收益已經無法滿足個人投資者的需求。伴隨著傳統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集中在創新金融產品上。而對于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而言,想要提高資金收益率,主要是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犧牲流動性,延長投資期限至三到五年,提前將投資收益鎖定,防止出現未來收益不斷下滑的趨勢。第二種選擇是承受高的風險換取高的收益,比如進行股權投資,但是這類市場交易相比于傳統的二級市場,交易不太透明,流動性也不太強。
當然理財產品的的配置是一個全面動態的管理過程,很難明確哪一種單一的理財工具有著絕對優勢,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還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隨著我國債券市場的蓬勃發展,一種新型的理財產品國債逆回購已經成為眾多投資追捧的對象。
國債是有國家或者中央政府發行的固定收益債券,由國家信譽做擔保向投資者保證定期還本和付息,其信用度非常高是全球公認的最安全的投資品種。而就是將資金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拆出,其實就是一種短期貸款,即你把錢借給別人,獲得固定利息;而別人用國債作抵押,到期還本付息。國債逆回購業務是能為投資者提高閑置資金增值能力的金融品種,它具有安全性高、流通性強、收益理想等特點,等同于國債。
目前滬深兩市均可進行國債逆回購交易。滬市交易品種為GC開頭,代碼為2040開頭,根據資金拆出的天數具體可分為8種,分別為1天國債回購,2天國債回購,3天國債回購,4天國債回購,7天國債回購,14天國債回購,28天國債回購,91天國債回購,182天國債回購。深市交易品種為R開頭,代碼為1318開頭,同理根據資金拆出的天數具體可分為10種。
滬市國債的單位為1000元一張,深市國債的單位為100元一張,因此上交所回購交易的申報資金為10萬的整數倍,數量即100張的整數倍,單筆不超過1000萬資金。深交所回購交易的申報資金為1000元的整數倍,數量即10張的整數倍。
操作交股票交易簡單。在初始交易時收益早已確定,因此逆回購到期日之前,市場利率水平的波動與其收益無關,可以理解逆回購交易類似于抵押貸款,它不承擔市場風險。國債逆回購實際上是把錢借出去,卻并沒有買回來國債,只是獲得了一個所謂標準券,有點類似借錢的憑證,顯示在軟件的持倉中,意為有一筆錢拆出。所以在現在的券商交易軟件中,使用的是“賣出”,不是“買入”,買入是正回購用的。操作方式和買賣股票一樣。通過簡單的收益公式即可計算每次資金拆出帶來的凈收益。
凈收益=收入(成交額*年收益率*回購天數/一年的天數)―成本(成交額*手續費率)
綜上國債逆回購具有安全性高,流動性強,交易方式簡單易行,但是其特殊的交易時間限制也制造了一個陷阱。如果國債逆回購的到期日為非工作日的,回購清算日順延到第一個開市日,但客戶利息按回購品種規定的天數計算。因此個人投資者必須要警惕逆回購期間資金的實際占用時間。
實際資金占用時間會被兩個因素拉長:一是證券公司要拖延1個工作日回款,二是周末不計入國債回購時間。以滬市國債逆回購為例,如果在本周一購買了GC004四天國債回購,本周五到期,但證券公司要在下一個工作日也就是下周一才會將資金解凍。因此實際資金占用7天。而大家看到那些很高的國債回購回報率,基本上會跨周末、節日的,對利息敏感卻對時間不敏感的投資者很容易忽略到這一點。
但是對于個人投資而言,逆回購是非常好的隔夜資金去向。靈活,可選余地大,超額收益機會極多,碰上2013年6月中錢荒收益率攀升到20%到30%,100萬賬上現金兩個隔夜就可以獲得超過1300的收益。
尤其對于股民而言,投資總不可能每天都是滿倉吧,甚至很少時間是滿倉,個人賬戶上從來都有現金余額。這些現金余額夜間如何提供更好的收益,券商提供的隔夜方案一般年化2%-3%,顯然不如自己擇機放逆回購劃算。而且結算還是還是日結,并非證券公司按季度結算。
而且國債逆回購的操作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國債回購的利率每天一般是高開低走,因為早上的資金緊張,所以利率高。尾盤就會降到很低。每個季度來說的話,在季度末銀行資金緊張要回籠時利率較高,還有打新股資金緊張時利率較高。還有7天的國債逆回購利率高低可以一定程度反應出市場資金是否短缺,利率越高資金越緊張。
總體來看優點有以下四點:
一、國債逆回購的風險小,比銀行理財安全,國家信用擔保風險接近于0;
二、逆回購的收益比活期高,最均的年化收益3%-4%;
三、期限靈活,1天逆回購當天買次日可用t+2日可取;
四、操作簡單,只需要開通證券賬戶就可以操作,和證券市場無縫對接。
當然國債逆回購也有其固有的缺點:
一、收益比銀行理財低,而且實際收益要扣去一個年化0.36%左右的手續費;
二、t+2日才可取,如果碰到節假日資金凍結時間更長,存在一個交易時間的陷阱;
三、需要有證券賬戶,銀行資金賬戶中的錢要先轉入證券賬戶,而證券公司往往凍結資金多一天,導致延長了逆回購的資金占用時間,稀釋了實際收益。
目前逆回購一般主要是股民用的比較多,在資金沒有滿倉,觀望階段由于沒什么行情了,就選擇用賬上資金做逆回購,其實上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有閑錢和余錢的情況下,尤其在季末年末的時候可以積極參與,抓住機遇。
參考文獻:
[1]蔡惠君.年末投資國債逆回購“撿錢”[N].東莞日報,2014-12-22(B08).
[2]張敏捷.國債逆回購成近期理財市場“神器”[N].海峽財經導報,2013-07-17(013).
篇8
個人理財,是指銀行在綜合分析客戶資產狀況、投資目的、個人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的情況下,運用特定的程序和科學的方法為客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切合實際的消費支出規劃,風險管理,現金規劃與保險規劃等項目。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服務可以理解為一種綜合性的金融服務。
一、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個人金融理財業務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據調查,有75%的居民對于個人金融理財業務有興趣,42%表示自己需要個人金融理財服務。由此可見,我國多數的居民有通過理財顧問為自己規劃理財活動的意愿。近些年,國內的商業銀行通過持續的研究和探索,已經切實的認識到了推出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銀行也已經將該業務作為競爭優質客戶和開發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的重要手段。
1.個人理財產品的種類不斷豐富
近些年作為銀行理財業務主要組成部分的個人理財產品,其發展規模異常迅猛。個人理財產品也逐步由單一的固定收益型向高收益高風險型轉變,一般可分為:證券類個人理財產品,QDII理財產品,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這些產品更好的結合了市場的需求。
2.個人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增長迅速
2009年,各中、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理財產品合計銷售總額達121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44億元,增長102.4%。2011年第一季度,各中、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銷售額達到19100億元。
3.個人理財業務的外部監管環境不斷細化
《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管理辦法》、《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等規章制度的陸續出臺,從產品營銷、開發設計、信息披露、風險揭示等方面確保了個人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二、制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
1.個人理財業務存在風險管控問題
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一樣,個人金融理財業務項目在尋求高收益的過程中也必然面臨存在高風險因素的問題,而這些風險因素也有一定的表現方式以及特征,同時在這些風險因素之間也并非絕對的獨立,而是又有著一定的相互聯系,這是由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方法、策略以及內容等方面的諸多因素所決定的。
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管控風險存在于三個方面:第一是理財產品的開發設計方面。因為個人理財業務的設計通常都是根據消費者的需要來選擇相應的金融產品的不同組合,這種產品的組合過程就相當于銀行金融理財產品創新升級的過程。但是,當前的我國銀行業金融理財產品的組合過程卻常常目光短淺,容易出現盲目照搬的情況,這種情況就使得個人理財產品在開發階段就由于產品的同質性產生了投資風險,并且也會因為侵犯其他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的專利權,而產生法律風險。第二是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方面。在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中,理財產品要實現良好的銷售情況需要銀行在對已有客戶進行市場細分的情況下進行,這就需要銀行能夠全面掌握目標客戶的資料,從而獲得良好的市場份額,但是目前商業銀行往往在沒有全面了解客戶的情況下急于向客戶銷售金融產品,這就容易產生相應的經營風險、信用風險及法律風險。第三是個人理財產品的市場營銷方面。個人理財產品的產生是能夠針對不同的客戶使其資產增值并達到增值的最大化,但是目前銀行卻因為急于完成短期目標從而沒有真正全面為顧客著想,這樣就容易發生因為銷售不當給銀行帶來的規范性及法律風險。
2.理財專業化水平不足問題
個人理財業務屬于技術性及知識性很強的綜合性業務,因此對理財從業人員的要求十分高,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理財知識及熟練地理財技能,還需要掌握市場營銷及法律等方面的相關金融業務知識,并且還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公關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但是目前來看,符合以上標準的高素質理財人員嚴重不足。
在國外的銀行業,銀行要求專業的理財咨詢師全面了解客戶的有關資料并取得客戶的信任,并具備通過與客戶的交流來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從而在基金、證券、客戶信貸業務、保險及銀行存款等其他金融業務上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方案,并對所設計方案的實施進行跟蹤并及時進行反饋,從而滿足客戶的財務需求。與國外相比,國內的理財顧問大多不是十分專業,很多都是有儲蓄所員工或其他部門人員轉變成理財經理,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不是十分全面,也不可能為客戶提供很好的理財咨詢。雖然最近幾年很多的理財經理通過努力通過了AFP/CFP資格認證考試,但是也僅僅是具備基本的常識性的理財知識,知識儲備及對所掌握知識的運用相對國外專業的理財人員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選拔及培養高素質的理財經理來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資產增值服務,成為發展理財業務過程中以及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個人理財業務問題的主要對策
1.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策略
面對目前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和問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急需進行創新,以建立適當的、科學的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方式。建立一個完善的個人金融理財風險管理體系,需要整體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體制共同進步來創造出良好的金融投資環境。因此不但要防范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和操作風險,還要加強對由于銀行的原因產生的風險進行防范;不僅需要建立規范的風險管理制度,以此來提高自身風險防范能力,還需要外部宏觀金融環境的進一步完善。依照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對個人金融理財風險進行防范。
篇9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并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從消費者角度講,個人理財服務就是確定自己的階段性生活與投資目標,根據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承受能力,在專家建議
下調整資產配置與投資,并及時了解自己的資產賬戶及相關信息,以達至個人資產收益最大化。個人理財業務在國外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金融服務,在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目前還處于新興階段,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一、理財業務遭遇嚴冬,也帶來新機遇
2007年A股一路高歌,股指高達6124點,有人預測股市可奔萬點。這一年是個對股市信心高漲的一年,也是盲目投資的一年,不少新、老股民把存在銀行里的錢拿來炒股。然而當大盤狂跌到1800點的時候,股民不得不忍痛“割肉”、“截肢”。還有一些受挫的股民暫時退出股場,尋找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來彌補損失。
由于金融風險突增,多數投資者中損失慘重。就此局勢來看,尋找安全的投資理財渠道,成為眾多投資者目前所迫切需要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大聲疾呼“保本”的重要性,銀行儲蓄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等低風險產品,不失為當前經濟形式下保證客戶資金安全的港灣。
在群眾中信譽度高的我行,雖然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已進行各種有益的探索,但從全國范圍看,目前仍處于“試水階段”。在外有強敵,內有弱項的時刻,我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要性立即突顯出來。
二、大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意義深遠
從持續經營角度來說,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趨勢。重視并大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有助于提升綜合競爭能力,樹立應對挑戰的信心。
由于金融產品無法申請專利,因此任何金融創新都只能領先一時,卻不能領先一世。在金融服務領域中,無法復制的只有高品質服務。在此前提下,只有那些從更多細節著手,提供超越客戶預期服務的銀行,才有可能成為市場領先者。而個人理財服務,正是以新型的服務方式,在恰當的時機向恰當的客戶提供恰當的產品,有效留住和發展了銀行的高價值客戶。這也符合了我行目前提出的“優質文明服務”活動的深層含義。也體現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理念。
面對客戶日益復雜的金融服務需求,零售業務需實現從單一的負債業務和簡單的個人中間業務,向全方位的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相結合的多功能個人金融服務轉變。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正成為擴展銀行零售業務功能的最主要內容,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產品提供給目標客戶的最主要渠道。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實現我行零售業務功能轉型的重要途徑與機會。
三、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產品不到位 從外匯理財產品(匯得盈)和人民幣理財產品(財富1號)的推出,到如今的利得盈產品的走俏,從保險產品“千里馬”到現在的“國壽鴻豐兩全”和“安享一生”,盡管理財產品創新不斷,產品合作項目日益增多,但與市民的理財意愿還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財產品過于單一,同質性較大,缺乏一攬子產品。且百姓已不再滿足于一家金融機構提供的單一品牌服務與產品,而是需要市場上最適合自己的各種類型、各種品牌的金融服務與產品組合。
宣傳不到位 每當有新的理財產品推出,經常會忽略對內部人員宣傳,造成只有具體負責銷售的幾個部門才了解理財產品的情況,其他部門則知之甚少。且宣傳的方式還停留在紅布條、櫥窗廣告、告示牌、印刷材料等傳統介質上,客戶視而不見。(利得盈產品雖然走俏,但是宣傳速度遠遠不及產品的發行速度。)因此,應在銷售新產品前,應做好前期籌備,指定專人就具體產品設計營銷方案,針對不同客戶提出不同營銷策略,力求在實際中切實可行。
人員不到位 基層一線人員普遍缺少理財專業知識,缺乏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和金融產品銷售技巧,在銷售新產品時又缺乏對這些人員的培訓,造成一線人員在宣傳營銷時只能簡單根據材料照本宣科,談不上銷售產品所需要的為客戶測算具體的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一些客戶經理也沒有經過個人理財的專業培訓,無法給客戶一個滿意的答復。應加大對個人業務顧問等直接營銷崗位人員在理財規劃和外匯、基金、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理財培訓,更好的發揮所長。
但是應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前,進行風險測試是非常必要的,測評投資者的抗風險程度是理財客戶經理職業水準的一種體現。通過對投資者進行嚴格的風險測試,確定其風險偏好等級,根據測試結果,為之量身訂制理財產品,避免購買與需求有差異的產品。這樣才能做到合理的投資組合、審時度勢的購買。
四、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建議
第一、做好個人理財業務環境建設。個人理財業務環境建設和培育,既包括政策環境的建設與培育,也包括市場環境的建設與培育,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第二、進行個人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商業銀行作為專業機構,在信息、設備、人才方面有優勢應該作好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提供關于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金融資產的最佳組合方案。做好個人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其包括:個人理財業務服務內容的研究、客戶個人理財業務產品個性化需求的研究,提供更為科學的理財理念。
第三、.品牌營銷和業務的創新。銀行要在服務上進行創新。要完善銀行的電子化系統,做到使客戶滿意;從銷售推廣向面對面、家訪式的社區營銷方式轉變,培養從業人員與客戶的感情,建立相互信任、穩定持久的業務關系。在樹立品牌營銷的同時,還要進行業務的創新,積極開發和引進新品種。
第四、分步驟、分階段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一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應采取由點到面、由大到小、由重點客戶到一般客戶的思路,真正使個人理財業務在滿足客戶資產保值和增值的同時,為銀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二是為客戶提供以差別化服務為手段的理財建議到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投資咨詢業務到成為代客投資理財,需要政策上、技術上、環境上、人才上多方面支持和配合。
第五、重視個人理財業務金融風險防范,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科學的定價機制及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參考文獻:
篇10
個人理財服務是一種綜合性的服務,也是一項高度接觸和技術含量較高的服務。經過近年的快速發展,銀行個人理財服務以其批量大,風險低、業務范圍廣、經營收益穩定等優勢,被各銀行普遍認可,就其短暫而快速的發展歷程,在激烈的零售銀行業的競爭中,競爭優勢往往來源于各商業銀行對客戶服務的提供方式,在以往的營銷方式中,很少有說明客戶服務的戰略,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認識到在同累競爭這種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客戶服務的質量。銀行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爭取更多的優質客戶,就必須注重客戶的服務環節,實現客戶滿意。比較國內外銀行對高端客戶的服務,幾乎全部采取“全方位客戶滿意經營”理念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一切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國現階段銀行個人理財的發展策略分析,銀行個人理財服務如何突出一家銀行比較競爭優勢呢?主要有一下幾點看法:
一是加快零售業務轉型,優化業務流程,改善網點硬件環境。網點是銀行為客戶理財服務的重要渠道、前沿陣地。銀行通過對網點實施統一視覺形象工程、改善網點環境、合理布局功能區域、突出理財銷售專區和私密理財空間,優化業務流程、重新定位網點員工崗位,明晰員工角色和職責以及相互的關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地舉措,一舉建立了國內商業銀行網點的新形象,有效地提升客戶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產品和服務的交叉銷售能力。
二是細分客戶市場,提升服務水平。“客戶”是銀行價值創造的來源,而不同的客戶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各異,為銀行創造價值的大小有別。傳統無差別的大眾化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已經不再適應市場需要和商業銀行戰略業務的發展,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經營理念也已經過時,應運而生的是以細分客戶、提高服務為主的差異化發展戰略。商業銀行應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努力構建高效的CRM系統,并以此為基礎強化客戶關系管理,細分客戶群體,為多層次差異化服務提供科學依據。對于高端客戶,提供高成本、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層級,包括“多對一”服務,主動上門營銷服務,專家顧問服務,財富管理規劃等。目前中外資銀行紛紛推出了針對“金字塔”頂端的超級富裕客戶所提供的私人銀行服務,代表了國內個人理財業務服務的最高水平。雖然各商業銀行劃分低中高和超級富裕客戶的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對于高端客戶的價值創造能力應受到各商業銀行的高度重視。
三是加強產品創新,努力推出高質量、個性化的特色理財產品。“創新”是企業發展,保持生命力的動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創新”。只有不斷開發適應市場的具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理財市場上立于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