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直播范文
時間:2023-03-21 15:3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聞直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早上9點到下午5點都有直播。
2、《新聞直播間》是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于2009年8月17日推出的一檔全天8小時新聞直播節目,由耿薩、納森、梁艷、紫凝、顧國寧等擔任主播。
3、節目以焦點新聞播報為主,新聞評論和娛樂性新聞為輔 。
4、節目于2009年8月17日起每日9:00-12:00、13:00-18:00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首播 。特殊情況下與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國防軍事頻道(甚至更多頻道)并機直播。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視頻直播 媒體融合 移動端
紙媒為什么要做移動視頻直播
1.用戶獲取信息方式更新是根本動力。
傳播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內容的生產和信息的傳播接收方式發生了深刻的改變。自媒體的勃興、用戶生產內容的趨勢導致傳播去中心化。在新聞信息市場上,傳統媒體生產的內容不再處于壟斷地位,信息爆炸甚至泛濫,導致用戶閱讀新聞的時間更多的被瓜分,各類媒體對用戶時間的爭奪也越來越激烈。
因此,傳統媒體嘗試基于移動端的內容生產。但在4G網絡普及前,傳統媒體在移動端的內容生產,仍然局限于圖文形式、至多加入了短視頻。視頻直播最初發端于秀場直播、游戲直播等領域,娛樂屬性較強。有一N觀點:“你可以不通過視頻直播獲取信息,但你不能忽視年輕人通過視頻直播獲取信息這一現象。”
隨著移動網絡建設和視頻直播技術的進化,傳統媒體開始嘗試移動視頻直播布局。所以,傳統媒體涉足移動視頻直播的根本推動力來自于用戶獲取信息方式的更新換代。
2.日報出版空檔期的創新利用。
日報的出版周期長達24小時,傳播的空檔期不能拱手相讓。在媒體融合方面走在前列的媒體,內容生產上強調移動端優先,這種優先,不僅體現在傳播時間上的優先,更強調在傳播地位上的重要。
傳統的傳播方式,讀者和受眾處于被動接收的視角和身份,與媒體之間是單向度的“傳受”關系。在實時視頻直播報道中,幾乎“零時差”的傳播方式,即時感、代入感、體驗式強,網友的參與度大大提升。
傳統媒體利用自身在新聞采編上的優勢,第三方網站提供技術解決手段,網友對視頻直播方式的認可和接受,于是這種新的內容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便有了誕生和生存的空間。而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在報紙出版的空檔期,這種全新的傳播手段雖然帶來了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和作為。
武漢晚報的媒體融合實踐
1.4個月21場直播的實踐。
從2016年9月2日做第一場直播《跳水冠軍湖北姑娘劉蕙瑕抵達武漢 快來圍觀!》開始,到12月28日一天做4場武漢重大工程的直播為止,4個月內,武漢晚報通過官方頭條號共實施了21場直播,總播放數據超過201萬,場均播放量近10萬。
(1)關注度大提高。
在這21場直播中,體育題材有3.5場(交叉領域各算半場),社會題材4場,娛樂題材7場,商業題材0.5場,交通題材4場,城建、旅游各1場。從直播題材的分布來看,較為豐富全面。
從單場直播數據來看,交通題材的4場直播的參與人數均在1萬人以上,數據最高的一場直播《武漢“速凍”天,今晚的回家路好走嗎?》,參與人數和播放量達到了76萬。
該場直播的策劃由其于武漢當天的惡劣天氣:“武漢市氣象臺23日11時27分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預計今天,武漢市大部有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請注意防范!”加上當天交通早高峰,武漢市內發生多起因道路結冰導致的交通事故。武漢晚報對交通晚高峰的交通情況,尤其是過江交通的情況進行了視頻直播部署。
兩位記者在寒風凜冽的武漢長江二橋上采訪交警,播報路況,直播持續一個多小時,收獲了大量網友的關注、評論和點贊。這場直播也是武漢晚報全年視頻直播的“數據冠軍”。
在交通題材的直播中,還有武漢機場線開通的直播參與人數超過了45萬。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武漢網友更關注交通題材的視頻直播。
另外社會、法律的題材,關注度也較高。2016年12月20日,視頻直播《武漢的法院怎樣幫民工討薪?12個民工現場領26萬元工資》的播放數據達到了22萬。
(2)新聞表達網絡化。
如視頻直播標題,寫作基本上遵循網絡新聞標題寫作的規范,注重提煉新聞事件的關鍵詞、口語化、情感化表達,強調代入感。梳理武漢晚報這21場直播,可以發現,視頻直播標題的高頻詞匯有:看、圍觀、你、直擊、直播、美女等。
2016年10月24日,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幽默研討會在華中師范大學進行。直播開始時的標題是“馮小剛、范冰冰開聊《我不是潘金蓮》”。研討會進行過程中,突然發生范冰冰離場的情況。直播標題隨即被編輯改成,“馮小剛劉震云聊《我不是潘金蓮》 范冰冰哭著離場”。但編輯認為,標題仍然沒有突出范冰冰事件的傳播點,在直播快結束時,再一次將標題修改為“范冰冰被‘斷電’威脅趕出見面會 馮小剛發飆”。這場直播最終的播放數據達到了26萬多。
(3)圖文報道共生。
長期以來,對于一些“不重要”、“發不大”的線索和選題,文字記者往往放棄前往新聞現場。視頻直播報道對于傳統紙媒來說,有一個作用是,將記者往新聞現場趕。只要記者抵達了新聞現場,保不準會有什么“幺蛾子”發生。
篇3
電視的特點是聲畫并茂。正是基于電視的這個特點才出現了現場直播這種獨特的傳播方式。現場直播是指以完全紀實的手法,把現場情景的圖像、聲音及記錄、報道、采訪等轉換為電視信號,直接發射出去的即時播出方式。它突破了傳統報道所受的時間、空間的限制,記者的報道、電視臺的播出和觀眾的接受在同一時間進行,將事件在第一時間完整而又真實地呈現在受眾面前,體現了新聞報道所要求的及時與真實,最大程度地還原了事件本身。
一、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獨特性
電視現場直播之所以獨特,是因為電視現場直播現場感強,尤其是對重大新聞事件的直播,可以增強報道的可信性,強化節目效果。它能在視聽方面將有限的時空在傳播時最大限度地擴展。能使千千萬萬的受眾雖然遠在事件現場之外,卻又仿佛置身于現場之中,從而使受眾在收看直播節目時直觀地獲取大量信息,電視現場直播氣氛濃烈,真實感強,最容易引起觀眾的參與意識,也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理。在這方面,電視與廣播和報紙是不同的,電視通過圖像和聲音,展現的是真實的場景,不需要觀眾進行聯想,而廣播和報紙通過聲音和文字影響受眾,受眾則需要聯想,這兩種差別所造成的結果是不同的。比如現場直播的重要會議、記者招待會、文藝演出以及重大體育賽事等等。
二、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優勢
目前,現場直播已經成為央視和上星衛視在新聞報道中提高收視率的一種新型播出方式。從1997年現場直播才真正開始,經過多年的完善與發展,三峽合龍、迎接新千年、北京奧運會等重大直播活動,這一傳播形式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近幾年來,電視媒體對一些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現場直播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壯觀的場面。現場直播正在以其自身特有即時性、真實性、參與性等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電視觀眾;加之能夠展現電視媒體自身的實力和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等獨特的優勢,一直被電視媒體所推崇。
直播活動的品牌已經樹立起來,而且在觀眾中形成了新的收視期待。這種期待,那就是當國際國內發生重大事件或活動時,觀眾對經歷自己無法身處其間的重要事件以增加感受的一種期待,是希望在第一時間看到電視媒體的直播。
電視直播現已成為深受廣大電視觀眾歡迎的電視新聞報道形式之一。實踐證明,電視新聞現場直播迎合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心理需求,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三、電視新聞現場直播整體策劃
現場直播是電視媒體最重大的業務行為。因為直播的內容都是重大的、為社會所關注的。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直播活動會涉及多個中心和部門,往往是多個頻道并機播出,不僅參與人員眾多,直播流程復雜,對安全播出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直播前的整體策劃必須是周密的,技術準備必須是充分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直播的成功或基本成功。
從直播對象說,一般可分為會議、演出、賽事、大型活動等。根據以往的經歷,會議直播相對容易些,演出直播相對復雜些,而大型體育賽事和大型活動的直播最為困難,同時也最有吸引力。因而事先的策劃也就最費心思。
策劃主要包括事先的信息搜集、與有關方面的溝通交流、所用物品的準備、直播操作人員的遴選、機位的選擇、預案的制訂等。而且對各部門具有工作同步的要求,如節目部門要精心籌劃,完成藝術創作準備,呈現最精彩的節目內容;技術部門要全力以赴,保證技術設備的正常運轉和各路信號的安全傳輸;就連行政部門也要通力協作,做好保衛、醫療、交通等各項工作,這就決定了大型電視現場直播動輒數百人,多則幾千人的規模特點。因此,所有參與直播的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播出意識、規范操作意識和協調統一意識,提高處理意外情況的能力,確保安全播出,發揮電視媒體的傳播效能與作用。
因為現場直播具有不可預見的一面。所以預案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僅有一套預案是不夠的。針對可能出現的不同突發事件,制定不同等級的預案。哪種情況需要請示到哪一級?哪種情況可以中斷正在播出的其他節目?哪種情況需要立即邀請嘉賓做演播室評論?講到這點,就意味著必須為現場直播建立一個有效的嘉賓庫,何為有效呢?就是這些嘉賓都是屬于針對某一類事件不需要準備,隨時可以作出精彩評述的。還有就是根據各種可能發生的事件分門別類制作一些資料片。
篇4
主播與直播的融合
美國電視界認為,新聞主播就是站在觀眾身邊的記者。當重大事件發生時,主播應該以記者的身份調查、報道、評論,告訴觀眾發生了什么,怎么發生的,以及這件事意味著什么。由此可見,主播在直播中扮演的角色是新聞事件的見證者、陳述者、評說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播必須與直播相融合,人在事件中、事在人心中,人與事件高度吻合才能達到觀眾的要求。主播的職責則是把觀眾帶進畫面,帶進現場,一起看,一起聽。主播的表現如果與直播環節融合得好,傳播效果會錦上添花;相反則可能演變成硬傷。以筆者就職的青島電視臺為例,近兩年就曾經涉足以下重大題材的現場直播:
2007年5月1日,《直播青島港》,緊扣“勞動最光榮”的主題,集中展現了今日青島、今日青島港的宏偉氣魄和不凡實力; 2006年8月,《青島與世界干杯》,直播第十六屆青島啤酒節盛況,展現了青島啤酒之城的風采;2006年8月,直播青島國際帆船賽獎牌輪決賽,充分展示了青島帆船之都的迷人魅力……
這些題材,各式各樣,跨度極大。對新聞主播來說,只有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即席發揮的口語表達能力,適度精準的點評能力,才可能勝任直播工作。主播應該成為直播的駕馭者,按照現場節奏調控全局。千萬不要淪為被動角色,被流程牽著鼻子走。
主播的現場駕馭能力
根據實際經驗,主播在現場直播中的駕馭能力概括為以下三點:察微、善言、敏行。
1.察微
察微,顧名思義――觀察入微。作為新聞主播,在直播中僅有觀察力是不夠的,必須認真細致。新聞事件無論大小、輕重都是紛繁復雜的,主線脈絡為骨,旁支末節為肉,骨肉相連相輔相成。因此,要全景式向觀眾展現新聞事件,就必須骨肉俱全。
雖然從傳統的新聞理念上看,事件的主線脈絡會更為重要,但相對于現場直播而言,細節可能更有傳播的意義與價值。這個觀點,首先從現場直播的形式來考慮,其一,時間跨度較大,一般的現場直播在一個小時到數個小時不等,只有細節才能讓直播內容鮮活豐滿;其二,事件不斷發展,推進的過程均由細節構成,立體展現細節才能全方位多角度跟進事態的發展,從而達到使觀眾身臨其境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傳播特點,主播在直播中的觀察力,必須在關照宏觀格局的大前提下,盡量進入事件的微觀狀態,并且擅于從細節中提煉主題,勾勒出事件的深遠意義。
2.善言
善言,是要求主播在直播中進入一種富有層次與表現張力的講述狀態,現場描述具感染力――讓受眾如親臨其境:主題升華具意象性――不是簡單說教而是回歸百姓視角;總結歸納點面結合等等。
對于直播而言,主播的首要語言能力就是現場描述能力,簡單來說就是“看圖說話”。但話怎么說才會有味道、怎么說才會有吸引力?單純的有一說一當然不能滿足目前受眾的資訊訴求。理想狀態是:主播能做到描述具感染力、語言富個性化、點評得體到位,能做到以上三點,基本上就算具備了“善言”的能力了。
描述具感染力。當主播能真正把自己放置在新聞事件中,個人情緒與事件起伏完全契合,并以客觀中立的角度向旁人轉述,他才可能做到有感染力。在直播前,主播應先為自己定好情緒調子。
語言具個性化。有人認為主持人代表媒體,他應該保持喉舌功能,公正客觀不偏不倚;但也有人認為主持人的個性化年代已經到來,主持人不應該千人一面,應該個性張揚。筆者認為,主持人既需要客觀冷靜也需要個性化表現。
點評得體到位。同一新聞事件,眾多媒體同時直播,誰能贏得觀眾的青睞呢?點評得體到位,一個靠主播本身的道行,另一個較為保險的做法可以借助專家學者的觀點。
3.敏行
敏行,主播的反應能力是否敏捷是直播成敗的關鍵點之一。
新聞事件現場直播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現場與主持區的轉接呼應,人員與技術的配合,設計程序與應急預案等等,存在很多的未知數。當出現緊急情況時,例如傳送技術出現誤差、現場有突況等,主播就是最實用的應急預案,主播敏銳快捷的反映可以化險為夷。
一般而言,大型的新聞事件現場直播,為保險起見會選用較為有經驗的主播,他必須具備豐富的采編播經驗,熟悉直播流程,對各種可以預見或不可預見的危機能作出技術性處理。很重要一點,主播必須要有非常過硬的心理素質,遇事沉著應變,處事靈巧機敏不著痕跡。
常見的直播風險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幾類,同時也有一些相對固定的應對模式:
通訊系統失靈,主播與現場記者無法溝通。在直播中,通常會設計現場記者與主播作交流,通過地點變換來營造直播的空間感。當主播發現現場記者對自己的提問沒有反應時,第一時間應把交流改為交接,而不要反復呼叫提問,讓問題在鏡頭前放大。
現場信號中斷。如果遇到傳送技術影響畫面中斷,導播肯定會切回主播區,這時主播可簡單向觀眾交待,由于技術傳輸出現故障,稍后再回到現場,然后對直播進展到目前的情況作概括,或者交待接下來的程序,或者稍為講述一下事件的背景花絮等。
事件發展程序與計劃不符。遇到這種情況,主播切忌照本宣科或啞口無言,利用幾秒的時間先定一定神,迅速調整思緒調換程序,通過觀察畫面跟進報道。
現場出現突況,而主播無從知曉是什么事情。由于新聞事件的不可操控性,當出現突況,主播在未了解確切情況前不宜對事件作判斷性的講述,較為妥當的做法就說一些模糊性的字句或概括之前發生的情況,拖延一定時間,當同事將盡快了解的準確情況通報后,才向受眾宣講。這點技術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情況未明而主播妄下判斷會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因此,不是百分百肯定的事情,主播不宜。
放片未到,需要拖延時間。在直播中,由于時間緊逼,許多現場內容的片子經常會拖慢播出,會在流程中出現很多的空位需要主播去填充。這就需要主播對事件的背景資料非常熟悉,能做到信手拈來,并根據導播指令,可長可短,在受眾未察覺的情況下把這些空白位填好。
篇5
關鍵詞:云計算;電視直播;網絡需求;實際應用
中圖分類號:TB52+9 文獻標識碼:A
1 云計算的概述
從云計算的概念上看,這種計算方法并不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技術形勢,它是一個概念化的理論方法,但是云計算的實施必須是建立在硬件和軟件的技術層面上的提高。通常意義上的云計算就是一種網絡技術、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有效計算等優化計算方式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理念。云計算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網絡技術將各種資源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強大的計算機系統,并借助IaaS(基礎設施服務)、PaaS(軟件服務)等先進的商業模式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內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虛擬資源服務中心,具體模式見圖1。這個中心的結構體系隨著終端用戶的應用需求不斷變化而隨時調整,并把中心的結構體系隨著終端用戶的應用需求不斷變化而隨時調整,并把中心的這種強大的計算能力發送到所需要的終端用戶中主。終端用戶如互聯網的百度、google的搜索引擎一樣,只需輸入幾句簡單指令即可獲取所需的大量信息,且無需考慮服務的設備和信息的存儲來自哪里。
圖1:云計算模式構成
從概念上看,廣義的云計算更加適應于電視媒體。廣義云計算是指“云計算”是一種服務,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型大型服務器集群。云計算將所有的這些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并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終端用戶無需為繁瑣的計算細節而煩惱,從而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專業業務,有利于進行業務創新和降低生產成本。通俗的講:就是“讓電腦變成電視,讓電視變成電腦!”,即讓電腦像電視一樣簡單易用,打開電源就能看,無需安裝軟件,也不必擔心感染病毒;讓電視像電腦一樣擁有點播、互動、視頻、游戲等各種功能。云計算基本上是傳統技術的集成,并不是新技術的誕生。
2 電視新聞直播對云計算的需求
在云計算帶來的變革中,電視新聞直播技術也在這次發展中獲得了機遇,這種全新的計算模式、服務方法、網絡構建給電視直播技術帶來更廣闊的空間。讓云計算和電視新聞直播技術相結合,并形成一種信息的新聞直播服務模式是云計算所帶來的最大的益處。而從電視新聞直播的角度看這無疑可以滿足當下信息爆炸所帶來的困難,更可以滿足未來數字電視的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新聞數據大量化
新聞直播中,數據信息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單個文件大、非結構化文件為主體。隨著高清素材的大量應用,數據量的增加速度將越來越快。例如對于一個中型省級媒資網絡來說,每天需要歸檔做持久化存儲的數據量在300GB左右,因此需要大容量的存儲體和支持非結構化存儲的文件系統和數據庫。
2.2 新聞采編中編碼多樣化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多樣化,視音頻編碼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更新,編碼方法和封裝格式豐富多樣,并且這些格式都廣泛地應用在各種播出、場合,而隨著各電視臺、影視機構之間內容共享交互的頻繁,不同文件格式之間的相互轉換和識別也顯得尤為重要,而要達到高效且不失真的轉碼效果,更需要一個高性能、高穩定的計算平臺作為支撐。
2.3 涉及的業務復雜化
隨著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各種新媒體技術也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求,高科技的發展也使得更多傳統業務需求有機會得以采用信息化、網絡化的方式實現,而隨著臺內業務系統的增加,業務系統之間進行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
3電視新聞直播中的云計算應用
云計算是未來3—5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技術革命,許多世界級的大公司,如微軟、IBM等都已將云計算作為新的戰略核心。電視新聞直播節目如果繼續保持當前的優勢地位,就必需融合云計算技術。電視新聞節目的生產、直播(或重播)從單向的,即由記者拍攝現場素材,回到機房制作人員進行后期制作、剪輯,然后在固定時間段播出,觀眾被動地在相應時間段觀看,已經不能滿足習益增長的人民群眾對媒體、信息的需求了,向雙向媒體、網絡媒體的轉化是電視新聞傳播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去年底中央臺成立的網絡電視臺就是對這種考慮的探索。三網融合之后,云計算更是必不可少,如果我們要融合應用云計算,必須做以下幾點:
3.l 建立電視新聞直播的數字化模式
要實現與云計算的結合,電視新聞直播內容要完全實現數字化、海量存儲及數字檢索。目前雖然有了硬盤數字化高清播出,但相對于云計算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在制作、存儲和傳播形式上加以改進,以前的電視新聞內容也要實現數字化、海量存儲以備檢索。
3. 2 從直播環境上創造條件
進一步完善電視新聞傳播的支持環境。要從目前通過廣視網,租用電信網和無線網的傳播轉移到一個統一的網絡組成“云’傳播,要盡快統一各單位、行業的規章制度和采用的標準和協議,以形成支持云計算網絡環境。
3.3 提高終端的服務能力
簡化終端用戶的使用方法。計算機實現電視機的功能比較簡單,要使電視和手機擁有電腦的功能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如何使電視、手機實現計算機的功能,需要解決很多的技術問題。雖然央視成立了網絡電視臺,但要實現“云”傳播,能讓電視、手機收看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有,不同網絡的電視新聞直播還需要制式、標準、格式、協議轉換統一,以及電子商務的支持等。
3.4 利用云計算建立新聞資源庫
利用云計算技術或思想構建新的電視新聞視頻資源庫,形成“云”視頻。簡單的方式是依托現有的廣視網為基礎構建一個相對封閉的電視新聞私有云視頻池,為全國各電視臺電視新聞直播提供素材,另一個方式是以三網融合為契機,再配上云計算平臺建立一個開放的電視新聞公視頻資源池,并將電視新聞視頻內容在云計算資源池中,但必須有嚴格的權限管理機制。以上兩種方式都可以通過嚴格的權限管理機制使相關的電視新聞生產人員利用已擁有的“云”授權,登陸到相關的服務器群,將需要的新聞視頻素材下載到自己的終端上進行編輯和制作,然后傳回臺里經過責編的審閱、修改并報請相關領導批準就可以播出了,編輯好的電視新聞視頻同時可以放在公視頻池中供“云”終端用戶進行網上直播(或點播)。
如在某電視臺的機房內建立一個服務器集群,創建一個虛擬的電視新聞視頻資源池,云計算網絡上任何一授權終端用戶(如:記者)把自己拍攝的現場新聞視頻經過簡單的篩選編輯(粗編)利用“云”網絡上傳到服務器集群上,后期制作人員從相關服務器集群上調用現場新聞視頻素材,用專業編輯系統剪輯制作符合播出要求的新聞片子后存儲在相應的播出服務器集群內,經值班責編審閱合格后編輯入播出串聯單中并報請相關領導批準后就可以播出了,在電視臺播出的同時也可在“云”網絡的公有視頻池中供所有終端用戶觀看直播(或下載重播、點播等),但對于沒有授權的用戶(如:拍客、視頻愛好者等),也可以上傳視頻和觀看、F載公有視頻池的電視新聞,還可以通過有關的管理方式與直播中的主持人就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事件進行互動。
結語
新技術領域下的電視網絡面臨著巨大的行業性挑戰,轉變傳統觀念利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三網融合才能使得電視媒體立于不敗之地。在云計算這種先進的計算模式正可以迎合電視新聞直播的高集成和龐大的數字處理需求,將二者結合,讓云計算在電視新聞直播技術中獲得應用的空間,這不,僅僅有利于滿足電視新聞直播的需求也可以促進三網融合的進程,幫助電視媒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電視節目是由導播、現場記者、攝像、技術等多個工種綜合完成的一項工作,各個工種之間的相互合作也比一般媒體要高得多、緊密得多。在突發新聞現場進行直播,對一個電視臺的技術設備水平及編、播、攝、技術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直播狀態下,播出去的內容就是一次性完成的采、編、攝的內容。新聞現場直播時對各個工種之間的合作要求則更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和差錯都將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各個不同性質的工種共同協作,其前提在于相互交流和溝通。在直播中,后方的編輯和前方的記者之間都會相互溝通,如確定什么樣的主題、報道什么內容、如何進行播報等。記者會把現場了解到的信息反饋給后方的編輯,以便節目風格統一和報道主題明確。記者與攝像之間需要相互溝通;為了把有效的信息畫面和新聞事件結合得更加緊密和流暢,導播與攝像之間也需要溝通。
電視新聞是通過畫面來傳遞信息的,記者想要什么樣的畫面和哪些細節、怎樣使記者在直播時“言之有物”,這需要我們在直播前做大量詳細而深入的溝通。譬如,在第十屆亞洲藝術節花車巡游直播時,我臺三輛轉播車和兩臺微波新聞直播車同時使用,四個固定點群和一個移動點對花車的整個路徑進行拍攝,移動車隊分別由記者出鏡車、攝像拍攝車以及后面的音頻和微波車構成。攝像記者除了跟總導播室溝通外,還要跟現場出鏡記者溝通,了解她要表述的內容,據此進行畫面的拍攝。由于我們的信號是微波傳輸,后面還跟著微波車。如果我們的車速過快導致與后面的微波車脫節,那么就可能使信號無法傳輸到總控室,造成直播失敗,因此還必須跟三輛車的駕駛員進行溝通,三輛車保持什么位置、什么速度、什么距離等。正是因為有了前期充分的溝通,這次直播才取得了一氣呵成的良好效果。在現場直播中,導播、攝像、記者等不再是單一的工作,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成功完成一次直播報道任務的重要前提。
要有捕捉現場細節的能力。在新聞現場,記者既要一覽無余,迅速看清全貌,抓住典型,又要能明察秋毫,捕捉到一些生動的細節。細節蘊涵在新聞事件中,記者和攝像通過對細節的挖掘和捕捉,能使報道更加生動、鮮活、感人,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奇妙感受。直播時,記者和攝像是離新聞現場最近的報道者,必然要求他們具備發現和挖掘細節的能力,通過電視畫面傳遞給觀眾,起到良好的直播效果。在第十屆亞洲藝術節花車巡游直播時,我們就通過捕捉一個或幾個細節,不斷充實我們的報道。如舞獅中獅子的特寫鏡頭,花車上外國藝人展現舞姿的鏡頭,沿途群眾拿手機對巡游花車進行拍攝的鏡頭……正是攝像機鏡頭捕捉到的這樣一個個鮮活的細節,豐富了直播的內容,彰顯了新聞事件的深度和力度。
要有現場的調度能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指的是計劃、準備,直播中這個“預”字顯得尤為重要,直播中的“預”可以理解為對場面的調度能力。電視場面調度包括人物調度和鏡頭調度兩個方面。電視直播的場面調度主要體現在對現場鏡頭的調度上,攝像記者借助于鏡頭所包涵的畫面范圍、攝像機的機位、角度和運動方式等,對畫框內所要表現的對象加以調度和拍攝。這就要求攝像記者在直播時,對電視畫面景別、畫面長度節奏和畫面編輯等做到心中有譜,這樣才能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得游刃有余。在一場直播前,我們通常會事先選擇較為適合的場地。選好場地之后,對整個現場作一個大概的了解,使我們拍攝畫面鏡頭時心中有數:遠景能拍到什么樣的畫面、全景能反映什么內容、中景有什么樣的形象、特寫鏡頭能抓到什么樣的細節、人物采訪時安排左邊入畫還是右邊入畫……
要有充分的臨場應變能力,能夠進行創造性的拍攝。新聞現場的信息是瞬息萬變的,這種變化對直播的影響非常大,即使有準確的策劃方案,現場的細節一樣也是很難事先預知的。當新聞現場發生突然變化時,攝像記者的創造性、主動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自己所在現場的變化,攝像人員可與導播進行溝通,適當調整原定計劃,以便更好地完成直播。
2008年5月1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抗震救災》8點檔整點新聞直播,內容是浙江企業夜以繼日地生產活動板房。在板房生產廠設了三個機位。一號機位是板房生產現場,主要是在室內拍攝板房生產情況,比如什么樣的材質、如何生產以及工人們是怎樣的一個生產狀態,既要有全貌,又要有局部的細節;二號機位是在生產廠房的門口,負責現場記者出鏡,以板房生產現場背景,并對一號機位進行必要的交代和支持;另外一個是三號機大全景,用于交代環境和兼顧成品板房裝車的現場,并對二號機位進行必要的支持。三個機位相互協調、支持,成為有機的一體。三個機位中一號機位任務最重,板房生產現場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工序不多,但機械化程度較高,電腦控制很不利于電視鏡頭的拍攝與表現。一號機位的攝像記者通過變化前后焦點、移動、推拉鏡頭以及利用互為前后景等拍攝方式,讓鏡頭動起來,畫面就豐富生動了,整個節目也就活了。試想,如果當時攝像記者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創造性地拍攝,那么也就不會有生動的、形式多樣的電視畫面,整個節目也會顯得呆板、平淡,沒有生氣。
要具備上述四種能力,就要求每個攝像記者在日常的報道中注重積累和觀察,打下扎實的基礎。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基本功,在現場直播報道中,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篇7
0 引言
近年來,電視新聞直播連線成為了國內電視媒體討論的話題,但是由于當前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發展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因而在現代化背景下,要求我國電視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從報道形式及側重點入手來不斷完善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的快速發展。以下就是對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的延展與創新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電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參考,并帶動其不斷完善自身直播報道形式。
1 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的延展
1.1 新聞節目直播連線常態化
新聞節目直播連線是電視傳播形式中的一種,其與其他電視傳播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其補充了現場直播中的現場感及真實感,促使受眾在觀看新聞節目時可容易被帶入到新聞現場的氛圍中,繼而可更為全面的掌握到新聞事件的真實發生過程。例如,“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央臺、四川臺等主流媒體就選擇了以直播形式來報道新聞事件的內容及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此種報道方式不僅為電臺贏得了高收視率,同時也促使觀眾隨時了解到救災的具體實施狀況。因而在電視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也應逐漸將其應用于常態化新聞報道中[1]。
1.2 拓展移動直播
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拓展自身移動直播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2014年湖南臺“兩岸健兒攜手橫渡臺灣海峽”的新聞直播連線報道中,電視臺出動了百號新聞工作人員趕赴臺灣為直播連線節目進行準備,且在海上直播活動報道期間,準備了先進的直播裝備,移動報道整個新聞內容,反映出了游泳健兒進行挑戰的激烈場面。并隨時聯系主演播廳,報道現場狀況,讓觀眾更好的感受到現場氣氛。另外,從此次報道效果中可以看出,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兩岸媒體的進一步合作。
2 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創新對策
2.1 新聞直播題材的選擇
新聞直播題材的選擇直接影響著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報道效果,因而在實際報道過程中要求各個地方電視臺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應經過探討的形式總結出一系列適合直播連線的新聞類型,然后再根據新聞題材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報道形式,最終提高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報道質量。其次,在確定好新聞直播題材后應對新聞報道事件進行選擇,但是在對事件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確保該事件處在動態發展狀態,以便凸顯出新聞直播連線意義所在。此外,一定要確保直播新聞事件具有吸引性,即應是受眾所關心的話題,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受眾對新聞直播報道連線產生一定的認同感。再次,為了確保新聞直播題材選擇的合理性,要求地方電視臺應根據自身發展現狀構建相應的突發事件直播反映機制,以此來推動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的創新與發展。
2.2 突發事件直播的新聞監管
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的創新要求當代電視臺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根據自身未來發展方向構建相應的突發事件直播新聞監管。對于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應參照舊的新聞監管機制,結合當前新聞宣傳實際來完善新聞監管體制內容,且應在內容中明確規定出突發事件新聞直播處理策略,且將突發事件處理中的各項職責落實到個人,最終減小直播產生的負面效應;第二,電視臺新聞主管人員應采取相應措施對突發事件直播新聞監管的重要性進行宣傳,且促使新聞從業人員在良好的監管環境中能規范自身實際問題處理能力,且形成高質量的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形式;第三,新聞監管部門應定期對新聞直播連線報道質量進行檢測,以此來達到監管目的[2]。
2.3 從業人員業務能力的提升
從業人員業務能力的提升是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的關鍵,對于此,要求電視臺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定期安排從業人員參加相應的培訓,使其在培訓過程中能提高自身洞察能力,進而在突發新聞事件發生的過程中其可憑借自身洞察能力隨時發現事件中的新情況,做好新聞事件直播連線報道,且就此避免失誤報道現象的發生。例如,在直播政治導向內容時,新聞從業人員就應憑借自身所掌握的相關法規內容來完成直播連線中對政治內容的有效把握。此外,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對演播室主持人的新聞事件總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為了實現電視新聞直播連線的有效創新,要求演播室主持人應通過對相關書籍的閱讀等形式來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且承擔起自身在新聞直播連線中的職責。
2.4 多點直播報道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報道中,大部分電視臺都選擇轉播車及衛星直播車的形式來滿足受眾的視覺需求,但是由于此種新聞直播報道手段需要耗費大量成本資金的投入,因而在電視臺未來發展中應逐漸推動對多點直播報道形式的應用,以此來解決傳統報道中的資金問題,且由此實現突發事件的有效報道。此外,在多點直播報道中,應強化對便攜式直播設備,如手機視頻、網絡技術等先進的技術手段的應用,滿足多點直播發展條件,且加深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理解。例如,全球知名電視新聞網在電視新聞直播連線中就通過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圖像與聲音共同傳輸為主的多點直播形式,為此,國內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也應參照國外成功的實踐經驗來不斷完善自身新聞直播連線手段。
2.5 拓展全知視角
視角的選擇決定了新聞直播連線報道的成敗,因而在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創新中應逐漸實現全知視角的拓展。全知視角即要求新聞報道者應以全知的姿態來直視新聞事件及新聞事實,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對新聞事實做出相應的總結行為。此外,全知視角還允許新聞記者在連線演播室時根據這種視角及個人對事件的理解對新聞事件的事實進行重新排列組合,最終為受眾呈現出新聞事件的事實。例如,在馬航事件發生期間,央視新聞頻道就針對此次事件展開了特別直播報道,并通過直播滾動及采訪專家的形式對馬航事件展開了跟蹤。且在直播報道期間,為了將馬航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等信息呈現給觀眾,記者在連線主演播室的過程中根據個人理解對馬航事件事實進行了重新排列組合,達到了最佳的直播效果。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電視新聞直播連線創新中拓展全知視角是非常必要的,因而新聞從業者應給予其高度的重視[3]。
篇8
[關鍵詞]電視新聞節目;現場直播;記者連線;收視率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2 — 0080 — 02
有人說,地方電視臺何必做直播節目呢?錄播出來的效果,不是差不多嗎?記者同樣可以用現場報道的方式來做節目啊。事實則不然,電視新聞最迷人的魅力就是現場同步直播,新聞直播是一個發展方向,并且也已經有相當多的媒體在如此這般的去做,并有了先進而又豐富的經驗。直播,對于電視臺這個媒體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直播是新聞最有利的傳播“武器”
新聞,從字面上理解也能知道一點,就是一定要新鮮,那么什么樣的時間能保持最新鮮的狀態下傳播給受眾呢,那就是“直播”。從受眾的角度講,正在發生的一件重要的事兒,誰都想第一個知道,那么“直播”滿足了受眾心理。從新聞媒體的角度講,所謂的第一時間的報道,那么就該是“直播”,這樣實時同步的利用電視媒體技術將現場傳送給觀眾。新聞講求時效性,誰的動作最快,誰就是贏家。所以,才會有“搶新聞”。對于中央電視臺來說,每逢整點都會有直播的新聞節目,所以,如果有重大新聞事件發生,記者可以隨時用連線來進行直播報道。然而,這對于地方電視臺來說,就稍顯困難。例如齊齊哈爾廣播電視臺除了大型直播談話節目《關注·溝通》《行風現場》之外,日常的直播節目就只有新聞綜合頻道的《直播鶴城》欄目,此欄目將3G技術應用到了新聞節目直播中,把3G直播變成常態化直播,但是直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0:30,只有半小時的時間。那么,要利用好這半小時時間,除演播室主持人直播外,就只有直播連線的環節方可展示出直播節目的魅力,而半小時中又只有五到七分鐘時間是留給直播連線環節的。那么,每天這短短的五到七分鐘就顯得尤為寶貴,如何讓它為整期節目增色出彩,是要制片人和主持人、記者們花些心思的。
二、直播連線也需要策劃
什么樣的新聞適合做直播連線呢?當然,首先是正在發生的,是重要的、有影響力的。從中央電視臺的角度講,奧運會要做新聞直播,“神舟”發射要做新聞直播,汶川地震大救援要做新聞直播等等,這些都是當時正在發生的、重要的、有影響力的新聞事件。那么,從新聞內容上來講,新聞時時發生,中央電視臺也有著全國范圍的新聞資源,可選做直播的新聞素材也比較多。另外,從技術層面講,中央電視臺也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支持,利用通信衛星來滿足從世界各地發回直播信號,這些都是它的優勢。那么,地方電視臺如何發揮自已的優勢,將電視新聞的直播做的有聲有色呢?好的直播新聞素材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突發事件類:道路交通事故、搶險救援等等,這些是典型的動態新聞,并且吸引眼球,直播呈現一定很有視覺沖擊力。但是,這些新聞不可能每天發生,或者不一定適合直播的時間段。那么,直播連線的環節也是可以設計的,或者說,這個環節的新聞選題是可以策劃的。當然,策劃也有“動”有“靜”,這里,我們更偏向于“動”,因為“動”起來的新聞更好看。
《直播鶴城》欄目首次直播中的直播連線環節就稍稍顯得遜色了些,當期節目的直播連線選在龍沙公園,一所幼兒園組織小朋友到公園的孔雀島參觀,這樣的新聞選題用來做直播連線就顯得太“靜”了,缺乏沖擊力和現場感。與其進行了這樣的策劃,不如與交警部門進行臨時抽查,比如司機是否系安全帶駕車,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日常檢查,在電視直播中可能效果會不同,從攔車、出示證件到道路交通安全的提醒、教育等環節,整個過程中不但會有大量的同期聲,更可以通過這個檢查,提醒廣大觀眾和道路交通參與者安全駕駛的重要性,從而起到媒體節目的宣傳教育的功能。再比如,清掏雨水管線也同樣可以做直播連線。首先,清掏是為了保障排水,這對城市意義重大;其次,工人辛苦,媒體記者基層展現,平民視角,滿足大眾的審美心理;再有就是造成管道堵塞的原因,有老化,那么是否還有商戶、環衛工人往管線中傾倒垃圾的原因,多介紹些背景,多做一些人文提醒,這樣的直播報道也是有意義的。同樣,井上、井下的作業,畫面也具有沖擊力。相信,這些的“動”比前者的“靜”,電視傳播效果要好許多。再比如,2012年8月28日,中國(齊齊哈爾)第十二屆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開幕當天的直播報道,記者和攝像也應該走動起來,而不是站在一個位置,通過鏡頭的搖動來為大家展現,應該更多的用跟鏡頭,使直播畫面鮮活起來,帶給觀眾先睹為快的感受就顯得更重要些。
但這里要強調的是,不要為了直播的收視率,什么內容都播。筆者不贊成某市級電視臺將家長里短的糾紛、謾罵廝打,原生態的直播呈現,而且一播就是十多分鐘,這樣的電視節目就顯得過于庸俗,有悖于新聞節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三、變主持人為直播連線的“牽引者”
電視新聞直播節目,對主持人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不單是錄播時播音員的角色了,它更應該成為現場記者向更沉層次報道的“牽引者”。直播連線過程,爭分奪秒,如果這個環節的駕馭全都依靠幕后的制片人、編導的話,主持人則更像花瓶。盡管每一次直播前,針對于連線環節都是有策劃的,但是直播的時候,情況時時發生,主持人應該做到的是,與觀眾同思考,觀眾在收看直播報道過程中的思考,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就應該是主持人對記者的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向記者提問一些“背景”,而不是把五到七分鐘的時間全都交給場外的記者。另外在直播中還容易發生一種情況,記者在直播前與被采訪對象進行了簡單的溝通,但是由于被采訪人員不是新聞從業人員,或者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對直播情況不是很了解,很可能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偏離了主題,這樣就影響了整個新聞的報道和直播的效果。那么如果有此類情況發生,主持人要及時的將話題扯回到正軌上來。
因此,要做到直播連線內外互動、相得益彰,這時候,主持人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新聞素養,能夠駕馭不同新聞題材的報道、分析和評論,同時還要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具有很強的應對危機、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比如,場外的情況可能瞬息萬變,如果一旦記者遇到了情況不好掌控、忘詞兒等突發狀況,主持人要懂得“救急”,要牽引整個連線環節。并且,在直播連線過后,根據現場發生的情況,主持人可以稍加評論,而不是單純的播報出提詞器上記者、編輯預先寫好的評論。這里要說明的是,從每天的節目編排來講,地方臺直播后的主持人評論常與記者的報道亮點脫鉤,似乎是這條評論用在此類素材的其他報道之后也可以,所以存在直播報道后的主持人評論的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那么,主持人只有做好“牽引者”,評論中加入自己的觀點,適時的加入對報道亮點的總結,只有做好這些,主持人才做到了調節直播連線環節在整個節目編排中的節奏,更使直播連線有始有終、更有深度,更為圓滿。因此,現在傳媒圈也有了電視直播節目變“制片人中心制”為“主持人中心制”的說法了。
四、全媒演播廳助推新聞直播節目
傳統的新聞演播廳面積較小,場景也單一,主持人都是端坐在臺前播報新聞,背景、機位一成不變。全媒體新聞演播廳借鑒綜藝演播廳設計思路,大體積、多景區、多機位,大大拓展了節目多向互動的空間。在節目直播過程中,觀眾通過電話、短信、微博等方式參與話題討論,在線調查的正反支持率不斷刷新,觀眾的電話音頻、QQ視頻直接切入現場,現場觀眾甚至可隨時中斷專家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互動的全面性培養了觀眾的參與性和對象感。同樣,在新聞現場的記者、觀察新聞事件的專家,也將事件的最新發展和評述通過技術手段傳遞到演播廳大屏上,傳遞給主持人和觀眾。比如說,2012年1月15日,廣西龍江河突發鎘污染事故,危及柳州市民飲用水安全。《直播南京》利用與新華社深度合作的條件,不間斷對事件進展進行了追蹤報道。在全媒體演播廳中,編導設計了大屏全景背景圖片,由主持人結合大屏圖片解釋污水區域、流向,觀眾一目了然。節目現場還連線新華社現場采訪污染事故的記者,了解最新處理情況,同時請新華社對此次污染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點評,觀眾通過微博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一系列針對新聞突發事件的互動報道,很快就形成了關注熱點,這在傳統新聞演播廳里是無法做到的。同時,全媒體演播廳除了傳統電視的衛星、微波、光纖信號傳輸外,還設置了3G、互聯網、短信、海事電話、氣象、交通監控實時畫面等眾多信號接入端口,無論何種信號源都可以實時顯示在演播廳32塊大屏的任意一塊上,實現溝通無障礙。可以說,新科技手段的運用為新聞節目直播中的多向互動提供了便利,也是未來媒體發展趨勢。目前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沈陽電視臺、鄭州電視臺、南京電視臺、南寧電視臺、深圳電視臺等等正在使用此項技術。
最后,要強調的是,科技發展迅猛勢不可擋,網絡時代已經過渡到了“微博時代”。有人說,微博時代人人手拿麥克風,人人都是直播者。地方電視臺應該在直播節目中,增強與觀眾的互動參與環節,例如有獎競猜、直播參與互動討論話題、每日直播連線氣象播報員,做出天氣提醒。再例如,2011年10月12日,全面升級改版的《直播南京》欄目增加了《微博幫忙團》子欄目,首次實現網友深度介入新聞制作過程,網友可以在微博求助信息,節目則可以迅速幫助其解決困難,增加了直播節目的服務性,為節目增色不少。2012年12月15日,齊齊哈爾廣播電視臺《行風現場》節目,首次在直播中啟動了“微博同步互動”,直播的一個小時內,微博瀏覽量就達到了8000多人次,網友們紛紛通過“行風現場官方微博”與演播廳時時互動,參與話題討論,提出他們的咨詢、質疑。同時,當期的評議單位也通過微博平臺,在線解答網友提問,可以說,當期節目的微博直播互動是一個亮點。在2012年12月22日的《行風現場》反饋版中又增加了“微博互動瀏覽”的版塊,使直播版與反饋版的“微直播”相互呼應,受到了網友們的好評,事畢也獲得了各級領導的認可。
五、完善應急預案 填補直播漏洞
篇9
將體育現場直播中的EVS播出服務器應用于新聞制作播出系統,利用EVS XT2及IP Director軟硬件一體化特性,建設完成一套數字化“新聞演播室節目制作播出系統”,是讓最真實的新聞信息在第一時間以最精彩的形式呈現在電視觀眾面前的有效保障。該系統已經在江西電視臺運轉兩年,系統工作狀態穩定,特別是在2010年6月的“抗洪救災”特別報道期間完成了每天制作335分鐘新聞,播出18檔新聞的任務,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江西電視臺EVS制作播出服務器的特點。首先,配有5×73GB硬盤,Raid3冗余保護,4通路(I/O),雙電源冗余熱備,50M標清節目錄制時間可達12小時以上。其次,完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可循環錄制,虛擬打點,實時邊錄邊編邊播,即時編輯播放。第三,強大的延時播出控制能力。接受BVE編輯控制器、切換臺、自動控制軟件等第三方控制,多通道同步回放,能集成媒體資產管理功能。EVS 獨特的靈活性在保證高質量視音頻性能的同時,能夠適應與非線性系統的對接需求,也能滿足新聞節目在未來的發展中,根據需要增加I/O通道,在線、離線存儲和進行高標清升級改造。
解決了許多具有普遍性的行業問題。第一,解決了新聞制作播出速度慢的問題。江西電視臺新聞制作播出原來采用的是“寫稿――審核――配音――制作――播出”流程,最少需要30分鐘的時間。現在新聞節目可在非編系統里編輯,通過SDI直接送到EVS系統中,此時XT2服務器始終處于不間斷的錄制狀態。EVS方案實現了新聞即做即傳即播,實現了制作與播出的無縫對接,有時從事件發生到制作播出僅幾分鐘時間。第二,解決了新聞節目即時編輯能力弱的問題。以往在新聞播出的過程中,新的素材和資料無法及時地出現在播出畫面中。EVS系統具有自由素材插入、即時片段刪除功能,一切都是在現場環境下完成,內容編輯、現場指導可以隨編隨發。第三,解決了多機多部門協同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新聞播出和制作涉及稿件編發、制作編輯、播出管理、現場指導等多個職能崗位,許多內容需要不同崗位的播出機交叉或同步播出。EVS系統配有四個通道,可以實現二入二出、三入一出、一入三出的任意指派,還可以升級到六通道滿足節目量日益增長的需要。此外,還可以實現與第三方系統完全的互連互通,做到演播室邊錄制,邊上傳(從非編到EVS),邊編輯(EVS),邊播出(EVS),新聞制作播出協同能力大為提升。
硬、軟件性能優勢。在硬件方面,XT2視頻服務器的穩定性非常好,很少出現意外故障;設備性能非常完善,能夠完全滿足新聞播出安全高效的需求。在軟件方面,IP Director管理軟件為EVS XT2服務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非常科學合理地實現了制作環境的統一,即播出與控制的統一、收錄與編輯的統一、快速定位與慢放預覽的統一、通道瀏覽的靈活化配置與選定縮略圖片快速檢索的統一,完全能滿足新聞多樣性的需求。
(作者單位:江西電視臺)
篇10
電視直播一經和通信衛星相結合成了直播電視后,人類的新聞傳播史便被改寫了。直播電視具有信息采集、信息生成、信息傳播、信息接受完全同步的特點。自從人類成功地發射了與地球自轉速度同步的通信衛星之后,發達國家的電視業便迅速搶占覆蓋全球的衛星頻道,形成國際衛星電視廣播網絡。CNN從海灣戰爭的實時新聞報道中后來居上就很能說明問題。以此為起點,電視直播史便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世界上的主要媒體均大力發展了自己的直播衛星,在亞洲上空,ABS、CBS、NBC、CNN、BBC、NHK、APTN等都有大量的傳送信道和中繼信道,每當引人矚目的重大新聞事件發生,事件的進程便能在全世界幾億、幾十億電視觀眾面前播映。
所以,為了能大量增加正在進行的消息報道,盡可能讓觀眾對新聞事件的了解與傳播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為了從時間軸線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聞本源,目前電視新聞發展的趨勢是盡可能地采用現場直播,即采用正在進行式的報道形式,讓觀眾在新聞事件發生的同時,就看到它的發展與變化。
從傳播的過程上看,電視直播使受眾主觀接受信息與客觀發生的新聞事件在時間上是同步的,即從時間軸線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聞本源,信息的衰減可以減少到最小程度,新聞的真實性便更加毋庸置疑。傳播信息是電視新聞的首要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僅就信息傳播而言,地球已成了名副其實的“村落”。另一方面,日益成熟的受眾需要了解周圍世界的最新境況,以便對自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及時做出決斷,適應外部世界的變化。因此,利用快捷生動的直播電視傳播手段為觀眾提供及時的新聞信息,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與時間的瞬時性相比,電視在空間軸線上讓觀眾接近新聞事件是不可能的,因為電視觀眾不可能真的到達新聞現場,但是電視通過視聽兼備、聲畫俱有、場景直觀、細節生動的優勢,以強烈的現場感、參與感、溶入感吸引觀眾,以較強的心理感受彌補了身體介入的不足。時間上的同步性,空間上的接近性,電視的現場直播通過視覺和聽覺兩個通道,使大眾傳播的螺旋式上升中又出現一次復歸,向電視新聞本源的復歸。生動可見的電視圖像,把人際傳播中的心靈溝通、情感互動、歸屬認同等基礎特色,融入到大眾傳播之中,把新聞的客觀真實性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此外,對重大事件在第一時間做出現場同步的報道,這是新聞發展更是高科技武裝后的電視新聞發展中不可逆轉的趨勢。今后各類現場新聞報道將成為電視臺的“家常便飯”,能否打好“直播戰”也將成為檢驗電視隊伍實力的重要標尺。目前,中國電視新聞改革中的一項重大舉措就是電視新聞直播報道的常規化,直播報道應變成我們日常新聞報道的常態形式。而要跟上世界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潮流,這種轉型也迫在眉睫。在電視傳播迅猛發展的今天,得到某一新聞事件的電視直播信號已屬正常操作,現場直播也不再是一個復雜的工程,而成為一種常規的報道形式。世界權威電視媒體衡量你的報道是否權威,關鍵看你的記者是否在新聞事件的現場。一直以來,記者在現場直接報道本身就是媒體權威的一種體現,而現場實時地傳送出新聞則更能維護和鞏固這種權威。所以,現代的電視人應樹立現代意識,強化記者現場直播報道,展示媒體自己的實力和形象,而不是事后報道或甘當二傳手轉發別人的報道。
從科技的發展來看,注重現代科技的應用是現代電視新聞的一大特色,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電視新聞的直播化。同其他媒介如報紙媒介、廣播媒介相比,電視傳播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電視是一項高投入的事業。目前世界各大電視臺都以最先進的裝備來武裝新聞采編播部門。因為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難以預測,重大新聞事件的影響范圍不僅涉及到國內,而且遍布全世界。因此裝備現代化新聞采訪設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應付任何突發性事件,并能從眾多、復雜的信息中整理和編輯出可靠、準確的即時新聞,并以第一時間迅速播送出去。目前電視新聞工作除電子新聞采集方式之外,新穎的衛星新聞采集系統正在世界各地得到應用。這種系統在可移動的運載轉播車上安裝了小型地面衛星發射和接收裝置。衛星新聞采集車能夠在到達現場后,只需稍做調整便可在短時間內播出現場的新聞圖像。新聞車的裝備包括攝像和編輯設施。它的工作效率很高,只需接通線路,調整天線,直接與衛星接通,實現即時播出。這種新的電視新聞采集、編播方式的產生直接推動了電視新聞的直播化。電視新聞無論是在采集上還是在播出串聯形式上,利用衛星傳輸手段提高節目的權威性已成為世界新聞發展的趨勢。所以說,現代化的技術裝備推動現代化的電視新聞。不斷將先進技術應用在電視新聞的采編和傳輸,本身就是電視新聞不斷發展、不斷現代化的過程。
轉貼于
從世界主要電視新聞媒體的現狀和中央電視臺最近幾年的實踐來看,直播電視節目的方興未艾也說明了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目前,電視新聞業者之間的互相較量除了傳統的人員素質、能力和團隊整體實力外,有一個鮮明的新特點就是衛星新聞采集轉播的能力。近幾年,世界上各主要電視新聞媒體在宣傳廣告上更加強調自身的衛星新聞采集轉播能力,如NBC-NEWS的宣傳廣告上就以一排排的衛星轉播車和眼花繚亂的設備來明確說明自己擁有的衛星轉播設備和能力,想以此展現自己在報道新聞時的整體實力。就連一些新聞節目片頭上也改變了以往的記者出現在各地的圖像,而變成先進設備的片段。從中可以看出,至少目前有一種趨勢,就是重心在往高技術手段上轉變,而目前最新的電視新聞技術手段,就是直播電視。在節目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趨勢,其明顯的標志就是在節目中大量出現“LIVE”(現場直播)。
在國內,以往人們普遍認為的電視直播僅僅是體育比賽。“現場直播”的字樣只有在足球賽、排球賽或奧運會上看到。從1998年起,中央電視臺開始不斷擴展各項直播報道的領域,直播節目漸漸從專業報道、特別報道向常態報道轉變,組織水平也逐步提高。從近期中央臺的各次直播報道看,從介入人員的數量和事先準備的周期上看都明顯減少,但播出效果卻日趨順暢自然、完美和諧。雖然純粹的電視新聞直播報道在我國還不普遍,只在一些重大題材如回歸、新世紀等時候采用。但一些新聞性直播專題節目的頻繁出現則明顯地表明中央臺的發展思路。如,《東方時空》中的“直播中國”,近期我看了關于“同里”等的節目。這些雖然不是對現場突發事件的報道,也明顯地看到了一些組織的痕跡。但由于是直播,傳播者帶領受眾同時介入了現場,通過電視視聽兼備、聲話同步的優勢,使觀眾產生強烈的現場感和參與感,獲得了十分真實的現場感受。又如中央電視臺2套的《證券時間》,每天通過先進的直播衛星設備將演播室、上海證交所、深圳證交所等聯系起來,雖然傳送的信息較單一,但已使受眾能第一時間接受最新的信息,可以說已經幾乎接近新聞的本源了。這些都說明中央電視臺對于直播報道的組織和直播節目的操作逐漸向常規報道轉化,電視直播已逐漸成常規。
在直播電視成為中國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的過程中,還是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我們的媒體還承擔著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我們不能允許像西方和臺灣的一些媒體為了獵奇為了收視率而把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都進行直播。這里有個題材的取舍問題,因為直播電視的特殊性,所以對它的把握要求就更高些。目前我國的新聞類直播電視主要還是以直播專題報道的形式出現。第二,我國的電視還有著重要的教育功能,目前受眾不僅僅是要求通過電視獲取信息、得到娛樂,現代電視觀眾在看電視時求知心理很強烈,希望通過媒體獲得更多知識。這和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整體教育水平不高有關。就是在直播電視中,觀眾也不僅僅希望通過電視目睹事件現場情景或獲取信息,更希望對事件有全方位的系統性的了解。即電視新聞的報道已從單一模式向復合模式轉化。即從單一消息的報道向綜合了消息、背景、分析、綜述等的報道樣式轉變。比如,對證券類的直播報道中,觀眾也希望在間隙獲取相關的知識。第三,需要對直播節目做整體策劃。對可預知性的新聞事件的現場直播,事先如何進行節目的整體構思,構建一個合理的報道布局,成為直播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中國的直播電視能否成為趨勢的一個重要前提。科學的構思策劃最終將帶給受眾一場時效快捷、內容充實、風格鮮明、結構靈活的立體化報道,其收視效果遠遠超越真正的“身臨其境”。事先進行周密策劃,把背景報道制作成融新聞性、知識性、教育性、欣賞性于一體的專題節目群,可極大地拓展報道空間,增強可視性。因此在直播報道中,可充分展示電視藝術魅力,極盡各種體裁,如專題、紀實報道、人物訪談、紀錄影片、藝術片等,使節目更具張力和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