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的定義范文
時間:2024-02-05 17:5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衛生的定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新編《醫古文》規劃教材的教學大綱,在有關課程定位和作用上明確表述:“醫古文是研究古代醫著語言文學現象的一門學科,是學習中醫藥專業的基礎課程,……為學生研讀古代醫籍,消除文理上的障礙”,“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醫古文課程主要研究古代醫藥文獻語言文化的各種現象,旨在通過古代醫藥文選與古漢語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閱讀實踐的訓練,使學生在已有文言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古醫籍常用詞語及其主要義項、古漢語基礎知識以及標點、今譯與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并能順利地閱讀古醫籍,為學習后續的古典醫著課程與畢業后研讀古代醫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礙。在此基礎上,本課程的教學還旨在培養學生全面掌握醫古文精髓,提高人文素養和語言水平,完善知識結構,并進而提高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求有益于實現學生的人格養成與醫生氣質形成,為其將來從事中醫藥臨床或其他各種醫療衛生工作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醫藥學古文與相關的古代語言文化知識是醫古文課程教授的主要內容,這決定了本課程不同于一般的中醫或中文課程,它涉及中醫、古代歷史文獻、古代漢語、古代自然科學、古代哲學等多個領域,具有明顯的多學科交叉特色,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自然科學的完美結合,體現了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博大精深?!肮糯t籍選則是向學生展示中醫藥優良傳統、文化底蘊、思維方法和古文獻學術價值的生動窗口?!盵1]那如何讓這個學科在衛生職業學校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選編教材,傳承中醫文化
自1957年,北京中醫學院等四所高校開設醫古文課程以來,醫古文教學已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但由于種種原因,《醫古文》課程自開設伊始,教育的平臺便大多局囿于高等醫學院校。在衛生職業技術學校開設醫古文課程,在國內并不多見,尤其在以初中畢業為起點的五年制衛生高職校,更是鳳毛麟角。我校作為江蘇省內的一所衛生類高職校,也是在2011年首次為學生開設該課程。針對學校的教育現狀以及五年制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的實際,學校制定了既高屋建瓴,又求真務實的醫古文課程標準,將其明確定位為“為學生的專業成長和終身發展服務”。由于針灸推拿專業學生是以初中畢業為起點,與高等醫學院校的學生相比,其學習基礎明顯薄弱。因此在查閱文獻,追溯歷史,借鑒其他醫學院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以“醫古文課程標準”為基準,以傳承中醫文化、培養實用人才為宗旨,公共文化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強強聯合,秉持“去繁存簡,去蕪存精”的原則,共同選編出極具實用性和針對性的校本教材《醫古文基礎》?!爸嗅t藥學是在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母體孕育下生長而發展起來的,而醫古文正是糅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中醫藥學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通向更高深中醫藥學理論領域的一個紐帶、橋梁?!盵2]
二、教學相長,創新教學模式
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雙向互動,共同為醫古文課程的推行掃清障礙,成功護航。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在一年的理論和實踐學習基礎之上,在二年級開設該門課程?!夺t古文基礎》分“古漢語模塊”和“文選”兩個模塊,共102學時。古漢語知識的學習,旨在奠定學生學習古文的基礎;而文選的學習,卻在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洞悉古代醫學的精髓,為學習針灸推拿專業課程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滲透,依托校內資源,從學生的職業需求出發,融“教、學、做”為一體,培養學生對古文獻的閱讀理解能力。
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方向。醫古文本身有融知識性、思想性、文學性為一體的特點,有關醫德的論述和記敘名醫風范的事例很多,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尤其是醫學職業道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醫古文中所包含的人文內涵,以醫古文課程教學為載體,讓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其人文素質與醫德修養,走出一條兼具專業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人文素質教育新途徑。
三、搭建平臺,“精彩”課堂教學
完善多媒體教學,建構具有職業教育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教學平臺。借助現代教育設備和技術,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精心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中的視聽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搭建網絡平臺,如開通博客、QQ群、郵箱等,師生借助網絡就課程中的問題進行切磋討論。有了這樣的一個平臺,教師就能及時地跟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能適時得到解決。學生也有了一個彼此交流溝通的平臺,在這里,他們可以自由發揮,各顯身手,學習的自主性空前活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由此可見,衛生高職校開設的醫古文課程只要牢牢扣住以上三個“抓手”,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教理念,既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更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在寬基礎的基本原則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定將迎來自己蓬勃發展的春天。
注釋:
[1]賴文.醫古文課教學改革的思路和做法[J].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學報,2001,(02):34-36.
篇2
關鍵詞:中小客車制造 降低成本 持續降低
一、以定單為生產模式的中小客車制造企業的成本現狀
目前,對于以定單為生產模式的中小客車制造企業由于資金、技術及人員、管理等因素,無法與國內外大規模生產的客車制造企業相比,而且,訂單主要以地方市場、自帶酒水、掛靠車主訂單為主。成本管理多采取粗放式管理,有些企業甚至算不清一批車的真實成本,成本占銷售收入的88%以上。
本文所指的中小客車,主要指年產1500臺以下,或年產值在4億元以下的客車企業 。
二、降低成本的原則
(一)經濟原則
經濟原則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失去的效益。
(二)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原則是指成本控制系統必須個別設計,適合特定企業、部門、崗位和成本項目的實際情況,不可完全照搬別人的做法。
(三)領導重視與全員參加的原則
領導重視與全員參加的原則指企業領導和每個普通職工都應負有成本責任,成本控制涉及到全體職工的共同利益,只有通過全體職工協調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
(四)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指成本控制要對成本形成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與管理 ,要求全員參與。
(五)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成本控制要達到預期目標,取決于各級成本責任中心的努力。而要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辦法在于責權利相結合,即根據各責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圍的大小以及成本責任目標承擔相應的職責。為保證職責的履行,必須賦予其一定的權力,并根據成本控制的實效進行業績評價與考核,對成本控制責任單位及人員給予獎懲,從而調動全員加強成本控制的積極性。
三、定單為生產模式的中小客車制造企業降低成本的途徑
(一)成本創新
一般來說,客車成本的80%以上在于采購成本,采購成本取決于匹配設計。通過替代設計和過剩功能刪減、革新工藝、選料等方面的努力,中小客車企業可以推出一些規??蛙嚻髽I無法達到的成本優勢的簡約客車產品,同時,也可以達到從源頭上降低成本的目的。
建立在成本優勢上的競爭將是客車中小企業向客車規模企業挑戰的一種進攻力很強的競爭手段。以前常州客車的長江牌公交車就有較好的成本優勢。
客車的個性化程度決定了客車的“規模不經濟效應”很明顯,中小客車企業不要迷信那些規??蛙嚻髽I具有很強的規模成本優勢。比如,規模客車企業紛紛上馬整車電泳工藝而投入的那一個億資金,你就完全可以不花而產生了相對成本優勢。
(二)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
降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進行:
1、分析供貨市場,調整采購策略。根據企業年初訂單計劃而計算出來的全年或季度材料預算,提前集中采購部分標準件的材料,這種做一方面可以取得規模采購的成本效應,另一方面可以避開高價采購時間區域,通過采購時間差,降低采購成本。
2、對采購部的采購成本降低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容,每月、每季或每年對采購部的采購成本降進行獎罰,通過影響人員的角度而達到降低采購成本的目的。
3、采購單價局部公開化,通過各種途徑查詢價格,搜尋市場信息及時調整采購單價控制指標,指導采購成本控制工作。
4、與主要供應商建立長遠合作關系。 在保證資源基本需求的同時,與一些長期合作、信譽良好的企業建立長久合作關系,能夠在今后的 材料采購獲得一定的折扣,以此來降低成本。
5、對于采購付款,盡量采取開承兌匯票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公司的財務資金成本支出。
(三)降低原材料用量及庫存管理成本
在銷售訂單已定的前提下,減少材料用量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降低原材料生產及庫存管理成本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技術部制定客車的單臺車標準BOM清單,也就是生產一臺客車需要用多少標準用量,一般為原材料、輔助材料定額。
2、工藝部根據技術圖紙與BOM清單計算每種材料的定額消耗,對于生產領用實行限額領料管理制度。對于超過正常的BOM清單與定額消耗的物料,均作為異常領料單處理。而且,加大考核力度,對異常領料的生產部門,除了扣其獎金外,還要扣負責人的年終分紅等。通過層層把關,嚴格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從而有效地降低產品成本。
3、由于客車制造物料相比比較多,因此,加強庫存管理至關重要。庫存人員需要對于購買的材料首先查看有無庫存,以防有庫存而多采購現象,而對于已采購物料,需要按訂單按車型分類庫存,特別是對于客戶指定的材料需要專門管理與存放并粘好標簽,以防發錯料,從而造成成本的人為增加。當然,庫存的物料需要嚴格按領料單發料,做好倉庫物料的賬實相符工作,以免造成物料的非正常流失。
(四)加強質量成本管理
對于以訂單為主的客車生產企業來說,加強質量成本管理也是很關鍵的一步,畢竟訂單式生產是量身定做的產品,如果質量出了問題,客戶不接受或客戶需要更改,則會造成更大的成本支出,同時,也會增加售后服務成本。
質量是客車行業生產的立足之本,由于以訂單為主的客車生產企業的主要客戶之一就是地方國有企業,同時,也涉及一些地方保護主義,如果質量出問題,有可能會涉及一些地方政府有關管理機構的介入,從而影響公司形象,也有可能會失去大客戶的資源,進而影響企業生存,加大公司的風險成本,因此,加強質量成本管理,對于以訂單為主的客車生產企業到關重要,同時,也可以降低風險成本。
(五)縮短采購與庫存周期
中小客車制造企業單臺車的生產周期一般15天,加上采購與庫存周期,就更長了,如果能對業務流程的梳理,按精益生產理論,消除庫存儲備冗余,可減少資金占用,從而可以降低成本。
(六)提高領導和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及技能
許多中小客車制造企業領導單純追求產量,將產值作為經濟責任的主要任務。對于成本管理,認為難度大,不易奏效,不能持之以恒,效益不好時就抓,效益好時就放松,甚至不抓,沒有真正把加強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主體。而只是作為增加效益的附屬工具,這種管理意識的結果,必將使降低企業成本的任何方法或途徑失效。為提高企業領導及職工的管理意識,降低企業成本,一要提高企業全體人員的意識,特別是企業領導的意識,反復強調降低企業成本的重要性,使降低企業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實。二要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七)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體系
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一個以降低成本為核心,成為一個不隨企業政策及領導改變而改變的成本管理體系。它是降低企業成本的基礎,也是企業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徑。
(八)訂單梳理
以訂單模式的中小客車制造企業需要對訂單進行梳理,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淡旺季及公司的產能及人員裝配、訂單盈利空間等情況對訂單進行梳理,首先安排一些對公司最有價值的訂單,這樣可以降低公司一些公共費用的分攤,如固定資產折舊、研究開發費用等,從而降低成本。
(九)淡季閑置人員與設備出租
對于以訂單為模式的中小客車制造企業,難免會遇到淡季,為了減少公司的支出,降低成本,公司可以采取將閑置人員與設備出租。
(十)非核心業務外包
為了避免企業在淡季時出現閑置人員與設備,可以將部分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同時,選擇外包隊時,還可以選擇一些有外包資質的供應商合作,這樣,不僅將淡季時出現的閑置人員與設備的情況轉嫁給了外包隊,而且實現部分材料風險轉嫁,從而減少了公司的支出,降低了成本。
(十一)降低售后服務成本
客車行業由于其特殊性,售后服務成本不可少,企業應從減少出差人員次數,提高服務人員技能等方面降低成本,將定期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反饋給技術、生產、品管、采購等部門,從設計及生產等源頭上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從而減少售后服務成本支出。
綜合而言,以訂單為生產模式的中小客車企業的降低成本的途經很多,企業需要將以上措施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分階段地降低成本,最終達到持續改善,不斷降低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3
根據廣東省人事廳、廣東省財政廳《關于修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后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粵人薪〔1998〕8號文)的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和補助辦法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原則從實際出發,根據遺屬生活困難程度,家庭經濟收入、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和死者生前供情況,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按照有關規定,本著困難大的多補助,困難小的少補助,不困難的不補助的原則,給予定期或臨時補助。對生活有困難的遺屬,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應積極協助有勞動能力的遺屬就業,增加收入,減輕負擔。
二、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對象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對象,主要是依靠死者生前直接供養的下列親屬:
(一)父(包括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夫年滿60周歲(或不滿60周歲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者。
(二)母(包括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妻年滿50周歲(或不滿50周歲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者。
(三)子女(包括遺腹子女、養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滿16周歲;或者年滿16周歲在普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習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者。
(四)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弟妹)年未滿16周歲;或者雖年滿16周歲尚在普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習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者。
死者原在上述學校學習的年滿16周歲的子女、弟妹畢業離校后,無論就業與否,均不得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三、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死者參加工作滿5年,或不滿5年因公死亡者,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
(一)居住在市內、外城鄉的遺屬,其每人每月補助標準,按高于本人戶籍所在地政府確定的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20%執行,并隨當地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調整相應進行調整。
(二)符合下列條件的遺屬,除按上述補助標準發給外,按下列標準增加補助費:
1、經組織確認在保護、搶救國家財產或在對敵斗爭中犧牲的工作人員,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按補助標準增加50%。
2、符合離休條件的老干部去世,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按補助標準增加30%。
3、死者遺屬為無經濟來源的孤寡老人,其生活困難補助費按補助標準增加25%。
增加的補助費,如符合上述兩項以上條件的,只能按最高一項標準計算補助。
對于參加工作不滿5年非因公死亡者,其遺屬不實行定期生活困難補助,如有特殊困難的,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酌情給予臨時補助。
四、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的核定辦法
(一)死者配偶有工資收入,其本人月工資收入低于400元的(深圳市職工按市統計信息局公布的上年度居民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支出標準執行,下同),全部作為本人的基本生活費,其遺屬按困難補助費標準給予定期補助;高于400元的,其高出部分作為其他遺屬的生活費。不足困難補助標準的,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給予補足(因公死亡或犧牲的,以及遺屬是獨子女的,死者配偶工資收入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困難補助費如數發給)。
(二)核定死者配偶工資收入基數: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執行職級工資制的工作人員為本人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工齡工資之和;技術工人為本人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和按國家、省規定比例計算的獎金;普通工人為本人崗位工資和按國家、省規定比例計算的獎金。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職員職務工資、專業技術職務工資制的,為本人職務工資和按國家、省規定比例計算的津貼;技術工人為本人技術等級工資和按國家、省規定比例計算的津貼;普通工人為本人等級工資和按國家、省規定比例計算的津貼。
深圳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特區津貼、保留津貼計入工資收入基數。
3、企業單位職工:按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的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沒有按勞動合同規定崗位(職位)相對應工資標準的,可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60%作為工資收入基數。
4、離休、退休人員:以離退休費為基數(含離休、退休后,在職人員調整工資時相應增加的離休、退休費)。
(三)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核定后,死者配偶因調整工資而增加的工資部分,不抵消原核定的生活補助費。
五、有關問題的規定
(一)過去已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可按本《通知》規定重新核定,如低于原核定的標準,可繼續按原核定的補助費發給。
(二)死者配偶是農村主要勞動力的,原則上應負擔一個子女的生活費。僅有一個子女的,按本通知規定享受遺屬困難補助。
(三)根據省計劃生育政策規定,死者生前違反計劃生育,其超生的子女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四)工作人員因違法等個人原因造成死亡的,其遺屬一般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死者生前所在單位可酌情給予臨時補助,或按社會救濟對象處理。
(五)核定遺屬生活困難補助,以工作人員死亡當時是否符合生活困難補助條件為界限。凡工作人員死亡時其遺屬不符合生活困難補助條件,后來符合補助條件的,一般不再重新核定生活困難補助。生活有困難的,視情況給予臨時補助。
(六)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發給,如單位合并或撤銷,由合并后的單位或劃轉上級主管部門發給。
(七)工作人員死亡后,其配偶重新組建家庭,對其隨帶子女,如屬原已核定的補助對象,仍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按規定的補助標準發給,直到失去補助條件時為止。
(八)父母主要依靠死者生前供養者,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發給。死者生前父母分別由死者及其兄、弟、姐、妹共同供養者,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由死者所在單位按規定補助標準的50%發給,不足部分由其兄、弟、姐、妹共同分攤負擔,本《通知》下發前已核定供養關系的,不再改變。
(九)離休、退休人員以及勞動合同制職工死亡,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也按本《通知》的規定辦理。
(十)遺屬由城鎮遷往農村或由農村遷往城鎮居住,生活困難補助費均按其原戶口所在地核定的補助數額發給,不再改變。
六、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的審批權限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死者生前屬市直單位的,由市人事局審批,屬區屬單位的,由區人事局審批。
七、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所需經費,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列入行政、事業費項下“職工福利費”列支。
篇4
發 展
在我國傳統醫學中,有著豐富的康復思想,早在約公元900年的《舊唐書》中就有“武則天病后得到康復”的記載,實際上就是從疾病中完全恢復健康。
現代康復一詞來自英文rehabilitation,意思為重新得到能力或適應正常社會生活。1942年,在美國紐約召開的全美康復討論會上才給康復下了第一個定義:“所謂康復,就是使殘疾者最大限度地復原其肉體、精神、社會、職業和經濟能力。”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醫療康復專家委員會給康復的定義為:“康復是指綜合地和協調地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的和職業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訓練和再訓練,使其能力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對于康復的目的,大家已經一致認為是通過一切努力使殘疾者能夠和健全人平等地重新參與社會生活,即重返社會。因此,1981年WHO醫療康復專家委員會給康復下了一個新的定義:“康復是指應用各種有用的措施以減輕殘疾的影響和使殘疾人重返社會?!彼?,康復不是療養,不僅僅是恢復。治療和休息后健康可以恢復到病前的水平,而康復卻不能百分之百地恢復患者的功能。
總體上講,康復是指采用醫學的、工程的、心理的、社會的和教育的各種手段,使殘疾人的功能恢復到盡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體、精神、社會活動、教育就業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回歸社會。在實踐中,廣義的康復也就是全面康復,它包括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狹義的康復則指醫學康復。
在我國,殘疾人康復工作的指導方針是:從實際出發,將現代康復技術與我國傳統康復技術相結合;以康復機構為骨干,社區康復為基礎,殘疾人家庭為依托;以實用、易行、受益廣的康復內容為重點,并開展康復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為殘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務。
需 求
康復服務包括醫院治療、家庭康復、職業康復、教育康復、助聽器、助視器、功能訓練、安裝假肢、安裝矯形器、配置輪椅等。
在我國,殘疾分為五類,即肢體殘疾、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全國人口大約有5%是殘疾人,總數約6000萬。截至2001年底,全國已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建了殘疾人康復中心。殘疾人對康復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能夠享受康復服務的僅僅是一小部分殘疾人。
途 徑
康復按實施的方式一般分為機構康復、社區康復和上門服務。機構康復是指集中專門的康復專業人才和利用較復雜、先進的設備,在康復醫學研究所、康復醫學中心、綜合醫院中的康復醫學科、大型職業康復中心、特殊教育部門等地進行的康復工作。優點是:人才、技術比較集中,能解決復雜的疑難問題,還可作為康復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缺點是:費用高,服務面窄。
社區是指一個范圍較小,由某些人群居住的地區,在我國相當于城市的街道或農村的村鎮。社區康復,又稱基層康復。它是指在社區范圍內,主要利用基層社區內的衛生、民政、教育、殘聯等有關部門和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設施等資源,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種康復訓練與服務。其優點是:費用低、服務面大、簡便易行,應大力推廣。社區康復可面對更廣大的殘疾人,真正體現康復的意義。如果要達到2015年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就必須大力發展社區康復事業。
上門服務是介于機構訓練和社區康復訓練與服務之間的一種服務形式,指醫療或康復機構和社區的康復資源,為轄區殘疾人提供上門的康復訓練與服務。
環 節
進行康復的主要環節包括:確定康復訓練對象進行初次評估制定訓練計劃實施康復訓練進行中期評估繼續康復訓練進行末期評估與總結。
領 域
康復所涉及的領域有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醫學康復是指在醫學上利用一切技術和方法,使殘疾人康復。教育康復主要指殘疾人的特殊教育,如盲人通過特殊的、不同于一般文字的盲文,使之完成知識技能培訓,從而達到受教育的康復方法。職業康復是指殘疾后需重新就業時,要通過對殘疾后的就業能力進行評定,根據殘疾者所能從事的職業進行就業前訓練,根據訓練結果決定就業方式以及合理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工作。社會康復是研究和協助解決殘疾人經過醫療康復、教育康復和職業康復以后,重返社會時遇到的一切社會問題的工作。
對 策
康復是一門復雜的系統工程,基本對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還未發生的殘疾,基本對策是預防為主。分為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主要是為減少病損的發生所實施的各種措施,如進行公共衛生教育;提供干凈、符合標準的水源和衛生設施;改善營養、衛生和身體狀況;宣傳優生優育,防止先天性疾病等。
二級預防:如果出現病損就要防止惡化,以免影響功能。
三級預防:如果出現功能受損,就要防止演變為殘障。主要做法是提供及時、優質的康復服務。
另一類是對于已發生的殘疾,處理原則為復原、代償和適應。復原是指采用醫療措施恢復患者的功能,包括功能恢復訓練、藥物治療和手術等。
篇5
【關鍵詞】醫院;工作場所暴力;職業倦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8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132-01
世界衛生組織將醫院暴力定義為[1]:衛生從業人員在其工作場所受到辱罵、威脅或襲擊,從而造成對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確或含蓄的挑戰。遭受過暴力的醫生在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危害的同時,其工作信心、積極性、工作效率、工作滿意度和工作質量也會明顯降低[2]。職業倦怠是指在工作環境中,對長期的工作緊張源和人際關系緊張源的應激反應而表現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綜合癥候群[3]。
對衛生工作場所暴力,發達國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經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對此類問題加以重視,而發展中國家研究不多[4]。國內對醫務人員在工作場所遭受暴力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多數研究局限于暴力的現狀描述,部分探討了對護士身心健康的影響,而對其他醫務人員尤其對醫生的職業倦怠的影響尚未見報道。
本文通過對天津市三甲綜合醫院暴力發生現狀和職業倦怠狀況的調,分析醫生工作場所暴力的特征并探討與職業倦怠的相關性,為有效預防醫院暴力事件的發生、改善醫生工作環境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天津市8家三甲綜合醫院共354名在崗醫生作為研究對象。調查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間醫生遭受暴力情況及其職業倦怠狀況。
1.2抽樣方法首先在天津市轄區內依單純隨機原則抽取8家三甲綜合醫院;然后采取便利抽樣方法抽取醫生作為調查對象。所有問卷統一發放,現場回收。本次共發放問卷354份,回收354份,有效問卷352份,有效率為100%,無效問卷2份,均為填寫有遺漏。
1.3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內容包括一般情況、醫院工作場所暴力調查表、職業倦怠量表。一般情況由研究者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科室、學歷、職稱等社會人口學資料。工作場所暴力調查問卷參照南方醫科大學陳祖輝設計的工作場所暴力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施暴方式、暴力來源、施暴原因等。職業倦怠情況參考李小妹翻譯的BI系列工作倦怠問卷中適用于護理人員的BI-Human Services Survey(BI-HSS進行改編。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數據的錄入、管理和分析,對于定性資料的統計描述采用率和構成比,統計推斷應用卡方檢驗;定量資料的統計描述采用χ±s,統計推斷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完成。檢驗水準為雙側α=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本次調共發放35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52份,有效率為99.44%。調對象中男女性別比為1:1.10;受訪者中26-35歲有165人(46.9%;大專學歷及以下3人(0.9%,本科及以上學歷349人(99.2%。
2.2醫生遭受暴力現狀調對象中有261名(74.1%在過去一年內至少經歷過一種暴力。其中261名醫生遭受過語言攻擊(74.15%;39人曾遭受軀體攻擊(11.10%;沒有人受到性攻擊。內科、急診科的醫生比其它科室的醫生更容易遭受語言攻擊;最高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的醫生更易遭受語言攻擊;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較更易遭受語言攻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工作場所暴力事件的來源中,病人親屬所占比例最高(49.8%,其次是患者本人(44.4%;暴力事件發生后,選擇耐心解釋的醫生所占比例最高(39.9%,其次是忍讓回避(23.4%;超過一半(59.5%的醫生會向領導或同事反映,而未向有關領導反映的主要原因是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
2.3醫生遭受暴力與工作倦怠的關系是否遭受過暴力攻擊的醫生的工作倦怠情況有所不同。遭受過暴力攻擊的醫生的情緒衰竭、去人格化傾向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醫生的得分,而個人成就感得分低于未遭受暴力醫生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采取不同暴力應對方式的醫生在個人成就感維度的得分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本次調數據顯示,天津市三甲綜合醫院醫生在過去一年內至少經歷過一種暴力形式攻擊的發生率為74.1%,明顯高于林漢群等調查的廣州3家綜合性醫院暴力的發生率(57.6%[5];趙鑫等對蘇州地區三級綜合醫院暴力率(63.0%[6],這些數據提示天津市醫生的工作環境亟需改善。
市場經濟體制下,醫生的執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工作滿意度下降,職業倦怠嚴重[7]。調查顯示遭受工作場所暴力的醫生在三個維度的得分差異說明醫院工作場所暴力容易導致醫生產生情緒低落、情感衰竭、身心疲勞和消極怠慢等不良情緒和反應。采取不同暴力應對方式的醫生在個人成就感維度的得分不同說明暴力事件發生后,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有助于醫生的情緒穩定、個人成就感和價值感的提高;而采取消極的方式應對則容易使醫生產生身體疲憊、情緒衰竭、工作冷漠感加重,個人成就感降低等負面情緒。
4建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生遭受暴力傷害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應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社會、醫院管理層和醫生的關注和重視。因此,要降低醫院暴力發生率、減輕醫生職業倦怠程度,政府應采取系統化的策略,從對全民健康教育知識進行普及和推廣,逐步縮小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差距到加強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社會媒體應對醫療機構進行正面的宣傳,從而讓患者對醫生的行為有客觀的認識,進而意識到醫學的高風險性、復雜性和特殊性;醫院管理層應建立健全暴力風險評估、應急預案、介入流程等一系列措施;醫生自身也要不斷提高職業素質和業務技能,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在為患者做好診療工作的同時,更應注重患者的心理情況,不斷加強與患者溝通并要學會及時察覺暴力攻擊的先兆現象并能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場所暴力威脅衛生服務[R].世界衛生組織簡報,2002,(14:6-9.
[2]Heather K,Spence Laschinger,Ashley L.Grau.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J].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ispositional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On Workplace Violence,Burnout And Health Qutcomes In New Graduate Nurses:A Cross-sectional Study,2012,(49:281-291.
[3]汪炳琳,劉云,寧南義.醫務人員職業倦怠與職業滿意度調查[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1,(4:236-239.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ew Research Shows Workplace Violence Threatens Health Services.Press Release WHO37,2002.
[5]林漢群,閆俊輝,王箭.醫院工作場所暴力對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影響的調查研究[J].重慶醫學,2012,(6:590-592.
篇6
摘 要 高等職業學院是培養新時期高素質職業技能的人才基地,健康體魄是高職大學生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通過探討心理健康與體育教育,使高職大學生認識到其重要性。
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 心理健康 體育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鑒于不同學者所處社會文化背景、價值觀各異,研究問題的立場和方法不同,提出的定義也不盡相同,至今還沒有公認的定義。本文引用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的定義,即“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①?!?/p>
(二)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心理健康的標準和心理健康的定義一樣,不同流派的學者認識也不同。但是作為高職大學生來講,心理健康的標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發育正常
衡量高職大學生的智力是否正常,關鍵看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了自我,即有強烈的求知欲,樂于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情緒穩定樂觀
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顯著標志。心理健康的人不會經常出現情緒的大起大落,陰晴不定,喜怒無常。
3.心理和反應適度
首先,心理活動、行為與年齡相符合,兒童應該是天真的,少年難免會沖動,青年熱情澎湃,而中年應該是從容的。其次,心理和行為反應與刺激應該相吻合,“當喜就喜,該悲就悲”。再次,知、情、行協調一致,行為表現出一定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4.人格健全、自我悅納
人格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健全就是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能夠做到自我接納,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強、自制、自愛。
二、影響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國內外研究資料表明,高職大學生的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多與遺傳相關。以輕微腦功能失調(MBD)為例,國內資料報道MBD兒童家庭成員有MBD病史的占13.6%,其中交輩式同輩有類似的病史者各占50%;在國外,坎特維爾(1972)應用MBD診斷標準衡量發現患者家屬在幼年時具有多動癥表現的比例較高,總體而言,男性家屬占12%,女性為6.3%。這些研究證明了心理健康問題的家族性傾向,也說明了遺傳因素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另外,像甲狀腺功能不足會引起智力遲鈍、記憶衰退等功能障礙。
(二)環境因素
1.家庭因素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有相當長的時間在家庭中度過。人生活在家庭中這一時期的生理衛生是奠定他人生中心理健康的基礎。家庭的完整性,成員之間的相處,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家庭氛圍以及居住條件等都會對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研究證實,在家庭比較和諧的學生中,正常學生所占比重大于存在心里健康問題的學生所占比重。
2.學校因素
現今有很大一部分學校忽視對學生必要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良好行為訓練,導致一些高職大學生缺乏理智。許多學生為了決勝激烈的高考競爭,一心死讀書。家長、學校的過度保護使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異常脆弱,不堪一擊?,F在的高職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養尊處優、唯我獨尊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使他們深感失落,焦慮不安。有的學生消極逃避或者自暴自棄,更有的學生悲觀失望、出走,甚至自殺。
3.社會因素
如今改革開放大潮沖擊著每個人的心靈,當代高職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也隨之變化。面對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的矛盾,比如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職業選擇的矛盾,自強意識與攀附欲望的矛盾等,高職大學生缺乏社會磨煉,心理承受力差,他們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極易產生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
三、體育教育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有助于智力的發展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夠增強人的記憶力、判斷力、想象力、創造力等,還能夠區分必然和偶然現象。注意的目的性、穩定性大大改善,注意的范圍也逐漸擴大,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顯著提高,進而促進人的智力發展。
(二)有助于協調和控制情緒,消除心理疾患
體育運動使參加者能體驗到運動帶來的愉悅感。心理學家認為,適度負荷的有氧運動能使腦垂體分泌一種強大的嗎啡類激素――內嗎啡,從而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許多經常進行體育運動的人能夠經常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生活信心,都與內嗎啡效應相關。
(三)有助于自我良好感更加清晰
自我良好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有研究表明,心理自我良好感與體育運動成正相關。一般而言,體能強的人比體能弱的人傾向于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更多的身體概念和身體自尊,而情緒穩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成正相關。
(四)有助于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使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缺乏,人際關系疏遠。而體育運動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親近感,尤其是不同職業、年齡、性別、文化素質的人相聚在運動場上,使人們相互交流,結識很多朋友,和睦相處、友愛互助。
四、總結
心理健康與體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當代高職大學生面對學業、事業和社會等諸多問題時會產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通過體育教育能夠很好的改善這一問題,高職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形成良好的體格。
注釋:
①姚鑫,楊柳.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教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
篇7
關鍵詞:公立醫院;社會責任;醫患矛盾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197-02
中國,公立、非營利性醫院占全國所有醫療機構的80%以上。然而從現有的醫患矛盾可以看出,公立醫院并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公立醫院過分關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視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公益觀念日漸淡薄。甚至有部分公立醫院,唯利是圖,無視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例如虛假廣告、惡性競爭等,這些行為都嚴重危害了公眾健康與公眾利益,加劇了醫患矛盾,擾亂正常的醫療秩序。當前這一問題得到了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同關注。
一、國外研究現狀
有少量組織與文獻探討了醫院社會責任的定義。美國基督健康協會(Catholic Health Association,簡稱CHA)指出醫院社會責任是為滿足特定社會需求而提供相應的治療,或者積極促進社會健康的計劃或活動。這個定義中包含了醫院承擔社會責任的原因與內容。1964 年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由美國發起并經世界響應的《新世紀醫師執業精神―醫師宣言》等也從某些方面界定了醫院社會責任?!缎率兰o醫師執業精神―醫師宣言》規定,醫護工作者在行醫時,應當清楚臨床治療與生物醫學研究的區別,并且必須保證患者的知情權,尊重患者的選擇以及誠實和公正地對待患者(Rajput & Bekes,2002)。此外醫護工作者還應當依據職業道德,實事求是地診斷病情與治療患者。實際上在美國,很多醫學教育工作者都將醫學倫理與社會責任相提并論。日本學者 Toshiro Kumakawa(2009)直接引用國際社會責任標準 ISO26000作為醫院社會責任定義。
Buchmueller & Feldstein(1996)指出,醫院的社會責任不應當僅局限于對困難群體承擔的責任,而應該輻射至全體社會公眾。Somers(1972)指出醫院應該更加致力于公眾福利,盡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免費治療及承擔更多的社會衛生醫療服務。Sloan(1986)認為資是國家醫療衛生系統應當將提供免費治療作為最主要的責任。Phillips(1999)發現承擔社會責任會使非營利醫院短期現金流減少,但并不影響其長期的利益。Zimmerman(1991)認為醫院社會責任的內容應當包含未補償的慈善醫療、壞賬、超過醫療輔助計劃補償的成本等。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在中國,也有學者研究了醫院社會責任的概念。胡順選(1994)指出,醫院的社會責任是指醫院在經營運行中對社會應自覺承擔與履行諸如保證公民醫療、保健、康復等社會義務。他認為醫院的社會責任包含四個層次的責任,分別是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公眾的責任及對職工的責任。此外,他還強調醫院將社會效益作為其經營的最主要的目標。邱仁宗(2006)也認為醫院社會責任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它們分別是對國家發展目標的責任、對公共衛生的責任、對社區健康的責任以及對環境的責任。崔爽等(2008)認為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是指公立醫院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為滿足整個社會的健康需要及社區居民衛生服務的需要所必須承擔的義務。
從以上學者的定義可以看出,總體而言,中國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定義與國外學者的定義較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國內學者更多強調了醫院對國家及政府的責任。這主要源于中國的社會主義國情。
也有學者研究了公立醫院承擔社會責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張樂鳴(2005)指出公立醫院的屬性要求其必須承擔對政府與患者的社會責任,例如協助政府控制醫療費用的上漲及其對公共衛生領域的調控。黃建軍(2007)在分析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與醫院發展關系時指出,醫院在運營過程中不應當僅定位在獲取合理利潤及促進自己發展的目的方面,還應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并且承擔社會責任也會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文章指出,與營利性的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同,公立醫院是國家出資設立的具有公益性質的衛生事業載體。它的服務宗旨應當是效用最大化,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衛生事業改革的成果。鄭大喜(2005)探討了公立醫院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指出中國公立醫院的運營目標應該是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徐榮慶(2005)認為“社會責任(SR)”運動的內涵與醫院的內在要求、服務理念等基本一致,因此作者建議醫院應關注和積極參與國際社會責任運動。
另一部分文獻研究了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內容。劉肖宏等(2009)將公立醫院治病防病之外的社會性工作,如解決就業、關心職工以及保護環境等作為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管文富(2009)也羅列了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內容,如為公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低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充分發揮在醫療服務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努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服務均等化以及對弱勢群體提供醫療救助等。韓綏生(2008)從政府角度出發,指出政府在促進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中應發揮的作用。具體而言,政府應注重激發公立醫院及其醫護人員的社會責任感,促使其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其服務質量。并且政府還應當鼓勵公立醫療機構為社會提供慈善服務,為貧困人群及其他居民提供減收或免收費用的基本衛生服務等。
除此之外,還有少數文獻以地區公立醫院為樣本,研究了現階段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如鐘煥清等(2006)以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研究的方法,從技術水平、服務質量、醫療收費等八個層面調查其社會責任履行的情況,并指出社會責任的履行與醫院的經濟效益呈正相關的關系。劉肖宏等(2010)以山東省20家公立醫院為研究對象,發現其中大部分公立醫院缺乏直接管理醫院社會責任的機構以及沒有履行社會責任的相關戰略規劃,公立醫院對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并不重視。
三、對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研究的幾點看法
從國外現有文獻可以看出,直接研究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文獻較少。這是由于西方國家的公立醫院、非營利機構和私營機構差別僅僅在于出資人不同,但它們都屬于獨立法人,并且在經營管理上差別很小。因此在西方研究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文獻中,大多數都是直接使用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
而從中國現有文獻可以看出,目前相關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探討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定義、目標以及內容。而有關當前中國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存在問題、原因及對策問題的研究,則相對較少。未來的研究可以從這些方面進一步深入。
參考文獻:
[1] 崔爽,楊九龍,李中帥,等.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研究―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的方法與指標體系[J].中國衛生經濟,2008,(2):57-61.
[2] 管文富.新時期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9,(5):10-11.
[3] 韓綏生.關于公立醫院公益性問題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2-3.
[4] 黃建軍,甘強.醫院社會責任是醫院持續發展的新動力[J].時代經貿:下旬,2007,(09Z):227.
[5] 劉肖宏,田立啟,魏仁敏.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研究構思[J].齊魯醫學雜志,2009,(1):79.
[6] 徐榮慶.醫院應關注國際“社會責任” 運動[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5,(10).
[7] 鄭大喜.從新醫改方案看公立醫院落實公益性的難點及其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9,(8):22-27.
[8] 鐘煥清,陳海生,尹春艷,等.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履行公立醫院責任成效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9).
篇8
6S管理模式源于日本5S企管模式(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中國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增加了第六個S——安全(Safety),現已在世界許多國家推廣應用。由于職高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有一定文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生產一線的勞動者。而職高學生生源素質較低,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都相對較差,學生就業后流動性較大,穩定性差,企業歡迎的程度不高。從企業反饋的信息看,與學校在常規管理中的缺失有很大關系。那么,在職校的管理過程中,如何妙用“6S”管理模式?筆者認為:
一、深入領會“6S”精神內涵
“6S”管理來源于企業環境之下,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預防為主,保障安全。借鑒到學校中來時,不能生搬硬套,而應該有所選擇和調整,根據職業學校及學生實際情況,在不與現行國家、政府制定的法規制度相抵觸的情況下來制定,在正式實行之前,可試行一段時間,讓所有師生積極參與討論,以便充實完善。而一旦制定,就具有指令性、約束性、強制性,保證這一制度措施得到嚴格的執行。
二、提高全體師生的思想認識
為在學生中廣泛開展“6S”管理,學校編寫了《“6S”手冊》,手冊中較為詳細地介紹了“6S”的定義、目的、效用、推行要領及其意義,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學校利用櫥窗、標語、校園網、校園電視臺等媒體大規模宣傳。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充分利用班會課、黑板報和主題班會進行學習和討論,在此基礎上全校組織主題演講比賽和主題班會評比,通過活動,使學生深刻理解“6S”的內涵、意義,提高實行“6S”管理的認識,變強制執行為自覺執行。
三、強化訓練,養成習慣
(1)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講究衛生是一種社會美德。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社會衛生公德,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正是良好素質的反映。重點突出以下幾“位”:①座位,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各人座位上書本擺放整齊、有序,不是上課用的書本應整齊地放入抽屜;②餐位,講究食品衛生,不浪費糧食,就餐后保持桌面清潔,文明就餐;③床位,保持床鋪整潔,經常洗換,做到宿舍內統一擺放,無異味;④工位,即實訓工場的崗位,做到分類整理、就近擺放、整齊有序。
(2)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在常規管理中,要求各個班級制定好相應的班規,在學校和班級活動時,積極營造合作氛圍,如多組織合唱、拔河比賽,籃球、足球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和提高團結協作能力,做到全班同學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事事為班爭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能很好地適應企業的需要。
篇9
摘 要:醫療糾紛數量近年來呈上升趨勢,“醫鬧”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現象嚴重干預了醫療秩序的正常運行,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本文從醫改視角出發,“醫鬧”的定義、性質、及其產生原因及危害,進而提出解決“醫鬧”現象的醫療體制改革及第三方機制建立等方面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醫療糾紛 醫鬧 第三方機制
一、“醫鬧”的定義及危害
“醫鬧”是指受雇于醫療糾紛的患者方,與患者家屬一起,采取在醫院設靈堂、打砸財物、設置障礙、阻擋患者就醫,或者毆打跟隨醫務人員,或者在診室、辦公室滯留等等,通過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并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人1。
(一)損害患者自身利益
“醫鬧”現象的蔓延直接影響損害了廣大患者切身利益,特別是一些院方無過錯的醫患糾紛,對于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為了避免風險,選擇保守方案,甚至不敢收治病重患者,可能使其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最后利益受損者還是患者自身。
(二)損害院方利益
由于“醫鬧”現象院方的公共財產可能收到損害,院方聲譽也可能由于該現象受損,直接影響院方的經濟利益。
(三)損害社會利益
“醫鬧”愈演愈烈,醫務人員身心受到創傷,不敢冒風險,只能在治療中墨守成規,這樣可能放棄醫學某些方面的創新研究。直接損害全社會的利益。同時大多數鬧事事件發生后,盡管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干預,但是并未能有效制止醫鬧非法行為,最終使得其變本加厲,主張社會不良氣氛。
二、“醫鬧”產生的原因分析
“醫鬧”產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可概括如下:
(一)患者認識上的誤區
醫生對很多病癥也束手無策。病患方沒有意識到醫療行為的高風險,沒有考慮自身疾病的嚴重性等因素,一旦治療效果不理想就可能把怒氣發在醫生和醫療機構身上,要求醫療機構承擔全部責任。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進行醫鬧。加之可能受到職業醫鬧分子蠱惑,“醫鬧”現象發生更加嚴重。
(二)信息不對稱
醫患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為醫患對醫學信息、醫院規章制度、治療程序等方面信息不了解。醫院在專業技術服務方面有絕對優勢,而且在治療醫藥定價、收費等方面有絕對優勢和信息壟斷地位。在這些信息傳遞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患者的“知情權”而進行有選擇的信息傳遞。當醫患信任危機和患者利益受損同時出現,“醫鬧”現象應運而生。
(三)體制方面的缺陷
我國目前解決醫療糾紛的法律體系不完善,同時處理“醫鬧”的法律體系也同樣不夠完善。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適用于解決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法律,由于該體系的不夠完善,造成當事人通過司法訴訟的解決途徑不夠順暢,這也是造成“醫鬧”產生的一個原因。同時,醫療體制改革不夠深入,不能適應不同患者的需求,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在政府、醫務人員公眾形象的社會博弈過程中,政府損失的是政治治理的威信,醫務人員損失的是專業權威和聲譽。
(四)新聞媒體的推動
新聞媒體為了追求轟動效應,熱衷于報道醫患糾紛,不顧醫療活動的特殊性和科學性,不做認真調查,僅聽患方一面之詞,先入為主,僅憑主觀想象,對未調查清楚的一些糾紛也加以不負責任的報道或是相互轉載,進行炒作,誤導社會輿論。加劇醫鬧事件的發生。
(五)“職業醫鬧”的推動
“職業醫鬧”分子利用醫患之間的矛盾大做文章.組織成一個職業的團伙,慫恿患者及其家屬采用暴力、毆打、圍攻等方式破壞醫院的正常秩序,專門為患者及家屬出謀劃策,并親自參與醫鬧,企圖找醫院索取高額賠償。
三、解決“醫鬧”現象的對策
(一)加強溝通,增加醫患間相互信任
醫務人員要與患者進行主動溝通,了解患者就醫心理及需求。醫務人員品德修養、知識技術及能力能從溝通方面體現出來。在心靈和情感交流基礎上,醫患之間能夠進行很好的溝通,進而才能增進醫患間相互信任。
(二)推進醫改,增強信息披露程度
醫患間信息不對稱,是“醫鬧”現象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改善醫患關系,光靠某個醫院或者醫生個人是不夠的,優化醫療體制,革除醫療弊端,加大醫療信息公開透明化,增強信息披露程度,對于重塑醫患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三)醫改與“醫鬧”的第三方機制構建
加強醫療體制改革,建立第三方機制。針對嚴重的“醫鬧”事件,結合國外的實踐,我國醫學界、法學界等社會群體及一些專家建議建立獨立衛生行政部門,由法學家、醫院醫生、法官等各面人士組成的第三方仲裁機構,專門調節醫療糾紛,使衛生行政機關從尷尬局面中解脫。
(四)媒體發揮正確導向作用
醫改要求媒體發揮正確導向作用?!搬t鬧”事件不實報道將引起很多負面效應,新聞媒體機構要嚴于律己,對醫療糾紛事件要進行客觀公正地報道。醫療機構應當在適當時間與媒體聯系,幫助其客觀真實報道“醫鬧”事件。同時,媒體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有序維權。政府有關部門應該聯合媒體對廣大群眾進行“醫鬧”行為違法的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通過正當渠道尋求法律援助。
(五)完善醫療法律法規制度建設
我國醫療方面法律法規不健全,給“醫鬧”現象埋下隱患,“職業醫鬧”份子占法律空子,利用醫患矛盾做文章,組織成職業醫鬧團體。同樣,由于該體系的不夠完善,在“醫鬧”現象產生后,當事人通過司法訴訟的解決途徑不夠順暢,這也是造成“醫鬧”產生的一個原因。
四、結 論
不管對于患者還是醫務人員,醫療糾紛處理不得當是件兩敗俱傷的事情。不僅患者權益難獲保障,醫療機構也有口難辯,甚至深受其害。“醫鬧”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極大的擾亂了醫院正常秩序,同時在社會上也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正是緣于醫療糾紛未能得到及時妥善的求解。推進醫療體制的改革,完善醫療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對于醫療糾紛能夠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和求解機制和辦法,將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權益,維護社會安定。
參考文獻
[1]軼名(2007).7種“醫鬧”行為[WP].20070714
http: //paper.省略/html/20070714/news-94.14630. htm
[2]宮福清,張斌(2007).對“醫鬧”現象的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5
[3]孫興國(2009).淺談“醫鬧”的危害、成因及對策[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11:237-238
[4]葉豐艷.(2008).對“醫鬧”現象的反思[J].中外健康文摘,2:137
[5]劉曉燕(2008).關于“職業醫鬧”現象的法律思考[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9(11):53-55
[6]欒承峰,施洪剛(2009).“醫鬧”已經上升為一種“職業”行為[J].現代醫院.11月第9卷第11期:86-87
[7]歐陽長香,池哲勖(2011). 醫鬧行為的現狀與對策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7月第4卷第7期:108
篇10
搶答題
1、報告事故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答:單位概況、事故時間、地點、簡單經過、死亡人數、現場情況、采取的措施等。
2、危險源有害因素包括哪些?
答:機、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安全管理上的缺陷、環境的不安全
條件。
3、《安全生產法》關于預防為主的規定,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1)安全意識在先 (2)安全投入在先(3)安全責任在先 (4)建章立制在先
(5)隱患預防在先 (6)監督執法在先。
4、公司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人分別是誰?
答:部門直接管理人是部門副總
處室、車間第一責任人是處長、車間主任;
處室、車間分管工作直接管理人是處室、車間副職主管;
班組直接管理人是班組長;崗位直接責任人是崗位操作工。
5、安全生產檢查通常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答:定期檢查、經常性檢查、季節性及節假日前檢查、專項檢查、綜合性安全生產檢查。
6、自然災害事故的定義是什么?
答:由于人類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自然災害不能預見、不能抗御和不能克服而發生的事故。
7、人為責任事故的定義是什么?
答:由于生產經營單位或者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和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所出現的失誤和疏忽而導致的事故。
8、《行政處罰辦法》中規定的違法責任主體包括哪些?
答:企業法人 、不具備企業法人資格的合伙組織 、個體工商戶 、自然人。
9、“四不放過”原則是什么?
答:找不出原因不放過; 本人和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沒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過;防范措施不到位不放過。
10、公司2012年工作方針目標是什么?
答:打造安全天神、打造效益天神、打造和諧天神、打造發展天神。
11、“安全生產年”活動重點工作內容是什么?
答: 一樹立: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管理理念;
三堅持:堅持預防為主、依法治理、落實責任;
三強化:強化科技支撐、應急處置、基礎建設。
12、生產安全事故的生產經營單位的責任人員包括哪些?
答:應負法律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主管人員、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
13、公司安全管理理念是什么?
答:抓大不能放小。炸藥生產無小事,只要有絲毫的疏忽,就會廠毀人亡,大的安全隱患非抓不可,小的安全隱患也不能放過,抓大不能放小。
14、安全生產管理的范圍包括哪些?
答:安全生產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監督檢查、工藝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作業環境和條件管理等。
15、人機系統常見的事故原因有哪些?
答: 機械設備存在先天性潛在缺陷;設備磨損或惡化;人的不安全行為。
16、《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的義務有哪些?
答:一是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二是勞動者應當提高職業技能;三是勞動者應當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四是勞動者應當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17、《民爆條例》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答:民用爆炸物品的生產、銷售、購買、進出口、運輸、爆破作業和儲存以
及硝酸銨的銷售、購買。
18、事故隱患指的是什么?
答:泛指生產系統中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
19、危險源的定義?
答: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
20、什么叫不安全行為?說出幾類不安全行為。
答:不安全行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為錯誤。如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使用無安全裝置設備,手代替工具操作,未戴安全帽等。
21、炸藥感度的定義?
答:炸藥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燒和爆炸的難易程度稱為炸藥的感度。
22、炸藥感度有哪些種類?
答:火焰感度、熱感度、機械感度、電感度、光感度、沖擊波感度、爆轟感度。
23、爆炸極限的定義?
答:當可燃性氣體、蒸氣或可燃粉塵與空氣(或氧)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均勻混合,遇到火源發生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爆炸濃度極限,簡稱爆炸極限。
24、倉庫“十防”指的是什么?
答:防潮、防熱、防凍、防雷、防洪、防火、防盜、防蟲、防霉、防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