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年薪制改革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31 17:54: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立醫院年薪制改革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公立醫院年薪制改革方案

篇1

無論發端于1994年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改革,還是肇始于2009年的公立醫院改革,鎮江兩輪醫改的“魂”一以貫之――從百姓健康需求出發,整體設計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方案。

鎮江醫改“眼睛向下”,給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留下深刻印象。他說,有些地方醫改進入誤區,一門心思新建擴建大醫院,結果,患者更加留戀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更嚴重了。而鎮江眼光長遠,從一開始就集中財力物力,做優基層醫衛機構,做實大醫院和基層的分工協作機制,強基固本,提升能力,吸引患者分級醫療。

近幾年,鎮江各級政府拿出10多個億,用于318個村衛生室和30多個社區服務中心的標準化建設。

2009年,鎮江成立了兩大醫療集團,成為全國醫聯體的摹本――以市一院為核心,整合市二院、四院和新區醫院,吸納10家社區衛生機構,成立康復醫療集團;以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為核心,整合市三院、中醫院、359醫院,吸納5家社區衛生機構,成立江濱醫療集團。

在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江一院神經內科康復病房”牌子很醒目。中心主任欒立敏說,神經內科長期“一床難求”,科里便下派3名專家和護士長同我們聯辦病房,分流康復患者。目前,36張康復病床供不應求。患者方開翔告訴記者,這里護理水平和病房硬件不比市一院差,“但因為是社區,報銷比例卻高出40%,達到90%,劃算!”

患者和醫療資源下沉,社區和大醫院雙贏。全市社區門診量每年以10%速度遞增,大醫院就醫結構和醫療成本也隨之優化。而大醫院每派一名醫生坐診社區,還能拿到8萬元財政補貼,下派醫生也獲得優先晉升職稱的條件。

在農村,則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構建與46個鎮醫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診療的健康服務體系。“以前農民拍片子都到市里。去年我們成立了覆蓋全市的‘3個中心’,即臨床檢驗、醫學影像和消毒供應中心。現在,鎮醫院拍好片子,幾秒鐘就傳輸到市影像中心,讓農民一步跨進網絡醫療時代。”揚中市人民醫院院長朱春陽說。

此外,今年揚中市全面推進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去年4月份以來,揚中市選擇14個基礎較好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啟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計簽約3231人次,免除居民一般診療費自付部分2142元,在已享受門診報銷比例的基礎上,再次累計報銷慢病藥品費用56632元。該市的具體做法是:

衛生、財政、物價、醫保等部門聯合出臺了《揚中市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相關部門、各鎮街區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并將簽約服務工作納入到單位目標管理考核。市衛生局黨委建立了掛鉤聯系制度,每位局領導聯系1-2個簽約試點村衛生室。

出臺了《揚中市鄉村醫生“務實進修”培訓方案(試行)》,依托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鄉村醫生進行面對面、一對一、手把手地帶教培訓。

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開展簽約服務:一是通過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婦女病篩查、企事業單位職工體檢等進行集中簽約;二是通過村衛生室門診點對點簽約;三是通過上門服務入戶簽約。簽約重點人群為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孕產婦、嬰幼兒、精神病患者等。

衛生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將簽約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列入每兩個月一次的績效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村衛生室日常管理、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質量和簽約對象滿意度等,考核結果直接與公共衛生經費補助、機構評先、負責人任期考核掛鉤。

三明醫改:基層

醫療機構告別“大鍋飯”

福建省三明市雖然不是醫改試點城市,但它卻走在了醫改的前列,猶如一匹脫韁的黑馬。

該市公立醫院的改革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從2012年開始,三明市積極推行院長年薪制、三保經辦合一、藥品零差率銷售等措施。2014年出臺了19份醫改相關文件,分別對考評機制、分配機制等政策進行調整。三明市在全市22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院長和醫生(技師、臨床藥師)年薪制,并對院長年薪制進行核定試行、調整、兌現及修訂等,更加突出體現公益性辦院方向的指標。

梁仕勤是第一批拿院長年薪的人。“去年年薪拿到了21萬多元,縣委書記一年才掙7萬多元,我們的工資比當地社會平均工資高出好幾倍。”

院長和醫生(技師、臨床藥師)年薪制是三明醫改的“明星產品”,在設計過程中,三明市提出醫生收入要達到當地社會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引發業內極大關注。

去年5月20日,三明市政府《關于深化醫療衛生機構第二輪改革的通知》,參照三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做法,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定崗定編不定人和工資總額控制、人事自主、分配自主、管理自主的改革。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保護居民健康的網底。但這個網底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分配機制不合理,獎勵績效工資每月差異僅一兩百元,不足以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醫技人員缺編40%左右,一些鄉鎮衛生院只有2名全科醫生,醫技人員基本為零,個別衛生院2007年配發的200毫安X線機、B超機等設備,因沒人會用都沒有拆封。

此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三明市把打破大鍋飯的分配機制作為切入點,大幅拉開收入差距,調動全體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典型的做法之一就是將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擴展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負責人,鄉鎮衛生院院長也開始拿年薪――考核合格的,按全院平均年薪的3倍發放年薪;考核不合格的,按全員平均年薪兌現年薪。連續兩年考核低于60分的,予以免職。院長(主任)年薪從醫院工資總額中發放,不再由財政另外核撥。

新規定還賦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院長(主任)更多的收入分配權,除院長本人的年薪外,其他人員的薪酬在工資總額范圍內由院長自主分配,實行同工同酬制度,所有入編和不入編人員,全部實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以崗定薪、按勞取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