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現狀分析及對策范文
時間:2024-01-23 17:49: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困生現狀分析及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小學 除法豎式 流程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計算教學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煥然一新,注重情境創設,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算法多樣化等等,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始終,學習時間最長,分量也最重。培養學生正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往往分析學生考試失分情況時,計算的錯誤占的比例過多,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在我班的后30%學生中,豎式除法是計算中錯誤率最高的。這個現象讓我很苦惱,于是進行了反思……
首先,除法豎式其實一開始就有些“先天不足”,它的表現形式有別于加、減、乘。三上年級“有余數的除法”中,學生自發地把除法豎式寫成跟前面所學的加、減、乘豎式一樣,而我就跟他們說:“除法豎式應該這樣寫!”就把除法豎式強加給他們了,其實很多學生不明白除法豎式要這樣寫的原因,只是“按葫蘆畫瓢”罷了。到了三下年級“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法豎式需要兩三步了,有些學生實在懵懂,他甚至會先口算,再寫成豎式的形式。
這主要就是對于除法豎式的優越性,沒有直接感受,這里我覺的可以修改一下教材的編排,把有余數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調換一下,先教有余數除法再教除法豎式有余數的除法,讓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為什么要這樣寫的好處,學生用起來就比較心甘情愿了。
其次,除法計算涉及了乘法,減法運算,還有余數的判定等等,過程相比其他運算要復雜的多,基礎差的學生往往不知道自己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遇到余數又該怎么辦?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教材是怎么安排除法的教學的:
教材也是充分考慮到了除法的復雜性,因此分了五個學期來學習,想要用此來化解除法的難度,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材安排的練習過少,教學時間過于分散,學生對于除法的掌握難以形成一個系統。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一步應該干什么?由此,我想到了程序流程圖。
程序流程圖(簡稱框圖)是人們編寫程序時, 用來描述程序處理過程的工具。常常用來表示一些動態過程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部步驟,它推理過程清晰、直觀, 且邏輯性強, 對編制程序起很大的作用。框圖分為結構圖和流程圖兩種!其中,流程圖與算法結合得十分緊密,在豎式除法計算中, 經常要用到分析和推理、判斷和選擇,如果采用框圖來表達, 效果會更好, 給學生的印象會更形象、更直觀, 從而更清晰、更深刻。
所以我嘗試建立這樣一種計算教學模式――以流程圖為骨架,計算步驟為靈魂的計算教學模式(主要針對后30%學生)
在教學中,我會提供給學生作業紙,上面打印好了除法計算的流程圖(見下面:圖4),左邊寫算式,右邊寫流程。計算時,先完成流程圖的試商,然后在豎式里求出余數,再回到流程圖判斷余數是否合法,根據判斷結果繼續計算或者重新試商,直到余數為零為止。這是各部分的作用:(1)除數幾位,被除數先看前幾位;(2)估算;(3)精算;(4)余數要小于除數;
在豎式除法教學用,運用流程圖輔助學習,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意義:
1、畫流程圖,彌補基礎不足。他們之所以學習不好正是因為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把每個知識點逐個過關。他們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基礎知識掌握不好,更沒有查缺補漏,及時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與破網,形成他們在“空中樓閣”的基礎上學數學,長此以往,概念、法則不清,知識形不成完整的網絡,造成基礎知識的破網,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而流程圖恰好可以暴露出他們到底在那個環節存在不足,便于我們老師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2、畫流程圖,培養“細心”之路。
一些計算題錯誤的原因有時恰恰是急于求成,缺少細心。所以在剛輔導時,要求學生根據流程圖口述過程與步驟,培養學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據,以保證運算的程序性和正確性,根據學生出錯的原因,特別強調“判斷”的步驟,讓學生通過每一個流程的了解,體會到判斷在解題過程中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的細心。同時也只有做到了細心,才能正確地進行判斷,保證解題的正確性。
例如在進退位計算中,有些學生,容易在下一步的計算中,忘記了,我就一定要求學生,把這個“1”寫出來,把他納入計算的步驟里。如李嘉樂的字寫得很潦草,經常把“0”寫成“6”,把“1”看作“7”,有時連自己寫的字都認不出來了,把除號看作是加號了;這些也都是因為不夠細心造成的
3、畫流程圖,有助于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
(1)審題的習慣。清晰審題,我認為這是計算正確的首要條件,審題要審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還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做題前要做到心中有數。所以在,流程圖里,我讓學生寫“先算()÷()”,例如945÷27,有些學生就直接945÷27,這樣顯然是做不出來的,應該“先算(94)÷(27)”,這樣的安排,就逼得學生不得不去思考分步計算,就必須要認真審題。
(2)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列豎式時,要求學生認真按格式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字跡要端正,這樣能有效地避免“看錯”毛病的發生。同時,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以保證計算的準確無誤。流程圖的分步計算,格子圖都有效的達到了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要求。
(3)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的保證。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首先要掌握好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重要環節來嚴格要求;再次要求學生切實掌握用估算來檢驗答案的正確程度。在流程圖的第二個步驟,我安排了估算試商的過程“把除數()看成(),想乘法口訣”,這就是估算。在流程圖上完成了,放在豎式上計算,就是一個驗算的過程。
(4)養成分析,判斷的習慣。學生在做題時,往往心里只想著把題目完成,沒有認真的去思考,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遇到不懂的情況應該怎么處理。如“余數 > 除數 ,就說明商大了,應該回去重新試商;如果余數 < 除數,就說明商對了,可以接著做下一步”通過流程圖中對余數不同情況的判斷,安排接下來的步驟,讓學生明白,分析,判斷的重要。讓學生在計算中學會怎么分析,怎么判斷。
4、畫流程圖,可以實現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后30%學生的課后輔導一直是讓老師頭疼的問題,數學輔導不像語文,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讀就行了,而是需要一對一的輔導,有時候老師真的忙不過來,而交給學生又不放心。有了流程圖,就可以把這個工作下放,成立互助小組,每次完成練習以后,互相調換,尋找對方錯誤的地方,并指導訂正,通過流程圖,學生之間很容易就能看出錯誤,小組之間的這種互助也比較有實效。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深知“計算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何等的重要!計算是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只有基礎扎實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負擔就會下來,學習的效率才能提高,才能真正實現數學課堂的“輕負高質”。
參考文獻:
篇2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現狀分析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日益突出,各種矛盾和社會問題日益尖銳的情況下,研究并切實解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十分緊迫而重要的理論課題和現實課題。本文主要從當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現狀分析,尋找完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政策體系的途徑。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現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否順利入學并完成大學學業,已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政府部門已加大了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主要以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國家獎助學金等政策也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目前,對于高校在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工作中出現以下現象:
(1)目的性很明確。在校老生對于是否參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帶有較為明確的目的,都奔著國家無償資助的幾千元的獎助學金而來,出現了班級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認定的時候就限定和國家獎助學金名額相當的人數,其余一律不通過認定。
(2)申請普遍性。突出體現在大一新生,有的高校部分專業提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超過2/3,其實很多學生是達不到認定條件的,但是他們也不愿意放棄,都抱有大家都剛來,誰真的家庭困難尚無法把握的心理。
(3)班級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時不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有的高校班主任(輔導員)在組織班級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時候,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做法,只要學生提出申請一律通過認定,即使提出申請的學生中不乏包含經常違紀、大吃大喝、抽煙酗酒等不符合認定條件的學生。
(4)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方式方法各種各樣,但是均在認定之后都會出現學生自認為不公平的現象。比如,有全班集體投票認定;認定小組認定,等等。
(5)生源地民政部門把關不嚴,有的地方民政部門的干部對高校學生家庭經濟調查表審核不把關,往往出現只要學生填好表格,他們都會簽字認可學生所填寫的家庭經濟相關數據。
二、分析
1.社會經濟環境變化導致困難標準無法準確確定
物價飛漲,導致老百姓必須的生活資源也隨著大環境飛漲,原本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5元就能夠吃上一餐的生活成本提高了五六元,有的地方還更高。對于各高校在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時很難劃定較為合適的標準,有高校規定低保家庭優先予以通過,月生活費必須低于200元,不能有價值高于300元的手機等。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把握這個標準。比如,能提供低保證明的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別人差,在平常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經濟水平遠遠超出標準所規定;擁有手機或價值超過300元非學習必需的消費品,很難界定。隨著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高科技智能手機比比皆是,其價值沒有哪個標準能準確衡量;電腦如何界定是否是學習必需用品,當今高校學生無論什么專業都要求掌握電腦相關知識,這價值上千元的消費品如何界定,有人提出,計算機相關專業為必需品,但是其他專業對于學生掌握和應用電腦的要求也不低,而且學生在擁有電腦之后大部分時間往往并未用到學生上。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往往在人際關系上得不到支持而影響認定結果
自卑心和自尊感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一對心理矛盾,而且往往是自尊感越強,自卑心就越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雖然大都家境貧寒,但他們好勝、好強、不甘落后,尊重滿足與否所引起的情感反應十分強烈,對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相當敏感,老師同學一句不經意的話和平常的舉動,都可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使他們感到壓力。
因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于以上心理,往往在班級同學中很難融入一體,造成其他同學對其家庭狀況等知之甚少,無法得到班級同學的認可,在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時候表現比較突出;那些達不到家庭經濟特別困難而人際關系廣的學生,在進行認定時得票往往遠遠超出了他們。這往往會造成認定原則“公平”不能真正實施。
3.各高校對通過認定并獲得國家貧困資助學生回報社會要求各不一致
即使各高校在制定相關規定時都已經有了明確規定,獲得國家獎助學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必須無償勞動一定小時數,以回報社會、回報學校,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少利用這一條,無非在應對相關檢查時會抽用部分這類學生參與衛生大掃除。因此,年復一年之后,在學生的心里就根深蒂固地形成了國家支助是無償的,為什么你能申請,我就不能去申請呢。
三、對策
1.不單根據標準還要結合學生的綜合表現
由于地方民政對于學生填寫的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把關不夠嚴,越來越多的學生都能提供這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所必需材料,那么我們在高校進行認定的時候,必需要求各班級不單看起調查表上的數據,還要結合該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所綜合表現的情況,建議把對班級貢獻,為同學服務作為重要參考,按綜合測評成績進行排序評定。
2.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尊心強,在認定時不愿意說出自己家庭真實的困難,這需要班主任(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中,多關心這類學生,在心理上多開導、引導其正確面對。
3.期待國家有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相關細則
為了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格認定,期待國家制定相應的規定細則,對各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在執行認定的程序上進行要求,也要對地方民政部門有規定,必須如實地給予貧困學生證明,不能謊報。
四、結束語
高校學生工作部門、有關專家和學者應當更關注大學貧困生問題,多方面、多角度地對高校貧困生問題開展廣泛研究,以便更好地落實國家支助政策到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上;幫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經濟困難,順利完成學業,是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共同責任。
參考文獻:
[1]呂瀾,林良夫.加強高校貧困生助學工作的若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篇3
【關鍵詞】扶“差”攻“堅” 轉化學困生 面向全體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5-0156-03
新課程改革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使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都能獲得成功;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各個方面得到均衡、和諧的發展。而素質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全面、主動地發展,具有作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結合我校的辦學思想,提供給每個學生適合他們基礎的教育,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光亮,走上適合自己成長、成才的道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后,農村中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厭學,因學生厭學造成學校存在相當數量的學困生和高輟學率。為了解決這一首要問題,我校立足于校情,充分發揮現有的教育資源,開展“扶‘差’攻‘堅’――農村中學轉化學困生課題的研究實驗”,實質上就是如何高質量地普及義務教育,也就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 理論依據
開展《扶“差”攻“堅”――農村中學轉化學困生課題的研究實驗》,所依據的教育學規律主要是因材施教的原則。子曰:“有教無類”,孔子在教育實踐中發現人與人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異,所以在教育實踐中,他注意分析每個人的特點,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如他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再如他對弟子的分析,“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求也,千室之邑,可使為之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論語•公冶長》)等。正因如此,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我國第一部教育專著《學記》里也有著因材施教的思想“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開展《扶“差”攻“堅”――農村中學轉化學困生課題的研究實驗》,所依據的心理學規律主要是人的心理發展有差異。孔子非常注意區分人在智力水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他把人的智力分為上、中、下三等,還是符合實際的。現代教育與心理統計學研究表明:千分之三的人是高智商,千分之三的人是低智商,其他人都是正常的,符合正態分布曲線。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困生”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屬于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第二類屬于“天賦”面紗尚未揭開的學生;第三類屬于“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困生”。人不僅在智力上有差異,在能力上也是有差異的,不僅表現在一般能力上,也表現在特殊能力上。如有的人在繪畫方面能力特別強;有的人在體育方面表現出特殊的才能;有的人在音樂方面展示出自己的天賦。如有智障,先天愚型兒,智力只相當于四、五歲的舟舟,卻在音樂廳里揮灑自如,是個音樂天才指揮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可資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這說明了人雖然有差異,但也是各具個性的。
契訶夫曾說:“由于氣候、智力、精力、趣味、年齡、視力等方面的差異,人的平等是永遠不可能的。”教育應該承認差異,承認不平等。自出生以來,每個人都有他天生的第一,人往往在某一個領域里是具有獨特性的,教育就是要去發現這個獨特之處,要去肯定他的獨特性,這個人才可能對自己有信心,按照自己內心的藍圖生活。許多學生之所以未取得優異成績,問題不在于他們的智力因素,而在于未能得到適合他們各自特點所需的教學幫助和學習時間。文化科成績不行,老師肯定他們是差生,就借此說他們是弱智、笨蛋、沒出息,對人過早下判斷的教育是不幸的。那種只關注少數學生發展的教育,是最浪費、最具破壞性的教育,它壓制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犧牲了相當數量學生的成功。面對這一點,作為教育者,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是我們的天職,我們對學校實施《扶“差”攻“堅”――農村中學轉化學困生課題的研究實驗》的決心更加堅定。
二 研究意義
關注“學困生”,轉化“學困生”就是給每一位學生找到適合他們基礎的教育,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光亮,走上適合自己成長、成才的道路。這是學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落實課改精神,實施課程標準的有效途徑;也是踐行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校園和諧發展的主要載體;也是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質量為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轉化“學困生”是我們一線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進行轉化“學困生”――扶“差”攻“堅”課題的研究實驗,學校由過去的“培優輔差”轉為“扶差保優”,樹立轉化一個差生比培養一個優生更為重要的辦學理念。差生是害群之馬、流感病毒,傳播性強,負面影響大。學困生表現在學校,危害在社會,根源在教育。學校要特別注重學困生轉化工作,對教師轉化差生有突出成績的更要表揚、獎勵,同時給每一位教師及領導班子成員一定的任務和目標。轉化“學困生”有助于學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也是如何高質量地普及義務教育和學校控輟保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緩解社會糾紛,減輕社會壓力,共建和諧社會的利民舉措。
三 現狀分析
目前,由于生理缺陷、智力差異、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因素,造成我們農村中學生中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學困生”。“學困生”由于學習基礎偏差、成績一時不夠理想、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們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滿足和進步的愉悅,無法對學習產生興趣,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學習成績進一步受到影響,從而成為學生中的“學困生”。
1.社會教育方面
由于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的影響,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順從性差,個性張揚。時展了,網絡無國界,交通無區域。孩子在媒體的熏陶下,心目中的偶像不再是過去的科學家、發明家、愛國英雄、助人為樂的雷鋒等,而是歌星、影星、體育明星、名模、超級女生、快樂男生、靚妹秀女、帥男酷哥、我爸是李剛、金剛奧特曼、武林大俠等。男的不爺們了,嗲里嗲氣,娘娘腔,褲子跑邊了;女的不閨秀了,妖魔化、假小子等。趕學外國人超前消費,外國青年不怕吃苦,吃不了苦;中國青年怕吃苦,卻吃得了苦(甘守清貧)。還阿Q一下,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個月的錢,頭幾天花了一大半,剩下的日子挨餓,啃方便面,寧可不工作掙錢、不吃飯,也要到網吧死扛,這就是“獨善”。喜歡的東西馬上買,喜歡的朋友都有份。不論貴賤,自己不想要隨手送人,這就是“兼濟”。
2.學校教育方面
教育是為了人的終身發展服務,使人獲得幸福,而現在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急功近利,不顧孩子的天真活潑、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天超負荷地學習,教師填鴨式灌輸枯燥的文化知識,沒有樂趣、沒有創意,缺乏主動性和選擇性,學生害怕學習,失去學習興趣,自然把學生逼到厭學。隨著城鄉教育差距拉大,城鄉教師待遇有差別,影響鄉下教師工作積極性,對學生的教育方法簡單,教學方法義務化,部分教師缺乏耐心、細心、愛心和責任感,師生沖突不斷,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自然也會把學生逼到厭學。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升初中沒有門檻,學生的基礎差,語數兩科總分考4分都能上初中。到初中課程科目增加,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壓力大,造成厭學情緒,三五個結成群,互相影響。
3.家庭教育方面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問題,不是恨鐵不成鋼,就是聽天由命;不是重教不會教,就是輕教不重教。學困生表現在學校,危害在社會,根源在家庭。隨著城市的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大批勞動力不斷向城里轉移,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大部分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兒童,我校學生1200人中有留守孩子380人。這種隔代教育,老人無法承擔教育和管教子孫的重擔,孩子失去家長監護,成了一匹野馬。“學困生”曠課、打架、偷東西、喝酒、賭博、早戀、上網等現象較為嚴重,特別是對部分屢教不改“學困生”,不能令其退學又不夠條件送勞教,回到家中監護人又管教不了,回到社會上隨時都可能變壞,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四 研究目的
國務院總理說:教育要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依靠人、為了人、服務人”為基本出發點,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發現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塑造學生大愛、和諧的心靈。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師角色、思想觀念及教學方式的轉換,真正體現教為學服務的宗旨,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轉化學困生的能力。
通過本課題的實施,讓學困生學會多向交流、合作與討論,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溝通情感,取長補短,使每位學困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習方式得以優化,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從而促進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通過本課題的實施,學校摸索出一條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培養學困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子,探索學困生學習方式優化的新方法、新策略。
五 課題內涵
扶“差”攻“堅”――轉化學困生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做好學困生溝通―轉化―跟蹤―激勵的循環過程,轉化也就是如何扶,如何攻。就像看病,把脈―寫病歷―開方子(對癥施治――攻,輔助療法――扶)―復檢―精神療法。
扶“差”攻“堅”――轉化學困生的教育教學活動,“差”即“差生”中有部分是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堅”即“差生”中另一部分不僅學習不良,而且思想品德發展距離教育目標的要求較遠,在思想行為上存在較多的缺點,落后于一般同學的學生,也稱為“后進生”。以上這些學生個性存在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或醫療措施給予補救或矯治,這就是我校《扶“差”攻“堅”――農村中學轉化學困生課題的研究實驗》中的“扶”與“攻”,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采取以“扶”為主的教育策略,對于“后進生”我們不僅要“扶”,而且還要“攻”,采取“扶”為輔、“攻”為主的教育策略。“扶”是溝通、引導、跟蹤、激勵。“攻”是典型事例示范教育、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公安司法勸誡教育、心理健康疏導教育。教學方面,就是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設課、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引導成長”,組織開展分層教學,結對幫扶,真正在教育的方法、技能上狠下工夫。
學校教育要發掘人獨特的稟賦,培植它、成全它,把人的稟賦中屬于你一個人的、別人不可代替的、有你獨特性的“內在而真實的潛力”培育出來,這就是教育的目的。轉化學困生的思想,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困生的基本情況,教他們學習的基本方法;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長,正確引導學困生朝自己愛好的方向發展,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前進的熱情,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燃起他們自信的火種,使學困生在學習中走出困境,昂首闊步。《扶“差”攻“堅”――農村中學轉化學困生課題的研究實驗》就是如何更好實施素質教育和落實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讓他們在學校快樂、自信、有成就感地成長。
六 扶“差”攻“堅”的研究與實踐過程
1.研究內容
第一,學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的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個體內部因素。
第二,調查分析學困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學困生學習方式現狀的調查研究。
第三,根據個性差異,構建適合不同學困生自身特點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個案研究。
第四,學校在轉化學困生中的誤區及教育方式該如何促進學困生的轉變模式研究。
第五,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困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策略。
第六,學校、社會和家庭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學困生轉化中的動態關系。
第七,學困生學習方式轉變前后學習效果比較的研究。
2.操作要點
第一,成立扶“差”攻“堅”工作領導小組。以政教處為主,教務處、團隊、年段長、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師,以及各科目有一定教育教學經驗、深受師生好評、有耐心和愛心的教師各一名組成一個分工明確、職責清楚的領導小組。
第二,扶“差”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制訂轉化學困生工作計劃。計劃包括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活動的組織開展方式;學習方面;輔導的內容和方式。
第三,由各班班主任組織任課教師剖析班級的每位學生,而后呈報學困生的名單到年段長,由年段長統一上報到扶“差”攻“堅”領導小組。控制人數以防把本該由任課教師或班主任教育范疇的工作攬到扶“差”攻“堅”工作領導小組來做。
第四,扶“差”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根據上報的學生情況,組織領導小組中的老師開展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尋找學生“差”與“堅”的病原,了解學生在哪方面有興趣和特長,確定是學習方面的問題還是思想方面的問題。對每個對象都擬一份轉化方案,也就是明確教育什么,怎么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第五,學困生的教育教學目標設置,采取分階段、分層次來擬定學習目標和思想品德行為目標,分階段就是按月、半學期、一學期三階段,分層次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想表現情況來擬定教育教學目標,目標擬定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六,學困生在學習上可以采用與優生結對子方法,成立學習互助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一個班分四個大組,一個大組長管三個小組長,一個小組長管三個成員,大小組長都是班級中的優生,是老師的小幫手、學生的小老師。學習任務在教師和大小組長的幫助下實行課堂學習任務當日清,周學習任務當周清。
第七,領導小組根據轉化方案,結合工作計劃安排有關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具體安排好教育內容、地點、方式、時間,再根據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安排輔導教師和學習的方式、時間和地點。
第八,在扶“差”攻“堅”過程中,根據學困生存在的問題與興趣特長來確定教師跟蹤輔導學生結對幫扶。跟蹤輔導教師通過觀察、考察,填寫好每周扶“差”攻“堅”跟蹤輔導卡,對進步不大的學困生及時調整教育內容與方法;對有進步的學困生要擬定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第九,對轉化過程中有進步的學生要進行表揚―鼓勵―激勵,對取得很大進步的學生,樹立典型,在學校月示范欄中安排一至二期進行示范。
第十,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總結經驗,不斷改進,逐步完善實施方案。
3.實施步驟
第一,準備階段。開展學困生調查分析并收集資料,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確定課題組成員并進行分工。整理理論資料,組織課題組教師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理論”,為扎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做好理論準備。
第二,實施階段。課題組成員按學科、分階段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依據對學困生的界定初步確定研究對象,并進行深刻、準確的觀察了解,訪查學困生的成因,然后建立學困生個案登記表,制定具體的轉化方案。根據實施計劃進行研究,分期舉辦各類調查和教學研討活動,廣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資料,并進行整理分析,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等。
第三,總結階段。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及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形成實驗報告和課題總結報告,并將各種材料整理匯編成冊,為做好下一步推廣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礎。
4.注意事項
在開展工作中,要抓好四個落實:(1)溝通:了解掌握學生基本情況(開病歷書)。(2)轉化:哪些方面屬于教育――攻,哪些方面屬于引導――扶(能集體攻的,集中開展,不適合集體教育的,個別交流,逐步化解,根據學困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引導、培養、扶好學困生)。(3)跟蹤:轉化學困生是個漫長、艱巨且很繁瑣的工程,成效不明顯,不能操之過急,應該做好打持久戰的打算,常跟蹤。(4)激勵:轉化后依據不同的進步,及時地落實獎懲、激勵工作。
應做好四個方面:(1)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喜歡優生是人之常情,而喜歡差生則是教育之需,師愛之情。人往高處走,他們都有向上的心,更需要尊重、信任、關愛、呵護;更需要不歧視、不挖苦、不諷刺、不打擊;更需要少訓斥、多嘉許,少放棄、多幫扶,少放縱、多包容;更需要不斷鼓勵、嚴格要求、及時糾錯、嚴肅批評。(2)擴大閃光點,捕捉動情點,抓住轉折點,巧治薄弱點。工作講究方法、策略,常分析、找現象、對癥施治。(3)培養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尊重他們的需要,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自我教育中不斷地進步。(4)扶上馬,送一程。老師要認識每一個孩子原本的第一,他在世上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智能性格還是興趣愛好。寸有所長揚其長,因材施教,抓住專長,培養專長,引導他們參加特長生考試,推薦保送他們到更高一級學校就讀。
七 研究實驗成果體現形式
本研究實驗采用自然實驗法,對實驗效果考察以學生自我前后對比為主,也可以參照同班同學進行比較。實驗教師注意考查評價學困生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行為等方面的變化。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設計若干量化評價表,科學、全面地掌握學困生在不同階段各方面發展變化的情況。實驗成果的具體體現:(1)學困生調查報告;(2)轉化學困生個案;(3)學困生轉化的對策研究報告;(4)學困生轉化教學設計;(5)學困生是否完成階段性教育教學目標和轉變情況以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思想行為轉變鑒定表及家長反饋表來體現;(6)學困生畢業后跟蹤的落實;(7)課題的研究實驗成果匯編。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辛勞的工作,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要臻佳境,絕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需要我們遵循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粗取精、由分到合的原則,確定學困生的類型、成因及教育對策;需要我們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系統、綜合的研究;需要我們不斷地開拓和探索,不斷地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黃仁賢編著.中國教育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3
[2]葉運生編著.西方素質教育精華[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8
篇4
關鍵詞:農村教育 初中 學困生 厭學 輟學 對策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初中學生的流失情況持續回升,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農村初中學生的大量流失不僅阻礙了“普九”工作的進程,加大了“兩基”工作的難度,也直接影響了農村地區的發展。
其主要原因是農村教育缺失、學生厭學、農民經濟困難以及觀念蔽障等。
一、農村初中生厭學現狀的分析
1.農村初中生厭學現狀的主要表現
(1)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學習目的性。
(2)信心不足,自暴自棄。
2.農村初中生厭學原因分析
(1)入學時文化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
厭學的一部分學生中,在小學的學習中基礎沒有打好,學習成績一直處于班級中的下游,已經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了信心,習慣于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瞧不起,心理上對學習產生了畏懼心,完全沒有自信,總覺得已經學不好了,因此學習興趣更加沒有了。
(2)思想素質低,克服困難毅力差。
有一部分學生,在小學時就是“后進生”,平時紀律松散,毛病不少,老師的教育對他來說已經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即使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也還是缺乏毅力去克服。
(3)骨子里既自卑又自負,利己主義嚴重,多功利思想。
這部分學生對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吃不得半點虧。在初中生中,往往有一部分學生借故不上課,嚴重的甚至逃學,成群結隊,泡網吧,打群架,甚至敲詐小學生等,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學校的辦學思想不端正。
3.解決農村初中生厭學問題的對策
(1)更新教育理念,實施成功教育。
要創建優良的學校教育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在教學上,教師要改變不當的教育方法,學會用“分層教學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2)探索實施有效的方法途徑,培養厭學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讓學生悅納老師。
其次,幫助學生獲得尋求知識的新奇感。
再次,促使學生的興趣向學習轉移。
最后,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校、教師的職能是教書育人,教師在教好書的同時,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
(4)加強學生心理能力特別是抗挫能力的培養。
當前學生多為順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雖然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一般,但還是對孩子寵愛有加,因此這部分學生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與壓力卻很大,教師要時常注意對他們進行對挫折的認識與抵抗的教育。
二、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現狀分析
1.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現狀
我國的基礎教育中,輟學問題一直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其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極為不利。近年來,由于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特別是農村初中學生的輟學問題已有愈演愈烈之勢!
2.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問題的深層探究
(1)教育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與內部分配比例的不合理加劇了學生的流失。
(2)日益活躍的市場經濟造成的知識與價值的反差加劇了教育內缺凝聚力與外有吸引力的矛盾。
3.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問題的對策分析
(1)凸顯政府的職責,強化政府行為,促進農村教育法制化,加強教育督導與宣傳,嚴格“普九”復查制度,提高鞏固率,嚴防學生的顯性與隱性流失。
(2)加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完善教育立法,制止教育腐敗行為,依法保障教育投資渠道的順暢。政府在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同時要完善教育經費使用的立法監督機制,杜絕教育腐敗現象的發生,切實保障現有教育經費的充分使用。
篇5
關鍵詞:學困生 成績 跟蹤調查 成因分析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描述:班級管理中學生兩級分化嚴重,“落后生”轉化難度大等等。應該說,學困生(也稱之為學業不良兒童)是指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1]。在任何一所學校中,學困生都作為一種存在“刺激”著普通教師的神經。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許多學困生在經歷學業失敗之后,往往在高年級易轉化為問題學生。他們無心向學,和家長關系緊張,對老師“陰奉陽違”;和社會上的閑雜人員來往密切,惹是生非,尋釁滋事。面對這些由于學業成績落后而變成問題生的孩子,家長和教師急在心頭卻無良策。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而言,面臨眾多學困生“轉差”的工作,學科教師往往容易看到已經形成的“學困生”,而缺乏對學困生持續的跟蹤了解,并分析具體原因。筆者在歷經數年的教學成績分析中,嘗試運用“比值分析法”,將學生的歷次考試成績與年級平均分進行比較。試圖通過成績的跟蹤分析,來了解學困生分化的階段,以此分析學困生的形成,探討教育對策。
一、概念理解:學困生困在何處?
學業不良的概念很多,基本上采用四種分類:第一是根據學業不良的結果來定義,即以成績落后為主要標志;第二是以學業不良的特征來定義,主要可以指反映慢理解能力差的學生;第三種以特定的標準來定義,比如按照學科不及格或者道德品質差等來衡量;第四種根據形成原因來定義[1]。鑒于學業不良的概念較多,而本次研究主要是側重于運用比值分析的方法歸納成績,因而在研究我校學困生問題時,主要對以成績落后為標志的學困生進行分析研究。
本文所定義的學困生主要指那些在學校學習中存在嚴重問題的、明顯落后于全班水平的學生。即研究的學困生專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學習效果低下,學習有困難,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要求的學生。其特點為:①學習成績長期而穩定的達不到規定要求;②身心生長發育正常,智力正常;③造成原因不同,學困生之間有差異;④存在不同程度的潛能,通過干預或輔導是可以逆轉的[2]。
二、成績分析:學困生問題出在哪里?
本次成績分析研究涉及一至九年級歷時五年的數據,本文僅摘選其中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同時為更全面的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因而只選取2012屆九年級畢業生中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通過樣本的成績分析、課堂跟蹤調查、訪談等方式,分析其成因,發現學生學業成績分化的階段及其影響。更重要的是通過研究個別學生發現共性特征,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比值分析法的相關說明
比值,在數學中的定義為:一個數與另一數相比的結果。它反映是個體在集體中的相對位置而非真實成績描述。它在專業會計學中運用較多,用于多種數據之間的比較。而在教育評價體系中,并沒有專門提出進行闡述。根據教育評價的分類方法劃分,比值分析的方法屬于常模參照標準的評價[3],又稱相對評價。它是指在某一集團中(班級、學校、地區、國家),以這個集團的平均狀況為基準,評價每個被評對象在這個集團中所處的相對位置的一種教育評價。
比如在考試成績“兩率一分”的評價中,我們要了解年級與班級之間、班級中學生個體之間的比較,都是通過和平均分衡量來進行區別。而比值分析法就是將各班總平均分(個人成績)和年級平均分進行比較,如果數值高于1.00,說明該班級(個人)成績高于年級總體水平,而如果數值低于1.00,則說明班級(個人)分數低于年級平均水平。再將此種比較結果進行連續若干次的比較,從而說明班級或個體的總體發展趨勢。
(二)綜合成績分析
本次研究以2012屆九年級學生中8位學生作為樣本,跟蹤調查從2005至2010學年第一學期的期中期末共計10次成績,并根據每學期的學科年級平均分,將學生成績轉化為比值,然后對每一位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說明。因成績涉及學生個人隱私,因而報告中所采用的學生均用化名。
下面以2012屆學生為例,對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成績進行跟蹤分析。在樣本圖例中,A代表男生,B代表女生
1.成績說明
①通過對樣本成績匯總,可以發現在8位學生中,
小學階段女生的學習成績要普遍好于男生,但隨著年級的增高,部分女生在數學學科中出現問題,成績下滑較快;
②四位男生中,A2學生數學成績浮動特別大,語文和英語總體而言比較穩定,略低于年級平均水平;
③A1和A4男生成績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低于年級平均水平,延續到初中階段學業成績落后更為嚴重;
④A3男生存在成績偏科現象,數學成績在八年級時居于樣本最高,但英語成績卻比較低。
2.結論
①學生學業成績從小學四年級存在分化現象,而此種分化如果不加干涉,那么容易演化為落后學生;
②女生的數學成績容易在六年級產生較大的滑坡現象,這會對女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帶來不利的心理暗示,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
③在小學階段如果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統考科目中
出現單科或雙科不及格,或明顯低于年級平均分,容
易產生學困生。
(三)重點學生分析
以上對樣本的8位學生進行了學科成績的綜合分
析比較,從中可以發現,并非8位學生都屬于學困生,
有些學生只是屬于“偏科生”,還有些學生成績浮動很大,說明學習還是具有潛力的。真正出現成績持續落后、無法跟上正常進度的學生只有四位。
下面就四位學生的成績進行具體分析。
1.A1學生成績分析
(1)成績說明:
A1學生三科成績從小學階段就明顯低于年級平均水平,而且在進入初中后,數學、英語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在班級的排名很落后,其他科目的成績也均不理想。
(2)原因分析:
從成績上可以將A1劃分為學困生,該生屬于學習非常吃力的學生。如果探究其原因,通過課堂實錄和訪談能夠發現造成其學習困難的部分原因:
①作業拖欠嚴重。小學老師就說:懶,能不做作業就不做,能少寫一點就少寫;進入初中后,科目增加,作業完成質量很差,如果不能抄作業,那么作業就無法正常上交,或者是遺漏許多題目;
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學時的任課教師說:不知道上課都在忙什么,就是沒有聽講;中學任課教師反映:人進課堂了,心不知道在哪里。好多時候連書應該翻到哪里了都不知道;
③家庭教育支持不夠。由于該生持續落后的成績,家長對其不報任何希望,對學生的要求“一低再低”,只希望能夠安安穩穩拿到初中畢業證即可。
2.A2學生分析
(1)成績說明
A2學生的語文和英語成績在小學時還不算太差,基本穩定。但數學成績波動較大,趨勢是逐步下降。
(2)原因分析
①情緒化嚴重,動手操作能力較弱。該生在課堂中很情緒化,如果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表揚,那么在課堂中就能夠積極回答問題,但涉及動手練習時就開始分心;
②上課注意力保持時間很短,易受教學內容和授課教師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出現無關的事情,立刻就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老師評價:操的都是別人的心;
③缺乏應有的辨別是非的能力。由于持續學習落后,該生已經出現厭學的現象,和社會上的人員來往接觸較多。
3.A4學生分析
(1)成績說明
A4學生的成績也屬于在小學就落后的情況,延續到初中各學科更是加劇和同年級學生的差距。尤其是該生的英語成績進入初中后下滑較大,這對2012年的中考影響極大。
(2)原因分析
①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該生在小學階段由于上課好動,注意力不能集中,需要教師高度關注;回家后的作業完成也需要家長的監督,因而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離開成人的約束就無法自覺學習。
②沒有學習興趣,敷衍塞責。該生各科成績在小學階段語文和英語基本穩定外,但數學成績比較差。進入初中后,各科成績持續下滑,因而該生對學習更是缺乏興趣。老師反映:上課就是愣神、發呆,啥也不干,下課就精神了。
③目標定位較低。通過個別訪談,該生對自己已經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就不是學習的料,而且對于將來也沒有特別的希望,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
4.B2學生分析
(1)成績說明
B2學生如果單純從成績分析看,還不完全屬于學困生。該生的英語和語文成績都基本略低低于年級平均水平,成績最大的問題是數學成績持續下降,同時帶來的也就是偏科現象。
(2)原因分析
之所以將B2學生歸類為學困生,主要是該生的態度較為消極,在家長的督促下才能堅持學習,同時對學習也缺乏興趣。
①作業完成不夠自覺主動,隨意性大。從小學開始,該生按時交作業就比較費勁,需要家長每天提醒和檢查,一旦家長疏忽,那么勢必就有老師反映:作業又沒有按時交。教師詢問往往會說:做了但是沒有帶;但如果教師認真追究,其實作業并沒有做完,而且還拖欠較多。
②缺乏好的時間分配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該生在家中完成作業的速度較慢,而且容易轉移注意力。在家里和家長上演“貓鼠大戰”,有空就看電視,什么節目都看,看多晚都可以。因為看電視而忘記做作業的現象屢屢發生,讓家長頭疼不已。
③家長支持不夠。通過和家長交談,發現家長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不是很支持,因為學習成績差,所以要求孩子在家時間盡量看書、做作業。對孩子喜歡的手工制作、繪畫等事情,很不支持。導致孩子許多事情回避家長,一提學習就沉默。
三、對策思考:轉困轉差為什么那么難?
通過以上成績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學困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缺失。這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自我約束能力較弱,難以較好的控制自己,聽課效率不高;作業無法保證每天按時完成,需要家長的監督和檢查才能完成作業。當課程難度不大時,通過家長的監督和輔導,這些“上課分神聽課效率不高”的學生還可以跟上正常教學進度,但是只要一進入小學高年級,課程難度加大,問題也就隨之出現。針對學生上課聽講效率不高、作業完成不好的現象,對學困生教育教學措施應該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一)注意加強小學入學初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習任務較為簡單,學生對學習和學校充滿喜歡和信心的。要利用好這個時期的價值,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一定要認識到:低年級習慣比成績更重要,品質比聰明更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學生,適時用提問、眼神等方式提醒學生保持注意力。同時教師要注意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注意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有“余地”,給孩子一定的活動時間,如小組交流,角色扮演等,讓孩子在輕松的活動中發現學習的樂趣。畢竟個體的學習方式存在極大的不同,動作型的兒童在學校教育中本身就處于劣勢地位,需要教育工作者給予額外的幫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首先應該觀察和認識孩子的學習方式,對于注意力不夠集中、好動的孩子,在孩子入學初首先應該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即每天回家給家長匯報學校見聞和作業情況。在孩子能夠準確復述作業和教師要求后,可以增加難度,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和娛樂時間。通過這些方法都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家庭教育中要切實扭轉“重分輕教”的認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
在問卷調查中,發現許多家長平時由于忙于工作、兩地分居等原因,對孩子的了解不夠全面,只有等到家長會拿到孩子的試卷后才發現存在的問題,然后集中處理孩子。這種平時不溝通,一溝通就收拾孩子的家長在孩子心中只會留下恐懼的印象。通過問卷調查也反映出家長和教師溝通不夠及時,對學生和學校活動缺乏了解。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在家中甚少談論和學校相關的事情,父母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交友等情況難以及時掌握。
除了親子之間溝通不暢的因素外,家長較為片面的家庭教育觀念也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在校學習高度重視,充分滿足孩子的學習需要,如問卷調查統計的數據:有85.1%的家庭完全滿足孩子在學習上的需要,有14.9%的家庭大多數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另一方面許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對于拓展孩子閱讀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問卷調查中對于“檢查作業”一項,能夠做到天天檢查和經常檢查的高達97%,但對于“經常購置圖書”的家長卻僅有37.6%,還有56.4%的家長只是偶爾為孩子購買圖書。因此可以說,孩子缺乏成長的底蘊,成績可以一時很好,但是缺少內在的支持力,也缺乏學習的深度。
(三)在班級教學中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避免“唯分數至上”的評價傾向,對學業不良學生多一點關愛和尊重,多一點耐心和幫助
在一次班主任培訓中,進行過一次調查,請班主任評價班級優秀學生和落后學生。過程如下:
調查方式:不記名方式
調查內容:請寫出班級中最優秀學生和最落后學生的優點和缺點;
從教師評價中可以發現:教師對“好差”學生都有寫不完和寫不出現象,但兩者卻是完全相反的。即好孩子的優點寫不完,幾乎沒有缺點,而“落后學生”缺點說不完,優點難找到。
雖然這僅僅是一次隨機評價,然而在時光流轉之后,發現其中所謂的“差學生”目前已經畢業或者臨近畢業,而留在老師心目中依然是這樣的印象。這是教育的悲哀還是學生的“頑固”?在小學階段就形成的負面評價伴隨學生度過少年時期,最可怕的是在這樣的評價中,有多少學生失去了對學校的美好向往?也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因此,當教師遇到一個個“問題學生”時,切忌因學生成績差而否定一切。
匯集以上數據和信息,僅以部分樣本學生的成績分析說明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僅停留在分析原因的層面,對這些學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為,學業失敗的“結論”將伴隨他們度過短暫的學校時光。因此,正確認識比值分析法的作用,幫助教師在日復一日的平凡工作中,克服職業倦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切實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讓學生“成人、成功、成才”,成就自己獨特的人生才是最為關鍵的。因而,通過比值分析法提供的數據,幫助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幫助家長確立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樣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徐芬編著. 學業不良兒童的教育與矯治.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2]鐘啟泉. 差生心理與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周謙主編. 教育評價與統計. 科學出版社. 2000
[4]美.布魯姆.教育評價[M]. 邱淵,等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1
[5]陳振華. 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教育發展研究,2009,18
[6]錢玲. 初一學生學習心理調查結果分析與思考.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06年.12
篇6
關鍵詞:新課程 農村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今年秋季,云南省新課程改革工作全面鋪開,我校也積極投入。進入到具體的實施階段,這對于教學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從教學大綱過渡到課程標準,新課程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新課程倡導建設性學習、科學探究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倡導全人教學,否定了傳統的“一言堂”,倡導把“教師霸權”還原為“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能力。新課程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們農村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師。面對改革的浪潮,如何投入到課改的工作中去呢?我認為以改變過去存在的低效,甚至無效課堂,作為探索新課程改革的切入點與突破口是最恰當的。通過短短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做法與看法。
一、目前農村高中英語的現狀說明與分析
作為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今年高一教學工作剛一開始時,我就避免了教學的盲目性。在第一節課進行自我介紹并做出學英語的相關要求以后,第二節課我就開始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摸底,發現90%以上的學生不會正確拼讀單詞,為此我教他們音標及拼讀規則;98%的不會寫作文,寫不出一個正確的句子,并且書寫混亂,為此我要求他們抄了一個月的單詞和句子,并補習初中基礎知識;并讓他們跟著錄音帶朗讀課文,但是90%的學生因為語速快或不會讀而跟不上來。結果我找了一個月也找不出自己滿意的課代表,這與我過去教過的學生大相徑庭。我教的是我校8個班中最好的兩個擇優班,其他班級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第一次摸底考試之后,這些缺點全部暴露出來了:平均46.5分――聽力差、閱讀差、基礎知識差、不會寫、也記不住東西等等。
“讀不準,聽不懂,說不出,讀不快,寫不好”是對目前農村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真實寫照。這樣的學生怎能自主探究、創新地學習英語?這種情況是對我們英語老師的一種挑戰,一種壓力!而過去,我們不理會這種狀況,一開始就上新課,按照《大綱要求》和《教師用書》的步驟上課,不管學生聽課的效果如何,從高一一開始就按高考的要求去教學生。教中學英語二十余載,面對每況愈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以及每年入學時激增的英語學困生,筆者在思考怎樣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去改變這個狀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呢?
幸好,新課程啟動前我接受過云南省第三期農村高中英語教學為期一年的骨干培訓,這次培訓讓我找到了答案:要有新課改的理念,即要從課堂教學人手,改變過去無效的課堂教學。
二、理性思考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農村高中英語老師應該擁有哪些有效的理念進行有效的教學?如何讓學困生喜歡上我們的課?如何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英語課上得生動活潑?如何通過一節有效的英語課堂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語言綜合能力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一石激起千層浪,省農村高中英語教學骨干培訓的教學理念和策略,給我提供了思路和指導。
我認真重溫了培訓期間18位專家教授與卓有成效的一線教師為我們注入的新的教育理念:“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高中英語課改動態”、“高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理念與實踐”、“英語課例研修”、“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能力提升”等等。這些先進的教育理論對我進行了及時地充電,是一場學習的革命。短短的理論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增長了見識。為期一周的在省一級重點中學的研修,以及一年來的網上學習使我對新課程英語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有了更新、更高、更透切的認識。所以說,要想進行課改,老師們要先學習研究才行。
三、有效對策
首先深刻理解關鍵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侯云潔教授說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針對學生的狀況,于是采取了如下對策:
對策一:正如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的張玉蓮老師所說“我們要有新型的學生觀――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從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入手,用關愛培育和澆灌學困生,使他們熱愛老師;同時培養他們的興趣,讓興趣為他們導航;開始讓他們“苦中求樂”,奮發圖強,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怕學英語到喜歡學英語。
對策:立足學生的學情,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從教學最基本的書寫、音標的朗讀、單詞的拼讀、句子的朗讀與背誦開始,再進行系統的基礎語法的復習,讓他們嘗到甜頭;為不同的學生確立一個近景目標,從而為最終的目標做準備。根據不同的成績分成各個不同的水平層次的小組,對不同的小組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期望。然后引導學生做好切實可行的計劃,訂出當周、當月、一學期甚至三年的學習規劃,變漫無目的的學習為目標性學習。
對策三:昆八級教師趙堅說得好“我們要做教材的主人,不要做教材的奴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精心備課。大膽地對內容、環境進行整合,刪去難的、學生不易接受的,增加適合學生的內容,從而創造出和諧、歡快、自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進行獨立思考,從而能探究型地、合作性地、輕松地學習。
對策四:設計并組織好課堂教學。1)首先精心設計科學的課堂導人,不濫用多媒體課件,采用新穎、引人入勝的方式導入課文學習。如:上Module 1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時,我沒有完全按教材的要求照做,而是用我的一張在河邊的照片,引入沿河旅行的話題,然后介紹湄公河,很快導入話題。2)設計好恰當的課堂用語。美國語言學家Graig認為“用簡明的語言向學生輸入信息會幫助學生提高對信息的理解”。所以在課堂中,我們有必要使用低于學生英語水平的簡潔指令語。同時要避免出現很多無效的發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3)為了避免設計無效、低效甚至負效課堂,重點考慮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突出遞進性和梯度性的教學內容,有些教學環節要降低難度或提高難度,并留給學生發揮的空間。比如,我利用選擇題來代替問答題,給出關鍵詞代替問答題來降低歸納主題的難度,通過小組討論或同伴討論代替單個回答降低難度,通過改變提問方式增加難度,或通過發散性問題來擴展學生的思路,從而提升難度以滿足優秀學生的需要。4)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正如特級教師趙磊老師的“Learn by doing;Doing inlearning;Learning for doing。”以完成任務為宗旨的任務型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了就用”的交際機會和動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
驗、構建、領會、和應用語言知識和交際策略,發展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最終形成以學生輸出為主。而老師在這個課堂的角色只是鼓勵、啟發、引導、參與、反饋和評價,并要放心、放權,把活動交給學生來處理。5)善于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A.制定平時成績表格,以組為單位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討論、提問、聽寫、背書、考試,甚至違紀扣分等。周末或月末統計評比。B.課堂上,當學生表現很棒時,我的一句“Good!Great!Welldone!”或一個微笑,一個翹大拇指的手勢語,一個欣賞的眼神,一陣掌聲等都是對學生的肯定。當學生表現欠佳時,一句Don’t be shy,just try!Don’t benervous!You can doit!Tryit again!或一個期待鼓勵的眼神,或適當的幫助提示,都是對學生莫大的關懷和鼓勵。
師生們都處在溫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大家互相學習,互相討論,取長補短,積極進取,和諧競爭。真是To teach or to betaughtis happy and hat-monious I
對策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為了提高課堂效果,教師每天下來都要記錄教學效果,養成實踐反思的習慣: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在下一節課改進。讓每一堂課都上出新意,都推陳出新,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教學過程多么好,都是可以進一步改進或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
四、教學效果
通過對新課改理論的學習與運用,以及積極地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改革,并通過短短的三個月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無論在理論水平上,還是思想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業務能力上有了質的飛躍。我的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從而使我的教育教學成績進一步得到提升――所教高一學生的第二次月考成績由第一次摸底考試的平均46.5分增加到64.6分,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效果“真的不錯”。
篇7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學教育;現狀分析;改善措施
一、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分析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在全國人口總數中占有極大的量。一直以來我國號召科教興國。而一國科技要持續發展,其根本是一國的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又是各種教育的根本。因此農村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問題也有很多,在本節中,筆者從教師素質、學校管理以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闡述農村教育問題。
首先,從教師整體素質角度來說,農村小學教師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年紀較大的老師比較多,而年輕的老師不多,呈老齡化趨勢。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年齡在四十歲的老師達到了一半以上。同時,農村小學教師的學歷水平十分有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齡化的結果,在農村小學教師中,年齡較大的老師一般都是高中或者初中畢業,而這樣的老師在所有農村教師中所占的比重又比較大。這些老師雖然有充足的教學經驗,但是其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都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也難以滿足新時代下小學生的素質要求。此外,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師專業性不夠,比如音樂、英語以及美術等課程都是由一些老師兼職上課,這些老師沒有充足的專業知識,這種情況對農村小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十分不利。
其次,從農村小學管理制度層面來說。我們知道校長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俗話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但農村小學在管理上普遍落后,很多學校管理沒有秩序。一些學校的校長以及相關的管理人員并未把學校的規范管理放在心上。在從事學校管理工作時,只是單純的模仿其他學校,不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遇到一些教學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也不能夠合理的解決。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即使有制度,農村小學學校不按制度辦事的現象也比較常見。在選用老師的時候,沒有合理的選調程序,很多時候依靠裙帶關系。農村小學雖然也有相應的獎懲激勵機制,但是挺多學校的這些機制并不能夠落到實處。
最后,農村小學教學方法相對于城市小學來說,不夠科學和先進。因此農村教師應當致力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其中教學評價在教學方法中是較為重要的內容。而農村小學的教學評價方法較為簡單直接,很多時候不能夠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具有針對性。
二、提高教師素質,促進農村小學發展
農村小學教師的素質是限制農村小學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最為直接的辦法是積極向農村小學引進人才,但是畢竟農村小學的教學設施以及生活條件較差,人才引進不是一時就能夠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目前較能產生效果的方式是優化培訓機制。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分析。第一,積極組織農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將農村小學教師的進修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日程,并將其同教師的學歷以及職稱評定相聯系,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在職進修。第二,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定期的組織培訓班,鼓勵農村教師積極參加培訓班,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第三,加大農村遠程教育工作的開展力度。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越來越普及。網絡的普及,使得資源實現了最大程度上的共享。農村小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相對于城市教育具有局限性,因此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共享對農村小學教育來說意義更為重大。通過網絡平臺的建立,積極借鑒全市優秀的教學資源,農村教師通過學習這些教學資源能夠更好的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并優化教學方法。第四,加大城市教師與農村教師之間的交流。城市教師與農村教師之間的交流,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好幾種。比如選調優秀的城市教師到定點農村小學定期任教、選調農村小學教師中中青年教師到城市學校任教,前一種方式可以讓農村小學有新鮮的教師血液注入,帶來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后一種方式農村中青年教師通過在城市小學中參加教學實踐活動,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教學知識。
三、完善管理制度,促進農村小學發展
完善管理制度,除了提高農村小學校長以及相關管理人員的管理觀念之外,還要建立完善的操作性較強的人事管理制度。這就要依賴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配合。完善這一制度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從教師引進角度來看。在引進教師時,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制度,比如教師資格認證制度,一些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人進入教師崗位應當受到限制。其次,從內部教師考核制度來看,要積極進行人事改革,使學校管理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在管理過程中,將科學管理、規范管理以及剛性管理相結合,在管理上做到綜合化和系統化。
四、創新教學評價,促進農村小學發展
農村小學教師所采取的教學評價方法較為簡單直接,很多時候不能夠針對性的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筆者認為要促進農村小學發展,其落腳點其實就是學生的素質培養。而教學評價和學生的發展直接相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評價。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贊揚,尤其是針對那些學困生,這對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來說十分重要。其次,搭建科學的教學評價平臺,比如可以采取縱向評價與橫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之間,教師可以建立良性競爭的氛圍,對學習優良的學生給予獎勵,當面對單個學生時,則可以建立橫向評價平臺,引導并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每次進步,體驗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 李少華,趙要偉,趙懷標.大安小學,前進中的育人園地[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0(09).
篇8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1引發體育教學安全事故的原因
1.1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
我們都知道,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合理運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課的運動大都是課外運動,且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及對抗性等。況且不少體育運動都需要借助器械來完成,而且許多體育活動對抗激烈,強度較大,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出現意外的機率就比較高,大多以擦傷、摔傷、扭傷為主,甚至有可能出現骨折等比較嚴重的現象,特別是那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困生”更容易發生傷害事故。而學生若想改善身體狀況,就必鍛煉,進行各種戶外的身體活動,而在活動當中,就有可能產生身體上的碰撞,出現傷害現象,這樣,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學生出現傷害事故的情況就會比較多見。
1.2運動器械及場地的安全性能不達標
當前不少小學內部的體育運動器械及活動場所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其安全性能不達標,進而引發了體育課的安全事故。結合相應的調查得知,由于體育運動場所及器械等的安全隱患導致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數,是造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它主要包括體育器材存在質量問題,年久失修又沒有及時更換,安裝不牢固,放置不合理,場地不平整等。如籃球架螺絲松動,跨欄架破舊等,均是造成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潛在因素。另外,一些小學校內存放體育器材的倉庫未設專人管理,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可隨意的進出器材倉庫,亦會引起傷害事故;如實心鐵球、鐵餅等器材對于小學生來講,都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如果不安排專人管理器材倉庫,則有的學生在器材倉庫內嬉鬧時,很可能被器材碰傷。
1.3學生自身原因所引起的安全事故
除了上述引發安全事故的原因外,還有學生自身原因導致的安全事故。有一些學生身體不舒服也堅持參加體育課外活動,這樣就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比方說一個學生的心臟不好依然參加活動就會增大突發心臟病的風險;其次,中小學生正處于好動的年齡段,注意力容易受外部事物影響而分散、且大多遇事急燥、自我約束能力很弱,其在體育活動當中,集體觀念不強,表現的自由散漫,不按教師的要求活動,很可能出現傷害事故,如在做跳躍障礙的練習當中,學生在將要起跳時,別的同學對其起哄、仍東西,甚至動手拉拽練習者,這些都可能引起傷害事故。
2相應的安全事故防范對策探析
2.1加大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學校應該加大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比方說,定期舉辦安全知識宣傳講座,舉辦相應的安全操作競賽等;充分發揮學校廣播、網絡平臺的作用進行安全宣傳,對安全方面的理論與有關知識進行廣泛的宣傳,在宣傳過程中要注意突出重點內容;經由不斷的宣傳教育,使學生提高安全意識,在運動中懂得怎樣避免自身受到傷害,知曉在各種環境下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與防范措施,主動防范危險,學會在緊急情況下與運動創傷時,自己如何進行簡單的處理。
2.2體育教師應該從我做起,增強自身的安全觀念
體育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從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做起,結合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一套科學的安全教學規劃,提升活動的安全性;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還應該強化學生的安全觀念,讓學生們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自制力。有的學生調皮、好動,認為體育課好玩,上課站隊時相互推撞,根本不能掌握力度和分寸,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協調能力較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體損傷等安全事故。為此,教師必須教育學生,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容易發生傷害事故的體育項目,明確預防傷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及對運動危險的預見性。所以,教師要在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都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辦法,以避免出現傷害情況,同時,須注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使學生對安全防范引起足夠的重視,避免出現傷害的現象。
2.3加強紀律教育和課堂常規教育
體育教師應該給學生制定嚴格的紀律,為學生做好表率,認真遵守課堂紀律,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體育運動安全性,并且融入科學的課堂知識教育,明確表示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應該受到懲罰,確保學生的安全。正所謂:“規則未立,難以成方圓”。規則顯現在體育活動的各個環節;有口令,有動作指示;行動要聽指揮。另外,還要求上體育課時,學生穿運動裝,不能隨身帶鋒利的硬物,如剪子等物品,也不允許在衣服上掛飾品,要規范學生的動作,禁止學生之間互相推桑、打鬧、任意行動、不聽指令等,同時,教師要嚴于律己,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2.4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掌握保護方法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這類學生的主要特征就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安全教育不聞不問,不懂得如何自保。例如:從高處跳下時,要用前腳掌著地并屈膝緩沖,防止跳躍中的運動傷害事故;再如,跌倒時應教育學生不要硬撐,而應立即屈肘,低頭,團身順勢做一個滾翻動作,保證不受損傷。同時,要做好對學生的保護工作,特別在進行器械練習或者做體操時,要對體力不佳的學生給予重點保護,以避免出現傷害的現象。
2.5增強學生的體質體育
體育教師還應該認真核實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對于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變換一下運動方式,不讓其參加激烈的運動。并且教師在發現學生出現安全問題時,應及時帶領學生去醫務室進行檢查。另外,對于在空閑時間能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以激勵其他學生也進行鍛煉,如此,不但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體質,還有助于他們學習別的學科。
參考文獻
[1] 戴真.小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篇9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現狀 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78
邊城鎮共有在校中小學生1000多名,其中留守兒童400多人,比例高達40%左右。長期以來,這些留守兒童的父親單獨外出務工或父母親雙雙外出務工。其中,與媽媽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相對比例比較高。爸爸媽媽都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一般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1 留守孩子的現狀分析
1.1 父母關愛嚴重缺乏
外出務工父母大部分回家探親次數少,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為主,致使大多留守兒童性格孤僻、內向自卑、逆反心理嚴重,不易溝通,對父母產生了距離感。有的只在金錢上彌補,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存在亂花錢的情況,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還有些家長在認識上產生偏差,認為不管學歷高低,將來只要能掙錢就好,對孩子學習不聞不問。
1.2 隔代教育力不從心
邊城鎮留守兒童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約有200多人。隔代撫養,往往只關注生活,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加上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對他們的教育就顯得力不從心。
1.3 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
從歷次學校考試成績可見,有20%~30%的留守兒童成績相對比較差,成績排在后面的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很多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中的學困生相對比較多,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不思進取、自覺性不強,厭學、散漫。
1.4 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嚴重偏離
留守兒童的行為問題也較多,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說謊,欺負同學,小偷小摸;在家里不聽話,我行我素。而且很多留守兒童交友盲目,習慣較差。他們心理出現偏差,沒有什么遠大理想,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出現問題,甚至一部分兒童存在上學沒意思不如去打工的想法。
2 對留守兒童加強關愛的思考
2.1 健全機制,發揮教育作用
關愛留守孩子,教育部門要努力幫助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后顧之憂,真正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一,社區教育中心要建立留守孩子檔案。通過認真調查,摸清留守學生的基本信息,建立每個留守學生的檔案。檔案內容包括留守兒童姓名、父母親姓名及工作去向、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留守孩子臨時監護人的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境等,包括留守孩子及其家長的優缺點、興趣愛好等。
第二,為留守孩子設立“談心日”制度。社區教育中心深入轄區內各學校定期召開留守學生會議,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規守紀,以良好的品行和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與學校聯系落實建立社區教育志愿者關愛留守兒童職責。要求志愿者平日要多關心留守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等,讓這些孩子深切感受社區教育工作者對他們的關愛,增強信任感,進而成為朋友。
第三,加強對留守孩子的品德教育和心理輔導。針對一些留守孩子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陰影,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社區教育中心要設立“心理咨詢室”, 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他們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同時各種“心思”也有地方傾訴,從而打開“心結”。加強磨礪教育,培養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獨立生活能力,使他們能在復雜的大環境中健康成長。
第四,因材施教,恰當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確確實實減輕他們的課業負擔。搭建平臺,努力發揮每個學生特長。開辦青少年假日活動班,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活動項目,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長。
2.2 加強溝通,形成關愛合力
對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須構建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覆蓋到留守孩子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
第一,社區教育中心要加強與留守孩子父母的交流與溝通。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長公布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系電話、詳細通訊地址,家長可以隨時通過電話交流知道孩子在校的情況;要與家長經常聯系,通過校訊通集中提醒,針對特殊人員特定情況有針對性地向留守孩子家長匯報學校工作和孩子學習近況、心理健康狀況,并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務工放心,學生在校學習安心。同時,也為孩子與父母親的“準確”交流起好橋梁作用。
第二,注重與留守孩子的監護人的溝通。學校要通過家長會,社區教育中心要通過舉辦市民講壇活動等形式來加強與留守孩子監護人的溝通。通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來達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重視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中心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講座,利用社區家長學校網站,通過發放家庭教育宣傳材料,如《邊城鎮社區教育讀本》等激發大家的熱情,引導大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社區教育中心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做好社區留守孩子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和學習進步的引導者,還要做好他們生活的保護者。在關愛留守孩子的工作中,不斷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與關工委、學校聯合做到與留守兒童多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鼓勵支持孩子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進行家訪,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與鎮民政部門和鎮婦聯合作做到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上門走訪,并采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總之,邊城鎮社區教育中心將繼續努力,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力度,多方面協調工作,從物質上、精神上、生活上去關愛他們,做好留守兒童的引路人和呵護人,引導留守兒童健康全面成長,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藍天,為和諧社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群.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建和諧新農村[J].現代農業科技.
[2]陳麗麗.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Z].
篇10
一、現狀分析
1.學生。
(1)一個班不完成作業的至少3~5個,有的班級更多。
(2)抄作業的現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多是早讀前,語、數、外都有。
(3)完成而不認真、敷衍了事的占三分之一。特別是新接班級,情況更糟。
那么一個班自覺認真完成,讓老師滿意的作業的就所剩無幾。
2.老師。
(1)面對我國的教學體制:喊的是素質教育的口號,走的是應試教育的道路。加之我校是百年老校,全縣的窗口,教師肩負重任,各科作業量不言而喻。
(2)教師就被作業包圍,多數時間都扎進作業堆里。累得喘不過氣來。這樣一來,自然就形成學生厭做,老師煩改的局面。
二、理論剖析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習內容鞏固和反饋的重要手段。現在的作業絕大部分都是書面作業,而教師也就照本宣科的布置了。這種傳統的書面作業雖然能培養學生一定的演算能力,鞏固所學知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每堂課所學知識掌握的情況,但卻反映不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可以說,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使學生只會用知識解題,而不會應用知識去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試問這樣的作業又有誰會不喜歡做呢?讓我們也來掀起一場作業的“革命”,改變當前的作業內容形式,讓學生真正愛上作業。
三、常見課堂作業設計技能案例描述與反思
“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一)作業“無趣”的問題
新課改走到今天,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觀,但作業設計上,教師的觀念依然陳舊,認為作業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投入到作業設計上的精力和智慧可謂輕描淡寫和微乎其微。對于作業,教師常常隨意地想當然,要么根本不作任何思考地拿一些現成的習題了事,成就了稂莠不齊的各種練習冊的熱賣;要么即使進行了所謂的設計,也是無視學生的需求,就作業而作業,敷衍了事、毫無趣味可言。
這些作業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令學生望“業”生畏,苦不堪言。可是學生的作業幾乎占有了他們“自學”時間的全部,這些一點也不好玩的作業,令學生感到做作業“味同嚼蠟”。這一切無可辯駁地說明,作業“無趣”問題正成為新課改最為薄弱的環節,是新課改的一個瓶頸。再不對作業進行研究和革新,我們的教育改革必將事倍功半。
(二)作業“無效”的問題
傳統作業設計目標單一、題型單調、題意狹窄、題量過大。無效或低效作業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仿做的題目多,綜合列新的題目少。致使學生應付式完成,不求甚解,所學知識得不到鞏固,很難推陳出新,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題目意圖不清,指向不明,造成混淆。而對于“做什么”“怎么做”,學生沒有發言權,只有盲目完成的責任。
3.要求單獨完成的題目多,關注合作互動的題目少。忽視學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學困生對作業a生恐懼心理,不利于學生身心的發展。
4.鞏固知識的題目多,應用能力的題目少。作業內容乏味重復,學生態度消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運用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而且,心理學家也認為:機械重復的練習,只能形成某一習慣,而不能發展技能,更談不上智力發展。
四、讓“作業有趣”的實踐對策
(一)作業設計求新、求活、求近
在知識和難易程度適宜的基礎上設計習題務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將求新、求活、求近統一起來,形成合力,發揮整體效益,讓習題練習不斷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直接發源地、激發器。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老師可以在作業形式的多樣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盡量把作業中的知識編成故事、謎語、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使學生把作業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
(二)讓作業成為學生體驗的過程
讓學生作業成為一種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在實踐中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體會作業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作業形式力求多樣
形式多樣是指作業的呈現方式及解答方式要有所變化。如果學生長時間地進行單一形式的練習,就會單調乏味,對學習失去興趣。即使是為了促進知識及技能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而進行的專項訓練,也不能過度。因此,教師要變換作業的情境與內容,改變表達方式,運用口頭敘述、書面作業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四)思考作業的拓展
在自我拓展題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來選擇一種完成作業,使作業充滿挑戰和趣味。
五、讓“作業有效”的實踐對策
作業是學生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交流信息的一個窗口。在教學中,我們要及時發現和研究這種不平衡性和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設計作業時,應注意彈性,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
(一)作業難度分層
作業難度分層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作業,讓暫差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讓優秀生“跳一跳”摘到自己所需的“果子”。
(二)作業量分層
在實際教學中,絕大部分作業往往是不分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的。大家都做同樣量的作業,缺乏作業布置的針對性。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來講,他在完成基礎練習的基礎上,的確還有時間做一些拓展和探究性題目。而對于稍差或者動作慢的學生來講,那些作業可是承重的負擔。所以在實踐中,我們也嘗試在作業量上做一些分層。
(三)作業選擇自主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