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應急處置措施范文
時間:2024-01-18 17:59: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暴雨應急處置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制定原則
以保證人身、設備安全為核心,本著“安全第一、預防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特制訂本預案。
二、組織機構
試驗檢測部防汛工作受公司防汛小組領導。
防汛成員及各實驗室安全責任人汛期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遇汛情時,隨時接受公司防汛小組組織工作安排。
三、預防措施
1、實驗室防汛成員配備絕緣手套、雨衣、雨鞋等基本防汛用具。
2、實驗室安全責任人定期檢查本人負責實驗用房內是否有屋頂漏雨,門窗滲水及屋面存水等問題。
3、要求所有實驗室人員及時關注天氣預警信息。
4、所有實驗室汛期嚴禁使用臨時插座。
5、放假期間所有實驗室必須關閉電閘及水、氣閥門,關好門、窗。
6.外出檢測人員遇到汛情應及時停止工作,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四、預警與響應
(一)預警監測。
暴雨預警由低到高劃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個預警級別,四級暴雨預警信息均由市(區)氣象部門依程序、變更和解除。
各部門應隨時保持與市(區)氣象局、防汛辦以及公司防汛辦的聯系,加強信息溝通,確保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雨情、汛情信息。
(二)預警響應。
當暴雨預警信息后,公司防汛辦應當按照相應級別啟動預警響應,做好相關工作。
1.暴雨藍色預警響應。
公司防汛指揮部副指揮帶班,加強與各部門聯系,指導各部門做好隱患排查和消除工作,及時掌握汛情信息,對發現的重大隱患和重要情況立即報告公司防汛辦。
公司要嚴格落實24小時在崗值帶班制度,確保通訊暢通;組織開展重點部位隱患的排查和消除;組織安排對重要隱患部位的動態監測,發現險情及時處置并上報公司防汛辦;根據需要,對可能引發防汛突發事件的隱患,采取抽排積水、苫蓋、停止生產等措施,以降低風險;組織本單位應急搶險隊伍加強值備勤。
2.暴雨黃色預警響應。
在暴雨藍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公司防汛辦適時對各部門預警響應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抽查。必要時,公司相關領導、部門負責人赴一線指導各部門解決問題。
各部門要加大隱患排查力度,主要領導隨時赴現場協調解決問題;適時組織暫停生產;對在工作中發現的重大隱患和重要情況要立即報公司防汛辦。
3.暴雨橙色預警響應。
在暴雨黃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公司防汛指揮部總指揮在崗帶班;副指揮視情況赴現場指導解決問題。
各部門相關負責同志依需要隨時赴現場協調解決問題;組織停止生產;對在工作中發現的重大隱患和重要情況要立即報告公司防汛辦。
4.暴雨紅色預警響應。
在暴雨橙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公司和各部門防汛人員全部到崗到位。各部門對在預警響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就地解決,并將重要情況立即報告公司防汛辦。
五、后期處置
篇2
綜合協調組、安全保衛組、搶險救援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組、善后處理組等專業處理組,具體承擔事故救援和處理工作。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暴雨預防工作方案資料。提供參考,歡迎參閱。
方案一
1、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
公司所在地區5~11月為臺風季節,平均每年有臺風影響3次,災害最大臺風為2015年8月8日,中心最大風力12級,2016年9月15日出現最大臺風暴潮,中心風力達12級以上。由于臺風期風暴可引起增水,臺風增水或汛期漲水;且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150mm,上述情況可能會對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應急搶險工作實行公司統一組織領導和分部門牽頭負責相結合的原則。
2)參與救援行動的公司人員和機械設備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服從指揮,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救援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3)參與救援行動的全體公司人員要在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救援任務。
3、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公司成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1)總指揮:彭志洪
(2)副總指揮:吳小烽
(3)成員:蔡治寰、張清和、高海同、雷冬明、郭明祥、徐水土、王黎明、戴堯城、何文峰、尹克明、何貞貞、雷峰、胡新華、王濤
(4)指揮部設:綜合協調組、安全保衛組、搶險救援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組、善后處理組等專業處理組,具體承擔事故救援和處理工作。
2)指揮機構職責
(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在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以及善后處理的組織指揮工作。
(2)專業處理組的職責
綜合協調組:負責安全事故的報告,通知指揮部成員及相關單位組別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調各專業處理組的搶險救援工作,及時向公司總經理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搶險救援進展情況,落實上級領導和公司領導關于事故搶險救援的指示和批示;具體由王濤負責。
安全保衛組:由公司保安隊負責,具體負責對事故現場及周邊地區進行警戒、控制,組織人員有序疏散;由張清和負責。
搶險救援組:公司保安組負責,進行搶險救援;由張清和負責。
醫療救護組:公司保健室負責,行政部其它組別配合,聯系XX醫院急救中心,組織有關醫療單位對傷亡人員實施救治和處理;具體由蔡治寰負責。
后勤保障組:由行政部負責,有關部門和單位配合,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提供各種搶險救災物資和通訊保障工作;具體由蔡治寰負責。
事故調查組:由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及時介入,配合現場勘察取證,以及上級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工作;具體由吳小烽、高海同及有關專家成員組成。
善后處理組:由行政部和各單位等部門配合,處理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具體由蔡治寰負責。
4、預防與預警4.1 危險源監控(一)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
1、通過設置的監控錄像進行監控,監控錄像由消防控制中心負責進行監控。
2、通過現場工作人員監控,由現場工作人員通過巡檢方式進行監控。
3、通過日常氣象信息收集,應急指揮組成員應定制中國移動(聯通)天氣預報信息服務,隨時掌握天氣情況。公司任何部門收到政府機構發出的防臺風、防暴雨、防洪水緊急預防信息,必須馬上同時轉達到彭志洪、張清和、蔡治寰吳小烽處。
(二)防止臺風、洪水、暴雨災害的安全對策與措施
1、當氣象預報發出臺風、暴雨、特大洪水的紅色預警警報時,應急指揮組自然成立,總指揮召開會議部署應急響應工作。應急指揮組應至少提前6小時向全公司發出預報信息。
2、工務部、公共事務部、行政部必須安排應急值班人員,并將應急值班人員向全公司通報(包括姓名、聯系方式、值班地點)。
方案二
1 總則
1.1編制目的為提高應對暴雨、洪水災害事故的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法律法規以及《 自然災害分類應急預案》編制。
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 及周邊區域發生的可能危及員工生命、建構筑物安全的暴雨、洪水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則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責任;預防為主,平戰結合;以人為本、全員參與”的原則。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組織機構(結構圖見附錄1)成立暴雨、洪水災害事故專項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安保部,作為應急管理工作辦事機構。指揮部下設搶險救災組、后勤保障、醫療救護、善后處置、治安警戒五個專業組。
2.1.1應急指揮部總指揮:主任副總指揮:副主任。指揮部成員:班子其他成員、各部門負責人
2.2組織機構職責
2.2.1應急指揮部職責按《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中規定的職責履行。
2.2.2專業組職責
①搶險救災組:負責險情發生時迅速組織各方力量實施搶險救災,落實搶險救災措施;組織受災人員、物資的疏散。
②工程技術組:負責現場搶修。
③醫療救護組:負責傷員醫療救護,衛生防疫及飲用水、食品衛生工作;及時向“120”求援。
④治安警戒組:負責災害現場安全警戒,維持交通秩序。
篇3
一、應急處置指揮機構
(一)、防汛工作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楊(校長)
副組長:鄭(安全副校長)王(業務副校長)
組員:王(安全主任)
趙(總務主任)
張(教導主任)
李(工會主席)
張(政教主任)
杜(團支書)
王(教務處副主任)
主要職責:
A、組織對師生進行防汛相關工作提示教育,增強防汛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好各種防汛防險工作,防患于未然,保證師生及學校財產安全。
B、負責現場指揮調度,做好各項安全防范工作。
二、指揮領導小組下設5個職能小組
1、疏導保護學生維護學校秩序小組:
組長:王(業務校長)
組員:張杜各班主任
主要職責:
A、學生在校時間,負責走廊、校園、廁所的巡視,糾正學生不安全行為,指導學生安全躲避大雨、暴雨、雷雨。防止發生擁擠踩踏事故和遭雨淋、雷擊等。
B、如正是放學時間,負責維持秩序,引導學生有序離校。安全過馬路。
C、負責雷雨天氣關閉門窗、計算機等用電設備,特殊天氣果斷采取停課、放假措施。
D、發生暴雨時,要迅速組織學生轉移到較高樓層。
E、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強化學生上放學往返途中安全保障措施
2、排險清障組
組長:鄭(安全校長)
組員:王張趙王各科任教師
主要職責:
A、檢查維修學校電源、電線、電器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不因電發生傷害事故。
B、檢查校舍有無漏雨、傾斜、垮塌等隱患,及時疏導師生到安全區域躲避。
C、檢查清理積水、雜物,及時疏通堵塞管道,保證下水暢通。檢查清除有危險的懸掛物及其它因大雨、暴雨、雷雨天氣可能造成的一切不安全隱患。
如在師生中發生溺水、雷擊等傷害事故啟動下列職能組
三、醫療救護小組
組長:李(工會主席)
組員:張
主要職責:
A、在師生中如果發生傷害事故,立即組織護送受傷人員去醫院救治;
B、配合醫院的救治工作,追蹤了解傷情發展動態,隨時報告校長。
C、接待、安撫趕到醫院的學生家長或教師家屬,說明基本情況,做好安撫工作,穩定其情緒。
4、現場控制小組:
組長:楊(校長)
組員:鄭王王
主要職責:
A、控制現場,維護秩序,指揮教師安排好其他學生,做到不擁擠,不慌亂。
B、排查有無其他雷擊傷亡人員及時實施救護;
C、接待好家長做好解釋說明及思想工作。
5、后勤保障小組:
組長:趙(總務主任)
組員:趙崔
主要職責:
A、盡力做好醫療救治和現場控制等工作的聯絡和后勤支援工作;
B、做好上級來人和家長接待工作并為其現場辦公做好后勤服務工作。
四、防汛應急處理措施
1、在汛期來臨之前,對校舍再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立即修繕。對供電線路全面檢修,防止短路,造成事故,影響供電。檢查避雷設施,并對師生進行教育,防止雷擊,造成設施和人員的傷害。檢查疏通水道,防止積水對校舍造成損壞,給師生和學校財產安全帶來影響。
2、遇有大風和暴雨或連續陰雨天,防汛值班人員應立即趕到學校值班,巡視校舍,檢查有無漏雨或積、存水現象,現場處理應急事件。
3、利用各種形式認真做好宣傳,加強對師生的防汛安全教育。
4、汛期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隨時掌握汛情,防止發生事故。
5、對學校周邊情況進行摸底,發現險情的及時報告并做好疏散師生的準備。
6、及時了解老師、學生遲到、未到校的情況及原因,及時安排教師組織管理好已到校學生。
7、如學生在校期間驟來大雨、暴雨、雷雨,防汛應急小組及各職能小組立即到校長室集合,在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進入應急狀態,按崗位分工履行職責。
8、如發生了意外或體傷事故,及時組織救護。出現問題及時匯總情況并報告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組長視情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篇4
堅持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實行防汛責任學校領導負責制,快速、及時、有效地處置學校防汛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突發性災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學校,堅持自保、自救,防大災、保安全,確保全鎮學校汛期安全。
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搶險應急預案內容
1.當受臺風風力8級以上,日雨量達50.1毫米(暴雨)以上或氣象等有關部門暴雨將達起始標準后,教管辦汛期搶險應急領導領導小組和各學校負責人必須到位,加強值班,嚴格執行報告制度,在汛期必須堅持24小時值班和報告制度,做好防汛值班記錄,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值班領導和人員遇到突發事件或災情,及時下達臨時緊急處置指令,并迅速向鎮政府、教育局領導匯報。
2.當氣象臺暴雨警報時,教管辦汛期搶險應急領導領導小組成員全部到位。及時向各學校通知防汛信息,通報風情、水情、雨情。各學校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加強值班,進一步檢查落實各項防汛應急措施,組建各類防汛搶險隊伍,落實搶險物資。
3.當暴雨襲擊或有關部門緊急警報時,教管辦汛期搶險應急領導領導小組要立即召開防汛緊急會議或立即通過辦公平臺進行緊急部署。各學校要把防汛工作作為壓倒一切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要按防汛指揮網絡形成指揮體系,各部門和有關人員要按各自的職責進入指揮崗位。暴雨和洪水過后,要及時對校舍進行清掃和消毒處理,預防傳染病的流行和蔓延。
4.遇暴雨突發性災害天氣時,學校要迅速組織人員及時檢查疏通地下排水管道,做到排水暢通;要組織專門力量,對學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積水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報告災情,監督學校有關人員到位、到崗,確保學校排澇設施全過程、滿負荷運轉,必要時及時組織足夠的臨時排澇設施進行強排。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當遇到暴風雨襲擊時,學校應及時把校舍倒塌、師生受傷情況在第一時間報告教管辦,及時查明是否有人員被困,如發現人員被困,要火速組織營救,并做好傷員的搶救工作,轉移和安置師生。各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落實安全工作的責任制。要特別注意預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及時掌握災情預測預報,制定各項汛期安全工作措施和應急預案。各校要根據校內的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分布特點及誘發因素,立即對低洼地帶、操場、校舍和易發生山體滑坡地帶等地方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有安全隱患的,要立即轉移到安全地方上課。必要時要采取停課等緊急措施,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汛期期間嚴禁各校組織學生外出及重大活動。各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師生開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強防范意識和自救自護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學校一旦發生汛情,教育局汛期搶險應急領導領導小組應立即根據災情,聯系有關部門及時趕赴現場,做好搶救、轉移和安置受災師生工作。
三、教管辦汛期搶險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成員職責
(一)組長、副組長職責
組長:在鎮政府、市教育局的領導下,貫徹執行市防汛指揮部指示精神,全面指揮全鎮教育系統防汛工作。
副組長:根據學校出現的險情,為組長提出排險、搶險方案。及時分析匯總汛期中水情和災情,為組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組長的指令,指揮搶險隊伍進行搶險。組織足夠的防汛物資送達搶險學?,F場。聯系醫療部門,調動醫務人員、醫療設備,組成醫療隊參加學校搶險救災工作。聯系公安部門維護學校交通秩序,協助學校組織師生撤離和轉移,負責學校穩定。協調和組織受災學校迅速恢復教學活動。
(二)各成員職責
1.全面掌握汛情、災情和各類動態等消息,按重要信息匯報制度在第一時間報送防汛重要信息,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做好學校的防汛和搶險工作,做好學校防災、抗災和災后恢復教學活動的指導工作。
2.負責檢查、監督所屬所有學校防汛措施的落實情況,負責檢查、監督學校的防汛安全,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組織一定的人力,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篇5
第
1
章
工程概況
2
1.1
工程建設概況
2
1.2
建筑特征表
3
第
2
章
方案總則
4
2.1
編制目的
4
2.2
編制依據
4
2.3
工作原則
4
第
3
章
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5
第
4
章
預警預報
5
第
5
章
應急措施
6
5.1
應急反應流程
6
5.2
臺風應急措施
6
5.3
洪水應急措施
8
5.4
暴雨應急措施
9
5.5
警報解除
10
第
6
章
應急避難場所
11
第
1
章
工程概況
1.1
工程建設概況
工程名稱
建設地點
建設規模
項目用地總面積27000㎡,總建筑面積209384.4㎡,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36913.2㎡,地下建筑面積72471.2㎡;
建筑基底面積10278.1㎡。本工程包括主樓、裙樓、數據樓、動力樓、金庫、設備房、車庫等。
本期項目效果圖
項目所在位置
建設單位
勘察單位
設計單位
項目
計量單位
數值
規劃用地面積
㎡
27000
規劃總建筑面積
㎡
209384.4
地上建筑面積
㎡
136913.2
地下建筑面積
㎡
72471.2
其中
地下人防建筑面積
㎡
10612
計算容積率面積
㎡
134491.7
建筑物基底面積
㎡
10278.1
建筑消防高度
m
225.450
建筑總高度
m
230
地上總層數
層
49
地下總層數
層
3
小車停車位(地下)
輛
1441
小車停車位(地面)
輛
64
非機動車停車位
輛
1367
1.2
建筑特征表
樓號
層數
層高
消防建筑高度(m)
結構類型
主塔樓
地上49F,地下3F
首層層高9.75米,1、2層總層高9.75米(其中1層5.55米,4.2米),3層至17層層高4.5米,18層5米,19層到27層層高4.5米,28層層高6米,29層至38層層高4.5米,39層層高5米,40層至48層層高4.5米,49層層高5.3米。地下一層層高為7.45/5.85米,地下二、三層層高為3.8米。
225.45
框架-核心筒
裙樓
地上5F,地下3F
首層層高5.5米,二層4.2米,三、四層4.5米,五層4.35米。地下一層層高為7.45/5.85米,地下二、三層層高為3.8米。
23.98
框架
數據樓
地上7F,地下3F
首層層高7米,二至五層6米,六層5.3米,七層6.7米。地下一層層高為7.45/5.85米,地下二、三層層高為3.8米。
44.2
框架
動力樓
地上7F,地下3F
首層層高6.05米,二層6.95米、三至七層6米,地下一層層高為7.45/5.85米,地下二、三層層高為3.8米。
44
框架
銀行大樓
地上1F,地下3F
首層高度:18.75米,地下一層層高為7.45/5.85米,地下二、三層層高為3.8米。
/
第
2
章
方案總則
2.1
編制目的
為有效應對臺風、暴雨、洪水以及損害防汛設施等突發事件,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提高項目部防汛防臺和整體抗風險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保障生產安全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編制本預案。
2.2
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規定》、《佛山市防臺風應急預案》等規定,結合我項目部實際,制訂本預案。
2.3
工作原則
堅持領導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
統籌兼顧、局部服從全局;
以人為本、搶險救災先人后物;
以防為主、防救結合;
科學決策、快速反應、果斷處置;
團結協作、協同應對。
第
3
章
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3.1
應急領導小組
1.
建立由項目部領導、各管理部門及生產作業隊組成的三級防臺、防汛工作責任體系及組織領導網絡,從而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體系。
2.
項目部成立“防臺、防汛工作應急指揮小組”,負責對本項目防汛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
3.應急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應急救援電話:
火警:119;
急救電話:120
XX電話;
XX電話:
XX電話:
3.
建立專人值班制度
防臺、防汛期間領導小組成員實行輪流值班,以便及時監控并緊急處理突發事件。主要負責收集洪水和臺風的信息和上級指令,統一調動安排人力、物力,檢查指導防臺、防汛措施的貫徹實施,召集緊急會議,向上級報告防臺、防汛工作動態等。
防臺、防汛期間項目部安排專人收聽、記錄電話及天氣、防臺預警廣播,定時通報險情并作好測報記錄。
第
4
章
應急物資
編號
物資名稱
單位
數量
儲存地點
保管人
1
編織袋
只
100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2
籮筐
只
3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3
水泵
臺
5
工地料庫
料庫值班人
4
挖掘機
臺
2
現場配備
5
運輸車輛
臺
2
現場配備
6
200kw發電機
臺
1
工地料庫
料庫值班人
7
排水管
M
100
應急庫房、工地料庫
料庫值班人
8
彩條布
袋
2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9
照明手電筒
個
5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0
麻繩
把
10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1
鐵鍬
把
10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2
鐵鎬
把
10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3
梯子
個
1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4
太平斧
個
3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5
雨衣
套
10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6
雨鞋
雙
10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7
鐵榔頭
個
5
應急倉庫
料庫值班人
18
開關箱
個
5
應急庫房、工地料庫
料庫值班人
19
急救用品
若干
項目部醫務室
辦公室
20
照明應急燈
個
3
應急倉庫、工地料庫
料庫值班人
21
電纜線
M
200
應急倉庫、工地料庫
料庫值班人
第
5
章
預警預報
防汛防臺應急指揮組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和配合,在汛期、臺風期間建立經常性的聯系渠道,及時掌握暴雨、臺風、洪水等氣象預警信息,防汛防臺應急指揮組將利用文件、電話通知、短信群發等方式第一時間向各部門傳遞預警預報信息,督促有關方面提前部署防范工作。
各部門必須密切留意,主動獲取氣象預警預報信息,及時將預警預報信息在工地的項目位置進行公告,并通知施工項目部每一個班組和作業人員。
汛期、臺風期間,各部門必須和防汛防臺應急指揮組保持信息暢通,密切關注氣象最新發展趨勢,積極組織好汛期、臺風期間的各項工作。
第
6
章
應急措施
6.1
應急反應流程
應急響應的流程分為:接警、判斷、應急啟動、控制和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幾個步驟:
確定啟動應急預案后,各級應急人員進入應急狀態并實施如下行動:通知有關人員到位,開通信息與通訊網絡,調配應急資源,明確向上級報告內容、組織信息、內部通報等。
采取救援行動,場外應急指揮應支持現場應急人員完成下列救援行動:應急隊伍及時進入現場,積極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醫療救助、人群疏散、環境保護、技術支持、現場監測等。
行動完成后,進入應急恢復狀態。應急響應結束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原因分析、評價制定的應急預案,根據報告為修訂應急預案作參考。
6.2
臺風應急措施
氣象臺臺風白色預警信號,將在48
小時內將影響施工區域時:
(1)
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密切關注臺風動向。
(2)
檢查、修改和完善應急預案。
(3)
通知各部門、班組長等重點設防的操作人員,要求他們注意做好防臺風的各項準備工作。
(4)
對工地現場易受臺風影響的材料和設備及時入庫;
對不易入庫的進行整理、固定、覆蓋,做好防雨、防風等措施。
(5)
準備適量的黃沙、麻袋、水管應急材料和醫療救急用品;
調試抽水泵、應急燈、對講機等設備;
對排水設施進行檢查,保證疏通。
(6)
對已完工的分部分項工程做好保護和加固措施,進行沉降觀測并記錄;
對測量點、原始坐標和高程點做好保護。
氣象臺臺風藍色預警信號,將在24
小時內將影響施工區域時:
(1)
項目部合理安排施工,停止須連續施工的工序作業。
(2)
落實機械設備防臺措施。
(3)
落實臨時設施防臺措施:加固臨時活動房房、民工宿舍。
(4)
落實安全用電措施:全面排查電源線、配電箱和開關,消除安全;
加固固定配電箱,不能固定的配電箱提前收拾好。
當氣象臺臺風黃色預警信號,將在12小時內將影響施工區域,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
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時:
(1)
各單位防臺工作人員各就各位,做好值班及巡查工作。
(2)
工地停止露天施工。
(3)
落實防雨、防洪措施:施工現場所有材料、機械設備、用電設施和臨時設施落實防雨措施;
清理排洪管溝,保證排水暢通。
(4)
嚴格執行檢查制度:臺風期間,工地每天組織上、下午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當氣象臺臺風橙色預警信號,將在12小時內將影響施工區域,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
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并可能持續
(1)
停止所有作業,全部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
(2)
嚴格執行值班和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當氣象臺臺風紅色預警信號,12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達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時:
(1)
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停止所有作業和外出;
(2)
人員應盡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應急指揮中心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3)
一旦出現險情,迅速組織搶險救災,并及時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告,尋求支援。
(4)
抗臺期間,如發生安全事故,應及時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告,按有關規定對事故進行妥善處理。
6.3
洪水應急措施
1.
應急指揮組接到氣象或有關部門洪水警報時,立即向組長報告,主要說明洪峰到達的時間,水位高度等。應急組長接到報告后,及時趕到事發地點進行指揮,如不能立即趕到應授權給能及時到現場進行指揮的其他指揮組成員,立即召集有關人員召開緊急會議,根據洪水到來的時間、危害程度、波及范圍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2.
應急指揮組下令通知還在現場施工的所有人員停止施工、立即撤回。
3.
如果時間允許,則應指揮搶險人員或項目的施工作業人員把洪水影響范圍內的機械設備、物資等轉移至安全地帶,在轉移時應根據設備和物資的價值大小安排優先次序,另外有毒有害物資應該優先轉移,避免污染河水。
4.
將即將轉移的人員和機械分為若干個分隊,每應急轉移分隊設負責人1名,確定轉移的各隊負責人應每10min對已疏散到安全區域的人數、尚未轉移的人數、去向不明的人數清理檢查1次,并立即向應急負責人報告,應急負責人指定專人每lh統計匯總1次。在緊急疏散的過程中,要派專人對洪水的動態進行嚴密的監視,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安排人員的撤離。
5.
安排專人對危險區域設置醒目危險警示標志,確定應轉移或加固的設備或設施明細;
制定人員安全轉移疏散路線圖和躲避地點;
綜合協調組應按應急計劃確定的轉移人員數量準備干糧、礦泉水、手電筒和臨時帳篷等生活應急用品。
6.
人員和設備全部轉移到安全區域后,由應急小組負責人安排專人值班,進入安全區域內的人員不準隨便離開,各作業隊以隊為單位每4h清點人數1次,以確保人員安全。
7.
洪水到后,安全保衛組要對危險區域進行警戒,防止人員到危險區域逗留或其他活動,避免不慎被洪水卷走造成傷害。
8.
洪水退后,各應急小組、安全員到洪水淹沒的區域形成的淤泥、雜物等廢棄物等情況進行勘查,核實清理、挖運工作量后,調集推土機、裝載機、自卸汽車等設備清理、挖運洪水下退后形成的淤泥、雜物等廢棄物,消除險情。
9.
在清理、挖運中搶險隊首先應將施工道路、生活區內的通道上的淤泥、雜物等廢棄物清運干凈恢復原狀,避免有險情再傷人;
再將其余地方形成淤泥、雜物等廢棄物清運干凈恢復原狀;
清運中搶險隊員應按環境方案將清理的淤泥倒在指定位置,避免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對損壞的設備由項目部安排現場維修人員清理、修理損壞設備。
6.4
暴雨應急措施
暴雨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1.
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
6小時內本地將可能有暴雨發生,或者強降水將可能持續。
應急措施:
(1)
各部門要特別關注天氣變化,采取防御措施;
(2)
收藏怕水物品,相關單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區的排水防澇工作;
(3)
駕駛人員應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
(4)
檢查工地排水系統,保持排水暢通。
2.
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在過去的
3小時,本地降雨量已達5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1)
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盡可能停留在室內或者安全場所避雨;
(2)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落實應對措施;
(3)
密切關注政府部門的防洪防汛信息,防止城市內澇,隨時做好應急響應。
(4)
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到安全場所避雨。
(5)
其它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3.
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
在過去的3小時,本地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1)
人員應留在安全處所,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
(2)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3)
停止全部室外作業,立即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暫避;
(4)
其它同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6.5
警報解除
根據上級指令或氣象臺警報解除通告,項目部防汛領導小組下達警報解除命令后方可撤離搶險隊伍和取消防洪度汛值班,恢復常態。
(1)
路基進行檢查,防止路基、基坑被雨水浸泡,對需加固處理的及時加固
(2)
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以防各種防護設施被風和雨損壞。
(3)
清理搶險物資,完善物資使用臺帳,補充后備。
(4)
收集整理現場圖片、文字記錄,進行工程索賠相關工作。
(5)
針對暴露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研究落實整改措施,并結合實際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
第
7
章
篇6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汛期將至,強降雨、洪水、大風、雷電、泥石流、山體滑坡、高溫、高濕等自然災害對安全生產工作影響較大,特別是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校園等重點行業領域事故的易發多發時期。各社區服務中心、黔靈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提前預警,及早部署,按照本通知要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屬地管理”原則,切實把汛期安全生產工作抓緊、抓細、抓實。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將防范極端災害性天氣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加大督促本行業(領域)企業抓好作業現場汛期安全生產各項措施的落實,確保汛期期間我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二、突出重點、整體推進
各社區服務中心、黔靈鎮人民政府、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要針對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特點,對重點區域、單位場所和薄弱環節實施重點監控,加強督促檢查,強化安全措施,明確安全責任,切實整治和排除各類事故隱患,保障汛期期間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一)區住建局:負責建筑施工及危舊房改造方面的安全工作,要全面掌握深基坑、管溝(槽)和地下作業的排水、放坡和支護情況,塔吊、物料提升機、落地式腳手架等垂直運輸支撐設施的基礎穩固和拉結及防風裝置情況,強化對施工現場各個關鍵部位和關鍵環節的檢查,重點檢查施工現場排水、運輸道路、邊坡基坑支護、腳手架工程、施工用電、垂直運輸設備、臨時設施、高空作業等,發現隱患及時治理消除,確保各項防護措施滿足汛期安全生產的需要;督促施工企業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根據天氣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計劃,在大風、連續暴雨等惡劣天氣情況下,應停止施工并根據情況安排工人撤離施工現場或危險區域;在惡劣天氣結束恢復施工之前,必須逐個環節、逐個部位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檢查,確保不存在隱患后,方可恢復施工。同時,加強對危舊房的日常排查與監控,督促責任單位及時進行隱患治理與改造。
(二)市交管局分局:負責道路交通運輸領域的安全工作,加強對橋梁、隧道、涵洞、邊坡和臨水臨崖路段的監測巡查,發現坍塌、路基塌方、水淹、落石等危及車輛通行安全的隱患,應封路處理,及時消除隱患。督促運輸企業加強對客運、貨運車輛駕駛人員的安全教育,加強動態監控值守,根據雨情按預案要求減速慢行或封鎖線路,發現危及行車安全的隱患時,及時消除隱患。決不能強行冒險行駛。
(三)區安監局:一是負責危險化學品領域的安全工作,加強對生產、經營、使用、運輸、儲存企業的汛期安全檢查,督促危化企業加強對生產、儲存、運輸設施溫度、壓力等參數的監控,落實防止超溫、超壓的措施;二是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設施的防雷、防靜電管理,定期檢測、維護防雷和防靜電設施,確保各項設施完好有效。在雷雨天氣情況下,要停止露天作業,工作人員要進入建筑物內,防止發生人員遭雷擊事故;油、氣儲罐要停止裝卸;三是危險化學品倉庫存放總量應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不得超量儲存,對儲存場所要進行通風、防水、防漏、防潮措施檢查;對遇濕或高溫容易分解出易燃、有毒氣體的原材料和產品,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水、防潮、降溫措施;對危險化學品儲罐,應確保液位超限報警裝置完好;對罐區和儲罐圍堰、易積水的生產區域、生產設備設施、儲存庫房應采取防洪圍擋措施,并準備必要的排水設施。
(四)區旅游局:負責旅游方面的安全工作,做好景區安全防護工作。要切實加強防洪澇災害、泥石流、滑坡等工作,遇暴雨或連續降雨天氣,要加強對景區的監測,對存在洪水、泥石流、滑坡等風險的區域進行封閉,禁止游客進入。水上旅游景區在水位上漲、水流加急以及大風暴雨天氣不能保證安全時,游船要停運,漂流項目要停業。督促要求旅行社在組(接)團之前,根據天氣預報制定詳細的行程安全方案;在途經危險路段或游覽水上項目時,導游要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隨時清點游客人數,確保游客人身和財產安全。
(五)區城管局:負責渣土消納場所領域方面的安全工作,加強渣土場、消納場的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要督促責任單位進行安全評估,制定治理方案及時進行治理。同時,督促戶外廣告企業對其戶外廣告設施進行檢測、加固和維護等自查,對戶外廣告用電設備進行檢查,防止因線路老化或陰雨天氣發生漏電傷人事故,對發現的隱患,要督促及時整改。要督促各社區(鎮)加強違法建設行為管控工作。
(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強對電梯等特種設備的安全檢查,要求特種設備安裝維護,企業要加強日常維護,特別是在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時,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特種設備,要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安全運行。
(七)區國土分局:負責地質災害領域的安全工作,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與監測,密切關注和防范突發性暴雨誘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排查出來的隱患點、危險區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及時治理,對一時不能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劃定警戒區域、設立告示牌。對可能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危險點,要明確人員實施24小時巡查監測,落實好預警預報、群防群測、搬遷避讓、應急處置等各項安全防范措施。
(八)區教育局:負責校園安全方面的安全工作,加強對中小學危舊校舍的安全整治,加強校車駕駛人員安全教育,并開展有針對性地校園汛期安全教育,防止學生溺水等事故發生。
(九)公安消防大隊:負責公共場所、大型商場的安全監管,并做好應急預案。
(十)區生態文明局:負責轄區森林防火有關工作。
(十一)區鐵路護路辦:負責加強鐵路沿線的巡查監護,發現危及行車安全的隱患時,要及時上報。
(十二)各社區(鎮):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轄區內危舊房排查與日常監測、生產隱患、地質災害隱患、電力設施的檢查維護、市政排水系統的疏浚和戶外廣告設施的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要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排險措施,確保汛期期間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篇7
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常在積雨云中形成。中國氣象局規定,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1年對全國351座城市的調研表明,2008-2010年的3年間,全國有62%的城市發生過暴雨內澇,發生3次以上暴雨內澇的城市有137座。城市暴雨內澇災害直接影響了城市運行、居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已經到了不能不正視,不能不做長遠打算,采取減輕對策的時候了。
一、城市暴雨內澇災害產生原因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快速城鎮化,城市暴雨內澇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共同問題,對社會生活和經濟產生嚴重的影響。我國城市連遭暴雨襲擊,且有越來越頻繁和嚴重的趨勢。通過分析,筆者認為,其產生原因可歸結如下。
一是氣候變化引發的水循環變化。全球變暖正在改變水的循環,導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產生人為排熱,加上空氣污染和熱島效應,又導致水循環的進一步改變,從而引起城市微氣候的改變。城區大量空氣污染促使凝結核的增加,致使降雨量增加。城市熱島效應使預城區(pre-urban area)降雨量減少,城區降雨量大大增加。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城區暴雨更為頻繁、強烈,而且不確定性增加,更難以預測和預報。沿海城市地勢平坦,如暴雨時恰逢外河道發生高水(潮)位時,會影響到城市排水能力,內河水無法外排。同時,為保護防汛墻等設施安全,防止河水漫溢,防汛泵站停泵,從而造成暴雨積水。特別是遭遇風、暴、潮“三碰頭”時,情勢更加嚴峻。
二是城市發展和建設引發的地面自然滯、蓄雨水能力降低。(1)很多低洼地段和小型水體,如水塘、水池和水溝被填沒,上面蓋起了房子。(2)原有的大量透水地面,如綠地、田園等,變成用混凝土、砌體或瀝青鋪設的、硬質的、不透水地面或路面。如北京市不透水地面面積占總地面面積的比重,從1959年的61%,增加到2000年的77%和2005年的86%。(3)很多城市住宅小區,在整個用地范圍里,地下全部用來停車,基地保水難以保障。(4)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綠地面積則在減少。如北京市2005年建成區面積為1210平方公里,比1973年增加6.58倍;而1983年到1985年,北京城區的綠地面積則減少了16.4%。這樣,雨水自然流動模式就會大大改變,從而造成土壤水分蒸發蒸騰損失總量(即通過蒸發作用,從土地,水體表面以及植物葉片蒸騰釋放到大氣中的水分)降低,徑流系數和洪峰流量提高,排水系統內雨水流經時間縮短,從而導致滲透率低和洪水風險高。例如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暴雨時,徑流系數為0.51,城區降雨量一半以上(約2億立方米)形成地表徑流。
三是排水管渠等防澇設施的排水能力不足。表現在:(1)較多老城區的設計降雨重現期標準偏低,現行《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1年版)的設計重現期雖然提高到1-5年,根據重現期校核排除地面積水的能力用的重現期提高到3-10年,甚至50年或以上,但同發達國家城市的標準相比,仍然偏低(如美國紐約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10-15年,東京是5-10年,巴黎為5年),當遭遇超標準暴雨時,仍然會造成積水。(2)日常維護差,暴雨發生時,排水管渠等常有堵塞或排水不暢等情況。(3)排水系統改造,使原有系統的服務區域范圍發生變更,泵站與管道系統排水能力不匹配。
四是人為因素。如,長期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勢低洼地段,容易造成暴雨積水;建設管理不善造成建筑垃圾或居民生活垃圾堵塞或淤積管道,導致排水不暢,局部地面積水;泵站故障停泵,導致積水;景觀大道改造覆蓋或破壞窨井蓋,不但影響泄水,而且使大量建筑垃圾落入下水道,造成下水道淤塞。
五是公眾認知缺乏,災害信息不能及時送達市民。如,北京市2004年7月10日暴雨,氣象部門提前做出預報,通過氣象預警塔、聲訊電話等向公眾信息,但大多數市民并沒有獲知相關信息。這樣,往往由于處置不當,市民誤入低洼積水深的地段,造成人員傷亡。
二、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減輕策略
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是氣候變化和暴雨降落、城市發展和規劃建設、排水管渠等防澇設施和人的行為相互作用的結果。暴雨降落,我們很難控制,只能摸清規律,做出預測預報,同時注意減少空氣污染和熱島效應。排水管渠等防澇設施是防止災害的重要條件,但要改變目前許多城市排水防澇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調蓄雨洪能力不足的情況,需要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只能做出規劃,逐步實施。人的活動、城市發展和規劃建設相對比較容易控制。目前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和群眾防澇知識不足,城市發展和規劃建設存在諸多問題,但如著力去抓,應可奏效。我們不能控制暴雨,但可以為“雨”找出路。出路無非四條:排走,滲透,滯、蓄和利用。
根據多年各地的洪澇災害和減災實踐,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減輕策略可以歸結如下。
一是按照國務院和住建部的要求,認真編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國務院辦公廳于2013年3月25日發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2013]23號)。通知要求:2013年汛期前,各地區要認真排查隱患點,采取臨時應急措施,有效解決當前影響較大的嚴重積水內澇問題,避免因暴雨內澇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2014年底前,要在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為落實此通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3年6月18日下發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要求參照《大綱》抓緊編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近期建設規劃期限為5年,2014年6月30日前報送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如果認真編好這個規劃,并落實實施,城市暴雨內澇災害必將大大減輕。
二是按照《大綱》要求,通過三個標準,采取綜合措施,達到規劃目標?!洞缶V》提出了三個標準:(1)雨水徑流控制標準。要求根據低影響開發理念,結合城市地形地貌、氣象水文、社會經濟發展等情況,合理確定城市雨水徑流量控制、源頭削減標準以及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標準;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應最大程度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系統和水環境的影響,新建地區綜合徑流系數應按不對水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原則確定,一般不宜超過0.5;舊城改造后的綜合徑流系數不得超過改造以前,不得增加既有排水防澇設施的額外負擔;新建地區的地面,應有40%以上為透水性地面。(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屬設施規劃設計標準。要求城市管渠和泵站的設計標準、徑流系數等設計參數應根據現行《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的要求確定。其中,徑流系數應該按照不考慮雨水控制設施情況下的規范規定取值,以保障系統運行安全。(3)城市內澇防治標準。要求通過采取綜合措施,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36個大中城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地級城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其它城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對經濟條件較好且暴雨內澇易發的城市可視具體情況采取更高的城市排水防澇標準。這三個標準比原來的標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大綱》明確規劃的目標是:(1)發生城市雨水管網設計標準以內的降雨時,地面不應有明顯積水;(2)發生城市內澇防治標準以內的降雨時,城市不能出現內澇災害(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從積水深度、范圍和積水時間三個方面,明確內澇的定義)。(3)發生超過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時,城市運轉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這些目標如不采取得力措施難以實現,因為,發生超過城市雨水管網設計標準的降雨時,難以保證“不能出現內澇災害”;發生超過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時,難以做到“不得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要想實現上述目標,關鍵是采取綜合措施,筆者認為,應包括蓄、滯、滲、用、排等多種方案及其組合。如: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改造;河湖水系整治和排水出路拓展;利用下沉式綠地、植草溝、種植屋面、人工濕地和下沉式廣場、運動場、停車場等場地等蓄、滯雨水;新建地區的地面應有40%以上為透水性地面;建設地下調、蓄設施,如地下水庫、地下河、高層建筑物的地下蓄水空間等;收集雨水,經過簡單處理后,用于澆灌綠地、洗車和清潔道路;雨污分流;排水分區;雨水資源化利用;建立城市排水防澇數字信息化管控平臺,等。
三是制定暴雨災害應急預案,提高全民防澇減災意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有信息、有組織、有訓練的防災社區。包括:大力宣傳防御暴雨災害知識;制訂全市整體暴雨災害應急預案,協調實施,避免各個部門各自行事;及時將暴雨信息,如降雨預報、道路積水、交通擁堵等情況,通達公眾,使其避開受災地段;在可能積水或已經積水的低洼地段,設置醒目標志,配置排澇設備,加強巡護,避免駕車人員誤入;平時檢查暴雨時電線桿是否會倒塌,電線是否會落地,以避免人遭雷擊;檢查暴雨時老舊房屋是否會倒塌傷人,并做處置,等。
臺灣作家龍應臺曾經說過:“考量一個城市,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臟,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p>
顯然,我們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城市暴雨內澇造成的災害難以完全避免,但是,只要上下齊心協力,在我們進入先進國家的行列時,龍應臺先生所描述的前一個景象,一定會在我國受到暴雨威脅的城市呈現。
篇8
7月26日,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強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一旦出現極端天氣等非常情況,要堅決即時啟動最高等級響應,該停學的停學,該停工的停工,該停業的停業,該停運的停運,對隧道、涵洞等易澇區段,要及時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眾,杜絕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貽誤戰機,盡最大可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防汛最為緊張的關鍵時期,國家發改委發出的這份通知十分及時。只要出現極端天氣,就要堅決啟動最高等級應急響應,不能有絲毫猶豫,該摁下的暫停鍵,一定要摁下去。這一表態,令人欣慰。這才是“以人為本”,這才是“人民至上”,這才是“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具體體現。
今年“入伏”以來,多地出現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一些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災情,給普通公眾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害。據報道,截至26日12時,河南強降雨已致69人遇難。慘痛的教訓再一次發出預警,要更加重視預防,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建立第一時間響應機制,該停就停。
這其中,抓好城市防汛無疑是重中之重。當下,國內城市的人口聚集度越來越高,相應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就顯得格外重要。在前不久的暴雨中,鄭州地鐵漫水,導致十余人不幸罹難,而京廣路隧道也導致大量車輛被泡。這些災難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并以一種慘烈的方式警示有關各方,多一點防范意識,多一點迅速處置,多一點應急響應,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救命的良方。
當然,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生態系統,城市里任何一項暫停措施,如“停學”“停工”“停業”“停運”等,牽涉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牽動著每一個家庭,都會產生強烈的連帶效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隨機作出。但惟其如此,也才特別需要決策者以人民為重,早下決斷。不然,層層請示匯報,冗長分析研判,消極等待拖延,最終很可能會產生嚴重后果。到這時候,其所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無疑會更大。
這就需要各級各部門多一些擔當,真正從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層面考慮問題。前不久,浙江省省長鄭柵潔就強調,“遇到突發狀況不能層層等命令,要有第一時間的意識,明確站臺、條線、全網各自職責分工和針對不同情況的應對流程,迅速及時決策,科學果斷處置。”
此次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層層壓實相關主體責任。在統一決策、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基礎上,明確建設運營單位的直接管理責任,履行預防、搶險、救援的第一責任。地鐵已經開始漫水,為什么不阻止進人并盡快疏散?每逢大雨隧道都可能是重災區,為什么不及時關閉隧道?惟有各個環節都能及時發揮作用,迅速及時決策,科學果斷處置,才能讓城市更安全。
也要特別警惕一種做法,就是明明面對極端天氣,卻把無動于衷、無所作為理解為鎮定、大勇,甚至還擔心提高相應級別會影響城市正常秩序。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危害甚大。
篇9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冷滾水”為你整理了這篇2021年汛期氣象服務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一、天氣實況
1.今年汛期(6—9月)我市氣溫偏高,降水偏多
氣溫:6—9月平均氣溫除8月較常年略偏低0.1℃外,6月、7月、9月分別比常年偏高1.6℃、0.2℃、2.5℃。
降水:6—9月總降水量664.4毫米,比常年同期多61.3毫米,汛期共出現了2次暴雨,出現在7月27日和28日,7月降水量異常偏多(較常年偏多214.2毫米)。
今年我市6月13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持續29天(常年23天),梅雨量187.0毫米。梅雨總的特點是:入梅略偏早,出梅正常,梅期略偏長,梅雨量較常年偏少2成。
2.災情及影響
今年汛期出現災情的災害天氣有暴雨、雷暴大風。
暴雨:受今年第6號臺風“煙花”影響,7月27日、28日出現暴雨,雨量分別為67.9毫米、118.0毫米,虹橋鎮、黃橋鎮、珊瑚鎮出現8級大風,最大19.4米/秒出現在虹橋鎮,未造成明顯損失。
雷暴大風:7月15日14時56分元竹鎮出現11級雷暴大風,同日15時37分虹橋鎮九圩出現11級雷暴大風。大風造成元竹鎮、虹橋鎮6戶大棚和7戶果樹受損,受損面積792畝;張橋鎮3戶房屋受損;共計經濟損失約100萬元。
二、監測聯防
6—9月汛期期間,我局始終密切關注省市臺短時臨近指導預報信息,加強與周邊臺站、泰州市氣象臺的聯系和會商,及時了解上游天氣實況及預警信息情況,隨時調看衛星云圖及雷達回波資料,及時進行預報預警服務。
三、應急響應
汛期中,啟動暴雨應急響應1次;啟動臺風應急響應2次,升級2次。我局在接到應急響應命令后,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全體人員進入應急響應狀態,嚴格按照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履行各自工作職責,做好應急響應工作。應急響應期間,嚴格按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流程開展工作,及時相應預報警報,提醒公眾做好防范。
四、預報預警
今年汛期,我局共預警信號40次,其中雷暴預警信號17次;暴雨預警信號10次;高溫預警信號5次;臺風預警信號6次;大風預警2次。
五、氣象服務
1.公眾氣象服務
汛期除每天三次常規預報短信服務外,還通過微博、微信、短信增加各類預警服務短信40次。汛期共接受電臺、電視臺采訪2次。
2.決策氣象服務
今年汛期,我局共向市委辦公室、市人大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防汛指揮部、市應急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運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等部門(單位)以及各鄉鎮(街道),發送“一周天氣公報”17期、“重要天氣報告”13期、“農氣旬報”12份、“天氣公報”3期、決策氣象服務短信37條,內容包括:中長期預報、災害性轉折性天氣預測、雨情通報、入梅(出梅)預報等。
2021年10月9日
受近段時間持續強降雨影響,導致我鎮部分農田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澇災。為切實保護糧食安全,太平鎮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周密部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農田積水排澇工作。
一是召開專題會議,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防汛應急搶險隊伍演練6次,加強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在原有儲備物資基礎上用縣應急局撥付的應急資金采購20頂防汛帳篷),強化落實防汛抗旱值班、各類險情的應急處置等具體工作,組織包村干部、村干部實地查看,核實受災作物、農田面積,制定科學措施,積極疏導農戶情緒,幫助農民開展自產自救和恢復生產工作。
二是做好防汛宣傳,壓實屬地責任。組織防汛抗旱宣傳車30余輛,暴雨前對全鎮進行防汛宣傳。安排各村委及時組織機械和人員,開挖排水溝渠,暢通淤塞橋涵,提高排澇能力;對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地塊和設施農業,調取水泵幫助群眾及時排出農田積水,有效護糧。
篇10
我市屬暴雨(雪)、干旱、雷電、大風等氣象災害較頻繁發生的地區,由氣象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等也時有發生,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以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高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是預防和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對和諧遼源建設和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市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眾,統籌規劃,不斷加強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建設,逐步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切實增強對各類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綜合防御、應急處置和救助能力,有效避免和減少災害損失,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大力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
(一)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系統建設。氣象部門要加強綜合氣象監測建設工作,扎實推進加密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和日常維護工作,確保監測能力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重要交通干線、農村、森林及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氣象災害監測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預測預報工作。氣象部門要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報預測體系,建設分災種的預報業務系統,完善新一代可視化、人機交互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平臺和業務流程,提高重大氣象災害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重點是加強干旱、暴雨(雪)、寒潮、大風、大霧等災害性天氣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和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實現對各種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的實時動態診斷分析、風險分析和預警預測。氣象、國土資源、水利、環保、衛生、林業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逐步提高由氣象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森林草原火災和環境污染等衍生災害的預報水平。
(三)加快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系統建設。配合全省,抓緊組織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針對不同群體的接收系統。完善和擴充氣象手機短信預警系統,與社會公共媒體、有關部門和行業內部信息渠道相結合,及時干旱、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風、大霧等各類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號及簡明的防災避災辦法。在學校、醫院、車站、體育場館和重點旅游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立或利用現有電子顯示屏、公眾廣播、電視、警報器等設施接收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加強對公路、鐵路等行業和領域的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結合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進一步暢通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渠道。
三、切實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一)制定和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按照《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依照《吉林省突發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各縣區、鄉鎮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明確各災種的應對措施和處置程序,并針對氣象災害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進一步完善相關應急預案。各氣象災害敏感部門、單位要制定氣象災害應急專項預案,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開展針對不同災種的預案演練。特別要加強人口密集地區、重點保護部位、邊遠山區及災害易發區的預案演練,促進各單位的協調配合和職責落實。
(二)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氣象部門要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努力緩解城鄉生活、工農業生產、生態環境保護用水緊張狀況,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氣條件,對森林草原火災、環境污染事件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作業。相關部門要給以支持和合作。
(三)加強氣象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災害救助等各類氣象災害防范應對專業隊伍和專家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建立應急氣象服務系統,不斷增強應對各類氣象災害的能力。學校、體育場館、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要明確氣象災害應急聯系人,負責接收、傳達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和組織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各鄉鎮政府要設立鄉村氣象災害義務信息員,及時傳遞監測和預警信息,幫助群眾做好防災避災工作。各級政府要研究制訂動員和鼓勵志愿者參與氣象災害應急救援的辦法,進一步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氣象部門要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聯系人、鄉村氣象災害義務信息員、氣象志愿者隊伍應對氣象災害的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的能力,此項工作要按照省氣象局的具體要求抓緊落實。
(四)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應對機制。各縣區、鄉鎮有關部門要根據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種類和級別,及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積極采取防范措施,減少和避免災害損失。要高度重視氣象災害引發的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衍生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加強查險排險,及時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要認真落實減災救災各項措施,全力做好氣象災害救助、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工作,確保災區生產生活秩序穩定。要扎實推進農業災害保險工作,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在災害救助和恢復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四、全面增強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一)積極開展氣象災害普查和隱患排查。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認真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工作,全面調查收集本行政區域歷史上發生氣象災害的種類、頻次、強度、造成的損失以及可能引發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的因素等,建立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加強災害分析評估,根據災害分布情況、易發區域、主要致災因子等開展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有針對性地制訂和完善防災減災措施。同時,要認真組織開展氣象災害隱患排查,深入查找抗災減災工程設施、技術裝備、物資儲備、組織體系、搶險隊伍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特別要加強對學校、醫院、敬老院、旅游景區、監獄及其他公共場所、人群密集場所的隱患排查,制訂整改計劃,落實整改責任和措施。
(二)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建設。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積極開展水庫、城市排水設施、緊急避難場所等應急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及時疏通河道,抓緊進行病險水庫和堤防險段的除險加固,保證工程設施防災抗災作用的有效發揮。氣象部門要依法履行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管理職責,加強監管。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國家規定的防雷標準和設計、施工規范,在各類建筑物、構筑物、供電、通信設施和場所安裝防雷裝置,并定期實施避雷裝置檢測。針對氣象災害強度增加、損失加重的實際情況,加強排查,消除隱患,切實提高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
(三)積極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氣象部門要依法開展對城市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工程建設、重點領域或區域發展建設規劃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有關部門在規劃編制和項目立項中要統籌考慮氣候可行性和氣象災害的風險性,避免和減少氣象災害、氣候變化對重要設施和工程項目的影響。
(四)抓緊制訂和實施氣象災害防御規劃??h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結合當地氣象災害特點,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十一五”規劃,編制實施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明確氣象災害防范應對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優化、整合各類資源,統籌規劃防范氣象災害的應急基礎工程建設。
五、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防御保障體系
(一)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科技支撐能力建設。要加強氣象災害監測、發生機理、預報和防御等科學技術研究,著力提升氣象災害監測和預報預測技術水平。積極開展氣象災害對水資源、糧食生產、生態環境等的影響評估和應對措施研究,為防御氣象災害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二)加大氣象防災減災資金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將氣象防災減災建設項目列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盡快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防御投入機制,切實加大財政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應急指揮和現場氣象保障、災害救助及防災減災工程等重大項目、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六、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全面落實氣象災害防災減災責任制。各縣區、鄉鎮政府要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成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分管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有關部門的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組織研究解決防災減災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健全防災減災工作協調機制,形成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防范應對氣象災害的格局。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2暴雨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