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自然災害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4-01-05 17:36: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暴雨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了有效提高我校自然災害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災害救助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消除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和校舍安全,維護校園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是災害發生后,對校園受災師生學習、生活進行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本預案適用于強降溫天氣、洪災、旱災、地震、冰雹及暴雨(雪)等因素而造成學校路面結冰、校舍倒塌、校園淹沒、道路阻塞等情況的應急救助反應。
二、災害救助應急機構
成立校園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學校救災工作。
三、工作目標
(1)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學校和廣大師生員工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網絡,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不因自然災害而危及師生安全和財產損失。
四、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知識,提高學校和師生員工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少自然災害事故的損失。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在當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統一領導下,學校成立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預防、指揮、協調、處理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增強人力、物力、財力儲備,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事故,快速反應,及時高效地做好處置工作。
五、組織管理
學校要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自然災害事故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1)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預防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制定本校的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災害事故預防責任制。匯總和收集學校自然災害事故的信息情況,及時上報。
(3)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廣泛深入開展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知識宣傳和演練,提高師生員工的防護能力和意識。
(4)檢查、督促學校各處、室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落實情況。
(5)經常性地開展消防器材、校舍、操場、圍墻、下水道、電線等建筑物的安全檢查,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
(6)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的預警,切實做好師生員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7)在上級教育局的領導指揮下,迅速做好因自然災害事故而發生的處置工作。
六、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自然災害事故的領導和管理。將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工作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考核,并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整改措施。
(2)經常性地對校舍、場地、圍墻、水溝、電線等建筑開展自查,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學校應在自然災害事故發生前進行師生員工疏散演練。
(4)增加學校投入,切實加固好自然災害事故易發生的基礎設施。
(5)不亂拉亂接臨時線路,不違章使用電器,嚴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開展火災自救、惡劣天氣自救逃生知識演習活動。
(7)按規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實學校消防責任制度。
(8)暴雨、雷、電等惡劣天氣,嚴格按規定停止教學活動,請家長配合接送學生放學。
七、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
(1)市區和學校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期間,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并設立和開通值班電話。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自然災害事故報告制度。對發生的事故做到按程序逐級報告,并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報告有關部門,確保信息暢通。
(3)不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4)建立自然災害事故舉報制度。任何部門和個人有責任和權利向學校舉報自然災害事故的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上級政府部門舉報有關學校不履行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理規定和職責的情況。
八、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反應
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情況,啟動響應的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和處置。
保證組織落實,人力落實,財力落實,以最快、最高效的辦法處置事件,確保師生的安全。
(1)學校發緊急撤離、集中信號。
(2)學校立即停止一切教學活動,所有在場教師參加救援和疏導。上課的由各任課教師帶領學生按制定路線到指定地點集中,班主任立即到班,老師在確認沒有學生時最后一個撤離。
(3)任課教師、班主任應按照平時疏散演練逃生的路線有組織、迅速地疏散學生,地震、火災等其他災害發生時如安全通道被破壞無法安全撤離時要穩定學生情緒,并引導學生轉移到相對安全區等待救援。
(4)緊急撤離時,學生應停止一切活動,不得攜帶書包,迅速離開現場,聽從老師指揮,互相照顧,幫助弱小、有病同學撤離。
(5)門衛聽到信號后打開所有大門,工作人員立即檢查應急通道是否打開暢通。
(6)工作時間發生火災時,發現者除撥打119、110報警外,迅速報告學校領導,校領導應立即指揮工作人員關閉電源;夜間發生火災時,發現者要大聲呼救,立即打119、110報警電話,并報告學校領導。
(7)發生漏水現象危及學生安全的應立即切斷電源(消防用水除外)。
(8)在報警的同時校領導應立即到一線進行指揮,校園應急領導小組迅速作出反應,指揮各小組迅速到達指定位置。
①教育宣傳組:將相關情況通知各有關部門,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匯報,聯系“110”或“119”等相關部門到場救助,聯系醫療部門實施醫療救護。
②事故處理組:引導學生安全撤離到安全的疏散集中地,并要安慰管理好學生,不使學生走失、走散。將受傷師生及時送往醫院救治或就地對傷員展開實施救護,并就地取材開展營救尚未脫險師生。
③后勤保障組:保障人、財、物及時到位,盡最大可能保證師生生命安全,使損失減少到最小。
(9)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災害外,人為引起的災害應急應保護好現場,協助公安、消防部門進行事故現場分析,查明原因。
篇2
汛期將至,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防范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促進全鎮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加強對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
各村、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做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超前防范、未雨綢繆,努力提高防災減災能力。要切實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早謀劃、早準備、早行動、早預防。對本村本單位可能由暴雨、臺風、雷電等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明確重點防范區域,制定有效防范應對方案和措施。要認真總結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預防和遏制各類自然災害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
二、切實做好汛前和汛期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村、各單位要結合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對本轄區重點企業進行一次全面安全檢查,消除可能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隱患。非煤礦山企業要將防范暴雨、洪水災害作為安全檢查的重要內容,要檢查排水系統、截水溝、邊坡穩定性等情況;建筑施工企業要重點檢查施工臨時宿營區安全、現場排水、邊坡基坑支護、腳手架工程、施工用電等情況;其它單位都要結合實際,搞好檢排查工作。安全檢查要建立檔案,做到事故隱患治理方案、責任、時限、經費和預案“五落實”,尤其要做到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能除險加固的立即除險加固,一時難以整改或施工的要加強防控。
三、切實增強汛期生產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各村、各單位要結合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對重點防范部門和企業有關人員全面進行安全技術培訓,提高安全意識,熟悉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特點,掌握防控措施。各企業要結合安全隱患治理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增強企業預防事故的能力。要結合防范工作重點和安全風險評估,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修訂和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要通過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確保應急預案有效管用。
篇3
【關鍵詞】生產安全;應急預案;風險評估
1.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的變化及安全管理的發展,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政府部門在安全監管上對企業應急管理的要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出臺并開始實施,標志著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進入“從有到優”的新階段,國家在對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經將提升應急預案質量作為了工作重點。新《導則》針對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編制應急預案時缺少風險評估導致預案針對性、實用性不強這一問題,進一步規范了企業應急預案的編制程序,明確將“風險評估”作為應急預案編制步驟之一。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印發2014年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要點的通知》(應急綜合[2014]4號)中進一步提出應急預案編制需深入開展危險因素辨識,注重將風險評估報告納入備案內容。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更是明確提出將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風險評估報告作為應急預案備案審查的必要條件之一。由此可見,風險評估對應急預案編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業在編制應急預案時由于編制人員專業能力的限制,極少進行真正有效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事故風險描述部分,均是憑主觀經驗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寬泛的概述,在具體的應急預案編制上存在兩個極端:一是不分主次,對所有危險源均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二是與風險描述相脫節,僅編制一個綜合應急預案。
企業編制的各種應急預案,最終均要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包括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應急預案編制之初,“要編制哪些預案”是企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進行風險分析,盲目的對所有危險源均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沒有重點和主次,導致預案缺乏針對性、很多專項預案只是作為文本被束之高閣,而真正有用的專項預案也不能得到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重視,從而預案也就喪失了其有效預防、降低事故影響的作用。
針對此問題,筆者在近期做應急預案咨詢工作的基礎上,以某地勘企業為例,闡述通過風險評估從而進行應急預案體系優化的過程,探討風險評估對應急預案編制的重要意義。
2.應急預案體系優化
2.1風險評估前的應急預案體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業屬高流動分散的行業,其工作條件多變,環境惡劣,涉及的事故風險較多。進行風險評估前,企業僅憑經驗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了概述,包括火災、人身傷害事故(觸電、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車輛傷害等)、野外作業事故(溺水、人員失蹤等)、基坑坍塌、自然災害等,并針對所有風險均編制了專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體系如圖1所示。
企業在專項預案中按照常規模板將火災專項預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體的預案中分析了辦公室火災、施工現場火災等,但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并沒有分情況進行編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而火災事故對該企業來說并非多發事故;野外作業事故專項預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員失蹤,但是考慮到該企業的作業活動范圍,人員失蹤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傷害事故專項預案力求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人身傷害類型,個體傷害類型和群體傷害等混在一起,沒有分重點和主次,接下來的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的編制很難較好的進行;自然災害專項預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關于自然災害方面,企業的主要職責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好防災工作。圖1的應急預案體系,針對性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讓企業確定自身生產活動過程中的應急防范重點,具體實施起來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風險評估
根據該地勘企業作業特點,選擇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對該企業歷年的事故情況分析及對同類企業事故情況進行調研,以“以往事故發生頻率”(曾經發生過、未發生過、經常發生、其他單位曾經發生過)這一指標來輔助確定相應的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值,編制風險評估表(如表1所示),對企業主要生產活動(鉆井施工作業、巖土施工作業、野外地質調查)進行風險評估,得出各類危險因素的風險度值,從而進行重要性排序。
2.3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
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對原有應急預案體系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優化:
1)因野外地質調查作業各項危險因素的風險等級為“可能危險”,等級較低,因此無需單獨編制專項預案。
2)企業鉆井施工作業過程中,高處墜落和觸電的危險等級最高,為“高度危險”,鉆井施工中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因發生頻率高,達到“顯著危險”,其次是起重傷害、車輛傷害等,因此得出人身傷害事故是企業應高度關注的風險,因此將人身傷害專項預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編制高處墜落和觸電現場處置方案。
3)巖土施工作業過程中基坑邊坡失穩坍塌的風險等級為“高度危險”,觸電、機械傷害風險等級為“顯著危險”,因此巖土施工專項預案明確為基坑坍塌專項預案,其他風險的應對在人身傷害專項預案中已經包含。
4)自然災害方面,根據企業的作業范圍和特點,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業直接有影響的是大風和雷電天氣,因為將自然災害專項預案確定為“防風、防雷專項預案”,重點針對大風、雷電天氣進行預防,編制事故發生前的防范措施。
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如圖2所示,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體現了企業的生產作業特點,也使后續的具體應急預案內容編制更具針對性。
3.結論
通過風險評估進行于應急預案體系優化這一過程,總結其對應急預案編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解決了企業“要編制哪些預案”的問題,企業的應急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過風險評估,對企業潛在的危險源進行梳理,評估出各類事故的風險等級,有針對性的對高風險的事故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才能最大的發揮應急預案降低事故損失的作用,針對性強了,企業的重視度就高了。
2)應急預案體系確定后,由于風險評估確定了各類危險源的具體風險等級或分志,企業在預案內容編制過程中,也能進一步突出主次和重點。
3)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的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業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產經營活動中潛在的各類事故風險,進而加強相應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風險評估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增強了員工安全防范知識的同時,也會在一定意義上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GB/T29639-2013.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2]樊運曉.應急預案編制實務――理論實踐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嚴晗,李明.建筑企業應急預案編制范圍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篇4
這次全市救災辦、農建辦主任會議,主要內容是貫徹落實全省救災辦、農建辦主任會議精神,對救災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作總結部署。剛才,向東、謝平同志已就全省會議精神的貫徹和救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講了很全面的意見,作了具體的安排部署,我完全贊成,請同志們務必做好匯報,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強調兩點:
一、切實加強救災工作
救災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經濟性和突發性。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是對黨執政能力的考驗。救災工作抓得好,可以減少災害給災民帶來的損失,極大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反之,就會造成政治被動,甚至帶來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新的一年里,救災辦的同志們要在深化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切實加強救災工作。
(一)抓好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完善,規范救災程序,明確各級責任。市上已在《市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基礎上,新編制了《市重大干旱災害救災應急預案》、《市森林防火救災應急預案》、《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應急預案》、《市農作物重大病蟲鼠害應急防治預案》、《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救災應急預案》等6個預案,加上原來已發的《市防汛總體預案》(宜府發[2003]31號)、《市動物重大疫病防治方案》(宜府發[2009]8號)、《市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宜府發[2002]3號)等3個預案,《市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完善為1個總體預案和9個專項預案,使我市主要的自然災害都有了救災應急預案。這些預案規范了自然災害發生后,應該怎樣應對處置,誰來指揮決策,誰來具體負責實施。各區縣要結合實際,制定好相應的預案,特別是要督促有關部門作好重特大災害發生后,涉及各有關部門在預案中要具體實施的過細的預案。如重特大洪災發生后,防汛、水利部門的搶險救災決策建議、方案,救災辦的綜合協調組織,武裝部、公安局如何組織武警、公安、民兵搶險救災,民政局的轉移安置、災民生活安排、災后重建,衛生局的傷員搶救、衛生防疫,等等。做到預案落實,各級政府、部門責任明確、到位,有備無患。
(二)抓好氣候趨勢預測、分析,研究對策、落實責任。根據市氣象臺預測,我市2010年氣溫正常,降雨量略偏少。春季有中等強度干旱和弱的低溫陰雨;夏季有中等偏重夏旱,但復旱不明顯,暴雨次數接近常年,有3-4次區域性暴雨,其中有1次大暴雨可造成局地洪澇;初秋低溫綿雨偏弱。各區縣要結合實際,對今年氣候趨勢作好認真過細的預測和分析,通過會商,研究相應的對策,按照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和今年全市抗災救災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的要求,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做好防災救災的準備。
(三)落實好救災工作人員和救災款物,保證救災條件,提高救災質量。各區縣分管領導要高度重視救災工作,要確定一名政府辦公室領導分管、具體負責,做好協調工作;還要落實具體工作人員,確定一至二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具體做好汛期值班、災情分析、報告、報表等工作。按照省政府救災辦的要求,市政府今年繼續在農業的切塊經費中安排100萬元作為救災緊急備用資金。請各區縣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作好救災資金的安排和物資的準備,確保災情發生后救災工作政令、信息暢通,綜合協調組織及時到位,款物及時到位,提高救災質量,保證救災效果。
(四)做好森林火災高發期前和汛期前的檢查,消除災害隱患,減少災害損失。各區縣要在3月森林火災關鍵期前對森林防火重點區域進行檢查,在5月汛期前對防洪重要城鎮、江河堤防及險工險段、病險水庫、重點山地災害地段組織檢查,切實作好隱患整治,落實好防御、防范措施,減少森林火災高發期和汛期災害損失,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提高應急能力,抓好搶險救災,保證災區穩定。災害發生前,各級救災辦要及時與氣象、防汛等部門銜接,在第一時間里將預測的雨情、水情、災情報告當地黨委、政府并通知有關部門,將上述信息及領導的批示傳遞到可能受災區域的黨委、政府和群眾;災害發生后,在第一時間里反饋處理有關信息(匯總、傳遞、上報、落實領導批示),在第一時間里協調組織聯合工作組趕赴災區第一線,察看災情、慰問災民、組織搶險救災、安置災民,確保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確保災區社會穩定。
二、大力推進農建工作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礎工作。2010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已通過省市農建電視電話會和市農建會作了部署。這里我只強調兩點:一是要按照省上的要求,把戶辦工程、新村工程作為農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謀劃,精心組織,大力推進;其次要抓住水利、農村公路建設和中低產田造等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農建項目,力爭突破。
(一)抓好戶辦工程,探索新村工程。翠屏區邱場鄉謝壩村,引進業主開發,發展生豬、茶葉產業,以產業為支撐,促進農民增收,推進戶辦工程建設的經驗很好,大家要認真學習借鑒。抓好戶辦工程:要與扶貧新村建設結合,進一步完善戶辦工程的近期規劃,將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村和各部門;要在繼續搞好戶辦工程示范村的同時,整合資金,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以獎代補,以農戶為主,市、區縣給予一定的支持,將投入農村農業的資金打捆使用,在全市農業“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各區縣的經濟產業區域,引導農民群眾大力開展戶辦工程建設;要加大戶辦工程的宣傳力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民積極開展戶辦工程,推進面上的工作,確保2010年度省上下達的戶辦工程建設目標任務的完成。
在推進戶辦工程建設的同時,要積極探索新村工程。新村工程是省農建辦在戶辦工程的基礎上總結提出的建設全面小康示范新村工程,向東、謝平同志已作介紹,我就不再細講。省農建辦將在除甘孜、阿壩外的19個市州各建1個示范村,省上負責指導和支持一定的啟動資金,翠屏區邱場鄉謝壩村的條件較好,市上確定推薦為省級示范村。按省上的要求,市上將在其余9縣各選1個村,與各縣共建示范村,市上負責指導和支持一定的啟動資金,縣鄉鎮村的同志具體組織實施,原則上定在原定的省市級戶辦工程示范村(縣安邊鎮湖冰村、南溪縣羅龍鎮長江村、江安縣井口鎮復員村、長寧縣銅鼓鄉和睦村、高縣羅場鎮田村、筠連縣筠連鎮白楊村、興文縣新壩鄉東風村;珙縣寶山鄉太平村、屏山縣新安鎮民主村)。各區縣要在所轄的鄉鎮各選1個村,與各鄉鎮共建示范村。這樣全市就可以建設213個示范村,力爭省市級1-2年建成,區縣級2-3年建成。
各區縣在探索新村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抓住四個關鍵環節:一是選好地點。示范新村應選擇基層干部得力,交通方便,群眾收入較高,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示范。示范村必須是新規劃,新建設,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搞修補。二是爭取支持。示范新村建設應依托有關項目資金啟動。要向黨政領導作好匯報,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為搞點創造必要的條件,特別是資金的打捆使用上要有突破,要和有關部門協商,在申報項目時就要有的放矢,相對集中。三是培育產業。要精心選準、做強骨干增收項目。要在因地制宜、良種良法、適度規模上下功夫,形成產業支撐。四是宣傳發勸。群眾是建設的受益主體,也是投資投勞主體。群眾積極性的高低,是建設成敗的關鍵。我們的工作重點在激活民間資金,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工作開始時的難度會比較大,要通過循循善誘,參觀學習,政策引導來發動群眾。我們要在曉之以理、動之以利、導之以行上下功夫。
(二)抓住重點,力爭突破。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我們要按照省上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和焦市長“爭取在2010年度我市農建各項工作在全省評比名列前茅”的要求,扎實抓好各項工作,突出重點,加大工作力度,務求在治水興宜、修路富民、改田改土、戶辦工程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要抓好最后一年的病險水庫整治,積極爭取國家將“選擇部分地區對農民購買節水設備實行補助的試點”、“國家對農民興建小微型水利設施所需材料給予適當補助”的政策,引導農民群眾自建防旱池、水窖,加大工程蓄水建設,提高有效灌面。二是要抓好農綜開發項目、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引導業主參與改田改土,增加穩產高產田土。三是要切實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來抓,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多元化籌集資金,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議”,通過典型示范工程,引導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逐步解決農民出行難、生產資料調運難、農副產品運出難的問題。
篇5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所造成群眾基本生活困難的救助體系和應急運行機制,利用各類救助資源,規范應急救助行為,提高災害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1、《*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區重特大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三)適用范圍
凡在我鎮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干旱、暴雨、臺風、潮汛、濃霧、冰雹、暴雪、強寒流等氣象災害;地震、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其他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于本預案。
二、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工作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積極開展救助工作,努力減少人員傷亡,減輕國家和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滿足災民基本生活需要,確保不發生因災餓死、凍死人的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二)基本原則。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作方針?;驹瓌t如下:
1、分工負責,責任到人原則。自然災害的救助由鎮政府牽頭,村、社區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并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
2、快速反應,果斷處置原則。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所在村、社區應迅速反應,果斷處置,立刻上報鎮政府、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并立即啟動災情排查和救災工作。
3、因地制宜,急事急辦原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涉及救災的有關手續從快、從簡,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及時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三、基本情況
*區*鎮地處*市東郊,東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臨錢塘江,北依*筧橋機場,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34萬,轄區下轄10個社區、4個行政村。全鎮四級救助圈困難家庭270戶,各類殘疾人員462人,精衛病人198人,轄區有各類學校5所,轄區單位100家,交通、通信、電力、供水、供氣設施完善,是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商貿發達、人口密集的鎮。
四、啟動條件
鎮行政區域內,發生干旱、暴雨、臺風、潮汛、濃霧、冰雹、暴雪、強寒流等氣象災害;地震、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其他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五、組織機構
根據災害程度,對應建立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確定人員,一旦本預案啟動,立即按照分工開展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等同志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社會事務辦)和查災核災組、后勤保障組、醫療衛生組、搶險保衛組、接收捐贈組、新聞宣傳組、監督檢查組等七個工作組。各工作組人員組成及主要職責如下:
1、查災核災組。由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沈國法同志任組長,各村、社區民政干部為成員。主要職責:全面了解救災預案、轉移安置點及救災物資儲備情況;依據水利、氣象預報的雨情、水情綜合分析研究,及時掌握災情和發展趨勢,并按規定向上一級報告災情,做好救災款、物的籌集和儲備,加強使用和管理;全面了解因災造成的傷病、死亡和失蹤人員情況,道路、橋梁,水塘、河岸堤壩、學校、醫院等損失情況,并及時上報區民政局。及時制定救災款物分配方案,開展救災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方面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抗災、救災和減災的能力意識。查災結束后,應及時寫好全面的查災報告。
2、后勤保障組。由黨政辦主任戚福水同志任組長,黨政辦、社會事務辦人員為成員。主要職責:負責協調聯絡接待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指導各村、社區做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3、醫療衛生組。由鎮城管計生辦主任龔玉香同志任組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愛衛辦、紅十字會等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職責: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組建災區臨時醫療機構,搶救、治療和轉運傷病員;實施災區疫情監測,開展飲用水、食品等衛生監督、檢測;組織開展健康教育、環境消毒工作,預防或控制傳染病疫情;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及時做好人畜共患疫病的緊急免疫和場所消毒工作。
4、搶險保衛組。由鎮綜治辦主任俞德坤同志任組長,*派出所、交警中隊、人武部、巡防大隊相關人員為成員。主要職責:組織力量搶救群眾生命財產和緊急轉移安置工作,指導、督促災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穩定社會秩序;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性治安事件,加強對黨政機關、金融、電力、通信、新聞等要害部門的安全保衛,視情在災區實施交通管制;嚴厲打擊盜竊、搶劫以及哄搶救災物資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物資發放、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5、接收捐贈組。由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沈國法同志任組長,鎮社會事務辦及村、社區相關人員為成員。主要職責:根據災情做好社會各界提供的救災援助資金、物資的接收和安排工作。
6、新聞宣傳組。由鎮黨政辦主任戚福水同志任組長,文化站、工會、婦聯、共青團相關人員為成員。主要職責:負責宣傳報道災害救助工作,按規定向公眾災情及救災工作有關信息,負責回答有關災情的詢問。
7、監督檢查組。由紀委副書記毛展宏同志任組長,鎮紀委、黨政辦、財統辦及各村、社區相關人員為成員。主要職責:負責對各村、社區、各部門履行災害救助職責、工作效能情況以及救災資金、物資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反本應急預案的行為,并依法追究有關違法違紀人員的行政責任。
六、應急準備和反應
(一)各有關部門應做好災害的預警工作,對可能發生或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地段要嚴密監測并及時報告。落實防范措施,指定專人,經常性地開展檢查和督促,制定危險地域群眾轉移線路和安置地點的應急預案。
(二)鎮黨政辦、社會事務辦等部門要做好救災物資儲備工作,備足各類救災物資。救災物資由鎮根據災情統一進行調撥和安排。鎮城管計生辦要掌握好醫院、病床、常用藥品、可動用醫療隊的數量及分布。鎮其它部門要備足備齊災區群眾日常所需的物資,協調落實應急通信設備、緊急供電設備及應急交通工具,做到反應快、拉得出、調得動。
(三)發生自然災害時,各級各部門應快速反應。
1、村、社區應迅速調查核實災害、災情,及時將災害發生的具體地址、災情等信息上報鎮及相關部門。
2、鎮召開緊急會議,聽取有關部門的情況匯報,研究部署抗災救災工作,并視情況宣布啟動本預案。
3、向上級報告災情,根據需要請求上級支援,按規定舉行災情會。來源于:
七、應急救災經費和物資保障
(一)要把救災工作納入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根據上年度自然災害救助情況、本年度的災害預測,安排地方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基金(按每人每年3元標準),落實應急資金及救災物資儲備資金。
(二)鎮財統辦根據災區損失的實際情況,及時制定救災款分配方案,下撥救災經費,指導督促災區做好救災款使用、發放工作。
(三)抗災救災資金和物資必須按規定??顚S茫瑢N飳S?,重點使用。鎮黨政辦、社會事務辦、財統辦等部門要加強對抗災救災資金及物資的管理和監督,并將公示的有關材料報區民政局,防止截留、克扣、私分、擠占、挪用、貪污等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
八、應急響應
(一)一般自然災害響應流程。在接到突發性自然災害發生的信息后,鎮社會事務辦應在3小時內向上級民政部門報告,盡快派遣工作組,及時進行災情核實,兩天內將災情報告上級民政部門。
(二)重特大自然災害響應流程。鎮在接到重特大自然災害的信息后,鎮黨政辦應迅速啟動本預案,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同時組織人員,安排應急款和救災物資到災區,安置災民生活。災情穩定后,在兩天內將災情上報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
九、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一)預警預報和信息共享
1、鎮自然災害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與區災害救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溝通,及時了解市氣象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區科技局的地震趨勢預測信息、區國土資源分局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區農業局的農業生物災害預警信息等各類信息。
2、根據災情預警,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鎮、村(社區)應做好應急準備,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二)災情信息管理
1、災情信息報告內容
(1)災害損失情況: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受淹村組、飲水困難人口;倒塌房屋、損壞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
(2)因災需救濟情況: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數量;需救濟傷病人口;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戶數。
(3)已救濟情況: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安排口糧救濟款、已安排口糧救濟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救濟衣被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等。
2、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1)災情初報。村、社區對于本行政區域內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鎮社會事務辦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于災害發生后2小時。鎮社會事務辦在接到村、社區報告后,在3小時內完成審核及災情數據匯總工作,向區民政局報告。
(2)災情續報。在重特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鎮、村(社區)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每天將災情向區政府、區民政局報告。特大災情根據需要隨時報告。
(3)災情核報。村、社區在災情穩定后,應在1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并向鎮社會事務辦報告。鎮在接到村、社區報告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并向區政府和區民政局報告。
3、災情核定。社會事務辦、經濟發展辦、財統辦等有關部門組織人員,通過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專項調查等形式對災情進行評估、核查。在此基礎上進行會商,核定災情。
4、臺帳管理。建立因災死亡人口臺帳、倒塌房屋臺帳和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在災情核定后,要建立因災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濟人口的花名冊,為災區的恢復重建和開展生活救助提供依據。來源于:
十、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一)災后救助
1、鎮社會事務辦對災區開展災民生活困難狀況評估,核實情況。在災害受損較重時,根據災民困難程度和情況,及時向上級報告要求下撥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專項用于災民的基本生活救濟。
2、災民救助實行《災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對確認需政府救濟的災民,由鎮統一發放《災民救助卡》,災民憑卡領取救濟糧款。
(二)恢復重建
恢復重建由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1、村、社區應迅速核定災情,建立因災倒塌房屋臺帳。鎮城建辦、社會事務辦在規定工作日內將因災倒塌房屋等損失情況報區民政局。同時,組織開展重建工作。
2、衛生防疫部門幫助災區救治傷病人員,指導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和愛國衛生運動,必要時派醫療衛生人員赴災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3、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落實相應的救災資金和物資,做好災區各類公益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幫助災區盡快恢復生產生活。
篇6
下午好!根據市政府新聞辦安排,下面我代表市民政局,就本市綜合減災工作的基本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自然災害的基本情況
**瀕江臨海,因特殊地理位置而常常受到來自海洋、陸地的多種自然災害侵襲。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自然災害越來越多地呈現出極端氣候事件頻次增加、災害連鎖反應、多災并發等趨勢。
據統計,**平均每三年發生一次澇災、五年發生一次風暴潮災、十年發生一次洪災。概括來看,**自然災害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臺風的多發性。平均每年有2-3個左右的臺風影響**。2005年“麥莎”臺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3億元。二是潮位的趨高性。從上世紀50、60年代以來黃浦江潮位從4.5米上升到5.72米,且位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從平均每年超警戒水位1次增加到了10.3次。三是暴雨的突發性。**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加之城市高樓林立、熱島效應明顯,極易形成局地強對流天氣。2008年8月25日的雷暴雨突襲中心城區,為本市有氣象記錄130年來最大一小時雨量,對城市交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較大威脅。四是洪水的復雜性。最為嚴重的是臺(風)暴(雨)潮(水)“三碰頭”和風暴潮洪“四碰頭”,對**城市防汛工作是個嚴峻的考驗。五是大霧、冰凍等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市區平均每年霧日39天,郊區更多。2008年1月7日至11日持續大霧,對城市海陸空造成全面影響;同時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襲擊,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對城市交通、農業、人民生活等造成的影響之大也為**歷史罕見。六是高溫的威脅。**日極端最高氣溫≥35℃的高溫天數常年為9天(1971年-2000年平均值),最近10年來達到了17天以上。
近年來,**災情雖然較為平穩,但作為一座特大型城市,一旦發生巨災,后果和損失將無法估量。2009年是**籌辦世博會的“臨戰年”,是**建設的“高峰年”,全市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達到86個,如此高密度建設增加了**在氣象災害、洪澇災害、海洋災害、地質災害等方面的脆弱性,易引發各類事故災害??傮w來看,防災抗災的形勢比較嚴峻,不能有絲毫懈怠。
二、**綜合減災工作的基本情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自然災害的預防和應對工作。按照《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的要求,本市有關部門通力合作,自然災害應對工作逐步從單災種管理向綜合減災管理轉變。特別是2005年本市成立市應急委(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之后,綜合減災工作納入了應急管理的軌道,全市形成了由區縣應急管理、部門專項應急管理和重點部門或地區應急單元構成的點、線、面為一體、覆蓋全市的應急防范體系、應急處置體系和應急保障體系的綜合減災體系框架。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市民政局作為本市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的職能部門和綜合協調機構,與市氣象局、市水務局、市地震局、市海洋局、市國土局、市農委等涉災的職能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災情會商,與市安監局、市衛生局、市公安局、市民防辦、市教委以及市紅十字會等部門和單位共同推進社會和社區的防災減災工作,城市綜合減災工作在“測、報、防、抗、救、援”等六個環節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災害監測和預警預報方面,氣象局已建立起氣象災害監測網絡體系和預警預報體系;海洋局初步完成了海嘯預警報系統建設;國土局完善了中心城地面沉降水準檢測網;農委完善了**市農業有害生物預警系統。在災害防御和抗災方面,**在防汛設施建設已累計投入超過400億元,初步建成了以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鎮排水、區域除澇等“四道防線”為骨架的防汛保安體系。全市建立了市容環衛、房地、綠化、電力、水務、燃氣、交通、消防、通訊、環保、生化等專業搶險隊伍。在救災和災害援助方面,頒布實施了《**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建立了氣象、大霧、雨雪冰凍、防汛防臺、地震、海洋等多個專項應急預案。同時,建立了災害援助體系,主要通過政府扶助、生產自救和社會保險(特別是農業保險)來進行救援工作。
據統計,2007年和2008年,全市分別各種災害預警137次和45次,啟動應急響應23次和24次,災前緊急轉移30.6萬人次和5.07萬人次,較好地完成了應急救災工作,確保了城市平安有序地運行。
三、下一步**綜合減災的重點工作
綜合減災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下一步,**將按照《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眾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全面推進綜合減災工作。我們將以籌辦世博會為戰略機遇、以國家設立“5.12防災減災日”為重要契機,強化城市“安全發展”的理念,完善全民防災教育體系;加強城市自然災害風險評估,提高預測分析的準確性;完善城市災害防御規劃體系,提高災害情報傳輸、預警能力;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提高綜合減災工作的規范化;細化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管理的演練和宣傳;探索建立跨地區應急救援網絡,健全城市自然災害綜合救援機制。
國內外災害管理的經驗和教訓表明,在災害的預防與處置過程中,公民、社區、社會組織的參與顯得非常重要。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城市居民的應急防護意識不強,在公共安全知識和突發事件應對技能相對較弱(比如,2008年初雨雪災害中,本市有近4000人因雨雪天氣造成骨折等外傷就診,醫療急救日出車數屢創新高)。為此,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一起,著力提高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知識和技能。一是要推進市民減災宣傳教育。把加強危機教育、塑造發達的“應急文化”作為綜合減災的基礎性工作來抓。(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鑒。日本為紀念死亡14萬人的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把9月1日作為“防災日”。其防災教育的特點是在點上抓學生教育、在面上開展國民防災教育運動。)在今年本市首個“512防災減災日”期間,全市將組織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目的是提高公眾對自然災害情報信息的知曉率,加強市民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技能的培訓與演練,不斷增強市民自我防范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其中,市民政局將從5月7日開始到月底(31日),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防災減災金點子”。二是要提升社區綜合減災能力。加強基層社區應急管理是全面提高應急能力的重要環節和有效途徑,國際防災減災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從強調“政府的作用”轉變為重視“建設應對災害能力強的社區?!睘榇恕秶揖C合減災“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全國要建立1000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本市在前幾年開展各類社區防災減災活動的基礎上,計劃今年正式啟動此項工作。5月12日下午,將在長寧區新華街道田渡社區舉辦一個啟動儀式。三是要擴大綜合減災工作的社會參與。要鼓勵社會組織參與防災減災,組建應急志愿服務隊伍,包括應急搶險、醫療衛生、心理調適、社會工作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提高民間的社會動員力;要引導保險業介入災害預防和災難救援,分散災害風險,提高企業和個人的生產自救能力。
篇7
__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全生產委員會,各縣市安全生產委員會,__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安全生產委員會,州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接自治區安委會辦公室通知,據氣象部門預報,10日傍晚至12日,我州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山區局地有超過50毫米大暴雨,同時伴有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為防范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各縣市(園區、開發區)、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預警工作。安監、氣象、水利、住建、質監、煤炭、旅游、國土資源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橫向聯系,做到信息共享,及時汛情、地質災害等預警信息。
各縣市(園區、開發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安全生產特點,督促指導轄區企業開展防汛、防地質災害檢查,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及時治理各類隱患。要加強對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監測監控。對損壞的公路、橋梁、隧道、邊坡要設置警示牌,并及時治理,嚴禁車輛在存有嚴重隱患的道路、橋梁通行。加強病險水庫、堤壩險情的監控、治理,確保水利設施、水庫的安全。旅游景點、景區要根據情況及時啟動預案,景區以及進入景區的道路存在山洪、泥石流等重大隱患的,要停止經營,確保游客安全。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儲運、煙花爆竹企業防雷擊設施的檢測維護和生產線的監控,油氣長輸管線周圍存在滑坡、山洪等地質災害的,要采取相應的工程防災措施,確保安全運行。礦山企業重點加強對地面防水、井下水患的監控,認真落實防排水、探放水等各項安全技術措施。尾礦庫企業要加強現場巡檢和監控,確保尾礦庫排水構筑物無損壞、無淤堵,排水能力滿足防洪要求,防止發生潰壩、垮壩事故的發生。電力、建筑、高空作業、野外施工等行業企業要做好防山洪、防泥石流、防山體滑坡和防雷擊等工作。
各縣市(園區、開發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到崗帶班和干部24小時值班制度,完善預案,加強演練,做好滿足搶險救災必須的各種設備、物資和隊伍等應急準備工作。要根據自然災害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應急響應,迅速組織救援,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8
關鍵詞:突發事件;技術支持系統;應急預案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Coping Power emergencies, mainly abou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grid system for emergency response current, separately from the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ower grid emergency technology,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plan for these three aspects to strengthen the emergency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depth study of the is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city grid system is strong, reduce the operating risk, strengthen the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 work, and als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emergencies in a certain extent.
關鍵詞:突發事件;技術支持系統;應急預案
Keywords: emergency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emergency plan;
中圖分類號:TM73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電力的安全不僅關系到國民經濟,而且還和社會穩定,創建和諧家園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在國內因突發事件所引發的災害常常發生并且所影響的程度也日益嚴重。而這種突發狀況所引起的電網事故危害也隨著事故數量的增加而不斷地擴大加劇。比如說2005年的9月26日,因達維臺風而引起的海南長時間停電事件,影響極其嚴重,還有湖北,新疆地區頻發的超大冰雪災害,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所引起的大面積停電,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麻煩,還有2008年一月份,云南昭通地區持續多天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使當地的電網系統也遭受了極大的的損失,其中電網線路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們生活因此也遭到了極大的不便,又比如2008年的6月14日在云南麗江因單點暴雨所引發的特大山洪自然災害這種突發事件也造成了建好的電網系統毀于一旦,鑒于以上的種種事例說明了對建立健全電網應急體系的迫切性,保證電網供電安全,防止因突發事件所引起的大面積停電這種事情的不斷發生,所以我們要加大對電力系統的健全和建設。
一、突發事件分析
(一)對突發事件起因的研究
從電力突發事件的發生原因的角度來看,主要有自然災害,系統內部因素,外部的人為破壞等這幾個方面來講,其中自然災害因素包括,臺風,暴雨,海嘯,洪澇,地震、雷電、覆冰、滑坡、高溫、嚴寒、高污染和生物災害等,相對于電力系統的內部因素電力自身設備原件,或者因內部人員誤操作而引發的,并不是因外界因素所造成的,而所謂的外界因素就是有外部的人為破壞所引起的,主要指設施的破壞或者供電量不平均危機造成的。
(二)應急的主要原理
應急原理是指應對突發事件為降低危害,達到決策優化目的所做的應急措施,基于對突發事件的起因,經過,以及后果的研究得出其根本任務就是對突發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應付。
圖1事發應急措施原理圖
這是事發應急措施的原理圖1,應對由電網發生的事故的工作主要指事故發生前的報警、預先報案的制度的操作、以及事故的解決、電力的整頓。提前預報指的是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故即出現的所有的事情提前預測和做出相應措施,到了事故即將實現的時候先一步發出預告。預案前的措施就是把曾經出現過的類似事故的經驗做成文案摘錄起來,以備將來發生類似的事故時做借鑒。事故的解決指的就是預案頻率性的匯總的措施和整頓的過程,一旦發生不可預知的事故時,事故的各種方面的問題和糾紛都慢慢表現出來,這時就是需要對事故造成的損失做出匯總并分析,并及時預料以后將要發生的事情,并準確根據分析后的問題及時做出相應的措施,這中間將會牽扯到人力財力的分配和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遵守,分配物資等相關工作。事故的解決也是不可預料的事故的損失減到最小或平息后,整頓事故恢復到原來,追究事故的有關部門還有人員的責任,以及獎賞,把發生的事故立即做成文案,借鑒好的方面吸取教訓。事故的整頓的過程和好的方面為預案準備了可信的文案摘要。文案記載又可以服務下次事故。這些緊密的過程,不時的完善,最終成為有用的制度。
二、電力企業應對事故的狀況
經過研究一些電力企業目前應對事故的體質,一下是出現的問題:
(一)應急管理認識不夠
目前,電網首先要做的是就是普及應急知識,因為電網的大部分工作人員普遍缺乏危機意識,并且對于電網應急這一管理概念都沒有清楚的認識,這就威脅到了社會的穩定以及生命財產。
(二)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應急管理,在電網體系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提前做好應對預案的方法。而以下就是電網體系的不足之處:
(1)應急預案做得缺乏實戰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并且還不夠全面;大部分電力用戶很少做應急預案;許多應急預案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并沒有認真修改。
(2)很多的人并不看重應急預案,所以很多的應急預案都做得很粗糙,沒有深入。
(3)用反事故措施來用作應急預案是通常在電力安全事故發生后所采取的應急方法,這一做法沒有考慮到事故的預防性檢查、預警以及危險源管理等一系列善后的工作,從而使事故更加嚴重。
(三)缺乏應急預案的聯合演練
當前,許多電網企業對于應急預案的演練只僅僅是在企業內部舉行,沒有調動廣大使用電力用戶,社會深入度不夠;還有就是許多電網企業的應急預案演練只是桌面上的演練或者是功能上的演練,這樣做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應急救援隊伍保障建設不夠
現在許多的電網企業的應急救援人員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基本上都是企業招聘的一些兼職人員,這主要受制于應急經費不足以及職工的編制等原因。再者,現在的應急系統技術仍不成熟,電力企業與政府也沒有建立支持電力應急救援的保障系統。再加上大部分電力企業沒有建立電力應急救援的裝備庫以及資源 庫,所以造成電力企業的后勤準備不充分。
三、電力對應急管理狀況解決對策
(一)構建電力應急管理平臺
電力應急管理是目前我們注重加強管理的目標,需要完善電力應急管理平臺,避免導致電力事故的發生。要應對電力事故的發生,需要引進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加強電力應急管理是以公共安全理論為基礎,加強電力應急管理系統是為了及時的應對和解決各種突發事件:事故的發生、設備的損壞、供電故障和周邊環境的影響。而設立的公共安全制度和事件便于采取及時措施,應有的管理功能有應急值守、預測預警、調度指揮、復制決策、電子預案、資源管理、演練評估等一切的安全管理措施。在電力應急過程中,需要統一的信息平臺,應急電網系統的調度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而他們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平臺來支撐,有了這個平臺,就促使部門之間能相互聯系、信息共享、相互側重、互為支撐等,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二)引入風險管理體制
現在安全系統不但可以完善系統還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發生,生產產品中,必勉風險的發生,生產者如在生產過程中發現風險,就可在生產中或更早之前用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檢測及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減少事故的發生,預防風險是運用現代先進技術、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風險檢測,應對風險的級別,找出應對措施,將傳統式的“預防式”管理向“功防式”主動進行安全管理。
(三)完善應急預案體制
目前應對各類預案的問題,應及時制定修改各類、各級所應對的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預案的內容,來制定符合用戶的相應預案。做應急預案、要重點針對,抓緊對特大人身傷亡事件,電力黑夜啟動預案及預防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的預案研究,如發現應急事件,應通知相應部門備案和隨時準備修改和應急預案的數據庫存。
(四)完善應急救援隊伍保障建設
要針對應急隊伍的整理,需要必備的金裝技術,加強必要的應急搶修、及隊伍的整合,以保證應急任務的需求。
(五)積極開展應急培訓、演練與宣傳工作
我們通過實際的操作之后,讓這種意識深入到每個員工的生活當中,如在實際生活當中實際演練、培訓、預案演練、和事故的演練,把電力用戶的知識講授給他們,在這方面,應積極的開展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以及電力應對措施的知識大賽,讓干部感受到應急工作的認識,讓應急工作水平進一步的提升。
四、結束語
本文應對電網企業應急管理的現狀做出了相應策略,并策劃出了應急電力管理平臺,及風險管理制度、加強應急預案的管理水平,并對應急救援隊伍的加強訓練、演戲與宣傳工作的措施,通過這些實施將更加提高企業對應急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袁桂東.華中區域電力應急管理現狀及應對措施[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9,3(12):79-81.
篇9
1.1 制定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1.2 制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以及我區救災工作實際情況。
1.3 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區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全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內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
(2)部門分工,協作配合。參與救災應急工作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劃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行動,密切配合。
(3)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及時幫助受災群眾解決衣、食、住、醫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難,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危害。
(4)自救為主,救濟為輔。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大力開展自救互助和社會捐助,政府重點救濟災區無自救能力、自救能力弱和遭受重災的群眾。
1.4 適用范圍
1.4.1 適用的災害種類
我區境內發生的洪澇災害,干旱、暴雨(雪)、雷電、大風、冰雹、霜凍、寒潮、低溫、高溫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農業生物災害以及森林自然火災和其他異常自然現象造成的危害。
1.4.2 適用的工作范圍
自然災害發生前的預報預警,自然災害將要發生或自然災害突發時受威脅和受災人員轉移后的臨時安置和管理,災害發生后對受災人員衣、食、住、醫等方面基本生活的救助,災后的生產恢復,倒塌民房重建,因災毀壞的水利、交通工程和學校校舍、農村衛生院等公共設施的修復,以及相關的其他工作。
1.4.3 參照適用
因自然災害以外的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需對轉移安置群眾進行基本生活救助的,由各級政府負責協調并安排專項經費,民政部門參照本預案施行救助。
2. 啟動條件
2.1 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本預案:
(1)因災死亡1人以上;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5000人以上;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3000人以上;
(4)因災倒塌房屋50間以上。
2.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2.3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方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2.4 區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3.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3.1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1 組織機構
屯溪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全區的救災應急工作。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由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指揮部成員為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委宣傳部、區直機關工委、區民政局、區發改委、區經委、區人武部、區農業委、區財政局、區衛生局、區教育局、區監察局、區交通局、屯溪公安分局、區商務局、區審計局、屯溪工商分局、區水利局、區林業局、區城建辦、區糧食局、區統計局、屯溪地稅分局、區物價局等單位負責人。
3.1.2主要職責
(1)組織、指揮、協調全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
(2)研究決定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意見;
(3)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對我區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的指示;
(4)向省、市政府報告我區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情況;
(5)承擔區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3.1.3各成員單位職責
(1)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負責協調對外(上)聯絡接待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
(2)區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協調生產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3)機關工委:負責組織和協調區直機關、事業單位救災對口支援工作。
(4)區民政局:負責全區抗災救災綜合協調工作。提出救災資金、物資安排方案;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區級救災專項資金,并對救災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區政府提出自然災害處置的工作建議和意見;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工作,做好災情核查、評估和上報工作,指導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安排和因災倒塌民房恢復重建工作 ,指導協調救災捐贈工作;承擔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
(5)區發展改革委:統籌考慮將減災救災及救災應急儲備項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負責災毀工程恢復重建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以及向市爭取項目建設資金的核報工作。
(6)區經委:負責組織轄區管轄單位參與救災和傷病人員救助工作;指導企業開展自救,盡快恢復正常生產。
(7)區人武部:協助地方政府組織民兵應急分隊做好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安置、因災失蹤人員的搜救和其他救災工作。
(8)區農業委:負責組織農作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及時報告農作物重大病蟲災害情況,會同區民政部門查核、評估農業因災損失情況;落實災區補種、改種農作物所需的種子,組織農技人員赴災區幫助指導生產自救,恢復農業生產。
(9)區財政局:負責編制區級財政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預算,負責籌集和及時下撥救災資金,加強救災資金的監督管理。
(10)區衛生局:負責組織衛生防疫和醫療救治,幫助、指導災區開展救災防疫防病工作;負責生活飲用水衛生、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食品衛生監督監測和衛生知識宣傳工作;根據需要及時開展應急急救工作;組織心理衛生專家赴災區開展心理救助。
(11)區教育局:負責組織教育系統開展救災工作,會同民政部門做好教育系統災情的核實工作,及時幫助受災學?;謴驼=虒W,維護教學秩序,做好因災毀壞校舍的修復重建工作。
(12)區監察局:負責檢查國家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在遵守和執行救災工作法律法規和人民政府決定、命令中的問題。
(13)區交通局:負責組織交通系統開展救災工作;負責優先保證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運輸以及受災群眾的安全疏散,協調有關部門盡快修復因災毀壞的公路和有關設施。
(14)屯溪公安分局:負責指導災區治安防范,加強災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協助組織災區群眾的緊急轉移工作;加強指導維護重要目標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維護災區交通秩序,保證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15)區商務局:牽頭負責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工作,具體承擔肉類、食糖等重要商品的應急救災儲備管理和市場調控工作,保證災區商品及時供應;指導受災地區家禽家畜的購銷工作;協調落實救災及災后重建的國際合作項目。
(16)區審計局:負責對各級、各部門安排的救災資金、物資和接收的捐贈資金、物資進行審計監督。
(17)屯溪工商分局:負責災區物資供應的市場管理。
(18)區水利局:及時通報洪水預測、預報和旱情監測、預報信息,指導防汛、抗旱、搶險工作,對水庫實施調度,指導督促修復損毀的水利工程;參與洪、旱災情的查核、評估工作。
(19)區林業局:負責森林火災、病蟲害災的監測、撲救、損失統計和防治工作。
(20)區城建辦:負責協調災后群眾住房、校舍、衛生院等公共設施恢復重建有關手續的報批工作;負責我區各地質災害點的監測監控工作。
(21)區糧食局:負責組織協調災區的糧油供應,保證災區口糧需要。
(22)區統計局:負責協助查災、核災工作。
(23)屯溪地稅分局:負責監督執行救災捐贈物資的減免稅政策。
(24)區物價局:負責加強災區價格管理,開展價格監督檢查,打擊價格違法行為,必要時提出實施價格干預措施或緊急措施的意見,按程序報批后組織實施,維持市場價格穩定。
3.2 組織體系結構及運作機制
3.2.1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構成及職責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為區生產救災指揮部的日常辦事機構,其主要職責:(1)向各工作組傳達救災指揮部工作指令并監督落實;(2)收集各工作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生產救災指揮部報告工作進展情況;(3)及時收集、評估災情,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4)協調救災過程中的各方關系;(5)完成生產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處置特大自然災害,區生產救災指揮部加強辦公室力量,補充區發展改革委、區水利局、區衛生局、區財政局、區農委、區交通局、區審計局、區商務局、區糧食局為辦公室成員單位,與區民政局聯合辦公。同時,將指揮部部分成員單位分為8個工作組分頭開展工作,以增強應急聯動能力。
(1)安置及生活救濟組:區民政局牽頭,區直機關工委、區商務局、屯溪公安分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糧食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制定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的生活救濟方案,下撥救災款物,幫助災區安排受災群眾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指導災區社會治安工作,辦理接收、分配救災捐贈工作,保障救災物資運輸及救災工作車輛優先通行。
(2)查災核災組:區民政局牽頭,區農委、區財政局、區水利局、區教育局、區糧食局、區統計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災情的查核,統計報表的編制和上報工作。
(3)衛生防疫組:區衛生局牽頭,區財政局、區商務局、區民政局、區工商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醫療衛生人員,赴災區指導衛生防疫工作,指導災區做好傷病群眾的救治,做好食品、藥品、飲用水和居住環境的衛生安全,確保災區不發生大的疫病流行。
(4)生產自救組:區農委牽頭,區財政局、區商務局、區經委、區水利局、區林業局、屯溪地稅分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災區農作物的補種搶種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
(5)災后恢復重建組:區發展改革委牽頭,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水利局、區交通局、區教育局、區衛生局為成員單位。負責制定災區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方案,組織力量遷移、新建受災群眾住房,恢復或新建水利工程設施以及道路、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
(6)巡視組:區監察局牽頭,區直機關工委、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商務局、屯溪工商分局、區物價局為成員單位。負責檢查督促各項救災措施落實,審計救災專項資金和救災捐贈款物發放情況,檢查監管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必需的食品、藥品和建材的質量、價格,監管災后商品供應市場秩序,打擊違法經營行為,查處救災工作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及人員。
(7)宣傳組:區委宣傳部牽頭,區政府辦公室等為成員單位。負責生產救災宣傳工作。
(8)對外聯絡接待組:由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組成。負責協調對外聯絡工作,市級以上領導來我區檢查指導抗災救災的接待安排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3.2.2 專家組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設立專家組,由區民政局負責人和區民政、水利、農業、糧食、統計等部門相關科室負責人及有關專家組成。主要職責:
(1)監測、查核、評估災情;
(2)分析、研判災害趨勢;
(3)對救災應急工作提出建議、意見。
4. 應急準備
4.1 資金準備
(1)區級財政部門每年將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列入財政預算,并根據財力增長、物價上漲、農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逐步提高受災群眾的救助標準。
(2)救災預算資金不足時,區級財政安排的預備費要重點用于受災群眾的生活救助。
(3)必要時申請省、市救災資金支持。
4.2 物資準備
(1)區民政局做好本區的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在每年汛期和入冬前會同區有關部門采購和儲備必需的救災物資。
(2)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在災前應與有資質的供應商預先簽訂供貨協議,保證受災時群眾的食品和必需的生活用品能夠及時供應。
4.3 通信和信息準備
(1)加強全區災害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管理,確保我區與省、市部門的救災通訊網絡運行正常,以及區與市救災部門的微機通訊通暢。
(2)逐步建立區民政、水利、城建、農業等部門間的災害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信息交流,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4.4 救災裝備準備
區有關部門應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設備和裝備。
4.5 人力資源準備
(1)加強民政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專家隊伍,重點開展災情會商、赴災區的現場評估及災害管理的業務咨詢工作。
(3)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武警、消防、衛生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
(4)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并充分發揮其作用。
4.6 社會動員準備
(1)完善民政部門救災捐贈工作應急方案,規范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會公示、表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2)加強各級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站、點的建設和管理。
(3)充分發揮各級慈善協會、紅十字會的作用,協助接收各界捐贈的救災款物。
(4)建立救災捐助表彰制度,創造良好的救災捐助社會氛圍。
4.7 應急避難場所準備
各鎮、各街道救災應急預案應對轄區內可能因自然災害需轉移安置的人口數量進行預測,并對安置場所作出規劃,可以采取投親靠友、騰住公房等方式,安置人口較多時可以搭建臨時簡易棚,困難較大時可以向市、區民政部門申請撥給救災帳篷。全區遭受重大、特別重大災害時,區視情向省、市申請調用救災帳篷。
4.8 救災技術準備
(1)各級政府應給救災應急部門配備救災必需的車輛、船只、移動電話、計算機軟硬件、攝像機和gps等設備和裝備
(2)保證通信暢通,汛期期間,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救災辦工作人員手機保證24小時開機,因救災工作需要個人通信費增加者,應適當給予補助。
4.9 宣傳、培訓和演習
(1)區級政府救災部門要利用媒體或通過其他方式宣傳災害知識,宣傳應急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常識,增強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2)區救災部門每年應爭取參加一次上級救災部門組織的救災工作人員業務培訓。
(3)各鎮、各街道平時應加強救災應急訓練和救災救護訓練,應對大災大難突降時,應急隊伍能夠訊即趕赴災區,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保護人民群眾生活安寧。
5. 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5.1 災害監測和信息傳遞
(1)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對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做出災情預警。
(2)根據災情預警,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應做好應急準備或采取應急措施。
5.2 預警預防和信息傳遞
全區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匯總各類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向成員單位和有關地方通報信息。
5.3 災情信息管理
5.3.1 災情信息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5.3.2 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1)災情初報。鎮、街道民政辦對于本行政區域內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區民政局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于災害發生后2小時。
(2)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鎮、街道級民政辦均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鄉級民政部門每天9時之前將截止到前一天24時的災情向區級民政局上報,區民政局每天10時之前向市民政部門上報。
(3)災情核報。鎮、街道民政辦在災情穩定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向區民政局部門報告。
5.3.3災情核定
(1)部門會商核定。民政部門協調農業、財政、水利、教育、糧食、統計等部門進行綜合分析、會商,核定災情。
(2)民政、農業、水利、糧食、統計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估小組,通過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專項調查等形式對災情進行專家評估,核實災情。
6. 預警響應
6.1 預警響應啟動
自然災害預警預報。根據災害類別不同,按照相關預案的規定進行:洪澇、干旱災害見《屯溪區防洪應急預案》,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見《屯溪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森林火災見《屯溪區預防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屯溪區撲救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2 預警響應程序
(1)區生產救災指揮部在接到災情報告后第一時間向區長提出啟動ⅰ級響應的建議,由區長決定啟動ⅰ級響應。
(2)區民政局在接到災情報告后第一時間向區生產救災指揮部提出啟動ⅱ級響應的建議,由總指揮決定啟動ⅱ級響應。
(3)區民政局接到災情報告后在第一時間向指揮部提出建議,由副指揮長決定啟動ⅲ級響應。
6.3 預警響應措施
按照“政府牽頭、社會參與,以自救為主,救濟為輔、互助為補充”的救災工作原則,實施救災工作的基本措施:
1.分工負責,部門協助。特別嚴重、嚴重及較重自然災害的救助以區政府為主,實行各級政府及單位行政首長負責制,并根據職責分工,團結協助,共同做好救災工作。
2.快速反應,果斷處置。一旦發生特別嚴重及嚴重自然災害,各鎮(街道)、區各部門應迅速反應,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快速解決人民群眾的衣、食、住、醫等問題。
3.規范程序,提高效能。本著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急事急辦的原則,努力提高救災工作效能。同時,積極完善相關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實施救助。
7. 應急響應
7.1 基本要求
明確“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響應原則,災害發生后各級人民政府同時啟動相關層級和相關部門應急救助預案;確定災情報告、響應等級和責任主體、啟動和結束響應程序、響應措施等內容。
7.2 響應等級
依據自然災害的性質、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和災害救助的實際需要,自然災害救助劃分為特別嚴重災害(ⅰ級)、嚴重災害(ⅱ級)、較重災害(ⅲ級)三個等級。
7.3 響應啟動和終止程序
7.3.1 ⅰ級響應
7.3.1.1 啟動條件
全區范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區啟動ⅰ級響應。
(1)因災死亡10人以上;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15000人以上;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10000人以上;
(4)因災倒塌房屋200間以上。
7.3.1.2 啟動程序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在接到災情報告后第一時間向區長提出啟動ⅰ級響應的建議,由區長決定啟動ⅰ級響應。
7.3.1.3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區生產救災指揮部提出建議,區長決定終止ⅰ級響應。
7.3.2 ⅱ級響應
7.3.2.1 啟動條件
全區范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重大自然災害,區啟動ⅱ級響應。
(1)因災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10000人以上,15000人以下;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5000人以上,10000人以下;
(4)因災倒塌房屋100間以上,200間以下。
7.3.2.2 啟動程序
區民政局在接到災情報告后第一時間向區生產救災指揮部提出啟動ⅱ級響應的建議,由區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啟動ⅱ級響應。
7.3.2.3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區民政局提出建議,區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決定終止ⅱ級響應。
7.3.3 ⅲ級響應
7.3.3.1 啟動條件
全區范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較大自然災害,區啟動ⅲ級響應。
(1)因災死亡1人以上(或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死亡1人以上),5人以下;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上,10000人以下;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4)因災倒塌房屋50間以上,100間以下。
7.3.3.2 啟動程序
區民政局接到災情報告后在第一時間向指揮部提出建議,由副指揮長決定啟動ⅲ級響應。
7.3.3.3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區民政局提出建議,副指揮長決定終止ⅲ級響應。
7.4 響應措施
7.4.1 應急響應
7.4.1.1 啟動ⅰ級響應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區政府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情況。
(2)區領導赴災區察看、指導。
(3)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迅速組織開展生產救災工作,及時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關于救災應急方面的指示。
(4)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成員單位聯合辦公,及時收集、評估、匯總各地災情信息和救災工作動態,每日10時前向區領導、區有關部門和區民政局報送綜合情況。
(5)安置及生活救濟組組織人員赴災區指導受災群眾轉移安置,緊急申請、協調、調撥救災款物,幫助解決人畜飲用水困難,組織開展救災捐贈,加強對轉移安置災民的管理。
(6)查災核災組立即組織人員赴災區核查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向辦公室提供災區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
(7)衛生防疫組組織醫療衛生防疫人員,赴災區指導衛生防疫工作,保證災區傷病群眾及時得到醫治,保證食品、藥品、飲用水和居住環境的衛生安全,保證災區不發生大的疫情,并按相關規定開展救災防病工作。
(8)生產自救組組織農業技術人員,赴災區指導開展生產自救,改種補種農作物,發展畜、禽、漁等副業,組織引導勞務輸出等;組織有關部門指導幫助企業檢修廠房、設備,盡快恢復生產。
(9)災后恢復重建組及早對受災群眾倒房重建和水利、交通、學校、衛生等毀壞設施修復重建項目進行調查、評估、申報、立項,爭取災后盡快實施。
(10)巡視組組織人員赴災區巡視指導,及時發現、處置、研究解決生產救災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重大問題向指揮部報告研究解決。
(11)宣傳組會同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向社會通報災情和救災信息,加強新聞輿論管理。
(12)對外聯絡接待組做好市級以上領導來我區檢查抗災救災以及境外組織和人員來我區援助抗災救災、新聞采訪的接待安排工作,制定接待方案,向有關領導報告并落實接待。
(13)申請省、市支持。
7.4.1.2 啟動ⅱ級響應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召開指揮部會議,聽取救災工作情況匯報,研究決定救災應急工作重大事項,部署救災工作任務。
(2)2小時內,指揮部領導帶隊赴災區查核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3)區民政局向市民政局報告,請求市民政局派出工作組指導救災工作。
(4)根據災情需求或區領導指示,區民政局會同財政局下撥救災應急款物。
(5)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動態掌握災情發展變化情況和救災工作情況,及時向區領導、區有關部門和市民政局報送信息。
(6)督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管理好轉移安置的災民和落實好救災應急的各項措施。及時動員和組織災區群眾轉移到安全處所,搶救傷病員,安撫遇難者家屬,處理善后事宜;救濟受災群眾和安頓無家可歸者,幫助解決人畜飲用水困難,確保受災群眾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醫,防止疫病流行;加強災民安置點治安管理,保護國家和群眾的財產,維護災區穩定;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開展生產自救和重建家園工作。
(7)根據情況,申請省、市支持。
7.4.1.3 啟動ⅲ級響應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區民政局接到災情信息后,第一時間向區政府、市民政局報告,向有關部門通報;及時向受災地區派工作組,查核災情、慰問災民、指導工作。
(2)根據需要,向重災地區調撥救災物資。
(3)堅持24小時值班和災情零報告制度,保持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暢通。
(4)會商區級財政部門下撥部分應急救災資金,支持地方安排災民基本生活。
(5)督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管理好轉移安置的災民和落實好救災應急的各項措施。
7.4.2 新聞報道
7.4.2.1 報道原則
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把握適度、內外有別的原則,以正面宣傳為主,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為抗災救災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7.4.2.2 新聞
區政府新聞辦適時召開新聞會,災情和救災信息。
7.4.2.3 內容審核
區政府新聞辦的救災新聞,內容涉及人員傷亡、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等自然災害損失情況的,由區民政局負責審核;涉及水情、汛情和旱情的,由區水利局負責審核;涉及疫情和衛生防疫情況的,由區衛生局負責審核;涉及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由區城建辦負責審核,涉及其它方面內容的,根據部門職責分工,由相關部門負責審核。
新聞媒體報道災情和救災信息,按黨委、政府新聞宣傳管理渠道歸口管理。
8. 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8.1 災后救助
8.1.1 災后生活救助
受自然災害影響,冬令、春荒期間部分受災群眾出現口糧短缺等生活困難時,各鎮人民政府應在全面核查災情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受災群眾生活安排方案,并組織實施。
8.1.2 災情調查及報告
各鎮人民政府每年按規定調查、報告因災造成的冬令、春荒期間受災群眾生活困難情況,區級民政部門逐級審核、上報。
8.1.3 救助方案制定
各鎮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冬令、春荒救助工作方案,及時上報。災情嚴重,本級政府救災確有困難時,應及時申請上級的自然災害救濟補助經費,專項用于幫助解決冬令、春荒期間受災群眾吃飯、穿衣、蓋被等基本生活困難,主要是解決口糧。
8.1.4 救助方案實施
區級人民政府負責具體實施本轄區的救助工作,并請求市政府給予必要的協調和支持。災民救助全面實行《災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對確認需政府救濟的災民,由區級民政部門統一發放《災民救助卡》,災民憑卡領取救濟糧,救災金將通過一卡制發放到災民手中。在救助方案實施過程中,應區別情況,統籌安排,確保重點。對有自救能力的,開展互助互濟,通過發展生產和組織勞務輸出等措施,增強自救和抗災能力。對缺糧又缺錢的貧困受災群眾,及時給予政府救濟。通過開展社會捐贈、對口支援、緊急采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
8.2 恢復重建
8.2.1 工作原則
群眾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由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統籌指導。倒房重建采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通過政府救濟、以工代賑、政策優惠、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自行借貸等多種途徑籌集。住房規劃、設計和建設,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安全適用。
8.2.2 方案制定
災情穩定后,區人民政府立即組織災情核定,建立因災倒房臺帳,為組織實施重建工作準備基礎數據。區政府根據全區災情和各地實際,制定受災群眾倒房恢復重建的目標、政策和工作方案,向市級申請并安排建房補助資金,幫助災區受災群眾恢復重建因災倒房。各鎮人民政府負責制定本轄區群眾因災倒房重建方案。
8.2.3 組織實施
各鎮人民政府負責群眾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的組織實施,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確保因災倒房群眾有安全的過冬場所。
8.2.4 因災毀壞基礎設施的修復
區發改委綜合協調因災毀壞基礎設施的修復工作,區教育、衛生、水利、交通等部門組織協調災區中小學學校、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修復、重建工作。
8.2.5 市場監管和質量監管
屯溪工商分局、市質監局直屬分局、區物價局等部門做好災后重建中的建材生產、供應和建筑質量的監管工作,確保災后重建工作順利進行。
9. 附則
9.1 名詞術語解釋
(1)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干旱、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本預案未加限定所稱的“災害”,均指自然災害。
(2)災情:指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員傷亡、社會財產損失、農作物損失等。
(3)冬令期間:指當年12月份到次年2月份的3個月時間。
(4)春荒期間:指3月份到5月份的3個月時間。
(5)荒情:因災造成受災群眾在冬令、春荒等時段的基本生活困難情況,主要是口糧和過冬衣被。
(6)本預案中數字,稱“以上”的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9.2 獎勵和法律責任
對救災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先進集體和個人,由區政府表彰和獎勵;對救災工作中表現突出而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報批烈士;對救災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責任。
9.3 預案的管理與更新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管理本預案,收集預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專家評審論證,適時提出修訂和更新意見,報區政府審定后及時組織修訂和更新。
9.4 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區民政局會同區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聯系電話:2322716。
9.5 預案的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原《關于印發黃山市屯溪區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屯政辦〔20xx〕56號)同時廢止。
10. 附錄
10.1 與本預案相關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屯溪區防洪應急預案》,《屯溪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屯溪區預防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屯溪區撲救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10.2 預案目錄
1. 總則
1.1 制定目的
1.2 制定依據
1.3 工作原則
1.4 適用范圍
2. 啟動條件
3.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3.1 組織機構及職責
3.2 組織體系結構及運作機制
4. 應急準備
4.1 資金準備
4.2 物資準備
4.3 通信和信息準備
4.4 救災裝備準備
4.5 人力資源準備
4.6 社會動員準備
4.7 應急避難場所準備
4.8 救災技術準備
4.9 宣傳、培訓和演練
5. 預警預防與信息管理
5.1 災害監測與報告
5.2 預警預防和信息傳遞
5.3 災情信息管理
6. 預警響應
6.1 預警響應啟動
6.2 預警響應程序
6.3 預警響應措施
7. 應急響應
7.1 基本要求
7.2 響應等級
7.3 響應啟動和終止程序
7.4 響應措施
8. 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8.1 災后救助
8.2 恢復重建
9. 附 則
9.1 名詞術語解釋
9.2 獎懲和法律責任
9.3 預案管理與更新
9.4 制定與解釋部門
9.5 預案的實施或生效實效
10. 附錄
10.1 與本預案相關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10.2 預案目錄
10.3 各種規范文本
10.4 相關機構和人員聯系方式
*10.3 各種規范文本
包括預案啟動審批、應急期間信息通報、新聞等文本格式。
篇10
目前,全國越來越多的交通廣播成為當地政府命名的應急廣播,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急廣播是政府重要的宣傳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應急信息得以及時,這是很多其他媒體都無法做到的。
(一)城市交通廣播配合當地政府做好應急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經常會聽到、看到各類突發事件的預警和發生,如大風、暴雨、洪水、冰雪、地震等自然災害,礦難、車禍等事故災難,傳染病、食物中毒等公共衛生事件,、刑事案件等社會安全事件,這些突發事件往往會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不可預料的損失和破壞。加強應急管理,是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客觀要求。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發展機遇增多,但面臨的挑戰也在增加。自然和社會的安全風險交織并存,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不斷發生。加強應急管理已經成為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政府都必須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從國內形勢看,目前我國已進入了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和調整,也讓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不斷增加。近年來,我們國家每年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在70萬起左右,死亡人數10萬以上。一是自然災害頻發。如: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凍災害,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以及后來發生的玉樹、蘆山等地震,每年多發的臺風、風暴潮、暴雨雪等災害。二是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道路交通、工礦企業、海上運輸等事故災難時有發生。如:2008年的“4•28”膠濟鐵路特大鐵路事故造成了72人死亡;同年9月8日發生在山西臨汾市的尾礦庫潰壩事故,使277人在事故中遇難;2010年發生在上海的“11•15”特大火災,58名群眾被奪去了生命。三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蔓延,食品藥品安全也存在許多隱患。如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等聳人聽聞的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四是社會安全壓力依然很大??植朗录⒌葘ι鐣伟布叭藗兊纳a生活產生著重大影響。所以,居安思危,不斷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認真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職責,不斷完善應急體系,從而提升各級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廣大市民的避險自救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事實上,應急工作涉及到廣大受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城市交通廣播應該緊密圍繞當地政府的應急工作推出相應的機構和節目設置,加強應急管理,提高應急管理水平,以便突發事件發生時能更好地服務百姓。
(二)城市交通廣播的應急
廣播功能應納入當地政府的應急預案環節自2006年4月開始,煙臺市及各縣市區陸續編制了應急總體預案,并設有專項預案、部門預案?,F已編制各類應急預案3萬余個,基本覆蓋了各類突發事件,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近年來,全市也先后完善了監測預警網絡,公安、衛生、林業、氣象監控系統已覆蓋到全市的村居;安監、海事、環保、地震等監控系統實現了縣級覆蓋,同時強化了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煙臺市政府和各縣市區依托公安消防隊伍組建了“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綜合應急隊伍。以駐煙部隊、預備役和公安武警部隊為依托建立了突擊骨干隊伍。各部門、各單位按照各自職責,組建了海上搜救、森林防火、抗旱防汛、衛生防疫、礦山救助、城管電力搶修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達300多支。其中依托交通部海事局、北海救助局和北海第一搜救飛行隊建立的海上立體搜救專業隊伍,多次參加海上救助,為保障黃渤海地區海上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由鄉鎮、學校、企事業單位和村居、社區等基層組織組建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各種志愿者隊伍已遍布全市各個行業,志愿者近9萬人。這些應急救援隊伍的組建,在應對煙臺市發生的交通運輸、非煤礦山、海上安全等事故和強降雪、風暴潮等災害中,都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隨著煙臺交通廣播被正式納入煙臺市政府應急預案環節,并播出《應急之聲》等節目,對參與及時預警和應對重特大突發事件做了很多實質性工作,體現和發揮了交通廣播的應急功能,這與應急廣播功能納入當地政府的應急預案環節密不可分。
(三)打造交通應急
廣播必須重視新媒體等技術手段的運用在城市交通廣播品牌建設的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廣播與聽眾及時互動的優勢,保持和聽眾的緊密聯系。如利用微博、微信、專屬客戶端(App)等各類新媒體全力打造服務型交通廣播。尤其是在應急廣播方面打好服務大眾這張牌。經過近幾年的實踐,煙臺交通廣播充分發揮相應的應急廣播職能,除了市政府的應急信息、保障政府應急需要外,在日常節目中,圍繞與受眾緊密相關的應急救援、尋人尋物等內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為市民生活的好幫手。同時,通過充分發揮應急廣播的功能,也進一步強化了煙臺交通廣播的品牌效應。
二、繼續借力新媒體,擴展應急廣播的發展平臺
(一)交通廣播要搶灘移動終端市場
2014年5月,針對蘋果手機和安卓用戶定制的“煙臺手機廣播”應用程序正式上線,可以收聽煙臺廣播新聞、經濟、交通、音樂等頻率的直播節目,享受數碼級高品質的收聽效果,還可以參與微博互動。“煙臺手機廣播”客戶端通過不斷更新改造,多次升級,提升了軟件的兼容性。煙臺交通廣播與煙臺交警支隊還在蘋果手機和安卓系統的應用端開發了“103交廣服務”系統,可實現全天不間斷在線收聽節目,了解路況信息以及參與各類應急信息的平臺互動。
(二)多形式深化微博、微信平臺的利用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2暴雨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