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和服飾設計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服裝設計和服飾設計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6-0202-01
一、前言
時尚是服裝設計師們在進行服裝設計時重要的審美維度。在設計服裝的過程中怎樣使服飾具備鮮明民族風格卻又能夠滿足服裝需要的時尚性要求是我國的服裝設計師一直面臨的問題之一。本文著重于研究我國傳統的服飾元素與其潛在的文化內涵,并嘗試探尋國內的一些時尚設計對中國傳統元素運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尋找我國傳統服飾元素和服裝時尚要求的契合點,為我國本土服裝設計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二、中國傳統的服飾元素
中國的服飾藝術是中國深厚人文傳統的重要部分,它經歷了數千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國的傳統服飾一般在造型上具有寬松、上下連屬、平面結構等特點,這種服裝的結構使得各個彼此縫合的裁片邊緣形狀較為統一,縫合的過程中相重疊的裁片能夠放在同一平面上,成衣以后通過自然平攤仍然是一個二維平面。這種結構的服飾,能夠忽略人體自然具備的三維特征,并不是借由服裝來對人體進行雕飾和突出,而是意在通過披帛、飄帶、廣袖等的虛實變幻,來掩蓋人體的特征,卻又使人能夠衣著自由,與自然和諧相應。
我國的傳統服飾以二維作為主要特征的同時,工藝手段往往也隨之表現出了突出二維特征的特點。工藝一般是指在衣身上實行平面裝飾的一些手法。比如盤、繡、緄、嵌、手繪、鑲等,都是制作出平面效果,并非如西方一般采用立體裝飾工藝進行裝飾,比如一些褶裥、荷葉邊和切口等工藝。
三、將中國元素更好地運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
(一)注重工藝的親和性
我國傳統服飾塑造的是二維平面效果,而且也注重裝飾效果,故而在工藝上的手段也以凸顯平面效果為主。通過對傳統裝飾手段如鑲、嵌、盤、繡等的應用,能夠使造型較為簡練些的中式服裝呈現華艷美麗、多姿多彩的效果。我國的傳統服飾加工工藝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加法,二是減法,三是加減法并用。加法諸如:在面料上進行加襯、貼補或墊,也可以通過盤、釘、繡、手繪以及鑲印等方式來實現。減法諸如去掉面料上部分緯線或驚險,達到抽絲和鏤空的效果。
其中,刺繡往往是我國傳統服飾最常使用的工藝。這種工藝在東方與西方中都能見到,區別在于二者的風格差異。中國傳統刺繡在針法與題材內容上和西方刺繡都有所不同。繡主要是用針在繡布上繡上繡線,主要的針法包括套針、平繡、打籽繡、十字繡、影繡、壩針、柳針、拉鎖針等,其中以十字繡、平繡、影繡最為常見。手繡的柔軟親和與自然感是機器繡花無法取得的效果。故而,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注意巧妙地結合刺繡等工藝,并手工藝來進行設計。
(二)注重款式的適體性
中國傳統服裝在款式結構上的審美性與功能性可以被應用于現代的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在應用時可以對我國的傳統服飾在造型特征和細節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拆開我國傳統服飾造型元素,并對此進行重新的審視與整合,從而設計出更具有美感的現代服裝。這一點,可以通過西方服裝設計的成功案例中進行借鑒。
西歐與東方的服飾存在很大差別,身體和衣料間的空間較為自由,往往根據人體曲線風之,雖然服裝風貌在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造型,但都是圍繞著沿身體曲線進行夸張來實現。比如突出胸部或臀部,進行收腰或是翹臀。比較而言,東方設計師則在極力創造人體和服裝間的自由空間,更傾向于將人作為衣架來支撐衣服,很好對人體曲線進行考慮。
但是,我國傳統服飾在款式造型上仍然有很多的獨到之處,比如深衣、交領、旗袍、插袖、右衽等,這些都充分代表了我國傳統服飾的一些造型特色。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我們的設計師也可以將這些傳統的造型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和當代的時尚與生活方式相結合,注重在色彩、面料、工藝、裝飾上的差異性,并注重整體款式風格上突出中國傳統服飾適體、寬松的特征。事實上,中國傳統元素既神秘又奢華的風格,剛好與現代時尚既要實用又要炫耀的風格相吻合,而且還適當地保持一種“低調的平和”。
四、結語
時尚風格是不斷變幻的,往往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深入,人們對傳統的熱衷也會變得更為熱烈,無論是哪一種傳統元素無不引領了一代穿衣風尚,并在長期的發展與沉淀中擁有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將現代服裝設計理念與傳統的服裝設計元素、工藝相結合,能夠促進服裝作品產生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激發設計師產生無窮創意的關鍵。
篇2
關鍵詞:裝飾語言;服裝設計;符號特征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4-0041-01
一、服裝設計中裝飾語言的概述
“人類的歷史就是創造和運用符號的歷史,”中國因五千年來的文化和藝術所擁有的視覺上的符號特征而被稱為“符號中國”,而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在裝飾形態上所具有的符號功能直接影響了現代服飾設計創作的理論和實踐,豐富了服飾設計世界的多樣性。
蘇珊?朗格曾提出“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表象符號”。在中西服飾歷史上所累積的飽含著濃郁民族特色的經典裝飾語匯,在今天也成為一種設計創作的符號元素,設計師們將各種裝飾元素自如地運用于設計作品中,其作品所體現的風格和趣味特征便帶有強烈的個人符號特征意味,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自我表達的意識風范和創作意念,創造新符號的過程是對符號的挑選、組合、轉換、再生的過程,在這個張揚個性的時代,要運用獨特的裝飾語言使服裝呈現出個性的特質,以彰顯裝飾語言在服裝設計中的鮮明特色。
二、服裝設計中裝飾語言符號的特性
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符號的功能是賦予對象形式和概念,并使對象比在純粹的自然中更容易被認識。在現代設計中,符號設計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傳達特定的信息,將信息轉化為視覺圖像的裝飾符號,使大眾易于理解和接受。
(一)象征性
象征是一種聯想和經驗,用以代表、體現、表示某種事物的一種物體或符號。它是人類相互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往往用特定的事物或形象,暗示另一形象或某種特殊意義;裝飾的根本意義在于它已形成屬于內在精神的固定符號,而不是變來變去的形式魔術。服飾設計中裝飾語言所具有的符號象征性、直觀性,在世界各民族各地域都具有共通的特性。
服裝上裝飾語言的象征表意可追溯到原始藝術的原始思維,可以這麼說原始的象征思維產生了直觀的圖形和符號,同時符號又傳達出強烈的象征寓意。傳統社會在服裝的樣式、穿著方法尤其是裝飾語言的特征上,往往有著直接可讀的意義,裝飾語言具備象征符號的功能,傳遞出民族的習性和審美情感,總體面貌神秘、幽遠、古樸。例如蘇格蘭經典的格林達吞紋,伊斯蘭的纏枝花草和阿拉伯文字,日本和服的友禪紋樣,中國的龍鳳、團花等圖案。在我國少數民族服飾紋樣的象征寓意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因為那是民族的標志;避邪的武器;如苗族的龍、蝴蝶、鳥等裝飾紋樣,藏族的八寶、百結、蓮花、動物等佛教吉祥裝飾符號。
(二)標識性
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符號的功能是賦予對象形式和概念,并使對象比在純粹的自然中更容易被認識。符號的指示功能即符號標示了與它所指示對象的一種習俗性聯系的特征,指示符號利用媒介物與指涉對象之間具有的空間聯系或因果聯系而形成的標識,利用裝飾形態造型因素使人們的視線集中,從而達到傳遞信息的功能,顯示事物的名稱、形態和區別。符號的標識性更確切地可解釋為認知性和普遍性,認知性是符號語言的生命,而設計作品的符號語言只有被大眾普遍認可和接受才能達到識別、標識的目的。
在制服、運動服等一系列特定服飾的設計中,裝飾符號語言的運用和特定的標識性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元素和依據,以此區分不同的工作性質和社會職能。軍服、校服、航空賓館制服等服裝的設計,除款式上的大同小異外,色彩、配飾等細節裝飾的設計和運用,作為制服直觀的裝飾符號起到整體著裝印象塑造和區分不同工作性質與工作環境的作用。
三、服飾設計中裝飾語言的表現方式
作為服飾整體視覺形象的組成元素,裝飾語言需要設計,同樣符號特征的裝飾語言有其精心的設計構成和表現方式。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币环N語言的使用,一件作品的表現往往就是一種自發的情感表達方式;而服裝中裝飾語言的表現手法是設計師自我創作意向的符號和個性特征的顯現?!胺椩O計的藝術張力,正在于物體表面的符號流動;正在于后現代社會全球文化‘表象主宰內容’的設計意識形態,是表面化的膚淺,也是深度的個性特征及文化想象”。服飾設計創作呈現的手法,在于抽取不同的藝術創意元素,組合全新的時尚文化樣貌與時代語匯,并將此樣貌所蘊含的意義,傳遞給觀者進行多元的詮釋。服裝中裝飾語言的運用,體現了設計師自我表達的創作理念,顯示出設計師主要的設計風貌和個性創作風格。
篇3
一、傳統服飾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結合的意義
我們之所以如此重視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結合,主要是因為這兩者的結合將會更好地促進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并且這兩者的結合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意義。第一,將傳統服裝文化與現代服飾的結合能夠使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在更高的更大的國際舞臺上得以更好的展現。隨著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服裝文化或者是服裝文化交流活動在世界各地展開,中國的服飾文化也擁有了更多展示的平臺和機會,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和契機下,如果能夠將中國傳統的服飾文化和現代的服裝設計進行一個良好的完美的結合,就能使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有更多的展現機會,使越來越多的服裝設計者重視和使用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也會使更多的人能夠運用和了解中國傳統服飾,總的來說,讓全世界通過我們的現代服裝設計進一步的了解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從而促進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和融合。第二,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重視文化的創新而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融合或者是借鑒,必然會導致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缺失。全球化的發展雖然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的平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一個激烈的角逐中,進一步的使用傳統文化的武器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如果拒絕汲取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養分則會導致傳統文化的缺失,從而使現代的服裝設計喪失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第三,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結合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中極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如今,一些服裝設計師只是單純的從西方文化或者是現代文化中汲取養分,卻忽略了對于傳統服飾文化的繼承,這對我們進一步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相違背,因而我們必須要懂得和學會在傳統的服飾文化中汲取營養。
二、中國傳統服飾元素的特征
眾所周知,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博大精深,它主要可以分為以下的兩個部分,分別是硬件元素和軟件元素。
(1)、硬件元素硬件元素主要包含以下的三個方面,第一個是造型方面的設計,中國的傳統服飾有著很別致的造型,并且造型的種類也比較多,第二是服裝的面料以及服裝上面的圖樣設計,第三點也是比較有特色并且很直觀的一點就是色彩的搭配。首先基于造型設計上面來講,中國的傳統服飾造型雖然類型比較多,但是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第一種是上衣下裳式,這種穿衣的形式主要是為女性所設計的;而男性大多會穿連體式即衣裳連屬制,這兩種服裝設計方式在中國的服裝設計史上傳承了有幾百年,并且經過了不斷的發展和改進,可以大致上體現相互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同時,長袖、筒裙以及對襟這些服裝設計的造型也是極為獨特的,并且直到現在還能很好的應用在一些服裝設計中。其次是服裝的面料和服裝的圖文式樣。中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品是葛布、苧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制成的,這些面料都被很好的應用在我國傳統的服裝設計中,并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使其更加符合我們現代人穿著的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繼麻布之后,我們又開始使用絲綢進行服裝設計,古代絲綢不僅在我國的服裝設計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更得到了其他國家的廣泛贊許,人們還在絲綢、棉布上繡制了不同的圖案花紋進行裝飾,很多花紋的設計不僅僅起到了裝飾和點綴的作用,更多的是帶有一種吉祥的寓意,如龍鳳呈祥、牡丹、富貴花等,這些都代表了中國古代人們對于和平、美滿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至今,這些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仍被大量的應用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傳統的服裝設計也極為重視色彩的搭配,又受到傳統的陰陽五行思想的影響,我國傳統服飾的主色調重要包括了青、紅、黑、白、黃這五個正色,其余的顏色則稱為間色。正色和間色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正色主要為以前的皇親國戚所使用或者是一些富貴人家,而一般的貧民百姓則會穿著間色的衣服。正色也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最原始的時候,黑色象征著統治者,但是隨著文化的進一步的發展,黑色漸漸被黃色所代替,中國的皇帝的龍袍也逐漸變成了黃色,而紅色代表了喜慶,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古代的新婚之夜,新郎新娘要統一穿著紅色的喜服。
篇4
1.中國傳統文化和服裝設計的聯系
1.1中國傳統文化和服裝設計的融合發展
近年來在全球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背景形勢下,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會不斷接受其他國家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持續穩定發展。中國服裝設計不僅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推動性,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這點兼容性也充分體現在了服裝設計中。比如,一些時裝設計中就帶有各種各樣的刺繡花紋,這樣使得整個服裝不僅顯得非常時尚,而且也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
1.2服裝設計和中國傳統文化兩者之間的傳承性
中國在不斷發展,隨著朝代的更替,時代的不斷變革,中國傳統文化也在不斷發展和積累,由此可見,服裝設計和傳統文化都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因此,傳承性是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服裝設計兩者最直接的關系。我國傳統文化以及服裝設計在這種傳承性影響下也得到了飛速發展。比如,目前相對比較流行的民族服裝中融入的刺繡藝術、剪紙鏤空藝術等都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傳統文化元素。
2.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服裝設計中的藝術價值
2.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價值
想要在服裝設計中更好地展現傳統文化藝術魅力,服裝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合理引入一些傳統文化元素,使服裝設計能夠突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魅力。因為文化、地域等各方面差異的影響,東西方藝術文化體系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兩者的藝術審美基本相同。我國很多傳統文化藝術和西方傳統文化藝術非常相似。比如,雕花鏤空藝術在當前就比較流行,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也具有自身獨特的社會時尚感。服裝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的過程中,融入傳統藝術文化之前一定要全面、深入地調查、了解社會實際生活狀況,掌握現代消費者的審美心理,懂得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而且要求服裝設計師能夠充分明確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內涵。實際上藝術主要來源于人們的現實生活,因此最終也應該回歸生活,服務于生活。目前,我國服裝設計已經取得了一定進步,這主要是由于設計師充分考慮到了消費者的實際消費需求,同時也懂得在服裝設計中巧妙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
2.2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人文價值傳統文化是服裝設計中極為重要的要素之一,不同的文化內涵在不同的傳統文化中寄托,服裝設計師如果想要設計出具有人文意識以及人文精神的服裝產品,一定要采用多種多樣的視覺方式展現傳統文化?,F代服裝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一定要考慮中國人的審美特點,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加入龍、鳳凰、鯉魚以及喜鵲等中國人民比較喜愛的一些傳統圖案,這樣也可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文情感需求。因此,目前很多現代服裝設計創作靈感都源自傳統文化元素。消費者們都非常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服裝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出現失誤,服裝設計一定要體現出良好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意識。通常情況下,現代服裝設計師都會利用一些熱鬧、喜慶、帶有祝福含義的傳統文化元素來表達設計師的創作意圖,這樣便于消費者們理解。
2.3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體現出來的社會價值中國傳統文化主張的生活觀念主要是人類和平,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質。服裝設計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并且掌握各民族和每個地區消費人群的特點,認真研究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區別,從而設計出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服裝風格以及服裝樣式,這樣才可以快速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激發消費者的購物欲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主要寓意著尊重、高貴,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中,不僅僅有利于服裝的創新,同時也有利于廣大消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實際情況
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創新改革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及吸取、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等兩方面。現代服裝設計中對于應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有了很大創新,特別是在色彩、圖案以及服裝造型等方面應用上有了很大創新。針對服裝造型方面,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強調輕松、自如、自然,為此大部分服裝都是偏舒適、休閑的造型,而服裝設計師在尊重自然特點的基礎上對服飾進行了稍微的修改,同時將人體美的理念巧妙地融入進來了,這樣整個服裝造型不僅顯得非常美觀,而且也比較舒適。如果從圖案方面分析,中國傳統服飾中往往會采用一些簡單的動植物圖案、幾何圖案或者文字,現代服裝設計時不僅很好地保留了之前圖案的使用特點,同時也添加了梅蘭竹菊、福綠壽和波點圖案等,大大增強了服裝造型的跳動感以及時代感。針對色彩角度分析,服裝設計過程中為了展現中國高貴地位,常常會應用黃色、青色、紫色、紅色等幾種顏色,而且每種顏色都有自身相應的意義。這就要求現代服裝設計師必須全面、深入地探討分析不同顏色的常用規律,在傳統主流色彩過程中應該合理加入黑色、藍色、白色以及綠色等顏色,從而給人們帶來高貴、明亮的視覺體驗。
中國設計師設計傳統服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巧妙地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綜合考慮消費者的年齡、性別、消費需求、社會地位身份以及審美品位和產品質量、季節變化等各方面因素設計多種多樣的服裝。這些色彩的面料材質、風格以及色彩等各方面都會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也應該結合不同的場合合理選擇恰當的服裝。目前,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為了盡可能滿足消費者對于服裝產品的實際消費需求,當前我國刺繡工藝生產水平以及印染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服裝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背后蘊藏的所有特征元素,并且精心挑選出一些和廣大消費者需求密切相關的元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積極創新各種帶有傳統特征的服裝設計元素,從而使設計出來的服裝樣式能夠具備自身獨特的特色和風格。中國傳統服裝中最優秀的文化元素中就有漢服和旗袍。比如,民國時期,當時女性最主要的服裝就是旗袍,但是因為那個時候印染技術水平不高,制作工藝也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旗袍的色彩以及布料,旗袍的樣式也基本上都是一些相對比較寬松的長款裙。現代很多服裝設計師創新了旗袍的表現形式,不再是寬松的旗袍樣式,還設計出了提高開叉、收緊腰身以及縮短裙長等多種旗袍款式,可以更好地體現出穿著人的優雅美、含蓄美以及曲線美。
其次,現代印染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比較常用的印染方式就是通過傳統山水畫的潑墨方式設計出不同的圖案,一般這類圖案都顯得非常優雅脫俗,這樣不僅繼承了傳統文化意義,也使旗袍樣式更具時尚感,備受廣大女性消費者的歡迎。另外,刺繡也是我國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傳統、經典的文化元素,這也是最早的一種服裝裝飾手法。刺繡的針法非常細膩,繡出來的圖案都非常精美,一般在服裝的裝飾、鞋面、荷包等地方會應用到刺激手法。現代服裝設計中也常常會應用到這種刺激手法。目前,女性服裝上面常常會有蓮花、蜜蜂或者蝴蝶等動植物,會使服裝給人一種天人合一的感受,提高服裝的人文價值。
綜上所述,服裝可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表現載體,也是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現代服裝設計師一定要不斷創新設計理念,結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合理引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服裝產品。
參考文獻:
[1]黃春嵐.中國傳統文化在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2]周姣.中國傳統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以剪紙為例.
篇5
關鍵詞:智能服裝;安全設計;設計模式;體驗
中圖分類號:TS935.1;J523.6 文獻標志碼:B
A Study on Designing Models of Smart Safety Clothing
Abstract: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smart clothing design and the incompetence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design theory in smart safety clothing design, the paper worked out a basic framework of smart and safety clothing design model from the inspiration of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It hold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relatively complete designing system that integrates with user’s emotional experienc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nd situation experience by taking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all key design points, including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mart safety clothing, user’s experience on the clothing, design strategy, design mode, etc.
Key words: smart clothing; safety design; way of designing; experience
智能化安全服裝是指模擬生命系統,以感知外部環境和內部狀態的變化,通過各元件機制的反饋,實時對各種變化做出反應,以此消除外界環境對人體產生安全威脅的服裝。
1 智能化安全服裝的發展與市場現狀
1.1 智能化安全服裝的發展
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是近幾年來可穿戴服裝設計研究的重點,是“十三五”規劃中紡織服裝產業創新升級的重點突破口。自上世紀9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智能可穿戴計算機問世以來,國內外學者逐漸開始關注智能化安全服裝的可穿戴技術及其與時尚的融合創新應用設計研究。同時,隨著時尚文化產業的跨界發展,人們對服裝的要求不僅在于追逐于藝術美感,更在于對通過以智能化手段來滿足人體穿著舒適性與安全性的要求。于是出現了以電子材料為元件、智能傳感技術為手段、現代新型紡織材料為主體的現代新型服裝設計。不同領域的技術融合為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提供了多科學理論技術支持與設計方法。
國外,J Rantane在設計雪地救援智能服裝時,充分分析外部環境對人體產生的安全隱患,并將電子元件隱性設計于服裝內部結構中,從而達到保障人體在特殊環境下的活動安全。L Li等創造性地將電子智能材料與紡織材料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將針織技術應用在智能服裝面料中,從而形成有特殊安全功能的服裝,并從美學的角度進一步完善了面料與人體的的緊密結合度,既實現了服裝的特殊安全功能性,又改善了服裝的美學效果。在今后的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中,其設計領域不延伸拓寬,因此,一個生物醫學領域的智能化安全服裝項目VTAMN通過在服裝面料上嵌入設計柔性電子線路,將服裝結構中的傳感元件、傳輸模塊、接收模塊相連,從而通過微型傳感探頭對人體的生理信息傳輸,實現實時監測人體基本生理指標。
國內,逐步開始對智能化安全進行系統開發研究,主要在航空航天、軍事軍工等方面將電子元件技術植入服裝中。隨后,根據熱濕傳遞原理、智能傳感原理等,設計出符合人體舒適的智能化安全服裝。例如,以智能傳感器為安全因子的尿濕感應短褲設計,將微型濕度傳感器融合設計在服裝內部結構中,并結合人體活動需求,及時將嬰兒尿濕信號反饋于家長,從而起到及時護理的作用。以iBeacon為定位元件的智能化安全童裝設計,將熱敏感材料與電子元件組合設計而成的熒光反光校服。
1.2 智能化安全服裝的市場現狀
智能化安全服裝市場消費多樣,無論是對消費者的個體差異,還是商家與企業對市場的把控與分析,都出現不同的層次化。這是由于智能化安全服裝面對穿著者所具有的特殊性,服裝所穿著的環境具有針對性,因此,整個市場應用中應充分考慮以上兩點要求。由此,目前我國的智能化安全服裝市場的業務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兩種:(1)國內運動(針織)品牌為主的高端智能化安全服飾設計,如李寧與QQ物聯聯合設計的兒童智能定位安全鞋、智游人律動智能內衣等;(2)個體定制設計的智能化理療功能為主的安全服裝設計,如無錫華晨之光設計有限公司獨立設計的智能理療安全短褲、理療保健腰帶等。
在目前的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領域中,品牌服飾逐漸將智能化時尚設計作為企業與公司轉型升級的又一條出路,而這無不反映著中國服裝制造逐步走向“智”造,因此不斷出現了一批智能化服裝產品。而作為特殊而又實用的安全功能性服裝產品,是人工智能技術與服裝技術相結合的設計,其主要市場應用領域為運動休閑、生理監測與健康護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針織運動休閑服裝品牌紛紛將設計轉向智能化,轉變其傳統的設計理念,以通過智能化優勢代替成本優勢,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在未來服裝市場中將占據較大的份額。
2 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理論
2.1 基礎理論
智能化服裝設計是關于服裝的計劃和科技文化的規劃,它以外部輪廓造型為基礎、內部結構為核心、智能科技材料(元件)為關鍵的整體性融合設計。因此,其不僅是對服裝材料、色彩、工藝的設計,更是對科學技術與服裝內在局部細節的完整性設計,從而實現穿著者著裝狀態和方式的改變。
2.2 相關設計思考
2.2.1 融合性設計
對于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其智能設計要求相對較高。調查表明,在借鑒功能性服裝設計模式與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其過程相對于常規服裝設計周期長、過程復雜,尤其在考慮與人體融合的設計時,是體現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展現。
為了使所設計的服裝產品能更好地適應人體的穿著,在進行智能化元素的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其物理性能與人體表面接觸的障礙,并將其與紡織材料的物理性能充分比對整合應用。與此同時,應思考智能化元件與服裝工藝、結構與色彩的融合,使其既能實現產品實用價值,又能展現其藝術美感,真正實現服裝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2.2.2 系統化設計
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的本質要求是智能化的元件優化設計與服裝結構設計間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使其智能化元件模塊與服裝基礎工藝形成良性的無縫對接。同時,使產品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與安全設計目的呼應,從而實現新型服裝在元件模塊組合選用、結構工藝、面料色彩上的系統完整性。
2.2.3 評價體系設計
在進行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時,以服裝美觀性、經濟性、舒適性、時尚型、安全性和智能化等作為其系統評價指標。在智能化安全服裝產品設計中,其評價指標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使用-保養的體系,逐漸將智能化安全服裝引入市場,最終實現其產業化應用,從而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關注度和品牌核心競爭力。
2.3 設計理念
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的完成,一方面基于服裝工藝設計、款式設計、色彩設計、結構設計等基礎設計內容的完善,另一方面強調設計過程中消費者的體驗、科技與服裝結構融合的手段,還依賴于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用戶需求體系。其特點是:基于用戶面對外界環境產生的安全隱患,以通過智能化手段在服裝中的設計得以消除為目的的設計;基于紡織材料的可紡性與智能材料融合的改性設計;基于完整新型服裝的結構化設計。因而智能化服裝設計不僅僅是產品本身款式、色彩、面料的設計,而是科學技術與服裝工藝的結合應用,從科技的手段出發,結合傳統服裝設計理念,將現代服裝設計賦予智能化功能,以此進一步完善現代服裝設計的智能化應用。
3 智能化服裝設計模式
3.1 用戶體驗
就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而言,用戶的價值體驗是圍繞其需求與服務同時進行的。因此,應分析消費者在不同環境的需求訴求點,例如根據用戶在不同環境下的活動與作業,確定其活動與作業的規律,從而確定服裝的穿著場合,進而將服裝各部位結構設計具有特殊安全功能。服裝款式、色彩、面料與工藝引領的時尚潮流也是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的標準,但這并不是最高標準。只有將科技與服裝融合才是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的最高美學標準,才能最終得以滿足用戶的需求體驗。
3.2 評價策略
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的核心策略建立在產品評價效果之上。與傳統服裝區別,在智能化安全服裝效果評價時,策略的重點是基礎物理性能分析、電子元件性能測試、服裝系統功能測試的組合。
3.3 設計模式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模式如圖1 所示。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模式包括需求部分、戰術部分和評價部分:(1)需求部分完成從用戶群區隔到用戶特定生活模式的設計定位,主要包括智能化安全服裝消費群定位;(2)戰術部分是基于設計定位的服裝設計方法研究,包括設計的技術應用、材料應用、融合應用和服務設計以及科技與服裝結構工藝的融合設計研究;(3)評價部分是智能化安全服裝產品在應用中的檢驗,通過在各設計環節中的精細化設計與效果評價,實現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的體系化。
4 結語
智能化安全服裝設計區別于傳統服裝的設計方法與流程,其主要差異為:(1)重視設計動機,將用戶需求作為重要設計定位依據。作為特殊服裝的藝術形式,外界環境對人體的安全威脅成為整體設計關鍵要素;(2)基于設計個性化需要,將用戶的智能交互體驗融入到設計細節中;(3)強調智能化安全服裝的復合型需求,為設計提供一個包括交互性、系統化、精細化,智能化等多個環節在內的“體系化產品”。
參考文獻
[1] KIEKENS P,LANGENHOVE L V,HERTLEER C. Smart clothing:a new life [J]. Internation Journal of clot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16(112):63-72.
[2] 沈雷,洪文進,唐穎. 基于綠色時代下的新型安全性服裝設計[J].上海紡織科技,2013, 41(6):48-50.
[3] COATES J F. From my perspective the future of clothing[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5,72(2):101-110.
[4] TENG X F, ZHANG Y T, POON C C Y,et al. Wearable medical systems for P-health[J].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8(1):62-74.
[5] DELKUMBUREWATTE G B, DIAST. Wearable cooling system to manage heat in protective clothing[J]. 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2012(5):483-489.
[6] FINLAY D D,NUGENT C D,DONNELLY M P,et al. Opti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lead systems:Practical scenarios in smart clothing and wearable health system[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2008,12(4):433-441.
[7] BONATO P. Wearable sensors and systems[J].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2010,29(3):25-36.
[8] Pantelopoulos A,Bourbakis N G. A survey on wearable sensorbased systems for health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 Cybernetics Part C Applications & Reviews, 2010,40(1):1-12.
[9] Bahadir S K,Koncar V,Kalaoglu F. Wearable Obstacle Detection System Fully Integrated to Textile Structures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J]. 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2012,179(4):297-311.
[10] LI L,AUWM,LI Y,et al. A novel design method for an intelligent clothing based on garment design and knitting technology[J].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09,79(12):1670-1679.
篇6
作者簡介:郭麗(1975- ),女,漢,湖北黃岡人,武漢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武漢科技學院服裝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藝術設計,服裝結構與工藝,服裝佩飾設計。)
(武漢科技學院 服裝學院,武漢 湖北 430073)
摘 要:本文對國內外部分優秀兒童動畫影片中的角色及其服飾設計風格、設計方法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的角色歸納總結出不同的服飾設計手法,提出為表現不同類型的角色時應運用合適的服飾設計元素,為兒童動畫角色服飾設計拋磚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服裝設計師在與動畫角色創作這個交叉專業領域里深入研究,為我國兒童動畫事業的振興發展盡一份力量。
關鍵詞:兒童動畫;角色分類;服飾風格;服飾元素;服飾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S941文獻標識碼:A
Thoughts on the Costume Design of Cartoon Characters
GUO Li
引言
在數碼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動畫伴隨著新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歷程,動畫影片中人物角色的服飾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和影響著新一代人的審美觀、服飾觀。然而,角色服飾設計是我國兒童動畫創作的薄弱點,也是影響兒童動畫事業繼續發展的絆腳石,研究國內外動畫角色的造型特點及其服飾設計方法是推動動畫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尋找出我國動畫角色服飾設計的特色定位是繼續發展的突破點。
1 兒童動畫中角色的分類
學者蔡瑣曾指出:“在戲劇中,人物指一位有思想、有個性、執行戲劇動作的人。角色則通指人物所扮演的對象,如男人、女人、母親、媳婦、壞人、好人、郵差、鄰居、警察等。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多描寫不同人物,但這些人物都只屬于角色;有些角色 (母親、英雄)描述特殊人物 (孟母、花木蘭),具備別樹一幟的個性,有些則再現普通人物,具備刻板類型與通性,展示一般人經驗中的樣子?!?/p>
動畫角色來源于生活也來源于故事情節,與戲劇角色有相似之處也有著顯巨的差別。它的角色類型多樣化,可以區分有人物形象和擬人形象之別;有二維和三維之分;有地域文化特點之異。
1.1按地域劃分動畫影片特點
世界各民族各國家都有自己著本土的特點,而動畫影片將人們從現實社會和各民族文化氛圍帶入創想虛擬的世界之中,影片常常注重呈現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搬演其故事,表現地域文化意蘊,寓教于玩。同樣是看待角色設計,成人和兒童有著不同的視覺,兒童對有些問題可能不是很敏感,甚至弄不明白;而對有些事情的考慮,兒童的思維則比成人更加活躍,更有想象力。
1、歐美風格兒童動畫角色特點
歐美的少兒動畫影片在宣傳歐美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美國動畫影片特有的風格特征:
(1)以劇情為主,故事生動有趣,情節曲折,人物性格鮮明,而且十分注重細節的刻畫,做到了雅俗共賞,比較適于兒童觀看或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
(2)大多故事以大團圓結局,悲劇影片很少,十分迎合廣大觀眾的心理需求;
(3)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角色的形態優美,與生活的原型差異不大;
(4)動物形象都作了大幅度的夸張,如大頭、大眼、大手、大腳,成為被世界各國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
(5)動畫中大量運用數字技術并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更趨逼真形象,達到完美的藝術效;
(6)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動畫影視明星; (注:(1)-(6)條參見劉磊、張元龍《經典動畫影片欣賞》,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頁。)
(7)沒有過于復雜的情節,大多影片體裁是邪不能勝正,內容比較正面,極富英雄主義色彩,如:超人、蝙蝠俠之類,善于抓住角色特點,畫得簡單,風格夸張搞笑。美國出品的許多經典二維動畫:《木偶奇遇記》、《小鹿斑比》、《小飛俠》、《仙履奇緣》、《愛麗絲夢游仙境》、《美女與野獸》(如圖1)……畫面栩栩如生,主題生動感人。伴隨電腦全三維動畫電影的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商業電影的主流中出現了動畫電影的身影,如《獅子王》、《玩具總動員》、《怪物史萊克》、《海底總動員》、《恐龍》、《泰山》、《超人特攻隊》相繼橫空出世,開辟了好萊塢動畫影片的新紀元。
2、日韓風格兒童動畫角色特點
日韓風格的動畫影片有著獨特的優點:造型極度夸張,不受實物限制。多數以多多少少包含著一點科幻或魔幻元素,注重民族精神層面和人物內心變化的特點 (注:參見劉磊、張元龍《經典動畫影片欣賞》,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2頁。)。日韓風格兒童動畫片中角色性格多種多樣,有搞笑型、正邪型、??嵝?、柔情類型和反派類型。許多都是由漫畫改編,如:武內直子漫畫原著《美少女戰士》,大體講述一群有魔力的女學生們與邪惡勢力的戰斗故事,其人物造型設計很出彩:一群穿著日本女學生裝和超短裙的美少女戰士在一起,既有型又養眼;在日本動畫片中,常突出人物的意志堅強,永不言敗的性格,如《千與千尋》(如圖1),而世界的救世主往往就是一個少年孩童,這極大地滿足了青少年的成功欲望;日本動畫片還特別突出友誼的力量,比如《圣斗士星矢》、《灌藍高手》,那種堅無不摧的友誼很容易令一些青少年產生熱血沸騰的感覺;日本動畫還有一類片子如《櫻桃小丸子》,無論是畫風還是內容看上去都很低幼,但它極其真實地表現出人剛剛踏入社會的各種表現,有好的,也有壞的,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圖1
3、中國風格兒童動畫片角色特點
綜合歐美與日韓的的動畫影片的發展與成熟,回看我國的少兒動畫影片有著驕傲的昨天和輝煌戛然而止的今天。20世紀60年代,出現很多優秀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敦煌壁畫到中國戲劇的造型甚至到中國的門神,從民間剪紙、木刻、京劇藝術裝飾風格到繪畫風格等等,在深厚的文化中積淀,在豐富的故事、寓言、詩詞、小說名著中創造富有特色的民族原型,“漂浮著許多深刻而富有張力的原型意象、題材人物和關系”,存在著“在人類感覺、聯想共同性的基礎上,發揮著特殊的表意作用”的文化符號。在今天全球范圍的單一化文化和多樣化文化的博弈中,作為吸引本土觀眾為主的動畫影片創作,將深度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審視、選取民族原型,加以置換變形,講述符合民族的接受心理和接受習慣的故事,比如水墨動畫影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受到國內外的好評與稱贊,被譽為“中國學派” (注:參見劉磊、張元龍《經典動畫影片欣賞》,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頁。)。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動畫影片中角色造型設計之路已經走進一個狹窄的路口,創作停滯不前,思維模式受到束縛。例如:分析《寶蓮燈》中人物造型設計,小沉香的形象設計仍然沒有脫離“葫蘆娃”的影子;少年沉香的形象卻酷似日本少年的造型風格;嘎妹的造型設計又偏現代,還有點異國風情;三圣母造型中規中矩……整個影片設計分格不成體系,沒有十分明確的定位,迷失了自己應該具備的體系感 (注:參見周靖《淺談卡通形象的個性化創造》,中國優秀碩士論文數據庫,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版,第55頁。)。
1.2按性格劃分動畫影片角色特點
動畫作品所描寫的各種角色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獨有的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特征,這些賦予了角色的生命、性別、語言、個性、服飾等等,使動畫影片中的角色分類形式有多種不同的依據:
(1)依據屬性分類??梢园次锓N分為人類、動物類、擬人化角色等;或者按性別分為男性、女性和無性別特征;或者按年齡分為兒童、少年、青少年、青年和老年;或者按身份分類等。
(2)依據主體分類。可以按身體區分頭部(臉型、發型、五官);或者按體態區分身高、體重、肌肉、皮膚等。
(3)依據動作分類??梢詤^分為站姿、坐姿、睡姿、走路、跑步等等。
(4)依據特性分類。可以按臉部表情區分喜怒哀樂等,或按個性區分善良、邪惡、穩重、活潑、文靜、搞笑、冷酷等等。” (注:參見申晟《動畫角色設計的視覺語言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數據庫,江南大學,2006年版,第13頁。)
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人或同一階級但處于不同社會環境中或者具有不同生活經歷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動畫角色大體可分正反兩面,正面人物角色又細分為八種性格:1、喜慶型;2、英雄型;3、可愛型;4、豪爽型;5、美麗型;6、善良型;7、智慧型;8、嫵媚型。(如圖2)
圖2
在進行角色服飾設計時,設計師可以根據兒童動畫人物性格的分類,將服飾設計也隨之進行服飾風格分類:1、古典傳統風格;2、運動風格;3、柔美可愛風格;4、男性化風格;5、高貴典雅風格;6、鄉村田園風格;7、休閑簡潔風格;8、時尚摩登風格。
1.3 按影片故事題材劃分
1.古代題材
(1) 勵志題材
例如《花木蘭》、《聰明的一休》都是深受歡迎的勵志動畫片?!痘咎m》中服飾設計是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具體設計,先是展示木蘭從軍前在家里的女兒裝扮彩衣長裙;然后展示剛進軍隊時刻苦習武身著軍便裝;接著展示征戰沙場時身著威風凜凜的鎧甲。隨著服裝的變化和更替從可愛的鄰家小妹到初入伍的懵懂小兵,直到后來立下赫赫戰功的巾幗英雄。這一系列形象的變化顯得自然有序,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的主要體現是角色的服裝設計準確到位。
(2) 神話題材
例如國產動畫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梁山伯與祝英臺》,國外的《小飛俠》、《白雪公主》、《芭芘公主》等,這些制作經典的動畫片中的人物形象在各種服裝造型的襯托下更加鮮明。《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寶蓮燈》后國產動畫片又一力作,梁山伯與祝英臺皆著一身素雅的學生裝束,只是服色不同,并在發型和巾帽等細節處做了變動加以區別兩位主角的服飾設計風流倜儻見之忘俗。
2.現代題材
主要是生活娛樂片,例如《櫻桃小丸子》,該片以幽默風趣的風格在動畫片市場中獨占鰲頭,劇中角色的服裝設計秉承生活化和真實化風格,并在此基礎上加了一點夸張和趣味性處理,使服裝和人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看起來熟悉而親切。
3.未來題材
主要是指以科學幻想為主題的動畫影片。例如《星球大戰》、《圣童降臨》、《超人特工隊》等日產動畫片,《圣童降臨》以超級精良的3D制作技術,體現服裝面料的質感以及鮮明個性的服裝造型,使形象更逼真。 (注:參見馮玲玲《動漫角色服裝設計》課程開發初探,載于《職業技術教育》,2007年應用版,第30頁。)
2 合理運用服飾設計元素
兒童動畫中精彩的角色服飾造型設計,是使作品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輪美奐的服飾、仿真的服飾道具,精良的置景、考究的燈光所帶來的唯美的視覺感受,遠遠超過了某些傳統制作方式的電影。當然,角色服飾是重要環節之一,精美的服飾在影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基于動畫角色性格的各異,角色的服飾造型形象是提升、凸顯個性的升溫計,明確服飾設計風格,為角色服飾設計總結為相應八種不同的風格:1、古典傳統風格;2、運動風格;3、柔美可愛風格;4、男性化風格;5、高貴典雅風格;6、鄉村田園風格;7、休閑簡潔風格;8、時尚摩登。每種風格的服飾有著不同的設計元素,正確運用的服飾設計元素是提高的動畫設計視覺和文化效應的重要途徑;是顯示出影片定的年代、民族、地區和特定的情境,烘托故事情節的有效手段;必將半倍功事。(如圖3)
圖3
3兒童動畫中角色服飾形象設計方法
兒童動畫作品中角色的服裝設計與日常生活中的服裝設計是不同的。日常生活的服裝的作用是為某一群體的身份、興趣、膚色、身材而揚長避短,兒童動畫服裝設計是影視美術的一部分,也是鏡頭語言表達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功的服裝設計可以反映人物身份,襯托人物處境,特別是針對兒童影片的角色,有著特定的教育含義。在角色服飾形象設計上往往會概括并突出角色性格特征,使其更具鮮活性。
角色五官設計和服飾設計可以變形、夸張,突出夸大人物本身特性,在通過對角色的原有形象基礎上,通過聯想,進行重構、強化,同時結合原有物象的基本特征進行再創造。例如:將鹿角、駝頭、兔腳、蛇頸、蜃腹、魚鱗、鷹爪、虎掌、牛目等多種動物最美的部位,綜合成一體,創造出一個完美的圖騰形象。角色形象是設計者以人為主觀塑造的,或夸張、或裝飾、或寫實等任由設計者海闊天空,發揮其最想象力而創造的新穎角色形象,極具特殊的視覺形式,易于識別。
外型輪廓能給人們深刻的印象,在服裝整體設計中造型設計屬于首要的地位。服裝的外輪廓可歸納成A、H、X、Y四個基本型。在基本型基礎上稍作變化修飾又可產生出多種的變化造型來,以A型為基礎能變化出帳篷線、喇叭線等造型,對H、Y、X型進行修飾也能產生更富情趣的輪廓型。不同故事歷史背景有著服飾的特定流行廓型,例如20世紀50年代流行的帳篷形,60年代的酒杯形,70年代的倒三角形,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長方形以及近年來流行的寬肩、低腰、圓潤的倒三角形等等在少兒角色中往往采用較多色是O型,或者花卉植物、動物等仿生學外形輪廓設計。
童話題材影片中,“剪裁精美”的奢華服飾,尤其是彰顯的歐洲貴族身份的晚禮以綢緞為材料,配搭浪漫的蕾絲。一般裙裝造型豐富,采用多層次的裙擺設計呈現出多種不同的線條感,極其寬闊飄搖的大蓬擺,垂墜感好的裙角處加上凹凸繡花、拂動的細碎流蘇,五彩的花邊和飾帶、緞帶、蕾絲等材質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更添女性的嬌媚可愛。
動畫角色服裝搭配中也可恰當好處地加入現代的時尚元素,體現簡約與華麗的對比,使整體造型更具時代感。
超能力人物角色的服飾很特別。在服飾設計中就流露出一股崇尚超自然的力量,他們的服裝裝束設計可以參入有些新奇或者仿生元素,如,野獸圖案特征,將其展現在人物的形象上以獲得如獸般強壯力量;常配有有神秘面具裝束,例如:超人、蜘蛛俠、蝙蝠俠等等。
將民族繪畫藝術元素融合民族人物服飾設計,具有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民族化動畫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中國的動畫片以獨特的民族風格與藝術語言,融合了傳統的、本土的文化并與之完美的結合,在世界動畫史上取得了令人尊重的地位。許多作品借鑒水墨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剪紙的特色,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藝術融入動畫風格。挖掘各種藝術表現手段來設計角色服飾,加入盤扣、立領、水袖、龍鳳圖騰等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服飾元素,為動畫作品增加富于韻律的畫面、詩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使動畫藝術也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
篇7
[關鍵字]:裝飾性 ; 線 ;表現; 創造
裝飾是對自然事物美化的一種藝術處理與表現方法。裝飾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平面的,或是立體的。服裝裝飾紋樣就是在服裝上使用的裝飾紋樣,作為整個裝飾紋樣藝術的一部分,服裝裝飾紋樣具備裝飾紋樣的一般屬性和共同特征,即審美性、功用性、工藝性、裝飾性等。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門類,服裝裝飾紋樣還有自身的特征,如:纖維性、飾體性、動態性、多意性和再創性等。
服裝的輪廓線,在服裝結構設計中,一種線條經運用后就必定會造成面積與比例上的分割,便形成了服裝的造型設計,服裝的造型設計就是包裹人體曲面外輪廓的三維立體造型,所以他由許多規則和不規則的線、面、體組成外輪廓造型。
垂直線在人們的視覺習慣中,垂直線往往引導人的目光做上下移動,因此,給人以高度、優雅和嚴峻感。但是,豎向的線等距離排列的多了,人們的視線就會沿著豎線左右移動,這樣就使得豎線變成了寬度,對于身體較胖的人就起不到修飾的作用了。
水平線往往削弱垂直線的長度,給人以平衡、寬度感。它通常引導目光向左右移動。不過,水平線的數量要是增加的話,性格就隨著改變了。因為,間隔的水平線一旦增加到一定的數量,就引導視線作上下移動,從而失去了水平線原有特色。
斜線不象水平線和垂直線有各自的穩定重心,而隨時有倒下的感覺,常常給人以活潑、不安定、輕。從心理學角度講,近似垂直線的斜線設計,高度見增,幅度見窄。而接近水平線的斜線設計,幅度見增,高度見小。由于斜線相對比垂直線長,視覺移動距離加長,所以長度加大,增加優美感。因此,人們把它作為設計夜禮服的首選,也不斷用在日常生活裝中。
服裝的結構線,服裝的結構線是屬于二維平面的,它包括省道線、公主線、肩袖線、分割線、褶裥等內部結構線,從而將服裝依據人體的起伏來分割和連接成多個面,由二維平面轉化成三維立體服裝。
線在服裝設計中體現著豐富的特性。
分割性
在一塊沒有任何裝飾線的白布上,除了布本身之外,可以說原本并沒有什么形象可言,但我們僅僅用一條橫線便可將其分割成兩個空間,從而會給人產生上下衣裳的感覺,這就是線的分割性,水平線和垂直線在平面內的相交便會把一個平面分割成若干個面。正是由于線的分割性才使得線在服裝上具有基本的造型功能。線被認為是構成物象的最根本、最有表現力的造型手段,而且是最明確、最簡便、最易于采用,也是最易于接受的設計手段。
穩定性
在服裝設計時,我們會用幾根線畫出服裝的結構,再在這些線構成的面中添色,裝飾。在歷史長河的服裝中,有許多服裝存在線的框架,這個框架構成了服裝的穩定性。單用塊面或色彩在造型,是形成不了服裝的穩定性的,如果裝飾線作為其外沿,就可以有一定的形存在。在平面中,點與面是不能離開線而單獨構成形象的,而線卻能單獨構成形象。
多樣性
從線的分類中,我們就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它的多樣性了。單一的線就有著許多類型,象直線、曲線、幾何線、自然線等等,再根據不同的材質形態,這些線又可進行細分。線可以無窮無盡,不同的人又有著不同的表現情感,不同的工具有著不同的表現能力。不同的欣賞者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即同一觀賞者在不同時間和情景中感受也會有所變化,線的多樣性產生了線造型和服裝設計中運用的多樣性。
完形性
有時候線的形象并不是完整的,而是殘缺和斷斷續續。但是,人的視知覺會自動地補殘,使其形象完整,這就是裝飾線的完形性。服裝設計中,在領子上的開口,不會影響整體圓領的效果。中國繪畫中的“筆不到而意到”,就與線造型的完形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將遐想的空間留給使用和觀看者,是服裝設計中線的重要魅力。
通透性
線的通透性是服裝設計一個相當基本的實用性,服裝設計裝飾線或線編織部分一般都是通透的、開放的,人們的視線可以在構成形象的線中穿梭,仿佛可以透過形象感受到自然那廣闊的空間,給人以透氣,暢快,自由呼吸的心理感覺。
移情性
單獨作為主體的線的情感特性和當線是用來塑造形體時的移情性,兩者是不同的概念,有區別但也有聯系。中國結,講求“氣韻生動”和“空靈虛無”便是服裝輔料中線造型移情性的典范,以線傳情是其區別于西方藝術的顯著特征之一,它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
線是服裝設計中裝飾的尤物,既古老又清新。自身的變化能夠帶給服裝無窮無盡的變化。透過服裝上千姿百態的條狀物,能夠品位到當今時尚的氣息,領悟到社會文化的潮流。當然,服裝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進行服裝設計時使用線的裝飾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注意整體的和諧。很多很好的設計,看似不經意的線的裝飾運用,實際上卻包含了設計師對造型、色彩、結構、材料等多方面的構想和推敲。
[參考文獻]:
篇8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的不斷提高,服裝理念由最初的注重保暖和實用發展到今天追求以人為本,崇尚舒適、時尚以及突出個性發展。毛衫作為服裝的一種類別,一直以舒適性、保暖性、時尚性受到人們的青睞。而不同的消費群體對毛衫的風格需求不一樣,所以呈現出不同的毛衫風格。手繪涂鴉文化在現代毛衫設計上的運用,更加體現了服裝業的進步和多元文化的發展。
手繪涂鴉稱之為徒手繪畫涂鴉,在一段時間內描繪物體的形狀體積空間的透視關系。“涂鴉”英文是“GRAFFITI”,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費城和賓夕法尼亞州的graffiti。涂鴉是一種結合了“嘻哈(HipHop)”文化的涂鴉藝術,涂鴉藝術同60年代興盛的波普藝術有著關聯。有些藝術評論家認為,涂鴉藝術是對波普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它們在精神上有著一致性,都傾向于關注大眾文化,但是,涂鴉藝術同波普藝術又有著顯著的區別。涂鴉是一種視覺字體設計藝術,《鏡花緣》中:“尚欲勉強涂鴉,以求指教?!薄妒咎矶 吩姡骸昂鰜戆干戏?,涂抹詩書如老鴉?!薄赌盀樵饺粟w智賦》:“我嗟涂鴉手如棘,屢欲從君問奇畫?!蓖盔f也指藝術上的各種顏色交融,以抽象的感覺描繪出一種色彩的特殊風格,讓人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的和宣傳效果。
20世紀70年代,手繪涂鴉作為一種反傳統和反主流的藝術現象風靡西方,是青年人嘻哈街頭亞文化的表現之一,主要集中在美國的紐約、德國的柏林和法國的巴黎等城市。今天我們所說的手繪涂鴉,指的是源自西方意義上的涂鴉,它指的是流行于西方的一種藝術形式,涂鴉被認為是一種“視覺傳播形式”。涂鴉最初是在空白的墻壁上展示,墻壁對于當時處于社會底層的涂鴉者來說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實用、最適合宣泄的畫布。涂鴉與商業的結合緊密,涂鴉包含了更多時尚、娛樂和游戲的精神,許多青年涂鴉者中的才藝出眾者登堂入室,成為新時代設計師中的幸運兒,他們的畫布轉移到了海報、廣告、鞋子、帽子、玩具、游戲廳,而現在在衣服上玩涂鴉更為突出,融合了涂鴉的街頭風格服裝,造型夸張、引人矚目,被廣大青年作為一種口號和玩樂方式存在于網絡及T恤、物品設計之中,成為一種膚淺又空洞的時髦游戲。涂鴉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隨著時代的發展,涂鴉藝術的形態、內容和手法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簡陋到復雜,從世俗到精美,從單一到多元,都反映了涂鴉藝術自身的演化過程。
毛衫作為針織品服裝中的一個大類特色服裝,是用毛紗或毛型化纖紗編織成的針織服裝,是服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毛衫織物具有伸縮性、卷邊性、脫散性以及尺寸不穩定性等明顯特性,毛衫具有透氣、保暖性、吸水性強、對人健康有益,款式、結構、圖案、色彩多樣且時尚新穎。毛衫服裝的組織是整個針織服裝設計的基礎,它是根據針織服裝的款式和服用等要求來進行設計的,對于愛好者,必須熟悉各類織物組織的結構 、編織原理和特性,不同的組織可以形成各種肌理效應,平坦、凹凸、縱橫條紋、網孔、圖案等豐富多彩的外觀,在組織設計上要充分利用效果,組織的某些物理機械特性如平針的卷邊可起到裝飾作用,羅紋的條紋效應和不同羅紋組織之間的疏密效果在設計中起到視覺引導的作用,塑造出一種流線動感的風格,花樣組織的一些使用手法。較密的鉤花組織表現出有質感、硬挺的感覺;細密元寶針能做出輕盈飄逸的荷葉邊擺;復雜和漂亮的卷邊結構花型與其他質地面料混合,涂鴉藝術者在那些夸張、鮮艷的色調和充滿激情的筆觸中,可以惟妙惟肖地在服裝上傳遞表達出來,從而表達了自我最直觀的視覺元素?;诿婪b的特性,為了消除造型中單調感,必須采用一些裝飾手段來加以彌補,而涂鴉裝飾手段如何為毛衫服裝設計增添了一些時尚元素?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肌理的不同,毛衫組織的變化,涂鴉在毛衫上所呈現出的質感是區別于在梭織面料上的。在毛衫服裝的肌理觸感中,涂鴉藝術表現出獨具特色的表現手法,色彩的強烈沖擊感,更加體現了毛衫服裝的時尚與趣味。涂鴉運用在毛衫設計上,可以迎合市場上時尚化、多元化及風格化的需求,對毛衫風格設計特點的研究,對提高毛衫產品設計附加值有著重要意義。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如今中國服裝設計界已意識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創造出有本土語言特色的服裝設計作品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具有中國本土設計風格的創造與運用上顯得簡單直接,而了解運用涂鴉藝術的服裝創作,結合現代的服裝審美觀念和針織毛衫服裝的設計原理,使其更富有時尚現代特色。涂鴉作為街舞文化(Hip Hop)里很重要的一個元素,一直是較為靜態,游走在法律與藝術之間,但誰都不能就此否認它們的存在價值,涂鴉的非法性,在于它所選擇的地理位置,而非它的內涵、或者作畫的形式。涂鴉被街舞文化文化所吸納,成為其中重要的藝術象徵,也許正來自它的反叛宣示。設計師們將想象力和幽默感融入到直觀現實的物象中,將問題進行視覺化和夸張化,使穿著者和使用者內心引發反省,從而促進了價值觀的多元取向??鋸埖纳?,富有張力的筆觸,飽含與移動圖像,乖張另類的想象都充滿著設計價值,服裝與涂鴉藝術的結合并不是偶然的,服裝作為特殊的載體,為涂鴉藝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時尚載體和表現空間,使兩者之間的結合更能體現人類社會的需求與滿足。
篇9
關鍵詞:時裝畫;表現技法;當代藝術;多樣性形式
服裝是一種綜合性藝術,以服裝設計為載體的特定繪畫方式被稱為時裝畫(FashionIllustration),它展示了人體著裝后的整體效果、時尚氛圍和文化形態,是檢驗服裝設計最終成果的重要依據。與純藝術類繪畫相比,時裝畫的創作有著非常明確的差異性,這種繪畫創作方式依托時裝業,除了依靠技巧和經驗注重衣服與人體之間的和諧統一,還要運用多元化思維模式考慮密切相關的流行時尚、工藝制作、產品市場定位等因素,兼容設計造型規律與時代審美。
一、時裝畫的由來與發展
時裝畫發展的歷史至今大約四百多年了,從16世紀雛形的產生、發展到今天的繁榮,其中有兩百年在近世紀,占據了整個發展史近一半的時間。歷史上,一般稱16世紀30年代至17世紀10年代這個時期為服裝樣本(costumebook)時期,由于那時服裝流行的周期長,因此大多是即成樣式的復制。也由于這時的版畫是木版畫,故也稱之為“木版本(blockbook)”時期,代表人物主要有溫斯勞斯?荷勒(WenceslausHollar)和理查德•蓋伊伍德(RichardGaywood)[1]。1672年,法國創刊了世界上第一本表現貴族生活和服飾時尚的雜志《麥爾克尤拉•嘎朗》,并公開向社會發行,起到了引導潮流的作用[2]。19世紀中葉,發明的銅板印刷技術推動了藝術發展的進程,這一時期時裝畫以宮廷文化和藝術為主導,以服裝插圖形式記錄著服裝文化的演變和發展,成為了近代社會流行文化的服飾編年史重要參考依據。20世紀初期,時裝畫多出自職業畫家之手,成為當時美學的附庸品,促生了大批的時裝畫家,大量的作品被出版在著名時裝雜志Vogue、Harper’sBazar及相關的報紙和海報上,以其特有的手繪形式兼具了產品目錄與廣告宣傳的雙重作用,向讀者們詳盡地展示了有關時裝的細節信息。20-30年代由此被視為時裝畫的“黃金年代”。30年代的時裝畫導入了一種新的現實主義風格,尤其以卡爾•埃里克森(CarlErikson)和坎特•芮內•波埃特威廉姆斯(Willanmez)成熟、充滿都市氣息的畫風為代表[3]。相比之下,中國時裝畫的起始晚于西方,時裝畫的雛形源于民國時期業界推崇的“月份牌”,是我國近代最早的時裝與廣告插畫,不一定以時裝為主,經常結合產品廣告的宣傳形式體現一種十里洋場濃郁的商業氣息。畫家們側重于以上海仕女為繪畫題材,通過月份牌對服裝外觀的摹寫和描繪,表現大量服裝時尚的內容。繪畫技法一方面汲取西方的碳精粉肖像畫和水彩畫法,另一方面又保留中國傳統繪畫風格中人和裝飾圖案等元素,這是繪畫領域里非常特殊的現象。與20世紀初期的繁榮與輝煌不同,時裝畫在世界二戰前后的發展空間日漸縮窄,攝影技術記錄寫實化了當時的時裝,逐步取代了時裝畫的地位而成為傳播流行信息的主要手段,時裝攝影變成時尚雜志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裝畫發展開始趨向服裝設計師對靈感的匯集與設計理念的闡述,出現了許多新生代時裝畫代表人物如英國賈森•布魯克斯(JasonBrooks)、格拉漢•瑞思維特(GrahamRounthwaite)、佛朗索斯•貝桑德(FrancoisBerthoud)等,作品融合了個性不羈的街頭文化風格、色彩鮮明的波普藝術等新藝術形式。隨著全球進入后現代時代,21世紀科技的飛速發展給藝術家或設計師提供了多樣性的繪畫和設計材料介質,當代藝術呈現一種更開放性的多元化格局。時裝畫進入一種混合著內容與形式、感性與理性、傳統與現代、崇高與卑微等多元素交叉的階段,形成一種“亦此亦彼”的矛盾對立卻統一融合的發展新趨勢。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成熟發展,讓時裝畫在繪畫形式上有了更寬廣的藝術性表達范疇,也更注重豐富的手法和象征、隱喻等手段。正是數碼技術的應用,為時裝畫建立了一個新形式的創作媒介,也為時裝行業資訊的傳達、服裝效果圖的表現、時尚藝術風格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雖然,數碼時裝畫的界面操作與表現技法方式與傳統時裝畫不同,但脫離了舊式繪畫工具的限定,豐富的表現技法與多媒體的功能延展性為服裝設計師實現創意提供了無限的潛能,數碼時裝畫成為當代時裝畫的主導性模式。
二、時裝畫的分類及特征
時裝畫主要以服裝為基本表現內容,繪畫形式按主要的應用方式可分為三大類:1.服裝設計效果圖。服裝設計效果圖是以詮釋設計概念,對流行趨勢進行預測與傳播為主要目的,是功能性放在首位的,注重具象的時裝畫,又稱為“服裝設計表現圖”。通過設計效果圖,時裝設計師能夠將設計的思路非常清晰完整地傳達給生產部門、銷售部門以及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如設計助理、制板師、公司管理人員等。2.時裝插畫。時裝插畫是時裝雜志、時裝公司為了體現雜志、樣本等藝術效果,從而達到渲染和襯托服裝產品的目的,而委托設計師或專業時裝畫家繪制的具有較強藝術觀賞性的時裝畫。3.時裝廣告畫。主要是以相對抽象與概括的繪畫手段提升服裝的藝術理念或品牌的審美概念。時裝設計效果圖、時裝插畫、時裝廣告畫三者沒有嚴格的劃分界限。時裝廣告畫與插畫注重藝術性,依靠時裝藝術的感染力去征服觀者,強調藝術形式對主題的渲染作用,往往忽略部分時裝設計效果圖的功能性細節之處。時裝設計效果圖則注重服裝的產品功能性細節表達,但當設計效果圖能夠達到寫意藝術性的時裝插畫或廣告畫的要求,體現高度藝術性、感染力和宣傳性,同樣可以被采納作為時裝插畫或廣告畫。這三種時裝畫分類即可以和諧統一又各具特色。時裝畫的典型特征是:1.特定性。幾個世紀以來,隨著人類文明史服裝發展到今天,從埃及金字塔中古老壁畫中法老的極至華貴精致的服飾,到布歇筆下蓬巴杜夫人雍容華貴的肖像;從敦煌壁畫中飄逸靈動的飛天壁畫到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人類對于裝飾美的追求的熱情持續不斷。但這些作品之所以不能稱之為時裝畫,是因為它們表現的主體不是服裝,服裝僅僅作為一種裝飾主體人物的附屬形式[4],而時裝畫的主體核心是服裝,人和服裝是時裝畫表現內容必不可少的兩大因素。2.時尚性。時裝畫在時裝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時裝畫作為藝術的視覺語言在商業社會中傳遞著時尚的信息,不同歷史時期的服裝繪畫史論資料證明不同時期的流行時尚,不僅推動了服裝行業的不斷革新發展與繁榮,也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狀況、意識形態、主流文化和政治狀況等重要社會學意義。“到了20世紀末、流行的觀念和意識更加社會化、商業化,社會學家們甚至提出了時尚產業的概念,并指出服裝是時尚產業的核心”[5]。時尚性是時裝畫區別于其他藝術門類創作的一個突出的特點?,F今時尚雜志、報刊、廣告以及互聯網無一不是時裝畫向外界展示的載體,時裝畫的魅力與商業及藝術價值憑借這些渠道進行廣泛的傳播。時裝畫體現了設計師領悟時尚潮流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歷史的前瞻性,對整個社會的流行風尚起到指導方向的重要作用。3.多樣性。信息時代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尤其是電腦和各種繪畫軟件的出現,為繪畫方式開拓了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作為以繪畫形式出現的時裝畫,除了傳統手繪時裝畫的不同材料和方法的運用外,數碼技術的出現也賦予了時裝畫全新的內容,增添了更豐富的表達形式、更多樣的表現技法和新的時裝藝術性,還帶來了思維觀念與設計方法的更新,其廣闊的前景將給服裝設計乃至服裝業帶來深刻的發展變革。4.商業性與藝術性。時裝畫有別于其他藝術繪畫種類,依托于時裝業使其既具有標識性的時尚特征,又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獨特的商業味道。帶著獨立的藝術感染力和鮮活的表現力的時裝畫,顯現了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對整個商業社會的時尚潮流傳播著獨特的藝術價值。
三、當代時裝畫的多樣性表現技法及應用
當代時裝畫的發展不同于以往的歷史時期,材料的多元化與科學技術的成熟使介于純藝術與商業美術之間的時裝畫具有更加豐富的獨創性與完備性。時裝畫多樣性的表現技法:1.不同傳統繪畫材料的使用。雖然時裝畫最早用油墨木版畫形式復印于紙面,保留了大量的服裝史論資料,但現今已幾乎看不到這類版畫繪畫方式在時裝畫上的運用。比較常見的時裝畫表現技法,主要使用有淡彩線描、噴繪、馬克筆、油畫棒、彩色鉛筆、色粉等傳統繪畫材料,繪畫形式可以采用平涂勾線以強調色塊的色調、明度和純度的對比,表現服裝的造型結構,凸顯色彩鮮明、圖案簡潔、造型簡單的樣式及風格,也可以使用素描的方法強調對肌理和細節的刻畫。寫實性的時裝畫多講求細膩的描繪,精細刻畫到領子的形狀、肩線的位置、扣子的數量、門襟的搭系方式、袖口的處理方法等局部處理。2.不同特殊材料的使用。除了不同材料的繪畫工具的使用外,還可以采用不同素材如草編紙、鐳射紙、花紋布料,蕾絲面料等用剪貼或拼接的裝飾手法描繪人物形象和服裝款式,還可以裝飾變形放大和強調對象的局部與整體,增強鮮明的個性,塑造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多用于時裝插畫和廣告畫。3.數碼軟件新載體的出現。當現代社會步入信息時代,科學技術在服裝設計領域越來越重要,數碼技術所帶來的各種設計優越性顯而易見,出現以數碼軟件為新載體進行創作的數碼時裝畫。數碼時裝畫主要是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時裝畫的表現技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運用Painter電腦軟件系統里的工具替代不同的畫筆和顏料材料,使用數位板或數位屏替代繪圖紙,不僅可以高效繪圖,還可以重復修改使用并減少各種工具材料及紙張的浪費體現設計上的節能環保概念。(2)運用軟件如Photo-shop特效編輯材質的肌理表現、圖案花型的排列組合、條格面料的排列等程序,并制作一些濾鏡之類的特殊效果來建立逼真新穎的畫面變化,形成豐富視覺感的畫面效果。(3)利用計算機3D技術編程將時裝畫的人體動態建模,借助電腦虛擬技術使時裝畫完成二維向三維的轉變,結合動畫與多媒體手段發展延伸更多的設計可能性。數碼新技術介入讓過去的手繪時裝畫在技法與效果上更加變化多樣,當傳統繪畫技法的實用功能被數碼技術逐漸弱化后,服裝領域形成了一種新的繪畫設計流行趨勢———數碼時裝畫。各種電腦軟件可以更好地輔助時裝設計師運用資源庫進行編輯和規整多樣的繪畫及設計元素,節省大量的時間耗損來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4.各種技法的綜合。按時裝畫的構思需要把傳統繪畫工具材料、數碼科技等不同的時裝畫表現技法整合,發揮各種技法的藝術性特長來完成最終的視覺效果時裝畫的各種應用范疇:1.Vogue,Bazzar,Elle等世界時尚雜志以及時尚報刊等刊物上??菚r裝畫手稿或電腦圖,但與歷史境況不同的是,成熟化的攝影技術圖像的發展使得時裝畫越來越面臨著一種極其尷尬的現狀,幾乎在這個領域完全被替代了,只是偶爾一些時裝插畫作為期刊的內容點綴,但還是有許多時裝廣告畫被用于各種服裝產品的宣傳和推廣。2.國內外流行趨勢機構如WGSN,每一年度的引導全球時尚趨勢的流行資訊本,還是以設計師們的時裝設計效果圖為主體,結合最新材料趨勢來指導全球化的消費動態和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向。此外,有些相關專業性的服裝設計類書籍,如繪畫技法類,設計造型類等也會采用時裝畫的形式來作為內容的形象分析表達。3.當代時裝畫的發展離不開國內外服裝大賽的推廣,促動了大批量的設計師持續不斷地探索更多的繪畫表現技法,借助時裝畫的形式發揮設計者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推進了時裝畫的升級發展和多樣化革新。
四、結語
無論是世界奢侈品牌Dior迪奧的時裝插畫商品包裝,還是Valentino華倫天奴的時裝雜志手稿,無論在服裝領域還是在繪畫藝術領域,無一不代表了當代時裝畫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時裝畫表現技法在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下展現出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時尚信息的傳達和表述,經歷了歷史的沉淀和時間的推進,它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質依托于不斷變遷的時裝業,帶著濃郁的時尚氣息、高科技的藝術手段和獨特的藝術審美,早已被賦予到商品的附加值中,遠遠超出純粹的商業攝影的市場競爭力,在商品流通的衍生中發揮著獨特的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簡而言之,多樣性的表現技法會為時裝畫的拓展開啟更為多元化、多維度的創作空間及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李當岐.歐洲時裝版畫[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2]Blackman.100YearOfFashionIllustration[M].London:Lau-renceKing,2008.
[3]吳波.解讀時裝畫[J].裝飾,2009,(19).
[4]趙曉霞.時裝畫歷史與現象研究[M],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08.
篇10
關 鍵 詞:藝術工學 藝術設計 服裝設計與工程 創新人才
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教育部在“質量工程”中提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研究,其目的是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綜合改革和創新,以形成有利于多樣化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體系,滿足國家對創新人才和應用人才的需要。作為本科專業的藝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工程等專業,其學科屬性是什么,應該如何定位其人才培養的目標,如何為其受教育者設計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特別是如何保證所設計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實施,我們稱其為人才培養模式。為探討藝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就藝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工程本科專業的學科屬性、人才特色、培養目標與定位、培養模式等作一分析,以就教于廣大同行。
一、藝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現狀
藝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目前在高校中有三種存在形式:藝術院校(如清華美院、中國美院等)、理工等綜合院校(如北京服裝學院、閩江學院等)、師范院校(如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存在于這三種不同的類型院校中的專業,其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要求、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均不盡相同。
實際上,從民國初期的圖案教育一直到今天的藝術設計教育,我國的設計教育主要源于工藝美術教育,長期從屬于純美術(繪畫)?,F代中國的設計教育萌芽于20世紀初期,探索于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80年代。一個多世紀來,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經歷了從“圖案”——“工藝美術”——“藝術設計”的發展階段。雖然我們曾經在民國時期和20世紀80年代初期先后引進學習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設計教育模式和體系,但是并沒有真正切入到制造產業和教育體系的深層,而僅僅是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層形態,沒有能夠從理論上對藝術設計及其學科給予科學的認識與界定。
現代中國設計教育模式,在事實上已經造成了我國設計教育體系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相對落后,看看亞洲新興工業國家韓國、新加坡、泰國以及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的設計教育和制造產業的同步發展的成功案例,足以證明當代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問題所在。對于正在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中國設計教育體系,唯有從理論上對藝術設計及其學科給予科學的認識與界定,才能夠在實踐上指導我們的設計教育。
二、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為藝術工學
“藝術設計是藝術、科學和技術的交融結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是它的本質特征。”藝術設計是一張網,無論是傳統文化、人文思想或哲學、美學等人文學科,還是物理、化學、機械等應用學科都與之相互滲透、互為所用。筆者經過近年來對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較全面的深入研究后認為,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為藝術工學,藝術工學人才就是人文藝術素養高、懂得科學技術、了解經營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藝術工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藝術工學化、工程藝術化,實施“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培養模式。
將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詮釋為藝術工學,從理論上對指導國內藝術設計類(環藝設計、染織設計、陶瓷設計、裝潢設計、裝飾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等)人才培養具有綱領性指導意義。實際上,根據新市場需求和設計學科交叉特點,各國對設計教育都迅速做出了調整與改革。如日本近年來就成立獨立的“藝術工科大學”,神戶藝術工科大學從本科至博士課程都授予藝術工學學位,藝術工學化、工程藝術化的特色十分鮮明。國際設計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共同點是“藝工結合、文理滲透”,新體系、新方法、技術型的一體化特征都十分明顯。
三、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
藝術工學特色本科專業的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內涵,有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人才培養目標。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要有超前意識,不僅要適應現代服裝產業的發展,更要瞄準未來服裝產業發展之需要。不僅要適應我國服裝產業的特點,同時也要符合國際服裝產業發展之慣例。即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既非工程科學型,也非技術管理型,而是具有藝術工學特色的通才復合型。
人才培養過程。堅持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三個“零距離”和三個“結合”的人才培養過程,即“以學生成才為中心”“以課程建設為平臺”。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實施“專業設置與產業經濟零距離的配合,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零距離的貼近,實踐教學與企業崗位零距離的接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藝術與工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
人才培養管理。為了保證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我們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養管理規章,能夠保障人才培養按教學計劃實施對教學活動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能夠保障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相互配合的教學過程的有機協調,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高效運轉。
服裝設計與工程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專業,第一次出現在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它是將原有的“服裝設計”“服裝工程”等專業壓縮合并新建而成的。作為地方性大學閩江學院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一方面具有文學藝術特征,屬文學的藝術設計領域;另一方面,服裝設計與工程學科又具有工學屬性,屬工學的紡織科學技術領域(或曰屬于輕工紡織類)。顯然,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是文理交叉、藝工結合的專業,在教育部的專業目錄中都注明該專業可授文學或工學學士學位。
作為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其學生為藝術和工程相結合的藝術工學復合型人才,其專業課程體系應以應用為目的,以服裝設計、現場生產、管理與營銷等技術、管理規范和相應的標準使用等應用為主的內容框架,溝通產業論、服裝企業管理、商品策劃、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之間的聯系,屬于應用性極強的專門知識體系,其課程具有“藝術技術一體化”“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特點。
四、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的綜合體現,它決定著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時,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與運行、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優化、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重組等,都依據培養目標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包括以下幾方面。
人才培養層次的定位要求。大學本科教育目前正在向“大眾教育”轉化,本科大學畢業生正已逐步成為一般的專業人才,而非精英人才。從目前我國的專業教育層次(即中專、高職、大本、碩研、博研)看,大學本科教育是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專門人才。以往,我國很多高校確定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職業定位,是能在企業、事業、機關等相關單位從事設計、生產、管理或教學、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事實上,大學本科期間所學習的專業知識還比較有限,再加上大學生實踐經驗比較匱乏,所以難以滿足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為大學本科階段培養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門人才,主要應從事較為復雜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一線實際工作,而不是直接從事高級專門人才所從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即現階段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定位,應是培養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專門人才,而非以往定位的服裝設計與工程的高級專門人才。
人才知識結構的定位要求。由于社會分工的客觀存在,雖然現代高等教育也強調“通才”教育,但高等院校還是必須要設置相應的專業,以使所培養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專長,又具有較寬泛的基礎,即“通才+專才”。由于服裝設計與工程是以服裝為主體的設計、生產和營銷,是一項技術性與技巧性都很強的專業活動。因此,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體現出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在復雜的服裝設計、生產和營銷工作中從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具備的知識。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按照“服裝設計與工程”來設置核心課程,即根據服裝市場需求設置“服裝設計”或“服裝工程”等課程。
人才素質能力的定位要求。面對服裝產業的飛速發展,對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已經顯得十分重要。作為一名符合時代需要的優秀服裝人才,還應具備以下素養。
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指掌握人文知識程度和運用人文知識進行審美的能力,主要包括人文知識的學習掌握能力、人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曾有位學者說到,如果讓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一本最新的女性時裝雜志,通過它就能夠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會是個怎樣的狀況??梢?,服裝不僅僅是商品,它更是一種文化,凝結著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個性和審美意識,展現著一定的文明水平。服裝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我們所培養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設計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裝。
科技素質。科技的迅速發展,在改變著物質世界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取向。在工業經濟時代,為適應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形式的需要,人們崇尚簡潔美簡約主義,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使生產個性化的產品成為可能,人們又強調個性美??萍紝τ诜b來說,不僅僅是技術,它正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文化和美學等各個方面。因此,理解科學精神和科技價值觀念,掌握科技工作規范,正確運用科技思想方法,具備科技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萍妓刭|教育在方法上應有別于傳統的科技知識教育,注重面向社會生活實際,培養掌握新技術并運用實施的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研究新技術的能力,體現時代性。
職業道德與修養。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目標應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具有一定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具有市場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創立名牌,服裝設計者就必須了解國外市場,了解那里的消費者文化與消費觀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國家間的文化正在發生著滲透與融合。今后的服裝一方面要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同時也需要不斷吸收世界各國文化之長,使培養的學生能設計生產出與全球化時代相適應的世界性的服裝。合作能力包括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員不僅要精通服裝設計與工程的專業,而且還要能夠很好地與團隊成員、領導、職能部門以及客戶等有關人員和部門進行交往,以便能主動、高效地開展工作。
五、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21世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作為本科專業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其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確定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或掌握服裝設計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及表達技能,或掌握服裝構成原理、服裝推版技術、服裝材料應用以及服裝生產技術與管理方法,對服裝產業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在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服裝開發設計、生產技術、市場營銷等工作的藝術工學應用型專門人才。
21世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21世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涵。
從業務培養目標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應具備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等方面知識和能力。由于服裝設計與工程按專業方向分為服裝設計專業方向和服裝工程專業方向,所以,業務培養目標可以有所區別。如服裝設計專業方向應以培養服裝設計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優先,服裝工程方向則應該以培養服裝技術為先。
從業務培養要求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服裝的設計、生產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服裝設計、生產技術及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服裝設計、服裝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因此,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屬于既懂設計又懂技術的藝工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可在服裝設計、服裝加工、服裝營銷的企事業單位工作。藝工復合型背景的畢業生,既有理工科的縝密周全之思維,又有藝術文科的策劃設計之能力,恰好滿足了服裝企事業單位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從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來看,一是掌握服裝設計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及表達技能;二是掌握服裝構成原理、服裝推版技術、服裝材料應用以及服裝生產技術與管理方法;三是要了解服裝消費心理與服飾消費文化、掌握服裝營銷基本技能;四是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協調、語言文字表達、信息獲取與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五是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六、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從藝術工學人才以及藝術工學特色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出發,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內涵的研究,我們在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人才培養過程、教學管理機制多樣化等方面,以“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為主要模式,持續不斷地深化了“藝術工程化、工程藝術化”的學科專業改革實踐,細化成了三種不同的特定復合型式,具有特定的適用范疇。
1.工程+藝術模式:該模式以工程教育為主,并滲透藝術教育為特色,特別適用于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工程)、紡織工程專業(如針織服裝設計、紡織品設計)等。
一定的藝術教育可以使這類專業的教學內容、研究成果以及相應的人才培養更接近生產實際。由于藝術教育拓寬了該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途徑,使得教學、科研內容更具針對性,紡織服裝產品的設計更具技術與藝術的統一性,研發出來的產品更合理,更市場化,更人性化。
因此,這類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紡織、服裝工程知識、紡織品及服裝貿易知識和紡織品與服裝藝術設計理論,并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從事紡織品及服裝設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作風嚴謹、適應性強、發展后勁足,具有扎實紡織及服裝工程理論和較強藝術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畢業后能從事服用織物、裝飾織物和服裝的設計、家用紡織品設計,也能進行紡織品及服裝的貿易和管理工作,同時還可在紡織、服裝工程和藝術設計學科上進一步深造。
2.藝術+工程模式:該模式以藝術教育為主,并滲透工程教育為特色,比較適用于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等。
一定的工程教育可提高學生設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并特別關注工程技術進步為各類設計帶來的全新思路和發展空間。因此要求學生掌握藝術設計知識、創新設計的理念,并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從事藝術創作,培養具有扎實的藝術設計理論基礎、較強的藝術創新及工程技術能力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畢業后能從事服裝產品開發及創新設計、服裝的貿易和管理工作;環境設計項目策劃、制作,環藝衍生產品開發等工作;室內設計及景觀環境設計、工程施工等。
3.藝工融合模式:該模式以藝術與工程技術結合、文科與理科滲透為特色,主要適用于服裝設計與工程(不劃分專業方向)、藝術設計專業(產品設計)等。該類專業本身同時面向藝術類和理工科招生,單從課程模塊無法界定哪些屬于藝術課程或工程課程,藝工結合和文理滲透的課程設置可體現到培養方案的每一個節點。
服裝設計與工程,作為一門屬于藝術工學學科的復合型專業,它的學科屬性及專業特點決定了服裝設計與工程教育是工程技術和藝術設計有機融合的完整統一體。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通過優化培養方案設計,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得到最大化的滲透融合,要求學生掌握服裝產品設計基本理論與方法,良好的服裝工程技術知識和產品研發的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具有較強的設計創新意識和技術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畢業后能從事服裝產品創新設計、產品研發及其組織管理工作等。
結語
1.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為藝術工學,藝術工學人才,就是人文藝術素養高、懂得科學技術、了解經營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藝術工學特色人才培養就是藝術工學化、工程藝術化,實施“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培養模式。
2.服裝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藝術工學特色的應用型高級設計與工程技術人才,其人才培養模式有工程+藝術、藝術+工程、藝工融合三種模式。
3.將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詮釋為藝術工學必將促進我國學科設置與分類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指導國內藝術設計類(環藝設計、染織設計、陶瓷設計、裝潢設計、裝飾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人才培養具有戰略性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葛田田.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J].藝術探索,2007(3):76-77.
[2]劉媛媛.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芻議[J],藝術教育,2007(11):116.
[3]謝志遠.地方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5(6):55-57.
[4]甘應進.陳東生,創新教育與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J].中國西部周刊,2005 (12):54-55.
[5]陳東生.藝術設計學院學科建設展望[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版),2002,23(增刊):55-56.
[6]潘魯生.對當前設計藝術教育的思考 [J].藝術教育,2005(2):6-7.
[7]李偉,唐朝暉.“質量工程”背景下地方高校藝術設計特色專業建設研究,藝術教育,2008(6):64-65.
[8]李炳訓.“和實生物”——我國設計藝術教育思考,藝術教育,2008(7):8-10.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裝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