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7: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服裝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兒童服裝店鋪設計
玩一把色彩不只是美術家們的事,企業家運用色彩知識也能創出自己的經營特色。這也是應用專業知識做出經營業績的一個實例。相信色彩能夠影響顧客的情緒和心理,色彩能夠誘導顧客,促進銷售。
有一家辦的非常成功的時裝店,同行們稱這家的店主為 “色彩大師”。確實,這家時裝店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色彩布局。老板以色彩為手段,來布置店面、經營商品、訓練員工,取得了良好的商業效果。首先這家店面與左鄰右舍相比大有不同,大塊的灰色配以精細的金色雕飾,顯得高雅脫俗又富貴雍榮,門口一尊特制的像漫畫一樣的迎客女郎塑像,使每個路過的人都要看她一眼,并為那一身奇特的裝束和表情所深深吸引。
店鋪內劃分出了五個色彩區,紅色區、藍色區、黃色區、綠色區和黑白灰區。每個區域的服裝都形成一個整體上的主色調,并根據流行和季節來調配這五個區域的比例和位置。事實上這五個色彩區可以包容世界上的所有色彩。
例如,在紅色區內的款式有淺紅、深紅、棗紅、土紅、玫瑰紅、桃紅、淡紫紅、太陽紅、中國紅等色彩,有時色區被安排成淡淡的溫馨主題,以淡色系列為主,濃色做點綴,有時布置成鮮亮熱烈的情調,以大紅、桔紅為主,有時以成熟的玫瑰紅為主等等。在黑色區有黑裙、黑褲、黑襪子、黑胸罩等一派黑色的印象。店主人在布置自己的貨架時,就像一位美術師在調色盤上調顏色。其他色區也是如此,再配以彩色燈光與音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色彩經營法。
其實,色彩是一種最大眾化的形式,世界無處不色彩。色彩經營法是商家對色彩世界的一大貢獻。色彩也是一種最容易感染人們情緒的視覺要素。各種各樣的色彩就如同各式各樣的人一樣,有著自己的性格、品味和情緒,也各有其暗示和象征作用。如表4-1和表4-2分別是日本色彩專家總結的色彩聯想和色彩象征。
兒童服裝店的基本分類
標準中將產品分為3類:
A類:嬰幼兒用品,甲醛含量≤20mg/kg;B類:可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甲醛含量≤75mg/kg;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甲醛含量≤300mg/kg。
A類和B類產品pH值允許在4.0~7.5范圍,C類產品pH值允許在4.0~9.0范圍。
A類嬰幼兒用品,耐水、耐汗漬色牢度要求≥3~4級,耐干摩擦、耐唾液色牢度要求≥4級;B類和C類產品耐水、耐汗漬、耐干摩擦色牢度都要求≥3級,3類產品均要求無異味,禁止使用在還原條件下分解出芳香胺染料的面料。
童裝產品一般選用梭織面料和針織面料,成品根據面料性能選擇相應的標準,因為面料不同標準考核的指標內容不同。
例如:梭織面料童裝產品,主要按FZ/T81003-2003《兒童服裝、學生服》標準考核,(除GB18401-2003標準考核的內容外),產品標準中考核服裝標識、外觀縫制質量、耐洗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成品主要部位縮水率、起毛起球、纖維含量等指標。
針織類童裝產品,主要按FZ/T73008-2002《針織T恤衫》、FZ/T73020《針織休閑服裝》、GB/T8878-2002《棉針織內衣》等標準考核,(除按GB18401-2003標準考核外),產品標準中考核標識、外觀質量、耐光、汗復合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水洗尺寸變化率、水洗后扭曲率、彈子頂破強力、起球、纖維含量等指標。
兒童服裝店的發展空間
童裝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大家都認為,童裝是服裝行業最后一塊蛋糕,眾多成人鞋服品牌也進來了,更成人單品品牌轉營童裝品牌的,還有外貿企業以童裝品牌經營的方式經營國內市場,并且國際大牌延伸童裝品類也陸續進軍國內市場,都企圖從中分一杯羹。
國內童裝市場的格局大致是,國內國外品牌各占國內市場的一半。雖然有分別在一二類或三四類市場表現不俗的童裝品牌,也有在各個區塊各領的區域童裝品牌,但童裝品牌集中度尚不高。
由于中高檔童裝市場競爭的加劇,并且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國內兒童用品消費觀念的改變,不但童裝 品牌進一步市場細分已經展開,嬰幼兒裝或少年裝會有不少企業進入;同時,大眾童裝品牌可能會產生,高檔甚至奢侈童裝品牌也會應運而生。
看了“兒童服裝店鋪設計”的人還看了:
1.兒童衣服簡筆畫圖片大全
2.小服裝店裝修風格設計效果圖賞析
3.關于兒童服裝店的廣告詞
篇2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模塊課程;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7-0125-03
企業普遍反映現在的職業學校畢業生不能直接上崗,需要企業對其再培訓。其原因是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體系一直以“三段式、學科式”教學為主,即以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教學為主。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主要是以學校為主體,以“應知”、“應會”方式進行測試。由于教學與評價均脫離了工作過程與生產實際,造成了學生的職業能力需求與企業實際脫節。本研究以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專業課程建設工作思路與實踐為例,介紹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模塊課程方案設計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模塊課程的定義
基于工作過程化的專業模塊課程開發的結構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具體在于八個要素,即工作的對象、內容、流程、手段、組織、產品、環境、管理等,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八個要素不同。抽象在于思維過程的完整性。課程開發圍繞的是職業需求,因此從工作崗位出發,對應相應的崗位群。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服裝
專業課程方案設計的意義及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服裝專業課程方案設計的意義廣州市是一個服裝業較發達的大都市,但很多職業學校的服裝專業并沒有因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而蓬勃發展,相反是舉步維艱,很多畢業生初到企業并不能勝任企業的工作崗位。仔細研究,不難發現,一方面,職業學校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厭學情緒普遍存在,要通過三年的在校學習使他們成為企業歡迎的人才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以學科為主的課程體系、知識與能力培養脫離生產實際等問題,使得職業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進行服裝專業教學改革,建立以企業崗位一線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切入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建立課程體系,提高畢業生的實用性,是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服裝專業課程方案設計思路本課程建設主要是圍繞職業活動的相關工作任務,轉化為相應的學習情境,以工作過程系統化能力為要素,在行業企業實踐專家、職教課改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崗位職業活動中的相關工作任務,即配合設計師季度性主題確定、配合設計師收集面、輔料市場信息、配合設計師進行服裝款式開發和跟進、配合設計師樣板審核和訂貨會開展、參與每季服裝前期開發策劃、負責每季服裝款式開發、參與每季訂貨會、參與收集客戶反饋信息及服裝款式開發、制圖出樣放樣、縫制工藝設計、服裝品質控制、產品營銷策劃、市場推廣廣告、區域加盟、產品售后服務等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因此,應以實際生產中的工作任務能力需求為引領,以職業活動中具體的知識、技能、信息、合作和管理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重心,根據人才成長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研修式學習為手段,循序漸進地展現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職業活動中各個相關工作任務的不同子任務的學習而具備從事該崗位工作所需的職業知識、技術技能與職業素養。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
服裝專業課程方案設計方法
技能人才需求市場調研培養實用型、應用型技能人才是職業院校辦學重要的目標定位,要培養好技能人才不能脫離企業要求和生產實際,不能脫離市場去“閉門造車”,因此,首先要做技能人才市場調研。市場調研應做好這幾點:一是本地區經濟與服裝行業發展狀況,從而摸清服裝行業技能人才需求的情況。二是服裝企業中對各個崗位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僅在專業人才供求缺口方面進行數量統計與分析是不夠的,還要統計與分析各職業(崗位)上人才的分布及能力需求,如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應具體分析服裝設計、紙樣設計、工藝設計、服裝跟單、服裝營銷等職業崗位。三是直接深入服裝企業一線了解不同崗位的工作流程及要求。
企業實踐專家訪談會通過企業實踐專家訪談會確定服裝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就是職業活
中有代表性的工作領域,也稱為職業行動領域,它是工作過程結構完整的綜合性任務,反映了該職業典型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來源于企業生產實踐。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為指導,我們將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的課程分為以下五大專業模塊:服裝設計、紙樣設計、工藝設計、服裝跟單、服裝營銷。
職業能力分析和教學項目確定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項目設計,首先要做好職業能力分析,即在特定的職業崗位上,能夠完成該崗位各項具體工作項目所具備的職業能力,并把若干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和轉化為職業能力培養課程改革內容。由此服裝專業課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項目:服裝產品分析、制繪圖稿、服裝材料的跟進、看單出樣與放樣、服裝裁剪、服裝縫制、確定樣板下單、跟單、產品推廣、質檢與出貨、成本核算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流程見圖1。
子教學項目的設計子教學項目設計對應于各個典型工作任務的子任務,具體也是按照每個項目的崗位分解的工作流程來完成課程設計的,應通過工學一體化教學項目的教學實施,完成好其中每一個職業活動中的知識、技能和素養的能力學習培養,從而培養出符合職業要求的學生。
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目標體現在職業崗位上,學生能夠掌握生產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等綜合職業能力。因此,專業課程的設置在課程開發、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采用模擬企業的工作活動過程,以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用型、應用型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培養除了采用工學一體化教學外,還應結合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引進專家專題培訓、校外實訓基地鍛煉和頂崗實習等加以實現。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分析如圖2所示。
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內容設計主要包括:(1)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定位的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職業學校以國家職業資格和企業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為標準,根據技能人才的成長規律,把學生培養成為中級工、高級工、技師乃至高級技師。課程定位是指專業課程方案制定時,應根據企業生產所需人才能力要求確定相關的課程標準。各課程目標則是圍繞人才培養總目標,結合綜合職業能力中的各個專項分目標來建立。所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應結合工作過程系統化、職業能力分析和人才成長規律進行開發。(2)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形式有三種:模擬、仿真和真實。“真實”是課程教學結合企業的真實生產活動,真正把職業活動過程引入教學、引入課堂,讓學生從實踐中“練武”,掌握真實本領,積累工作經驗。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專業現在采取的教學模式是:市場調研+在模擬企業板房、車間、設計室進行一體化教學+校外頂崗實習等形式。(3)教學方法改革。一體化教學方法應以項目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充當學生學習引導與輔導的角色,教師的工作主要是導入教學項目、指導學習計劃制定、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供學習資源、學習方法指導、實訓巡回指導、社會調研指導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教學課件、形象化的教具以及計算機多媒體、服裝仿真系統技術等。(4)學生的考核與評價方法。課程的考核可以打破傳統的結果考試方式,采取模塊化、項目化的過程考核方式,即每完成一個教學模塊或項目教學模塊就進行一次考核評價,綜合成績采取學分積累。職業素養考核可以采用撰寫企業調研報告、任務方案設計、企業實踐評定等多元形式進行評價。過程評價為主的評價方法可根據下達的工學一體學習任務,各小組按照任務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小組人員任務分配及完成情況、成果匯報、作品展示、教師點評、方法改進等過程來給予評價。必要時,還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邀請企業專家參與一同評價。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服裝專業
課程方案設計應正確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工作過程系統化與專業課程的關系德國布萊梅大學費利克斯·勞耐爾(felix rauner)教授等人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過程導向課程設計應參照工作過程,但并非隨便照搬實際生產中的某個工作過程,而是從職業群中歸納整合出的典型職業工作過程。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通過對服裝企業進行了大量的實際工作任務分析,在職教專家和企業實踐專家的指導下,得到較為完整的工學一體典型工作任務體系,初
步建立了較有特色的服裝專業一體化課程。
專業課程與專業模塊課程的關系專業課程與專業模塊課程的關系好比是棋盤與棋子的關系,即專業課程體現典型工作任務的組合,而每一個典型工作任務則構成專業模塊課程,實施二者的有機合成便構成一條完整的學習工作鏈,從而完成技能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
專業模塊課程的“大項目”與“小項目”服裝專業課程的工作活動特征比較明顯,因此首先應根據企業工作流程明確相關的工作項目(大項目),如服裝設計、紙樣設計、工藝設計、服裝跟單、服裝營銷等。而每一個工作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又要建立小的具體工作任務(小項目),如服裝產品分析、制繪服裝圖稿、服裝材料的跟進、看單出樣與放碼、布料裁剪、部件與成衣縫制、確定樣板下單、跟單、產品推廣、質檢與出貨、核算等,這就構成了在課程設計的中“大項目”和“小項目”。
工作項目與課程體系的對應關系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服裝專業課程開發中,工作項目與課程體系是相對應關系。其中要點是:在工作過程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典型工作任務應與專業課程相對應,并將工作情境轉化為學習情境,學生的學習工作頁應包括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知識,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等要素,同時應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該任務。
課程實訓與頂崗實習的關系課程實訓是指在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中的學習內容中安排的實訓教學環節,如模擬企業板房、車間、設計室進行仿真式見習實訓教學。頂崗實習是指學生在企業的工作崗位上,與訂單培養或輪崗培養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相結合的校外實習教學,頂崗實習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專業的學生是安排在第五學期期中以后進行校外頂崗實習。課程實訓和頂崗實習在時間上、教學內容和項目的安排上是相互關聯、補充的關系,因而在安排實訓教學項目時,應考慮不同的特色課程模塊、不同的能力培養模塊,使實訓環節更好地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姜大源.論行動體系及其特征——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2(12).
[4]陳宇.技能振興:戰略與技術[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篇3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 土釘墻 微型鋼管樁
近年來我國隨著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建設的快速發展,地下工程愈來愈多。大量深基坑工程的出現,促進了設計計算理論的提高和施工工藝的發展,對基坑工程進行正確的設計和施工,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加快工程進度和保護周圍環境能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北京地區深基坑支護采用的方法為土釘墻和護坡樁兩大類。土釘墻支護最大特點就是經濟造價低,施工方便,但土移稍大,因此在邊坡位移無特殊要求的地方廣泛采用。護坡樁支護最大優點是控制位移能力強,但投入大,成本高,施工復雜。
本文以工程實例介紹一種新的支護方法:微型鋼管樁+預應力錨桿+土釘墻的復合土釘墻支護。其施工便利,造價介于護坡樁與土釘墻之間,對控制邊坡位移變形、增強整體穩定性、保證邊坡開挖過程中不發生局部坍塌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邊坡的安全穩定。特別是對填土厚度大、放坡坡度小、周邊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線等的邊坡支護,具有常規土釘墻和護坡樁無法相比的優勢。
1工程概況
1.1 工程簡介
本工程場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南路南側,稻香園橋東側,西側為在建的海潤大廈,東臨中信國安數碼港。擬建建筑物總面積51437平方米,地上最高20層,地下3層,結構形式為內筒外框,基礎形式為筏基。實際開挖深度為15.00m。
1.2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基坑開挖范圍內,地層按成因年代劃分為人工填土層、第四紀沉積層。按巖性、工程性質指標對地層細分見表1。
2基坑支護方案的選擇
由于本工程基坑周邊條件非常復雜,必須針對各部位的實際情況進行支護設計。本文選取有代表性的基坑東側的基坑支護設計進行介紹,該部位緊鄰已建中信國安數碼港,其基礎埋深約15m,與本基坑相同,其本身荷載不會對本基坑邊坡造成直接影響,但距離太近,最近處僅6.0m左右,對本基坑邊坡支護帶來困難。如采用護坡樁支護,樁本身的自重很大,而樁后的土體又比較窄,不能給錨桿提供足夠的有效摩阻力,從而,無法保證樁本身的穩定且施工工期長,影響土方開挖的進度,因此不宜選擇。施工場地狹小,現場無放坡可能。因此設定基坑東側南段采用微型鋼管樁+預應力錨桿+土釘墻的復合土釘墻支護。這種支護體系具有以下優勢:
① 增加鋼管樁能增強邊坡的整體穩定性,有效控制邊坡的沉降變形;② 能夠控制每步土方開挖期間的邊坡穩定,防止局部邊坡土體坍塌;③ 能夠有效分散個別土釘失效而產生的集中應力,形成整體支護效應;④ 在鋼管樁頂設置連系梁和地面設置錨樁能有效控制坡頂的位移變形;⑤ 樁底具有一定嵌固深度,能適當加強坡底支撐,控制其基底位移變形;⑥ 通過樁頂錨拉、槽底支撐和中部預應力錨桿,分段對邊坡進行控制,大大減小了邊坡的整移變形。
3 基坑支護方案設計
3.1計算方法
由于微型鋼管樁屬于土釘墻支護中的超前支護,且屬于柔性支護體系,在設計計算中仍采用土釘墻的理論進行計算。在土釘施工經驗的基礎上大致確定土釘的長度,采用BISHOP條分法進行土釘墻穩定性分析,據此對初設值進行修正。考慮施工車輛的行走及少量施工材料的堆載,選取地面荷載10KN/m2。
3.2土釘計算參數及條件
放坡高度=15.00 m,放坡角度=90°,滿布荷載值= 10.00 KN/m2,坡頂條形荷載值=360.00 KN/m2,條形荷載左端點距坡面及坡頂交點的距離=9.00 m,條形荷載寬度= 40.00 m,條形荷載深度= 14.00 m, 土釘水平間距= 1.500 m。假定設計土釘、錨桿共計9排,基本參數見表2。
3.3土釘計算結果
根據土坡穩定安全系數
計算得出:在設置土釘墻后,滑弧與坡面交點位于坡腳之上;邊坡的整體穩定性安全系數為3.11,大于規范規定當基坑深度大于12m時,整體穩定性按全系數1.4,滿足要求。
各排土釘的詳細計算結果及選用的鋼筋或鋼絞線見表3和圖1。
3.4面層設計參數
面板為現場噴射混凝土而成,混凝土強度為C20,厚度8cm,中間掛Φ6.5@250×250編制的鋼筋網,外配Φ16橫向加強筋與所有土釘頭相連。
3.5微型鋼管樁支護參數
(1)樁徑130mm,樁長16.5m(嵌固深度2.0m),樁間距0.75m,樁內置入鋼管直徑為80mm。樁頂位于地面下0.5m。
(2)鋼管內外灌注無砂混凝土。樁頂做簡易帽梁,尺寸為400 mm×300mm,內配置4Φ16鋼筋,φ6.5@250mm箍筋。
(3)兩根鋼管之間用4根20cm長的Φ16螺紋鋼筋幫焊,成孔后下入鋼管。
圖1實際支護參數圖
4.1鋼管樁施工工藝流程
平整場地――測量放線――鉆孔――下鋼管――灌水泥漿――投入碎石――振動成樁――養護
⑴.平整場地:在鋼管樁施工前進行場地平整,以保證測量放線準確和鉆機就位鉆孔。
⑵.測量放線:場地平整后按設計要求進行樁位放線,樁位誤差小于100mm。
⑶.鉆孔:鋼管樁鉆孔采用MG50型錨桿鉆機,鉆孔連續進行。
⑷.下鋼管:鋼管直徑為80mm(內徑81mm,外徑89mm),每根長度6m,鋼管之間用4根20cm長的Φ16螺紋鋼筋幫焊,成孔后下入鋼管。
⑸.灌水泥漿:在鋼管下端打上滲漿孔,鋼管上端位于地面;將注漿管從鋼管中插入孔底,開始注入水泥漿(水灰比為0.5~0.6),待漿液上升到孔口時停止注漿。待碎石投入完成后從孔口進行補漿。
⑹.投入碎石:從鋼管內、外投入碎石,碎石粒徑5 mm~10mm。
⑺.振動成樁:邊投碎石邊用注漿管上下移動和用鐵錘振動鋼管,使碎石將鋼管內、外的空隙充填滿。
⑻.養護:鋼管樁施工完成后應養護48小時以上方可開挖邊坡進行土釘墻支護。
4.2土釘墻施工工藝流程
邊坡開挖――修坡――放線定孔位――成孔――插筋入孔――堵孔注漿――二次注漿――綁扎、固定鋼筋網――噴射混凝土面層――混凝土面層養護――循環下層土釘施工
5基坑變形監測
根據《基坑土釘支護技術規程》(CECS96:97),本工程邊坡位移的預警值應為45mm。為安全起見,本工程設定預警值30 mm,在土釘墻坡頂和樁頂帽梁同時設置觀測點,這樣的預警值能夠較早的采取預防措施。
在坡頂和樁頂帽梁邊緣按照不大于30m的間距布設位移觀測點,以便對其基坑變形進行觀測,在施工期間每天進行一次觀測,直至基槽完工。以后可7~10天觀測一次,至變形穩定為止。其間可根據施工進度和變形發展隨時加密觀測次數,如發現變形異常,應及時停止基坑內作業,分析原因,采取還土、坡頂卸載等加固措施,確保邊坡安全。
目前基礎工程已施工完畢,經過半年多的邊坡監測,監測結果邊坡坡頂最大位移值25mm,無局部塌陷發生,證明微型鋼管樁+預應力錨桿+土釘墻的復合土釘墻支護能有效控制坡頂變形,邊坡安全穩定。
6結束語
該工程采用微型鋼管樁+預應力錨桿+土釘墻的復合土釘墻支護體系經過半年多的邊坡和沉降監測,邊坡安全穩定;邊坡施工實際工期42天,如采用護坡樁支護計劃工期57天,節約工期15天;與同等條件下的護坡樁相比,可節約造價約30%左右。以上數據說明復合土釘墻邊坡支護體系無論在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JGJ120-99;
[2]《基坑土釘支護技術規程》CECS96:97;
篇4
一、“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意義
威海服裝業發展很快,但自己的品牌少而弱。為了創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企業每年需要招收大批技術員工。但是由于高技能專門人才缺乏又招聘不足。企業每年都花高價將員工送到外地培訓,既花錢又耗精力。如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將為地方企業省去大量麻煩,促進企業的快速擴張,也能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系,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
職業學院是知識、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具有人才、專業、辦學資源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企業則是將新知識、新技術應用于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的重要基地?!坝唵问健迸囵B,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校企雙方互相支持、雙向介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是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2002年,威海職業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和匯泉服裝集團簽訂了“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開始了“訂單式”培養方案的嘗試。學生入校后,由匯泉服裝集團和學校聯合進行選擇性的組合班級,通過學生入學成績、面試、企業自己出題考試等手段,選取了36人組成“匯泉06級服裝2班”,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教授管理。遵循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根據市場、企業及學生的需求,構建了“匯泉02級服裝2班”訂單式培養方案,制定了適合匯泉服裝集團發展的教學計劃,使理論與實訓課程比例達到4:6,每門課程教學大綱都有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在原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整合了適合匯泉服裝發展的課程內容。3年的教學安排分為兩個階段,前2年的常規的一體化教學由學校統一完成,企業不定期地參與聽課、講課等教學活動。后1年的生產性實訓和實習主要在企業進行,由企業統一負責。
在整個學生“訂單式”教育實施過程中,公司無償為學校提供設備,用于學生在校期間進行符合企業需要的實訓,企業派出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學生,便于豐富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在企業的生產性實訓中,評價考核由企業組織實施,學校作為參與者參與,每個學生每輪崗一次,都由校企雙方專業負責人員,對上一輪實訓成績進行考核評價,記入畢業總評中;實習結束時,以用人單位為主,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應變能力進行評估。
經過與匯泉磋商達成協議,學生的學費實行企業負責制,由企業提供所有學費。畢業生工作第一年憑學費收據報銷第一年的學費,次年報銷第二年學費,第三年報銷第三年學費。企業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設立獎學金,獎勵訂單式培養對象的優秀成績者。企業除了承擔學生的全部學費外,所有教學費用均由企業承擔。學校每年派出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策劃,同時,畢業生必須到合作企業工作。
由于人才培養計劃是根據崗位需求制定的,因此有很強的崗位針對性,能大大縮短學生就業后的崗位適應時間。學校與企業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通力合作。校企雙方通過簽訂用人培養協議,形成一種法定的委托培養關系,并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學校保證按照企業需求培養人才,企業保證將合格人才錄用到企業工作。學校充分利用企業的實踐場地、先進設備、建設資金和實訓師資等提高辦學質量,而企業則依靠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資源等優勢為其培養人才和提供技術革新、產品開發、科學管理等咨詢和服務。
三、“訂單式”培養模式的作用
1.促進專業合理建設。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故應當貼近市場,使學院與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通過與企業的聯合,學校可以了解社會、企業對人才的具體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了解新科技、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趨勢,以社會和市場的需求為導向,進一步調整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促進專業的合理化建設。
2.有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學院高質量辦學的前提和保證。目前具有較強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明顯不足,通過“訂單式”培養,教師就會自覺地向企業的技術人員學習并與他們緊密合作,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聯合,開展行業或專業的社會調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便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同時研制開發新產品,提高專業教師的科研開發能力和指導學生解決技術難題的能力。
同時,為激發教師參加“產、學、研”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議從制度、政策導向上向開展“產學研”活動的“雙師型”教師傾斜。學校對獲得“雙師”資格的教師給予享受學術休假、培訓、進修和項目開發補貼等優惠待遇;被評聘為學校學科、專業帶頭人的“雙師型”教師,每月給予專項津貼以及書報資料費等等。這對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產學研”活動可以起到激勵作用。
3.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訂單式”培養,在真正的生產環境中生產真正的產品,可以親自感受生產制造的全部過程,容易從形象上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其創新精神,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創作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接觸到許多在理論學習中未接觸到的各類知識,拓寬專業領域,提高動手能力。在畢業設計中提倡并鼓勵學生的畢業設計與企業聯合,及早地參與社會實踐。為確保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工作,改變由原來被動的“推薦學生就業”到主動的“目標就業”,即由“獨立教育”轉向“訂單式”人才培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的路子,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缺乏實踐的不足。
4.為科研成果走向市場開辟一條新路。職業學院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資金來支撐,光靠國家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走“訂單式”培養、“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才能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務于社會和企業,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經濟價值,這樣,學校不僅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而且也有自己的副業收入,解決可持續發展中資金缺乏的問題。
推動“訂單式培養”的健康發展,是一件對企業、學校及社會都有益的事,但是目前各方面的外部條件還不夠完善,亟需社會各方面聯手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應加強社會服務機構建設,為產業界各公司牽線搭橋,促進各方的順利對接,使其順利找到合作伙伴;幫助大學了解企業,審視和修正自身研究方向;評估研究成果的社會利用價值,維護研究者與企業的權益。爭取當地政府支持?!爱a學研”對地方經濟發展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地方政府在調整經濟結構中,要重視科技教育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爭取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促進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的快速發展。
篇5
關鍵詞: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組織模式
作者簡介:吳永紅(1968-),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服裝設計和工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59-03
高校畢業設計是畢業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規定時間內,針對某課題,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的設計活動。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是整個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最后環節,是對學生所具備的專長與技能的全面展現,是學生深化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對學生整個專業學習的總結和檢驗及對專業教學效果的的綜合評估。本文擬探討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組織模式,以優化教學組織過程,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創作出新穎、時尚、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好作品。
一、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
培養目標是在展開教育活動之前,在教育管理者的觀念中存在的教育結果,是對教育結果的一種設想[1]。從大設計的專業范疇來說,高校的畢業設計著重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來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勇于探索、創新及實踐的能力,以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獨立畢業設計的能力、設計思想和基本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具體說來,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服裝藝術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完成服裝產品的系統設計。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調研服裝市場,完成系列服裝設計、制作等,可以培養他們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題服裝的設計能力、組織管理和溝通能力等。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積極的工作態度投入畢業設計當中,培養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全面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復合型人才打下基礎。[2]
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給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投身實踐、靈活運用專業知識與設計制作能力的機會。因此,其畢業設計的教學要求不同于專業課教學,一般采用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表現得更為突出。教師除了必要的指導和跟進檢查講評之外,應發揮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3]
二、重視畢業設計的組織與管理
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的組織與管理是保障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環節的關鍵。首先,要明確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建立畢業設計的指導規范。服裝設計專業教研室根據畢業設計選題的要求組織教師討論并制定畢業設計指導書,對畢業設計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具體內容及其規范要求、時間安排、作品數量、作品的質量要求等做出周密的部署。
其次,要合理安排畢業設計時間。實踐證明,畢業設計時間的合理安排與否直接影響畢業設計作品的效果。一般畢業設計主要集中在第四學年的第二學期,對服裝設計專業學生而言,他們除了要完成一個系列(5套)的服裝設計及制作外,還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畢業作品的展示,任務非常繁重。在這個學期,他們還要參加各類就業應聘會,很多學生因為忙不過來而匆匆完成畢業設計,根本沒時間去精心修飾作品。因此,畢業設計工作的開展必須提前安排,要將印有畢業設計各項任務、具體進程的《畢業設計指導書》在第四學年的第一學期末發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好春節長假這段時間考慮畢業設計選題,開展社會實踐、市場調研等前期工作,為第二學期開學后畢業設計的正式啟動做好鋪墊。[4]
再次,需制定相應的方法措施,來實施畢業設計中間各環節的檢查工作。服裝畢業設計主要包含選題(大主題下可設小主題)、前期社會實踐與市場調研、收集資料、整理與分析資料、方案構思和篩選、定稿、制作、撰寫和整理畢業設計文檔、作品展示這些過程,具體環節可分為以下四個:
(一)構思方案:學生根據選定的主題,結合市場調研情況,對支撐主題的素材資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制訂設計方案,確定畢業設計的基本內容和設計方向。
(二)定稿:學生根據擬定的方案,畫出幾個系列服裝的草圖,并說明創作思路和意圖,指導教師給予有價值的建議,根據效果、面料的可選性、加工等因素選定一個系列作為最終方案。
(三)繪制效果圖和結構圖:將選定的一個系列服裝畫出效果圖,注明設計構思,并繪出結構圖,在教師指導下作必要的修改完善。
(四)裁剪與制作:制作一個系列5套服裝。在制作過程中,學生要按照設計方案,實現并完善設計構思,準確表達設計意圖,配上服飾品,以形成完整的服裝系列。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這是檢驗學生將構思轉換成服裝成品能力的關鍵。
根據以上環節,服裝設計專業教研室要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展情況和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同時進行檢驗,一方面對學生的過程成績進行評定,作為學生畢業設計成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對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與責任心也進行如實考核,作為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評價依據。指導教師要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選題、市場調研、設計方案、成衣制作和作品展示等環節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把握選題的難度和深度,以及解決學生在服裝設計制作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5]
三、采用主題教學法
在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中,主題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題教學法為學生創設了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斗志,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主題教學法為發達國家實用藝術類學科的設計教學所普遍使用,它以培養綜合學力為目的,以研究實際問題為課程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對原理與方法的掌握。
主題教學法的實施就是選取某一切入點(即主題),導引思維向更加廣泛、更深層面拓展,此間可借助合適的媒介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使學生以探索、實驗的態度嘗試不同的創作方式,最終形成能夠體現主題、有個性、有原創并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例如,以“建筑”為主題的畢業設計,教師講解以“建筑”為主題如何進行服裝設計的立意、思考和創作,要求學生必須把新的理念和思想體現在服裝的款式上。教師在導入主題時,可以從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等方面啟發學生全方位感觸建筑的有形和無形,指導學生從顏色、面料、廓形等方面去考慮建筑元素的表達效果,并要求結合當下的流行趨勢;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信息,進而形成全新款式。主題教學法要求學生顛覆固有的思維框框,一切從“零”開始,通過觀看各種建筑圖片,或者是帶有經典建筑的影片,體會各種建筑的外形構造和氣質神韻,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筑概念:有古典的有現代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復雜的有簡練的,有精致細膩的有粗放豪邁的,不一而足,旨在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激情,產生活躍的思維態勢,結合服裝要素,創作出富有特質的作品。[6]
主題教學法教授的是一種具有原創性和實證精神的設計方法,它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傳統格局,尋求的是一種思維方法,使學生養成發展的、思辨的創新思維習慣和能力,非常符合設計教學的規律。主題教學法的選題思路很重要,服裝設計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密切,服裝能迅速準確地傳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信息,因此,在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中,我們應緊密聯系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動向來擬定選題,結合社會熱點來做設計,以順應時尚潮流。
四、與企業和市場結合
為了讓學校教育更好地與社會接軌,必須根據行業與市場的需求來確定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受高校的學術氛圍影響,學生喜愛設計概念性的、造型夸張的“奇裝異服”,為此,可以把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分為創意服裝設計和實用服裝設計兩大方向,引導部分學生朝與企業、市場接軌的實用服裝設計方向發展。創意服裝設計方向比較注重展現學生的創作才華,注重個性,但是創意服裝設計不能脫離人體和服裝本身,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服裝。對實用服裝設計方向的學生,指導教師可通過一些知名服裝品牌的案例分析,使學生明確“設計服務于生活”的原則。對于實用服裝設計,學生必須充分意識到所謂“實用”不等于不要藝術性和創意,它同樣講究精彩的構思與創新,只不過更加強調與人們的生活需求相契合,要求服裝設計與企業、市場接軌,能夠占據市場份額是其終極目標。
許多服裝設計專業學生主動到自己心儀的企業完成畢業設計,他們帶著畢業設計任務進入企業,在此期間,學生能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發揮自己的設計才能。經過較長的畢業實習,企業對學生的了解比較深入、具體,為選聘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企業而言,采取這種方式選聘人才,相比用考試招聘的方法成功率要高得多。[7]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還可把服裝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或者需要解決的難題作為內容,學生根據服裝企業的產品定位設計新產品,企業出資、出設備,并派技術人員指導,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既有經濟收入,又可以盡快了解企業運作,適應企業要求。學生在與企業磨合的過程中,還能改變其設計產品一味追求個性而不顧及生產與市場的弊端,提高作品的采用率。同時企業也得到新思想、新設計或者解決難題,一舉多得。[8]
五、與服裝設計大賽接軌
與服裝設計大賽接軌是對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服裝設計大賽也分創意類設計和實用類設計,符合以上對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分類。通過服裝設計大賽,師生能分享參賽學校的服裝教學成果、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創作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嘗試將畢業設計教學與國內或國際性的服裝設計大賽接軌,將畢業設計的主題選定為某個或某些大賽的主題,運用主題教學法,教師通過解析大賽主題,啟發引導學生構思、表現、完成服裝作品。將畢業設計與參加比賽結合起來,可激發學生的畢業設計熱情,提高畢業設計作品的效果和質量。如果學生能在服裝設計大賽中獲獎,其獲獎的作品不僅可成為學生擇業時含金量較高的自薦資料,而且對擴大學校的社會知名度、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都將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同時也能激勵后來的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設計大賽中,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將畢業設計與服裝設計大賽接軌,學生不但可以高標準、嚴要求地進行畢業設計,而且還能夠把凝聚著心血與智慧的作品送上更有影響力的舞臺,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即使在大賽上沒能獲獎,學生也能夠從中積累一些經驗,為今后更好的設計打下一定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要結合畢業設計教學計劃精心篩選大賽,以完成教學任務為指導,達到綜合考察學生專業能力的目的。
六、舉辦畢業設計交流展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最后環節就是對畢業設計成果的展示與交流,這既是學生們幾年專業學習的成果匯報,也是展示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作品可以通過動態和靜態兩種形式來表現效果,分別體現舞臺大效果和近距離逼真效果,各有千秋,相互補充。通過舉辦畢業設計交流展活動,可以使畢業設計成果檢驗更為直觀,學生通過展覽交流設計經驗,可以獲得一種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學校方面也可以借此總結教學經驗,研究并改進教學組織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相互的比較中找出差距,從模特的動態展示中發現服裝的美和缺點,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畢業設計成果不僅面向學校展示,還可走出校園到社會的舞臺去亮相,甚至可專門邀請本地區的服裝企業和媒體現場觀摩,這給學生提供了向社會、向企業直接展示專業能力的機會,也宣傳了學校的專業教學成果,一旦企業欣賞某些學生的作品有可能直接吸納到企業工作,促進了學生就業。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能使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使他們充分發揮創新性思維,獨立實現系列服裝從構思到成衣的完整過程,充分運用了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幾年學習成果的大總結,也是對未來工作的一個鋪墊。因此,高校不斷研究和改進畢業設計組織模式,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順應服裝人才培養規律和方向,結合社會與市場的需求,組織并管理好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以利于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這是需要高校服裝專業的師生共同努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劉保存.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 [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70-176.
[2][3][5][7]洪春英.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組織與思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4]王小雷.服裝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5).
篇6
溝通內容服裝設計項目前期要通過各種媒介與社會溝通,與消費者溝通。只有充分了解社會文化和經濟背景、著裝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設計的產品才不會偏離市場。在企業內部,設計師還需要與其他相關部門溝通,各部門借助效果圖以及從設計師關于設計稿的文字闡述中獲得設計信息,經過各方討論,結合市場部、原料供應部、技術部等各部門的意見,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產品。在服裝產品設計項目執行過程中很多信息都需要有效的溝通,主要包括顧客的需求及滿意度、設計師的設計構想(如服裝的款式、色彩、材質等方面)、質量控制技術、服裝設計項目管理體系與管理方案、項目團隊及其成員的職責與權限、項目檢測與控制、項目評估、緊急應急措施等[5]。溝通形式服裝設計的溝通可以是正式溝通,也可以是非正式溝通。當設計中遇到如設計定位、設計任務分配、設計方案評估等重大或關鍵問題時需要進行商討,由于這些問題涉及人員多,討論時間長,一般采用正式溝通的形式解決。在項目團隊內部經常進行的業務交流時常采用非正式的形式進行溝通,尤其是在涉及概念的醞釀和發展階段。非正式溝通較活躍,在場的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不僅有助于發揮設計人員的創造力,而且還可以將不同的想法和建議匯總,達成共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服裝產品設計中溝通可采取口頭溝通、視覺溝通或文字溝通3種形式。設計師通過口頭描述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不同的人員,這種溝通方式幾乎占據了設計師大部分的日常溝通。視覺溝通是指通過運用視覺形態進行溝通,它由設計工作的性質和要求決定。比如市場中的流行元素、企業的技術特征、設計師的設計構思等都需要借助視覺的媒介向外傳達,通常運用的視覺手段有設計草圖、時裝效果圖、服裝款式圖、面料小樣、動畫效果、錄像視頻、服裝陳列所用的各種道具等[6]。文字的溝通是指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向外傳遞信息的溝通方式,它具有別的方式無法替代的精確性,如設計項目計劃書、設計任務書、設計進度計劃與安排、產品質量標準、項目評價體系的各項內容等,都需要用文字的形式進行規定和規范。
企業內部的設計溝通
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服裝設計項目在設計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人員參與,有些服裝設計的過程需要多個設計師共同參與。每個服裝設計師都力求創造自己獨有的藝術世界,有著敢為人先的設計理念,對服裝的見解也別具匠心,因此站在產品起點上的設計師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溝通可以使設計師們在各自經驗的基礎上互相參考信息,避免產生個人設計缺陷,在節省成本的同時不影響設計的美觀及實用性。當然,設計師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也很重要,如果一個設計師的人際關系圈太窄,就容易缺少信息,在服裝這個時尚如梭的圈子,信息就是黃金,掌握信息的人才有立足資本。設計師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設計團隊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同樣關系到設計項目的成敗。銷售部門作為設計師要具備敏銳的市場目光,及時聽取產品信息反饋,知道哪些產品是暢銷的,哪些是滯銷的,否則就抓不住市場需求,致使服裝產品設計項目策劃的產品與市場脫節,從而造成產品滯銷。原料供應部門設計師與原料供應部門的溝通直接關系到設計稿的實現,對于超出預算成本或難以獲得的材料,設計師應及時修改設計方案,保證產品開發順利進行。與技術部門的溝通與相關技術部門的溝通主要是與打版師、工藝師的溝通,這關系到設計效果的實現。設計師在完成設計構思的圖形表達(效果圖、款式圖等)之后,要通過樣衣試制完成設計的實物表達。實物表達的工作通常需要打版師和工藝師協助完成,這就要求他們之間必須進行有效的溝通。設計師和打版師之間的溝通不能局限于服裝造型本身,更重要的是進行服裝設計理念的溝通。產品推廣部門設計師在產品推廣時應與零售師、服裝搭配師、產品陳列師等人員溝通,力求把產品及設計亮點展示在消費者面前,并通過語言介紹使消費者真正了解產品的設計理念。
服裝企業的外部溝通
企業外部的設計溝通主要指與設計項目相關聯的企業外部大環境之間的溝通,包括與客戶、消費者、供應商、經銷商、政府、社會公眾等外部關系要素的溝通。在服裝設計項目建立的前期需要對項目狀況進行評估,包括目標人群狀況、消費市場狀況、原料狀況、政策情況等,這些信息的獲得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企業外部。因此,為了獲取項目必需的信息資料,設計項目團隊要與企業外界發生聯系,進行深入而有效的溝通。此外,設計項目完成后效果評價的大部分信息也是通過與外部關系要素的溝通獲取的[7]。
結論
篇7
關鍵字:中職服裝設計;教學方法;交互式教學
一、中職服裝設計教育的概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職服裝設計教育既要從內容形式上符合社會需要,在具體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上也要不斷地探索。中職服裝設計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歷史是不一樣的,國外的服裝設計教育起步較早,無論是硬件設施、專業設置還是師資配備都比較到位。相比較而言,中職服裝設計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探索過程,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相關的院校較少,專業課程不突出,并沒有形成非常突出的辦學特色,也就是近十幾年才慢慢熱起來。服裝教育界的前輩們為這個專業的付出了很大的能力。服裝企業和服裝設計教育是現代服裝產業鏈上兩個密不可分的主要環節?,F代服裝產業特征之一就是服裝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的運作否圍繞提升品牌價值進行。服裝院校是提供維系服裝產業運轉人才的制造者??v觀國際上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具有運用高新技術幫助傳統產業提升或轉型的特點,知識經濟時代下的服裝產業結合使用當代高新技術,解決服裝教育和服裝企業的突出問題,是服裝教育工作者應該牢固樹立的概念。同時,重視服裝學科必須依靠大量實踐才能積累經驗的特點,確立學校培養的不是僅能創造藝術品的藝術家,而是培養真正具有產品開發能力的設計師的思想,達成畢業生就是學校授人以用的“產品”的共識。服裝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以服裝材料為素材,以服裝為對象,借助一定的審美法則,運用恰當的設計語言,對人體進行包裹和打扮,完成整個著裝狀態的創作過程。服裝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設計師其產生過程的第一步。
二、交互式教學方法的實施
1、交互式教學方法的內涵
交互式教學,通過鼓勵學生參與,進行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信息量。對于比較簡單的服裝設計問題,可采取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搶答的方式。通過搶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滿足了學生提高自我形象的需求,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比較復雜的服裝設計問題,首先由學生根據所給的知識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展示自己認為比較合理的設計方案,接著學生各組間相互提問和點評不同的設計方案,最后教師作總結歸納。
2、教學方法特點分析
中職服裝設計教育交互式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融合了自主式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采用了啟發式的教學,營造了互動的學習環境。其主要特點如下:(1)公共平臺與綜合提高相結合。在基于服裝設計教育公共平臺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提高,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2)由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通過采用延伸擴展性知識點的自主學習與師生配合的交互式教學方法,實現了由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培養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結合。借助于預留帶有一定拔高性的課外作業,要求學生作階段性自我命題等手段,進一步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總結,實現了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結合。
3、交互式教學方法的優勢
交互式教學方法與許多更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基于互動學習會提高學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增進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改善對待學的態度。交互式教學方法還能夠幫助學生從毫無生氣的學習中恢復動力,可以幫助節省教學時間和經歷,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疲憊怠倦感。交互式教學是指教育工作者遵循尊重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位,通過各種載體、采納多種教學手段,建構氛圍去感染、陶冶與熏陶學生,使之學習服裝設計的知識內涵。其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交互式教學從知識的學習角度來看,它不在于給學生什么明確的、系統的知識,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一點一滴的體會進行學習,這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力。與其他教學方法一樣,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益處在于它的具體實施。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交互過程中學生必須得到足夠的指導和支持,也就是說,假設學生面對的是全心的學習情境,就要對他們學什么和怎么做給出明確的指導。選擇最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達到他們的學習效果。如果課程設計是骨架的話,那么教學方法將是骨架上的肌肉。交互式教學方法將會給學生提供教學目標中細化了的實踐活動。同時,教學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三、中職服裝設計教育中交互式教學的要求
1)重在聯系實踐。必須在互動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學生學習的內容,應注意聯系當前社會上流行的各種思潮,聯系民族、地方文化,從實踐中增長知識,從實踐中鞏固知識。要注重啟發誘導,聯系實際,避免強迫灌輸。2)重視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中職服裝設計教育的核心問題。交互式教學方法要基于學科特點,創意性設計就要求有超前突破性的構思,巧妙獨特的表現形式,新穎的制作材料和精湛的技巧的結合。同時還必須培養設計者對潮流敏銳的感覺,以及將這些感覺實物化變現出來的能力。這些不是單一教學內容的簡單拼湊,而是一種全面的綜合素養的培養過程。
作者:聶芹 單位:淮海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曾敏.項目教學模式在中職服裝設計專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2]王琳.將服裝設計專業元素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D].寧波大學,2011.
[3]施捷.校企合作中中職服裝設計教學多維結構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3.
篇8
【關鍵詞】舞臺;服裝;設計;構思
舞臺服裝設計是根據劇本或演出策劃者的要求,結合服裝造型藝術法則,采用相匹配的面(材)料,經過成衣過程來實現與角色貼切的裝束。舞臺服裝設計與其他造型藝術一樣,包含著相同的美學因素,不同點在對象與手段方面。舞臺服裝設計受人體與戲劇兩大方面的制約,它是一項需考慮劇本內容、導演流派、舞臺形式、演員條件等方面的設計藝術,它是角色及舞臺構成的一個部分。
一、研讀劇本
接到設計任務的第一步就是接觸劇本,需反復地閱讀分析,了解劇本的主題、題材與風格,敏銳地找出劇中發生了什么事,有哪些人物,劃出有關角色形象的外觀或心理活動的描寫,這些描述是設計師閱讀劇本時必須記住的內容。對劇本的閱讀,僅了解什么角色、多少角色、換幾次服裝、表達了一個什么事件是遠遠不夠的,應通過這些事態與人物洞察出劇本的深層功能。研讀劇本之后轉入分析劇本的進程,分析劇本部分之間的關系(幕、場次方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角色與角色之間)。在分析過程中能發現許多對角色形象有用的成分,如有帽子的細節描寫、花邊的圖案介紹等等。
二、風格的確立
構思過程的風格傾向首先來自劇本的揭示及導演的提示,在導演的提示之后,設計師需依據提示和組合服裝的規律來確立風格樣式。風格的內容包括劇目的精神及設計師個性與崇尚(或擅長),風格追求首先需找到自身的位置,正確估價自己對劇目精神的理解及形式構造的能量,是外觀上大刀闊斧還是精心于細節,是濃墨重彩還是清淡虛幻;其次將所選定的風格確立下來,再做固定或添刪,如設計風格上追求時代輪廓的象征與簡潔化,就必須增加該時代服裝形象的典型特色而略去細節刻畫。在舞臺服裝的構思與創造中,風格化具有極大意義,能對劇目或演出樣式的鮮明性、獨特性起強化作用,反之常常顯得乏味平俗。
三、形象理解與形象意蘊的結合
在構思階段,通過形象的考據及素材的收集,基本輪廓與色彩類別大致可以確立下來。這時,對角色服裝款式與色彩的安排不可忽視款式與色彩應該產生或必然產生的隱喻作用,即形象的意味內蘊。如《雷雨》中繁漪的“旗袍”是基本衣式,為了體現她憂郁絕望的心境而選用紫色,而且隨場次的發展一件更比一件深暗,使她的絕望更為強烈,這里旗袍、紫色與絕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臺灣上演的《胭脂扣》(30年代愛情題材)中,女主角梅艷芳以深底色帶有殷紅飛蝶圖案的中式服裝,設計師把湯顯祖“生不同歡,死也化蝶”的凄美詞句寫在癡情女如花的角色身上,目的是引導觀眾在不自覺中進入一個沉重的悲情境界,說明設計師需將對形象的理解及要素的安排與角色意蘊匯合聯通。
四、劃分角色層次
任何劇目均有角色來充當,而角色總有力量上、方位上、強弱上的主次之分,設計師在構思中需明確地劃分出角色層次差異,找出角色之間的重心,也就是需濃墨刻畫之處,再以重心來帶動角色間的連環。如《哈姆雷特》,王子與國王是第一層面(也可稱作主角層),王后與情人是第二層面,大臣與兵士、百姓是第三層面。只有將劇本中角色的層次分清列出,才能在處理款式與色彩上主次分明。即使有些劇目是非敘事性的,如歌舞性、慶典性表演,也有層次關系,這種關系較多地表現在相互間的平衡。如音樂會表演服裝需在歌唱者與伴唱者、樂隊之間劃定式樣與色彩的層次,舞蹈有領舞與伴舞之分。在有層次的前提下考慮設計語言的處理,或調和或對比,或濃烈或優雅。
五、與舞臺各部門的協調
舞臺服裝設計的構思活動不像生活裝那樣,拿出方案及設計稿交給制作部門即可,舞臺服裝畢竟是舞臺諸要素的一個部分,在研讀劇本、交流、確立風格等一系列自身行動之后,需留心并審視一下布景、燈光、化妝的進程,了解他們的方案,傾聽他們的意見,目的在于使自己的構思與他們趨向一致,否則,舞臺服裝的設計構思將受到致命的打擊。如服裝方案是求整體、求溫和而用輕淡的色彩,想讓服裝隨色光的變化而變化,而燈光設計的構思卻是素描光(白光),這種局面如果不去事先了解,必然會使服裝在演出中慘淡黯然;再如服裝方案是高度寫實、細節真實,而化妝設計師方案是夸張變形,這二者最終效果如何則可想而知。只有雙方經商議后趨向語言處理的一致,才能產生舞臺的整體效果而使風格更鮮明。
六、結語
總之,舞臺服裝設計是戲劇要求與服裝要素結合的產物,設計過程從形象創意到成衣制作,直至舞臺呈現,均是根據預先考慮而進行的表現戲劇人物外在形象意圖的行為,是設計師心象與服裝物質的綜合體現。
參考文獻:
[1]魏松云.小劇場話劇舞美設計探析[J].藝術評論,2016(08).
篇9
【關鍵詞】技術倫理教育;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實踐
對高職學生而言,技術的掌握、應用是其能夠從事未來職業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但由技術應用所衍生的一系列社會能力如技術約束、技術判斷、技術評價,則是支持其長遠職業發展的內在價值需求。通過強化學生在技術活動中的德育教育,以規范的道德意識及行為方式去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同時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及自我約束力去發揮技術的積極作用,使技術應用的價值朝著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因此,以專業課程作為技術倫理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課程體系架構、課程設置、課程實施來準確解讀及把握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價值及作用,同時有效促進技術熟練、能力遞進及德智養成,使學生在專業技術掌握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能夠以技術道德規范自我分析、約束、判斷及評價未來職業崗位中的各類技術問題。
一、以構建課程體系促進技術倫理教育
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開展技術倫理教育的有效載體。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規劃整體課程,主要包括認知技術倫理概念的通識課程體系,以及以專業為抓手、引導技術道德規范養成的專業課程體系。1.通識課程體系通識課程體系是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教育目標,按照“基于社會生活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圍繞學生未來積極參與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將典型社會生活情境轉化為學習情境,設計由思想品德類、生活通識類、身心健康類、創新創業類、公共藝術類等構成的系統化通識通修課程。在服裝設計專業通識課程體系中開展技術倫理教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開設專門的技術倫理課程。專項課程的開展主要用于講解技術倫理的基本概念、功能及作用,并采用理論分析、案例講解的形式向學生傳達正確的責任意識及道德準則,在引導行為規范與素質養成的過程中形成踐行技術倫理的內在自覺。此類課程的設置可以有效彌補原有通識課程體系中缺乏技術倫理“規范引導”內容的困擾,強化社會倫理規范對各類技術活動的良性影響,使學生能夠對專業技術、社會、自然之間的利益關系有相對深刻的理解,并能夠對各類技術倫理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及探究[1]。另一方面,促進技術倫理教育在其他通識課程中的滲透。首先,以思政理論課程為抓手,通過社會主義價值觀構筑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同時,借助社會主義價值觀進一步深化對社會倫理規范的認識與理解,形成有益于專業認知與職業規劃的意識導向[2];其次,人文課程強調道德品質對自我行為的影響與作用,能夠以有利于長遠發展的意識形態及價值體系來思考專業技術所面對的各類社會問題。因此,在此類課程中適當增加技術倫理內容來拓寬其社會人文視野,使學生能夠對技術發展的社會背景及技術責任的重要性有深刻理解,從而激發其對技術的多元思考并構筑新的技術道德倫理觀。2.專業課程體系服裝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是以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能力、滿足學生個人專業興趣發展需要為目的,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開發理念分析、提煉本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并遵循學生認知與職業成長規律而構建起來,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及專業實踐課等。在專業課程體系背景下開展技術倫理教育。首先要將技術倫理標準納入到專業課程標準的具體能力要求中,并將專業課程中專業技術標準、應用的具體細則作為專業能力培養規格及質量的評價指標,從而確保技術倫理教育的成效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實施落地;其次,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技術倫理教育?;蚴墙Y合服裝行業發展趨勢進行專業性技術倫理案例的分析,或是由企業專家、技術人員講解本專業技術應用所產生的各類社會影響??傊@種滲透式技術倫理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真實、深刻地了解服裝技術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及作用,使其能夠以高度的責任感及使命感面對未來從事的技術工作。但是,這種方式要注意整體專業課程之間知識、技能的彼此銜接,并采用遞進式的系統專業學習來鞏固技術倫理教學的深度及廣度;再次,以專業實踐課程為抓手提升技術倫理教育的體驗感。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資源效應,依托專項技術實踐、頂崗實習等課程來提升技術倫理教育的有效性及體驗感。引導學生在真實工作情境中積累各種技術應用經驗,深刻了解技術應用所產生的良性或劣性社會影響,使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所需各項技術技能有清晰的應用、判斷,并最終以健康正確的技術倫理觀念及行為方式去支持其終身發展。
二、以課程教學實施促進技術倫理教育
1.課程理念設計以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服裝設計”為例,該課程的學習領域為服裝產品設計開發工作流程,并依據服裝設計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情境,主要包括設計前準備、典型單品設計、系列產品設計及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注重從單件產品設計、創意服裝產品設計及系列拓展設計等方面進行設計實用性和創意性的充分探討,并通過設計構思、實踐及展示等環節訓練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思維模式。在專業能力要求方面,課程秉承服裝產品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總目標,力求弘揚并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通過培養學生的服裝設計能力、面料設計能力、工藝制作能力,使其具備單件服裝產品設計、系列服裝拓展設計及創意服裝產品設計的相關專業技能及思維模式。而在社會能力要求方面,課程要求學生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的語言及文字表達、信息搜集與分析、團體協作及溝通等社會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并能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及職業素養從事專業工作。而在技術倫理教育的背景下,要尤其注意在設計行為中開展包括產業發展、社會需求、技術可行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技術倫理教育,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服裝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作用,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服裝設計行為中所需遵循的道德原則,強化服裝技術應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技術價值觀去應用、評價及判斷各類服裝技術問題。2.教學組織設計“服裝設計”課程學習情境共包括“前期資料搜集”、“服裝單件產品設計”、“服裝系列產品設計”和“服裝創意產品設計”等四部分。其目的在于探索創意思維、創新設計理念對以市場為導向的服裝產品設計的影響與作用。其中,情境一“前期資料搜集”共8課時,工作任務包括設計素材來源及設計思維方式。技能要求涵蓋服裝市場調研及信息分析、流行趨勢主題版制作、服裝品牌風格比較分析等;情境二“服裝單件產品設計”共20課時,其工作任務主要是單件產品的色彩、面料、款式、圖案及工藝設計,在技能方面要求掌握不同服裝要素的設計方法,如繪制表現、款式設計、工藝開發等;情境三“服裝系列產品設計”共16課時,其工作任務主要包括典型風格品牌服裝系列拓展開發、系列效果圖圖冊制作,所對應的技能包括在主題風格把控下的系列化服裝設計、設計方案制作與表達等;情境四“服裝創意產品設計”共20課時,其工作任務包括創意服裝設計構思、款式開發及工藝實現?!胺b設計”課程教學主要涉及理論學習、設計開發及技術實踐等環節,可采用理論講解、任務驅動、情境模擬、案例分析、互動討論等方法組織教學實施,旨在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可充分利用各環節教學實施特色融入技術倫理教育,并最大程度地發揮技術倫理的良性價值引導作用。如在情境一“前期資料搜集”中教師可通過案例講授法、現場演示法為學生展示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族及地域傳統文化,在拓展學生設計思維的同時激發其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而在情境二“服裝單件產品設計”及情境三“服裝系列產品設計”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基于地域傳統手工技藝的單件服裝產品設計開發,并通過技術應用、技術創新來獲得關于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與體驗;或是鼓勵學生在系列產品設計中引入企業新工藝、新技術及新面料,通過進行技術探索培養學生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職業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情境四“服裝創意產品設計”中開展以不同文化理念為導向的服裝創新設計,并把中國傳統技術倫理的核心觀念融入到具體的技術實踐中,在培養學生專注敬業、求實創新的精神中進一步去了解各類服裝技術的目的、價值及作用,使其在真實情境中產生對技術的自我約束及判斷能力。3.教學評價設計該課程采用“多角度、多形式、差異化”的考核體系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及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其中,“多角度”指的是由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及他人評價組成的考核客體;“多形式”指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現的設計能力、技術能力及行為能力。如情境一中流行趨勢與市場調研方案、情境二及情境三中的服裝產品設計方案、情境四中的創意設計方案等,無論是實物成果或是能力評估,都是學生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及探索后所體現的經驗認知,是綜合評價學生設計思維、技術應用及素質能力的質量標準;而“差異化”則是基于服裝分類產品設計中不同階段、不同工作任務的技術難度及能力需求所決定的,并通過在最終考核中占據不同權重比例進行體現。因此,課程以考勤占10%、情境一占10%、情境二占20%、情境三占30%、情境四占30%的權重比例獲得學生的最終學習考核結果。
三、總結
技術倫理教育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基于具體的課程學習來引導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分析、判斷與抉擇,使其在獲得有關于職業崗位真實體驗的前提下更深層次地探索技術的本質,審視技術社會中的諸多道德倫理問題,進而以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及行為方式去推動專業技術的不斷前進。因此,依托課程體系建設及課程教學實施開展技術倫理教育,是推動高職德育素質養成、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只有不斷強化課程體系的設計架構、立足課程教學的引導與體驗行為,才能使技術倫理教育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最大效能。作者簡介:高星(1982-),女,湖北宜昌人,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服裝與服飾設計。
參考文獻
[1]朱志海,陳張杰.高職院校學生技術倫理教育的理性思考[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88-91.
篇10
根據舞蹈類型的不同,舞蹈服裝也分為很多種,但其共同特點都在于為了表演而服務,為最大限度適應舞者的需要而存在,通過不同的造型、色彩搭配等烘托出不同的形象,進而升華肢體動作中所蘊含的感情。因此舞蹈服裝的設計工作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更要從結構、用色和律動等方面入手,從而追求與舞蹈中夸張、濃縮或者抒情、優美、動感等特色的完美契合。由韓春啟所著,中國紡織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的《舞蹈服裝設計》一書緊密結合當今舞蹈服裝設計專業的建設和行業發展問題,從舞蹈服裝設計的內涵、特點、過程以及影響因素出發,附以大量翔實的案例,深入闡述了舞蹈設計的發展之路,旨在為高校相關舞蹈服裝設計專業和行業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綜合而言,該書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研究方法多樣、內容翔實豐富是該書的首要特點。該書綜合運用了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從舞蹈服裝設計的概念、設計特征、影響因素、設計要點、知識補充等方面構建起了完善的設計內容研究體系。該書作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論述語言,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藝術創作實踐經驗,對舞蹈服裝設計進行了清晰、具體的論述。在該書看來,舞蹈服裝設計要從舞者自身特點和舞蹈本身內涵出發,在制定設計方案的基礎上仔細研究服裝面料、工藝特征,以及它們對舞蹈表現力的影響、特點等,方能讓服裝完美契合舞蹈動作,達到傳神的藝術效果。舞蹈服裝設計師作為服裝設計的靈魂人物,更要從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兩方面充實、完善自己,并在藝術追求上要求嚴苛,才能設計出既具備高超審美藝術價值,又能豐富舞蹈動作內涵的服裝作品。此外該書對于舞蹈服裝的設計過程進行了清晰、全面的論述,從剪裁、色彩搭配到服裝成品,每個環節都需要設計師和舞者的密切合作、溝通。豐富的研究方法和翔實的內容不僅讓該書變得有理有據、極具可讀性,更為服裝設計專業的讀者提供了大量值得推敲和借鑒的設計理念、方法和素材等,體現了該書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實踐經驗。
該書的另一亮點在于實用性強、極具社會應用意義。現如今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質生活日益得到滿足的同時,精神享受逐漸成為人們的追求。進出劇院、影院等的觀眾絡繹不絕。在此種形勢下,觀眾對于舞臺藝術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要求日漸提高,這對于舞蹈服裝設計工作者而言既是發展機遇又是挑戰。因此為了讓舞臺變得更加有吸引力,讓舞蹈藝術變得更有魅力,設計出光彩奪目又與舞臺藝術相得益彰的服裝便是擺在眼前的頭號任務。該書中綜合分析了審美特征、舞臺燈光、服裝效果圖等影響舞蹈服裝設計的多方面因素,告誡讀者在進行設計過程中不能僅憑單一因素做設計,而是應該綜合考慮進舞臺場景、燈光色彩等其他客觀因素對舞臺效果的影響,才能有效增強服裝的藝術表現力。該書還對舞蹈、舞劇、綜藝表演等不同舞蹈表演形式的服裝設計要點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對舞蹈服裝的發展史、大型舞蹈演出和服裝設計現狀等方面進行了知識補充,得出掌握好O計關鍵點、分門別類總結設計經驗的重要性。此外該書的最后還呈現了豐富多彩的舞蹈服裝設計作品選,如韓春啟、陳曉君、呂云、張瑩等名家的代表作,從不同的舞蹈風格和不同的設計風格出發給讀者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圖文并茂的表現方法極具視覺沖擊力和內容說服力。從時代的角度而言,該書對當今社會的舞蹈服裝設計工作有極強的推動作用,由此也彰顯了該書廣泛的適用性和社會應用價值。
舞蹈服裝設計的初衷是配合得體的舞蹈表演傳達給觀眾美的視覺享受,從而烘托舞臺氣氛、凸顯舞蹈本身主題意義。當今時代的舞蹈服裝設計師更應始終銘記設計初衷,傳承設計理念,并不斷結合時展特色開拓創新,以滿足觀眾日漸增長的審美追求?!段璧阜b設計》一書無論從理論綜述還是案例分析,都審時度勢進行了總結與概括,為未來舞蹈服裝設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是一本兼具學術指導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的優秀著作。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裝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