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創新與實踐

時間:2022-09-19 10:57:51

導語: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創新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創新與實踐

摘要:基于服裝材料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其生活方式。以此為基礎,提出課程建設思路、課程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以及課程評價方式等教學改革措施;提出后疫情時代智慧化教學下的課程改革“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導”的新模式;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引入企業庫存面料再利用,廢棄服裝再研發的生態設計思想,提出課程模式創新的可行性實踐路徑;最后通過課程成果驗證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效,對后續課程的建設有較好的推廣作用。

關鍵詞: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實踐路徑

疫情倒逼的線上教學已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全國已有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設了107萬門課程,合計1226萬門次課程;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教學規模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和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實驗。在這種新常態環境下,勢必對在線教學的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及如何有效解決中國高等教育多年傳統滿堂灌的“單聲道”到互動式的“雙聲道”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線上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目前,國內服裝專業相關院校均開設有服裝材料學課程,是各高校一門必修基礎理論課程。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快速洞察面料流行趨勢,認知面料性能,提升服裝設計的能力。從事服裝行業,設計師、制版師、服裝買手等各個崗位。由于本課程屬于專業必修基礎理論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多年來,學生缺乏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僅僅是為了考核死記硬背,不能深入理解和真正應用面料知識,是該課程在各高校專業課程中存在多年的普遍問題,也是后疫情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1課程教學現狀

課程面向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全體學生開設。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必修基礎理論課程。適用于本科層次的大二下學期(第四學期)學生,本課程共計16周,64學時,3學分。教學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和了解服裝材料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了解服裝材料學的現狀與發展,掌握各類服裝用材料的結構性能,及其與服裝風格、服裝制作、服用性能等方面的關系,初步掌握主要服裝材料理化性能的檢測和評價方法,能夠根據服裝的目的、類別及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正確選擇面料,并為后續服裝設計、市場開發以及生產管理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人文關懷立場,樹立健康科學的設計觀、職業觀。

1.2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分析

(1)“00后”大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及生活方式對教學改革提出新的要求。理論課程知識枯燥乏味。對統單純知識灌輸教學模式缺乏理性學習能力,更希望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形式多樣,互動內容生動有趣,甚至加入部分實操練習環節。從“00后”消費趨勢看出,聯名款、國潮、潮玩等商品,以及劇本殺、推理社、換裝體驗館等休閑娛樂方式,受到該群體的追捧與青睞;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壓力承受能力,與人溝通協作能力較差;讀書閱讀能力逐漸減弱。從各校圖書館閱讀量調查結果顯示,超5成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不足一小時;近6成學生因“沉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導致閱讀量缺乏等。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生活方式勢必是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是教學改革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要素。(2)多年來,各高校中服裝材料學課程的授課形式基本上是以理論講授為主,考試考核為輔。近幾年,個別高等院校對該門課程進行了課程改革。將傳統的授課形式轉變為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該種授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理論課枯燥,繁瑣的問題。加入了線上互動的部分環節,學生較以往的參與性有很大提升[1]。但是,在課程改革中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課程內容體系仍是沿用傳統教材的知識架構,針對服裝設計和服裝工程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沒有任何區分。第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于表面,深入度不夠,過多的套用當下教學模式的外在形式。第三,課程中的過程評價、學生互動、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展現,無法充分證明教學模式改革的創新性成果等問題。

2教學改革措施

2.1課程對策分析

(1)吸引與探究。將課堂內容設計結合學生現實生活,并與課程內容與教學任務聯系起來。創設課程情景,根據學生專業方向不同,創新原有教學架構體系,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2)解釋與分析。課前注重基礎理論、應用方法及案例分析的自主學習模式;課中采用線上互動、線下教師評價及方案討論調整相結合的形式;課后導入綜合應用實踐的教學模式。通過面料流行趨勢與應用領域的講解,內容繁復,需要學生具備團隊協作力、觀察力、探究能力以及任務細分能力。達到思維理性與藝術感性的協同發展的教學目標。(3)遷移與拓展。課程思政建設貫徹“全過程育人”理念,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按照課程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的成長規律,不同的階段側重點有所不同,并將育人貫穿課堂教學“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課程內容結合課程思政元素中的傳統匠人工藝精神、中原傳統文化元素挖掘、時尚秀場視頻資料、電子書等內容,擴展學生知識[2]。(4)評價與反饋。引入課程鏈條式學習,結合前期與后續課程,完成服裝材料的綜合應用實踐,提升整體專業素質能力。從中定位自身個人發展方向,培養學生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

2.2課程建設思路

以大學生心理特點及生活方式基礎,利用智慧化教學手段,建立師生“互為主導”地位的新模式[3-4]。以教師把握學習主旨為基礎,將課程內容進行遞階性分解,基礎知識部分由教師主導,根據學生專業方向,創新課程框架結構體系;應用知識部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應用能力;通過知識拓展和提升部分,教師和學生均參與其中,引入企業項目制教學,共同完成企業庫存面料的產品研發,分步實現“兩性一度”的課程目標[5]。課程中主要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最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責任的目標。

2.3課程教學模式具體改革實施

第一階段為情景式課程導入。以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課程內容,提煉關鍵詞進行分析,創設課程情境。以學生最喜愛的劇本殺為線索,將創新后的課程內容貫穿其中,讓學生自主探究內容關系架構及場景、人物和設置、任務分配、角色功能等,根據不同時期服裝面輔料進行探索,分析其面料特性及其服用性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探究課程自主學習的意愿,最終完成理論基礎的線上學習內容目標。第二階段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探究過程和結果的展示,以及過程分析方面。以學生為主導,借助線下課堂環節,在學生自主學習情境創設的邏輯推理基礎上進行深入剖析,引證糾錯,師生互動討論。根據面料種類對服裝品牌進行風格、款式、造型等分析,提升面料分析及應用能力。第三階段聚焦知識鞏固與延伸。以學生主導,教師輔導結合,通過資源閱讀(線上)和實踐練習(線下),學生加深和拓展概念理解及應用技能。利用第二階段調研分析內容,完成團隊系列服裝設計創新的面料搭配方案,充分調動學生應用學習及創新能力。第四階段為學生學習進階環節,達到自我定位及價值實現。企業導師,校內教師,學生均參與其中,引入企業項目制教學模式[6],通過企業提供庫存面料,由學生根據面料進行創新設計,為企業降低損耗。學生從中學習企業/工作室的運營模式、團隊協作、社會影響、社會責任等,通過校企評價,為后續學習制定清晰的發展目標,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2.4課程評價方式

整個課程評價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檢查學生對服裝常用面料以及新型面料發展趨勢的掌握,是否能在充分了解市場的基礎上完成面料綜合應用的能力。第二階段檢查學生對發散性思維方法的掌握,訓練其從自己感興趣的設計元素入手汲取靈感進行面料再設計。第三階段則側重于檢查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可以掌握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第四階段側重于檢查學生理論與實踐,校內知識與市場的接軌程度,與人相處溝通交流的能力。成績構成:在線學習:25%(包括視頻觀看、隨堂練習與互動活躍度:3%;作業完成:15%;單元測驗:7%);課堂討論與調研:5%;企業過季面料產品創新研發學習:35%;作業產品轉化率:35%。

3課程改革成效

3.1知識應用環節成果展現

為保證課程成果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針對課程作業進行具體要求。學生根據框架進行創新設計。在基礎理論知識作業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進階性學習的訓練。要求學生根據面料流行趨勢完成系列服裝設計及面料拼貼,并結合前置課程繪制正背面款式圖,進行必要說明(側重點為面料特性及服用性能);在此基礎上,完成拓展知識的進階要求,挖掘該系列服裝設計的其它面料搭配方案[7-8]。

3.2綜合能力提升環節成果展現

以創新性,高階性學習為目標,對企業庫存面料進行創新設計[9],完成服裝設計作品研發(圖4,圖5)。將設計作品對接企業,進行市場投放,一方面,極大吸引學生創新設計的興趣;另一方面,部分學生作品得到消費者認可,從中獲得成就感,也為后續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4結論

課程是集中多年優質教學資源并進行數次教學改革探索的成果。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答疑解惑、課堂練習、系統融匯、難點講解,較明確地顯示出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創新教師與學生在課程中互為主導地位的教學新模式。學生在課程過程中的作品融入比賽,已先后獲得服裝設計大賽獎項。同時,從企業庫存項目的完成結果來看,學生已經逐步完成從追求夸張概念化的設計轉向為貼合當前市場需求的實用類產品研發設計,具備了一定的市場轉化潛力。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可對后續相關課程進行推廣應用,甚至可利用智慧化教學,后續展開校際課程聯合授課模式,多校師生合作,打通校際溝通壁壘,打造新型數字化授課模式。

參考文獻:

[1]葛燁倩,奚柏君,韓瀟.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服裝材料學中的應用[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4):2.

[2]田苗,蘇云,李俊.“服裝材料學”課程思政元素凝練與教學實踐[J].紡織服裝教育,2021,36(5):5.

[3]陳麗麗.新工科背景下服裝專業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平臺構建研究———評《服裝材料與應用設計》[J].毛紡科技,2022,50(2):2.

[4]楊娟,徐蓼芫,楊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服裝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紡織教育,2011,26(2):3.

[5]李亞娟.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服裝材料學》課程中的設計與應用實踐[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11):2.

[6]黃文怡.服裝面料再造課程教學中跨學科合作模式的探索[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6):2.

[7]黃明園.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及其應用[J].上海紡織科技,2008,36(09):12.

[8]吳濟池.服裝面料創意設計技法探析———評《服裝面料創意設計》[J].印染助劑,2020,37(12):1.

[9]蘇丹,李喆,王陽.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服裝面料設計及其應用[J].毛紡科技,2020,48(4):5.

作者:孫俊芳 單位:鄭州輕工業大學易斯頓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