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工程就業方向范文
時間:2023-12-29 17:45: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礦業工程就業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直以來,采礦工程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使得對采礦工程從業人員的需求也隨著經濟發展得以增長。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采礦工程從業人員需求的增長趨勢在減緩。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高耗能行業整體能源需求壓縮,煤炭行業對傳統采礦人才的需求在減少,但對復合型采礦人才的需求增多了。
1.1新階段采礦人才知識體系的智力支持
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后,人工智能、網絡化、信息化將人從工業經濟中解放出來,同時也正在改變資源和化石能源的開采方式和消費方式,必須將傳統采礦模式適時調整到基于大數據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新常態采礦模式。采礦工程是對儲存在地下、大海中、山體內的礦藏進行開采的工程,包括礦產資源的儲量探測、礦藏定位、礦區建設和后期采礦實施等一系列工程。由于礦產資源是按地質規律儲存的,礦區建設和后期采礦也不能違背地應力及其發展規律,基于大數據信息的統計分析離不開智能技術,故新常態采礦的一系列工程離不開大數據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支持。此外,采礦過程中存在多種信息(如地應力場、采動應力場、瓦斯滲流與運動場、水滲流場、溫度場)的獲取與實時傳輸,網絡技術能實現實時傳輸與實時分析,故新常態采礦的一系列工程也離不開網絡技術的支持。綜上所述,新階段采礦人才知識體系應從知識經濟時代中獲取智力支持,即將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和網絡技術融入采礦人才知識體系中,為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創新技能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長期的采礦活動對環境造成了大量的破壞,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采礦工程與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采礦工程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是新階段采礦人才在發展采礦工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的社會責任。采礦工程目前正處在結構調整期,必須將采礦與環境和諧發展戰略運用到采礦工程中的各個環節,這將成為未來采礦工程活動的必然趨勢。對新階段采礦人才知識體系的培養也應體現環境保護方面的智力支持,增設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課程與實踐活動。
1.3新階段礦業工程活動的國際化發展
進入新的階段,礦業市場世界一體化趨勢在增強,伴隨著美歐經濟復蘇,印度、非洲經濟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我國采礦工程即將迎來新的、更加健康的穩步發展。同時,隨著我國更多的礦產資源開采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這些企業必將在國際化競爭中強化管理機制,革新理念,提高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保證我國采礦工程的競爭優勢。另外,合同制采礦模式將是今后國際采礦的通用模式,根據承包商的設備投入水平,合同制采礦模式有勞務合同采礦和投資合同采礦兩種形式。我國合同采礦模式伴隨著國際礦業承包的發展也逐步興起,一些新的礦山開發無一例外地采取合同制采礦模式,采礦權人負責礦山的管理、協調和經營工作,由工程承包單位負責礦山的生產。綜上所述,新階段的礦山資源開采模式將更多地采用合同制開采模式,新階段采礦專業人才的知識體系也應適應這種合同制開采模式。在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礦井建設由井巷建設公司施工,煤炭開采由煤炭開采企業開采,而且大多數資源開采企業只熟悉一種礦產資源的開采,故傳統的采礦工程培養方案知識面過窄,不能適應國際化采礦和合同制開采的需求。合同制開采模式與傳統采礦模式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礦山的擁有者不再直接參與生產經營,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融資、資本市場運作上;礦山的生產管理者從礦井建設、主體資源開采、伴生資源開采等方面開展全現代化管理模式的生產經營活動。當主體資源為煤時,其伴生資源為煤層氣,這類礦山的生產管理者不僅要有煤炭開采方面的主體知識(傳統采礦工程專業的知識面),還要有礦山建設、礦山管理、煤層氣開采方面的知識。目前我校的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在傳統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基礎上已拓展了礦山管理方面的知識,仍需在礦業經濟、礦山建設和煤層氣開采方面加強知識儲備,完善采礦工程知識體系。
2采礦工程專業方向課程優化
未來一段時間,采礦工程活動必須堅持采礦與環境和諧發展,順應國際化發展趨勢。而作為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須調整教學計劃和培養方向,使培養的人才更適應礦業工程健康發展的需要。為確保在堅持固體礦床開采方向的基礎上盡量拓展礦業經濟、礦山建設和煤層氣開采方面的專業知識,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應在大的采礦工程專業基礎上實施小的專業方向。即在采礦工程專業下設固體礦床開采、礦山建設和煤與煤層氣工程三個方向,三個方向的課程既要體現共性(聯系),也要體現個性(適應就業的多樣化),在共性方面要體現專業固有特點,專業基礎課程一致;在個性方面要體現專業發展特點,設置體現就業和專業發展方向的專業方向課程,也即需在三個專業方向上進行專業方向課程優化。
2.1專業基礎課程優化
隨著礦業工程活動中機械化、智能化和國際化的普及,采礦工程專業人員也應在機械、智能和經濟方面進行知識儲備。基于上述需求,采礦工程專業的固體礦床開采方向和礦山建設方向應在原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地質學基礎、礦山地質、測量學、C語言程序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巖體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基礎上增加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技術經濟分析等課程;而煤與煤層氣工程方向應在上述原有專業基礎課程基礎上增加大學化學、構造地質學、煤層氣地質學。
2.2固體礦床開采方向課程優化
采礦工程專業固體礦床開采方向主要學習固體礦床開采的理論、技術和裝備,本專業方向畢業生能在固體礦床開采(含煤炭、金屬和非金屬開采)領域圍繞礦山開采和環境保持從事生產、管理、設計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同時,隨著固體礦床開采向機械化、智能化、少人化方向發展,對礦山生產技術水平、裝備水平、安全和環境保護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畢業生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根據行業和就業要求,固體礦床開采方向應在原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煤礦開采學、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非煤固體礦床開采、通風安全學、井巷工程、礦山機械、礦山電工、礦井設計、礦山企業管理、采礦工程專業英語、采礦CAD等必修專業課程基礎上增加礦山系統工程、礦山環境保護等課程;同時,根據礦山企業發展方向,開設特殊開采、計算機輔助設計、文獻檢索、法律法規與事故案例、軟巖巷道支護技術、數字化礦山、數據庫技術、礦山突害監控與防治、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等選修課程。
2.3礦山建設方向課程優化
采礦工程專業礦山建設方向主要學習礦山巖土工程的理論、技術和裝備,本專業方向畢業生能在礦山、公路、鐵路、地鐵、水利和建筑等行業從事巖土工程等方面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科學研究工作。根據專業方向就業要求,礦山建設方向應開設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采礦學基礎、地下工程測試理論與技術、混凝土結構設計基本原理、鋼結構設計基本原理、井巷工程、地下工程、爆破工程、巖土工程施工、工程項目管理等基礎性必修專業課程;同時,根據礦山建設發展方向,開設城市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概論、計算機輔助設計、文獻檢索、法律法規、工程估價、地基處理技術、建設監理概論、邊坡工程、礦山建設專業英語、砌體工程等選修課程。
2.4煤與煤層氣工程課程優化
篇2
新招收的礦業工程類碩士研究生中,跨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比如:武漢工程大學去年礦業工程錄取的研究生,跨專業比例達到60%;河南理工大學能源學院2008年招收的25名采礦工程碩士生中,跨專業的學生占了將近一半;2009年,采礦招生的47人中有24人來自其他專業,占招生人數的51.1%,說明礦業工程類研究生跨專業錄取的比例還在逐年上升。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行業因素
采礦行業自從走出了20世紀90年代的低迷之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經濟所需采礦行業的支撐越來越大,再加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礦石價格與國外接軌,從而帶動了國內采礦相關行業的發展。由于采礦行業在現階段所具有的高收益吸引了大批非本專業的學生,跨專業報考礦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2.學生自身因素
放棄本科學習了四年的專業,換到另一個不是很了解的專業,大部分學生做這個決定都是需要勇氣的。就學生自身來說的原因可能是:
(1)對自己的本專業失去興趣。有些學生在升入大學時就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或者在本科時期沒有學好本專業,對自己原來所從事的專業失去信心,不感興趣,心理上希望能換個專業。
(2)擔心就業率。由于礦業工程領域所需專業技術人才缺口較大,所以,相關的采礦、安全甚至選礦專業的就業率都能得到保證。然而,一些競爭比較激烈的工科專業,或者是就業率本身就不高的基礎學科專業或者文科類專業學生過分擔心自己本專業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從而在考研時選擇了礦業工程專業。
(3)家庭影響。礦業企業系統的子弟,為了畢業后能夠順利回家鄉工作,或者為了將來自己的事業能發展得更好,由于在高考時并沒有考慮那么長遠,就會在考研時選擇對他們將來發展更有利的專業。這部分人從小就對采礦行業耳濡目染,對這個行業也并不陌生。因此,對于他們來說放棄原有專業選擇礦業工程這個專業并不困難。學生自身因素是出現大量礦業工程跨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學生除了受礦業工程專業的外在利好影響外,還都是基于自身的情況對于現實的一種選擇。
3.學校因素
受礦業工程領域畢業生畢業后的工作環境以及人們傳統觀念的影響,礦業工程相關專業對我國來說仍然是冷門專業。但是,這不妨礙原有的幾所煤炭部所屬院校在他們本校所擁有的報考熱度。這些院校大部分在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的地區,并且這些學校的前身大部分都是礦院,礦業類相關專業在他們所在院校開設時間較長,技術力量雄厚。因此,礦業類專業一直受到他們所在院校師生的尊敬,考研時跨專業考取他們本校最好的專業也就不足為奇。由于這些院校報考礦業類相關專業的生源太多,本校所擁有的招生指標遠遠不能滿足考生要求,因此,這也就間接帶動了其他開設有礦業工程碩士點院校的招生工作。在一定時期內,學校因素導致學生熱衷于跨考礦業工程類碩士研究生,這個現象還會一直存在。其實,考生們放棄了自己原有的專業而報考有一定風險的礦業工程類專業,原因肯定不止以上幾點,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也是綜合的。
二、培養過程出現的問題
礦業工程跨專業碩士研究生由于來自不同的專業,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和文化結構也都不盡相同。導師在培養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復雜多樣的。
1.專業基礎良莠不齊對于跨考礦業工程的碩士研究生原有專業基礎不同,對于學習礦業工程所具備的專業基礎也有所差別。如有些學生在很早就準備跨考,本科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對礦業工程相關知識的儲備;或者一些學生讀的是跟礦業工程相近的地質等專業,他們原本學習的內容就跟礦業工程的知識有所交叉;而有些礦業類院校則把一些礦業類基礎課程添加到部分工科基礎課程中。上述現象決定了學院和導師所面臨的學生專業基礎是參差不齊的,給基礎教學和培養方案造成困擾。
2.學習過程過于浮躁跨專業的學生由于沒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框架,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夯實自己的礦業類基礎知識儲備。然而,很多學生對此不以為然,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自身沒有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就急于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這樣往往使得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結合到科研活動中,造成對學生的事業長遠發展不利的局面。
3.前途悲觀失望心理大部分學生作出跨專業的選擇都是根據自身情況深思熟慮后作出的選擇。但是,跟風報考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一些礦業工程專業熱門院校之中。由于在考試之前并沒有對這個專業進行充分的了解,只是為了逃避原有的本專業倉促作出的選擇。又因為礦業工程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后大部分需要到艱苦行業、艱苦地方去工作,煤礦事故時有發生,無形之中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壓力,使他們不能安心學習,患得患失,過于擔心自己的事業和前途,而表現得憂心忡忡。實際上,由于每個學生情況的不同,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發現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觀察、交流才能作出判斷。并且在不同時期,遇到的問題也會是不同的。
三、跨專業培養措施
跨專業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雖不盡相同,只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對跨專業的研究生培養還是很有幫助的。
1.補充專業基礎知識
研究生往往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導師可以根據學生選擇的研究方向和其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情況,由導師和學生共同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方案。學生應定期向導師匯報學習情況的進展,在必要的情況下導師再加以指導。跨專業研究生補充專業基礎知識應遵循的原則應該是:首先要持之以恒,不怕麻煩;其次是要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計劃;最后是要想辦法提高學習效率。只有長期堅持這三項原則,擁有了堅實的專業基礎之后,研究生才能更順利地進行科研工作。
2.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用
跨專業研究生由于對行業動態不夠了解,選擇研究方向會不知所措。導師應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能夠順利實現。研究生管理部門也要制訂相應的指導跨專業研究生導師須知,以確保研究生培養的落實。
3.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研究生由于在本科時期很少接觸科學研究工作,而對礦業工程領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足,在科研上存在不小的差距。這方面就需要導師的耐心指導,循循善誘,也需要學生自己在基礎知識的儲備上勤奮努力。跨專業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建議采取的原則是“從基礎工作做起,邊干邊學,將專業知識與科研實踐有機結合,努力培養科研思維能力,重在形成科研思路”。同時,鑒于礦業工程專業的特殊性,礦業工程研究生學習的知識不應該只停留在書本或者是實驗室,而應該在導師的帶領下多看看實踐現場是什么樣的,那樣才不至于紙上談兵,也能增長見識。在導師的帶領下,制訂正確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依靠學生的自學能力,補充好應有的專業基礎知識,積極參加科研和實踐活動。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就會收到應有的效果,以期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能夠實現。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創新培養;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導師隊伍;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071-02
一、前言
江西理工大學創辦于1958年,是一所以理工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學科協調發展,博、碩士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并舉,面向全國招生和就業并有權接收華僑及港澳臺學生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和鋼鐵工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礦業工程專業是江西理工大學成立最早的專業之一,是江西省唯一礦業類一級學科。礦業工程專業經過50余年的傳承和歷史積淀,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已累計為社會輸送了2500多名優秀人才。近五年,礦業工程專業每年招收學術及專業學位研究生近80名。
二、存在的問題分析
礦業工程是一門以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為主體的工程科學,其工程特色限定了傳統礦業工程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然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標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目前傳統培養模式下培養的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在科研基礎能力方面可以滿足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杰出人才所必須具有的創新能力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
1.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夠。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普遍缺少主動追求創新、推崇創新、樂于創新的意識;缺乏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發明新技術的能力。比如江西理工大學的礦業工程學科每年收到企業委托項目近百項,經費上千萬,每個學生平均每年能接觸三到四個企業項目,到畢業時,學生多數具備了完善的技術開發能力。然而大部分學生對課題的深層次理論缺乏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應用基礎理論指導工程實踐,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原創性成果少,國際影響力較低。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的研究以工程實踐為主,在基礎理論的原創性以及實驗工作量、論文的深度和廣度等方面,和國際一流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礦業工程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工程實踐,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研究目標。大部分研究生在這個過程中熟練掌握了所需的實驗技能,具備了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然而,如何將工程問題轉化為科學問題,如何將各個企業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普遍性、一致性的規律,大部分研究生還無法做到,因此,學生無法得出具有影響力的成果,為了畢業只好發表一些檔次不高的研究論文,而學校也無法提高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要求。
3.在選題和研究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在對國民經濟或工業發展有推動作用的實用型研究較多,而從實際需求出發并將問題一般化而進行的有深度的系統的理論研究較少,且在研究過程中借用現成方法和手段多,自主探索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少。普通工科院校礦業工程研究生在進行課題研究工程中,受思維局限及試驗條件的影響,喜歡利用傳統的研究手段,在新型檢測儀器、檢測手段的應用及結果分析中與高水平大學的研究生存在較大差距。以中南大學和江西理工大學的礦業工程學科為例,中南大學所擁有的一些檢測設備,如原子力顯微鏡、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等江西理工大學不具備,如要檢測,需要將樣品送到外部去檢測,學生對儀器的操作原理及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均不了解,實驗結果出現錯誤的原因也不了解,時間一久,學生就放棄了相關檢測方法的使用。
江西是礦業大省,礦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加速實現江西經濟趕超越發展,需要高校及科研院所不斷地提供研發動力,為礦山企業做貢獻,為江西礦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不斷的源動力。要有效地發揮礦業經濟在江西工業經濟的作用,離不開人才的作用。由于江西地處相對欠發達地區,引進高層次外來人才比較困難,加上本地區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人員所占比例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需要加強本地區礦業工程學科的發展,以培養出更多的礦業工程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提高學科對江西經濟的服務能力。
三、創新能力培養改革
創新能力培養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要求,而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課程體系、培養方案和模式、導師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學術環境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提高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對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對其中不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部分進行改革。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目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與本科生相似,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江西理工的礦業工程專業,開設了大量的基礎知識課程,很多課程和本科省課程重復,學生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這些知識的重復學習上,收獲較小。因此,需要研究礦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程知識系統,優化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大綱。課程設置不僅要著重于使研究生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考慮到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豐富的人文知識,突出教學內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啟發性,使得人才培養從重“才”過渡到重“人”。要組織學科專家、研究生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對培養方案進行詳細研究,優化課程設置,刪除不必要的重復課程,開設一些能夠向學生傳授學科前沿知識的講座課程,如開設一些課程教給學生新式檢測設備的使用方法及結果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及解決設備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對提高研究生的自學能力及創新能力,十分重要。
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優化。當前研究生的授課方式還是以填鴨式教育為主,老師與學生在傳統的教室里,依靠黑板和投影儀實現知識的傳授,一個只顧自己講,一個只顧自己學,缺乏交流與互動。同時很多課程的課本與教案比較老舊,長時間不會更新,與新時期知識的更新速度嚴重不匹配。因此,改革教學方法,探索最有利于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方式,大力開展對現有教學方式的改革,根據課程的特點,廣泛、靈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專題講座式教學、學術沙龍以及各種學術報告與講座等教學形式,在多樣化教學手段中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如研究生的表面物理化學課程,該課程是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的核心基礎課程,對指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十分有價值,然而該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教材的內容與礦業工程專業存在較大距離,以往授課過程注重對課本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等的講授及推導,對于相關知識在礦業學科中的作用講解較少,學生學完課程后不能將相關知識用到科研實踐中,收獲較少。通過案例式教學,將教師科研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與課本上的相關知識相結合,告訴學生如何利用書本知識分析具體問題,同時組織討論,將他們在科研中遇到的問題凝練出來,與書本知識相對應,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意義重大。
創新型導師隊伍建設。當前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導師制為單一導師制,學生剛進校就選擇了導師,對導師的研究課題、研究方向均不了解,當研究工作開始時,如果從事的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課題,會磨滅學生的科研興趣。同時,每個導師有自己固有的知識構成及研究方向,長期從事某個領域或方向的研究,在該領域或方向具有豐富的經驗,但往往對其他領域研究較少,知識結構較為局限,同時一個導師的思維方式較為固定,無法滿足當前科研對跨學科知識綜合的要求,不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需要探索有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導師遴選、聘任制度,實現單一的導師負責制向導師負責下的集體指導模式轉變;改革研究生導師評價制度,將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導師評價的重要指標。通過聘任知名學者、企業專家擔任兼職導師,建立合格的導師團隊,可為研究生提供較多的研究方向供其選擇,為其進行跨學科研究提供有效指導。導師負責下的集體指導模式也有利于研究生共享導師和實驗室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學和科研硬件條件不足帶來的培養問題。
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構建。教學工作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礎,而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合理評價是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為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許多高校都會進行教學質量評價,但目前尚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目前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主要有二類:一類是以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主體,并以專家、同行的評價為主;另一類是以學生的主觀評價為主體,輔助以專家、同行評價。因此,目前課程教學質量的評價主體主要由三個群體組成:學生評價、同行評價與督導(專家)評價,三個群體的評價結果按一定的權重比例計算出課程教學質量的得分。但這種評價體系存在下列問題:(1)沒有區別對待不同類型的課程;(2)無法消除評價過程中的主觀因素;(3)評價更多的是反映教師課程知識的傳授程度,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結果;(4)評價時間存在固定性和滯后性。
四、預期成果
總之,通過對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導師隊伍、評估體系等方面的改革和調整,預期可達到以下成果。
1.綜合考慮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所具有的知識結構、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結合專業特色及科技發展前沿,建成能夠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核心課程群及相應教學方法。
篇4
關鍵詞:煤炭高校;安全工程;就業;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5)04-01-05-04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 self-esteem, good education and high IQ. But when they encounter setbacks and challenges, they will suffer more psychological conflicts and stress, which in turn may result in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al industry’s entering a hard period after “the golden ten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of the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s and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points out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during their process of job hunting, and proposes some measures for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s to adjust their psychology and measures to improving employment.
Key words: coal industry-oriented universities; safety engineering;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開始轉變為“大眾教育”[1],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加,盡管高校的擴招為廣大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但這也同時導致更多的大學生同時就業,形成激烈競爭,學生的就業壓力大,也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2]。
在煤炭領域,各大礦業集團正在面臨著困境[3,4]。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13年7月的《關于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顯示: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國際煤炭市場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態勢。通報還預測,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煤炭行業所受到的壓力還將進一步加大。隨著各大礦業集團經濟效益嚴重下滑,在就業過程中,安全工程專業礦山方向(以下簡稱“礦山安全”)畢業生所遇到的困難逐漸增大,所出現的心理問題也開始顯現。
一、安全工程礦山方向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原因
(一) 就業現狀
1.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總體形勢
在我國高等教育逐漸普及為大眾教育的今天,產業結構性矛盾、待就業總量持續增加以及經濟放緩這三重壓力影響著我國宏觀就業形勢,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全國大學生畢業總數達到699萬人;2014年,大學畢業生總數超過700萬人,待就業畢業生總量沒有緩解跡象。
2.安全工程礦山方向本科生就業現狀
在煤炭行業處于低谷的20世紀90年代,各煤炭高校主體專業的發展均受阻,并開始專業轉向和減少招生規模。而在此后的“黃金十年”,礦山安全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成為各煤炭企業的“香餑餑”[5]。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特別是近兩年,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人才飽和等因素,就業形勢發生根本性轉變,2013年以來的就業形勢開始嚴峻起來。
(二) 原因分析
1.需求減少。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及煤炭企業運行狀況的轉變,一些煤炭企業對煤炭主體專業人才的需求已經大不如前,并逐漸減少相應的進人計劃。近兩年部分煤礦企業礦山安全畢業生招聘計劃如表1所示。
2.近幾年高校礦山安全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
“黃金十年”間,隨著煤炭行業對礦山安全畢業生的需求不斷增加,煤炭高校也得以迅速發展,礦山安全作為煤礦主體專業其招生規模迅速增加[6]。
3.研究生和專科生數量增加。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行業的需求加大,不僅本科生的招生規模迅速增加,研究生和專科生的招生也在不斷增加,導致大量的研究生和專科生有待就業,對本科生的就業形成了壓力。
4.企業委培、對口單招等廣泛推行。中國礦業大學于2003年開始試行“對口單招”政策,以緩解煤炭行業的人才緊缺狀況。隨后其他煤炭高校陸續效仿和推行這一政策,10年來,這一政策為煤炭行業培養了近萬名專業技術人才。同時,近年來,許多煤礦企業紛紛推行“非轉主”政策,將非主體專業的技術人員利用二學位或委培等方式轉為主體專業。
5.煤炭行業科技的發展。
隨著煤炭行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行業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加快,建設了大量的高交高效礦山,并逐漸向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和大型化方向發展。
6.課程設置滯后行業發展。
由于高等教育的滯后效應,目前煤炭高校礦山安全本科生的課程設置及使用的教材等與行業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
7.學生自身存在問題。
部分礦山安全學生對就業的總體形勢不了解,對就業和工資等期望過高,而對于自身的定位則有失偏頗,沒有樹立正確的“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
二、礦山安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
(一)自卑心理。礦山安全畢業生的就業面通常較窄,在參加招聘會的時候發現招聘自己專業的單位少或者工資待遇低的時候,或者在招聘的過程中遭受挫折的時候,容易產生失落情緒,從而在心理上形成自卑。
(二)自負心理。產生自負心理的原因有:1.一些煤炭高校的礦山安全畢業生可能會認為其所在高校屬名校而產生優越感,并進而產生自負心理;2.一些同學在學期間成績較好,認為自己學習淵博、滿腹經綸,從而自命不凡;3.一些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認為煤炭行業就應當是高薪行業,從而對就業市場缺乏了解,對工作崗位的期望也較高,因而產生自負心理。
(三)依賴心理。一些學生缺乏獨立面對困難、獨立決策的能力,而是把這些本應則由自己決定的事情推給家長、老師甚至學校,完全依賴他們為自己找工作,而不是主動去爭取就業機會。
(四)盲從心理。有的學生沒有主見,而是隨大流,也不去考慮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特長。例如,一些學生執意要到北上廣等大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功利性太強,然而對于對于礦山安全專業的畢業生,主要的招聘企業并不在大城市或者經濟發達地區,考入國家公務員也較其他思政類專業困難,因而這些學生的職業定位是不合理的。
(五)偏執心理。有的同學容易走向偏執,將自己在求職中的不順利歸因于市場或社會的不公平,這將會給他們的心理蒙上陰影,從而影響對社會的認識進而影響就業。還有的學生刻意要回家鄉就業,無視礦山安全專業的適應性,甚至寧愿不就業,偏執心較強。
(六)焦慮心理。大四學年的上半學期是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多數同學會在這一時期找到工作或簽訂工作意向。然而,未找到工作的同學看到已找到工作的同學風光無限的時候則會產生焦慮,導致心理緊張、哀聲嘆氣、毫無意志、甚至寢食難安,在行為上則表現得無所事事、行業懶散、反應遲鈍。
三、礦山安全就業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
導致礦山安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畢業生個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就業觀念存在問題
雖然多數畢業生可以以平常心來找工作,但有些畢業生認為自己找工作就是要過上好的生活,而不想從零做起,對單位和崗位的要求較高;另一些畢業生則相反,認為工作就是一個謀生的手段,從而消極就業,不去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而有些畢業生對煤炭行業有一種恐懼心理,不愿意到自己適合的煤炭行業去工作。
(二)人格缺陷
一些畢業生沒有明確的認識到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職業目標是什么,自己的價值取向是什么,以及能夠滿足自身特點等等,自我同一性混亂,不能對自己形成一個全面、清醒、客觀的評價。
(三)人際交往障礙
礦山安全專業由于是工科專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可能要比文科和管理科的學生稍遜一籌,這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鍛煉和提高。然而有的畢業生性格極度內向,極度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在就業過程中過于自卑、緊張和怯懦,不懂基本的禮儀和禮貌,缺乏自我決斷和自我決策的能力。
(四)挫折耐受力差
有的畢業生心理脆弱,無法承擔挫折。一個小小坎坷就有可能使其遭受嚴重的打擊,從而陷入失望和苦悶中不能自拔。任何人在社會上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面對挫折就要勇于面對,勇于承擔,這才能夠在下一次挑戰中取得勝利,從而避免一敗再敗的惡性循環。
(五)不當的嫉妒攀比
畢業生之間時常會比較他們找簽訂工作的好壞,有的畢業生甚至在簽訂就業協議書后對自己的單位或崗位大加炫耀。這會導致未就業畢業生心理失衡,加大其心理負擔,甚至會產生嫉妒和攀比的心理,因而必須對這種不當的炫耀和攀比之心加以糾正。
四、提高礦山安全畢業生就業的措施
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應屆大學生的就業工作。2014年上半年,對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2014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各省市也出臺相應措施,全力推進畢業生就業。除了一般性的推進措施外,由于礦山安全專業方向的特殊性,推進礦山安全畢業生的就業需要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進行調適以及煤炭高校制定有效的措施。
(一) 就業心理問題調適
對于礦業安全專業方向的大學生來說,在校學習期間要專注于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而面對擇業和就業,應先確立正確的就業觀,調整好心態,勇于迎接挑戰,積極參與競爭。
1.虛榮心理的引導
不論是攀比心理還是嫉妒心理都是虛榮心理在起作用,因而可以從利用幾點對畢業生進行引導:
教育和引導畢業生充分認識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以及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使學生對當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不要太偏執;
對我國目前就業市場的形勢要有充分的認識,既要看到挑戰,也要看到機遇;對畢業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理解眼前和長遠、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問題;
能夠使畢業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學生、工人、技術員的對比和分析中找對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不要對別人的評價過分在意,更不要和別人攀比。
2.從眾心理的克服
在就業的過程中,引導畢業生按照以下幾點去做:
看問題要長遠,選擇具有發展前途企業和工作崗位;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擇自己向往和喜歡的煤炭企業和工作環境;
根據自己的氣質特點,所選擇應與自己氣質特點相匹配;
對自己的特長及能力充分認識,選擇自己能夠勝任的崗位;
能夠辯證認識不同地區的煤炭企業的不同崗位的優缺點,避免擇業過程中的盲目性。
3.自卑心理的克服
(1)建立合理的目標。在求職過程中,首先應該確立一個與自己的專業、特長相符合的清晰的目標,并為完成這一目標不斷前進。
(2)利用補償增強自信。缺乏自信的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很容易被擊倒,從而變得畏手畏腳,不敢作為。許多事例已經表明,利用補償的方法可以使一些具有自卑心理的人重獲精神力量。
(3)自我認知要改變。第一,肯定自身的價值:任何人都有其自身價值,都有獨特的一面,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同時,由于視角的不同,每一個人的某一性格又同時具有好與壞兩方面。第二,要不斷積極的考慮問題,例如,當求職遭遇挫折,這并不能說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只是說明自己在某一次展示中未能充分展示自己,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或者所應聘的單位與自己的能力特點有出入,這樣才能在以后的求職過程中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展示。
(4)訓練自己的行為舉止。通過訓練自己的行為舉止,可以讓畢業生在外在上給用人單位一種自信。例如,在行走時挺胸、抬頭,精神抖擻,步伐穩健,眼神正視別人,在交流的時候,談吐風雅等。
(5)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必要的。在應聘前和應聘時,可以在做好充足的準備的前提下,在心里暗示自己:我一定行!
(二) 高校促進礦山安全畢業生就業措施
1.加強就業價值觀教育和就業形勢宣講
高校可以通過就業指導課、職業規劃課等方式,讓畢業生充分了解目前我國就業形勢以及煤炭行業發展的趨勢,使畢業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和價值觀,及時調整就業期望和就業心態;引導畢業生抓住西南、西北煤炭新的主產區的發展機遇;結合礦山安全專業特點,培養畢業生腳踏實地、扎根基層、愛崗奉獻、不怕吃苦的職業精神品質。
2.以人為本,提高畢業生服務質量和水平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就業服務和管理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正的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聘請煤炭企業優秀校友、專家等來校為畢業生做比職業指導。同時,關心一些特殊群體,如學業困難、生活困難、就業困難、就業心理壓力大的畢業生,對這類同學進行分類建檔,實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幫扶,把實際幫扶和心理指導相結合。
3.廣開門路,拓寬就業渠道
就業管理部門及學院要積極走出去,開拓外省特別是西北煤炭新的主產區就業市場。強化與煤炭企業的聯系,邀請煤炭生產、建設、勘探等方面的企事業單位來校講學、交流和招聘,挖掘就業潛力。同時,利用學生實習、課程實踐等環節,加強與金屬礦等非煤礦企業、建筑、化工、鐵建等企事業單位的聯系,開拓此類非煤行業的就業市場。
4.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不斷適應社會需求
樹立“大安全”的學科觀念,以礦山安全為主,能夠在礦區生態治理、城市地下工程、煤層氣及石油天然氣等相關領域從事工程技術工作。
此外,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挑戰杯”科技和創業大賽、采礦學科大賽以及節能減排大賽等系列學科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鼓勵和指導大學生科研立項。
5.根據市場需求,優化地區生源結構
地區生源結構是影響礦山安全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安徽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煤炭高校的本省生源占學生總數的70%以上,而在內蒙、新疆、山西、貴州等地的招生則很少。因此,在生源的地區結構上可以適當向內蒙、新疆、山西、貴州等地傾斜。另外,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學生比例,這些學生的比較能夠吃苦,同時,這也是國家所倡導的。
參考文獻:
[1] 浦瑛瑛.大學生就業心理剖析及調適優化途徑[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6):46-47.
[2] 賀江群.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探索高校就業心理問題[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3):38-39.
[3] 景國勛,張傳祥.教育創新與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79-81.
[4] 李楠,宋曉燕,漆旺生.安全工程專業建設創新措施及成果分析[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8(2):108-111.
篇5
關鍵詞:巖土工程;采礦工程;必要性
巖土工程是土木工程大類專業的一個基本的方向,是歐美國家于20世紀60年代在土木工程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技術體制。巖土工程是以求解巖體與土體工程問題,包括地基與基礎、邊坡和地下工程等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也就是指在工程建設中有關巖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科學技術。
而采礦工程是一門致力于礦床開采理論與方法,實踐采礦新技術的專業。隨著我國本科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逐漸形成了大采礦的格局,即由原來的地下采煤、露天采煤以及金屬礦開采等專業方向很強的分類,逐漸演化成現在的綜合采礦專業,因此,采礦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采礦工程專業課程設置
在本科教學改革深化之前,我校采礦工程專業除了開設公共基礎課之外,專業課程主要有煤礦開采學、礦山壓力及其巖層控制、巖石力學、礦井通風與安全、井巷工程、電工學、液壓傳動與采掘機械、礦業經濟學、礦井瓦斯防治、采礦工程英語、測量學、礦山機械設備等,專業的就業方向基本面向煤礦企業和相關的科研設計單位,就業范圍局限性很強。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本科生就業的范圍逐漸由局限的煤礦相關單位逐漸擴展到公路、建筑和水利等行業,因此,本科學生培養的目標和相應的課程設置也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調整。《巖土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自然成為需要增加到新采礦專業學習的范圍之內。
2、采礦工程專業中的巖土工程問題
采礦工程是研究將礦物從地表或地下合理采出的過程,其中必然要設計到對巖土體的開挖和利用,而且事實上,人們采礦活動過程中也確實面臨著大量的巖土工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露天采礦邊坡設計及穩定加固技術
在露天采礦過程中,隨著采礦深度和廣度的增加,礦體邊坡的設計和穩定性研究是采礦工程中面臨的首要巖土工程問題,特別是對與貴重礦體,合理邊坡角度的設計和加固方法能夠提高礦體采出率,從而創造巨大的效益。
(2)井下開采中巷道圍巖穩定性問題
在井工開采的礦井中,巷道是最基本的礦井構成單元,其圍巖穩定性的研究不但是采礦工程專業人員,而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土木工程工作者進入到煤礦,從事巷道圍巖穩定性的研究。巷道圍巖穩定不但保持了礦井的通暢,保證了井下工作人員和礦物的順利運輸,對于整個礦井的有序生產也有重要意義。
(3)采場圍巖穩定性及開采優化設計問題
采場作為礦井生產的工作車間,肩負著礦井主要的生產任務,如何保證采場圍巖的穩定,是巖土工程專業深部巖土力學行為研究方向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這也是采礦工程師們的重點攻關課題。礦井采場的開采優化可以使采場圍巖的運動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可以控制圍巖的運動時間和范圍,從而降低對采場內機械和人員的危險性。
(4)采空區處理及地面沉降問題
礦物的開采必然會形成一定范圍的采空區,采空區垮落會導致地表沉降,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和采礦科技的發展,對采空區進行處理(充填開采)成為采礦工程研究的內容之一。
采礦工程中面臨的巖土工程問題不僅僅有以上幾個方面,在采礦的保水開采、三下開采以及預測煤與瓦斯突出等方面也有很多巖土方面的內容。
3、《巖土工程》開課內容設置
采礦工程專業開設《巖土工程》成為必要的課程,而且根據對培養目標和培養大綱的設計,本課程可以作為采礦工程三大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的先修課進行講解。但是由于采礦工程的特殊性,對于本課程的設置不能直接照搬土木工程專業的教材,因此,需要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根據采礦工程專業面臨的眾多巖土工程問題和對《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的導入性課程,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如下:
將課程按照巖石力學和土力學知識分為兩大部分,分別進行基本知識的講解和基本問題解決方法的案例分析。
巖石力學的教學內容為巖石與巖體的概念與關系;巖石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質,包括物理與水理性質,變形特征和基本的強度理論;巖體強度、變形及工程分類; 原巖應力的一般規律以及測量方法;洞室圍巖、巖基及巖坡穩定性分析和巖體工程的噴錨加固案例。
土力學的教學內容為土的物理性質及工程分類;土的滲透性,流網及其應用;地基土基底壓力計算,有效應力原理,地基最終沉降量計算方法;土的抗剪強度計算;擋土結構的土壓力計算及穩定性分析,邊坡和圍護結構穩定分析,擋土墻結構設計;地基的破壞模式及極限承載能力,地基承載力的設計值及其確定方法以及簡單的土動力學基本原理。
通過設置以上的學習內容,重點講解巖石力學和土力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時結合案例進行土木工程行業的基本理論的學習,傳授巖土工程中的基本問題的解決思路和解決辦法,循序漸進,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和采礦工業的發展,社會對采礦工程專門人才的要求和儲備有了新內涵,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就業渠道和范圍有了很大的拓展,普通本科層次的采礦類人才培養合理考慮以土木工程企業需求,在原有課程設計的基礎上增加《巖土工程》課程,不但可以增加采礦學生對巖土工程專業知識的接觸和理解,對于將來就業于土木工程行業的學生是一個知識的普及和儲備,而且開設本課程可以在基礎概念和知識方面對接下來的專業核心課程起到一個鋪墊作用。
[參考文獻]
[1]席培勝,劉蘭. 案例教學在巖土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vol.29(2):132-133
[2]未良莉,王瀟. 采礦工程專業設置專業導論課程的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1, (10):111-112
[3]王炳文.采礦專業巖土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教育,2011, (4):45-46.
[4]陳海波,姜海峰.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方向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2,(12):263-264
篇6
采礦工程
采礦很容易理解,就是把礦物從地殼或地表開采出來。不過加上“工程”兩字后就復雜多了。首先它是一個大工程,是規模最大最復雜的巖土工程,其次它要運用到很多工程學的知識,最后它是指對有礦物的礦床的開采。
作為一個地礦類專業,它又細分為煤、金屬和非金屬方向,順利畢業后的采礦工程師應該具備諸如礦區開發規劃、開采設計、礦山安全技術等基本技術。礦業是工業之母,礦物原料和工業生產、民生經濟息息相關,世界各國都視礦產資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但目前我國采礦的方法和幾十年前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直到近幾年才發展出爆破技術和數字化礦山技術,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小。現在我國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比較低,這些反而為這個專業的學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采礦工程不僅僅是采礦,在開采礦藏的同時,如果在采礦前做好采礦后土地的二次利用規劃,則可以保護環境同時取得土地的再利用。因為在采礦過程中,對環境、水土保持,甚至是交通運輸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好的規劃才可以讓開發和環保的沖突降到最低。采礦工程要學習的絕不僅僅是如何采更多的礦藏,更要學習如何進行更好的事先規劃,如何設計更好的采礦技術和裝備,如何規劃更好的安全規劃,能夠進行可持續發展的采礦工程才是好的工程。
這個專業有個特點——實踐課程很豐富。除了在教室里進行的機械類的課程實踐,比如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巖石力學實驗、測量學實驗等以外,不少院校都和礦業公司聯合設立了很多校外實習基地,有的企業還專門安排了懂技術、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現場向學生講授生產工藝和新的技術方法。學生們能夠來到真正的采礦現場,實地體驗采礦的作業環境。
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愿意留在這個行業的學生去了礦山就業。除此之外,也有去機械制造行業或是政府的能源開發規劃部門工作的。要知道礦業公司的總工程師無一例外都是采礦工程專業出身,所以,只要熱愛這個行業就一定能干出成績。
礦物加工工程
采礦工程的同學們負責把礦石開采出來后,并不是所有礦石都能馬上被利用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礦物加工工程的同學進行礦物分離——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設備把有用礦物和脈石(無用礦物)分離開來。比如鐵礦石中有石英(屬于脈石),通過磁選和浮選(這些專用技術名詞都是加工方法)把石英分離出來,就可以大大提高鐵礦石的品質,把“貧礦”變“富礦”后再進行煉鐵工作。到了煤礦行業,就用重選和浮選的方法把煤矸石從精煤里分離出來。經過礦物加工之后的礦物的價值和利用率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這些加工方法和物理、生物、化學都有聯系,作為一門應用學科,它的很多課程設置都和過程工程專業的很多課程相同。同時還有很多和“礦物”兩字有關的專業課程——礦物學基礎、工藝礦物學、礦物材料學等等。總之,工科無疑。
礦物加工工程也被稱作選礦工程,很多學生畢業后進入了選礦廠。由于我國很多鐵礦的質量不高,因此選礦就顯得尤為重要。不管地質工程師找到的鐵礦是怎樣的貧礦,選礦工程師都能選別出可供冶煉的有用礦物。怎么樣,聽上去是不是很牛?
除了像選礦廠這樣的工廠,還可以進入投資公司,為公司提供礦山投資的建議。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礦業發展和相應的生產裝備的發展有著不小的落差,因此很多國外的礦山機械公司都在國內開設了工廠或銷售公司,也需要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
石油工程
說完了礦,接下來說石油。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石油代表著富裕。小國家文萊、中東的阿拉伯國家等石油產出國都因為石油而積累了巨額的財富。石油工程是我們學習如何開發、使用和研究石油的一門學科。簡單來說,就是學習如何開采石油,用什么方法能夠最經濟地開采出最多的石油。
有人說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總有被開采完的一天,因此石油行業注定是夕陽產業。其實不然,我國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又是石油消費大國,石油工業是基礎工業,很多行業的原材料都從石油中提煉。因此這個行業非但沒有萎縮而是在迅速發展,需要大量具有相應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應用性人才。在2010年由教育部公布的本專科就業狀況中,石油工程專業在211院校的就業率≥95%,普通院校則≥90%,就業勢頭十分好。
同時,很多石油企業在社會里也屬于相當好的企業。除了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南石油大學這幾所全國聞名的“石油”大學外,在一些有油田的省市也有“石油”大學,如東北石油大學(大慶油田),遼寧石油大學(遼河油田),但總的來說,開設這一專業的院校并不是很多,本科的話不超過20所。很多學生畢業后都進入了中石油和中石化,有些油田企業在學生的新生開學典禮上就來做宣傳,可見這個行業對于人才的渴望。
當然,要進入這些優秀企業,學生本身也要學好專業課程。石油工程的課程設置離不開“石油”——從大一大二對于高數、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等基礎知識的學習開始,到大三大四的各種和石油工程理論的學習,從油氣田的開發設計到去油田進行實踐,學理論、學技術,才能為做一名“石油人”做好準備。
篇7
關鍵詞 導師團隊制 研究生培養新模式 校、院二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17
研究生教育是我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高等學歷教育中的最高層次,為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創新人才的主要來源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因此,許多高校都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重要的辦學目標。[1-3]
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也備受關注。研究生學位論文是培養研究生的重要成果,其質量高低不僅反映的是學位申請者的學術能力,也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檢驗標準。如何全面、科學、客觀地評價學位論文的質量,不僅是學位申請者學術成果的鑒定,更是學位授予單位培養質量的考核,因此也是各高校亟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本文提出的“123”研究生培養模式就是通過導師團隊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全程把關(包括選題、開題、論文進行過程中匯報討論、中期檢查、預答辯等);導師團隊每周就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各個培養環節組織1次活動,每次活動不少于2個學時;重點討論、研究3個問題。同時,中青年教師作為協助指導教師全程參與研究生培養;每個學生的學位論文通過嚴格的過程管理和把關,可以確實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1 組建導師團隊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知識結構的設計者,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導者以及研究生培養中最主要、最直接的過程監控者。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占有主導地位。導師的專業素養、學術水平、治學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高素質的導師隊伍是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必須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優化導師結構,形成合理的學科梯隊。內蒙古科技大學圍繞礦業工程學科研究方向確定導師團隊,確定的導師團隊研究方向有:(1)露天采礦工藝與技術;(2)地下礦開采工藝與技術;(3)巖石力學與工程;(4)數字礦山技術;(5)礦山安全技術;(6)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導師團隊組建的具體要求是所有參與礦業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的校內外導師必須組建或參與導師團隊;所有導師團隊必須吸納中青年教師;所有導師團隊必須在學期初制定每學期的導師團隊活動計劃,內容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每周的活動內容(具體到每個研究生、中青年教師或每個科研項目)。
導師團隊負責人必須是本學科或研究方向的帶頭人、碩士生導師或博士生導師,由導師團隊負責人負責組建導師團隊,每個導師團隊由2~3名導師,3~4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和1~2名校外兼職導師組成。導師團隊負責人的職責是每個學期初負責制定“導師團隊活動計劃”;負責組織導師團隊的活動;對該團隊的全日制研究生和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和培養質量把關;負責團隊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對團隊研究方向和科研項目申請進行把關。
2 實施“123”研究生培養模式
“123”研究生培養模式,即導師團隊每周組織1次活動;每次活動不得少于2個學時(90分鐘);重點討論、研究3個問題:
(1)研究生培養全程把關(包括培養計劃的制定、論文選題、論文過程中的匯報討論、中期檢查、預答辯等);
(2)中青年教師培養:中青年教師作為協助指導教師全程參與研究生培養,導師團隊為中青年教師的項目申請、、專著撰寫、專利申請、進修學習、職稱評審和學歷提高等進行討論和指導;
(3)科學研究與學術活動:科學研究作為研究生培養和中青年教師提高的基礎和支撐條件,導師團隊必須將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師納入到具體的科研項目中,全程參與科研項目;導師團隊至少要每學期舉辦1次學術講座或專家研討會、每年舉行1次現場參觀交流、每年參加1次國內學術活動。
3 校、院二級監督檢查與指導
學校的研究生院是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機構,主要職能是根據上級和學校的政策制定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和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和條例,聯系學校與研究生培養相關的職能部門,實施宏觀調控。內蒙古科技大學礦業研究院作為礦業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的具體實施單位,全面負責導師團隊制的組織與實施,負責協調和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每個學期對各個導師團隊的活動計劃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通過導師團隊對研究生的各個培養環節如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預答辯等進行集體把關,可以督促研究生在平時認真努力鉆研,而不是等到最后答辯時臨時抱佛腳,這樣可以切實可行地對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進行把關,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種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權限下放到導師團隊,調動導師的積極性,讓導師全程參與研究生培養中各環節的組織和設計,及時掌握和發現本學科研究生培養中遇到的新問題,從專業的角度規劃最新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研究生培養計劃,積極改革研究生課程體系和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加大院系學術權力在研究生培養中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培育學科文化,進而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4 加強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礦業工程專業屬于工科,其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較好的實踐創新能力,尤其是專業學位碩士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其中實踐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4.1 加強學術交流
內蒙古科技大學礦業研究院不僅注重碩士研究生的課堂授課及科研能力培養,而且經常為學生創造接觸前沿技術的機會,學校、學院經常承辦或主辦國際和國內相關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制定相關政策,設立專項經費,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術會議,通過學術交流可以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了解本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礦業研究院要求每位導師在培養期間,至少帶領研究生參加一次學術會議,并提交會議論文,導師也會利用科研經費資助學生參加培訓班學習,也鼓勵同學們多了解相關科研領域的最新進展。
4.2 面向研究生的科研項目
內蒙古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學校和研究院劃撥專門的經費成立研究生的創新基金項目。分別面向在校全日制二年級研究生和一年研究生。 運作方法是:各二級單位組織學生填寫“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申請書”,然后由各二級單位組織本學科領域的教授進行評審,按不超過本院該年級研究生數15%的比例將申請書上報到校研究生院,經學校評定后,進行經費資助。資助經費分兩次撥款,首次劃撥總經費的50%,立項后劃撥;剩余部分在項目結題時根據完成情況、經專家組評審是否通過,決定是否再撥經費。研究生通過學校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的資助,大大提高了科研創新的熱情,通過這一平臺取得了學術上的進步。
4.3 構建校企合作體系
學校的培養應該圍繞企業的技術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經驗,增強其就業競爭力,讓畢業生能夠盡快轉換角色,能夠在工作中上手快,盡快成長為重要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因此,建立專業實驗、實踐課程、實習及實踐活動等多形式多層次的實踐培養環節,實踐教學應該主要在實驗室和校企實習實踐基地中開展。近年來,內蒙古科技大學礦業研究院分別與神華集團巴彥淖爾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神華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神華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神華準格爾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包鋼集團等多家礦山企業簽訂了共建實習基地的協議。礦業工程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四學期培養中,期中有一個學期是現場生產實踐。生產實踐工程中,校內和企業兩位導師共同協商專業碩士的實習實踐內容,校外實踐可采取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到相關行業與企業從事實習實踐活動。實踐環節結束時要撰寫實踐總結報告,找出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題,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等,并且可以凝練出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同時也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資料,提高了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
在幾年的礦業工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礦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要以產學研結合為紐帶、與礦業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并貫徹落實到目前實際的培養過程中。
參考文獻
[1] 鄭冬梅,劉二莉.借鑒ISO9000標準建立研究生培養質量過程管理體系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增刊.
[2] 李門樓.過程管理與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篇8
關鍵詞:寬采礦專業人才;課程體系;模塊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47-03
目前我國采礦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仍沿用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培養模式,將采礦工程專業分為煤礦開采(露采、地采)、金屬礦床開采(露采、地采)、非金屬礦床開采專業,以學生畢業后能勝任某一采礦專業方向的工程技術管理為目的,專業知識面相對狹窄;美國、加拿大等國采用重基礎、寬口徑的采礦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式靈活、教學內容綜合和學科交叉,使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在現行的就業、用人制度下,培養專業知識面窄的學生已難以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和礦山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
新疆發現礦產有138種,占全國探明礦種的82%,其中煤炭資源預測儲量(2.19萬億噸)居于全國之首,金、銅、鐵等10種金屬礦床儲量居全國前列,已成為我國十分重要的資源基地接替區和戰略資源儲備區,隨著礦業開發現代化、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急需高素質復合型采礦專業人才。因此,新疆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在以金屬礦開采方向為主的2008版培養方案基礎上,制訂了以培養“寬采礦”專業人才為目標的2012版培養方案,培養具有露天開采、煤炭地下開采、金屬礦地下開采和礦山安全四個方面的專業能力,主要培養基礎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初步創新能力,能在固體礦床開采和礦山安全領域從事生產、管理、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寬采礦”人才培養核心主要體現在《采礦學》課程體系的建立和實踐上。隨著教學改革和《采礦學》精品課程建設深入開展,如何保證“寬采礦”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實踐創新人才,科學、系統地建立課程體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寬采礦”《采礦學》課程的性質與特點
《采礦學》是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的“標志”與“招牌”課程,是培養目標中“具有專業素質與技能、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核心專業課程,也是采礦本科生就業的“看家本領”課程。通過“寬采礦”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固體礦床(煤礦、金屬礦)開采(露天、井工)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掌握基本技能,了解學科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具備根據礦床地質條件選擇及設計合理的開拓方法、開采方法和開采工藝的能力,為從事礦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采礦學》是一門較為抽象又具體的、課程內容多又偏重實踐的課程。“寬采礦”課程的明顯特點為:(1)課程領域覆蓋面廣,其涵蓋礦床開采、爆破工程、井巷工程等多課程知識。(2)專業性強,可能一個概念、工藝、方法,需要歷經很長時間講授、學習,且初學者不易入門和接受。(3)學科知識交叉性、綜合性強,需應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解決采礦問題。(4)實踐性強,采礦理論依托采礦工程實踐。(5)時空關系強,在時間上,采掘工序相互依存,周而復始;在空間上,工作場所不斷移動,以致形成錯綜復雜的生產系統。(6)學科發展變化快,設備、技術、采礦方法、工藝和理論不斷更新。授課內容多而課時有限,因此,《采礦學》課程特點決定講授及學習具有相當難度性。
二、“寬采礦”采礦學課程體系面臨的挑戰
基于新疆礦產資源優勢、發展需求以及高等工科教育發展要求,培養高起點、高素質且具有創新能力的采礦專業人才,課程體系建設主要面臨四大挑戰。
1.面向“寬采礦”教材建設的挑戰。目前采礦教材內容已落后于新技術的發展,而有關新疆采礦的教材很少,更沒有體現出新疆采礦技術的特質內容,如巨厚煤層高效開采(世界上最大的整裝煤田――準東煤田單層厚度可達80m,平均厚度為43m)、急傾斜厚煤層安全開采(小紅溝煤礦煤層平均65m,傾角83°~87°);生態環境保護性開采(新疆煤田,金屬礦全部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高海拔、嚴寒地區和嚴重干旱條件下開采等。
2.“寬采礦”課程教學銜接的挑戰。我校《采礦學》課程是將資源開采(煤、金屬)及開采方式(地下、露天)融合在一起教學,因此面臨課程內容“寬”、“精”,教學內容銜接緊密,課程體系系統、科學,并滿足寬口徑專業人才的學習需求的挑戰。
3.面向“寬采礦”教學方法的挑戰。學生對礦山工程了解甚少,主觀的感性認識缺乏而實際工程較為復雜,傳統的單向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敘述性枯燥,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差。因此,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需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的挑戰。
4.先進開采技術與面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挑戰。近年來,神華、博地和紫金等60多家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來疆開發礦產資源,帶來了先進的開采技術與裝備,技術的消化吸收,以及集成應用與再創新,對大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帶來了挑戰。
三、面向“寬采礦”采礦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根據自治區對采礦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學校新的目標定位,以“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為原則,著力培養專業人才,初步構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寬采礦”《采礦學》課程體系(見圖1),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
(一)引入模塊化教學,聯合備課,強化教學銜接,初步構建“寬采礦”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1.根據教學教改實踐,以“寬采礦”為目標,以“寬”、“精”為核心,調整采礦學課程教學內容。將目前礦業類高校多選用杜計平主編的《采礦學》、解世俊主編的《金屬礦床地下開采》和高永濤主編的露天采礦學內容綜合,保留教材主干部分,避免各章節內容前后之間重復,對教材中專業術語進行取舍、統一,對教材的科學性、銜接性和邏輯性進行調整;及時補充新型采礦技術和方法,如礦床連續開采、階段充填采礦法等。教學內容進行拓寬、充實和精練,落后和現場應用較少的陳舊知識進行刪減和精練,并精簡《井巷工程》、《鑿巖爆破》、《采掘機械》和《礦井提升與運輸》等相應課程的內容。為此,不僅需要補充或更新教材內容,往往還要打亂教材現有結構,梳理講授內容,重新形成條理清楚、邏輯性強的系統化知識并傳授給學生。
2.合理分配課時,建立模塊化教學方法。原培養計劃將《采礦學》分為金屬地下開采、煤礦井工開采結合露天開采三門課程講授,學時分別為84學時、84學時、42學時;新版計劃將課程調整為一門課,84學時講授,為了更好地講授將課程分為三大模塊:煤礦井工開采模塊,金屬礦床地下開采模塊,露天(煤、非煤)礦床開采模塊。知識模塊順序及對應的學時。
3.聯合備課,加強課程銜接。備課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對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目前課程教師是從原各類采礦工程方向專業畢業的,本身的知識面能勝任專業模塊教育,但相關模塊教學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適應課程知識面拓寬的需要,按模塊聯合備課很好地彌補了該方面的不足,拓寬課程教師的知識面。備課的重點是將知識交叉部分綜合講授,減少重復講授,加強銜接。綜合講授內容主要包括:開拓、回采巷道布置、礦床劃分、井底車場及硐室等。
根據授課總學時數、教料,將內容重新組合,分模塊講授,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熱點,教學實踐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引入案例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工程意識
課程涉及的內容繁雜、枯燥,易使學生感覺知識空洞,較難深入理解,不易與實際融會貫通,與工程實踐脫節等突出問題,將典型工程案例應用到教學中,結合課堂傳授與自學指導,能實現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工程意識。
1.課堂上將重難點的內容引入國內外典型開采案例教學。針對本課程強實踐特點及課堂教學進展狀況,選擇有代表性的礦山案例,如贊比亞謙比希銅礦、國內神東大柳塔煤礦、神新五彩灣露天礦、喀拉通克銅鎳礦等多個案例為典型教學案例應用到教學中,適時邀請企業礦業工程師對工程案例進行詳細講解。案例教學重點講授各類開拓方法、金屬礦山多種采礦方法綜合應用、露天開采轉地下開采、急傾斜厚煤層開采等。將課堂教學與實際工程案例緊密結合,增強課程學習的針對性,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2.以疆內典型礦床案例為作業,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作業案例教學在組織和實施過程,首先精心準備新疆典型的煤礦地采礦山(小紅溝煤礦)、金屬礦山(阿舍勒銅礦)、露天開采礦山(五彩灣露天煤礦區)等多個案例,使學生充分了解案例的內容和要求,分組交流、討論、啟發,調動學習主動性提出完善的開采方案,推薦2名同學參加集體討論;課堂集體討論分析中,老師對小組間差異的地方要深入討論和講解;老師以總結的形式對小組設計方案進行分析評價,以提升案例式教學效果。
兩種案例式教學法的應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工程素養和實踐能力的良好途徑。
3.采用互動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互動教學法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和教師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交流并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課程采用兩種互動式教學模式:(1)以開拓方式為例,學習基本的概念及方法,采用“個人自學―教師講授―問題驅動―討論學習”模式。課前,教師針對教學任務、目標,精心備課、準備講義,講義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時間自學、小組討論學習內容,教師進行講授,雙方以問題驅動的方式學習、交流,進而深層次把握課程內容的關鍵所在。(2)學習類似開拓方式時,采用“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學生主講―教師點評”模式。老師將開拓方式分成若干知識點,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老師將有關專題資料發給各個小組,要求各小組利用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制作課件,課堂上各小組講述各自開拓專題,教師根據講述內容進行補充、點評,進一步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依據課程特點采用兩種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方法,有效解決了互動模式單一、互動深度不夠的問題。教師由單邊互動向多邊互動轉變,構建多樣化的互動形式,并積極引導學生由教材向學科拓展,形成開闊的互動內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通過實驗課程學習,加深對知識實踐性的訓練及理解。采礦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驗課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院的實驗平臺有自治區級“地質與礦業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采礦工程模型實驗室、多功能數字礦山實驗室和采礦工藝實驗室,應用虛擬操作軟件、多樣化的實驗方法與手段,使實驗教學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了切實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將教師的科研經驗應用到實驗教學上,豐富實驗內容,活躍實驗氣氛,提高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加強了對知識實踐性的訓練。
5.以“寬采礦”為基礎,結合啟發式教學,將科技競賽、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作為課程延伸,建立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途徑。以啟發式教學結合老師自身風采來感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消化吸收國內外礦業企業先進的開采技術與裝備,使“寬采礦”授課極具創新優勢,如三大類開采結合創新,可將煤礦的連續開采工藝應用到金屬礦開采;露天開采工藝應用到地下采場;充填工藝應用到煤礦的綠色開采中;煤礦的巷道支護技術應用到金屬礦山;液壓支架應用到金屬礦山開采和充填法法應用到煤礦的開采中等。通過課程的學習,以科技競賽、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作為課程延伸,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獲得與課程直接相關的國家級、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項和4項,及各類學術競賽獲獎18項等。
四、結語
為全面適應新疆礦山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用人需求,培養具有新疆礦業特色的新型人才,形成了以“寬采礦”為培養目標,以教學內容改革與特色教學方法為手段,建立了《采礦學》課程體系,為我校采礦學生的厚基礎、高水平、寬技能和強實踐的綜合素質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是采礦專業學生專業知識、就業競爭力增強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篇9
1.1礦業工程專業學位課程體系實踐導向性偏弱且缺乏針對性
既然專業學位目標是培養既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又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切實解決企業或社會中實際問題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那么在課程設置上就更應該突出專業性、實踐性和前沿性。礦業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專門學科,采礦工程本科生不僅需要系統學習煤礦開采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必須經歷三個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兩個設計(采礦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這些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強化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感知和應用。然而現行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沒有針對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單獨制定,而是基本沿用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設置偏重于理論研究,實踐導向性偏弱。由于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的專業實踐學習基本依靠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來獲得,而導師的科研項目又因人而異,研究方向和項目類型也有較大不同,這使得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很難獲得較為全面和系統的培養。此外,目前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本科教育背景參差不齊,跨專業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雖然按規定需補修《采礦學》和《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這兩門專業主干課,但由于缺乏先修課程的相關知識儲備,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造成這些跨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反而薄弱,就業后甚至難以勝任基本的煤礦生產技術管理崗位。
1.2“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形同虛設
為充分利用校內外人才資源,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國內高校普遍采用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其中校外導師一般以兼職形式聘請一些企事業單位的高級技術人才。就礦業工程專業而言,校外導師普遍聘用國內大型煤炭企業的高級技術管理人才,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由于這些校外導師對煤礦安全生產負有直接責任,不僅有繁重的企業事務需要處理,而且在現有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下很難有時間來高校對學生進行指導。加之現行的校外導師津貼制度并不合理,造成校外導師對指導工作積極性并不高,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指導任務不得不更多的由校內導師承擔。由于校內導師工作以科研和學術研究為主,在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時習慣性地側重理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3部分學生的功利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國內煤炭行業萎靡不振,在煤炭企業技術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時,煤炭高等教育也步入低谷,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生源嚴重不足,研究生培養更是勉強為繼。從2002年起隨著煤炭形勢持續好轉,我國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在加緊新建礦井建設的同時,利用中小煤礦資源整合政策兼并重組了大量礦井,那么就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煤礦主體專業本科生就業率接近100%,薪金水平持續攀升。在這種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大量考生為獲得高額的勞動報酬而選擇跨專業報考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與熱門專業相比不僅報考人數上絲毫不遜,而且考生專業竟然涵蓋了除醫學、軍事學之外的10個學科門類。眾所周知,煤炭行業既是一個艱苦行業,也是一個高危行業。一方面由于這些學生對煤礦工作的艱苦性和危險性缺乏足夠認識,一旦煤炭行業進入低谷期,從業人員薪酬大幅降低的時,他們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欲望已不是那么強烈,轉而準備報考公務員或者繼續踏上形形的求職之路,而非專心致志地準備畢業論文;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學生專業跨度很大,專業基礎過于薄弱,難以適應現有工學人才的培養模式,通過兩年的學期只能勉強達到專業學位最低要求。因此,這種功利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2.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2.1調整和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
針對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改革。首先,對跨專業學生增加礦業工程通識教育先修課程,課程內容應涵蓋煤礦地質、礦井設計、采煤方法及工藝、通風和礦井災害防治等方面,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煤礦開采領域的基本問題。在此基礎上,續修《采礦學》和《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課程,對學生專業基礎進行強化。其次,將跨專業學生全部納入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團隊,全程參與本科生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環節,既有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梳理和應用,又能輔助指導教師加強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管控,實現本科生、研究生培養質量雙提高。第三,由于本專業學生在本科生期間已經系統學習了煤礦開采的專業基礎知識,對這部分學生應著重加強專業實踐能力的鍛煉,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圍繞采礦工程學科前沿問題進行學術交流,每個專題講座應保障足夠時間,避免出現類似學術會議走過場的形式—“老師講不清、學生聽不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等國家級學科平臺和與國內高水平企業聯合構建的產、學、研平臺,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條件,全面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2.2調整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
按規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導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要求在校學習時間為2年或3年,實際上普遍執行2年學制。但從現有的培養計劃看,專業學位研究生一年級主要進行課程學習,二年級第1學期忙于找工作,第2學期忙著做論文,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能力很難得到充分培養,尤其是跨專業學生。結合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對于本專業研究生可沿用2年學制,跨專業學生沿用3年學制。
2.3加強專業導師隊伍建設
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其初衷是充分利用校內外人才資源,尤其是校外導師的實踐優勢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但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2.3.1建立完善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和激勵政策
目前,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導師的聯系、確定主要依靠校內導師牽線搭橋,雖然經學校審核后頒發聘書,但學校對校外導師缺乏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換言之學校對校外導師的約束力有限。因此,通過建立完善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將校外導師管理納入到校企聯合管理的范疇中來,增加其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從企業層面允許校外導師臨時脫離煤礦生產管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此外,還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對校外導師指導津貼、職稱評定和獎勵辦法制定相關細則,從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充分調動校外導師工作的積極性。
2.3.2建立完善的評價和淘汰制度
篇10
關鍵詞:礦山地質 發展前景 專業目錄 調整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b)-0166-01
地質行業近年來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為適應這種變化,礦山地質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等的修改勢在必行。
1 首先介紹我校與“礦山地質”相關專業開設情況
遼寧省工程技術學校始建于1983年。目前開設地質勘查與找礦、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巖土工程、鉆探工程技術、測量工程技術、化驗分析與檢驗、地球物理探礦、采礦技術八個專業。我校雖未曾開設“礦山地質”但我校開設的八個專業中地質調查與找礦與采礦技術兩個專業與“礦山地質”是相關專業,地質調查與找礦從2005―2012年每年招生人數分別為2005年100人,2006年162人,2007年89人,2008年54人,2009年52人,2010年34人,2011年22人,2012年14人,2013年25人。整體呈下滑趨勢。從就業率來看,由于受事業單位招聘制度改變,地質中專學生在事業單位就業率逐年下滑。在企業單位就業學生中以合同制或臨時聘用形式者居多,這說明地勘單位對中等職業學校地質專業學生仍有需求。我校采礦專業是2008年首次招生,當年招生規模為44人,2009年招生人數為19人,以后停止招生,這兩屆學生直接到內蒙森工集團上班。
2 對礦山地質專業發展及就業前景分析
雖然我校未開設礦山地質專業,但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對分配到礦山企業工作的我校畢業生進行調研,通過對學生信息反饋的分析及與礦山工程師的交流,認為礦山地質專業的前景是比較樂觀的。主要原因如以下幾點。
(1)礦山地質專業是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市場需求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礦業方面,競爭力較小,且在礦業方面有較大需求,該專業畢業生就業較好。
(2)1995年后,地質人員出現斷檔情況,地質院校畢業生分配到地勘單位或礦山企業的人員較少,導致目前礦山地質人員緊缺,在這種環境下,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較好。
(3)近幾年,許多小規模的礦山企業和一些民營的礦山企業根本沒有專門的礦山地質人員,他們急需一批既懂地質專業又懂采礦專業和測量專業的礦山地質人員,這為學生實習就業等創建了便捷條件。
3 礦山地質專業目錄調整的建議
學校對人才的培養必須符合社會的需求,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核心能力的確定、課程體系的調整應緊緊跟隨礦山企業對礦山地質人才的需求而不斷改革和調整。
(1)專業培養目標調整建議:礦山地質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學生能夠運用現代地質理論和先進科學手段,從事礦山地質職業領域地質技術管理工作,具有地質資料收集與整理、分析、制圖、預測預報、編寫地質說明書、地質報告編寫、儲量管理等礦山地質技術與管理的能力,能夠勝任礦山地質、礦井水文地質、儲量管理、礦井地質勘查的崗位的高端技能人才。
(2)專業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建議:礦山地質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從事煤礦、固體礦山中有關地質技術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其核心職業能力是:培養學生固體(煤、金屬、非金屬)礦床設計、開采、生產的基本技能。因此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①礦山地質專業的畢業生需要在野外或井下進行實地的勘測,工作環境較差,條件比較艱苦,對于現在的學生是一種比較艱辛的工作,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后不愿意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因此,首先讓學生在思想上有從事艱苦行業的準備,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地質品質。
②礦山地質專業新畢業的學生缺少實地勘測和在勘測過程中的一些生活等方面的經驗,而許多公司或礦山都在招聘地質工作人員時更多看重的是工作經驗,因此工作經驗缺乏是學生面臨的最大的難題。所以在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上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聘請一些有野外工作經驗的地質人員為給學生教學,這樣以來,既能讓學生懂得一些野外生活的經驗,也會使比較枯燥的課堂教學變成充滿樂趣的課堂,還能把一些野外比較實用的工作方法教給學生。另外,多組織學生到地質企業或礦山企業進行實習,而且要換一些不同的地方進行實習,要有針對性的實習,正所謂見多識廣,只有見得多了,做的多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就具備了。
③在理論教學內容上應淺顯易懂,接近實際,為此,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有實際經驗人員共同開發既符合學校教學又能滿足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的校本教材。
(3)專業核心課程調整建議:在原有的專業目錄中,《巖石礦物》、《古生物與地史》、《構造地質》是三大基礎課程,輔助有力的基礎地質訓練、野外實習,增強學生的地質工作技能,這是切實可行的。可否考慮增加《煤田、礦床地質》和《礦產資源評價》,通過這兩門課的學習,使學生增強對礦區的礦床的整體認識,并考慮礦產的綜合利用。《巖體力學》和《工程力學》建議選修或減少課時。建議增加《礦山水文地質》和《礦井地質》,使學生對礦區的地下水情況有所了解和掌握,以減少礦山地質災害;為學生對井下地質情況的處理打下基礎。還建議增加《固體礦產勘查技術》使學生對礦產勘查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手段有所了解;最后建議增設《Mapgis》課程,使學生們掌握現代化工作方法。
調整后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普通地質學》、《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史學》、《測量學》(礦山測量)、《構造地質學》、《煤田、礦床地質》、《礦產資源評價》、《采礦學》《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環境工程》、《礦山水文地質學》、《礦井地質》、《固體礦產勘查技術》、《Mapgis》、《礦山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巖體力學》與《工程力學》建議選修。
(4)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調整建議。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工程意識,注重能力培養,按照深入一點而兼顧全面的原則組織實習。新生入學后用一周時間組織他們去參觀礦山,了解礦山工程系統,特別是一些管理工作特點,使學生初步意識到他們將來要做什么,現在需要學什么,使學生感悟到礦山基礎地質等基礎知識都是礦山工作所必須的。在礦山地質基礎課之后,針對礦山實際基礎地質工作內容,增設兩周綜合訓練課。然后,安排適度的礦山基礎地質實習,這就使礦山基礎地質教學,在礦山地質系統教學中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其有機的運作,有利的推動了整個礦山地質專業教學。
調整后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地質認識、礦山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地質填圖實習;構造地質課程設計;礦井地質設計;采礦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