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28 17:49: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藥文化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醫藥文化發展

篇1

一、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以大力培育和建議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念為核心,院中醫藥文化建設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體。繼承保守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進一步增強我院中醫藥文化底蘊,彰顯中醫藥文化氛圍。從我院實際出發,制定了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領導組織,以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學術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時提高,通過中醫藥文化建設,使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就診方式、服務態度等方面切實感受到院獨具的中醫藥特色優勢服務。

二、開展醫院文化建設

(一)價值觀念體系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中“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等價值觀念。

樹立品牌,發展戰略堅持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堅持中醫藥特色優勢。確定了科技興院?;颊咧希P愛生命”發展戰略,不時強化技術含量,引進現代化的診療設備,營造專科特點,打造??苾瀯荩瑸槊恳晃换颊咛峁┛茖W化、規范化、規范化、人性化、充分體現中醫特色的醫療服務。

把維護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確立了文明行醫、親情服務、廉潔自律、人誠勤和”服務理念。做到尊重人、關心人、感動人,通過開展以“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次詳細的入院介紹、一張舒適的病床、一壺熱水、一個整潔的環境”活動,為病人提供溫馨、細心的服務。

推動醫院文化建設,醫院宗旨堅持“真誠關愛、信守許諾、規范服務、科學管理”宗旨。行風建設,不時提高醫院管理水平。

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醫院精神弘揚醫院“團結勤奮、敬業嚴謹、創新立業、博愛濟世”精神。擴大社會影響,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機統一。

編寫了院歌,院歌:集中集體智慧。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中醫人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醫優秀文化的歷史使命和人民群眾健康的希望,要團結自強,拼搏向上,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用愛心點燃生命的太陽。

(二)行為規范體系在完善醫院行為規范體系中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各種規章制度、工作規范以及《員工守則》制訂和實施過程中。使其言行、舉止、思維、診療工作無不體現中醫藥文化的內涵,鼓勵各科室建設富有自身特色的個性化科室文化。形成富含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服務文化和管理文化,促進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提升。

開展診察疾病、處方用藥等技術服務的行為準則。明確了診療服務中做什么、不做什么,診療行為規范。應充分體現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運用,注重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主要是望、聞、問、切”等診療過程中體現中醫藥特色。

院多次開展服務窗口崗位技能競賽及考核,言語儀表規范。院開展了服務禮儀培訓。制定了員工守則》全體員工中開展行為規范的先進典型評選懲辦活動,開展親情服務等活動,立標桿,樹典型,發揮先進的模范帶動作用。要求醫務人員在接待患者和家屬時,必需遵循文明服務用語規范,使用“您好”請”對不起”謝謝配合”等文明詞語,做到一要有稱呼,二要有禮貌,三要用親切的語言,提倡文明敬語,禁止使用忌語等等。

有利于我院中醫文化的發展,教學傳承規范。規范了教學傳承行為。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養和醫院的臨時發展。教學傳承規范,傳道授業、學醫習業等方面的行為準則,弘揚中醫尊師重教、教學相長的優良保守,老師應為人師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樂育英才,樂教敬業、口傳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規矩不示人以巧;學生應尊師重道、謙遜恭敬,鍥而不舍、精勤不倦,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學貴專一、思貴沉潛,繼承創新、與時俱進。

(三)環境形象體系在優化醫院環境形象體系中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

獨特的建筑風格,建筑外觀和庭院建設目前我院正在進行環境改造工作。淋漓盡致地體現“人文關懷”精神。建筑的色彩,結合中國古代建筑習慣,選用黃、米、灰、褐色等,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體現中國激進建筑風格。內部的大廳、走廊、候診區、診室,住院部的大廳、走廊、護理站,辦公區等裝飾方面將充分展示中醫文化豐富內涵,營造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制作一些中醫知識宣傳欄、展板,要在施工完成后。圖文并茂刊載中醫典故、中藥知識,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中醫趣聞等等,弘揚中醫藥歷史和我院發展歷程,同時也讓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辦院理念和中醫藥治療的特色。主要是宣傳和介紹中醫藥的基礎知識、養生保健方法,以及中醫藥防治罕見病、多發病的方法,常用中藥的識別和功效、中藥煎煮常識和我院特色治療方法。

宣傳醫院辦院方向和宗旨,院報通過院報弘揚中醫藥歷史文化。宣傳普及中醫知識,宣傳醫院服務特色和品牌,展示獨具特色的醫院文化。

篇2

關鍵詞:企業文化 企業發展 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文明建設 現代企業文化

一、對企業文化的認識

當前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經營理念、經營目的、經營方針、價值觀念、經營行為、社會責任、經營形象等的總和。企業文化從本質上是一種產生于企業之中的文化現象。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管理主體意識為主導的一種組織“經濟”文化。它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分別是:一是企業物質文化,包括企業的產品風格和技術與裝備特色、廠容廠貌等,及由此反映出的企業經營者的特點、風格與作風等,二是企業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規章、規范及員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等,三是企業精神文化包括企業的經營哲學、經營戰略、價值取向,及由此體現的企業員工企業精神。企業文化決定著該企業在市場活動中的態度,決定著企業產品屬性的價值取向,決定著企業自身組織規范和行為準則,決定著企業員工的敬業態度和奉獻精神,決定著企業的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等等。而對于現代企業文化是一種“創新文化”,“多贏文化”。

二、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企業文化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聯想公司的柳傳志有個著名的比喻“房屋圖”。他把企業比作一棟房屋,這所房屋的地基則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粘合劑,可把員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使他們目標明確、協調一致。王府井百貨大樓的“一團火”精神,就是用大樓人的光和熱去照亮、溫暖每一顆心,在這種企業文化的帶領下,王府井百貨大樓的員工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經把王府井百貨的服務質量做到最好最強。同時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提高企業運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產品的價值,從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中煙工業有限公司常德卷煙廠對員工的業績考核已經形成一種企業文化。員工的任務和業績不光和自己的這次目標比較,還和自己去年前年的完成情況比較,進行適當的獎評。這樣的企業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企業的工作生產效率,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文化可以促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在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加入WTO之后,境外商品不斷輸入我國,同時我國商品的技術含量相比其他國家還有提升的空間,國內競爭和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要想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站穩腳跟,需要不斷深化改革企業文化,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同時在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深化體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用經濟的紐帶來協調利益關系,更要用文化的紐帶來調整員工的思想觀念,為深化改革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西單商場的“求實、奮進”精神,體現了以求實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真誠守信、開拓奮進的經營作風。正是這種“求實”“保真”的先進企業文化,讓西單商場能夠在眾多魚龍混雜的商場中能夠利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再如蒙牛特侖蘇公司,在推出此產品之前,是中國乳業的“黑鐵時代”,彼時國內乳企的競爭已近白熱化階段,圍繞牛奶價格所引發的戰爭不斷升級,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而蒙牛企業文化創新進取,使特侖蘇的蛋白質含量天然達到3.3g,打破國家2.9g的標準,金牌品質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讓蒙牛企業在乳制品行業可持續長久的發展。

(三)企業文化可以推動社會主義文明建設

在現代的企業建設過程中中,優秀的企業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培養優秀的企業精神,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還有利于創建企業和社會的健康和諧關系,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大主體,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發展,也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企業必須要跟社會接軌,企業文化也要和社會主義弘揚的正能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美國29年到33年經濟危機時,美國許多企業門口懸掛以印第安人的雷鳥為藍本而設計的藍鷹徽――服從規約的標志來共同應對危機,同時也改變以往的以利益至上的企業文化,跟社會接軌,從而度過了經濟危機。社會主義社會中也同樣如此。例如中鐵一局不僅在建筑領域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更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在建筑施工領域半個多世紀的歷練中,他們鑄就了開路先鋒精神,大秦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風暴強意志更強,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高原鋪架精神,“誠信創新,永爭一流”的企業精神等等,在不同時間不同程度的弘揚了時代精神,促進了社會主義文明建設。

三、對現代企業文化的總結

美國學者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在《尋求優勢》一書中指出“我們研究的所有優秀公司都很清楚他們的主張是什么,并認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價值準則?!蔽覀儑业钠髽I在世界經濟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需要有積極,優秀的企業文化作支撐。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們期待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有更多的中國優秀企業上榜,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文化在我們的社會中宣揚,我們期待著。

參考文獻:

[1]企業文化案例精選精析[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石磊.企業文化案例精選評析[M].企業管理出版社

篇3

一、注重積累,孕育寫作情感

文章來源于生活,學生的作文是否有創新意識,取決于知識面的寬窄,生活經歷是否豐富。

現實的語文教學,學生除了閱讀教科書外,閱讀課外書刊很少,他們參與的各種活動和社會實踐也很少,見識少,視野受限,使他們在作文題材、立意、結構和語言表達技巧上無法創新,這也難怪學生寫出一些改頭換面的平庸文章。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積累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幫他們走出“選材取材窄小”的天地,破“中心立意統一”之路,在感受豐富有趣的生活中,積累知識,孕育創作情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讓學生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拓寬視野,積累知識,豐富語言為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我鼓勵學生到校閱覽室讀童話、兒歌、優秀作文、科普知識等書籍,對自己感興趣的名言警句、文章的篇段內容等摘于自己的本子上;我還在每節課前,讓學生在兩三分鐘內,講述一個短小精干的故事或學校社會上發生的新鮮事。訓練他們創作思維,語言表達效果。此外,通過這種學生舉辦故事會、詩歌比賽等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敲開學生創作之門。

二、貼近生活,發展學生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薄白晕冶磉_”就是走出內心,吐肺腑之言。與人交流要以心換心,誠懇相待。這兩點都以“真”為基調?!罢妗笔菍懞米魑牡钠鹋芫€,也是作文的生命,寫作文一定要傾注真情,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反之說空話、假話、吹牛話,就倒不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就不會有自己個性的作文。

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主。如寫記人的文章,可寫某人的天真、幽默、愛嘮叨、貪吃等。記事,學生可寫快樂的事、討厭的事、意外的事等。這樣,能讓個性不同,作文水平有差異的學生發揮其特長,化難為易,把真實的情感自然外露。

文教學要緊密貼近人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獲得創作素材。為此,教師應有計劃地、因地制宜地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直接面對大自然,觸景生情,會很自然地產生一種表達的強烈欲望。如,在金秋季節里,教師帶領學生到野外尋找秋天。學生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中,湛藍的天空白云飄移,田野里黃澄澄的麥子一望無垠,林中金葉紛紛飄落,鳥雀登枝高唱,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自然會有強烈的傾吐欲望。如果讓學生寫秋景,學生會把親身感受傾注筆端?!扒镲L送金,人間喜。秋風是黃色的,吹得麥子一片金色;秋風是綠色的,吹得油菜綠如玉;秋風是紅色的,吹得人們的臉兒紅彤彤的......”這閃著個性情感的火花躍然紙上,自然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緒中表達了真情,同時他們的個性也得已充分的施展。

作文教學中,我還充分發現學生的寫作特長,一旦有,及時給予激勵,讓個性作文火花閃現。一位學生寫“鮮花獻給誰”,這位學生把鮮花獻給一名罪犯,希望罪犯重新做人。這種創作構思新穎、誘人,講評時,教師給予學生表揚,以此拓寬學生選材的范圍。對學生的作文,一些學生擅長人物肖像描寫或景物描寫,一些學生擅長人物心理活動描寫,一些學生擅長在語言表達上的準確、邏輯等。我都對他們進行表揚,讓個性作文張揚。

三、激勵評價,提高寫作水平

作文講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應著眼于人,關注學生個性和潛力。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做硬性的統一,標準因人而異。對優秀檔次的學生講評,重在觀察、思維方法和寫作技巧上點撥,并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其有更好的個性作文在現。對作文檔次低的學生,講評則在觀察、字、詞句等基礎方面指導,希望他們增強信心,挖掘內在潛力,寫出好文章。對于在立意、構思、表現手法上富有個性的作文以及作文中表現出來的哪怕是微小的閃光點,教師都要給予其表揚,使他們嘗到創作的甜頭,更好的寫作。

篇4

關鍵詞:誠信文化 信用體系 和諧發展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寧,誠信是社會道德的底線。只有講誠信才能更好地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更順利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誠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贝罅霌P誠信文化,加強誠信文化建設,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1 加強政府誠信文化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加強政府信用建設是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的關鍵,政府是社會秩序與市場秩序的維護者。信用政府能夠增強人民群眾的社會信任感和歸屬感,政府失信則會導致人民群眾對政府信任的喪失,從而造成社會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政府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示范者、倡導者和組織者,只有具備較高的公信力,才能將德治與法治統一起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在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政府和市場是有明確分工的,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體,政府則主要是針對市場所不能解決的外部性問題發揮引導和調控作用。在當今充滿競爭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效率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哪里政府管理規范、投資成本低、辦事效率高、服務環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實現更大的發展。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加強社會管理,不斷優化社會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滿足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需要的質優價廉的公共產品,促進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要實現這些目標,就要建立一個誠實守信的信用政府。

2 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培育良好的競爭秩序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相關研究表明,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與企業誠信呈正相關關系,即企業越講誠信,市場經濟越發達。良好的企業文化是營造企業競爭優勢的基本要素,而良好的信譽則是良好企業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企業的競爭力來自產品的質量、創新的技術、公道的價格、優質的售后服務等環節中所形成的信譽,信譽好才有客戶,有客戶才有市場。而要想有好的信譽,就必須時時處處講信用,把良好的信用文化展示給全社會。企業的信用度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是市場對企業的認可程度,是社會的接受程度。

我們在積極發展非公企業的過程中要借鑒以往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在誠信問題上要格外注意。例如聞名全國的溫州貨,在上世紀80年代一度成為“假冒偽劣”的代名詞,歷經近20年才逐漸擺脫“假貨”的陰影,期間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民營企業不講誠信或許能得利于一時,但不可能有自己的長期核心競爭力,甚至還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最終破壞企業的競爭力,斷送企業的發展前途。只有講誠信,并將誠信內化為企業的核心理念,才能真正形成企業的長期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力,保證企業的長期成長與健康發展。我們在積極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要從基礎抓起,加強企業誠信建設,讓誠信成為企業形象的一塊金字招牌。

3 完善社會誠信體系,為經濟社會建設提供優越的發展環境

3.1政府要把這項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搞好協調,強化措施,務求實效。要把誠實守信作為本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制定規劃,確定目標,明確重點,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既做誠實守信的教育者和監督者,又要做誠實守信道德規范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把工作重點放到宏觀經濟調控、市場監督和為企業搞好服務上來。

3.2各有關部門要發揮維護社會信用職能的作用:共同構筑社會信用體系,努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一是要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平臺,由銀行、工商、稅務、公安、法院等部門和單位提供有關信用情況。二是要建立企業信用綜合評價制度。通過對企業進行分層次的信用評估,保證企業信用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為政府職能部門加大行政執法力度,為企業塑造誠信形象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篇5

關鍵詞: 體育藝術文化 大學生健康發展 重要作用

近年來,有關學生體質下降及心理障礙問題時有報道,使得大學生的健康研究成為一個熱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育健康體魄,增強學生體質。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是中華民族健康素質的基礎,是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競爭力。不同的學者都從不同角度談如何促進學生健康。就國內研究而言,近年來主要集中在學生的生理、心理、社會健康(三維健康)的剖面調查,研究內容也局限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智力、情緒、人際關系、行動、學習生活、自我觀、競爭意識、生存能力、耐挫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對健康素質的研究尚處于初始、靜態、局部、定性的對單維指標的描述性階段,未能從動態、對比、整體、定量的多項指標體系進行實證研究與綜合評價。而探求從體育藝術文化的角度研究如何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鮮有報道,為本研究提供了可能。

一、大學生健康現狀分析

1.大學生飲食不容樂觀。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的2011年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飲食和運動現狀堪憂,具體表現為缺乏相關的健康知識、不吃早餐、喝水不夠、運動不足及盲目減肥。學生普遍存在作息時間不規律現象:節假日和周末狂歡或狂睡、上網玩通宵、考試期間開夜車,造成生物鐘紊亂,以致出現疲勞、嗜睡、記憶力減退等亞健康狀態。吃飯時間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某些學生為了睡懶覺不按時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中午如狼似虎地飽餐一頓,加重胃部負擔,暴飲暴食,喜食辛辣燒烤食品。某些學生挑食現象嚴重,有的經常不吃或以零食當飯,有的為了減肥而盲目節食,導致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2.大學生心理障礙問題不容忽視。由于學業壓力,加上對未來擇業的前途未卜導致不少學生思想負擔較大。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戀愛、生活習慣、地理環境等帶來的不適使得心理矛盾、焦慮、壓抑等癥狀不同程度地出現,造成失眠等神經功能紊亂,破壞機體各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動態平衡而出現亞健康狀態。

3.大學生主動參與鍛煉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強化。當下,由于網絡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幾乎每一位學生入校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學校雖然每天按時斷網,對手機按流量上網卻奈何不了。某些學生的自由時間幾乎都被手機、電腦的游戲及聊天交友壟斷,以至于能夠主動參與鍛煉的學生人數不多。

二、結合體育藝術文化促進大學生健康的意義

大學生處于人生的美好時期,也是奠定一生基礎的時期,由于學業繁重,會導致放松體育鍛煉的行為出現。同時會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擾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結合體育藝術文化促進大學生健康顯得尤為必要。

1.增進大學生的生理健康。一方面有利于人體肌肉與骨骼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提高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體育意識和行為的變化方面,通過長期的運動實踐和體驗,不但形成對身體、身體活動和健康的正確觀念,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還逐步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降低過早進入衰老期的風險。

2.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健康素質各要素的中介。心理健康教育以人的生物性與人的社會性融為一體為目標,其價值是通過體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磨難教育、個性教育、心力教育(認知、情感、行為整合教育)等,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藝術水平。結合體育藝術文化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健康如改善情緒狀態、提高智力功能、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消除疲勞、治療心理疾病等都有極大作用。

3.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健康也稱社會適應性。社會健康是健康素質中的較高層次。在體育課及其他體育運動中,通過行為藝術教育、生存教育、認同教育等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社會健康水平。由于體育藝術文化本身的特點,它在增強學生某些重要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4.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健康意識。道德健康是學生健康素質中的最高層次。其價值體現在體育教學中主要采用教育學類、心理學類、倫理學類等方法及內容,培養學生的道德健康意識。

參考文獻:

[1]毛麗偉.高校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劇作家,2009(4):12-16.

篇6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傳承;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R2-0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4721(2014)03(c)-0150-03

作者:葛飛,朱其林,周建軍,徐凱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必將吸引更多的優秀醫藥人才,但毫無疑問的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中醫藥人才的力量。

1中醫藥文化概念及其建設和傳承

何謂中醫藥文化?首次明確中醫藥文化的含義是在2005年8月召開的全國第八屆中醫藥文化研討會上: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中醫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中醫文化僅指與中醫學科相關的知識“理論”技能和醫療實踐活動,廣義的中醫文化涵蓋了整個中醫學科體系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各種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動[1]。

國家十分重視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近年來國家中醫藥局陸續下發了《關于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等相關文件。我國在2008年10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2010年針灸率先申遺成功。由此可見,國家對中醫藥文化傳承是非常重視的,而中醫藥也正逐漸獲得世界的認可。

2中醫藥人才儲備和培養現狀

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對中醫藥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對中醫藥事業投入的不斷增長,各級中醫院得到了長足發展,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中醫藥人員配備不合理,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續減小,部分中醫醫院領導班子、臨床科室和職能部門負責人中醫藥基礎薄弱,這已經成為阻礙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中醫藥畢業生的學歷越來越高,但優秀中醫藥人才卻是鳳毛麟角[2-6]。目前中醫藥人才培養教育存在不少問題,許多中醫藥院校教學內容西化,中醫藥基礎教育薄弱,導致培養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醫結合學生,中醫基礎不牢、西醫技能不精,有些中醫藥研究生到醫院工作后實踐動手能力極差,還不如一些本科生,卻又不肯虛心向學歷比他們低的上級醫師請教學習。中醫藥院校應當利用中醫藥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切實增強中醫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發展中醫藥的信念;要充分運用中醫藥文化的“仁術”思想,培養中醫藥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要借用中醫藥文化獨特的思維方式,幫助中醫藥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7]。

3如何以中醫藥文化吸引中醫藥人才

在當今中醫藥工作人員收入不高、又難以享受國家法定假日的形勢下,中醫藥人才的引進培養固然要靠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但更離不開中醫藥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響力。如何切實提高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關鍵要靠中醫藥的療效和對中醫藥文化的宣傳。盡管長期以來國內外對中醫藥的質疑聲不斷,但更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中醫藥,“非典”期間廣東省中醫院用中醫藥抗擊“非典”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效,這是對排斥中醫者最有力的回擊。原衛生部在抗擊“非典”“禽流感”的國家診療方案中加入了中醫藥內容,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上對中醫藥的認可。要深入廣泛開展中醫藥知識和中醫藥理念宣傳,中醫院的所有職工及其親屬應充當中醫藥文化的第一宣傳員,而不是身在中醫院卻排斥中醫藥、抵毀中醫藥。中央、湖南等電視臺開辟的中醫養生專欄收視率居高不下,一些養生書籍暢銷不衰,在群眾中掀起一股社會養生熱潮,從側面體現出群眾對中醫藥保健的需求和追捧?!梆B生熱”之所以能夠在當今社會悄然興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醫藥長久以來在民間具有深度的群眾基礎,以及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強烈和對綠色保健治療的無限向往[8]。

作為東方文化瑰寶的中醫藥文化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近年來華學習中醫藥的國家和留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從最初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華人分布較多的亞洲國家,到現在的歐美等西方國家,目前中醫藥的影響已經遍及世界各地。我國中醫藥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學生國別已擴展到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國家留學生基金委統計,目前在華留學生最多的10個學科中,中醫藥專業位居第2,僅次于漢語言專業,而在來華接受自然科學專業教育的留學生中,中醫藥專業留學生人數則穩居第1位[9]。中醫藥文化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中醫藥文化知識,而且承載著深厚的東方傳統文化內涵,是外國留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前提和橋梁,他們如果不理解和熱愛中醫藥文化,就不會來到中國,更不可能學好中醫藥知識。換言之,無論是中醫藥學生還是西醫學生,要想學好中醫藥,也應該理解和熱愛中醫藥文化,這是學好中醫藥知識的前提和基礎。

4如何以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文化發展

篇7

【論文關鍵詞】鄉土文化 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教育 高職高專

【論文摘要】中醫藥高專院校以培養鄉土中醫藥人才為己任,在中醫藥高專因各種原因淡化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況下,,指出中醫藥高專人才應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和醫學人文素質。各地鄉土文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富含中醫藥文化,中醫藥高專開展鄉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中醫的實用中醫人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著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積淀,這些文化因素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醫藥文化作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滲透于每一寸鄉土。鄉土文化與中醫藥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將鄉土文化融入到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之中,有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中醫的實用中醫人才。

1中醫藥高專以培養“鄉土中醫藥人才”為己任

中醫藥高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當地城鎮社區和農村基層培養??茖哟蔚膶嵱弥嗅t藥人才。中醫藥高專院校的多數學生從故鄉來,學成后又回到故鄉去反哺于故鄉。所以,中醫藥高專教育主要是培養愿意到基層去,能為本土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鄉土中醫藥人才”,簡稱“下得去、用得上的中醫人才”。

2中醫藥高專應加強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

在高職高專教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注重技能培養”的影響下,加上學制短,中醫、西醫兩種醫學交叉教學,生源素質較差等原因,中醫藥高專院校很少注重給學生喂養優秀傳統文化的食糧,易使當代青少年學生錯誤地認為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產生功利主義思想。尤其是在“就業就是一切”指揮棒的指揮下,有些中醫藥院校更是舍棄了“人文”傳統,“把大學降低到市場經濟的附屬地位,市場需要什么,大學便做什么,一種產銷對路,短、平、快的人才培養模式悄然形成”

醫學是對生命充滿人文關懷的科學和實踐活動,醫學科學發展的過程始終貫穿著人文精神,脫離人文關懷談醫學,學生就會成為醫學匠人。中醫藥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脫離傳統文化談中醫,學生很難真正理解中醫,也就學不好中醫。鄉土文化是一個特定地域內發端流行并長期積淀發酵,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鄉土文化的地域范圍放大到全中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從學習鄉土文化入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易于接受。所以,不論課時有多么緊張,不論技能是多么的重要,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對中醫藥高專來說是必需的。

3中醫藥高專開展鄉土文化教育的途徑

鄉土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將鄉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貫穿于教學之始終,分階段實施是一條有效途徑。由于中醫藥高專教育學制短、課時緊張,鄉土文化教育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安排,可通過開設課程,組建興趣小組,建立專題網站進行輔導,舉辦學術講座、文化節和知識競賽等多種途徑實現。如我校在中醫藥類各專人才培養方案中列入《三峽文化與三峽中醫藥》這門課程,納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之中,前4個學期均開設,每學期32學時,教師和教學時間不固定,靈活安排,重在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生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

3. 1入學教育普及鄉土文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開展鄉情教育,強化學生熱愛家鄉之情。每個學生對家鄉都有或多或少的認識,但由于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對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多數是零碎的片斷,不夠系統全面;多數是直觀的感受,缺少理性的思考。在新生入學前兩周,學校結合軍事訓練的理論教學時間,用4-6個學時向學生講解家鄉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未來規劃等,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發展歷史,強化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我校地處長江三峽庫區,學生入學時就對學生講長江文化、三峽文化、講三峽庫區沿線城市未來的發展,頓時使學生開拓了視野,對家鄉產生了自豪感、認同感。

(2)開展本地中醫藥歷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醫之情。中醫藥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各個地方鄉土文化中富含中醫藥文化。學校通過系統研究整理后,在新生入學時開展1次本地中醫藥歷史與來來的講座,安排1-2次參觀,如參觀學校中醫藥博物館、中藥園、中醫藥專業實訓室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醫藥在治病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如我校每年均安排中醫藥類專業新生參觀校內富有特色的中醫藥實訓中心、中醫文化陳列館、中藥科技館、生命科學館、藥用植物園,并講解長江三峽地區中醫歷史文化,學生一開始便對中醫藥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3. 2深入探究鄉土文化,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篇8

【關鍵詞】中醫藥學生;中醫藥文化傳承;自覺性;路徑

中醫藥文化傳承千年,凝聚了豐富的醫學理論實踐經驗、健康養生理念以及哲學智慧。它是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代表。中醫藥院校學生不僅僅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還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繼承發揚的歷史重任。所以在校期間,有必要對中醫藥院校學生開展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教育。

一、中醫藥院校學生應具有的中醫藥文化自覺性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中醫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中醫藥文化包括中醫理論、本草學、針灸學、病證與治法、養生、醫家、醫著等多方面的內容,是周易、儒家、道家、太極哲學等文化的融合。[1]傳承性是它最重要的特點,它不僅傳承精湛的醫術,還教導學生修身、立品、濟世,傳承高尚的醫道。

所謂文化自覺性,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勢?!盵2]先生不僅對文化自覺性做出定義,他還指出,文化自覺性不是隨波逐流,不是全盤接受外界影響,也不是簡單的固守文化傳統,而是始終保持一份自知之明,清醒而自主的認識文化譜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取得自主的文化地位。

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是當代中醫藥院校學生的必備素質,是中醫藥文化傳承的關鍵。目前,西方醫藥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已成為醫藥體系的主導,本文就中醫藥院校學生應該具有的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概括為三點。

1、主動性

學習中醫藥文化的主動性是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基礎。具體表現能主動閱讀中醫藥典籍,自覺學習中醫藥文化相關知識。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社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厚重浩然。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其哲學體系、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以及發展規律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被世界稱譽為中國第一“國粹”。[3]中醫藥早已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術,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自覺主動學習中醫藥文化相關知識是對中醫藥院校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2、甄別力

中醫藥文化的甄別是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文化的甄別包含兩方面,對中醫藥文化的深入研究及優勝劣汰。深入研究是優勝劣汰的前提。

對中醫藥文化的深入研究指深入精髓,研究其核心價值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指出: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大家普遍認為,主要體現為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誠四個字來概括。[4]具體表現為博及醫源、精勤不倦,淡泊名利、懸壺濟世。

中醫藥文化的優勝劣汰是指對中醫藥文化所包含的思想、人文精神、理論方法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是對經典文獻文本進行演繹,承者通過對經典文獻不斷地研究、不斷地啟發,不斷實踐,有了新的領悟與發現。二是基于師承教育模式,師徒之間相互理解,通過耳濡目染、口傳心授、觀摩體會、臨床實踐,不斷形成理論和實踐的互動,在不斷地互動中得到新的理解、體會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路和風格。

3、融合創新

目前,一方面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全球文化一體化,西方醫學強勢崛起;另一方面,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廣泛,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認可。目前中醫已被74個國家承認,并同176個國家進行了中醫學術交流,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中醫醫療機構,其總數已超過8萬家,從業人員達20余萬,每年有3成當地人和7成以上華人接受中醫藥服務,全球約有三分之一人口接受過針灸、按摩、中草藥等中醫傳統療法診治。[5]

據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調查結果顯示:270個最具推廣價值的中國文化符號中,“中醫”列位第三。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標簽,中醫藥文化推動著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中醫藥文化在世界舞臺上要堅持中醫藥文化主體地位,增加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克服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抵觸情緒,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借鑒和融合世界各民族醫藥文化,博采眾長,在時代的背景下賦予中醫藥文化新生命及活力,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世界文化,讓中醫藥文化為世界所知、所用、所愛。

二、當前中醫藥院校學生欠缺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表現

當前中醫院校及學生大都注重中醫藥理、醫術等知識技術層面的學習,忽略中醫藥文化內涵的理解,更不用說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培養。對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主動性欠缺

文化理解和認同感的欠缺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中醫藥院校學生課程繁多,課業繁重,大多數同學了解中醫典籍及典故主要靠課堂的教授,只有極個別的同學能在課后主動閱讀;二是很多中醫藥專業學生由于受到成績限制,無法報考西醫相關專業而被迫選擇中醫藥相關專業,缺乏對中醫藥典籍學習的動力;三是中醫藥典籍大多晦澀難懂,學生對其缺乏閱讀的興趣,自學難度大,不求甚解。

2、甄別力欠缺

首先,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多為理科背景考生,重理輕文,多數只重視中醫藥技術的學習,忽略其價值核心和文化內涵;最后,由于條件限制,多采用西方醫學教學模式,一名教師授課,50多名學生學習,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師徒之間的互動更不用說得到新的理解、體會,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路和風格。

3、文化融合觀念欠缺

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的傳承的動力,目前存在兩個極端:一是我國的醫學教育以西方醫學為主體,中醫藥院校授課是較多采用西方醫學授課模式教學,學生習慣用西醫的思維和視角來審視中醫藥文化,用西方醫學的長處來對比中醫藥的短處,僅把中醫藥當作西方醫學的補充。二是中醫藥院校的學生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尤其在“取消中醫”論戰之后,更是對西方醫藥文化產生抵觸心理。很多學生認為西方醫藥僅僅是醫療技術,根本沒有文化可言,而且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治標不治本。而中醫以病人整體為治療對象,辨證施治,不僅療效好,對人體傷害小,更是能治病根的綠色醫療。片面狹隘的眼光最終導致的是文化的斷滅。三、傳承中醫藥文化,全面提升中醫藥文化自覺性

從溫病學說到體質學說,從《黃帝內經》到《傷寒論》,“師古不泥古”,這就是中醫藥文化能傳承兩千多年的原因。當代,中醫藥仍在不斷創新發展,不僅用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更被利用在抗擊SARS、H1NI甲型流感等重大疫情中。這都是中醫藥文化不斷創新與發展的結果。全面培養和提升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是促進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內在需要,是全面提升中醫藥院校學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

1、師者為先,文理并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敝嗅t藥文化重在師承,更是講究言傳身教和尊師重道,一名缺乏中醫藥文化認同感的教師難以教育出具有中醫藥文化認同感的學生。

《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提出:“醫者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李時珍《本草綱目》言:“欲為醫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語人之疾病。”文理并重,方能成就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中醫藥專業人才。中醫藥院校的各科教師都需博覽中醫藥文化典籍。如要求剛入校的非醫藥學專業的青年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學習《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等中醫藥典籍,了解中醫藥相關知識,熟悉其哲學思想、思維模式及價值觀念。在教師講課比賽中,將本專業知識及中醫藥文化的結合程度也作為考核的一項標準。如在進行西方臨床醫學教學時,介紹西方“牛痘接種術”是在中國創立的“人痘接種術”的理論之上形成的,最早的外科麻醉術是華佗研制的麻沸散等等。

授課時,教師需將中醫藥文化與本專業知識相結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如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中引入《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等中醫藥經典,介紹董奉、張仲景、華佗等中醫藥大家懸壺濟世之事。如陜西中醫學院將體育和中醫相結合,開設了選修課程――中醫傳統保健體育,其《孫思邈健身法》獲取陜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并于2008年8月進一步成功舉辦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第九屆傳統體育保健運動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校園里掀起了學習太極、五禽戲、八段錦、長拳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中醫藥文化的自覺性,將中醫藥文化及其精髓潛移默化的滲透到課內,為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出了貢獻。

2、精勤不倦,無私奉獻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云:“學者必須博及醫源,精勤不倦”。

欲博及醫源必先精勤不倦。這要求廣大師生不僅勤于學習中醫藥文化,更是要勤于剖其精髓,解其內涵,甘于奉獻,用生命詮釋內涵。如陜西中醫學院將“精誠仁和”的價值核心進一步的演化,對學生提出應在品德、行為、學識、才能方面具備“精、誠、仁、樸”的要求,并以此作為校訓。“精”即“精勤不倦”研學問;“誠”即為人誠篤修醫道;“仁”即仁心仁術濟蒼生;“樸”即淳樸質樸濟世人。學校入學教育時組織新生舉行《醫學生誓言》宣誓儀式,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價值取向。歷年來,學生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在奉獻中實踐著當初的誓言。上世紀80年代的大三學生邵小利因救落水兒童而不幸犧牲,她英勇獻身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陜中醫人。目前,學校堅持每年開展“邵小利志愿者服務隊”,組織學生志愿服務及義診,盡自己微小綿薄之力。老一輩德藝雙馨的陜中醫人更是淡泊名利,奉行“仁心仁術濟蒼生”的思想,精勤治學,精研醫道,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學校充分發揮師承教育模式,設立“導師論壇”、“名師名醫講壇”,舉辦“分享名人經驗、成就中醫夢想”系列講座并邀請邀請“國醫大師”張學了題為《對中醫人才成長的幾點體會》的講座,學生們深受勉勵及啟迪。

3、以中為主,和而不同

篇9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多層次系統化的工程,企業文化建設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同仁堂來說,落腳點就是要建設個性突出的同仁堂文化,打造持久競爭力。

同仁堂是一個具有343年歷史的中醫藥行業老字號。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一代代同仁堂人汲取五千年中醫藥文化的精髓,以188年宮廷制藥規范為基礎,經過不斷傳承與創新,形成了以質量和療效為核心的藥材鑒別、加工、炮制、制劑技術和與之相適應的文化體系,成為中醫藥行業的典范。同仁堂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等經營理念,不僅是同仁堂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稱頌,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1989年,同仁堂商標成為我國首個馳名商標。2006年,同仁堂中醫藥文化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_定意義上說,“同仁堂”三個字早已成為中醫藥的代名詞,同仁堂中醫藥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新世紀以來,同仁堂領導班子提出了“做長做強做大同仁堂”的戰略目標。做長的核心是品牌,做強的核心是實力,做大的核心是規模。為實現這一目標,2006年,同仁堂確定了“既是經濟實體又是文化載體”的企業定位。這個定位,是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需要,也是落實同仁堂“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需要。同仁堂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用文化引領企業的發展,不斷豐富提高同仁堂的品牌與文化,在同仁堂文化發展戰略指導下,充分發揮同仁堂文化在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中的軟實力作用。

經過近些年的實踐與探索,同仁堂文化注入了許多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引導著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一是發展的階段論,即根據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不同,分階段提出企業發展的步驟和要求。二是發展的機遇論,即成功抓住集團組建、股改上市等機遇,使企業獲得跨越式發展。三是發展的定位論,提出了“以現代中藥為核心,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成為國際知名的現代中醫藥集團”的發展定位,確立了術業有專攻,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中醫與中藥相結合,治已病與治未病相結合的主攻方向。四是發展的基因論,堅持以“仁德”思想作為同仁堂現代文化的核心,努力善待職工、善待投資者、善待經營伙伴、善待社會。五是發展的品牌論,提出“寧可速度慢一點,也要保住品牌”的發展觀,開展了基礎管理年、品牌管理年等一系列活動,為同仁堂這一金字招牌不斷增輝。六是發展的機制論,在企業制度改革的同時,注重完善經營管理機制,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改革中的問題”。七是發展的團隊論,積極營造“大家庭”的企業氛圍,打造堅強的領導團隊和高素質的職工團隊。八是發展的板塊論,形成了現代制藥、商業零售、醫療服務三大板塊。九是發展的“三化”論,即“專業化、規?;⒓瘓F化”的發展思路,專業化是規?;?、集團化的前提條件,規?;?、集團化是專業化的結果。十是發展的轉型論,即在原有基礎上推出六大二級集團和三個院的企業架構,實現了企業轉型;在部室管理的基礎上,推出專業委員會制管理,實現了管理轉型。

實踐證明,堅持優良傳統、不斷與時俱進的同仁堂文化,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15年來,同仁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了每五年翻一番。同仁堂因此獲得了‘c全國模范和諧企業”的稱號。

篇10

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的中醫對外交流進行概括,可以提煉出中醫跨文化傳播的特點,包括中醫傳播內容逐漸體系化、中醫傳播進程逐漸必然化、中醫傳播空間逐漸擴大化、中醫傳播過程呈現交互性、中醫傳播系統呈現代表性。在總結歷史上中醫跨文化傳播的經驗與教訓基礎上,國內外的學者們就如何借鑒中醫海外交流的歷史經驗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毛嘉陵對中醫藥文化進行了思考,并從戰略的高度探索了中醫傳播的出路;宋欣陽和徐強引入傳播學理念對中醫傳播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剖析,通過進行傳播學分析,得出了中醫更好地傳承傳播的方式;李玫姬從社會學的角度論述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醫文化的現展,主張“面對文化全球化的現實,中醫文化必須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應對,必須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在保持、發揚自己的傳統特色的同時,又以海納百川之胸懷汲取世界各民族醫學文化的長處”。馬伯英在論述中外醫學的跨文化傳通時凝練了中醫文化的體系特征,并指出了中醫文化在傳通中信息的質量、失真和變異。在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劉國偉提出了研究中醫跨文化傳播需要關注源文化、目標文化與傳播媒介三個方面,源文化中醫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為中醫的跨文化傳播提供了可能;傳播媒介的拓展提升了傳播的效率;目標文化對源文化的態度制約著傳播的效果,初步完成了中醫跨文化傳播的理論構建。

二、中醫跨文化傳播的實踐

中醫跨文化傳播的實踐,既有基于中醫術語英文翻譯的理論實踐,又有中醫技術傳播的實際操作,二者各具特色,又融會貫通。就中醫術語的英文翻譯而言,有宏觀層面的翻譯原則、規范化標準以及方法的內容,又有微觀層面中醫經典著作的翻譯實踐以及不同英文版本的對比研究。鑒于中醫英語翻譯良莠不齊的現狀,2004年9月初,全國科技名詞術語審定委員會和中醫名詞術語審定委員會主持召開中醫名詞術語審定會議,與會專家確定了中醫英語翻譯應該遵循對應性、系統性、簡潔性、同一性、回譯性、約定俗成等原則。同時,專家學者也就促進中醫藥英譯的標準化的必要性達成了共識,在既定原則與標準化共識的前提下,近年來,新的文化傳播———模因論被引入闡釋中醫術語所內含的文化信息,模因在傳播中的復制和變異促使譯者靈活地處理源語文本。在中醫術語的英譯中,譯者可以采用表現型模因、基因型模因以及互文性來處理中醫文化信息,以便中醫模因能滲透到英語中醫藥名詞術語模因庫中,從而促進中醫藥及其文化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接受。具體到中醫文獻的翻譯,最為矚目的當屬中醫經典的英譯研究,如《黃帝內經》的英文翻譯版本多達數十部,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黃帝內經》翻譯研究的重點也從名詞術語的譯法發展到對書中各種修辭格的翻譯和語篇的連貫性,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照國與蘭鳳利的研究,前者重點研究了《黃帝內經》中比喻、借喻、比擬、對偶、聯珠的翻譯,后者則聚焦于比喻、借喻、錯綜、互備、和舉隅的翻譯,相對而言,《傷寒雜病論》《難經》與《神農本草經》的英文翻譯研究與實踐則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巨大的開發空間。相較于中醫英譯的實踐,中醫醫術的傳播實踐則更為具體,因而也就更有說服力。據不完全統計,英國有中醫診所約3000家,僅在倫敦地區就有私人中醫診所近600家,每年大約有250萬英國人采用中草藥、按摩、針灸等傳統的中醫療法,支付的醫藥費用達到9000多萬英鎊。目前,美國已經有48個州承認中醫藥、針灸的合法地位。在加利福尼亞州,政府還批準成立了美國中醫藥研究院與美國人體科學研究院。美國已經有超過一萬名中醫針灸醫師,僅加州就有4000名。據統計,加拿大現有中醫從業人員2000多人,在全國的10個省和3個特別行政區均有分布,但這其中多倫多就有700多人,溫哥華也有500多人,其他則散居各處。自2012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開始對中醫、中藥師進行全國注冊管理。從全世界范圍來看,澳大利亞是第一個確立中醫合法地位的西方國家,這無疑是中醫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重要事件,也充分說明了中醫在澳大利亞的傳播、發展狀況處于西方國家的領先地位。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在中醫合法化的進程中,澳大利亞一直是處于領先地位的。

三、中醫跨文化傳播策略與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