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的基礎理論范文
時間:2023-12-27 17:4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轉課堂的基礎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前高職院校關于基礎醫學的教學模式大多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先由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基礎知識,學生聽講、記錄,然后進入實踐操作階段。一線教師在授課時,經常出現照本宣科的現象,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講授,學生要做的就是被動的接受要講授的知識點,死記硬背,以求能順利通過考試,拿到學分。這種教學模式長期實行下來,導致學生成為機械的學習記憶機器,缺乏靈活運用基礎醫學理論知識的能力。高職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邏輯思維、抽象判斷能力相對本科院校學生較差,在進入實踐操作階段后,高職醫學專業學生普遍感到之前學到的理論基礎醫學知識缺乏實踐操作運用能力。長期接受這種“填鴨式”教學使高職醫學專業學生感到學習十分吃力,繼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陷入惡性循環。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醫學專業學生的反饋也是基礎醫學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較差,實際應用能力不足。這與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戰略目標中注重應用性、實用性不符。因此,為使高職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基礎醫學知識在醫學實踐中更好的廣泛運用,高職院校改進基礎醫學教學模式已迫在眉睫。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以其新穎的教學思路,為改進高職院校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徑。下文將著重從翻轉課堂式教學的理論基礎方面論述該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醫學教學。
一、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初探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理念最早由美國教育學者提出。2000年,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就如何激活差異化,以適應不同學生學習風格展開研究,提出了“顛倒教學”的概念,這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萌芽。2007年,美國高中化學老師喬納森鉑爾曼和亞倫薩姆斯采用錄制講課視頻的方法幫助缺課的同學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雛形。2011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始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國際上被譽為顛覆性的偉大教育技術革命。基于這種教學模式,當前很多美國著名高校推出了大量優質的在線公開課程。目前我國教育學界也開始了對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主要應用于中小學階段,高等職業院校開展較少。
翻轉課堂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指教師先將原本課堂上要講授的內容以課件、講義、視頻等形式傳到網上,學生通過網絡提前學習這些課堂上要講授的知識點,上課時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多的進行答疑解惑這樣的教學活動,注重相互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討論,交換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看法。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依據
(1)掌控學習理論
翻轉課堂式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師“一言堂”形式,強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讓學生由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式的學習。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教學內容,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在觀看教學視頻時,學生可以對不懂的地方反復觀看,對懂的知識點快速帶過,學生自主“掌控”自己的學習節奏和進度,查漏補缺自己的不足之處。這體現了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理論依據中的掌控學習理論。掌控學習理論就是指在“所有學生都是好學生”的思想宗旨下,通過對學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差異化幫助和額外的學習時間,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達到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掌控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并不能決定該學生是否能學會相關知識點,只是學生在學習時間上根據自身情況花費不同長的時間就能“掌控”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掌控學習理論不但是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提示教育者應創造條件使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掌控自己的學習。
(2)構建學習理論
掌控學習理論著重介紹了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學習節奏的,屬于知識的被動接受的初級階段。掌控學習理論并不足以支持翻轉課堂式教學的全過程理論依據,這時需要第二個理論依據,即構建學習理論。
構建學習理論就是指每個人所被要求學的知識內容是一致的,但每個人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不同,主要是指每個人對這些知識點的“構建”不同。我們每個人的頭腦、經驗以及認知能力不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異。因此,學習并不只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的過程,而是自己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與認知體系的過程。
從構建學習理論來看翻轉課堂式教學,會發現其解決了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規避了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部分學生認為學習進度過于浪費時間的現象。學生通過看教學視頻以自己的節奏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翻轉課堂上和老師同學的互動使這種“構建”更加主動和全面。
(3)自主學習理論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另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和依據就是學生可以不依靠老師的講授,而是通過網絡教學視頻的支持,自學知識。這個理論就是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理論表明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行為,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教會自己和同伴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自主學習理論進一步驗證了構建學習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從網絡上可以越來越方便的獲取各方面的學習資源。人們的學習方式也必然向自主學習方向發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質上就是一種借助互聯網學習資源的自主學習。學生還可以在翻轉課堂上結成學習小組,協作交流和討論,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4)最近成長進步區理論
最近成長進步區理論是指教育要確定學生成長進步的的兩種區間,一種是已經達到的區間,另一種是學生最可能達到的成長進步區間。把握好這兩種區間之間的距離,能加快學生的成長。最近成長進步區理論也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之一,它闡明了個體發展的起源,強調了教學的作用,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也表明了同伴影響與協作學習對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意義。最近成長進步區理論體現著教育應當走在成長進步前面這一重要教育理念。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設計應落腳于學生通過視頻自我學習后所達到的“最近成長進步區”,翻轉課堂上的教學必須在課前自學視頻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通過課堂上教學和討論,讓學生達到最近成長進步區。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發現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主觀能動性。學生根據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發現問題并有的放矢的解決問題。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對知識要點的機械性記憶轉化為有意記憶,學習效果將會大大增強,經過后期課堂討論和教師點撥,達到學生發展的最近成長進步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發展潛能。
三、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醫學教學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高等職業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突出技能、突出實用性和應用性的人才,高職基礎醫學的理論知識教育要求“夠用”即可。在人才培養就業目標上,高職院校醫學專業學生定位于廣大農村和社區的基礎醫療崗位上。既然如此,高職基礎醫學教學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要選取最為實用的知識,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另外,考慮到高職學生相對較弱的基礎知識和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當前高職醫學專業學生就業容易,后勁不夠,技能優勢不夠突出的現狀,傳統的側重于老師理論講授的教學方式很難取得良好效果,應考慮采取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以其自身的特點符合高職基礎醫學教學的需求。高職基礎醫學教學內容中的生物化學、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和人體解剖學之間知識點邏輯清晰完整,術語表述規范,但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在課堂上講述傳授知識,高職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難懂。如果將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基礎醫學的教學中,有利于提高知識轉化率,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高職醫學專業學生將來走向醫療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四、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醫學教學需要考慮的因素
翻轉課堂式教學可以使教師從傳統教學方式中不斷的講解和重復中解放出來,將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更多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但與此同時,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從另一個方面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例如在此模式下如何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和設計。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后,課堂上學生特殊狀況增多,這對教師如何更好的加強對課堂的把控和對學生的引導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創新素養提出了挑戰、還有如何保證特殊狀況不斷發生下教學任務的完成。針對有些高職醫學專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現象,如何有效督促他們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下自我學習,這些難點相關教育學者都必須著重考慮。
相比于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并非一無是處。傳統式教學模式可以更好的控制高職基礎醫學教學的計劃性,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在一些傳統知識點將手上,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良好的教學氛圍也不可忽視。因此,在高職基礎醫學的教學上,如何針對高職院校本身的狀況,有效結合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也值得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五、結束語
高職基礎醫學的教學要區別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礎醫學教學,在教學中要更多考慮高職院校教育理念和目的,結合高職醫學專業學生現狀。翻轉課堂式教學充分利用了當今時代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地完成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之間更多的互動,提高了他們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助于更好體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面實用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策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重點依據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結合高職基礎醫學教師的實際情況,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更好的完成高職基礎醫學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篇2
摘要:文章以會計信息為主線,重新構建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微課”的概念,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重新設計。按照關鍵知識點,制作教學視頻,供學生先行進行分小組自我學習,針對重難點再進行后續的深入講授和提高;設計平時考核的具體內容;針對不同類別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基礎會計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應用性的課程,是會計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學習其他專業n程的基礎,其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后續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該課程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會計職業技能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于剛剛接觸專業課程的學生來講,學習效果往往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習之初,很難形成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同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缺乏主動的思考和分析,無法形成專業的基本邏輯和思維方式。本文在對基礎會計課程內容進行邏輯重構、合理安排順序的基礎上,結合“微課”和“翻轉課堂”,針對不同內容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教學內容邏輯重構
基礎會計教學內容的邏輯一般都遵循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按照“科目和賬戶設置、復式記賬、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賬簿登記、財產清查、會計核算組織程序、會計報表”這樣的先后順序排列。這樣邏輯的優點在于有助于學生掌握會計核算基本理論和基本流程,但對于初學者而言,很多專業基礎概念抽象,專業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往往掌握了核算流程而無法掌握每個流程中具體的工作內容。
以會計信息為邏輯主線,結合會計日常實際工作,對基礎會計教學內容進行邏輯重構。在重構過程中,既考慮理論上的銜接和邏輯性,又考慮初學者的接受能力,把基礎會計教學內容劃分為三大模塊:會計基礎理論、會計信息初步處理、會計信息整理輸出。
(一) 會計基礎理論(見表1)
會計基礎理論內容,按照羅列的順序進行講授。其中第7部分的內容,在介紹時只做簡單的講解,后面在會計信息初步處理部分時,對此部分內容重新進行回顧講解,做到溫故知新,前后銜接。
(二)會計信息初步處理(見表2)
會計信息初步處理內容,其中第9部分到第12部分屬于純理論的內容,第13部分內容屬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內容。此部分內容建議最好在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進行授課,講授和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利用項目實踐落實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及記賬憑證的填制與審核的知識要點,同時間接檢測了學生借貸記賬法掌握的情況。
(三)會計信息整理輸出(見表3)
會計信息整理輸出內容,第14和第15部分內容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建議在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進行授課,講授和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利用項目實踐落實賬戶設置和登記、財務報告編制的知識要點。第16部分內容也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此實踐部分最好能在企業財產清查的時候進行視頻制作,讓學生對此部分的實際操作進行觀摩。第17部分內容也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實踐結合基礎會計綜合模擬實訓進行。
二、教學模式設計
(一)教學方式設計
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為“課上”和“課下”互換,先由學生“課下”結合教學視頻先學習,然后教師“課上”針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進一步拓展學習。這種方式既可以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又可以為教學內容的深化、學習難度的提升勻出時間。具體做法如下:
1.教學視頻制作。對邏輯重構后的基礎會計教學內容進行判別,看其教學內容為純理論還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若是純理論的教學內容,先羅列出每個章節的知識點,然后按照知識點制作教學視頻。教學視頻的制作結合“微”課的教學理念,每個視頻所包含的知識點不宜多,一般以1―2個為宜,教學視頻講解時間一般以45分鐘左右為宜,知識點之間要具有相關性,同時邏輯清楚。若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學內容,按照會計信息生成和輸出環節羅列知識點,在講解這部分知識點時要理論教學結合操作演示,以增強教學的實踐性。
2.課堂教學方式設計。課堂上,教師先按照章節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拓展學習;然后根據學習小組提交的難點及討論記錄進行針對性的講解;第三,對學生習題練習中錯誤率較高的習題進行評講;最后,通過課堂提問或小測試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形式上,除按照上述步驟進行外,還要重點安排會計實務操作及隨堂的操作錯誤糾正。
(二)學習方式設計
篇3
【關鍵詞】薄膜光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踐環節
0 前言
薄膜光學是物理光學的重要分支,它以膜層對光的反射、透射、吸收等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光在分層媒質中的傳播規律性,已成為現代光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薄膜光學》是我院材料物理專業方向的一門主要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涉及光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等多門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實踐性和應用性。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光學薄膜的基礎理論,掌握薄膜制作方法及相關工藝,熟悉常用薄膜的性能指標及相關的檢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專業課以及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講授《薄膜光學》課程時,我們發現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公式多,概念抽象,學生難于理解。這是授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第二,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薄膜光學》課程與材料專業聯系不大,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第三,理論內容枯燥,理論與實踐脫節。《薄膜光學》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近兩年來,在對《薄膜光學》課程特征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增加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教學內容的改革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同時兼顧創新能力與工程應用能力的有機結合。
材料物理專業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的專業,強調基礎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能力相結合,面向新能源與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膜層與功能器件。《薄膜光學》課程內容多,概念抽象,涉及面廣,學生學習時感覺難度很大。如果以光學工程專業的教學要求來講解,很難按大綱要求在 32 學時內講授完全部內容。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熟練掌握薄膜光學的基礎原理,成膜方法,加強應用能力的培養,成為本課程改革的關鍵。因此, 我們根據當前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對課本的內容做了精心篩選,既保證學生對光學薄膜理論有全面的了解,又重點講解學生將來在實際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知識內容。在講授過程中,本著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為核心的理念,緊緊圍繞薄膜的基本理論及薄膜設計方法、實用薄膜的制備工藝及方法這一主線來展開。
1.1 薄膜的基本理論
光學薄膜是附著在光學零件表面的厚度薄而均勻的介質膜層。光學薄膜的光學性能集中表現為薄膜界面的分振幅多光束干涉能力。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注意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從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水面上彩色斑爛的油膜、車燈、眼鏡等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自然現象,到電磁場的基本性質、光學薄膜的光學特性計算、膜系的基本定理、非均勻膜、薄膜的形成和結構等逐漸展開,最后講解減反膜、增透膜、濾光片等介質膜系及其應用。
1.2 薄膜的制備方法及工藝
光學薄膜可以采用物理汽相沉積和化學液相沉積兩種方法來制備。化學液相沉積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但膜層厚度不能精確控制,膜層強度差。物理汽相沉積常常使用真空鍍膜機,制造成本高,但膜層厚度可以精確控制,膜層強度好而廣泛采用。在教學過程中,作者以所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所使用的真空鍍膜機為原型,重點講述真空系統、熱蒸發系統及膜厚控制系統。從真空的獲得與檢測到熱蒸發工藝,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使所學的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薄膜的制備工藝外,薄膜的制備工藝部分主要側重影響光學薄膜器件的質量要素和工藝要素,質量要素主要包括光學性能、機械性能和環境穩定性。工藝要素主要是光學薄膜的基本工藝過程,即零件清潔-裝零件-抽真空-鍍膜-檢測等過程。
2 教學方法的改進
2.1 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
在傳統板書式教學方法中,教師通過邊寫、邊講、邊示范,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生動的感情交流,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富有魅力的語言表達,使學生寓樂于學之中。但抽象的問題通過傳統教學用老師的語言,就顯得蒼白乏力,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很難讓學生理解清楚知識。這就需要板書和多媒體課件的有機結合。例如薄膜基礎理論部分采用板書教學,使學生易于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和抽象的理論知識,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薄膜技術部分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更多地采用動畫效果手段,將信息數字化,把圖像、圖形、動畫、視頻、文本、聲音等多媒體結合在一起,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以較大信息容量傳遞給學生,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鍍膜技術的設備和工藝過程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制作互動性好的多媒體課件,通過系統特性動態顯示過程分析并講解其成因,使學生掌握知識重點、難點,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嘗試翻轉式、討論式課堂教學
翻轉式教學模式于2007年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一所高中。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堂外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節省出的課堂時間用來完成作業或給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
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知識傳授的階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階段,即知識內化的過程。 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習過程的第一步即 “知識傳遞”,并把它放在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課堂教學上;但他們忽略了第二步即“吸收消化”,習慣上都把這一過程,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后環節中。結果本應用于師生互動、同學協作和交流的課堂,常常被教師一個人占用作知識傳授。 課堂上,學生通過展示匯報來實現師生的互動,這種師生、同學間的交流互動能促進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中國學生的特點,嘗試在部分章節采用翻轉式教學。使學生在課外完成教學內容的有針對性地、自主地、深度地學習,在完成這一單元的學習后,課堂上以書面測試的形式進行效果評估,然后老師對存在的共性問題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最后集中進行講解。通過這種翻轉式、討論式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應用想象力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 因此老師從單向的講授,改為透過在課堂上提問題與小組互動,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自學知識,結果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的正確率大大提高,學習效果也明顯改善。
3 增加實踐環節
針對《薄膜光學》課程數學公式復雜、計算量大、理論性強等特點,我們將Essential Macleod軟件引入到該課程的學習中,利用計算機進行薄膜的輔助設計和分析,對提高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提高學生光學薄膜的設計和計算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Essential Macleod軟件是一套完整的光學薄膜設計與分析軟件。除了一般反射和透射計算外,還可以計算吸收及其電場分布,不但能計算器件整體的光學性能,還能具體分析特定膜層的光學性能,能夠直觀的對器件整體結構進行模擬分析。在軟件中可以方便的對器件進行直觀的模擬,選擇膜層材料,設置膜層參數,選擇入射波長。利用軟件不僅可以具體的計算薄膜整體的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還能分析具體膜層的吸收及其電場分布,在設計界面中通過改變不同膜層參數,分析對器件活性層吸收的影響。
在課程中引入Essential Macleod軟件,主要讓學生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際的科研項目進行膜層設計。例如,在作者的縱向科研項目中,為了提高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的對比度,常使用光輸出耦合層、偏振片、對比度改善層與減反層結合等一系列的方法改善頂發射OLED中的對比度。研究各功能層的作用及對比度得以改善的機理。下面給出一個具體實例。
在頂發射OLED中,為了獲得白光發射,通常使用增透膜改善陰極的通過率,抑制微腔效應。實踐中,先給出基本的器件結構,指導學生應用Essential Macleod軟件,通過改變各膜層的材料及厚度,來優化器件。最后通過學生們的優化,得到較好的模擬結果,如表1所示。器件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在420-700nm范圍內,平均反射率為1.61%。
學生們通過實踐練習,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動手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結論
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薄膜光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以及設計和創新能力,尤其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付秀華,劉冬梅.“光學薄膜與技術”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研究與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1):129-130.
[2]黃云,黃水花,等.“薄膜光學”課程建設探索[J].電子世界,2012,12:174.
[3]盧進軍,等.光學薄膜技術[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4]尹樹百.薄膜光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篇4
關鍵詞:翻轉課堂;任務驅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3-0211-02
教育部2015年10月印發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明確提出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求:“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促進泛在、移動、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一線教師進行的改革與創新從未停止,近年來自下而上發起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就成為了關注點和熱點。
國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知識類的基礎性課程運用更為廣泛,但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互相穿插,有較多實驗活動開展的課程應用較少,而《建筑材料》正是這樣一門課程。本文旨在根據教育部有關改造傳統教學模式的導向,基于對翻轉課堂應用要求的分析,結合建筑材料課程特點,探討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該課程教學應用的可行性,以提升教學質量。
一、翻轉課堂應用及其要求
(一)翻轉課堂的應用
自2012年起比較成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始在歐美發達國家出現并逐漸引入國內,近年來在我國各個層次的教育中均廣泛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它是一種課下進行知識傳遞,課上完成知識消化吸收的教學模式。主要特征體現在:教學流程的重新構建;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等方面的改變。
(二)翻轉課堂運用的要求
根據翻轉課堂特征不難發現,除受具體課程的特點影響外,翻轉課堂模式的運用并充分發揮優勢要求教師具有相應能力并配套較為完善的教學條件和資源。
1.教師方面。首先,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設計能力。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知識分布及授課對象特點,分析斟酌組織形成符合學習認知的層次性知識點分布,確定適合課前學習、課堂討論和課后升華的內容;同時需要合理地進行教學程序設計,不但要針對具體環節如課堂討論、小組交流進行組織,更重要的是實現課前、課堂和課后活動的良好銜接;其次,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課堂互動和交往能力。她不僅僅只是師生互動,還應該包括活躍學生之間的互動,加深思想碰撞;交往能力則側重師生之間的交往,不再局限于課堂,師生建立平等的基礎,除相應的心理素質外,也要求教師針對對象的特點,在課堂內外以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方式、語言和行動進行交流,保證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的順暢和有效;再次,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除目前廣泛使用的ppt以外,還要求教師可完成視頻錄制、剪輯供學生課前學習;熟練使用網絡通訊軟件或教學平臺等進行師生互動等。
2.教學條件和資源方面。教師需要通過相應軟(硬)件制作、加工學習資源并上傳至網絡平臺;而學生需要通過相應軟(硬)件進行學習和分享、交流;各主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則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除課堂階段外均需要通過相應軟(硬)件和網絡進行。
如果說軟硬件是實現有效翻轉的工具,那么完善的課程資源就是實現翻轉的載體。翻轉課堂需基于相應的教學資源,在翻轉課堂應用較為廣泛的美國,正是有包括“可汗學院”在內的公益性組織及教師自己開發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視頻資源使眾多的翻轉課堂得以實現。而且,學習資源不僅有“微課”類的視頻資源,還包括實踐性課程的實訓條件等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課程特點
(一)課程內容綜合性強
土木類專業均開設《建筑材料》,課程內容結合專業情況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結構基本相同。以筆者所在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而言,課程內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質、氣硬性膠凝材料、水泥、建筑砂漿、混凝土、鋼材、墻體材料等,涵蓋了主要的結構性和功能性材料。課程內容涉及建筑實體的方方面面,綜合性較強,同時各種材料之間性能及應用相對獨立,知識的系統性較差。
(二)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
《建筑材料》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且理論與實踐相互穿插。目前有關建筑材料性質、應用及檢測仍通過理論部分進行講授,再通過實驗掌握部分建筑材料的檢測技能并加深對材料性能的理解,根據學校實踐條件差異,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的課時分配不盡相同。同時,由于課程內容涉及面廣且相對獨立,對應某一種建筑材料或者材料的某一方面性能均有對應的實踐內容,因此理論與實踐是相互穿插的。
(三)教學方法應用多樣化
《建筑材料》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工程實際亦結合較為緊密,因此可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效果較好,該方法是一種讓學生在情境和任務中自主探索學習的教學方法,其與《建筑材料》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特點吻合,應用效果較好,且取得了不少教改成果。
但由于該課程綜合性較強,且理論與實踐相互穿插,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操作,未能實現知識及應用融會貫通,限制了“任務驅動”等教學法效果的發揮。特別是在任務驅動的第三階段,學生自主、協助學習采用傳統模式實施效果欠佳,資料收集和信息分析方向難以明確,效率較低。因此綜合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中應用較好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形成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驅動模式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成為了可能。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驅動應用于建筑材料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課程教師的分析
由于《建筑材料》課程具有綜合性較強的特點,教師不僅合理組織教學內容,也合理組織教學程序。通過對課堂理論講授和材料性能檢測實驗進階銜接的教學設計,教師具有了較強的教學組織設計能力。
由于《建筑材料》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故同時涉及理論授課和實踐操作,特別在實踐操作部分,目前常規采用的是教師先演示,然后學生再實際操作的模式,不論是教師演示還是學生實操過程,師生之間均需要通過大量的交流互動保證實驗過程安全、操作正確和結果合理。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積累了良好的互動能力。
經歷多次課改以及各院校對于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均具備了較強的ppt課件制作能力,資源檢索、多媒體資源的獲取和開發也具備一定基礎,部分教師甚至已開展過翻轉課堂模式應用的嘗試[2]。
(二)教學條件和資源的分析
目前基于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在現代教育的運用已經較為成熟,教師均擁有智能手機、計算機,學校亦有相應的教學資源和開發軟件;學生均擁有智能手機、擁有計算機的比例逐漸提高;學校及城市網絡覆蓋良好,具備了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條件。
就課程資源而言,《建筑材料》課程的相關資源非常豐富,該課程與工程實際應用結合緊密,建筑材料應用案例資源充足,主要實驗均有指導視頻,大多數院校亦具有一定規模的實驗實訓條件或精品課程網站,通過教學團隊針對性地補充和延伸,課程資源可以滿足翻轉課堂教學需求。
(三)翻轉課堂與任務驅動結合的分析
1.以“任務”作為主線。把握《建筑材料》課程的主線:以“(鋼筋)混凝土”技術性質和檢測作為總任務目標建立框架,根據“(鋼筋)混凝土”的材料組成和性能要求,將總任務分解為石灰(氣硬性膠凝材料)、水泥、砂、石、鋼材等技術性質和檢測的子任務,同時覆蓋材料的基本性質和功能性材料等相關知識內容。課程教學目標相應地細化至各子任務,而子任務作為實現具體教學目標的載體,應通過在創設的情景中下發、分析、完成和評價,達到相對應的教學目標,進而完成總任務實現課程的教學總目標。
2.以“翻轉”凸顯主體。不論是任務驅動還是翻轉課堂教學法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而后者更是將該要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翻轉課堂在《建筑材料》課程的運用,可用于材料性質的理論部分,亦可用于實驗操作的實踐部分。就課前而言,對前者按照常規課程的要求,合理確定課前學習知識要點及范圍,針對性地制作或搜集相關課件、微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對于后者除上述內容外,可結合課程特點增加材料檢測交互實驗(動畫),在學習材料基本性質和檢測儀器操作要求基礎上課前完成材料檢測交互實驗。而課堂以及課后再對知識、操作技能予以完善和深化。通過上述形式實現對課程學習的翻轉,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主動性,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3.以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驅動模式開展教學。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驅動模式的運用不是“任務”和“翻轉”的簡單拼接,而是兩者的有機融合。課程總體教學設計以“任務”為主線,在任務實施階段結合子任務的特點和學習內容進行合理的“翻轉”:任務下發后,學生分組對任務目標進行分析,同時根據教師準備的教學資源自主開展學習并分組交流,再完成材料性質知識的學習和檢測交互實驗,最后由教師釋疑并檢查、評價學習效果。對于實驗實踐部分,對于操作簡單的實驗可實現“完全翻轉”即:學生通過課下自主學習,課上直接完成實驗實訓再由教師檢查評價;對于操作較為復雜的實驗可采用“有限翻轉”即學生通過交互實驗演練并經教師釋疑檢查后再進行實驗實訓,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提升,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四、結語
任務驅動和翻轉課堂教學法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兩者的有機融合進行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可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學生基于任務情境開展學習,利用任務實施有限或完全翻轉,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取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形成求知的良性循環。而且,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實施所需教學資源等條件已經具備,將其作為《建筑材料》課程豐富教學方法的有益嘗試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翻轉課堂;財政學;教學模式
近年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引起國內外教育專家和學者的極大關注。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通過授課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并利用學習資源完成相應的學習,然后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互動交流、共同進行協作探究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能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本文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到財政學教學活動中,展開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相關實踐的研究。為了使文章分析的針對性更強,針對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的一些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學生進行了調研,發放31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97份,其中涉及學生對財政學翻轉課堂學習的態度、教學單元的選取、教學時間安排等問題。
一、獨立學院財政學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的必要性和意義
1.獨立學院財政學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財政學是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但在財政學教學中,由于其理論性較強,涉及大量的經濟學知識和跨專業的知識,通常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時候感覺理論較多,知識量大,難度也較大。再加上傳統教學方法,仍是以老師講授、學生聽課為主,學生學習比較被動,通常會感覺比較乏味,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獨立學院財政學教學中,更應該注重理論的易理解性和現實應用性,降低學習難度,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而翻轉課堂教學則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老師的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根據問卷調研結果分析,關于“財政學學習中是否可以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這一問題,有80.13%的同學認為可以,并且比較感興趣。由此可見,開展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2.獨立學院財政學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的重要意義
(1)通過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通常是知識的接受者和記憶者,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學習興趣較低。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前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時間上具有較大彈性,更能激發學習興趣(調研問卷顯示,有68.69%的人認為課前的視頻學習能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在學習中,學生可以在老師的要求下結合自身狀況展開學習,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快速通過,而對難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備注,以便于在后面的課堂討論中重點更突出,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效果。(2)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在翻轉課堂教學實施中,課堂外的學習時間由學生自己安排,沒有老師的現場監督,但是學生需要通過課前和課后習題來檢測學習效果,并及時反饋給老師,同時還需要結合相關理論完成相應的案例思考和分析題目,以便于在課堂學習中能更好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習題、案例等環節的設置不僅能有效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3)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可以促進老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近年來,財政學教學不斷引入案例教學、問題教學等新模式,但主要還是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部拓展。而翻轉課堂是基于師生關系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協作與互助式的教與學的過程。在該過程中,老師要及時根據學生學習反饋情況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更新教學資源。因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在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
二、獨立學院財政學教學的框架體系和翻轉教學單元設定
財政學從本質上來說屬于公共經濟學的研究范疇,考慮到獨立學院的教學目標和相關要求,其教學中應當以基礎知識和財政活動分析為主。所以在教學內容的選定中一般較少涉及較難的經濟模型,主要以財政收入和支出兩大基本財政分配活動為主,涉及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相關政策機制。財政學學習的課時一般設定在32~48個學時(也即2~3個學分),授課學期大致在大二階段。
1.財政學的框架體系
一般而言,高校經管專業財政學理論構架基本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財政基礎理論;第二部分,財政支出理論,包括財政支出規模、結構、具體的支出活動等;第三部分,財政收入理論,主要涉及稅收、公債等財政收入活動;第四部分,財政宏觀管理理論,包括財政預算管理體制、財政政策等。
2.財政學翻轉教學時間安排和教學單元設定
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改革嘗試,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有目的地選擇部分教學單元進行翻轉教學,來逐步引導學生接受和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翻轉教學的目的。所以,在財政學翻轉課堂實施前,設計合理的翻轉課堂時間,選定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單元等問題至關重要。根據調研結果,關于“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在整個學時中的比例安排”這一問題,給出了七個比例選項,其中有42.42%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占整個教學時間的1/4,傳統課堂教學占3/4是合理的,這個占比是最高的,而認為該門課程完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只有一人。因此,在翻轉教學時間上,按照整個學時安排32節課來算,可以安排8節課用于翻轉課堂教學,包括課堂討論、知識點回顧、疑難點解答、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并進行針對性的練習等。關于“財政學課程中哪些內容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實現較好的學習效果”這一問題,有54.55%的同學選擇了“各部分分別選取部分內容進行翻轉學習”這一答案,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單元的設計上,從上面四個部分各選取一個知識點進行翻轉學習比較恰當。對此,本次研究中重點選擇如下4個知識點展開翻轉教學:第一部分,市場失靈;第二部分,養老保險;第三部分,稅制要素分析;第四部分,財政政策分析。
三、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
在進行翻轉課堂設計時,除了選定翻轉教學單元,設計好教學時間外,還要制定教學流程和計劃,設定具體的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內容,完成選定單元翻轉課堂教學。
1.課前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1)創建課前教學資源。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之前,先建立師生QQ群或其他溝通平臺,便于翻轉課堂的開展和實施。然后,展開教學資料的搜集和準備相關工作。財政學的課前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理論教學資料(教材、PPT、文章等)、思考案例、自測習題等。教學視頻可以直接從“中國慕課大學”“網易公開課”以及高校的教學視頻資源中獲取,也可以自己錄像。但要注意視頻的時間盡量控制在15~20分鐘,不能過于冗長。因為根據調研數據顯示,選擇視頻長度在15到20分鐘的學生人數最多,占總數的39.39%,而選擇30分鐘以上的人數只占了4%左右。同時應當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比如與講授部分相關的財政熱點文章和案例,讓學生去自主思考和討論。比如,以財政學中市場失靈部分的公共產品為例,考慮對公共產品的特征理解比較抽象,除了提供教學視頻等資料外,同時還要提供公共產品的實例資料,如國防、路燈等,讓同學們結合其基本特征展開思考。(2)布置學習任務和自測習題。在課前教學活動設計中,除了布置觀看視頻、閱讀理論和案例資料等學習任務外,還必須給學生布置自我檢測任務,完成課前自測,讓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展開學習。并對其學習中的疑問點進行記錄,確保在后面進行課堂討論研究的時候主題更明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QQ討論群、微信群、學校的網絡平臺等,學習任務和習題,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交流學習,同時也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2.課中教學設計與實施
除了課前的學習,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現場的課堂教學,讓學生進行問題討論、探索,通過疑問解答、協作探究、團隊學習等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深化課前知識內容。在翻轉課堂中,老師以引導為主,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展開積極思考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學生的現場討論,進一步鞏固課前所學知識,并對課前學習中不太理解或有爭議的知識點集中解決和分析,最后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惑、答疑和評價,并對對應的知識難點進行梳理和說明。比如在市場失靈部分關于“燈塔的修建”這一案例討論中,要求學生結合相關理論分析“海上導航照明的燈塔,應當由政府、某個漁民、還是整個村子的漁民共同修建,哪種方式效率更高?”對此,學生們的觀點各不相同,各小組展開辯論,最后發現某個漁民出資修建面臨收費難的問題,而由整個村的漁民修建也會出現搭便車等問題。從而得出結論為:燈塔是個純公共物品,政府來修建效率最高。通過學生討論,老師進行引導和評價,學生能充分理解一些抽象的經濟學理論,學習難度得以降低。對獨立學院的學生而言,這種通過案例討論來學習理論的方法比深入地講理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課后的教學效果反饋和檢查
篇6
翻轉課堂即將過去老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學習方法進行翻轉,將學生置于主動學習的角色,將課堂作為討論解決問題的陣地,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因就業指導課程實踐性強、內容多,學生個性需求高,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就業指導教學,能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變實踐教育欠缺為學生實際就業能力提升。因此,需要構建翻轉課堂的就業指導教學體系。
一、課程目標
就?I指導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就業,提高就業率,從而提升就業質量。過程目標是通過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就業能力。因此,其課程目標有二:
(1)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這和基礎理論教學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體現翻轉課堂理論指導下的學習成效。任何一項教學改革,如果不周密籌劃和實施,有可能就改得不好,帶來副效應。而翻轉課堂的改革目標是要做到就業指導的理論與實際結合最緊密,課程的視頻資源、人力資源運用最充分,典型引路、現身說法、體會交流等教學手段最恰當,從而在有限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時間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
(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業指導,就是要指導就業,因此實踐性、目的性都很強。翻轉就業指導課程,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自主養成、自主訓練,教師居于次要地位,起到點撥、幫助、指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服務就業要求、各方面綜合素質較高的高素質擬就業群體。
二、教學過程設計
以“面試技巧指導”為例,探討我院“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
(1)課前多做鋪墊――教師盡可能多地收集相關資料,傳遞豐富的感性知識。
第一步,理論輔導。圍繞什么是面試、面試技巧有哪些、面試常見問題等內容,以文字類材料的方式發送到學習QQ群;再結合著裝、語言表達、行為舉止、心理分析等知識,收集相關短視頻,同樣發送至QQ群,供學生自主學習。第二步,小組學習。就業指導課一般是分組教學,學生以相近專業為原則分成若干需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前學習資料的學習。教師指導不同分組的學生選擇面試禮儀、語言表達、面試問題回答等不同專題,由小組長牽頭著手開始進行課堂教學講義的制作。第三步,答疑解惑。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統一在QQ群里提出,由教師進行解答,幫助學生自我學習的開展,指導課程講義的制作。
(2)課中――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實踐能力。
第一步,布置教室。改變教室老師在臺前、學生在臺下的場景,在教室中央設置成面試的場景,教師在側邊站立,起“點評嘉賓”的作用。第二步,小組練習。依據課前面試專題的選擇情況,各小組輪流上臺進行面試講義的講解,分享面試知識。第三步,開展模擬面試。隨機挑選學生分別進行結構化面試及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形式的模擬,由其他學生擔任HR考官。同時挑選三名左右的學生作為觀察員,事后進行點評。模擬面試過程中有疑問的,教師根據現場情況立即解答,或記錄情況,待模擬面試后統一點評解答。第四步,點評。學生觀察員點評,教師點評。讓上課學生做好點評記錄。
(3)課后――鞏固提升能力。
第一步,個別輔導。針對翻轉課堂上的模擬面試情況,針對表現不佳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第二步,視頻共享。課程中拍攝的翻轉課堂視頻,后期剪輯后上傳到群里,讓學生可課下觀摩,回憶課堂內容。并根據視頻中自己的表現查漏補缺。第三步,體會交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講練習中的體會,請成功應試者談心得,通過相互啟發,提高整體應試水平。
三、預期達到的效果
(1)提高實踐能力。以往,教師在課堂上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就業實戰能力的培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學在課前,練在課前,讓學生有充分準備來到課堂。通過課堂展示,設置模擬的職業場景訓練,能有效地解答學生疑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篇7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信息技術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21世紀人類已經全面進入信息時代。
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提出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發展興趣特長,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智能終端諸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相繼走入師生手中并進入課堂,教學媒體也更加豐富,這說明我國教育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
2 伊犁州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于祖國的西北邊陲,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伊犁州一共有近20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一直做為各校的公共基礎必修課,學校也對該課程十分重視,比如派信息技術教師外出學習先進技術與教學理論,加大信息技術教學實訓設備的投入力度,鼓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等。
近年來各校信息技術課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如任務驅動法、項目分解法、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等,2016年幾所學校信息技術相關教師還進行了信息技術課作業管理與評價改革相關課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這些改革仍然是課上進行知識傳授,課后也只是學生針對布置的作業進行簡單的知識內化,更有甚者,目前各校的信息化學習環境還不完善,學生課后作業大多局限于傳統紙質作業,只能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練習。所以,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只僅僅局限在有限時間的課堂上的改革。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筆者認為大膽進行課程教學改革,讓本專業學科的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潮流、走在學校的前沿,是我們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更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3 翻轉課堂介紹
2011年,可汗學院和它所代表的翻轉課堂,迅速躥紅美國,并影響全球,成為全世界最熱門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的話題。所謂翻轉課堂的學習模式,就是在信息技術支持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中,課程的授課教師通過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讓參與學習的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在課前環節完成之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相互協作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問題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4 伊犁州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課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筆者曾以伊犁師范學校為實驗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翻轉教學教改實驗。該校有三間現代化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20M光纖接入國際互聯網,輔助電信及移動的無線網絡覆蓋。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數量占95%以上,且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綜上軟硬件條件,該校信息技術課程初步具備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條件。
下面筆者以《excel公式的應用》一課為例,詳細分析一下本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嘗試過程。
4.1 教材及課題的分析
本內容選自信息技術教程《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 7 及office 2010)》第四章第二節內容。Excel是辦公軟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件,是對數據進行管理與分析的常用軟件。本節內容主要講解的是excel的公式的編寫、公式的復制等知識,這些知識點是excel數據處理的基礎,也是excel應用最廣的知識之一,是學習Excel的一個重點。
4.2 學生學情的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共性是對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比較被動,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excel相關知識偏理科,學生對理工科課程的學習能力很差。再者很多學生來自偏遠農牧地區,他們接觸計算機不久,技能基礎和個性差異大,但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這門課程有很強的興趣。本課設計的任務主要顧及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更注重實用性、生活性,并對學生的技能基礎和個體差異進行考慮。
4.3 教學資源的準備
教材中的案例通用性相對較強,針對性不足。所以筆者以自身教學經驗根據教學要求與目的重新組織了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具有特色的案例,將一部分經典案例錄制成微課,另一部分案例做為學生自我檢測的練習題。
所有資源按教學流程上傳至筆者提前創建好的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隨時在線觀看、下載或在線操作。下表是本節課的教學資源列表:
4.4 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
為了充分對各種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筆者將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設計成三種模式,對三個班進行了不同的教學實驗。
筆者在實施的時候,為所實驗的班級建立了無線網絡,并定期為學生開放了多媒體網絡機房,盡可能的創造了學生的網絡學習條件。
4.5 結果與反饋
第一種方案是典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的知識學習放在了課外,知識內化放在了課外與課內。這種方式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效果非常好。
第二種方案更適合于學生自主學能力不強及學習環境不足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學生能根據現有的條件盡量提前進行知識的自主學習,課中再根據情況自主進行一遍知識的學習并內化。這種方式能照顧大多數學生的學習,但對師生精力與時間耗費都較大。
第三種為傳統的教學模式,知識傳授及內化鞏固全在有限的課堂中,課外因無學習環境與學習壓力,學生基本不接觸本課程。整堂課學下來,所掌握的知識基本在一周以后忘記了大部分。
5 伊犁州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課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優點分析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兼顧不同程度學生,最大化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集中備課,盡教研組全力準備優質教學資源,不因教師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差異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部分中職學校教師在各部門兼職情況較多,對課堂教學不能至始至終全面投入精力用心上好每一堂課,使用本教?W模式可有效解決矛盾。
6 不足之處及影響因素
翻轉課堂的魅力在于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個別化的學習環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這種教學。這種模式更適合于計算機水平較高、學習的主動性高,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
伊犁州中職學校學生人數與學校規模與各校信息化教學與學習環境建設還不匹配,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篇8
【關鍵詞】翻轉課堂;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美國出現后,短短幾年內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熱烈響應和廣泛實踐。大量的研究及實踐數據顯示,通過該模式的實施,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得到加強。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翻轉課堂”順應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為教育信息化的開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夠結合應用型實踐教學的出發點,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完善和改進,是互聯網技術下新的一場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翻轉課堂的含義及特征
翻轉課堂就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倒置過來, 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解答疑惑、討論交流的互動場合。該活動模式主要分成三個階段,包括課前教師進行知識傳授,學生自主學習;課中內容深化,師生互動交流;課后教師開展評價,學生完善內容。
翻轉課堂具有以下特征:(1)教學流程翻轉,翻轉課堂翻轉了“教師先教+學生后學”的傳統教學流程,學生在課下通過導學案和微視頻實現知識傳遞的過程,完成對課程知識的接受和自主建構。課堂時間通過測試、作業指導、小組的探究協作任務、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用于知識內化,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在課前學到的新知識與技能。(2)教學理念翻轉,翻轉課堂將“以教為中心”翻轉為"以學為中心”,從教師為主體轉變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學習模式,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各種能力的綜合培養。(3)師生角色翻轉,翻轉課堂中,教師由知識的擁有者與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教師為學生實際應用知識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學生則通過各種課堂活動來完成知識的建構。教師作為學習的指導者和課程的設計者,通過對學習活動的設計,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協作式學習的需求,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可以按照自身情況安排學習進程,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通過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4)教學評價方式的翻轉, 傳統課堂,期末的一張紙質試卷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部評價,沒有任何對學生學習不足的建議。翻轉課堂,則利用評價技術跟蹤,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詳細信息,注重從多種角度、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多元能力進行評價與建議。
二、《財務管理》的課程特點及教學困境
(一)課程特點。財務管理是高校各管理類、經濟類專業的主干課程,具有綜合性強、學科交叉性大的特點。該課程以經濟類、管理類理論與方法為基礎,研究資本市場和參與資本市場經濟主體的行為及其價格機制,涉及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經濟法規、會計學等多個相關知識領域,并且隨著各學科的發展,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豐富和變化。該課程實踐性、操作性強,財務管理研究的是企業財務機構和財務人員,根據國家財務制度和企業財務目標,對企業資金運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要求學習者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的基礎上,用規范的計算分析方法,在不斷完善的技術手段的輔助下,能夠進行相應的預測、估值、評估、決策、分析。
(二)教學困境。財務管理課程的這些特點,決定了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而理論性又較深的課程,這就要求在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將來能很快適應所從事的工作,并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但是在目前的財務管理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以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單方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費時費力,辛辛苦苦地滿堂灌,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也有些老師在該課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學法或項目教學法,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理論教學內容尚有些吃力,許多案例教學、項目教學都流于形式。這種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沒有直觀感性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難以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不利于學生深刻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不利于學生拓展其知識層面,從而難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發揮。
三、《財務管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
(一)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多個知識模塊,構建知識地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按照本科學生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可將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分解為:先樹立兩個基本觀念:即貨幣時間價值觀念和風險報酬觀念,再按企業的資金運動,即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營運管理、利潤分配的邏輯順序進行相關理論介紹,其間穿插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經濟活動的具體操作方法。通過內容體系的分解和建構,既能讓學生建構出企業財務活動的全貌,又能學習掌握各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
(二)設計導學案,為學生的學習建立導航儀、指南針。首先,教師應根據本模塊的教學內容,以知識架構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本模塊的學習目標,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本模塊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全面、宏觀的了解。其次,教師應按兩節課一個課時設計一整套的導學案,“導案”的著重點在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通過具有層次性、遞進性問題的提出和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學習。“學案”是在導案的引導下學生獨立學習,完成知識傳遞的重要載體,以文檔、PPT、微視頻、案例資料等材料構成。“練案”是教師布置的針對“學案”知識點的練習,該練習難易結合,由學生在完成“學案”后獨立完成,用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發現學生的疑難之處,教師可通過在線交流的方式,對此練習及時的給予反饋與總結,促使學生完善思維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三)制作教學微視頻。教師課前基于教學設計思想、學生的認知水平,制作以知識點講解、例題講解、典型案例等為主要內容的,內容精、模塊化、5至15分鐘的教學微視頻, 微視頻應主題明確,邏輯清晰,形式活潑,既要把一個小問題講深、講透,又要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教學微視頻是針對知識架構圖中每個知識點的詳細講解,通過鏈接與知識架構圖中的相應知識點連接,使學生在學習完微視頻后,可返回知識架構圖,自主完成知識的架構。微視頻即點即學,根據學習者的需要可做適時的停頓與反復,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要。
(四)組織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人是社會中的人, 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實現成長。學生在獨立探索、學習階段,已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是要完成知識的深度內化,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完成。由于知識傳遞在課前已完成,因此在正式的課堂教學時間就可以通過安排測驗、小組共同作業、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內容,將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度內化,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合作組織、團隊協作、語言表達、實踐操作等各項綜合能力。
(五)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學生在完成了個人任務和小組的作業后,經歷了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階段,教師應通過設計系列展示會、報告會,給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的機會,學生通過教師和其他同學的點評,獲得對知識的更深理解,通過觀看其他學生或小組的展示,學習他人的優點,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教師也可通過這一環節,明確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有針對性的進行后期的“補救”工作。
(六)建立交流、溝通平臺。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課時有限,教師無法保證與每個學生之間的平等、充分溝通和交流。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是主角地位,老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輔導者,因此,在線的及時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應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在線交流的溝通平臺,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語音或文字及時記錄自己的疑難點,盡情的說出自己的問題,通過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的共同討論交流,使教師能更好的了解和幫助學生。
(七)創新評價方法與機制。翻轉課堂學習活動是復雜、動態的,教師要及時監督、微觀控制、適當引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實施過程監控,才能確保學生逐步實現預期學習目標。《財務管理》翻轉課堂的評價方法,既要體現學習的效果,又要體現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既要有定量結果,還應該有定性分析。課前自測、階段自測、期末自測可以作為定量評價的基礎,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課程學習的效果。對學生課前學習過程、學習狀態的調查,對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協作、成果展示的表現是定性評價根據。教師要密切觀察、關注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狀態,并為學生發展提供參考性建議,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和分析自己,激發其進一步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健智,.國內外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踐評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68-71.
[2]楊曉宏,黨建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異比較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101-109
[3] 張金磊,王 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211):47-50
[4] 王彤彤.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探索[J].財會教育,2014,(10):117-119
篇9
一、高職專升本教育
高職專升本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高職專科學生升入本科院校繼續學習以獲得更高學歷;另一種是指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本文將重點分析后一種含義的高職專升本課堂銜接策略。
在我國,高職教育著力培養的是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基本職業道德,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各項職業技能,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而普通本科院校重點培養的是熟練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學術型人才。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高職教育旨在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專升本教育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和體系,因此,高職專升本應當把人才培養定位在本科應用型技術人才層面,開展應用型本科職業教育。
高職院校的招生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以非學習型的為主。這些學生通常基礎知識不牢、應試能力較差、穩定性不好,但是這些學生往往動手能力較強、參與性較高,而且比較積極活躍,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對于具有這些特點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方法效果往往不明顯,因為長時間讓學生聽教師講授專業知識和單一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把學生局限在教室中,會讓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有效掌握教師傳授的內容,甚至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和倦怠心理。
為此,高職專升本人才培養應在充分考慮人才培養需求和高職學生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并以此為基礎,深化課堂教學研究,探討高職專升本課堂銜接的有效途徑,從而辦好專升本教育。
二、翻轉課堂理論
翻轉課堂最初的構想來源于美國林地公園學校的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兩位化學教師。他們將課件錄制成教學視頻供學生學習。這種方法后來逐漸流傳開來。為此,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作為是一種教學模式,指學生在家里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的交流以及完成練習。這種做法顛倒了傳統“課上老師講授,課后學生完成作業”的教學模式,因此叫做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清晰明確的教學信息、重新建構的學習流程和方便快捷的復習檢測為特點,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學習者以及教學的中心,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意義上實現了個性化教;另一方面,翻轉課堂也增強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個性化溝通,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取學習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同時,獲得更大的收益。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最大的區別在于,翻轉課堂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傳統課堂的教師,只關注把大量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多數是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實際掌握情況也不好。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通過課前學習,在課堂上與教師一起進行探索式學習,學習積極性較高。此外,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課堂的考核方式,采用多維度考核方法,對學生各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三、翻轉課堂理論在高職專升本課堂的銜接
本科教育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定量分析、和抽象思維,知識含量多;而高職教育難度較小,知識面相對淺而窄,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技能的培養。因此,要使高職專升本的課堂銜接順利,必須改進教學和學習方法,才能提高銜接質量。
(一)教學內容設計
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有較大區別,本科院校強調理論性,高職院校則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為此,教師應以此為依據,以人才培養要求為標準,設計教學內容。此外,根據學習者動機原理,如果學習內容之間具有關聯性,或學習內容與學習者之間具有關聯性時,更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聯想,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盡可能將這些零散的知識組合起來,或者把相近的教學內容組塊,再制作成微視頻,方便學生理解吸收。在制作微視頻時,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特點,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長度不宜多長,一半不超過10分鐘
2.少文字,多圖片或動畫
3.語速適中,發音標準,配樂配合主題
4.內容由淺到深,富于變化和啟發性
5.視頻內容應結合市場以及學生就業實際,并注意更新
(二)教學活動設計
正如上文所說,高職學生動手能力較強、參與性較高,比較喜歡參加各種活動。為此,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不妨大膽創新,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1.合作學習。高職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理論較差,獨立學習效果較差,而經學者驗證,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社會技能以及社會情感的發展方面有顯著的作用。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師生的交流互動主要體現在學生課前學習微視頻所提出的問題與以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解析和輔導。為有效提高師生的溝通交流,這個環節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自己對通過微視頻所獲得的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傾聽以及參與學生的探討,融入學生的小組合作活動中,并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幫助,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由此可見,在翻轉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師生間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2.游戲化課堂。利用學生對游戲的喜好以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是促進課上互動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在翻轉課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種多樣的游戲,可以靈活的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課程的導入、教學內容的輔助、或教學內容的結束。無論是那個環節,這些游戲都能創造出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自由、民主的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體現自身的能力,最終達到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
3.體驗式學習。也可稱為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欲望,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營造出生動具體的場景,使得學生因感官的興奮,主觀感受得到強化,從而激起情感,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領會教學內容。
在翻轉課堂,除了微視頻創造的情境外,教師可以在課上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如播放音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賽等,讓學生更加積極地的投入與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實物創設情境,如作品的展示,甚至采用實地考察的方法,像生產基地的參觀走訪等,達到體驗學習的目的。
(三)評價指標設計
翻轉課堂不僅僅顛覆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流程,還改進了傳統教學的評價體系,采用過程評價和總結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判。在翻轉教學模式中,過程評價在學生的評價上尤為關鍵。通過對學生學習的全程持續觀察、記錄和思考,教師對學生做出發展性的評價,能夠更好的激勵學生學習,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成為性價的主體和參與者,從而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以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組員之間的互評。
小組評價和學生互評是翻轉課堂中體現學生真正成為教學和評價主體的評價方法,不僅能激勵學生在學習和交流過程中,更加認真地對待學習任務,更能激勵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合作精神。
四、應用翻轉課堂理論的思考與建議
(一)精選教學資源。教師在選定教學資源的時候,應當注意教學資源并非越多越全越好。廣而不精的教學資源,無形中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增加學生的負擔,因此,教師應當精選教學資源,做好分類以及難易的排序,方便學生選擇瀏覽,以及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選擇性的學習。
(二)增加課后反思與總結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課堂中教師講授教學內容,學生課后做作業的教學流程,但這并意味著翻轉課堂的教學到此就結束了。為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和鞏固,需增加課后反思和總結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課前和課中的學習和完成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甚至把反思情況和教師進行交流,從而幫助學生在反思與總結中不斷進步。
(三)培養高水平的成熟師資隊伍。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中教師一貫的做法。教師不再是僅僅拿著一本書,一支粉筆或者對著電腦想學生授課。教師需要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和流程,以便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輔導。這就對教師本身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便勝任翻轉課堂的教學工作。
篇10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診斷學;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203-02
醫學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是醫學生從醫學基礎理論學習過渡到臨床實踐技能學習的一門橋梁學科。診斷學教學分為問診、體格檢查及基本診療技能教學三大部分,其中體格檢查是醫生獲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體格檢查在診斷學教學中尤為重要。
然而,當前診斷學主要是傳統教學模式,由于體格檢查部分知識點多、理論復雜、操作性強,傳統教學模式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學理念對傳統教學過程進行重構,通過讓學生在課前或課下先觀看視頻學習,課堂上再與教師溝通交流,將課堂事務內外“翻轉”的方法是翻轉課堂的雛形。該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效率地提高,不僅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而且學習效果也增強了,因此在世界各國已很快流行起來。
本研究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教學中,探討和分析其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效果,并將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對照研究,驗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有效性。精選診斷學體格檢查中的心臟檢查、肺部檢查和腹部檢查三個教學專題,教師提前設計教學內容并創建微視頻,讓學生課前觀看視頻講解并將疑問帶到課堂,師生之間面對面溝通交流并討論自己遇到的疑問,并進行學習成果分享與效果測試。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選擇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醫學生,共計192人。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診斷學》教材,兩組授課教學師資完全相同。將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傳統教學組,即對照組,96人;另一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為實驗組,96人。兩組間男女生比例及學習綜合成績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兩組學生教學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在課前所有授課教師均參與集體備課。
1.對照組采用傳統多媒體課件授課,學生采用“預習-聽課-復習-考試”方式學習。
2.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教師設計教學任務單,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建立實驗組學生“QQ群”,在授課前一周將視頻、課件、案例等上傳到“百度云盤”中,分享“百度云盤鏈接”,供學生課前學習。上課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教師通過設疑、提問、答疑、討論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對共性問題提供針對性講解。
(三)觀察指標
1.測試成績:學習結束后,針對心臟檢查、肺部檢查和腹部檢查三個專題分別進行測試。滿分100分,其中:筆試50分,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50分,主要考核學生對心臟、肺部和腹部體格檢查的操作方法與規范程度。
2.教學效果評價:參照文獻制定了診斷學教學效果評價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問卷調查表內容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每一個方面有五個選項:很能、能、比較能、一般、不能。在開考前進行,要求學生當場獨立填寫,并立即收回問卷。此次調查共計發放調查問卷192份,收回有效問卷192份,有效回收率100%。統計時,將調查結果量化成分數,“很能、能、比較能、一般、不能”分別對應分數95、85、75、65、55。
(四)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檢測結果。數據來自于三個專題的測試成績和調查問卷的量化統計結果。P
二、結果
(一)兩組學生專題考試成績
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考試結果成績分布如表1所示{[n(%)],即:人數(百分比)}。并對每個專題的考試結果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實驗組學生每個專題的測試平均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二)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
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量化并統計(見表3)。分析發現,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相比,普遍認為他們的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相結合的產物,產生以來受到了國內外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世界各國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接受,已逐漸發展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一般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時間大約是10min,因此翻轉課堂的課前微視頻建議教師制作在5~15min的微視頻最佳,可滿足學生保持最佳注意力最佳時長需求。微視頻的設計應突出重點和難點,要講述清晰,層次分明,在結尾可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自我初步檢測學習程度。教師需提前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通過制作“短平快”的微視頻傳遞知識點,在通過翻轉課堂階段師生互動交流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該研究以診斷學三個教學專題為例,分別采用傳統多媒體授課及翻轉課堂方式教學,對比兩種方法的教學效果。從測試成績分布(表1、表2)發現,翻轉課堂教學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讓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了主觀評價。結果發現:采用翻轉課堂方式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教學方法比較均得到了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 上一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 下一篇:企業如何擁有核心競爭力
精品范文
10翻轉課堂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