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9: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轉課堂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翻轉課堂教學案例

篇1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86-03

一、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現狀

分析化學實驗是高職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實驗課程。通過分析化學實驗的學習,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且還能鞏固學生在分析化學課程中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之后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工作做好鋪墊。目前,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首先,由老師把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等進行統一講解,其次由學生動手實驗,最后將實驗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并撰寫實驗報告,從而完成了一個實驗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應用于中職生源的高職學生的教學中,與預期的教學效果相差甚遠。原因主要在于中職生源的高職生是一類特殊的群體,他們基礎普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若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則在一節課內所傳授的知識已遠遠超出了現在學生所能接受的容量。最?K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問題,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化學實驗的各項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與創新的能力,是當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分析化學實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

學生的學習過程通常可分為信息傳遞和吸收內化兩個階段。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信息傳遞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而吸收內化是在課后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由于缺少教師的引導,吸收內化階段效果不明顯。而翻轉課堂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重構,由課前進行信息傳遞,課中進行吸收內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體現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近幾年來不少教師將翻轉課堂模式引入各個領域的課程教學當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關于這一模式在高職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研究報道較少。本文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為例,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于中職生源的高職生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當中,提出“課前自學―課中導學―課后拓展”的實驗教學模式,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三、分析化學實驗翻轉課堂教學案例設計

下面以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工業氫氧化鈉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測定”實驗項目為例,對本文提出的“課前自學―課中導學―課后拓展”的實驗教學模式加以闡述。

(一)課程開發

1.學情分析。課程授課對象為中職生源的高職一年級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學生。這類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較差,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強,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單純的理論教學不感興趣。若將分析化學實驗內容(如實驗原理的講解)錄制成微課視頻進行翻轉教學,則剛好迎合這類學生的特點。因為微課視頻時間短,一般為6-15分鐘,且通俗易懂,容易為這類學生所接受。另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縮短課堂講授的時間,增加課堂互動環節和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化學實驗的各項基本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

2.實驗分析。“工業氫氧化鈉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測定”是分析化學酸堿滴定實驗中難度較大且具代表性的實驗,其特點是前后銜接緊密,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驗操作,為綜合課型。本實驗知識目標為:理解混合堿測定的原理,掌握雙指示劑滴定方法。能力目標為:能根據滴定終點判斷混合堿的組成,并能正確計算各組分的含量。情感目標為:通過小組實驗,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問題為導向,培養學生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是雙指示劑法測定原理。教學難點是兩個化學計量點的理解及其應用。

3.導學設計。在上述學情和實驗分析的基礎上,開展教學設計,編寫實驗指導書,制作PPT,錄制微課視頻,構建完整的學習支撐體系。“工業氫氧化鈉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測定”實驗項目教學過程設計思路如圖2所示。

4.微課錄制。“工業氫氧化鈉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測定”按照實驗內容可分為課程導入、原理講解、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和結果計算、課后反思及練習五個部分。微課的錄制主要采用兩種方式進行。課程導入及實驗操作采用數碼相機拍攝的方式進行錄制;實驗原理講解、數據處理和結果計算、思考練習采用錄屏軟件進行錄制。課程的導入是關于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的視頻。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從而引出教學主題。原理講解主要介紹雙指示劑測定NaOH和Na2CO3含量的方法。講解什么是雙指示劑法、介紹相關化學反應方程式、分析推導NaOH和Na2CO3含量的計算公式。實驗操作過程由專業教師進行演示。主要包括稱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五個步驟。數據處理和結果計算以教師實驗所得到的一組數據作為例子進行講解。所有數據列在一張表格中,將原始數據代入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思考練習主要檢驗學生對本實驗內容的掌握情況,通常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主要用到的軟件有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Word 2013、會聲會影、格式轉換器等。

(二)自主學習

資源開發完成后,教師將實驗指導書和微課視頻打包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登陸教學平臺自行下載學習資源包,結合自身知識基礎進行一遍或多遍學習。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可能學習一至兩遍就可完成對實驗重、難點的學習。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比較大。即使反復多次暫停、回放視頻進行學習,可能有些地方還是不能明白。為了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搭建了QQ群、微信群等社交網絡平臺,學生和教師可以進行在線交流,實現師生互動學習。社交網絡平臺不但可以為學生排憂解難,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比較集中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問題記錄下來,對相應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進,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課堂內化

課堂知識的內化以學生實驗為主。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通常是2-3人一組。每個小組將完成給定藥品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測定。實驗開始前,師生之間有一個課堂互動環節。用于教師解答學生自學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問題。同時,教師將實驗過程應當注意的問題進行強調。實驗過程中,學生按照實驗操作步驟依次進行。教師需密切關注各個小組的實驗動態,對每個小組實驗過程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解疑,確保學生能夠高效順利地完成實驗測定工作。各個小組也可以互相學習和幫助,實驗成功的小組可以協助實驗失敗的小組進行再次實驗直到實驗成功。實驗結束后,各個小組將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并將實驗數據和測定結果上報給教師。教師對測定結果進行初步分析。選擇2-3個小組的數據作為范例,進行點評,指出其中的優缺點。最后,師生再次進行課堂翻轉互動。對實驗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和并對實驗做相應知識拓展。

(四)評價和總結

教師對所有學生的實驗報告進行認真批改,將實驗報告所反饋的問題進行逐一記錄并反饋給學生。同時把撰寫較好的實驗報告上傳至網絡平臺,以供學生互相學習和參考。學生和教師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再次交流。教師點評本次實驗總體完成情況和質量,并開展學生訪談活動,虛心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整改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實現,評定教學效果。

四、教學實踐及反思

(一)教?W實踐

以“工業氫氧化鈉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測定”實驗項目為例,選取2015級工業分析技術2班作為翻轉課堂教學實施對象。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分以下三個步驟:

1.課前準備。教師在實驗前一周將課程資源到班上QQ群或微信群等學習平臺。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下載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對實驗的預習。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為了能夠比較集中的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通常選取每天的18:00-18:30作為師生互動交流時間,學生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到QQ群上,教師負責對所提出的問題逐一解答。同時,教師還需完成對實驗試劑和器材的準備。“工業氫氧化鈉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測定”實驗項目需要準備的主要試劑和器材有1mol?L-1HCl標準溶液、0.1%甲基橙指示液、1%酚酞指示液及滴定分析常用儀器。

2.課中實驗。實驗的開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根據本班人數情況,以2人為一組。實驗開始前,教師讓學生把整個實驗過程先回顧一遍。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率,教師將實驗過程應當注意的問題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如稱量藥品時,在保證準確稱取的同時速度要快,這樣可以避免藥品在稱量時潮解。滴定時,終點控制要適當,滴定速度要適宜,否則容易導致實驗失敗。數據處理時,使用計算公式時不要忘記根據實際滴定所移取的溶液體積乘以相應的系數。接下來,由學生動手實驗。基本上所有實驗小組均能按照稱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的次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在旁觀察,幫助糾正一些不正確的操作,同時對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操作結束后,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并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同時對教師所布置的實驗拓展內容進行思考。如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能不能采用雙指示劑法測定其含量?測定結果計算公式如何表示?最后,進入課堂翻轉討論。討論重點為學生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如滴定終點顏色怎么把握?能不能換成別的指示劑指示滴定終點?影響本實驗精密度和準確度的因素有哪些?

3.課后研討。研討內容主要是本實驗項目教學實施的效果。教師和學生通過網上平臺再次進行交流。從研討結果來看,發現學生對實驗教學方法總體滿意度較高。原因在于學生能夠掌握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根本聽不懂的知識。以前教師在課堂上講一遍沒聽懂就不了了之,現在可以反復觀看和學習微課視頻,加之教師的在線解疑和課堂互動,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解決。同時,學生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學生反映滴定終點顏色不好把握,建議教師在實驗現場滴定一個樣板作為標準給學生參考。固體試樣稱量容易潮解,建議換成液體試樣。研討結束,教師結合學生意見對本次實驗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對課程資源的更新。

(二)教學反思

篇2

【摘 要】本研究在分析國內外翻轉課堂典型案例的基礎上,結合國內教學實踐構建出本土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對該模式下教師、學生和家長在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進行了詳細闡述,同時也將該模式應用于筆者所參與的“天云項目”中,從而在研究和實踐中對其不斷檢驗、修正和完善。

關鍵詞 教學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2-0044-04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過去的一兩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線教師和媒體的大量關注。翻轉課堂起源于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兩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在化學課上的嘗試。他們錄制了教學視頻讓學生回家觀看,初衷是幫助缺課的學生,但他們逐漸發現這種“學生回家自學,課堂上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并且學生也很喜歡。由此,兩位化學老師開始思考如何在班級里面開展這種翻轉式教學。2011年,薩爾曼?罕和他創立的可汗學院將翻轉課堂推向了世界。

本文在分析國內外翻轉課堂典型案例的基礎上,提煉出了本土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到天河區“天云項目”中,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不斷檢驗和完善。

國內外案例分析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筆者選取了若干個國內外代表性案例,分析其具體實施流程。

(一)國外典型案例分析

1. 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內部高中數學課的翻轉課堂實踐

2011-2012學年,這所學校的約翰遜老師在三個數學班級實施了翻轉課堂教學。在正式實施翻轉課堂前,他預先制作了15個教學視頻,并準備好了每次課給學生的資源包、隨堂測驗以及階段性測驗,同時也提前設計了翻轉課堂實施時的每一次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開始前,他只需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調整即可。做好了充分準備,約翰遜老師才開始翻轉課堂教學——學生們在家中先看教師錄制的10分鐘~20分鐘的針對教材知識點的教學視頻;之后會接受與該視頻匹配的相應測驗;學生做完之后可通過教師的資源包來進行拓展性學習,期間可通過Moodle平臺與教師或者同學討論學習和測試的結果;回到課堂上,教師則在擁有液晶投影儀、交互式電子白板和iPad的教室進行問題解決,解決完之后教師再布置適當的拓展性問題并給予解決和評價。[1]

不難發現,約翰遜老師充分的準備為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提供了保障,豐富的技術環境則為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支撐。從時間線上來說,學習過程大致分為兩部分:在家,學生通過教師布置的教學視頻內化新知識,通過教學視頻之后的試題來檢驗他們是否掌握了新內容,測驗結果的及時反饋可以告訴學生哪些地方還存在問題,可以進一步學習,之后學生可通過教師布置的拓展資源包進行拓展性學習,而此時教師則通過Moodle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第二天到學校,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設置不同的情境進行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完之后,教師會再布置適當的拓展性學習或測試,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 偉谷州立大學數學實驗課的翻轉課堂實踐

這所學校的羅伯特副教授在大一新生的數學實驗課上采取了翻轉課堂式的教學。課程開始前,每一位學生需申請一個博客,該課程每周有2課時,大約80分鐘。他是這樣翻轉課堂的:課堂外,學生需先觀看由他借助錄屏軟件錄制并到博客上的6分鐘~8分鐘的主題視頻,對要學習的主題內容有個整體性的了解,學生再根據教師提供的與該學習主題對應的知識和能力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之后學生被要求完成相應的練習來鞏固學到的內容,同時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將完成的任務提交到博客上;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先用5分鐘做幾道多項選擇題,以此了解他們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接下來教師會花5分鐘~10分鐘來解決學生課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再將剩余的60分鐘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做與主題相關的實驗,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針對性的指導。[2]

羅伯特副教授的實施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真正使學生成了學習者,而且學生愿意繼續使用這種教學方式。這歸功于羅伯特副教授結合大學生學習的特征以及該課程的特點進行了層層遞進的設計。

3. 美國馬里蘭州波托馬克市布里斯學校微積分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該校的教師史黛絲羅桑在她的AP微積分課上實施了翻轉課堂式教學:學生在家觀看她使用平板電腦錄制并上傳到iTunes的講解視頻,學生可快進、倒退或反復看視頻,若有疑惑還可以與朋友交流討論;課堂上,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下解決還沒弄懂的問題并完成課堂作業。[3]

史黛絲羅桑實施的翻轉課堂是基于平板電腦的“家校翻轉”:在家,學生通過教師布置的教學視頻內化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記錄自己遇到的疑惑,當然也可以請教朋友;第二天在學校,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設置不同的情境進行解決,如有時間會再布置相應的課堂作業,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輔導。

(二)國內典型案例分析

在翻轉課堂的具體實踐方面,我國還沒有國外做得那么成熟,但我國的很多課改項目也具備“翻轉課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山西新絳中學的“自學—展示模式”、江蘇木瀆高級中學的“問題導向自主學習模式”等,盡管它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翻轉課堂”研究。在我國,最契合翻轉課堂特征的是重慶市聚奎中學和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教學實踐,而筆者所參與的廣州市天河區“天云項目”中教師的翻轉課堂實踐也可視作翻轉課堂實施較為成功的案例。

1. 重慶聚奎中學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重慶聚奎中學翻轉課堂的實施走在我國的前列,他們的翻轉課堂是基于視頻和學習管理平臺的,而且每位學生都有平板電腦作為自己的學習終端。

課前,教師集體備課,制作導學案,并由學科組教師代表錄制10分鐘~15分鐘的教學精講視頻,上傳到“校園云”服務平臺。學生根據教師的導學案,通過觀看相應的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做測試題,教師則通過平臺的及時反饋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

課中,學生先獨立做教師布置的作業,對于難題,則通過小組、師生之間討論協作予以解決。教師巡視課堂,給學生以必要的個別指導。隨后,學生完成網絡平臺上或其他資料上的相關練習,并通過觀看教師錄制的習題評析視頻進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

2. 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為了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幸福,2012年,深圳南山實驗學校開始推行云計算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實驗。課前,學生在家通過平臺觀看教師錄制好的微課,看完之后通過做測試來驗證自己的掌握情況,測試提交之后,平臺會立刻將結果反饋給學生,學生根據反饋結果來繼續學習仍有問題的內容。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教師通過iPad打開翻轉課堂平臺,詳細查看每道題的錯誤率、錯誤答案等,然后選擇正確率低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解決了學生的疑問之后,教師會再給學生布置幾道練習題來鞏固或者拓展他們的學習。

3. 天河區“天云項目”中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在項目實施中,很多教師都嘗試了“家校翻轉”的翻轉式教學。項目組對參與教師每個月進行一次培訓,每次培訓后教師要選擇一次課進行翻轉式教學,并提交相應的任務給項目組。培訓共進行了三次,所以教師們的翻轉教學實踐也基本都進行了三次。方老師是翻轉課堂常態化實踐的唯一一位初三政治教師,結合初中政治的學科特點以及家校的客觀情況,她將翻轉的整個過程放在課堂內,并將所教的課設置成A型課和B型課。A型課是學生的自學課,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引、微課、課本、學習任務等學習資源,學生按照學習指引獨立完成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并完成相應的任務,同時也可通過平臺記錄下不懂的地方和問題反饋給教師。B型課則是由教師創設情境進行問題解決:教師通過平臺統計出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并整理出學生在平臺上提出的問題,由教師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小組協作解決、教師答疑)來解決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問題。這些基本問題解決完之后,教師再通過設置課堂測試,加強學生對常考點和易錯點的理解和鞏固。如有時間,最后會布置一些拓展訓練,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方老師的課型組織是AAB、ABB或AB型,這要根據每次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自學完成情況來定。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除了本文所介紹的國外翻轉課堂案例外,還有很多被大家熟知的翻轉課堂實施案例,比如,美國高地小學的翻轉課堂實踐、美國明尼蘇達州斯蒂爾沃特市石橋小學的翻轉課堂實踐、密歇根州的東大急流城高中的翻轉課堂實踐、柯林頓戴爾高中的翻轉課堂實踐等[4],這些學校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不僅促進了它們本身的發展,也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從國外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的實施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教師制作學習視頻、基于某種設備的平臺支持、教師對課堂上活動的設計。

而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中,基本流程是:課前教師錄制視頻給學生看,學生看完視頻后進行相應的檢測,教師根據檢測結果設置第二天的課堂問題解決方案,課上進行問題的解決,再進行課堂檢測或者拓展訓練。從國內外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可看出,其實施有鮮明的技術特征,要么基于移動通信技術、平板電腦技術在一些公共的視頻平臺上開展,要么基于一定的硬件設備在合適的翻轉課堂實踐平臺上實施。

筆者認為,有過多年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經驗的美國富蘭克林學院的Robert Talbert所總結的翻轉課堂實施結構模型較好地呈現出了國外翻轉課堂的操作。國內研究者王紅、趙蔚等對此翻轉課堂結構模型圖進行了翻譯(如圖1)。

通過國內外文獻研究,在RobertTalbert所總結的翻轉課堂實施結構模型的基礎上,再結合我國翻轉課堂實施的具體情況,筆者構建出了更為詳細的基于翻轉課堂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并借助項目契機,將該模式應用于廣州天河區天云子項目(ICT項目和翻轉課堂項目)的實施當中來檢驗其效果。

翻轉課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6],該模式的設計也是基于此提出的。在筆者構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學生和家長是翻轉課堂教學中參與的三種角色,他們共同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當中。教師是整個學習活動的設計者與引導者;學生是整個學習活動的執行者;而家長則起著監督、伴學的作用。

在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課前負責給學生布置自學內容,包括清楚地告訴學生要學習什么、該如何學習、完成什么的學習指引,同時也要包括給學生布置的微課或者其他學習資料以及給學生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家或者在課堂的前半部分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則通過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可隨時通過平臺記錄自己不懂的問題并反饋給教師。當學習完教師布置的任務之后,可通過與學習內容匹配的測試來檢驗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起到強化訓練的作用。由于學習是在學生家中進行的,所以家長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與任務完成情況,配合教師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來調整或者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形成“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交流。課中,教師負責為學生自學時產生的問題創建環境。比如,有些問題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就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稍微有難度或者考查學生小組協作能力的問題,則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進行解決。如果有些問題學生實在解決不了,則可以請教教師。教師也可選擇讓學生自己或小組來展示成果,確定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該內容,并加深學生對該問題所涉及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學生都可以給予及時的評價。如果學習問題掌握了,則進入下一個問題的解決,如果學生還未真正掌握,教師可重新創建環境來解決學生的問題。當所有的問題解決完之后,教師可布置課堂測驗來鞏固學生的學習,或者拓展他們的學習。在課堂時間結束后,應該進行下一個新內容的學習,也就是課前時間段,教師、學生、家長“各司其職”,完成自己的任務。課堂結束時也不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問題由于時間或者其他原因課堂上未能解決等,在課后教師則負責為學生的復習活動進行指導,所以筆者在這里加入了課后階段。

在上述翻轉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情的及時有效跟蹤是翻轉課堂能否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雖然沒有一定的平臺支撐,翻轉課堂也可以進行,但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來提高教學的效率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本模式就是在翻轉課堂實踐平臺的支持下構建的。教師可通過翻轉課堂實踐平臺,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步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檢查并統計出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同時也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由于家長在學生自學時可伴學,所以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及結果反饋、學生與教師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家長都可以詳細了解。平臺的使用是貫穿整個翻轉課堂教學的。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介紹“基于ICT技能訓練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和“顛倒教室——數字化時代學習方式的變革”項目是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應用融合,協同創新”合作項目的兩個子項目,這兩個子項目分別由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的汪曉東博士和焦建利教授主持。項目組結合兩個項目的內容通過多次研討,決定將兩個項目融合后同時進行。“基于ICT技能訓練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培訓的內容是“顛倒教室——數字化時代學習方式的變革”實施的基礎和支持。在提高教師ICT技能的基礎之上,教師才能進行高效率的網絡搜索,從而利用網絡有效資源來幫助自己的翻轉課堂教學,此外,ICT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師制作、設計優秀微課的保障。

兩個子項目融合之后,主要對參與教師進行了微課和翻轉課堂培訓,微課培訓的目的是讓教師們學會自己制作優質微課,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資源支持,而翻轉課堂培訓的目的是讓教師們了解翻轉課堂并能在教學中進行實踐,而筆者構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的實踐中應用、修改和完善的。

本文在國內外翻轉課堂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內以及筆者所參與的項目實踐構建出基于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由于筆者在翻轉課堂項目中既是設計者也是參與者,所以較充分地考慮了翻轉課堂操作中的各種問題,而且模式中將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活動都進行了詳細的標示,活動安排也較細致,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參考性。在構建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筆者將該模式在項目試驗學校進行應用,從而不斷改進,使其更具體、更完善。在本欄目的后續文章中,會向讀者介紹幾篇本模式具體應用的案例,希望為翻轉課堂研究者及實施者提供借鑒,為教育教學改革做出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

Johnson, Graham Brent.Student perce ptions of he flipped classroom.2013.

Robert Talbert. Learning MATLAB in the Inverted Classroom.2012.

[4]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11-13.

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 -algebra-classroom.

篇3

關鍵詞:翻轉課堂;任務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航空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69-06

一、引言

美國專業發展工程師會(ECPD,美國工程及技術教育認證委員會的前身)定義工程學為是有創意的應用科學定律來設計或發展結構物、機器、裝置、制造程序、或是利用這些定律而產生的作品,或是在完整了解其設計下建構或設計上述的物品、或是在特定運作條件下預測其行為,所有所做的都是為了其預期的機能、運作的經濟性或人員及財產的安全[1]。工程學包括非常多的子學科,然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需要利用基礎自然科學與數學知識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針對工程學的傳授和學習過程,我們稱為工程教育,它具有實踐性、綜合性、經濟性和創新性的特性[2]。目前的大學階段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教育特別強調工程教育,這類院校工程教育培養的人才除具備一般高等教育人才的素質之外需要更加突出工程素質的培養。工程素質既包含技術性素質,也包含非技術性素質[3]。一般來講,工程素質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廣博的工程知識、良好的思維方法、工程實踐操作能力、耐心細致扎實的工作作風、工程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4]。培養的工科學生動手能力、踐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薄弱是中國高等工科教育突出的問題。因此,以現代工程教育為導向,建立起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工程實踐為依托,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為突破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形成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國。它的基本原理是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簡單說來就是將學習的決定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前由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式學習,而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與此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則側重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及解決教師給出的實踐性課題等,這樣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同學交流,隨時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工程學科的學習具有一些天然的優勢。因為工程類學科的特點是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工程實踐的能力,以至將來能夠勝任工程師的角色,也就是在有了想法以后,能夠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工程類學科中的大部分知識屬于過程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不同,過程性知識不能直接陳述,例如可以通過實踐作業來獲得。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是起到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加實踐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也可得到教師的更多時間的補充指導。

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工程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出一種改進的針對工程類課程的教學模型,其中融入了任務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的優勢,同時將該模型應用于《適航與航空安全》課程教授過程。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在工程類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本科工科類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使其具備基本的工程能力,為日后成為優秀的工程師打下堅實的基礎。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和國家科學基金會對未來工程人才的培養要求主要表述為三點:(1)具有寬廣厚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術能力。(2)具有大工程觀的綜合素質和很強的靈活性與適應性。(3)具有終身學習的動力、知識與能力。簡單說來,就是能夠做到“在工程中敏銳的發現問題,深入的分析問題,快速的學習知識,準確的解決問題”。事實上,工程類學科中的大部分知識屬于過程性知識,也就是主要用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問題,主要以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表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與陳述性知識不同,過程性知識不能直接陳述,只能通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而且也不能像通過記憶來獲取陳述性知識那樣來獲取過程性知識。通常學習過程性知識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吸收知識。這是一個習得的過程,通過感知、理解和記憶過程性知識的陳述性形式(即陳述性知識),讓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形成聯系,這也是我們古人所謂的“溫故而知新”。

第二階段,轉化知識。這是一個深化理解和知識轉化的過程,通過各種練習方式,使貯存于知識體系中的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

第三階段,應用知識。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提取過程性知識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與陳述性知識相比,過程性知識的習得速度較慢,但遺忘也較慢。如果長期運用過程性知識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會逐漸積累許多經驗性知識,這其中不僅包括了知識,而且還有個人的技巧,是一種個體性知識。

目前我們本科工程類學科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論與概念和基本方法上面(如圖1所示,基本屬于陳述性知識),對于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屬于過程性知識)卻重視不夠。在這樣的教學內容驅動下,我們的授課方式大多數還是以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課堂上教師講授基礎知識和技術方法為主,學生們則以聽講和背書為主要學習手段。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的內容一天之后就會忘記大約74%的內容。然而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所需要的知識內化過程通常是在課后通過復習和作業來完成,這個環節在本科教學過程中是一個薄弱點,所以經常導致在學期末課程結束時學生頭腦中就已經沒有多少知識的儲備了,更不要說在畢業之后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了。另外,學生通常認為學習是學校內的事情,畢業之后就是工作,再也不用學習了,由此可見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如圖1所示)方面是非常欠缺的,而這項能力恰恰是優秀的工程人員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二)翻轉課堂的基本概念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國。它的基本原理是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簡單說來就是將學習的決定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前由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式學習,而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與此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則側重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及解決教師給出的實踐性課題等,這樣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同學交流,隨時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

(三)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在工程類科目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將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了課堂上,將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了課前。在工程類學科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可以獲得許多優勢。

1.有助于延長了課程的有效學習時間。

2.有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4.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

5.有助于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三、融入任務與案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任務型教學的引入

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9]。任務型教學法非常適合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實施,因為在課前學生已經完成了陳述性知識的自主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而在課堂上利用任務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充分的調動自身能力參與和體驗實際任務,與同學和老師進行過交流與合作,解決任務中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實現了學生將陳述性知識轉換為過程性知識的過程,而且有趣的課堂氛圍還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案例式教學的引入

案例教學起源于“哈佛大學”的情景案例教學課,之后迅速成為一種為全球培訓界為全球培訓業公認為最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之一。案例式教學有效地促進了陳述性知識向過程性知識的轉化過程。

任務型教學一樣,案例式教學非常符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思想。課堂上學生們在對案例進行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中,會不斷運用課前自主學習的陳述性知識,對案例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不斷的將陳述性知識向過程性知識轉化,力求解決案例中的各種問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與其他學生和老師進行互動與交流。事實證明:案例教學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極好的提升和促進作用。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們提出一種適合工程類課程的融合任務與案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Model of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learning Using Task and Case)。如圖2所示,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我們將課程的學習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課前自學、課堂教學和考核評價。

1.課前自學。課前教學階段是翻轉課堂的一大特色,它顛覆了我們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原本一直在課堂上進行的知識傳授階段翻轉到了課前,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通過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來完成。根據工程類學科的知識構成,學生在課前學習階段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方法,在這個階段我們關注三個方面的內容,學習資源、技術支持和學習方法與習慣。(1)學習資源。由于在這個階段學生采用的是自學方式,所以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應該提供多樣性的學習資料。①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是課前學習資料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它的形式可以是PPT加音頻,也可以是視頻短片,還可以選擇網絡上開放的相關課程視頻。教學視頻的內容、形式、時長等方面是影響學生課前學習效果的幾個主要因素。教學視頻在內容上應該以知識點的形式進行組織,每個知識點錄制一段視頻,時長一般15分鐘左右,不宜太長,這樣既可以保持學習注意力,又不會給學生構成太大的學習負擔。另外每個視頻還應配有相應的文字副本,方便學生查看,避免觀看視頻時忙于低頭做筆記而使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教學視頻通常在課前一周發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目標是達到對基本概念的熟知以及對基本方法的深度學習。②輔助學習資料。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是工科類學習經常參考的資料之一,另外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網絡資源也是非常有幫助的。③課堂任務的準備材料。因為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融入了任務型與案例式教學,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會以完成特定任務或者自主分析案例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前階段將課堂要完成的任務或者案例提前交代給學生,會讓學生的自助學習更有針對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更高。(2)學習方法與習慣。自主學習能力是工科類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能,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前階段恰恰是培養工科類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漸找到適合自己和所學課程的自學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建立自我學習的方法繼而樹立自我學習的信心。

2.課堂教學。翻轉課堂通過課前階段的深度學習實現了對課堂活動的時間的延長。由于課前已經把課堂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進行了自主學習,這樣也就減少了課堂上教師講授知識的時間,所以課堂上留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就多了。所以在課堂教學階段通常會采用合作式和交互式學習方法。為此我們提出了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融入了任務型和案例式教學。課堂活動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和環節。(1)知識回顧與現場答疑。盡管學生在課前進行了自主學習,但是在課堂上我們通常會首先進行本課內容的簡單回顧,同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記錄下來的疑問與困惑進行答疑。該環節的時間比重應該控制在整堂課的20%以內。(2)任務活動與案例分析。將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抽象和總結,形成任務讓學生完成,或者將工程中的實際案例提供o學生供其分析,這兩種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是實現培養工科學生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程素養的關鍵所在,同時也貫徹了翻轉課堂所提倡的“做中學、用中學、體驗中學”的特點。任務活動階段需要學生的高度參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工作中的人際交流能力。

課堂任務活動的實施通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教師根據本講的知識點設計出相應的子任務以及綜合運用各個知識點的綜合任務,每個任務都要設計明確的任務要求和具體的任務成果;②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組進行子任務活動,充分交流、互動,教師可以充當參與者、監督者、指導者、或協調者的角色,實時把握活動的進程,并對活動進行動態調整和指導;③匯報交流。任務活動完成后各個小組選出一名或幾名學生進行成果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報告、評審等。

課堂上案例分析活動的實施通常包含以下環節:①教師根據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工程案例,并基于案例提出附加問題;②學生獨立對案例進行分析,回答附加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疑惑;③教師隨時解決和回答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的疑惑,并適當地穿插講解相關知識和部分提示;④完成案例分析后,教師選擇部分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的結果匯報,并做點評。

3.考核評價。翻轉課堂不但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良好結合。通常我們將對學生考核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課堂考評,通常采用形成性評價,一個是傳統的期末考評,即總結性評價。(1)形成性評價。教師根據各組的匯報情況并結合在任務活動實施過程中觀察了解到的各組的整體表現,對匯報的學生及所屬小組在邏輯思維能力、活動參與度以及協商合作等方面進行評價并給出反饋意見。(2)總結性評價。在學期末會通過考試的形式完成本課程的考評,考試內容以課程大綱為主線,包括基本概念與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及通過案例分析等方式對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

四、實例

(一)《適航與航空安全》課程背景

《適航與航空安全》是系統安全性工程里面的一門典型工科類課程,該課程以系統安全性理論為基礎,主要講授飛行器的適航性與航空安全管理的相關知識。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航空安全的基本知識框架,掌握適航性與飛行安全相關的技術手段,了解相關的標準與法規,能夠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該領域的簡單問題。

如圖3所示,該課程內容圍繞航空安全的核心展開,包括針對飛行器的適航和安全管理兩個主要內容。

(二)教學模式的設計

基于上述的課程知識體系,并結合航空安全工程的實際工作,制定出該課程的授課大綱,講全部課程內容分為13講,每次授課3個學時,共計3時。

根據3.3節中提出的教學模式,我們以“人為因素對航空安全的影響”這一講來說明我們的課程設計,如下圖所示。

“航空安全的人為因素”這一講的翻轉課堂教學主要須做到安排課前自學和案例式課堂教學。

1.課前自學,教師通過在公共郵箱或者是課程中心中上傳航空安全人為因素講義及相關案例視頻,并給學生提供查找相關知識的資源,鼓勵去尋找講義中沒有的知識,如查找人為因素導致的航空事故案例或補充講義中覆蓋不全及不詳細的知識點,同時接受學生的咨詢;

2.課堂教學先要回顧這一講的知識,并解決學生仍存有的疑問,接著給出一到兩個相關人為因素導致的航空事故案例,讓學生分組根據目標任務分析,最后進行分析情況匯報。

對于課程教授完成時的考核評價是對整個課程而言的,因此在圖4中并未體現考核評價這一部分;考核評價主要有兩個方面,形成性評價和總結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各組的整體表現,對匯報的學生及所屬小組在邏輯思維、任務分析程度、活動參與度以及協商合作等方面進行評價并給出反饋意見,并放入學習檔案袋中;總結性評價是通過期末考試的來考核,包括基本概念與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及通過案例分析等方式。

五、結論與展望

在本科工程類科目中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多優勢,不僅符合工程類學科的學習認知規律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是一種值得研究與推廣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方法,在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在工程類科目的教學過程中,尚有以下方面需要繼續探討與研究。

1.授課教師的思維轉換與能力提高,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在課前階段教師要錄制授課視頻,使得教師的授課方式需要有很大的改變,在課上階段,教師與學生需要合作式教學,這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交流技巧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2.教學方式的技術化支持,目前的網絡技術越來越先進,如何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便捷的網絡工具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與探索的領域。

3.評價考核方式的改變,翻轉課堂的教學特色在于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強化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過程,而傳統的依靠考試分數來評價和考核的方式顯然不在適用,我們需要新的方式與內容對學生進行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評價考核。

4.教學效果的長期觀察與改善,翻轉課堂的提出和使用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將其真正的應用于工程類科目的教學中還缺少案例研究與長期的使用觀察,只有在長期(一個或兩個學期以上)的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才能通過收集數據并加以分析,來進行效果的評估和方法的改進。

參考文獻:

[1]https:///wiki/工程學.

[2]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幾個問題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0,(3):4-6.

[3]張曉東.簡論機電工程類學生工程素質培養途徑[J].廣東白云學院學刊,2006,(1).

[4]趙曉聞,林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國際比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33-41.

[5]邱然鋒,陳拂曉,張柯柯,郭俊卿.關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R怠白吭焦こ淌ε嘌計劃”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C].201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ICASSR 2014) Shanghai,China 2014.

[6]李燕.基于任盞某跫逗河錕謨鋟轉課堂教學模式[J].數字化漢語教學,2014.

[7]張永華.應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工科大學生工程素質的探討[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6(1):106-109.

[8]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8-10.

[9]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9):46-51.

[10]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4):46-51.

[11]https:///wiki/%E8%BF%87%E7%A8%8B%E6%80%A7%E7%9F%A5%E8%AF%86.

[12]https:///wiki/%E9%81%97%E5%BF%98%E6%9B%B2%E7%BA%BF.

[13]J.L.Bishop,M.A.Verleger.The flipped classroom:A survey of the research[J].2013.

[14]Bates S.The inverted classroom in a large enrolment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a case study.[C]// HEA STEM Conference.2012.

篇4

“形同質異”與“形異質同”

帶電體的電勢及場強求解方法

幾個易混的條件模型辨析

靜電場中的“像電荷”及其應用

讓“互聯網+”走進物理課堂教學

奇妙的“水上升”趣味實驗探究

巧用臨界態判斷連接體運動性質

高考題中的板塊模型欣賞

一道電路動態分析題的三種解法

2015年高考試題中的疊加電場例析

關于電磁感應中金屬棒運動位移題析

介紹一種指針平移磁電式電流表

初中物理中“短路”教學探討

有關傳送帶問題的創新題型賞析

類比法在物理教學中的功能初探

初中物理校本課程的開發初探

略論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的策略

淺析平行板電容器的動態變化問題

從“圓錐擺”到“瓦特速度調節器”

傳送帶模型中摩擦力的突變問題探討

關于熱機模擬實驗的探究和改進

利用DIS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例談定值電阻在電學實驗中的應用

靈活構建物理圖像巧妙解決力學問題

提高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

命制電磁感應習題應注意題設條件的自洽性

PCK觀照下的高中物理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比較法在“變壓器”教學中應用初探

江蘇物理高考實驗試題研究及教學建議

運用“一題多解”訓練學生的思維

從幾道中考物理題談實驗探究題教學

探究“微視頻”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學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例談利用微型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活問題導學在初中物理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初探

提高初中物理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微探究”的《電場線》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策略初探

以地球為參考系下太陽系各行星運動軌跡的探討

用活動引導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設計策略初探

實驗和理論相結合探究串聯電路總電阻特點

親歷發現感悟科學探究——“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基于“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初中物理命題初探

“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學中的運用

半偏法測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內阻實驗系統誤差分析

篇5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等教育;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一個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時代。在信息化環境中,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結構、教學模式和媒介手段都相應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場變革的關鍵在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專業基礎課作為一門連接大學基礎和專業知識的專業核心課程,如何開展有效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素養、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眾多專業基礎課教師所面臨的難題。而對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已經成為各方較為關注的課題。

二、翻轉課堂教學內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幾年興起的教學模式之一。其特點是學生在課下學習知識,而在真正的課堂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深化理解課前所學的內容。從2007年開始,美國大學課堂中逐步嘗試翻轉課堂改革。如在邁阿密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包括經濟學、市場營銷和計算機科學。[1]在波多黎哥大學馬亞圭斯校區及中西納西州立大學,C. Papadopoulos和J. F. Strayer則分別在工程靜力學和統計學導論課程中實施了翻轉課堂模式。翻轉課堂教學至少解決了三個問題――覆蓋范圍、積極學習和團隊協作,[2]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越來越突顯,因此國內高等教育領域逐漸對翻轉課堂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如何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國內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已成為專家和教師日益關注的焦點。

三、理論電化學課程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1.實現課前與課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目前應用化學(工)電化學方向的專業基礎課程――理論電化學授課采用國內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大多利用多媒體集中授課。這種教學模式擁有眾多優點,但也帶來一些弊端:第一,在面對面的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就像“填鴨”一樣,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往往是一邊觀看多媒體課件,一邊聽講,懶于記筆記,最終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不夠。第二,播放多媒體課件時速度過快,知識點不夠突出,容易造成學生對所學科目失去興趣,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翻轉課堂的實質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活動學習,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地在課下或課前在線觀看視頻學習。在課堂上,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課前與課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2.拓寬課程內容,增強學生自主性

理論電化學是應用化學(工)電化學方向的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各類電極反應的性質、特點及其動力學影響因素及規律等,其特點是其中的基本概念多,應用領域廣。這決定了在課堂教學上既要以教材為基礎,同時在內容上又要進行適當的擴展和細化;在教學模式上應將教師啟發、引導的主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充分結合起來,優勢互補,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既要強調知識的記憶,同時又要求學生學會應用于實踐的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做到實現以上要求,就必須結合天津大學的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討論中加深對理論電化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拓展專業知識面,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目的。其目標符合專業基礎課――理論電化學課程特點和要求,是對傳統課堂授課的探索和創新。

四、翻轉課堂模式在專業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課前優化課程資源建設

在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課前應依據理論電化學課程資源以及調查問卷和訪談結果,設計出理論電化學的課程建設方案,完善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網絡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學習資源、習題檢測,其中的學習資源主要包括學科前沿介紹、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教學案例等。[3]在學習資源中,可以設定一系列子模塊,例如系統公告、課程信息、學科前沿、課程資源、研究案例、微課視頻等。

系統公告主要是用來一般的或緊急的教學通知,如下一節課需要重點討論的課程內容,方便學生準備。課程信息部分將由“課程大綱”“教學計劃”“參考教材”“主講教師”四部分組成,[4]其目的是讓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學時分配、授課教師的職業背景等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學科前沿,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前沿的教學視頻鏈接以及文獻資料,例如,麻省理工有關電化學能源的教學視頻、網易公開課中“湖南大學公開課:化學與能源”等,供學生課前或課后觀看,不僅能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隨時鞏固復習。

課程資源可以由“學習指導”“教學課件”“相關資源”三部分組成,其目的是有助于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以及課后的復習,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明確所學內容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課件”和“相關資源”中,則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課件,從網絡上下載兄弟院校如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的教學課件以及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課件鏈接等,網絡上有關“微電極”的圖片資料,進行電化學實驗的微視頻等,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章節內容學習和課后復習。

研究案例將提供相關的前沿研究案例或應用案例分析、選題參考以及相關的方法指導。微課教學則指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創建教學微視頻,并按照章節或知識點將視頻進行編輯,供學生課前學習及課后復習。教學視頻最好控制在10~15分鐘,并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設計其內容。習題檢測部分既可以提供與章節內容相關的習題,讓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獲得學習反饋效果;同時又可以展示學生的課程論文,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

2.課中應用多種教學方式解決學生問題

課中應充分利用課堂上面對面的交流時間,采取答疑、研討、講授并用的方式教學。答疑是為了解決學生在課前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研討是增強學生的協作學習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組織小組學習和討論,不但有利于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相互包容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促進提高。在進行10~20分鐘的答疑或研討之后,教師應該對課前的課程難點或重點進行總結,并采取案例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課堂上的多層次案例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很有幫助。根據王世盛等人的教學經驗,[5]可以將課程內容的知識體系按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礎知識和理論;第二層次基礎知識的應用;第三層次新的電化學體系的研發、學科發展趨勢和前沿知識。然后依據三個層次設計相應的教學案例。

針對基礎知識和理論采用趣味性案例,案例資料以發展史實例、社會熱點事件等為主。[6]針對基礎知識的應用采用問題型案例。在講課時首先根據授課內容,提出相關的工程或研究前沿的實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并進行思考,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針對新的電化學體系的研發,采用引導案例式教學,結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通過課堂上對前沿研究資料中相關案例的介紹,引導學生發現或探討其中蘊含了哪些電化學原理和方法,有哪些創新性,以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深化理解,增強學生對創新研究的興趣和認識。可以采用課堂報告、小論文、小組討論等方式。在進行上述教學活動時,應先進行教學準備活動,即融洽師生關系,了解學生的學習條件、學習能力及學習環境,并對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進行介紹,讓學生從傳統教學方式中的漸進式方式進入到翻轉課堂。在課中,將以問題為導向,以案例式教學為主,輔助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等方式用于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節內容的自主學習或協作學習。

3.課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雙向互動

課后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構建教學互動方式。可以用博客、在線討論等形式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并引導學生進行研討式的合作交流學習。課后互動研討,能保持學習的持續性,不至于學生課后就放棄了繼續學習。在該部分中,教師可以在討論區內將重難點、學習反饋結果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同時又可根據學生的反饋評價,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授課視頻和教學資源。

五、結束語

經過上述實踐活動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有以下幾點:第一,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其學習時間更為自由,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全面提高了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第三,鍛煉了學生的交流溝通及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通過構建豐富的網絡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另外應用化學(工)電化學方向的學生是天津大學通過統一招生的渠道錄取的,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普遍較強,同時也符合信息時代年輕人的特點:他們能獨立學習,自學能力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現在的大三學生基本上每人配有一臺個人電腦,這也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他們可以輕松觀看教學視頻,學習教學視頻。因此在應用化學(工)電化學方向的專業基礎課上應用翻轉課堂具有可行性和推廣性。

參考文獻:

[1][2]何朝陽,歐玉芳,曹 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148-151.

篇6

翻轉課堂是近來藉由科技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課后作業的順序對調。認為可以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于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發展學習者分析、綜合和創新等高階能力。基于Bloom高階教育目標理論,對基礎醫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進行論述。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以Bloom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受生物學、圖書館分類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示通過多人的共同努力,多次實驗和修改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包括認知、情感、運動等三大領域[1]。平時應用更廣泛更多的是認知維度,其從低階到高階分為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特定的意義和行為特征,其中分析、綜合和評價屬于高階能力。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思維過程,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2]。相對于以往抽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教學目標分類,更能突出培養學習者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發展高階能力的意義

2.1高階能力是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要求

對衛生職業教育行業專家和臨床醫技能手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崗位工作任務涉及關聯性較強的不同基礎醫學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原有按單一學科特點設置的基礎醫學課程不能較好的與工作崗位需求相適應。為了突出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分析、遷移和創新等高階能力的培養。

2.2重視學習者高階能力的發展,是國際信息化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

信息時代改變著各行各業的運行模式,教育行業也不可能置身世外,如何利于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和變革,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更好地服務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已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長期以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始終未能有效地定位和實現自身的作用。基本上是嫁接在傳統講述法教學的基礎上,局限于低階能力的訓練和低階知識的學習[3]。目前國際上越來越重視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階能力的培養,因此改變直接作用于學習者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效的教學模式成為一種必要。

3翻轉教學

翻轉課堂是近來藉由科技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翻轉,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課后作業的順序對調。實際作法是將課堂講授的部份錄制成微課,當作作業讓學生在課前先觀看,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于練習、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發展學習者高階能力。教師課前發放導學案和微課。導學案提出相應的引導性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資料查閱和準備討論提綱。微課是把原來要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分段錄制成5~10min的微視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利器,分段的微課打破了課堂直線式的進行方式,便于學生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必要時可重復觀看較為難懂的部份。課堂中,采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收集和整理典型臨床病例,精心設計PBL、CBL或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承擔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責任,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空間和發揮獨立見解的機會,以鍛煉學生分析、綜合等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翻轉課堂單元教學設計。

4翻轉教學注意事項

翻轉課堂的重點不在于教師自制微課來教學,而在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高效進行課堂互動。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自行學習屬于單向傳授的知識,而將面對面的時間用于解決個別問題,且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及評估等等高階能力。認為翻轉課堂就是在家看教學微視頻是一種誤解,翻轉教學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將課堂時間用作更深入的學習活動上,因為講課其實僅是最基礎層次的學習活動。并希望將學生從知識接收者轉化為主動學習者,而且教師并非知識守門人,應該是學習過程的設計師與分析師。有觀點認為翻轉課堂并非創新的教學方式,在既有的教學方式中,指定學生先進行課前閱讀書本章節,然后在課堂進行討論的方式,即是一種翻轉教學。但不論其是否為一種創新的模式,科技工具的普及的確提高了其可操作性,多了一種貼近新時代的教學模式。

作者:袁鵬 沈華杰 李樹香 單位: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醫學部

參考文獻

[1]L.M.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5-47.

篇7

【摘 要】目前,微課及其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備受關注。微課是一種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形式,是為教育服務的。從學科課程與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微課的應用,得出結論:微課應有助于三維課程目標的達成;微課的制作和選用應置于教學設計整體中考慮。最后通過具體的案例,深入分析微課的應用和價值。

關鍵詞 微課;翻轉課堂;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10-0058-03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中小學的日常教學也受到信息化浪潮的沖擊,“微課”、“翻轉課堂”迅速成為教育工作者研討的熱門話題。很多學校、教師開始著手制作微課,并嘗試利用微課進行教學。

微課以短視頻為主要載體,內容短小精悍(一般不超過10分鐘),在學生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內有針對性地解決一個問題。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信息設備,微課能為學習者提供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資源。利用微課,學生可以隨時學習——既可提前學習,也可在課后再次觀看加深理解,還可在一段時間后復習使用;學生可以在任何場所通過觀看微課學習,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更是擴大了微課學習的空間。

微課特有的優勢,引起人們研究它在教育中應用的濃厚興趣。目前,對微課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方面:微課改變教育教學的方式的研究;怎樣開發優質微課的研究。

關于微課改變教育教學的方式,研究最多的是“翻轉課堂”,即把“教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構建“學生晚上提前在家通過微課學習新知識,第二天在教室進行師生、生生的深度互動、交流,完成知識的掌握和內化過程”的教學結構。一些實踐證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課堂上集中通過互動解決重難點問題的效率,教學效果較好[1]。

關于怎樣開發優質的微課,研究者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提出一系列建議:時間要短,但要完整地講清楚一個知識點;進行微課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任務驅動、問題導引,重視學生興趣;通過減少畫面中與學習目標無關的因素,添加提示性信息和字幕,進行概括、小結等方式,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為學生的思維搭建支架等[2]。

微課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沖擊,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形式受到極大關注。然而,冷靜下來思考,微課應當為教育服務。對學科教育工作者而言,應當圍繞著學科課程與教學,研究微課這種新的形式有什么優勢,能如何促進學科教育的目標更好、更高效地達成。而不是以微課為中心,去想怎么改變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使它能夠得以應用。下面將從學科課程與教學的角度,探討微課的應用,并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從學科課程與教學的角度思考微課的應用

1.微課應有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

在翻轉課堂中,常常是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識,課上進行交流、練習、討論,對知識進行難點突破和鞏固深化。這種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有助于知識目標的達成。

然而,在國家頒布的學科課程標準中,從三個維度對課程目標提出要求,“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和“知識與技能”目標同樣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經歷知識得出的過程,理解知識的背景和來源,在此過程中獲得學科方法、情感態度上的體驗和提升。上述過程是作業和習題無法替代的,學生自主思考解決書面問題通常只能較好地達成知識目標。

這提醒我們在利用微課進行翻轉課堂時,應避免將課堂上的時間都用在“知識的交流、難點的答疑和討論、練習題的教學”上,不應擠壓學生體驗知識得出的過程、動手和動腦探究的過程、在交流互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和態度價值觀的提升的過程。

單從知識與技能目標看,在實現知識目標的同時,還要重視技能目標的達成。例如,對一些有實驗的學科,課前學生觀看的微課視頻中的演示實驗,無法代替通過實物展示的真實實驗演示,更無法代替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學生必須通過實物觀察和動手練習熟悉實驗操作規范,提高實驗操作的技能。

總之,在學科課程中應用微課,要努力實現三維目標,而不只側重于知識目標的落實。由于微課特有的優勢,它可以在實現三維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要求教師在設計、使用微課時能有意識地從三維目標出發。

例如,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增強微課和學生的互動性,培養動手能力,增強學生體驗。遇到實驗時,不僅要給學生播放實驗錄像,還要設法通過微課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常見器材,親自動手實驗。

又如,微課適合隨時、隨地碎片化學習的特點,不僅可以開發有助于知識目標達成的難點輔導,還可有目的地開發一系列有助于達成課程標準中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拓展性微課程,供感興趣的學生選擇學習。這樣既有利于三維目標的實現,又具有選擇性,能夠滿足學生能力發展的需求。

在翻轉課堂中,只要精心設計,微課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三維目標。

2.微課的制作和選用應置于教學設計整體中考慮近兩年,微課的制作越來越流行,各地的微課比賽也不斷展開。評價微課時一般將其視為解決一個小問題的獨立的教學短視頻,對其本身的質量進行評價。

然而,當把微課運用到翻轉課堂中時,短視頻就應成為教學設計整體中的一部分,不應把它獨立起來處理。例如,針對一節課的教學,在制作或選用微課時要處理下面的問題: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時,教材、微課、導學案各發揮什么作用;微課一般不能解決一節課的所有問題,應該針對重點問題制作微課,微課的內容和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怎樣相輔相成,怎樣避免微課內容和課堂上的內容簡單重復等等。

只有處理好上述問題,微課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教材、微課、導學案都是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資源,恰到好處地利用這些資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如果微課的內容和課堂上的內容簡單重復,不僅降低了學習效率,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事先考慮好微課和課堂教學的關系:通過微課讓學生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給課堂教學留出哪些空間、課堂教學怎樣和微課內容銜接、課堂中設計哪些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

教學案例中的微課應用分析

下面以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教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一課的教學為例,分析其中微課的應用。這是一節探究課。探究教學是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方式,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是物理課程的重要目標。然而,在探究教學中常常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在短短一節課內,學生面對新現象,要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設計并開展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實際上學生匆匆忙忙,探究的思維并沒有真正展開。“評估”是物理課程標準中的探究“七要素”之一,在真實的科學探究中非常重要,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也很有價值,而在探究教學中往往沒有時間展開;另外,在探究教學中,教師常常假設學生沒有預習,按照教材設計的探究思路一步步展開教學,而實際上部分學生提前閱讀過教材并自認為掌握了探究的思路和結論,使探究教學的效果受到影響。

微課的應用和翻轉課堂給困難的解決提供了啟示。通過學生課前的預習和思考,為課堂上探究活動的充分展開贏得時間。在課前預習時,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教材,通過教師制作的微課引導學生對教材上的探究過程進行評估。在教材的探究思路基礎上,學生展開批判性思維,設計新的探究。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在課前,先通過第一段微課介紹摩擦力的基本知識;在微課末尾提出研究的問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并布置任務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是如何探究該問題的。然后學生觀看第二段微課,獲得科學探究方法、思路上的指導(主要針對科學猜想、設計實驗時猜想對控制變量的影響),第二段微課末尾布置任務讓學生對教材中的探究過程進行評估和改進。學生在評估時,由于來自生活經驗的影響,一般會在教材中的猜想基礎上,提出更多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物體運動速度’有關”,并基于新的猜想改進教材的實驗探究過程。

在課上,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快速地對學生自學知識的成果進行檢查、反饋、提高。然后開始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學生交流對教材的探究過程的學習和評估,并討論增加新的猜想后實驗設計應如何修改。全班師生討論并確定方案后,學生開展探究、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總結在知識方面的收獲和在科學探究方法方面的收獲。

在此案例中,為提高探究教學的效果,借鑒了翻轉課堂的思路,應用了兩段微課。第一段用微課介紹知識,比起教材的文字介紹,微課具有傳遞信息形式豐富、直觀、信息量大的優勢。第二段微課為學生評估和設計新的探究方案搭建支架,直接指向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同時,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微課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探究過程進行評估,既激發了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又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課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開展探究活動,經歷知識得出的過程。微課被置于教學設計的整體中,課前、課上的學習探究活動融為一體。

在信息化時代,必須認真思考信息技術對教育方式帶來的影響和改變。技術是工具,教育是目的。以育人為中心,從課程與教學的角度研究微課的應用,可以促使微課在教育中發揮最大效用,也有助于微課的推廣普及。

注:本文為北京物理學會課題《初中物理課程中科學方法教育的設計與實踐(批準號WLXH1429)》和《初中物理教師培訓微課模式研究(批準號WLXH1442)》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篇8

1.1教師方面

軟件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更新快的特點,需要授課教師具有實踐開發經驗和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但很多高校教師具有高學歷及較強的理論知識,實際項目開發經驗缺乏,課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地講授理論知識,注重傳授書本知識,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消化理解和實踐編程應用進行跟蹤。

1.2教學形式

由于受到有限的授課時間和硬件資源的限制,教師只能側重知識點的傳授及軟件技術的展示,不顧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即便是采用了CDIO、項目驅動等做中學的教育模式,由于學生并沒有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無法很好地融入到講授的教學案例中或要完成的項目里。

1.3學生方面

學生學習應該有一個過程——“聽看—記憶—理解—應用”。目前多數的教育形式只能使學生停留在前兩個階段,機械被動地接收知識,沒有深入思考的時間,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缺少自主學習意識。課下理解運用知識解決任務時,遇到問題需要幫助時,卻沒有授課教師的幫助指導,只能抄襲或者下載已有案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1.4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還停留在紙質形式,如項目報告、試卷等。缺少對于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全方位的考核形式。最終的考試實際是知識記憶的考核,或者是搜索抄襲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核。

2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及其優勢

美國最早推出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在2000年,邁阿密大學的Maureen等人最早介紹了應用“翻轉”教育模式在經濟學入門這門課程所取得的成績。塞達維爾大學的Baker等人提出通過網絡課程引導學生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2007年,兩位美國高中化學老師Bergmann和Sams采用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發現取得的效果遠好于傳統教育模式。2007年,SalmanKhan大量地錄制教學視頻放到互聯網上提供給更多的人學習,建立了一個非營利的在線“可汗學院”,進一步為翻轉課堂的全面實施提供了條件。近幾年,隨著翻轉課堂在美國的逐漸流行和取得的成效,翻轉課堂也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育模式。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也稱為顛倒課堂,是混成學習(BlendingLearning)的一種形式,通常學生在課堂外通過看視頻學習課程內容,而在課堂上通過學生與老師的討論、解決問題來完成作業。翻轉課堂是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前兩個階段“聽看—記憶”放在課堂外由學生自主完成,而“理解—應用”放在課堂上由師生之間的交互共同完成。翻轉課堂本質上是通過將知識接受放在課下完成,知識內化放在課堂上完成,對教學時間和空間進行重新組織和規劃,改變之前教學模式中師生的角色。相比于軟件工程專業當前的教育模式,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具有以下優勢。

2.1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

教師不僅是課堂的主導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更主要是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協助者。由于不用“搶時間,趕進度”地完成理論授課任務,不用考慮學生知識接受情況的差異,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講解學生完成的作業,設計教學案例,及時掌握學生對于知識的消化理解和實踐應用情況。同時,由于錄制了授課視頻,教師節省了重復進行知識傳授的時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關注軟件工程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及時更新教學案例。

2.2授人以漁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應用是真正意義上“授人以‘漁’”,是“能力和智慧的教育”。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形式圍繞的都是學生對于知識內化這一目標,協助和引導師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實踐。主要教學形式是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共同討論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以及軟件技術在案例中的具體使用方法。

2.3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

由知識構建過程中的被動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學生在網頁、摹課、移動終端等技術的支持下,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地制定知識接受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及學習時間。由于學生在課下構建了相關的專業知識,課上會積極思考和討論知識的應用,同時針對自己知識轉化過程中存在的疑點參與到討論以及教師的個性化指導中,使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最大化,真正能夠從課堂上汲取到成為卓越軟件工程師所需要的“營養”。

2.4“能力和實踐”的考核

由“知識和記憶”考核轉變為“能力和實踐”考核。由于翻轉課堂的應用,教師可以對于學生理解運用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側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考核,考核量化的結果可以準確評估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3在軟件工程專業實施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模型及具體的實施措施

在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中實施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模型。從該模型可以看出,教師不再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主體,學生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育過程的每個階段,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靈活地完成與其自身相關的教學環節。這種改進的教學模型,增加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機會。除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提問討論,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更多溝通。下面重點闡述軟件工程專業授課教師在應用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具體工作的實施措施。

3.1培養“雙師型”高素質教師

軟件專業的建設目標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實用性的應用型人才和高質量的軟件工程師為目標。軟件專業實施翻轉課堂教育模式進行建設的關鍵措施是培養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教師應多到軟件企業中向軟件工程師學習實際項目的開發經驗,多進行軟件技術的相關培訓,多參加軟件領域的研討會,從而打造具有較強軟件開發能力的“雙師型”高素質教師。教師只有具備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才可以真正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工作。

3.2建立網絡教學平臺

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上要讓學生能有更多時間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習專業知識,而課堂上更側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建立網絡數據中心,能夠存儲教學相關電子資源。如針對軟件工程專業的實踐類課程——Java(C/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重點講解語法的多媒體課件,教師將編程的過程所錄制的教學視頻,該編程語言使用的設計工具,在程序設計領域比較經典的電子書,教師圍繞該課程設計的項目案例,學生針對該課程提交的作業及設計的程序作品等。可以使用網絡的云平臺,如百度云、QQ微云等,自己學校有服務器的,也可申請成立數據中心;建立教師的個人網絡日志,根據課程進度發表相關專業知識,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能力培養;建立交流互動平臺,可供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及時進行提問、反饋,具體可建立QQ群、微信平臺、論壇等。

3.3制作教學相關資源

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上要努力提高教學相關資源的制作質量,保證課下學習的效果。①制作軟件工程專業知識點相關的網絡電子資源,如教學視頻、教學PPT等。由于這些電子資源利用由課堂上轉為課堂外,所以盡量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如軟件工程專業基礎課——數據結構與算法的教學PPT的制作要更翔實生動,能夠應用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中。可以多加一些備注,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難懂的理論知識。教學視頻是專業知識傳授的關鍵,教師要保證吐字清晰,語速適中,情緒飽滿,就像在面對面給學生教授一樣。同時,為了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錄制的視頻時間長度可以控制在10分鐘以內。另外,每個視頻盡量針對一個專業知識點或問題進行講解,便于學生回顧瀏覽,如每次只講解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中的一種排序算法;②設計課堂上讓學生回答以及討論的問題;③為學生可能提出的疑點難點問題準備全面的專業知識材料;④設計學生在線的練習任務以及在課堂上講解的有針對性的軟件項目案例。

3.4課堂上作為指導者

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上教師要注意自身教學角色的變化,不再擔當專業理論知識的授課者,而是專業知識內化和實踐運用的指導者。在翻轉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真正教會學生“漁”,而不僅是“魚”。主要的教學任務包括:①總結回顧在具體軟件設計中有實用價值的重點的核心知識,介紹實際應用中的經驗,推薦相關學習資源;②組織學生針對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進行提問,可以由其他學生或老師解答。同時,老師提出問題,由大家交流討論給出解決方案。③講解典型案例,可以由老師親自講解,也可以由本課程知識點運用較好的學生講解自己設計的案例成果,老師和同學們進行點評。④老師最后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大家討論的解決方案、典型案例進行總結,給出大家應該掌握的內容,如:核心的知識點,具體應用設計的流程,解決問題的算法,良好的工程經驗等。

3.5因材施教

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上要能夠實施因材施教,形成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學生知識內化的情況,包括:課堂上交流討論的情況、設計軟件案例情況、完成在線練習情況等,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具體的方式包括:對每個學生的網絡學習記錄進行跟蹤分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通過在線交流平臺進行一對一交流,幫助其盡快完成知識內化過程;形成互助學習小組,由知識內化快的同學帶動還處在知識接受階段的同學;對在線的練習進行難度分級,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做相應練習。

3.6考核評估

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上要通過過程考核評估取代原來的紙質最終考核評估。考核評估的具體項目包括:課前考核(10%)、課上考核(60%)、課后考核(30%)。課前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包括:在線學習時間及頻次(5分)、在線題目完成數量和質量(5分)。課上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情況,是考核評估的重點,包括:反饋提問的數量和質量(10分),課堂上完成練習的數量和質量(10分),參與課堂討論的活躍程度(10分),開發展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案例、具有創新性的程序或者申請了軟件注冊權(30分)。課后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創新運用的能力,包括:在互動交流平臺參與時間及頻次(10分)、交流反饋以及回答問題的數量和質量(10分)、在線完成練習題目的數量和質量,編程類課程可選用在線評判系統OnlineJudgment進行練習(10分)。

4實施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在軟件工程專業取得的效果

翻轉課堂教育模式是在案例式、CDIO、因材施教等教育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是對教育過程的有效重組,能夠切實對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能力進行培養和評估。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在國內外教育領域已經獲得很好地教學效果。哈爾濱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一直堅持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專業建設根據企業用人要求進行“定制式”設置,動態及時地進行教學計劃的設定,讓學生學以致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和項目開發經驗。同時,我們的軟件工程專業確立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師隊伍建設思路,并形成了教師企業研修、聘請軟件企業工程師來校授課的機制,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哈爾濱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還積極探索改革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案例式、CDIO、分專業方向等教育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本專業也在積極將翻轉課堂教育模式應用到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上,并實施了以下具體措施:與大公司合作建立網絡教學數據中心;建立學院的在線程序設計評判系統;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在課堂上通過項目案例講解;考核上采取網絡自動評判系統,側重學生實際編程能力的考核;設置了專業平臺以及導師制進行個性化人才培養等。這些措施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證了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近幾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92%以上。

5結語

篇9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顛覆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我們化學教師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也應該投入到這場教育革命中。本文就是從翻轉課堂提出的背景及意義,研究現狀,在化學教學中的實施路徑三個方面闡述了對翻轉課堂的理解。

關鍵詞 高中化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應運而生,伴隨著教學改革,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都是新課程改革的和教學改革帶來的新氣象,是在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作為新時期的教育者,也應該不斷學習和探索,轉變教育理念,研究新的教育模式。翻轉課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由美國傳入并不斷發展。本文結合高中化學科目的特點,談一下自己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的探索和研究。

一、翻轉課堂的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翻轉課堂是從美國引入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理論依據是掌握學習法。掌握學習法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教授所倡導的一種教育理論,其主要內涵就是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掌握學習課程的節奏,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所學內容,獲得較好的成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是從美國引入,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出現了本土化的特征。翻轉課堂的內涵是一種老師輔導和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將教學內容錄制成視頻,上傳至網上,學生在家隨時可以觀看視頻進行學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反復去看,而原來在家做的作業則改為在課堂上進行,老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講授,而是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和答疑,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也叫做反向課堂,對我們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挑戰,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這種模式的嘗試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首先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學習,學習時間更加自由。每個學生不可能在整節課都能夠集中精力,也不可能在每節課都能夠集中精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翻轉課堂就體現出優勢,可以選擇自己狀態較好的時間看視頻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己掌握時間。

其次是可以照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或許有的學生在這個知識點處薄弱,或許有的學生在另外一個知識點處薄弱,不一而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第一遍沒有看懂,那你可以再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第四遍,因為是在自己家中看視頻,沒有人會因為你看了很多遍而嘲笑你。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覺性,激發學生不斷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等。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加入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當中的原因。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在國外發起,并在國外逐步展開的,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在國外的探索和實踐比較成熟,也出現了很多比較成功的教學案例。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傳入國內之后,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加之,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和教學的不斷融合,已經為“翻轉課堂”的實踐與研究創設了有利的條件,也吸引了很多學校積極學習和探索,比如:上海市仙霞高中,浙江省溫州二中和重慶市聚奎中學等,開展了一些理論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化學學科的教學上,成果的案例很少,這對我們化學教師而言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挑戰。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的路徑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那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運用?這樣一個新事物,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嘗試。

1.研究實施方案,確保有效有序進行。翻轉課堂對我們來說是新事物,雖然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但是,也需要我們的理解和認知。因此首先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學習,了解翻轉課堂的內涵;其次需要調查分析翻轉課堂在我校實施的可行性,并研究實施方案;第三可以組織個別教師嘗試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不斷進行總結,最后再逐漸推廣。

2.提供技術支持,構建化學主題教學平臺。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已經不是講臺上的傳授者,而是引導者,而這種教學模式更需要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的技術支持,通過技術支持尋求更多改變,將學習的主體完全交給學生。當然,這對教師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課前要進行教學設計,制作和整理有關教學視頻和內容,甚至會輔助其他的文字資料或者圖片。

3.嘗試建立我校高中化學“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和評價體系。“翻轉課堂”教學流程的建立是在多次實踐的基礎上才能夠形成,更需要多次的修改和完善。與之相對應,還要形成合理的評價體系,以此引導教學。

總之,本文雖然對“翻轉課堂”與化學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討,但是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是對“翻轉課堂”的認識不夠成熟,對“翻轉課堂”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尤其是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的路徑的探討顯得寬泛,但是,我們針對這些問題會繼續努力,不斷實踐,積極探索出適合我校實際的化學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家貴,陳憲明.利用課程網站整合分析化學教學資源的探討[J].廣州化工.2011(13)

[2]吳招壇,呂芳芳,馬志成.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0)

[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

[4]馬金針.信息技術下的化學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1)

篇10

【關鍵詞】高職英語 翻轉課堂 教學行動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高職英語教師未能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隨著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高職英語教師已經將翻轉課堂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鍛煉,另一方面可以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節省課堂時間。本文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

一、研究方案的設計

高職英語教師通過翻轉課堂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對課堂內外時間方面進行重新的安排和計劃,將更多的學習自交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有限的課堂時間更加珍惜,同時將更多精力集中于知識的學習以及問題的探究工作中。以《大學英語》為例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進行研究分析,首先教師需要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行動計劃的制定,之后采取實際的行動對計劃進行落實,之后對教學行動進行考察,最終對教學行動進行反思。通過重復以上工作,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明確,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對教學行動研究步驟進行分析:首先,教師需要進行備課,對翻轉課堂教學主題進行明確,完成教學案例的編寫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行動研究計劃;其次,對本班學生特點進行分析;再次,完成問卷調查表的制定工作;最后,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假設,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另外,學生同樣需要進行一些基本的準備,按照教師規定時間進行學習,對教師提供的翻轉課堂教學資源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按部就班的進行課前準備預習、課上討論以及合作學習討論等工作。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便可以完成對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的研究工作。

二、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的落實

對高職院校某班級學生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的實驗研究。首先,教師在學期開始將調查問卷下發給本班30位學生,并將其全部回收。對問卷調查的填寫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約有90%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必要性有所認識,93.3%的學生認為口語交際方面的技能較為重要,30位學生均認為詞匯學習的難度較高。教師了解上述情況之后對教學工作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以及實際需求完成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的設計,對教學方法以及內容方面進行調整。其次,教師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對學生進行進行教學,為學生的口語交際練習提供更多時間和機會,教師在每節課對學生詞匯掌握情況進行抽查,進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及時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進行調整。2周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第一次水平檢測,發現通過考試的學生數量較少,2位學生85分,2位學生分數超過70,4位學生成績在60-70分之間,剩余學生均不及格。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進觀察,對班級內學生特點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對教學行動進行反思。

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主題進行明確,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學生在獨立完成教學內容相關知識的預習工作之后,教師安排每節課由一組學生進行課前10分鐘的演講,教師對這組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并將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打分和記錄,學生的演講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演講內容進行補充和擴展。在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和練習時,教師同樣將學生分成5組,使學生進行本節課相關內容和問題的討論,教師在一旁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并完成分數的記錄工作。待本學期結束之后,教師對本班30位學生進行期末測評,發現本次測試中20位學生的成績達到60分及以上,6位學生成績超過80分,70-80分數段的學生有11位,60-70分數段的學生共計3位,較學期開始相比學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之后,教師將學情調查問卷下發給學生,發現66.7%的學生認為通過翻轉課堂教學行動自己的英語成績有所提升,詞匯掌握情況有所改善,7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口語交際及閱讀成績有所提升,但是寫作與聽力方面有待加強。教師將學生平時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計入總成績,完成《大學英語》課程得分情況的表格繪制工作,確保學生可以認真對待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翻轉課堂教學活動。

三、對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實驗效果進行分析和反思

在一學期之后,教師將學生期末測評結果和最初的測評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班級學生英語水平整體提高,及格人數由原來的8名上升至20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具有極高的實踐價值。

對本次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的落實情況進行反思:首先,教師將英語課堂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由原來單一的講解轉變為如今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尊重,教學活動不再由教師進行自導自演,學生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其中,努力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和任務,教師的作用便是在學生遇到問題時進行啟發和指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多的互動。其次,學習理念以及方式方面的改變。在高職英語的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互相幫助,對各自的信息進行共享,進而使學習效率提高,同時學生可以對他人的長處進行學習和借鑒,對自身的英語水平進行提升。學生學習理念方面同樣受到了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的影響,學生不再過度迷信權威,不再過多的依賴教師,自主學習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通過網絡等平臺獲取所需信息,并通過這些教學資源完成英語自主學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高職教師已經將這種方法廣泛的應用于教學工作中。上文已經對翻轉課堂教學行動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希望我國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對這一方法進行科學的利用,在提高英語教學工作效率的同時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