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6:49: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轉課堂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翻轉課堂論文

篇1

翻轉課堂(FlippingClassroom)通常也被譯成“顛倒課堂”或者“反轉課堂”,這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該校的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兩位化學老師為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將帶有講解聲音和PPT演示文稿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而引起眾人的廣泛關注。國外學者將翻轉課堂分為課前和課堂兩個階段。課前,老師將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容利用信息技術錄成視頻,并將其與相關的學習資料一起上傳到網絡,供學生自學。學生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總結并歸納出指導要點。課堂上,教師對學生自學中產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并引導學生開展協作探究、互動交流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翻轉課堂是教學理念的深刻變革,它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建立起真正意義的生本課堂。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課前自學和課堂探究構成。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完成的,知識內化是由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或者實踐來完成的;而在“翻轉課堂”上,知識傳授是借助信息技術由學生在課前完成的,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教師的幫助與學生的協助而完成,教學形式由傳統的課堂講授加課后作業轉變為課前自學加課堂探究。隨著教學過程的翻轉,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由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促進者。學生由傳統教學過程中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轉變為知識的自主建構者。

二、教育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

根據對翻轉課堂的理解和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理論,結合教育學的教學實際,構建出教育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這個教學模型以任務驅動為手段,由課前自學、課內合作交流、課后拓展三個部分組成,包括“確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知識探究、互動交流、評價反思、拓展提高”六個環節。

(一)課前自學模塊設計翻轉課堂的教學真正實現了“生本課堂”,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作為策劃者和組織者,教師在課前就要做好教學準備并組織學生自學。因此,課前自學模塊包括確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知識探究三個環節。

1.確定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習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學習活動進行之前,教師要先確定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始終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進行。并且要指導學生自覺地將學習目標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始終,保證最終獲得學習效果。學習目標主要包括學生要學會的教育學基礎知識,要形成的基本教育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目標確定時,目標表述要簡明扼要,并且要注意全面完整,體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既要幫助學生明確要學會的知識和技能,又要發掘知識內容里面滲透的情感因素,指導學生自覺提高思想素質。

2.明確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是根據學習目標制定的學生要完成的具體工作。學生在了解學習目標之后,還要明確學習任務。學習過程中,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具體的任務中。學生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使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成就感會不斷增強,逐步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的自學能力。根據教育學內容性質的不同,可以確定多種形式的學習任務。知識性的內容可以采用設計知識結構圖、撰寫小論文、開辯論會、組織知識競賽等形式;技能或操作性的內容可以采用設計調查表、設計活動方案、進行案例分析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模擬教學或撰寫教育(教學)方案、情景表演、制作教育活動的操作步驟圖等形式。

3.知識探究知識探究環節是指為學生提供課前基本的教育學知識,進行必要的理論解析及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源庫預習教育學的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教學資源庫可以包括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比如講義、PPT演示文稿、視頻資料等。這些教學資源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需要自主學習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案例材料、實踐資料等。學生自學的教學資源不僅僅局限于教師提供的材料,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資源,比如利用互聯網上的文本、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豐富多彩的具有趣味性的資源來體現知識的運用。這些資源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學習內容,而且能夠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學知識內容之后,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網絡交流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聊天室、QQ群、討論組等多種網絡交流工具互相探究,互相解答疑難,實現互動交流。課前,學生通過以上三個環節自主學習知識內容,基本理解和掌握主要學習內容,為課內的知識內化和運用奠定基礎。

(二)課內合作交流模塊設計翻轉課堂的教育學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互動交流為主,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運用。在翻轉課堂上,教師充分體現促進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把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課內合作交流模塊包括互動交流和評價反思兩個環節。

1.互動交流互動交流是六個環節中的中心環節,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積極主動地占有和應用,進行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首先,對于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提出的疑問,學生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去探究答案,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遺留問題,為進一步合作交流掃除障礙。其次,學生合作互動,進行知識運用訓練,完成學習任務。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學生通過層層遞進式的訓練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不拘泥于學習任務的桎梏,獨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這個過程包括以下五步:第一,成立研究小組,明確學習任務,確定研究課題。在這個步驟中,要確定小組成員,明確成員分工,選定研究課題。第二,搜集相關資料,開展合作研討。這個步驟要根據已經確定的研究課題,圍繞研究內容和教師提出的討論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第三,根據研討結果,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給出與學習任務完成相關的提示或要求,對于比較難的任務,也可以提供參考實例。第四,成果交流。每組選派代表與全班同學分享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并進行相互評價。第五,參考同學提出的修改建議,進一步完善學習成果。

2.評價反思評價反思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審視和反思的過程。評價反思可以針對整節課的學習效果內進行整體反思,也可以針對學習內容中的某一個內容進行反思。通過評價反思的環節,學生對整個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和梳理,有效促進知識的內化和掌握,鞏固學習效果。課內,學生通過以上兩個環節進行知識的內化和應用,完成學習任務。

篇2

環境工程物探是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和應用地球物理專業都會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涉及淺層地球物理勘探的多種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電法勘探、聲波法探測和探地雷達探測等。是針對深度在0-200m范圍內的地下介質的結構和性質開展地球物理探測的一門課程。由于本課程所涉及的探測方法多達五到七種,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理解各種方法的原理、了解各類勘探的依據外,還要讓學生掌握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和探測數據的處理解釋流程,并完成實踐能力的鍛煉,這對于課堂教學模式而言,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論和實踐中所涉及的各類知識,在課程短、內容多的教學條件下,學生獲取知識像“放電影”的過程一樣,被動地“觀賞”了一遍,結果導致課程結束后,很多學生甚至連各種儀器最基本的連接和設置都沒有學會,理論知識也會因為內容較多而產生混淆模糊,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通過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來培養其理論學習的主動性,鍛煉其實踐過程中的可行性,最終達到符合環境工程物探這門課程的學習要求和教學目標。

二翻轉課堂在環境工程物探課程中的應用

嘗試本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在環境工程物探課程中的“探地雷達實驗課”上,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探地雷達是一種常用的淺層地球物理探測方法,依靠向地下發射高頻脈沖電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波達到探測目的,具有無損、連續、高精度的探測特點。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公路鐵路檢測、地埋管線探測、淺層水文地質環境調查等領域。探地雷達實驗課需要預先設置探測內容,設計探測方案,完成儀器操作并處理分析數據,最后給出探測結果,這一整套過程具有環境工程物探這門課程中其他方法實驗課的典型性。因此,選擇該方法實驗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也具備該課程的代表性。

1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探

地雷達實驗課通常的實施環境為學校內具有已知地埋管線的校園道路上方,學生在學習了雷達理論知識和探測原理的基礎上,根據所學的儀器操作步驟和探測設計原理,對埋地管線開展探測,達到探明其位置和埋深的目的。該實驗課的教學目標是驗證學生的理論學習情況,并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該實驗課開展前,學生在前期的課程中主要學習到的是探地雷達的原理和構造,以及儀器的結構和功能,并沒有親自開展過探測設計和儀器操作。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學生通過被動的學習這些知識,很難形成一整套工作方案,導致實際探測效果不理想。此外,在實驗課中學生往往只對實驗儀器本身感興趣,忽略了重要的探測設計步驟,這又會導致增加了操作的盲目性,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探測效果。本文為解決上述問題,按照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進行了以下課程設計:在實驗課開始前,學生依據教師制作的視頻和手冊等學習內容進行理論學習;實驗課上,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將大多數時間交給學生獨立操作,僅留20分鐘進行總結和討論;然后,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探測實驗報告。最后,教師通過對學生提交的報告對本次教學進行評估,以郵件的形式糾正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

2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

根據上述的教學設計,本研究對該課程的探地雷達實驗課完成了以下的教學過程:一,在實驗課開始前,教師將相關的探地雷達理論知識和勘探設計依據,使用視頻錄制軟件制作成基于PPT(PowerPoint)的教學視頻,提前一周發給學生,使學生有學習準備時間,能夠充分掌握知識。二,同樣在實驗課開始前,教師將依據課程所使用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自主研發的GR(Geol-ogyRadar)探地雷達系統、GR軟件處理系統,和本次實驗課的探測目標,編制儀器操作手冊和軟件使用說明。這部分內容是將圍繞地埋管線進行的探地雷達采集參數設置、測線布置原則和數據處理流程編制成冊,讓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預先熟悉工作流程,并思考工作步驟中的細節。三,在授課過程中,首先對學生進行以10人為單位的分組,充分發揮“翻轉”理念,以學生為主導讓各小組自由安排探測中的各項任務。在各組分別開始探測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規定本次探測的總時間,并不主動干預他們的獨立工作進程,僅在發生容易導致儀器損壞的操作或其他嚴重錯誤時才主動介入,其余時間僅接受學生的提問和咨詢。四,課時的最后20分鐘,教師對各組的探測過程和結果進行點評,并提出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和探測報告的要求。五,課程結束后一周內,學生將報告以郵件形式發給教師作為教學的評價依據,教師也將通過郵件點評報告中的問題和學生的思考,并對探測過程和探測成果進行總結評分。

3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

通過上述翻轉課堂教學在探地雷達實驗課程中的實施,發現將理論和操作過程的學習放在課外,學生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學習預備知識,并討論設計課堂上的探測方案。這樣,學生大多可以在課堂時間內較獨立地完成一整套的探測工作,節約了課堂時間的同時,也克服了探測目標的不明確性和儀器操作的盲目性。這種以主動學習來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對于理論學習和操作實踐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單純的教師講解。絕大多數學生都會為了達到實驗課上的管線位置探測目標而思考、準備。并且在分組條件下,學生更能夠集思廣益,通過相互提醒、溝通的方式,思考小組其他成員的思路,彌補自身方案設計上的不足,最終每個小組所開展的實驗、方法都很合理、完善。而課堂時間中最后20分鐘的教師點評,又非常好地確保實驗課教學效果,即使大多數同學都出現的小錯誤,也可以在這個環節里被及時糾正。最后,通過布置學生撰寫實驗報告,達到了一個完整探測過程的擬真化,讓學生切實感覺到自己在做一項工作,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而教師則可以根據這份報告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判斷和評價。電子郵件的交流則針對報告中的錯誤或問題,給學生又增加一次糾正或改進的學習機會。因此,翻轉課堂的實施,提高了學生在實際操作上的信心,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使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提高了他們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另外,也鍛煉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三結語

篇3

教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在家完成新知識的學習,課上由教師領導學生解決問題,交流探討,展示提升。這種顛覆傳統教學流程的教學形式就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不僅在教學形式上有別于傳統教學,迎合了教學新理念的要求,更具有以下特點:首先,翻轉課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翻轉課堂中學生需要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情況及理解程度安排學習進度,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其次,翻轉課堂有利于個性化學習。教師對于不同學習情況、不同性格、不同經驗的學生會提供適合的視頻,整個學習過程體現了“因材施教”。最后,視頻可以反復觀看。視頻可以回放,這樣就使得那些因事誤課的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

二、翻轉課堂在我國實施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對于翻轉課堂的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翻轉課堂大范圍地在我國課堂教學中實施依然存在著無法突破的障礙。目前我國的貧富差距嚴重,網絡信息技術還不能達到區域共享。翻轉課堂的實施中微視頻的觀看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有信息技術上的支持條件,就不能達到教育公平。微視頻是不是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能否促使學生在家自主完成知識講授過程也是很難掌控的。課前自學、課上活動和課后鞏固,能否做到環環相扣,對教師則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翻轉課堂評價機制能否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適應,與本校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對學校來說也是一種挑戰。諸如此類的問題嚴重制約著翻轉課堂在我國實施的進展,亟待解決。基于這些問題的考慮筆者產生了如下思考。

三、翻轉課堂在地理學科上取得成功的希望所在

地理學科是集綜合性、地域性、差異性于一體的學科。它有別于其他學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看圖、讀圖、畫圖,教師還要開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翻轉課堂在地理學科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從傳統的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要素的有機整合轉變成富含教師、學生、內容、媒體、環境等多因素的復雜教育行為。因此,翻轉課堂要想在地理學科上取得成功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

1.優質的地理教學視頻。

翻轉課堂的實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完成知識教學過程,因此視頻的制作及特點決定著學生的自學效果。在地理學科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視頻同樣重要。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學視頻最好做成主題視頻,比如“熱力環流的原理”、“水循環的過程”等分別做成一個主題視頻。并且視頻需短小,盡量控制在15分鐘之內。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使學生長時間地處于精神緊張狀態,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地理教學微視頻中應該盡量做到圖文結合,讓學生學會看圖、讀圖、識圖。教學視頻中盡量不要出現教師的形象,而是以一種聲音的出現形式進行面對面的講解。學生一整天都在學校中對教師早已產生了視覺疲倦,更別提對教師所講內容的興趣了。

2.高水平的地理教師隊伍。

有人說,翻轉課堂使學生在課下都進行了自主學習,削弱了地理教師的作用。其實不然,翻轉課堂的操作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和職業敏感度。①地理教師必須有較高的專業敏感度。不是每一節內容、每一種課型都適用翻轉課堂。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對于翻轉課堂的適用性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教師憑著專業敏感度進行安排和選擇。②地理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在向學生提供視頻資源前,還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驗。根據學生性格、學習情況的不同,提供不同形式的視頻,有針對性地布置相應的練習,實現個性化一對一的學習方式。③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有很強的掌控能力。課堂上的活動需與微課程形成互補。地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形成認知聚焦,著重講解重點、難點,而不是像學生觀看的微視頻那樣面面俱到。在課堂之上能夠很好地組織學生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成果展示、歸納總結,促使學生完成知識內化。

3.學校對地理課程及其他課程的合理安排。

①翻轉課堂的實施肯定針對的是所有學科,是學校課程整體的變革。這樣問題就應運而生,一個學期要開設十幾門課,如果每一科都要用翻轉課堂,那學生在課下就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觀看和完成練習,不能迎合學生減負的倡導。這樣嚴重地占用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會理想。需要觀看的視頻增多,學習的效果便可想而知。本身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學生在課下對知識有很好的理解,教師在課上的講解不會像視頻里那樣面面俱到,如果學生對視頻授課的內容一知半解,課上進行的活動就沒有辦法順利完成,那么翻轉課堂的意義就不大。②學校在進行課程的重新安排時應考慮到課程與課程之間的互補性,課程內部之間的互補性。比如,一天的課程里使用翻轉課堂的課程不宜超過四科。同一門課中也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用于翻轉課堂。地理課程中課型主要分為講授課、練習課、鞏固課等,在地理課中可以把練習課與鞏固課等其他課型交互使用翻轉課堂。

4.地理教學全過程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融合。

現階段人們對翻轉課堂更多的關注點在視頻觀看、視頻制作及網絡環境中。但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并不是單純某一個環節做好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地理學習上應用翻轉課堂時,不要只關注微視頻而忽略其他環節的重要性。翻轉課堂是由知識講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組成。知識的講授最終的目的是知識的內化。讓學生學會應用,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把新接觸到的知識納入自己已有的學習結構中。如學習了“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這一節,學生就應該樹立起環境保護、植樹造林的意識。真正的翻轉課堂不應該只是關注學習場所,應注重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不應該只關注學生觀看視頻這一單一的行為,應該關注富含地理教師、學生、媒體、環境、內容等多種因素交錯的動態過程。不能只關注在線視頻觀看,應關注智能診斷系統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富媒體環境。

5.與翻轉課堂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機制。

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提出,教學評價的轉變都會成為其核心內容。翻轉課堂也不例外,沒有適合的教學評價就體現不出翻轉課堂實施的效果和意義。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來看,評價主要注重兩點:①注重過程和情感評價。教師可以發放學習記錄檔案袋,要求學生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也可進行學習過程心里變化的跟蹤,讓同學寫課后感想。如學習了“全球氣候變化”之后觀察學生是不是樹立了環境保護的意識,生活中是不是有所行動。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參與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很多,尤其是學生家長及社會也參與了進來。在課前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評價。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協作學習、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內化,學生間可以互評。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往往采用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社會也可參與評價。此外,教師是整個課堂過程的設計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評價不可缺少。最后,學校管理者的評價會使整個評價更為完整。

四、“翻轉課堂”在我國方興未艾

篇4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心。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在傳統課堂中的地位,形成了新的教學方式———“主導和主體相結合”。課堂教學的重心不再是教師,教師從原來的單項知識傳輸者變成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上課之前,教師要做好資料準備,學習資料的形式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翻轉課堂的實踐者———美國的兩位老師用PPT錄制了一款自己的微視頻,通過網絡傳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家里觀看。考慮到學生的課外時間和精力不多,教師不應給學生準備太多資料,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學習壓力,教學視頻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還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資料,只有這樣才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課前準備工作。翻轉課堂需要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這是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自主學習的程度關系到翻轉課堂的實施能否順利進行,但教師難以深度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了問題,教師也不能第一時間解答,教師和學生之間由此產生了對知識理解的分歧,因此,很多翻轉課堂的實踐者對此提出了一些實驗方法,比如,北京一所中學進行初中生物翻轉課堂的實驗,讓學生在家里觀看視頻,然后會接受4~5個的問題檢驗,看看他們對教材的內容掌握了多少,并且根據檢驗的結果進行研究和討論。

3.課堂活動。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活動是一個將知識轉為學生能夠消化的過程,對一些知識的了解學生已經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那么,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就不能再用傳統的教育模式,而應深入到學生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活動,從而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

4.結論與評價。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結論與評價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翻轉課堂模式教學是新的教學模式,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新的挑戰和要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那么,如何才能發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呢?這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除了要求學生對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做出評價外,參與的教師也要互相指導,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和討論,從而提升翻轉課堂這一新教學模式的課堂效果。

二、初中生物實驗翻轉課堂的支持系統

初中生物實驗翻轉課堂支撐系統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實驗環境,將教師和學生維系在一個虛擬的計算機網絡環境中,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拓展教師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支持翻轉課堂的進行。

1.在線課堂的實施。在線課堂分為教師上傳視頻和學生觀看視頻兩部分,教師要上傳知識資源,這需要教師專門制作,此外,還包括一些相關學習資料,如初中生物實驗的鏈接、實驗練習作業,等等,以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則應學習老師提供的資源并提交作業,由此,翻轉課堂才算得以成功開展。

2.進行交流。交流是學生之間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方式,它包括多種途徑,如撰寫實驗博客、參與論壇討論和微信聊天,等等。實驗博客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過程記錄下來,記錄自己是怎么進行學習的,也可以在論壇上進行話題探討,通過話題探討進行溝通和研究,以利于學生和師生之間的溝通。

篇5

作為一名在高職院校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我認為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化。因此,本文運用世界大學城空間這一新興概念,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語言輸入輸出理論為理論基礎,針對我們學院英語教學模式更新的實際情況,分析研究如何在世界大學城空間下進行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從而提出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適用于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公共英語教學的新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起因和內涵

翻轉課堂最初是以哈佛大學Eric Mazur教授所倡導的同伴教學(Peer Instruction)為雛形。翻轉課堂概念的最先提出是在2007年,由美國的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提出來的。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最先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是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最初他為了指導親戚小孩數學而錄制教學影片并上傳網絡。后來,他在自己的TED talk中提到了這一概念,并提供了各種學科主題的學習視頻。通過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學生可以在家看課程視頻,到學校里做家庭作業。很快,可汗學院成為教育者實施翻轉課堂的獲取相關資源的主要陣地。由此開創了翻轉課堂的先例。簡而言之,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將主要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做成短小精悍的視頻供學生課前學習,而在課堂上進行答疑、解惑、討論和交流的教學模式。它主要以建構主義為指導,以信息教育技術為依托,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視頻的錄制、網絡自學、協作學習、個性化指導、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這種模式能幫助學生提高信息的讀寫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技巧,而這兩項是21世紀教學培養的兩個重要方面。

二、我院高職高專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特征

1.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我院同一個班級里的高職生源復雜,主要來源有兩種,一是普高類畢業生,他們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水平不高,第二種是職高類畢業生,這類學生外語基礎很薄弱,有的連簡單的單詞和句子拼寫都不會,甚至出現英語零起點的學生,這不利于老師組織和實施統一的英語教學,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有著其教學的特殊性,高職英語更是強調其實用性,需要經常性的實踐練習,而在這種基礎不同的班級里教學使老師根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無法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練習機會,甚至最終考核也不一定公平準確。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存在英語自主學習意識不強的問題。他們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處于被動的英語學習狀態,主要依賴教師的課堂講授,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主體。他們有的是因為利于將來找工作而學習英語,有的只是因為考試而學習英語,這類學生學習計劃性差,很容易因為遇到一些困難而半途而廢。此外,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很好地利用周圍的學習資源,他們不善于通過多種渠道自主學習英語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三、利用世界大學城空間作為一種網絡教學平臺,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課堂的實施價值

在高職大學英語課堂實施翻轉課堂能有效利用當前不斷革新的高新技術。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便捷的網絡傳輸環境是翻轉課堂的基本保障,目前的高職學生,基本都具備上網的條件,也具備網絡學習所需的技術操作能力,尤其是我院學生入學后不久每人都有世界大學城空間賬號,現有的資源允許他們隨時隨地利用便捷的學習終端學習,課前自學教學視頻,隨時隨地向老師反饋信息,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是實現翻轉課堂的根本保證。此外大學生具有充足的課外學習時間,這也有利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翻轉課堂能有效解決傳統課堂無法解決的矛盾。在傳統課堂上,面對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老師組織統一的大班教學活動,必然會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消化不了,久而久之,他們會喪失學習熱情,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厭倦學習英語。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老師在課前首先明確必須掌握的語言任務的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表現的內容。然后在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前提下,將其做成8-10分鐘,最多不超過15分鐘的簡短視頻,視頻中應包含有配套習題或測試。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教材掌握學習內容中的基本知識和語言能力,基本完成語言學習要求。對于英語水平偏低的學生而言,該模式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對于難點他們可以反復學習,知道順利掌握學習內容。再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可以得到提高。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測試的情況,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和語言失誤。在此基礎上,調整自己的課堂的教學活動設計,設計語言運用任務,使語言知識在新的語境中得到應用,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在課中的語言運用階段,教師應以教學內容語言特點為出發點,答疑解惑,實現第二次的語言復現,以促進有效的遷移,為語言知識的內化打下基礎。學生通過小組答疑,小組討論等方式實現語言目標。由于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在真實語境中的應用能力形成,因此教師在課后還應設計盡可能真實的語言任務和語言情境,讓學生更好地內化所學到的語言知識。翻轉課堂加強了互動,比如教師與視頻教材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視頻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翻轉課堂有利于提高高職大學英語老師的師資水平。翻轉課堂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教材駕馭能力,對學生情況要進行調研分析,語言任務設計科學,微視頻質量要高,既要能突破重、難點,又要求教師語言精練;這樣才能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生才能積極地自主學習。同時,也更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習者個人主動性。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前要自主學習視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習進度等。

篇6

【摘要】英語翻轉課堂的出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亦先學后教。同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扮演的角色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師需要承擔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要保證課程的教學效果。目前國內外對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的角色也做了相應的研究。該文著重分析了教師的角色轉換,同時也提供了教師角色轉化和翻轉課堂實施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翻轉課堂 教師角色 英語教學

一、翻轉課堂研究現狀及趨勢

“翻轉課堂”是指教師提前制作相關的視頻及電子教材等自主學習課程并指導學生課前完成,此后共同在課堂上參與相關互動的課堂活動。這一理論基礎最早是來源于埃里克?馬祖爾在1991年創立的Peer Instruction,這是翻轉課堂的雛形。而后翻轉課堂在20世紀90年代由哈佛大學的物理教授Eric Mazur提出這種課堂形式。翻轉課堂開始正式成為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美國多地開展了相應的改革實驗,并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

我國學者從2010年開始熱切關注此研究課題,2013年翻轉課堂成為了英語教學的研究熱點,關于這一主題的研究數量快速增長。這種教學模式對傳統方式進行了重新構建并展示出其巨大的優越性。它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獨立學習教學內容,并在教師帶領下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運用,這樣可以規避傳統教學中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的弊端。當然也正是由于翻轉課堂充分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課堂的師生互動,作為從前主體的教師角色也開始發生了轉變。傳統教學強調教師輸出知識,翻轉教學強調教師的宏觀把控能力,教師不僅要參與學生的課堂活動,而且要留意學生在該活動中的表現,并及時給予指導。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下M行教學反思,總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形成相應框架。因此,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善用不同方式對此前的教學活動進行多維度的評價。

二、翻轉課堂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依賴此技術。而大學生作為樂于接受新事物的代表,自然對網絡、信息技術等新生事物有著豐富的興趣,因此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課堂的結合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翻轉課堂應運而生。首先,學生必須通過網絡等資源進行課前預習;其次,學生將提前預習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引導下進行知識反饋。這樣一來,學生和教師的角色開始轉變。教師角色即教師行為,是教師的社會地位以及對教師的期望。教師的課堂行為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教師對外語教學信念,即對教育、教學本質、語言教學本質和特點的理解,還包括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等等[5]。傳統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是課堂中的“主演”。并且教師通常只有講解知識的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設計教學活動。由于每個班級學生層度高低不一,他們從此層面上來講缺乏個性化的指導。翻轉課堂的出現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師的角色,教學的主要目標不再單單是語言知識的輸出,而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有學者指出教師從課堂的“主演”變成了集課堂活動組織者、指導者、監督者、協調者、評估者為一體的“導演”。而學生轉換為“主演”,他們既是課堂的參與者,又是學習者。

三、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教師角色轉化的問題及策略

作為新技術下應運而生的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對傳統教學的沖擊是巨大的。教師作為課堂活動中的重要角色,必然需要克服新教學模式帶來的挑戰。第一,由于課前預習材料需要由教師來把控,因此教師需要自己制作視頻,這對大多數只會電腦操作的老師來講是一個難關。第二,傳統教師的自我認知難轉變。大部分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的固有模式,在面對新模式時難免出現抵觸情緒。況且翻轉課堂中,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值提高,希望教師不僅能提供學生課堂使用語言的環境,有效地讓知識內化,并且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擁有自學的能力。這樣的期望使得教師必須不斷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如果設計課堂活動吸引學生并達到教學目的。教師的備課量會比往常大很多。第三,學生提前預習后必然會產生很多相關的問題,這一連串的問題賦予了教師更多的挑戰。

王林海老師指出教師課堂教學角色是否能適應學生的期待、是否合乎語言教學規律、能否得到科學的搭配和靈活的發揮可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新的教學模式的成敗[6]。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保證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以及跨學科知識儲備,在多次教學活動中總結得失,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其次,師資力量的培訓是重中之重。由于翻轉課堂需要教師掌握視頻制作、剪輯技術等等,這就需要系統的課程來培訓教師。同時,翻轉課堂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必然帶來教學觀念的革新,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設計活動吸引學生?如果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這些都需要專門系統的指導和培訓。

四、結論

翻轉課堂的出現,是科技高速發展的產物。它的教學理念也是符合當下最先進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和學生都在這種新模式下尋找著各自的正確定位,因此翻轉英語課堂在大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仍然處于摸索階段。教師在這個轉型期,理應努力地達到學生對教師角色的期望,正當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規范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發展,真正在課堂中扮演好“導演”的角色。

參考文獻:[1]Cynthia J.Brame. The Flipped Classroom FAQ [EB/OL]

[2012-9-15]. http://index.php?q=node/7788

[2]范秀麗.試論大學英語“翻轉課堂”[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271

[3]華維芬.試論外語教師在自主學習模式中的定位[J].外語研究,2001(3):76-79

[4]李曦.翻轉課堂中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轉型[J].英語廣場,2015(4):74-75

篇7

一、“翻轉課堂模式”的定義、產生背景和優點

1.定義

翻轉課堂有很多名稱,諸如:顛倒教室、翻轉教學、顛倒課堂、翻轉學習等。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

2.產生背景和優點

“翻轉課堂”最早的探索者應該是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汗,在為侄女和侄兒輔導數學功課的過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學視頻,讓更多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享受這一輔導資源。“翻轉課堂”整合了直接傳授與建構主義學習、面授與網絡學習、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讓教師、課堂的角色產生了根本變化。課程資源由各種教學短片構成,內容以知識點為單位,聚焦新知識講解。形式上強調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網絡傳播與學習。由傳統的教學到技術支持的學教,達到“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兩個認知環節的優化。同時,通過云計算、云存儲技術建立可流動、可獲取、可應用的大規模非結構化教育數據,海量教育資源與教學過程數據為智能化教育提供了服務。網絡技術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傳統課程教學的基本結構,對課程教學的內容結構、教學流程結構、師生互動結構進行了優化與重構,從而帶來了新的教與學方式。

二、“翻轉課堂模式”在名師工作室建設中的運用

1.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優化工作室成員的職能和工作內容

⑴工作室導師(領銜人)職能:制訂工作室工作規范與發展規劃;起草每年度、每學期工作重點、進程安排;規劃專題學習研究的方案(課程開發、學法指導、研究指點活動安排),引領專業化發展;統籌專題學習的文獻資料(專家講座視頻、活動課件、活動視頻、相關論文、相關專著);主持舉辦工作室討論、沙龍、論壇等實踐活動,對工作室成員進行行動培養;持專題培訓課題研究,主編論著;工作室成員考評。

⑵工作室成員職能:分工落實文獻資料搜集整理工作;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相關培訓學習、實踐,撰寫學習心得、交流資料,反饋意見,參與培訓后網上交流活動;參加論壇、沙龍、設計、展示、交流活動;參加課題研究,承擔子課題任務;承擔輻射性推廣培訓工作。

“翻轉課堂模式”更凸顯工作室導師的領銜作用,導師是團隊的組織者,是活動的教練,團隊的首席。其工作更類似于國外“翻轉課堂”中的老師,引領學員學習、討論,提高、分享。

2.運用“翻轉課堂模式”轉變工作室成員的學習方式

工作室導師除了自己學習與研究外,要系統地安排團隊成員共同學習、實踐與反思。主要承擔培訓內容的選取,課件資源的準備,培訓平臺的搭建,培訓過程的設計,思維展示方式的選定,培訓過程的監控與考評。導師兼任設計者、組織者、學習者、指導者、評價者多重角色。

工作室其他人員按工作室發展規劃,搜集資料,學習課件、視頻,參與討論交流,撰寫教科研論文。可以靈活安排時間,有選擇地個性化學習,又有學習共同體的支撐,導師的引領,交流平臺的點撥,答疑,思維碰撞。在培訓中,工作室其他人員既是學習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參與者、實踐者、提高者。另外,每學期若干次的團隊集中培訓,團隊內的沙龍、論壇,教學或主題活動觀摩,討論等。由于學員間的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同行能夠交流分享,優化了學習流程,有效提高培訓質量。“翻轉課堂培訓模式”作為創新培訓方式的手段,促進了導師與學員的科研水平。

3.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完善工作室工作的評價機制

“翻轉課堂模式”有利于學員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參與培訓;交流分享平臺有利于導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及時交流反饋,在學習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板,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導師的指導下,學員們可以分工合作,有側重地開展研究,加強了學習共同體的合作,提高了共同體的研究針對性。

三、“翻轉課堂模式”在名師工作室團隊建設中運用的保障條件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教育設備及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為“翻轉課堂模式”在名師工作室團隊建設中的運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篇8

關鍵詞:翻轉課堂;任務教學;形成性評價;環境工程專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1-0126-02

專業英語是四年制本科環境工程專業的限選課,它不僅僅是英語語言課程,更與環境工程專業知識密切相關,是一門為環境工程專業服務的語言應用課程,涉及體系龐大而復雜的專業知識,即專業英語=英語語言+專業知識。不同于基礎英語,在文體上主要表現為學術論文,一般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致謝和參考文獻等幾個固定的組成部分;在句法方面比較單一,主要是名詞化結構多、被動語句多、長句多、后置定語多;在詞匯方面,由專業術語、半科技詞匯和語言共核詞匯構成。為了客觀、嚴謹地陳述科學事實,專業術語多源出拉丁語和希臘語,由詞根(root)、前綴(prefix)、后綴(suffix)和連接元音(combining vowel)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派生而成。

目前,南昌航空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僅24學時。在短學時、多學生的教學環境里,如果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內容教學模式,必然出現“教師簡單講講、學生大概聽聽,課堂氣氛冷清”的現象。因此,探求更合理的教學模式,對課程進行全面改革,是完成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專業英語課程要求的唯一途徑。

一、基于任務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近年來,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已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翻轉課堂是指通過顛倒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來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重新規劃的新型教學模式。換而言之,課堂時間主要用于知識的鞏固和討論,而知識的學習在于課下。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和提高學習效率,成為真正的解惑者。

所謂任務型教學,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創設一個個“任務”,根據每次的授課內容,為每個小組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研究任務。

綜上可知,課下任務的合理設計是現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前條件。任務的設計一定要與環境工程專業前沿緊密相關,又要依據授課對象的特點控制難度,課下任務過空過泛起不到語言應用的實際效果,任務過大過重不僅學生無法完成,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基于任務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以提高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改革

(一)修改教學大綱

課程大綱主要包括授課對象、課程性質和地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習題要求、考核辦法和教材等7個方面的內容。本次課程改革圍繞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習題、考核辦法和教材等幾個部分做了大幅改動,如下頁表1所示。

改革后,專業詞匯和專業文獻的閱讀等課程基礎內容的學習將由課上轉至課下,考慮到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仍保留了難點內容精講,且將科技論文的翻譯與寫作等知識運用的內容放到了課堂討論環節。這種精講與任務式教學法的結合主要是通過實施任務,促進學生自身知識的重組與建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進行閱讀、語言積累和應用。

(二)修訂教材

結合專業特點和本校學生英語基礎,筆者曾在2010年自編了一本課程教材,內容主要涉及人與環境、生態學、大氣污染、水污染與廢水處理、固體廢物及其處理、噪聲及其影響和環境監測等7個專題的科普文章,以及科技論文的翻譯與寫作技巧的基礎知識。使用至今已近6年,部分專業知識略顯老舊。6年間環境工程專業的培養計劃幾度調整,課程學時由最初的40學時縮減至24學時,加上學生對專業詞匯掌握薄弱,在課程上占用了大量的時間進行詞匯講解,因此,根本無法按最初的設想將目標語言與主題內容整合在一起進行內容精講教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許多知識只能“蜻蜓點水”,一筆帶過。

本次課程改革,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王立章等人編寫的《英漢環境科學與工程詞匯》字典為藍本,縮編專業必備詞匯,供學生課前自學,課上隨堂檢驗。另外,從國外各大數據庫的環境學科期刊,如“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Water Research”、“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Atmospheric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中選取難度適中的英文文章或部分內容,補充原教材人與環境、生態學、大氣污染、水污染與廢水處理、固體廢物及其處理、噪聲及其影響和環境監測等7個專題的閱讀材料,并做到每三年更新一次,與時俱進。

(三)設計課下任務

依據本科培養計劃,大學生在畢業論文期間需完成5000字的外文翻譯、撰寫畢業論文的英文標題與摘要。但大多數學生完成的作業質量不高,更有部分學生完全借助翻譯軟件應付了事。為此,筆者提前準備7個專題的30多篇閱讀材料,作為畢業論文環節外文翻譯的模擬材料,分別以不同的任務形式發給每位同學。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差別較大,任務的設計采取個人任務與小組協作任務組合的形式,同時做好同學間的幫、扶、帶。標題和摘要的寫作是課程精講的內容,課后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練習,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寫作水平。

普通高校的專業課程很難實現小班授課,課下練習產生的幾十份疑問根本無法在課堂討論環節完成。因此學生在完成課前自學后,可通過QQ群、微信群等網絡便捷平臺進行課前溝通討論,鞏固課下學習效果。

(四)課堂講解與討論教學

翻轉課堂將知識的學習轉入課下,課堂時間主要用于知識的鞏固和討論。因此,課堂第一步是測試學生每個專題的必備詞匯量和對專業英語基本語句表達方式的掌握程度,并依據學生水平進行分組。第二是針對學生在課下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講解科技論文寫作和翻譯技巧,主要包括:(1)翻譯簡史及專業英語翻譯基本要求;(2)專業英語中數字、符號、公式、化學反應式等的讀法;(3)英語科技論文的構成及投稿;(4)標題的翻譯;(5)摘要的寫作;(6)專業英語中常用句型的英漢互譯。

課堂討論主要是針對7個專題的閱讀材料展開。教師首先根據各組學生的英語水平,布置討論題目,討論結束后公開發表小組討論意見,以呈現課下學習和課內討論的結果。同時要求每位同學從7個專題的討論材料里選出部分章節,獨立完成3000字左右的外文翻譯,作為課程的期末大作業。

(五)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

采用任務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組織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實現了大學英語教育從應試教育向應用教育的轉變,學生課下練習和課內交流的頻率大幅度增加,因此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不應采用“一考定分值”的形式。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有利于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成績可由課內詞匯測試、課堂互動、隨堂報告和期末大作業等幾個部分,按2∶2∶2∶4的比例加權確定。

三、結語

專業詞匯是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基礎,語言的專業應用是課程的最終目標。任務式翻轉課堂教學法是將課程基礎和最終目標均以任務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課下預習和準備,專業詞匯通過隨堂測試檢驗,專業知識的語言應用在課堂精講與討論中進一步升華提煉,最終培養出符合時代特點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確保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延鵬,羅.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4,(28):187.

[2]陳春燕,朱天菊.翻轉課堂在專業英語中的探索[J].讀與寫雜志,2015,12(11):8-14.

[3]王桂蓮,等.工科類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14):262-263.

篇9

腫瘤學論文4000字(一):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在腫瘤學放射治療實踐課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醫學本科生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模式,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效果。方法2015級臨床醫學系本科生參加腫瘤學放射治療實踐課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名,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法(CBL)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LBL)教學,教學結束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教學效果質量評估。結果實驗組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習參與感的比例均為93%,對照組的相應比例為80%。結論放射治療實踐課采用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腫瘤學放射治療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放射治療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翻轉課堂;CBL教學法;本科生;放射治療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9)09(c)-0124-03

放射治療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學生除了學習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臨床醫學的基礎,對疾病的臨床表現、侵襲特點、治療轉歸深入了解,同時又涉及解剖學、影像學等交叉學科內容的運用[1]。放射治療實踐課是在學生結束對腫瘤學放射治療理論課程學習后安排的實踐課程,旨在幫助同學通過臨床實踐全面認識放射治療的原理和實施流程,對所學理論知識加深理解。放射治療實踐課時少,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讓同學在“看、聽”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該院在臨床醫學本科四年級學生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探索應用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為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效果,摸索科學合理并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打下了良好基礎。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15級臨床醫學系本科生參加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名,共30名。經本人同意后,實驗組為翻轉課堂結合CBL組,對照組為LBL組。兩組均由具有副高級職稱且具有帶教經驗的臨床醫師帶教,現場教學部分由放射治療物理師和技術員協助教學。教學時間每周1次共2次,每次2h。

1.2教學方法

1.2.1教學準備教學開始前1周,實驗組的帶教老師將準備好的視頻提交科室教學小組討論,視頻內容主要包括放射治療的設備、原理和實施過程,科室教學小組對視頻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科學性、時效性進行質控;選取臨床典型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病例各1例),LBL組帶教教師根據病例準備授課教案,并針對教案提出若干問題,問題主要圍繞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放射治療學的內容;實驗組帶教教師根據病例準備討論提綱,提綱中重點部分是放射治療的原則和適應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提出問題,給出重要參考文獻以便學生學習。授課前3d,帶教教師將病例和授課教案或視頻和討論提綱分別發給兩組學生熟悉了解,LBL組學生熟悉教案,準備問題答案,實驗組學生學習視頻,根據討論提綱熟悉知識點,查閱資料準備討論內容。

1.2.2教學安排(1)放療中心現場教學:在第1課時,兩組同學由帶教老師帶領,在放療中心現場教學。由放療中心物理師協助講解放療中心結構設計和放射治療實施流程,由放療中心技術員協助講解演示放療設備和體模等固定裝置,此過程中帶教老師結合現場情況帶學生回顧放射治療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線加速器、治療計劃系統、放射防護等。教學時間約30min。

(2)課堂教學:①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教師在結束現場教學后進行集體授課,授課內容包括兩部分,第1次課的剩余時間,教師以PPT形式復習放射治療理論知識,布置課后作業;第2次課講解示教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病例各1個,重點講解放射治療的原則、放療計劃的設計、靶區和劑量處方以及計劃評估要點,還包括對放射治療的不良反應及隨訪。②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現場教學結束后,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對視頻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教師針對視頻內容及現場教學中涉及的知識提出問題,將同學分為3組,引導同學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問題闡述,由教師進行點評。第2次課以病例討論為主,帶教教師回顧病例,提出問題,問題重點圍繞放射治療的原則、放射治療的靶區和劑量,治療效果的評估,不良反應的處理和患者的隨訪,以便學生更好地討論。然后由學生代表發言,闡述對提綱中的問題及病例的看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和討論情況,進行啟發和引導。最后部分進行角色扮演,角色包括患者、放療醫生、放射物理師和技術員,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展示放射治療的實施過程以及各個角色的職責。教師對展示過程進行點評,結合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對放射治療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和回顧。

1.3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在課后進行,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內容涵蓋8個方面,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回答“是”“否”或“不確定”,總結問卷結果反映學生對教學的看法,鼓勵學生以文字形式寫下對教學的感受和建議。

2結果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高達93%的實驗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適合放射治療實踐課教學,對該教學模式感興趣。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同學的學習參與感和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見表1)。有12名同學寫下了自己對教學過程的感想,學生對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的主要意見是:現場教學時間短,參考文獻和視頻資料來源不充分,課前和教師溝通不足等。有同學對教學時間安排提出建議,目前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是安排在腫瘤學課程全部結束后,建議將放射治療實踐課程和放射治療理論課程之后,銜接更緊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照組采用LBL方法教學的同學認為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同學的學習參與感和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比例均為80%(12/15),低于實驗組。

3討論

放射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影像學等交叉學科的發展,以及放療設備、質量控制等的進步,以精準治療為特點的現代放療技術迅速發展。放射治療實踐課程安排在放射治療理論學習之后,旨在通過臨床教學,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現代放療技術的原理和實施過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2]。既往的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基本模式包括兩部分內容,首先是課堂部分,帶課教師以PPT的形式對放療的原理、放療設備和流程進行講解,然后進行現場教學,帶領學生參觀放療中心的設備,現場講解放療流程,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這種課程模式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差、機會少,“走馬觀花”的狀態讓學生普遍感到無所適從,課程結束后對所見所學并無深刻印象。該研究旨在探尋有效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效果的教學模式,為優化帶教方法提供依據。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視頻的方法將傳統教學中課堂授課的部分移到了課前,由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學習教學內容。課堂上,學生成了教學的主體,可以通過主題討論進一步提高對學習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起組織和引導作用,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充分的互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更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和幫助[3-5]。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讓學生在課堂前對教學相關內容有所了解,之后在課堂上對主要知識點進行回顧和討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也可以提高現場教學的效果。

翻轉課堂的重點并不是教學內容的視頻,而是實現教師和學生課堂上的角色轉換,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的討論至關重要,怎樣優化課堂內容的安排,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教學研究的重點。CBL教學法選取典型的臨床案例,以問題為索引,以相關知識點為支撐,改變師生角色,強調課堂討論,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是目前醫學教育特別是臨床醫學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方法[6-8]。將CBL教學法運用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將放射治療的優勢與特點、治療原則、不良反應與實際病例相結合,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放射治療的理解,幫助學生拓展臨床思維,提高臨床能力。

該研究中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充分利用了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特點,課前的學習和準備有效的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后的現場教學中學生更加有的放矢,避免了走馬觀花式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目的地去看去聽去理解;CBL教學結合臨床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是放射治療臨床應用的典型病種,涵蓋了外照射和內照射的內容,通過病例的討論,同學可以對放射治療的理論知識有更為生動具體的理解。還在教學中加入角色扮演的部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更加熟悉放療過程的實施過程,對于放射治療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主體醫生、物理師和技術人員的工作分工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教學評估結果顯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習參與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放射治療知識。

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在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的應用優勢得到了初步體現,但是該研究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反映現場教學時人數多、時間短。在未來的教學中準備增加教學小組,讓學生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體驗;同時,集中和優化更多的教學資源,給同學提供更多參考文獻和視頻資料,延長課前準備的時間,增加師生溝通的渠道;在與理論課的教學銜接上,與教學辦公室協調,制訂更合理的時間安排,力求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是腫瘤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結合自身學科和學生特點,建立完善的教學計劃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值得不斷努力的方向。該研究將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應用于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教學,做了初步探索和嘗試,積累了一定經驗,為摸索科學有效的實踐課程教學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腫瘤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MDT模式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論文

摘要:隨著腫瘤學的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多學科綜合治療成為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向。傳統腫瘤學教學是以傳授某一疾病為主的核心治療,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理念尚未普及到腫瘤學教學中,培養高素質腫瘤學醫學人才受限。本文擬從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概念出發,主要闡述了MDT模式在腫瘤學的臨床教學的具體方式及教學意義,通過MDT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醫學觀念和嚴密的臨床思維,培養并提升他們的診治技能、臨床科研能力和醫學人文關懷。

關鍵詞:腫瘤學;MDT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8-0184-02

腫瘤學是一門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的綜合學科,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腫瘤治療由單一的外科治療轉變成多個學科共同參與協作的規范化綜合治療,強調各學科協作的規范化綜合治療理念,即多學科綜合治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1]。傳統的腫瘤學教學中腫瘤疾病治療方式單一,導致臨床治療缺乏個體化和全面性。腫瘤學教學中MDT的實施,使臨床腫瘤學研究生對腫瘤學的治療方式系統化和層次化并提高專業能力。

一、什么是腫瘤MDT教學

腫瘤MDT教學模式是與臨床醫療過程相結合,教學過程中由一名資深的腫瘤學專家主持,由來自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外科、心理科等不同臨床科室的臨床各學科專家共同探討實施,多位腫瘤學研究生和低年資醫生共同學習。首先是研究生匯報病例,參與者自由、平等討論,各學科專家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闡述不同的觀點,從而給學生們的臨床思維帶來不同的啟示,最后由支持者以中國最新的治療指南為循證醫學依據,確定合理的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腫瘤學MDT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腫瘤的規范化診治理念及嚴密的臨床思維習慣,可以掌握臨床腫瘤學規范化診療路徑及精準的臨床思維方式[2]。

二、腫瘤MDT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腫瘤MDT最大的好處是: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使腫瘤治療實現規范化、個體化及綜合性診療,同時明顯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和生存質量,最終使患者獲益。研究顯示[3],學生可以從MDT教學模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提高臨床綜合分析能力,培養新的臨床科研思路。具體體現在:(1)培養學生臨床綜合診療思維并提高專業技能;(2)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及科研能力;(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4)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總的來說,MDT教學模式建立在討論基礎上,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助于發散學生的橫向思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4]。

三、腫瘤MDT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腫瘤診療方案的制定及實施。在MDT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實施,鼓勵學生主動積極搜集病歷資料,認真整理和分析病歷資料,掌握腫瘤疾病的臨床特點和臨床療效,通過臨床病歷的分析和討論,結合多學科綜合治療,制定規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5]。

2.定期開展病例討論。選擇典型病例后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培養學生縝密的臨床分析思維。在腫瘤MDT教學中,教師應當提前告知學生所需要討論的病歷,學生提前獲悉所要討論的病歷,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中,不僅使理論知識得到鞏固,而且使新知識得到接受,同時學生能夠暢所預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對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方案集體的討論和分析,并分析其利弊,使治療方案更加規范。

3.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形式。現代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圖畫-實物、理論-病人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推動腫瘤學科教學的發展。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病例教學、實驗教學等,不僅拓寬知識面,而且形象地展現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腫瘤學的知識。腫瘤學MDT教學將傳統教學方法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優化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形式,大量的學習資料通過多媒體教學有效地輸出表現出來,從而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教學效率。

4.應用循證醫學思維指導多學科綜合治療。現代醫學模式不斷提高了對腫瘤學的教學要求,傳統的經驗醫學已經轉變成循證醫學[6]。然而循證醫學的滯后性難以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前瞻性依據。通過應用多學科綜合治療及組合新型治療方式有效地提升臨床療效。腫瘤學的教學,應培養并提高學生使用循證醫學的能力,通過對臨床病例的具體分析,認識和了解各種治療方案的不同療效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循證醫學積極尋找新的治療方案。

5.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醫學是一門極具實踐性、邏輯性、客觀性的學科,是研究人的生命的科學。但由于科學發展的局限性,我們對腫瘤的認識還不完全清楚。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探索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培養學生掌握腫瘤專業知識和技能,鼓勵他們刻苦地鉆研和探索未知領域,從而攻克腫瘤。在腫瘤學MDT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知識,提出自己的問題,與腫瘤學專家交換不同的意見,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探索的熱情。通過腫瘤MDT的教學模式,學生領悟了腫瘤治療的客觀性,也深刻地體會到腫瘤研究領域尚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他們探索和發現,激發他們極大的興趣探索腫瘤治療。

6.培養學生醫學人文關懷。傳統的腫瘤醫學教育重點闡述腫瘤相關流行病學特征、癥狀、體征、診斷與治療,忽略了與患者的有效溝通交流,缺少醫學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導致醫患關系緊張。醫學心理專家和醫學社會工作者在腫瘤MDT教學模式中的參與,引導學生接觸腫瘤患者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痛苦。目前惡性腫瘤是世界性難題,大部分惡性腫瘤是無法治愈的,我們需要積極地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減輕他們的疾苦。腫瘤學MDT教學方式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腫瘤醫學情懷和人文精神。

篇10

[關鍵詞]翻轉課堂;軟件工程;教學改革

[前言]當今,由于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先導性和戰略性,軟件業已成為信息產業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軟件工程在軟件開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軟件產業的形成及發展起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與其他產業相比,軟件產業的發展更加依賴于人力資源,軟件產業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人才的競爭。因此,軟件工程人員隊伍的成長,特別是高層次軟件工程人員隊伍的成長顯得更為緊迫。軟件工程學科發展也非常迅速。新的理論、方法和工具層出不窮,其中有很多已經應用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這就對軟件工程的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軟件工程的教學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此,有必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積極探索MOOC、開放式、案例式、翻轉課堂等新形式[1-3]。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與特點

(一)含義

“翻轉課堂”[4-6](英語:"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又譯為“顛倒課堂”。“翻轉課堂”模式是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在內容上有所重疊,但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豐富的在線課程,查閱資料和參與討論變得極為便利,更是催生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演進,各國教育也逐漸朝向以“教師”及“學生”為主體的方向發展,課程與教學的意義也隨之轉變。“翻轉課堂”跳出了一味地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傳統模式,重新調整課堂的教學形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講課課后復習的模式來調動自身主動學習,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翻轉課堂”目前普遍的核心概念大致包括:第一,課前學生通過看視頻講座、電子書和課程影片完成自主學習,還能在網絡上查閱資料和參與討論。第二,課堂上老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面對面地解決個別問題,既有針對性,又有效率。第三,課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風格和接收知識的方式。總之,老師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和促進學生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主動實踐獲得更有益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翻轉教學”的關鍵有三點:第一是學習主體還給學生,第二是讓天賦自由,第三是因材施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參與、探索及深入問題,才能真正地讓學習深化,而所培養的自主學習態度也是一切創新研究的根本。

(二)特點

很久以前教育工作者們就探索過新的教育模式,即利用視頻進行教學。比如,在上世紀5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就利用廣播電視實施教育。但是為什么當年所探索的教育模式沒有對當時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明顯的改進和重大的影響,而現在的“翻轉課堂”卻備受關注呢?這是因為“翻轉課堂”有以下突出的、顯著的特點。(1)教學視頻精簡:大多數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的時長,即使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鐘。每一個視頻的內容都有較強的針對性,言簡意賅,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便于觀看者有針對性和有目標的學習。(2)教學信息清晰明確:視頻當中只有手和配合書寫進行講解的畫外音。這是“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與傳統的教學錄像作為不同之處。(3)重新建構學習流程:“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吸收內化”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

二、基于“對分易”網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電子化教學、慕課等現代信息技術逐步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對分易”教學平臺是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新一代教學平臺,通過微信關注公眾號“對分易”或通過電腦直接打開官方網頁進行注冊并使用。該教學平臺包括“班級學生”“作業”“考勤”“隨機分組”“手動分組”“課程資源”“討論區”“成績冊”“微信消息”“在線練習”“課堂提問”“調查問卷”“投票”“活動”“教學評價”和“電腦端”共16個不同的模塊。“對分易”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的課堂時間分配給老師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主張老師和學生時間對分,權責對分。形式上簡單地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用于老師講授,另一半則用于學生進行討論,實質上讓學生對講授內容進行理解吸收之后,帶著問題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通過對講授與討論的有機整合,實現了“教法”與“學法”的高效率教學。

(一)課前任務設計

在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學生當中,我們開始將翻轉課堂的模式引入到《軟件工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適應軟件工程學科快速發展的特點,同時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對分易”教學平臺,對軟件工程傳統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上課積極、參與度高,課前課后參與學習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識。選取《軟件工程》課程中的一個章節“軟件測試”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在翻轉課堂中,軟件測試基本概念的學習是學生在課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自主完成的,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時間來自由掌控。我們將和軟件測試相關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碎片整理,每個知識點制作一個短小的微視頻,視頻錄制時間長度控制在10分鐘以內。由于教學視頻是課堂知識傳授的關鍵,所以在錄制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吐字清晰,語速適中,情緒飽滿。同時,教師還要準備課件、教案、自我檢測題和課前學習任務等其它學習資源。最后,教師把所有學習資源發送到“對分易”教學平臺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問題,可以在“對分易”討論區模塊當中進行提問,進一步內化知識,提高學習參與度。

(二)課上任務設計

由于《軟件工程》課程理論性、實踐性比較強,如果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則很難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基本知識的傳遞,而不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從而出現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差。教師普遍感到軟件工程課程難教,而學生則普遍感到難學。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項目為驅動,通過一個完整的項目,將所學知識全部融入該項目,讓學生有一種軟件開發身臨其境的感覺。經過課前學習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軟件測試相關技術及用例設計的方法。接下來是向更高層次進階,乃至覆蓋整體軟件測試流程的各環節測試工作。以旅館住宿系統為例,對軟件測試流程中的各環節工作進行實例介紹。其中,主干環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測試計劃制定、測試用例設計、TestLink測試用例管理與設計、缺陷提交與跟蹤及測試總結與分析等。旨在讓同學們能夠結合真實項目體驗完整的軟件測試工作流程。教師在課堂上隨機讓學生上臺展示學習效果,臺下的學生也可以進行討論與評價,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這個環節,可以把班上的學生分成10組,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進行成果匯報,其他小組對成果進行點評,最后評選出優秀作品。

從目前使用效果來看,利用“翻轉課堂”使得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并能主動參與到項目的設計與開發的過程中,能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軟件項目開發的積極性,并能在軟件工程教學的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翻轉課堂”在課程考核中使用軟件項目開發考核方式,能有效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在學生專注進行軟件開發的同時,還能將書本上的軟件工程理論用于實踐,并加以總結,以答辯的方式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是課程教學的一項突破與進步。當然,目前這項教學改革工作還處于摸索階段,要想全面推廣翻轉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改進。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田和強,蘇春建,李桂莉,等.基于翻轉課堂的機械類專業CAD/CAE軟件課程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158-159.

[2]林才英,趙楊.翻轉課堂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