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員工安全環保意識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1: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提高員工安全環保意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安全環保隱患 預防機制 應對措施
一、中石油的安全環保問題
隨著國家對于安全環保問題的不斷重視,中石油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也制定的健全的安全環保問題的預防機制。然而,這些機制在企業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此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1.企業安全環保文化體系尚不健全
目前,中國石油企業的安全環保問題雖然在很多程度上得到了落實和解決,但是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環保文化體系。一個企業的文化在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石油企業的安全環保文化體系尚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不斷的進行完善。
2.安全環保生產政策執行不到位、缺乏嚴格的監管
雖然中國石油企業根據國家在安全環保方面的要求,制定了適合本企業的安全環保問題的規章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由于缺乏嚴格的執行制度,使得安全環保制度不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同時,在安全環保制度執行過程中,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管機制,導致企業中的部分員工會做出違章的行為。所有這些因素使得企業整體的運行過程中,存在安全環保的問題。
3.事故要求標準不夠嚴格
目前制定的標準主要是針對重大的事故,對于影響不大的事故和事件,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這就導致安全、環保隱患依然存在。目前,中國石油企業對于安全環保生產考核標準的制定不夠完善,對于非生產事故和生產事故中C級以下的事故事件沒有進行嚴格的考核,導致小的安全環保隱患問題時有發生。按照事故冰山理論和危險金字塔理論,當小的隱患數量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勢必會引發重大的安全隱患問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4.員工安全環保意識淡薄、教育和培訓不到位
企業對員工安全環保意識教育和培訓層層衰減、流于形式,缺乏有序的管理和考核機制,致使員工安全環保意識淡薄,安全行為執行不力。
二、安全環保生產隱患問題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目前隨著油田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的作業范圍不斷擴展、工作量的持續增大,生產工藝的日趨復雜、設備裝置和工藝管線不斷老化,在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制定相應的安全隱患預防措施,對于現在企業安全環保的運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結合我國中石油的具體情況,采取的具體有效措施可以概括為一下幾個方面:
1.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體系,推動安全文化建設
各級領導應該把文化體系的建立放在重要的地位,將該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去抓,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提高企業整體安全生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不斷開展安全環保工作相關的特色活動,將安全環保的理念植入每個員工心中,使崗位員工時刻提醒自己做好安全環保工作,真正建立完善的文化體系,對每個員工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2.狠抓有感領導、直線責任和屬地管理,進一步加強安全環保監督隊伍
任何一項制度的有效實施都需要一直強有力的監督隊伍,對于制度執行過程進行實時的監控,對于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能夠進行及時的修正,使整個執行過程都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將具體的責任由領導層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員工身上,確定屬地管理領域。制定嚴格的監管機制,使管工作必須管安全,抓管理必須抓安全落實到實處。
3.狠抓HSE培訓師隊伍和HSE審核員隊伍建設
將管理層和員工的安全環保生產職責和HSE管理體系進行有效的融合,培養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HSE培訓師和HSE審核員隊伍,強化員工安全技能培訓和承包商管理,積極推進HSE體系評估,狠抓安全環保隱患排查和整治,努力建立反“三違”長效機制,推進節能減排,實現安全環保形勢持續平穩。
4.細化生產管理目標,強化生產過程控制
安全環保生產的要求是做到“零污染、零傷害、零事故”。這一生產目標的制定對于大多生產活動都是適應的。目標的制定是建立在正確的安全環保生產方針之上的。科學合理的生產管理目標為生產活動的安全、順利的進行提供了理論依據,也是其生產活動的根本要求。在以總的生產目標為基礎的情況下,管理者還應細化生產管理目標,制定上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以及基層管理者在內的覆蓋全面的管理目標,對于基層管理者而言其責任尤為重大,基層是生產活動的第一線,眾多的安全隱患出現在基層,因此強化生成過程成為應對安全隱患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是開展領導干部HSE培訓。聘請HSE咨詢機構和專家,分期對領導干部開展以安全理念、風險識別和安全管理方法為主要內容的培訓,通過培訓加深各級領導對HSE體系的實質性理解,提高有感領導技能,掌握風險防控理念和方法。二是推動開展“全體員工培訓”。認真總結經驗,突出實效,讓基層單位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結合自身實際,自主開發標準培訓課件,親自授課,提升專業管理人員和干部員工的HSE素質和技能。三是全面推行基層崗位HSE需求培訓。先進行HSE需求培訓試點,逐步在企業所有基層隊站全面推廣以崗位操作技能、風險辨識、應急處置為重點內容的基層HSE需求培訓,真正做到“先培訓、后上崗”、“會什么、干什么”。要利用HSE需求培訓模式對新入廠、轉崗人員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對社會化臨時用工、外雇人員進行與工作內容相關的安全培訓,不斷提高基層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全員HSE素質的大幅提升。四是組織好安全宣教活動。認真組織“安全生產月”、“6?5世界環境日”、“11?9消防日”“節能宣傳周”等系列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廣泛宣傳HSE先進典型和安全環保知識,營造濃厚的HSE氛圍。
篇2
【關鍵詞】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問題探討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建筑電氣照明設備更新速度的加快,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成為建筑電氣施工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不但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而且對施工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解決,否則會影響工程的質量以及后期工程的使用功能。因此,為了提高電氣照明工程的質量和安全,要加強施工管理水平,強化質量監督管理,為建筑電氣照明的安全運行提供有利的條件。
一、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在實際電氣照明施工過程中,大部分施工企業沒有一個健全的施工管理體制,管理措施不到位。具體來講,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施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管理不到位,沒有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有一個清楚的了解,缺乏有效的管理團隊的制度。企業內部如果沒有進行公平合理地責任分配制度,把責任落實到每個員工的技術崗位上去,就會導致責任分配不明確,員工之間相互推諉,施工質量下降,技術人員質量管理意識淡薄。
第二是缺乏完善的執行管理制度,沒有貫徹落實現有的電氣照明規則與標準,沒有對照明施工的技術文件與標準程序進行規范落實。
第三是沒有嚴格的質量技術交底制度,施工人員只有在充分了解施工圖點的基礎上,通過認真會審,才能進行有效的開展電氣照明工程的施工,通過技術交底才能更好地確保特殊工序與關鍵工序不會出現差錯,保證施工質量。
2、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缺乏細節管理意識
照明施工是建筑電氣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照明施工的質量也將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在照明施工中存在著很多細節性的問題,問題雖小,小到雖然不會影響照明性能的正常發揮,但是卻給人們的使用及后期的維護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概括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開關和地線的施工不太規范,有一些開關與墻之間有較為明顯得縫隙,開關的方向性不統一,而且有時候型號規格都是混亂布置,不僅從外表上看不夠美觀,在使用上也很不方便。
其二,沒有把日光燈與鎮流器等相關設備進行配套使用,掛線盒經常缺失,大大降低了照明設備的節能使用。
其三,部分施工企業為了獲得額外利潤,人為降低成本,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產品質量管理不嚴。這樣影響到了正常的照明設備使用,還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3、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對綠色環保不夠重視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建筑工程也需要積極轉變發展戰略,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道路,在追求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要確保自然和社會環境得到保護,資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所以,在建筑電氣施工過程中應該選用低碳環保型的照明產品和材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建筑中的電氣照明設備使用中過分鋪張浪費,施工單位沒有重視培養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員工環保意識薄弱,沒有真正把節能環保作為自己企業的責任和使命。
4、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
隨著施工管理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的理念的發展,對我們施工現場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們施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臟亂差的現象時有發生,能耗和物耗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現場作業工序混亂,施工人員不按章操作,冒險、違規操作等情況時有出現,同時,有些施工單位的高層管理人員命令員工冒險操作,致使火災事故常有發生。
二、加強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的具體措施
1、健全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的管理體制
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體制是施工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項保障措施。為彌補目前照明施工管理過程中的管理缺位,加強施工質量管理,應該從以下方面下手:
首先,施工企業要高度重視管理團隊建設,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的水平,完善企業內部責任配置制度,公平合理的分配每個工作崗位,并以此規范每個崗位的職責,讓施工質量的責任落實到每個員工的身上,提升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其次,要把好質量技術交底關,要求施工人員徹底熟悉施工圖紙,認真聽取和閱讀圖紙會審相關的資料,尤其要保證特殊工藝及關鍵工序不出錯,確保照明施工質量;再次,企業要制定完善的電氣照明規則與標準,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按照已定的技術文件與標準程序進行施工作業,并且在實踐中持續改善有缺陷的地方,使質量體系越來越完善。
最后,還要加強技術檔案的管理,以便于提升作業人員的施工技術水平,避免盲目施工情況的出現。
2、加強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細節控制
電氣照明裝置在建筑工程中廣泛使用,其產品的質量和安裝工藝的水平直接影響著照明裝置使用功能的安全可靠和便捷。因此,在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要根據設計的具體要求以及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準確的安裝照明裝置的安裝位置,在施工中將誤差控制在設計的允許范圍值之內,確保照明裝置的正確性和精準性。同時,還要綜合考慮施工設計上的具體要求和實際使用功能,選擇適當的燈具進行安裝。并要科學、合理的選定預埋接線盒的安裝位置,盡可能地統一同一個方向,從而確保建筑電氣照明工程的安全、有效施工。
3、強化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的節能意識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建筑電氣節能環保對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提高電氣的使用效率,成為我們討論的熱點。在施工管理中,企業應該從大局出發,貫徹落實節能環保的價值觀,將綠色采購當成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企業使命,自覺地采用環保材料與設備來開展施工工作。同時,要努力培養全體管理和作業人員的環保意識,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節能環保的意識。
4、加強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中的監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電氣照明施工中,很多企業不重視工程管理,實行粗放式的管理,甚至有些企業為了追趕工期,偷工減料,使用偽劣的產品,施工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
因此,在照明工程施工開展之前,就應該設計好完備的工作方案,合理安排任務,改善方案,通過定額管理,降低工程損耗。不但如此,還要在施工過程中,對現場工作進行適當協調,優化操作方案和施工工序,確保現場作業在可掌控和監督點的范圍內。同時,還要加強對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的監督管理,嚴格要求他們認真履行職責,才更效地提高建筑電氣照明施工質量,以此來得到最好綜合效益。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電氣照明工程是確保建筑各項使用性能夠正常和穩定運行的基礎,所以,必須重視對建筑電氣照明工程施工的管理,在施工中進行嚴格的控制,及時發現施工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隨著電氣照明設備更新速度的加快,更需要建筑電氣施工人員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不斷總結建筑電氣照明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經驗與教訓,確保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管理的順利進行,積極推進建筑電氣照明施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鄒德全.建筑電氣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2(33).
篇3
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對我個人來講,這一年意義深刻。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在公司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其他同志的配合下,堅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較出色地完成了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個人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績。康馳公司第三車隊在公司的領導下,于2010年8月22日在財茂服裝城建立三車隊維修車間以來針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強化安全生產主體,嚴密監控因臨時性故障造成冒黑煙的車輛,控制車輛故障返修律,建立強效責任機制管理,有效的杜絕了生產責任事故的發生。回顧起來,主要做好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設,夯實基礎管理
維修及維修管理系統是公交企業的后勤保障,良好的車輛裝備素質是創造良好的營運效益的前提。加強維修技術管理,提高車輛維修及使用水平,是提高裝備素質的關鍵。
三車隊車間剛剛組建就及時組織人員開會傳達公司文件的規定和車間的各項管理制度,對車間制定的管理制度進行了認真梳理。并在此基礎上協助公司完成了車間的定員、定崗工作,明確了各崗位的要求、職責,健全了管理組織體系以及各項工作的管理規章制度。通過健全全面規范的管理制度,使車間的各項工作步入正軌,車間的綜合水平明顯提高。
二、加強教育,提高職工綜合素質
車間在全新的組織架構下開展工作,對車間的安全生產教育、各工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車間按照要求,制訂了維修工責任狀,涵蓋了車間質量管理、安全生產、設備保養、消防知識、體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并要求每個維修工閱讀后簽字。并結合車間實際,按照公司各項維修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工作。狠抓車間安全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重點工作。由車機隊長對車間的安全工作進行管理,并完成了車間環境因素、危險源的識別工作;定期對車間安全消防設施及衛生狀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車間不斷加強對設備安全操作的監督檢查工作。 以人為本、強化教育、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把“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控制員工的安全行為”作為安全管理的重點,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發現員工有違規操作行為及時批評教育。杜絕人為因素影響安全生產。
三,積極配合完成車保部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積極配合車保部安排的年檢工作,將年檢車輛提前調試好技術性能,確保年檢的合格率,遇有本車隊有年檢車輛時車機隊長也到達年檢現場進行協助。每次車保部下達安全檢查任務時,車機隊長親自帶維修工到各個站點認真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車輛及時進行整改,并匯總上報車保部。督促維修工在一級保養時對發動機,油箱外表,排氣管的清洗工作。認真完成開空調前的,空調濾網清洗工作和對車輛水箱的清潔,做到每輛車都清洗到位,確保空調開啟后發動機水溫和空調的正常工作。
四、提高維修質量,降低返修率
一,無責任返修
(一),針對車輛故障返修分析由于駕駛員對車輛的性能缺少了解,在使用過程中不規范操作將汽車某部分損壞造成的返修。誤認為上次故障未排除。
(二),新配件在保修期內,或修復件,因質量不佳,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造成損壞所造成的返修為配件質量返修,此現象也是在汽車維修中經常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返修率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汽車配件市場混亂的秩序、對配件真偽識別及檢測方法的缺乏等原因。使得因配件質量問題而出現的返修車數占了很大的比例。以上兩種情況實際是與維修工無任何責任的返修。
二、如何正確處理有責返修車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維修質量要想正確處理返修車,必須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首先確立維修班長負責檢驗,車機隊長不定期抽查制度,作為一項放射型覆蓋維修車間每個生產角落工作構架。對個別上夜班維修工為了能提早一點下班做事不認真,造成次日無法出場耽誤營運的進行批評教育,思想較頑固的進行約談。使車輛維修人員進一步樹立為運營一線服務的思想,并熟練掌握車輛性能以及車輛維護知識,提高維修保養質量,確保營運一線用車。
五,嚴密監控冒黑煙的車輛
我們康馳公司今年也加大投資力度,集中對車輛尾氣進行整治。整治車輛尾氣排放超標為重點,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對部分發動機進行三保。為了搞好車輛尾氣排放達標,公司積極采用環保機油濾芯、尾氣凈化裝置等新產品,車隊緊密配合嚴密監控因臨時性故障造成冒黑煙的車輛,做到發現一臺及時解決一臺,避免臨時故障車輛尾氣排放超標造成的污染現象反彈。強化線路駕駛員的環保意識,樹立綠色環保公交形象。并對駕駛員規范操作進行宣傳教育,增強駕駛員如何預防車輛早期磨損和環保意識,一級保養時對車輛進行尾氣檢測,抓好日常的執行工作。解決市內主要線路存在的公交車輛尾氣排放的污染問題。通過上述措施,在公司和車保部的正確領導下,在車輛尾氣排放超標治理工作上爭取做到標本兼治,近期工作目標與遠期戰略目標相結合,做到堅持常抓不懈,早見效果,大見效果,使康馳公司三車隊車輛尾氣排放全部達標,徹底改變部分車輛尾氣排放超標的被動局面,為創造海西良好的投資環境,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
六,車載設備及車容車貌
(一)為了能更好的給乘客提供出行服務,保障車載設備的正常工作和設備的衛生清潔.,如報站器,座椅等等。分車間在一級保養時對每輛車的車內設施都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分車間無法修復的項目將車調回紫陽車間進行修復。
(二)為了確保車容車貌美觀,控制駕駛員碰刮不及時匯報或不報告逃避責任的心態。車機隊長對本車隊的車輛進行定期檢查及時修復,對碰刮不報的駕駛員進行教育并給予全額扣款。保證了車容車貌美觀同時也提高了駕駛員有碰刮及時報告的意識。
七 ,2010年的工作思路
(一)設備基礎管理
在工作中為了更進一步加強設備基礎管理,為設備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信息。請求車輛保障部定期組織人員到車間對各種機具的檢測,為設備管理工作的計劃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更好地指導做好設備維護保養工作。車間才能對設備基礎資料管理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對影響設備精度的零部件工具,儀器儀表,量具進行了維修檢測。車間的設備管理各項工作才能取得更大進步。設備管理的任務是通過多設備進行綜合管理,保持設備完好,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效能,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
(二)合理制定保養計劃
車保部下發月保養計劃時能否結合具體每日保養的車輛數,以免造成一天一輛,第二天又十幾輛。
(三)檔案資料
能否將現有的車輛一級保養表單重新設計,現有表單太過繁瑣,一輛車保養要填五張表,嚴重耽誤生產。
(四)違規操作駕駛員輪訓及淘汰
為了預防車輛的早期磨損和人為因素造成尾氣超標。建議車保部與安全部進行溝通,稽查人員在路面對違章檢查的同時,對違規操作的駕駛員也進行登記并上報車保部。車保部根據上報名單進行輪訓,考試合格后上崗。更好的提高駕駛員的駕駛技能,對駕駛技術極差的予以淘汰。
(五)創無尾氣超標
三車隊爭取將4路作為無尾氣超標線路,先樹標桿線路后續將覆蓋整個車隊。
(六)物料的配送和配件質量
目前分車間人員緊張領配件時經常遇到總庫也存在缺貨,一張領料單來回折騰數十次還沒領到配件,耽誤生產和人力資源的浪費。請公司領導考慮配件由總庫調貨供應商送達分庫,配件到達時由分車間技術人員進行檢驗,這也解決部份配件因質量問題造成返修。
(七)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
篇4
關鍵詞: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實踐研究
一、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內涵
人們常把綠化養護管理理解成一種低級而簡單的重復勞動,事實并非如此,綠化養護管理是一門科學,是園林建設的再生產工藝,是研究如何遵循植物群落的生長規律前提下,按照種植設計的意圖采取修剪、施肥、移植調整、防治病蟲害、灌溉等措施,通過合理的人工干預,使各類植物在形成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色彩調和的外貌,同時保持各自生態位,各得其所,共生共榮,互利互惠,構成一個穩定合理的復層的植物的復雜過程。
二、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實踐與探討
1、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想改善城市環境、美化市容、提升城市形象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必不可少。城市公共綠地管理不但能提高綠地景觀效果,也是美化城市的必要手段,因而植物需要澆水、施肥等養護管理,并且需要連續的而不是間斷的養護和管管理。
經過多年來的改革實踐,其管理水平和管理體系逐年提高和完善。目前,我國各綠化管理部門和養護企業都必須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強化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牢固樹立綠化養護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意識,切實做好管養工作。
2、健全競爭機制,強化管理、指導和監督職能,提升養護水平和質量
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用創新的思維開展工作。在完善專業技術人員配置的同時,加強溝通,和諧共處,逐步形成良性管理體系,促進良性競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競爭機制。
加強監督、考核工作,嚴格按考核結果撥付管護經費。養護工作無小事,通過每月養護測評工作,日常巡查溝通和定期養護質量意見征詢,加強對管養企業的監督、技術指導和每月檢查考核工作,充分發揮管養企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通過實踐檢測,總結提升,做到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分析,以便及時解決。通過意見征詢,思想溝通,解決養護工作中發現的細小問題,進而使企業的養護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
不斷促進企業提高員工技術能力。我們結合養護工作實際需要,通過走出去學習、請進來求教,定期開展一系列園林專業技術培訓。在定期的園林管養總結會議中,讓養護企業骨干了解當今形式下的新技術和新趨勢,了解園林養護規范,切實提升理論認知能力。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使安全第一的理念牢固樹立企業員工的心中,并學到規范的安全技術在工作中加以使用。針對園林綠地中常見病蟲害,對員工進行詳細的園林植保技術指導,指出病蟲害的形態特征,防治手段,以及新生物環保農藥的防治特點。針對管養技術相對較差的企業,組織安排有豐富經驗的管養企業派送園林工程師進行實地技能指導,以傳、幫、帶的方式切實提高管養企業員工理論認知水平的同時,提高養護專業技能。
3、加強和提升管理理念,走和諧持續發展的園林綠化管理道路。
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統一,操作規范化、管理系統化并健全機制、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長效管理機制的可持續發展。對綠地系統進行優化調整,在園林綠地伴隨植物生長的同時,達到景觀效果良好與資源最大利用的雙贏。在不損壞原設計方案的基礎上,追求景觀的生態美麗、自然和諧,結合實際情況,通過施肥、修剪、移栽、補種,重新調整抽稀等技術手段,調整綠化結構,優化綠化配置,保持綠化的可持續發展和良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應。
在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的實踐中,通過對現狀問題的思考和分析,在點滴積累經驗的同時敢于創新,勇于實踐,進行科學創新的園林綠化管理。
三、做好園林綠化養護工作,創造安靜宜居的城市環境應當做到
1、制度規范化,完善制度建設,加強規范管理。
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工作綠地面積40000m2,其中草坪面積15000m2,草花600m2,有高羊茅和百慕達黑麥草兩種品種。喬灌木共有34種,喬木主要有香樟、廣玉蘭、銀杏、白玉蘭等,花灌木有山茶、紅楓、石榴、火棘、杜鵑等,果樹有梨樹、柑橘等。其中有較多的整形綠籬如龍柏、金葉女貞、紅花繼木等。
2、管理人性化,健全競爭機制,提升養護質量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我們管理層的共識,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在完善專業技術人員配置的同時,加強溝通,和諧共處,逐步形成良性管理體系,促進良性競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競爭機制。
穩定永遠是最重要的,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公司切實關心員工,加強職業道德和工作責任心教育,要求養護員工以務實、誠信、開拓、嚴謹的工作狀態去面對每一種事情。養護工作無小事,通過每周養護工作例會,日常巡查溝通,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通過實踐分析,總結提升,做到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分析、及時解決。針對養護工作中尤其是養護人員的安排調整一類的細小問題,以及工作計劃,都要依據養護人員的技術情況,養護區域植被的情況,細心征詢意見,進行思想溝通,使他們自信增強,處事誠信,工作安心,做到養護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
篇5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常見類型;防治辦法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開采的依存性強。礦業資源的開采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每年礦產資源巨大的消耗也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使我國礦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礦產資源開采本就會對地表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巨大破壞,再加之我國礦產開發還很不規范,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不具備礦產開采能力的小型開采公司橫生,開發設備與開采技術落后、經營方式粗放、環保意識淡薄等都導致了礦山地質災害頻發,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礦山地質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已經嚴重影響了礦業開發的可持續性。針對這一現實問題,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才能做到礦產資源開發的規范、安全、環保、可持續,促進礦山經濟不斷地向前發展。
一、礦山地質災害的常見類型
(一)巖土體變形災害
1礦山地面塌陷。
它主要是指礦山地面及采空區的地面塌陷,這種塌陷往往發生在已開采的礦山區。礦山采空區一般來說會保留礦柱作為支撐,防止塌陷,一旦這些礦柱設計不合理或者受到損毀,地面塌陷就會發生。礦體埋藏較深的地下礦山必須及時對采空區進行回填,負責當采空區域達到一定規模,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塌陷事故。除此之外,礦山本身的地質結構很可能造成地面塌陷,遇到地下環境復雜的開采區一定要特別注意,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好預防保護工作。礦山地面的塌陷,不但破壞了地表植被、建筑,影響了礦山周邊的生態環境,有時候地面塌陷造成地表水倒灌入開采坑內,還會造成嚴重的生產事故,帶來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
2滑坡、崩塌。
這種災害事故主要是不合理開采造成的,多發于露天開采的礦山。
3巖爆。
這種事故的發生與地應力有著很大關系。隨著礦山開采的不斷深入,強大的地應力作用于圍巖,破壞了巖體內部的能量平衡,巖體中的彈性勢能被猛烈釋放出來,造成巖石爆裂,碎石塊大量噴射。
4采礦誘發地震。
采礦造成的誘發性地震,具有震源淺、震級小、影響小的特點,但即使是震級很小的地震,對地下礦井也會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
(二)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
1地表水或地下水涌入礦坑。
礦坑涌水是礦山開采中最為常見的災害之一,一旦發生,往往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這一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采掘過程打穿透水斷層,遭遇地下暗河或溶洞,導致大量水涌入礦坑,超過礦坑涌水量,水無法排出而造成人員傷亡。
2泥沙涌入礦坑。
這一事故往往伴隨礦坑涌水一起發生。地表水或地下水涌入礦坑時會裹帶大量泥沙,除此之外,從地裂縫常會流入一些沉積物。大量泥沙涌入礦坑會導致礦坑被泥沙覆蓋,人員、設備深陷泥沙之中難以救援,更有甚者會給整個礦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3環境污染。
礦山開采帶來“廢物”與污染物,一般很少受到開采企業的重視,其往往不做處理就堆積在礦山周圍或排放到江河之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水資源污染、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壞、大氣污染等都是常見的礦山開采帶來的污染問題。
(三)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1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是由于礦井內通風不暢,造成空氣中瓦斯(即甲烷)含量增加,當達到一定濃度后,就會產生激烈的氧化反應,發生爆炸,造成礦井被毀,礦下作業人員傷亡。
2礦坑火災。
礦坑火災常見于煤礦和硫化礦床。硫化物氧化后會產生大量熱能,熱能的聚集極易造成礦坑火災的發生。礦山火災不但危害著采礦人員的生命安全,還嚴重耗損著地下未開采的礦產資源,其帶來的經濟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3地熱。
地熱是一種地球內部能量資源,礦山開采越深,所面臨的地下熱度也就越高。地熱使得礦井里的溫度十分高,礦工處于這樣一個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工作能力自然受到嚴重阻礙。
二、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辦法
(一)加強行政干預
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不能單靠企業,必須加強國家的行政干預。這是因為:一方面企業往往趨利避害,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對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投入,需要強硬的國家行政力量促使其將該項工作落到實處;另一方面,企業能力有限,需要政府的引導與支持。針對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應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整體出發,全面規劃、綜合治理,保證各項工作有重點有層次地進行。就國家層面來說,應當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加強對礦業開采企業的準入管理,規范礦業開采技術,避免由于開采造成的環境破環。充分發揮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責,加強與礦山企業的交流,強化管理。國家還可以制定相應的引導措施及優惠政策,對礦業開采企業進行引導與鼓勵,促使其自覺自發地開展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礦山地質災害的預防、治理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礦業分布較多的地區,為應對高發的地質災害,應加強對宣傳工具的利用,通過電視、報紙、戶外廣告等多種方式向轄區民眾宣傳礦山地質災害的相關知識,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與能力,促使全民投入到災害防治工作中。
(二)強化地質災害預測
強化地質災害預測是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環節。有關部門在企業進行礦山開采前,應對開采企業的開采能力、技術、設備及開采后的生態恢復能力進行仔細評估,并對礦區的礦產資源情況進行詳細地了解,據此,評估礦山開采可能造成的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破壞。對采空區及事故多發區應建立起監測網絡,利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對地質災害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預報,有效減少乃至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目前來說,我國部分地區已建立起了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系統,并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分等級進行地質災害防治
在進行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時,我們既要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又不能忽視矛盾的特殊性,針對不同地質條件的礦山開采,其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也不會完全相同,一定要有重點、分層次地進行防治,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一般來說,礦山地質災害按其嚴重程度,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3個等級。
1重點防治區
重點防治區域防治難度較大,礦山開采企業應投入大量精力,重點關注該區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針對地質災害高發的開采區域應建立起地質災害監控體系,實時監控該區域的地質情況,做好監測記錄,并對監測結果進行詳細分析,確保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能夠及時發出預警,有效減少乃至避免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針對棄土、棄渣嚴格做好邊坡的坡度設計,設置攔渣壩,有效防止泥石流災害的出現。針對采空區,應做好礦井坑道的礦柱支撐,防止采空區塌陷造成損失。除此之外,礦山開采還應注意做好坑道排水工作,防止大量水涌入坑道無法排出,危害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對已開采過的礦區,應做好回填、復墾工作,盡最大能力恢復該地區的生態環境。
2次重點防治區
次重點防治區主要面臨著邊坡及棄渣兩大難題。礦山開采及周邊配套設施的建設會帶來大量廢土堆積造成邊坡,對邊坡的設計不合理,或未進行加固維護,很有可能造成邊坡滑坡與塌陷,此外,邊坡上還應做好排水措施,否則積水過多也會造成邊坡坍塌。礦山開采的棄渣往往被企業隨意堆置,這樣做既侵占了土地,破壞了地表環境,還會造成地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針對這一問題,采礦企業強化對礦區的管理,應對棄渣進行扒平覆土,恢復地面植被。
3一般防治區
一般來說,防治區防治難度較小,區域內無重要建筑物,主要做好防治區管理工作,避免二次開采,減少人為活動干擾,做好地表植被保護及水土涵養工作。
結語
我國資源種類豐富、分布廣泛,部分礦產總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目前,我國的采礦企業因為經濟、技術等一些原因,對礦產的開發利用與礦區生態環境的維護工作做得并不好,礦產開發中地質災害頻發,對礦區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的生命安全都造成極大威脅。我們必須加強對礦山地質災害的重視,將防治結合起來,以防為本,將災害事故扼殺于搖籃中。礦區企業在生產中,應強化采礦現場管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與環保意識,并不斷提高礦產開采的技術水平,不斷地進行理論、技術更新,有效地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促進礦山開采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勇,蘇博,江富建,李丹,王云飛.河南省寶玉石礦山地質災害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6).
[2]張占洋.關于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幾個主要技術問題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2).
[3]馬越平.礦山地質災害類型與防治措施初探[J].西部資源,2012(1).
篇6
關鍵詞: 民營企業,環境保護,社會責任,ISO14000標準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異軍突起,迅速發展。在去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之一的溫州,是一座經濟繁榮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其經濟的支柱和主要特色就是民營經濟。據不完全統計僅溫州市就有13多萬家民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已被寫入憲法, 但是民營企業的高速發展卻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若不認真加以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重大的沖擊,反過來也必將制約我國經濟包括民營經濟的發展。
任何一個企業,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要激烈地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須追求較高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民營企業要謀求自身更很的發展,就必須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可以說眾多的民營企業都有這樣一個目標:“低投入,高產出”,有點數學知識和經濟學頭腦的人都知道,投入和產出這兩個量之間是成反比關系。當固定產出的時候要獲得高的經濟效益就必須降低投入,所以民營企業就不愿意增加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前幾年在治理淮河過程中,有些企業就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配備治污設備,白天排放處理后的“白水”,晚上沒人看見的時候排出來的水就變了顏色,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導致企業的污水處理設備成為擺設品。
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初期,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自身,考慮環境因素的比較少,人們更多把目光放在經濟蛋糕的增長問題上,更多地關注GDP數字的攀升,而直到最近幾年以來,由于一系列環境問題開始危及到增長甚至已影響到整個社會發展的時候,人們才開始重新認識并重視起環境問題來。
不可否認,GDP的增長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環境代價,但是,能否找一種最優選擇,把這種代價降到最低?
我們知道,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每個社會主體都應該為其行為負責。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應該為其行為負責,民營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主體,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承擔起維護我們公共的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民營企業追求經濟效益是可以理解,但是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不能以犧牲公眾的環境利益為代價。固體廢物,污水,廢氣的排放,使必會造成環境的污染,環境污染將會侵犯公眾的環境利益,這就導致社會的一種不公平。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平等地享有環境權,但是自己的環境權卻很難行使。雖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對于已經發生的環境侵權行為應當立即停止該侵權行為,妨礙他人行使民事權利的應排除這種行為。有權利要求環境侵害的一方賠償損失,但是由于環境污染的潛在性,一開始它對公眾造成的環境侵害不是很明顯。雖然有環境侵害的存在即使公眾也認識到了,但是不是到了環境污染嚴重侵犯了自己健康的時候公眾是不會提訟要求賠償的,因為從我國的環境立法來看,有關的法律法規過于簡單,用語含糊,可操作性不強,很難成為公民主張環境權的直接依據。即使民營企業對環境污染的事實存在,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不會被公眾要求環境侵害賠償,但是民營企業作為社會成員應該認識到環境保護既是自己的義務,更是對社會應負的一種責任。
隨著入世和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國內民營企業要在全球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壯大,關鍵還在于民營企業本身,只有具有良好企業形象,得到社會高度認可的企業及其產品才具有持久的競爭力。為此,溫州天正集團董事長高天樂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強調企業責任就是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要對員工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資源環境負責。
在過去的理解中,很多民營企業只關注最低層次的社會責任,他們認為只要企業能贏利、納稅就是盡到了社會責任,或者僅僅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等同于社會公益事業。而忽略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即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因為認識不夠,造成了很多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著污染環境和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沒有形成一種對整個社會負責的社會責任感。
民營企業關注社會責任是全球化背景下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除了民營企業經營者自身的道德良知和長遠眼光,還要依靠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引導。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提高。
首先,政府應當灌輸一種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的領導者要深刻理解社會責任大于企業發展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政府應當幫助企業樹立社會責任的觀念,要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體系。
其次,政府應該完善法制建設。將企業的相關社會責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使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遵守勞動法、生產安全法以及環境保護法等,企業在做到守法經營的同時也就體現了社會責任。
第三,有必要建立一套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如今中國對企業的評價標準還僅僅停留在經濟標準上,遠遠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要求。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套從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全方位評價企業的指標體系,采取綠色GDP統計。
第四,在輿論導向上,政府應當擴大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引導社會關注和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積極評價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營造一種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如在企業評優
評強的活動中,將增加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作為評比的一項標準。
此外,公眾應該建立起社會輿論的監督體系幫助民營企業提高社會責任意識。
政府和社會輿論可以幫助民營企業意識到社會責任,但是這些畢竟是外部因素,關鍵是民營企業自身應該意識到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 如何更好地解決民營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光憑借民營企業逐漸意識到的社會責任感還是不夠的,社會責任說到底就是民營企業或者說是民營企業老板道德層面的問題。有些民營企業有強的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有些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把沒有處理過的污水,固體廢物,廢氣直接排放,這就需要國家建立一套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如對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效益又差的民營企業可以強令關閉。
對一些超標排放的民營企業應該予以處罰,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民營企業應該承擔刑事責任。此外,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監督管理力度。
民營企業意識到環境保護是一項社會責任的同時,應該引進先進的管理制度,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
為了有效解決境保護問題民營企業就應該推行被稱為是民營企業的“綠色通行證”的ISO14000系列標準認證。
推行ISO14000會給民營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企業的內部,從強化管理、規范流程到品質提高,改善工作關系,提高員工素質,增強環保意識,在日常生產經濟活動中,注意節約資源,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同時由于改進工藝,既減少了生產過程的污染物,又降低了污染物的處理費用。另一方面是在企業外部,可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提高企業知名度,美化企業形象等。
推行ISO14000有利于破除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早在1996年公布ISO14000的同時,國際標準化組織宣布對這一新的認證標準只給兩三年的緩沖期。緩沖期過后,國際市場就可能會對未獲證企業和產品作出若干限制,一些發達國家很可能借此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產品構筑非關稅貿易壁壘。如在美國,國家能源部已要求其所有合約廠家在1998年9月前通過ISO14000認證,否則將取消合約。因此,民營企業有了這張“認證證書”就等于取得了一張國際貿易的“綠色通行證”,就可以打破一切國家正積極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為此,民營企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篇7
關鍵詞:通信工程;成本控制內容;存在問題;完善途徑
中國通信業的不斷深化改革和市場的逐漸放開,在通信建設市場當中的競爭不斷的得以加劇,然而通信企業工程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嚴峻。在當今社會,通信工程在經濟市場競爭當中如何有效的迎接挑戰,適時的抓住機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處于不敗之地?不僅需要保障通信工程項目質量和工期以及安全控制,而且對于企業自身的人力和財力以及物理都需要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進一步將通信工程成本進行有力的控制,從而能夠在項目實施的過程當中獲得最大化的利益,更好的為企業創造物質發展條件。根據通信工程自身的特點如何行之有效的進行成本控制,將成本風險進行最大化的減小是本文論述的主要觀點,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針對通信工程項目成本做出深入而全面的探討。
一?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內容
通信工程有效地進行成本控制,不僅能夠有力的節省通信工程對于成本的整體投資,而且對于通信工程的整體管理質量也可以進一步的給予提高,然而在通信工程成本控制過程當中,筆者認為所需要進行控制的主要內容具有以下幾點:
(一)人工費用成本控制
通信工程參加人員需要支領的各種費用統一叫做人工費用成本,具體包括基本工資、額外獎金、福利津貼、勞動保障費用等。改進傳統的根據通信工程預概算得出的人工定額單價。通信工程單項的人工費用,以人工定額單價為基礎,整體考核通信工程單項人員的編制、工作時間、工資標準以及通信工程所在地的勞工費用行情,詳細研究預算的人工費用同實際支付的人工費用之間存在的不同,使用科學的數據解析這個模式,并且要做到迅速更正不足,確定符合實際的成本控制目標,把這部分資金用在工程外人員的開銷費用或者是工程重要工序的獎金。
(二)預測的設施材料費用成本
在通信工程材料費用成本控制中,主要是通過對相關材料、設施以及材料運費等各個方面的控制。在整個通信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材料費用占整個工程成本的三分之二,由此就需要相關人員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將通信工程材料費用作為整個工程成本的重點分析對象。在預測設施材料費用的過程中,針對主要材料、補充材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同時結合市場發展狀況,對相應的價格、運費以及供貨地進行實地考察。在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預測設施材料費用。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應設立完善的采購管理制度,避免因材料問題直接影響著工程的整體質量及性能。
(三)施工及其的費用成本控制
在二十一世紀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新型機器也隨之發展起來,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還直接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通信工程在日常施工的過程中,各種新機器陸續的投入,在提高施工質量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成本費用。而通信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基于其自身的復雜性,在機器操作的過程中,無法形成確切的工作模式,機器的折舊以及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響。由此就需要相關人員在通信工程承包控制中,能夠將機器的相關費用考慮進去,以便從根本上確保工程的成本控制質量。
二?通信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通信工程當中對于項目建設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僅和共層施工秩序有著相連的關系,而且與今后的使用質量也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在實際生活具體的施工當中,由于外在諸多因素的影響,對于通信工程的質量遇著直接的影響,筆者分析認為在諸多影響因素當中其主要有以下幾個詳細方面:
(一)單位領導重視不夠
通信工程在具體的施工過程當中,企業領導將重點多半是放在了整體工程質量方面,然而對于工程項目造價的管理,通常都認為是財務部門應當負責的事情,導致在很大程度上對于通信工程的造價管理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而且,現今社會經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給予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對數企業的領導層人員對于工程的技術以及承接單位比較重視,然而在工程項目成本控制上面沒有達到統一的共識,直接導致企業出虧損的現象。
(二)工程成本預測
在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過程中,成本預測是指相關人員依據工程的規模、技術要求以及人工等各個方面,對所需開銷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然而在實際預測中,財務人員只對工程施工中能夠看得到的進行預測,對于一些未知因素很難進行把握,這樣的預測結果,與實際成本投入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工程施工中,極容易造成財務風險的產生。
(三)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
多數施工單位在通信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針對成本控制,通常是對工程的整體成本進行總結,很少對成本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在施工的過程中,一旦出現成本升降,則直接造成現實費用與預計成本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此外,施工單位的下一個通信工程中的成本預測,往往是以上一個工程預測為依據,一旦一個出現問題,則會直接影響著施工單位今后的管理與發展。
三?完善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途徑
針對通信成本控制實施的進一步完善,不但可以有效的將工程成本進行降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對工程的整體管理進行全面完善,將工程質量進一步得以有力的全面提高。在其具體的完善過程環節當中,筆者認為主要可以針對以下幾種途徑進行具體實施:
(一)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在21世紀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說到底就是對人才的競爭。通信工程企業在日常發展的過程中,基于通信工程自身具備的技術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計算機進行輔助,而施工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控制工程的成本,就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而在其加強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途徑: 首先,在通信企業日常發展的過程中,人力資源作為其管理中的核心部門,在負責企業日常營運的同時,還直接關系著企業今后的發展。由此就需要通信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能夠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使其在形成的過程中,結合著自身企業的發展狀況,結合計算機的相關數據,將各個部門的人員信息進行分析總結,為企業選拔優秀的人才。其次,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現場工人的指導,使其在工作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施工。最后,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制度,在提高員工工程效率的同時,還能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使其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工程中。
(二)嚴格控制采購流程
在嚴格控制采購流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采購人員應結合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在采購的過程中堅持“貨比三家”的采購模式,在考慮采購價錢的同時,還要結合著材料的質量,確保采購的材料“貨真價實”。其次,采購工作進行時要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規劃原則; 二是現勢原則; 三是實用原則; 四是科學原則。采購通道的選取,要保證穩定供貨關系的情況下將供貨通道進行擴展。通信工程的機器設備要從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的工廠選取,數量較大的材料采購要以超標采購的形式進行供貨。最后,通信企業還應制定完善的采購制度,并將其落實在采購中的各個環節中,確保采購工作順利的進行。與此同時,采購人員在采購材料的過程中,嚴禁“拿回扣”,“以次充好”的現象發生,一旦發現,必須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
(三)加強工程管理
加強工程管理,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完善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而在其加強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完善工程每個環節管理,使其在施工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制定的施工計劃進行施工。其次,在施工的過程中,嚴禁相關人員為了趕工期盲目的增加人數。最后,針對各種施工機器的操作,相關部門應派遣專業的操作人員進行操作,避免違規操作出現機器損壞或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做好成本預測,加強前、中期成本控制
成本預測就是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對一定時期或一個成本項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標進行測算、分析和預見。通過預測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為選擇最優計劃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包括預測工、料、機費用;預測施工方案引起的費用變化;預測輔助工程費、大型臨時設施費、小型臨時設施費、工地轉移費;預測成本失控的風險等。通過對上述幾種主要費用的預側,即可確定工、料、機及間接費的控制標準,也可確定必須在多長工期內完成該項目,才能完成管理費釣目標控制。所以說,成本預測是成本控制的基礎。
強調項目的中間控制。即動態控制,因為施工準備階段的成本控制只是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準備,而竣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虧己基本定局,糾正的可能性和幅度都不大。將項目的總成本目標逐個細化,落實到施工班組,使成本管理自上而下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參與工程施工的部門、個人從第一道工序起就注重成本管理的目的。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各部門、各班組在肩負成本控制責任的同時,享有成本控制的權利,對業績定期檢查和考評,實行有獎有罰。只有真正做好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四?關于控制通信工程成本控制與全面發展通信工程相協調的研究
(一)人員整體的調配成本問題與控制通信工程成本問題相結合
工程項目管理人員需要對機械設備和儀表正確合理地使用,并根據不同的工藝特點、測試方法、技術要求,選用合適的機械設備和儀表。正確使用、管理和保養好機械設備及儀表的校正。要健全“人機固定”制度、“操作證”制度、崗位責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術保養”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機械設備檢查制度等,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狀態。
(二)加強環境控制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
如果想要對于環境控制環保進行有效的加強控制,筆者認為想要解決這一點,工作人員必須要從基礎著手進行。共組人員需要全力加大宣傳力度,將人們的覺悟和認識進一步給予全方位的提高,在其思想意識當中將環保意識進一步加強。全國各地都有通信工程項目,各不相同的工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由于環境因素各不相同對于工程質量的影響也有著各方面的區別,在通信工程的建設過程當中很多工程項目的建設周期時間都比較長,而且還具有較大的流動性。所以,在具體的施工實踐當中,需要根據工程技術環境和勞動環境以及工作環境等具體實際情況當中的條件和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影響工程質量的環境因素進行合理的控制。極為重要的是施工現場,應當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產的環境,嚴格杜絕野蠻施工和違反相關規定的施工,對于施工器材需要保持堆放有序以及道路通暢,全面有效的確保工程質量,創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環境。
(三)重視整體工程質量,樹立企業的信譽
通信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工作當中,對于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的宣傳力度需要進一步的給予全面加強,在全體工作人員的意識當中需要加強明確成本意識。利用成本控制管理當中的優越性對員工進行有效的引導,將其工作有效的貫穿于企業的各項工作內容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通信工程的成本進行更好更加全面的控制,對于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總結
總而言之,電信行業當中的主要核心是通信工程,對通信工程做好成本控制可以有效的促進電信行業的有序正常發展,而且與網絡計算機的發展也有著緊密的直接的聯系。所以,在通信工程具體的施工過程當中就需要相關部門將強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將整體工程質量進一步得以全面有效的提高,使得其能夠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使用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 何瑛. 基于價值導向的電信運營企業財務競爭力綜合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 2011(11)
[2] 范鵬飛. 在通信工程方案優化中多層次綜合評價法的應用[J]. 南京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01)
[3] 蘆瑤. 通信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常見問題及對策[J]. 科學咨詢(決策管理). 2010(04)
[4] 李清明. 淺談通信工程的成本管理與控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11)
[5] 劉建波. 淺析通信工程中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與控制措施[J]. 信息通信. 2012(01)
[6] 張志文. 淺析施工企業如何進行工程項目成本控制[J]. 電力標準化與技術經濟. 2006(04)
[7] 曾繁武,趙玉學. 通信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常見問題及對策[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0(36)
[8] 高衛紅,熊軍,黃亮文,龔萬林. 關于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思考和探討[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1(07)
篇8
一、理論歸納
(一)綠色壁壘產生的根源及紡織品服裝面臨的主要綠色壁壘。目前,國際上對“綠色壁壘”通常表述為“綠色貿易壁壘”或“環境壁壘”,是指各國以保護資源和環境的有關國際公約、法規、標準和本國的環境法律、法規、標準為依據,在國際貿易中對不符合國際和本國關于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人類及動植物健康保護的法律法規標準的進口商品實行限制或禁止的非關稅壁壘。它是專門針對WTO協議中有關貿易與環境的規定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而設置。這些法規和措施,一方面促進紡織品服裝產品更加環保,更加適合人類使用;另一方面也成為眾多發展中國家紡織品服裝自由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之一。WTO協議有關貿易與環境規定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WTO協議有關環境與貿易的有些條文規定中概念界定不明確。如,《1994年GATT》第20條“一般例外”中的(b)款,該條款規定:“只要不對情況相同的成員構成武斷的或不合理的差別待遇”或“不對國際貿易構成隱蔽的限制”任何成員方都有權采取“保護人、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又如,《技術貿易協議》中規定各成員方為了“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護環境”有權在不超越保護所需程度的情況下采取適當的措施。其中,“不合理的”、“必要的措施”、“所需的程度”、“適當的措施”等概念都未定量描述。正是由于這些不確定性,使得“綠色壁壘”被濫用,從而成為保護的手段。二是WTO框架下的“環保優先權”。所謂“環保優先權”是允許各國以“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者“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天然資源”為由,可以例外背離一般自由貿易原則,采取貿易限制或禁止某些產品的措施。《1994年GATT》、《技術貿易壁壘協議》、《補貼與反補貼協議》等均以不同形式認同“環保優先權”。因此,“環保優先權”在一定意義上為“綠色壁壘”提供了法律依據。綠色壁壘的主要形式有綠色關稅和市場準入、綠色反補貼、綠色反傾銷、環境貿易制裁、推行國內PPM標準及其他標準強制性綠色標志及要求ISO14000體系認證、繁瑣的進口檢驗程序和檢驗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等。在紡織品服裝領域,主要存在兩類綠色技術壁壘:一類是針對紡織品服裝從設計生產到報廢回收的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所設置的壁壘,主要要求企業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及對產品實施環境標志和聲明;另一類則是由于產品本身對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影響所引發的,即要求紡織品和服裝不能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影響。如,有些發達國家專門立法規定,進入本國紡織品服裝必須實施環境管理體系認證(1SO14000體系認證)和產品安全認證。
(二)綠色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的影響。綠色貿易壁壘是工業化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優勢,以環境標準等為手段推行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從而對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構成障礙的一種非關稅貿易措施。我國紡織品出口產品相當大一部分是以初級加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因而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較大。隨著我國紡織品生產和出口的迅速增長,我們面臨的國內外貿易環境越來越復雜,美歐等發達國家設置的種種非關稅壁壘,尤其是紡織品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構成了很大的沖擊,成為我國紡織品出口的最大障礙之一。由于發達國家的產品科技含量和公眾的環境意識普遍較高,他們對環境標準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僅要求末端產品符合環保要求,而且規定整個過程均需符合環保要求,這無疑增加了我國紡織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難度。通過設置“綠色壁壘”,一些發達國家成功地削弱了我國服裝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據了解,國內每年有多達74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受阻于“綠色壁壘”。
1、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市場準入的直接影響
(1)環境標準及法規。環境標準是有關污染控制、生態環境保護的各種標準的總稱。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優勢,制定本國苛刻的強制性技術或法規,通過行使境外管轄權來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入。自1990年奧地利率先制定環保紡織品標準后,發達國家相繼推出紡織品環保法規和生態檢驗。如,1996年9月荷蘭頒布禁用染料的有關法律;歐盟于1997年8月禁止使用致癌的芳胺合成的偶氮染料,1998年又制定一個ASOUN9000標準,對26大類的消費品,尤其是紡織品制定詳細而全面的標準。有資料顯示,環境標準已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構成不利影響。如,2004年底我國30萬件出口夾克衫因其上面小拉鏈的重金屬量超過歐洲國家環保標準遭到其退貨,損失幾百萬美元。由于發達國家的環保標準具有協調一致并且相互承認的特點,而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集中在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歐盟、美國、日本、韓國,它們約占我國出口貿易額的90%,所以發達國家統一的環保標準對紡織品服裝出口形成很大威脅。
(2)過高的綠色環境標志制度及其門檻。環境標志是依據有關環境標準、指標和規定,由指定的認定機構確認通過并頒發標志證書,以證明某一產品符合某些環保要求,目的是對產品的全過程環境行為進行控制管理。自1978年德國率先推行環境標志以來,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種正在實施的環境標志制度。在世界范圍內關于紡織品生態標志OKO-TEXSTANDARD100、MST、GUT、ECOMARK、CLAN、FATION等10多種,這些標志對紡織品上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范圍限制既廣又嚴,從PH值、染色牢度、甲醛殘留、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屬、鹵化染色載體等化學刺激和致病因素,到安全性和阻燃要求等多方面都有規定。另外,發達國家與環境標志配套的標準水平是動態的,它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從而使同一產品類別中的大部分產品難以達到要求。歐盟日前決定采用發放紡織品生態標簽的新標準,與歐盟市場上紡織品服裝領域的其他“綠色”標簽相比,生態標簽要求更加嚴格,對產品各方面的限制內容更加廣泛,這無疑會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造成很大困難。
(3)成本內在化要求。成本內在化要求生產者將環境退化及治理的費用計入成本。從理論上講,環境成本內部化可以消除環境成本,在同等經濟與技術水平的貿易伙伴之間,其實施可以保障和促進自由貿易,但由于經濟與技術水平客觀差異,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環境標準的高低有著不同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特別是當環境成本影響到產品競爭力時,發達國家認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低環保標準產品是在進行“環境傾銷”,是在國際市場上不公平地獲得貿易優勢,嚴重威脅到發達國家的貿易競爭力。比如,2005年7月我國和歐盟、美國發生的貿易摩擦。因此,發達國家希望采用環境補貼或環境傾銷的名義來降低發展中國家的這種競爭力。
2、綠色壁壘對紡織品競爭力的間接影響。與市場準入限制相比,綠色壁壘對紡織品的影響具有間接性和雙重性。在短期內,綠色壁壘會削弱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是因為,我國紡織品服裝行業為了達到進口國對商品的環境保護標準,獲得市場準入的機會,不得不增加有關檢驗、測試、評估、購買先進儀器設備等間接費用,而且還要支付不菲的認證申請和標志的使用年費等直接費用。另外,還要調整紡織品的外觀包裝、出口標簽和商業廣告,出口紡織品服裝的各種中間費用和附加費用相應增加。這些額外的污染防治成本無形中增加了出口紡織品的成本,削弱了其市場競爭力。從長期來看,綠色壁壘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綠色壁壘的短期壓力會逐漸變成刺激紡織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積極研制和開發清潔安全無害的綠色技術,特別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紡織行業,從而獲得因資源使用效率和生產效率提高而帶來的創新補償(產品補償和加工過程的補償)和先動優勢,這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而且可以推動紡織品服裝行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紡織品服裝貿易增長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擴張的積極方向轉化,不斷改善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結構。
二、理論現狀
我國紡織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我國出口到他國的紡織品價格低,嚴重影響他國紡織品在本國的競爭力。因此,為了維護競爭中的支配地位,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對我國紡織品實施綠色貿易壁壘的力度,以達到限制我國出口,保護本國市場和紡織業的目的。
(二)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決策者和廣大企業家似乎還沒有對綠色貿易壁壘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前幾年我國已開展了ISO14000認證工作,但是這項工作在國際和國內的權威性和影響力都還遠遠不夠,僅僅處于起始階段。就現實狀況而言,我國紡織企業是難以面對國際上不斷發展強化的綠色貿易壁壘的。我國大多數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對國際標準和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性手段缺乏深入了解。此外,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過于集中,我國紡織品出口遭遇限制大都發生在歐盟及美國。
(三)我國紡織品的相對弱質性。發達國家利用信息產業成果從事技術及資本密集型紡織品的生產,產品側重個性化、流行化、環保化和高檔化。我國的紡織品單位產品價值較低,創匯能力差。雖然我國紡織業正逐步向產業升級目標努力,但出口的紡織品多為無品牌的中低檔產品,質量不高、增加值不高。而且我國紡織品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廉價的勞動力成本。
三、嚴峻的出口形勢
(一)較弱的自主創新能力
1、自主品牌少。目前,高新技術和高端紡織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品牌創建和自主營銷能力薄弱,產品出口主要是貼牌加工,自有品牌只占產業價值鏈的10%左右,其余的35%和55%的盈利分別由品牌和渠道環節瓜分。例如,世界多數名牌服裝產品在浙江、江蘇均有生產,但是在國際市場卻很少見到浙江、江蘇企業的自主品牌。相比擁有知名品牌的進口商、分銷商及終端商,生產企業獲取的利潤一般不足5%。
2、研發投入少。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新技術要靠企業投資。但我國紡織業的企業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十分薄弱。目前,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業研發投入一般相當于市場銷售額的10%。如果能把全行業銷售收入的1%用于開發研究,一年的研發投入就可達到240億元。2004年紡織工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僅0.247%,服裝行業0.16%,化纖行業0.47%,比例明顯過低。
3、引進投入與再創新比例低。雖然引進帶來了技術進步,但是沒有多少效益提高行業的創新能力。日本、韓國引進再創新的投入比重是1∶16;根據國家統計局對2004年的工業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引進投入和再創新的比例僅1∶0.3。引進技術的單位很少有真正創新的成果。
4、技術和技術設備落后。我國紡織業利用高新技術及生物資源開發研制的化纖品種很少,產品附加值低,在全球產業鏈中還處在加工制造階段,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企業普遍缺少核心技術和跨國配置資源能力。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用紡織品比重較低,功能性、差別化纖維供應不足,配套原料發展滯后。關鍵技術裝備也相對落后,2004年底棉紡織機中無梭織機、自動絡筒機僅占25%和21%,發達國家都在90%左右。
(二)下降的低成本優勢
1、人民幣匯率升值與紡織品出口退稅。紡織業出口依存度高,受人民幣升值負面影響較大。由于我國的紡織產品在國際上還有價格優勢,目前人民幣升值幅度至少有一半通過適度提價被轉嫁到進口商身上。根據預測,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的利潤就將減少72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升值2%,會使棉紡織行業營業利潤下降24%,毛紡織行業下降16%,而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行業受到的損失最大,利潤率下降26%。如果人民幣升值超過8%以上或持續升值,整個紡織業的議價能力會明顯下降,對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將逐步顯現。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對整個紡織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增加了企業生產、流通成本,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的2%影響到2006年全紡織行業利潤21億元。
2、原材料價格與其他成本上漲。我國棉花市場在進口配額的有效調劑下,供應量穩定,價格沒有大的波動,但棉花原料總體價格要高于國際市場。受國際石油價格上升的影響,化纖行業效益受到嚴重擠壓。投資增長、其他地區及產業分流、工資缺乏吸引力導致紡織業勞工短缺加劇,人工成本上升。而勞動力成本的增長直接促使部分微利企業的退出和行業增長模式的轉變。紡織行業用水量居中國制造業的首位,印染廢水排放量也居制造業前列,而廢水回收率僅7%,這離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差距很遠,不利于可持續發展。配額的有償流動也增加了出口成本。2006年受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上升了22.73%,行業始終維持低效益運行。目前,紡織行業平均利潤率不足3.7%,僅為全國工業利潤率的65%左右。
(三)有待完善的市場秩序
1、市場競爭不規范。勞動保障、環保等法律法規執行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加劇部分地區低水平產能的擴張和原料供求矛盾,出現盲目投資、出口無序問題,也出現無序競爭、把價格競爭作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現象,對行業發展非常不利。由于整個紡織產品分類繁多,缺乏全國性統一的、透明的報價系統,使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極為被動。
2、企業缺乏憂患意識。由于紡織品經營品種的可轉換性較強、出口市場的選擇余地較大等原因,國內紡織企業大多缺乏憂患和防范意識,存在僥幸心理,對紡織服裝環保標準(ISO14000)和社會責任標準(SA8000)等國際標準了解不深,也不按此標準生產和認證。企業自律機制不健全,協調難度較大。一旦發生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和特別保障措施時,不少出口企業不積極應訴,或缺乏應對的策略準備。
四、紡織服裝綠色壁壘對策
我們要理性對待“綠色壁壘”,更新服裝貿易的理念,開辟和探討應對“綠色壁壘”的新思路。
(一)全面認識“綠色壁壘”,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正當、合理的“綠色壁壘”通過適當的貿易限制和禁止來約束國際貿易,作為外部力量強制各國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追求貿易利益,起到促進人類發展的作用。我們要在認識“綠色壁壘”對我國服裝貿易負面作用的同時,還應重視“綠色壁壘”的合理性。一方面通過宣傳、培訓、研討等形式提高人們對環境與貿易問題的認識,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有關環保法規,從法律上強制性地促使紡織品企業改進技術,從事綠色生產。
(二)把握發展趨勢,調整競爭策略。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紡織品不僅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熱點,也成為21世紀紡織服裝市場發展的新趨勢。2003年全球綠色消費超過3,000萬美元,綠色生態服飾已開始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喜歡購買綠色產品的人超過50%。而與此同時,設置各種綠色壁壘不僅成為服裝主要進口國減輕國內壓力、減少進口沖擊、保護本國貿易利益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對服裝主要出口國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地位產生了重大影響,迫使他們在如何破除這些壁壘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以贏得新的競爭優勢。因此,競爭格局的調整已成為必然,重新洗牌已經開始。而我國服裝業由于設備落后、技術薄弱,為改變以量取勝,以低價爭市場的發展狀況,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環保產品少。因此,我國的紡織品出口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徹底改變以往憑借勞動力成本優勢,以價格競爭為主的經營貿易模式,而轉向以質量和服務的模式,以順應國際貿易發展趨勢。
(三)積極開發綠色產品。在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已從傳統的實用性、美觀性、耐用性等轉向更注重安全,有利于生態和環境保護,并且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適應這種潮流也將是應對綠色壁壘,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國服裝業應大力開發綠色紡織品,培養新的競爭優勢即生態優勢。從原輔材料的生產到成品的開發都必須強化環保意識,進行清潔生產,實現產品的綠色化。一是要進行綠色設計。注重設計易于回收、節能、環保的產品;二是實施綠色生產。按照生態工業模式,實行清潔生產。積極開發和使用各種“綠色原料”(如有機棉、彩棉等),從源頭上解決紡織品出口受困于“綠色壁壘”現狀,同時改進生產工藝,采用新型染整技術,并加強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三是實行綠色包裝。企業要按照進口國的要求,采取使用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綠色包裝;四是鑄造綠色品牌。企業產品應符合環保要求,努力爭取獲得國際“環境標志”,環境標志稱為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其是標明產品從生產到使用以及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中符合特定環保要求的標志。
(四)做好綠色認證工作。與周邊國家相比,我國服裝企業在綠色認證方面顯得比較落后,在國際紡織品生態研究和檢測協會頒發給亞洲地區服裝紡織企業Oeko-Tex standard認證中,目前僅有200多家獲得此認證,而我國現有服裝企業近10萬多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國,這樣的認證狀況,顯然是極不相稱的。這也反映出我國服裝企業面對席卷世界的綠色消費浪潮缺乏敏銳性,對于生態紡織品的標準和概念還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還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是我們以后應該重點解決的問題。為了使企業及產品適應國際市場的要求,我國應通過立法程序將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內標準,推廣使用。應制定實施這種標準的管理法規,使工作規范化,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綠色認證。
(五)完善環保法規和技術標準。在保護人身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我國制定的法令法規很少,即使已制定的也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也不夠完善。不同的行業、部門各自制定不同的要求,沒有嚴格統一與國際接軌的強制性標準。服裝行業所擁有的儀器設備、專業技術人員、決策方法手段在采用國際標準與國際檢驗市場接軌等方面還處于落后水平。因此,我國應抓緊通過立法、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各類標準和建立各種規范化運作的符合性評定程序,以建立我國自己的服裝“綠色”保障機制。
(六)收集綠色壁壘信息。以前由于各方面信息不靈,收集國外服裝新標準、新規定的信息很少,特別是涉及環境保護、生命安全的項目更是少之又少,而出口企業一旦碰到了,就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損失,甚至會遭受滅頂之災。因此,必須積極收集國外關于綠色壁壘的措施和信息,建立綠色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并及時地將信息反饋給有關部門和企業。相應地,要通過各種方式擴大信息渠道和信息技術水平。通過加強國內和國際間的合作,全面了解綠色壁壘的最新動態。企業在獲得國際市場綠色壁壘信息的基礎上,應積極研究應對各種綠色壁壘的措施,包括積極開發和采用各種“綠色”原料,改進生產工藝、擴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加強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和監督體系,以突破外國的綠色壁壘。
五、具體應對措施
綠色壁壘的雙重性決定了對其采取的態度和應對策略也應有所不同。對正當的綠色壁壘,即WT0 規則所允許的,我們應采取積極態度去適應,企業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提高產品的環境競爭力,善于運用正當的綠色壁壘來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而對不正當的綠色壁壘,即以環境保護為名,實行貿易保護的做法,可通過WTO的貿易爭端機制來解決。
(一)加快認證步伐,主動應對綠色壁壘和社會責任標準壁壘。面對綠色技術壁壘和社會責任標準壁壘,我國紡織服裝業不要被動適應,而要主動應對。為此,企業要從保護環境、關注人類健康角度出發,推行綠色生態紡織品服裝生產,在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直至廢棄使用后消亡全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控制,并爭取最終獲得綠色技術標準認證。與此同時,要不斷改善勞動者工作環境,關注員工健康和安全,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薪酬,維護工會權利,主動申請SA8000標準認證。
(二)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與環境事務,抵制以“環境保護”為名的貿易保護主義。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中有影響的大國,應當與發展中國家主動協調在環境與貿易問題上的立場,積極參與國際環境與貿易關系的協調、談判及規則的制定,爭取與發達國家公平對話的地位,打破發達國家制定標準而形成的技術壁壘,努力彌補現存國際規則中的缺陷,消除歧視性壁壘的合法性依據。充分利用WTO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原則,如“利益均享”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通過各種形式的發展中國家間組織,在制定貿易與環境協議的談判中強調發展中國家應享有差別與更優惠的待遇,抵制發達國家提出的過高環境標準,要求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援助以提高環境保護能力,建立體現和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秩序。隨著WTO運行逐步從“實力導向”轉為“規則導向”,我國在新一輪多邊貿易與環境談判中,應針對世界環境保護新動向可能給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帶來的潛在影響,制定出符合發展中國家現狀和合理要求的詳盡而公正的多邊環境貿易規則。
(三)盡快實現國家完全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承認并維護私人擁有生產資料和鼓勵自由競爭、通過市場交換中的價格調節供求和資源分配的經濟運行體制。如果我國是市場經濟國家,那么在以后的國際貿易糾紛中可取得較為優勢的地位,而現在我國涉及的國際貿易糾紛中綠色壁壘貿易糾紛占據很大的比例。很多國家特別是歐盟的一些國家對我國多種產品的反傾銷除了成本問題外,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產品的安全、環境等。而因歐盟國家認為我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致使我國在國際談判中處于比較被動的位置。我們在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要加大力度實現國家的市場經濟。
(四)雅戈爾集團并購Smart和新馬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我國的紡織服裝業在國際貿易中可以通過并購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服裝公司,這樣不僅可以學習到國際級的管理技能,充分利用國外公司的營銷網絡,還可以學習到國際上一些先進的工藝技術。這樣還有個好處,就是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國際上以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為由阻礙我們紡織與服裝的出口貿易。
六、結論
篇9
關鍵詞:水電廠;運行維護;要求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對電力的需求也變的越來越大,我國傳統的電力是依靠火電進行供電,通常是依靠煤炭等資源來提供電力,隨著電量需求的增多,火力發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在增加,同時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確保水電廠的運行,應該促進水電廠的可持續發展,節約資源。
一、水電廠運行、維護的發展要求
水電廠的運行維護需要遵守水電廠操作的管理制度進行規范操作,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要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準確的完成分配的任務,在機器運行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檢修,發現問題,并及時準確的解決問題,避免因機器故障帶來的意外事故以及人員的傷害。在水電廠運行發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制定緊急事件的預防方案,在發生事故時能夠采用應急方案將事故的范圍降到最低,同時操作人員在工作期間必須集中注意力,不允許在工作中進行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工作人員應該做好對設備運行狀態的監督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給操作人員,為水電廠的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加強水電廠運行維護的主要措施
1、水庫調度管理
在水電廠的調度管理中轉變觀念,樹立搞好中心環節以及加強工程管理的意識,不斷的優化水資源配置。根據水庫管理單位的具體性質采取相應措施解決水庫管理的經費問題。在水電廠的管理中加強制度化的建設,加強執法力度和水庫調度管理者的培訓,主管部門可每半年或者每一年進行一次相關法規、法律等專業知識的培訓教育,不斷提高水電站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枯水期水庫的調度管理工作,保證在遵守法律的基礎上統籌大局,平衡水電的需求和調度,做好庫水位控制、來水量合理調度、清污降低水耗等工作。在水電站的管理中加強經濟投資和技術投資,對于重要的中型水庫以及大型水庫可率先進行優化調度的方案,做好梯級水庫群、跨流域調水優化調度的相關研究,不斷優化調度系統、洪水調度決策系統,做好洪水的科學調度,不斷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依靠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
2、閘門的運行管理
當閘門安裝施工完成之后,國家相關結構必須對閘門的設計以及施工質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之后,才能夠投入到正常的運行當中。這樣一來,有關的工程管理人員就必須對水電廠的閘門結構以及使用方式進行深入掌握。同時,還要清楚地認識到該工程中所有的閘門施工質量如何,安裝是否存在誤差和缺陷,其中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只要將這些信息了解清楚,才能夠確保日后運行安全。閘門的運行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閘門的設計標準,結合周邊的工作環境,依照制定的操作規章制度進行合理安排運行操作內容。不能私自啟閉閘門,閘門的調度計劃必須做到有章可循。當閘門在開啟或者關閉時,要對啟閉過程中閘門的狀態進行掌握,判斷其是否均勻平穩,支承行走或者轉動部位是否出現卡阻等問題。是否存在非正常的響聲;止水橡膠的皮帶走合情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斷裂等問題。門體的吊頭或者側輪等部位的零件是否工作正常;當門體部位進行啟動或者關閉時,是否帶有明顯的振動發生。閘門開啟后,應觀察門底出流情況是否良好;水流是否有偏移回旋等現象;水流的消能作用如何;對下游建筑物是否有沖、淤等不良現象。如發現上述情況危急時,管理人員應及時報告,必要時應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停止操作或調節閘門的開度,并立即報告上級,請示處理,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修復。水電廠的閘門在啟動或者關閉之后,工作人員應該將啟閉依據、啟閉時間、閘門開度、操作程序以及啟閉前后水位等變化,閘門、啟閉設備和建筑物等有無異常現象以及處理情況等,進行詳細記錄,妥善保存,以便統計和留為研究分析之用。
3、啟閉設備的運行管理
水電廠的啟閉設備運行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設備能夠正常的進行工作,并保證良好的運行狀態。為了更好地促進啟閉設備以良好的狀態進行運行。首先必須對啟閉設備及工程管理人員提出如下要求:能夠采取預防措施,防止設備在運行中發生故障,消除磨損,并進行設備的修復和更新;操作人員必須詳細了解啟閉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條件,嚴格執行現行技術操作規程、安全技術規范、國家技術監督委員會審定的有關規程、生產細則和其它有關管理文件;在組織啟閉機的技術管理工作時,應制訂一套包括所有設備在內的有計劃的檢修維護預防措施;同時啟閉機的設計應符合規范以及管理文件的要求。啟閉機的安裝,必須保證管理人員能夠自由、安全地進入啟閉機平臺,下到孔口或門庫的閘門上,以便完成吊裝作業,必須保證司機與吊裝工有良好的作業視野范圍。起重機搬運重物時,應在專職人員的指揮下進行。
4、設備運行維護管理
啟閉設備的維護、檢修重點是觀察、保養、維修,應參照設備廠方說明、要求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針對性的檢修和維護細則。將定期觀察、檢修的結果記錄在工作日記中,養護工作由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進行。工作前應對設備進行常規檢查,一旦有不妥之處要在工作日記上做好記錄,做好移動式、固定式啟閉機的金屬結構和焊接情況,注意是否有變形、開裂等情況發生。注意開始齒輪副情況,注意有無斷齒或磨損過量的情況,注意減速箱、電動機、制動器、軸承、啟閉機的固定情況以及是否存在軸承內、減速器漏油情況。在進行液壓啟閉機的檢查中,工作人員要注意油箱的油位,在油箱中注入油液前要先采用離心式分離器、壓力過濾器進行過濾。注意是否有油路、液壓控制元件的漏油現象。例行維修時要注意檢查設備、保護裝置、鋼結構、起吊用具、附屬設備、電線、電機等,更換劑,清洗減速器油箱等。注意電動機以及減速請的固定情況,并加強對電刷接觸情況的檢查。中期維修時要盡量全面的將啟閉機拆卸,更換長期運轉的磨損零件,如鋼絲繩、齒輪等。
5、加強人員的素質培訓
(1)采用外聘教學的形式,每當一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完成技術改造,邀請廠家技術人員對設備的基本原理和設計理念進行講解,說明運行巡視、操作、緊急事故處理等有關注意事項或者聘請企業內部專業技術人員講解各主要設備原理、運行特性和常見故障等,使運行人員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技術要領,保證能夠及時解決問題。
(2)采用部門教學的方式,對相關部門的領導或技術工程師或值班長進行技術水平和現場講解,有針對性地講課和經驗傳授對現場運行人員來說將是終身受用,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事半功倍之效。
(3)采用崗位互學的方式,值班工內部之間開展互相教學活動,協調落實安排和監督落實,教育培訓部門甚至要拿出部分教育經費予以鼓勵、支持,以提高員工參與積極性。
(4)采用崗位技能考核,實行崗位能上能下制度,迫使員工有一種緊迫感、危機感,保證員工能夠認真學習。
結束語
水電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產業結果的逐漸調整和優化,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加,在保證水電廠正常運行,滿足人們需求的前提下,不違背環境保護原則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逐漸成為其改進和發展的重點問題。此外,在其日常的管理、檢查和維護中,加強各個環節的檢查、維修,能夠保證其處于穩定的工作狀態,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蒙曉東.淺談大化水電站擴建工程發電機定子裝配措施[J].科技資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