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業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3-12-25 17:44: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冶金行業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冶金行業應急預案

篇1

[關鍵詞]冶金企業;安全生產信息披露;體系構建

1引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國2015年由于安全生產事故共造成66182萬人死亡。國內每產出一億元生產總值就造成0098人因安全生產事故死亡。其中,冶金等工礦商貿企業中,每10萬人中就有1071人因安全生產事故而死亡。根據國家安全總局統計,2015年全國安全較大事故727起,其中冶金行業發生7起,冶金行業安全生產問題嚴峻。2012年,國家財政部和安全監管總局印發《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將冶金行業等納入了其范圍,這意味著高危行業由以前的6個增加到了如今的8個。2014年國家頒布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將冶金行業安全生產的規定提高到了法律層面。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開始關注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積極履行和披露其社會責任。《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構建了責任管理、市場績效、社會績效、環境績效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近年來也出現了幾家較權威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評價,與環境績效一級指標不同,安全生產屬于社會績效指標中的一個二級指標,缺乏更為詳細的評價,而對于高危行業的冶金行業來說,安全生產具有尤為重要的地位,因此應進一步提升冶金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中安全生產信息地位,進一步細化安全生產信息披露,促使冶金企業更加可靠、實際地履行安全生產責任。

2冶金行業安全生產信息披露評價體系現狀

CASS-CSR20分行業對冶金行業等的社會責任進行了說明,其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責任管理、市場績效、社會績效和環境績效。該指南只?ι偈?行業規定了安全生產的內容,將其作為市場績效一級指標下的一個二級指標,并對該二級指標共七個方面的內容僅作了泛泛的描述,這七個方面分別是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培訓績效、安全生產投入、員工傷亡人數、安全生產負面信息。該體系對冶金行業安全生產情況的評價還缺乏更為詳細的要求和描述。然而冶金行業作為安全敏感型企業,安全生產事態嚴峻,各利益相關者為了規避風險將更多關注冶金行業安全生產問題,因此,目前的安全生產信息披露體系還略顯粗糙,尚不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3冶金企業安全生產信息披露體系構建

本文參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20)的社會責任披露體系,并結合國家為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而制定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10),以及具體到冶金行業標準化的《全國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辦法》,從冶金企業實際出發,力求冶金企業從安全生產機構及人員、安全生產制度、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生產獎勵、安全生產負面信息七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生產情況,并對每一項建立了更為詳細的披露規定。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該體系將安全生產責任單獨作為冶金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一級指標進行列示,旨在突出所屬高危行業的冶金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信息,突出所屬高危行業的冶金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地位,滿足利益相關者對于冶金企業安全生產信息更為強烈和嚴格的需求。

此外,該體系構建了冶金企業安全生產機構及人員、安全生產制度、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生產獎勵、安全生產負面信息7個二級指標,和其下屬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20個三級指標。

第一,對于安全生產機構及人員,從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特種作業人員管理三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配備情況和合法性情況。

第二,對于安全生產制度,從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三個方面披露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職能部門、各崗位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和安全檢查制度、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危險源管理制度、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情況,以及各工種崗位操作規程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制定情況。

第三,對于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從應急組織、應急預案、應急演練三個方面披露冶金企業事故救援人員和裝備、設施配備情況,和應急預案制定和宣貫情況,以及定期組織應急救災演習情況。

第四,對于安全教育與培訓,從安全教育與培訓計劃和檔案、安全教育與培訓內容、安全文化建設三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制訂情況,其是否按規定貫徹落實并定期評估企業安全生產“三級”教育,建立企業各類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檔案,以及披露企業為端正全員安全態度和行為、建立安全價值觀而舉辦的各類安全文化活動情況,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水平自主性的提高。

第五,對于安全生產投入,從安全生產費用提取標準、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方向四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的合法性、投入力度和具體使用情況。

篇2

關鍵詞:電解鋁廠;安全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實行安全管理是保證各項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在冶金行業中具有產業鏈較長和生產程序較復雜的特點,為企業的管理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一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只注重效益,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使企業產生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統計,2010年,在我國的冶金行業中出現的安全事故中,傷亡人數290人,重大事故11起,死亡人數39人。這些都是由于在生產過程中對于安全管理的疏忽造成的。因此,加強冶金行業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冶金行業的重要部門,電解鋁廠要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適合自身的安全管理體系,推動整個冶金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電解鋁廠的特點

(一)現場的污染度較高

在電解鋁廠中通常存在較強的磁場、高分貝的噪音和高溫等危害因素。因此在進行高強度的工作時很容易使工作人員產生疲勞,長此以往對于生產人員的人身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二)涉及產業面較廣

在電解鋁的行業中,涉及到熔融金屬冶煉、碳素加工、機械加工等各個方面,而且對于各環節的質量要求較高,而在進行生產時要保證各生產環節的相關性和連續性,這就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例如:在進行電解鋁需要的炭塊時要進行煅燒、破碎、篩分和成型塑造等環節。因此就需要分別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其生產的質量。

(三)設備種類較多

在電解鋁的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的設備有電解槽、陽極焙燒爐、陰極煅燒和澆注使用設備、壓制使用設備、以及用到的其中還器械、高壓容器和加工器械、運輸器械等。在進行使用時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所難免會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四)生產工藝較復雜

在電解鋁廠進行生產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高壓、高溫和高粉塵的現象,其產生的有毒有害物體存在量較大。在進行電解鋁液的運輸和和鋁合金的鑄造過程中,稍有差錯就會產生較大的人員傷亡事故。

二、電解鋁廠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進行電解鋁廠的安全管理時要加強對于人員和設備的綜合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質量,保證生產過程的有序進行。

(一)加強員工的安全教育,減少事故的產生

企業職工是生產的主要實施者,因此也是在事故產生時的主要受害者。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訓,使員工從根本上轉變對于安全的意識,使其能夠主動的進行安全生產重視,提高其對于規章制度遵守的自覺性,對于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違規操作要進行及時的禁止和嚴格的糾正,提高員工的自我保護能力,保證其操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能夠有效地減少事故的產生。在工人上崗和轉崗前要進行嚴格的分級培訓,確保其培訓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崗。對于企業中的電工和起重等特殊工作的上崗人員要進行嚴格要求,保證其做到持證上崗。

據調查,在我國的電解鋁廠中,農民工的人數逐漸增加,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處于危險性較高的崗位,由于其安全意識不夠,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因此亟需加強安全管理和培訓工作,提高其安全生產意識,減少安全事故的產生。

(二)加強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

在進行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時,要根據其動態的特點進行實時控制,對于事故存在的隱患要進行及時消除,做好相應的安全預防工作,對生產進行定期的排查治理和不定期的抽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將不安全因素及時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在企業中實行安全管理要對各生產車間和生產班組以及生產人員進行嚴格的分級管理,針對每一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使安全生產切實落實,對全體員工定期召開安全教育大會,組織安全生產評比活動對于生產事故數量控制較好的班組進行獎勵,將安全考核和績效考核進行有效結合。

(四)完善操作和管理程序

對于企業中的全管理制度要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從而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安全事故的發生多和操作過程中的失誤有關,其主要原因在于員工的安全意識不到位,制定操作規程可行性較低。針對這種情況,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對操作規程進行適時的改進和調整,保證其易遵守性。企業在對違反規定的員工進行處罰時要加強對其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其操作的規范性。對于能夠及時發現尋在的安全隱患和操作規范的員工要進行及時的嘉獎,建立以嘉獎為主,懲罰為輔的考核形式。

(五)建立健全的管理體制和應急預案

在電解鋁廠的安全管理過程中要逐步健全安全管理體制,將工作進行明確分配,使安全生產負責人能夠做到各司辭職,對各項工作進行總體管理。在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要對之前制定的應急預案進行使用,最大可能的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總結事故的特點,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應急措施的制定。

(六)全面分析崗位中的危險源

對崗位中存在的危險要進行及時的分析和控制,加強員工對于本身崗位的職責和操作規章制度的熟悉程度,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準確掌握崗位中容易出現事故的環節并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對于危害性較大的危險源要進行辨識和建檔工作,制定相應的監控制度并進行落實。

(七)加大安全控制力度

在企業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做好安全控制,在必要時要進行安全整改。對于企業中的老化和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要進行及時的更換。在生產技術中要及時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加大安全生產的投資,保證安全生產的有效實現。

結束語

在電解鋁廠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在于做好技術的防控、人員的防控和生產的防控。其中生產防控是基礎,技術防控是手段,人員防控是根本。在進行生產時,要根據電解鋁的工藝生產特點進行安全管理,將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人,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大對于員工安全教育的力度,做到預防為主,對隱患進行及時排除,建立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真正實現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徐松華.結合電解鋁廠的特點淺析電解鋁廠的安全管理[J].科技傳播2010(8).

篇3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全監管總局關于冶金企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的實施意見》(監總管四〔〕20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冶金企業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監總局26號令,以下簡稱《冶金規定》)要求,以《企業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和冶金企業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標準等為依據,積極推進企業全標準化工作,不斷加強企業全生產基礎管理,強化企業煤氣系統、高溫液態金屬、熱軋工段等危險性較大作業場所的重點監控,改善作業環境,增強事故防范和控制能力,扎實開展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提高企業本質全度,實現冶金行業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

二、整治范圍

全市所有冶金、有色、機械鑄造行業。

三、整治重點

1.全生產責任制、全生產管理制度、全操作規程是否健全和落實;

2.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全設施是否嚴格執行“三同時”規定;

3.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和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是否落實和消除到位;

4.金屬液體的熔化、吊裝運輸等重點生產環節(部位)是否加強了全管理;煤氣的生產、運輸和使用環節(部位)是否加強了全管理;是否加強了有限空間作業場所的全監管工作,包括封閉、半封閉設備、地下有限空間和地上等有限空間的全管理;是否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淘汰更新和增加設備,加強粉塵管理,達到粉塵治理的效果。

四、工作要求

1.切實加強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各縣(市、區)要切實加強對專項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落實責任,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要按照總局《實施意見》要求,全面組織調查摸底,摸清底數,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實施方案。各冶金、機械鑄造企業主要負責人為專項整治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明確各職能部門和人員在專項整治工作中的責任,切實抓緊抓好。

2.規范企業全生產基礎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全操作規程。強化所有冶金企業的全制度建設工作,包括各層各級的崗位全責任制,各項全管理制度,各生產崗位的全生產操作規程等;二是嚴格貫徹執行。生產企業要把各類全生產的責任制、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張貼上墻,繪編成冊,每個職工要牢記在心,要加強應急救援預案的完善和演練工作。

3.加強教育培訓,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全技能,減少“三違”行為。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全管理人員的培訓。積極組織冶金等工貿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和全管理人員參加全機構組織的培訓和復訓;強化對一線操作人員的培訓。重點抓好各行業特殊工種人員的分期分類的培訓,提高培訓率和培訓發證率。同時,督促企業加強三級全教育培訓和經常性的全教育,所有進入企業的職工都必須進行三級全教育。

4.深入推進全“三同時”工作。認真履行各級政府、部門的全監管責任,對年11月1日前投產且沒有執行“三同時”規定的新建、改建、擴建冶金建設項目,要督促企業及時采取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補辦措施,由具備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全生產現狀評價;對年11月1日后投資的冶金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冶金規定》的要求辦理“三同時”手續。

5.規范危險源監控管理。一是要強化對冶金企業中高溫金屬液體作業環節的全監管,督促企業加強對運輸高溫液體金屬車輛和高爐、容器、起重、吊運等關鍵設備的檢測檢驗和維護檢修,使其始終處于完好狀態,要采用自動化、機械化的運輸方式,淘汰人力運輸高溫液體金屬等危險、落后的生產工藝和方式,要針對高溫金屬液體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二是加強煤氣系統現場管理,嚴格執行煤氣生產、儲存、輸送、使用和檢修以及停產后復工等環節的各項制度,防止泄漏、中毒、爆炸,嚴格落實國家全監管總局監總管四〔〕125號《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冶金企業煤氣全技術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精神,配齊各種監測、監控設備和防護設施,在煤氣危險區域要按規范要求裝一定數量的固定式一氧化碳監測報警裝置,在煤氣區域工作的作業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儀,并加強日常檢測維護,確保運行正常。在設施內作業時,應佩戴空氣或氧氣呼吸器等隔離式呼吸器具,設專職監護人員。檢修煤氣設備時,包括設備和相關輸出輸入管道必須采用可靠的隔斷裝置,用單一閘閥隔斷必須在其后堵盲板或加水封,并宜改造為電動蝶閥加眼睛閥或插板閥。要購置配套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制定煤氣系統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提高應對事故的處置能力。

各級質監部門要定期加強冶金企業特種設備和相關器材的全檢查和檢測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6.全面落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對存在粉塵、有毒有害氣體、輻射、噪聲和高溫等職業危害場所進行定期檢測、檢驗,對接觸職業危害的職工定期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監護檔案;加強對設備設施的管理,防止有毒有害氣體泄漏,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職業危害,保證作業場所的職業衛生條件符合規定要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向職工發放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器具,并指導和督促職工按照規定正確穿戴和使用。

7.開展全達標工作。在全面提高企業全生產條件和全管理水平的同時,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為內容的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2012年底之前,全市冶金規模企業要達到三級以上全生產標準化。

六、工作排

1.部署落實階段。各縣(市、區)、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委會統一部署,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制定轄區內冶金企業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年度整治目標、工作重點、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并部署落實到各冶金企業和有關部門。

篇4

**進入規模和產能高速發展時期,新老產線并存,生產、建設共舉,安全管理工作未能適應快速發展要求。上半年發生事故較多,公司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

我們深感安全生產責任重大,為了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為了駕馭安全生產的復雜環境,提升安全管控能力,我們認為:實現安全管理必須由“重視結果保安全”,向“過程控制要安全”轉變,由“事后處理”向“事前預防”為主轉變,通過安全行為養成,營造安全文化氛圍。為此,我們在安全管理方面著重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建立一整套安全監督檢查體系,向過程控制要安全

1、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條例》,專門成立了安全督查室,從而構建起公司、分公司(工程指揮部)和分廠(項目組)三級安全督查體系,每天對現場施工安全和生產現場進行巡檢,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不僅體現了部門的監督職能,更強化了部門和安全專業人員對生產現場的服務和指導,加強對作業現場的安全管控力度。

2、對建設項目實施全面有效管控。總結事故案例,我們發現,建設項目的人身傷害頻次較高,危害較大,存在源頭上的“安全隱患”。因此,**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從引隊伍、談協議、做可研、寫初設、圖紙會審和施工監督檢查等整個環節進行同梳理,開展工程建設項目的危險及有害因素辨識,科學進行危險度評價,確保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符合遵守國家相關標準中對于安全技術條件的各種規定和要求。。加大協力屬地化管理力度,嚴格執行廠區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建立了建設施工單位和人員的黑名單制度和清退制度,完善了建設協力的安全評價考核體系平臺。從基層抽調30余名工作經驗豐富的員工,培訓后上崗,對建設工地實行旁站監管,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公司安全督察組每天按照計劃對施工和生產作業現場進行巡檢和專項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發現問題596項,都整改完畢,并嚴格執行考核206萬元,連帶責任落實到單位的第一責任人。

3、對生產單元實施持續檢查、整改和完善。重點是參照項目管理的辦法,實施PDCA循環,做好作業風險的動態辨識和隱患的整改消缺。年初,公司下發了《關于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控制工作的通知》,各單位對現場作業活動進行了全面梳理,全面辨識作業中存在的風險。在進行統一標準、統一培訓的前提下,做到不走樣、不擴大,不縮小,真實、科學、合理、有效、可控。通過規范、統一辨識,發現了大量3級以上風險作業項目。公司和各單位一起對每一個作業風險的應對措施進行了分層討論和完善。同時,公司還組織集中檢查和專項檢查,對各生產單元存在的問題進行定期曝光,分公司、分廠、作業區也分別組織各自的集中檢查。各層級發現的隱患均要求立即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4、對多個單位配合的作業項目實施屬地安全管理。為降低建設工地、生產現場的外包作業、跨區域(跨單位)協作作業、檢修等立體交叉作業的安全風險,形成屬地安全管理上的相互監督、相互約束機制,我們制定了《屬地安全管理管理辦法》,目前剛剛試運行。此辦法,對屬地責任進行了三個層面的劃分:第一種是地域劃分法,主要針對不同生產單元之間的安全界定;第二種是主雇關系劃分法,主要針對建設工地和外包、外委施工項目;第三種是責任劃分法,主要針對多方配合作業的工作項目。以此來實現“區域誰主管,安全誰負責”,確保第一時間處理現場安全隱患,提升公司對作業現場的安全管控能力。

二、居安思危,舉一反三,建立安全事故的“防火墻”

1、對重復發生的隱患和管理缺失實施“安全問責”。年初,公司制定了《安全問責實施辦法》,對安全管理監督不到位,安全責任不落實,安全隱患不整改,違章行為屢禁不止,應急能力薄弱,重大隱患未發現,安全工作不作為等14項問題進行問責。

 2、對高危作業項目實施特種防護作業監護。為此,今年公司專門成立了特種作業防護作業區,對有毒、有害氣體、有限空間作業實行專業監護和救援。

3、依照規范加強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公司專門開展了?;?、有毒有害氣體專項檢查,優化?;窂S內運輸路線,以公司13個重大危險源為重點建立了管控機制,對?;?、有限空間等危險作業的票據進行梳理和進一步規范。

4、實施多層次、多形式的全員安全教育,培訓效果明顯提升。上半年對作業長、班組長和兼職安全員600余人進行了安全專業知識培訓;對130余名中層管理進行了安全知識再培訓;在集團支撐下對建設施工管理人員、安全專工及現場專工1750余人進行了安全培訓;推進可視化培訓,公司今年計劃制作可視化教程170項,檢修中心的檢修流程看板,軋鋼廠的操作流程看板效果較好。

5、積極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初步建立起了更加科學的安全評價體系。一是制定了**公司標準化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和任務;二是成立了公司安全標準化機構;三是聘請了專家對430余名專業工程師進行了標準化宣貫培訓。各項工作按計劃推進。

6、通過豐富多彩的“安全生產月”活動,營造了人人講安全的文化氛圍。一是開展安全演講活動;二是認真開展事故回頭看、舉一反三,安全一堂課活動。各單位安全第一責任人親自為員工現場講一堂安全課,并接受電視臺的心得采訪,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根據集團要求,“安全月”中對五年內新進廠員工的安全技能進行鑒定驗證,對5640人完成了技能鑒定。

7、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從“制度”上預防。修訂完善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績效評價細則、事故問責制度、建設項目安全管理辦法等,從制度上將安全管理的關口前移,預防為主。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橫到邊,縱到底”的全方位管理,將落腳點放在基層和現場,重點夯實生產現場、作業點的安全基礎。制定計劃,推進國務院23號令的學習和理解,并真正轉化為實際行動和具體措施。

8、完善應急體系,建立高效應急救援隊伍。**建立了分廠、分公司和公司三級應急體系,制定了118項專項應急預案,每月按計劃開展演練,確保每項預案每年至少演練一次。今年上班那年,僅公司級預案就進行了3次實戰演練,分公司和分廠級應急演練也進行了80多項,應急演練的頻次較以往大幅度提高。近幾年環境變化加劇,惡劣氣候增多,隨著公司“一體兩翼”戰略的實施,**將加強本部和外圍單位應對惡劣氣候對生產經營所帶來的安全風險和環境風險的能力,建立起相配套的應急體系。

三、吸取煤礦事故教訓,查找薄弱環節,制定了整改措施。針對“4.2”事故,**公司一是對所有礦井生產和基建工程全部停工,進行隱患的自查和整改工作;二是召開事故分析會,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做好職工隊伍和礦區穩定工作;三是對基建、改擴建項目的合規性開展自查。盤查各生產礦井的證件是否齊全完備,按計劃開展各類證件的年檢工作。四是嚴格落實礦井領導下井帶班制度。五是完善礦山的安全組織機構,建立了防突機構,并配備了相應人員、裝備;各煤礦已將瓦斯抽放計劃納入礦井年度和月度的生產計劃,與生產任務同時安排、同時考核;六是按計劃推進礦山企業標準化工作;推進“六大系統”建設。

通過對**目前安全工作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我們認為主要的短板有以下幾項:

1、煤礦的安全管控局面需要扭轉: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煤礦隨著向深部延伸,原低瓦斯礦井變為雙突礦井,安全設備設施及安全生產系統不能及時跟進,管理、技術、操作人員對突出礦井的應對能力嚴重不足。職工隊伍存在不穩定因素且基本技能達不到要求。種種因素使煤礦的安全事故頻發,成為制約安全發展的難點工作。

2、建設工地的有效掌控需要深入:我們依然在摸索適合**現狀的對危險性較大工程、工序和環節的安全監管方式。由于建設項目的總包、分包、監理及甲方對建設過程的安全管理職責及落實不到位,對現場規章制度的執行監管不足,過程管理控制缺少有效的評價機制,加之外部用工環境的影響,造成建設工地的安全工作不能有效掌控。

3、屬地化管理的責任需要落實:隨著在同一單元內從事不同項目及人員的增多,如何對項目和人員做到受控也提到安全管理的日程。前期由于對區域內的協力單位的管理缺失也發生過慘痛的教訓。亟待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形成“區域安全負責制”的氛圍,做到“誰發包、誰監管”、“誰使用、誰負責”,達到事事有人管,管理不缺位。

4、安全系統信息化水平需要提升:隨著安全管理的幅度不斷擴大,安全系統的信息化沒有覆蓋所有生產單元,增加了管理難度和人工成本,如職工的勞保發放的數據庫的建立,隱患整改網絡流程的建立,安監部和各單位之間安全信息平臺的建立,達到每一項工作有計劃,有監督,有落實,形成完整的閉環。切實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增強安全生產的科技保障能力。

針對以上不足,公司確定了今后安全工作的重點舉措:

一是繼續加大礦山安全管理,從“落實重點”上預防。把“瓦斯超標”和“雙突”作為礦山治理的重點,堅持“瓦斯超標就是事故”“先抽后采、以風定產”原則,落實領導跟班下井制度,邀請國內“雙突”專家和隊伍對焦煤礦井瓦斯治理進行整改和指導;發揮公司注冊安全工程師作用,開展安全互查,完善礦山的安全管理體系,夯實礦山安全基礎;積極推進“六大系統”建設,開展礦山應急預案演練,提升管控能力。

二是加強對建設工地的安全督查,從“源頭管理”上預防。通過總結事故案例,我們發現,建設項目的人身傷害頻次較高,危害較大,存在源頭上的“安全隱患”。今后要從引隊伍、談協議、做可研、寫初設、圖紙會審和施工監督檢查等各個環節梳理,開展危險及有害因素辨識;建立總包、專業分包、勞務分包企業為基礎的安全管理團隊,明確職責,實行合署辦公,控制施工安全;充分發揮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方的作用,加大現場“三違”查處。從協力隊伍資質準入把關,建立違章違規單位和個人的清退制度,加強屬地化管理,實施重大隱患和發生事故的屬地問責制度。

三是注重安全培訓的有效性,從“專業素養”上預防。今后公司的安全培訓將充分體現“可視化”的思想,提高有效性和便捷性,化復雜的安全規程為簡單可視的看板。繼續開展作業長、班組長和兼職安全員安全專業知識培訓;舉辦注冊安全工程師考前培訓班;建立“內訓師”團隊,開展崗位示范性培訓,充分利用現有的培訓資源,重心下移,服務基層,有針對性、有實效性地開展培訓工作;推進可視化教材制作,開展可視化培訓;收集集團及**公司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故,繼續深入開展“舉一反三”活動。通過以上措施,提升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的安全素養,以有效的安全培訓,實現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目標,及時發現和消滅隱患。

四是開展現場隱患排查和反違章活動,從“隱患整改”上預防。公司重點對建設工地、礦山、協力和?;?、有毒有害有氣體和有限空間作業加強管理和督查;繼續開展危險源的動態辨識;建立安全違章舉報獎勵制度;開展全天候監控,嚴查隱患和違章,遏制“三違”現象的發生,建立安全隱患整改的“綠色**”,優化隱患整改流程,真正實現隱患整改的100%,從而降低安全風險,減少事故發生。

五是推進冶金系統和礦山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從“系統管理”上預防。按計劃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年底冶金系統各單元(煉鐵、煉鋼、軋鋼、焦化、燒結)達到冶金行業申報二級的條件。1930和1890煤礦保持現有一級水平,非煤礦山2012年達到申報三級的條件。通過安全體系的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梳理目前存在的問題,夯實基礎,建立起科學的安全現狀自評和第三方評價體系,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六是認真落實集團調研提出建議,梳理薄弱環節,全面推進公司安全管理。對集團調研和反饋的問題逐一落實整改部門、整改期限、責任人,按節點做好落實推進,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篇5

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銀松:

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進冶金工業健康發展

堅決走新型鋼鐵工業發展道路,努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強國。應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從國家層面講,應從三個方面推進結構調整:一是調整組織結構,促進集團化發展二是調整資本結構,促進多元化發展。三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協調化發展。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改革開放為保障,以提高綜合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促進產業升級。“十一五”期間,原材料工業要認真貫徹《綱要》指出的指導思想、指導原則和政策導向,按照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組、提升水平,努力促進冶金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一是加快結構調整,立足于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由注重數量增長轉向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種、降低消耗的發展方向上來。

二是調整鋼鐵工業布局,依托具有比較優勢的現有大型鋼鐵企業逐步向發展條件好、利用進口鐵礦石便利的地區發展。

三是提高鋼鐵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堅持可持續發展,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降低原料、能源、水資源等的消耗,重視環境保護,有效利用國外資源,合理開發國內資源,建立穩定的資源供給保障體系,搞好資源回收綜合利用,大幅度降低噸能耗、物耗以及排放。

四是堅持科技進步,采用世界先進工藝和技術裝備,實現裝備大型化和現代化,注重集成創新,開發新一代鋼鐵流程,研發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把鋼鐵產業發展成在數量、質量、品種上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為此,應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一是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引導。認真貫徹《綱要》提出的政策措施,堅持市場引導和宏觀調控相結合原則,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十一五”期間原材料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政策和市場環境。

貫徹落實鋼鐵工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鋁工業專項規劃和產業政策,提出行業結構調整的取向和發展政策,指導行業健康發展。組織實施大型行情集團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市場信息制度,及時產品及重要原材料市場供求狀況、生產能力及價格變化等方面的信息,進一步引導地方和企業投資方向,制止過度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二是繼續穩定宏觀調控政策。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避免出現大起大落作為工業宏觀調控的基本任務。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要抓住當前市場有壓力、企業有動力、發展有政策的有利時機,在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推進冶金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同時妥善處理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四是抓好冶金行業節能降耗。要加大技術改造,推廣應用節能、節水等技術,廣泛開展余熱、余壓等余能的回收利用;抓好大型冶金成套設備的國產化;研究開發直接還原等新技術新工藝。

五是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支持鋼鐵、有色工業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排放。

六是推進企業聯合重組。要以規劃和產業政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結合企業改組、改造、改制,推進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的企業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七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抓緊制定和完善推進結構調整、促進改革與發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所急需的相關法律法規。適應市場需求推進標準先行戰略,促使標準與科研、開發、設計、生產相結合,保證標準的先進性和效能性。針對國內市場國際化的要求,推動建立行業技術法規體系,做好與鋼鐵、有色等產業政策相配套的技術法規、標準的制定,促進產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及時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以及外商投資、稅收等政策,為國內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適時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暫行規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完善準入門檻,引導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的投資方向。

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

抓住時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今年以來,在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大背景下,工交經濟運行開局良好,速度效益穩步提高,結構調整有所推進,能源供應繼續改善。

為保證“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需要注意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苗頭性問題,鞏固宏觀調控成果。為此,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部署,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不放松,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抓住加快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利時機,抓緊研究解決當前突出問題,注重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發揮好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暫行規定》和《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精神,優化產業結構,做好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有關工作。一是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新上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人標準,防止部分行業、地區投資過快增長。二是出臺并組織實施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出臺了煤炭、水泥、鋁、鐵合金、焦炭等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將陸續出臺其他有關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各地區、各行業要認真貫徹執行。三是研究建立產能過剩的客觀評價體系。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運行動態的跟蹤分析,盡快建立判斷產能過剩衡量指標和數據采集系統,并逐步建立定期向社會披露相關信息的制度,引導市場投資預期。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廣各地推進結構調整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

二、繼續加強煤電油運綜合協調

一是引導煤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督促有關方面嚴格履行合同,保證需求旺季和華中等重點地區煤炭供應。二是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督促各地、各有關單位完善應急預案,為電力迎峰度夏做好準備。針對今年

以來發電機組利用小時數下降、廠網矛盾可能增多的情況,加強電力運行協調工作。三是密切跟蹤監測國際石油市場變化和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國內油品供應的影響,加強石油石化行業運行的總量調節,保證重點地區用油需要。四是加強運輸協調,將運力向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適當傾斜,保證煤炭、化肥及東北糧食、西南磷礦石等重點物資運輸。

三、促進重點行業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

將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結合起采。完善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制度,嚴禁煤礦超能力生產,提高煤炭回采率等技術經濟指標,減少煤炭開采過程中的“采富棄貧”。堅決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加快建立電力需求側管理長效機制,加強行業培訓和重點技術、示范項目推廣工作。加快修訂《電網調度管理條例》,優先安排高效、環保和先進的大型機組多發、滿發,限制能耗高、污染嚴重的機組發電,淘汰落后的發電機組,實施電網節能調度。推進有色行業再生資源利用。發揮水泥行業處理城市垃圾和工業廢棄物的優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四、加快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

跟蹤監測重要商品進出口形勢變化,引導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加快市場多元化。繼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加大對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研發產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做好自主品牌建設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工作,積極應對國際貿易爭端。

經濟運行局副局長牛建國:

加快水泥212業結構調整為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貢獻

針對當前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潛在產能過剩風險,為加快推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引導水泥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指導思想和目標。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總量控制,依靠發展促調整,通過調整促提高。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推動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實現水泥工業由大變強和可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十一五”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目標,八部委聯合通知進一步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是要加強總量控制,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對水泥產能增長過快、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經較高的地區,發展速度要適度控制;對落后產能比重較大的地區,繼續鼓勵上大壓小,扶優汰劣。新上項目必須根據市場需求、資源狀況和交通運輸條件,合理布局,防止盲目。

二是要嚴格市場準入。把環保新標準納入水泥生產許可證發放的審核條件,堅決取締無證生產。適當修訂水泥標準;提高水泥標號。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認真執行今年7月1日開始生效的《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提高建筑市場應用水泥的準人標準,禁止立窯水泥進入重點建設工程和建筑物結構工程。大中型城市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從使用環節人手,鼓勵發展散裝水泥等。

三是要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抓住水泥市場總量供大于求的有利時機,采取上大關小、補貼及贖買等多種方式,淘汰一批落后生產能力,改善環境質量,緩解資源、能源壓力。

四是要加快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水泥企業兼并、重組、聯合,提高生產集中度。確立一批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企業集團,增強其在區域市場的調控能力。

五是要鼓勵國內水泥企業“走出去”。對大型水泥設備出口提供信貸政策支持;支持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走出國門開展水泥建設工程總承包和直接投資辦廠,使我國水泥工業由產品輸出向國際化經營方向發展。

篇6

關鍵詞:再貼現 票據市場 發展 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0-157-02

再貼現是指金融機構為了取得資金,將未到期的已貼現或轉貼現的商業匯票以回購方式向中國人民銀行進行資金融通的票據行為,是中央銀行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我國的票據再貼現業務始于1986年。目前,人民銀行只開辦回購式再貼現業務。

一、山西省再貼現業務辦理情況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的再貼現限額為43.32億元,山西全轄再貼現余額為34.73億元,較年初下降2.32億元。上半年,山西省累計發放再貼現53.85億元,累計收回再貼現56.17億元。

(二)開辦再貼現業務的特點

1.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申請較多。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全轄共辦理再貼現1322筆。其中,大型銀行再貼現余額1.12億元;中小銀行再貼現余額8.1億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再貼現余額21.62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再貼現余額3.89億元。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再貼現余額占到全省再貼現余額的62.25%。

2.辦理再貼現業務的行業比較集中。從山西轄內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的企業行業性質來看,2014年上半年辦理的再貼現業務中,投向煤焦行業的再貼現占比為50.02%,貿易類占比為19.27%,冶金行業占比為15.41%,其他類占比為15.3%,投放行業相對集中。

(三)開辦再貼現業務取得的效果

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辦理再貼現業務充分發揮了引導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用于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起到支持實體經濟的導向作用。

1.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目前中小企業處于資本快速積累、規??焖贁U張的階段,資金需求量巨大。而中小企業自身的瓶頸制約了它的信貸業務。首先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較差,難以達到貸款發放要求。二是多數小企業資產少,抵押物價值低,難以達到借款銀行的要求。三是中小企業經濟實力弱、還款保證性低,要找到銀行認可的擔保單位也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再貼現政策工具通過支持大、中小型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對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緩解農村金融機構資金壓力,提高經營效益。通過積極辦理再貼現業務,極大地緩解了農村金融機構資金緊張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其業務品類單一、收入渠道過窄的現狀,為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二、山西省票據市場發展情況

(一)票據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1.商業匯票業務增長迅速。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金融機構承兌匯票余額2373.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31.42億元,今年累計發生額為2450.4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495.22億元。

2.貼現業務穩步增長。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貼現余額為798.2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4.53億元,今年貼現累計發生額為2947.9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40.29億元。

(二)票據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1.簽發承兌匯票以股份制銀行居多。2014年上半年,山西轄內股份制銀行累計簽發1611.8億元,占比65.78%,余額1570.22億元,占比66.15%;城市商業銀行簽發404.8億元,占比16.52%,余額312.76億元,占比13.18%;國有商業銀行簽發222.85億元,占比9.09%,余額167.56億元,占比7.06%;農村信用社簽發135.08億元,占比5.51%,余額249.63億元,占比10.52%;政策性銀行簽發2.91億元,占比0.12%,余額2.93億元,占比0.12%。

2.票據貼現余額以農村信用社為主。2014年上半年,山西轄內農村信用社累計貼現662.28億元,占比22.47%,余額410.6億元,占比51.44%;國有商業銀行累計貼現471.6億元,占比16.00%,余額153.06億元,占比19.18%;城市商業銀行累計貼現77.79億元,占比2.64%,余額79.19億元,占比9.92%;股份制銀行累計貼現350.74億元,占比11.9%,余額46.87億元,占比5.87%;政策性銀行累計貼現0.59億元,占比0.02%,余額0.3億元,占比0.04%。

三、票據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票據市場的參與主體

目前參與我省票據市場的主體僅為有限的金融機構及小部分優良企業或繳存全額保證金的企業,特別是在票據一級市場上,除了銀行外,能夠被社會公認和接受的其它主體十分稀少,由此導致一級市場創造的票據量相對有限。涉農企業由于規模及經營效益限制,很難參與到票據市場其中,這使得再貼現的“支農”力度減弱,只能從間接的企業向“三農”服務。

(二)管理體制不健全

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制度難落實,導致了農信社經營方向、管理方法的錯位。當前新一輪信貸資產風險的聚集,除部分信貸人員和管理決策層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形成外,管理體制不順,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仍是農村信用社風險產生的關鍵因素。

(三)票據業務相對集中,容易出現集中風險

目前,山西轄內金融機構票據業務服務的重點對象仍是煤焦鐵行業,以及圍繞煤焦進行商貿交易的流通企業。一旦出現大的經濟波動,銀行資產將面臨巨大的風險。中小企業仍是票據融資需求和使用的主體。在目前融資難嚴重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情況下,票據融資業務對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幾點建議

(一)采取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使用商業承兌匯票

在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規范銀行信用的同時,要積極采取一些優惠政策,大力拓展商業信用,推廣和鼓勵企業使用商業承兌匯票,讓企業從使用商業承兌匯票中得到實惠。銀行應在有關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盡量簡化商業承兌匯票的貼現與轉貼現操作手續,減輕企業的畏難情緒。

(二)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和內控制度建設

農信社要設立專門的流動性管理部門來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通過有效采集、處理相關數據,實施對資金流向、流量的變動情況實時監控,對立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預警和應急預案等制度,明確內部流動性風險管理職責,包括“三會一層”,風險管理部門的分工職責,建立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同時,農信社還要進一步加強內控制度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為指導,統籌兼顧,在積極采取措施改善資產質量、消化歷史包袱、增加盈利能力的同時,合理制定經營策略,規范經營行為,確保農村信用社走上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三)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票據市場行為

要加大對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的跟蹤力度,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加強對真實貿易背景、過度授信等方面檢查,加大對違規操作的處罰力度,進一步規范票據業務行為。同時,金融機構大力整合內部資源,提高票據業務的綜合服務水平。要建立對市場敏感的受理審批機制,簡化操作流程,減少中間環節,使票據業務實現規范、高效的標準化操作,方便快捷地服務客戶。

參考文獻:

[1] 宋文.農信社如何應對流動性風險.金融時報,2011.10.13

[2] 黃明江.對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思考.金融與經濟,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