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類期刊OSID碼使用現狀
時間:2022-03-03 08:24:15
導語:冶金類期刊OSID碼使用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OSID(OpenScienceIdentity)開放科學計劃是2018年由國家編輯學會出版融合編輯專業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發起的,面向學術期刊行業的一項公益計劃,主要用于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研誠信,幫助學術期刊實現數字化轉型和媒體融合發展[1-2]。期刊出版機構加入OSID計劃后,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會給期刊出版機構分配一個小程序二維碼,作者只需要掃描該二維碼即可建立本篇論文獨有的OSID碼,然后通過電腦或手機上傳語音、視頻或文字,提供豐富的線上擴展資料,立體化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與本領域的其他研究者交流互動,提升本篇論文的閱讀量、下載量和引用率,提高論文傳播質量,擴大作者本篇論文的影響力,達到科研過程可追溯的目的,保障科研誠信。當然,這更會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有效塑造期刊的學術品牌。2020年12月,中國金屬學會公示了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冶金工程技術與金屬材料(金屬學與金屬工藝)”領域分級目錄(簡稱冶金類分級目錄),有65種中文刊被該目錄納入。因此,這65種期刊的osid創建和應用情況具有較好的代表性。但是,在被冶金類分級目錄納入的65種冶金期刊中,只有4種期刊加入了OSID計劃。因此,筆者主要分析這4種期刊加入OSID以來的情況,分析在應用OSID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為促進和提升OSID碼的應用提供參考,對我國學術期刊的融合出版起到促進作用。
1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截至2021年8月,加入OSID計劃的冶金類期刊分別是《鋼鐵釩鈦》《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黃金》《鋼管》。因此,筆者先調查這4種期刊所刊發論文是否全部都創建了OSID碼;然后利用微信的“掃一掃”功能識別OSID碼,待進入文章界面后,逐一查看每篇文章的語音介紹、開放科學內容、學術圈和在線問答等情況;最后,分析學術圈的學術交流情況(作者問答)。因《鋼鐵釩鈦》是這4本刊物中最早加入OSID計劃的,而學術交流需要時間積累,因此再調查《鋼鐵釩鈦》已經發行兩年的2019年1期(29篇)的作者問答情況。
2OSID應用情況
2.1加入OSID計劃的時間及創建情況
《鋼鐵釩鈦》從2018年1期開始加入OSID計劃,OSID碼在摘要右下方;《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從2019年1期開始加入,OSID碼在摘要右下方;《黃金》從2019年5期開始加入,OSID碼在摘要右下方;《鋼管》從2021年1期開始加入,OSID碼在摘要右下方。通過中國知網下載這4種期刊最新一期的所有文章,《鋼鐵釩鈦》《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已對所刊登文章都創建有OSID碼,《鋼鐵釩鈦》30篇,《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6篇;《黃金》《鋼管》有部分文章仍沒有創建OSID碼,《黃金》16篇(當期刊登19篇),《鋼管》13篇(當期刊登17篇)。因此,調查文章總數為92篇(未包含《鋼鐵釩鈦》2019年1期的28篇)。《鋼鐵釩鈦》刊登了30篇文章,29篇創建OSID碼。識別這29篇文章的OSID碼,5個碼無任何內容,僅24個碼含有內容;24篇含有語音,作者都已開通學術圈;都無學術問答;11篇有開放數據(有兩篇直接上傳的文章);含有刊物介紹和投稿須知,其中沒有關于OSID計劃的介紹。《鋼鐵釩鈦》2019年1期刊登了29篇文章,已全部創建了OSID碼,該期雖已刊發了兩年,但學術問答仍沒有一條。《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刊登了26篇文章,都已創建OSID碼。識別這26篇文章的OSID碼,其中16篇有語音介紹;26篇都無學術問答;20篇的作者開通了學術圈;14篇有開放數據(有2篇直接上傳的是文章的PDF文件);含有刊物介紹和投稿須知,其中沒有關于OSID計劃的介紹。《黃金》刊登了19篇文章,16篇文章創建有OSID碼。識別16篇文章的OSID碼,其中1個OSID碼中沒有上傳任何資料;15篇文章有語音介紹;都無學術問答;作者全都已開通學術圈;5篇有開放數據;含有刊物介紹和投稿須知,且投稿須知中含有關于OSID計劃的介紹和OSID的創建方法。《鋼管》刊登了17篇文章,12篇文章創建有OSID碼。識別這26篇文章的OSID碼,其中11篇有語音介紹,都無學術問答,作者都未開通學術圈,5篇有開放數據,沒有刊物介紹和投稿須知。由此可見,創建OSID碼的文章有83篇,占文章總數的90%。在創建OSID碼的83篇文章中,OSID碼中無內容的有6篇(占7%),語音介紹有66篇(占80%),作者開通學術圈有60篇(占72%),開放數據的有35篇(占42%),都沒有學術問答內容。
2.2OSID碼中的問題
OSID碼中包含作者語音介紹、學術交流圈、開放科學數據和關于本刊。其中,語音介紹是作者以語音的形式向讀者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果或結論,及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一些思路,幫助讀者快速、清晰、多角度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學術交流圈,專家、作者和讀者可通過OSID碼對論文進行評價、探討與交流,在此可拓展學術圈,發布與論文相關的學術話題。對于在線問答,當專家或讀者對論文某部分內容感興趣或者產生疑惑想再深入了解時,可以利用OSID碼的在線問答功能,在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采用文字、語音等在線與作者進行實時交流互動;此外,呈現的學術交流精華內容,可作為論文的補充,擴大論文知識傳播深度和范圍,實現學術研究的實用性延展[3]。關于開放科學數據,作者可以提供一些證明科研誠信的佐證材料(比如視頻、動畫、源圖表、源數據、PPT、獲獎證書等),給審閱專家提供輔助材料,幫助審稿專家快速地對論文進行評價,實現審稿質量和審稿速度的雙提升,從而有效地幫助期刊縮短論文發表周期,提高出版效率;此外也為作者提供了解論文核心與難點的素材,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論文,給讀者帶來直觀、深入、透徹的全新閱讀體現。關于本刊,可以將刊物介紹、網站、投稿須知等放入其內,讀者或作者即使是第一次接觸本刊物,也能獲取正確的投稿方式。4家期刊的語音介紹,主要介紹的是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存在的不足。但都存在以下問題:只有極個別作者提供多段語音,大部分作者都只提供了一段語音;提供的語音含有雜音,質量不高,聽不清楚;語速太快;音量太低,不清晰。這些都影響了讀者的收聽效果。還有部分作者直接照著摘要或文中引言部分朗讀,無擴展內容。開放數據方面,《鋼鐵釩鈦》的6篇上傳了試驗圖片,3篇提供試驗數據,2篇提供Word文件;《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上傳的資料最多,5篇文章上傳了試驗原始數據,6篇文章提供了試驗照片,2篇文章提供了文章PDF文件,1篇文章上傳的是文章摘要;《黃金》的4篇上傳了試驗圖片,1篇提供試驗數據;《鋼管》的2篇上傳了PPT文件,1篇提供試驗數據,1篇提供試驗圖片,1篇提供了4條視頻。這4本期刊提供的開放內容多為試驗圖片、試驗數據,缺乏試驗過程等的相關資料;部分圖片為論文中的圖片,且像素不高,對圖片沒有任何介紹,讀者有可能不能理解;視頻也不夠清晰,且拍攝視角不是一個方向,不方便收看。可見,作者上傳的內容缺乏科學性,大多數閱讀價值不高;資料上傳不全的問題還是很嚴重的。這一方面說明作者對開放內容上傳工作不了解或重視度不夠,存在應付的情況,參與的積極性較低;另一方面也說明編輯與作者的溝通還需進一步加強。在學術交流圈方面,《鋼鐵釩鈦》《黃金》做的較好,作者都全部開通了學術交流圈;《鋼管》因2021年剛加入OSID計劃,目前沒有作者加入學術交流圈。但這4本期刊的學術交流圈都很不活躍,沒有產生效果。在線問答方面,4本期刊都沒有讀者、作者參與,深度互動交流沒有實現,在線問答成為擺設。在關于本刊方面,《鋼鐵釩鈦》《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黃金》都含有期刊簡介和投稿須知,但只有《黃金》在投稿須知中介紹了OSID計劃和如何創建OSID碼;《鋼管》沒有任何內容。
3OSID應用時的建議
3.1宣傳推廣力度要加大
OSID計劃的準入門檻是比較低的,凡是具有國內統一刊號(CN刊號)的學術期刊,能確保連續按期出版,不存在違法、違規和學術不端的科技期刊都可以申請加入;而且此計劃是公益項目,不收取任何費用,這對經費緊張的期刊出版機構來說,不會增加任何經費負擔。期刊加入OSID計劃后,OSID的公益屬性決定其免費為期刊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非常適合我國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4]。目前我國已經有1727家期刊社加入OSID計劃,有79720位作者,121536篇論文創建了OSID[1]。乍一看,數據還挺多,但與我國期刊總數10171相比[5],加入OSID計劃的期刊僅占我國期刊總數的17%,可見絕大多數期刊并沒有接觸到OSID,或者說并沒有意識到OSID計劃給出的新出版模式可以實現期刊從紙版向網絡的數字化轉型增值,沒有意識到OSID可為傳統科技期刊的融合發展提供一種新模式。目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對期刊編輯做了一些培訓,但OSID計劃是公益項目,培訓還是相對比較少,且主要是針對北京地區,其他地區也做過一些,但總體來講覆蓋面不廣。對于非北京地區的期刊編輯來說,能外出參加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雖然現在能通過網絡實現培訓,但網絡培訓受網絡和工作的影響很大,并不能及時參與,極大地降低了培訓效果。出版從業人員每年都要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可以在編輯面授時對OSID進行推廣宣傳,讓期刊從業人員全面、深入地了解OSID在數字出版方面的作用,從而重視OSDI計劃。另外,OSID機構也可以與期刊學(協)會聯合舉辦一些OSID媒體融合研討會,探討全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的發展趨勢,并對OSID開放科學計劃媒體融合工具包的特點和功能、建碼過程以及OSID為期刊帶來的增值服務等進行介紹,并介紹一些典型的、優秀的案例,先使編輯人員對OSID有個直觀的認知和深度的理解,為加入OSID計劃做好基礎工作,將對我國科技期刊加入OSID計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2019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北京中心和東北亞國際地學研究與教學中心聯合舉辦了“吉林省科技期刊OSID媒體融合研討會”,就OSID計劃的相關問題做了深入交流和探討,這標志著OSID項目在吉林省的正式啟動,也是吉林省學術期刊媒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4]。
3.2出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要充分發揮
科技期刊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編輯人員是出版企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有“組織者”和“把關人”的雙重身份[6]。因此,編輯工作變革是出版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編輯對新技術、新平臺的態度必然會影響期刊融合發展的步伐。編輯是監管OSID開放數據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監管者,更是最直接的管理者;因此,在加入OSID計劃后,編輯需對作者上傳的內容和資料進行審核,下載文章OSID碼并匹配文章,將OSID碼提交排版交付印刷,還需維護學術圈、作者和讀者交流互動內容。因此,編輯更應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以更好地完成OSID開放數據的上傳和審核等工作。期刊每期刊登的文章較多,文章作者的年齡、單位、工作性質等都有很大差異,對OSID的接受程度高低不同[6]。這時,就需要編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習新知識,通過期刊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作者群(QQ群、微信群)、學術會議等展示優秀案例,向作者和讀者宣傳和介紹OSID計劃,讓更多的技術人員加入。對于一些年齡較大或對創建OSID碼困難的作者,編輯要主動幫助他們創建文章OSID碼,以提升作者的配合度和參與度。另外,在OSID碼的創建和資料上傳過程中,編輯依舊要堅持“內容為王”原則,嚴把質量關,保證上傳資料的質量。期刊剛加入OSID計劃時,讀者對掃描OSID碼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但若上傳資料的質量不高或參考性不強,讀者的興趣將逐漸降低,甚至不復存在。稿件刊出后,編輯要充分利用OSID平臺的互動功能,及時、深入地了解論文的關注情況和論文對讀者的影響;收集OSID平臺中的數據、資料,并將各類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有效利用;利用OSID中的學術圈管理功能對學術圈動態進行監管,及時撤下不當言論。編輯工作是一項“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期刊主管/主辦單位也應該給編輯人員創造更多的技能培訓機會,在業績考核時,不要只將利潤作為唯一目標,要考慮到出版工作的特殊性,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調動出版人員的積極性。
3.3作者參與OSID計劃的意愿要盡快提升
目前很多作者對創建OSID碼還未完全接受。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是,很多作者都是為了評職稱或者完成單位考核而撰寫的論文,在傳統出版模式下,作者只需要撰寫論文即可,論文的傳播、下載、引用等都不是作者關心的問題,論文發表后也很少有讀者與作者就論文中的某一個問題進行溝通,不想因加入OSID計劃而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另一個原因是,作者不愿或不能將自己的一些科研數據公布出來,擔憂加入OSID計劃對自身造成不利影響。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需要相同領域、不同領域之間的緊密合作,人與人、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溝通交流更為迫切,更需要科研成果的廣泛傳播。OSID開放科學內容能立體化展示和傳播科研成果,彌補紙質載體的局限性,滿足新時代的科研發展需要。因此,作者也應該充分認識到OSID計劃對推廣其科研成果的積極作用,不要怕麻煩,要積極參與到OSID計劃中,并配合出版單位做好OSID碼的創建和資料上傳工作[7]。作者的配合是實現OSID計劃的前提條件。
4結語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形勢下,科技期刊作為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主動與新技術、新平臺融合,才能更高效、及時地傳播科技成果,從而促進科技的創新發展[3]。目前,手機已經是融媒體時代的主要閱讀工具,科技論文也越來越多地通過社交群、朋友圈等進行定向傳播,移動閱讀越發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和重視。以OSID為代表的二維碼,具有更為優質的傳播力,其傳播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學術期刊利用OSID二維碼,可將傳統紙質版和手機緊密連接起來,豐富讀者閱讀形式,并提供便捷的線上擴展功能,實現“讀者—作者—編輯”之間的實時無障礙溝通。因此,OSID機構和期刊學會要加大OSID的宣傳力度,使期刊出版機構盡早接受并創建和使用OSID碼;另外,出版人員也要轉變思維,督促作者上傳相關資料,并嚴把質量關;此外,也要耐心與作者溝通,增強作者參與OSID計劃的意愿,從而提高OSID碼的價值,促進期刊的融合發展。
- 上一篇:林業局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
- 下一篇:幼兒園線上共育活動問題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