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業分析范文

時間:2023-12-15 17:29: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冶金行業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冶金行業分析

篇1

關鍵詞:鋼鐵冶金 技術創新 專利

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b)-0247-02

鋼鐵冶金行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行業之一。該行業本身的特性迫使該行業的公司不斷地與業內的其他公司和其他行業的替代產品進行競爭。因此,身處該行業的生產商和貿易商必須通過不斷地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來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是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而專利工作則是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重要保證。企業面對鼓勵開拓創新的大環境,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必須充分有效地利用專利制度,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和專利技術開發,構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創新發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1 對標企業整體專利概況分析

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外專利數據庫服務平臺進行檢索,數據截至2016年8月。由于專利公開有18個月的滯后期,因此沒有采用2016年的數據,且2014和2015年的數據低于實際數量。

1.1 各對標企業申請量及申請趨勢分析

對比分析寶山鋼鐵、武漢鋼鐵、邯鄲鋼鐵和濟南鋼鐵的專利申請總量,寶山鋼鐵的專利申請總量居四家鋼鐵企業之首,近6 000件,武漢鋼鐵位列第二近3 827件,明顯高于邯鄲鋼鐵(294件)和濟南鋼鐵(266件)。

各對標企業的申請趨勢如下:寶山鋼鐵和武漢鋼鐵的總申請量和年度申請量較大,寶山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1999年之后呈現上升的增長趨勢,2010年突破年申請量800件。武漢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2005年之后呈現快速上升的增長趨勢;2011年達到796件。邯鄲鋼鐵和濟南鋼鐵總申請量較小,年度申請量也較小,其中邯鄲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2001年之前都是個位數,在2001年達到25件,之后的年份平穩增長。濟南鋼鐵的年度申請量在2002年之前均是個位數,2002年達到20件,之后的年份平穩增長,期間有個別年份如2006年、2009年和2010年等申請量有所下降。

1.2 各對標企業專利申請類別分析

在四家鋼鐵冶金類企業中,只有武漢鋼鐵申請有三種類型專利,截至檢索日期,發明專利申請1 178件,占30.8%,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 616件,占68.4%,外觀設計專利申請33件,占0.8%。寶山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3 677件,占61.7%;發明專利2 285件,占38.3%,沒有申請外觀專利。邯鄲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258件,占87.8%;發明專利36件,占12.2%,沒有申請外觀專利。濟南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164件,占61.6%;發明專利102件,占38.4%,沒有申請外觀專利。

1.3 各對標企業主要技術情況分析

經過統計,各大鋼鐵企業對測量測試方面的技術研發比較重視。寶山鋼鐵在金屬機械加工及沖壓、有色金屬及其處理、鐵的冶金等這些方面更為重視,在對鑄造、粉末冶金、機床和金屬加工、輸送、包裝、儲存、搬運薄的或細絲狀材料等方面技術也較為重視;武漢鋼鐵在鐵的冶金方面較其他鋼鐵公司更為重視,在金屬機械加工及沖壓、在有色金屬及其處理方面也比較重視;邯鄲鋼鐵在金屬機械加工及沖壓方面的技術較為重視,在爐、窯、烘烤爐、蒸餾爐方面的技術也較為重視;濟南鋼鐵在鐵的冶金方面較為重視,在石油、煤氣及煉焦工業、含一氧化碳的工業氣體、燃料、劑和泥煤等方面也較為重視。

1.4 各對標企業專利有效情況分析

對比分析了四大鋼鐵冶金企業專利申請的法律狀態。專利授權率最高的企業寶山鋼鐵,授權率79%,授權率最低的企業是邯鄲鋼鐵,授權率8%。寶山鋼鐵的專利終止率最低,是5%,邯鄲鋼鐵的專利授權率最高,為89%。

1.5 各對標企業專利申請維持年限對比分析

對比四大鋼鐵冶金企業專利申請維持年限,寶山鋼鐵、武漢鋼鐵的專利平均維持年限較長,其中寶山鋼鐵的授權專利最大維持年限為13~14年,有占申請總數約1/10的專利可維持9~10年;武漢鋼鐵的授權專利最大維持年限為18~19年,有占申請總數約1/20的專利可維持9~10年;邯鄲鋼鐵、濟南鋼鐵的專利平均維持年限較武漢鋼鐵和寶山鋼鐵短,其中邯鄲鋼鐵的授權專利可維持9~10年,絕大多數專利可維持4~5年;濟南鋼鐵的專利最大維持年限為13~14年,約占授權專利1/10的專利能維持9~10年。

2 專利分析小結

(1)國內鋼鐵冶金企業中,寶山鋼鐵以近6 000件的專利累計申請量居四家鋼鐵企業之首,武漢鋼鐵位列第二(近3 827件),研發力量雄厚,專利產出多,屬于國內鋼鐵冶金企業的第一梯隊。處于產業鏈同一位置的邯鄲鋼鐵和濟南鋼鐵的累計申請也近300件,國內鋼鐵集團企業需要在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上雙管齊下,縮小與同類企業的差距。

(2)在四家鋼鐵冶金類企業中,武漢鋼鐵寶山鋼鐵和濟南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約占總量2/3,發明專利約占1/3。邯鄲鋼鐵的實用新型專利占87.8%,發明專利占12.2%。統計的四家企業實用新型所占比例較高,專利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3)寶山鋼鐵和武漢鋼鐵申量最大的技術分支是金屬或合金的處理,邯鄲鋼鐵申請量最大的技術分支是無切削的金屬機械加工和金屬沖壓,濟南鋼鐵申請量最大的技術分支是鐵的冶金。近5年來,寶山鋼鐵較為關注的技術分支是基本無切削的金屬機械加工和金屬沖壓,武漢鋼鐵近來較為關注金屬或合金的處理,邯鄲鋼鐵較為關注無切削的金屬機械加工和金屬沖壓,濟南鋼鐵較為關注鐵冶金。

3 主要建議

3.1 注重日常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重點加強項目中的知識產權管理

國內多數鋼鐵冶金企業并未對專利實行統一管理和布局,申請隨意性較大。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合理的專利管理體系,對技術革新項目從立項、項目研發、對外合作、項目實施到項目驗收評價實行全過程知識產權管理,避免重復研究、降低侵權風險。注重日常專利申請、維護的管理,避免專利權因為管理因素過早失效,造成技術公開。

3.2 加大專利申請保護力度,在重點技術方面盡快開展專利申請和布局工作

當前鋼鐵行業中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斷加強,各種所有制形式的鋼鐵企業協同發展,產品結構、組織結構、技術裝備不斷優化,建議同類企業應該積極開展新產品和新技術領域的研發和開拓,提早確立技術優勢,以滿足未來新一輪競爭中搶先占據有利地位。

3.3 積極開展集團公司專利運營工作

目前國內鋼鐵冶金企業的專利主要以自行實施為主。建議相關企業在加強自身專利技術實力基礎上,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注重對外專利實施許可、轉讓等知識產權應用環節,適時放棄沒有價值的專利,為公司獲取新的經濟利益。適時開展知識產權的商業化運作,包括專利質押融資、專利轉讓、專利實施許可、建立專利聯盟等,加強企業在招商引資、項目申報、對外技術合作等活動中涉及知識產權的運營管理。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提高創新能力,擴大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充分發揮專利技術的商業價值。

3.4 建立鼓勵創新的獎勵機制,充分做好人才保障

建議同類企業建立有效的獎勵制度,鼓勵技術創新,完善集團公司人員職稱、崗位級別考核設立標準,充分尊重、肯定職工在日常工作中勞動成果和價值。在公司內建立、實施知識產權長效的培訓制度,培養公司內部的熟悉專利及相關法律和具體操作實務的專門人才,適時引進知R產權專業管理人才,確保知識產權戰略工作順利推進。

3.5 提升認識,加大在知識產權工作上的資金投入

建議同類企業加大知識產權專項資金投入,積極爭取各類配套資金和專項資金,進一步推動公司科技投入中知識產權申請、維持、管理等費用的落實,為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

4 結語

鋼鐵行業雖然是一個相對傳統的行業,但是在社會不斷發展、環保要求日益嚴格、國家對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的大背景下,其發展方式也已經逐漸擺脫了傳統的粗放規模發展,向更多地依賴于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競爭的方向前進,知識產權作為保護和促進技術創新和現代市場競爭的重要制度,必須引起傳統鋼鐵企業的重視,并積極應用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制度,已達到提高創新效率、保護創新成果、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魏建新.淺談提升中央鋼鐵企業專利水平的對策措施[J].科技創新,2015(5):44-47.

篇2

關鍵詞:民營銀行;金融體系;差異服務

所謂民營銀行就是由民間資本控制與經營的,權、責、利統一的現代金融企業,或者說民營銀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責、民益四有構成的統一體。隨著國家推出的金融“國十條”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一時間數不勝數的上市公司紛紛躋身民營銀行申請行列,不少民營企業家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借此機會實現由實業轉向金融業的“二次創富”。眾多企業申請民營銀行的熱情主要是,1、銀行遠超實體經濟的豐厚利潤;2、民企長期以來受國有商業銀行的融資“歧視”,希望自己辦的銀行能解決相關行業融資難題;3、由于互聯網和第三方支付技術的發展,為民營企業帶來發展新金融模式的可能。筆者認為,遵循自由準入原則、自下而上組建民營銀行,能夠徹底地實現政企分開,更好地按照市場機制運作。這有助于以下三方面的現實意義。

一、民營銀行的發展可以豐富和完善我國金融組織體系的內在結構

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但是,就全國范圍來說,這種多元化格局,只是完成了對原有金融機構體系的外部整合。實質上,仍然是國有銀行“一統天下” 另外,目前中國民營企業的產值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0%,而得到的貸款不到30%。信貸結構的扭曲,使廣大中小企業融資非常困難,地下錢莊和非法金融活動屢禁不止,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地下金融的規模相當大。地下金融不僅效率低,不規范,還隱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有專家指出,與其讓民間金融在地下活動,不如干脆讓他們合法化、正規化。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徐滇慶認為,在中國,發展民營銀行雖然首先是為解決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但是,其主要意義卻是在制度創新方面。也就是說,在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情況下,組建一些民營銀行,讓民營銀行來挑戰國有銀行,逐步打破國有銀行的壟斷局面,并使國有銀行在競爭中完善自身的運行和監管機制,以期有效地建立高效率的、穩定的金融秩序。。發展民營銀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的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國有金融與民營金融、大型的金融機構與眾多中小型金融機構競爭共存的新局面,從而改變經濟結構與金融組織體系結構的不對稱程度。一國金融結構的變遷是金融深化的重要表現,民營銀行的發展必將使我國金融體系對經濟發展的輻射面、滲透力和適應性日益增強。

二、提供差異化的特色服務

目前的銀行體系對大中型企業融資更為有利,而對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動力不足。信息不對稱、合格的抵質押品缺乏、貸款風險大且成本高等問題,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無法通過正規融資渠道得以滿足,被迫轉向非正規融資渠道。而民營銀行在服務中小微企業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其資產規模小、經營靈活,而且股東也為當地的企業和自然人,熟悉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信息傳遞效率高,系統性降低信息識別成本,克服了小微企業財務不透明、風險不確定等難題,從而能夠長期、穩健、高效地為小微企業服務。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在競爭中憑借著靈活的機制,船小好掉頭,它們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增長速度要比國有企業快得多。眾所周知,有些國有企業規模很大,設備先進,人才濟濟,可是在市場競爭中就是斗不過規模小得多的民營企業。國有銀行擁有國有企業的一切弊端,機構臃腫,服務質量低下,態度生硬,金融產品單一,缺乏競爭力。國有銀行的無能為民營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機。隨著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民營金融體系的成長,民營銀行很快就能解決異地存儲、中間清算和支付等技術問題。規模經濟給國有銀行帶來的競爭優勢并不能長久維持下去。

三、有助于拓展民間資本投資的渠道

篇3

關鍵詞:金融危機;技術效率;數據包絡分析

1、引言

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各國的金融行業受到沉重打擊。作為金融行業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險業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嚴重的影響。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之后,世界保險業的巨頭AIG(美國國際集團)也宣布即將破產,最終被政府接管。此外,歐洲各國保險公司如瑞士再保險集團,德國安聯集團,英國英杰華等世界知名的保險公司也受到重創。在亞洲,日本的大和生命保險公司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宣布破產。因此,在金融危機前后,研究世界保險公司效率的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

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研究,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2009)認為,金融危機不是由技術的因素或者政府的政策造成的,而是由美國以前發生危機的歷史造成的,而這些歷史影響著當今美國經濟人的行為。他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對傳統的效率理論提出了挑戰。張煬(2010)中指出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暴露了放松金融監管、推崇金融自由化的弊端;危機前美國的“雙重多頭”金融監管體系存在多頭監管、監管疏漏和監管失控等內在缺陷;在后危機時代,美國加強了監管力度,拓展政府介入監管的程度,在財政部設立全國保險辦公室(ONI);改革旨在堵塞美國金融體系漏洞,避免金融危機重演,恢復對美國金融體系的信心。陳辭,李炎杰(2010)中認為在此次金融危機中, 美國保險業遭受危機的沉重打擊主要源于金融混業經營、保險機構持有的金融衍生產品和為次級債券提供的違約信用保險、金融海嘯凸顯強化監管的必要性。

巴曙松,牛播坤(2010)指出面對著歐洲保險市場監管的諸多漏洞,歐盟對再保險、認可資產評估和最低保障基金水平的監管指引有所強化。一些成員國已經開始著手推行“償付能力II ”標準。許閑(2011)認為歐洲作為發達的保險市場,其市場內部發展并不均衡。金融危機以后,歐盟各國之間保險市場受影響程度也不一致:各國保險密度差異大;歐洲經濟增長減緩造就保險深度上升,同時,各國保險深度差異主要體現于壽險業,不論總體保險深度還是人壽保險深度,東歐國家的數據全部低于歐洲的平均水平。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歐盟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均衡。由此看出歐洲保險市場發展仍面臨一系列挑戰。

宣曉影、全先銀(2009)通過對于日本金融監管體制的研究,發現由于在泡沫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后,日本政府健全了金融監管體系。因此,此次危機對于日本的金融業及保險業并沒有造成大的沖擊,金仁淑(2010)通過對日本監管體系改革的研究,認為金融監管全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在金融創新中的協調發展,對于日本抵御本次金融危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日本的不良債權比例明顯下降,金融機構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明顯上升。

以上這些研究世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金融危機后采取的各項措施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沒有對保險公司的效率進行定量分析,對影響保險公司效率的因素的分析也尚不全面。本文選取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主要保險公司的數據,對其在金融危機過程中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行定量研究,分析其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影響。

2、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關于保險公司效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絕對法和相對法兩種。絕對法一般是通過公司的財務指標來測量公司績效,而相對績效評價中以隨機邊際分析(SFA)和數據包絡分析(DEA)這兩種計量工具最為常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由于具有許多隨機邊界方法所不具備的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金融機構中,因此,本文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來分析和評價金融危機前后國際保險業的監管效率。

數據包絡分析法最早由 Charnes、Cooper 和 Rhodes 于 1978 年提出,他們在規模報酬不變假設條件下構建了CRS模型,該模型可以計算出樣本公司技術效率的數值。1984 年 Banker、Charnes 和 Cooper 放寬了規模報酬不變的假設,提出規模報酬可變的VRS模型,在此基礎上將技術效率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一步分析出技術效率無效的原因。

數據包絡分析法利用非參數的方法不用對函數形式和誤差項做出假設,也不用對可行解的關系作詳細的定義,其在這方面的優越性使它成為測度多投入、多生產的決策單元間相對效率的方法。

由于研究時間搜集數據等多種因素的限制,本文選取的主要是排在世界 500 強中的保險公司,包括16家美國保險公司、14家歐洲保險公司以及9家日本保險公司。本文在分析保險公司經營效率時,選取固定資產,股東權益以及雇員人數為投入指標,選取營業收入為輸出指標,通過建立CRS和VRS模型,運用DEAP2.1軟件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以及規模效率。以上數據來源均來自財富中文網。

3、 數據包絡分析實證結果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美國主要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在2007年大幅下滑,其中技術效率均值由2006年的0.792下降至2007年的0.522,純技術效率均值由2006年的0.935下降至2007年的0.816,規模效率均值則由2006年的0.847下降至2007年的0.64。說明金融危機在07年對美國保險業的影響最大。從08年開始,由于美國采取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美國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值均開始回升,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上。

從各保險公司的情況來看,安泰,信諾,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和麻省人壽這四家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比較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家公司主要經營的是人壽保險業務,這也說明美國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率要比財險等其他類型的保險公司經營效率高。而在金融危機前排名前兩位的州立農業和AIG,雖然公司規模較大,但這兩家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值都普遍低于排名靠后的其他公司,這說明由于這兩家公司盲目擴張公司規模,導致投入過多,降低了公司生產經營的效率,這也導致了兩家公司在金融危機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圖2是歐洲主要保險公司2007-2011年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值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歐洲主要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均值和純技術效率均值在2009年降到最低值,規模效率均值則較為平穩。說明金融危機在09年對歐洲保險業的影響最大,其中技術效率均值由2008年的0.638下降至2009年的0.597,純技術效率均值由2008年的0.814下降至2009年的0.753。從下降的幅度看,歐洲保險公司的效率的下降幅度低于美國保險公司,這也說明金融危機對歐洲保險公司的打擊程度低于美國。

從歐洲各公司的情況看,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意大利忠利保險公司,英杰華集團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比較高,這三家公司都是主營人壽保險業務的,這說明歐洲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率要比財險等其他類型的保險公司經營效率高。這一點同美國保險業的情況相一致。歐洲保險市場上的兩大巨頭安盛和安聯保險集團雖然營業收入在逐步上升,雖然其純技術效率值較高,規模效率卻普遍低于其他公司,規模報酬也在連年遞減,這說明在經營規模比較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投入過多的情況,降低保險公司的規模效率,最終會導致技術效率的下滑。

從圖3可以看出,日本主要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值都很高,且趨勢較為平穩,這說明日本保險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并不明顯。從日本各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結果的來看,日本郵政控股公司和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相對較低,與之相對應的是營業收入和資產規模低于它們的公司反而技術效率相對要高,這說明了雖然這兩大公司資產規模排在日本的前兩位,營業收入也在逐步上升,但是盲目增加投入并不能帶來效率的提高。

在日本所有的保險公司中,MS&AD保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比較高,而這幾個公司的共同點就是基本上經營的財產保險業務,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率要比壽險和健康險等其他類型的保險公司經營效率高。

4、主要結論

本文通過對金融危機后世界主要國家保險業的分析和研究,運用數據包絡分析的方法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保險市場進行效率分析,結果表明: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美國主要的保險公司在07年遭到了嚴重的打擊,而歐洲的保險公司在09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日本的保險公司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此外,通過對發達國家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以及規模效率的分析,發現發達國家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技術效率相對較低,這說明盲目增加投入是不能提升保險公司的效率。而通過比較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的保險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結果發現,美國和歐洲的壽險公司效率要高于財險等其它險種公司,而日本的財險公司效率高于壽險及健康險公司。

通過對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保險公司效率的分析,對我國保險公司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應該轉變經營思路,調整經營方式,通過加大技術和人力資本的投入等方法來促進公司績效的提升,使公司的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強公司抵御外部惡劣經濟環境的能力,使公司得到更有效率的發展。同時,保險監管機構加強內部各部門的合作,完善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機制,建立健全保險信用評級制度,定期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行檢測,提高保險公司的自我預警能力,提高保險業的監管效率,促進我國保險市場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華林,林寶清.保險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 魏權齡.評價相對有效性的DEA 方法——運籌學的新領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3] 李揚,陳文輝.國際保險監管核心原則:理念、規則及中國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4] 許閑.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信息對稱性與市場供求[J] .保險研究,2011,(5)

[5] 金仁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金融監管體制改革[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 2010,(9).

[6] 宣曉影,全先銀. 日本金融監管體制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反應及原因[J].中國金融,2009,(17).

[7] 巴曙松,牛播坤. 曙光中的黯淡:歐洲保險市場前瞻[J]. 資本市場,2010,(9).

篇4

投資要點:

1、動力電池爆發提升對鈷的需求量。

2、供應收縮,鈷價底部信號明確。

鈷是優秀的合金和電池材料,廣泛應用于電池材料和合金制造領域。鈷在自然界的分布廣泛,但含量較低,儲量分布高度集中于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古巴。國內具有開采意義的鈷儲量異常稀少,主要依賴進口。

鋰電池發展主導了鈷的需求變遷,當前鋰電池行業是鈷的最大應用領域。消費電子需求穩定增長,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帶來對動力電池的持續增長。當前新能源乘用車和專用車轉向三元動力電池已是大勢所趨,三元動力電池占比的提高將長期提升對鈷的需求。根據我們測算中國2015-2017年鈷消費量復合增速為8.75%,全球為8.6%,增速逐步走高。

由于資源高度集中,礦山鈷的集中度較高,近期均沒有擴產計劃,全球產能增長在7%左右。嘉能可事件短期將使得礦山鈷產能縮減3000噸,長期將使得行業產能擴張更為謹慎。精煉鈷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中國,但隨著鈷價的不斷下跌,行業的集中度在走高,利好國內龍頭企業。基于供需的測算,我們預計鈷需求量將在16年出現短缺,進入去庫存階段,從而基本獲得支撐重獲上行動力。當前鈷價處于20年來的歷史低位,底部信號明確。

建議關注華友鈷業,在資源豐富的剛果有較長積累,正積極獲取鈷礦資源。其次,鉆的深加工是國內精煉鈷企業走向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方向,三元動力正極材料的大發展為鈷企業向下游拓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關注形成鈷資源回收閉環的格林美。

自動駕駛:產業化漸行漸近

中泰證券

投資要點:

1、自動駕駛產業化臨近。

2、ADAS和傳感技術空間廣闊。

2018年Ⅲ級自動駕駛產業化,2025年完全自動駕駛產業化。根據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局分類標準,可將自動駕駛發展階段劃分為五期:無自動化功能(LO)、具備特定自動化功能(L1)、具備組合式的自動化功能(L2)、受限的自動駕駛(L3)和完全自動駕駛(L4)。目前已經實現L1和L2的商業化,KPMG預計L3和L4將分別于2018年和2025年產業化。我們判斷,隨著自動駕駛產業化的臨近,產業鏈相關標的將迎來投資機會。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模塊。根據產品普及程度和產業化程度,將現有ADAS大致可分為監管部門鼓勵類;警報系統類;主動干預類。我們判斷,隨著自動駕駛普及程度的提高,主動干預類ADAS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預計2020年我國ADAS市場空間將達600億,年復合增速35%以上。

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對自動駕駛至關重要。自動駕駛用傳感器主要分為三類:激光傳感器、視覺系傳感器、雷達系傳感器。激光雷達精度最高能夠滿足自動駕駛對精度的要求,但由于抗干擾性差且成本較高的缺點,尚不能廣泛的使用。而視覺傳感器與毫米波雷達傳感器也具有激光雷達所不具備的優勢,在整車行駛過程中,我們認為各類傳感器的配合使用是自動駕駛的發展方向。我們認為,A股相關傳感器類標的投資機會將主要來自進口替代。

通過橫向比較現有自動駕駛產業鏈相關A股標的,我們推薦保千里、均勝電子和索菱股份。

數字版權:蓬勃發展,大勢所趨

中信建投

投資要點:

1、版權保護問題亟待解決。

2、全球數字出版行業蓬勃發展。

數字出版業是文化與科技融合誕生的新興業態。相比于傳統出版行業,數字出版因互聯網屬性的加入而具有了海量存儲、搜索便捷、傳輸快速、成本低廉等特點,已經成為新聞出版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由于復制、傳播的成本大幅下降而維權成本變得更加高昂,數字出版業的盜版現象變得更加嚴重,即使在相關保護法律基礎良好,公民版權意識較強的歐洲,2004-2015年間因盜版損失的版權零售銷量總計也高達2400億歐元;同時,由于數字出版業渠道的多元化程度增強和版權人小微化趨勢顯著,既造成了下載數據、點擊數據的不透明和難監控,又帶來了平臺的相對強勢,使得版稅結算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版權保護問題亟待解決。

隨著全球數字出版行業發展迅速,數字版權市場巨大的發展前景已顯現無遺。截止2014年,全球出版業規模達到1.19萬億美元,其中數字出版市場總產值2637億美元,過去四年年均復合增速20%,未來五年還將繼續年均12%的高增速,至2019年將達到4621億美元;其中,游戲業以高達65%的數字化率領跑版權各細分行業,數字音樂市場自2012年后規模已超越實體唱片市場,而電子書、電子雜志、電子報紙等電子閱讀出版物滲透率顯著提升,在閱讀出版物市場占比自2010年的4%直線上升至2014年的12%。

在中國,數字版權作品相關法律保護基礎、行業組織機制尚待完善,因此我們仍堅定看好A股市場的相關稀缺標的――安妮股份。

農林牧漁:雞價上漲,開啟畜禽大周期

華泰證券

投資要點:

1、雞價上漲,行業進入全面盈利期。

2、供給側收縮趨勢確定。

雞價相繼上漲,行業進入全面盈利期。2015年10月起,毛雞、商品代雞苗和父母代種雞同時開始上漲,其中商品代雞苗價格率先在2016年1月底突破成本線,毛雞和父母代種雞隨后進入盈利期,結束行業為期近4年的低迷期。截至3月3日,煙臺地區苗雞價格已上漲至4.60-4.9g元/羽,毛雞價格漲至4.28-4.38元/斤。

祖代雞引種缺口的兌現,復關漫漫有望加劇供給收縮。由于禽鏈產能的延遲與放大效應,13年祖代雞的超高引種量至15年方才消耗殆盡,而15年年初因美國禽流感封關造成的引種缺口則在16年年初才反應到供應端。而各個祖代白羽雞可供種國中,目前僅有荷蘭已滿足復關申請條件。農業部最快三月前往談判考察。

篇5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航運企業;發展。

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使世界經濟與世界航運市場緊密相連。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對中國航運業的影響是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對此我國航運企業需要采取措施來應對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各種風險。

1.金融危機簡介

由2007年3月美國住房次貸危機引發,以2008年9月“兩房”——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e)被政府接管、三大投行——貝爾斯登,美林(MerrilLynch),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Holdings)被收購重組或破產為標志,開始爆發海嘯式的國際金融危機;10月以后又迅速蔓延、深化,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并開始危機實體經濟。進入2009年,被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稱為“百年難得一遇”的美國金融風波愈演愈烈,不僅演變成金融危機,而且正向全面的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發展,世界經濟進入了后金融危機時期[1]。

2.金融危機對中國航運業的影響

2.1運輸需求萎縮,運價急劇下跌

金融危機推動經濟滑坡,經濟滑坡導致貨量劇減,貨量劇減導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幅趨緩。2008年9月以來,全國部分中小企業關停,出口企業數量的減少造成港口吞吐量減少。中國口岸自2008年9月之后的連續幾個月的歐洲、北美、中東三大主要航線的運費都處于下跌趨勢。跌幅最大的依次是歐洲航線、中東航線和北美航線。10月份歐洲航線的運價與8月份相比,平均跌幅高達30.8%。其次是中東航線,口岸到迪拜港的平均集裝箱跌幅為13.4%。北美航線以10.5%的跌幅,使原本已經是清淡的航運市場雪上加霜[2]。運價狂跌,貨量也急劇減少。這從我國的進出口量上可見一斑。從去年11月至今年6月,我國出口連續8個月負增長。另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同比下降23.5%。中歐、中美、中日雙邊貿易總值同比分別下降20.9%、16.6%和23.1%。我國與東盟進出口同比下降23.8%,內地與香港進出口下降24.3%,與印度進出口下降32.3%。

2.2造船業新接訂單量急劇下降

對于我國造船產業來說,在經歷了從2003年后連續5年的超預期勃興之后,從2008年開始顯現出增長的疲態,全面爆發的金融危機使這一疲態更加趨于惡化。2003年以來,造船業一改以往低迷狀態而成為高盈利行業,大量民營、外資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異軍突起,開始“掘金”中國造船業。據統計,2003年兩大國有造船集團之外的造船企業新接訂單量占全國的比重還是32.2%,但2007年這一指標已經升至62%。如果全球船舶需求繼續保持強勁,這些新興造船能力的過剩還不能完全表現出來,但目前全球經濟下滑已經導致全球船舶訂造需求大幅下降,而且這種趨勢繼續的可能性還在不斷加大,所以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開始暴露出來。據了解,僅2008年10月上旬一周時間內,廣州黃埔區一家造修船企業兩個油船改散貨船的訂單連遭撤銷,直接損失4000萬美元。近來,江蘇省靖江市出于對未來不確定狀況的擔憂,今后將不再允許新建船廠。江蘇另一大型造船企業也推遲了IPO計劃,并將原來1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縮減至3億美元。

2.3投資者預期降低,航運市場泡沫減少

2002年以來的6年時間里,航運業迎來了一輪空前的大發展,成為航運業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繁榮期。但是隨著新造船運力的投入,使得航運市場上總運載量的增長大大超過了經濟及運量的增長,給航運市場帶來巨大的供給壓力。在運力供過于求之下,造成運費受壓,甚至出現不升反跌的情況,盈利大受打擊。

美國金融危機對投資者心理造成的影響直接作用于航運業。航運業過長的繁榮期一步步抬高了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市場上大量增加的新訂單和交船期的不斷推延不僅對國際運輸市場造成巨大壓力,而且造船廠和船東所承擔的市場風險也逐漸增加。大量的投機性訂單行為,掩蓋了真正的市場需求數字。此時的金融危機,降低了投資者的預期,對航運業的過度擴張起到了極大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航運業實現“軟著陸”。2008年12月份全球船舶訂單幾近為零,全球運力增長減慢,市場開始進入回調。擠掉市場泡沫,有利于航運業蓄勢進入新一輪發展期。

3.后金融危機下的中國航運企業發展分析

面對當面的嚴峻形勢,航運企業必須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必須擺脫以往的思維定式,從傳統的航運經營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換腦筋、變思想,開眼界、拓思路。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堅持創新,破解航運經營的難題,尋找新的發展契機。[3]

3.1創新理念,注重科學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既是對企業戰略的全面檢驗,也是調整完善戰略的機會。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航運業的發展,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由注重貨物運輸量、港口吞吐量的增長轉變到建立質量、結構、效益與內涵相統一的科學發展理念,注重發揮特色和優勢,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航運體系。

3.2加強合作,化解經營風險

航運企業要在適當的時候,積極尋找兼并對象,通過業務上的先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終達到收購兼并的目標。航運企業之間,航運企業與有需求的有關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在國際經濟和航運形勢好的時期可以獲得雙贏,在經濟危機時期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風險,提高競爭力。面對國際航運市場的嚴峻形勢,航運企業可以采取措施控制運力增幅,包括退租或出租部分運力等。在這些措施中,航線重組被視為各家船公司抱團取暖、共度時艱的最佳選擇。

3.3航運企業積極拓展航運產業鏈,加速企業轉型

當前,中國航運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低端環節,而高端航運服務業十分滯后。高端服務行業知識密集程度高,利潤貢獻度大,輻射面廣,國際影響力強,是航運服務產業鏈的上游環節。航運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是規避風險的必要措施,航運企業在確保運輸核心業務發展的同時,通過收購、兼并、參股等多種方式,開發、參與多種商品或勞務的生產與營銷,增強在“供應鏈”上的競爭優勢,鞏固航運主業的地位。

航運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既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是行業發展的規律。2003年至2008年,我國集裝箱運輸以年均35%的增幅,實現了連續6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發展。2008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1.28億TEU。專家認為,我國外貿集裝箱運輸保持了多年“量”的高速增長,現在到了一個深層次發展期,要求我國外貿集裝箱運輸發展從以追求“量”的增長為主轉變為追求“質”“的增長為主,進行適當的戰略調整,優化運行組織,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整體效益。因此集裝箱班輪企業只有加大結構調整步伐,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發展思路,加強企業的運輸組織與管理,實現運輸組織向規模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才能再次找到遠航的動力。

3.4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了新一輪航運人才尤其是高端航運人才大流動,有利于航運業集聚人才。為此,航運企業要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契機,積極培養、全面引進航運人才隊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

3.5以”兩岸直航“為契機,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兩岸直航“為兩岸攜手克服金融危機對航運業產生的影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兩岸航運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不僅可降低兩岸之間的運輸成本,增加兩地的海運量和經貿往來,也將吸

4.結論

世界經濟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對航運業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對此,我國的航運企業可以采取措施,充分利用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在世界經濟的大潮中,大膽大步向前進。

【參考文獻】

[1]劉文華。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外貿企業戰略轉型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篇6

關鍵詞:先進控制技術 無模型控制方法 先進控制技術在石化行業中應用困難主要原因

一、前言

目前先進控制技術(APC)正在迅速推廣應用,并越來越受到自動控制理論界的關注與探討,成為自動控制理論研究的熱點。先進控制技術(APC)的控制方法有:自適應控制、多變量解耦控制、推斷控制、魯棒控制、模糊控制和智能控制等等一些模型。控制對策其中包括:石油化工企業控制策略的改進,數據采集和數據的處理等一些石油化工行業的對策。

二、先進控制技術

在生產過程和技術控制層次中位于常規控制(壓力控制、溫度、流量)之上的是經典的先進控制(APC),其中包括多變量控制、優化控制、推斷控制等內容,這個技術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已經建設好的裝置,從而提高生產過程操作的平穩性,達到節省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的目的。

隨著近年來科技的發展,傳統的APC控制已經不適應于時代的發展,已經加快向更高層次先進控制發展和演化。高層次先進控制策略主要應用于復雜的過程,為了更好的應對復雜的過程,它包括:推斷控制、基于模型的多變量預估控制(MPC)、自適應控制、智能控制等功能。多變量預估控制(MPC)在應用實踐中已被證明是較普遍適用的,且幾乎只有這一項具有如此高的評價。我們現在對這幾種有應用前景的先進控制方法的應用情況進行一些簡略的介紹。

1.推斷控制

推斷控制簡單的來說就是利用數學模型由可測信息將不可測的變量推算出來實現反饋控制,或者為了實現前饋控制將不可測擾動推算出來,比如推理性質控制、內回流控制、熱焓控制、轉化率控制等。

2.基于模型的多變量預估控制(MPC)

MPC能處理非線性、時間滯后和交互的多變量控制問題,是一種較高級的約束控制。為了使系統具有約束處理能力,它的控制策略通常由在線矯正、滾動優化和預測模型三大部分組成。MPC在石化行業中有很廣泛的應用范圍,主要從蒸餾塔的雙組分控制到FCCU兩器和主分餾塔的燃燒、苛刻度和產品回收控制。

3.智能控制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也就越來越受到石油化工控制界的目標之一,人們利用人工智能(簡稱AI)的智能控制領域,其主要包括了模糊控制、神經網絡和專家系統的領域。其中模糊領域是指運用具有模糊的理論、模糊的語言變量、模糊的邏輯推理認知等的一些理論方法。神經網絡也就是指具有一定的處理復雜多變的模式,它可以讓人類進行大腦的聯想、記憶等的大腦本身具有的功能來進行組織學習。這兩種主要的智能控制也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

三、先進控制技術(APC)在石化行業中應用困難主要原因

先進控制技術(APC)系統在絕大多數的國內石化企業中投用初期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最好的,創造出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成果,但由于國內石化企業所面臨的的種種困難,先進控制技術(APC)系統運行效果也在逐漸的變差,甚至先進控制技術(APC)系統是不能再國內石化企業中投用運行。

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是多種的,列如石化企業中的專業技術隊伍水平、石化企業現場的操作人員思想的認識、石化企業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以及石化企業中的生產管理人員等,但產生先進控制技術(APC)系統的運行效果變差歸根結底還是先進控制技術(APC)系統本省存在的不足造成的,具體的表現為:

1.先進控制技術(APC)使用不方便,維護起來比較困難

2.先進控制技術(APC)還不能全部解決石化企業的基本控制環節所帶來的問題

先進控制技術(APC)的基礎就是現代控制理論,來制定的控制策略。經過30來年的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先進控制技術(APC)的理論石油化工的方法還不容易在民用工業中實行,在民用工業中難以實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建模比較困難和民用工業生產裝置具有不穩定性,從而導致了石油化工的模型與石油化工的生產裝置失去協調性。先進控制技術(APC)的控制方法有:自適應控制、多變量解耦控制、推斷控制、魯棒控制、模糊控制和智能控制等等,一些模型。這些模型結構十分之復雜,都是建立在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數學模型基礎上的,這需要石油化工的員工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但這條對于我過國內很多家企業來講都是十分困難的,一部分的石油化工的企業并不具備那么多的高技術人員,這使得我國的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收到了一定的阻礙。

四、總結

我國正處于長期發展階段的國家,也一直提倡著“節能減排”的重要發展目標,以石油化工企業的現狀來說,石化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亮點對策:一、我們要以先進的生產裝備和具有科學性工藝來進行改造;二、就是要提高石化企業中的專業技術隊伍水平和石化企業現場的操作人員思想的認識,使他們加強對企業的管理,使其生產裝備都處于穩定的階段中運行。

石化企業在處理各種生產裝置處于穩定的運行狀態的同時,石化企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石化企業在遵行“節能減排”的同時也要以優質高產為最終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石化企業處于屹立不倒的地位。

參考文獻

[1]王樹青等,工業過程控制工程,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2]孫德敏,吳剛, 薛美盛等, 工業過程先進控制及優化軟件產業.自動化博覽, 2003(2):68-74.

[3] 黃涵洲,陳伙平, 韓光勝. 預測控制的研究現狀.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1997(2):128-135.

[4] 邢滿榮, 紀春明.淺析預測控制的特點及應用.中國科技信息,2006(9):188-189.

[5] 柴天佑。多變量自適應解耦控制及應用。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1.

[6] 王偉,柴天佑.工業中應用的控制技術發展新方向.控制工程,2006,13(1):1-5.

[7]關于建模與自適應控制的一體化途徑.自動化學報,2004,30(3):380-389.

[8] 韓志剛.無模型控制器的設計問題. 控制工程,2002,9(3):19-22.

[9]韓志剛.大型復雜系統控制器設計的功能組合途經.控制工程,2004,11(2):103-107.

篇7

關鍵詞:民航企業 財務杠桿測算 經營杠桿 企業風險分析 案例分析

一、引言

眾所周知,民航業一直是高負債、高收入的行業,高負債高財務杠桿也是民航企業首選的融資和經營方式。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低迷,原油價格上漲,客運物流需求增速緩慢等都嚴重影響了民航業的復興。因此,認清金融危機后的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情況,認清高負債高財務杠桿所帶來的收益和隱患,重新調整企業資本結構,有效使用財務杠桿并做好風險防范,對民航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以海南航空為例,通過分析其2008-2013年年度財務報告相關數據,測算金融危機后海南航空的財務杠桿收益,即財務杠桿有效運用的程度,同時結合經營杠桿,指明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和問題,提出風險防范的幾點建議,以期為民航企業運用財務杠桿帶來一些啟發。

二、理論與分析

財務杠桿是因為企業固定性財務費用產生的,只要企業向外部舉債,就會有財務杠桿存在。然而,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也就是說企業經營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財務杠桿才能發揮正效應,帶來超額收益(即超出無債經營情況下權益資本收益的部分),反之則會造成企業更嚴重的損失(即超出無債經營情況下權益資本損失的部分)。財務杠桿收益(或損失)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即財務杠桿收益=(企業投資報酬率-負債利息率)×產權比率×(1-t)。

由財務杠桿收益(或損失)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財務杠桿收益的大小主要是由企業投資報酬率、負債利息率和產權比率三個因素決定,而正負則是由投資報酬率和負債利息率決定。也就是說,當企業投資報酬率大于負債利息率時,舉債經營所獲得的收益在彌補利息支出后仍有剩余,可以用來增加權益資本收益,此時財務杠桿發揮正效應,財務杠桿收益為正。反之,舉債經營所獲得的收益不足以彌補利息支出,甚至還要以權益資本收益的一部分來支付利息時,財務杠桿則會發揮負效應,造成企業虧損。而當投資報酬率為負時,財務杠桿無意義(財務杠桿發揮效應的前提是EBIT>0,即投資報酬率

只要存在負債,企業就會面臨因無法償清債務而破產的風險,也就是財務風險。而當財務杠桿發揮負效應,即出現財務杠桿損失時,就會加劇這一風險,并且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差,財務杠桿系數越高,面臨的財務風險就越大。企業舉債經營時所面臨的風險往往并非財務杠桿單獨作用產生的,財務杠桿會與經營杠桿共同作用產生總杠桿效應,一起影響企業收益和風險。

簡單來說,經營杠桿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銷售額較小的波動引起EBIT的較大波動。經營杠桿可以用經營杠桿系數來衡量,經營杠桿系數越高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越大。經營杠桿系數大小主要由銷售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這四個因素影響和決定。一般來說,其他因素不變,銷售量越高,經營杠桿系數和經營風險越小;商品為彈性商品時,銷售單價越高,經營杠桿系數和經營風險越小;其他因素不變,單位變動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和經營風險越大;同理,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和經營風險越大。

在一定的時期內,一定的成本結構和資本結構下,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會共同發生作用,即總杠桿效應,在總杠桿的作用下,銷售額較小的變動會引起每股收益較大的變動。總杠桿系數是財務杠桿系數與經營杠桿系數的乘積,總杠桿系數越大,企業面臨的總體風險就越大。

三、案例與分析

(一)案例描述

中國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建于1993年,是我國第一家A股和B股同時上市的航空公司,內地唯一的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其總資產由創業初期的1 000萬元發展為如今的1 000多億元,增長了1萬多倍,并將業務延伸至物流、酒店、保險等領域。然而,海南航空飛速發展的背后也背負著巨額負債,其債務總額逐年上升,2008年到2011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均保持在80%以上,近兩年才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南方航空和國航同期負債率。金融危機之后,海南航空作為海航集團旗下最具競爭力的企業越來越受到集團重視,近年來不斷被卷入紛繁復雜的關聯交易之中,逐漸成為集團進行資源整合的一個平臺,無形之中加劇了企業風險。基于此,本文以海南航空為例,對金融危機后民航企業財務杠桿測算與風險進行分析。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海南航空的注冊資本為 121.82 億元,第一大股東大新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18%,第二大股東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7.08%(大新華航空和美蘭國際機場均隸屬海航集團)。2013年12月31日海南航空凈資產為255.24億元,總資產為1 032.82億元,年營業收入為302.31億元,利潤總額為26.73億元。2011-2013年的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3.49%、2.10%、2.04%,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9.45%、8.14%、8.26%。

(二)財務杠桿收益測算與風險分析

首先看表1、表2中2009年和2010年的財務數據。2009-2010年海南航空的企業投資報酬率均大于負債利息率,因此財務杠桿均發揮正效應,財務杠桿收益為2.79%和14.78%,企業每股收益為0.09元和0.74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3%和722%。這除了當年處置資產導致的營業外收入增加以及使用以前年度未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差異外,財務杠桿所發揮的正效應也是不容忽視的。

再來看2008年的財務數據。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民航業遭受巨大損失,海南航空也不例外,息稅前利潤為-1.67億元,投資報酬率為-0.35%。此時雖然計算財務杠桿沒有意義,但是我們仍可以看出財務杠桿收益為負,由于債務利息的支出,使得1.67億元息稅前虧損變成了15.78億元的稅后巨虧,可見此時企業舉債完全加劇了財務危機,且負債越多損失越嚴重。

最后來看海南航空2008-2013年的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除2008年外,企業的流動比率均保持在50%以上,未降到警戒線之下,說明短期資產對短期負債的償還能力尚可。但資產負債率在2012年之前均高達80%以上,2012年由于非公開定向增發,2013年由于公積金轉股增發,資產負債率有一定回落,但仍位于70%的安全警戒線以上,長期償債能力較低。從圖1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后以2010年為分界點,前后期間海南航空凈利潤增減變動幅度大,到2013年又有小幅度回升,這說明負債比重高雖然可以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收益和稅盾優勢,卻大大降低了財務的安全性和盈利的穩定性,加劇了破產風險,不利于吸引潛在投資者,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與經營杠桿的共同作用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海南航空甚至整個民航業都遭受了巨額損失,這除了高負債加劇了財務杠桿虧損和財務風險外,當年全球旅游、物流等行業萎靡,航空運輸需求量減少,客座率大幅下降等導致的經營失敗,也是造成航空業短期內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再來看表3中的數據。我們知道,當財務杠桿發揮正效應,即取得財務杠桿收益時,每股收益以財務杠桿系數數倍上漲(與相同情況下的無杠桿企業相比),因此財務杠桿收益與每股收益的變化情況應當一致。但從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多數期間,每股收益同比增長或減少的幅度要大于財務杠桿收益同比增長或減少的幅度,甚至變化方向完全相反,也就是說,導致每股收益大幅變動的除了財務杠桿還有其他因素,即前文所提到的經營杠桿效應。海南航空表示,金融危機之后隨著全球經濟低迷復蘇,國際油價波動上升,國內通貨膨脹日益加劇,高鐵等各種新興交通方式沖擊著民航業的發展,導致我國民航業效益上漲緩慢,客運增速波動放緩,物流行情不容樂觀。而且航運產品是一種高彈性商品,比如機票,其降價銷售必然會引起銷售量的大幅上漲,因此如前所述,民航企業主營產品銷售單價的降低反而會造成經營杠桿系數和經營風險增加。另外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航空產品和服務的固定成本及單位變動成本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原油價格和燃油費上漲,這些都加劇了原有的經營風險。

此外,前文提到海南航空所屬的海航集團,奉行一種“八爪魚”式的并購擴張運作模式,并將海南航空這個行業內頗具競爭力的企業作為新的資源整合的平臺,2008年以來,海南航空被頻繁卷入集團內部各類關聯交易,很多交易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如2010年底,海航集團以“為了平衡航空業務的強周期風險,在航空業低迷時對沖損失”為由令海南航空巨額收購關聯地產――海南國際旅游島開發項目,這次關聯交易名曰給海南航空輸血,開展業務多元化,實則是集團為涉足地產業而進行的資產整合。海南航空在自身資金鏈緊繃、債臺高筑的情況下進行此次關聯交易并非明智之舉。一來投資非主營業務的房地產業,會進一步導致航空運輸業資金緊缺,增加原有的財務風險;二來房地產行業投資多、周轉慢、資金回收不易,經營風險高,一旦投資失敗會造成巨額損失,連累海南航空自身業績,加劇企業破產風險。

四、結論與政策性建議

通過對海南航空2008年至2012年年度財務報告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財務杠桿發揮正效應(即投資報酬率>負債利息率>0)時可以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收益,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使每股收益數倍增長;但當企業EBIT為負或財務杠桿發揮負效應(即投資報酬率

2.財務杠桿會與經營杠桿發生共同作用(即總杠桿效應)影響每股收益的變動。財務杠桿正效應可能被經營杠桿負效應抵消而出現每股收益下降的情況,或者在經濟低迷時期,二者同時發揮負效應,使企業風險進一步加劇。企業必須綜合考慮這兩類杠桿所導致的風險問題。

3.通常來講,企業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分析風險及其影響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并將危害降至最低。

本文從影響杠桿的因素出發,針對海南航空出現的具體問題提出如下風險防范政策性建議:

首先,要改善資本結構,降低負債利息率,增強長期償債能力。對此,海南航空已經采取了應對措施,例如非公開發行股票、公積金轉增股本等,此外還可以通過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留存收益計提等來增加內生現金流,穩固企業的財務基礎。然而,要改變航空業高負債的現狀,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實現,需要一個漫長的努力過程。

其次,要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資金利用率和投資報酬率。應該重新對資產價值進行評估,提高資產特別是新增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和現金流創造能力,對于劣質資產要及時處置以盡快回收資金。面對當前航空業經營萎靡和風險增加的嚴峻形勢,要妥善制定利潤目標和銷售目標,以銷定產,不要盲目增租增購固定資產,以此降低經營風險。最重要的是,海南航空應當妥善處理集團內部關聯方交易問題。作為高負債的民航企業,產業高度多元化并非明智之舉,但相關產業多元化卻可以作為企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例如對機場、基地或旅行社等領域的投入,這有利于構建產業鏈,強化整合效應,實現資源共享。但對于非相關產業的關聯交易企業應當提高警惕,識別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積極與集團溝通協商,努力謀求自主發展。

此外,要加強與政府的合作,達到雙贏的目的。這是海南航空在高負債率的情況下得以生存的重要經驗。地方政府為了拉動地區經濟發展往往會提供優惠政策來吸引一些大型企業,海南航空應當抓住這一機遇,加強與政府的合作,取得政策上的支持,提高自身競爭力。

最后,要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和儲備金制度,防患于未然。可以通過杠桿系數、資產負債率、投資報酬率、債務利息率、銷售增長率、利潤增長率等財務指標的統計,觀測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確定風險警戒線。如果預計面臨的風險過高而短期內又難以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在效益好的經營期間提取一定的風險準備金,隨時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

參考文獻:

1.袁春麗.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防范[J].企業管理,2012,(11):100-101.

篇8

【關鍵詞】 銀行業結構;金融穩定;最優金融結構

一、引言

銀行業是一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穩定對于實現金融穩定至關重要。我國的金融體系是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占我國融資方式的主導地位,銀行在配置金融資源,分散金融風險等方面起著主要作用。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紛紛成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壟斷地位有所弱化。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從壟斷逐漸走向競爭,與此同時,我國在歷次金融危機中都保持了較強的抵抗沖擊的能力,使得我國實體經濟得以持續快速發展。但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未來隨著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金融市場化的逐步推進,中國金融業所處的宏觀發展環境會發生變化,其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加復雜化,如何調整銀行業結構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發展,對于中國經濟能否繼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本文首次嘗試利用中國分省面板數據來實證研究中國銀行業結構與金融穩定的關系,試圖找到適合中國金融體系穩定發展的最優銀行業結構,以期為政府下一步的金融體系改革提供政策建議。

二、相關研究評述

金融體系與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很早就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并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討論,但已有研究,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證研究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結論都是不確定的。爭論的焦點一直圍繞著世界上兩種典型的金融體系:以美、英為代表的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和以日、德為代表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孰好孰壞,哪種金融體系更有利于金融穩定,并形成了完全對立的兩種理論觀點:第一,“集中――穩定”論。持此種觀點的人從銀行特許權價值、風險行為和壟斷租金等方面出發,認為壟斷的銀行業市場結構更有利于金融穩定。Keeley(1990)認為在有眾多銀行競爭的市場情況下,銀行邊際利潤會減少,銀行為了增加利潤有可能會采取冒險行為。Boyd et al(2004)認為在集中的銀行業市場結構中大銀行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資本緩沖(capital buffers)來應對來自于內部宏觀經濟和流動性的沖擊,從而使銀行收益增加,使金融體系更趨于穩定。Hellmann,Murdock,and Stiglitz (2000)認為存款競爭會破壞銀行的審慎行為。存款市場競爭的加劇,減少了銀行利潤,降低了特許權價值,引發道德風險問題。第二,“集中――脆弱”論。Mishkin(1999)認為大銀行往往更容易獲得政府的公共擔保或補貼,也就是所謂的“大而不倒”,因此大銀行中道德風險問題會更嚴重,在政府安全網的保護下大銀行的管理者更容易從事風險投資行為。Boyd and De Nicoló(2006)認為壟斷銀行提供的比較高的貸款利率會誘使借款者從事風險投資以償還高的貸款利息。因此,貸款違約可能性會增加,導致銀行倒閉的概率更高。Caminal and Matutes (2002)指出,較低的競爭會導致較少的信貸配給,如果貸款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貸款數量越大銀行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國內對于銀行業市場結構的研究始于于良春、鞠源(1999)的開創性研究,自此國內學者都嘗試從不同角度來研究銀行業市場結構問題。有關中國銀行業結構與金融穩定的直接定量研究較少,已有研究基本上都是通過銀行業結構對銀行自身效率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展開的。李華民(2005)對我國銀行集中度與微觀績效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銀行業結構變遷沒有帶動大銀行微觀效率的好轉。指出中國銀行業的競爭,應該是在位寡頭銀行之間的競爭,而不是通過制造更多的銀行機構與在位寡頭銀行進行競爭。于良春、王會宗(2007)通過對1989―2004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協整分析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經濟增長是商業銀行市場結構轉變的原因,而商業銀行市場結構卻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林毅夫、孫希芳(2008)運用固定效應模型考察了銀行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顯示,在中國現階段,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的上升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對于銀行業市場結構與金融穩定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豐碩,但已有的理論研究大都是針對發達國家市場情況來進行的,實證研究雖然有針對轉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但都是采用跨國面板數據進行的,對中國銀行業結構與金融穩定關系進行直接定量的研究還沒有。這主要的原因是學術界對金融穩定的內涵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對金融穩定進行準確的度量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爭議,但金融穩定問題卻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對我國金融體系改革方向和重點的確定至關重要。本文試圖首次嘗試利用中國分省面板數據探討銀行業結構與金融穩定的關系,以期為我國的金融體系改革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

三、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

林毅夫等(2006)提出“最優金融結構”理論假說,認為在現代的發展中國家,最優的銀行業結構應當以區域性的中小銀行為主體,而在現代的發達經濟體中,大銀行和金融市場應當在金融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

他們認為,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在動員儲蓄、分散風險和配置資金方面的機制與方式各有優勢和劣勢,單方面討論金融體系的特性往往難以確定何種金融結構更有利于經濟發展。為了分析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需要從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特性兩個方面入手。處于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具有不同的要素稟賦結構,并由此內生決定了與其相適應的最優產業結構,而處于不同產業的企業具有不同的規模特征、風險特性和融資需求,因此,處于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實體經濟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存在系統性差異。只有金融體系的結構與實體經濟的最優產業結構相互匹配,才能有效地發揮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存在與其最優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最優金融結構。如果金融體系的實際結構背離了其最優路徑,則會降低金融體系的效率,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林毅夫等人(2003、2005、2008、2009)的研究更側重于分析銀行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注重不同規模的銀行分工的不同,強調銀行業的規模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本文的研究視角則不同,本文更關注銀行業結構與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

金融穩定主要體現在金融體系是否有效執行了其配置資源、分散風險和價格發現的基本功能,實現了金融平穩增長,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和發展,金融穩定的實質是金融結構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只有金融結構與實體經濟結構相互匹配,才能有效地發揮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由于其實體經濟的結構和規模不同,所以最優的金融結構是不同的。如果金融體系的結構不能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資源和服務的實際需求,則會阻礙金融體系功能的發揮,降低金融體系的效率,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導致系統性金融不穩定,從而阻礙經濟增長和發展。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證分析的結果都已經證明,與大銀行相比,小銀行在處理信息方面更有優勢,更愿意為小企業提供貸款。大銀行則由于信息生產成本比較高,而不愿意向信息不透明的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我國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中,中小企業占據經濟增長的主要地位,而能為中小企業提供高效率融資的是區域性中小金融機構。因此,本文提出本研究待檢驗的理論假說:在我國目前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中,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的上升更有利于金融穩定。

四、研究模型及數據說明

(一)變量選取

本研究選取的被解釋變量是金融穩定,用fs表示。關于金融穩定的衡量方法和指標的選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對于本研究的實證結果至關重要。但目前學術界對金融穩定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國都分別從不同角度來定義金融穩定。現有文獻對金融體系穩定衡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由于所受到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小,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國金融體系穩定情況而被更多地采用。由于我國歷史上并沒有發生過系統性金融危機,缺乏歷史數據而無法運用事件分析法衡量穩定性。因此,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首先確定測度金融穩定的核心指標體系,再采用加權法將眾多指標合成單一指數來測度我國的金融穩定性。中國銀行金融體系與西方國家金融體系無論在面臨的宏觀發展環境還是金融體系自身都存在著較大差距。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并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從金融發展程度、金融脆弱性和銀行穩健性三個方面分別選取3個核心指標,運用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出每個省區的金融穩定指數,以期更準確地判定我國各省區1993年到2004年以來金融體系的穩定程度。

用信貸資產與GDP的比例floan代表各省金融發展程度;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firm代表銀行脆弱性;用存款與貸款的比例credit代表銀行穩健性。金融穩定指數的具體計算方法由式(1)表示為:

fs=(floan+firm+credit)/3(1)

為了防止某個指標的數值由于其絕對值過大而主導金融穩定指數,本文將所有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數據處理的具體方法為:將每一層次的數據減去這個數據歷年的均值,并除以相應的標準差。

對于解釋變量主要選取銀行業結構(scfe),在數據中用各地區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來表示,具體度量指標為各地區除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比重。

此外,本研究還引入一些其他控制變量。包括文獻中已經識別出的影響金融穩定的主要因素:1.GDP增長率(gdpz)。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是金融穩定的基礎。2.財政赤字與GDP比例(defig),用來衡量政府的行為。3.通貨膨脹率(inf)。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能增強投資者的信心,而投資者的信心對金融穩定是非常重要的。4.外商直接投資占GDP比例(fdig),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5.fmi代表各地區金融市場化指數。

(二)模型設定

采用截面數據進行分析時,由于所選數據往往受當年因素影響,容易產生內生性問題,而對于時間跨度較長數據采用混合的OLS估計則容易忽略單個個體在不同時點上面臨不同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另外也不能控制由于個體的異質性帶來的估計問題。采用面板數據的分析方法能夠相對提高回歸估計的準確性,面板數據通常含有更多的數據點,會帶來較大的自由度,而且截面變量和時間變量的結合信息能夠顯著地減少缺省變量所帶來的內生性問題,又能有效地提高短期時間序列動態模型估計的準確性。因此,本研究采用面板數據固定效應的估計方法,同時通過Hausman檢驗的結果也支持固定效應的分析。根據上面的討論,設定計量模型(2)來考察銀行業結構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fsit=β1?scfe i t+β2?fmi i t+γx i t+αi+μt+ξi t(2)

其中下標i代表不同地區,下標t代表不同時間,β1、β2和γ為變量系數,xi t為其他控制變量集合,αi、μt分別用于控制地區效應和時間效應,ξi t為隨機擾動項。

(三)數據說明

本文所用的數據樣本是中國29個省區在1993―2004年期間關于前面所述各個變量的數據。①相關的分省金融數據來自各年度的《中國金融年鑒》,其他數據均來自于各年度的《中國統計年鑒》。金融市場化指數參照陳幫強(2008)的研究結果。②

五、模型回歸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1列示了對中國29個省區相關變量在1993―2004年按照時間序列進行描述性統計的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在整個研究期間,雖然我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但我國金融體系有一半的時間處于不穩定當中,其中大部分不穩定時期都處于20世紀末。同時也可以看出,雖然在1993―1997年間金融體系都處于不穩定狀態,但不穩定程度卻是逐年降低的。scfe的均值除了在1996和1998兩年略有波動外,基本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從1993年的0.255上升到2004年的0.468。各個控制變量在樣本期間基本上保持穩定。在整個研究期間,這些控制變量的標準差都不大,表明我國宏觀經濟環境在此期間相對穩定。

(二)模型回歸的結果與分析

計量模型的主要回歸結果放在了表2中,為了分析銀行業結構等解釋變量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我們對不同變量分別進行了回歸分析。表2第(1)列顯示的是只包括銀行業結構scfe的估計結果;第(2)列中加入了文獻中已經識別出的主要控制變量,包括經濟增長率gdpz、財政赤字占GDP比例defig、通貨膨脹率inf和外商直接投資占GDP比例fdig;第(3)列為加入了金融市場化指數fmi包含所有變量在內的回歸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在第(1)列的回歸結果下,銀行業結構(scfe)與金融穩定呈現出正相關關系,但是并不顯著。在控制住其他影響金融穩定的變量后,在第(2)列的回歸結果下,銀行業結構(scfe)與金融穩定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如果這種回歸可以理解為因果關系的話,那么就說明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的上升將會有助于金融穩定,兩者是正向的穩定關系。從而驗證了前面提出的理論假說:在我國目前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中,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的上升更有利于金融穩定。

其他變量的回歸結果也和本文的理論假設一致,并支持了已有的一些研究。經濟增長率(gdpz)這一變量在估計結果中為正(10%的顯著性),這說明經濟的持續增長對金融穩定存在著正向的影響;與此同時,筆者也發現了在控制變量中,財政赤字占GDP比例(defig)和通貨膨脹率(inf)這兩個變量對金融穩定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從這幾點可以發現,金融穩定程度受到宏觀經濟情況的影響是顯著的,例如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字都對整個金融環境產生沖擊,從而減弱了金融穩定性,但是其中通貨膨脹率(inf)的影響顯然更大,而且達到了1%的顯著性水平。反映地區開放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資占GDP比例(fdig)與金融穩定呈正相關關系,但是并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我國目前仍然存在著資本管制,因此對外開放水平和金融穩定之間的聯系并不十分強。金融市場化指數(fmi)在回歸模型中和金融穩定存在負相關關系,但是并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從整體來看我國各地區的金融市場化程度仍然沒有達到能夠顯著影響金融穩定的程度,但是這種負相關關系也提醒了我們應當注意控制金融市場化的程度,避免其帶來的金融動蕩和沖擊。

同時,有趣的是當加入了金融市場化指數(fmi)之后的第(3)列回歸結果中,銀行業結構(scfe)這一變量和金融穩定就不再存在顯著關系了。這一可能的結果是隨著金融市場化的推進,各地區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不斷增加,而中小金融機構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所致。這一點可以從美國和德國的兩種不同金融體系的實踐中窺見一斑。與美國金融市場上存在的數量眾多的中小金融機構分散的銀行業結構相比,德國全能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卻表現出相對的穩定性。在整個20世紀80―90年代期間,美國銀行有11年處于危機中,發生危機時銀行不良貸款比率超過了10%,同時銀行危機的成本超過2%。而德國在這期間并沒有發生一例銀行危機,整個金融體系表現出強大的穩定性,尤其是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雖然金融危機對德國部分銀行造成了較大沖擊,但德國的金融體系未受到根本性破壞,金融市場基本保持了穩定。雖然有大量銀行出現虧損,但是沒有出現銀行大面積倒閉的情況。同時,德國的銀行大都依靠自身實力來解決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少使用政府提供的資金擔保,顯示出德國的全能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在金融穩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六、結論

本研究運用中國29個省區1993―2004年期間的面板數據,考察了銀行業結構與金融穩定的關系,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1.在控制住影響中國各省區金融穩定的其他主要因素后,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的計量結果發現,中小銀行的市場份額與金融穩定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從而得出與本研究假說相一致的結論:在我國目前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中,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的上升更有利于金融穩定。

2.模型中在加入了金融市場化指數后,銀行業結構與金融穩定的關系不再顯著。這一可能的結果是金融市場化在促進金融發展和金融深化的同時,也積聚了大量金融風險,而中小金融機構抵御各種金融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所致。

本研究所得結論對我國的金融體系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含義:在中國現階段要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增加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更有利于促進金融穩定。同時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金融市場化改革在完善一國金融體系功能,帶來金融深化、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容易引起該國金融體系的波動甚至使之陷入金融危機。拉美和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所經歷的銀行危機和金融危機都表明,在實施金融自由化過程中,各國應盡可能選擇一種穩健和可控的實施路徑。未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我國金融體系所面臨的風險會加大,由于中小金融機構抵御風險能力有限,所以在提高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的同時,還應保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適度壟斷的市場地位,使大、中小銀行在不同層次上分別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使我國金融穩定的微觀基礎更加堅實。

筆者在研究過程中,沒有考慮各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后續研究需要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Keeley, M., 1990. Deposit insurance, risk and market power in bank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0, 1183-1200.

[2] Boyd, J.H., De Nicoló, G., Smith, B.D., 2004. Crises in competitive versus monopolistic banking system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36, 487-506.

[3] Hellmann, T.F., K. Murdock and J. Stiglitz, 2000, 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 147-165.

[4] Mishkin, F.S., 1999. Financial consolidation: Dangers and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3, 675-691.

[5] Boyd, J., G. De Nicolo, and A.M. Jalal, 2006, Bank risk 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 New Theory and Evidence, IMF Working paper, WP/06/297.

[6] Caminal, Ramon and Matutes, Carmen, 2002. “Market Power and Banking Fail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 1341-1361.

[7] 李華民.地方銀行機構的可持續競爭力問題研究――從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數變遷談起[J].財貿研究,2004(5):78-81.

篇9

近期,我國政府對局部過熱的經濟果斷的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緊縮銀行信貸,有效地抑制了部分行業的過度投資,這對我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將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短期內很多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融資渠道不暢的問題,甚至危及到企業生存。在銀行信貸緊縮的條件下,大多數企業是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這時企業就應把目光轉向非銀行融資渠道,那么在目前非銀行融資渠道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對我國現存的非銀行融資渠道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現存的非銀行融資渠道大概包括:國際財團融資、發行信托計劃、融資租賃、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典當行融資、民間借貸、企業間融資、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私募股本。

國際財團融資在我國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它是指國外的一些投資集團或投資機構,通過設在我國的代表處,尋找我國國內良好的項目進行投資合作。一般情況下,這些資金所要求的回報率并不是很高,一般要求年凈回報率在5%左右,但是非常注意資金的安全性和所投資項目的穩定性。這些投資機構通常采取成立中外合作項目公司的形式介入,不要求對項目公司進行控股,也基本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是要派一名財務總監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此種融資方式適用于收益比較穩定、投資規模比較大、回收期限屬于中長期的項目,例如私立學校、水電站、高速公路等。

資金集合信托計劃是2002年下半年在我國出現的一種新的金融工具,是通過經人民銀行批準的有權向社會公開發行信托計劃募集資金的信托公司,以定向(為指定使用該項信托資金的單位或公司募集)、定量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到信托公司,再以貸款的形式全額貸給項目公司使用,并由項目公司支付規定的融資成本的一種融資方式。目前,此種金融工具的期限大多為1-3年不等,支付給投資者的年收益率為4%-6%不等。發行信托計劃籌集資金的項目絕大多數是房地產、教育、能源、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項目。因為是面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所以需要有信譽良好的機構為其擔保。

融資租賃是指這樣一種交易行為,出租人根據承租人提供的規格,與第三方(供貨商)訂立一項供貨合同;根據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與其利益有關的范圍內所同意的條款取得工廠、資本貨物或其他設備(以下簡稱設備);并且,出租人與承租人(用戶)訂立一項租賃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為條件授與承租人使用設備的權利。此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較高,適用機、大型設備、成套設備等。

風險投資基金作為基金,同其它投資基金并無兩樣,其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其投資的對象為高風險的高科技創新企業,失敗率較高,一般在60-80%左右,而成功率只有5-20%左右,一般要投資多個項目,通過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項目的成功來彌補在其它風險項目上的損失并獲取收益。與風險投資機構接觸,獲得風險投資基金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向風險投資機構進行申請,由于目前國內尚未形成風險投資的有效機制,所有風險投資機構都是分散經營的,而且以國外機構占主要地位,因此直接申請的相對難度較大。另一種獲得風險投資的方法是通過中介機構進行,申請人的利益保障主要看中介機構的素質,并不是所有中介機構都能承擔申請工作的,即使是著名的或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也不見得都能滿足每個申請人的要求。

引入風險投資適用于具有高成長性的高科技類型中小企業,企業要出讓一部分股權來換取風險投資,同時還可以得到一些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協助。申請風險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是看項目是否具有一定贏利模式、具有高成長潛力,是否能給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回報。

產業投資基金是一種借鑒西方發達市場經濟規范的"創業投資基金"運作形式,通過發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資金,交由專業人士組成的投資管理機構操作,基金資產分散投資于不同的實業項目,投資收益按資分成的投融資方式。

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作為投資基金的一個種類,它具有"集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運作規范"的特點。產業投資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術產業,有效率的基礎產業的基礎建設,如收費路橋建設、電力建設、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等,促進產業升級與結構高度化,以高風險實現高收益。產業投資基金一般以實業投資為主,但也作一定比例的證券投資,以保持基金資產的流動性。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方向一般是跨行業、綜合性、以符合組合投資原則并且避免蛻化為某個行業的行政附屬物。產業投資基金一般投資于企業的發展壯大階段,很多情況是投資于將要股票上市的企業,幫助這些企業擴張規模,改善財務結構,以便達到上市的標準和更快的上市。

典當作為金融機構貸款的拾遺補缺,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規模的企業和個人投資的短期融資行為,其融資額數量受到注冊資本金比例的制約,一般都不會很大。目前,一般典當月利率在3.5%左右,包含綜合費率和利息。這意味著貸款年利率超過40%,也就是說在典當行貸款100萬元,半年要付出20萬元的利息,是銀行貸款的6-8倍。典當行業可融資量十分有限,即便像上海的東方、華聯等典當行業內頗具實力的企業,注冊資金也只有5000萬元、6000萬元,按照典當行放貸額度不能超過注冊資金的30%這一規定,最高融資額度也不過1500萬元、1800萬元。即使部分典當行愿意接受融資,提出要求的條件也相當高,例如土地典當價一般皆在市價的50%以下。因此,典當行融資只能適用于金額較小、期限較短的企業臨時資金周轉需要。

盡管金融監管部門控制嚴格,但民間借貸市場不僅一直沒有停止活動反而十分活躍。由于民間借貸基本保證了每月1%的利率水平,在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同時又缺乏其他投資渠道的情況下,許多城鄉居民都將手中的資金投入到這一市場上,從而保障了民間金融活動的資金來源。7月22日,人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公布了6月份的民間借貸利率監測結果:加權平均月利率11.97‰。這是自2003年1月監測制度建立以來18個月的最高值,比2003年平均水平提高3.11個千分點,相當于上浮了35%。

今年春節過后,溫州的民間借貸市場利率就顯示出逐月遞增的趨勢,2月:8.90‰;3月:8.91‰;4月:8.999‰;5月:9.58‰。這種民間借貸利率走勢充分顯示社會資金和民間借貸活躍的潛在現實。

企業間融資包括拖欠貨款、產品籌資協議、委托貸款等多種形式。比如,企業與客戶簽訂一項產品的籌資協議,先將產品售給客戶,然后再賒購回來,該項產品并未離開企業,但企業卻通過這一協議得到了借款,并且可以創造較為寬松的財務環境,為經營者調整資金結構提供方便。委托貸款是有閑置資金的企業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將閑置的資金借給資金短缺的企業。

通過股票上市來融資的手續煩雜,周期較長,而且要求嚴格,是一般企業望塵莫及的,但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還是可以試一試。中小企業板塊的推出為一些成熟的中小企業通過股市獲取資金開辟了新的渠道。

發行企業債券

企業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來融資。發行企業債券的要求較為嚴格,需要報政府部門審批。發債適用于規模較大的企業,項目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而且有最小的融資規模限制。發行企業債具有資金期限較長,成本低,償還剛性等特點。

篇10

【關鍵詞】營改增;金融行業;SWOT分析法;發展策略

一、前言

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而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避免了重復納稅的風險。自2013年8月1日起,營改增范圍在全國得到試行,其中現代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均被納入營改增范圍。2016年5月1日起,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已全面實行,同時涉及金融業、房地產業等各項行業。本文將通過SWOT分析法對金融行業營改增時的相關影響進行探討,同時提出幾點應對建議,以供參考。

二、 營改增稅制改革對金融行業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對于金融行業來說,傳統征收營業稅的方式容易增加企業的納稅負擔。比如銀行業,銀行營業額的構成主要包括3項內容,一個是貸款業務;另一個是中間業務;第三個是差價業務收入,其中貸款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當前,銀行業的順利運作主要依靠信息技術和軟件投入,不管是當下運作成本還是升級后的成本,在營業稅稅制下都是不能進行抵扣的。因此,相較于其他征收增值稅的行業,銀行業的納稅負擔更重。但是隨著營改增的推進,信息技術和軟件投入的外包成本等產生的進項稅額,必定能夠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另外,金融行業具有明顯的生產服務特性,重復納稅概率比較高,所以金融行業實行營改增將有效地避免重復納稅的可能性,從而更好地促進金融業發展。

2.劣勢分析

金融性企業實行營改增之后,其劣勢具體表現為兩方面:第一,增值稅屬于流轉稅,主要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金融業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服務消費類(如咨詢、保管服務),另一種是非直接消費類(如保險賠償、消費者歸還貸款),前者可納入增殖稅范疇,后者則不以增值稅稅制實施納稅,這將導致部分業務實際征收稅率較高。

第二,部分金融產品交易不能遵循準確時點來完成銷項稅與進項稅的計算,同時該交易也不能及時開具發票,可能會增大稅收風險。

第三,金融業營改增的實行還會一定程度地影響當地的財政管理體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首先,實行營改增的主要目的是減輕金融行業稅負,而稅率變化會增寬稅基并對政府財政收入產生不利影響,繼而使政府財政壓力不斷增加,部分壓力可能會對金融企業產生間接的影響。第二,增值稅是一種中央地方共享稅,但是地方政府也會面臨分稅問題,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通過引入新的稅種來保證財政收入,嚴重影響了中央地方稅權的有效劃分。

3.機會分析

其一,企業可以結合增值稅繳稅的方式,激發金融行業的創新積極性。營改增的實行有利于金融業進一步開展產品與服務,拓展增值稅抵扣鏈條,繼而使金融企業更好地完成資源整合,有效轉變運營模式。另外,企業可以進行互聯網創新,提高金融行業的活力,不斷研發新產品,從而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其二,營改增可以有效減少重復征稅。增值稅的計稅依據通常為產品及服務的增值額,就算流轉環節多也不會出現重復征稅的情況。

4.威脅分析

創新性突出是金融行業的主要特點,但同時也給營改增帶來了一定難度。第一,金融業是一種現代服務業,包含各種各樣的業務,其中以證券、銀行、保險等3類板塊為主。而每一個板塊又包含一系列的種子業務,加上業務的不同增值模式也有所區別,因此難以保持統一的稅收制度。第二,金融業具有創新速度快的特點,很大程度上會與稅收制度的改進步伐拉開距離,進而影響征稅工作的合理性,極不利于金融業的生產發展。第三,金融業普遍分支機構較多,營改增會對原有已經形成的稅收模式造成沖擊,部分計稅依據將會模糊,難以準確界定,為合理納稅增加了難度。

三、推動金融行業營改增的發展策略

結合SWOT分析結果以及當前的經濟環境,金融性企業可以從3個方面制定策略:

第一,加大金融業營改增試點工作的重視力度,并根據國家東西部的實際發展規模逐步推進。同時,在實行試點工作時可選擇一些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并做好申報增值稅的模擬工作,如果在營業稅與增值稅轉變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應當及時進行調整。

第二,全面推進營改增的試點工作,積極拓展增值稅鏈條。在拓展增值稅鏈條時,將交易稅收納入其中,不僅能促進金融業與制造業共同發展,還能增加經濟效益,改革經濟發展模式,從而全面推動金融業發展。

第三,對金融企業的會計制度進行改進及完善,一來為降低征納成本提供政策支持,二來可以對進項稅額的抵扣形式進行有效確定。除此之外,對應稅及免稅項目做出進一步明確,積極宣傳營改增的稅收精神,制定相應的細則,推動金融行業營改增的積極推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的實行對金融行業的發展既存在優勢與劣勢,也在改革過程中面臨一定的機會和威脅。金融企業需要積極做好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在新的稅收制度下減輕企業的經濟壓力,有效降低稅負并且促進利潤增長,從而有效地改進企業產業結構,實現長遠目標和企業價值,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磊,高峻.金融業營改增稅負變化預測[J].財會月刊,2013(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