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就業方向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冶金工程就業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冶金工程就業方向

篇1

冶金工程是一門研究從資源中有效提取鋼鐵或有色金屬材料并進行加工的學科,培養掌握現代科學和冶金工程相關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冶金環保與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進行冶金工程及相關領域的生產、管理經營、工程設計和科技創新的高級專門人才。冶金工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冶金過程的優化和新技術開發最大限度地滿足相關產業對高品質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冶金生產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原冶金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3個二級學科。冶金物理化學專業方向的學習內容包括冶金新理論與新方法、冶金與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制備物理化學、冶金和能源電化學等。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專業方向的學習內容包括鋼鐵和有色金屬冶金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研究、現代冶金基礎理論和冶金工程軟科學、冶金資源的綜合利用、優質高附加值冶金產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備技術等。近年來,由于能源與環境越來越受到重視,冶金能源與環境工程方向備受關注,該方向的學習內容包括冶金工程環境控制、燃料的清潔燃燒與能源極限利用、工藝節能與余能回收、工業固體廢棄物、城市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及新產品的開發與試驗工作,等。這些分支領域構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2]。

一、上海高校冶金工程專業建設及產業發展

冶金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之一,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鎮化、工業化量大面廣,基礎建設任務繁重,冶金產業發展強勁,市場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旺盛狀態。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市場需求是該專業實際畢業生人數的10倍,如此大的需求為該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3]。目前,全國已有30多所高校開設有冶金工程專業。上海地區開設冶金工程專業的高校有上海大學和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大學以培養冶金工程科學技術型人才為主,學科優勢體現在鋼鐵冶金材料。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冶金工程專業以培養鋼鐵冶金方向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為主,主要課程包括黑色和有色冶金基本理論、工藝和設備、實驗研究、設計方法、環境保護及資源綜合利用。多年來形成了“依托行業、服務企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冶金工業一線工程師”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各界普遍認可。上海“十一五”規劃把重點發展產業分成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信息產業三大塊,要求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中心環節,以信息化為基礎提升產業能級,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上海先進制造業的內部結構調整過程中,鋼鐵工業占制造業的比重從12.38%下降到7.51%。近幾年來,上海金融業、現代物流、高新技術產業及文化產業等的飛速發展,從客觀上要求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上海由生產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已成為必然的趨勢。上海市“十二五”規劃中“,現代服務業”再次被推向首位[4-5]。鋼鐵產業鏈主要指從生產制造為主的上游行業,到貿易流通為主的中游行業,再到消費使用為主的下游行業,形成鋼鐵產業主鏈。圍繞著產業主鏈,又衍生出物流配送、融資擔保、交易市場(包括現貨交易、中遠期交易和期貨交易)、工程設計、結構安裝、科研教育、節能環保、信息資訊、咨詢管理、會展旅游以及企業信息化等產業支鏈,也就是圍繞鋼鐵產業衍生出來的鋼鐵服務業。其服務對象不僅包括鋼鐵制造業,也包括與鋼鐵相關的制造業,如鋼鐵制造業的下游產業———船舶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建筑產業、家電制造業等,還包括鋼鐵制造業的上游企業,如鐵礦石企業、生鐵企業、廢鋼鐵企業,等[6]。鋼鐵產業在經歷了長期粗放型擴張后,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的必然,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控制總量、提高鋼鐵產品的技術含量,促進鋼鐵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已大勢所趨。產業集中度提高后,上海地區鋼鐵冶煉企業僅存寶鋼集團一家,上海鋼鐵產業特征轉型為以鋼鐵服務業為主。對定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上海來說,鋼鐵服務業作為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成為鋼鐵產業發展的延伸和支撐,成為上海鋼鐵產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突破的重要載體。產業結構決定就業結構,就業結構又決定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定位。因此,在上海地方經濟發展和冶金產業結構調整變化之際,本文于2011年初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6屆冶金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研分析,為冶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計劃、課程體系的改革提供信息支持。

二、冶金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分析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原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原上海輕工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冶金工程專業的辦學歷史已有50多年。合并建校之初,冶金工程專業是學院首批建設的一級學科本科專業,2007年調整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冶金技術專業方向(以下仍稱為冶金工程專業)。從合并建校至2010年,已培養了6屆冶金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共計172人。本文采用問卷調查、電話訪問及座談的方式,對6屆畢業生的就業和事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并對所回收的96份有效調研問卷進行了歸納、整理和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單位屬性調研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冶金工程專業6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屬行業性質分布情況可知,有35%的畢業生在鋼鐵冶煉、鑄造等生產企業工作,有8%的畢業生在政府機構、黨群組織工作。值得關注的是,有47%的畢業生就業于鋼鐵服務性行業。其中,有21%的畢業生在商貿企業工作,有15%在學校、科研單位工作,從事IT與計算機、物流業、自主創業等的畢業生占11%。本專業大部分畢業生學以致用,主要從事的行業與所學專業相關。在鋼鐵服務業工作的畢業生所占比例較大,這也符合上海經濟發展的趨勢及上海鋼鐵產業的變化特征。對畢業生就業企業的單位性質調研情況表明,本專業畢業生進入國企的占38%,工作與專業對口。進入民營企業的占39%,進入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的占16%,其他占7%,包括自主創業、考研及進入行業協會工作的學生。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較靈活,隨著中國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客觀上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較多的靈活就業崗位,中外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民企逐漸成為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力單位。

(二)畢業生工作現狀調研結果表明,本專業的畢業生有43%在專業技術崗位從事一線工程師的工作。有17%的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已走上管理崗位。另有25%在行政崗位工作,有14%在供銷崗位工作。從對畢業生所從事的實際工作與專業對口情況的調研結果可見,53%的畢業生實際工作與專業基本對口,47%的畢業生覺得自己的實際工作與專業不對口,說明目前的人才培養計劃有待完善,以使知識結構更加符合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篇2

冶金工程研究生就業前景:

畢業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環境保護及其相關行業的生產、科研和管理部門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新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制和開發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從事專業教學工作。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該專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提出較高的要求,如計算機控制技術在冶金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學生在大學里需要逐步接觸并掌握到豐富而實用的計算機知識。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合到大中型冶金企業、冶金相關設備制造、冶金原輔材料生產銷售等行業從事產品設計、生產、技術開發、生產組織和管理、產品銷售、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網絡是現代社會良好的資源平臺。在冶金行業,由國際鋼鐵協會發起成立的鋼鐵大學網站是行業內認可度較高的專業網站。該網站涵蓋的知識面較廣,主要使用對象為在校師生和企業員工。在網站上,可以使用鋼鐵生產的所有原理,包括基本知識、冶金工藝、熱力學和動力學原理等。然而網站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對這些知識的應用,而是一系列靈活的、涉及煉鋼生產的像游戲般的模擬。這對于年輕大學生們來說,很具有吸引力。我校冶金工程專業自2010年開始對國際鋼協舉辦的網絡煉鋼大賽給予了高度關注。經過兩年時間對該賽事進行深入調研和初步探索之后,于2012年參加了由中國金屬學會主辦、武漢科技大學協辦的“2012全國網絡虛擬煉鋼大賽培訓班”,事后就培訓的相關內容結合鋼鐵生產的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巧,發展成專門的一門課,并將這門課納入到我校的“個性化教育”實踐環節,同時每年篩選出成績優異的學生參加全國煉鋼大賽。2013年3~4月,還曾協助河北省冶金學會承辦了河北省首屆網絡模擬煉鋼大賽,獲集體三等獎。

通過這兩屆“網絡煉鋼大賽”的開展,教師們發現學生參加大賽,有助于其將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例如,在網上模擬轉爐煉鋼工藝時,學生必須首先對煉鋼的工藝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知鋼鐵料和造渣材料的加入時間與方式、氧槍的操控制度(何時開始吹氧、純吹氧時間、氧流的大小)等各個知識點,并將這些知識點有機結合到一起,運用到冶煉過程中,最終煉得符合規格要求的鋼種。事實上,網絡模擬煉鋼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當“爐長”的感覺,并有助于其建立煉鋼工藝的全局觀。通過成功地冶煉一爐鋼水,不僅使學生將整個鋼鐵生產串聯起來,了解各生產工藝的原理、特點和操作,還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自我成就感,加深了學生與本行業的情感。最后,通過對畢業生的回訪了解到,他們在進入企業參加工作輪崗時,在很多崗位上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網絡煉鋼培訓使其對工藝的各個環節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也熟知了相應崗位上的操作。由此可見,網絡煉鋼訓練對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開展實驗室開放項目,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而實驗室開放項目與普通的實驗相比,在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作為成立不久的新專業,面對科研基礎薄弱、設備和經費不足的局面,如何促進實驗室開放項目的順利開展并且保證實施的效果,是全體教師關注的焦點。為此,系里分別從硬件環境、軟件師資和參研學生的篩選三個方面進行了充足準備。首先,冶金工程專業的實驗中心經過了大規模的升級改造,不僅新增了感應爐、高溫燒結爐等一系列教學科研設備,實驗中心的布局及環境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為實驗室開放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證。其次,在師資方面,經過自愿報名和專家組評選,最終挑選有經費、有能力的優秀教師指導開放項目,從而為項目的選題、經費和實施提供了保證。最后,在實驗室開放項目的學生人選方面分三個階段進行選定。第一階段,對自愿報名的學生進行摸底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學習成績和學習時間的投入多少,選擇成績較好且學習時間投入較少的學生,這樣能保證被選中的學生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項目的執行;第二階段,對選擇出來的學生進行簡單的項目背景介紹,引導其進入課題,之后分配給學生一到兩個月的自學時間,深入全面地了解課題,這是為了考察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查閱文獻的能力;第三階段為課題答辯環節,學生需要將查閱的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消化吸收,完全理解之后再在答辯環節表達出來。通過答辯的學生才是最終參加開放項目的人選。選定學生之后就可以深入開展項目,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即從實驗方法的選擇、實驗方案的制定到具體的實驗操作,以及后期的數據處理等全部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則主要起到“三導”作用,即“引導、指導和督導”。因此,學生執行項目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很好地鍛煉其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三、充分利用生產實習,強化學生的職業認識

我校的實踐環節共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個性化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畢業設計(論文),其中在生產實習中,學生與企業的直接接觸時間最長,且有充足的機會與現場工人師傅討論交流,這是強化其職業認識的最佳途徑。目前國內高校生產實習的主要方式有跟班式、參觀式、現場講座式以及座談交流式。考慮到我校的生產實習周期短(一般2到3周)、任務重(煉焦車間、燒結車間、煉鐵車間、煉鋼車間、煉鑄車間等)以及學生自身的安全問題,歷年來的生產實習多采用“參觀式”。整個實習下來給學生的感覺就是“走走看看”,學生缺乏對崗位的深入了解,印象不深刻,實習效果較差。為此,自2012年開始專業對“參觀式”的實習方式進行了改進,并增加了現場講座式和座談交流式。在“現場參觀”的過程中,要避免“走馬觀花”,首先要對學生們明確實習的目的,及時下放任務書及實習計劃安排,然后有選擇、有重點地參觀:對有高爐、轉爐、軋機等設備的車間,多分配時間,多做講解;對煉焦爐、燒結機、制氧機、緩冷機等附屬設備則“提綱挈領”式講解。帶隊教師要盡量安排時間讓學生向一線工人師傅取經,內容包括現場操作經驗、崗位特點、工作制度等,使學生對各崗位有充分的認識。“現場講座式”實習方式是邀請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工程師,為學生講解其負責的設備(如燒結機、高爐等)特點及該設備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基本原理等內容。有的工程師在講座的過程中還進行現身說法,就大家敏感的考研、工作、自身職業發展和鋼鐵行業的歷史規律、最新動態等內容進行互動交流,效果頗佳。“座談交流式”實習主要是請有經驗的現場人員為學生解答一些參觀過程中遺留的與實際生產相關的問題,并就其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對本行業的了解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本行業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

四、區別安排畢業論文(設計),促進畢業生與未來對接

畢業論文(設計)是我校冶金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的最后一環,學生做完論文就面臨著就業或者進入高校繼續深造。由于我校的冶金工程專業暫時還沒有碩士點,因此,畢業論文(設計)模式按照“985工程”或“211工程”等高校通常采用的“博士帶碩士,碩士帶本科生”的方式難以實施,近幾年的畢業論文(設計)都是由指導教師親自指導,“手把手”式地教學生如何一步步進行實驗。這種方式存在以下三個問題:第一,由于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太多,而且學校要求“一人一題”,且四年內的論文題目不能相同和類似,因此每年的畢業論文題目都是教師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缺乏必要的研究基礎和課題的深度。第二,做實驗需要有經費支撐,而指導教師大多參加工作時間尚短,處于課題研究的摸索探究期,未形成明確的研究方向,而且很少有經費入賬,因此對于他們而言,大部分畢業論文的費用只能自己籌集。第三,從學生角度考慮,這一環節的安排還涉及到與畢業去向的對接問題:對于畢業之后攻讀研究生的學生而言,跟著指導教師做科研是合適的和必需的,因為可以很好地鍛煉其深入鉆研課題的能力;但是對于畢業之后參加工作的學生而言,他們更需要多了解和熟悉工廠的布局、設備等情況,以縮短其就業后的適應期。根據師生的實際情況,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經驗,自2012年起對我校冶金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實施進行了合理改革,在原來單一的“做實驗”型畢業設計基礎上,增加了設計型和在企業做課題的選題模式。安排的原則是:對畢業后參加工作的學生安排設計類課題和在簽訂工作的企業做課題,前者如設計工廠布局、高爐車間或轉爐車間、高爐、轉爐或軋機等,通過做設計讓學生深入掌握現場的車間格局、設備構造,并通過對設備的掌握進一步加深對工藝原理基礎知識的理解;而在企業做的課題往往是由企業提出,他們希望畢業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指導教師則全程監督指導,保證論文質量。考研的學生則偏重于做畢業論文,通過文獻的查閱和綜述、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驗過程的具體執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考研學生日后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篇4

關鍵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建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為工業學校的特色學科。本專業學生歷年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就業面向主要涉及冶金、石油、汽車、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行業與領域,軋制特色專業方向畢業生供需比近年來一直保持在1:3,軋鋼方向畢業生以過硬的專業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深受諸多大型企業的歡迎。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理論教學與實踐內容之間的不協調

隨著全球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國內外經濟的互補快速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機遇和挑戰:我院本科生畢業就業去向更加廣闊,職業生涯變換職業(專業)的次數增多;同時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的專業方向選擇增多。因此理論“寬口徑,厚基礎,”的理論教學必須為學生終身學習培養能力和奠定寬厚的基礎。基于以上考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專業從2014級開始實行在多學科的交叉下,需要厚基礎專業教育,逐漸培養出專業就業面寬的復合型人才。

1.2教學內容無法深入到其它學科

教育部進行專業調整涵蓋了原來的金屬壓力加工(軋制)、鑄鍛及焊接等相關專業,材料成型專業同時涵蓋以上三個方向。材料成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大分類差別較大,各大高校往往均只側重于某一分類,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側重和擅長于焊接、東北大學專長于壓力加工,北京科技大學側重于壓力加工,西北工業大學偏重于鑄鍛,蘭州理工大學偏重于液態成型等。同時各大院校人才培養層次側重點不同,專業建設理念和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差別巨大,無形成借鑒模式。在材料成型專業實踐教學方面,需要將歷史專業特色和新開方向在新的人才培養計劃體系中融合,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需要深入研究其專業內在維度,進一步夯實特色基礎,開辟新亮點,探求和構建新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研究涵蓋幾大專業方向的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同時突顯“高水平、應用型”的傳統特色,顯得極為迫切。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建設實踐探索

2.1改革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的體系

(1)在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制造水平及創新能力:理論基礎是教育教學的基礎,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方式方法在革新的同時,理論永遠都是必不可少的依據和前提。文化知識課可以改革但不可以削弱,可以用適當的方法將理論課的授課效率及授課方式進行變動和改革,但是,應當掌握的知識內容是不可刪除的。(2)理論知識和能力素質雙重培養:要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要全方位開展素質及能力培養工作,除了基礎理論知識以外,還包括作為工程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勞動技能、集體主義精神、個人創新能力和良好素質的培養。統籌安排,綜合平衡。(3)不同學科之間要相互滲透:教材內容要引入新技術,改造“老”課程勢在必行,需要保證專業教材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先進性,跟蹤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使專業教材得到滾動發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力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背景,面向冶金、石油、機械、裝備與工程結構等行業及領域進行就業。為了更加客觀的反應我校人才培養質量情況,學校通過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對即將離校的畢業生進行就業質量跟蹤調查。從調查情況分析可以看出,材控專業畢業生工程實踐及創新能力較同批次同類型兄弟院校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堅持軋制方向,服務冶金行業”同時兼顧其它方向,在新形式下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實現無縫對接培養專門人才。探求并構建一套與現代企業需求相適應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資源體系。

2.2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及實踐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實踐教學環節與國外同等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在實訓環節,“走馬觀花”只能制約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發展,使得實踐培養環節和創新環節效果不理想,迫切需要進行校內和校外兩方面的教學改革。目前,通過不斷的建設已經具有良好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和校外實踐資源。擁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冶金基礎實驗室、冶金工程專業實驗室以及“冶金技術與裝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和良好的冶金行業校企關系等優良條件,為培養軋制技術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將校內外資源優化整合,使其得到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并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為培養出綜合能力高、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發揮應有的貢獻。

2.3綜合改革理論教學課程

在目前,專業教學學時不斷減少。為此,需要進一步刪除理論教學各課程之間相互重復的內容。如:“材料力學”和“金屬學與熱處理”等專業理論都重復的講解了“拉伸,應力應變,材料的強韌性能指標”的內容,教學內容大致一樣,因此要刪減各課程之間的重復內容,改革各課程教學大綱,明確授課計劃中教學的側重點和考察點,使理論教育學時得到有效利用。通過課程改革旨在梳理分散在各課程之中的知識點的關系,構建合理且平順的知識傳授順序,使得學生學習更加高效。總之,在深入理解專業內涵的基礎上確立專業知識結構框架與主干課程,制訂出一套具有一定特色的課程體系,從而解決了老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中所面臨的切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小兵,楊雄,吳文秀,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探討[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5(2):61-62

篇5

邱寧(南京財經大學招生辦老師):金融學專業與金融工程專業的區別較小,這兩個專業師出同門,都屬于同根生的經濟學學科門類,專業基礎課大體相同,都要求掌握現代金融理論和方法。但是,金融學專業歷史久遠,主要是研究資金融通方式、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職能與運作的專業。國內傳統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兩部分,研究理論問題、質的問題較多,知識多屬文科范疇。金融工程專業是金融學中的新貴。我國對金融工程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對此類人才的培養和需求顯得較為迫切。2002年,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等四所大學在國內高校中首先招收金融工程專業本科生。學生主要學習現代金融理論、現代數理工具和計算機信息技術,較注重數學和計算機在金融產品及衍生品技術開發、資產定價等方面的應用,研究數理技術、量的問題較多。因而,金融工程專業一般只招理科生,對數學的要求比較高。

金融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相關的業務和管理工作;金融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是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和其他相關單位,從事資產定價、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產品設計等工作。

前者屬工商類,后者屬經濟類

邱寧(南京財經大學招生辦老師):財會專業與財政學專業都是財經類中帶“財”字且引人注目、較為看好的專業,但兩者的學科門類、培養目標等并不相同。財會專業一般指會計學、財務管理等,學科大類屬于工商管理類,而財政學專業屬于經濟學學科大類。財會專業主要側重于培養會計、審計、財務、投資、金融等方面管理的專門人才,就業涉及面廣,有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可具體到某個會計事務所,單位不論性質與大小,都有用武之地,是“吃百家飯的”。而財政學專業主要側重于培養財政資金分配、政府預算、資產管理、資本運作、稅收規劃與咨詢等方面的專門人才,特別是利用財政稅收來合理配置各種資源、調節收入分配,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和監督,就業面向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層面需求要多一些。從這點上來說,該專業培養的是國家稅務部門的“會計”,是“吃公務飯的”。就職業特點來說,財會專業人士的特點以按部就班、忠于職守,以邏輯的頭腦、對數字的敏感性而著稱,性格內向些、思想保守些也無妨。而財政學專業人士的特點則在于精通稅收理論與實務,在強調“核算”能力的同時,擅長靈活把握與策劃財力保證、關注橫向協調等方面。

前者研究基因,后者學制藥

褚惠萍(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書記):南京師范大學的生物工程專業從生物技術專業延伸出來,其前身是生物技術的生物制藥方向,2008年升格為生物工程專業并開始招生。這兩個專業的最大區別是,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學習與生物相關的技術知識,課程相對來說偏理論,畢業生拿理學學士學位,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相關的科技人才。近一半優秀學生通過保送或考研進入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繼續研究生學習,也會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及醫藥、化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相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生產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專業偏重于生物醫藥方向,主要培養與生物制藥領域相關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前兩年的基礎課程和生物技術類似,但后兩年的專業課主要與藥學相關,比如藥事管理、生物制藥等課程,所學知識應用性更強,畢業生拿工學學士學位。畢業生能夠在生物醫藥、生物化工等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從事相關產品、工藝及裝備的研究、開發、設計、管理及市場營銷等工作,也可在商檢、藥檢、藥事、海關、工商、稅務和政府管理部門從事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前者是傳統的中文系,后者高等數學、計算機等課程都要學

駱冬青(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李葆嘉(南京師范大學語言科技研究所所長):漢語言文學專業與漢語言專業的區別很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是傳統的中文系,在我國起步較早,目前國內的很多高校都開設有漢語言文學專業。該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漢語言專業則是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在2001年6月成立的,國內目前只有南京師范大學開設有該專業。這門專業本應叫“語言科學與技術系”,是在當時的普高本科專業目錄框架內設置的,旨在培養語言科技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的漢語言專業(語言信息處理方向),但由于國家規定的專業名稱中沒有“語言科學與技術專業”,因此就采用了“漢語言”這個名稱。該專業招收文、理科學生,一般每年招收20人左右,以理科為主。目的是用科學的手段來研究語言,以語言學為本,溝通計算機科技、應用數學和認知科學等相關學科。學生要修讀語言學、計算機、認知科學、數學等專業。目前南京師范大學設有該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后培養點,畢業生就業范圍較廣,可以從事軟件開發、網站研發方面的工作。

前者強調應用,后者注重研發

周華(南京工業大學藥學院黨總支書記):生物醫藥是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制藥工程專業與藥學類專業的相同點在于同屬于生物醫藥領域,就業前景好。不同點在于所屬的學科門類不同,培養方向也有側重。制藥工程專業屬于工科專業,學生畢業后被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藥學類專業屬于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被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目前開設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及藥物制劑四個專業方向,其中藥物制劑方向的畢業生也可被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制藥工程專業以工程應用研究為主,專業學習主要圍繞藥物制造過程中的工藝技術、生產設備和藥品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依托學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試點高校的平臺,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打造“卓越制藥工程師”。大四時,學生將進入大中型醫藥企業接受工程實踐方面的訓練。學生就業后大多進入知名藥企,從事醫藥企業的工程技術、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等領域的工作。藥學類專業偏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主要以新藥開發為主。專業學習圍繞新型藥物設計制造、藥物安全性評價、藥物新劑型開發和藥品質量控制方法等方面進行。依托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江蘇省中美轉化醫學研究院等學科平臺,學生畢業后可勝任新藥研發、藥品質量檢驗及藥品臨床應用等領域的工作。

前者偏化學,后者偏物理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主任):在研究領域方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顧名思義,是研究材料中種類非常豐富的一個大類――有機高分子材料(橡膠、塑料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研究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種新型材料的研制方法,另外本專業也著眼于一些功能材料和復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韌性、使用壽命等。

在課程設置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主要學習四大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和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設備等基本理論課程,相比較而言更偏向于化學方向,尤其是有機化學和高分子材料合成與制備;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則有很多物理理論的課程,如固體物理、量子力學、材料物理等,比較強調對原子物理結構的認知,要求學生有良好的物理基礎和求知欲。

在就業方向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就業領域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和在化工、汽車、電子、醫藥、航空等國有及外向型企業從事研發和管理工作,如陶氏化學、京東方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就業領域主要包括與金屬材料相關的大型傳統機械制造類企業(汽車、航天、船舶、重工業)、電子類制造業、建筑類行業、特種材料制造加工單位、環保檢測行業、科研院所、高校和一些特殊的認證類機構等。

前者強調金屬的提煉,后者注重金屬的使用

馬立群(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冶金工程專業關注的是金屬產業的前期過程,主要是從礦石中冶煉提取金屬與合金,包括黑色冶金的煉鐵、煉鋼、軋鋼和有色冶金的煉銅、煉鋁、煉鋅等,偏重于化學知識的運用。就業一般面向黑色冶金行業的煉鋼廠、煉鐵廠、設計院等,有色冶金行業的鋁業公司、銅業公司等。目前冶金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大,就業形勢很好。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關注的是金屬產業的后期過程,主要是將已經提煉出的金屬與合金進一步進行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形變處理和腐蝕防護,使其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注重金屬材料的結構、性能和應用的結合,物理知識和化學知識均有所涉及。就業一般面向金屬、機械、汽車、化工等與金屬材料相關的行業。

前者偏應用,后者重理論

張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辦主任):這兩個專業相當于信息家族中絕代雙驕的“兩兄弟”,名稱相近,卻大不相同。信息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信息處理系統分析、設計、開發、集成及應用等方面基礎知識的人才,具備通信系統、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廣播電視、信息處理以及航空、航天、民航等領域的專業應用技術,能夠獨立設計、開發專門化信息處理系統。

篇6

摘 要:該文以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例,以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為社會背景,兼顧學科發展、社會對工科專業型人才的需求,結合學院專業實際情況如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社會實踐、產學研基地建設等,提出工科特色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優異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研究能力、外語應用能力,為工科特色學科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可行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工科特色學科 教育教學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c)-0124-02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日益激烈,社會對工科專業型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術、優異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材料科學是工I發展的基礎科學,具有活躍、交叉和迅猛發展的鮮明特點[1]。以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例,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覆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3個二級學科。另有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2個碩士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予領域;下設國家特色專業、省品牌專業――金屬材料工程,省特色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校特色專業培育點――冶金工程以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工程6個本科專業。作為學校建立的四大老牌專業之一的材料學科,如何培養出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優秀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對學科的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呼聲愈高,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2]。為了增強大學畢業生的適應能力,部分高校在教學體系改革中都采取了強化基礎、淡化專業的各項措施,如合并專業、低年級不分專業高年級適當劃分、縮減部分專業課課時等,以上種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也影響了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如果專業課在教學模式上仍然像以前一樣,只注重課堂教學和知識積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環節上不采取改革措施,那將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該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為例,探討工科特色學科專業人才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出若干思考與設想。

1 師資隊伍的建設要符合現代教學的要求

工科特色學科的教學要符合其辦學特色,這要求必須具備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因此,在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和物質利益的誘惑時,高校教師更應該耐得住寂寞,提倡敬業、奉獻精神,繼承老一代教師愛崗敬業的優良傳統,對教育事業懷揣滿腔熱情[3];在備課前需仔細研究教材、博覽群書、掌握學科前沿;精心制作PPT,梳理授課提要,安排課堂規劃;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掌握語言的藝術性,巧妙地運用比喻等修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傳統教學方式以是否學會書本知識為評價標準,中國式的教育被稱為“灌輸式”“填鴨式”教育。學生完全處于被加工的從屬地位,教師怎么講、學生怎么記,機械式沒有思考地接收。但是,經歷了“十年寒窗”的應試教育階段,開放式的大學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研究能力,提倡發展學生個性,強調素質教育。“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被大學生所接受,上課時不乏睡覺、玩手機、甚至缺課的同學。為徹底改變過去上課無動于衷的大學課堂模式,應在實踐教學中嘗試采用一些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1)互動式教學[3]。講究師生間的互動,在教師站著上課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講臺、走廊等空間,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2)形象化教學。工科專業課程的理論枯燥而乏味,將平鋪直敘的文字轉化為形象的內容,通過圖片、故事或者動畫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

(3)討論式教學。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啟迪學生的智慧、思維為目的,在課堂上設置討論話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創新思考,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創新地運用自己的觀點、思維去思考。

此外,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課堂教育中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但是,對于接受了十多年“粉筆+黑板”教學模式的學生來說,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模式下,板書式的教學更能貼近學生的距離。我們提倡多媒體教學,但應根據課程講授的內容多種手段并用,兩者有機結合,共同發揮其獨特效果,從而將課堂變成生動有趣的講堂[4]。

2 教學計劃的制定要適應學科專業的特色

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專業知識不斷發展,學科特色、學科態勢、學科前沿等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在專業課中應有所體現。拓寬學科基礎、重視基礎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之一,因為基礎課程相對于專業課程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更寬的實用性。因此,在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要注意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少而精,適當擴充基礎課程。專業課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會運用專業技術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人才,而不是實際解決問題中的夸夸其談和紙上談兵。以往工科特色學科的課程設置存在大而全的現象[5],以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中復合材料專業為例,其專業課涵蓋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工程圖學、環境科學概論、無機材料制備工藝、聚合物制備工程及工藝等,其專業課范圍廣,并沒有讓學生真正領會復合材料專業的意義。科技快速發展,實際問題的不斷更新,高等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教授涉及的全部理論知識。故而在課程內容上應以擴充就業面為目標,打造專業特色[6];控制總學時,不進行形式上的平均壓縮[7];確保基礎課程的開設,拓寬專業課內容,加大選修課比例,強調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3 專業實踐的訓練要促進理論知識的鞏固

根據最近幾年的就業市場調研,工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瓶頸”在于理論與實踐脫節[8],社會上并不缺乏有理論知識的專門人才,缺少的是既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非常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新的就業形勢下,前有傳統研究型大學深厚的理論研究基礎,后有職業院校強勢技能培養的擠壓。作為一所綜合性本科院校的工科特色學科,我們必須既要注重扎實理論基礎又要加強專業實踐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學過程中應把握課程設置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

(1)認識實習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認識實習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認識實習的時間應該放在大學二年級早期。在開始接觸專業課程的學習時應該開始進行認識實習。目前很多高校的認識實習力度不夠,而且時間也集中在學生學習完專業課之后的一到兩周內,收效甚微。因此,在日常學習專業課的同時穿插認識實習至關重要,既加強學生對理論基礎的吸收又形象化具體化地與實際生產應用相結合、增強記憶提高實際操作基礎。

(2)加強產學研實習基地建設。在認識實習的基礎上,生產實習成為學生真正從理論學習走向企業工程實踐的重要環節。因此,生產實習應該被放置在專業課修滿、認識實習結束之后。生產實習應該選擇與專業應用密切相關的企業作為定點實習單位,做到既全面認識企業工程又重點突出專業特色。同時生產習中應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讓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3)拓寬畢業設計的開展形式。畢業設計是大學畢業前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能力的檢驗與培養。因此,畢業設計的選題應該基于學生理念,掛鉤于教師主持的縱、橫向課題。對于畢業后工作的學生要保證選題的實踐性,對于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的的學生要保證選題的研究性、新穎性。通過畢業設計的過程,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各種交匯式平臺搜索獲取文獻的能力以及學習撰寫科學研究報告、提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畢業設計評定時對專業問題的認識不追求大一統[9],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再加以探討。

4 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應對社會多元化的需求

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在科學研究與開發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其ESI論文排名進入全球前1%,同時被遴選為江蘇省一期、二期優勢學科。伴隨著國家經濟的戰略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培養學生優異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研究能力、外語應用能力成為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務。這3種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除了畢業設計之外,應該設置以下途徑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特別培養。

(1)本科生配備導師制度[10]。現今面對本科生培養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大學本科教育過程中引入導師制度既符合教育規律,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研究能力、外語應用能力得以培養。實行本科生配備導師制度,不是說像研究生一樣:一對一或者一對二的進行,而是由志同道合的學生自主選擇,通過一對多的模式因勢利導地參加科研活動。

(2)開放自主試驗平臺,就是學生在進行專業課程學習之后,對某一方面感興趣、有自己的想法,提出能夠實際操作的試驗過程,配備相關專業老師及實驗條件。無論能否成功,在保證安全性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試驗,在過程中發現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教學引導模式。

(3)本科生創新項目訓練。以研究課題為中心,突出本科生參與地位[11],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整個課題設想、項目申報、資料搜索、實驗研究、結果討論、方法改進過程中不斷得到新的鍛煉。同時,以研究目標是否完成為考核手段,以研究成果為評判標準,鼓勵學生公開發表研究成果。以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例,提供本科生“大創”項目、“科研立項”、“創青春創業大賽”、“星光杯”、“挑戰杯”等項目,其指導老師為學生提供指導及場地經費支持,校團委等為各項目提供部分經費支持。

社會的發展永無止境,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學生的特色更加鮮明,高等學校的教育觀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其培養模式更要不斷探索。多元化的社會已經不需要單一的理論專家,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更應成為高等教育首要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尤顯卿,汪冬梅,劉寧,等.工科院校材料學科辦學特色分析與思考[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1):71-75.

[2] 張明,楊光英.理工科創新創業特色專業發展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3):125.

[3] 丁建文,石名磊,劉松玉,等.新時期提高工科專業課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探索與思考[J].高教論壇,2009(2):40-42.

[4] 張安強,劉海敏,王煉石.具有工科特色的《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分子通報,2012(12):91-94.

[5] 韓穎,周文明.普通本科院校工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26(6):90-92.

[6] 路大勇.省屬一般工科院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結構與發展方向的研究與思考――以吉林化工學院為例[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31(8):9-13.

[7] 李秀娟.準確定位突出特色重構工科專業教學計劃[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00(3):62-64.

[8] 宋娟.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工科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2):108-109.

[9] 季榮生,王貴和,陳慶壽,等.有關理工科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2(6):89-92.

篇7

【關鍵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新創新型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6-0031-02

一、引 言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型,單一的學科發展很難培養出社會適應性好、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1]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我校的優勢學科,擔負著服務西部地方經濟建設的重任。探索如何培養適應服務西部、面向全國的厚基礎、寬口徑材料類人才是學校人才培養方面的重點研究課題。

過去在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中,按工種(行業)分割專業的單一培養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及畢業學生就業模式發生的變化。[2]國家通過四次專業大調整、四次材料學科專業目錄調整和修訂,在學科領域發展上已從單一的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金屬、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領域向交叉融合的方向發展,較大程度的拓寬了專業知識面。[3]隨著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規范、專業目錄的制定,學科知識體系趨向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新材料的研發和工業化生產與材料的應用管理之間的有機聯系正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這些變化將導致材料類專業教學體系、教育手段、教學方法與內容等諸多因素發生變革,勢必導致專業教育模式的重大轉變。

近年來,依托材料工程領域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建立了以材料的結構與成分、合成與加工、服役行為和性能四個基本要素為核心的知識體系,以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按材料科學、材料工程、材料應用三個專業方向培養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突出“科工貿并舉,理工管滲透”的辦學特色,體現了各學科間的相互融合和支撐,有利于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創新復合型人才。

二、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展歷程

我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開辦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專業,即為后來的“水泥”專業前身,1979年撤銷。1970年增設了西北地區唯一一家“耐火材料”專業,199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又增設了“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1999年國家專業大調整,將“硅酸鹽工程”專業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合并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學院為了較大程度地擴大學生知識面,結合我院本專業發展歷程,當時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按一二年級統一培養,三年級分為“水泥、無機即耐火材料、建材”三個模塊培養,這就成為當前新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前身。2002年“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調整,將其提升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學科招生。三、新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培養模式的確定

全國200多所普通高校都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其主要教育模式有三類:①基地班/試點班模式;②一、二年級統一開課,不分專業,三、四年級按二級學科分專業進行教學;③按照一級學科招生,按二級或三級學科進行培養。

結合我校辦學實際,以及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改革,從2002年開始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以原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背景,下設的材料科學、材料工程、材料應用自主設立辦學方向,這是獨立于前三種教育模式之外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辦學模式。這一培養模式的建立對其它開設有材料類專業的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參考和示范作用。

2.培養目標的定位

依據材料“四要素”,堅持“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為主,向金屬材料滲透,與土木建筑學科交叉融合”為特色的辦學思想,在本科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制定中,將一級學科分為三個專業方向培養:即材料科學、材料工程與材料應用。

材料科學方向重點培養具有從事材料性質研究和新材料研發方面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材料工程方向重點培養掌握各種材料工業化的生產技術、工藝過程和系統控制等方面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材料應用方向重點培養具有材料的應用推廣、流通中的材料管理、性能檢測、商務活動等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3.培養方案的修訂

學校在2004版、2008版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圍繞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結合社會人才市場的需要,按照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3個方向具體培養目標,對教學計劃進行認真細致的研討與修訂,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09版培養計劃更加突出三個辦學方向各自的辦學特色。

(1)材料科學方向以高溫陶瓷材料為背景,注重材料性能及結構表征研究、新材料研發,兼顧材料工藝設計與開發,以高溫陶瓷材料和冶金工程專業的交叉融合為特色。

(2)材料工程方向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為背景,注重與材料的規模化工業生產相關的理論及技術,以生態建筑材料新工藝、新設備開發為特色。

(3)材料應用方向以建筑材料為背景,注重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相關理論和技術以及土建施工過程中建筑材料的物流和管理,以建筑材料與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專業交叉融合為特色。

4.課程設置體系的構建

結合學校學分制改革,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09版培養方案對原有培養方案總學分進行了壓縮,課程設置由必修課、選修課(公選課、限選課、任選課)、實踐性教學環節3部分組成,其中適當壓縮必修課(尤其是專業必修課),增加了專業類選修課,提高了實踐環節的比重,更加注重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2009版培養計劃中必修課、選修課、實踐性教學環節三者比例為53∶22∶25。

課程體系設置在充分滿足三個培養方向所需的共同理論與實踐基礎的同時,還按照三個方向各自的特點處理好各個方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融合。三個方向具有相同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如:數理化、制圖、英語以及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材料研究方法等公共基礎及專業基礎課;在專業課模塊中,開設具有各自特色的專業方向課和專業方向選修課,在滿足學生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為了規范課程內容及知識體系,學校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規范為依據,結合材料四要素,確定了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的知識體系。由知識點的任意組合來確定教學大綱,使課程體系更具體,實現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的規范化,克服了任意設課、課程名稱與教學內容不符等弊端。

5.教學手段、方法的改進

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成熟,多媒體課件、各類專業課程網站逐漸走進課堂,多媒體動畫將繁雜的公式、實驗等以動態化的形式向學生講授。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院《材料工程基礎》、《土木工程材料》已獲評省級精品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性能》獲評校級精品課程。并在原有“材料與標本陳列館”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建設“材料與礦物數字博物館”網站,提高材料類相關學科及課程的教學質量。在雙語教學方面,2007年開始在專業選修課部分增加雙語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快的了解材料學科的前沿發展,學校在2009版培養方案中將雙語課程提升為專業必修課,極大地促進了雙語教學的開展。

6.創新平臺的搭建

近年來,學校利用多年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所積累的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完備的科研設施條件,不斷為本科教學搭建平臺。以“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科研帶動教學,加強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學院依托“省部共建西部建筑科技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材料工程領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8個國家級、省部級以上工程中心;10個校企工程中心和12個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聽取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校外專家意見,著力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解決好青年教師和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的問題,提高師資總體水平,改進實習基地及實驗室條件。確保既有“科工貿并舉,理工管滲透”的培養方向,又具有培養知識面寬、基礎雄厚、綜合實力、實踐能力較強的復合型、創新型材料類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結束語

1.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按照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按材料科學、材料工程、材料應用三個專業方向培養,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突出“科工貿并舉,理工管滲透”的辦學特色,體現了各學科間的相互融合和支撐,有利于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創新復合型人才。

2.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按照材料的四要素確定了合理的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教學體系,并按照學科發展不斷完善培養方案、規范課程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學校通過創新平臺的搭建,使教學內容及實踐環節更貼近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以科研帶動教學,同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養知識面寬、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的創新型材料類專業本科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勝利、張小絨.厚基礎寬口徑培養高素質人才――關于高校本科教育培養模式的思考.中國林業教育,2007(4):11~14

篇8

一、課程體系

“卓越計劃”的主要特點是需要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學校要求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3]在調研并總結國內其他高校土木工程專業雙語示范課程設置情況的基礎上,確定適合于本校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程選擇和設置、教學內容確定、教材選擇以及適用學生范圍的確定。以“卓越計劃”培養宗旨為指導思想,根據“卓越計劃”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要求,結合本人教學優勢和經驗,分別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二年級課程《土木工程材料》、本科生三年級課程《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路用性能試驗檢測》以及研究生課程《瀝青與瀝青混合料》作為試點。這三門課程分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且各課程知識點之間關系緊密,難度逐步遞進,具有很好的針對性和連續性。在教學內容方面,對于本科生課程選取2~3章的核心內容進行雙語講授,并對每門課程挑選1~2個實驗環節進行雙語實踐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地感受真正的雙語教學環境,也可以考慮到學生有限的英語水平,避免出現只重視語言學習而忽視學生真正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的現象,同時加大雙語教學中實驗部分的比重也很好地體現了“卓越計劃”注重實踐性的特點。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選擇的章節為“瀝青”和“瀝青混合料”以及“瀝青針入度”實驗;在《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路用性能試驗檢測》中選擇的章節為“水泥穩定類基層材料”、“瀝青膠結料的評價方法”和“瀝青混合料的組成設計”以及“瀝青延度”實驗和“瀝青混合料馬歇爾擊實”實驗。對于研究生課程,考慮到其英語水平和平時查閱國外文獻的需求,全程采用雙語模式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石油瀝青、改性瀝青、集料、瀝青混合料技術性質、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瀝青路面使用性能等章節及相關試驗均有涉及。高質量的雙語教材是教學質量的基礎和保證。由于本研究所選課程沒有合適的國外原版教材,而且國內外相關的專業教學體系和所用工程規范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采用以國內中文教材為主,依據其相關內容和本校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并參照相關的英文原版教材,自行編寫英文課程講義材料用于雙語教學。各門課程主要參考的英文教材包括:美國大學教材Prentice Hall出版社出版的《Materials for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s》和《Pav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美國瀝青技術國家研究中心出版的《Hot Mix Asphalt Materials,Mix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Modeling of Asphalt Concrete》等。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否豐富多樣和是否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決定雙語教學模式成敗的關鍵。在“卓越計劃”下,對于雙語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多元化和系統化創新的要求更高。需要對已有的各種雙語教學方法在實踐中進行對比研究,結合觀摩其他高校或專業高水平雙語教學示范課,確定合理的雙語教學授課方法和考核方式。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方面,以圖、表以及視頻影像為主,相關文字介紹和解釋為輔。對于本科生課程,以中文課件為主,對重點的專業詞匯和知識點采用英文進行注釋,如每種土木工程材料的名稱、主要技術性能概念及指標、相關試驗方法及行業規范的名稱等。避免采用大段英文語句進行細節介紹,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對英文的畏難情緒。對于研究生課程,反之以英文課件為主,僅對核心的概念、理論以及試驗方法等進行中文注釋,可以更好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在授課方式方面,目前各個學校的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可分為浸入式雙語教學、維持式雙語教學和過渡式雙語教學三種。[4]具體采用何種方式要根據課程難度和學生層次來定。針對本校具體情況,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在本科生課程教學中采用維持式雙語教學模式而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采用浸入式雙語教學模式較為合適。即在本科生課程教學中起始章節采用中文講授,逐步過渡到部分重點章節采用雙語講授;而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始終采用雙語講授。對于所有課程來說,在講授過程中如何確定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是能否同時實現提高英文能力和掌握專業知識這兩個主要雙語教學目標的核心問題。通過對比實驗發現,對于本科生來說,采用英文講授的重點應放在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論以及試驗方法上,即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而對于研究生來說,英文使用比例可以大幅提高,對重點知識點可以在英文講授后再使用中文進行強調,而對于一般性的背景知識可以只采用英文講授。在考核方式方面,應采用靈活性和多樣化的手段,豐富考核成績的組成部分,合理確定各自比例。在課堂和實踐教學中適當采用英語提問和回答,在課后作業以及期末試卷中設置一定比例的英文題。對于本科生課程,課程總評成績由50%的考試成績、30%的實驗成績、10%的課堂提問以及10%的課后作業組成。對于研究生課程,還應設置英文討論課和英文科技論文撰寫等環節,進一步提高英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比例。總評成績組成為20%的討論課成績,20%的論文成績,20%的實驗成績,20%的課堂提問以及20%課后作業。

三、實踐效果

通過2013-2014學年和2014-2015學年對三門課程進行了連續兩個輪次的雙語教學實踐,涉及對象包括三屆本科生和兩屆研究生近300名學生。為了評價實際的教學效果,通過定期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會、成績統計分析等多種方式對上述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總體上來說,大多數學生對于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中進行雙語教學的嘗試表示支持和歡迎,研究生的接受度普遍大于本科生。從評價結果中反映出目前的雙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部分學生對于雙語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畏難和抵觸情緒,尤其英語尚未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教師的英文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分別用于理解專業知識和英文部分所耗精力的分配不合理,難以兩者兼顧;雙語教學銜接模式還有待改進,尤其是本科生課程,有的章節采用雙語教學,有的章節采用中文教學,使得部分學生難以適應;現有雙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關聯性不足;雙語教學在整個教學計劃中定位較為模糊等。雖然目前進行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嘗試無論在師資隊伍、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效果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但是相應問題的出現也為今后的進一步改進指明了方向。而且,學生們普遍支持的態度也為今后堅持進行雙語教學實踐和改革奠定了信心。

四、結論

目前,隨著“卓越計劃”的實施和推薦,對于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本文結合近兩年的教學實踐,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踐效果等方面對“卓越計劃”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進行了實踐和探索,提出的相關措施和發現的相關問題對于完善雙語教學方法和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折媛,楊軍,張朝暉,等.“卓越計劃”下冶金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3,(5):55-56.

[2]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2):47-55.

篇9

剛才,明學書記結合地區“兩會”和省、地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就創新機制、狠抓管理、優化環境、爭創一流,努力促進學院更好更快發展,作了重要講話,大家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20*年工作回顧和總結

(一)招生、就業工作實現了新突破

20*年,在全省偏遠地市高職高專院校招生數量全面下滑的狀況下,經過招生就業處工作人員和全體教職工的努力,我院招生、就業工作取得了建校以來又一個新的佳績。20*年,我院招生范圍擴展到北方10個省區,新生報到1271人,比07年增加了227人,全日制在校生首次突破3000人大關。20*年,學院共有畢業生295人,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4.4%,在全省75所高校中列第23名。在20*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我院又獲得了優秀的好成績。

(二)學生管理效果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去年9月,我們將原學生處的部分職能和團委合并,成立了學生工作部,專門負責全院學生管理工作。半年來,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同志,懷著關心愛護學生的真情,帶著服務敬業的熱情,全身心無私地投入到自己的崗位中。從每天的早操開始,到晚上熄燈就寢,校園里到處閃現著他們忙碌的身影。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院學生的精神面貌、文明素質以及學習的主動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僅想引用一位家長在給我來信中的一句話來描述這種變化“……您們用什么樣的力量使我的孩子脫胎換骨,過去我總認為生他是我的罪過,現在我開始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同志們,看到這封信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崇高價值,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生管理工作對學院社會形象的意義所在。在這里,我代表學院對全院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同志們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教學在規范和發展中得到提升

20*年是我院通過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第一年,我們通過評建整改過程的實施,進一步規范了相關教學制度。我們先后根據《大興安嶺職業學院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工作方案》和《大興安嶺職業學院評建工作任務落實表》,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評建責任;我們出臺了《大興安嶺職業學院精品課程建設方案》、《大興安嶺職業學院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干的評選辦法》等相關制度,為學院教學工作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創造了條件。此外,在過去的一年里,教學工作也有幾項量化的發展成果可圈可點:一是醫學技術系胡雪芬老師領導的《病原生物及免疫》課程教學團隊,在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中取得成功;二是申報國家林業局林業職業技能鑒定站已經進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后審批階段;三是有17名教師通過了國家計算機等級三級考試,使我院作為大興安嶺計算機人才的中心當之無愧;四是19名畢業生考入齊齊哈爾大學、牡丹江大學等本科院校繼續深造,數量比2007年提高了50%。

(四)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成果顯著

20*年,我們從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引進碩士研究生18人,本科生6人,從根本上緩解了醫學技術系師資不足的難題,為林業管理系順利開設礦產和防火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批人才的到來?刮以旱慕淌峁溝玫攪私徊降撓嘔醵塘宋頤怯朧∧諭飧咝Jψ實牟罹啵涌熗宋頤茄г嚎虐煅У慕取N頤腔褂肓贍こ碳際醮笱А⒍繃忠蕩笱У雀咝A習煅В扇∮行Т朧だг?45周歲以下教師通過在職教育達到研究生學歷,去年10份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我院報考教師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五)科研工作和實訓基地建設有序開展

科研是學院持續發展的支撐。一年來,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全面啟動了科研的各項工作。一是我們成立了科研部,制定了科研發展規劃,統一指導和管理全院的科研工作;二是科研立項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去年,學院共向國家、省、地申報教科研課題22項,有12項課題申報成功,其中省自然科學基金首次面向高職高專院校,我們學院王恩久老師申報的“越橘適生立地條件研究”就獲批準立項;三是出版書籍產生廣泛的影響。組織全院教師編寫的宣傳大興安嶺旅游與文化系列叢書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擴大了大興安嶺和學院的知名度;四是經過努力爭取,國家林業局林產品檢驗檢測中心、黑龍江省鄂倫春民族醫藥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有望落戶我院,建成后將推動學院產學研結合的進程,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實習實訓是職業學院存在的基礎。一年來,我們創造條件,加快實習實訓工作的開展。一是加強了校企合作。學院與來我區投資的云南冶金礦業集團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學院畢業生到企業工作,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由學院承擔。二是實訓基地建設提速。建筑面積1471平方米的護理實訓基地可隨時投入使用。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加工、家具設計制造和食用菌良種培育實訓基地占地面積48600平方米,部分設施和設備已經采購。三是基地成果初見端倪。我院以工藝品為主,在去年的第哈洽會設獨立的展廳。會上,與石家莊三聯禮品有限責任公司等建立了聯系,達成了工藝品銷售和加工意向;會后,進一步與大山神木工藝品公司、廣誠商貿公司和陽光家具廠洽談合作事宜。食用菌良種培育實訓基地完成接種9個品種的黑木耳和2個品種的蘑菇5萬袋,經生長特性和產量對比,效果良好。

(六)辦學硬件條件明顯改善

20*年,我們圓滿地完成了北校南遷工作。學院校園新增了原林管局林田公司亞麻廠區域,占地面積由原來的29萬平方米增加至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也由合校初期的3.4萬平方米增加至9.1萬平方米。我們還新建了全自動精品課程錄播等實驗室,實驗室數量由07年的38個增加至45個,多媒體教室也由14個增加至16個。女生宿舍樓、行政辦公樓、綜合服務樓、食堂等一批工程相繼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圖書館的室內裝修工程也已經完成。我們還改造了1600平方米的專家公寓樓,居住條件可與星級賓館媲美。我們還配備了校園110警車,購買了排污車,為平安文明校園建設創造了條件。從反饋的信息看,師生們對學院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客觀分析學院發展的不足

20*年,是學院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年。這里飽含著全體教職員工的智慧和努力。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差距,客觀分析影響學院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未雨綢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一)我們學院與同類院校比較還存在很大差距

我們從四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一是在校生規模。據近期召開的省高校基建工作會議獲悉,黑龍江省高職高專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平均4700人,全國平均6000人,而我院目前是3000人,遠低于省和國家的平均值,在校生數量仍然是制約我院進入重點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因素。

二是從師資結構看。根據教育廳【2004】16號文件要求,高職高專院校中青年教師碩士以上學歷占最低要占35%,雙師素質比例達70%以上,副教授以上職稱比例最低要占35%,我院上述三項指標分別是27%,21%和17%。

三是從教學硬件來看。我們這里只談一個指標,就是人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國家對高職高專院校的要求16平方米是底限,我們目前只有8平方米。

四是從不同系部和專業的發展來看。一個成熟的高職高專院校,至少有3個以上勢均力敵的專業均衡發展,而我院80%的學生集中在醫學技術系,醫學技術系90%的學生又集中在護理專業,這不能不說是學院發展潛在的風險因素。

(二)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落實問題突出

學院經過6年的發展過程,經歷了組建階段和發展階段,我們雖然通過了國家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也制定了學院管理制度匯編,但我們的制度很多是沒有充分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好的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機制,難以落實;還有一些工作內容,我們根本沒有什么規則,隨意性很大,存在著嚴重的管理缺位。這些表現,無論是在教學、學生管理、招生就業,還是在后勤、科研、實習實訓,也包括人事、監察部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愛崗敬業的工作氛圍不濃厚

有些同志自信心不足,對工作缺少熱情,對事業缺乏激情,安于現狀,不主動地想事、干事;有些領導缺乏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對自己分管的工作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實際,檢查和督促力度不夠;有些同志干點事情就想著好處,置學院的利益不顧。

(四)招生的外在條件急劇變化的狀況將顯現

一方面,從今年開始,高中畢業生的數量將越過高峰拐點;另一方面,當前,中小學的生源數量也正在逐步萎縮;可見,生源的競爭將會逐步升溫,高校發展的問題和困難也會逐步顯現。

三、2009年工作安排

結合省地教育工作及地區兩會會議精神,根據學院當前的實際,按照孫書記的講話要求,2009年學院行政工作總的思路是“重制度、強實踐、創特色、促發展”。

重制度就是抓制度的完善和落實,解決學院內部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學院各項工作的管理水平;強實踐就是加強學生和教師的實踐環節,提升職業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創特色就是打造過硬的品牌專業,擴大學院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促發展就是增規模、調結構,加強學院的綜合實力。上述四個方面不是孤立的,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其中,制度是保障,實踐是方法,特色是基礎,發展是目標。

同志們,在這里我想強調一下制度的重要性,大家可能以為制度是對自由的規范,以為我們學院制定各類各樣的制度將減少大家的利益,將使大家感到不舒適,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如果你換個角度,站在個人的自身價值和學院的長遠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條件下進行反省和思考,你就會了解它,你就會快樂地去接受它。在這里,我想把諾貝爾獎獲得者、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學者哈耶克最經典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一種壞的制度會使好人做壞事,而一種好的制度會使壞人也做好事。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我對這句話的有更深的體會,那就是制度不是限制人,而是保護人,因此,我將哈耶克的話翻版,這樣說:一種壞的制度會使能人變為庸人,而一種好的制度會使庸人干成事。同志們,人類歷史也證明,要成為好人,要干成事,沒有制度的保障是不行的呀。因此,我們應該大力呼喚一個個好的制度在學院出臺。

為把制度、實踐、特色、發展落到實處,我們對09年行政重點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為學院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總體規劃

規劃是學院發展的方向,也是學院發展的動力。為此,我們今年要完成學院建設規劃,修改完善原來的發展規劃。關于建設規劃,我強調以下三點:一是要為學院向更高層次發展留有余地,二是學院建筑選址和風格要和周邊的滑雪場、飛機場、橡膠壩景區、寒溫帶植物園、地區文體中心協調一致;三是充分利用好我們學院依山傍水的獨特的自然景觀。關于發展規劃,我想強調以下三點:一是目標的問題,我們的奮斗目標是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還是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還是高職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二是學院的特色定位問題,要既考慮當前,又兼顧長遠;三是要密切關注現代教育的發展態勢和國家的政策規定。我們將組織專門的班子,專門的人員,進行深入研究,充分發揮全院教職工的聰明才智,編好規劃。

(二)提高招生和就業的質量,以就業促招生,實現招生就業的良性互動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異常嚴峻。我校今年共有560名畢業生,畢業生數量比去年增加265名,80%的是護理專業畢業生。

我們將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推進就業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完善各級管理機構責任制,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由單一的學生工作變為全局性工作,由階段性工作轉變為全年性工作,使畢業生就業工作真正成為學院發展的一條生命線;二是要充分利用多種渠道聯系就業,包括網絡、校友和全院教職工及其他社會關系、就業基地等;三是用好畢業生應征入伍和西部開發的優惠政策;四是爭取更多的專升本指標;五是落實地區兩會宋書記講話中提到的選派我院優秀畢業生服務基層的村官計劃,把真正要扎根農村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的優秀畢業生輸送到村官崗位,由招生就業處、學生工作部和人事處共同做好這項工作;六是向學生大力宣傳“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理念;七是繼續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招生就業部門要根據畢業生反饋的信息提出專業設置和教學改革方案,為學院決策提供依據。

今年的招生工作任務也很艱巨,我們擬定今年的招生計劃是1800人,生源地再增加兩個省區,我們的目標是新生的報到人數確保1300人,力爭1500人,這意味著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增加230人。另外,我們也提出在保證招生數量的基礎上學生質量也要上一個新的層次,個別專業如護理錄取分數線爭取高于全省最低分數線10—30分。我們今年將采取更有效的方式來做好招生工作:一是招生宣傳方式要有效。我曾經讓董剛將最近3年我院黑龍江省不同縣區的新生數量進行統計,將我們派出宣傳人員進行宣傳的縣區新生和沒有派出宣傳人員的縣區新生做相關分析,結論是是否派出招生人員到各地進行宣傳,對招生的效果影響不明顯。我們每年投入那么大,竟是如此的結果,應該引起我們深思。我們今年要充分發動學生參與,利用“五一”和暑期兩個時段回家鄉宣傳,網絡宣傳今年也要發揮作用。二是關于招生獎勵,我們要規范制度,對今年招生宣傳有功人員進行明確的界定,對于過去遺留的招生獎勵問題學院班子研究后要給出一個圓滿、合理的解決辦法。

(三)加強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學水平

今年的教學管理工作是全院工作的中心,教學要圍繞職業內容和職業環節來設計和組織,重點放在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再學習能力培養上。今年的教學工作要著重抓好以下六件事情。

一是抓師資隊伍建設。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龍頭,建設一支適應高質量教學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和一批學科帶頭人。建立一支以精品課程建設為載體,由專業帶頭人或教學骨干為核心,中青年教師廣泛參與的優秀教學團隊。今年的精品課程建設,我們的任務是建設8門院級精品課,力爭再能申報成功2-3門省級精品課,做好2010年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的各項前期工作。

二是抓課堂教學環節。2009年,我們除了堅持教學督導外,還要增加教師與教師之間、院系領導和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的次數,增加教學督導組教師和高級職稱教師的示范課的次數,還要增加教授和副教授的課時,根據課程的特點調整授課教師的結構,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師生的互動程度,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另外,我們還要改革教學方法,大力實行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

三是抓教材管理。我們將繼續鼓勵教師參加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規劃教材的編制工作;關于教材的使用,省教育廳等三廳局前天已經聯合下達黑教聯【20*】73號文件,我們將按照文件精神,在教材選用和采購等環節嚴格把關,充分體現學生自愿、學生受益、成本補償和不盈利的原則。

四是抓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和老師掌握實際的能力

我們將按有關規定,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實踐課占教學活動總學時要達到40%以上的要求。我們將鼓勵教師報考提高雙師能力的各種資格考試,“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今年力爭提高15個百分點;只有我們教師的動手實踐能力強了,講課才能落實應用型和技能型的教學要求,為此,我們將制定相關激勵和考核的辦法,采取硬性規定利用假期分批次將教師派到相應的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培訓;我們還將繼續設立職業技能鑒定站,舉辦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雙證率”,爭取達到90%以上。

五是抓品牌專業建設,以特色興校。今年,學院將建設護理、林業工程等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對護理專業,我們將開始籌劃,以全省專科院校同類專業排名第一的標準為目標,加快建設的步伐。我們將成立重點專業建設領導小組,制定重點專業建設實施方案、管理辦法和運行機制,負責學院重點專業的建設、申報、審核和管理等工作。

六是以嚴格的制度抓落實。我們成立的學術委員會、教學督導組,不能是空架子,要扎扎實實抓教學質量監督工作。今年,要嚴明獎懲制度,對好的典型,對那些一心撲在教學上、一心撲在學生教育上的優秀教師要大張旗鼓地表揚。對那些不負責任、不能為人師表、不把心思放在教學上的人,應當調整出教師行列。對調整出教師行列的人員要解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不能享受教師職稱待遇。

(四)加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步伐,為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條件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必要條件,沒有基地,我們的職業教育就缺少重要環節,實踐教學就很難實施。今年將開工建設林產品實習實訓基地,林業職業技能鑒定站要投入使用,學院附屬醫院作為醫學的實訓基地爭取年內營業,動畫片《小嘎仙帶您游興安》和《興安導游詞》夏至節前正式出版等,任務很多,也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保質保量地完成。

(五)深化機制改革和創新,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積極性

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孫書記前面已經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會后我們將制定具體的落實辦法。我這里再補充三點:一是由人事、教務、總務和紀檢監察等部門組成學院工作組,負責各項工作量化考核辦法的制定、實施、監督和管理;二是加強監察審計工作。09年,監察部門要制定出一整套的、符合學院實際的紀檢監察辦法,并嚴格落實執行,切實發揮監察審計部門的職能。三是要高質量地完成人才引進和培訓工作。09年計劃引進近50名高素質的師資,涉及食品科學、藥學、旅游管理、冶金工程、地質礦產和林學等多個專業,人事部門要制定詳實的引進方案,切實做到優中選優。對引進的人才,我們要繼續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環境。關于人才培訓,要落實國內著名院校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的政策,進一步加強教學和科研人員的能力建設。

(六)加強后勤和財務工作,為學院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強化安全管理。學院是人口密集區,安全問題責任重大。下面幾項工作必須高度重視:關于飲食安全,后勤部門要制定詳實的食堂衛生、食品監督檢查方案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關于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后勤和學生管理部門要定期進行安全排查,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關于交通安全問題,要強化向廣大學生和教職員工的交通安全知識宣傳,要聯系有關部門,在學院門前道路設立交通安全設施設備;關于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要求所有建筑物安裝監控設備,做到校園監控無盲區,春秋兩季開學要開展安全應急演練,安全保衛部門要加大對學院的巡查力度,杜絕安全隱患,形成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校園環境。

二是厲行節約措施。水、電、煤、油等消耗性物資的支出還有壓縮空間,09年我們將對于上述物資的使用制定規范的管理辦法和運行機制。

三是加強后勤項目管理。今年主要抓去年申請的人工湖改擴建項目、林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校園綠化等項目的落實工作,要制定項目推進工作表,落實責任人。新建圖書館要盡快驗收并投入使用,基建部門要做好協調和組織工作,圖書館的搬遷要制定詳實的搬遷計劃,搬遷后要按現代圖書館的標準進行管理。對于圖書館的設備設施和圖書的購買,要實行采購小組集中采購并予以公示。

四是規范學院財務制度,嚴格管理財務活動,加強各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學院發展的關鍵環節。今年,我們繼續執行“前期不請示,后期不報銷”的政策;對一些重要的財務活動要向全院進行公示;對獎學金和助學金、學費等的發放和收取,紀檢監察部門要進行審計;進一步完善大宗物品招投標制度和采購小組集中采購制度,提高學院資源的使用率,防止資源的重復采購和流失。對于學生軍訓服等其它服務性收費與代收費項目,要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由學院采購小組進行集中采購,并予以公示。另外,要壓縮差旅費和辦公費等彈性支出,確保鋼性支出和重點支出;科學核定辦公用品指標;嚴格車輛管理,降低油耗。

(七)提高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水平

一是加強學生管理人員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今年學生管理部門要圍繞“敬業愛崗,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學習教育法規,樹立法制觀念;熱愛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謙虛謹慎,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強化角色意識,做師德的表率”這五個方面開展自我教育,可以通過教師座談,交流心得等方式扎扎實實的開展上述活動,率先做全院師生的行動表率;二是學生管理人員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相關信息,與學生和家長建立快捷有效的溝通渠道;三是制定規范化、系統化的學生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機制。四是探索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教為重,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辦法、新措施。五是要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繼續擴大助學貸款的數量,繼續辦好愛心超市,要采用長效的募捐機制、規范的管理辦法、更廣泛的募捐渠道,真正為家庭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六是要利用好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專門機構及校園網絡,有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工作。

(八)繼續拓寬辦學渠道,進一步加強聯合辦學和培訓班教育

學院辦學將堅持走“多元化”辦學道路,一方面辦好全日制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強聯合辦學、成人教育和專題培訓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省內外大學的教育優勢,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的有機結合,逐步提高辦學層次。今年,我們繼續鼓勵各系部搞聯合辦學,開展“訂單”教育。成教部要盡快與地委組織部、林產工業處等部門聯系,落實好已經列為計劃的短期培訓班以及與南京林業大學聯合辦學的有關事宜。

(九)提升科研水平,增強服務地方經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