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支付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我國旅游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概述
1、“旅游電子商務就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改進旅游機構內部和外部的連通性(connectivity),即改進旅游企業之間、旅游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旅游企業與旅游者之間的交流與交易,改進企業內部流程,增進知識共享。”這一定義概括了旅游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偏重的是對其功效的描述,但并未凸顯旅游電子商務自身的特征。國內的研究文獻中,楊路明、巫寧的定義較科學:旅游電子商務是指通過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旅游商務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包括通過網絡、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務信息,以電子手段進行旅游宣傳營銷、開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務;通過網絡查詢、預訂旅游產品并進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業內部流程的電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等。由此可見,旅游電子商務實際上是旅游企業在網上詢價、報價、預訂、支付、配送(服務)等等一系列商務活動的過程。國外電子商務與旅游業結合比較密切,據調查,全球有17萬家旅游企業在網上開展綜合、專業、特色的旅游服務;2009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9800億美元,其中旅游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2350億美元,占24%;全球旅游電子商務連續5年以上以350%的速度發展。這都離不開良好的網上支付體系的運行。根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數字,目前,我國網上年旅游交易額已達到40億至50億元人民幣,約占所有互聯網電子商務總量的20%。電子商務與旅游業的結合改變了我國旅游業的管理和行為模式。當前,我國旅游業正處于發展期,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預測出,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國,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而旅游電子商務作為旅游業和信息化相結合的模式之一,也將等到飛速的發展。
2、電子支付電子支付是指以電子計算機及其網絡為手段,將負載有特定信息的電子數據取代傳統的支付工具用于資金流轉,并具有實時支付效力的一種支付方式。從技術角度上看,電子支付包括“網上支付”和“離線支付”兩種方式。網上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支付方式、電子支票支付方式、電子現金支付方式。而手機支付、一卡通、公交卡等因為采用預存款方式,并不需要與銀行帳號相連,因此稱之為“離線支付。”旅游電子商務中應用的大多是網上支付方式。完整的旅游電子商務一般包括信息溝通、資金支付及商品配送三個環節,缺少資金支付,商品配送難于完成。因些,網上銀行所提供的電子支付手段對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關鍵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1999年以來,我國銀行網上支付業務也有了重大發展,各大國有和商業銀行均陸續推出了網上銀行服務,實現了網上支付。2009年,個人網銀的交易額增幅高達284%,成為電子支付最為搶眼的一支力量。2009年,我國電子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實現了100%的增長,突破了3000億元大關,并預計2010年仍將保持100%以上的增長。
二、電子支付在旅游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現狀
1、旅游消費者消費方式的轉變促進電子支付的發展在傳統旅游業中,支付方式往往是通過前臺支付來完成的,剛剛開始起步的旅游電子商務自然也往往采用這種方式。然而,2006年10月26日年電子客票全面推行后,旅游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開始微妙轉變,促使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也開始積極考慮應對方案。在旅游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的需求是不斷擴大的。隨著電子客票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旅客會從“電話訂票,送票付款”的傳統方式,過渡到“網上支付,實時出票”的全數字化方式。在酒店預訂方面,盡管旅游者大多在前臺付款,而在旅游高峰期,多數酒店都要求旅游者有信用卡擔保或付預訂金,由此產生了電子支付的需求。與此同時,全國廣泛推行的“交通一卡通”以及某些旅游景點推出的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卡式門票或者數字門票,以及電子支付方式的多樣化以及迅速普及,也對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對電子支付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2、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大多不提供電子支付方式目前,我國較大的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攜程和e龍,只接受信用卡支付或擔保。但是信用卡在我國并不普及。究其原因,可能是這些網站定位于較高端的商務旅游者,同時,傳統支付方式的替代性較強,對電子支付的依賴程度不大。時下,網站用戶使用電子支付的比例不高。不久前e龍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沒有在線支付經歷的會員達到74%,其中35%拒絕嘗試這種新的支付手段。而占絕大多數的中小型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往往不提供電子支付方式。
3、旅游消費者傳統消費習慣影響了電子支付的發展消費者傳統的購物習慣對旅行社的網絡營銷具有一定的影響。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已經完全習慣于面對實物進行挑選商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購物方式。人類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慣性使人們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適應面對虛擬旅游產品使用虛擬的電子貨幣、電子機票進行的電子商務模式。因此,同傳統的營銷手段相比,網絡營銷還需要經歷一個被消費者接受的過程。
4、信用缺失是網上支付的主要障礙(1)以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春秋旅游網)為例進行分析。春秋旅游網的盈利模型是由網站、春秋國旅總社及各網點、上游的旅游企業(各地分社及合作旅行社、航空票務商、目的地酒店)和網民市場共同構成。其目標市場主要為觀光和度假游客。由于春秋國旅具有強大的資源,線路預訂成為了網站的主營業務。春秋旅游網提供的產品,顧客可以選擇網上支付,也可以選擇網上瀏覽、電話確定、離線交易的辦法,同時還可以到春秋國旅的各分社進行購買。但就目前的經營狀況而言,電話確定與離線交易仍然是消費者的主要選擇。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消費者對于網上支付并沒有真正接受;主流的B2C網站中,最主要的支付形式仍是貨到付款。網上支付的滯后,將阻礙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費者對網上支付的排斥呢?旅游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主要障礙:信用缺失。這是我國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旅游電子商務相配套的網上支付等手段還沒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決方案。根據艾瑞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中國網上支付調查報告顯示,有近六成的網民認為不使用網上支付的原因是“擔心交易的安全性”。而據CNNIC的調查報告表明,大約有四成的網民認為電子商務的最大障礙是信用問題。(2)以紙質媒介作為支付交易的商務活動。以紙質媒介作為支付交易的商務活動中,由于是面對面,并有紙質交易憑證,加上法律體系的保證,人們在這種長期形成的商務活動中建立起了對這整套體系的信用,如果出現經濟糾紛會由法律體系仲裁而給予經濟利益的保證。但電子商務的經濟活動過程與傳統的方式完全不同,交易過程中沒有確認過程合法存在的紙質憑證,這就帶來了可信度的問題。因此,消費者和商家在網上交易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信用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相互連帶的問題。(3)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完善。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完善,各種失信現象時有發生,沒有一個權威的機構可以完全確定交易行為人的信用。并且,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遠未達到任何行為都有記錄可查的情況,在這種信用環境下發展網上支付會有較大的障礙。由于上述原因,國內旅游企業通常的做法是:旅游預訂用網絡,付款交易用傳統方式。電子商務的快捷性、低成本性等特征未能得到體現,使旅游網站的功能還停留于提供信息的初級層次。
三、我國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發展電子支付方式的對策
對于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旅游者進行支付的時機是旅游前決策過程之后、出行旅游過程之前,即是旅游者在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幫助下做出了旅游決策之后及實際出發進行旅游活動之前。在這一時刻,“趁熱打鐵”式地提供電子支付接口,對商家與用戶都是有好處的。
1、建立中小型旅游企業信用體系旅游產品往往不能夠直觀地通過互聯網展示,因此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問題就開始凸顯出來。因此,完善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信用查詢系統,建立中小企業基本信用制度,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等,通過構建旅游電子商務市場信用,促進電子支付發展。
2、加強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網絡支付的安全建設由上可知,推動網上支付在旅游業的有效發展與普及,必須從增強“信用保障”入手。一方面,政府應制訂旅游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相關法律規范;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面向市場積極探索各種信用保障機制與措施。下面主要從企業方面進行闡述。首先,旅游企業應積極與知名度、信譽度較高的銀行合作,普及信用卡、電子現金、電子支票等電子支付方式。保證游客所使用的電子支付工具必須由其賬戶所在的銀行發行,游客可以到與旅行社有業務關系的銀行去使用現金購買貨幣卡,當游客進行網上支付時可以向旅行社和銀行同時發通知,將資金從銀行的賬戶上轉移到旅行社的賬戶上。其次,旅游企業的網站應安裝防火墻,防止“黑客”攻擊,保障網民的隱私權和財產安全,促進網上支付的實施。
3、加強宣傳以增強消費者的信用程度旅行企業應通過廣告宣傳、新聞會、現場活動、網上促銷等多種形式,盡可能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本旅行企業的網址,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網絡信譽,為網絡營銷的發展減輕阻力。
4、采用多樣化的電子支付手段目前的網上支付方式中,以信用卡使用為主,為解決社會信用風險較高的問題,我國出現了具有“信用擔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將網上支付平臺演變成了資金流的中間環節。走在前列的商家已經涵蓋了B2B、B2C和C2C三個領域。如阿里巴巴的誠信通及誠信指數,易趣的買家、賣家互評制度,淘寶網的“支付寶”,都是建立誠信體系、保障用戶利益的有效舉措。與此同時,以第三方信用評估為基礎的交易行為逐漸成為網上支付的主要手段。旅游企業應結合我國目前的信用狀況,推進網上支付工具的多樣化。除了推廣電子支票、移動支付、手機錢包等工具外,應推動“誠信支付工具”的使用,其代表是“支付寶”和“貝寶”。
5、適當采用離線支付方式對于酒店、旅游景點景區來說,可以考慮適當采用這種技術。旅游者在開始旅游活動前先對門卡或者門票充值,在接下來的旅游活動中都可以使用這張卡票進行支付。這種便捷的支付方式對提高顧客忠誠度有一定幫助。
篇2
【關鍵詞】電子支付 金融電子化 影響
從社會形勢來講,信息化時代決定了電子支付這種形式出現的必然性。而且電子支付的發展,確實在經濟方面對我國金融電子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同樣在這方面也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給我們日常的電子支付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1 金融電子化現狀分析
1.1 電子支付環境的規模化形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子支付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據銀行卡的發行數量進行統計發現,2013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的銀行卡發行量就達到了36.94億張,相比同期增長了約19個百分點,銀行卡人均持卡量為2.73 張,銀行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其對于我國金融發展的電子化來講,是越來越重要了。
1.2 金融電子化的產品及服務提高
自1999年開始,網上銀行業務被我國各大銀行相繼推出,而后個人網上銀行、外匯買賣、代繳學費等業務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3年第一季度,僅僅銀行卡交易金額就突破了100萬億元。
1.3 商業銀行的完善系統建立
伴隨著電子支付的發展,我國四大國有銀行不斷的推出全新的金融產品,而后又以客戶為核心建立了新一代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其包含了儲蓄、銀行卡、借貸等大量新生金融服務產品。由于辦公自動化的高速發展,針對人力資源、資產負債等相關管理,各大銀行又建立了完善的公文傳輸系統,實現了全國性的聯網與跨行之間的數據共享。
1.4 網絡化處理的實現
對于金融電子化的發展,我國外匯管理局和相關海關總署進行聯合,建立了一個可以進行網上與自動核對的電子數據共享、交換機制。而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的對接,則完成于2004年,而在這之前,都是在實行集中的中小券商交易。
1.5 現代化支付體系的進展
從1989開始,我國開始規劃金融衛星的通信網絡建設啟動,并與此同時開通了700余個地面衛星站同時運行,基本上覆蓋了我國發達縣級以上的所有城市分行和支行。2002年10月,大額實時支付系統成功投產試運行,經過近10年的建設發展,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建成,包括第一代人民幣跨行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和境內外幣支付系統、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以及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跨行支付清算服務體系。2009年12月,央行正式啟動第二代支付系統建設,并于2013年10月成功上線,實現網上銀行跨行支付清算、支持新興支付服務組織接入、跨境人民幣結算等諸多功能,作為一代支付系統的升級版,功能更加強大,災難備份更加完善,風險管理更加嚴密。
1.6 安全保障體系
針對金融信息的安全問題,我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并對其進行了加密處理,利用口令加密、身份認證、地址校驗、終端加密等安全措施,對其進行技術上的安全保障,切實的對交易行為進行了有效的安全保障。
1.7 法律保障
而在法律上,我國與2004年通過了《電子簽名法》,使電子商務具有了相應的法律效益,從而解決了交易者的身份真實性與不可否認性,令電子商務交易安全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2 電子支付市場中商業銀行的價值分析
電子支付的進行,必然需要商業銀行作為交易的中介平臺,因此從電子支付出現的那天起,兩者之間就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雖然現在出現了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但是無論是信譽還是知名度上,都無法與正規的商業銀行相比。而且各大商業銀行本身就具有著優越的客戶資源,而且其先進的系統、專業的團度以及雄厚的資金,都使其在各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競爭中占據絕對的競爭優勢。
3 電子支付對金融電子化的影響
3.1 非現金支付的工具使用
電子支付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非現金交易工具的使用。這對于交易的安全和成本方面,都擁有著極大改善意義。其不但節省了現實中鈔票的印刷、運輸等成本,還提高了資金流動的安全性,使經濟活動變得更加透明,對稅收等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3.2 經濟的增長及繁榮
隨著電子支付這種交易形式的發展,已經深入到了我國的各個消費領域,形成了一個高效而又便捷的經濟交易體系,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的積極作用,并通過龐大的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巨大市場空間。
3.3 產業升級
電子支付在開始階段主要是針對個人,而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今電子支付也開始謀求與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從而在客觀上加快了企業的現代化進程,使其產業發生了升級,令企業發展更具效率。
3.4 金融創新
電子支付的出現,可以說是我們在金融方面做出的重大創新。在電子支付的發展中,其牢牢的抓住了傳統支付方式的現代化轉變,以及傳統支付方式遲鈍的支付反應。因此其在傳統支付方式的支撐下,通過創新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個性化支付服務,完全發揮了金融體系整體的優勢,并實現了其服務質量的有效提升。
4 對策及建議
關于我國金融電子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首先需要加大電子支付的相關投入,以推進信息化建設;其次進行地方電子支付培育,從而帶動地方區域的經濟發展;然后不斷進行新金融產品的開發,以拓展業務的全面性;最后以統一的標準來打破金融電子行業間的障礙,強化支付的安全保障。
5 結束語
總之,對于我國的金融電子化發展而言,電子支付存在著社會發展的必然性。因此其對于我國金融與經濟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的提高,擁有著極其深遠的積極影響。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加強其安全保障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張艷,王月輝.基于SERVQUAL模型的中國工商銀行服務質量實證研究[A].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
[2]向敏,馮明君.金融電子商務風險全面管理[A].信息經濟學與電子商務:第十三屆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
[3]張君生.推進基層央行會計電子信息化建設的對策[A].中國會計學會第四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05.
[4]李良.中國電子銀行風險評估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
作者簡介
宋瑾(1980-),女,現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泰安市中心支行,工程師。
篇3
牌照始終是第三方支付企業的一塊心病,如今這樣的期盼到了臨界點。
有消息顯示,央行的《清算組織管理辦法》數易其稿后,公布在即,第三方支付業將迎來牌照時代。“在政策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企業的任何投入、任何動作都是冒險”,一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老總告訴《IT時代周刊》,但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總裁陸兆禧卻說,“每一次聽說要發了,我們就充滿期望。”
政策的制定,給這個產業帶來冰火兩重天的境況。由于準入門檻高,牌照成了稀缺資源,行業佼佼者獲取牌照的希望最大,這也意味著其他支付企業將面臨“或被合并或轉行”的命運。
監管之憂
兩年前,第三方支付還在央行的視野外。
與電子商務共生的第三方支付企業,誕生之初為網關接入服務商,是標準的“互聯網草根”。由于技術單一易復制,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的發展停留在低價競爭階段。
真正引起央行重視的,是第三方支付企業提供的“虛擬賬戶支付工具”服務,這是一種連接網絡賣家和買家的獨立賬戶管理服務,買家先將錢打入第三方開的賬戶上,收到賣家的貨品驗收后,給第三方發出確認信息,此時,第三方才將賬劃歸賣家。
一位專家告訴本刊記者,“獨立賬戶管理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網絡交易中的信用問題,但是第三方支付企業中存在著大量的資金沉淀,這些資金的利息怎么算?資金用途在監管上存在難度。一個潛在的風險是,第三方支付企業有吸儲能力,這可能給非法轉移和套現提供便利。”
這種基于互聯網技術誕生的新支付方式,也成為金融業的新問題。前不久,央行的《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中提出,“將打造一個以人民銀行為核心,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主體,支付清算組織為補充的支付服務組織體系。”第三方支付企業屬于支付清算組織之列。
而在這之前,第三方支付被央行定性為“非銀行類金融業務”。據消息靈通人士介紹,這次牌照的發放,央行除了制定資金門檻外,將綜合考慮企業的盈利能力、信用記錄、社會貢獻等方面。牌照發放,意味著第三方支付企業正式納入金融監管體系,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性質也將從互聯網技術公司轉變為金融支付企業。
“我們歡迎政府對第三方支付市場進行監督和指導。”首信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高佳卿這樣說。但是,業界還是擔心,監管是否會重蹈其他行業“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覆轍。因為第三方支付企業本質上是互聯網公司,創新是它們的競爭優勢,然而,金融監管非常嚴格,納入監管后,第三方支付業的發展會受到很多限制。
中國光大銀行電子銀行處副處長魏建祥認為,“國內支付公司屬于IT科技企業,很少受到金融監管方面的要求。如果牌照下來了,首先這些企業將受到監管,不再按照IT企業方式,那么龐大的準備金,要接受銀行煩瑣的檢查,很多支付企業是應付不了的。特別是我們支付企業是在互聯網下誕生的,如果像銀行一樣古板地開拓一個產品,他如何能夠和銀行匹配呢,這都會產生監管要求上面的制約。”
“同時,銀行的所有業務規定,其客戶都采取的是實名制。但目前電子支付企業所服務的客戶不一定采取實名制,如果采用金融業的管理辦法,很多矛盾將無法解決。”
差異化生存
被納入監管,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廠商有了合法身份,但它與銀行的競爭關系與生俱來,合作只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的在線支付有三種形式:網絡銀行、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無論哪種,資金的結算都由銀行完成。網絡銀行是銀行自己監管,自己運營;后兩種被稱為支付清算組織,由銀行提供平臺。網銀在線總裁關國光認為,“這種關系類似于電信行業的運營商和SP”,他將第三方支付企業定位為“金融增值服務企業”。“銀行的態度和舉動,左右著第三方支付業的走向。”
即使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涉足的B2B、B2C和C2C領域,也與銀行存在著業務上的交叉。Yeepay公司的余晨認為,“支付網關只是一個簡單的通道,把銀行和用戶連接起來,提供的價值非常低。支付網關所面對的公司,銀行也在面對,所以支付網關會受到大商家和銀行的擠壓。”在一些商業銀行看來,網關型的第三方支付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銀行自己可以做,銀行自己也在大力發展網關,一些原本屬于第三方支付的大客戶也流失到銀行手里。
“第三方支付的優勢體現在小額支付上,與網上銀行一單支付數額相比,騰訊有時一單只有幾毛錢。”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潘辛平說。而在陸兆禧看來,“在C2C市場上,個人用戶多,也較零散。銀行精力有限,不如第三方那么靈活。”中國光大銀行的魏建祥也認為,“電子支付企業最為重要的是定位,也就是專注于面向符合自己特點的中小企業電子交易和C2C。對于銀行來說,核心業務放在了大企業上,大量的中小企業是銀行所顧及不到的。”易觀國際的資料顯示,2006年,C2C網上支付人數達637萬人,占網上支付總人數的97%,預計到2009年,C2C網上支付人數將會達1535萬。
在B2B、B2C領域,第三方支付的客戶也只能定位在中小企業上。在魏建祥看來,“中國的企業每年都有很高頻率的注冊和消失,對于這些用戶而言,銀行不可能去做煩瑣的調查和認證,這恰恰是電子支付平臺和電子支付門戶網站發揮長處的地方,它們的特點是隨需應變,市場化程度高。”
救命稻草
監管是大勢所趨。但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牌照發放不能改變產業現在面臨的一些根本問題。”
“贏利模式單一,這是首當其沖的問題。”據這位知情人透露,目前第三方支付企業首先和銀行簽協議,確定給銀行繳納的手續費率;然后,第三方支付平臺根據這個費率,加上自己的毛利潤,向客戶收取費用。“目前向銀行繳納的手續費率為1.5%,為了爭奪客戶,這個利率被壓低到0.8%,這中間的虧損,由第三方支付企業自己承擔。”有的企業甚至為了爭奪客戶,推行免收服務費的策略,在他們看來,第三方支付目前處于占領客戶階段,“但是互聯網界263電子郵箱的先免費、后收費的策略,失去大量的用戶,這個教訓值得思考。”這位知情人說。
低價競爭的背后動因,是這個產業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如果支付平臺只滿足做一個支付網關的話,就面臨很多問題。”Yeepay公司的余晨說。
在支付業界,一向有“北首信,南環訊”之稱,這是兩家最早涉水第三方支付的企業,現都已取得了一些市場經驗。南環訊的總經理欒毓敏說,“第三方電子支付企業應該做的事情,是深入發掘行業需求,研究中國市場有哪些符合消費習慣的支付產品,所有這一切都要加快開發和研究。”而首信電子商務中心的總經理高佳卿則認為,“第三方支付企業要不斷創新服務,快速發展用戶,來提高從個人用戶到企業用戶,從支付到銀行這個鏈條上獲取贏利的可能性,并以此來構造支付增值業務的基礎和空間。”
篇4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mba 碩士研究生,上海 200093)
摘 要: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指與商業銀行簽約,并且具有一定信譽保障的交易平臺。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是當前電子商務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介紹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現狀,探討支付平臺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電子商務;多元支付體系;創新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8-0050-01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簡介:梁雅斌(1979-),男,山西太原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MBA 在讀,數通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指與商業銀行簽約的交易平臺。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實現消費者、金融機構以及商家的在線支付、現金流轉以及查詢統計等服務,從而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支持。第三方支付平臺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 年的首信易支付平臺是我國第一家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2002 年3 月,銀聯的成立為第三方支付接口與異地跨行的網上支付提供技術支持。從2005 年開始,計算機以及寬帶的普及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相關統計顯示,2013 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總體交易規模達到17.9 萬億,呈現高速發展的趨勢。
一、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現狀
1. 政策環境
為了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了一系列的第三方支付的管理辦法與法規,支付體系逐漸趨于完善。2005 年6月10 日,中國人民銀行了《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14 年的兩會,央行提出進一步加大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包括加強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地位以及業務合法性的監管,以保障交易過程中的資金安全。但是政策上仍然存在漏洞,如缺乏針對性的政策。第三方支付涉及到資金安全、網絡安全、支付安全等多方面的內容,政府的法規對各個細節的管理不足影響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阻礙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所以因此政策不完善仍是造成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的最大原因。
2. 發展規模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隨著電子商務而發展起來的。當前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的數量、規模以及交易額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僅能夠實現C2C 交易,還能夠完成彩票購買、信用卡結算、電信充值等交易。當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快錢、ChinaPay 等多類型,其中支付寶是最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據相關統計顯示,2012 年支付寶占第三方支付平臺總額的46.6%。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賬戶支付的模式綁定個人用戶,通過細分市場等方式實現發展和交易額的大幅提升。
3. 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關鍵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過程中,網絡安全問題是消費者與商家關注的重要問題,它包括消費者信息隱私安全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用問題。網絡安全是客戶運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考慮的首要問題,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效運行的關鍵。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的關系是支付平臺必須考慮的問題,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是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但是同時也存在競爭關系。
二、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策略與建議
1. 明確目標定位,建立多元化支付體系
當前,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銀行與擔保公司的職能。在發展過程中,第三方支付平臺具有大量的沉淀資金,通過合理地運用沉淀資金,開拓資金業務領域,能夠有效提升資金的流轉效率,從而提升資金利用率。但是業務的拓展也會給平臺的發展帶來風險,為了避免風險,需要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中介性質,加強政策上的指引,確保平臺的健康發展。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過程中,建立多元化的支付體系;在業務領域上,加強支付領域的業務擴展,將第三方支付平臺與傳統應用服務領域相結合,從而提升平臺的建設與管理。
2. 創新經營模式,提供具有優勢的服務
第三方支付通過網絡支付的方式,能夠降低支付的成本,從而滿足企業在線業務的支付需求。第三方支付平臺雖然能夠為客戶與商家提供便利性的服務,具有信用中介保證等方面的優勢,但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產品同質化嚴重、業務模式單一。因此為了促進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需要加強服務創新,為用戶提供具有競爭優勢的服務,不斷細分服務市場,提升服務的市場占有率。在平臺上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能夠形成較為完善的商業模式,使平臺具有產業鏈的特征,增強平臺抵抗風險的能力。為了保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保障交易資金的安全,同時創新支付模式,與移動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制動支付的功能,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支付體系。
三、結語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其所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網絡支付安全技術等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對電子支付發展造成障礙。為了促進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需要完善當前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提升網絡安全技術、創新支付模式,推動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世海, 翟麗麗, 王曉東.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模式研究[J]. 學術交流,2012(2).
[2] 唐教, 南水發.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問題探討[J].經濟問題探討,2013(11).
[3]William Stalling. 網絡安全要素――應用與標準[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4] 李維. 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的思考[J]. 計算機世界,2012(4).
篇5
同時,電子商務及其相關配套的產業鏈逐漸成熟,滋生了如網店運營、網絡推廣、移動電子商務終端APP開發等電子商務的相關職業,給IT行業提供了大量職位。一些傳統的零售企業也紛紛進軍電商領域,但其人才的培養速度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速度,導致人才缺口迅速擴大。
業內專家指出,電子商務人才屬于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技術、經濟、貿易、管理等相關知識。一個優秀的電商人才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接受市場的實戰演練,才能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電子商務行業起步晚、積累時間較短,在中國只發展了十幾年,其人力資源結構一時難以適應和調整,所以導致了電商人才缺口大,尤其是優秀的電商人才特別緊缺。在《前程無憂2012年年中盤點IT篇》中曾提及,2012年上半年,雖然電商企業還處于互挖墻腳的階段,但是以往那種動輒幾十萬元年薪挖人的浪潮已經平息。某電子商務企業的HR孔小姐表示,雖然眼下大學里已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是這些學生們還只是電子商務的門外漢,而企業真正渴求的是有三年以上從業經驗的電商營銷人才。
日前的《2012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人才需求的層次上,目前以下三個層次的電子商務人才最缺:高層次管理人才、應用層次的人才、技術人才和綜合性人才。
篇6
摘 要 隨著信息化水平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電子支付服務已成為引領電子商務的主流趨勢,雖然相關法律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進一步規范了我國電子支付各種交易行為,強化了人們對于電子支付的安全信任度,但是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仍然是抑制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所在。本文針對電子支付的網絡安全問題進行了詳細、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強電子支付安全性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電子支付;網絡安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0-0186-02
0 引言
電子支付主要指進行網絡化商務交易的雙方當事人,通過快捷、安全的支付手段實施的貨幣支付行為。基于電子支付具有節省時間、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等基本優點,是目前電子商務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
隨著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
當前我國仍有許多網絡用戶對于電子支付方式存在心理層面上的擔憂,據最新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網絡用戶對于電子支付安全性存在極大擔憂的比例已超過30%,顯然如何加強電子支付的安全管理,已成為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亟待于解決的重大課題。
1 電子支付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
1.1 網絡用戶對于電子支付安全性缺失足夠信任度
據社會調查顯示,約為23.5%的企業和26. 34%的個人一致認為誠信問題是電子商務最讓人擔憂的問題,誠信已成為發展電子商務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基于互聯網交易具有開放性、廣泛性的特點,交易雙方不需見面,交易真實性缺乏實際的驗證,因而對于社會信用度具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國目前電子商務信用體系仍不健全,使電子支付活動缺失可信賴的信譽基礎,社會誠信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另外,企業和個人各種數據信息資料不完備,海關和稅務等部門不能和銀行信息資源共享,銀行對于客戶信息資料不能完全掌握,也影響了電子支付系統的順利開展。
據網上支付研究報告顯示,約有80.5%的網絡用戶表示將會繼續使用電子支付業務,僅為5%的網絡用戶明確表示不繼續使用,大概有14.5%的網絡用戶不太確定,在抵觸使用電子支付的網絡用戶中,約為70%以上的用戶是過分擔憂資金交易的安全問題。
1.2 電子支付市場秩序不夠規范化
隨著電子支付的高速發展,市場秩序的不規范抑制了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導致電子支付產業出現目標不明確的現狀。
目前我國仍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電子支付權利和義務的內容,同時尚未制定關于保護網絡消費權益保護的具體規則,對于網上銀行的運營仍沒有專門法律加以規范和約束。尤其對于客戶信息資料的安全保護方面,目前仍沒有先進的技術措施和成熟的經驗。
比如,第三方支付企業關于法律方面的定性問題;第三方支付企業不具備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的資質問題;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對于電子支付過程采取哪種風險防范措施;在電子支付行為過程中發生糾紛時責任的舉證以及確定問題等。
此外,我國電子商務信息跟蹤、檢測等各種法律法規尚未建立,通過網絡進行合同簽訂、資金交易服務等電子商務行為中存在諸多尚待完善之處。
1.3 電子支付市場網盜事件難以避免
經過理論和實踐證明,電子支付技術維護能很大程度上確保電子支付的網絡安全,網上支付安全性問題主要從兩方面來追溯,主要是指信息被竊取和追溯根源方面的可能性。
從信息被竊取的角度考慮,無論哪一種電子支付安全保護措施,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和論證,并得到完全證實才得以采納,電子支付的數據傳輸信息,利用當前的維護技術是無法破解的。
從信息可追溯性角度考慮,網上交易所留下的信息痕跡較現實交易要多,主要是每次網絡交易都會在各層面被系統記錄,因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隱患。
無庸置疑,進行電子支付必然存在諸多不安全隱患,各種不安全問題的產生并不源自電子支付技術維護方面,而源自于非網絡方面。基于網絡交易的開放性和廣泛性,為各種計算機病毒和木馬程序等對于網絡銀行系統的攻擊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很多網絡用戶缺失安全防范意識和安全保護知識,進一步加大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 解決電子支付安全問題的基本對策
2.1 增強電子支付的社會誠信度
1)嚴格限定電子商務準入體制。一般來講,進行各種經營活動的贏利性企業必須具備營業執照,但電子商務目前卻缺乏這方面的嚴格控制,很多經營商家并不具備營業執照,難以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信譽保證,產品質量也缺乏足夠保障,因此,應加快通過立法的步伐,嚴格電子商務的準入體制;
2)建立和健全電子商務信用評價機制。據現實調查顯示,71.1%的企業和64.2%的個人用戶進行網絡交易時定會關注賣方的信用評價指數,這就完全證實提高電子商務誠信度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增強企業自身的信用度,因此,應建立和健全公正、嚴格的電子商務信用評價機制。
2.2 逐步整頓和規范電子支付市場環境
我國電子商務得以順利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一個健康、有序的電子支付市場環境。有效確保電子支付的資金交易安全則是備受電子商務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支付清算作為電子支付事務中的重要環節。
近些年來,人們逐漸將支付清算作為關鍵要素突出加強以促進網絡金融交易的順利發展。一方面除了銀行要加強安全維護工作外,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應把加強安全維護工作作為重點來抓。
同時,政府應強化電子商務市場環境的規范化管理。并盡快貫徹和落實《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和《電子支付指引》的相關政策,逐步促進電子支付市場的規范化發展,不斷規范支付清算行為,以增強清算效率和防范金融風險,確保為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篇7
【關鍵詞】電子支付;風險;監管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11-0016-01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及普及化,互聯網的陣地已經逐步從科研機構、大學、IT行業走進企業、家庭和個人,互聯網的媒介已經廣泛應用于電腦PC端和手機應用客戶端,互聯網的功能也從從信息共享的過程演變為一種面向大眾信息傳播的過程,在商業貿易活動領域,電子商務應運而生,由此帶來的電子支付也隨之而來,目前,電子支付行業在我國發展迅猛,電子支付系統逐漸完善,迎來了電子支付企業(移動支付企業、IT支付企冶、預付卡企業、POS收單企業)等多元化運營主體并存的局面。這些新生事物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商業運營的成本,提高了商業流通的速度,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因此電子支付成為了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互聯網金融的領域,電子支付在提供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電子支付的風險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電子支付簡介
什么是電子支付呢?電子支付廣泛的可以理解為個人或企業通過直接或著授權別人通過PC終端或手機客戶服務端發出指令進行支付,實現支付與轉移資金的操作,包括互聯網支付、手機(或固話)支付、商戶POS終端交易、ATM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等。簡單來說電子支付可以理解為參與電子交易的各方,包括金融機構、個人和商戶,通過安全快捷的電子支付方式,通過互聯網或手機客戶端進行支付或流轉貨幣資金。
電子支付業務已經成為貨幣資金支付系統中最快捷、最活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組成部分,在整個電子貨幣參與交易信息傳輸的過程中,電子支付系統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利益,包括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資金安全和經濟利益,電子支付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國際金融風險傳導、擴散的風險收到了影響。因此管理電子支付行業的風險,評估其潛在的金融風險并進行有效監管,是目前金融監管當局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電子支付的主要風險
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的同時給消費者帶來便利,同時也給銀行機構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電子支付主要面臨著信用風險、法律風險、監管不力風險以及安全交易風險等,對于傳統意義上的金融系統這些風險顯得尤為突出。
(一)電子支付的法律風險
(1)電子支付相關領域的立法相對滯后。電子支付業務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濟法、銀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和貨幣銀行制度等。而我們現行的許多法律往往適用于傳統金融業務,在電子支付行業產生的法律問題很難用傳統金融行業的法律范疇來得以解決,諸如:電子支付的交易多方的責權利、電子支付貨幣的主體資格、電子支付的貨幣交易量控制及電子支付行業資格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僅在我國乃至世界其他各國也缺乏相應的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加以規范。電子支付業務需要第三方支付機構、金融機構與網絡或移動運營商等不同行業的機構合作完成,各不同機構的風險管理控制存在差異性致使其管理方法存在差異,會較容易導致客戶在某一個環節出現風險,這個風險也是電子支付法律風險最薄弱的環節。我國的《刑法》也缺乏較為明確的法律界定由電子支付的引起的網絡犯罪,從而導致電子支付中出現的經濟糾紛難以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解決。為了明確電子支付交易主體的責權利,對電子支付各個方面亟需完善相關業務的管理辦法和法律法規,從而規范電子支付業務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2)電子支付的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交易雙方出現違約的風險,交易的多方因為各自特殊原因,不愿意或無能力履行合同條款而構成的違約,由此可能致使交易各方遭受損失。在電子支付業務中交易方在合同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義務的這種違約風險比較突出。電子支付業務開展金融交易,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不是一種面對面的方式,而是通過一種虛擬化的互聯網技術來得以實現,突破了金融服務地理、國界的限制,因此對電子支付業務的交易方就要求更高、更加合理的信用結構,對目前我國的金融信用評估系統提出了更高的信用評估要求。
此外,由于我國信用保障體系及征信系統的不完善,頻頻出現類似惡性、荒誕的電子交易問題,跟可怕的是關于電子支付的詐騙案例。因此不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金融信用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電子支付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對電子支付行業監管不力的風險
隨著金融創新的迅速發展,電子支付業務也出現了多樣化的形式,而由于目前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手段相對匱乏,同時受人員限制、缺乏經驗,而電子支付業務的跨地域性、創新性、無痕性的特點,使得監管當局深入開展現場檢查顯得比較困難。
目前,人民銀行、銀監會、商務部、工信部等多個部門對電子支付業務行駛主要監管權,外匯管理局參與跨境支付,分布較為分散,而對于這些監管機構的框架體系缺乏協同監管機制,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尚無明確的牽頭部門和職責分工,重復監管現象及監管盲區容易出現,電子支付的多元交叉交易的行為難以應對。監管當局在一定程度上對已取得支付業務牌照的支付機構缺乏后續的動態監管,因此影響了電子支付行業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對于新興的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特別是監管當局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及傳統金融業務覆蓋不足的落后地區開展的移動支付業務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缺乏資金支持、技術扶持和創新支持,不利于長遠發展電子支付行業。
(三)電子支付的交易安全風險
線上(online)電子商務及線下(offline)其他商業客戶的需要通過電子支付完成交易,但是電子商務在技術安全設計、交易制度設計、大數據設計、技術線路設計等方面可能存在缺陷,支付信息泄露或被篡改等安全問題往往是由于運營商交易系統被攻擊或因網絡信息、大數據信息傳輸被截取等問題造成的,這些系統缺陷必然會導致在電子支付交易安全風險,進行交易支付多方的風險不是單方面出現的,極有可能波及整個電子支付系統的風險。
在線下的商業活動中,電子支付服務機構(POS收單機構)為了利潤往往不能嚴格執行實名制注冊制度,對客戶虛假身份視而不見,作為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模式,可能會產生客戶與商戶之間的不誠信交易,比如信用卡的持卡客戶惡意套現的行為,這個行為能給第三方支付的商戶帶來一定的額外收益,但是這個交易是虛假的,這個風險是很大的一個交易安全風險,影響到電子支付的貨幣現金流量,使該領域的洗錢風險也大大增加,如果電子支付交易的商戶或個人存在匿名或虛假交易,而虛假交易和真實交易難以用傳統的稅收管轄權和納稅申報制度確認商戶的,也加大了稅務機構的追查困難,給國家稅收帶來很大的損失,甚至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
隨著電子支付清算系統的國際化,已經金融交易的國際化,自然加大了電子交易的國際結算風險。基于電子化支付清算系統的各類金融交易,國際利率市場價格波動、外匯匯率波動都可能給電子支付清算帶來交易風險,從而可能會間接的引發市場波動,引起市場風險。
電子支付的風險除了上面闡述的以外,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也是電子支付行業較為常見的風險,更大的是由此導致的實體經濟波動的風險。因此需要我們金融監管當局不斷加強對電子支付的監管,加快電子支付行業的立法規范,加強金融網絡安全管理,亟需將我國的電子支付系統更加完善,積極參與鏈接全球金融系統,進一步深化金融的全球化,加快金融創新的步伐,從而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電子交易系統。
參考文獻:
[1]張勁松,《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盈利模式創新問題研究》,學苑出版社,2012年5月;
[1][英]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1]李麟/錢峰,《移動金融》,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2月;
篇8
關鍵詞:電子支付;網絡外部性;雙邊市場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由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初起步階段逐步進人了高速發展階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的經濟學特征逐漸顯現。
一、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現狀
(一)電子支付定義 在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中,將電子支付的定義界定如下:“電子支付是指單位、個人(以下簡稱客戶)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電子支付的類型按電子支付指令發起方式分為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銷售點終端交易、自動柜員機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歷經了傳統支付向以網絡支付為主的新興支付的轉變,其涵蓋范圍也從ATM取款、POS消費擴大到B2C、B2B、C2C等網絡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領域。
(二)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狀況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聯網正在走進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據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調查顯示,商務交易類應用的用戶規模增長最快,平均年增幅達到了68%。其中,網上支付用戶年增幅80.9%,在所有應用中排名第一。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500億,2010年網絡購物市場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電子支付產業模式呈現出網絡支付(B2C、B2B等)蓬勃發展,移動支付、電話支付蓄勢待發的特點。網絡支付按照機構類型主要劃分為三種類型:商業銀行支付網關、中國銀聯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平臺。
1、商業銀行支付網關 我國最早推出網上支付的機構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支付網關系統由各家商業銀行自行開發,制訂統一的接口標準,通過與商戶服務器直連,借助網上銀行系統滿足網上購物和客戶商戶間的資金結算的需要。銀行支付網關的推出,有助于各家商業銀行拓展新商戶、收取結算手續費、擴大本行銀行卡、網上銀行的影響面進而綁定客戶存款、獲得綜合收益。銀行支付網關已經成為各商業銀行近年來發展的重點及未來市場爭奪的焦點。 2、中國銀聯支付 中國銀聯支付由銀聯公司與商戶服務器聯接。商戶并不與發卡各商業銀行連接,銀聯通過現有的銀聯收單系統實現各發卡行與商戶間的資金清算。銀聯支付可以受理各家銀行卡且支付方式簡單,用戶只需輸入卡號、密碼就可以進行付款,但也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3、第三方支付平臺 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支付網關和銀聯支付網關之外的支付平臺。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支付寶、網銀在線、上海環迅、騰訊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由非金融機構創建,但已基本實現了與各商業銀行的直連,能夠受理各家銀行卡,而且比普通商業銀行支付網關功能完善、能夠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因此雖然起步晚,但競爭力強,成為很多中小商戶和網上支付消費者的首選。
二、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經濟學特征
電子支付產業中包含著眾多的參與者:商業銀行、商家、消費者、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監管機構等。各參與者之間關系復雜。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一些經濟學特征逐漸顯現。
(一)網絡外部性特征 1、網絡外部性定義 網絡外部性(Network Extemality)最早是Jetlrey Rohlfs在研究電信服務時發現的,后來的經濟學家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進一步完善,Katz和Shapiro對網絡外部性是這樣進行解釋的:網絡外部性是指產品使用者來自消費該產品的效用會隨著其他使用該相同產品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加的效應。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是指當采取同樣行動的人(Agents)的人數增加時該行動所產生的凈價值的增值。網絡外部性實質上是網絡規模擴大過程中的一種規模經濟。 網絡外部性有正負之分,產品使用效用既會隨著消費該產品的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大,導致正的網絡外部性;同樣消費者也會因該消費產品的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大外部成本,從而產生負的網絡外部性。 網絡外部性根據產生方式不同分為直接網絡外部性與間接網絡外部性。直接網絡外部性是指通過消費相同產品的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加而導致的直接物理效果產生的外部性,例如電話網絡、電子郵件、網絡游戲等。而間接網絡外部性是指隨著某一產品使用數量的增加,該產品互補品數量隨之增加,價格逐漸降低,從而間接提高了該產品的價值。間接網絡外部性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電腦操作系統,隨著終端使用客戶數量的增加,在該操作系統上進行軟件開發的公司逐漸增多,新軟件產品不斷豐富,從而進一步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該系統的終端,推動操作系統這個平臺的價值不斷提升。 2、電子支付產業網絡外部性特征分析 電子支付產業的網絡外部性同樣既有正的網絡外部性又有負的網絡外部性。隨著網上消費群體與商戶群體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購買到網絡提供的物美價廉的豐富商品而不用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能夠享受到電子支付帶來的方便快捷的購物新體驗;網上商家能夠從網絡這個巨大的無形市場中吸引到天南地北的客戶,同時降低交易、庫存等成本,賺取豐厚利潤;同時電子支付的發展完善了電子商務產業鏈,大大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如銀行卡、物流等產業)的發展。這些方面無疑都提升了電子支付產業的價值,是電子支付產業正的網絡外部性的體現。 同時,電子支付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以及物流等電子商戶相關產業聯系在一起,它的發展也引發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網絡上的隱私權保護問題,電子支付過程中,客戶賬戶、聯系方式、住址等大量個人隱私信息在網絡上進行傳播,擁有此類信息的各相關機構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大規模客戶隱私泄漏風險。再比如,電子支付實現方便快捷支付的同時,也引發了比如信用卡套現、網絡洗錢等新型犯罪問題。這些又體現出電子支付產業負的網絡外部性。 從直接網絡外部性和間接網絡外部性劃分角度上分析,電子支付產業的網絡外部性應該屬于間接網絡外部性。因為單純電子支付消費者數量的增加并不能提升價值,消費者選擇是否進行電子支付取決于網上商家的多少及產品種類,網上商家選擇是否接受電子支付這種結算方式也取決于另一端消費者的數量。這就體現出了間接網絡外部性的特征。 轉貼于
(二)雙邊市場特征 1、雙邊市場定義 目前常見的雙邊市場(Two-sided Markets)定義有Arm- strong2004年提出的:雙邊市場是指兩種參與者需要通過中間層或平臺進行交易。而且一組參與者(最終用戶)加入平臺的收益取決于加人該平臺另一組參與者(最終用戶)的數量。更確切的定義是Rochet和Tirole2004年提出的:平臺兩端市場的定價總和固定,如果交易平臺上成交的交易總量與兩端之間的價格結構有關,或者說與兩端的相對價格有關,則這樣的市場就是雙邊市場。
2、電子支付產業雙邊市場特征分析
電子支付產業是具有典型的雙邊市場特征的產業。按照雙邊市場的定義,雙邊市場是一種類似于“啞鈴形”的產業結構。當平臺對兩端的參與者制定的價格總水平保持不變時,價格結構或兩端的相對價格改變將影響到雙方對平臺的需求和參與平臺的程度,并會進一步影響到平臺實現的交易總量。在電子支付產業中,電子支付平臺提供機構(金融機構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為網上消費者和網上商戶提供結算服務的同時也對平臺的兩端實行收費,收費價格策略的制定既包含對消費者端收費價格策略,也包含對網上商戶端的收費價格策略。 電子支付產業中只有電子支付平臺兩端的參與者達到一定規模,電子支付平臺才能夠正常運轉,并在一定的規模臨界值之后實現盈利。要使平臺兩端參與者同時達到一定規模,就必須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相較于平臺兩端的價格總水平,兩者間的價格結構更為重要。在實際的電子支付平臺運營中,常常采用定價平衡法則,平衡法則是指為平衡兩邊用戶的需求,交易平臺通常對一方采取低價策略或轉移成本的方式,以吸引其來平臺注冊交易。具體來講,就是僅收取網上商戶的費用而對網上消費者低收費或不收費。這正是雙邊市場特征的明顯體現。
三、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的發展建議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網絡外部性及雙邊市場等經濟學理論特征研究為促進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1、大力扶持,合理定價,促進電子支付產業發展
篇9
關鍵詞:旅游;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2-0176-02
2007年,我國接待入境過夜旅游人數達5 472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419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國內旅游達16.1億人次;出境旅游達4 095萬人次,居亞洲第一位,旅游業總收入達到1 540億美元。有關專家預測,到2015年,中國入境過夜旅游人數可達1億人次,國內旅游達28億人次,出境旅游約1億人次,游客總量約30億人次。旅游業增加值可達2 820億美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1%、國內生產總值的4.8%。基于對中國旅游業的預期,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預測,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國、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旅游電子商務作為旅游業和信息化相結合的模式之一,也得到了飛速發展。
一、我國旅游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概述
1.1 旅游電子商務
廣義的電子商務一般是指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到NII(國家信息基礎結構-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礎結構)和Internet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后的所有活動。旅游電子商務旅游實際上是旅游經營在網上詢價、報價、預訂、支付、配送(服務)等等一系列商務活動的過程。
旅游業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產業,這一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與旅游業之間的深層次互動關系,作為兩者結合產物的旅游電子商務已經并將繼續顯現出充分的活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市場競爭格局基本呈現四大陣營:攜程作為第一陣營依然處于領先者地位;芒果網以強大的旅游資源整合優勢、資金優勢、品牌優勢以及國資委支持的優勢,作為強大的挑戰者進入市場,已經形成僅次于攜程網的市場地位,與e龍和傲游網等為市場的第二陣營;以旅游搜索引擎為創新運作模式的“去哪兒”比較搜索網站仍處于盈利模式的探索期,位于第三陣營;訂房為主或是訂票為主的旅游預訂網站,以差異化產品為特點存在于旅游預訂市場,作為市場第四陣營,處于補缺者地位。
2007年,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22.5億元人民幣,較2006年增長65.4%。預計2008年受奧運因素強有力推動,中國與更多國家之家旅游市場開放因素的推動,以及中國本地商旅、私人旅行市場發展影響,該市場規模將達38.4億元,增長率達70.7%。然而,目前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以2007年為例,旅游電子商務營收只占旅游業總營收的0.2%左右,而在歐美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往往在30%以上。
自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兩大巨頭攜程和e龍分別于2003年和2004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后,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市場的巨大潛在市場受到了國際和國內資本的關注。從2005年開始,在國際、國內大量資金支持下,各類旅游電子商務服務商紛紛通過新設或者收購的方式創立,爭奪我國旅游電子商務服務市場,迅速填補了我國旅游電子商務服務的空白細分市場,加速提高了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的服務水平。我國旅游電子商務正在迅速發展中。
1.2 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是指以電子計算機及其網絡為手段,將負載有特定信息的電子數據取代傳統的支付工具用于資金流轉,并具有實時支付效力的一種支付方式。信用卡、借記卡、手機、網上銀行、支付寶等都屬于電子支付的范疇。2007年我國電子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實現了100%的增長,突破1 000億元大關,并預計2008年仍將保持100%以上的增長。到2007年末,使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子支付平臺“支付寶”的用戶已經超過6 000萬,日交易總額超過2.7億元,日交易筆數超過130萬筆。中國移動也開始試水電子支付,用戶網上購物使用移動的小額支付平臺,在購物后直接扣除用戶手機話費。與此同時,網上銀行也開始成為電子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個人網銀2007年的交易額增幅高達284.6%,成為電子支付中最為搶眼的一支力量。目前,幾乎所有的銀行都開設了網上銀行業務,幫助用戶通過互聯網購物及繳費,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整個購買流程。
從技術角度上看,電子支付包括“在線支付”和“離線支付”兩種方式。信用卡、借記卡、網上銀行支付等等支付方式由于需要實時與銀行通信,所以被稱為“在線支付”;而手機支付、校園中廣泛使用的一卡通以及公交卡等等,因為采用預存款方式,并不需要與銀行賬號相連,因此稱為“離線支付”。我們在旅游電子商務中應用的往往是在線支付方式。
二、電子支付在旅游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現狀
國際旅游組織(WTO)的一份藍皮書《E-Business for Tourism》中提到:旅游和電子商務是天生的伙伴。在過去幾年的相關文獻中,有些研究者也認為旅游電子商務不涉及到其他電子商務類型中較為頭痛的物流配送問題,并且對于支付、信用等重要方面的需求也沒有零售業電子商務活動那么高。在傳統旅游業中,支付方式往往是通過前臺支付來完成的,剛剛開始起步的旅游電子商務自然也往往采用這種方式。
然而,2006年10月26日年電子客票全面推行后,旅游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開始微妙轉變,促使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也開始積極考慮應對方案。在旅游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的需求是不斷擴大的。隨著電子客票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旅客會從“電話訂票,送票付款”的傳統方式,過渡到“網上支付,實時出票”的全數字化方式。在酒店預訂方面,盡管旅游者大多在前臺付款,而在旅游高峰期,多數酒店都要求旅游者有信用卡擔保或付預訂金,由此產生了電子支付的需求。與此同時,全國廣泛推行的“交通一卡通”以及某些旅游景點推出的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卡式門票或者數字門票,以及電子支付方式的多樣化以及迅速普及,也對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對電子支付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較大的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攜程和e龍,目前,只接受信用卡支付或擔保。但是信用卡在我國并不普及。究其原因,可能是這些網站定位于較高端的商務旅游者,同時,傳統支付方式的替代性較強,對電子支付的依賴程度不大。時下,網站用戶使用電子支付的比例不高。不久前e龍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沒有在線支付經歷的會員達到74%,其中35%拒絕嘗試這種新的支付手段。而占絕大多數的中小型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往往不提供電子支付方式。
除此之外,在支付額度方面,機票、旅游產品涉及的金額普遍較高。按照2005年10月30日央行出臺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規定,除非采用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網上支付單筆不超過1 000元,每日累積不超過5 000元。這就意味著一張售價在1 000元以上的機票至少要支付兩次才能成功,高于5 000元的國際機票則難以在網上支付。
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似乎有些跟不上電子支付的發展了。
三、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發展電子支付方式的對策
游客的旅游過程一般包括旅游前決策過程、出行旅游過程、旅游后行為等三個主要過程。旅游前決策過程會經歷確認旅游需要、收集旅游信息、評價旅游方案、做出旅游決策等四個階段;出行旅游過程是散客旅游者從居住地出發進行旅游最后回到居住地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旅游者吃、住、行、游、購、娛等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后行為是散客旅游者在旅游后體會到某種程度的滿意或不滿意,會尋求能證明旅游產品價值高(或低)的信息或采取的行動。對于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旅游者進行支付的時機是旅游前決策過程之后、出行旅游過程之前,即是旅游者在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幫助下做出了旅游決策之后及實際出發進行旅游活動之前。在這一時刻,“趁熱打鐵”式地提供電子支付接口,對商家與用戶都是有好處的。
基于目前旅游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的現狀,本文提出以下對策:
1.加速信用體系建設
旅游產品往往不能夠直觀地通過互聯網展示,因此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問題就開始凸顯出來。因此,完善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信用查詢系統,建立中小企業基本信用制度,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等,通過構建旅游電子商務市場信用,促進電子支付發展。
2.采用多樣化的電子支付手段
網上銀行、銀行卡、信用卡、手機支付等等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技術,旅游電子商務企業應當與相關金融服務提供機構廣泛聯系,為旅游者提供多種選擇,促使旅游者選擇電子支付方式。
3.與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合作
大多數中小型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及資源建立自己的電子支付平臺。而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較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例如,支付寶、貝寶、快錢、易網通等等。通過與這些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的合作,利用現有資源發展電子商務,未嘗不是一條可行之路。
4.適當采用離線支付方式
對于酒店、旅游景點景區來說,可以考慮適當采用這種技術。旅游者在開始旅游活動前先對門卡或者門票充值,在接下來的旅游活動中都可以使用這張卡票進行支付。這種便捷的支付方式對提高顧客忠誠度有一定幫助。
四、小結與展望
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的電子支付的成功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信用體系的建立,即通過商家信用認證、信用憑證上傳、支付信用度累計和用戶監督(評價)相結合的辦法,盡可能確保商戶的誠信和信息的真實;二是引入誠信支付工具,確保用戶在享受到服務后再正式支付費用,進一步減少旅游者交易風險。這種模式建立后,旅游活動的吃、住、行、游、購、娛都將可以在此模式之上發展,從而讓旅游活動更加方便和安全。
參考文獻:
[1]羅莉婭,武建鋒.我國電子支付的現狀及法律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6):168-169.
篇10
美國:電子支付穩步發展
1995年,美國安全第一網上銀行(SFNB)開創了全球銀行在線金融交易的先河。2004年,在美國電子商務交易中,電子支付交易總額為2800億美元。2005年,美國網上支付市場規模達到125億美元,其中創新支付服務是電子支付產業增長最快的領域,電子支票的市場份額也從2003年的6%增長為2005年的9%。
美國電子支付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其個人金融信用體系的完善。而在法律層面,美國并沒有專門針對電子貨幣的法律,儲值卡、智能卡、電子錢包這類產品被看做債務而非儲蓄,所以,美國允許非銀行機構發行這類支付工具。美國非銀行機構的第三方支付組織發達,也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電子商務的發展構成美國電子支付增長的另一動力, 2005年美國零售業在線收入達到1572億美元,比2004年的1450億美元增長了8.4%,在全美零售額中超過了2%的比例。網上購物額增長反映了消費者對便捷性的需求,而PAYPAL等企業提供的快捷、方便、安全的收費工具更成為推動電子支付應用的主流力量。美國的支付市場收入將按每年8%的增長率增長,預計于2008年達到4110億美元。
日韓:創新和消費者培育是關鍵
在電子支付領域,日韓企業以其在移動終端的業務創新著稱。
韓國是第一個采用把信用卡與手機結合在一起的大規模移動電話支付系統的國家,并建立了基于“金融信息紅外線”(IrFM)標準,由于手機中安裝了保存支付信息的芯片,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的菜單輸入信用卡信息,又由于芯片可以存儲多個卡號,用戶在支付時可以選擇使用哪張卡。2001年,運營商SK推出了MONETA的移動支付業務品牌。安裝手機智能卡到手機上,用戶可以實現用手機結算,在ATM機上取款,還可以通過手機支付地鐵費、停車費等。2004年8月,SK將其移動支付業務整合成新的品牌“M-BANK”。用戶在手機中內置智能芯片,其結算信息可以實現密碼化,用戶可以在很高的安全環境下辦理各種金融服務。
在日本,NTT DoCoMo等移動運營商均把移動支付作為重點業務予以積極推進。NTT DoCoMo與電子產品巨頭SONY共同推行了“i-mode Felica”移動錢包方案,目前移動錢包應用面向6大領域,包括購物、交通支付、票務、公司卡、身份識別和在線金融。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日航也開始提供移動票務服務。顧客不僅可以通過手機或互聯網購買客票,還能通過讀卡器識別手機上的代碼,完成檢票并獲得登機牌,日航還在機場各處安裝讀卡器,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或卡在機場商店中消費航程積分。在使用FeliCa手機的用戶中,60%的用戶每周至少會使用一次支付功能,隨著運營商在手機卡中整合更完整的信用卡支付功能,用戶的使用頻率和金額都在不斷增長。
歐洲:跨國界的在線支付暢通無阻
歐洲四家移動運營商:法國的Orange、西班牙的Telefonica、德國的 T-Mobile和英國的沃達豐為了聯合推動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建立了移動支付服務協會,旨在促進各國運營商移動支付業務互操作。作為協會成員的各國運營商均可采用這一系統,通過手機提供一種開放的、不同品牌間互操作的界面,向它們的用戶提供統一品牌、統一使用界面的跨國界移動支付業務。
在業務層面,各大運營商極力推廣基于 3G的商用業務創新。在一些國家,凡加入運營商建立的移動支付系統并設立了移動賬戶的用戶,可以在指定的商店用手機購物。
在技術上,歐洲國家一直致力于電子支付業務的安全和認證研究。瑞典多家銀行與移動運營商正在共同推進一項手機電子身份識別(e-ID)通用標準,該標準將用于安全電子身份識別以及多種服務的簽名授權。通過手機SIM卡建立國際化電子身份識別標準,并且由銀行或者其他經授權的機構發行標示,個人據此電子標識進行安全識別。此次行動是銀行與移動運營商首次共同推進基于手機的電子身份識別標準,是對電子支付安全認證研究的進一步延伸。
中國:電子支付熱潮涌現
2000年,招商銀行首家推出一卡通網上支付功能,在中國導入電子支付的概念和實踐。隨后,眾多銀行也相繼推出了網上銀行服務,但是,銀行的網銀一般只對大客戶服務,即便如此,他們的售后服務也不能夠完全滿足市場的需要。所以,一些電子支付公司相繼進入電子支付市場,共同掀起了一場電子支付的的“”。
市場:電子商務推動電子支付 迅速發展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行為的日益形成,我國的電子支付得以迅速發展。2005年,包含網上支付、電話支付和移動支付在內的中國電子支付交易規模達到了164.10億元,比2004年增長113.5%。預計200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34.05億元,比2005年增長103.6%。
我國商家規模約2000萬戶,目前不足40萬戶商家可通過中國銀聯受卡。期望到2008年,年營業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商家中有60%可以受卡。目前大中城市銀行卡消費占零售消費總額不足3%,2008年期望達到30%。到2010年,預計中國電子支付交易額可以達到2087.48億元。(見圖1)
在電子支付的實現過程中,第三方支付可以有效地保障貨物質量、交易誠信、退換要求等環節,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都可以對交易雙方進行約束和監督。隨著電子商務在國內的快速發展,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的交易規模增長也極其迅速,根據賽迪顧問的分析,2005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規模達到79億元,比2004年增長79.9%。預計到200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規模將達到120.5億元,實現52.5%的增長。(見圖2)
產業鏈:合作仍需加強
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都意識到話語權與利益分割的緊密聯系,于是,在這場“支付”剛開始不久,話語權的爭奪就構建了移動支付產業自身發展的樊籬。
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競合關系有些似曾相識,與一切來自于產業鏈的上下游的競合一樣,第三方支付公司和一些支付企業表現出來的競爭力,讓商業銀行感到不安。所以更多的商業銀行在產業鏈上延伸自身業務,全面介入電子支付業務,這一舉動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政策層面,《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出臺將設置第三方支付公司進入和生存的牌照,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將面臨生存危機。產業鏈上下游的競爭導致了產業的內耗,而這種內耗的代價除了限制了第三方移動支付發展的腳步,更減緩了電子支付的發展速度,而支付在事實上期待產業鏈的合作共贏。
業務:創新每天都在發生
在對用戶需求的全面把握基礎上,來自于服務商、銀行和運營商的共同努力形成的群策群力,創造了中國電子支付業務的不斷創新。
中國移動與移動納維公司聯合推出了二維碼技術。盡管面臨統一二維碼標準和建立合理商業模式和識讀布局,手機二維碼使得移動支付的安全隱患得到解決,其帶來的電子防偽革命已經得到用戶認可和接受。
2005年,YeePay易寶推出其創新的電話支付業務,YeePay 易寶電話支付是國內首例真正實現了脫離互聯網限制的電子支付方式。電話支付將互聯網、手機、固定電話整合在一個平臺上,把每一部普通電話都變成了虛擬的 POS 機消費終端,真正實現了脫離互聯網限制的電子支付。對世界上現金流通量最大,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的中國來說,電話支付無疑是一種適合國情的支付方式。
中國銀聯和中國電信聯手推出了智能刷卡電話,將普通電話機升級成為集語音、信息及金融服務于一體的新型綜合信息終端。它成本低廉,真正實現了“讓有電話覆蓋的地方就可以隨時刷卡支付”,有力的推動了電子支付業務的普及。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