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制度體系范文

時間:2023-12-24 15:2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用管理制度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信用管理制度體系

篇1

關鍵詞:勞務公司 管理制度 績效考核 薪酬體系

一、前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現代企業間競爭的持續加深,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的重要環節,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績效考評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對于確定勞動報酬、組織員工培訓、進行人事管理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A勞務公司位于天津市,主要承擔勞務員工的派遣工作。如何運用現代績效理論及薪酬激勵方法來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了企業管理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二、A勞務公司績效薪酬體系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現階段,A勞務公司員工的薪酬主要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其中基本工資由員工崗位、級別、工齡等確定,績效工資則根據員工當月的績效考評結果差額發放。員工年終績效考評的結果則用于年終獎金的評級。公司的績效考評工作以公司高層及中層領導的主觀判斷為主,考評方式分為月度考評、年終考評,并與當月(年)績效工資掛鉤。

根據一些員工的反饋結果,當前的績效考評工作在指標選取、過程設定等方面存在不足。大多數員工并不清楚考核工作的內容、程序和流程。人力資源部在整個考核過程中僅作為組織者,并未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一定程度地影響了考評工作激勵性的發揮。此外,由于當前績效考評工作的指標覆蓋不夠全面、考評結果與薪酬體系的結合過于簡單、缺乏考評結果對于非物質性薪酬(員工職業前景、培訓機會、崗位晉升等)的應用等問題,導致相關績效考評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

三、A勞務公司績效薪酬體系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及保障措施

首先,制定完善的績效考評薪酬發展體系。結合指標選取、過程設定等工作的開展,不斷完善企業的績效考評薪酬發展體系。通過將公司績效考評結果與薪酬體系中外在獎勵、內在獎勵的各項內容及因子相結合,可實現公司績效薪酬體系的有效統一,并最大限度地發揮績效考評工作的激勵作用。獎勵措施的制定應綜合考慮資金成本、激勵效果、個人意愿、崗位實際等等,盡量實現激勵作用與資金投入相均衡的最大化。

其次,加大福利與服務激勵措施的應用。通過為員工提供相應的福利和服務,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和好評度。現階段,A勞務公司為員工提供的福利和服務主要包括飲食福利、健康福利、娛樂福利、交通福利等多種。為了體現績效考評結果對于福利和服務的影響,可根據績效考評的標準制定相關獎勵措施。如,對于當月考評級別為優秀的員工,可增加餐費補貼、發放電影票、延長活動室的免費使用時限、提高當月交通費用報銷額度等。

第三,建立各部門各職位的崗位獎效管理辦法。現階段,A勞務公司針對不同崗位印發了《公司XX崗位獎效掛鉤管理辦法》,通過明確各個部門、崗位的責任與權力,使績效考評中的指標設定、任務分配等工作有據可依。此外,還應通過《崗位職務說明書》的印發,來進一步明確職務基本信息、職位職責、主要職責考評指標、任職資格、工作特征等內容,從而對員工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及考評指標進行準確的說明。

最后,建立良好的績效溝通與反饋機制??冃贤ㄅc反饋是績效考評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員工本身、上級和企業都是有益的?,F階段,A勞務公司尚未建立良好的績效溝通反饋機制,一定情況地影響了考評工作的開展。未來,公司的績效反饋可通過一對一面談、部門內會議、小組座談等形式進行。通過對員工績效進行面談,可建立員工對公司績效考評管理的了解和信任,并有利于管理人員搜集對公司發展有利、有意義的信息,及時制訂出更準確、簡潔、有效的績效目標和方案。

四、結束語

自美國“科學管理之父”泰勒(Taylor)1891年創立科學管理理論后,關于企業績效及薪酬體系的相關研究就一直成為了管理學中的一個熱點。本次研究通過對A勞務公司績效考評與薪酬體系實際狀況的調查,分析出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相關問題解決辦法及保障措施的探尋。文章提升了A勞務公司績效考評及薪酬體系工作的作用,對于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林新奇.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第1版)[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

[2]蘇愛肖.如何充分地發揮企業薪酬的激勵作用[J].管理觀察,2013(15):6-9

篇2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是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加強*區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必須以“*”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國家和*市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認真落實“科教興區”發展戰略,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大力弘揚“創新貴如金,誠信重于山”的精神,把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深刻認識到誠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是打造“財富*、智慧*、綠色*”的重要基礎,是把*建設成為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市民生活放心區和實現*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明確目標,堅持原則,高標準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按照*市《關于加強*市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市20*年-20*年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緊緊圍繞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信用體系建設,以開展各類社會誠信活動為基礎,以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機制為核心,以培育信用服務行業為重點,加快信用信息記錄、信用資源整合以及信用需求培育,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區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20*-20*年,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信用體系建設要深入推進,信用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完善公務員工作誠信考核制度,促進信用產品在公務員考核、人才招聘、政府采購、公共財力招投標環節中使用;加強政府部門承諾和服務內容的誠信考核,特別是政府重點工作的考核。企業誠信建設:引導企業自主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檔案;建立區屬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開展信用管理崗位培訓;引導企業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等。個人誠信建設:推動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庫,并逐步擴大個人信用報告的業務范圍和個人信用產品與服務種類。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機制和評估機制;開展信用評估,推動信用產品在經濟和監管活動中的使用;建立社會信用約束機制,懲戒失信行為,組織誠信宣傳和普及教育活動,優化誠信發展環境,逐步把*建設成為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和市民生活放心區。

20*-2009年,基*形成相應的信用制度,有效地對信用行業進行規范管理,使信息管理和征信活動做到有章可循;扶持和培育規模型信用中介服務行業,既有權威的聯合征信服務機構,又有為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和不同經濟行為提供第三方信用服務的企業群體,信用服務成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環節;基*形成較為活躍的信用市場需求,信用系列產品在政府監管、社會中介和企業交易等各種社會、經濟行為過程中得到廣泛使用,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費在誠信體系的支撐下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基*形成較為完善的社會制約機制,對偷逃稅款、惡意合同違約、拖欠債務、商業欺詐和假冒偽劣等不良行為,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制約”的局面,使誠實守信成為市場主流和社會規范,“誠信*”框架基*建立。

到2010年,基*建立滿足市場經濟和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社會誠信體系。

加快推進*區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通過確立市場規則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誠信環境,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規范、有序地開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信用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信用產品的開發、服務,必須交由獨立、公正的第三方征信機構來實施,實現社會信用信息資源的市場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長遠規劃,分步推進。要貫徹“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方針,借鑒其他地區建設社會誠信體系的先進經驗,結合*區實際,周密制定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分階段穩步推進。

(三)應用先導,社會參與。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要與*區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政府部門帶頭先行,金融行業要重點推進應用。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鼓勵應用信用信息,并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授權第三方服務機構或行業組織開展信用咨詢服務、信用等級評定等,并將有關信息納合征信數據庫。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協調,緊密配合,共同推進。

三、明確任務,精心組織,確保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各項任務落實到實處

(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信用管理制度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保障,信用管理體系是引導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正確開展的必要條件。必須抓緊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法制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臺和制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記錄歸檔及使用管理規定,企業信用征信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必須加強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征信管理部門要做好*區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和指導推進工作,協調公共信用信息的依法公開和共享,加強對個人和企業聯合征信活動的監督管理,支持聯合征信機構和其它信用服務機構依法開展征信業務,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保證各項建設任務的順利實施;協調各行政管理部門采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管理措施,對企業和個人的失信行為給予必要懲戒,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被動。各行政管理部門要制訂優惠或方便性規定,對擁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在政府采購、公共財政項目招投標、中小企業貸款、監督管理等方面給予鼓勵。金融、商業和社會服務機構對擁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記錄的個人,要在授信額度、還款方式等金融服務和有關社會服務方面給予優惠和便利,促使市場主體的信用行為逐步走向規范。

(二)加強行業信用管理和企業信用管理。行業信息管理和企業信用管理是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支撐。各監管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機構要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統一框架下,加強對*領域、*行業信用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建立針對市場主體和經營行為的信用管理和服務體系。積極參與*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促使誠信活動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和評價信息及時記錄到區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待共享平善后再逐步納入市征信服務系統。征信管理和檔案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企業信用管理試點工作,研究制訂企業內部信用管理條例和措施,逐步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聯合征信服務機構要開辟信用調查渠道,鼓勵各類組織機構向區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提供信用信息。各類企業和中介機構和社團組織要增強“信用為*”的意識,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組織機構,做好信用檔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完善信用風險防范機制,定期查驗自身的信用記錄。鼓勵重點企業和國有企業設立信用主管和信用管理制專職部門。

(三)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和管理。經濟活動中的信用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管理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各行政管理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和行業組織要在行使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務或行業服務的過程中,全面、準確、及時地記錄企業和個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留下的“痕跡”,實行歸檔管理,并按照規定,把依法可以公開的與個人和企業信用有關的公共信用信息,向區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并做好相關數據的維護和更新工作。聯合征信服務機構可向掌握信用信息的司法機關、仲裁機構、行政管理部門及相關管理機構采集,也可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收集方式,歸集個人和企業信息用記錄。尤其要將企業和社會中介機構違法犯罪以及提供虛假信息的記錄納入區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中形成的有關記錄,也要納入區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要鼓勵企業主動提供自身真實的信用狀況,并對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四)擴大各類信用產品的使用范圍。信用產品的使用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關鍵。各行政管理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和行業組織,要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步對信用產品的使用作出必要的制度性安排,先在政府采購、公共財政項目招投標、公務員考核和錄用、各類先進評選中使用信用報告,再逐步向登記注冊年檢、行政事務審批、資質認證管理、小企業貸款擔保以及金融、保險中的信用交易、信用消費、信用擔保和租賃等領域中延伸。

(五)做好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教育、培訓和宣傳工作。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和社會性的工作,要發動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新聞、廣播電視、報刊等機構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大力開展誠實守信知識的教育,廣泛開展社會誠信的宣傳,加大輿論、社會監督力度,增強社會各階層的信用意識和遵紀守法觀念,營造“有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社會氛圍。相關培訓機構要按照統一規范標準,組織開展面向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的信用知識講座和專業崗位培訓,促進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領導,扎實推進,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協調發展

篇3

論文摘要:簡要闡述了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過程中主要存在經營管理目標偏差、基本管理職能欠缺、應收賬款管理滯后、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等問題,提出了“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組織機構,改進銷售/回款業務流程,建立全過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的基本解決方案。

一、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以契約為基礎的信用經濟,信用經濟的主體是各式各樣的企業,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是社會信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中,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也是國內企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根本保障,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社會信用制度的完善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前提

規范有序的市場經濟活動需要建立一個能夠有效調動社會資源和規范市場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關系是企業正常經營與市場健康運行的基本保證。沒有信用,企業不可能正常經營;沒有信用,市場不可能健康運行;沒有信用,市場經濟不可能健康發展;沒有信用,宏觀經濟政策不可能順利實施。

(二)信用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

市場經濟越發達,企業活動范圍越廣泛,信用就越重要。從企業整體看,信用是企業形成凝聚力并且發展壯大的基礎,沒有了信用,企業無法發展壯大;從企業融資看,信用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條件,如果企業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順利融資;從市場交易看,企業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市場樹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戶和消費者的信賴和歡迎,才能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因此,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改善企業信用狀況,提升企業信用等級,對于企業抵御市場風險,改善企業融資條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和做大做強,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可見,企業有必要對信用管理體系進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業外部信用體系的管理,二是企業內部信用體系的管理。這里筆者僅就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提出個人的一點想法。

二、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

隨著以解決產權問題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我國企業面臨的更為嚴峻和緊迫的問題是,基礎管理落后,無法適應當前買方市場和信用經濟的要求。特別是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信用經濟更是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

當前我國市場信用體制相對比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臺上開展的商務活動難以兌現,線下付款勢必存在著債務拖欠和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問題,影響了企業發展。為了有效規避商務活動中的兌現風險.企業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這也是每個企業微觀經營管理機制改革的關鍵環節。

(一)問題分析

在傳統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在計劃與行政管理之下進行的,企業之間(包括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個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統一安排下進行的,企業無須過多關心信用和風險問題。進入市場經濟體制后,企業變成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自主經營的經濟主體。這時沿襲傳統管理體制的企業,其信用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的欠缺開始暴露出來,并逐漸成為制約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瓶頸。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著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經營管理目標的偏差。近幾年來,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在發展上大致都經歷了以下過程:初期資金高投入,銷售額高增長,后期則低回報,甚至出現經營危機。在買方市場和賒銷方式下,一個企業如果過份注重銷售業績的增長,雖然能快速擴大賬面銷售額,但其背后的財務狀況卻不容樂觀,應收賬款上升,銷售費用上升,負債增加,呆賬壞賬增加,利潤隨之下降。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偏差。有的企業管理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業績考核,不顧企業長遠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潤;有的企業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單純追求銷售額增長,偏離了最終利潤這一企業最主要的目標。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發生偏差,使企業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實亡。

2.基本管理職能的欠缺。在我國企業現有的管理職能中,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這兩個部門承擔的。然而在落實應收賬款的過程中卻常常出現由于職責分工不清而導致兩個部門相互推托的現象,這樣就使得應收賬款的處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現管理真空?;竟芾砺毮艽嬖谇啡?,使這兩個部門由于管理目標、職能、利益和對于市場反應上的差異,都不可能較好地承擔起企業信用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的職能。

3.應收賬款管理的滯后。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重點是如何“追賬”。有些企業的銷售人員、財務人員耗費大量精力參與討債,有些企業甚至專門成立了追賬機構,但收賬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忽視了交易之前和交易過程中的信用管理,將應收賬款管理的重點放在“事后收賬”,結果使應收賬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還花費了數倍于應收賬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損失慘重。應收賬款管理明顯滯后,使企業一時無法收回賬款,使得各方面的資金周轉不開,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甚至面臨倒閉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銷售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上,我國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或運用現代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和方法。比如對客戶的信用風險缺少評估和預測,交易中往往是憑主觀判斷作決策,缺少科學的決策依據。在銷售業務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額度控制,往往是重權力而不重職能,一旦出現風險問題又相互推卸責任。在賬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專業化的方法,在銷售提成的激勵下,業務人員拉到大量訂單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專業技能的人員去收賬,企業最終只能品嘗大量呆賬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決方案

企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組織機構。目前我國企業在組織機構及其職能設置上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競爭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企業最高管理決策層缺少對信用決策業務的領導和控制;信用管理職能劃分不清,大多是支離破碎地分布在銷售和財務部門,其結果往往是只重權力不重職能;部門內部管理目標、職責和權力不配套,而且部門問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協調和溝通;缺少獨立的信用管理職能和專業化分工

針對上述管理現狀及未來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1)企業應當建立一個在總經理或董事會直接領導下的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或設置信用監理),有效地協調企業的銷售目標和財務目標;同時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科學的風險制約機制,防止任何部門或各層管理人員盲目決策所導致的信用風險。

(2)將信用管理的各項職責在各業務部門之間重新進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采購部門等業務部門各自承擔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須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標和特點進行科學的設計。例如,在傳統上銷售人員壟斷客戶信息的問題,必須通過各部門問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門集中統一管理加以解決。

(3)一些企業已成立的追賬機構(如清欠辦)應劃歸信用部統一領導,更加專業化地開展工作。首先,在業務程序控制中強化信用風險控制環節,使各部門分工協作,盡量減少信用風險帶來的損失;其次,實現對客戶信用管理的職能化、專業化,主要是對客戶資信進行管理,對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全方位地進行客戶信息搜集、評估和監控;再次,在有客戶來訪時,信用管理部門負責將公司的信用情況向客戶進行說明展示,以促進有效銷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門通過對各部門人員的培訓,形成企業內部對客戶信用風險的共識。

2.改進銷售/回款業務流程?,F代企業管理在傳統職能分工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部門間的協調作用和流程設計。例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業務流程再造和ERP解決方案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管理趨勢。銷售/回款業務流程是企業關鍵性的業務流程之一,最為重要而且復雜。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將企業銷售和回款業務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流程設計的方法,跨職能部門地實現銷售業績增長和降低收賬風險這兩個最基本的目標,從而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筆者在這里建議有條件的企業應用ERP專業管理軟件來實施對企業內各流程的掌控。)

實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進的業務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項目:客戶開發與信息搜集業務流程;客戶信用評級業務流程;訂單處理與內部授信業務流程;銷售風險控制業務流程;款回收業務流程;債權處理業務流程。企業通過上述各項業務流程的建立和改進,將在銷售/回款這一企業最重要的價值鏈中獲得較大的增值,其中賣方(企業)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買方(客戶)信用風險的降低是使各項業務流程得以改進的關鍵。比如某公司就是應用ERP管理軟件對信用實行良性管理。他們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評估方式寫入程序,使其產生一個新的專門用于信用評估的程序,該程序包括企業所需要的客戶信用資信。

3.建立全過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一些企業不能很好地實施信用管理,是因為缺少一套比較完整而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許多企業不斷頒布各種應收賬款的管理規定,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究其原因在于相關的規章制度沒有系統化的設計。企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1)事前控制一一客戶資信管理制度??蛻艏仁瞧髽I最大的財富來源,也是企業最大的風險來源。為了搞好企業信用管理,企業必須首先做好客戶的資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對客戶信用信息進行收集調查,實施風險評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工作都需要在規范的管理制度下進行。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需要在五個方面強化客戶資信管理:客戶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戶資信檔案的建立與管理、客戶信用分析管理、客戶資信評級管理以及客戶群的經常性監督與檢查。超級秘書網

(2)事中控制——賒銷業務管理制度。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信用風險主要是由于銷售部門或相關的業務管理部門在銷售業務管理上缺少規范和控制而造成的。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對客戶的賒銷額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業在給予客戶的賒銷額度上隨意性很大,銷售人員或者個別管理人員說了算,結果往往被客戶牽著鼻子走。實踐證明,企業必須建立與客戶之間直接的信用關系,實施直接管理,改變單純依賴于銷售人員“間接管理”的狀況。因此,必須實行嚴格的內部授信制度,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應包括三個方面:信用政策的制訂及合理運用、信用限額審核制度以及銷售風險控制制度。

(3)事后控制——應收賬款監控制度。關于應收賬款管理,許多企業已制訂了一些相應的管理制度,但是我們在實際經營管理中,這些制度還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環境和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管理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改進這方面的管理主要應在如下四個方面制度化:應收賬款總量控制制度、銷售分類賬管理制度、賬齡監控與貸款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債權管理制度。

篇4

關鍵詞: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議

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們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自主創新、擴大就業、活躍市場、增加收人以及改善我國經濟貿易結構等方面起著大型企業難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近期我國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外資中小企業高頻率地暴露出一系列信用缺失現象,如金融詐騙、惡意逃債、合同違約、債務拖欠等,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深人研究我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按照市場經濟本身的規律要求,構建完備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對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構建完備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增長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健康運行和順利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小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以信用交易為主要市場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才能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二)有利于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快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我國加人WTO后,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逐步連通為一體,在國際貿易中,守信用的企業必將得到長遠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業必將被淘汰。同時,完備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將有利于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有利于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和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三)有利于政府執行經濟管理職能,提離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

完備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能夠使政府有關部門便捷及時地獲取中小企業資信和經濟信息,不僅有助于貫徹、執行政府調控目標和經濟發展戰略,而且夠實現政府決策建立在準確的市場信息基礎之上,及時地制定和調整政府發展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實現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動態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會信用管理水平,節約社會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能夠最大程度上滿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關者對信息的需求,改變各方信息不對稱的現狀,合理地配置資源,實現公平、公正地市場交易,極大地促進社會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過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而謀利的行為,從而有效降低市場交易的風險,節約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國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信用建設最大的問題是尚未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進而影響到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具體來說,我國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運行的法律環境差

我國針對中小企業制定的法律僅有一部《中小企業促進法》。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需要相對完備的法律作保障,從征信、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以至失信行為懲罰等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全過程都需要專門的法律與其對應。與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立法還比較落后,國家層面尚沒有統一的有關社會誠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這便得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法律基礎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機構執業不規范

發達國家在建設信用中介機構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暗谌秸餍拧敝贫?,即在銀行和個人作為當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機構組建社會征信機構。我國信用中介機構建設剛起步,中介機構執業不規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評級機構違背誠信公正的規則,不顧實際情況,以經濟利益至上,迎合被評級對象的要求盡量把信用等級評高,致使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得不到科學、合理地評估,造成中小企業信用建設的動力不足。

(三)中小企業信用數據的市場開放度低,正常獲取信用數據途徑不暢通

我國征信數據分散在銀行、工商、稅務等多個部門,而且部門之間彼此不能完全實現數據共享,互通有無,加之信用數據的市場開放度低,缺乏統一的檢索平臺和社會共享機制,信息獲取途徑的人為和天然阻礙是導致信息弱勢方上當受騙、失信者能頻頻得逞的客觀基礎。

(四)中小企業內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風險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業內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有機構成部分。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缺少甚至無專業的信用管理人員,不注重內部信用制度建設和踐行,導致信用管理混亂,自律性不強,由此帶來因授信不當導致合約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業對履約計劃缺乏管理而違約的現象頻繁發生。

(五)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

我國至今沒有專門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執法體系,政府也沒有形成對信用行業的監督管理系統。大量處于罪與非罪、刑事與民事、道德與法律之間的失信行為,往往得不到明確的界定和及時準確的懲罰,失信成本過低而獲利過大,導致失信者僥幸得逞的心態惡性膨脹。再者,我國失信懲罰機制還沒有建立系統的信用聯防網絡和運行機制,失信者的“黑色記錄”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傳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結果。

(六)杜會對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認識存在嚴重偏差

建國后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市場經濟發育不充分,信用經濟發育較晚,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個人,都普遍缺乏對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觀念的培養。再者,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業對于信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我國很多人和企業對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傳統的道德層面上,認為信用僅僅是衡量一個人或企業道德標準,認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來實現。

三、構建我國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設

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應進一步完善《公司法》、《破產法》、《合同法》、《擔保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的有關條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的全國性法律法規,并制定出中小企業信用管理方面的具體條例和實施細則,在中小企業征信、信用評估、失信懲戒等環節上真正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不究,營造良好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的法制環境。

(二)建立中小企業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

在中小企業信用法規建設的基礎上,應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業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中小企業應建立完善的信用檔案,記載和反映中小企業信用行為狀況的原始材料,而且企業的帳戶和信用往來應實行“實名制”,通過互聯網建立企業資信數據庫,證實企業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網絡進行監控。對失信者進行及時懲戒,如公布失信企業的“不良記錄”、“黑名單”,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制,付出與其失信行為相應的經濟和名譽代價,直至被市場淘汰,金融、商業和社會服務機構對信用記錄良好的企業給予優惠和便利,讓它們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業信用中介機構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扶植民營中小企業信用中介機構,真誠鼓勵外資、合資中小企業信用中介機構,積極推動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建立有關中小企業信用中介機構,形成公私并存、內外資相競爭的良性發展。同時,要在扶持中小企業信用中介機構的同時,應堅持市場化方向,遵循市場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則,健全中小企業“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嚴格的中介機構市場準人和退出制度,最終建立獨立于政府和客戶當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讓中立機構組建社會征信機構,保證信用數據信息的客觀真實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機制,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檢索平

首先,應由政府牽頭,通過使用統一的信用編碼,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數據庫,提供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檢索的共享平臺,實現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工商信譽管理系統以及稅務、質檢、公安、司法、海關、證監等部門和各類行業自律組織之間的信用信息系統的互連、互通、共享,實現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的查詢、交流及共享的社會化。其次,強化對中小企業法定代表人和高層管理人員個人信用信息管理。參照國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和高層管理人員的信用行為,如借貸、租賃、交易記錄和刑事行為記錄等納人到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中來,建立起企業內部的信用約束機制。其三,加強對信用評估機構的管理,建立信用評估機構和人員的準人和資質管理機制。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經驗,按照“超脫、公正、獨立”的原則,完善信用評估制度,扶持和培育專業的資信評估機構,建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估準則和管理辦法。

(五)完善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選用專人對企業進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業應注重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開發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靠質量取信于民,在企業內部培養一種“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經營理念,培育良好的企業信用文化,加強企業信用自律意識;三是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及時、準確地披露企業財務信息,同時,完善企業自身信用風險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財務核算制度、銀行貸款管理制度和應付賬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發生失信行為,塑造企業守信的社會形象;四是完善客戶信用風險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風險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客戶授信制度和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在內的一系列管理規章,提升企業信用管理水平。

篇5

[關鍵詞]企業信用 缺失 治理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管理工作也越來越重要。企業信用缺失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應采用多種對策進行綜合治理。應當充分認識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各級領導,各個職能部門協作配合系統實施。具體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政府對企業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對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必須加強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關法律和制度,通過國家宏觀制度的完善為企業信用管理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要加大執法的力度,對那些惡意欺詐的行為嚴懲不貸。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應收賬款中賬齡超過1年的,其中65%屬于有意欺詐,所以政府必須加強管理和執法力度,以促進培育和維護良好的信用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負責人的責任,防止出現隨意處理應收賬款,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

二、明確認識信用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企業領導必須將信用管理看成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并通過教育使員工認識到,增加有效銷售、減少壞賬損失、使公司利潤最大化是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目標。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須由企業的主要領導倡導,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出發,使各部門成員具有統一的認識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礎上。

三、正確地實施角色定位

企業內部與信用管理有關的職能部門各自正確的角色認同有助于統一認識,加強內部協作。由于各部門的職能不同、管理目標不同、人力資源的特長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產生不同的認識。這種認識差異可能會阻礙企業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必須使有關部門職能人員,具有正確的角色定位:

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認識到,即使擁有世界上商業信譽最好的客戶,如果銷售部的銷量不足以贏利,也是毫無價值的。因此,只允許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適應企業市場運行的需要,而只通過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銷售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在沒有收到貨款之前,銷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銷售,只有將全部貨款安全收回,銷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銷售,銷售人員必須參與信用管理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供應和采購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供應部門不只是企業花錢的部門,為了增加企業對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提升企業自己的信譽,取得供應商更優惠的信用政策,供應部門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外,還必須具有對供應商進行評價、篩選的能力,參與信用管理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提高合同履行質量及加強內部管理

企業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很多情況下是由買賣雙方對合同執行情況有異議造成的。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產品質量存在問題,從而造成買方拒絕履行合同。因此,加強企業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業還必須提高合同的履行質量,也就是說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加強內部生產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減少由于企業自身履行合同質量不高造成應收賬款和壞賬的產生。

五、設立專門信用管理部門

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一般以財務部門擔當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這已不能適應完善企業信用管理的需要,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工作,須由特定的部門或組織才能完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業在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信用進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專業人員從事大量的調查、分析、專業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設立企業獨立的信用管理職能部門是有效信用管理的必要途徑。目前在我國企業中一般采取兩種方式設立信用管理部門:一種是財務總監領導下的信用管理部門,另一種是銷售總監領導下的信用管理部門。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根據統計,采取財務總監負責下的信用管理成功率是70%,而采取銷售總監負責下的成功率則為30%.根據我們所處企業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企業可根據各自的經營方式,采取不同的信用管理組織形式,但是無論是采取財務還是銷售導向的方式,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都必須有效地溝通配合,只有這樣信用管理部門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同時還應該及時將信用管理的職責落實到和信用管理相關的職能部門與崗位。

六、建立規范嚴密的信用管理體制

從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看,對企業信用直接或間接的監督、管理機關有工商管理、技術監督、人民銀行、公檢法等部門,這些部門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擁有對企業失信行為的調查、處理的職能和權力,擁有真實的信息來源,但缺陷在于這些部門對企業的相關行為和信息沒有完整的記錄和系統的整理,也沒有對社會和運用的渠道,造成了信用信息的散失,信守誠信的企業無法得到表彰和益處,不守信用的企業卻有空子可鉆。因此必須建立和強化嚴密的信用管理體制,在各方面對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監督和管理,采集和整理相關信息,形成系統性的資料,便于國家機關的監督管理、客戶的查詢運用。

七、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企業信用管理需要法律的支持、規范和保障,無論是政府對企業信用實施管理,還是中介機構和客戶運用信用信息都必須遵守法律的規定,因此應制定“企業信用管理法”或“社會信用信息法”等法律制度,為管理機關和征信機構開展企業信用采集、保存、評級、、運用提供法律依據,改變目前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礎的狀況。嚴格執行有關法規,規范企業、個人、政府部門提供的信用信息,對故意造成信息失真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懲罰,規范資信公司,防止其提供不真實的評級;在建立信用體系的同時,同時注意保護企業的商業機密。

八、通過中介機構整理和信用信息資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信用信息資源的積累運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歐美等發達國家歷經一百多年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僅靠政府有關部門是不夠的,也是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要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征信公司、評級公司等中介機構的作用,運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業化的手段,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收集、處理分散在工商、銀行、技術監督、稅務、公檢法等部門的企業信用記錄,以經濟發達城市為支點,逐步建立覆蓋全國的信用管理體系和網絡化的征信數據庫。信用中介機構將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整理、分析,制作成信用信息產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提供給政府部門、企業及個人客戶,供查詢和使用。

九、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標準

科學的信用評價標準是信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信用信息包含企業的注冊情況、年檢、履行合同、被客戶投訴、產品質量、融資信譽、納稅情況、涉訴案件、被政府表彰或被處罰情況等等,涉及企業的多個方面,信息數據紛繁復雜,如沒有科學的評價標準,則難以直接運用信用資源。對信用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對特定的企業評定出合理的信用等級,采取動態的方法,簡明扼要的反映企業真實的信用狀況,方便客戶的查詢、判斷,有利于社會對該企業的了解認識,使誠實守信的企業譽滿天下,得到更多的資源和客戶;使信用低下的企業難以藏身,斷絕財路。

十、運用信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

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體系是形成良好信用環境的手段,而非目的,開發運用信用資源,促進經濟的發展、優秀企業的快速成長,打擊失信行為才是我們的目標。信用作為市場經濟中的重要資源,可從三個方面概括:一是信用作為一種資格和能力,是進入市場的入場券。二是信用構成無形的資本和財富,發揮商譽的品牌效應。三是信用是一種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可以共享的信息資訊,發揮社會的輿論監督作用。根據上述分析,運用信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建立快捷便利的信用信息傳播渠道,使企業和消費者方便和低成本的獲取信用信息,是運用信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使交易的主體及時、真實的了解到對方的信用狀況,防范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資源的運用效率,通過建立征信公司或信用管理局作為信用信息傳播的窗口,利用互連網等工具高效的查詢使用。

篇6

摘要:本文在分析廣東省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抓緊完成各信用主體相關政策的制訂、完善嚴重失信行為記錄以及做好信用管理數據信息的收集與共享等意見和建議,為進一步完善廣東科技計劃信用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現狀;對策

1開展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1.1政策要求:推行信用管理是大勢所趨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要求探索建立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及科研人員的信用評價制度。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法依規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1.2現實需求:增強警示性形成震懾

加強科技計劃活動相關責任主體的科研信用管理,盡快出臺針對性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規范,對科技計劃活動中的失信行為實行科研信用記錄和懲戒制度,能夠增強對相關主體的警示作用并形成震懾,同時是做好全省科研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2廣東省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現狀

2.1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加強制度保障

2014年9月廣東省科技廳出臺《關于科技計劃信用的管理辦法(試行)》,標志著廣東正式全面啟動科技計劃信用體系建設。2015年底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初步建立了專家信用管理系統,并得到了廣大專家、科研部門和單位的廣泛認可。

2.2實施科技業務管理“陽光再造”,實現涵蓋科技業務全流程的“痕跡”管理

從2014年開始,深入調研借鑒國內外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的先進經驗,針對科技管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全面實施省級科技業務管理陽光再造行動,并相應調整優化省科技廳內設機構及業務分工,全面推動廣東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廣東已經初步建立了科技業務管理陽光政務平臺并投入使用,陽光政務平臺可完成科技項目全流程的審核審批,科技咨詢專家的信息管理,科研信用體系管理,數據分析輔助決策等功能。

2.3建立科研信用數據庫,積極推動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數據庫,所有在庫專家須接受信用管理才可參與科技咨詢活動,對專家參與的科技計劃活動名稱、時間、次數、是否存在失信行為等信息進行記錄,實現全程留痕管理,有助于科技咨詢活動質量的提升。

3廣東省科技計劃信用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3.1信用信息的采集與評價、各信用主體信用管理實施細則、信用體系尚不健全

信用信息的采集與評價是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的核心環節,科技計劃中出現的科研不端行為的舉報和調查工作尚未完全明確,一旦相關行為主體觸發了信用行為后,信用信息的收集途徑、舉證方式存在一定困難,需要人工對佐證材料進行審核并將信用變動錄入系統。

3.2信用行為等級的確認和信用值調整規定不夠完善

基于項目管理過程的指南制定、項目申報受理、項目評審、實施管理、結題驗收、績效評價、監督管理等各個環節,與信用有關的行為將給予記錄,并以此為據對各信用主體的信用值進行調整。系統自動觸發記錄的信用行為,需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而人工錄入的信用行為不是系統的標準化行為,因此需要制定人工錄入信用行為的審批細則。

3.3信用信息的數據共享和應用處于起步階段

通過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產生的失信記錄信息作為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申報和參與科技咨詢活動的參考,范圍僅限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影響力還不夠。缺乏信用信息數據的共享平臺,暫時還未能在全省范圍內實現科技計劃信用數據的共享和應用。

4對策與建議

4.1抓緊完成嚴重失信等相關規定的制訂,做好制度出臺后落地工作

抓緊完成針對項目承擔單位、承擔人員、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科技咨詢專家、中介機構等科技計劃活動參與主體嚴重失信與懲戒相關政策制度的擬定工作,加大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形成警示和震懾。

4.2針對各個信用主體盡快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

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基礎上,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和不端行為處理制度,激勵科研誠信行為,重點防范和懲戒科研活動中的各種編造、作假、剽竊、騙取濫用科技資金、利益勾結、違約失信和其他違背公認準則、社會公共道德的行為,全面推進科技計劃項目的信用管理工作。

4.3做好信用管理數據信息的收集與共享

篇7

【關鍵詞】民營企業 信用缺失 風險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持續推進,民營企業日益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力量,但由于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服務基礎不夠理想,長久以來融資困難一直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和前景并不十分明朗的宏觀環境下,融資矛盾和困境更加凸顯,而導致這一問題的深層根源在于民營企業信用不足,信用風險管理存在諸多方面的不適應。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和歐洲債務危機使人們對信用風險有了全新的認識,而在國內部分地區發生的債務人跑路事件也為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敲響了警鐘。因此,為了更加有效地促進我國民營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用管理就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1.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面對不利的國內外市場競爭環境的挑戰,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企業信用風險意識進一步增強,管理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但總體而言,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社會環境尚不完善,制度基礎比較薄弱,技術手段相對落后,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1.1從社會層面分析,信用文化觀念薄弱,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我國傳統文化比較重視集體,強調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要做到言而有信,以最大限度維護社會整體利益,但對基于法制基礎的契約精神的培育則存在明顯不足,根植于人們內心深處的信用意識和信用動力出現弱化態勢,信用關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社會信用環境和制度建設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同時,由于社會信用法律制度不健全,失信懲戒機制不完善,對企業信用缺乏強有力的剛性約束,以至于有可能形成企業失信的惡性循環,尤其是在當前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意識普遍較為淡漠、市場信息渠道不暢且扭曲失真的條件下,我國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面臨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并日趨復雜化。

1.2從企業層面分析,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信用管理主體職責不明確。目前,我國民營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和制度尚不完善,業務流程亟需進一步規范化?,F實中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沒有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其職責主要是由銷售和財務部門共同承擔。然而,不少民營企業常常由于部門職責分工不清,銷售和財務部門各行其是,多頭管理、效率低下,企業信用管理策略與經營管理目標不能很好地融合,難以真正形成相互協調配合的有效監控機制,以至于拖欠賬款現象時有發生。此外,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重點明顯滯后,一些企業對交易之前和交易過程中客戶信用風險管理重視不夠,而把全部工作的重點放在應收賬款的催收追討上,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參與討債,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不僅未能使應收賬款得到合理控制,而且也給企業造成了更大的財務壓力。

1.3從技術層面分析,信用管理人才缺乏,技術手段和方法相對落后?,F階段,在我國民營企業中專門從事信用風險管理的人員數量不足,且專業綜合素質普遍不高,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較為傳統粗放,國內外實踐證明一些成熟的風險管理技術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在資信調查評估方面,更多的是通過客戶自我介紹,或實地考察以及網站查詢等方式了解其資信狀況,而未能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對客戶信用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和分析;在銷售業務管理上,客戶信用額度和信用期限的確定,往往缺乏科學的決策方法和依據,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銷售人員違規經營、違章操作,甚至與客戶相互勾結留下了可乘之機。此外,部分民營企業受傳統思維定勢影響,忽視了企業資信狀況的多變性,過分相信大客戶、老客戶,錯誤地認為這些公司的信用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以至于盲目授信、放松監控。而一旦出現未能按期支付的警示信號,反映又往往過于謹慎保守,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妥善處理,結果會使企業遭受不必要的風險損失。

2.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困境的內外環境因素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無處不在。民營企業也無法逃脫“信用問題”所帶來的困擾,只有主動適應信用經濟時代內外環境變化的要求,在擴大信用交易的同時,不斷加強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充分發揮“信用”在企業持續成長中的加速器作用。然而,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建設還不到位,企業自身信用管理的規范化也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2.1市場經濟機制不完善,企業產權基礎相對薄弱。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尊重私人產權基礎上,由相互獨立且擁有清晰產權的經濟主體進行交易的一種機制。企業信用是以產權明晰的現代企業制度為基礎,產權與信用是不可分割的,產權明晰是社會信用體系得以有效運轉的基礎和前提。當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各種制度規范尚未完全確立,市場機制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民營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從表面上看,產權清晰似乎是民營企業最大的特點和優勢,但背后卻潛藏著創業元老、家族成員與技術管理骨干之間利益的糾結和沖突,加之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規范和自律機制,企業普遍存在“尋租”現象,從而導致生產經營行為的短期化傾向,企業信用風險問題有可能被忽視或掩蓋。

2.2信用服務體系不健全,法律保證措施明顯缺位。近年來,我國社會信用擔保體系發展較快,對有效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風險補償機制,擔保機構常常片面提高門檻從而限制了民營企業資金的融通。同時,征信體系作為實現民營企業信用信息查詢、交流和共享的社會化中介服務平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信用信息不充分且缺乏科學性,信用信息網絡化和動態化建設明顯滯后,信用信息傳輸渠道不通暢,征信工作商業化運作的社會環境尚不完善,民營企業失信的成本依然處在較低水平。此外,在我國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作為社會信用機制賴以維系的信用法制建設仍處于摸索階段,許多試點性的制度設計也很不完善,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缺乏剛性約束,民營企業違約不講信用的收益遠比付出的代價大,致使部分企業退出市場或者自動放棄守信原則。

2.3 企業自身管理不規范,信用關系維護面臨挑戰。社會信用關系的不斷發展和擴大,拓展了民營企業交易活動的時空限制,但也給其帶來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在繁雜的運營與決策過程中,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更加凸顯。民營企業自身信用管理不僅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關系著整個社會的信用狀況的改善。當前,我國民營企業自身信用管理的欠缺和相互間信用關系的混亂與失控,是造成債務拖欠和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這其中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內部管理問題。如果企業不能加以妥善處理,就有可能損害與客戶之間的正常業務關系。因此,民營企業必須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自身信用風險管理,有效發揮機制靈活的市場競爭優勢,確保各項業務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3.完善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當前,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宏觀背景下,我國民營企業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信用風險問題。因此,進一步增強信用風險意識,完善信用制度建設,創新信用管理模式,優化信用市場環境,這對于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尚處于初期階段的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說,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3.1增強信用風險意識,明確管理主體職責和工作要求。在現代開放經濟條件下,良好的信用關系是企業健康運行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信用風險管理具有交叉性、綜合性的特點,它貫穿于企業的計劃、采購、生產、銷售、財務、人力資源和信息等各個基礎管理領域,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因此,我國民營企業管理者必須進一步增強信用風險意識,積極倡導信用觀念和信用文化建設,及時彌補信用管理職能上的缺陷,明確管理主體的職責分工和具體要求,通過不斷優化企業人、財、物等經濟資源配置,充分發揮銷售與財務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力求對企業信用活動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最大限度消除不同部門在管理目標上的相互矛盾和利益沖突,逐步構建形成一個健全有效且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信用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不斷提升企業的信用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3.2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規范有效的業務工作流程。建立科學規范的內部信用管理制度,強化事前預防、事中監控和事后處理各環節的基礎工作,這是民營企業有效避免信用風險的重要制度保證。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客戶資信管理制度,民營企業在與客戶進行交易之前,必須認真做好新老客戶資信的調查與評估,并進行嚴格的制度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剔除信用不良客戶,努力把客戶信用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二是內部授信管理制度,民營企業在交易決策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科學的信用管理政策和制度,主要包括“信用申請審查制度”、“信用額度審核制度”和“交易審批制度”,力求實現交易決策的科學化、定量化,規范企業與客戶間的信用關系,減少交易人員的主觀盲目決策;三是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民營企業必須加強對應收賬款的跟蹤與管理,定期核查賬款的回收情況,對交易客戶業務經營的異常變化要保持充分警惕,一旦出現可能影響賬款回收的不利因素,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以避免更為嚴重的不良后果發生,最大限度提高應收賬款回收率。

3.3創新信用管理模式,強化社會中介機構的服務能力。?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都面臨著如何有效控制客戶信用風險的問題,但由于受自身管理經驗和能力限制,完全依靠企業內設機構進行管理會面臨許多困難,亟需社會中介機構提供完善的信用管理咨詢和服務指導。從國內外實踐來看,信用風險管理的委托制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服務外包方式,其業務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戰略合作模式,即中介機構與民營企業保持長期業務合作關系,對企業進行信用管理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協助企業建立并不斷完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和體系;二是直接外包模式,即民營企業將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工作委托給信用管理咨詢機構,由中介機構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和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信用管理方案并具體組織實施。當然,這種管理模式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必須要有健全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服務體系的支撐和保證,能夠為有需求的民營企業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高水平信用管理咨詢服務。

3.4優化信用市場環境,建立健全失信約束和懲戒機制。社會信用環境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眼前長遠利益相結合的要求,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齊抓共管的有效機制。政府應在借鑒世界各國信用體系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管理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積極扶持并逐步規范信用中介機構的服務行為,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進程,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以及失信懲戒管理和約束,有效發揮法律和市場對失信行為的雙重懲罰機制。同時,要大力加強全社會誠信教育,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和賠償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對信用市場及其發展環境的監督作用,加大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逐步使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自覺行動,從而為民營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信用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潘施琴.淺議我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識別與評價[J].現代商業. 2009(11)

[2]郭華.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12(04)

[3]馬彩紅.金融危機背景下民營企業發展探討[J].企業研究.2012(04)

[4]武彥坤.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信用管理[J].科技信息.2009(35)

[5]姚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及對策建議[J].邊疆經濟.2012(07)

作者簡介:

李盼盼(1987—),女,漢族, 山東德州,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包麗馨(1965—),女, 遼寧朝陽,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計財處主管會計,經濟師;

篇8

企業信譽是企業立足之根本,因此加強企業信譽,構建企業管理體系就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使企業行為更加規范,企業欺詐減少,企業銷售等更加正規,從而獲得更多客戶的認可,提高了企業的銷售業績,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使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立足。其次,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商業道德和市場經濟理論的必然要求,是企業必須遵循的軌跡。也是促進市場經濟穩定,維持社會和諧的關鍵因素。市場經濟環境復雜,只有在穩定的環境下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然而現代市場經濟混亂已經成為現實,市場經濟犯罪行為較多,因此企業急需從自身出發,構建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維持市場經濟穩定。具體要求企業應做到規范化管理,徹底消除市場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提高企業的誠信度,減少企業經濟犯罪行為。第三,只有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才能使企業自身競爭力得到提高。誠信、公平始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也是其生存的根本保障。因此只有在構建誠信體系的前提下,企業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從而提高產品質量,獲得價格優勢,并且通過與客戶的接觸獲得客戶滿意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構建工商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途徑

(一)加強管理人員對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工商企業管理人員作為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者和企業的主要管理者,其必須加強對企業信用度的重視程度,從而提高企業信譽,使企業能夠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穩定發展。對于企業管理來說,風險管理是其核心,但對于復雜的風險管理來說,由于涉及專業和眾多因素,因此僅靠一個部門無法實現完善管理。并需將企業業務和管理融入到各個部門之中,實現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企業風險管理機制。在合作過程中,企業應明確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責,并出臺相關準則和獎懲制度約束部門行為,提高各個部門的管理效率,從而最終實現企業整體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時,工商管理人員應加大風險管理的投入,建立全方位的工商部門職員之間的協作模式,并且增加企業信譽構建方面的資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不斷加大企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服從管理,提升其思想高度,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模式,這是構建工商信用管理體系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企業管理者與企業職員之間共同努力。

(二)構建系統的信用管理部門工商企業信息的更新和準確性直接影響其效益。風險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企業信用管理部門應在企業內部獨立存在,而不是依附或從屬于其他部門,并且部門及部門人員的職的調查、分析以及執行。確保管理體系的合理性,并對其進行系統的掌控,對待企業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預防政策,如針對企業銷售業績低下問題應全面排查企業人員的誠信問題,針對現狀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從而使銷售人員與財務人員及其他人員之間建立和諧互助的關系,提高工商管理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由于工商企業自身的專業性和復雜性,構建系統的信用管理部門有助于企業人員建立共同的目標。當然也要求管理人員不斷的通過學習或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并重視個人信譽的重要性。

(三)推行資信管理制度推行資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風險,是企業信用管理系建立中的關鍵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客戶資料的收集是重點,只有企業了解客戶具體信息,才能以客戶為基礎推行自信管理制度,構建完整的客戶資料管理庫,并不斷開發新的客戶,對客戶信用進行調查。也就是說,自信管理制度的推行其主要目的就是獲得即時的客戶信息,企業可利用合法手段,通過多種方式對企業客戶進行調查,了解客戶的真實信息。通過建立工商企業的內部授信制度,考察合作客戶的賒銷條件。正確了解客戶的信用額度,并以此作為向客戶發放貸款的依據,降低工商企業運營風險。企業可對客戶近期及以往的交易記錄進行調查,建立專門的審查部門對客戶進行追蹤調查,確保調查的準確性。

(四)建立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用等級評價客戶是企業服務的目標,也是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對于工商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立來說,其首要目標就是獲得客戶滿意度。要實現這一點,企業應建立客戶檔案,并對其檔案進行分類管理。認真分析客戶的品質,信用度以及還款能力等方面內容,對其進行綜合性評價。一般,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用等級評價應建立在分析客戶需求和整理客戶基本信息基礎上??蛻粜庞梅治隹砂丛禄虬醇径冗M行,對客戶的信用等級做出合理的評價。

三、總結

篇9

[關鍵詞]電信行業;用戶欠費;信用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我國市場上的總體信用交易規模在不斷擴大,市場上信用經濟成分也在不斷擴大。自1999年以來,政府開始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并在2003年制定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達到降低企業信用風險的目的,最終贏得市場競爭的優勢。但是,由于我國長期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市場經濟發育不充分,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社會信用意識依舊十分淡薄,導致我國整個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明顯滯后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信用危機”成為繼“金融危機”后的常見詞匯。

一、我國電信行業消費者信用管理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信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每年以高于GDP增長速度幾倍的速度快速增長。但是隨著電信市場化進程步伐的加快,電信企業對用戶信用管理水平的滯后已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漸凸顯出來,這已成為制約電信行業成長的一大“瓶頸”,并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競爭和發展。

由于我國電信企業提供的是電話通話等信息類服務,所以大多電信產品采取的是先消費后付款的營銷方式,因此,在社會信用意識淡薄的大環境下,在沒有完善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立的條件下,用戶偽造假身份證辦理入網或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證復印件辦理入網,以及用戶在住址搬遷后原來的電話號碼不再使用等導致用戶欠費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中國6家運營商目前背負的用戶欠費已遠遠超過2002年統計的200億元。

二、我國電信行業消費者信用管理水平滯后的原因分析

信用管理屬于建立在制度建設上的軟科學范疇,帶有很強的實踐性。我國電信市場存在大量的消費者信用失信問題,導致用戶欠費情況嚴重。在這現象的背后原因比較復雜,涉及企業內部環境和社會外部環境,有自身信用管理的問題,也有辨別消費者信用的問題,是社會大環境下信用體系缺失以及企業內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社會普遍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規范

我國信用經濟起步較晚,在社會上沒有樹立起以講信用為榮、不講信用為恥的信用道德評價和約束機制。因此,相當多的電信用戶普遍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觀念,用各種手段賺取電信企業管理不善的的漏洞,惡意拖欠通信費用。

(二)國家缺乏信用方面的立法機制

信用匱乏、失信行為之所以產生,關鍵在于缺乏相關的法規和準則,讓違約者鉆了空子。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雖然都有誠實守信的法律原則,《刑法》中也有對詐騙等犯罪行為處以刑罰的規定,但這些仍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約束,針對失信的立法明顯滯后。同時,無法可依和執法不嚴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因此,在實踐中失信的成本低,導致了社會信用缺失現象嚴重。

(三)電信企業內部尚未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機制

從電信企業來講,由于受到傳統運營模式的影響,認為投資是取得市場競爭制勝的法寶,誰的投資快、誰的網絡容量大、誰的規模大,誰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同時,由于電信企業當前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企業不得不到處尋找可以挖掘的用戶,以市場中得到每個可以得到的客戶為市場經營目標,間接地將風險提高到最大。但是信用管理卻是要減少欠費風險為最終管理目標,兩者顯然相矛盾。因此電信企業為謀求更大的用戶規模,對企業信用管理不重視,表現在大多電信企業沒有設立專門的內部信用管理部門、機構或人員,更談不上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信用管理機制,信用政策單一,根本不能滿足當前控制用戶惡意欠費風險的需要。

三、加快我國電信市場消費者信用管理制度建設的對策

電信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是社會企業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電信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條件,更是實現“電信強國”目標的重要支撐和不竭動力。因此,加快健全電信市場,乃至全社會的信用制度建設促進電信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電信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重視個人信用道德觀念的培育

對于市場主體來講,信用要成為其進入市場的入場券和無形財富,必須讓失信者不僅要承擔行政責任,還要承擔不講信用的道德責任。個人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因此要大力加強公民信用道德教育,倡導誠實守信的理念和價值觀,使人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明禮守信的公民”。要加強信用道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政府和新聞媒體在這一建設過程中應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須結合實際,選準載體,組織開展好各具特色的信用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把誠信教育和道德實踐結合起來,突出解決文明意識差、信用觀念淡薄等問題。另一方面,新聞輿論監督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發揮著日益凸顯的作用,媒體成為新聞輿論監督的最有力代表。如今,媒體在信息傳播、渠道溝通方面的能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因此媒體要充分發揮應有的傳播作用,從基礎教育、培養公民意識入手加強宣傳力度,營造信用輿論的氛圍,使消費者能自覺注重個人信用道德的培養,建立符合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有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觀念。

(二)加快信用制度的立法,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體系

加快信用制度的建立,已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如何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和電信市場信用體系,這些都需要有法律的依據。建立信用立法制度,將使最大程度保障企業利益不受侵害成為可能,同時也可協助企業在經濟交易活動中,能夠及時地辨別交易對方的真實面目,從而保障每次交易都能使交易雙方獲得利益。所以,要通過立法,依靠法律的力量來規范個人或企業的行為。目前,就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在一些發達國家有著一套成熟的經驗、做法。因此,我們可以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在借鑒其他國家相關法律的基礎上,與國際的市場游戲規則接軌,加快信用的立法工作,讓法律法規對電信企業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大的規范和約束。

(三)建立配套的跨行業信用管理體系

2006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和信息產業部已聯合發文,就商業銀行與電信企業共享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有關問題做出了指導性意見。這已表明手機和固話的欠費信息也將作為個人征信數據的組成部分納入個人征信體系。這在建立全國的征信體系和網絡化的征信數據庫的工作進程中已率先邁開了一大步。但這遠遠不夠,為了保證信用法律的施行,應綜合運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業化的手段,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逐步收集、處理分散在公安、工商、稅務、銀行、電信行業內各企業的相關信用信息及相關信用記錄,建立配套的覆蓋全國的征信體系和網絡化的征信數據庫,通過依法對信用數據的采集、匯總、整理、保存、評價等環節,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資源共享,使分散在各部門的信息源得到歸檔整合,充實完善企業信用數據庫,可以有效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四)電信企業內部要建立并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電信企業要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重視企業內部信用管理的建設。按照信用管理體系一般建設原則,圍繞事前防范、事中監管和事后處理三個部分,建立和完善用戶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并應由專門設立的信用管理部門來全面承擔信用管理工作。

1.在信用管理和市場營銷中找到平衡點

營銷政策與信用風險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是矛盾的結合體。前者是從市場中得到每個可以得到的客戶,間接地將風險提高到最大;后者是要減少欠費風險,間接地鼓勵壓縮收入。因此,必須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制定完整的信用營銷戰略。將被動賒銷變為企業主動的授信過程。電信企業在制定營銷策略須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企業采用信用方式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建立與重要客戶長期、穩定的關系。只有那些有價值、有潛力的客戶,企業才有必要考慮采取后付費方式或給予相對較高的信用額度。對于高風險的用戶,電信企業可以設計出不同的支付手段對他們的支付風險進行管理,如采用預付費的方式,可以將風險轉移到客戶自己身上。

第二,在行業內存在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信用方式應是企業戰勝競爭對手、取得綜合競爭優勢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企業在競爭策略上,必須對自身與競爭對手間的比較優勢和劣勢做出全面的分析,才能恰當地制定信用政策。

第三,企業選擇信用方式的根本目標在于最終利潤的增長。

綜上所述,電信企業制定營銷政策必須兼顧“促進銷售額增長”和“保持應收賬款合理比重”這樣兩個目標的均衡和一致。偏重一個目標而忽視另一個目標的做法將導致企業利益的損失。

2.重視客戶關系的管理

客戶管理是進行企業信用管理的前提。因為每一筆銷售都可能對企業帶來風險,企業必須做到對每一個客戶心中有數,基于此再做出正確、合理的判斷,這樣才可以保證信用銷售的成功。此外,現代信用風險管理理論中有一條基本的論斷,即通過對客戶以往表現的總結和歸納,可以判斷出其今后付款表現的趨向。因此,為達到信用管理的終極目標——降低企業信用風險,客戶管理的基本內容就應包括如下幾方面:

(1)客戶檔案的建立

通過用戶有效身份證件的核查、系統判斷證件真假以及客服人員回訪或者實地調查,盡可能采集到安全客戶的信息,并按照用戶檔案建立的相關原則完成對客戶信息的收集和存儲。

(2)客戶的評價

客戶信用征信的核心任務就是對客戶的信用風險做出科學的評估和預測。眾所周知,決定或影響客戶信用狀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況下,電信企業對客戶信用狀況的判斷主要依賴于業務人員或管理決策人員的主觀經驗性評估。這種評估由于主觀因素影響及評估方法不科學,往往會偏離客戶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們在給用戶進行信用評級時,在結合經驗、歷史數據等相關數據的基礎上,使用一系列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對客戶信用程度做出較為客觀的判斷。在此基礎上進行用戶的授信工作。

(3)客戶的優化

有了對客戶的正確評價,電信企業就可以對每一筆信用交易中作出正確的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客戶管理的結束,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如何幫助企業降低客戶的風險也應是客戶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客戶的優化就是通過對所有客戶進行長期的考查和比較,進而找出企業的優良用戶,并以此為標準來指導進行用戶的開發和篩選,從而使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用戶群。

3.建立完善的話務數據分析制度

建立完善的話務數據分析制度是電信企業有效降低潛在欠費風險的辦法之一。電信企業應圍繞“明確目標及時分析研究數據后續執行結果反饋結果處理”的數據分析的原則,建立相應的話務數據分析制度。通過對不同類型用戶數據指標、零次戶數據指標、高話務數據分析指標等相關指標的分析,盡可能地在支持有價值、有潛力的客戶的同時,控制和減少高風險客戶,把壞賬損失控制到最小。

4.建立相應的用戶預警機制

多元化地利用企業與用戶溝通的平臺,如短信平臺等,定期向用戶發送相關用戶須知信息,其中包括及時繳費信息提醒、繳費渠道相關的介紹、計費賬期說明等。

5.加強催欠工作體系的建設

逾期賬款的追收是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體現企業信用管理效果的關鍵步驟。從信用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應更為重視逾期應收賬款,尤其是在形成的初期。如果重視不夠,逾期欠費會很容易轉化為呆賬或壞賬。因此在加強催欠工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完善企業內部的催欠工作流程

催欠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如果要催收到位,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一定不能馬虎。從催欠人員的培訓、欠費數據的分析、全面欠費原因的分析、拖欠特征的研究、不同催欠方法的選擇,到信用管理部門內部催欠工單的派發等等,都應有制度化的配套工作流程,這樣才能提高催欠的工作效率。

(2)采取催收外包的方式

由于電信行業的欠費具有金額小、欠費用戶多、用戶分散等特點,因此催欠工作會相對復雜。電信企業可以利用社會力量,將催收工作進行外包,這樣可以解決電信企業催欠人員少、精力不足的問題,對催收工作可帶來明顯效果。

[參考文獻]

[1]薛興華.誠實為本信用為先——談培養健康的電信市場體系[J].通信世界,2002,(32).

[2]杜娟.手機欠費信息納入個人征信體系路有多長?[EB/OL].

[3]韓勇.電信業的“信用危機”——實現國內電信企業全面信用管理的建議[Z].

[4]張和,周成國.電信企業CRM征信模式分析[J].通信世界,2005,(46).

篇10

【關鍵詞】 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賬期;信用管理

一、應收賬款的基本理論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銷售產品或其他勞務而與對方形成債權債務關系,以及承兌到期未能收到的商業承兌匯票。應收賬款是伴隨企業的銷售行為、提供勞務行為或墊付資金形成的一項債權。因此應收賬款基本包括商品銷售、提供勞務和墊付資金三種基本成因。

二、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概述

1、A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A上市公司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上市公司,其經營范圍為煤炭及其他礦山投資,煤炭洗選加工,電廠投資,新能源開發與投資,股權投資;技術開發與轉讓,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房屋出租。A上市公司屬于煤炭行業,其應收賬款主要是在銷售煤炭的過程中形成。

2、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情況

本文應收賬款管理分析是建立在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管理分析的基礎之上。在對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管理分析之前,有必要對其近三年的應收賬款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從而獲得分析的基礎數據。

以下是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分析情況:2010年,應收賬款金額5436萬元;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1.34%;2011年應收賬款金額56813萬元,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3.88%;2012年應收賬款金額163580萬元,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3.84%

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賬齡情況:賬齡在一年以內,2010年占比0.2428;2011年占比0.8957;2012年占比0.9705。賬齡在1-2年,2010年占比0.4498;2011年占比0.0234;2012年占比0.0205;賬齡在2-3年,2010年占比0.1545;2011年占比0.0202;2012年占比0.001;賬齡在3年以上,2010年占比0.1529;2011年占比0.0607;2012年占比0.0089。

三、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管理問題分析

1、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存在的問題

(1)應收賬款絕對額較大。應收賬款絕對額較大容易導致同一產業鏈上的各個上下游企業因應收賬款而產生“三角債”問題,一個企業的應收賬款無法清收直接導致企業本身無法償還另外一個企業的應收賬款。根據國家統計局結果顯示,我國企業間“三角債”規模在2011年年末已累計至7.4萬多億元。

從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絕對額看,2010年至2013年企業應收賬款金額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由5436萬元增加到163580萬元。公司應收賬款絕對額的增大增加了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失去了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的資金成本,同時也容易產生應收賬款壞賬損失。而這個損失很有可能會由于其下游客戶應收賬款的難以回收導致。

(2)應收賬款賬期較長。就是應收賬款回收所用時間較長。應收賬款回收雖然得到企業的普遍重視,但是我國的應收賬款賬期仍然比較長。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企業平均壞賬率為5%-10%,賬款拖欠期平均是80多天;而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平均壞賬率是0.15%-0.4%,賬款拖欠平均是6天。由于應收賬款賬期越長,形成壞賬的可能性就越大,應收賬款的質量也就越差。

從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賬期看,縱向比較而言,企業應收賬款平均賬期有所縮短,在1年期以內的應收賬款占比從2010年的24.28%提高到2012年的97.05%,表明企業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有所加強。橫向比較而言,公司應收賬款賬期仍然長于發達國家應收賬款的賬期。

(3) 應收賬款壞賬較多。應收賬款壞賬是企業無法回收的款項。企業應收賬款壞賬的增多意味著損失的增加,因此應收賬款管理就是為了減少因此而產生的損失。應收賬款金額越大、賬期越長,產生壞賬的損失就越大。目前我國應收賬款比例雖然只有20%,但是企業應收賬款拖欠造成的呆壞賬率是5%-10%,有的企業壞賬高達30%以上。

從A上市公司看,應收賬款壞賬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由于近幾年公司應收賬款絕對額的迅速增加,應收賬款壞賬的絕對額也水漲船高。壞賬的增加是企業損失的增加,但是只要控制一定的比例仍不會導致企業的經營風險。

2、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問題成因分析

(1)交易之前缺乏調查。應收賬款產生有一些無法避免的客觀因素,如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國內信用機制的不健全。因此企業為了能夠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最根本的方法是主觀因素方面的管理。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對交易對手的信用調查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實現銷售任務,而與不經過信用調查的交易對手進行交易則容易產生壞賬損失。

(2)交易之后缺乏管理。是指在發生交易之后并且已經形成應收賬款時缺少后續管理。已經形成的應收賬款是企業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夠及時回收,不僅減少了企業壞賬的損失,還能夠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增加企業的經營活力。但是一些企業由于后續管理制度的缺失或者后續管理力度不夠,使企業應收賬款壞賬的可能性不斷增加。

四、A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管理建議

1、事前加強信用管理制度建設

事前加強信用管理制度建設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能跟哪些客戶進行交易。事前控制目前很多文章也提到了較多的方法,如建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建立客戶信用檔案以及加強相關的履約擔保等。這些方法和措施都在實踐中對解決客戶信用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很多企業也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一些事前加強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設。有人提出要建立動態的資信評審和賬款跟蹤管理體系,一方面能夠保障企業及時了解每個客戶的資信情況,辨別出高價值、高資信的客戶,另一方面能夠確保企業資金的正常流動。根據企業的信用分值決定與該交易對手的交易額度及賬期優惠等。該客戶信用管理打分體系是動態的,隨時根據變化的因素進行調整。

2、事中加強操作管理

事中加強操作管理是指企業在發生交易過程中賒銷的審批及合同的簽訂等具體操作管理。企業的賒銷審批要結合企業自己建立的客戶信用管理體系,而絕不能依靠管理者的主觀判斷。銷售賒銷審批也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合理的賒銷審批是將事前信用管理制度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如果企業設立信用管理部門,該審批必須由信用管理部門參與。加強合同的簽訂管理是保障應收賬款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事后加強應收賬款動態管理還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即增強應收賬款的融資能力,將企業應收賬款變為企業可用的現金,增加企業管理應收賬款的主動性。這些方式主要包括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應收賬款保理、應收賬款收益權轉讓等方式。

【參考文獻】

[1] 孟慶芳.淺談加強煤炭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政策.財經界,20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