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防控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15 17:3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用風險防控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信用風險防控措施

篇1

【關鍵詞】融資租賃 風險 防控措施

引言:早在上世紀60年代,融資租賃就成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潮流的產物。而融資租賃進入中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發展到現在,融資租賃已經成了現有的幾大主要融資方式之一,并且公司數量仍然在不斷的增長中。由于融資租賃需要涉及很多領域,并且融資租賃公司獲利的主要原因是承擔了業務風險的風險溢價,所以對于融資租賃公司來說,風險是始終伴隨著企業運行的。總之,融資租賃公司只有做好風險的防控,才能保證公司的健康發展。

一、當前融資租賃公司面臨的風險

(一)信用風險

交易對手的違約常常會給融資租賃公司帶來一定的信用風險。一方面,由于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具有長期風險投資的特征,在這段時間內有可能出現承租人不能按時支付租金,甚至進行單方面解約的情況。另一方面,承租人在進行設備租賃時,應該負起設備維護的責任,保證交易完成后設備的完璧歸趙。但是由于一些承租人的行為道德問題,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造成了設備的損壞,造成出租人損失的同時,也給租賃公司帶來了信用風險。總之,在交易的工程中,交易雙方的任何一方一旦出現信用問題,都會給融資租賃公司帶來信用風險。

(二)財務風險。

融資租賃公司面臨的客戶需求常常是不同的。如果出現客戶需要大量資金又或者租賃設備比較昂貴的情況,那么由于這兩種情況對融資的要求比較高,就很容易造成融資租賃公司的財務風險。一方面,萬一出現了客戶拖欠大量貨款的現象,融資租賃公司就需要承擔巨大的財務周轉壓力。另一方面,如果出現昂貴設備被損壞的情況,也會給融資租賃公司的財務狀況帶來一定的考驗。總之,由于融資租賃公司在交易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資金周轉問題,所以將不得不承擔一定的財務風險。

(三)市場風險。

由于受到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一方面融資租賃公司達成的交易的雙方可能對已有的交易結果產生疑惑,進而要求重新交易,將給融資租賃公司帶來一定的損失。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的變化,客戶可能因為經濟問題而拖欠資金。如果多個客戶同時拖欠資金,則會造成公司的巨大損失。由于這些損失都是由市場造成的,所以給融資租賃公司帶來了一定的市場風險。總之,市場風險也是融資租賃公司面臨的風險之一。

(四)操作風險。

造成操作風險的原因往往存在于融資租賃公司內部,是由于人員操作、內部程序和外部事件的故障而造成企業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產生的原因有很多,與融資租賃企業的操作系統和業務以外欺詐交易等方面都有關系。另外內部管理制度漏洞造成的人員操作問題,也是產生操作風險的一大原因。所以,操作風險也是融資租賃公司不容小覷的風險問題。

二、融資租賃風險防控措施的提出

(一)降低信用風險的措施。

為了降低信用風險,可以在交易達成前對雙方客戶進行信用評估。一方面要對客戶的行業背景進行調查,了解客戶是否曾經有過毀約行為,獲取客戶在行業里的信用情況。一旦客戶曾經有過不合理的解約行為,則要考慮是否進行交易。另一方面,要核實客戶提供的資料信息,通過判斷資料的真偽評估客戶的信用度。如果資料的真實度較低,則要和客戶做好溝通,確認是否繼續合作。但是為了公司的收益,在客戶信用評估較差的情況下,一些交易仍需要繼續進行,那么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制約條件防止客戶解約。具體措施是:根據客戶需要的融資金額的多少,要求客戶進行等價值資產的抵押。這樣就算出現違約情況,公司也可以用拍賣抵押品的方式補償損失。

(二)降低財務風險的措施。

想要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需要從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與客戶達成交易前,要對客戶的資金狀況有所調查,避免出現客戶拖欠大量貨款的現象。二是將融資資金和設備租金的回收分成幾個階段。這樣可以避免一次性收不回所有資金的情況發生,從而防止公司資金周轉不過來。三是預存一定數量的準備金。在公司暫時收不回客戶欠款的情況下,使用準備金來進行資金周轉,避免公司遭受財務風險。

(三)降低市場風險的措施。

降低市場風險的措施有兩種,分別是風險補償措施和風險分散措施。首先因市場價格變動而導致的交易失敗,可以通過風險補償措施來避免。風險補償措施就是在長期交易中,無論是設備的租賃價格還是融資資金利率,都可以根據市場和匯率的變化,進行價格上的調整。這樣就能夠保證客戶利益,防止交易的失敗。其次,因市場變化而造成的多個客戶同時拖欠資金的情況,可以通過風險分散措施來避免。風險分散措施指的是在融資租賃公司經營的過程中,將租賃投資分散在各個行業和各個地區,降低因某個行業或地區的經濟危機而造成的市場風險對公司的影響。

(四)降低操作風險的措施。

融資租賃公司操作風險的降低只能通過完善操作系統、完善交易制度和員工培訓來進行。完善的操作系統可以對人員的操作進行管控,避免人員進行違規操作。交易制度的完善,可以在員工遵照制度進行操作的情況下,避免員工遭受客戶欺詐的現象發生。而對人員進行操作培訓,可以降低員工違規操作或錯誤操作的幾率。所以,降低操作風險的措施,還要從公司管理的各個方面來實行。

結論:總而言之,掌握融資租賃公司面臨著哪些風險,制定風險的防控措施,是融資租賃公司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對當前的融資租賃公司來說,面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只有不斷的學習借鑒,才能完善自身的風險防控制度,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融資租賃公司的快速發展不僅能促進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也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對當前融資租賃公司面臨的風險與防控措施的探討,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玲玲.非金融類融資租賃企業風險分析與防范[D].上海師范大學,2012.

篇2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預付賬款融資;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控制

一、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及模式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的新型融資模式,能夠為處于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持。商業銀行通過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來對企業的預付賬款、應收賬款及存貨等在傳統信貸下難以用于抵押的流動資產進行方案設計,使這些流動資產能夠為企業帶來信貸資金。前提是商業銀行必須對整個供應鏈的內部交易結構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并且能夠對供應鏈上各成員與交易相伴而生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進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商業銀行通過將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引入供應鏈金融來降低自身的風險。與傳統信貸相比,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征是改變了授信的視角。從面向單個企業進行授信轉變成為面向整個供應鏈進行授信。授信視角的改變也引起了風險管理模式的改變,對于供應鏈金融而言,融資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指標已經不是考察的重點,交易的真實性以及核心企業的信用水平才是降低信貸風險的關鍵。

對中小企業自身考核的弱化使供應鏈金融能夠降低中小企業融資的門檻。供應鏈金融之所以被視作一次重要的制度創新,關鍵在于其有效激活了預付賬款、應收賬款及存貨等流動資產作為信貸質押物的功能,也因此形成了供應鏈金融的不同模式。如果供應鏈金融方案設計針對的對象是企業的預付賬款,稱之為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也叫保兌倉融資模式。如果對象是企業的應收賬款,稱之為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如果對象是企業的存貨,則稱之為融通倉融資模式。無論是哪種模式,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一般都要包括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這四個參與主體。這四個主體在供應鏈金融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運作良好的供應鏈金融能夠使四方都受益。

二、預付賬款融資模式的運作機理

預付賬款融資模式適用的主要對象是處于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在供應鏈內部的交易中,處于強勢地位的核心企業常常會要求下游的中小企業預先支付貨款,下游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采用供應鏈金融預付賬款融資模式獲得商業銀行的短期信貸支持,緩解由于向核心企業支付預付賬款所帶來的資金周轉壓力。一旦下游中小企業(買方)與核心企業(賣方)發生了真實的交易關系,買方可以通過從銀行取得授信來支付賣方所要求的預付賬款。預付賬款融資模式涉及到的參與主體一般包括融資企業(處于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供應商(核心企業)、商業銀行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預付賬款融資模式的運作流程如下:第一步,融資企業與供應商簽訂購銷合同之后,向商業銀行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申請開立可以用于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的銀行承兌匯票;第二步,供應商將貨物發往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步,融資企業存入保證金,商業銀行據此簽發提貨單并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向融資企業釋放相應金額的貨物;第四步,融資企業利用手中的提貨單到第三方物流公司提取相應金額的貨物;第五步,融資企業利用銷貨收入續存保證金并再次獲得銀行簽發的提貨單并到第三方物流企業提取相應金額的貨物;第六步,不斷重復第五步的過程,直到保證金賬戶的余額與原先開立的銀行承兌匯票金額相等為止。從預付賬款融資模式的運作流程上看,這種模式有助于實現供應商的批量銷售以及融資企業的杠桿采購。融資企業的貨款是分批支付的,不必再承擔一次性大額支付貨款的資金壓力。

三、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信用風險分析

商業銀行在開展預付賬款融資業務時,由于供應鏈整體信用等級下降或者其他參與方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而導致發生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就是其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可見,供應鏈金融預付賬款融資業務的信用風險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供應鏈整體信用等級的下降。由于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上處于樞紐地位,因此,供應鏈整體信用等級的下降往往是由核心企業信用等級下降造成的。此外,供應鏈整體信用等級下降也可能是由于供應鏈所關聯的產業鏈發生運行風險所導致的。與傳統信貸相比,供應鏈金融實現了授信視角轉移,銀行授信時更關注整個供應鏈的情況而非融資企業本身。因此,當供應鏈整體信用等級下降時,商業銀行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就會上升。二是其他參與方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

其他參與方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可能是因為主觀上“不愿意”履行或者客觀上“不能夠”履行。無論哪種情況,只要合同約定事項得不到執行,勢必會給商業銀行帶來信用風險。供應鏈金融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信用風險最需要關注的潛在風險點主要包括:一是質押商品價格的波動。質押商品的價格波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商業銀行貸款的安全性。質押商品價格的波動可能源于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也可能源于市場供求的變化。二是核心企業資信風險。在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中,商業銀行要與核心企業即供應商簽訂回購協議并要求核心企業承擔還款的連帶責任,一旦融資企業出現保證金不足的狀況,核心企業必須按約定進行質物回購。核心企業的回購能力是商業銀行風險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三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資信風險。

商業銀行將監管質押商品的工作轉移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意味著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著部分信托責任。第三方物流企業有無承擔這部分信托責任的能力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會不會利用其信息優勢與其他參與者聯合欺騙商業銀行,也是商業銀行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的風險點。總的來說,影響預付賬款融資業務信用風險的因素有如下幾點:第一,政策的不確定性。產業政策的轉變可能會對質押商品的價格造成劇烈的沖擊;第二,市場的不確定性。市場供求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融資企業和供應商的銷售情況及利潤水平,進而引發這些企業的違約行為;第三,相關法律不完善。預付賬款融資業務屬于金融產品創新,牽涉到復雜的契約結構,相關法律的滯后使商業銀行可能會在自身不存在任何過失的情況下由于法律的模糊不清或存在漏洞而遭受損失。第四,道德性風險。其他參與方因為追求自身利益而背棄契約精神,不履行或消極履行合同義務,也是引發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

四、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信用風險防控措施

與傳統信貸信用風險的防控相比,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信用風險防控因為涉及多方主體而變得更為復雜,且由于預付賬款融資模式面向的是整個供應鏈而非融資企業自身,因此其風險防控的措施與傳統信貸相比也有重大區別。但是,就信用風險防控的關鍵是通過獲取真實信息來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危害這一點上講,預付賬款融資模式與傳統信貸是一樣的。為了實現通過信息獲取來降低信用風險的目的,提供預付賬款融資業務的商業銀行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推進信息系統建設

掌握供應鏈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流對于商業銀行改變信息不對稱地位、降低預付賬款融資業務信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商業銀行應致力于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實現對各項數據指標的電子化統計。對于質押商品的管理,應搭建電子操作平臺并要求各參與方使用電子操作平成對于質押商品的倉儲、運輸、監管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夠實現對相關信息的掌控。

(二)加強信貸和資格審核

對于核心企業,要設置準入門檻,不僅要回避規模小、資信差的供應商,而且要多方面評估核心企業的經營狀況來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對于有融資需要的下游中小企業,同樣要實施準入制度。如果發現融資企業有違約行為,銀行可以選擇提前回收貸款。一旦觀察到影響資金安全的現象發生,銀行須及時保全信貸資金的安全。銀行對于融資企業的授信額度可以根據對其監測的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并在必要時選擇提前退出。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要選擇規模大、資信狀況良好的公司。通過對賬制度、實物盤點等方式來防范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不當行為。

(三)加強對質押商品、票據以及資金的管理

對于質押商品的管理,銀行應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共享相同的電子信息平臺,及時掌握質押商品的相關信息。質押商品的產權歸屬須明確,質押商品所有權證明資料必須落實。另外,質押物必須足值有效且便于變現。對于票據的管理,銀行必須確認發票上載有關于債權轉讓的有效條款,對于供應商和融資企業之間的購銷合同,要加以嚴格的審核,對合同中存在的可能影響信貸資金安全的瑕疵,要積極加以補救。對于資金的管理,關鍵在于降低由于質押商品價格波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一般而言,如果質押商品的價格下降超過某個限度或界值,銀行就須要求融資企業及時存入保證金。

[參考文獻]

[1]楊亞靜.供應鏈金融下預付賬款融資模式探討[J].財會通訊,2014(11):14-16

[2]張曉潔.保兌倉業務模式研究[J].中國儲運,2010(5):85-87

[3]袁偉杰.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研究———以保兌倉融資模式為例[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13:18

[4]保雅坤.論我國物流金融保兌倉模式的法律完善[J].全國商情,2014(5):42-44

篇3

關鍵詞:信用銷售;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5-0155-01

進入二十一世紀,銷售企業雖然能夠不斷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建立客戶資信檔案,能夠對擬發生業務關系的客戶進行資信情況調查(包括信用對象概況、歷史背景、組織管理、經營狀況、工商基礎資料、資產財務資料、資金狀況資料),雖然建立了客戶資信檔案,但因不能及時更新,另外有關財務狀況、償債能力、擔保能力、客戶特征資料等條款不能及時收集和健全,不能科學的進行信用評估、評級和額度的確定,應該說信用管理水平非常低,形成了大量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給企業造成了痛心的損失。

經歷了信用銷售的初期運作不健全帶來的大量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現代企業都能夠認真研究信用銷售規范運作,分析前期信用銷售控制過程,發現存在有以下幾方面具體的問題:

(1)不能慎重確定信用銷售對象。

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銷售人員為了提高銷量,只是簡單的對資信資料進行收集,而不能對其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抽查、驗證,檢查其資料的真實性,造成對信用評級和額度的主觀臆斷。

(2)信用銷售對象信息不能及時更新,不能及時調整信用評級和額度。

銷售對象的財務、經營信息不能及時更新,不重視需要搜集的有關調查問卷、銀行等級證書的信息,對提供的財務三表不能驗證其真實性,也就不能及時調整信用評級和額度。

(3)沒有有效推行信用擔保措施。

在最初的信用銷售流程中,沒有信用擔保的要求;就算后期有了信用擔保的要求,也是往往只重視形式,忽視了擔保物的有效性、充分性和可執行性,造成擔保措施形同虛設。

(4)沒有建立定時對賬制度。

不夠重視財務對賬,有時電話對了帳,沒有保留文字依據,在雙方進入款項糾紛時,就會處于被動局面。另外財務往來對賬主要是依據業務的需求,沒有形成定時對賬的制度要求。

(5)信用銷售流程手工處理,繁瑣而不精準,不利于監控。

原有信用銷售從資料收集、信用審批、信用預警、信用延期各實施環節都為手工處理,非常繁瑣,特別是對每一家給予了一定的信用額度后,在額度內釋放使用,造成每一次都需進行信用使用、信用釋放、信用余額等數據的查詢;如果信用對象要求信用延期,如何落實庫存實際情況和已延期情況,也必須實施數據查詢,繁瑣而不精準,不利于信用和應收的監控。

(6)忽視了業務調整、拆分、整合過程中的信用銷售和應收賬款控制。

信用部門只重視正常市場情況下的信用銷售,對業務調整、拆分、整合等過程中出現的信用問題和風險沒有嚴格履行賬款業務交接手續,出現后任對前任產生的應收推脫不管,造成責任不清,形成資金風險。

(7)集團公司范圍內沒有設立信用平臺,子單元對相同的信用對象重復信用審批,造成信用風險加大。

原信用管理體系中沒有集團子單元對信用額度實施備案的制度,集團公司也沒有信用平臺,對相同的信用對象會產生不同的信用審批,造成信用額度的累加,加大了信用風險。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現代企業需認真研究信用銷售,實施關鍵業務流程的信用風險防范,建立信用銷售風險防范體系,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動態風險防范。

(1)建立信用銷售信息平臺,加強過程控制。

①慎重確定信用銷售對象。建立、健全、及時更新100%客戶資信檔案。

②科學確定信用等級和信用額度,并及時更新資料。

應根據信用對象的信用記錄、資產財務報表、擔保抵押情況、產品歷史流轉量、結合對企業的忠誠度、貢獻度等情況,定期對客戶開展信用評定工作,并實行客戶分級管理與競爭淘汰機制;然后根據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參考產品不同市場的淡旺季需求、銷售模式和收入、應收賬款的歷史數據、信用延期、回款周期等情況,建立客戶授信測算模型,確定客戶授信標準及額度。

③審批后提交信用信息平臺,確保在集團公司范圍內信用審批不累加。

授信額度一經確定,報集團公司備案,不得隨意改動,確保信用對象在整個集團公司實施統一的信用審批額度,不能因子單元分別授權,造成一個信用對象的信用額度累加,增大資金風險。

④利用信用控制平臺實施信息數據控制,更加有效監管信用額度的過程使用。

依靠信用控制平臺,利用計算機替人工計算,對信用對象給予的信用額度,通過增加的銷售收入、回款而計算使用的金額、釋放的信用額度,減輕手工繁瑣,提高信用精準度。

⑤完善履約擔保措施,降低信用風險。

在合同中設置必要的擔保條款、所有權保留等重要性條款,列明各種不應當作為企業可接受的擔保明細,

對前期擔保物的價值和擔保效力及與墊付資金匹配程度進行全面復核要求,從而降低或減少因風險發生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降低信用風險。

(2)通過信用銷售網絡平臺,加強社會庫存實銷監管,加快資金回籠。

利用信息系統,鏈接CRM網絡平臺,將車輛運輸、車輛入庫、社會庫存、實銷回款、開票收入等銷售全過程實施聯網管理,確保車輛狀態完好、控制有效、實銷后資金盡快回籠,并根據相關數據,由計算機系統進行信用預警和信用風險分析,減少人工操控和主觀分析造成的信用風險。

篇4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一、我國商業銀行管理信用風險的傳統策略

我國商業銀行的傳統策略,主要表現在對信用風險識別上采取事前控制、事后抑制的策略,也就是在授信前先對借款客戶和債款進行評級,再根據評級結果配合銀行自己的信貸政策和風險的偏好,決定是否對客戶授信,藉此避免一些較高風險的客戶,而授信后,則加強對風險的監管,期望在發生問題前能夠采取防范措施,阻止授信的惡化及損失。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在于能發現高風險授信客戶,并能夠將其拒絕于外,如上所述,銀行會在授信前先對客戶和債款進行評級,接著將評級結果與商業銀行自己的標準做比較后,甄選出高風險授信客戶,從而有效控制銀行信用風險,最大限度地避免銀行損失。

(二)事后抑制

商業銀行在授信通過后,會定期要求客戶繳交相關資料,并派專員實地訪查及監督客戶,以此及時得到客戶最新信息來更新客戶的評級,最后依照評級結果將客戶進行分類管理。通常商業銀行會將客戶分為:優質客戶、積極發展客戶、一般客戶、需要關注客戶和高風險客戶。對不同的客戶以不同方式管理,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進而較好的控制信用風險。

(三)及時抑制風險,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

商業銀行貸款期限通常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客戶一旦發生問題,銀行往往會采取相關措施來抑制風險與阻止造成的損失。商業銀行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向授信客戶派遣財務專家,幫助客戶了解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2.一旦發現授信客戶財務出現危機,立刻停止對該客戶的新增貸款,并努力收回已發放的貸款本息;3.追加擔保人和擔保金額;4.追加資產抵押等。

二、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信用風險管理的問題

(一)歷史數據數據庫缺乏,模型無法建構。雖然部分商業銀行建立電子化信貸管理系統,此舉能將數據大量集中,但部分銀行還是沒有歷史數據數據庫,另外信息系統的開發商缺乏連貫性,造成數據間缺少一致性,這導致分析結果的可信度降低,信用風險模型建立遭受阻礙。

(二)評級機構落后。我國自身缺乏成熟的外部評級機構來提供信用評級,只能通過國外的評級機構,而國外的評級機構對我國狀況了解并沒有我國本身來的多。在內部評級里,我國多數銀行是利用客戶過去的財務信息和相對應指針來評分,而過去財務信息并不能反映客戶未來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長期貸款評分時更不可靠,另外我國缺乏對現金流量的預測,難以真實反映客戶未來償債能力。

(三)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有限。我國衍生性商品市場才剛起步,所以我國商業銀行能用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有限,尤其是衍生性商品。此外,我國在風險量化上還很落后,無法建立現化科學的信用風險量化模型,目前評級多由各銀行信貸職員進行,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四)防范信用風險意識薄弱。大多數員工對于信用風險管理認識不多,造成信用風險防范意識薄弱,對于信用風險是把它當成是風險控制部門的責任,因此信用風險管理沒有自身員工的配合,更加難以有作為。

(五)信用風險內部控制不完全。我國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上,沒有有效運作機制和組織制度,且較少對市場細分,另外大多數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尚未建立或是經驗不夠,缺乏有效風險管理的能力。因為目前我國信用風險管理著重在事后檢查,并沒有一套預警制度,只有在貸款不能還本付息時才發現資產質量惡化。

三、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改革

2009年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等一籃子政策作用下,我國有效的抑制了由于外需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增長下滑趨勢,總體經濟回升向上。而除了刺激經濟回升之外,我國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管理,也有了新的改革,根據中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年年報,我國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管理的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加強公司治理及內部控制

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的改革主要在公司治理及內部改革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09年要求其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和商業銀行運行管理要求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則是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另外更開辦縣域城鎮建設貸款,擴大存款業務范圍,穩定拓展業務領域,努力提高市場化管理水平。而中小企業銀行在風險管理能力上也有顯著改善,截至2009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0.3%,城市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可看出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顯著改善,全國中小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0.95%,不良貸款余額637.2億元,兩者均創歷史最低水平;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貸款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02%和182.28%,均達歷史最高水平。

(二)提高資本質量

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資產質量和風險抵補能力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加強對信用違約情況的動態監測。二是加強不良資產監管,繼續實現不良貸款低位“雙降”和風險抵補能力高位提升。2009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973億元,比年初減少630億元,不良貸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55%,比年初上升38.6個百分點。三是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呆賬貸款核銷工作。

篇5

關鍵詞:政府融資平臺貸款 信貸風險 風險防控

在“保增長”背景下,各地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紛紛開展大規模基建投資,以城投為主導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遍地開花,規模由小到大,政府的融資能力加速膨脹,而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放松無疑為商業銀行大規模投入地方基建投資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商業銀行通過貸款、理財產品等多種方式向各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源源不斷地輸入資金,地方政府的杠桿率不斷放大,來自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也隨之膨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業務發展的內在要求及市場競爭的外部壓力推動各家銀行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大量增加, 政府貸款及中長期貸款比例迅速提高,提高了銀行信貸資產的風險集中度。(2)中長期貸款的迅速增加使銀行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加大。(3)政府融資平臺及政府背景項目貸款的操作風險。針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已經累積形成的巨大的融資規模和潛在的風險狀況,應當著手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進行規范化、市場化和透明化的改革。下面將作重點分析。

一、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

(1)政府信用風險。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的政府背景,決定此類貸款的本質是政府信用,還款有無保證取決于政府是否有能力和有意愿歸還這類貸款。由于中長期項目貸款期限較長,歷經幾屆政府,貸款償還將取決于各屆政府對貸款存續期內建設性資金的使用安排,存在因政府換屆而導致金融機構貸款不能正常還的風險,因此政府信用將直接影響到貸款的按期償還。

(2)政策性風險。國家政策改變,會導致政府財政收支波動較大,影響金融機構貸款的正常償還。貸款期內政府財政收支、財稅體制等存在變化的可能,同時財政支出受地方政府發展思路、城市建設整體規劃、未來規劃建設項目的投資計劃、融資力度與效度、財政經常性開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可用于項目還款的資金能否按預測歸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3)法律及合規性風險。政府對金融機構貸款的任何擔保或變相擔保、承諾等支持行為目前仍不受法律保護。2006 年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下文,明確規定“各級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對《擔保法》規定之外的任何擔保均屬嚴重違規行為,其擔保責任無效。”同時由于地方政府集中推進項目, 項目的法定資本金比例往往不能達到監管要求,項目開工的合法性批文、土地使用權證等等不能到位,增加了銀行信貸合規的風險。

(4)信貸資金的監管風險。很多情況下政府背景的項目貸款是以政府融資平臺名義借入,由地方財政或劃歸項目建設主管單位統一調配使用,借款人實際并不使用和管理信貸資金。地方財政部門或項目建設主管單位同時運作的項目數量多,融資渠道廣泛,賬戶資金進出頻繁,與地方財政及關聯公司往來密切。這種資金運作模式為項目資金交叉混用提供了便利,也大大增加了銀行貸后資金監控難度。貸款銀行無法監控貸款資金,資金的運用隨地方政府的意志而轉移, 一旦將信貸資金用于非指定用途項目,最終導致項目資金失衡,無法償還借款,將形成大量不良貸款。

二、商業銀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防控的幾點建議

1、全面客觀地分析政府的信用狀況及舉債能力,合理確定授信總規模。

對地方政府信用評價和償債能力可從經濟基礎、體制框架、財政實力、債務負擔、行政管理能力、歷史信用記錄等方面來衡量。經濟基礎是判斷政府基準信用風險的關鍵因素,地區經濟實力的強弱將提升或降低財政實力。體制框架涵蓋了提供支持的政府具有的行政權限,涵蓋憲法賦予的權利和職責、對外借款權限以及與上級政府間關系等。財政實力分析指在收入方面,通過分析政府財政的收入類別、波動水平以及政府新增或調整稅收和收入的決策能力來評價其信用能力。在支出方面,綜合考慮政府支出預算及預算彈性。債務負擔方面首先評價政府各融資平臺總債務對總財政收入的壓力。同時考慮債務結構,區分分期償還和到期一次性償還的不同期限的政府債務。行政管理能力是分析和評價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及管理能力,包括政策體系和通過立法程序改變現有政策法律法規的能力。歷史信用記錄則是考察往屆及現政府在處理銀行不良貸款時的表現,包括態度和處理手法等。

2.嚴格貸款程序,明確風險責任。

一是理順政府性貸款管理體制。建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政府債務組織管理機構,并明確財政部門歸口管理本級政府債務,按照分級審批和受益償還原則進行債務運作,同時建立預警機制,防范財政風險。二是按照“誰借、誰還、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借用還相統一、責權利相結合的債務管理機制,依法確立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償債責任及連帶責任。

3.樹立風險觀,強化還款意識。

首先是在工作中做好債務風險分析,不僅僅要考慮建設項目的預期收益,還要充分考慮是否存在無還款能力的風險,立項時必須堅持收益與風險對等的原則,充分考慮到政府性貸款的風險性。其次是在對待債務風險問題上,樹立起正確的債務風險觀。既要避免憂心忡忡,認為債務嚴重得不得了,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十經濟建設的狀況Ifu不顧,果斷反對政府舉債,影響開放開發工作;又要避免自目樂觀,認為多少債務都無所謂,置政府性貸款危害十腦后,最終給財政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4、把控項目的風險,多策并舉,有效防控項目風險。

從政府融資平臺業務貸款擔保分析,無論是采用抵質押、政府還款承諾函還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國有資產營運公司、國有資產投資公司等提供第三方連帶責任保證,其擔保效力均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業務的風險防控重點應從做好貸款擔保轉向把控貸款項目的風險上來。

參考文獻

[1]陳赫.政府性貸款風險評估及其防范. 2007

篇6

1.阿里巴巴余額寶發展簡介創新是對固有制度的突破,必然伴隨著新風險的誕生。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推出貨幣基金性質的理財產品———余額寶,借助淘寶(C2C)、天貓(B2C)的用戶鎖定推廣效應,余額寶的用戶量瞬間達1000多萬,總資產規模突破數千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監管當局的調控、投資者的逐步理性,2014年資金利率中樞較2013年有了明顯的下行,貨幣基金的整體收益也呈現逐漸回歸正常水平的趨勢,但余額寶的發展趨勢依舊良好(表天弘增利保貨幣市場基金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根據《天弘增利保貨幣市場基金2014年年度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余額寶的總規模是5789.36億元,人均持有約3133元,用戶數已經增加到1.85億人,2014年度余額寶為用戶創造240億元收益。

2.阿里巴巴余額寶風險來源分析(1)信用風險(違約風險)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對其信用的風險對價,阿里巴巴余額寶也不例外,其信用風險必須要有承擔者,對于阿里巴巴余額寶產品來說,其交易獲得的本身是一個對信用進行風險定價的動態過程。余額寶產品的開發商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的信用水平仍低于傳統的商業銀行,雖然伴隨著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逐步建立,這一情況會有所改善,但仍不排除阿里巴巴余額寶會出現信用違約的情況。(2)利率風險對于金融產品來說,利率的波動必然會引起損益的變化,這就是我們討論的利率風險。眾所周知,余額寶的投資方向分為兩類:第一部分,短期貨幣工具(如短期國債、央行票據、短期企業債券等),這類投資組合雖然穩定,但也受宏觀經濟影響,占余額寶的比重小;第二部分,商業銀行的大額協議存款,這類投資是通過資本規模與商業銀行博弈,是余額寶的主要投資方向,但商業銀行的資金需求受利率波動影響較大,因此余額寶的利率風險較大。(3)政策風險互聯網金融是我國金融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創新,其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不成熟、不完善,因此政策風險較大。自余額寶誕生起,其合法性就飽受質疑,關鍵的原因在于余額寶產品線上和線下規則不一致,且在產品推出之初,阿里巴巴并未明確告知客戶將資金投資于天宏增利寶貨幣基金。同時,隨著監管部門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體系逐步完善,未來余額寶的“政策紅利”將會逐步消失,如央行取消基金公司投資銀行協議存款“提前支取不罰息”的政策規定。(4)贖回風險余額寶的本質是貨幣市場基金,贖回風險是其重要風險之一。從《天弘永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2014年年度報告》中可以看到,余額寶的人均持有額為3133元,這從側面說明了余額寶產品目前仍是公眾銀行存款的重要補充,而便捷的可取性是銀行存款的重要特征,因此隨時都可能面臨投資者贖回的風險。隨著余額寶產品規模的不斷增大,一旦余額寶產品發生巨額贖回或者大面積贖回,將形成貨幣基金贖回風險,并且最終將連鎖引發信用風險。(5)運營操作風險互聯網金融的載體是先進的網絡平臺,余額寶的運營操作風險包括基金管理人水平欠佳、在線操作系統不完善、信息分析控制技術水平偏低、終端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等。除去常規的運營操作風險,余額寶還面臨著信用對接操作風險,因為余額寶資金可直接用于阿里巴巴電商消費,但天弘基金結算要滯后與消費交易,因此投資者的贖回消費得益于支付寶的信用墊付,一旦天弘和支付寶的對接發生時間錯位,余額寶將引發信用風險和贖回風險。

二、加強余額寶風險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1.強化互聯網金融機構內部控制通常來說,金融行業的風險不可測性強于其他行業,尤其是開放、自由、涉及面廣、連鎖效應強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因此,強化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的內部控制是加強余額寶風險管理的核心任務,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提高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強調產品風險防控的重要性,并將風險防控與績效考核相掛鉤;第二,完善對外信息披露與對內信息交流機制,確保交易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以及完整性,降低操作運營風險的形成概率;第三,阿里巴巴要設立產品銷售合作風險控制部門,與天弘基金公司實現內控對接,只有兩者形成制衡的合作關系,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2.提高監管部門的外部監管水平不可否認,相比于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面臨任務多、難度大、要求細、監管對象不明確等問題,但形成有序、高效、配套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是我國互聯網金融不斷創新的基本保障。毫無疑問,余額寶產品的風險防控不能缺少監管部門的外部監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統籌好風險監管的敏感性、簡單性和可比性,對創新金融產品的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提高對風險的識別、預警能力,增強資本對風險的吸收能力,同時要提高監管策略的可操作性,降低監管的執行成本;另一方面,要統籌好監管政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協同性,形成監管政策合力。

篇7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馬克思信用理論

1引言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開始出現,并且迅速發展。所謂互聯網金融,它是指傳統金融機構依托互聯網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實現融資、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一種新型業務模式。互聯網與金融結合,對傳統金融業是一種全新的變革,對銀行、證券等提供服務的方式和效率產生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既需要市場驅動,也需要政策助力來促進發展。然而,伴隨高速增長的是行業的信用風險也在呈上升趨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商品資本向貨幣資本的轉化這“驚險的一跳”蘊含著巨大風險,其原因在于,如果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超過一定程度,導致信用破產,進而引發資金鏈斷裂,使得企業破產,那么企業就會解雇大量員工,使得工人失業,最終造成整個社會經濟危機。所以,在經濟風險的防范中,對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防范就越來越凸顯出其重要性。馬克思的貨幣、信用和危機理論常被當作一個系統的分析框架,雖然不能把西方國家的理論經驗直接照搬到我國,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信用理論,對分析我國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全面系統地研究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我國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目前已有的文獻大多是研究互聯網背景下對傳統金融企業的沖擊性影響,或者從實證角度研究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而從信用風險防范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的文獻卻很少,從馬克思信用理論視角去分析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相關文獻則更少。因此,從信用風險防范的角度著手,對于豐富國內該領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我國屬于新興行業,發展迅速,但行業整體的運營顯現出巨大的信用風險。如何規范行業的整體發展,降低發展帶來的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2研究現狀

關于信用這一概念的內涵和本質,馬克思從經濟學和倫理學2個角度進行了闡述。經濟范疇中的“信用”是種經濟利益關系,反映了一種特定的生產關系。國內其他學者基于這一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柴艷萍(2013)[1]從誠信與信用的關系出發,提出了信用實現的條件。胡為雄(2010)[2]通過對馬克思相關政治經濟文獻的挖掘,認為信用和虛擬資本是馬克思上層建筑概念的隱喻。馬超(2008)[3]強調信用道德水平與信用經濟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在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學者作了相關的研究。陳秀梅(2014)[4]指出要從制度設計和標準制定2個方面入手,多方面建立互聯網財務管理體系。謝平、鄒傳偉(2013)[5]認為,我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存在明顯差異。由于大數據技術和傳統金融的變革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可能會使互聯網金融存在巨大的潛在信用風險。既然大數據技術在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那么也可以將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手段,利用其去管理信用風險。劉蕓、朱瑞博(2014)[6]認為互聯網金融應與信用體系等傳統金融領域相銜接,使整個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更加全面、完善。

3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信用風險及原因分析

馬克思的信用理論包含了信用產生和功能,以及資本主義經濟各要素在生產、分配、消費等環節的對立加速。在資本主義社會,各要素之間對立的最終發展趨勢是相互分離,最后以危機的形式趨于統一,周而復始,具有周期性。在統一的過程中,有些是以特定的信用風險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網絡金融的信用風險就是其一。網絡金融信用風險是指網絡金融融資借款人在合同到期日不履行合同義務,構成違約的行為。這種違約風險是客觀的信用風險。此外,由于網絡金融交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以及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使得網絡金融存在人為的違約信用風險。還有,網絡金融的信用風險也有其自身的特點:隱蔽性強,因為交易的時空分離為其作“掩護”,使得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很難辨別真偽;傳播速度快,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信用風險可以很快進行大范圍傳播;范圍廣、監管難,大數據技術為其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且發展速度極快,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難以實行監管防范。網絡金融信用風險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根據來源,可分為狹義信用風險和廣義信用風險。狹義信用風險是指從借款人角度出發的信用風險。廣義信用風險是指從借款人和貸款人2個角度分析的信用風險。按其性質可分為故意違約信用風險和強制違約信用風險。故意違約信用風險指借款人因道德缺失、信息不對稱、主觀故意等,在客觀上能夠履行合同的情況下,不履行合同,給交易對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通俗來講就是有履行能力但卻不愿意去履行合同。強制違約信用風險是指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使得借款人由于非主觀故意而無法履約。網絡金融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國信用體系發展尚且不完善,經常會有惡意逃債的現象發生。如果融資平臺不能夠有效驗證交易雙方的真實身份,很容易誘發信用風險。除了機構與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外,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加劇了網絡金融的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時間還比較短,配套法律法規尚未形成。互聯網金融在經歷了最初的迅速而無管制的發展之后,其法律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很難對借款人形成有效約束,可能導致貸款達到約定日期,仍不履行還款的義務,信用風險爆發。

4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防范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針對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信用風險,提出以下幾點防范措施。

4.1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的征信體系和監管體系

戰略層面,應該加強信用文化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政策層面,應該建設互聯網金融征信制度,并且加強互聯網金融信用征信的監管,加強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和個人隱私保護。對于傳統金融的法律法規、網上證券交易、支付安全等條例,已經不能滿足瞬息變化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應該及時完善法律體系,保證相關利益者的權利與義務。

4.2提高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技術

立足從業人員和互聯網金融平臺,注重安全設施的投入,包括設備、技術和人才的投入。加強內控設施的落實,成立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部,建立健全內控責任制,不違規。增強自律能力,在業務許可范圍內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展業務,加強風險防控策略研究,提高自律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逐步完善內部運行機制,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將內部管理變得科學化、規范化。

4.3加強互聯網金融與風險教育交叉專業人才培養

篇8

在當前信用風險全面、集群、復雜化暴露的情況下,農合機構呈現出不同于其他銀行業機構的信用風險特征。農合機構應充分認識農村金融的信用風險,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分散和補償機制,提高貸款資產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信用風險特征明顯

整體表面平穩。去年下半年以來,各銀行業機構信用風險全面、集群、復雜化暴露。農合機構信用風險指標(不良率)呈現“起點高”“起步晚”“有序暴露”等特點。以福建省數據為例,農合機構整體不良率曲線是除郵儲、政策性銀行外最為平緩的一條。

個體、區域顯著差異。農合系統各法人機構的信用風險暴露情況明顯具有個體、區域的差異性。單個法人方面,2013年下半年以來,福建銀監局轄內不良率上升的農合機構共計30家,其中不良率增加超過一個百分點的有9家;增加超過三個百分點的僅兩家。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率較農村信用社低,這與農村商業銀行在改制中經過一輪不良資產剝離清理有關。福建銀監局轄內八個地區(福州、泉州、漳州、莆田、三明、南平、龍巖、寧德)農合機構信用風險暴露情況不僅呈現出區域差異,而且其與當地銀行業整體信用風險發展趨勢也并不完全同步。

誘因本質相似。從非現場監管數據來看,風險的行業性集中度很高,主要是周期性顯著的行業及部分輕資產服務業。除農、林、牧、漁業外,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風險突出,一年來的不良率一直較平均不良率高。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教育行業近一年來的不良率逐步上升,超越平均不良率。除行業風險因素外,過度融資、擔保鏈傳導等是農合機構不良貸款的主要誘因。

指標裂變全面。隨著風險處置工作逐步展開,風險抵補能力開始下降,貸款專項損失準備充足率、貸款損失準備覆蓋率自2013年年底后開始呈下降趨勢,且自2014年2月開始下降速度增快。流動性指標惡化,流動性比例、人民幣超額備付率均呈下降趨勢,存貸比微升。為彌補不良貸款處置導致的貸款損失準備消耗,貸款損失準備提取數額增大,影響農合機構撥備后利潤,2014年撥備后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均呈下降趨勢。或因互保、聯保等方式風險凸顯,各類貸款中保證類貸款比重有所下降,抵押類貸款比重有所上升。此外,農合機構通過開展同業業務,資產增速加快,資產結構中,同業資產比重快速提升。抵債資產增加,存在一定的隱匿風險。

化解路徑局限。農合機構在信用風險化解路徑選擇上有其特點。核銷是各銀行業機構除現金清收外的主要選擇。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往往還通過轉讓、重組等方式優化資產結構。農合機構對不良貸款進行轉讓、重組的比重較低,更多采用以物抵債和其他清收化解方式。貸款受讓對象合規性的限制及農合機構縣域經營的現實條件,使得農合機構往往難以找到合適的受讓對象。同時,經濟下行時期貸款轉讓價格縮水也使得農合機構缺乏轉讓處置的動力。貸款倉促核銷可能存在道德風險,以物抵債可能帶來抵債資產處置難問題,其他清收方式則面臨合規問題。農合機構所獲抵債資產多為房地產、農民財產權或經營承包權,這些資產的處置受到經濟下行、房地產價值下降、農民財產權或經營承包權轉讓市場不成熟等外在因素的影響,短時間內無法變現,且管理耗時費力,其實際價值可能比預計中更低。

風險如何處置

方向必須清晰。在法律框架不完善和法律執行力不強的背景下,信用風險產生原因復雜。風險的化解處置牽涉各方利益,信用風險的管控必須找準政府、企業、銀行與社會的利益平衡點。大面積信用風險的防控必須依靠政府。構建起“銀行為主體、市場為手段、協會為依托、監管為協調、政府總牽頭”的風險化解體系。依托各地建立的風險聯系處置機制,緊緊依靠地方政府推進風險處置。銀行業機構和各級監管部門應及時向政府部門報告風險動態,提請協調解決重大風險和難點問題。

方法注重靈活。注重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區別對待。針對風險實際,一案一策,分類施治,既對惡意逃廢債務的失信企業嚴厲懲處,也對暫時出現困難但有市場、有效益的誠信企業慷慨解囊,對經營無望的“僵尸企業”應盡快處置。省聯社應協調推進農合機構間在風險管控中的合作與信息共享,完善“社團貸款”聯合管理機制,形成不良資產、抵債資產轉讓協調合作機制,實現農合機構“抱團取暖”“抱團維權”“抱團發展”。

效果立竿見影。風險處置落到實處,注重平衡成本效益與風險控制、長短期效果與效率。風險處置扎實。堅持真實處置,確保處置措施落地,確保風險一次性處置到位,不留問題和隱患。責任追究嚴實。嚴格責任追究,建立遠期風險責任追溯機制。夯實長效機制。不僅要應對處置當前的風險,更要將風險案例進行積整理和總結,在適當范圍內共享、討論,以此為鑒構建長效機制,化當前“危”為未來“機”。

持續深化改革。信用風險的不斷暴露,總根源還在于農合機構戰略定位不明確,治理機制、信貸管理不到位。應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切實解決這些內在問題。

堅持服務本土定位。處于小微企業、零售貸款細分市場的農合機構、城商行、郵儲的信用風險狀況較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平穩,其抗風險能力遠超其風險管理水平,這是因其小額、分散的客戶特點所致。同時,也得益于準入政策。農合機構在縣域面臨的同業競爭壓力目前仍相對較小,更應抓住這段政策有利時期深入挖掘客戶,增加客戶黏性,充分發揮本土地緣優勢。

強化風險管理體系。由于縣域“熟人”社會特點,主流的內部控制、制衡機制并不能有效解決農合機構內部關聯性問題。可通過完善人力資源政策,如由省聯社統一招收、培訓、考核員工,高管異地選派等方式削弱農合機構內部過于密切的關聯性。此外,還可考慮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物理隔絕和自動分析在信貸管理方面的比重,弱化人為因素的影響。

注重培育風險管理文化。從業人員職業能力、風險意識的提高有助于其形成風險管理理念,自覺弱化人際關系的影響。

篇9

摘要:村鎮銀行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擁有機制靈活、依托現有銀行金融機構等優勢,很好的改善了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的局面。從溫州的實踐看,村鎮銀行成立時間較短,其內部控制體系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存在不少深層次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從風險管理的視角,探討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村鎮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村鎮銀行;內部控制;對策

村鎮銀行就是指為當地農戶或企業提供服務的銀行機構。區別于銀行的分支機構,村鎮銀行屬一級法人機構。目前農村只有三種金融主體,一是信用社,二是郵政儲蓄,三是中國農業銀行的分支機構。農村的金融市場還處于壟斷狀態,沒有競爭,服務水平就無法提高,農民的貸款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改革的出路,就是引進新的金融機構村鎮銀行。作為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溫州早在2009年4月21日,組建了由甌海農村合作銀行發起的浙江永嘉恒升村鎮銀行開業,這是溫州首家村鎮銀行。2010 年5 月份在溫州成立的樂清聯合村鎮銀行,不到3 年時間便發展成為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村鎮銀行。從此,這種新型的銀行業態開始走進溫州百姓生活。

一、溫州村鎮銀行內部控制現狀

(一)銀行治理結構逐步完善

溫州各村鎮銀行以建立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為目標,建立決策與監督相制衡、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法人治理機制,注重完善內部控制能力,治理結構漸趨完善。樂清聯合村鎮銀行,實行“三會一層”的新型法人治理結構,以建立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為目標,建立決策與監督相制衡、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法人治理機制,注重完善內部控制能力,公司治理結構較為完善。2012年,該行董事會審時度勢,在內部增設了風險管理委員會,更加重視對全行風險管理重大戰略的決策,公司治理不斷完善。

(二)內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溫州各村鎮銀行始終堅持內控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重點加強授信業務、資金業務、存款和柜臺業務、中間業務、會計、信息系統管理等領域的內控制度建設和內控措施落實,逐步建立起一套較為行之有效的內控體系。尤其是針對溫州地區風險情況趨緊和企業倒閉及跑路潮并未有效緩解的實際情況,2012 年下半年以來,各銀行在信貸業務操作、票據業務合規性、員工行為排查等關鍵風險領域分別開展了2012 年新準入貸款盡職調查情況檢查、全行票據業務大檢查、全行信貸風險大排查、員工貸款檢查、關于審貸會決議落實情況檢查、案件處置三項制度落實情況檢查、員工參與民間借貸風險排查等專項檢查工作,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在一定的范圍內通報和處罰,并要求相關責任人限期整改,進一步加強對信貸領域的風險防控與案件防控工作。

(三)信貸風險逐步化解

近年來,受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的持續沖擊,溫州各村鎮銀行不良貸款雙升壓力陡增,清收化解難度越來越大。為此,各銀行專門成立不良貸款處置工作小組和潛在風險不良貸款處置工作小組,由分管行長擔任組長,定期召開會議,落實專人,區分貸款逾期的時間、金額大小、催收的難易程度,確定專項的清收方案,實地上門催收,在不良貸款清收化解上已經取得一定進展。同時,為落實不良貸款責任,加強不良貸款約束考核機制,各銀行還修訂了不良貸款考核文件,對不良貸款化解、盤活的流程做了進一步規范。

二、溫州村鎮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法人治理結構有待加強

村鎮銀行規模小,為降低成本,一些村鎮銀行沒內部監督機構,容易出現“一人獨大”或“一股獨大”現象,引發內控風險。有些銀行雖已成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但董、監事會例會次數也未達到章程規定,風險管理職責履行難以到位。所以當前村鎮銀行法人治理運作難以達到監管要求。

(二)信用風險控制有待強化

1.是征信體系建設滯后。溫州現有各村鎮銀行大部分沒有針對客戶做獨立的信用評級,在放貸前對客戶的真實情況了解不夠詳盡,若不考慮無擔保、抵押的客戶擴張貸款規模難以實現;若考慮獲利和擴張貸款規模而降低對擔保、抵押的要求,又將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

2.是信用風險控制存在難度。農業生產者到村鎮銀行貸款,一旦發生生產風險,最終將會是村鎮銀行承擔。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導致貸款者面臨著由于季節性原因而導致農產品積壓,價格下跌的農產品市場風險;而自然環境,災害的變化也會導致客戶減產的農業生產自然風險。農業生產者基本無力依靠自身的力量規避這兩類風險,這就加大了村鎮銀行的信用風險控制難度。

(三)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缺陷

部分村鎮銀行存貸比率不合理,存在把可用的存款、資本金全部用于貸款,甚至還借用了部分其他資金發放貸款的現象,過高的存貸比可能帶來高收益,但也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四)內控制度健全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溫州各村鎮銀行在內控制度健全性方面做了積極探索,但其中專項審計制度、關聯授信制度和高管評價制度等尚需進一步完善,進一步強化專項審計的執行力和關聯交易監督機制。

三、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

規范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建立約束與激勵機制,規范管理層的經營行為,形成相互制衡機制必不可少。建立內部信用評級系統和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責權明晰的激勵約束用人機制,推行績效管理,用完善的制度規避道德風險和信用風險。

(二)完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要推進農村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完善戶籍制度和微小企業信用檔案的建立。開展信用企業、信用鄉鎮和信用社區等信用創建活動。綜合借款人的信息進行打分評級,并確定授信金額,以此形成良好的循環,建立農村社會信用建設的長效機制。

(三)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

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村鎮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保證在市場周期及財務出現危機時期的流動性,從而有能力應對已有的債務和將來的需求。

(四)加強金融風險內部控制制度

監管當局應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綜合考慮村鎮銀行面臨風險。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發出預警信息,進行防范和化解風險。

參考文獻:

[1]張傳良.村鎮銀行金融風險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125-127.

篇10

關鍵詞:商業銀行 貸款業務 風險防控 對策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是其經營發展、實現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他們的業務經營面對市場,其信貸業務又客觀上經受著產業政策、金融環境、客戶結構、貸款投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金融脫媒、民間資本大量涌動等新情況的出現,風險的不確定性始終伴隨在其業務運行之中。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已制定了相應的貸款業務流程和信貸管理制度,采用風險計量和風險防控的多項措施,極盡可能地保全其信貸資產的平穩運行。但從實際情況看,再周密的方案總是在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動態之中出現一些不足,需要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完善,有的問題則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之后,才能得以修復和控制,這就是信貸風險必須長效防控和高度重視的原因之一。

一、目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發生的主要表現

1.銀企信息非對稱,難以掌握貸款企業的真實情況。現在的銀企關系是雙向選擇,客戶選擇銀行,銀行選擇客戶,加之金融脫媒和社會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企業的資金來源比較寬廣,盡管社會信息化程度比較高,但仍然存在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據了解,有相當部分的企業備有幾套財務報表,分別對應銀行、稅務和其他融資對象,以及需要報送的部門,雖然人民銀行開通了企業征信系統,銀行可以受企業的委托到該系統查閱其相關資料,但這些情況都是靜態的,而其近期或動態的運行變化情況則難以了解。有的企業為了應對銀行的要求,還能拿到會計事務所提供的基本符合銀行需要的年度財務審計報告,有的能夠拿到蓋有銀行業務印章的現金流量一覽表,如果銀行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討論是否貸款的決策過程中稍有疏忽,就會在貸款業務辦理中埋下潛在的風險。

2.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發生風險防控的滯后隱患。按照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要求,貸款發放以后,管戶信貸人員必須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借款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便了解和掌握企業的資金去向,看看借款是否專款專用。同時要了解借款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否正常,有無市場銷售、資金結算、還款能力等方面的不良苗頭,以及已經設定的抵質押物品是否狀態完好,有無貶值、損壞,或被暗地轉移、變賣等情況。由于商業銀行的信貸人員管理的借款企業比較多,有的還要繼續營銷新的市場客戶,難以按期進行檢查監管,加之有的企業申請貸款時配合銀行比較積極,一旦貸款到賬后就會應付銀行,拖三拉四,敷衍了事,并非向銀行真實報告自己的情況,由此導致新的銀企信息不對稱,管戶信貸人員很難準確掌握企業的真實情況,這也為可能發生貸款風險留下了隱患。

3.信貸理念差異大,出現忽略風險成本的貸款現象。現在商業銀行的機構設置可謂是“縱橫交錯、跨區發展”,尤其是二線以上城市更是相互競爭的重點區域,由此形成了“扎堆爭戶,哄抬授信”的捆綁式發放貸款的信貸運作現象。特別是一些中小商業銀行初來乍到,只要所在地的較大規模的銀行對其客戶授信或有貸款,他們都要爭取介入提供信貸服務,不做細致調查分析就“跟大行,壘大戶”。有的是在貸款投放期限與企業實際用款時間上不相匹配,短貸長放,盲目追求收益,這不僅會掩蓋貸款的短期風險,同時也會延長風險的暴露時間。有的為了爭搶他行客戶,在企業原有抵押貸款的基礎上,放大抵押率,為企業提供增量貸款,致使抵押物的保障程度下降,加劇了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還有的商業銀行在信貸受到嚴格控制的情況下,借助信托通道、同業等所謂業務創新,走規模擴張道路。有的還自創信用衍生產品,發放貸款后要求企業以此作為保證金,連著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并且就此進行貼現,幾經周轉,虛增存款,敞口信用,更有甚者連開了兩次銀行承兌匯票,如此放大存、貸款業務和增加收入,嚴重背離了商業銀行風險防控的有關要求,反過來也影響到自身的經營運行。去年幾個時點出現的個別商業銀行“鬧錢荒”,可能與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聯系。

4.責任追究難落實,不能反省貸款風險的深刻教訓。目前的商業銀行都已進入全面風險管理的經營發展階段,相對于整體業務來說,貸款業務是其最大的、最明顯的風險來源,為此,各家商業銀行都對此進行了重點防控。他們按照風險管理的有關要求,制定了相關的貸款制度和貸款操作流程,分別對集團法人客戶和單一法人客戶,以及個人客戶的信用風險,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識別方法和風險監測的主要指標。但在貸款操作過程中,有的商業銀行只注重對信貸人員在業務辦理過程中的違規行為處罰,而對于符合貸款流程發放,出現不良貸款的責任追究力度不夠,形成了辦理貸款業務只重過程、不計結果的問題。有的貸款由于多種原因,其間涉及到的業務人員不斷變化和調整,以致在貸款責任的落實時,存在著“升遷提拔的不敢追,離開銀行的追不到,調離單位的不愿追,崗位變動的不想追”等狀況。有的在貸款出現不良時,為了應對上級行或銀行監管部門的檢查處理,以及貸款進行核銷時,隨意找上幾個似乎沾上邊的非直接責任人員進行頂替,而對真正應該承擔責任的人員放棄責任追究,這樣做的結果是既不能以理服人,又起不到分析問題、警示他人的作用,致使信貸風險實行責任追究的規定成為一紙空文。

二、商業銀行防范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1.把握宏觀形勢,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金融環境。總體來說,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還是比較低的,截止到2013年11月底,其整體不良貸款率為1.05%,撥備覆蓋率達到275%,雖然不良貸款率略有上升,但其變化不大,如與國際同業相比,仍然處于較好的水平。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現存的經濟環境壓力還是比較大,整個經濟社會增長勢頭有所減緩,相當部分的企業經營運行質量難有新的提升,各種信用風險時隱時現,有的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一是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已經受到銀行監管部門的風險提示,近年來形成的高額貸款在償還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壓力,有的地方如期履約存在一定的難度,可能會給商業銀行的貸款帶來一定的風險。二是隨著基礎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小型企業的經營風險逐步增大。三是國家連續出臺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限貸、限購令和稅收政策的調整與推行,加大了房地產企業對商業銀行貸款的履約風險。四是大型集團客戶逐步推行多元化投資,相當比例的資金投向房地產、地方性銀行、信托、證券、股權投資公司等,主業經營正在副業化,將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專款專用和貸后管理帶來新的挑戰。五是集團性客戶之間關聯關系復雜,財務數據不易核實,擔保互保信息不明,商業銀行風險監管難度很大。如此等等,各家商業銀行必須予以高度關注,正確把握政策形勢和企業情況,以及當地的金融環境,在拓展客戶、選擇貸款對象,實施貸款發放時加以重視,防患未然。

2.建立控險機制,利于內部整體的履行防控職責。因為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只是其資產業務運作的一種問題表現,其中可能伴隨著銀行的另一種風險,即操作風險,這也是可能導致信貸風險的因素之一,為此,各家商業銀行要在防范信貸風險同時,必須嚴密防控操作風險,兩者不可相缺。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建立內部控險機制來進行約束,而不能簡單地將信貸風險劃歸到前臺業務部門和信貸管理部門去,要在系統內部設立相關的監督管理機構,便于相互配合、相互制約來防范信貸風險的發生。比如前臺業務部門負責法人、個人客戶的信貸業務拓展、維護和貸后管理工作,信貸管理部門負責貸款的審查、審批和貸款發放后的監測預警工作,內控合規部門負責貸款業務操作和貸后管理落實情況的檢查監督工作,紀檢監察部門負責員工行為操作規范的分析排查工作,這在銀行內部就形成了業務部門負責經營,管理部門負責監督,再監督部門審查經營管理情況的經營---監督---再監督的信貸風險防控機制,可以實現“審貸分離,多元管理”的信貸業務操作模式,防止出現審貸雖然分離,但是管理還是缺乏嚴格監督的問題發生。這也可以達到“扎緊家中柵欄,防止東西流失”的內外部共同防范信貸風險的目的。

3.推行風險監測,逐步達到規范的貸款運作要求。JP摩根的統計分析顯示,在貸款決策前預見風險并采取預控措施,對降低實際損失的貢獻度為50%--60%;在貸款后管理過程中檢測到風險并迅速補救,對降低風險損失的貢獻度為25%--30%;而當風險產生后才進行事后處理,其效力則低于20%,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在辦理貸款業務中,必須從客戶提出申請時就要進行必要的風險監測分析。但從實際情況看,大家都是習慣于在貸款發放以后才開始落實這項工作,因此必須改變這一做法。一是要對信貸客戶實行貸前信用風險計量分析。可以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采用二維評級體系來進行測定,既要考慮客戶可能發生的違約風險,又要反映其交易活動中本身可能出現的風險,通過這一辦法,可以事前測定借款客戶的違約概率,把風險防范工作做在發放貸款之前。二是要加強對貸款風險的監測與監督。商業銀行在對客戶發放貸款以后,除了經營主責任人和管戶信貸人員履行職責以外,還應配有專職的信貸風險監測人員來從事貸款發放以后的動態檢測工作,要做到定期與不定期、現場與非現場、經營崗與監督崗監測相結合,使之常態化的落實好監測工作。三是要拓寬信息渠道做好分析工作。商業銀行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廣泛收集相關的經濟金融信息,了解國家出臺的有關經濟政策和產業、行業要求,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同時要加強與銀行同業間的業務聯系,相互溝通情況,共同防范企業利用銀行之間的同業競爭而采取的不當行為。還要加強與地方財政、稅務等職能部門的工作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其在企業監督檢查中的信息情況,有助于進行分析判斷,做好信貸風險防范工作。

4.善于運作控制,以利及時主動的處置信貸風險。信貸風險的運作控制,首先是要把握客戶的債務承受能力,如在考慮對客戶的授信時,不能簡單地根據客戶的最高債務承受額提供授信,而是要同時參照其在其他銀行的已有授信,以及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準備給予的授信一并進行考慮,把貸款數量控制在合理的額度以內。二是要善于利用信貸退出機制,做到貸款客戶有保有壓,適時適度合理調節,力爭保持一個良好的貸款客戶群體。信貸退出要注意掌握方式方法,退出的認識要統一,計劃要穩妥,行動要果斷,方式要把準。信貸客戶的退出,最好是在其貸款形態處于關注類的時候進行考慮,這時的借款企業容易尋求替代的貸款銀行,企業退出的成本相對比較低。三是要大膽嘗試信用風險緩釋措施,有條件的商業銀行可以運用合格的抵質押品、保證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轉移和有效抵補貸款風險,還可以采用貸款轉讓和貸款重組的方式來進行風險轉移,以此來降低自己的風險總量。四是要積極主動的清收風險貸款,這是各家商業銀行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風險貸款是在正常運行狀態之中,但已出現風險苗頭和預警信號的貸款,如果按照常規的操作方法,應是在貸款到期時才去收回它,這樣容易失去最佳的清收時機,所以必須改變這一做法。因為貸款發放以后,市場狀態與企業的運行情況都在千變萬化,商業銀行必須做到“提前發現,早作準備”。要切實加強對貸款客戶的預警監測,發現有風險苗頭的貸款要提前進行收回,確保將信貸風險壓降在可控的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