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的必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進步的必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農業科技 建設 新農村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012-0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過歷史證明了的真理,中國農村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廣應用,為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1 科學技術是農業經濟的增長動力來源
隴川縣是一個落后邊疆農業縣,全縣農業人口約13.7萬,耕地面積大約54萬畝,人均占有耕地資源仍然十分短缺,這一點是制約我縣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就以人均占有耕地來說,我縣農業人口大約3.94畝,人口每年都在增長,耕地卻每年在減少,而且大于25度的坡地還不少。這一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農業的發展,不可能依賴自然資源在擴大再生產中起作用,農業的增長不能靠提高人均占有資源量來實現。而必須依靠科學的進步及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轉化,靠科技提高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靠科技在有限的土地上搞立體開發,充分利用地力,讓不再會增長的土地收獲超過以往產量的農產品。
大量事實證明,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里應用的前景十分廣闊。農村改革30多年來,農業科技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使我縣糧食在播種總產量連續上了幾個臺階。農作物主要品種的不斷更新,每一次都對農業生產的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只要把科技引進農業,就可以大幅度地增產增收。但是,與一些發達的內地相比,我縣在農業科技應用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在發達地區的農業增長中,有70%是依靠科技進步來實現的,而我縣目前的農業增長中靠科技實現的只占到40%左右,這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縣的農業還有很大潛力可挖,而要開發這些潛力,必須依靠科技進步。
2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是順應世界農業科技潮流的需要
在人類進人21世紀之際,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一場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已經拉開序幕。這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海洋開發技術和空間開發技術等新技術中的新理論、新方法應用于農業,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農業動力電氣化、生產條件控制化、農業育種定向化。它包括農業生物技術革命、空間農業技術革命、農業信息技術革命、農業新材料技術革命、農業新能源技術革命、海洋農業技術革命等一系列內容,這些內容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共同發展,促進全面的農業新科技革命。如果說上一次世界農業科技革命把20世紀上半葉低發展速度的資源消耗型農業,帶人到高發展速度的資源集約型農業時代,那么這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將把21世紀的農業帶人高效、低耗、集約型的可持續發展階段。這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生物技術取得長足發展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潛力,從而將農業變成以生物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主導的科技密集型產業;二是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向農業領域的不斷滲透,將使農業逐步成為可控性行業,農業技術定量化、規范化、集成化程度提高;三是材料、能源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農業向可持續發展農業轉變。
我們必須順應世界農業科技革命的潮流,大力提高我縣農業科技發展水平,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競爭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實的科技保障。否則,我們這個農業縣將更加落后。
3 科技是改變農村落后的必由之路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中國人的食物結構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糧食的比重大大降低,人均占有肉、禽、蛋和水產品的需求成倍增長,消費的日糧中,細糧的比重也大大提高。現代人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吃好穿好。市場經濟講的是優勝劣汰,只有優質產品才能在市場上有競爭優勢?,F在我們的一些農產品在市場上銷售不暢,主要原因還在于質量、品種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農業要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必須改變過去“以糧為綱”的格局,實現農產品生產的多樣化,并在一些農副產品的數量,尤其是質量上想辦法,生產一些營養豐富、綠色環保的優質的農副產品,而要做到這一點,舍科技別無他途。此外,對農產品的保鮮以及深加工、精加工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又非科技莫屬。因此,我們在進行農產品結構調整時,必須注意把科技因素考慮進去。同時,我國農業已經進人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突破資源的瓶頸制約,加快轉變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促進形成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必然要求把農業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4 未來農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
過去靠體力,一家農民種上十來畝地就十分辛苦,而使用農業新技術,實現機械化,就能進行規模化經營,一家農民可以耕種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地,這樣,就可以把大量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移到其他生產部門,去從事新的產業,創造新的財富。而科技又能給農民提供新的致富門路,使農民在從事第一職業之余,還可以從事其他職業。這樣一來,科技在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的同時,也改變著農業的產業結構,農業在科技的促進下,改革了傳統的單一面孔,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成長為現代化農業。
5 科技農業是解決糧食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
篇2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公益性;轉化
中圖分類號:F326.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4-3119-04
Study on the Non-profi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SHEN Yue-ling,LI Yan-ch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Hebei,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approach of normative research, the necessity of non-profi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a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statu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inhibition factors ly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joining of transformation process, personal quali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itself. 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non-profi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we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 for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from a non-profit view.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non-profit; transformation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生產力為首要任務,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在重要位置。不斷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是解決“三農”問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而農業科技成果是農業科技進步的源泉,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和擴散,是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力的關鍵。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大多都是由政府投資建立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民間資本開始涉足這一領域。但是由于農業科技成果自身及其轉化過程的公共產品性質,決定了政府仍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尤其是農業科技成果公益性轉化過程中最主要的投資主體。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十二五”規劃末期,農業科技對我國農業發展的貢獻率將超過58%。為實現這一目標,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成果轉化率,應當充分發揮國家在成果轉化中的地位優勢和主導作用,由政府主導農業科技成果的公益性轉化。因此,研究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現狀,分析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完善農業科技成果公益性轉化的路徑是十分必要的。
1 農業科技成果公益性轉化的必要性
國內外學者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大多認同市場化手段,認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是農業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過程,然而農業科技成果從立項研發時起就具備了公益的性質,在現實中也發現有大量成果已經被隱匿性轉化或無償轉化(公益性轉化)。
1.1 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公共產品性質決定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農業成果中蘊含的潛在技術轉化為現實的實用技術,物化為物質產品,以進入生產、流通領域,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這些成果屬性的變化,是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生產的轉化過程。
1)農業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交織的過程,生產、生活中積累的農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共享的社會財富,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屬性。
篇3
關鍵詞: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思路研究;新型經濟發展
企業管理涉及范圍較廣,包括生產、人力、內部調控、資源采購等等,其中經濟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中需要引起重視的部分,隨著現階段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科技快速發展,同時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使得整個社會的發展速度與日俱增,為了保證整個企業的生存能力、經濟利益,需要充分開展對企業新形式下經濟管理新方法的探討,本文分析如下。
一、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價值
1、重要性分析
管理作為每個企業必不可少的整合手段,是對市場環境、資源分配、企業利益等進行協協調處理的必要方法,是保證企業適應社會發展的基礎,現階段,科技進步、經濟發展二者相互促進,使得整個國家已經實現各行各業的飛速進步,同時全球化經濟接軌、網絡普及影響、知識科技帶動發展等等多元化相互作用,使得企業的經濟管理必須進行充分改革,來適應新型市場環境,現階段,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企業經營都必須面臨經濟管理的改革,保證企業在發展的社會中不被淘汰,同時,隨著市場競爭影響,必須加大企業的創新管理、存在價值,使得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2、必要性分析
現階段,企業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已經無法滿足發展需求,隨著市場大環境的更新,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傳統理念問題,具體分析如下:其一、在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潮流下,企業受到競爭機制影響,意識到需要進行改革創新,但是由于本質未發生明顯改變,使得創新理念與實際落實情況存在較大偏差,導致經濟管理無法滿足新型市場的要求,經濟管理系統與企業實際發展情況不匹配,使得企業存在發展畸形、管理失調的現象;其二、企業的內部掌控缺失,該現象是導致創新管理停滯不前的另一原因,現階段即使多數企業意識到企業需要進行創新改革管理,但是由于目標定位失準、形式主義嚴重等導致企業的經濟管理實施范圍過于狹窄,僅僅是在企業的會計管理相關工作進行改革創新,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業財務狀況,有效的避免了浪費現象,但是由于會計、審計工作不足以概括企業的全部經濟管理范疇,使得企業其他物質資產仍存在不必要的浪費現象,對企業整體來說,未達到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最終目的。
二、創新策略分析
1、掌握經濟管理實質
為了實現企業經濟管理改革的終極目標,需要從根本上認識經濟管理的實質,認清經濟管理的影響、價值、效益等,需要企業全體員工對經濟管理的內涵進行重新學習,從根本理念上、思維方式上領會經濟管理創新的意義,在企業內部進行整體灌輸改革創新經濟管理的理念。由于傳統企業的保守思想束縛,我國現階段企業經濟管理并未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多數企業負責人對經濟管理改革創新的意義、理論知識、相關手段存在模糊感,無法將創新提升到應有的高度,為了企業的發展,我們必須根據企業自身特點,進行多方位、多元化、深度挖掘改革創新的方法,從根基上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
2、人才培養戰略
思想觀念轉變之后,需要對企業人才進行充分培養、招收引進工作,企業的競爭實質是企業人才的比拼,為了實現企業經濟管理的改革,必須加大企業人才的培養機制,企業需要及時招收引進新人才,同時對公司現有員工進行培訓培養,保證企業員工是適合企業發展的技術形、專業形、團結一致的隊伍,只有保證企業員工的能力素養到位,才能進一步確定企業管理的工作落實到位。此外,現階段以人為本是普遍達成的協議,企業是人才構成的,人才是企業的發展力量,企業必須充分認識人才的重要價值,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加大專業技術、道德教育的培訓同時,還要重視企業的人文建設工作,保證企業整體發展各方面協調前進。
3、管理制度分析
企業經濟管理工作正常運行后,需要相應的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控制,為此,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體制、管理細則、懲罰獎勵措施等等,使得企業經濟管理正常穩定運行,各種經濟狀況處理有標準規范可供參考,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的大環境,企業內部管理、宏觀調控、控制方法等必須跟隨社會進步的腳步,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狀況,制定、實行相應的監督管理體系。
4、加大改革創新的科技含量
現代社會是信息網絡化社會,新科技、新形式使得傳統企業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發展需要,必須充分意識到局勢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策略,隨著科技進步帶動信息技術的更新,經濟管理改革創新工作也需要適應新型科技信息手段,加大經濟管理創新的科技含量建設,比如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需要,自主開發適應企業生產設計、采購調控、銷售處理等實際流程的管理系統,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實現企業發展改革的網絡信息化,同時對企業資源信息要注意保護策略,加強對市場相關信息的關注、反應策略等,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有效的改善企業管理系統,提高整體協調控制能力、促進設計生產工作流程科學合理發展、加大財務審計管理改革,最大程度的節省開支、避免浪費,加大企業的市場價值,企業必須清晰認識到自身發展弊端,及時進行更正管理,找到適合新形式的創新道路。
三、結語
本位對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意義、基本手段、相關措施進行了簡單分析探討,指出經濟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管理,對整個企業的發展未來具有關鍵作用,必須充分進行新形式下企業管理的改革創新工作,根據自身特點、社會變化、市場變化等,及時進行自身管理體制的改革,使得企業能夠適應市場發展,足夠應對各種金融危機、市場行情變化引起的突發狀況,維護企業整體體系建設工作,未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作者:杜鵬 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SDN PTN SPTN 城域傳送網
一、SDN的起源發展
軟件定義網絡是由Clean Slate課題開發小組研究的一種創新型網絡架構模型。它能夠把控制平面和轉發平面分離開來,底層網絡設備完成數據轉發處理,集中控制器控制轉發方式和業務邏輯,實現將網絡流量靈活控制,使網絡作為管道更加智能。SDN最主要的三個特征就是:(1)控制層和轉發層分離;(2)統一架構和開放的接口;(3)集中化、自動化網絡控制。SDN技術在未來光傳送網的應用價值如下:
1、統一的北向接口和開放的API,改變傳統的網管集中操作,隨著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發展,通過預裝各種管理維護APP,可實現對網絡運維管理在線操作,提升效率。
2、簡化了網絡部署,為客戶帶來全新的網絡體驗,借助SDN的集中式控制和控制轉發分離,能夠大量減少網絡的部署開通環節,縮短了網絡的運行維o時間,集中動態管控同時充分利用現有傳送網絡流量,提升帶寬使用效率。
3、針對不同網絡的細致化運營,通過開放的、可編程的南向和北向接口實現更豐富的業務接入,便于運營商有針對性的開辦業務,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提升用戶感知體驗,擴大了運營商的服務經營范圍,增加了運營商的經濟收入。
4、統一的網絡架構和接口標準可以實現跨域、跨廠家設備的協同工作,打破原有網絡種種技術壁壘,使管理維護更高效。
二、PTN網絡引入SDN的必要性
1、減少業務開通時間。利用了SDN具有的自動收集、計算、業務下發功能,客戶可以在線申請業務并開通,使人的工作變為機器工作,這樣減少了業務開通時間。
2、使網絡資源開放化。構建出的網絡模型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在未來更是會有大量APP充斥市場,通過SDN的集中式控制,可以根據不同的網絡需求制定相應網絡。
3、業務智能調整。能夠在一定時間段內提高某地的網絡流量,適合應用于人員聚集的各種活動,SDN統一管理、制定網絡,能夠實現一定范圍的按需調整,滿足基站的流量需求。
三、基于SDN的SPTN解決方案
1、以SDN控制實現網絡資源共享。通過SDN控制實現網絡資源共享,是SPTN解決方案的主要部分,SPTN解決方案主要是針對網絡資源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不足等問題提出的設定,它通過控制實現網絡的虛擬化,最終達到網絡資源共享的目的,所以,把SDN作為控制器,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使網絡價值最大化。
2、開放API接口和平臺。通過開放API接口平臺的辦法,連接SPTN和APP平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查詢專線業務的SLA姿態,方便了對流量的控制,為客戶提供了全新的客戶體驗。
四、PTN網絡引入SDN后的網絡架構分析
1、SDN控制器:SDN控制器與以往的網絡管理相比而言,具有四個優點:第一,傳統的網絡管理是由人來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處理,而SDN控制器可以自行完成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工作;第二,SDN能按照不同的條件,做出與之對應的路徑計算;第三,SDN能夠自動下發業務,不同于以往的人為配置任務;第四,SDN控制器與設備的單線接口類型多樣,能滿足不同狀況下的網絡使用條件。
2、SDN協同器:SDN協同器主要控制數據的計算和SDN控制器的協同,標準接口是南向和SDN控制器之間的接口,方便了廠家的使用,同時APP服務器提供API,用以實現網絡開放。
3、APP服務器:APP服務器是一種應用程序的服務器,可以對SDN的公共API進行調試,同時和OSS/BSS進行通信。
五、基于SDN的PTN傳送網絡的應用場景
1、基站業務應用場景。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基站業務朝著高帶寬,低延時的方向發展,流量業務客戶更多。對于基站業務,通過把SDN引入PTN能夠實現對PTN傳送網絡的集中智能化控制,動態調配帶寬資源,提高業務傳送的效率,從而提高基站的業務傳輸量。同時將SDN與PTN相結合,能夠充分提高對傳輸網絡資源的使用。
2、集客業務應用場景。針對大帶寬、海量接入應用場景的集客業務,可以根據客戶業務的各種特征,通過應用管理平臺通過SDN集中控制器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快速給出調整反饋,降低網絡服務間的差異化,提高用戶感受。針對大顆粒的集客業務,也可以考慮在OTN平臺,以SDN+OTN的技術方式實現。
結語:SDN曾被認為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被網絡運營商大為贊嘆,但是隨著科技進步,總會產生SDN所不能滿足的網絡,也不是SDN能滿足所有網絡的需求,還將有更多基于SDN的架構理念出現。PTN網絡引入SDN是符合科技的演化,是人類科技進步的象征。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科技創新;體育產業;必要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能。體育產業是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從世界范圍內來看,體育產業已經或者是即將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之一。21世紀是科技不斷創新的世紀,我國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指導和推動。
1.科技創新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需要
體育產業是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我國自建國以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時,我國是人口大國,經濟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低,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消費觀念落后,再加上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起步晚,國家對體育的各項投入十分有限,導致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至今仍處于新興產業階段,體育產業化觀念沒有深入人心,在產業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正因如此,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縱觀世界體育發展歷程,我們認識到,體育產業要想實現飛速發展,科技創新就是必由之路??萍歼M步不僅能夠提高運動成績,其創新成果擴散到體育產業中還能夠促進產業的高速發展,而產業高速發展創造的經濟收益可以給科研提供資金支持,推動科技的不斷創新。因此,科技創新和體育產業是一種緊密的相互依賴關系。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新發展,必將對科技創新提出更多的需求。
2.科技創新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當今世界是科技信息充斥的世界,科學技術向各方面滲透的趨勢顯著增強,體育科技作為科學技術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體育產業發展的需要。
體育產業涵蓋所有與體育有關的經濟活動,包括競技和群眾體育、體育彩票、體育旅游、體育用品、體育廣告、體育設施等等,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國家政府的角度來考慮,體育產業化發展能夠增加產值、提升產業結構、提高居民的整體消費層次和水平,同時也能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提升國際形象。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如何運用相應指標、方法來對其進行合理評價就是科技的主要功能之一。通過評價、量化體育產業產生的各種效益,可以分析出體育產業對政治、經濟、文化、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并據此得出科學的結論,最終為國家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除此之外,體育產業的振興也依賴科學的決策。體育方針、政策決定著體育發展的方向、目標及進程。體育產業的振興向體育決策者的文化程度、領導能力、管理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體育產業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必須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科學思維方法進行正確的判斷、抉擇,從而作出科學的決策。
3.科技創新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
首先,科技創新能促進體育產業突破發展障礙?!翱萍寂d體”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歷史和現實都能夠證明,科技創新是體育產業突破發展障礙的主要措施。其中競技運動成績的不斷提高,就是科技創新在體育中的發揮強大作用的最突出表現。運動員的膳食、營養搭配、訓練計劃和方法、心理輔導、康復醫療、運動器材等的合理安排和選擇,已經沖出傳統的體育本體產業,擴散到體育用品、體育服務等相關體育產業中,而這些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參與。
其次,科技創新能為體育產業培養科技人才。體育產業需要大量具備各種科學技能的人才。除了體育知識之外,還需要有懂得生理、心理、生物醫學、材料、法律、計算機多媒體、營銷等知識的人才,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都離不開科技創新。
最后,科技創新促進體育產業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如今體育產業的發展對于體育設施、場館以及體育用品、體育人才、體育服務等資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體育資源的需求結構發生變化,體育資源開發和建設整體向著高端、高質量的水準發展??萍紕撔履軌驑O大的提高體育產業資源的開發水平,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國開發和建設了大量的體育設施、場館,新型材料和新技術新工藝得到了充分的應用,節能環保等綠色理念貫穿其中,這些創新成果都成為體育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4.科技創新提升體育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二十一世紀科技的發展不斷加速,高科技將會更深入地向體育產業滲透應用。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上我們能夠總結出,依靠外援來進行科技創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自主創新才是科技創新的必然之路。
篇6
現代科技的過分張揚,形成了技術理性對自然、社會及人類本身的霸權統治,從而將現代人逼近生存的死胡同。正是在對現代科技發展觀念進行解構的基礎上,后現代科技倫理觀將哲學對人類生存困境的理性反思與應用倫理學對科技發展的規范性要求統一起來,力圖建構一種新型的面向未來的新的科技倫理。
一方面,后現代科技倫理觀主張科學技術發展應重拾其社會歷史維度。反思現代人的生存困境,科學技術異化導致的技術理性壟斷是其主要原因。科學技術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產物,是在社會歷史中逐漸發展、強大起來的。在其發展過程中,技術理性的力量不斷得到彰顯,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人對科技依賴性的不斷增強,技術的支配作用也越發強大,自然成為技術的資源庫、材料庫和能源庫,其結果是人與自然關系的扭曲和惡化。不僅如此,在技術發展過程中,連人也未能幸免,成為技術作用的對象和材料,人的價值遭到技術的忽略,其結果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沖突。人或社會歷史維度的缺失導致了技術與人及社會的分離,使技術成為獨立于人和社會之外的壟斷力量。海德格爾曾經對此進行過深刻分析,他將技術稱之為“座架”,并指出:座架不是什么技術因素,不是什么機械的東西,它乃是現實事物作為持存物而自行解蔽的方式,這種解蔽方式就是現代人的不可回避的生存方式。座架概念表明技術將人的生存方式與生存的意義剝離開來并導致對生存意義的遮蔽。這正是造成現代人生存困境的根源所在。后現代科技倫理正是抓住這一關鍵之處,主張重拾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歷史維度,強調人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作為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成果的科技和人的歷史發展密切相關,自然具有其社會歷史性。所以,科技不僅要關注人的存在方式,更應關心人的生存意義。后現代科技倫理觀就是要從人的終極意義上的救贖與解放的維度,要求科技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實現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將人的生存價值和意義作為科技發展的追求與原則。
另一方能,后現代科技倫理觀主張以“提升人的生存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科技發展的合法性根據。承認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是后現代科技倫理觀反思現代人生存困境的前提??萍嫉漠惢⒉荒芊穸萍急旧?。技術是現代人的存在方式,對技術的否定就是對人自身的否定。因此,后現代科技倫理觀強調彰顯倫理對科技發展的引導和規范作用,目的就是努力尋找科技發展的合理性形式,重新賦予科技存在的合法性根據。未來科技的發展應該告別過去單純追求技術的任意擴張和壟斷的發展理念,將提升人的生存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作為衡量科技發展是否合理的價值標準。后現代科技倫理觀正是秉承這一使命,努力研究和發掘新的倫理形式,強調將自然的價值、技術價值、人的生存價值等諸多價值因素納入科技發展之中,用倫理的力量校正科技異化,限制技術理性的擴張,通過對科技發展的倫理考評促進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的統一,促進科技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
二、后現代科技倫理觀的時代價值
篇7
(一)構建高中政治課民主課堂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的要求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時代需要,促進高中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這體現了教育民主化的趨勢和要求,因而,高中政治課構建民主課堂符合教育民主化的發展趨勢,是由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決定的,具有客觀必然性。
(二)構建高中政治課民主課堂是解決當今政治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需要
當今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學生本身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較差,合作意識淡薄,依賴性較強;另一方面從教師自身看,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主宰課堂,教學手段陳舊,方法單一。
二、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民主課堂的基本步驟(做法)
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課程,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仍為主導者,仍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嘗試。
(一)教師精心備課是構建政治課民主課堂的前提
備課是全部教學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上課的質量。實踐證明,只有認真備好課,才能成功地上好課,我在認為備課中要把握如下幾點:
1.備新課標
新課標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性質、理念,設計思路、目標、內容以及實施建議等方面做了詳盡的規定和精確闡述,為政治課堂教學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2.備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
(二)積極主動地了解學情是構建民主課堂的必要條件
教師精心備課是構建民主課堂的前提,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該課時的教學目標的認知程度、情感態度,是制約民主課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積極主動地了解學情極為重要。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1)制定學案。為了了解學情,我精心設計本節課的學案,把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基本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同時明確哪些是重點、難點,以及達成目標的具體要求、措施和針對性練習。
(2)學案前置。即在課堂教學展開前把學案印發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有所參照。
(3)學案反饋。即教師根據學生對學案上各欄目要求的完成情況,有的放矢地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補充、修正,真正做到了解學情、把握學情,使自己的教學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合理組織、及時引導,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民主課堂成功的保障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構建政治課民主課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但自主不是自由,不能因為要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貶低教師甚至廢棄教師的“主導”地位。課堂“生成”必須是在教師的引領下互動生成;民主課堂既要尊重學生,又必須發揮教師的指導、點撥、調控作用。
(四)加強課后輔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篇8
關鍵詞:安全意識 安全培訓 安全質量標準化 科技投入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34
安全生產是煤礦企業的重中之重。煤礦作為高危行業之一,安全生產始終是天字號的頭等大事。職工安全意識的強弱和安全技術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煤礦的安全生產。要有效地控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的穩定發展,煤礦企業就要在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上下功夫。
1 提高安全意識 推行文化建設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煤礦從業人員素質低下已成為當前煤礦安全生產的“瓶頸”制約和亟待解決的焦點、難點與熱點。有人認為煤礦是個粗活,甚至認為下井不過是一天站、兩天看、三天就能對付干,導致安全質量標準化、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等先進管理方法,在煤礦難以推廣。尤其是部分工人安全觀念淡薄,缺乏安全生產基本常識,沒有自律意識,自我保護能力較差。
要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就要抓好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強化安全意識入手。煤礦企業要采用多形式、多陣地、多媒體,廣泛、深入、持久地對職工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在安全意識教育中,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六種教育:一是抓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宣傳教育;二是抓好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宣傳教育;三是抓好“典型案例、警鐘長鳴”的宣傳教育;四是抓好居安思危、反驕破滿的宣傳教育;五是抓好“遵章守紀、按章操作”的宣傳教育;六是抓好“狠抓三違、杜絕事故”的宣傳教育。
加強煤礦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在安全文化建設方面,《安全文化手冊》已經在全公司推開,雙因素管理法在各礦的試點工作運行良好,在日清日結、走動管理、三工轉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推行安全信譽機制,及時對信譽度高的組織或個人各個方面給予表揚和重獎,對信譽度低的組織或個人予以必要的提示性警示或限制性警示;開展“八個一”活動,受到了職工的歡迎;以提升安全能力、推行工序管理為手段,規范了安全管理;從源頭抓起,開展了項目開工六項基本安全生產條件評價活動等等。所有這些活動的開展,都強化了員工安全理念滲透和安全行為養成,提高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
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面,通過抓體系意識導入、召開各種安全會介紹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方法、理念,使體系知識得到了普及,并幫助、指導各地面單位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出臺了《晉城煤業集團重大危險源建檔管理辦法》,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制定具體的管理制度、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進行了重點管理和控制;通過采取互審、專項審核等方式,加大了對現場監督審核的力度,不但鍛煉了內審員隊伍,而且及時糾正了基層單位在體系運行方面的偏差,使體系的運行進一步規范、有序。
2 狠抓安全培訓 貫徹ISO10015國際標準
安全培訓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前提。加強煤礦安全培訓工作,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是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增強職工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素質,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必須從戰略、全局、長遠的高度,深刻認識到搞好煤礦安全培訓的必要性,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作為煤礦企業要嚴格執行山西省煤礦企業兩年內完成百萬礦工培訓的任務,對煤礦新從業人員嚴格實行“先培訓、后上崗”的就業準入政策;對目前已在崗但沒有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員工,由企業組織培訓,限期達到上崗標準;對已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職工,要進行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和晉職培訓。
安全培訓是一種投資。職工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只有在有形的雄厚物質基礎上運行,它的科學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顯現。寺河礦“2?1”瓦斯爆炸事故,教育我們要深刻吸取這一事故教訓,避免同類事故發生,同時要把強化礦山災害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強化自救意識、加強自救管理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工作來抓。集團公司要在職教中心現有實驗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金的投入,建設拓展培訓基地和增加模擬、仿真實驗室。實際教學對安全培訓更為重要,因為災害和事故在未發生時是看不到的。通過拓展訓練、模擬及演示等實驗手段是使學員對“安全”取得感性認識,并逐步形成理性認識的有效方式。
推行ISO10015教育培訓管理體系,創新人才教育培訓管理新機制。ISO10015教育培訓管理體系是以過程管理為基本特征,以教培服務項目質量的過程監控為基本手段的新型教育培訓管理模式。通過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安全培訓的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科學的考核評估制度,提高了安全培訓的管理能力和有效性,樹立了教育培訓品牌,提升了知名度,確保了安全培訓的層次和培訓質量。
3 強力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 夯實現場基礎工作
推行安全質量標準化是煤礦一切工作的基礎。作為煤礦企業要建立健全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制度,落實各級崗位責任制。首先要加強安全質量標準化宣傳教育,切實提高煤礦企業對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認識。其次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要從籌備、設計、施工等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抓起,而且先后次序不能顛倒。要建立科學的安全質量標準體系和考核、評比、獎懲制度,實行“定人、定崗、定工數、定點班、定任務、定監督”的六定政策,并且組織開展日常性檢查,每次檢查要對全礦井下所有施工頭面及各種硐室進行檢查,并要涉及所有區隊、專業和地點,檢查要按指定檢查范圍逐項進行,不缺項、漏檢,一切用數據說話,上尺,上線,標準打分,規范操作。三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安全質量考核。要把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完成情況與職工收入、干部政績考核和收入掛鉤。
4 加大科技投入 強化硬件設施
篇9
關鍵詞:科技計劃;立項評估;研究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1-0243-01
科技計劃是貫徹科技發展規劃,配置科技資源的重要手段,是引導、支持全社會加強技術創新和推動科技進步的一項重要的科技管理工作??萍加媱濏椖苛㈨椩u估,是在科技項目申請立項的階段介入,主要是對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事先的評估。選擇科學的評估方法對合理配置科技資源,進行有效的科技決策至關重要。
1 國內外科技評估方法研究現狀
1.1 國外科技評估方法研究現狀
目前,已被世界各國應用的科技評估方法種類較多,其中主要包括文獻計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同行評議法、回顧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投入產出法等等。
同行評議是目前在科技評估中使用最廣泛的方法,對科技決策具有重要的調控功能,它主要用于5個方面:評審科研項目的申請;評審科學出版物;評定科研成果;評定學位與職稱;評議研究機構的運作。雖然同行評議法使用范圍廣,但具有一定局限性,其結論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且代表性不強。
文獻計量分析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手段是通過對已經公開出版的論文、引用頻次及專利計數來進行科技評估。發達國家早在70年代就開始對專利文獻做大量統計分析,進行評估與預測的工作。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如果過分強調數次,就可能產生不良影響,人為地改變文獻被引頻次或者是增加其作品被引用和發表的機會。
層次分析法是目前較為科學合理、便于實施的一種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這種方法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它能有效地將半定性、半定量的問題轉化為定量計算問題,體現了人們決策思維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斷、綜合、并以它的簡潔性、實用性、適用性和系統性贏得世界各國普遍采用。但由于建立層次結構和構建判斷矩陣的主觀影響較大,使得這種方法的主觀成分增大。
1.2 國內科技評估方法研究現狀
科技評估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經典的評估方法,據對收集到的文獻材料統計分析顯示,國內科技評估方法主要有:
同行評議。同行評議指由從事某領域或接近該領域的專家來評定一項工作的價值或重要性的機制。方法主要有通信評議、小組會議評議兩種,都可用于評估科技成果、科技項目等。
指標體系評估法。指標體系評估法一般都采用量化的方法,通過科學的量化手段減少評估的主觀性,增加評估的客觀性。同時要設計一個計算評分的數學模型,用于處理各指標間的關系。
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決策方法,對主觀判斷作定量描述,是決策科學中非常實用、具有很大發展前途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于以多目標定性為主的決策。
其他評估方法??萍荚u估在研究發展的過程中還形成了人工神經網絡分析法、統計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動態聚類法、模糊數學法、因子分析法、多維標度法等重要方法。
2 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估方法研究分析
2.1 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估方法發展概述
在綜合對比當前我科技評估主要研究使用的評價方法的準確性、合理性、適應性以及評價方法使用時的工作量的基礎上,我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估一般采用同行評議和指標體系相結合的方法。
這種方法是指由從事某領域或接近該領域的專家通過一組能顯示立項項目與當年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相符程度、項目的必要性、技術路線的可行性和創新程度、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市場的前瞻性、科研條件的允許性以及是否有完整齊全的附件佐證材料(如科技查新報告)等一系列指標來評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的價值或重要性的評價方法,屬非個人性決策,是一種由科技共同體來做出有關科學真理性評價的制度,遵循了以科學界內部的承認為依據和前提的原則。這種立項評估方法通過權威專家根據科學的量化指標來判斷項目的可行性,這樣的評審方法可以有效的減少評估的主觀性。
2.2 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評估方法存在諸多缺陷,主要表現在: 評估專家數量有限,具有典型的“小樣本”特征,其結論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且代表性不強,當增加評估專家數量時又由于研究方向和觀點的不一致導致評估結論難以收斂??萍柬椖恳话憔哂须[含性、超前性、探索性和不可預知性,再加上評審專家對評價標準掌握、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難以給出確切的判斷,導致最終結論中的等級評定含有不完全信息,而目前的評估方法對不完全信息難以描述,對多位專家評審意見的綜合過于簡單,量化信息過于粗糙。
3 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估方法的改進
科技評估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評估工作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因此,建立符合我省各地市科技發展實情的評估方法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加強對評估指標體系設定及評審專家庫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過嚴格的、科學的科技評估方法,監督、保證科技評估活動健康有序地發展,真正做到客觀、公平、公正、科學。結合我省的省情,并借鑒國內外科技項目的評估方法,得到以下啟示:
(1)結合我省各地市科技發展實際情況,對不同計劃類別的科技項目進行分析,建立合理的立項評估指標體系,能夠合理并且客觀的反映評估對象和目的。
(2)對科技項目進行評估時,一般都采用專家組按照既定的評估指標打分的方法,這就要求參與該項目的評估專家要獨立于委托方,遵循回避原則;在選擇專家時要從專家庫里面選擇來自被評估項目所屬領域的不同地方的權威專家進行評價,必要時還需考慮財務類專家和管理類專家,這樣使得專家知識結構合理化,使得評估結果更加可靠可信。
篇10
關鍵詞:施工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月14日
我國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政策由來已久,從1996年開始實施,至今已10多年。2008年12月,國家稅務總局《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國稅發[2008]116號)。該辦法進一步規范了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稅前扣除,是企業所得稅法的重要配套政策。2013年9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70號)。對納入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究開發費用范圍的內容基礎上進行擴充,是到目前為止最新的管理辦法。
一、施工企業進行科技研發的必要性
(一)建筑業特級資質對科研開發的要求。企業資質是建筑施工企業得以生存的根本。2007年3月,建設部修訂頒布的《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對于企業的科技進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企業具有省部級(或相當于省部級水平)及以上的企業技術中心。②企業近三年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平均達到營業額的0.5%以上。③企業具有國家級工法3項以上;近五年具有與工程建設相關的,能夠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專利3項以上,累計有效專利8項以上,其中至少有一項發明專利。④企業近十年獲得過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或主編過工程建設國家或行業標準。這些要求提高了企業進入特級資質的門檻,對施工企業的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新技術企業對研究開發的要求。目前,許多從事高精尖業務的施工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08]172號)第十條第四款規定: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①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②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③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要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加強企業研發與自主創新顯得尤其重要。
(三)技術創新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秘密武器。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自主創新能力成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與研發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以科技帶動生產,不具備競爭優勢,就會遭到市場淘汰。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利用先進的技術改造傳統項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并不斷跟蹤研究當前的先進技術,勇于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形成持續創新能力,才不會被市場無情淘汰。
二、現行研發費加計扣除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由于在實際操作中研發項目的鑒定與費用的加計扣除分屬不同的職能部門,相互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尚不健全,再加上企業在具體執行方面的隨意性,導致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項目立項的隨意性。國稅總局116號文限定研發活動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規定的項目。在實踐中,稅務部門由于缺乏專業能力,企業的研發項目是否符合范圍要求一般由科技部門作出判斷。由于科技部門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受到工作目標和專業能力的局限,從研發項目立項結果來看,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存在著立項較為隨意的情形。企業為了享受稅收優惠而隨意立項,無意研究開發,有意加計扣除,可以說成為了某些企業的避稅方法之一。
(二)費用歸集的隨意性。企業的研究開發項目項目經費預算包括預算資金的計劃投入和具體支出結構等。但在實務中,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確認依賴于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不可否認存在較大的人為操作空間。一是項目費用與非項目費用相混淆;二是項目與項目間的費用分割相混淆;三是成本與費用相混淆,人為擴大研究開發費用的金額。這其間既有企業為享有稅收優惠進行人為操控的原因,也有確定研發費用缺乏標準和界定、企業沒可操作的依據,只能自行確認的原因。
(三)扣除項目的不確定性。因為缺乏研究開發費用的具體操作細則,稅務部門對研發費用的確定也無所適從,同樣依賴稅收管理人員的主觀判斷。不可否認,實務中擴大和縮小準予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范圍的情形都有發生。由于會計核算的研究開發費用范圍要比稅法規定的準予加計扣除的研究開發費用范圍大,而稅務人員對相關費用也難以做出職業判斷,可能會放任企業加計扣除或阻礙企業享受加計扣除,造成企業享有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的差異。
三、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建議
上述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的落實,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一)規范立項管理職權。研究開發活動立項關鍵是判別其創新性,這是一項專業判斷,本質上體現國家技術創新的發展方向。要改變目前由基層科技部門為研發套項目,確認是否屬于研發項目范圍的做法。建議由省級科技部門協同相關行業的技術評估機構對有關企業申報的研發項目進行評估,對項目在技術、工藝、產品(服務)等方面的創新以及對本地區相關行業的技術、工藝領先是否具有推動作用等展開評價,讓企業因為研究開發而享受優惠,而不是為了享受優惠而研究開發。
(二)明確會計確認標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的實行,是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落實的,有必要出臺更具可操作性的確認研究開發費用的核算要求,細化費用與成本、不同費用之間的辨別規則,增強要求和規則的客觀性。對未按要求進行會計確認的研究開發費用,不得享有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要完善合作開發、委托開發模式的核算規范,合理確定合作各方和委托各方的研究開發費用,并對在各方之間進行的費用歸集、分攤、結轉建立規則,以便各方和稅務部門的核查和監管。
(三)嚴格加計扣除審核。財務部門要加強與科技部門的協作,加強對企業研發項目的日常跟蹤管理。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聘請中介機構對企業的研發項目和項發費用進行評估和鑒證。內部要建立工作流程與機制,明確各個環節的任務與職責。只有這樣才能把研究開發費用加計的稅收政策落到實處,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有效保護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加快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
- 上一篇:綠色相關管理制度
- 下一篇:繼電保護故障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