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3-12-20 17:4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西方經濟學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西方經濟學的核心

篇1

一、西方經濟學的學科特點

在西方經濟學這門學科中,總結歸納了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在不同發展階段,西方經濟學也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具體如下:一是邏輯性、系統性強,且理論流派眾多。主要包含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模塊相輔相成,前者以價格分析為核心,后者以整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為主要研究對象。二是在西方經濟學中,意識形態和實踐性并存,理論產生于經濟生活,亦可用于指導經濟生活。當下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已十分完整,可用于研究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和利用,但該理論依附于資本主義制度,對該制度更具偏向性。三是西方經濟學中,方法體系和現實經濟聯系緊密,其產生和發展均立足于?F實中的具體經濟問題和現象的分析研究之上。四是西方經濟學中不僅包含有抽象理論,而且會靈活應用數學模型對日常經濟活動進行分析,且具有逐漸數學化的趨勢。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中缺乏前沿理論的介紹

我國高校使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主要內容為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觀點,忽視了對西方經濟學最新最前沿理論和非主流理論的收納和介紹,導致西方經濟學教材整體理論體系不完整,影響學生多元化能力的思維的培養。

(二)缺乏對西方經濟學的定量分析

在進行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闡釋和研究相關理論均會用到相應的數學工具和數學模型,進行不同程度的定性分析,這就使學生在學習時更習慣進行定性分析,而少用或不用定量分析,但是在西方經濟學學習過程中,理論邏輯的推導、數學工具的運用等均需要進行一定的定量分析才能深入的理解。

(三)理論與實際脫節

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材中主要針對研究了國外的經濟問題和現象,但是對中國市場經濟下存在的問題分析甚少。此外,教材中雖有相關的案例分析講解,但在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學生依舊很難理解。

(四)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西方經濟學知識面廣、知識點多、理解難度大,理解和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但在高校課時安排中,西方經濟學課時較少。除此之外,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高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仍舊停留講授階段,教學方法單一,學習被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差。

(五)思維方法和工具應用

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靈活應用這些能力分析解決現實中存在經濟現象核問題,這就要求在進行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講解相應的邏輯推導過程。同時西方經濟學學習過程中,經濟現象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借助于數學工具,但多數學生對于各類復雜的數學公式和圖形并不了解。

三、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革

篇2

1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西方經濟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西方經濟學屬于理論經濟學的研究范疇,主要包括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塊的內容。這門課程中的許多理論模型的建立都存在著眾多假設條件,它剔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多種影響因素。例如需求規律,假定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不變,只分析了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化對商品需求數量的影響。而現實中商品的需求數量會受到消費者的偏好、預期、收入等多種因素影響。這就會讓西方經濟學的初學者感到困惑和不解。

(2)西方經濟學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前提和出發點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恒性,它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經濟學,它只關注市場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以及社會福利和分配等問題的研究,而不涉及生產關系、生產方式和經濟制度的研究,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特別是西方經濟學中的生產要素理論認為勞動者獲得工資,資本獲得利息,土地獲得租金,企業家才能獲得利潤,就是為了掩蓋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為資本家無償占有剩余價值提供了理論依據。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同時還要對這些理論進行批判,無疑又加大了學習的難度。

(3)西方經濟學的數學化。在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當中廣泛而深入地使用數學方法,例如彈性概念、邊際概念、乘數概念,還有數學中的求導、求積分等方法的運用,以及數學中的幾何圖形的推導等。現代經濟學研究的數學化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有良好的數學功底,否則教師在講授經濟學的時候還得給學生補習相關的數學知識,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課時。

(4)西方經濟學體系完整但學派林立。西方經濟學具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但是與此同時,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體系又是由多種學派的經濟理論和學術觀點構成的,比如古典經濟學派、新古典經濟學派、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供給學派、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等。不同的學派對同一經濟問題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比如菲利普斯曲線,貨幣主義學派采用適應性預期的概念認為短期向右下方傾斜,長期垂直,而理性預期學派則采用理性預期的概念,認為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都是垂直的。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豐富和完善了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但是過多的學術爭議和對立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無所適從。

2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目前,西方經濟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了現實,多媒體教學的確有其優越性,但是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教學也會產生一些問題。有的學生反映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對著課件照本宣科,老師講的每一個字課件上都有,課件上的每一個字教材上都有,于是喪失了聽課的積極性。還有的學生由于沒有進行課前預習,跟不上老師多媒體講課的節奏,或者是忙于抄筆記,沒有時間思考和理解老師講授的知識點,于是學習效率低下,長期積累下去的結果就是有一部分學生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上課就是在聽天書,干脆干自己的事,放棄了西方經濟學的課堂學習,造成西方經濟學的重修率居高不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2)考核方式單一。當前西方經濟學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以閉卷考試為主,有的學校學生的作業、出勤率等因素也作為平時成績在期評總成績中占到了一定的比重,但是這種過程考核大都是流于形式,這就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教風。由于期末成績占期評總成績的比重較高,一般是70%~80%,所以很多同學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敷衍了事,抄襲作業的現象嚴重,到期末考試前夕就押題、猜題,學生追求的是通過考試,而不是真正學習知識。單一的考核方式也不能全面而真實地反映出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學會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導致理論與實踐脫鉤。

(3)學生缺乏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性較強,很多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在適當的時候選取一些案例和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案例討論沒有興趣,一個班只有少數的幾個同學發言,而能夠分析到點子上的學生屈指可數,甚至在一些班級案例討論也變成了老師的獨角戲,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到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來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4)習題難度大。目前許多高校的西方經濟學的教材中沒有習題,有配套習題的教材習題的難度又大大地高于教材的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上課聽懂了,教材上的內容也掌握了,可是做起題目來卻無從下手的情況。一些老師上課的過程中只講解知識點,不講典型例題,這就使得學生覺得西方經濟學太難,這樣就進一步加大了學生厭學的情緒。

3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的路徑探討

(1)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依據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而是應該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圖、文、聲、像高度集成在教學活動中,提高知識傳授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師還應采取諸如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傳統講授法、實驗教學法等傳統方法與多媒體教學相融合。特別是對于西方經濟學中一些圖形的推導、曲線的生成,教師的板書是不可或缺的。

篇3

一、創新教學內容,強化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系統性、層次性和拓展性

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應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西方經濟學》主要介紹流行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是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抽象與概括,具有邏輯嚴密、紛繁復雜以及動態演化的理論體系。為此,首先應該按照一定的邏輯主線建構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為學生呈現出西方經濟學的全景圖,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體系,為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方法指導。從西方經濟學發展演變看,西方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它們之間并不是孤立的,我們可以通過“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邏輯關系實現有效銜接,并貫穿于整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其次,根據授課學生專業層次、培養要求以及個體稟賦特征選擇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從而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課程教學體系。具體來說,專科層次主要選擇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基礎性理論,而本科層次不僅要加深經濟學經典理論的教學難度,還應擴大經濟學理論的教學廣度。對于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側重于經濟學理論的推演和經濟學模型的建構,而對于管理學專業的學生,側重于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博弈理論以及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等學習。最后,秉持“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理念,引導學生運用西方經濟學理論解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重大經濟社會問題,并有效融入西方經濟學的前沿理論,以此拓展學生的理論視野和運用范圍。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效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在此理念的指導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應打破傳統單一的“注入式”方法,重新構建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育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體系,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向教學引導者轉變,而學生則從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向主動學習者和獨立學者轉變,從而通過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案例教學法是運用經濟事例將學生放置于特定的經濟情景中并加以恰當誘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使抽象復雜的經濟學理論回歸經濟現實。因此,它是經濟學科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的有效實施取決于案例的設計和案例的組織兩個方面。對于案例的選擇,應充分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活事件,突出案例的現實性、熱點性、代表性、啟發性和客觀性,體現應用型教學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可以按照理論知識儲備、案例介紹、案例討論、案例分析與教師點評的步驟組織實施案例教學。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的整個實施過程都是在教師引導與學生主動參與下完成。另外,卡爾·波普爾構建了一種關于科學發展的邏輯模式,即提出擬研究問題,進而對問題的本質展開猜想,并進一步嘗試驗證假說是否接受,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認識客觀事物的邏輯模式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便是啟發式教學法。該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先由任課教師提出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現實經濟問題或現象,然后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分析問題,并選擇恰當的經濟理論對問題進行有效解釋,再對理論解釋或理論假說進行系統的經驗實證,最后提出契合中國經濟社會體制背景的政策路徑。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確保了在有限的課時內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更為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積極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篇4

關鍵詞:獨立學院;調查;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3-0123-02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發生著巨大變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做出“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規模”的要求,很多獨立學院開始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與此相適應,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都將發生重大改變,在此過程中,因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抽象性和數學表達方式的特殊性,以及長期教學中形成的對該課程的諸多誤解,導致西方經濟學課程在改革中授課學時不斷被壓縮,甚至出現了從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刪除該課程的現象,說明西方經濟學原有的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很大,已不能滿足應用技術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探索西方經濟學課程如何實施教學,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有效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需要,對提高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發揮其應有的能力培養與支撐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審定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本科生進一步學習經管類各專業課的先導課程,但其意義不僅限于此,經濟學是人類關于經濟理論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認識和分析經濟現象、探索經濟規律的累積性知識的結晶。具體而言,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可以實現三個目的:一是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為貨幣銀行學、國際貿易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二是能夠了解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的優化配置,國民收入的決定,更加理解政府經濟政策的潛力與局限性;三是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學會用經濟學思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正確認識和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

二、西方經濟學學習現狀的分析

要進行課程改革,必須對授課對象有清楚的認識,即要清楚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為此,筆者進行了“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廣西的三所獨立學院大一、大二的學生,包括: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國際貿易4個專業。問卷采用網絡問卷調查和實地發放兩種形式,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5份,(男41.18%,女58.82%),回收率97.5%。

1.學習興趣。從調查統計結果看,當問到“你對《西方經濟學》感興趣嗎?”時,選擇“非常感興趣”的只占4.9%,選擇“比較感興趣”占23.53%,選擇“一般”的占57.84%,說明學生整體對該門課程的興趣不高,但是還沒到反感的程度,如能采取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必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學習目的。對于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目的,有22.55%的學生選擇了“接授和積累知識”,28.43%的學生選擇了“發展能力”,47.06%的學生選擇了“應付考試”,選擇其他的占1.96%。這表明,從整體上看,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目的比較明確,希望提升思考問題能力并獲取更多的知識,如果在學習中達不到這樣的目的,很容易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47.06%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很顯然,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是不正確的,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予以教育和引導。

3.學習方式。問卷中,當問到“學習方式”時,有51.96%的學生選擇“偶爾復習與預習”,能做到“定期復習與預習”的只占9.8%,選擇“僅限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占28.43%,可見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主要依賴教師的課堂,課前一般不會主動預習,課后復習也做得不夠充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當問到“你在《西方經濟學》課學習過程中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時,主要用什么方式解決?”有48.04%的學生選擇“與同學討論加以解決”,有39.22%的學生選擇“自己思考并解決或者從網上獲得幫助”,選擇“從任課教師那獲得幫助”的只占12.75%,說明學生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同學或自己思考,而很少能夠做到積極與教師溝通,顯然對教學非常不利,教師應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不是僅僅完成上課任務。

4.教師教學方法。當問到“老師上課采取的教學方式?”時有49.02%的學生選擇“多媒體教學”,選擇“案例分析”的占25.49%,選擇“全面灌輸式”的只占12.75%,說明現在大部分老師基本擺脫純粹的宣講,能夠依靠多媒體教學,但問到“你認為大部分同學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是主動地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還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教給的知識?”時,有76.47%的學生選擇“被動接受”,當問到“假設老師改變‘講授―接受’教學模式,而更多地加入引導學生一起動手實踐的環節,那你的態度是?”,有64.71%的學生選擇了“歡迎”。說明教師的教學方法雖然在不斷改進,但并未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仍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學生則更希望能參與到課堂中。

5.學習效果。當問到“你能理解《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嗎?”有41.18%的學生選擇“基本理解”,33.33%的學生選擇“少部分理解”;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有37.25%學生認為“收獲不大”,25.49%的學生認為“能用所學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和國家宏觀政策”,可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少部分學生確實有所收獲,但也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并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1.學生方面的原因。首先,獨立學院的學生數理基礎較差,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等不感興趣,缺乏鉆研精神,所以學生容易因為難以掌握而產生厭學情緒,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濃厚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查中有55.88%的學生認為該課程“較難”,14.71%學生認為是“最難的課程之一”。而對于為什么難學,有34.31%的學生認為是“知識量太大”,26.47%的學生認為是“各類曲線過于抽象”,17.65%的學生認為是“數學基礎差”。其次,學生進入大學后思想狀態和學習目標發生了改變,認為讀大學沒有必要認真學習了,學習基本上在課上完成,很難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課后作業抄襲現象嚴重,而《西方經濟學》嚴密的邏輯性和理論的抽象性的特點,決定了這種方式很難滿足學習上的要求。

2.教師方面的原因。①教學方法。雖然授課中大部分老師能夠使用多媒體,并能結合案例進行分析,但仍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則只能被動地聽,從而使學生對該課程失去興趣,最后只好死記硬背,勉強通過考試。②教學內容。西方經濟學理論博大精深,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比較廣泛,實際情況卻是該課程的課時數越來越少,老師們為了完成進度,只能是不停的講授,沒有時間將它們之間的聯系表述清楚,無法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對于學生來說,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內容有很大困難。學生往往感覺是剛開始覺得還能聽明白,并有很高的興趣,越往后走,覺得能聽懂的越少,以至于最后有不少學生放棄學習。③教師缺少必要的實踐能力。由于西方經濟學的授課教師,大部分都是只講授專業基礎課,對其他專業課不熟悉,并且基本上都是從學校畢業即到學校授課,缺少經濟學的具體實踐經驗,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沒有親身經歷,因此在授課中很難把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

四、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

1.根據不同專業需求,設計教學內容。雖然在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中西方經濟學幾乎都是作為專業基礎課開設,但各專業都有自身的特點,因此應根據不同的基礎、不同的專業選擇合適的內容、方式和方法。具體而言,西方經濟學教學必須覆蓋學生所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內容,重點講授完整的知識體系,保證各專業學生都能掌握與綜合素質和能力相適應的經濟學基本知識。

2.改變教學方法。課堂教學要把過去學生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核心,組織學生圍繞給定的思考題進行課堂內或課外的討論,促進經濟學知識的主動運用,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等。

3.增加課程內實踐。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許多專業課程都配備了相應實踐學時,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總學時有些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增加課程內實踐還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采用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①專題講座。②實地參觀、調查。

4.改變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具有能把深奧的理論、復雜的圖表、公式等理論模型形象地演示出來,增大課堂信息量,節省時間等諸多優勢,已成為西方經濟學授課的主要手段,但也產生了過于依賴課件的現象,特別是一些數學推導,學生缺乏反映的時間,如果采用板書的形式,教師板書的過程也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因此最好是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

5.改變考核方式。目前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的考核仍是以傳統的閉卷考試為主,雖然也有平時成績,但平時成績認定隨意性很大,結果很多學生只要到期末考試時突擊背書甚至背習題,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成績,導致學生高分低能,缺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應完善考核方式,把作業、課堂發言、小組討論和期末考試結合起來,從多角度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筆者的做法是筆者考核的具體辦法是平時成績占60%,其中:考勤、課堂表現和課外作業占30%,社會調研報告或學術論文占30%;期末成績占40%,試題包括基礎和應用兩部分,這種考核方式既能夠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考察學生,又能督促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經濟現實、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經濟學 教學 質量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前經濟類專業的教學中,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等理論課程,構成了大學本科院校經濟類的核心結構,這些學科的教學也一直是國內外財經類高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對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在國內外一直不乏研究者,目光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的改革,或者課程的設置上。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多種多樣,就大的方面來說可以分為:來自教師方面的因素、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來自社會、來自教育部門、教育政策等因素。本文著重從學生和老師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教學體會,分析了如何合理的調整學習,以便提高諸如西方經濟學之類的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問題。

二、西方經濟學的課程定位

西方經濟學專業主要研究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西方主要國家流行的經濟理論以及根據這些理論制定的經濟政策。在西方國家,該課程是經濟類相關專業的必修課,是學習相關課程的基礎。相應的,在國內的高校中經濟類與管理類專業的教學中,西方經濟學也已經占據了專業必修課的基礎地位。

(一)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簡介

經濟學是一門隨著歷史變遷而不斷變換的學科,西方經濟學也不例外,它的主要內容基本是統一于現代主流的經濟學之下。包括全面深入的研究考察各個市場主體的決策性質和規律,以及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況等問題。從目前的教學安排來看,西方經濟學包括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在本科教學中,通常分為兩個學期進行學習,作為經濟類與管理類專業的基礎專業課程之一,有一定的難度系數。

1.理論和實踐密不可分

西方經濟學源于對經濟現象的詮釋,經濟學理論從經濟實踐中抽象和分離出來,而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加入了一些前提條件、假設和假說。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學家認識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理論與經濟實踐背離的瑕疵被發現出來,于是對條件假設和假說重新認識和重新設定,這是經濟學理論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可見西方經濟學從起源到后來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從沒有離開過經濟實踐活動。

2.圖形和數學模型結合

為了更為透徹的分析經濟問題或者預測經濟發展趨勢,西方經濟學經常運用數學工具建立經濟模型,運用模型中參數的變化說明經濟趨勢或者經濟原理。但是數學類的經濟模型只能從數值方面考察經濟運行的結果,難以解釋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于是西方經濟學常常輔助以圖形或者單獨運用圖形來說明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圖形與數學模型的結合,要求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既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又要有較好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西方經濟學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

在我國,大多數本科高校,尤其是獨立院校,在制定經濟類應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時,通常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為“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西方經濟學最重要的功能應定位于服從培養應用本科人才的專業知識基礎,并由此來組織教學的各項工作。

三、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高

由于課程安排西方經濟學作為專業必修課,通常是在大學一年級或者二年級進行學習。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與利用的學科。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體系日益龐大,授課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知識多,課程難度較高。除此之外,對邏輯推理的要求也較高。由于此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由幾百年來無數的西方經濟學家在經濟理論上的杰出貢獻綜合而成,理論體系宏達,并且不同的章節中理論之間存在遞進性,推演性強,因此對學生要求高,需要始終全神貫注。因此課程本身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高。

根據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察,真實情況并不理想。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課前沒有預習,或者課后復習時間不充足,在某章節學習中產生了困難,繼而會選擇放棄或者跳過。當前面的理論沒有學習好時,后面的理論因為前后理論的依次遞進關系,就會變得更難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無法理解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便在學習上失去了信心。

(二)課程的實用性相對缺乏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西方社會的市場經濟,其教科書上講述的例子大多是西方社會的經濟現象。而我國處于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之中,許多現實的經濟現象不同于西方社會。因此,許多學生覺得西方經濟學離我們很遠,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另外,作為純理論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對于剛進大學的學生來說顯得有些抽象,尤其是在微觀經濟學部分,大量的經濟模型與理論部分,相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難以協調應用教學手段

傳統的理論性課程主要以老師講解為主,由老師幫助學生樹立規范的學習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幫助學生后期的學習,以及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按照這一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難免會出現沉悶的狀態,學生也會表示需要加入應用型的知識以更好的理解知識與活躍氣氛。

伴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改革,經濟學的課堂也加入了多媒體的使用。根據前面的介紹,西方經濟學的課程除了重要的理論模型之外,還需要大規模的數學推演。如果把全部過程都通過多媒體展示,優點是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教學產生興趣,隨之而來也有難以避免的缺點,即沒有老師親自示范理論的分析與公式推導過程,學生通常無法很好的理解經濟理論的形成思路。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方式中,需要做出協調。

四、提高目前教學應用性的幾點設想

(一)介紹經濟學的最新發展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最根本的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活躍程度,“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如果學生對目前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驅使他們自覺地學習和研究自己的專業課程。經濟學又是一門理論與實際聯系相當緊密的科學,并且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步的演變,并隨之產生一些新的理論和詞匯。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介紹經濟學的最新發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的經濟學思維。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與前沿科學的緊密性,從而擴展教師隊伍自身的素質。例如當一些經濟學的學生或者當今的年輕教師群體,在他們學習GDP這一概念的時候,還沒有提出綠色GDP這一概念。隨著社會發展,這些學生己經畢業進入社會,環保問題越來越重要,并且逐步進入了經濟研究者的視野,綠色GDP概念就自然而然的被提出來。如果在學習期間教師用了探究的教學模式,引入介紹這些新的進展,那么接受過這樣的訓練的學生將更容易理解GDP的概念,并且很快地、自然而然地學會在考慮經濟問題時加入環境保護這一因素。如果只是靠知識的灌輸,那么學生在遇到新問題目的時候,往往對如何解決這些新問題上顯得茫然不知所措。

(二)聯系實際,引進案例

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案例是不可或缺的。實際上,各類經濟學教材或專著中也不乏非常經典的案例。有些原理通過這些案例的分析,變得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例如,著名的科斯定理,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牛群到毗鄰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來闡述;外部性原理則可以通過米德的“蜜蜂與果園”的例子來闡述;公共物品則可以通過“燈塔”的故事來闡述。這些例子已成為經濟學中經典的例子,具有了不可替代性,給經濟學留下一個永恒的傳統,使經濟學詩意盎然。但是,僅僅分析這些經典案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把西方經濟學與中國本土經濟相融合,適當地引進一些現實中的案例以及貼近現實生活的經濟現象進行分析解釋,例如引用“谷賤傷農”的現象來解釋市場的供求關系,以及不同彈性的商品產生的不同供求變化。這是因為學習西方經濟學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學會運用所學的原理來分析解釋實際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并幫助解決現實中的經濟問題,或者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針對西方經濟學中不同的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則可以從現實情況著手,一步一步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過程可以由老師和學生一起互動完成。有的則可以先闡述原理,然后讓學生分析現實案例,這樣通過從具體到一般或者從一般到具體的演繹與分析,可以培養學生理論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合理調整考核方式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仍然為應試教育,對于從中學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這種應試感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另外,大學中現有的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試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現行考試方式仍然以開卷和閉卷考試為主,尤其是閉卷考試,缺乏對實踐能力和學習過程的考核,使學生的學習目標產生扭曲,為了考試而學習,而忽略了對知識真正的理解和吸收。

西方經濟學核心理論課的知識,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的基礎,所以應該重視這些課程的學習,更應該重視教學與考核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閉卷的考試方式側重于考察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尤其是重視基礎知識,讓學生熟記知識點,為以后學好專業課打下基礎。但是,教師也應重視學生的平時成績,認真記錄學生的平時的表現,并實施教考分離,合理分配平時、期中和期末分數的比重。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杜,1996

[2] 張麗華.甘理案例教學法[M].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杜,2000

[3] 張紅巖.《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 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11)

[4]吳方.例教學在產業經濟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池州學院學報,2009(2)

篇6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類專業后續課程的基礎。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金融學、市場營銷、報關與國際貨運、管理學等專業均屬于經濟管理類專業,《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上述各專業的基礎課開設。然而,在大部分高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課堂教授為主,學生參與課堂遠遠不夠。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存在三個弊端:一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過多。教學地位以教師為主,教師講的過多,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過少,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談不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教學質量不高,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二是以課堂為中心,與現實社會脫節。教師偏重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和說明,缺乏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學生學習了很多理論問題但無法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更無法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以考試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的目標導向型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滿足于書本內容的學習,

使得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為了考試通過而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為此,如何教授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在掌握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是經濟學教學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興趣引導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西方經濟學》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研究方法多樣,邏輯性強,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教學。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既有經濟學的發展歷史,又有不同的經濟學流派;既有宏觀經濟的整體分析,又有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研究;既有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和教訓,又有社會化大生產的規律總結;研究方法上既有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還有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這樣龐大的內容體系和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對《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程,數學分析方法在經濟學課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是《西方經濟學》課程有別于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經濟學中數學的運用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運用數學公式來推導、論證經濟理論,在輔助其他教學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難度不大。二是編制數學模型,計算、驗證經濟學理論或進行經濟預測,學生普遍難以理解和掌握。這種定量分析雖然能使經濟學更能應用于實際,使分析結果更加科學,但在學生數學基礎普遍偏差的情況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經濟學的數學分析方法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筑,西方經濟學企圖為其經濟基礎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在意識形態上,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而加強對該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總結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并把經驗提升為理論,以便改善其運行,甚至在必要時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議。因此,西方經濟學具有雙重性質,它既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是資本主義的經驗總結。如何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所要解決的另一個關鍵問題。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內容

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重要環節。在《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課堂教授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必須加以改革。

(一)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過多的現狀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缺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學習。能否學好西方經濟學,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很大關系。教師應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非常熟悉且敏感的課題,可以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大家各抒己見,在辯論中明白是非曲直,使學生了解一些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不僅有利于他們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也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研究、借鑒西方的一些有益的做法。

(二)改變以課堂為中心,與社會脫節的現狀

教師偏重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將所學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很多問題的結論要求學生必須牢牢掌握,但如果不講方法,只讓學生死記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大量實例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例如,在講需求彈性與總收益的關系時,需要學生記住: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呈同方向變動;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呈反方向變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可以通過引用大量的富有彈性和缺乏彈性的商品例子,通過對這些商品價格改變后總收益變化的分析,加上幾何模型作圖說明問題,實例分析和理論分析相結合,使學生熟練掌握價格彈性和總收益的關系。

(三)改變以考試為中心,忽略了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性的現狀

這種以教師教替代學生學的單向式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滿足于記憶授課內容,使得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為了考試而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也就無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有的學生考核方式下,學習成績的好壞占很大的比重,很多學生將通過學校的考試作為唯一的學習目標,也有很多老師將提高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這就脫離了教育的根本。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不在于教會了學生多少個經濟學的概念和原理,而是在于教會學生對經濟現象的深入認識和了解,教會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沒有學習能力的提高,單純是知識點的熟練記憶,對學生而言沒有太多的實際價值,對老師而言是教育的失敗。

三、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財經類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前提和基礎。隨著《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深入發展,其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深入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一)理論講授和案例分析相結合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較難理解理論要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改變單純理論教學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比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使基本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變枯燥的理論為生動的實踐分析,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供求定理的講授過程中,運用谷賤傷農的實例分析說明供給變化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變化的影響;在支持價格的講授過程中,運用最低工資法的實例分析說明支持價格政策的應用;在完全競爭市場理論的分析中,結合農產品市場的特征分析完全競爭市場不存在的原因。通過實際例證的分析,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

(二)教師主導和學生導向相結合

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一直堅持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狀,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認識和主張,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思考,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以往大大提高。

(三)學生考核方式的改革

篇7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2007)06-0051-02

西方經濟學在我國高校經濟類專業課程設置中一直作為核心課程,管理類專業也視其為專業基礎課。如何教授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對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運用有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是所有經濟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探討與西方經濟學體系及原理相適應、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在西方經濟學授課中遇到的問題,聯系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理論體系龐大,授課內容多且抽象,學生普遍感覺不易理解。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與利用的學科。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體系日益龐大,授課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知識多,加大了課程的難度。不僅如此,西方經濟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媒體中雖然頻繁體現,但要真正理解其理論體系或實質問題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西方經濟學更加抽象和難以理解。

2、學生對數學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普遍感到困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由各種經濟變量關系聯結在一起的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它的數學模型與定量分析較多。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大多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不習慣接受,尤其不容易把這些圖形和公式的經濟學涵義同文字描述統一起來,從而很難真正理解經濟理論的含義。學生很容易對西方經濟學產生乏味、枯燥、難學的印象,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3、教學手段、方法單一,教學中理論講授過多,理論與實踐脫節。由于高校教學設施建設滯后,導致很多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支筆一張嘴,進行“填鴨式”灌輸,從課程開始到結束,老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理論、畫圖表、講模型、推公式。因為內容多而課時有限,教師只能注重理論的講授,沒有時間聯系實際和補充理論以外的信息,致使教學內容更枯燥乏味。這種以教師“教”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缺乏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習慣于通過被動的死記硬背來了解基本的知識點,掌握一些結論性的原理,而對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卻不甚了解,不能也不會主動去學習和研究原理背后的原因。同時,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背景與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有較大差異,客觀上也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錯位,另外開課年級較低,學生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特別是對西方經濟發展的認識、理解較為膚淺,都影響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4、教材內容老套、陳舊,重技術而輕經濟思想,導致教學質量偏低。西方國家的初級經濟學教材注重基礎和經濟學普及,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書中幾乎沒有數學,內容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會了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并能在生活中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適合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作為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理論研究、總結和指導,伴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快速發展而發展,其內容已不再局限于新古典綜合派的體系和內容,而目前我國各高校所用的教材盡管版本不同,但都仍以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體系為主,內容老套、陳舊,無法為學生理解某些經濟現象提供理論上的指導。不僅如此,由于學時的限制迫使我們的教材在技術和思想之間選擇了側重技術,即數學表達居主導地位,教師在介紹數學表達方式后再介紹經濟學思想,結果使許多學生掌握的經濟學似是而非。此外,高校教材市場的壟斷導致教材抄襲現象嚴重,習題質量偏低。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注重課程鋪墊,講授好導論。其實,經濟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往往在學的過程中感覺經濟學抽象、枯燥、晦澀難懂,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缺乏必要的“經濟學”鋪墊。因此,講授好課程導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尤為重要,在導論的講解上多花點時間是必要的。首先,簡要講解經濟學的發展史,從19世紀90年代馬歇爾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學的出現,再到20世紀70年代“滯脹”現象的形成,讓學生樹立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其次,明確微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消費者和廠商,宏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政府部門,在此基礎上將宏觀、微觀經濟學進行聯系和區別。再次,構建課程學習框架,引導學生順著“框架”去學習。最后,明確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為學生以后把握微觀供求模型和宏觀AD-AS模型打下基礎。

2、講授好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現代經濟學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作為分析工具。雖然數學表述比文字性表述更具有確定性和精確性,但是經濟學畢竟不能等同于數學,西方經濟學理論對于初學者本來就比較抽象,如果再在課堂上大量使用數學工具,學生會覺得這門課遠離生活實際,挫傷其學習積極性,所以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理解經濟模型背后的經濟涵義上。基本概念是決定該課程內容分析正確與否的關鍵,沒有基本概念作為思維的根據和手段,就不可能找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基本原理是對各種經濟問題的分析,力圖尋找出經濟現象本身的客觀規律,包括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乘數原理等等,這些基本規律在理論上得到了證明,在西方國家的經濟實踐中也得到了證實。這些概念和原理是我們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分析經濟問題的基本工具。只有掌握了這些概念、原理,才能提高學生邏輯分析問題的能力,深入掌握西方經濟學的精髓。

3、通過對比學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西方經濟學的很多理論是通過圖形推導出來的,弄懂圖形才能徹底掌握理論的實質,但學生普遍認為圖形太復雜了,寧可死記硬背文字,也不愿意仔細研讀圖形。事實上學好這門課的訣竅之一就在于利用圖形。對于圖形,筆者在教學中提出了三方面要求:(1)要求看懂圖形,了解圖形說明了什么原理;(2)要能借助于圖形來解題,不僅會看圖,還要會用圖;(3)對相似的圖形會對比。西方經濟學中很多圖形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對比性。例如,AD曲線的形狀和微觀經濟學中市場需求曲線形狀相似,它們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短期的AS線和市場供給線的關系又如何?通過對比,同學們不但溫習了微觀經濟學的知識,還加深了對新內容的理解。又如,MEI曲線為何比MEC曲線更陡峭?這是教學難點,可以讓同學們回憶壟斷競爭市場中的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這兩個知識點在圖形上很相似,從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長期的總供給線、長期的Pc曲線和微觀經濟學中土地的總供給線形狀也極其相似,同樣可以進行對比,等等。

篇8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體系;構建;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5-0262-02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說:“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器官,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西方經濟學的學科特點是以一系列假設為前提,在眾多前提假設的情況下得出一起理想的模型,這樣才能對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有一定的認識,然后修改前提假設,加入現實的因素,使經濟學與現實更加貼近,并為現實經濟提供指導意義。其中:微觀經濟學有利于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比如經濟全球化;宏觀經濟學則對市場失靈進行有效調控,比如幫助擺脫20世紀的美國經濟大蕭條。西方經濟學在高校的教學中,由于現實經濟與教學手段發展存在較大距離,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理論知識與知識的運用相脫節。因此,對于初次接觸經濟學內容的學生來說,往往是如墜云霧,很多學生學了一學期仍然難窺其全貌,一些學生聽課無精打采,反映聽不懂,感到學習吃力,提不起學習興趣,這些直接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地方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體系龐大 內容多且抽象

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與充分利用的科學。它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西方經濟學理論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體系日益龐大,授課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知識多,加大了課程的難度。盡管西方經濟學專業術語和基本理論經常出現在公眾面前,但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的大學生來說,真正理解理論內涵和實質并不容易。

(二)教材內容難以適應教學需要

現行教材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西方原版經濟學教材的引進或翻譯。這類教材知識含量大、內容更新也較快,但同時也因為教材內容過于龐雜、缺乏體系上的銜接性,因而不適應非經濟學專業的教學需要。另一類是國內高校自行編寫的教材。這類教材往往有許多繁冗的數學模型和公式,這些用大量的數學知識推導出的結論,雖然在理論上符合邏輯,卻脫離了實際。國內教材以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體系為主,很多西方經濟學新的發展理論和觀點未能體現。教科書僅僅闡述理論知識,而忽略了案例解析和經濟學實驗的運用。

(三)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為以“教”取代“學”的全包制教學形式

同其他許多課程的教學一樣,多數教師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仍然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從課程開始到結束都在講臺上不停地講理論、畫圖表、講模型、推公式。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的必要性,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只限于理解和記憶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很少主動去學習和研究同課堂教學有關的資料。由于教材內容多而課時有限,教師只能注重理論的講授,沒有時間聯系實際和補充理論以外的信息。

2.考核方式單一,為以“理論成績”取代“實踐成就”的理論考核方式

由于西方經濟學是專業基礎課程,其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閉卷式,仍沒有跳出“復述型考核”的窠臼;考試內容大都是教材知識或課堂教學知識的復述。學生為了考核過關,被動地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習慣于記憶教師講述過的書本上現成的知識或答案,忽視理論聯系實際,缺乏應用能力的培養。再者,由于要照顧考試內容,加之課時有限,教師講課只能囿于教材內容,不能太拓展開來分析問題,各高校的教務部門對于答案的要求均是標準答案,標上具體分值,就限制了學生分析問題的靈活性。因此,在市場經濟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考核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3..案例素材單一,為 以“國外案例”取代“國內案例”的案例應用形式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西方社會的市場經濟,其教科書上講述的例子大多是西方社會的經濟現象。而我國許多現實的經濟現象不同于西方社會,因此,許多學生覺得西方經濟學離我們很遠,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多用案例講授。目前,許多高校在初級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直接采用國外原版教材。由于這些教材依據的是西方國家的具體經濟體制和具體經濟實例,中國學生學完了之后,只知道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體制是如何運行的,卻不知道中國的經濟體制是怎么運行的,這會使他們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即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體制作為一種范例,在研究我國的經濟問題時簡單地用美國的范例來對照,從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缺乏科學的教學體系

完整的教學體系應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合理界定,本科低年級、本科高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大綱,相應選用或組織編寫教材,還包括:合理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運用及科學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步驟。西方經濟理論知識正式進入我國高等院校是在改革開放后,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全面推進是在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作為一門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學科,相比之下我國高校20多年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時間確實太短。所以整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在我國高校中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遠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科學的教學內容體系。

二、齊齊哈爾大學西方經濟學教學體系構建

齊齊哈爾大學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唯一的省屬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高校。近年來,齊齊哈爾大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校設有74個本科專業,隸屬10個學科門類。其中,英語、生物科學、藝術設計、化學工程與工藝等4個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工商管理、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漢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教育學、美術學、輕化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學、體育教育、藝術設計、音樂表演、應用化學、英語、制藥工程等17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經濟管理類專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

西方經濟學教學體系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核心內容就是幫助學生學會像經濟學家那樣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這是學習經濟學的主要目的。因此,齊齊哈爾大學西方經濟學教學體系要從理論教學、雙語教學、實踐教學三方面進行創新,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以及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出不同教學體系的西方經濟學課程。

三、齊齊哈爾大學西方經濟學教學體系創新思路

(一)理論教學創新 提高學生經濟學知識素養

理論教學的創新主要從配備專業教師、選擇合適教材、采用先進教法、進行有效考核等四個方面入手。齊齊哈爾大學專業較多,按照學科隸屬可以分為理工類和文史類專業。目前,全校沒有開設西方經濟學選修課,究其原因,是西方經濟學教師數量少,只能承擔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授課任務。西方經濟學課程不僅對于經管類學生至關重要,理工類專業的學生更應學習西方經濟學,以掌握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因此,學校應該把西方經濟學設為一個校級教研部,像大學英語教研部那樣,分為基礎教研部和專業教研部。基礎經濟學教研部負責全校理工類學生的授課任務,專業經濟學教研部負責經濟管理類學生的授課任務,使全校學生能夠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提高學生經濟學素養。

(二)發揮雙語教學特色 提高學生外文閱讀能力

由于西方經濟學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雙語教學在地方高校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吸收經濟學理論的最新進展提高學生閱讀英文資料的能力,增強他們運用英語語言進行學術交流和在實際經營和管理中的溝通能力。雙語教學水平的提高主要從提高師資外語水平、科學合理選用教材、創設雙語教學氛圍、教會學生學習專業外語的方法等四個方面入手。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多思考如何使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激發興趣,引導思維、培養能力。在網上或者雜志上選取與課程相關的外文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選取,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其目的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其中來,對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外語口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雙語教學課堂應創建雙語教學氛圍的內在環境。在課堂上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要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多提些問題,鼓勵學生用外語來回答,提高學生的自信。鼓勵學生與外教交流,幫助學生用外語來表達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在雙語課堂上,要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交際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現,寬容地對待學生,學生才能處于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他們的創新思維才能得以發展。 齊齊哈爾大學目前開設雙語教學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該專業開設效果較好,應該使其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在英語專業開設雙語西方經濟學課程,使學生發揮其英語優勢,帶著興趣閱讀國外經濟學著作,提高學生外文閱讀能力。

(三)改進實踐教學體系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經濟學教學面臨的社會經濟形勢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較大變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其綜合素質成為衡量高校培養學生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高校的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體系 應從實際需要出發,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式、相互銜接、科學的體系。在實踐教學方法上除了計算機模擬實踐、情景模擬、論文寫作等校內實踐課程外,還要有實地參觀學習、社會調查實踐和參與企業經營等校外實踐課程。另外,在各高校舉辦各類培訓、實習和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互相交流、分享經驗。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進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和對社會的認知能力。

齊齊哈爾大學學生的實踐內容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綜合性實踐教學包括學年論文、社會調查、創業實踐、企業經營策劃、畢業論文等課程。對于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經管類專業學生,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該多進行案例分析以及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篇9

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是人類探索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成果,兩者既非完全對立,也非完全統一,而是對立統一的。正確研讀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分歧,解析兩者間的聯系和結合之處,既能科學地說明兩者的本質關系,又能有效地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學習政治經濟學的興趣和實效性。

關鍵詞:

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異同

政治經濟學作為一個在的理論體系中占據著極端重要地位的學科,是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由于理論體系本身的重要歷史地位與政治地位,所以人們通常會在研究中把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做以區分,挖掘其中的個性和共性。而且,搞清楚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對于正確看待這兩個不同的經濟學說以及正確理解和處理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矛盾來說,都有很大的意義。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文的經濟學是指馬克思的《資本論》學說,西方經濟學是指從19世紀70年代邊際革命以后到目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所發展起來的占主流地位的經濟學說,以塞繆爾森、斯蒂格利茨、曼昆等人的《經濟學》為代表。

一、起源與軌跡差異

眾所周知,古典經濟學是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兩者共同的起源,其代表人物是英國人亞當•斯密。亞當•斯密在其經典著作《國富論》中以勞動分工為起點,詳細地研究了資本主義發展初始的分配規律和生產模式。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都認為亞當•斯密為自己提供了思想的靈感和來源,只是這兩個經濟學在后續的發展和繼承中走上了分岔路而已。馬克思認為,亞當•斯密在描述關于資本主義經濟的問題上是準確的,但受限于他的時代,亞當•斯密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發展將被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代這一歷史規律。馬克思通過改進這一學說使之能夠伴隨歷史進步而堅持其正確性。但西方經濟學家們在亞當•斯密原有理論基礎上,通過對思想具化和數學建模的方式對古典經濟學中的缺陷不斷修繕完善,像類似不對稱信息、外部性理論等,類似凱恩斯主義則是回應經濟失靈現象。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只是從不同的視角對亞當•斯密的理論做了發展完善,它們只是在同一理論源頭發生而形成的不同理論。

二、理論形成路徑的差異

政治經濟學幾乎可以算是馬恩兩人的合作的成果。《資本論》真正的創作時間,應從1844年馬克思把研究重點從哲學轉入政治經濟學后起始,直到1865年底第三部分草稿寫作完結,至1867年第1卷的出版,大約20年時間;后期第2和第3卷的寫作和修訂持續到19世紀70年代,總共大約40年時間。所以說,馬克思本人對《資本論》核心思想的創作應該集中在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這段時間。而西方經濟學是由西方眾多經濟學家共同積累而成的。自1870年邊際革命的蓬勃,馬歇爾的集成,到張伯倫等對微觀部分的完成,自凱恩斯開創宏觀體系,希克斯等人的完善,到塞繆爾森的整合,再到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對自由主義的回歸和供給曲線對宏觀經濟學的革命,大約經歷了一個世紀。正是由于這種不同的創作史的路徑,相對于經濟來說,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歷的時空跨度更大更長,所以流派繽紛,但是西經的內在體系邏輯不如馬經的清晰連貫。

三、研究對象上的差異

雖然政治經濟學認為,經濟活動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部分組成,而西方經濟學也包括這四部分。然而對于西方經濟學在研究對象上來說,可以援引塞繆爾森在他《經濟學》著作里的話:“經濟學研究人和社會如何做出最終決定,在使用或不使用貨幣的情況下,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產性資源在現在或將來生產各種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消費之用。”簡而言之,經濟學研究的是如何通過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中合理配置而使人類需求獲得最大滿足的一個社會科學;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通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表述我們可以窺見一斑:“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由此便知,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在研究對象上的看法是有明顯差異的。通常來講,“生產關系”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并與生產力建立聯系來探究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關系,而西方經濟學把資本主義私有制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和政策問題作為其研究對象。相比較而言,馬經因為其建立的經濟范疇都反映一定的社會關系,故而它對經濟現象背后的本質性的社會關系更為重視,但西經則對解釋和預測表層經濟現象更為重視。

四、利益和立場上的差異

經濟學其實是一種社會科學,所以它有一定利益立場。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就代表著不同的階級利益立場。從階級性上講,政治經濟學代表著工人階級利益,力證社會財富是工人階級勞動創造的,那些被資產階級占有的財富理應重歸工人階級所有。而西方經濟學的階級立場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古典主義,通過表現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系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全民福利、有利于把財富這塊蛋糕做大等優勢來證明其合理性。但雙方無論從彼此汲取多少對自己有益的成分,都不能從本質上改變自身的本質屬性和階級立場。歷史和實踐向我們明示,經濟學家總會主動或被動地去接受代表自我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代表自我階級的利益,維護自我階級的立場,選擇符合特定階級利益的價值判斷等態度去研究、解釋和解決經濟問題,鮮有例外。

五、研究內容上的差異

勞動價值論是政治經濟學建立的基礎。由于勞動價值論認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的大小,商品價格只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政治經濟學還認為,雖然變化的供求關系會對商品的價格產生影響,但商品的價值才是商品價格的最終決定因素,供求關系只會使價格圍繞價值波動。而西方經濟學的價值理論是以供求均衡為基礎的,它不像馬經那樣存在獨立于價格之外并決定價格的抽象的價值本質,而將商品的價值視作商品的交換價值,是一種商品實物交換比例,在貨幣條件下表現為商品供求均衡時的價格,這樣價值就與均衡價格完全一樣了。正是因為把價值定義成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所以在政治經濟學的視野里,對雇傭工人剩余價值的無償占有轉化為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一切非勞動收入,工人工資只是勞動力商品價值的轉化,全部價值均由工人的勞動所創造。而西方經濟學把“經濟人”視作起點來研究,認為商品價值是由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共同創造的,僅把勞動當作一種生產要素進行研究。所以說西方經濟學將工人的工資視同如利息、地租一樣的生產要素對生產貢獻的報酬,因而不存在對工人剝削的問題,認為這只是社會成員各方自發自愿交換的結果。

六、研究方式上的差異

通過運用唯物史觀和辯證法,政治經濟學認為無論哪種社會形態都不會一直穩定永恒,所以視社會發展為一個由客觀規律決定的社會經濟形態的演進過程,認為社會經濟形態總會向更高級的形態更替。但是西方經濟學始終堅持理性主義和唯心史觀的方法論,由于西方經濟學基于這樣的方法論,因而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將永恒穩定的存在,構建了一種確定性的經濟社會觀。政治經濟學對規范分析也十分重視,用抽象定性的方法研究掩蓋在物與物的關系下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它的經濟制度本質規定,要特別注重對經濟關系運動的規律性分析。但西方經濟學卻重實證分析,通過描述、推理、計量、檢驗等方式,對商品經濟與市場的具體資源配置、分配制度、運行規律、運行機制、宏觀和微觀的市場調控方法進行探究,可達到為經濟主體和政府提供政策建議的目的。

七、結論上的差異

綜上所述,不管是起源軌跡、理論路徑、還是具體研究對象的確定,抑或是研究方法的選擇,總之以上多種差異,最終歸結為馬經和西經關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市場經濟結論上的不同。西方經濟學對于經濟問題的闡述是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進行的,它更著重于通過概括經濟規律而使企業和社會利潤最大化。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卻是通過研究生產力、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特點來揭示資本主義的黑暗以達到弘揚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目的。簡而言之,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市場經濟和供求關系,但政治經濟學則著重考慮資本再分配問題,把資本在整個社會生產中以利潤最大化為流通方向的整個過程作為研究重點。

作者:劉玥 單位:西安政治學院

參考文獻

[1]彭德林.新制度經濟學[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塞繆爾森.經濟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篇10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內容;必要性

兩百多年前,《西方經濟學》課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和發展,在西方國家被稱為“社會科學的皇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們有必要了解西方國家特別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情況,同時借鑒西方國家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和教訓,《西方經濟學》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我們有必要深入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類專業后續課程的基礎。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金融學、市場營銷、報關與國際貨運、管理學等專業均屬于經濟管理類專業,《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上述各專業的基礎課開設。然而,在大部分高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課堂教授為主,學生參與課堂遠遠不夠。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存在三個弊端:一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過多。教學地位以教師為主,教師講的過多,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過少,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談不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教學質量不高,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二是以課堂為中心,與現實社會脫節。教師偏重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和說明,缺乏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學生學習了很多理論問題但無法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更無法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以考試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的目標導向型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滿足于書本內容的學習,使得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為了考試通過而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為此,如何教授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在掌握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是經濟學教學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興趣引導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西方經濟學》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研究方法多樣,邏輯性強,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教學。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既有經濟學的發展歷史,又有不同的經濟學流派;既有宏觀經濟的整體分析,又有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研究;既有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和教訓,又有社會化大生產的規律總結;研究方法上既有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還有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這樣龐大的內容體系和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對《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西方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程,數學分析方法在經濟學課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是《西方經濟學》課程有別于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經濟學中數學的運用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運用數學公式來推導、論證經濟理論,在輔助其他教學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難度不大。二是編制數學模型,計算、驗證經濟學理論或進行經濟預測,學生普遍難以理解和掌握。這種定量分析雖然能使經濟學更能應用于實際,使分析結果更加科學,但在學生數學基礎普遍偏差的情況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經濟學的數學分析方法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筑,西方經濟學企圖為其經濟基礎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在意識形態上,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而加強對該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總結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并把經驗提升為理論,以便改善其運行,甚至在必要時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議。因此,西方經濟學具有雙重性質,它既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是資本主義的經驗總結。如何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所要解決的另一個關鍵問題。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內容

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重要環節。在《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課堂教授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必須加以改革。

(一)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過多的現狀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缺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學習。能否學好西方經濟學,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很大關系。教師應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非常熟悉且敏感的課題,可以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大家各抒己見,在辯論中明白是非曲直,使學生了解一些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不僅有利于他們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也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研究、借鑒西方的一些有益的做法。

(二)改變以課堂為中心,與社會脫節的現狀

教師偏重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將所學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很多問題的結論要求學生必須牢牢掌握,但如果不講方法,只讓學生死記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大量實例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例如,在講需求彈性與總收益的關系時,需要學生記住: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呈同方向變動;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呈反方向變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可以通過引用大量的富有彈性和缺乏彈性的商品例子,通過對這些商品價格改變后總收益變化的分析,加上幾何模型作圖說明問題,實例分析和理論分析相結合,使學生熟練掌握價格彈性和總收益的關系。

(三)改變以考試為中心,忽略了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性的現狀

這種以教師“教”替代學生“學”的“單向式”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滿足于記憶授課內容,使得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為了考試而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也就無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有的學生考核方式下,學習成績的好壞占很大的比重,很多學生將通過學校的考試作為唯一的學習目標,也有很多老師將提高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這就脫離了教育的根本。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不在于教會了學生多少個經濟學的概念和原理,而是在于教會學生對經濟現象的深入認識和了解,教會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沒有學習能力的提高,單純是知識點的熟練記憶,對學生而言沒有太多的實際價值,對老師而言是教育的失敗。

三、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財經類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前提和基礎。隨著《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深入發展,其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深入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一)理論講授和案例分析相結合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較難理解理論要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改變單純理論教學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比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使基本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變枯燥的理論為生動的實踐分析,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供求定理的講授過程中,運用谷賤傷農的實例分析說明供給變化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變化的影響;在支持價格的講授過程中,運用最低工資法的實例分析說明支持價格政策的應用;在完全競爭市場理論的分析中,結合農產品市場的特征分析完全競爭市場不存在的原因。通過實際例證的分析,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

(二)教師主導和學生導向相結合

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中,一直堅持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狀,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認識和主張,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思考,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以往大大提高。

(三)學生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的《西方經濟學》課程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考試題型主要包括選擇、判斷、名詞、簡答、論述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體現出來。為此,《西方經濟學》課程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做了改革。考試題型上縮減傳統考試題目的比例,增加應用型題目的比重,分析題、計算題、圖形分析題占據更大比重。這種考試方式的改革使得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更加靈活,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綜上所述,《西方經濟學》雖然是一門傳統的理論性課程,但是經過在課堂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上的有益嘗試和調整,《西方經濟學》課程同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曉梅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參考文獻:

[1]翟仁祥,韓曙平.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8(0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