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時間:2023-12-20 17:3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媒體公司盈利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獨立科技媒體;盈利模式;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2-0003-02
隨著“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口號的提出,獨立科技媒體作為報道創業、投資以及互聯網資訊,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提供服務的平臺,在近五年來得到飛速的發展。盈利模式是推動互聯網產業變革的核心,對獨立科技媒體的盈利模式及其核心競爭力進行探討具有現實意義。近年來,許多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互聯網產業和新媒體的發展進行了研究。
2006年,學者鐘瑛從門戶網站的競爭、垂直網站的定位、電信運營商的轉型、媒體網站的回歸4個方面對互聯網競爭格局進行剖析。2013年,郭濤對當下科技博客用戶飛漲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科技媒體憑借快速精準的行業消息和產品信息的,以及為創業者提供相關資訊和平臺服務等功能積累了大量用戶的結論。2015年,曹繼東提出“互聯網+科技”自媒體創新與盈利模式是文化、科技、創意、資本、技術、版權或知識產權融合匯聚形成的新興經濟模式。上述研究系統地分析了現階段我國獨立科技媒體公司發展進程。
1 獨立科技媒體現有盈利模式分析
獨立科技媒體公司的盈利根本而言利用的是信息的傳播,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獨立科技媒體發揮平臺優勢,連接用戶與企業,從而實現資源互通。
1.1 廣告投放
新聞傳播媒介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內容吸引流量、流量吸引廣告商、廣告商投放廣告帶來廣告費收入??萍济襟w公司的主站、微信平臺、App均設有專門的廣告報道板塊,提供新科技產品以及企業介紹,進行軟件、高科技產品的推廣,公司從中收取廣告費用。
1.2 創新投融資方式
大多數獨立科技媒體公司的業務核心聚焦在創業服務領域,通過自身資源與平臺,與其他投資機構進行合作,為處于發展初期的項目進行眾籌,同時向融資成功的項目收取平臺服務費。36氪股權投資平臺自上線以來,已幫助超過50家創業公司成功進行了融資。對于成功通過篩選的公司,36氪采用“領投+跟投”的融資模式。由專業的投資人、投資團隊作為“領投人”進行項目股權認購,其他投資者作為“跟投人”進行跟投,36氪對融資公司收取平臺費用。極客公園開展“極客加速計劃”,投資者在平臺注冊為投資人后進行投資。股權融資項目融資成功且目標投資人被選擇為股權融資項目的投資人后,指定專業人士或機構與目標投資人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業,做為持有創業公司股權的直接股東,以目標投資人從項目方獲得的投資收益的15%作為平臺服務費用。
1.3 開展相關延展服務
獨立科技媒體公司在注重線上內容報道的同時,也積極開展相關延活動,并從中收取費用。常見的延展服務多為開通VIP用戶服務,為VIP用戶提供更專業、更前沿的咨詢報道。科技媒體公司也舉辦在線課程、線下活動,通過收取課程費、門票費的方式獲得收益。
目前,36氪已開啟收費服務項目“開氪”;極客公園除每年舉辦GIF極客公園創新大會、奇點創新者峰會等線下活動并收取門票費用外,還參與其他企業活動策劃,收取相關費用;鈦媒體在微信、客戶端平臺創立“鈦空倉”板塊,提供購物服務。
2 獨立科技媒體盈利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信息時代,進入新市場的障礙逐漸減少??萍济襟w必須在與科技愛好者以及創業者的不斷交互中證明自身價值,否則就會被市場拋棄。
1)面臨競爭者的威脅,由于創新力不足,眾多競爭者為了搶占風口,借助知識溢出效應爭相模仿,從而面臨因產品同質化而賺不到利潤的困難。高質量的內容可以成為科技媒體發展的助力,但并不能成為其取勝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自身創新力(比如管理模式的創新),建立技術壁壘是目前構建獨立科技媒體盈利模式時需要關注的問題。
2)滿足創業者的需求,在創業資源整合方面,科技媒體向創業者提供孵化器、投融資平臺、線下活動、付費網課、產品報道和產品開發這六類資源。在場地資源的提供上,政府扶持的孵化平臺更有優勢;在科技資源的提供上,科技媒體難以與科技公司提供的資源相抗衡;在管理資源的提供上,科技媒體的知識積累不足;提供給創業者的資源限于交流平臺和品牌宣傳服務。
3)投資人的視角,當科技媒體出現對項目信息報道不實或是審核不嚴格的情況時,若投資人根據“虛假信息”決策投資,科技媒體公司就會面臨信譽危機。由于網絡股權眾籌平臺相對于傳統經濟市場入門門檻低,具有快速獲利的潛力,也可能會因一些投機取巧、盲目趨利者的行為引發市場秩序混亂。
3 完善獨立科技媒體盈利模式政策建議
獨立科技媒體要想打破資源的制約,避免信譽危機,應當注重人才和知識管理,與其他企業戰略聯盟以及明確公司定位。
1)資源整合,積累“智慧資本”??萍济襟w可以與高?;蜓芯克献?,幫助新創企業搭建產學研合作的平臺,提供給新創企業與企業產品相關的科技成果或者提供豐富的管理經驗??萍济襟w在搭建產學研科技資源平臺上取得先占優勢,可以提高科技媒體的知名度以及對初創企業入駐的吸引力。當科技媒體積累足夠多的企業信息,可將這些信息整合管理形成“智慧資本”。
2)戰略聯盟,競爭與合作。科技媒體戰略聯盟與否,要考慮聯盟后對自身競爭力(新的產品/服眨┑撓跋歟自身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財力來支撐自己發展這些競爭力,以及達成聯盟對市場風險是否起到規避作用。科技媒體公司選擇合適的聯盟伙伴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其在專業化和協作分工上得以深化,從而在現有市場/產品上處于有利位置,成為領導市場發展的前沿,最終使企業能夠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
3)明確定位,言出要必行??萍济襟w公司應當明確公司定位,建立以客戶價值為導向的業務流程。科技媒體公司多大程度上堅持正確的價值觀,也將在多大程度上決定公司的道德準則,決定公司的聲譽,決定對其受眾的尊重??萍济襟w都會提出自己企業的概念以獲得人們認可,不過,每一個價值觀的目標可能對其他價值觀的實現產生影響,科技媒體公司需要一個公正的評判標準來平衡各個價值取向從而持正直公立。因此,科技媒體公司明確的自我定位,采用主動、自覺的方法將這些沖突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參考文獻
[1]鐘瑛.我國互聯網發展現狀及其競爭格局[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4):38-42,94.
[2]麻曉蓉.從公眾理解科學看媒體科技傳播的社會責任[J].科技傳播,2009(1):7-8,10.
[4]曲寶玉.TMT時代的新媒體策略――中國日報新媒體實踐與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1(7):84-87.
[5]郭濤.科技博客走熱 盈利前景待觀望[N].中國文化報,2013-11-15(006).
[6]李瑋.加強互動,互惠雙贏――淺談科技媒體與創新企業深度合作模式[J].科技傳播,2014(2):35,7.
篇2
“內容為王”是媒體成長發展的公理和鐵律。但從產業的角度看媒體的內容建設與其盈利模式密切相關。沒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價值的內容,但有價值的內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則取決于媒體盈利模式的建立與選擇。同時,媒體盈利模式也決定媒體內容的整合與取向,如電視頻道專業化等等。
總之,媒體內容建設與媒體盈利模式之間存在互動的邏輯關系,這種關系最終決定媒體的可持續發展。
一、“內容為王”與媒體盈利模式
盡管遇到重重困難,但網絡媒體還在發展,網絡的技術服務在不斷優化,內容服務更是日益豐富。但是,這就像一個吝嗇而饑腸轆轆的食客面對豐富的自助午餐,飯菜可口,選擇性強。如果**他可能立刻動手,而如果付錢他也許調頭就走。目前網絡媒體的內容提供就像這**的自助午餐,食客雖然越來越多(我國網民已達3370萬,比上年增長49.8%),但是并不能盈利。雖然餐廳周圍也有不少廣告牌,這些廣告牌甚至有礙觀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許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這種自由方式決定這些廣告不可能值錢,因為它們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設問人們對網絡媒體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賴性等問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說未來寬帶的誘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網絡媒體最頭疼的問題,否則**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網絡媒體的盈利模式也許確實存在,但至今還沒有人能使其付諸實踐并產生顯著效益。如果這個盈利模式建立不起來,網絡媒體在內容上就只能是傳統媒體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獨立,原因是網絡媒體目前還無法承擔內容獨立的成本。網絡的文字內容如此,網絡的視音頻內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網絡媒體在內容上不能獨立,我們還能稱其為獨立媒體嗎?如果當初與報紙相比廣播沒有獨立的原創內容,電視與廣播相比也沒有獨立的原創節目,那么廣播電視還能稱其為獨立的第二、第三媒體嗎?因此網絡媒體是新媒體,而且從技術層面說網絡媒體確實有傳統媒體不具備的諸多優勢,但其能否成為獨立的第四媒體還是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不僅要視網絡媒體在閱讀和收視技術上的獨立,而且還要視其在內容上能否獨立。而獨立的前提是網絡媒體能否找到適位的盈利模式。
媒體具有經濟產業和文化政治的雙重屬性。經濟產業屬性是指媒體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屬性是指媒體傳播的內容可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并進而控制社會。如將這種雙重屬性具體到操作層面就可以看出媒體總是把這兩種屬性相互作為前提和手段。媒體的性質不同決定各自選擇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國商業電視媒體關注的是其經濟產業屬性,以盈利為目的,但必須以節目(文化政治屬性)為手段,因為,沒有節目就不可能**。而中國中央電視臺作為國有媒體關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屬性,以社會效益為目的,但又必須以盈利(經濟產業屬性)為手段,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會效益的電視節目。
早在網絡熱還在持續的時候,2001年1月4日,世界傳媒巨頭——新聞集團就帶頭“撤離”互聯網。同時,默多克斬釘截鐵地宣布:新聞集團根本不會考慮收購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決策是否與其看不到網絡媒體的盈利前景有關。
人們常把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聯系在一起。這使人想起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速度。為什么十幾年前高速公路對我們來說還是一種奢望,而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卻已四通八達了呢?原因很簡單——設卡收費。否則,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設不可能快速發展。雖然高速公路邊上能看到廣告牌,但如果不*收費而是指望這些廣告收回建設成本,豈不是天方夜譚。
以此比喻網絡媒體似乎恰當。資料表明,在網絡媒體的總收入中,廣告收入占80%。另據報道,新浪網的廣告收入在十大網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廣告收入僅為一千萬左右。與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業網站的內容基本是**午餐,離盈利預期還有相當的距離。盡管最近有網絡媒體負責人聲稱其今年將盈利或持平。
網絡媒體內容豐富,適位性強,但以什么模式實現盈利仍是目前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從網絡媒體的第一次銷售(銷售載體)看,要讓網民付費點擊還不現實,至少現在如此。而網絡媒體以廣告模式(媒體的第二次銷售)盈利可能也是錯位的,原因是在廣告方面傳統媒體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強制性比網絡媒體更有優勢。
二、電視頻道專業化能走多遠
盈利模式問題正困擾著網絡媒體的發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傳統媒體。就頻道專業化而言,電視媒體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錯位問題。
“千臺一面”、“專業頻道不專業”是業內、甚至觀眾見怪不怪的一種電視現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國2000多家電視臺在形態上大同小異,數千個電視頻道在節目內容上個性少而共性多呢?盡管一些電視臺主觀上在按專業頻道設計,但客觀上是專業頻道不專業或專業化程度很低,一些電視臺甚至就是名義上是專業頻道而實際上是變相的準綜合頻道。此外,這種趨同性還可以從一些電視臺所屬各頻道之間的欄目形態、內容取向、風格定位等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對對碰”等欄目不是出自湖南衛視頻道,而是出自湖南經濟頻道。又例如,許多電視臺都設有財經頻道,但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財經頻道能與CNN的財經頻道(CNNFN)相比。相差之處不在于內容的采訪制作水平,而在于頻道結構的欄目設置和內容的對象性。CNN財經頻道的觀眾對象是投資者,而我國電視臺財經頻道的觀眾對象卻大都是消費者和投資者,且以消費者為主,而幾乎每個觀眾都是消費者。這樣的觀眾定位很難使我們的財經頻道專業化。目前歐美,甚至我國港臺等地的電視頻道專業化程度已經很高,“國家地理”、“科學探索”、“歷史”這樣的專業頻道我們已經不陌生。美國還有“電視指南頻道”、“氣象頻道”、“機場頻道”、“宗教頻道”等等。
有人認為,中國電視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主觀因素造成的,是缺少專業電視人才,是電視策劃者和決策者缺少辦專業頻道的決心和水平,我認為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
從客觀上說,各個電視臺的決策者都明白頻道要專業化,對象化,個性化,而且這些決策者大都是業內精英,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響我國電視頻道的專業化進程呢?
1.主要癥結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體盈利模式問題。
媒體盈利基本上有兩種模式,也就是媒體的兩次銷售。媒體的第一次銷售是銷售載體。如印刷媒體第一次銷售的是報紙或雜志本身,它們都有定價。廣播電視第一次銷售的是頻道或節目,它們也都是有價格的。媒體第二次銷售的是讀者或觀眾,也就是發行量或收視率,具體說就是廣告。但從歷史上看,印刷媒體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銷售,而電視媒體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銷售。在國外,無論是印刷媒體還是電子媒體,兩次銷售都是同時存在,有時是合并使用。
我國印刷媒體的盈利模式與國外基本相同,而電視媒體的盈利模式與國外差別很大。這就是,我國的電視媒體只銷售廣告(收視率)而不銷售電視頻道(載體)。據統計,目前國內各電視臺95%左右的收入來自廣告。例如,中央電視臺2000年總收入為57.4億元,其中廣告收入為53.6億元,占總收入的93%以上。
廣告收入基本上是與收視率呈正向互動的,而收視率又與大眾化密切相關。這就是說廣告商投放廣告要看收視率,收視率的提高必須使節目大眾化,而大眾化與專業化背道而馳。
2.這就是我國電視頻道不能專業化的根源所在。
我們主觀上是想辦專業頻道,但媒體使用的卻是大眾化(廣告)的盈利模式。這種錯位而單一的盈利模式導致了一個悖論:要頻道專業化就可能影響收視率并降低廣告收入,而要增加廣告收入就必須使節目大眾化進而提高收視率。大眾化的結果致使各頻道都追求綜合化或準綜合化,頻道由此而雷同。
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對大眾化電視頻道是適位的,而對專業化電視頻道卻是錯位的。例如,當地的電視頻道許多都有新聞節目、娛樂節目、影視劇節目、體育節目等等。因為一旦沒有這些節目,頻道就無法提高收視率,就無法吸引廣告。從這一點分析,像“陽光衛視”這樣的文化歷史頻道雖然整體內容不錯但即使允許在內地落地,由于其非大眾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廣告盈利,更何況目前只允許其進入三星涉外賓館了。所以,除非出現奇跡,否則“陽光衛視”不可能在中國內地**。那么,為什么國外與“陽光衛視”類似的“歷史”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和“科學探索”頻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這些頻道都不使用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銷售頻道(數字電視)的基礎上銷售廣告的雙重盈利模式。在美國1999年有線電視收入結構中,頻道付費收入為47.5億美元,而廣告收入則為26.82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兩倍。
三、付費系統決定電視頻道專業化進程
在目前的地面電視(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和衛星直播電視三種電視廣播中,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選擇。美國以有線電視為主,擁有有線電視用戶7600萬戶,是衛星直播用戶的七倍。日本則以直播衛星用戶為主。但不管選擇那種電視廣播形式,從經濟產業的角度看電視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依賴對用戶的控制。否則,電視媒體只能*單一的廣告或銷售節目實現盈利。
要實現對有線電視用戶的控制首先必須建立用戶管理系統,把用戶的需求分為不同層次。用戶要得到額外層次的服務就必須支付額外的費用,這就是所謂的數字電視。數字電視目前分衛星數字電視和有線數字電視。我國的政策取向是發展有線電視。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點本身就適合發展有線電視,而更關鍵的因素是有線電視是今后互動電視的必然載體。資料表明,2000年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已達8000多萬戶,而且每年還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計算2001年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已超過1億戶。2005年將超過2.5億戶,約占當時我國電視總戶數的70%。這正是目前美國有線電視用戶占總家庭戶數的比例。而根據目前政策,我國將在2004年后才開始實施直播衛星電視。由此可見,有線電視將是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最主要的電視廣播形式。
頻道專業化是國內外電視媒體發展的潮流。這個理念已在我國電視節目制作者、策劃者、決策者之間形成廣泛共識。但有趣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與“專業頻道”相對應的英文詞匯。境外的中文媒體有稱主題頻道(THEME)的,但并無“專業頻道”之稱。特納國際亞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訴我,她也曾經遇到過如何把中文的“專業頻道”翻譯為英文的困難。她說“專業”一詞英文中只是指學科的門類,用于電視頻道會使人產生誤解。梅燕女士無能為力最后只好將“專業頻道”簡化為“頻道”。她說,美國只有頻道之稱,而并不把頻道分為綜合頻道和專業頻道。我認為,不管國外如何劃分頻道類別,我國使用“專業頻道”和“頻道專業化”這樣的概念是準確的。一是“化”本身是一個過程,目前我們正處于這個過程之中。二是用“專業”一詞可以更準確地表達電視頻道細分的總體狀況和形態。這里的“專業”一詞不是指科學的門類,而有“專門”、“專用”和“專題”之意。
當明確了“頻道專業化”和“專業頻道”這兩個概念之后我們可以發現,像美國的“發現”和“歷史”等專業頻道本身是與有線電視密切相關的??梢哉f,沒有有線電視就不可能有專業(主題)頻道。原因是這些專業頻道都是有線電視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產物。而我們現在用無線電視辦專業頻道和在有線電視中**提供專業頻道的方式也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美國的有線電視萌發于50年代初期,而大發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這個時期涌現大量的專業頻道,是因為有線電視由小鎮進入大城市之后在這時具備了大發展的幾個前提。一是通信衛星出現后,由衛星發送的信號同時把不同地區的小有線網聯成了大的有線網。二是技術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軸電纜傳送50套以上的電視節目,使得頻道資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線電視得到了經營額外數字電視的政府許可。額外數字電視就是,除有線電視的基本業務付費之外,用戶如需要另外的頻道服務需要額外付費。由此可見,開辦專業頻道沒有以上三個條件是不可能的。前兩個條件我們都不陌生,但后一個條件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和理解。
根據目前國內外電視頻道的現狀和形態,除地面(無線)電視的綜合頻道之外,我暫且把電視專業頻道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大眾化專業頻道,如新聞、電影、電視劇、娛樂、體育等頻道。第二是分眾化專業頻道,如財經、歷史、探索、國家地理等頻道。第三是小眾化專業頻道,如機場、高爾夫等頻道。由于這三種專業頻道的價值和受眾面不一樣,其收視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趨勢,廣告價格和份額也依次遞減,這體現了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經濟規律。當然,專業頻道的價格也不僅僅取決于廣告的多少,它還取決于頻道本身的價值,如電影頻道的價值就很高,這樣的頻道在數字電視系統里即使沒有廣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間。目前,我國能盈利的專業頻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個層次,如CCTV—2經濟生活服務頻道、CCTV—3綜藝頻道、CCTV—5體育頻道、CCTV—6電影頻道、CCTV—8電視劇頻道等等。這些頻道都可以通過廣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潛力,因為它們都是大眾化的。
依據目前我國電視媒體單一盈利模式的狀況,我個人認為中國電視頻道專業化的進程將相當緩慢。中國的電視媒體不可能進入像“歷史”這樣的分眾化專業頻道,更不可能進入像“機場”這樣的小眾化專業頻道階段,否則就將步入雷區,付出沉重代價。現在有些電視臺開辦少兒頻道就存在這種危險,除非他們承擔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義務。
得出這個結論的根據是,目前我國幾乎所有電視頻道都是**入戶而只采取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但這種盈利模式與專業頻道的經營是錯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在此方面,專業頻道發展較早的美國已有前車之鑒。
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美國人托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國有線電視50年》一書非常值得中國電視媒體人士一讀。美國電視經歷過的許多經驗教訓可令我們茅塞頓開。托馬斯說,80年代初期,美國三大廣播網看到有線電視發展紅火也想在有線電視系統辦自己的頻道。
第一個嘗試的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于1981年10月開辦了有線電視文化頻道,而且在開播時還舉行了一場特別盛大的晚會。頻道內播出的節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虧損了大約3000萬美元之后就關張了。步其后塵的是全國廣播公司,只是其經營時間更短(僅九個月)就以失敗而告終。
托馬斯得出結論說,“地面(無線)電視網歷來是鼓勵在節目提供上大量花費,然后完全*廣告獲得經營收入。這個常規對有線電視來說行不通”?!坝芯€電視的優勢在于雙重收費模式”。托馬斯說的雙重收費模式是指,專業電視頻道要*用戶的額外付費和廣告來同時盈利。
這一教訓對我國的電視媒體來說應該是相當深刻而耐人尋味。
但托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時告訴我們了一個同樣耐人尋味的成功案例。這個成功案例就是專播探險紀錄片的“發現頻道”。這個頻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創辦。頻道開辦初期每況愈下、岌岌可危。但后來在四家有線電視網組成的財團向“發現頻道”注資后,奇跡出現了,原因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這就是:用戶的所付費用可以維持“發現頻道”的所有運營開支,廣告則體現為利潤。而且“發現頻道”還做了一個經營發明,按過去的有線電視運營慣例,廣告全部由節目提供商所得,而作為節目提供商的“發現頻道”卻拿出廣告的一部分與網絡服務商分成。這樣可以刺激網絡服務商不斷擴大用戶,擴大用戶的反作用就是廣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國,有線電視用戶管理系統正在建立之中,數字電視幾乎是零。全國所有電視臺的所有頻道幾乎全部是**進入各有線電視網,甚至有的上星頻道要進入異地有線網不僅不能收費而且還要交費。按目前政策,全國只有中央電視臺的3、5、6、8套節目經國家計委批準在進入有線網時允許收費。但各地有線網普遍通過瞞報用戶數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給中央電視臺。2000年中央電視臺所得收視費只有3億元,而同期全國有線電視的總收入為118億元。資料表明,1999年在美國有線電視總收入構成中,基本業務收視費占63.72%,額外業務收視費占13.08%,而廣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見,在有線電視網絡中,數字電視系統看起來只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它卻關系到中國電視的發展進程,更關系到電視頻道專業化的走向。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專業頻道的運作經驗和教訓來分析我國的頻道專業化前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中國有線電視(包括未來的衛星直播電視)用戶管理系統建立和額外數字電視政策出臺之前中國的電視頻道專業化不可能有長足發展。即使已有的專業頻道,如影視劇、體育、娛樂、新聞等頻道也是大眾化的。分眾化,甚至小眾化的專業化頻道對中國觀眾來說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觀眾沒有需求,而是電視媒體沒有能力只依*廣告回收其成本,這是由目前單一的電視盈利模式決定的必然結局。
當然,數字電視系統一旦建立并投入運作,內容提供商或電視臺就面臨理念和決策方面的變革。以廣告盈利就必須追求收視率和大眾化,而以用戶付費盈利就必須考慮如何才能捕獲訂戶并提供有效的服務,從而滿足他們專業的對象性需求。
四、單一盈利模式制約電視媒體發展
媒體經濟學或媒體產業化研究是時下的熱門話題,國內外的諸多資本也在關注媒體市場的動向。尤其是一些合資媒體的成功和電視媒體廣告效應的巨大誘惑,更使人們認為媒體是暴利的行業。甚至有人斷言,“媒體是大投入大產出,小投入不產出”。但近一年多來的實際運作情況并非完全如此,至少電視媒體的情況不是這樣。例如,湖南經濟頻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銷售得不錯,但湖南電廣傳媒號稱投入8000萬巨資制作的“財富中國”,據說2001年回收資金還不到100萬。北京銀漢傳播公司的起步投資比北京光線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資大得多,但其經營效果遠不如后者。而就光線公司本身而言,幾十萬元起步經營的“中國娛樂報道”(娛樂現場)曾經紅紅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資本制作的“中國網絡報道”等節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體的情況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創辦的《北京娛樂信報》和《京華時報》等都經營不錯,前景看好。但我認為,社會資本介入印刷媒體的情況之所以好于電視媒體主要原因是印刷媒體已經打破壟斷,而且政策相對寬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體不僅僅是依*廣告這種單一的模式盈利。有資料表明,在中國期刊的總收入中,87%是發行收入(銷售載體),廣告收入只占13%。報紙的發行收入比例雖然不可能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當的成本,加上廣告就可以盈利。
而電視媒體的情況則完全不一樣,無論是媒體自己制作節目,還是社會制作公司提供的節目都只能依賴廣告盈利。從這一點分析,像“財富中國”和“網絡報道”這樣的非大眾化欄目想*廣告盈利是錯位的,出現經營困難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國廣播公司和W集團有線電視公司曾合力對特納有線電視新聞網發起攻擊并相繼開辦了兩個新聞頻道。他們的想法是利用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的新聞采訪能力,會同一批地方地面電視臺為這兩個24小時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制作節目。一個頻道每半小時播出不斷更新的新聞,另一個頻道則把專題節目和深入報道合在一起。這些節目**向全部有線電視系統提供,還按照每個訂戶50美分給簽約的有線電視系統發獎金鼓勵。但在特納的強力競爭下,美國廣播公司和W集團在不到兩年的運營中虧損了一億多美元。托馬斯說,兩個頻道都**向有線電視網提供節目,但他們不可能銷售出足夠量的廣告來維持龐大的節目制作費用。特納則相反,他有每個訂戶的收視費和廣告費兩個收入來源,所以他能打敗比他強大的對手。梅燕女士說,在CNN各頻道的收入中,所有頻道都是用戶費大于廣告費,CNN財經頻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CNN財經頻道才比我國的財經頻道辦得更專業,觀眾對象定位才只是投資者而不是一般消費者。
中國電視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對用戶接收來說現在已經由無線傳播方式進入了有線網絡傳播時代。在這個時代,美國電視媒體的任何教訓都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也就是說,我國電視媒體單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約電視媒體和電視產業的發展。
首先是單一盈利模式制約了電視頻道專業化進程和電視節目的多樣化。這種模式迫使各個電視臺和電視頻道都追尋大眾化路線,最終結果是“千臺一面”。在電視臺內部則是大眾化節目資源的浪費和惡性競爭。一個電視臺內部不同部門都制作相似內容和形態的節目,如新聞節目、娛樂節目等等,以致出現同一新聞現場有同一家電視臺的七八套攝像機。同一部電視劇由于不同頻道的競爭使其價格不斷提高。而同樣是因為頻道之間的競爭,廣告的價格正好相反。這種“剪刀差”效應使許多地方電視臺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約電視媒體做強做大。一個社會的廣告總額是與這個國家的GDP互動的。也就是說,在一定時期內廣告總額雖有消長,但它是有規律可尋的,額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這個總額在各媒體之間的分配比例。從這一點看,不管電視臺的廣告額每年增長多少都只能視其為常規發展。電視媒體的大發展必須擺脫這種單一依廣告的常規發展模式,而轉變為既要掏企業的腰包,也要掏用戶(觀眾)的腰包。這就是所謂的數字電視。這是目前除電視廣告市場之外的另一個巨大市場,也是電視媒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當然,要讓觀眾付費看電視并不能是無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費的節目和服務。按目前我國1億有線電視用戶計算,每個用戶每月用10塊錢購買一個他所需要的頻道,一年就是120億,兩個頻道就是240億。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戶有此需求計算,效益也相當可觀。
再次是制約電視節目制作公司的發展。我認為,在真正的電視專業頻道形成規模之前,社會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很難有大的作為。具體說就是,在目前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下,各個電視臺不可能把黃金頻道和黃金時間段交給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同時也不會把容易拉到廣告的節目形態交于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許多電視臺對社會節目制作公司提供的節目是否在當地經營廣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這樣會沖擊當地電視媒體在當地的廣告份額。所以,地方電視臺與節目制作公司簽約時都有類似“不能經營本地廣告”的明確條款。據了解,在社會化的電視節目市場中,除電視劇和部分國外進口的專題片之外,大部分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制作的專題或專欄性節目都是以帶貼片廣告的方式在各級地方電視臺播出。這就是說,社會節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廣告市場領域與電視媒體競爭。如果這樣,優勢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邊,原因是社會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腳料或拾遺補闕的時段。此外,由于社會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與電視媒體相同,這必然導致這些公司制作的節目與電視臺的節目一樣也必須追求大眾化,這種節目取向完全重復和趨同的結果就是留給社會制作公司的空間相當有限。現在看,目前經營較好的一些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制作的節目大都是新聞和娛樂類的,這些節目的供應對象基本是一些對此類大眾化節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級電視臺。根據國家將要出臺的撤銷此一級電視機構的政策,在整個電視媒體制播分離體制建立之前,社會制作公司的下一步發展空間將更加嚴峻。
篇3
【關鍵詞】廣播電視網站 盈利模式 盈利困境 突圍策略
自1996年10月廣東人民廣播電臺在全國率先觸網以來,全國地級以上的廣播電視臺都創辦了自己的網站??山涍^10多年的探索,除央視網、國際在線、金鷹網等少數幾家開發較好外,其余大部分廣播電視網站運營都較差,鮮有廣告主光顧。絕大多數廣播電視網站要么簡單移植傳統電視運營模式,要么照搬其他網站的運營方式,缺乏適合自身特色的清晰盈利模式,自然難有顯著的盈利業績。據統計,2008年中國網絡廣告達118億,但“其中絕大部分是商業門戶網站的廣告業績,廣播電視網站廣告收入僅占很小一部分”。①
盡管廣播電視網站遭遇盈利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盈利模式的缺乏”卻是不少廣播電視網站一直以來“致命的痛”?,F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提出“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盈利模式之間的競爭”。 時代華納前首席執行官邁克爾?鄧恩(Michael Dunne)提出“經營企業過程當中,盈利模式比高技術更重要,因前者是企業能夠立足的先決條件。”盈利模式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是競爭制勝的關鍵。廣電網站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從制定成功的盈利模式開始。
廣播電視網站盈利模式的內涵及構建要點
廣播電視網站的盈利模式,是為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廣電網站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化的或利益相關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最優實現形式滿足用戶需求、實現用戶價值,同時使系統達成持續盈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 ②。
從根本上講,盈利模式的實質,是以自己核心競爭優勢,滿足用戶尚未滿足的需求,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而目前很多廣播電視網站的現狀是:對網站與傳統廣電的用戶需求差異并未深入洞察,對用戶未滿足的需求缺乏了解,并未針對用戶偏好“量身定做”內容。對自身的核心優勢也缺乏認真總結,更缺乏差異化競爭戰略。因此要構建盈利模式,應把握如下戰略要點:
洞察目標受眾視聽偏好。實現持續盈利的關鍵是滿足目標受眾尚未滿足的需求,當前廣電網站目標受眾尚未滿足的視聽偏好究竟是什么?在魚龍混雜的海量視頻中,渴望便捷尋找精品,并能免費欣賞;渴望自由選擇視頻的播放時段和播放內容;渴望參與公眾關注的社交活動、體驗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在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網站團購活動中,渴求公信力較強的網絡營銷平臺,消解信用憂慮等。而這些需求的真正滿足,將是撬動廣播電視網站經營的關鍵。
發揮自身核心專長。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必須發揮自身核心專長。而廣電網站的核心專長究竟是什么?主要體現在內容和渠道兩方面。在內容方面,一是豐富的音視頻資源,可以進行跨媒體廣告售賣,多年累積的音視頻數據庫,便于進行個性化付費瀏覽;二是特殊的采訪授權資源,專業的采訪團隊;三是擁有大批名記者名編輯和名主持、名編導名攝像等,都是吸引很多受眾關注的名人資源。在渠道方面,與其他網站相比,廣播電視網站真正擁有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是:所依靠的傳統廣播電視具有較強的渠道公信力,強大的活動號召力,為本土社群用戶 “伴隨無縫服務”更便捷, 龐大的歷史數據庫和品牌資源,專業的采編隊伍,受眾本土參與活動更便捷等。
建構差異化競爭戰略。廣電網站怎么揚長避短滿足目標受眾的偏好?如何科學構建廣電網站的盈利支柱?根據“田忌賽馬”原理,用廣電網站的“下等馬”對全國性門戶網站的“上等馬”, 將草根視頻上傳、互動分享交流等“上桌賭本”視作廣電網站的“下等馬”,對付商業視頻網站成熟的互動模式這匹“上等馬”。因公民新聞時代,微博、博客、拍客等新聞傳播渠道眾多,加上同城媒體新聞同質競爭激烈,因此本土新聞創造獨特優勢比較困難,也不是撬動廣電網站盈利的唯一的核心競爭優勢,因此被視作“中等馬”,對付全國性商業門戶網站在地方滾動新聞方面鞭長莫及的“下等馬”。將傳統廣播電視及其網站平臺具有的較強的渠道公信力、強大的活動號召力、為本土社群用戶 “伴隨無縫服務”更便捷, 龐大的音視頻數據庫、專業的采編團隊和名流資源等真正的核心競爭優勢視作“上等馬”,對付全國性門戶網站在這些方面相形見絀的 “中等馬”。這與“藍海戰略”、避開競爭對手的優勢領域,將自己核心專長發揮到極致的原理不謀而合。
廣播電視網站盈利模式的構建策略
1.以“精品視頻免費欣賞”開展“跨媒體廣告售賣”
在魚龍混雜的海量視頻中,網民尚未滿足的需求是便捷尋找精品,并能免費欣賞。
與一般商業網站缺失大量正版音視頻資源不同,中國廣播電視網站擁有大量原創的高質量音視頻資源。央視網的資料顯示,中央電視臺旗下的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潛在擁有的內容除中央電視臺每天750小時的節目資源外,還有常年所積累下來的40萬小時影像資料。另外,我國廣播電視節目能播放的音視頻資源只占總產量的20%,80%音視頻資源因傳統廣播電視時段有限,且因節目定位和風格匹配等原因,只能束之高閣,被閑置浪費,這些音視頻素材完全可以成為廣電網站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以大量正版的音視頻資源,開展“跨媒體廣告售賣”,成功實踐的典型是美國的視頻分享網站Hulu 網(hulu.com)。該網由美國國家廣播環球公司(NBC Universial)和新聞集團(News Corp)于2007 年 3 月合作創辦,這兩大廣播影視巨頭豐富的內容資源,加上風險投資支持,使Hulu 網堅持正版路線。網站免費提供以電視節目和電影為主的畫質清晰的視頻資源,2010年3月1日,美國市場研究服務公司 ComScore Media Metrix公布的數據顯示,Hulu.com 2009年12月的電影和電視節目點擊量超過10億次,創下了歷史新高。雖然在視頻流量上僅占美國的1%,卻獲得了美國視頻廣告市場33%的份額。Hulu 也被看作全球流量最大視頻分享網站 YouTube 最為強大的未來競爭對手③ 。
除Hulu主打售賣的正版影視節目外,廣播電視新聞也可以實施“跨媒體售賣”。 廣播電視網站可借助傳統電視專業采編人才優勢,開展視頻新聞附帶廣告營銷,在視頻網站首播和轉載中擴大廣告效應,將記者拍攝的視頻新聞中插入冠名廣告、題花廣告等在視頻網站中首先傳播,利用百度、Google等工具搜索,不少公眾關注的有獨特價值的重大新聞,必將被門戶網站轉載,也附帶將廣告轉載,擴大插播和附帶廣告的傳播效應。美國新聞注冊公司2010年給幾百名記者配備Flip高清攝像機,并在記者視頻新聞報道中插播廣告,借助視頻網站平臺和相關網站轉載傳播,擴大廣告效應。在兩個半月內,記者拍攝新聞節目所帶來的視頻廣告收益,就足以支付購買這些高清攝像機的高額成本④ 。
2.以“自由點播捆綁實惠”開展“付費收視”
“捆綁付費”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網融合的契機,將優秀的電視節目、較便宜的語音通話業務、快捷的寬帶服務打包處理,根據分享優秀節目套數的多寡、語音通話時長的優惠差異等,針對不同用戶需要進行“分眾傳播”。因其一般收費遠遠低于現有寬帶、語音通話、閉路電視服務分別收費的總和,以價格實惠、成本最小化優勢吸引用戶。
就中國而言,2010年國家政策助推“三網融合”,鼓勵電信和廣電相互進入,并適當向廣電傾斜,廣電將得以進入網絡電話(VoIP)市場和寬帶接入市場,提供三合一打包業務(Triple Play),即網絡電視不僅僅提供TV視頻類業務,還可以同時提供語音通話、網上信息瀏覽、即時消息聊天等電信和互聯網業務,且可同步進行,實現在一個終端上多種業務的復合體驗。因此,中國廣播電視網站還可利用“三網融合”的契機,創造性模仿境外先進經驗,對用戶進行“分眾傳播,捆綁收費”。
在西歐、美國、中國香港已有一些運營商成功開展這種捆綁付費業務,如法國的FREE和Neuf、意大利的Fastweb以及西班牙的Jazztel、美國的RTC公司,其中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FastWeb公司。該公司在1999年9月成立之初,并沒有傳統電信網絡和客戶資源,為了爭搶寬帶用戶,FastWeb公司非常注重通過寬帶內容吸引客戶。該公司在意大利率先通過光纖網絡和先進的IP技術,為企業和住宅客戶提供多種業務,包括語音業務、互聯網業務、數據業務、視頻業務等三合一服務(Triple Play),通過這些業務的靈活打包、組合消費,而且價格與當地電話服務供應商所制定的語音費率相比具有較大的競爭力。FastWeb 設計了多種方式方便用戶以最低的價格門檻獲得IPTV業務,基本的月服務費用為20歐元,以低成本高回報的方式吸引新用戶的不斷加盟。到2005年底,FastWeb的互聯網家庭用戶達480萬,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個用戶平均收入)猛增至911歐元,雄居歐洲各國之首⑤ 。
在以獨家內容資源吸引用戶“自由點播”方面,業績最突出的是中國香港電訊盈科公司(PCCW)。提前播放美國大片,同步獨播重大體育賽事等是其吸引受眾點播的撒手锏。香港PCCW獨家簽約ESPN、Starsports,以提供獨家所有的體育節目,還與好萊塢電影公司合作提供美國大片,PCCW以內容為中心的運營策略正是網絡電視運營的精髓,從而幫助其迅速吸引大量用戶,并在2006年底開始實現贏利。2007年初PCCW更是以2億美元的天價獲得2007~2010年英超在香港地區的獨家電視轉播權,競爭的天平迅速倒向PCCW。截至2005年底,電訊盈科的網絡電視用戶數已超越50萬,市場占有率達39%,而服務滲透率則達到了全港家庭用戶數的25%,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商用IPTV系統⑥ 。
3.以強大的公信力開展“渠道營銷”
在受眾方面,團購等“渠道營銷”能滿足受眾成本最小化需求。根據經濟學領域“理性經濟人”理論,除針對一些特殊人際關系外,理性經濟人在同等情況下都盡可能追求成本最小化,個人利益最大化,節省成本的不懈追求,使一些打折和團購信息在網民中非常走俏。但在一般網站團購,很多網民非常擔憂信譽問題,而廣電網站,有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支撐,相對就更可信更放心。除渠道公信力外,還有廣電網站和本土受眾廣泛聯系的公共關系資源,都是開展團購等渠道營銷實現盈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全國性門戶網站難以企及的核心競爭優勢。
網絡團購等“渠道營銷”,在美國、日本、韓國大獲成功。我國網絡購物、電視購物也正呈現新的發展勢頭,但廣播電視網站卻沒有很好地利用現有的獨家資源,實現網動立體營銷,將廣播電視購物與網絡購物緊密結合,不能不說是一種資源浪費。在全國上百家廣播電視臺運營的廣播購物與電視購物公司中,僅有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與湖南衛視旗下的快樂購物、中央電視臺的中視購物、上海文廣集團的東方購物、江蘇衛視的好享購物等極少數幾家購物頻道在網絡購物中展現風姿。
其中最典型的,是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與湖南衛視共同注冊成立的快樂購物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快樂購),它創新性地復制了國外已比較成熟的電視家庭購物盈利模式,通過與地方電視臺合作的方法,在短短兩年中,將“連鎖店”開到南京、揚州、廣州、寧波等20余個城市。與此同時,快樂購還積極尋求多媒體立體合作,構建多通路家庭購物平臺作為其通路的重要補充。2006年6月6日,快樂購網站happigo.com上線運營,快樂購網站主要功能是產品銷售,并提供平臺和與消費者、商戶進行溝通交流。另外2008年1月2日快樂購會員??秏ygo》新鮮出爐,由此快樂購以跨區域連鎖和電視直播為主要特色的多媒體家庭購物網絡漸成規模,憑借“媒體零售”和“零售媒體”的雜交優勢一鳴驚人。2007年湖南廣電新興家庭購物頻道快樂購僅成立一年就創造了1個億的銷售業績。
4. 以強大的號召力開展“活動營銷”
廣電網站完全可以利用傳統廣電強大的活動號召力,貼近受眾興趣,突出受眾關聯,開展活動營銷。按照美國學者唐?舒爾茨提出的4R營銷理論,隨著市場的發展,傳媒需要從更高層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傳媒與受眾之間建立起有別于傳統的新型的主動性關系。因此不管是公益性活動和商業性活動營銷,只要與受眾的利益、聲譽、興趣產生關聯(Relevance),和受眾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興趣產生關系(Relationship),能得到參與的、利益的回報、主張的表達、形象的公眾呈現、知名度提高等回報(Reward),就能調動受眾參與的積極性,或引起受眾積極的反應(Reaction)。大量受眾通過廣電網站互動或手機短信投票等方式積極參與,聚集受眾注意力就具備商業開發的潛力,就可激起商家冠名廣告的興趣,為廣電網站創造良好的盈利契機。
廣電網站的活動營銷分為公益活動營銷和商業活動營銷。在公益活動方面,重慶市在 “爭光貢獻獎”評選、“十大杰出青年”評比、“ 十大女杰”評比等活動中,通過廣播電視及其網站宣傳,并將其網站作為入口,供網民充值投票,網民也可通過手機短信評選。廣電網站在方便網民互動評選的同時,自身知名度得到提升,并實現了廣電網站及廣電集團的整體盈利。
在商業活動營銷方面,廣電網站可借鑒創意網站“豬八戒網”的經驗。該網針對廣電網站有廣告欲望,受眾有參與創意體驗的需求,提出系列廣電網站廣告語創意征集活動。該網與電視臺合作,不僅能授予參與者亮相電視臺的機會,而且對最佳創意語制作者以頗有吸引力的獎金,與受眾利益、聲譽產生關聯,調動起受眾參與的積極性。該網與河南電視臺合作的一期節目“創意時代”,就有不少網民提供很有創意的廣電網站產品廣告語,獲得評委和廣大觀眾的好評,也得到不少廣電網站的資金回饋。
注釋:
① 曾靜平:《中國廣播電視網站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年第8期
② 李振勇:《商道邏輯成功盈利模式設計指南》,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年版
③ 李鐵成:《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和Hulu的比較研究》,《當代電影》2009年第5期
④ Stop Leaving Money On the Table“Editor &Publisher” Sep 2010, Issue9
⑤ 黃海龍:《FastWeb寬帶運營成功之道》,《華為技術》2005年第7期
篇4
關鍵詞 傳媒產業 經濟特征 盈利模式 研究
一、引言
傳媒產業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類交流溝通、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在網絡時代,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開發出新型的傳媒模式。網絡產業是信息全球化的最根本力量所在,從世界各國的傳媒產業發展來看,傳媒行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程度與生產數量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我國也在報紙、圖書、影視、互聯網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傳媒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媒產業的興起也為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條件。目前,傳媒產業的經濟特征將在資源稟賦、盈利模式、產業格局、市場結構四個方面發生較大變化。而盈利模式是企業與商家得到利益的過程,即便是相同的傳媒產業其盈利模式也會有所差別,傳媒產業的商業性主要體現在是信息服務、廣告傳播、技術服務以及發行等方面。本文中將對傳媒產業的幾種經濟特征與盈利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
二、傳媒產業的經濟特征問題
(一)資源稟賦:從渠道稀缺到內容稀缺
在傳媒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在不斷地經歷著從渠道稀缺到內容稀缺的發福交替現象。渠道的稀缺源自于對渠道要求的不斷提升,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需要將信息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而在這一過程當中,從早期報紙的出現,到如今互聯網的全球覆蓋,媒體覆蓋人群已經呈幾何倍數不斷增長。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商業的不斷進步,渠道傳播又迎來了全新的挑戰。如今的時代不僅僅要求媒體具有多廣的傳播覆蓋面,而是向著更加精準的用戶投放形式發展,現實的商業體系下要求媒體渠道能夠盡量精準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用戶和受眾,因此渠道的選擇就變得相對有限。
傳統的媒體渠道下對于內容的選擇,受眾往往只能被動接受,而在新媒體發展的大趨勢下,受眾有了更大的選擇權利,而這時,優質的內容就成了每個渠道最為稀缺的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優質內容資源的多少,甚至決定著媒體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如今信息泛濫的年代,優質內容的稀缺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一大重要阻力。
(二)盈利模式:從單一收入到多元收入
傳統傳媒的盈利模式是在內容市場將內容銷售給讀者,然后在廣告市場將廣告的時間或版面賣給廣告主。這種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收入渠道過于單一,同時還受到發行量、收視率等的限制。在這一盈利模式下,傳統媒體的收入取決于受眾對于內容的需求,但是這對盈利能力并沒有很大的改善。因此,突破舊有模式,提升媒體盈利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內容收入作為主要渠道,即成為專業的內容提供商,通過對內容進行更加專業系統的制作來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專業的,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這一點可以參照彭博社的主要經營模式。第二,傳媒發展成為綜合性媒體平臺,在內容上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在傳播渠道上形成多種渠道并行發展的方式,以此獲得龐大的用戶群體,最后通過業務范圍的不斷延伸,以龐大的用戶基礎,建立起以商務合作、用戶付費與數據庫運營等全新模式為主體的盈利模式。當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告收入依然是最重要的收入,而伴隨著盈利模式的逐漸轉變,傳媒機構將會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獲取收入。
(三)產業格局:從產業分立到產業融合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電信業、廣播電視業以及傳統出版業等傳媒和信息產業之間都相對獨立,各個產業都獨立擁有自身強大的行業優勢,無論是從硬件設備,還是從傳播渠道上,都有明顯的業務劃分。然而,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加之國家多年來國家一直都在大力推進“三網融合”,致使通訊產業及各大媒體(包括電視、廣播、報紙刊物等傳統媒體)逐漸由業務分立走向產業融合。伴隨著各媒體產業在傳播渠道上的互聯互通,在傳播內容方面也正在逐漸趨于融合。依托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用戶可以在同一平臺下實現通訊、閱讀、收聽、收看、分享、互動等多種形式的操作,對信息的快速檢索、精準投放也將變得更加便捷、靈活。這種融合有效地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間信息相對獨立,不能相互傳遞的壁壘,最終實現了從內容生產、信息傳播、用戶接收、互動溝通以及信息二次傳播等多個方面的融合與發展。同時,還推動了各個產業在更多服務內容方面的提升,加快了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步伐。
(四)市場結構:從壟斷的市場到競爭性壟斷市場演變
從早期傳媒行業的發展中我們能夠看到,傳媒產業因為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一般很難進入,這也就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和封閉的行業體系,也造就了在各自市場上相對處于壟斷地位的行業巨頭。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各個行業之間的壁壘被逐步打破,曾經相互獨立的業務如今已經借助于互聯網開始相互滲透和互補,這也就將原本處于封閉狀態的各個行業巨頭拉到了用一個競技的舞臺。在這個巨大的舞臺之上,曾經的行業巨頭依然具有某一領域的巨大優勢,但與此同時也都面臨著被其他行業巨頭滲透和瓦解的危機。曾經的市場格局已經不復存在,原本處于壟斷地位的行業大佬也已被重新洗牌至同一個市場之下。從這時起,一場強者之間的競合游戲已經上演,誰都想干掉對手獲得絕對的行業壟斷,但是誰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對手干掉,以取得絕對的優勢地位。因此,在這個大的市場之上,各大巨頭僅能夠盡力去維持自己相對具有優勢的細分市場,從而獲得相對壟斷的地位。
三、傳媒產業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廣播電視類傳媒盈利方式
不同的傳媒產業盈利方式有所不同。例如,電視包括模擬電視與數字電視,它們的盈利方式主要依靠收視率,而收視率與大眾化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收視率要提高就需要讓節目變得更加大眾化。數字電視作為大眾的傳媒能夠滿足很多觀眾的需求,可以為多數人提供節目的服務,即使是收入較低的人群也可以這樣。其次是廣播市場,從目前來看,廣播的價格定價主要考慮收聽率,計算價格為“每次收聽點的成本×收聽率”。再就是電影,作為傳媒產業的巨頭,電影本身便有傳媒產業所具有的經濟特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無形性、公共商品、研發創新。電影的收益主要是依靠于廣告植入、票房、電視頻道及視頻網站授權以及周邊衍生產品等。從票房的收入來看,電影的票房決定著一部電影的成敗,更決定著電影潛在商業價值是否值得挖掘。據統計,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創下“十二五”以來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占總票房的61.58%,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然而,相對于國際知名電影產業而言,我國的電影產業在價值挖掘上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在電影產業整體拓寬盈利模式方面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
(二)新媒體類傳媒盈利方式
2014年中國網絡廣告收入僅次于電視廣告收入,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預計到2016年,中國互聯網廣告收入將超過電視廣告收入,成為中國最大的廣告市場。對網絡的盈利模式以及網絡營銷的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在互聯網新傳媒中可以分為:第一,整合的網絡盈利模式。這種模式將以往的模式與在線的模式相結合從而實現網絡盈利,它經歷了由非中間化到再中間化的過程,從網絡的興起到破滅再到重新發展的過程,體現了人們對于網絡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成熟化。整合的網絡盈利模式主要表現為由企業網站加上在線的銷售產品與訂購產品的服務。第二,綜合性的門戶網站盈利模式。這類網站的主要盈利方式包括以banner廣告、富媒體廣告、互動式廣告等形式為主的廣告收入,以及媒體利用自身公信力、影響力所從事的各類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活動等。第三,以用戶為基礎的盈利模式。這種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社交功能為主體的網站或平臺上,它們擁有大量的用戶資源,通過向用戶提供付費服務,或向廣告主提供基于用戶行為習慣的大數據廣告推送業務獲得相應的廣告收入。而這類收入往往建立在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對龐大用戶數據的科學分析及定向推送的基礎之上,并同時依托優勢的用戶資源進行盈利模式的重復開發。
(三)出版類傳媒盈利方式
出版類傳媒的盈利方式就是對于報紙與雜志的盈利,我國的傳媒市場屬于半壟斷性的市場,無法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商業化運作,這也就造成了出版類傳媒產業的盈利模式的相對單一,只能依靠廣告實現營收。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媒體的大量出現使得傳統出版類媒體的發型量出現了大幅的下滑,廣告收入也因此開始萎縮。伴隨著報社、雜志社以及出版社的收入及生存空間被互聯網媒體嚴重侵蝕,這些傳統出版類傳媒機構也都在積極尋求突破和轉型。其中較為成功的方式分別是:第一,依托傳統出版類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的優勢,積極與互聯網融合,拓寬受眾渠道,轉換經營思路,分析用戶閱讀習慣等方式,逐漸向市場化方式運作。第二,傳統的出版類媒體在多年的運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原創內容資源,而面對新媒體的沖擊時,在傳播廣度上具有明顯優勢的新媒體卻在原創內容方面表現出不足。出版類傳媒企業如今正在逐漸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優質的版權資源,通過版權交易,內容授權、圖書出版等方式實現自身的盈利。
四、我國傳媒產業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傳媒產業有三大特點:一是傳媒產業繼續不斷發展,勢頭仍然很強但是速度有所放慢;二是傳媒產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報刊的衰落與新媒體的增長是最主要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差距很是明顯;三是文化及媒體產業進行了必要的體制改革。不同的傳媒行業有著不同的盈利方法,這是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導致的,它們在本質上是不存在優劣之分的,只有逐漸適應市場變化,與平行產業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融合,才可以探究出新的盈利方式。未來的傳媒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必將打破傳統的行業界限,實現“渠道+內容”的產業模式,以及無界限廣泛傳播與精準化個性傳播有效結合的運營模式。
五、結束語
通過上文中對傳媒產業的經濟特征與盈利模式,以及傳媒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整個傳媒產業市場的環境也在慢慢完善與健全,未來傳媒產業會成為最有優勢的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并且,在盈利模式上,隨著科技與國民消費的習慣,傳媒產業相互融合可以尋求更多新的利潤,更高的盈利方式。可以說,我國的傳媒產業擁有極為強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
(作者單位為中陽財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鐘云華.中國傳媒產業規制模式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
[2] 滕飛.北京CBD集群的網絡狀產業鏈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
篇5
【關鍵詞】數字新媒體;傳統紙質媒體;出版
0 引言
21世紀注定是一場變革的年代,傳統行業面臨新興行業的沖擊,跨界與整合正成為一種社會流行時尚,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的搭建,手機正逐漸成為一種具有多用途功能的客戶終端,計算機網絡媒體的延伸使新興媒體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數字新媒體出版在這種大的背景下迅猛發展,而傳統紙質媒體出版仿佛還沒有完全適應,就已經被推到了市場變革的前沿。紙質媒體出版業在媒體市場中舉足輕重,然而數字新媒體的高速發展,數字技術的快速更新,媒體市場的不斷變化,使紙質媒體出版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而數字新媒體對出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的融合將成為出版業新的發展導向。
1 紙質媒體出版面臨新媒體的挑戰
進入21世紀,數字新媒體的影響力正逐漸擴大,對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產生了強大沖擊,隨著數字新媒體市場不斷成長,數字新媒體格局正逐漸解構傳統媒體格局,尤其在紙質媒體出版方面尤顯突出。正如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認為的“媒介即信息”的論斷,強調媒體占有信息的重要性,版面內容成為紙質媒體出版的重要核心。數字新媒體的發展延伸了這種觀點,在數字新媒體背景下,媒介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數字新媒體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更注重分眾化、定制化和互動性傳播,更強調用戶的體驗與感受,用戶也可以成為傳播者或者是內容制造者,通過互聯網和即時通訊工具以多種形式向他人傳播信息內容,如微信、博客、播客等工具,用戶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信息內容的制造者。
紙質媒體的一點對多點的大眾傳播正走向碎片化的市場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紙質媒體的受眾正逐漸分流,在一些公共場所或家庭,報紙等紙質媒體的閱讀人群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手機、pad等電子媒體上進行閱讀,數字新媒體對傳統紙質出版、市場、用戶的觀念和行為都產生了改變,這是數字新媒體帶來的社會新現象。
2 數字新媒體對紙質媒體出版內部格局的改變與融合
數字新媒體出版是隨著電腦與互聯網技術而發展起來的出版形式,國內出版行業已經接受了數字新媒體發展對行業的影響, “內容為王”是紙質媒體認可的發展態勢,注重內容制作,把采編內容通過電腦設計、電腦激光照排等技術進行出版,并通過自身建立的市場渠道進行發行,這種帶有封閉性的經營模式曾經使紙質出版出現了蓬勃地發展勢頭,并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
傳統出版業向數字出版業轉型,需要了解的數字技術對紙質出版從業者提出了新的從業思路,數字新媒體出版強調策劃與創意,UI(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設計、動畫、游戲、視頻、編程等形式的組合。在觀念上,傳統出版業更強調內容與市場的聯系,而數字媒體出版在強調這兩者的同時,更專注于用戶的體驗與互動,為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達到媒體出版物與用戶的互動體驗。而這種改變,使得出版業將由“內容為王”逐漸調整到“渠道為王”的階段,而有人認為是“渠道為王,內容為后,商務為妃”是出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些觀念的轉變將改變一些出版業的體制結構。
內部格局的改變還體現在數字新媒體出版制作階段人員的改變。在紙質媒體制作方面,紙質媒體需要的是文字編輯、美術編輯和排版師,然而數字媒體出版的制作團隊主要是由圖形設計師、交互設計師和用戶測試/研究工程師等組成。圖形設計師不僅是以前的美工身份,更要體現數字出版物的內外形象的具體設計;交互設計師通常是軟件工程師,負責數字媒體中一些數字編碼編程的設計,數字媒體出版在交互體驗上的不斷開發使交互設計師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用戶測試/研究工程師是站在用戶的角度進行測試數字媒體出版產品的實際效果,衡量數字出版作品的合理性。目前在國內,作為從事數字出版行業,大部分出版社只是建立了數字出版部門,他們與一些動漫公司、設計工作室合作,進行技術上的實施解決方案,但是能在出版領域有經驗的設計公司與工作室有限,導致數字出版存在諸多問題,也影響到數字出版的質量與成本。
3 數字新媒體與紙質媒體出版的融合從外部細分產業格局
數字新媒體在改變人們閱讀習慣的同時,也改變著紙質媒體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沒有人懷疑,數字新媒體對紙質媒體的市場空間會產生巨大沖擊力。出版業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數字新媒體正逐漸為很多產業提供一種跨媒介平臺,不僅是出版業,一些互聯產業、數碼產業、消費業、制造業都有融入地趨勢,數字新媒體產業鏈變得復雜,線上與線下的交易模式等加速了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融合的產業新模式。
數字新媒體產品與互聯網及相關系統平臺建立了聯系,尤其移動互聯的出現,各種網站平臺的搭建,消費者的媒體選擇傾向發生了改變,使紙質出版業在數字媒體面前無法保持其原有的媒體優勢,媒體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展。作為數字新媒體產業鏈的形成,當前業界比較認可細分7個環節:(1)負責數字新媒體產品經營與策劃的應用服務提供商;(2)負責數字新媒體產品制作的內容提供商;(3)負責網絡設備和制作設備硬件的設備供應商;(4)負責服務、資費、管理等環節的系統軟件和技術的系統集成商;(5)負責數字新媒體產品傳播的網絡運用商;(6)提供數字媒體新產品消費載體的終端廠家;(7)消費者,他們之間構成了一種可循環的數字媒體產業鏈。
數字新媒體出版帶來的新變化使出版方式多樣化,外部市場環境與消費環境的改變需要出版業細化自身的產業格局。一些市場認可的紙質出版內容,正被轉化為數字新媒體出版發行,一些數字新媒體出版也成為紙質媒體的出版產品,這些轉變都是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與消費習慣,一些紙質媒體出版會被數字新媒體出版擠壓生存空間。數字新媒體出版內容與形式不斷擴展更新,動漫、視頻、游戲、互動體驗等網絡形式與出版內容的結合會受到年輕受眾的歡迎,而他們的消費與生活習慣會影響未來出版業的發展趨勢。毋庸置疑,數字新媒體的發展已經導致整個媒體出版業市場格局的重新劃分與界定。
4 數字新媒體與紙質媒體融合出版的盈利模式
紙質媒體的盈利模式通常是“一次售賣”和“二次售賣”方式?!耙淮问圪u”是指媒體依靠內容而獲得市場發行的盈利,因此有人也稱這種媒體為“內容為王”的盈利模式;“二次售賣”是指媒體通過發行量等因素,獲取廣告在媒體上的投放,從而形成盈利模式。我國現有媒體“二次售賣”模式占了很大比重,有一半以上的傳統媒體依靠廣告收入維持。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廣告主越來越青睞互聯網廣告,隨著互聯網廣告的不斷增長,紙質媒體平面廣告呈下降趨勢,而且幅度明顯。
當前數字新媒體出版的盈利模式并不成熟,筆者認為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的資源整合將會拉動出版業的盈利。理由如下:
其一,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出版形成的跨媒體傳播將打造品牌盈利模式。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的出版方式與內涵存在差異,紙質媒體出版是針對感興趣的目標受眾而進行點對面的群體傳播,數字新媒體出版在這個基礎上卻可以做到點對點的有效到達。單一的傳播方式面對當前的各種媒體形式,品牌的影響力會逐漸弱化,而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出版的跨媒體融合可以強化品牌的形象推廣,有利于媒體的長遠發展。
其二,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出版可以針對不同媒體特質進行內容的選擇和開發,取長補短,依托自身優勢創造盈利模式。紙質媒體出版的產品具有單向的閱讀功效,數字新媒體出版在形式上多樣,可以產生互動體驗,對消費者來說感官體驗的需求不同,可以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喜好的媒體形式進行閱讀。
其三,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出版整合可以強化廣告投放而盈利。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一直是廣告主關切的投放媒體平臺,把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出版進行整合后,平臺將進一步多元化,形成線上與線下的整合傳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O2O(Online To Offline)營銷模式,廣告主會更有興趣投放廣告,廣告投放的方式也將更加靈活,廣告作為出版業的營業利潤也可以得到較大的增長空間,對出版業與廣告業將是雙贏的局面。
最后,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出版的整合資源,會降低投入成本,從而形成最大化的盈利空間,并在產品開發和發行渠道上互相補充。在目前出版體制下,紙質媒體的產品開發與發行渠道相對成熟,出版風險相對較小。數字新媒體出版還處于探索研發階段,主要是用戶付費分成和廣告投放為常見的盈利模式,數字新媒體出版在產品開發與發行渠道上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些都為數字新媒體提供了未來的發展空間。紙質媒體與數字新媒體出版進行業務整合,不僅可以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傳播渠道,未來的發展來看還可以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其未來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5 結論
數字新媒體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媒體產業的變革,人們在互聯網上買東西,電子商鋪與虛擬社區的社交虛擬化,電子化的閱讀等等,都逐漸在影響當前人類社會的進步。出版業發展到今天,紙質媒體出版受到數字新媒體出版的影響,同時也為紙質出版業帶來了一場機遇,兩者的結合將是未來出版業的發展增長點,它們不僅可以使媒體出版產業進行新的產業重組,同時其新的盈利模式正逐漸凸顯。讓我們拭目以待,用充滿希望的心情迎接出版業另一個春天的到來!
【參考文獻】
[1]許正林.新媒體新營銷與廣告新理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篇6
新媒體 新趨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4.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持續上升增至31.8%;手機網民成為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攀升的主要動力,已達到2.77億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新媒體產業在國家經濟總量的貢獻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另一方面,中國新媒體產業的競爭創新能力也在經受著考驗?!艾F在的‘三屏合一’(手機、電視和PC)和‘三網合一’是2011年新媒體的發展現狀。”“對于中國來講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成為中國新媒體在今后十年非常重要的基礎。在中國建立覆蓋更廣、性能更高的寬帶網絡基礎,以寬帶為支撐向內容和終端的兩方面延伸,將是中國新媒體發展一個關鍵點?!敝袊鴤髅酱髮W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教授說。
“下一代互聯網”指的是在保持現有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的基礎上,在IPv6平臺上,攻克重大技術挑戰和開發新的革命應用。IPv6是互聯網網絡互聯IP協議的第六版,也是下一代互聯網中的核心與關鍵性標志協議。
我國在發展互聯網方面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IP地址的短缺。如今全球IPv4地址目前已經分配完畢,全國13億人口,平均每人僅擁有0.2個IPv4地址,IP地址不夠成為互聯網發展面臨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亟需下一代互聯網來解決。
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官方網站的IPv6網站正式開通。這是奧運會有史以來首次利用IPv6搭建官方網站,讓全球的IPv6用戶通過中國下一代互聯網享受到了北京奧運會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清華大學網絡中心副主任李崇榮教授說,“整個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的工作歷時七八年,在國際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我們也成為了互聯網標準組織中的第二大國,引領了某些技術的開發和標準制定,并且在互聯網組織技術和治理方面也有了初步的話語權”。中國在下一代互聯網研究與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下一代互聯網的研究開發以及產業化是一個長期過程。
媒體融合的動力、難點和趨勢
媒體融合是信息生產力發展引發的變革。到目前為止,國內大規模的媒體融合還在起步階段,媒體之間的融合主要還是報紙與網絡之間以及廣播、電視與網絡之間的單向融合。但是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今后必將迎來媒體深度融合的階段。
媒體融合的狹義概念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教授對媒體融合的概念進行了拓展,“現在媒體融合發生在四個層面,一是技術融合,引起了媒體形態的變化;二是業務融合,引起了組織管理的變化;三是媒介產業的融合,體現在媒體業態的變化;四是組織、產權融合,體現媒體生態變化?!?/p>
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的產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聯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產生也是各種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崔保國指出,媒體融合發生的動力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受眾的需求是媒介融合最基本的推動力。二是技術的推動,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是這十幾年來最關鍵的三項技術。三是市場的動力,市場競爭的壓力。四是生產,實際上是由信息生產方式與信息消費方式的變化引起的媒介融合。
從媒體層面上來說,在這種媒介融合的新局面下,新媒體發展需要不斷的創新,而傳統媒體更是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崔保國指出了兩條出路,一種是傳統媒體應對媒體融合而進行的轉型,比如報網融合,手機報、數據庫,電子書籍,還有網絡視頻、手機視頻等;另一種是針對大型傳媒集團的發展全媒體的發展模式。但是全媒體的發展模式只適合大型傳媒集團,如果每家都建立全媒體模式,反而造成社會傳媒資源和信息資源的浪費。
南方報業集團現有“十一報”、“八刊”、“五網”、“一個出版社”,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型傳媒集團。在新興媒體異軍突起、全球傳媒業發生急劇變革的新形勢下,對于南方報業集團而言,全媒體轉型成為了其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適應數字化時代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南方報業實施了媒體聚合戰略,一方面不斷鞏固和擴大傳統媒體陣地,另一方面在聚合的基礎上不斷加快跨區域、跨媒體、跨行業發展,以求獲得更好更優的發展動能和效益。
媒體融合時代的盈利模式
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的盈利模式還有待于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對新媒體而言,尼爾森在線研究北京公司總經理李昕認為,現在盈利模式最多的還是廣告。廣告其實有兩類,一類是媒體網站上的贊助類的廣告,還有一類現在也比較多的就是在免費內容里嵌入的廣告。第二種是增值服務,比如各種平臺上的應用下載。
“很多人其實想做收費模式,但收費模式在全世界來講失敗的案例遠遠多于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免費加廣告雖然是一種比較經典的模式,但是盈利周期非常長,大概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才能盈利?!敝袊嗣翊髮W教授匡文波說。
目前,全球移動用戶已超過15億,互聯網用戶也已逾7億,移動互聯網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而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也成為各界爭相探討的話題。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認為,誰能夠提供移動應用的終端,在硬件領域就占先,在系統領域就占先,誰能夠提供在移動狀態下人們所愿意付費的應用,這就是最重要的盈利模式。
然而,對傳統媒體而言,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舊有的單一依附廣告收入的盈利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很好的應對新形勢的挑戰。傳統媒體亟需對盈利模式進行創新和轉型。締元信CEO秦雯表示,內容永遠為王,不可能所有企業都像騰訊那樣,也不可能所有的企業都去介入到產業鏈的很下游或者很上游。我們的產品優勢在哪兒,作為一個媒體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把內容做好,這可能是傳統媒體或者傳統媒體背景的企業面向媒體融合整個大變革時代一個最容易前進的方面。微博的出現甚至未來包括移動互聯網很多應用的出現,其實給傳統媒體保持了品牌和發揚品牌提供很好的機會。
篇7
[關鍵詞]手機媒體;盈利模式;前景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手機除了作為日常人際傳播通訊工具,其作為新興的信息傳播媒介功能也在與日俱增,已逐漸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之后的“第五媒體”。手機媒體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都在智能化手機不斷演進中得以實現。同時,手機媒體的發展,也是在移動通訊網絡覆蓋面的拓展及網絡增值功能的豐富背景下逐步實現的。
一、手機媒體及其概念
“手機媒體是借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而且手機媒體是網絡媒體的延伸。手機媒體也只能成為信息海量的網絡媒體新的組成部分,否則它將面臨信息匱乏的難題?!币虼?手機媒體也成為新媒體(NewMedia)的重要成員,數字化新媒體是未來媒體發展的重點,是媒體傳播市場發展的趨勢和目標方向。相較傳統媒體,手機媒體具有高度便捷性,它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改變了受眾傳統的靜態接收模式,增加了受眾自主選擇和信息的新機制。國內已在嘗試通過手機短信進行新聞傳播與出版活動,并積極實踐手機的媒體化,“手機正在實現由人際溝通工具向大眾媒體的跨越。”
二、手機媒體的發展現狀
一方面,從政策上看,中國的手機媒體作為新媒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政策上受到國家的鼓勵與保護。鼓勵主要體現在,除傳播違反國家相關法律的內容外,基本上不受其他約束,國家對于新媒體持鼓勵的態度。國家對于3G網絡建設和《電信法》的推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從基礎產業環境的角度來說,有利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傳播范圍上,手機媒體發展迅速,各種應用層出不窮。在2004年出版的《手機:擋不住的呼喚》一書中,保羅•萊文森對手機發展做了非常樂觀的分析,他認為人類有兩種基本的交流方式:說話和走路。但自人類誕生之日起,這兩個功能就一直被分割開來,直到手機橫空出世,將這兩種相對的功能整合起來,集于一身。手機成為信息傳播最方便的媒介。短短幾年,手機媒體已經從早期的簡單文字短信傳播的形式,向內容更豐富、表現力更強的多媒體形式過渡。手機電視、手機報、手機網站、手機游戲等應用已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一定的影響。受發展起步早晚,以及用戶對應用產品的應用習慣不同等影響,手機媒體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手機報、手機小說等業務已經很好地普及,分別達到了39.6%和27.7%,但手機音頻廣播由于定位不夠準確,資費上又缺乏優勢,受到手機自帶FM模塊等應用模式的影響,業務發展一直緩慢。目前調研城市的用戶普及率只有3.5%。其主要的業務優勢來自于個性化的內容,如直接收聽互聯網廣播等。手機視頻受到互聯網視頻快速發展的影響,發展較快,在調研城市的普及率達到15.7%。手機視頻用戶使用的最大來源是互聯網,大多數的互聯網視頻中提供了手機視頻的下載功能。中國的手機電視業務最早于2004年由廣東移動發起,經過幾年的發展卻進展緩慢,即使是在發達城市,其普及率仍然只有3.8%。而手機游戲大多還停留在單機層面,通過WAP網絡聯網的手機游戲尚未形成實際氣候。
三、手機媒體盈利模式
目前,手機媒體作為新興的數字媒體,在改變人們溝通聯系手段的同時也形成了具有其新媒體屬性的盈利模式,按盈利方式可劃分為以下四類:(1)以WAP信息服務模式盈利。(2)手機廣告創收模式。(3)電子商務盈利模式。(4)手機媒體潛在價值與最新應用
1.WAP信息服務模式。
付費預讀、手機報在日本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閱讀形式。然而具體到國內,手機報的盈利尚不具備用戶基礎與成熟市場。較可行的盈利模式是用戶在空閑時間自愿通過手機進入某個WAP站點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瀏覽網頁的同時看到廣告信息??梢园凑沼脩魹g覽點擊手機廣告的量給予一定的獎勵回報進行推廣,諸如向用戶贈送話費、積分或贈送流量等。該運營模式也可分為兩大類:a)聯合一些WAP網站的內容提供商開展廣告業務。b)運營商自己開設WAP移動商城開展手機廣告業務。日本NTTDoCoMo公司技術交流機廣告比較成功的典范。
2.手機廣告創收模式
在國外,手機媒體發展水平較高,相應的手機媒體廣告經營也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是在國內外各大運營商中,還沒有一種官方的、統一的運營模式,比較典型的有PUSH模式、嵌入模式。
首先,PUSH模式就是運營商向客戶定時發送廣告信息,或基于客戶瀏覽廣告后的互動行為進行回報的模式。該模式具體實施又分為單純的信息PUSH和互動的信息PUSH兩類。單純的信息PUSH模式是運營商直接向其擁有的用戶發送廣告信息。此類廣告容易引起用戶反感,近年來的垃圾短信和垃圾彩信就是單純的信息PUSH廣告,影響客戶的滿意度,因而不適合移動運營商推廣?;拥男畔USH模式是讓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自主選擇與移動運營商簽約,同時約定在客戶閑時由運營商向客戶發送自己定制的廣告信息。美國的VerizonWireless和SprintNextel公司在開展手機廣告業務初期就是采用該方式。
其二,嵌入模式則是將廣告信息嵌入到手機終端或運營商擁有的增值業務中。手機終端嵌入主要是將廣告業務與手機終端捆綁,或者將廣告嵌入手機終端的在線小游戲中??v觀先已運營的各手機增值業務中,廣告的實現方式主要分為內容式嵌入和客戶端嵌入兩大類。內容式嵌入方式就是在諸如手機報等增值業務內容中嵌入廣告。用戶定制帶有廣告的手機報免費,對個人用戶最好是在手機報中嵌入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信息,廣告信息主要選擇用戶閑時發送。也可針對集團客戶,在來電提醒、集團彩鈴等增值業務中嵌入該公司的廣告信息等。客戶端嵌入方式就是在運營商運營的增值業務客戶端上嵌入廣告,運營方式多與MSN、QQ等客戶端一致,實現手機廣告的功能。全球著名的移動運營商Vodafone就是采用客戶端嵌入廣告的運營模式,推出與終端捆綁的手機廣告業務,并且將手機廣告作為其“移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去發展。
3.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手機媒體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指滿易功能,并以實現最終交易為目的的電子商務式手機廣告。在該模式下,運營商可以建立交易平臺或者聯合一些購物網建立交易平臺,用戶通過手機等終端進入交易平臺,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瀏覽網頁的同時看到商品等廣告信息,用戶對中意的物品進行互動式交易,最終實現手機廣告業務的交易,真正實現手機廣告的效益。同時可融合使用現有的增值業務,從接觸到手機廣告業務到最終的交易過程,全程都可以通過現有的增值業務開展交易業務,這樣在發展手機廣告業務的同時,也促進了增值業務的發展。移動運營商可以根據業務發展需要,不斷豐富手機廣告的電子交易平臺。初期“以廣告信息為中心”,逐步壯大,最終實現“融合各種移動增值業務的購物娛樂圈”,實現各種業務的互通,綜合使用現有的各種增值業務,同時也可以根據需要開發一些新的附加業務。這樣客戶不僅可以獲取產品信息,進行購物,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購物經驗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為其他客戶提供廣告商品質量等信息。
4.手機媒體潛在價值與最新應用
挖掘手機媒體新應用,開展增值服務,獲取經濟效益,是手機媒體實現盈利的重要途徑。手機媒體不僅擁有了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和無線互聯網絡的應用優勢,還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除了傳播渠道本身介質的不同,手機媒體的顯著特點在于個性化、分眾化、定向化和互動性。手機媒體的快速發展正迅速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為傳播、整合信息的設備,甚至是個人數字娛樂中心。在不遠的未來,手機媒體化將開創營銷藍海,產生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掀起營銷新革命,將運用到品牌塑造、市場促銷、市場公關、客戶關系管理等等方面。比較突出的具有潛在價值的手機媒體新應用則是手機音樂與手機游戲。
其一,手機音樂增值服務移動音樂,又叫無線音樂,就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下載音樂并在手機上播放的一類服務。手機鈴聲最早出現在日本,后來經過日本和韓國電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和手機廠商的大力推廣,目前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增值服務。目前全球手機鈴聲銷售額幾乎占全球音樂市場的1/10。在西方許多國家,鈴聲音樂銷售額已經超過音樂單曲光盤。而在中國,手機音樂增值服務隨著年輕族群對手機彩鈴、手機鈴聲的個性化需求的與日俱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內容服務提供商(SP)搶灘這個新興市場,以空中網、TOM無線、靈通網等為代表的手機音樂SP們,通過鈴音下載、彩鈴發送以及無線排行等形式贏得了巨大的商業利潤以及品牌忠誠度。
其二,顧名思義,手機游戲就是可以在手機上進行的游戲。在美國,整個手機無線游戲業務的硬件、軟件以及服務所帶來的收人在2006年已達到40億美元。雖然中國的手機游戲才剛剛起步,但NPC(NonPlayer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RPG(RolePlayingGame—“角色扮演游戲”)等手機游戲已贏得了掌上一組的擁躉。2006年,中國的手機游戲的付費用戶有1,800萬。雖然在市場規模與基礎條件上都還不足以與日本、韓國市場相抗衡。但是中國市場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全國手機用戶數量遠超過互聯網用戶數量,另外隨著手機產品更新換代,將使用戶的手機對手機游戲的支持更好,用戶使用手機游戲會更方便,架起了用戶與游戲的接入口。憑借著手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使用的特點,加之游戲作為休閑產品的特性,在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上方便許多。
四、手機媒體發展前景
在《媒體的未來》一書中,臺灣學者溫世仁、莊碗華曾指出“媒體傳播的終極產品就是無線寬頻網絡加上大哥大影像電話,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種資訊?!笨梢娛謾C比電腦更普及,比報紙更互動,比電視更便捷,比廣播更豐富,集四大媒體的優勢于一身,帶來視聽方式和傳播模式的革命。從這個意義上說,手機媒體就是以手機為中介,傳播文本、視聽、娛樂等多媒體信息的互動式傳播工具,它不是傳統媒體的延伸,也不是互聯網的補充,而是有別于傳統媒體的“第五媒體”。新晨
手機是到目前為止所有媒體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為方便并具有一定強制性的媒體平臺,它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隨著手機技術迅速向寬帶化、智能化、個人化方向發展,受眾可以在更廣闊的領域內實現多媒體信息共享和人機交互功能。更為重要的是,3G時代的到來將會為手機媒體的“大迸發”提供無限可能。在此基礎上,用戶可以高速上網獲取多媒體新聞信息,真正做到看新聞、聽新聞?;ヂ摼W可以看作手機媒體化過程中的資源基石和支撐?!皬拈L遠來看,互聯網可以被認為是手機的副手”。3G時代的來臨將使手機媒體具有網絡媒體的所有特征,成為一種小巧的特殊電腦?!敖K端制造商諾基亞公司最近在全球11個國家(包括中國、法國、印度、日本、美國等國)進行的一項深度調研結果表明,消費者正熱切期待移動多媒體電腦時代的到來,認為未來的手機應該成為一臺移動多媒體電腦?!蹦壳爸袊謾C普及率已經超過47%,面對多樣化的手機需求,面對手機超越語音和短信的基礎功能,融合3G、數據傳輸、移動計算等多方面的業務功能,GPRS手機、WiFi等手機市場上已經啟動了。“手機媒體”的催長劑和發展方向是3G,它代表了移動通信發展的新趨勢。隨著3G時代的來臨,隨著技術的完善、用戶認知的不斷提高和運營模式的逐漸形成,手機將更快更好地承載目前各種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內容,專家預測,在未來的5至8年,3G將會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普及,截止2009年,3G多媒體手機銷量已超過3.8億部,以手機為載體的“第五媒體”以及相關產業也將隨之得到空前發展。手機媒體將逐步成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最有資格成為第五媒體”,并最終成為“第五媒體”。
誠然,短期內由于人們使用、閱讀、收視習慣以及科技發展水平的局限,手機媒體尚不具備取代傳統媒體的絕對實力。手機媒體的發展還將面臨主管部門政策調整、傳統媒體爭搶市場與目標受眾、運營商利益權衡、技術創新與突破等眾多問題,但其發展仍然值得期待。手機媒體的市場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服務運營商、內容供應商、傳統媒體所看重,本文對其盈利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與前景展望,而其潛在的商業價值與公益價值仍值得有識之士進一步研究與探尋。
參考文獻:
[1]匡文波.手機媒體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
[2]方興東.手機網必將超越互聯網——移動夢網運行四年露出冰山一角[N].市場報,2005.2.4.
[3]匡文波.論手機媒體的盈利模式[J].國際新聞界,2007,(6).
篇8
關鍵詞:范圍經濟;傳媒產業;ProPublica;《每日鏡報》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4-0072-02
移動互聯網時代,媒介形式和傳播渠道不斷變革,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在不斷地摸索新的經營路徑,逐漸由傳統的規模經濟發展為范圍經濟。通過審視媒體盈利的新路徑,媒體尋找范圍經濟的投入要素、挖掘可共享資源的協同價值,成為媒體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媒體與范圍經濟
范圍經濟(Economies of scope)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潘扎爾和威利格(Panzar& Willing,1975)提出,是指單個企業聯合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產品的生產成本,低于這些產品分別由多個企業分別生產的成本總和的現象。范圍經濟多用于分析企業經濟發展狀況,近年來,逐漸被媒體行業重視,傳媒行業的范圍經濟效益意味著追加新的新聞產品進行聯合生產時,比單獨生產的成本低,傳媒行業對范圍經濟理論的運用十分廣泛,如全媒體運營(蔡立,2010)、跨媒體經營(肖葉飛,2012)以及媒體融合(華琦,2015)。
范圍經濟視角下的媒體運營更重視媒體渠道多元化的思路,整體思路是將多種形式的媒體產品進行合并生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傳媒行業范圍經濟產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層面:一是通過共享新聞原材料以盈利;二是投入要素具有多方面使用價值;三是利用品牌資源等無形資產進行多渠道銷售。
以范圍經濟理論為基礎,傳媒行業盈利模式具體體現為,傳媒產品對稀缺的、有商業價值的新聞投入要素的使用、包裝、售賣,通過發揮媒體內部的協同效應,以期實現盈利最大化。原始新聞素材成為媒體可共享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稀缺投入要素。同樣的素材,集團內部不同定位的報紙選取的報道角度是不同的,報道的呈現形式也多種多樣,通過對一手新聞素材的“再塑造”,是新聞獨家報道的制勝關鍵。如何將媒體內部協同效應發揮至最大化尚存在可探討的空間,筆者就ProPublica和《每日鏡報》的實踐,試說明媒體實現協同效應的具體路徑,淺析其內在的借鑒價值。
二、實現范圍經濟的現實意義
為深入了解范圍經濟理論對媒體盈利的現實意義,本文以Propublica和《每日鏡報》為例,分別就其盈利模式進行剖析。在范圍經濟中,存在一個被各類產品重復利用的部分,我們稱之為產品的投入要素。而可能成為投入要素的,是能夠重復利用卻增加很少成本的部分,也是那些具有稀缺性、有商業價值的新聞原始素材。
ProPublica網站是以“數據”為范圍經濟的投入要素,對新聞素材進行再利用;《每日鏡報》則是以“版權”為范圍濟的投入要素,通過“賣舊聞”進行版權再經營。為了便于范圍經濟理論對傳媒領域的影響,本文試以兩種不同的典型模式對其現實意義加以說明:
(一)ProPublica網站:縱向一體化模式
ProPublica在自己的主頁里這樣介紹,“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的、為公眾利益做新聞調查的新聞編輯室”。該網站由Paul Steiger創立于2007年10月,致力于制作數據新聞,“成為第一家獲得普利策獎的網絡媒體”令這家新聞網站聲名大噪。
眾所周知,新聞作品具有“公共商品”的屬性,雖然初始成本高,但是邊際成本很低,制作一則數據調查報道,無論是通過數據挖掘獲得一手數據,還是向有關部門提交申請以獲得官方數據記錄,都會花費調查記者巨大的時間成本,有時甚至花費多名記者幾個月的時間。雖然隨著受眾數量的增加,會產生很大的規模經濟;但是當受眾減少時,媒體卻無法節約原始的資金成本。ProPublica面臨同樣的困境,雖然完成數據報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有時候這些數據庫在用過一次之后就很難再被關注。鑒于這樣“費力不討好”的挖掘過程,很少有媒體致力于生產數據新聞,這樣的數據資源也成為了稀缺媒體資源,稀缺性為其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ProPublica新聞網站變身數據商,利用自身的數據新聞優勢進行了一項大膽的嘗試,開創數據商店(Data Store)。從2014年開始,該網站嘗試出售自己在調查報道中所搜集清潔的數據庫,通過對有形資源數據的多次售賣,有效地降低了制作過程中長生產鏈的運營成本,成為新聞界的一項創見。
這種盈利模式應用了范圍經濟中的縱向一體化模式。將“數據”視為其中的零部件,沿著新聞產品生產鏈擴展媒體的生產經營范圍,連續完成原材料產品(數據)生產和最終產品(數據新聞報道)生產兩個階段的生產,將平行的生產關系轉變為生產鏈關系,其優勢在于獲得高效率性和低市場營銷費用,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數據商店的收入很可觀,自2014年至今帶來了超過20萬美元的收入,這證明“賣數據”的方式廣為人們所接受。網站對數據進行“明碼標價”,記者需支付200美元使用這個數據庫;而研究型學者則需支付2000美元,用于研究;相關企業需支付更高的價格。
生產成本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生產成本因素成為影響媒體產業生存和競爭的重要因素。在保證傳媒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較低的生產成本意味著更大的收益與更強的競爭力。通過對數據等稀缺資源的可重復性使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尋找增值的有效途徑,為媒體盈利方式打開了新的思路,將稀缺資源進行售賣,以期發揮共享資源的價值。
(二)《每日鏡報》:橫向拓展產品鏈
英國的《每日鏡報》(Daily Mirror)創刊于1903年,是世界上第一份小報,曾是世界發行量第一的報紙,現屬于默多克的新聞集團。
《每日鏡報》在2015年報道了Phyllis與生母的感人故事,這篇報道瞬間在英國引起關注。這篇報道并未止步于此,反而開始拓展經營鏈條,將此報道的熱度順勢擴展到其他領域,“賣新聞”由此開端。先是賣給其他報紙雜志刊登,采取多渠道同時報道;隨后將故事擴展出書,銷量喜人,精裝版銷量達到3萬冊、簡裝本銷量高至4.5萬冊;最后將故事的改編版權賣給了一家電影公司,以期進行電影推廣。《每日鏡報》通過加長產品線的方式,橫向開發多種發散式的產品,優化了原有產品鏈條,將媒體資源集中化,僅通過擴展銷售形式,實現聯動出售。
橫向拓展產品鏈的盈利模式轉型,是內容類傳媒公司經營戰略的重要思路。《每日鏡報》將內容制作成各種形式的產品,策劃“一稿多用”,通過對版權的再運用,充分地體現了范圍經濟的思維,盤活了有價值的海量“舊聞”。除此之外,對周邊產品的經營,還有效地利用了品牌等無形資產,以此完成多商品生產、多渠道銷售,成為口碑式傳播的絕佳行徑。
媒體在運作過程中, 許多資源均有多重利用價值,如何重復開發利用媒體的投入要素成為盈利制勝的關鍵,這也成為最為討巧的盈利方式。同樣的一條新聞原始素材, 在內容定位不同的媒體上,或是不同的產業經營(電影、書籍),可以從各自的視角進行對內容進行再加工,將信息變相增值。當下時代,新聞的原素材成為整個媒介報道市場的稀缺成分,以英國三一鏡報集團為例,自2015年以來,其版權經營趨向成熟化,與有意愿購買新聞內容的媒體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將新聞的原始素材如獨家照片、視頻等自有版權的內容進行周邊產品經營;將已有內容產品進行內容再生產,如出書;將有價值的“舊聞”進行再利用,重新利用過往的報道開發大數據。
《每日鏡報》的聯合生產,通過對已有的版權作品進行重新包裝、運營開發,提供一系列周邊產品來吸引不同類型的受眾,其中優勢產品的收入可以補償系列產品的成本,不僅可以降低媒體的內在風險,還大大增加了產量,存在著顯著地范圍經濟,值得內容生產式的媒體進行借鑒。
三、傳媒產業實現范圍經濟的思考
不斷創造范圍經濟成為傳媒行業轉型的戰略選擇,是傳媒實踐的大勢所趨。轉型的主要方式為橫向拓展產品鏈、縱向一體化和多種經營。媒體必須要識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準適合自己的范圍經濟投入有效要素。圍繞“范圍”匹配傳媒產品的關系,確定媒體具有優勢的專攻方向,有方向性地拓展經營范圍,開拓相關周邊產品,發揚報社品牌文化,形成自己獨特的媒介資源。本文通過對ProPublica和《每日鏡報》盈利模式的梳理分析,更為具體地詮釋了傳媒行業實現范圍經濟的努力方向。
鑒于ProPublica新聞網站與美國主流的商業媒體不同,它是一家非營利機構,這種“賣數據”的經營形式是否能運用到整個媒體行業,還尚不可知;除此以外,IP熱成為今年各個行業的熱詞,在新聞報道中隱藏的IP產業仍有待挖掘。當下姆段Ь濟視角分析媒體盈利模式,關鍵仍在于不同媒體對稀缺的、有商業價值的新聞投入要素的選擇,通過發揮其中的協同效應從而降低經營成本,要避免為追求媒介融合背景下媒體種類的全面而忽視核心競爭力,創造新市場的前提是做好前期預案,以了解媒體具體努力的方向,以期迎合某一市場的需求,傳媒行業的進一步轉型應在范圍經濟內做出深入開拓。
參考文獻:
[1] Panzar.J.C&Willig.R.D.Economics of Scop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268-272.
[2] 張輝鋒.傳媒業中的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J].國際新聞界,2004(6):57-61.
[3] 蔡立,范以錦.范圍經濟視角下的全媒體運營及思考[J].中國報業,2010(6).
[4] 華琦.范圍經濟視角下的媒體融合――無錫廣電新聞中心的實踐探索[J].視聽界,2015(1).
[5] 楊振華.“舊聞”如何增值變現?――以《每日鏡報》版權運營實踐為例[J].傳媒評論,2016(10).
篇9
盛宴
“如果未來幾年有一家網絡公司能夠超越Google,那么這家公司必定出現在P2P的網絡視頻直播領域?!避涖y總裁孫正義做出的如是判斷為人們憧憬的圖畫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事實上,這位全球知名的互聯網投資教父已把第一筆上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金砸到了P2P領域。隨后在過去的一年內,紅杉、凱雷、SIG、DCM等一批國際頂級VC不約而同地進入P2P網絡視頻領域,光芒國際、悠視網、高維視訊、PPLIFE等獲得不同程度的投資,資金總額達到1億美元以上。
當然,老牌互聯網企業新浪、搜狐也不示弱。“視頻技術帶來了新媒體革命,這場革命的火剛剛點起來,現在有點兒不經意,但是這個產業很快會得到所有人重視?!彼押麮EO張朝陽說。世界杯期間,搜狐已經嘗到了視頻技術所帶來的甜頭。新浪將其“互動網絡電視節目”放在了每晚黃昏的黃金時段,除了自己主辦的談話類欄目,還加入隨時都能吸引人氣的“絕對現場”明星嘉賓訪談類專欄。由此可見其發展網絡視頻的決心和投入。
與此同時,各家電視臺、影視制作中心也看中了這座“金礦”,去年央視成立了網絡傳播中心,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也同時掛牌,新的央視國際網絡()經過全新改版后正式。網絡運營商也與相關公司展開各種方式的合作。
“產業鏈上,運營商、CP、技術提供商、SP等都已形成,網絡視頻風生水起、發展指日可待?!北本┯埔暰WCEO李竹對網絡視頻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分析數據顯示,視頻網絡廣告到2007年有望增長到6.4億美元,2010年將會出現歷史性突破。這些不斷攀升的廣告數字“錢景”,顯然是風險投資家瘋狂追逐的“大蛋糕”。
現實
再美好的想象終究被歸于想象?!澳壳?,國內網絡視頻只有1%盈虧持平,其余99%都在虧損。2007年底,將有大批網絡視頻退出人們的視線。”易觀咨詢的分析師對記者坦言。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看到很多中國視頻網站的CEO們頻頻出鏡,他們侃侃而談、自信滿滿,對視頻的未來充滿希望,然而每當被問到盈利模式,十個倒有九個尷尬起來。不但是他們,即使是視頻業的老大哥YouTube在被收購之前也還在繼續摸索中,而收購事件更是直接導致了榜樣的消失。雖然中美都是大國,美國精神也曾經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但畢竟二者的國情不同決定著天壤之別,我們也不可能等到被百度、被微軟收購的那一天。
一位資深的網絡專家曾經指出:“對于視頻互聯網,這絕對是件可怕的事情!這樣的并購不會發生在中國市場。” 既然不能期待被神奇地收購,那只能尋找自己的盈利模式,也許誰先找到,誰就可以走出困境。
毫無疑問,視頻網站的興起有其必然性:隨著寬帶的逐漸普及,網民已經不滿于傳統互聯網以圖文為主的單調形式,能夠傳遞更多信息的視頻因而大受追捧。
然而,OpenV公司市場總監張雋卻認為,盡管視頻形式將對互聯網產生深遠影響,但現存視頻網站由于缺乏創新和想像力,將有九成網站面臨死亡邊緣。最近種種裁員、人事震蕩等跡象已經顯露出了苗頭。
而且,幾乎所有的視頻網站都在面臨同樣的困惑:如何找到好的應用,找到好的商業模式,從而實現盈利?一旦燒錢過度,這些網站也難以在漫長等待中堅持下去。
國內知名的視頻分享網站六間房CEO劉巖的觀點也同樣振聾發聵:“今后中國視頻網站會大批消亡。我不否認,我可能也會成為倒掉的一家?!?/p>
盡管,國內涌現的視頻網站已多達數百家:視頻博客、P2P下載、視頻分享,視頻搜索……數量多不勝數,形式層出不窮,但在張雋看來,這種表面的差異并不能證明視頻產業的繁榮。相反,這個產業同質化嚴重,泡沫盛行。
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技術為王抑或內容為王,成了所有網絡視頻相當棘手的頭等大事。
“其實說實話就P2P技術本身,沒有誰領先誰不領先?!盪USEE的曾值說。
現任上海眾源網絡有限公司產品總監的張洪禹認為,現階段P2P流媒體技術里還存在著先發優勢,“在P2P流媒體的第一梯隊后面,一直有一批做P2P流媒體的團隊在追趕,這里面甚至不乏出道很早的人,但實際上國內高端P2P技術人才還是比較匱乏的。”
PPlive在網上的用戶數和影響力都很大,為了繼續保持用戶數,PPlive極力追求內容的新奇,但版權上卻沒有保障。也許它希望像百度一樣,只要擁有足夠的用戶數,就有了談判砝碼。
光芒國際拿到軟銀資金后,在市場宣傳上不遺余力,它為磊客規劃了一個宏大的前景,但實際運營情況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網站內容方面的匱乏、版權的問題讓人很頭疼,據說Google預備了2個多億來打YouTube的版權官司,這是一道所有P2P公司都繞不開的坎。
另外一個要面臨的問題是:究竟放什么內容。眾所周知,“內容為王”一直是互聯網PK傳統媒體的制勝法寶。目前大多數視頻網站的贏利方式還是靠廣告,所以在這點上他們和傳統媒體一樣,但同時卻又陷入一個怪圈:網站想獲得廣告主青睞,首先要有流量,最提升流量的就是內容,但這些內容卻恰恰是那些大品牌的廣告主顧慮的;要符合品牌形象,就需要正統的內容,而過于正統的內容恰恰很難吸引眼球,左右為難。
盈利模式
既然技術無王,內容又走入歧途,更多的VC開始對視頻產業采取觀望態度。網絡視頻從業者的心情也逐漸跌至低谷。
就如何才能實現盈利問題,許多人均將盈利目光放在廣告領域。前搜狐副總裁李善友創辦的酷溜網所推出的與博客們流量分成的辦法,得到了包括蒙牛在內的贊助;其他視頻網站也紛紛引入廣告商,一時之間熱鬧非常。
然而,相比數百家視頻網站,國內網絡廣告的數量卻只能用杯水車薪來形容。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混亂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篇10
“CUTV是新生事物,是由國內城市電視合組建的一個網絡新媒體運營實體?!备捣宕河袃蓚€身份,一個是深圳廣電集團的總工程師,一個是CUTV的CEO,他身份的雙重性正是CUTV雙重性的本質體現――由傳統媒體辦的新媒體。CUTV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要把廣電的媒體屬性和產業屬性向網絡延伸,“打造網絡上的主流媒體”。
把珍珠串起來
深圳是三網融合的試點城市,籌備CUTV深圳廣電用了一年的時間,時任深圳廣電集團總裁、華夏城視網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茂亮為CUTV核心推動者之一。
2010年3月蘇州召開的一次業內會議上,深圳廣電集團提出建立“新媒體聯合體”的倡議,當即得到多家城市臺的響應。
2010年12月28日, 國家廣電總局下發批文,正式同意開辦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且允許采用企業化運作的方式設立公司運營。2011年1月8日,華夏城市網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成立,首批股東單位由14家城市電視臺和5家平面媒體組成,總股本1.22億元。之后CUTV不斷吸納新的成員單位,截至目前,共有股東單位29家,新媒體聯合體成員48家。
“就看你怎么把它們串起來?!盋UTV副總經理姜玉霞將各地方臺比喻成散落的珍珠,她表示,由于地域特色鮮明,貼近百姓生活,深深植根于社區,用戶互動深入直接,城市臺的區域收視率和地方影響力通常穩居當地首位,CUTV要做的事就是把城市臺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社會公信力和媒體功能有效延伸到互聯網?!皩ⅰP注民生’作為立臺之本,著力打造第一民生的互動新媒體?!?/p>
據了解,CUTV采用“總臺+分臺”的技術架構,擁有“內容云加工運營平臺”,充分借力成員臺在內容、制作、推廣、播出方面的資源,建立有效機制,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實現電視臺與網站互為推廣、互動播出,線上線下互補配合的效果。CUTV有一整套的運作機制,完全按照市場化、公司化的方式運作;薪酬體系按照互聯網市場設計,并探討有期權的激勵機制;公司團隊到2011年底將達到140人左右。
廣電特色與新媒體的融合
“擁有制造內容的能力,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迸c其他平臺相比,CUTV的特點是共享資質,共享內容,總臺與分臺相互依存、共同成長,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用戶優勢、內容優勢以及推廣能力。據介紹,CUTV在全國各地擁有超過10000名的可用編導、主持人和記者資源,有超過100個自辦頻道,有每天可以上線的幾百檔原創欄目,每天生產超過200小時的原創內容,這些都是單一視頻網站無法比擬的。
“CUTV是站在協助媒體成員臺都能實現自己新媒體戰略目標的角度去規劃發展模式的。”王茂亮對城市臺所面臨的困境非常清楚:首先,在傳統電視的白熱化競爭中,城市臺處于劣勢地位;第二,面對新媒體,傳統媒體從線性向非線性轉變過程中,整個盈利模式會受到非常大的沖擊;此外,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也受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挑戰。
對于城市臺而言,做新媒體是避無可避的選擇,但現實是都缺資本、人才、技術、內容、廣告以及盈利模式。
“CUTV的運營模式是以傳統媒體帶動新媒體,以傳統的運營模式帶動新媒體的運營模式,形成具有廣電特色的新媒體融合的經營模式?!盋UTV的產業模式為廣告、內容制作分發、版權運營及新媒體四足鼎立。
CUTV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視頻廣告,其優勢在于網臺融合,電視廣告與網站廣告同步推進。總臺經營全國市場的廣告,分臺經營各地的地面廣告,當有分臺所在地的客戶看中總臺的廣告,或總臺的客戶想在分臺進行投放時,雙方可互為?!翱偲脚_整合廣告資源,擴大廣告價值,使分平臺形成競爭力,反過來分平臺的特色資源,強大的生產能力,也必將成為總平臺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內容投入上,CUTV的民生新聞、專業內容等都來自各個成員臺,網動把品牌欄目、品牌資源移植到互聯網里,不會形成成本增量;85%的成員臺采取了新媒體網站與電視頻道融合運營的做法,形成了一個有鮮明新媒體特色的電視頻道,融合成本極低。
加之,城市臺間觀眾互不交叉、可以進行精品欄目交換的特點,預期內,依托合作,各媒體的頻道收視率會快速提升,繼而帶來廣告效益的增長,之后傳統頻道可以與新媒體平臺進行廣告產品的套餐營銷,帶動新媒體平臺的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