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網絡課程培訓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媒體網絡課程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混合培訓;微課程;教育技術
1.引言
教育技術服務生是連接任課教師與多媒體之間的紐帶,其肩負著輔助任課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和技術進行授課的重任——協助任課教師高效使用多媒體授課并及時反饋多媒體設備運轉情況。教育技術服務生的多媒體技能水平和媒體素養直接決定著其服務水平和質量。如何及時解決多媒體設備運行故障并輔助教師順暢地使用多媒體設備和技術進行高質量的授課,如何及時反饋多媒體設備的運行狀況及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情況。這就需要對由從學生中間抽調組成的數百名教育技術服務生進行教育技術技能培訓。而混合學習視角下利用微課程資源進行教育技術服務生技能培訓既能解決學生不在同一時間段有空閑時間參加培訓的問題,同時又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環境、借助網絡終端和移動終端進行在線的培訓資源學習。
2.基本概念
(1)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教育領域出現的一個新名詞,但它的理念和思想卻已經存在了多年。根據美國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釋,Blended learning被認為是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Driscoll(2002)曾對混合學習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她認為混合學習意味著學習過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術(如虛擬課堂實況、協作學習、流媒體和文本)的結合(或者混合),以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是多種教學方式(如建構主義、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和教學技術(或者非教學技術)的結合,共同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學技術(如視頻、CD-ROM,基于Web的培訓和電影)與基于面對面的教師教學培訓方式的結合;是教學技術與具體的工作任務的結合,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或工作效果。混合式學習是學習理念的一種革新,這種革新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角色也都發生改變。
(2)微課程
“微課程”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最為廣大一線教師所廣泛接受的認識是:微課程是一線教師自行開發、時間在五分鐘左右的微小課程,源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為教師所需,為教生所用,解決了工作中的棘手問題;微課程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教師成長的新范式。
(3)微課程資源
微課程資源包括音視頻資源、三維動畫、二維動畫以及圖片素材。根據需要,結合具體知識點可以拍攝教師某一章節的授課視頻和教學過程、也可以制作三位立體的虛擬仿真或者二維空間的時間序列動畫,當然也需要一定量的圖片展示、文本等素材資源。根據不同的資源,選取適當的開發工具,進行微課程的資源開發。
3.混合學習視角下的培訓模式
(1)面對面的培訓模式
面對面的培訓模式是傳統的教育培訓模式,非常適合集中培訓和短時間的海量信息傳遞。培訓者和受培訓者同處一地,便于及時了解培訓狀況并及時調整培訓策略。面對面培訓可以在短時間內容讓學習者提供大量培訓內容和信息,及時的交流、溝通和反饋是面對面培訓的最大優勢。這一培訓模式是混合式培訓模式的有益補充,與網絡—面授培訓模式、網絡—網絡模式并存,一起構成了混合式培訓的內容。
(2)網絡—面授模式
網絡—面授模式是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起來后興起的一種過渡培訓模式,它在傳統的面對面培訓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網絡及網絡資源等優勢發展起來的一種培訓模式。網絡面授模式將傳統面授模式和網絡充分結合,既保留了傳統培訓模式下的集中培訓和學習的優勢,又創設了網絡環境及網絡資源,利用信息化環境和資源進行在線和非在線的、實時與非實時的、同步與異步相結合的培訓方式。
(3)網絡—網絡模式
網絡—網絡的培訓模式是對傳統培訓模式的顛覆,所有培訓內容和培訓活動均在網絡環境下進行,這一培訓模式非常適合遠程培訓和借助網絡資源的培訓。在網絡—網絡培訓模式下,教育培訓資源、培訓評價、師生交流互動、信息反饋等均借助網絡平臺實現,是一種非面對面的、虛擬環境下的資源提供式培訓模式。
(4)模式評價
這幾種培訓模式都有其優點,面授模式更能體現現場感,師生在同一環境下溝通交流更直接和便捷;網絡—面授模式結合了信息化環境和傳統面授模式的優勢,是一種混合模式的培訓。網絡—網絡培訓模式是網絡環境下的培訓模式,全部借助信息化環境和資源實現,對硬件及師生的信息素養要求較高。筆者以為混合式培訓模式是基于混合學習借助網絡等虛擬環境構建起來的培訓模式,這種模式是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混合,通過對資源、環境和學習活動的重新整合,實現最佳的培訓質量與效果。
4.微課程資源在混合培訓模式中的應用
(1)集中培訓與學習過程中微課程資源的應用
短時集中理論培訓與學習和現場實景操作實踐與指導相結合。這種面對面的培訓與學習更利于海量信息的傳遞與顯性知識的快速習得。可以利用微視頻、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等微課程資源呈現實景操作的過程,可以反復播放和演示操作要領及細節,通過微課程資源,尤其是微視頻資源的使用能更直觀的再現培訓內容,既節約成本又提供培訓效果和質量。包括微視頻在內的微課程資源除了作為培訓資源用于課堂教授的內容呈現外,它們也可以作為獨立的資源供學生學習交流之用,也可以作為在線的學習資源庫的子資源,用于網絡環境下的學習。
(2)網絡環境下混合培訓過程中微課程資源的應用
1)顯性知識的呈現
借助網絡平臺擴展集中培訓的功能,實現知識推送服務。在這個區域主要仍是知識的呈現和信息的傳遞,這些知識是外化的可以表達和交流的顯性知識。如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擴展閱讀知識、常見故障排除及解決方案、經驗的交流與共享等等內容,可以將這些外顯的易于表達的知識通過微課程資源中的圖片資源、動畫資源或者視頻資源呈現,實現更加震撼的視覺沖擊力。為了更加便捷的實現顯性知識的呈現,可以采用超鏈接和直接通達的教學內容推送方式,以快速查找相關知識內容。
2)基于實情案例的學習
可以將常見多媒體設備故障、故障現象及故障解決方法做成一個實情案例,用該實情案例進行教學培訓,具有更直觀和形象的教學和學習功效。依照此案例,設定類似的故障情景、引導學生根據個人認知和先前經驗處理問題,通過這種設定情景、情景化及去情景化的方式來訓練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最終達到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知識的習得及經驗的獲取。在這一實情案例教學過程中,將需要演示的故障排除過程拍攝成5分鐘左右的視頻,并將該視頻掛靠在網絡上,滿足在線學習。如將多媒體教學設備中ups的使用技巧及故障排除拍攝制作成小視頻短片,能大大提高培訓效率和培訓效果。減少教師不必要的重復講解和演示。
3)基于分布式認知的交流互動
根據分布式認知理論的涵義,網絡環境下處于各個網絡終端的學習者即是分布式認知的個體,基于分布式認知的個體之間在網絡環境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對同一事物或情景不同的認識,這種認知上的偏差便是認知沖突,強烈的認知沖突更利于學習主體的知識重構。這種認知沖突可以通過在線的、實時的、留言板等方式的互動交流平臺實現。
4)集中交流與討論
培訓和學習過程中,即學期中和學期末集中組織教育技術服務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檢驗培訓時效、考核培訓效果。這種交流和討論既包括現場的面對面的交流討論與溝通,也包括網上在線的、實時的、虛擬的交流互動。對這種交流與討論加以整理形成反饋與評價,通過這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促進學習者新知識的習得和更有意義學習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高凌云,高玲.整合式教學模式在遠程開放教育中的應用[J].開放教育研究,2012(2):86-90.
篇2
摘 要:職工培訓是煤礦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煤礦企業員工生產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利用網絡教學授課形式,企業員工可以通過互聯網參加多種培訓課程,輕松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瀏覽。
關鍵詞 :網絡教學 職教工作 煤礦培訓 計算機技術
職工培訓是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煤礦企業員工生產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傳統的煤礦職教工作,依據國家安監總局規定,是組織煤礦相關教材,對學員進行授課教學。面臨新經濟形勢的挑戰,現有的教學形式不足以適應行業的發展,職工繼續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因此,在煤礦職教工作中將網絡教學進行普及推廣迫在眉睫。應用網絡教學在煤礦職教工作中進行推廣,既是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也是煤礦職教工作更好地向前推進的必經之路,
一、煤礦職教現狀與網絡教學形式
當今煤礦企業職教工作狀況不容樂觀。傳統職教培訓,多以灌輸教育為主,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擺姿態、走形式,背離了滿足企業與個人發展需要的目的。加之,培訓對象文化素質總體偏低,培訓任務繁重,難以適應當今發展的經濟形勢,致使全方位、大面積普及職工教育亟待完善。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網絡教育形式層出不窮,但真正付諸煤礦職教培訓的卻不多見。網絡教學具備組織簡單、時間自由、多感知、容量大等優勢,這恰巧可以彌補煤礦職教工作的不足。將煤礦職教與網絡教育相結合,創新驅動發展,可以方便實現資源共享、拓展教學深度與廣度、簡化培訓組織形式、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
二、網絡教學技術在煤礦企業職教工作中的應用
依托網絡教學技術輔助煤礦企業職教工作,為達到既定教學目標,應用環節需充分結合教學培訓計劃與內容,利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傳輸反饋教學內容與效果,實時掌控教學動向與教學質量。
1.資源裝備
網絡教學技術的實施,需要準備一定的軟硬件條件。硬件方面,需在具備web的網絡環境下,裝配用于網站部署的網絡服務器、防火墻、磁盤陣列等,以滿足信息存儲、部署、傳輸要求。除此之外,還需購置至少一間多媒體教室,配置計算機、攝像頭、音響、話筒、投影機等多媒體設施。軟件方面,為滿足教師備課、音視頻錄制、網絡教學管理等要求,需建設網絡教學管理平臺、音視頻錄制工具軟件、音視頻集成系統、網絡平臺、教學考核系統等教學軟件。
2.網絡教學課程規劃與實施
具備條件后,依據教學目的,需制定詳盡的網絡教學課程規劃,包括制作網絡教學實施計劃、編寫培訓規范及參照標準、制定試題庫標準、規劃網絡教學課程界面等。在實施過程中,可參照以下幾種培訓形式:
(1)分班或分組教學,集中培訓教學,通過錄像或直播進行學習,對于課程疑難點可集中予以解決,此種方式便于管理與考核,能夠即時收集反饋信息,進行答疑解惑。
(2)開放學習,將授課內容上傳于網站,職工可按需選擇學習。此種方式以學員學習為中心,學員在學習或自我測驗方面靈活方便。
(3)資料共享與交流反饋,可按各工種培訓學習內容分門別類,將國家標準、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章制度與所需設備使用說明、操作規程以及圖紙等信息歸類上傳,便于學員查閱。同時開辟交流反饋途徑,方便技術文化共享,能夠積極引導職工互相交流學習。
三、煤礦應用網絡教學技術較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
與單純依靠傳統教學形式相比,網絡教學形式輔助下的職教工作優勢突出。
(1)開放性更強,拓展了傳統教育單純依靠教室、黑板的空間,通過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鏈接、信息檢索的功能,向受訓者提供了一種虛擬寬泛的網絡教學環境,創新了教學形式。
(2)高效性更加明顯,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老師之間保持了交流探討,還能不受時間、場地、師資條件等影響,降低了培訓成本、擴大了培訓范圍。
(3)自主與監督并存,學員可依據自身學習能力適時調整學習進度,同時公開了教與學的授課內容,有利于及時接受各方監督,為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無形動力。
四、網絡教學技術在煤礦職教工作中的發展趨勢
篇3
關鍵詞:網絡 新課程 改革 作用
烏海市海勃灣區早在2001年3月,就被教育部確定為新課程改革實驗區。為了提高全區教師的整體素質,針對當時財政緊缺的狀況,我區實施了“朝陽行動”計劃,利用遠程教育提高培訓質量,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到目前為止,我區所有學校均建立了遠程教育局域網并與Internet網相接。有二十多所學校擁有自己的網站,并添加了遠程教育資源網的相關鏈接。本文根據各學校在新課程改革以來使用網絡的情況,對網絡在新課程改革中起到的作用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在局域網中交流為教師的培訓工作帶來了便利
局域網靈活方便,自控能力強。但長期以來,局域網上多媒體教學軟件價格昂貴,使得局域網的功能局限在有限的傳輸文件和文件共享上。這樣既浪費了網絡空間,又不能使網絡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我們積極尋找一些網絡通訊軟件來擴大網絡的應用范圍。如:網絡軟件Net Meeting,它是一個網絡會議程序,在Windows XP“附件”的“通訊”中可以找到,其小巧、簡單、穩定,在特定條件下是一種好的網絡教學交流工具。它具有通過Internet網或局域網實時呼叫、演示和使用某一軟件的共享功能,具有畫圖和演示的白板功能及文件傳遞功能。在我區教師培訓中,我們靈活地運用該軟件,實現音頻、視頻圖像的面對面授課,共同設計教學方案、探討教學方法,充分應用網絡滿足一些傳統授課不易實現的需求,為教師培訓工作帶來了便利。
二、網絡資源共享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新課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課程標準除提出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要求外,還提出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方面的要求,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隨之發生改變。我區教師通過使用我們在多種形式的培訓中獲得的網絡應用方面的知識,自覺主動地搜集、下載、應用網絡中的各種資源:視頻、聲音、圖像、音樂、動畫,以及其他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成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吸收了網絡中其他教師的教學精華,為其教學拓寬了思路。
三、多媒體教學系統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直觀的演示
近些年,各學校教師網絡應用水平飛速提高,許多學校都為多媒體教室安裝了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包括教師端和學生端。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有效的調控課堂教學,使學生們看到最直觀的教學演示。如:在信息課上向學生講授畫圖程序里的各項工具時,利用桌面共享給學生做演示,學生能夠非常準確地了解各種工具的特點。又如:數學課上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動畫將平行四邊形一側的三角形切割下來補充到另一側,使其變成長方形。非常直觀的演示,加深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理解。
四、網絡技術的使用為學科之間的整合提供了平臺
課程整合的關鍵是如何有效應用網絡技術的優勢來更好地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細心的教師都發現,各學科之間的教學內容,有時會出現交叉。這是因為教材的編寫者為了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特意安排的。比如小學低年級學段的語文書上出現了《少年英雄王二小》課文,音樂課書上也出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這時,我們會通過使用網絡技術把一些網絡共享資源與學科教學的內容、素材相融合,作為學習的對象,供學生進行評議、分析、討論。課程整合是個新的挑戰,沒有現成的案例可供參考,需要教師深入鉆研,結合學科教學需求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內外教學資源,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一個整體,構成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
五、網絡聊天功能成為師生、家長之間溝通的紐帶
學校的工作繁忙復雜,時常因為不能及時跟學生和家長溝通而煩惱。使用聊天功能可以讓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形成互動,進行日常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既可以增強教師、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又能促進三方合作,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教師也可以通過聊天獲取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還可以利用文件傳送功能輕松實現向學生發放練習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學生則可以利用它把答案回傳給教師,這樣既使教學內容得以鞏固,又使師生相互交流沒有了時間的約束。
篇4
論文摘要:教育信息化離不開教師的信息化。總結了許昌學院在教師信息化過程中提升教師教育技術素養的實踐內容.并對實踐的效果進行了分析。
信息社會的到來使教育領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它要求教育領域深化改革以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必需人才。教師教育技術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成敗和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教育技術素養是指在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意識、態度和責任。許昌學院在努力改善硬件環境的同時,也在教師教育技術素養提高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
1組織教育技術方面的相關培訓
1.1多媒體教室使用的培訓
許昌學院在剛剛引進多媒體教室時,很多教師不會使用也不敢使用多媒體課件,后由教務處牽頭,教育技術與信息部組織,聯合舉辦多媒體教室使用的培訓。通過培訓,許昌學院多媒體教室的申請使用率開始上升,也帶動了更多的天來學習和使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
(1)培訓目標。正確操作多媒體教室設備,具有排除常見故障的能力。
(2)培訓內容。多媒體設備的工作原理、多媒體設備的操作方法和簡單故障排除方法。
(3)培訓方式。強調各院系必須參加,教師自愿報名,分兩批進行。在多媒體教室授課并進行實際操作訓練。
(4)考核方式。單獨操作,實踐檢驗,合格者給予多媒體教室使用上崗證書,允許其申請和使用多媒體教室。
1.2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
多媒體教室的使用跟多媒體課件是緊密結合的,繼多媒體教室使用的培訓之后,許昌學院教務處與教育技術信息部組織了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培訓。考慮到實際應用情況和教師的計算機基礎不同,培訓以PowerPoint使用為主,并融合多媒體素材的編輯處理技術。
(1)培訓目標。①掌握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教學媒體的特點及選擇依據,現代教育思想與觀念,教學設計的基本知識;②學會使用常規教學媒體及多媒體進行教學及教學改革;③能夠使用PhotoShop及GoldWave,對圖片素材和聲音素材進行簡單的編輯處理;④學會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課件。
(2)培訓內容。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現代教學思想與觀念;教學媒體的一般規律及選擇依據;教學設計的基本知識;運用PhotoShop進行圖片處理;運用GoldWave進行聲音文件的處理;運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
(3)培訓方式。培訓過程針對不同學科教師采取不同案例的方式進行講解,切實做好PowerPoint使用與學科專業的緊密結合。采取理論講授、上機輔導和課下網絡課程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在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機房進行。采取案例教學、混合學習方式,運用成功教育理念,促使每一位接受培訓的教師都能學有所長。
(4)考核和評價方式。采取筆試和上機相結合,并加上過程性評價的結果,對培訓教師進行總體評價,上機操作則以網絡方式上交一份PowerPoint作品為主要考核方式。
1.3網絡資源使用的培訓
為了提高校園網的利用率,幫助教師利用網絡資源改進教學和學習,網絡中心組織進行了校園網使用的培訓。受培訓條件的限制,培訓在各院、系、部選1}2名網絡聯絡員(一般選擇計算機基礎較好的青年教師)集中培訓,然后由他們負責本部門其他教師的網絡知識學習。在這種傳、幫、帶的影響下,全校教師使用校園網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為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水平,許昌學院圖書館相繼舉辦了兩次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使用培訓講座。使大家全面了解CNKI系列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以及在使用數據庫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2為教師運用教育技術提供必要的支持
(1)使用多媒體教室的支持。許昌學院提倡具有多媒體教室使用能力的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室授課。在配備多媒體教室設備的基礎上,強化多媒體教室設備的管理。除了教育技術信息部教師定期維護和排查設備,保障設備的完好率外,還制定了嚴格的多媒體教室維護人員值班制度,并公布維護人員電話,保證教師們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期間,一旦多媒體設備出現技術問題,維護人員能夠隨叫隨到,及時排除故障,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2)教學服務平臺支持。為了督促和方便教師使用網絡資源組織教學,開展網絡環境支持的教學,許昌學院教務處專門購買了“天空之家”網上教學系統,并舉辦了兩期培訓班,為教師們在教學活動中便利地使用信息技術提供支持。
(3)數字期刊資源支持。2004年許昌學院購買了萬方數據庫,后又在學校的圖書館開通了CNKI連接,為教師及時通過網絡環境獲取最新的學術信息提供支持和保障。
3出臺相關激勵政策,鼓勵教師運用教育技術
(1)推行學校辦公自動化政策。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盡早實現辦公自動化,自2006年下學期開始,許昌學院教務處規定:教務處相關文件和表格的發放一律采用網絡形式,由教師自行下載,教學試卷、考試成績的提交必須采用網絡形式。此項規定對教師們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網絡基礎薄弱的教師不得不向網絡基礎較好的教師請教學習,帶動了教師學習和利用網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鍛煉,大部分教師都能夠順利完成網上提交的任務。
(2)鼓勵和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應用教育技術的新理念、新策略。教務處在每學期的學生評教明細表中,專門列出一項:是否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占據很大的權重。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和督促教師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組織教學。
(3)以多種形式的比賽激發教師學習和運用教育技術的動機。許昌學院相繼舉行了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和網頁制作大賽,對獲獎教師頒發校級獲獎證書,并給以相應的物質獎勵,這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學習和運用教育技術的積極性。
(4)開展教研活動,發揮青年教師的信息技術優勢。許昌學院從2006年起開始組織評審校級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以開設課程名稱為單元,要求優質課程必須有網絡課件和相關資料存放于校園網。制作網絡課件的任務自然落到了青年教師頭上。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使青年教師的信息技術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形成了以青年教師的信息技術優勢和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優勢相結合的教學團隊,也更進一步激發了青年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術活動。高校教師的任務是教學和科研并重,并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青年教師在科研方面普遍存在著經驗不足的問題,為了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的科研積極性,許昌學院規定,自2005年起加大科研獎勵力度,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和主持省級科研項目都有一定數量的現金獎勵。豐厚的獎勵調動了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使青年教師在科研過程中,自覺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檢索信息,跟蹤學科最新發展.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
4實踐效果
(1)多媒體教室的使用情況。筆者跟蹤研究了20052008年3年來許昌學院多媒體教室的使用情況。在多媒體教室建設初期,每天上課都會有3}4位教師電話要求幫忙處理臨時故障,而所謂的故障無非是教師使用不熟練、不正確。經過幾次培訓之后,故障率逐步下降。目前,多媒體教室的數量增加了,但是臨時處理故障的幾率卻平均每天不到一次,并且不再有很幼稚的操作問題,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操作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筆者對2005-2007年多媒體教室中多媒體設備的利用情況作了調查,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兩年來多媒體教室中多媒體設備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5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教學 軍事訓練
中圖分類號:E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8-0-02
一、教學資源的搜集、管理與開發
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方式處理或經過再加工和制作的、可以在計算機網絡上運行的、能夠展現相關知識節點內容的教學材料,它還能激發學員通過自主、合作、創造的方式來尋找和處理信息,從而促進網絡多媒體教學的開展。教學資源按不同學科教學中所使用的素材可分為:文字資源、圖像資源、音頻資源、動畫資源、視頻資源、課件資源、教案資源、試題資源等。
1、教學資源的搜集與管理
教育技術中心秉承豐富資源,服務教學的理念,開設了教學資源網,共有科研視頻庫、電視教材庫、優質課視頻庫、數字化教材庫、素材資源庫、教材資源庫、數字圖片庫、課件資源庫、網絡課程庫等,并且能經常豐富資源、更新資源,使資源系列化、多媒體化;教員能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階段,自主有效地選用相應的教學資源,為教學和軍事訓練提供了保障。
2、教學資源的開發
結合學員的實際,主要制作和開發了數字教育電視節目、多媒體教學課件、網絡課程、專題學科網站。
二、網絡多媒體課件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
以多媒體技術、遠程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正不斷滲透到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引導著傳統教育發生深刻變革,軍校現代遠程教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對此,我們要加強網絡多媒體課件在遠程教育中應用的研究,制作出在遠程教育中方便、好用的網絡多媒體課件,通過全軍軍事訓練網對部隊實現網絡化的遠程教育,對全軍裝甲機械化部隊進行培訓,形成人才的培訓基地。推動軍校現代遠程教育這一新型教育模式快速、健康的向前發展。
1、網絡多媒體課件在遠程教育應用的內容表現形式
(1)流媒體網絡多媒體課件:流媒體課件使用流媒體工具制作而成,課程內容以視頻/音頻為主,文字和圖片為輔,課程的播放控制通過流媒體的控制實現。流媒體課件表現形式簡潔,使用直觀,三個使用區域分別為:視頻區、圖片文檔區以及索引或目錄區。流媒體課件的優勢為表現力強,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同步。除此之外流媒體多媒體課件預置時間短,在不影響播放質量的前提下流媒體網絡多媒體課件占用空間少便于儲存等優點。流媒體課件是目前大學遠程教育最主要的課程形式,但是制作過程復雜且相對集中,不容易修改。
(2)網頁網絡多媒體課件:網頁網絡多媒體課件是由一系列的網頁組合而成,是基于Web的遠程教育模式中最常見的一種課件形式,網頁網絡多媒體課件一般為計算機語言編寫的We頁面,學生可以通過下載編制的網絡瀏覽器進行學習。網頁網絡多媒體課件大多有課件編制者根據學生及教師特點進行自行編制,具有制作周期短、費用低、便于使用等優點。
2、網絡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方法
開發Web課件系統沒有固定的方法,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如何進行開發,常用的三種方法是:
(1)自頂向下的開發方法:就是從樹狀信息結構的根節點―系統的主頁開始設計。
(2)自下而上的開發方法:指先設計樹狀信息結構的葉節點,然后通過歸納,設計它們的枝干節點,最后再設計根節點。
(3)不斷增補的開發方法:這是一種需求驅動的開發方法。當出現某種信息服務需求時,我們就拉力機設計相應的Web信息頁面。
三、開展多媒體網絡化教學
當前,雖然軍隊院校中的網絡教學已經得到廣泛關注,并逐步得以普及,但在實施網絡教學過程中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即教學設計仍未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過程與活動的設計、教學組織實施形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還難以適應網絡教學的新內容、新形式和新要求。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網絡教學優勢的發揮。對此,必須充分認清網絡化教學對任職教育教學的影響,探索新型的網絡化教學模式,切實提高網絡化教學能力,是軍校任職教育教學創新的重要舉措。
1、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的系統方案
多媒體試聽網絡教室主要由網絡文件服務器、多媒體教師機、學生機、網絡設備組成。硬件結構的多媒體網絡教室結構如圖所示。
2、網絡化教學系統的體系結構
網絡教學系統需要由一系列協同工作的子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依賴于校園網,將校園網上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多媒體網絡教室、學員微機實驗室有機地聯系起來,實現“教”與“學”的不同環節在一個通用網絡應用平臺上進行與統一管理。下圖描述了網絡教學系統的體系結構,它示意了網絡教學系統的各個子系統之間,教員和學員與校園網絡之間的關系。
網絡教學系統的體系結構圖
3、網絡化教學模式的結構
網絡化教學模式是利用計算機訪問本地及遠程計算機資源,并使教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協作的一種教學模式。為了構建教學的網絡環境,在網絡的環境中去培養適應信息時代的人才,培養適應部隊多種崗位需要的人才,我們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任職教育教學的特點,在研究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規律的基礎上,設計出在多媒體網絡系統中實施的網絡化教學模式,模式由提出任務、創設情境、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意義建構五個環節組成。模式結構如圖所示。
網絡化教學模式結構圖
篇6
一、藏文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的現狀及其原因
1 教學觀念落后,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不足
目前許多藏文教師對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了解不足,對現代教育信息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沒有充分了解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優越性,因此,使教育觀念沒有轉變到現代教育信息的教學方法上。另外,有些藏文教師認為如果在藏文教學中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課件等方法,那么會影響傳統藏文書法的學習和使用,并且對發揚藏族傳統書法藝術產生阻礙,因此,在藏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產生了消極態度。
2 教師自身的多媒體技術能力不足
絕大多數藏文教師認為傳統的藏文教學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他們在常規教學環境下能夠表現出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認為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沒必要替代傳統的教學方法。因此,大多數教師忽略了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學習和使用,好多教師不會用,不敢用,甚至有的不想使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
作為教師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術的能力,必須要使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機地互相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將使教育技術能力充分地體現在實際教學環境中。有形技術通常主要指的是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物質工具,例如:多媒體技術等,而無形技術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策略、技巧等。目前,許多藏文教師缺乏有形技術的使用能力,僅僅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有形技術的運用和掌握能力處于空白或啟蒙狀態,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很多教師對常規的計算機辦公軟件,網絡資源環境的應用以及藏文輸入法軟件的學習和運用能力沒有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因此無法有效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
3 缺乏多媒體相關技術的學習和培訓
目前有關部門專門對關于多媒體技術的組織培訓比較少,即便是對這一方面進行組織培訓,培訓的內容不夠合理,培訓效果不明顯,更重要的是沒有充分的培訓時間和專門的培訓機構,大部分教師在利用課余時間以自學方式進行學習。對于培訓內容方面,只有統一的培訓而沒有針對不同學科特征性的培訓,并且缺少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特別是針對藏文教師的關于藏文輸入法等有關藏文現代教學技術方面的培訓極少。另外關于教育技術考核方面,大多數則以考核是否合格為重,沒有將重點放在教育信息技術的實際能力提高,最終使考核目標趨于形式主義。特別是目前全國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測試中沒有設立針對藏文學科的考評,因此到目前為止藏文教師只能選擇政治、語文等科目進行參加技術考試的應考。
二、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技術在藏漢雙語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 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雙語教師培訓,擴大培訓受益面、提高培訓效果
在林芝地區開展雙語教學,提高雙語教育質量,關鍵是要有一支穩定的、合格的師資隊伍。有效的培訓是雙語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提高雙語教學能力,具備基本的信息素質的有效方法之一。
林芝地區雙語教師培訓應該因地制宜向培訓目標多元化、培訓方式多樣化發展。除了集中在培訓機構進行的雙語教師培訓,還可以采用學區培訓、送教下鄉、校本培訓、函授學習、遠程教育、自學提高等形式。對于雙語教師的培訓既包括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的培訓,還包括一般教學能力的培訓。雙語教學能力的培訓主要是為了突破語言的障礙,使雙語教師能夠熟練掌握漢語和藏語兩種語言進行教學。一般教學能力的培訓在新媒體環境中更為強調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即教師利用多樣化的教學環境、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培訓方式層面應該將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包括講授型學習、網絡課程平臺支持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基于網絡的協作探究活動等方式,不同學習方式的選擇根據培訓內容、培訓目標、學習者特征而定。
2 構建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
網絡學習共同體使教師自主學習與合作研究完全脫離了傳統教師教研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使交流可以隨時隨地地發生;教師培訓可以全天候、跨時空進行實時或非實時交流,解決了工作與學習的相互矛盾問題。目前支撐教師學習共同體平臺的幾種關鍵技術有:
2.1博客 (Blog):Blog是繼Emai1、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是目前互聯網發展最為迅速的應用之一。它是以網絡作為載體,能夠簡易快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地與他人進行交流,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利用博客技術,通過建設教師博客、班級博客、學生博客,教師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之間進行教育交互活動。
2.2 QQ等交流軟件:QQ等交流軟件是一個動態的個人或多人協作的交流工具,可以由多個人參與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探討,體現出開放、協作、平等、共創、共享的特點。
2.3 網摘:簡單地說,網摘就是一個放在網絡上的海量收藏夾。它在提供鏈接收藏的同時,還可以編寫鏈接內容摘要,用戶可以對保存的鏈接進行分類、排序后,分享互聯網信息資源,因此它的核心價值已經從保存瀏覽的網頁,發展成為新的信息共享中心,能夠真正做到 “共享中收藏,收藏中分享”。
2.4 基于智能手機的微信、APP等信息交流、共享平臺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微信、APP等基于手機的交流共享平臺使得人們的信息交流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建立在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網絡學習者個體基礎上的,故而教師應加強自身的信息素養,主動適應各種新的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共同體內部成員間的有效溝通和有效學習開展的水平。
3 建設藏漢信息化雙語網絡教育資源,為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供保障
藏漢雙語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就是指利用基于網絡平臺的信息化手段,對現有教育資源尤其是藏族中小學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最終建成網絡化、互動化、多媒體化的共享式資源庫。
藏漢雙語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應該堅持以翻譯優秀的漢語教育資源為主、自主開發藏文資源為輔這一原則。具體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對優秀的漢語教育資源進行翻譯,傳播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
(2)針對現有藏區規劃教材開發配套的教育資源庫;
(3)根據林芝地區實際情況,收集并整理林芝地區各級學校校本課程資源,建立校本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庫,同時可以將這些優秀的校本資源在林芝地區內共享。
4 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林芝地區,新媒體正在悄然改變著藏族人民的生存環境、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精神世界。隨著藏文信息處理技術和標準的統一,藏文能夠支持的網絡應用逐漸增多,目前已有藏文博客、藏文論壇、藏文即時通訊等以內容和交互為主的藏文網絡新媒體。這標志著以藏語為主的網絡受眾也逐漸進入以自由、共享、開放、個體化為理念的全媒體新時代。在發展成熟的中文博客、播客、微博、維客等網絡新媒體中不乏藏區的網絡受眾,而且蔚然形成很多藏人網絡社區。民族地區的雙語教學應該充分利用以上全媒體技術手段來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搭建藏族學生與外界交流的平臺。
5 利用全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雙語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全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全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傳統教學手段長期存在的諸多教學難題,使得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活潑。
篇7
關鍵詞:教學改革;核心課程;課程開發
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建設是一個重大的系統工程,它包含實現該課程教學所涉及的教材、教學條件、師資隊伍等各方面。每門專業課都按照各自的特點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在開發建設課程體系時必須做到論證到位、計劃周密,根據每門專業核心課程不同的特點,建立各自符合課程特點的課程體系。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業教材開發
專業教材開發是專業核心課程開發建設的根本。教材的開發有三個方面: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教學工作中的基本要素,也是課程后續開發工作的基礎。通過文字教材的改革,實現教材的趣味性,使學員能夠主導學習過程,在學習上能夠變被動為主動,由原來的“死記硬背”學習方式向“活學活用”學習方式轉變。
2.多媒體教材
多媒體教材是輔助課堂教學的有力手段,自多媒體技術進入教室以來已經顯示出它強大的功能。對于專業主干課來說多媒體教材更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專業主干課介紹設備多,設備的結構特點與原理使用可在多媒體教材中得到良好的展現。
3.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的建設是打造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學員將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為他們提供一個自主學習平臺是必須要做的,因此網絡課程的開發也是必需的。
二、教學硬件建設
任職教育是以培養學員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建設有硬件教學平臺,因此硬件條件建設是課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硬件建設是指課程實施過程中必備的硬件條件,主要包括專業教學實驗室的建設、網絡教室建設、實裝的引進等方面。要達到專業核心課程實施的理想目標,課程實施中的硬件條件必須建設齊全、教學保障到位,從而保證專業核心課程的實施效果。
1.專業教室實驗室的建設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專業教室或實驗室教學平臺為依托,那么該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將是不完全的。但是在論證建設專業教室實驗室時要充分論證一個專業教室或實驗室的建設可同時滿足一門到幾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這就要求根據場地合理規劃模擬訓練器材的建設。
2.網絡教室建設
網絡教室是學員自學的平臺。現在不少的專業核心課程都開發出了網絡課程,但是到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網絡教室來應用這些網絡課程。網絡教室的建設對專業課來說具有局域性和保密性,不用針對每門課程來建設,建設好一個容量足夠大的網絡教室各課程建設的網絡課程可共同使用。
三、主講教員培訓
篇8
[關鍵詞]慕課;微課;新媒體;成人教育培訓
一、慕課與微課的定義和特點
慕課(MOOC)即大規模網絡開放性課程。“M”是指大規模(Massive)。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每一個課程的參與人群只有幾十個,最多幾百個學生參與其中,而慕課則是覆蓋千萬人的課程體系。另外,大規模還有另一層含義,就是慕課不是個人活動,也不是單純的幾門課程,而是來自于一個團體、一個學校,或者是一個跨學校或者跨過教育聯盟,形成了一個廣泛的課程群。第二個字母“O”是代表開放(Open)的意思,也就是遵循共享的原則,以興趣愛好為導向,只要是想開展學習的人,都可以進入該體系進行學習,不分年齡、性別、地區、學歷甚至國籍,只需要一個郵箱就可以進行注冊,參與學習,而只有這些課程是開放的,才可以被成為慕課。第三個字母“O”代表在線(On-line),慕課是通過網絡采取視頻觀看、在線討論、郵件往來等方式完成學習,上課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當然,這也就注定了慕課學習必須要接受網絡的相關限制和制約,難以開展面對面的學習交流活動,學習者自身也受到了網絡條件的限制。這就對學習者周圍的網絡環境和課程提供者的網絡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第四個字母“C”代表的是課程(Courses)。慕課是處于一門課與一節課堂之間的,一門課程如果由不同的人群來進行講授、錄制就可能出現許多不同的慕課課程,一個慕課課程也可以被分割為多個不同的網絡課堂,每一個網絡課程以一個網絡視頻為中心,用在線答疑、作業練習、評價考核和閱讀資料等部分加以輔助。慕課具有大規模、開放課程和網絡課程的特點,它是由大批量的課程組合而成的,而且慕課是開放性的課程,用戶可以免費使用,當然也有部分的課程是收費的,但是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收費還是很少的。另外,慕課是依托于網絡技術的,課程資源被散布于網上,使人們的學習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的學習活動更加自由、快捷,提高了人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微課也被稱為微課程,主要是以5-8分鐘之內的微型教學視頻為載體,針對某一個學科或者某個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它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主題,課程內容短小精悍,用來集中說明一個問題、一個知識點,或者來闡明一個主題。微課自身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不等同于傳統課程教學中的一個局部片段,具有完整性的特征,方便了人們的學習和掌握。[2]微課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的時間短。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學生自身最好的學習狀態維持在最開始的十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段,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會下降,學習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微課把自己限制在5-8分鐘的時間段之內。第二,教學內容較少。微課的時間較短,在這個短暫的時間段之內,課程必須主題突出、觀點鮮明,時間限制了教學內容。微課往往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某一個教學環節。第三,資源容量小。微課往往是通過計算機或者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學習的,在設計時,必須方便學生下載,保障播放的流暢性,這就使得微課必須限制自己的資源容量。第四,資源組成和結構情景化。微課視頻短小精悍,為了方便學生的學習研究,需要輔助一些必要的多媒體課件、在線測試等手段,方便學生理解掌握,而且微課要觀點明確,主體清晰,構成一個情景化的教學資源包。第五,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一個微課課件往往是針對一個知識點,一個微課就是一個主體,內容非常具體。第六,草根研究,趣味創作。微課內容短小,加之現階段的各種多媒體制作技術成熟,操作簡單,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微課的制作者,而且教師在制作微課過程中,往往會選擇那些自己熟悉和擅長的區域進行。第七,成果簡化,多樣傳播。微課視頻時間短,內容少,極其方便人們的學習和掌握;同時,微課主體鮮明,內容具體,易于表達。這就使得微課的成果容易被轉化。并且,微課資源的容量小,可以在各種移動終端上進行播放和傳遞,方便了多樣化傳播方式的發展。第八,反饋及時,針對性較強。微課可以通過計算機、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傳播,可以及時掌握他人意見,了解他人對自己的教學評價,及時反饋可以幫助制作者進行實時的調整和提高,不斷促進微課創新發展。[3]
二、慕課與微課在新媒體時代成人教育培訓中的應用建議
(一)構建社會和學校層面的認可制度
成人學習者參與教育培訓的目的不止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素質,豐富自己的認知,也想獲得企業和社會的認可,進而這些學習者才會更加具有學習動力,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培訓學習中。[4]因此,成人教育培訓機構在采用慕課和微課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時,必須要通過相應的質量保障機制,認可成人學習者慕課和微課的學習成果,把慕課和微課的成果和純粹的課堂教育放在一樣的地位上,這樣才能避免學習者的種種后顧之憂,才能促進成人教育培訓的持續健康發展。現如今,我國主張開展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這些目標的實現僅僅依靠成人教育機構是無法實現的,必須構建和完善全民學習的平臺、渠道。所以,構建政府或者學校層面的認可制度,通過一定的程序認可成人所學的慕課和微課的成果。這樣可以極大滿足成人學習者的多樣化需求,解決成人教育機構教育資源匱乏、管理混亂的問題。
(二)加強移動終端設備的開發
慕課和微課是依托互聯網和移動網絡設備存在的,把一些教學視頻資源上傳到網絡數據庫中,方便用戶學習和下載,而整個學習的過程和下載傳播的過程都離不開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和幫助,要想把慕課和微課充分納入到成人教育培訓結構體系中,必須不斷完善區域內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保障成人學習者網絡環境暢通無阻,可以順暢實現學習資源獲取。另外,慕課和微課的視頻資料都是需要借助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來進行播放的,學習者需要借助這些移動終端設備來開展正常的學習活動。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移動終端設備的開發,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而且要利用相應程序,構建一個學習者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方便學習者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以便他們能夠及時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也方便教師和成人教育機構及時了解到學員的學習情況,確保學習質量。此外,交流溝通平臺的建立,方便了相互之間的聯系,增加了學員的歸屬感。[5]
(三)成人教育機構要加強對慕課和微課資源的管理
慕課和微課資源是存在于網絡中的,網絡自身的開放性特點使得這些微課和慕課資源來源廣泛,數量龐大,微課和慕課制作者也來自于各個群體,各自出發點也不相同,課程內容各式各樣,加上網絡自身管理的復雜性特征。這些資源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很難得到保障。[6]成人教育機構在應用微課和慕課資源時要加強資源管理,做好課程資源篩選。
(四)加強成人教育培訓改革,把線上與線下學習結合起來
慕課和微課具有不少自主性,易缺少規范性和限制性,線上教學活動缺少了線下教育的統一性和規范性,不利于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影響了相互之間的感情培養。成人教育機構要加強成人教育培訓改革,把線上與線下學習結合起來,使慕課、微課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結合,全面提升學員綜合素質。[7]
作者:鐘以彬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參考文獻:
[1]胡新星.我國“慕課”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5.
[2]張中興.微課與微課程研究進展綜述[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6).
[3]殷丙山.慕課和微課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5,(1).
[4]張成艷.慕課背景下成人學習者的機遇與挑戰[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5]姚滿團.微課發展現狀及其推動教育公平的實踐價值[J].現代教育技術,2014,(8).
篇9
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大。煤礦培訓機構非礦井的主生產效益單位,培訓信息化方式非培訓的單一方式,培訓效果不是短線收益,而投入往往是一次性較大投入,加上信息化技術設備更新換代過快等等因素都致使大多數單位不愿意投入過大,往往都愿意在投入少但顯而易見的硬件上做“表面文章”,面對日新月異卻有著實用價值的應用軟件或相關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則“冰封遠泊”。這些都大大的影響著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培訓業務軟件建立并完善的同時,思考著如何規劃建立并豐富適用于煤礦培訓教學軟件和培訓實操考核軟件資源,使之加快加強發揮作用將是煤礦安全培訓信息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信息化技術專業老師缺乏。煤礦安全培訓教學軟件、考核軟件操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網絡資源、數字資源的使用或制作,計算機設備正常維護以及學員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等都要求著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存在。然而,目前各培訓機構的教師任職要求均是要求從事煤礦專業。雖然教師培訓課程中有計算機課程的安排,但基本上是48學時內的短期課程,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煤礦安全培訓實操考核軟件開發應用至今都是空白,煤礦各單位深具特色的培訓信息互聯網網頁也是盲點。對于計算機技術應用大多數老師都是略知一二,不能深層次的滿足時下的需求,信息化建設也就不能深入開展。因此煤礦信息化建設深入開展配備一批精專業,高素質的信息化技術教師是勢在必行。
因材施教難以徹底實現。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采用大量直觀震撼的圖文,提供了動感真實的視頻等資料,都足以在短時間內給學員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讓學員對以難以理解的一堆文字直接通過感官理解并牢固掌握。但這種教學在以人為本的同時卻難以徹底做到因材施教,難以實現學員的個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實操能力的培養。時間長久還是會淪為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同時也會助長部分教師過度依賴視頻和圖文,造成課堂交流互動減少。如何打造行之有效的煤礦培訓信息化建設體系,使大力出資購置的培訓設施全面的應用于實際培訓,體現出培訓信息資源的效益,讓廣大培訓教師好參學學員廣為贊嘆,讓煤礦培訓信息化建設逐步深入的發展下去,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去著手。
煤礦安全培訓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1.創建現代信息技術的大應用和大學習環境。利用多年來大家已經認識并應用的軟硬件計算機技術知識和虛擬網絡等信息技術知識來完成煤礦生產過程中單位內外各類上傳下達的信息多采用網絡信息資源,讓人們深深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是何等的重要,而就其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而言,虛擬Internet更是何等的重要。促使其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知,發現不知才能確定求知需求,以此創建出學習的環境,逐漸形成良性的循環。當然,這也要求社會對煤礦信息化的應用和建設給予高度的關注和大力的支持。
2.建立本單位的信息化建設規劃,自主研發適用且實用本單位的信息應用軟件。各煤礦培訓機構信息化硬件設施已相繼完善,將有利于軟件建設的投入。培訓信息管理辦公應用軟件也日益完善更新,多媒體教學卻僅限于教師PowerPoint制作,相對適用的多媒體教室卻未跟到位,如果進一步建立多功能電教室,在已使用的廣域網的同時完善單位內部局域網,開發制作實用的培訓網站,建立可以資源共享的“煤礦電子圖書館”,構建專業的知識素材庫,設計并組建出教師個人網頁將會有力的深入推進培訓信息化建設。專業的知識素材庫,包括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例如演示型視頻資料,優秀的公共課程課堂教學視頻,培訓應用小軟件(如電子文檔教學畫筆,相當于板書時用的粉筆),培訓教學軟件(包括優秀的課件,教案,圖文等),當然這些都不應是簡單的資料堆積,而是精確實用的,與技術更新知識結構相聯系,滿足煤礦專業各層次人員的需求。對于眼下煤礦實操考核軟件這一空白,可以建立網絡模擬任務操作型軟件,尤如當前各類非常流行的網絡游戲,由操作人自己建立戶名,進入找軟件管理員索要任務安排,任務完成環境就是虛擬礦井環境,整個考核任務可以設置時間,操作對錯有效果。將真實的生產環境虛擬化,形象化,極有助于學員學以致用,用有所為。這種技術與習慣,在教師、學員都是一個培養和塑造自身的良好過程。
3.重視建設信息化專業技術教師隊伍。目前很多煤礦培訓老師對自身計算機信息技術掌握程度的提升都是淺嘗輒止,究其原因多是教學觀念未曾轉變,因此要培養出信息化專業首要改變教學觀念。很多教師多是單位的骨干,他們不適應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并且認為信息技術的引入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過于分散,最終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由此心里犯怵。建設信息化專業技術教師隊伍必要途徑一是堅持自主培養,二是堅持高質量人才引進。二者都要求具備嫻熟的信息化操作技術,精湛的計算機維護技藝。以此才能落實信息化建設。
4.信息化教學不是教學模式而是教學過程。很多教師將信息化教學當做了教學模式,將課件做的滿滿的,將生動的課堂互動講解換做了動感震撼的視頻,過度的依賴課件忽略了學員的心理需求。并非所有課程內容的教學都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只是教學的一項過程,可以將呆板的信息化技術生動化,將信息化教學的主旨從教學目標變成學員想知道的知道多少,還想知道多少這種“人情化”的思考。在確定學員知道什么后設計出主題知識庫,跟學員共同探討某項技能操作或完成技術標準的實施,發揮出學員的主動性,在“知道”中發現他們“不知道”,利用他們求知的欲望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傳授他們“查詢、獲取、整理、處理、存儲以及表達信息"的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單位內部學員交流的平臺,讓平日里自然而然的“閑聊”變成“有意義的討論”,悄無聲息中感受網絡文化,信息文化,實現學員個性化培養。
結語
篇10
在農民遠程培訓中,課程質量的高低對農民培訓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但農業網站提供的網絡課程使用率通常都不高。這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農村網絡教育起步較晚,現有的農民培訓網絡課程無論從質量和數量上,都不能真正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為使遠程教育更好地為農民服務,探索和研究農民遠程培訓課程的科學構建勢在必行。
一、當前遠程教育課程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網上資源零散,自主資源不足
教學資源是網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開發者往往只注重內容的精彩顯現,而因種種原因很少開發與之配套的學習資源。事實上,遠程教育中的各種資源相互配套、相得益彰,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優勢和作用,既有利于學習者,也可以降低網絡教育的成本和費用。
網絡用戶的廣泛性,使教師可能無法預測網上學習者的原有認知結構和水平。加之農民學習需求差異大,針對農民的網絡課程應體現網絡的優勢,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切實滿足學習主體的學習需要。但現有的農民培訓網絡課程在自主性學習方面往往只是體現了學習者自己學習的這一特點,并沒有為他們提供各種有利于進行自主學習的資源。
(二)課程內容脫離實際,與生產脫節
課程內容往往是傳統的課堂搬家或教材課件網絡化,有些脫離了農民的實際需求,無關的信息過多,農民真正需要的農業生產技術信息等則相對較少,這大大降低了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培訓結果是使他們“穿著舊鞋走新路”或者“剛學人家三分像,人家又有新花樣”。因此,培訓內容應符合農村的特殊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同時,培訓課程應因地制宜的篩選培訓內容,貼合地方產業規劃要求。目前,農民培訓網絡課程在這方面還很欠缺,沒有很好地體現地區特色,不能有效促進區域特色農業的發展。
(三) 內容單一,系統性不強
現實中的網絡課程往往僅是現行教材的電子版本,課程內容缺乏系統性,知識點簡單羅列。并沒有考慮相同教學內容對于不同水平及類型的學員,要采用不同的呈現形式和組織方式,且重難點也沒有突出。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難理解的農業技術,部分網絡課程也僅僅利用文字形式呈現,沒有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從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角度對學習環境進行模擬,這就使得學員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從而嚴重影響了學員的學習效率。
二、農民培訓網絡課程設置的主要原則及特性
(一)主要原則
根據培養對象的特點,以及培養技能型、技術型人才的目標,其課程開發應以情境性原則為主、科學性原則為輔,即以實踐的行動內容為主、理論的學科內容為輔,并在人本性原則的基礎上將獲得的過程性和陳述性知識內化為能力,并提出建立獨立于學科體系之外的或者與學科體系相對應的行動體系的課程體系框架。
(二)主要特性
1. 整體性
要從農民教育培訓的整體需求出發,面向“三農”,探尋具有普遍適應可能的建構專業課程體系方法和途徑。覆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還包括新型職業農民的個人發展問題。
2. 適用性
主要體現在滿足受訓者不同層次的需求,尤其是有針對性的現實需求。在考慮到課程設置“有用”的同時, 還須堅持培訓專業的適用性與技術性, 須能給農民帶來增產、增收、增效等諸多實惠。
3. 前瞻性
研究者要以發展變化的眼光來思考產業未來的發展,內容要與時俱進, 力求體現新理念,融入國內外在農業發展與創新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品種。
三、 課程內容與體系結構
(一)基礎知識模塊
基礎知識模塊主要保證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基本規格和質量,為受訓者提供必備和通用的基礎知識,提升綜合素養,使其掌握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農業基礎知識,為其專業知識學習、職業技能培養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并提供支持的課程,適用于各類專業。
(二)專業知識模塊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
- 下一篇:醫學檢驗個人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