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垃圾處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常見垃圾處理方法

篇1

關鍵詞:垃圾處理;建筑設計;思考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city garbage treatment pressure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waste treatm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put forwar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arbage disposal field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nking.

Key words: waste dispos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nking

中圖分類號:R124.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一、垃圾處理方法對比

垃圾處理主要有填埋處理、堆肥處理、焚燒處理。其中垃圾焚燒法確實是一種實踐多年的垃圾處理方法。它比起填埋法占地面積小,效率高,結合并網發電,變廢為寶,曾一度被視為一種“減量快”的好方法,吸引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

1、機械爐排爐焚燒爐。這種爐的路床一般采用往復運動爐排,爐排面積較大,爐膛體積較大,不需要對垃圾進行預處理;占地面積較大,灰渣熱灼減率容易達標;垃圾爐內停留時間較長,過量空氣系數大,單爐最大處理量為1200T/D;燃燒空氣供給容易調節,可通過調整干燥段適應不同濕度的垃圾;可通過爐排運往復運動使垃圾反轉,使其均勻;煙氣中含灰塵量較低,燃燒介質不用載體,燃燒工況控制較易,運行費用低;煙氣處理較易,維修工作量較少,運行業績或市場占有率最多,對工程的適應性面廣;總的來講這種焚燒爐對垃圾的適應性強,故障少,處理性能好,環保性能好,運行成本較低。

2、流化床焚燒爐。這種爐的路床一般采用固定式爐排面積和爐膛,體積較小,需要對垃圾進行預處理;占地面積較小,原生垃圾在連續助燃下,灰渣熱灼減率可達標;垃圾爐內停留時間較短,過量空氣系數一般,單爐最大處理量為500T/D;燃燒空氣供給較易調節,爐溫易隨垃圾含水量的變化而波動;較重垃圾快速到達底部,不易燃燒完全;煙氣中含灰塵量高,燃燒介質需要石英砂作為載體,燃燒工況控制不太容易,運行費用低;煙氣處理較難,維修工作量較多,運行業績或市場占有率少,對工程的適應性面窄;總的來講這種焚燒爐需要前處理并故障率高,通常加有輔助燃料才能焚燒,環保不易達到。隨著煙氣處理技術的革新和二、三線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需求的提高,選用率呈增長趨勢。

3、熱解焚燒爐。這種爐的路床一般采用多為立式固定爐排,分2個燃燒室,在熱值較低時,需要對垃圾進行預處理;占地面積一般,原生垃圾在連續助燃下,灰渣熱灼減率不易達標;垃圾爐內停留時間最長,過量空氣系數小,單爐最大處理量為200T/D;燃燒空氣供給不易調節,可通過調節垃圾在爐內的停留來適應垃圾的濕度;難以實現爐內垃圾翻動,大塊垃圾難于燃盡;煙氣中含灰塵量較低,燃燒介質不用載體,燃燒工況控制不易,運行費用較高;煙氣處理不易,維修工作量少,運行業績或市場占有率最少,對工程的適應性面窄;總的來講這種焚燒爐沒有熔融焚燒爐的熱解爐,灰渣不可燃盡,熱灼減率高,環保不易達標。

4、回轉窯焚燒爐。這種爐的路床一般采用無爐排靠爐體和轉動帶動垃圾移動,不需要對垃圾進行預處理;占地面積一般,原生垃圾在連續助燃下,灰渣熱灼減率不易達標;垃圾爐內停留時間較長,過量空氣系數大,單爐最大處理量為500T/D;燃燒空氣供給不易調節,可通過調節滾筒轉速來適應垃圾和濕度;空氣供應不易分段調節,大塊垃圾難于燃盡;煙氣中含灰塵量高,燃燒介質不用載體,燃燒工況控制不易,運行費用較高;煙氣處理較易,維修工作量較少,運行業績或市場占有率很少,多用于工業垃圾,對工程的適應性面窄;總的來講這種焚燒爐要求垃圾熱值較高并且運行成本高。

二、以某工程為例對垃圾處理廠建筑設計的思考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對工作、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人們對垃圾填埋場工程的設計已除了要求有合理、先進的工藝流程,還需要整個場區有一個整潔優美的環境和賞心悅目的建筑形態。這就必須對垃圾填埋場工程的原有設計方法和程序思路有一個較大的改變,應把設計的全過程看成是一個持續發展的、不斷開放的、經常變化的動態體系,以確保設計出一個優秀工程來。

某市城南生活垃圾處理場位于該市東南方向約17公里處,某二級公路南側地段,交通十分便利。該垃圾處理場整體設計規模為1000t/d,占地368畝。該垃圾處理場的設計和實施最終體現在社會效益和改善并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為人民創造一個清潔、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工程在設計時不僅要滿足工藝要求,體現工藝設計的先進性、合理性,同時還注重生產管理區、生活垃圾運儲、焚燒區、滲瀝液處理站的內部及外部環境設計,考慮建筑空間設計,造型設計與城市周圍環境的協調關系,為城市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1、總體構思

建筑設計的目的是創造滿足生產要求的空間和環境,既要滿足建筑一般概念要求,同時又必須滿足垃圾處理廠的工藝生產要求。衛生填埋場建設的總平面布置和建設用地,應按照合理節約用地的原則,按照功能分區布置,滿足生產、生活、辦公的需求設計。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合理組織場區總平面設計,整個場區可分為生產管理區、計量區、焚燒發電區、滲瀝液處理站、衛生填埋區等五個區。

(1)生產管理區。生產管理區設在場區的東北側,地勢較高,平整后高程為114.00米。位于場區的入口處。管理區包括:綜合樓、大門及圍墻、機修、倉庫,針對基地狹長的地形盡可能節約用地,因此將辦公、化驗、宿舍、食堂、浴室、車庫等功能結合到一起設計。生活垃圾進廠出入口與辦公出入口分離,附設于計量區,連接二級公路。

(2)焚燒發電區占地101畝,采用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設計建設規模為兩爐兩機,即兩臺500t/d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配1臺12MW和1臺6MW凝氣式汽輪發電機組,設計日焚燒生活垃圾800噸,年發電量1.2億度。附配助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燃料儲藏車間和鋼架結構的生活垃圾轉運箱存放區。將生活垃圾的預分揀、粉碎、壓縮過程前置于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實現垃圾入場焚燒密閉化。預計生活垃圾焚燒前期供應量不足,采取復挖舊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和清理城鄉生活垃圾散點、收集農村鄉鎮生活垃圾等方式補充。

(3)滲瀝液處理站。滲瀝液處理站包括厭氧流化床反應器、氧化溝、沉淀池、污泥泵井、污泥濃縮池、接觸池、管理間、填埋作業車、車庫等。根據自然地形設在填埋場西北坡地,并嚴格按照工藝流程進行設計,平面布置緊湊有序,在構筑物周圍形成帶狀綠化區,從而創造清潔、舒適的工作環境。

(4)填埋區占地250畝,有效容積190萬立方米,設計使用年限29年,填滿后進行堆高處理,延長使用年限。填埋區三面環山場址中間為凹地,地形較封閉,使填埋場與外界隔離,主要填埋焚燒后殘渣與飛灰固化物和復挖生活垃圾篩下物。該場址位于該市東南方向約17公里處,二級公路南側,交通便利。

2、總體空間設計

由于垃圾處理場構筑物比較分散,使得場區建筑在總體空間設計上產生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總體規劃中充分利用地形和生態環境進行布局。在工程用地較緊張的情況下,為了強化場前區,本設計布置了大片綠地和建筑小品,創造了優美舒適的建筑空間環境,把綜合樓與機修倉庫并列布置,創造場前區的公共建筑形象。管理區后為流暢簡潔的生產空間,使功能分區明確相互緊密聯系,整個場區內的構筑物在建筑形式上,力求統一,對每個單體構筑物的色彩運用及傳統的坡屋面處理手法進行統一而細致處理,使建筑具有中國傳統特點。

單體建筑設計。因為垃圾處理場工作環境惡劣,故對每個單體建筑周邊進行綠化處理,空間開闊,富有變化,通過建筑手段為工人創造安靜舒適的生產環境。在單體建筑設計中,通過綜合樓及機修倉庫的合理布置及對基地環境的細致分析,使建筑在狹長的用地范圍內盡可能引入南北向采光,形成一個整體有序的工作環境。建筑造型簡潔明快構圖完整,色彩運用和細部處理飽含著高雅的文化氣息,建筑形象既有中國傳統脈絡,更具現代化風格。綜合樓建筑立面及空間處理采用非對稱的庭院布置,高低錯落,動靜結合,在立面處理上采用傳統的坡屋面的處理手法,從而使得整個建筑立面橫豎舒展,富有韻律。

3、環境與綠化設計

(1)設計原則。目的是將垃圾填埋場區的環境建成富有個性和現代化花園式的場區,綠化的設計原則擬創造清潔、美觀的場區環境。

篇2

收費制度應體現公平

作為管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手段,收取垃圾處理費本無可厚非,但以什么為基礎收取,收取的費用用到何處,就值得商榷了。

《意見》提出,“具體收費標準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作為一種環境政策工具,生活垃圾收費制度首要注意的應是公平性原則。而根據“居民收入水平”確定收費標準的做法,顯然與公平性原則相悖離。并且,在常見的垃圾收費方式中,也不存在這一征收方法。

要體現公平,就應對不同垃圾量收取不同費用。大多數國家如美國、韓國、日本、瑞士、比利時等,均采用按實際排放量的方式收取垃圾費。目前,我國廣泛采用的定額制收取辦法,盡管成本低、管理難度小,但由于居民排放的垃圾數量與所繳費用無直接關系,居民很少有減少垃圾量的動機,甚至可能引起惡意多排垃圾的現象。這對垃圾減量化的作用十分有限。

防止重復收費

《意見》提出,將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作為使用者,居民和企事業等單位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垃圾收集、運輸和最終無害化處理等服務,應為此支付費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已在按月收取垃圾處理費用,有的單列,有的含在衛生費、物業費、管理費等相關費用之中。在新的垃圾收費制度建立、完善之前,原有的垃圾收費方式還是應執行下去。但在新的垃圾收費制度建立之后,原有的垃圾收費方式就應自動轉化為“制度性”垃圾收費方式,將原來的垃圾處理費扣除,以免重復收費。

生活垃圾處理是一項事關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務,處理生活垃圾所產生的費用應當由財政承擔主要部分,再按標準向居民適度收取,才能體現對納稅人權利應有的尊重。另外,收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必須以避免過度加重居民經濟負擔為前提。

收費制度與分類制度結合

篇3

關鍵詞:鄉鎮垃圾 處理模式 建議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工業化進程加快,鄉鎮垃圾化趨勢加劇,而鄉鎮垃圾無序管理和隨意處置已嚴重危及鄉鎮生態環境,影響群眾生活,已成為鄉鎮突出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如何解決鄉鎮垃圾處理問題已迫在眉睫。鄉鎮是社會主義鄉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鄉鎮環境的垃圾處理的現實狀況卻不容樂觀。受到資金、技術限制,城鎮的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我國城鎮生活方式轉變中的重大課題,城鎮垃圾的妥善處置,對保護城鎮環境起到了重大作用。這不僅是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鄉鎮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城鎮居民身體健康,維護區域社會安定的現實需求。在此,以江西省上饒市為例,通過鄉鎮調查,初步探索出適合的鄉鎮垃圾處理模式。

1 鄉鎮垃圾處理現狀調查

1.1 鄉鎮垃圾處理調查現狀

據2011年數據顯示,全國鄉鎮每年產生90多億噸生活污水、2.8億噸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隨意排放;化肥年使用量達到4700多萬噸,有效利用率不到35%;全國4萬多個鄉鎮約60萬個行政村絕大多數沒有環保基礎設施。

在上饒市各鄉鎮中,除了集鎮生活垃圾處理有收集和簡易處理外,鄉鎮農戶生活垃圾處理基本處于空白狀態,集鎮規模小的大約2000人,大的集鎮達到8000人甚或1萬人以上,按照調研數據來看,集鎮每人日產生垃圾量在0.9千克左右,與國家有關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統計口徑南方鄉鎮每日人均產生量為0.8千克相差不大,照此估算,上饒市各鄉鎮每日生活垃圾產生量在1.8噸至9噸,從運作主體來看,鄉鎮生活垃圾都是由各鄉(鎮)政府來處理。從清運情況看,集鎮規模大的鄉鎮生活垃圾基本達到日產日清,集鎮規模小的鄉鎮通常每隔1-2天清運一次。從處理情況看,大部分鄉鎮采用集中簡易填埋方式,還有采用簡易堆積的方式。而在滿意度方面,多達51.50%的村民對目前的生活環境感到不滿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感到滿意的僅占19.2%,充分說明居民對于這種“垃圾圍城”的生活環境并不滿意。

1.2 鄉鎮垃圾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中發現,當前鄉鎮垃圾處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垃圾數量猛增,房前屋后,村內外低洼處小型垃圾堆非常常見,并且無人過問;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塑料袋、飯盒、可樂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破化肥袋子、爛塑料薄膜、破鞋襪等丟棄越來越普遍;垃圾的綜合利用率低,很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被隨意丟棄。

垃圾處理一般包括收集、轉運、處理三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調查中上饒市各鄉鎮垃圾處理在這三個環節都還做得不夠:

一是大部分鄉鎮沒有設置固定垃圾轉運站。大多數鄉鎮只是建立垃圾臨時轉運點,只能露天作業,對空氣的二次污染較大。

二是大部分鄉鎮沒有專業的運輸工具。大多數鄉鎮垃圾運輸車使用的基本是農用車或拖拉機,基本沒有密封,運輸過程中泄露、吹散情況嚴重,給二次收集帶來極大困難。

三是少有專用、規范的垃圾填埋場,未做到無害化處理。部分鄉鎮采用簡易的垃圾填埋場,只是在原始的地形上加以開挖而成,沒有采取任何的防滲處理措施,有的鄉鎮甚至只是采用簡單露天堆積,未做任何處理。

四是鄉鎮垃圾處理運轉資金困難。據了解,一個集鎮人口約8000人規模的鄉鎮,每天的垃圾生產量達到7噸以上,采用集中填埋式處理,包括雇用專業車輛開挖及填埋土方、運輸車輛維修、油費、人工工資等一年運轉費用達到20萬元,而收取的垃圾處理費不到3萬元,其余缺口需要鄉鎮財政貼補,給鄉鎮增加巨大的經濟壓力。

1.3 鄉鎮垃圾處理問題存在的原因

鄉鎮垃圾處理作為鄉鎮環境問題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鄉鎮環境改善的進程。鄉鎮環境問題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痼疾,無法從單方面來有效地解決,這就需要多角度來探討鄉鎮垃圾處理現狀存在的原因。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垃圾處理簡單、隨意。鄉鎮普遍存在公共設施建設滯后現象,鄉鎮生活垃圾,大部分被簡易掩埋、堆放。久而久之垃圾成山,不僅附近的空氣質量很受影響,而且對當地的地下水資源、土地合理利用危害甚大。整體呈現出處理主體個體化、分散化,技術水平低,處理不徹底,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等特點。

二是農民環保意識不強。鄉鎮垃圾處理問題的解決需要全民共同參與,需要農民的積極配合。但是出于自身受教育水平、國家宣傳力度、鄉鎮農業生產模式、傳統風俗習慣等原因,村民的衛生意識較為落后、環保意識較為淡薄、價值觀念滯后、生態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足,亟待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水平,強化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是鄉鎮垃圾處理法規較少。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收集、儲存、利用、回收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防治污染環境,按照“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控制廢棄物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專門規定:鄉鎮生活垃圾污染環境防治的具體辦法,由地方性法規規定。但是這些法律并沒有得到切實的貫徹和實施。

四是政府資金嚴重不足。鄉鎮居民點相對分散,交通不便造成處理費用大增,但是由于村莊可支配的公共資源有限,村莊自身無法拿出大量的資金來處理村莊內部的垃圾。市縣鄉等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只能兼顧到城市和鄉鎮的垃圾處理,基本沒有專項資金對鄉鎮垃圾處理進行投入,使得鄉鎮產生的垃圾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2 鄉鎮垃圾的分類和技術可行性分析

2.1鄉鎮垃圾的來源、分類

在我國,鄉鎮垃圾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1)生活垃圾:主要來源于村民的生活消費品如燃煤、飲食食材、塑料制品,各種廢棄工具和破舊衣物等。其主要成分包括煤渣、廚余物、廢紙、廢塑料、廢舊家電等。(2)產業廢棄物:主要指工、農、畜牧業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養殖業產生的大量糞便。由于這類廢棄物有機成分含量高,不及時、合理的進行處理,將會侵占大量土地和污染附近水體環境,對農村生態系統將造成一定不利影響。(3)危險廢棄物:主要來源于農村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含汞鎘電池、廢礦物油、含汞廢日光燈管、失效農藥和滅鼠藥等。這類垃圾往往帶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險性,需要及時妥善的處理,否則會嚴重危及到當地甚至附近鄉鎮的環境。

根據生活垃圾的組分可將鄉鎮生活垃圾分為四類:(1)有機垃圾:如生菜、剩飯、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以及秸稈、草木等;(2)無回收價值的無機垃圾:如灰土、煤渣、破廢瓷器等;(3)有回收價值的廢品:如紙類、玻璃、金屬等;(4)毒性垃圾:如含汞鎘電池、滅鼠藥等。

2.2 鄉鎮垃圾處理的技術可行性

通過對上饒市鄉鎮地區垃圾成分的調查可知,其中生活垃圾中約有70%是灰土,剩余30%是廚余、磚瓦、玻璃、塑料、紙、織物、金屬、木竹、有毒有害廢物,生活垃圾中主要是無機成分,有機成分很少。農業廢物主要是秸稈、畜禽糞便及少量其他廢物(主要是廢棄農藥瓶)。區別于城市垃圾,鄉鎮垃圾分布面更廣、收集更為困難,因此必須探索一條與鄉鎮實際相吻合,與經濟承載實力相適應,與城鄉統籌發展相一致的科學處理模式,并根據各地事情有針對性地選擇應用。

目前我國使用較多的垃圾處理技術主要有:(1)堆肥化。堆肥化就是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進固體廢物中可降解有機物轉化為穩定的腐殖質的生物化學過程。能用堆肥化技術進行處理的廢物包括庭院垃圾、有機生活垃圾、有機剩余污泥和農業廢物等。(2)衛生填埋。衛生填埋是采取防滲、鋪平、壓實、覆蓋等措施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處理和對氣體、滲瀝液、蠅蟲等進行治理的垃圾處理方法,最終對填埋場封場覆蓋,從而將垃圾差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的處理技術。(3)焚燒。焚燒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但處理費用高、操作復雜、產生二次污染。依據目前鄉鎮的的垃圾成分及經濟情況,鄉鎮垃圾處理模式必須遵循因地制宜、技術可行、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原則,確保“建得起、能運行”,因此鄉鎮垃圾應采用組合式處理原則。

3 鄉鎮垃圾處理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規劃先行、以城帶鄉”的原則,縣(市)政府作為鄉鎮垃圾處理建設規劃的主體,針對不同縣域實際情況的差異,應該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情況、經濟可行的垃圾處理模式。鄉鎮垃圾處理模式包括三種“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模式、“回收利用-沼氣發酵-衛生填埋”模式和“混合/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處理”組合模式。

3.1 “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模式

對于縣域面積較小、縣城位于縣域中心且經濟實力較弱的縣(市),可以采用在縣城集中建設一座垃圾處理場,鄉鎮建設垃圾中轉站,村組建設垃圾收集點,采用“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模式,處理模式可以采用焚燒或填埋方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一個縣只需建設一個垃圾處理場,一次性投資相對少,缺點是距離縣城較遠的邊遠鄉鎮垃圾運輸成本較高。對于縣域面積較大或縣城不在縣域中心的縣(市),可以根據縣域的實際情況將本縣劃分成2-5個片區,在處于每個片區相對中心的鄉鎮建設一個垃圾處理場,各鄉鎮負責收集和轉運本鄉鎮垃圾,即采用“村收集-鄉(鎮)轉運-片區中心處理”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垃圾轉送距離相對較短,運轉成本相對減少,但一次性需建設多個垃圾處理場,首次投資增大。

3.2 “回收利用-沼氣發酵-衛生填埋”模式

垃圾處置的目的是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垃圾處置方法有三種: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衛生填埋的方法技術簡單,投資少,但占地面積大,也容易帶來二次污染。傳統的堆肥法要二次發酵,占地面積也很大,切堆肥技術要求高,產品指標的一致性較難控制,加之產品自身價位低,不易貯藏及遠距離銷售。焚燒處理的減容量及無害化效果最好,但投資及運行費用較高,空氣二次污染較難控制。各國普遍采用的先進方法是上述三種的組合。根據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現狀,對于人口居住分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戶分散養殖普遍的地區,適宜發展戶用沼氣,將有機垃圾作為沼氣發酵原料加以利用。可以“回收利用-沼氣發酵-衛生填埋”模式。對于鄉鎮垃圾,可以設置專門的收集點,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鼓勵居民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對于已經一次分類的垃圾,可大大減少二次細分類的工作量,將細分后的不同垃圾分別進行回收利用(玻璃、紙張、塑料等)、衛生填埋(煤灰、磚頭等無機垃圾)、沼氣發酵(菜葉、瓜皮等有機垃圾)和集中處理(電池等有毒垃圾)。“回收利用-沼氣發酵-衛生填埋”模式是一種投資少、運行成本低、工藝簡單的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和模式。

3.3 “混合/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處理”組合模式

經濟較為發達的的鄉鎮可以采用“混合/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處理”的組合模式。結合鄉鎮實際情況,因分揀和處理處置方式的不同,為實現對鄉鎮生活垃圾的最優化處理。由村民主動混合/分類投放到固定收集點,將垃圾集中后進行人口分揀,根據垃圾本身可回收、有機、無機、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等性質進行分類,再將分類后的垃圾分別運輸到不同的處理點,進行回收、堆肥、填埋等處理。其中,采用混合投放還是分類投放,需要考慮到當地的經濟水平,采用混合投放收集簡單,不需要單獨分揀和處理,所需要的勞動力較少,難度和成本較低,但垃圾集中后分揀完全的難度增加,同時不利于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實現;而分類投放則更為有效率,勞動力投入較少,一般而言后續處理難度低于混合分揀,但分類設置不明確可能會導致垃圾后續處理暗度增加。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分類收集處理的原則必須得到貫徹,不同性質的垃圾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用組被充分利用實現資源化,無用組經過處理實現無害化,鄉鎮垃圾中轉站對待處理垃圾進行壓縮實現減量化,以實現鄉鎮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總目標,同時必須考慮不同鄉鎮地區的實際村情進行合理選擇,構建相應的組合模式,方可實現有效的來及處理。

4 鄉鎮垃圾處理的相關建議

除了選擇適宜的垃圾處理模式,在鄉鎮建設過程中政府、企業、村民等各種主體還必須有相應行動,方可實現真正達到有效處理鄉鎮垃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調查中上饒市的經驗已經表明,借鑒城鎮環境污染治理體系是一條現實可行的方案,除此之外,還應積極向國外好的處理模式學習,現針對我國鄉鎮現狀,具體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提高農民素質,宣傳環保知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電視、報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傳鄉鎮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不僅要強化鄉鎮基層干部的環保意識,還要對廣大農民進行宣傳,加強對大中小學生的環保教育,使環境保護深入人心。只有全體農民自身形成了對環境保護的共同認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鄉鎮的環境面貌,也從源頭上杜絕環境問題的滋生。

二是完善立法,制定村規民約。我國鄉鎮垃圾處理的立法,應借鑒國外經驗,應該重視鄉鎮垃圾處理的專門性立法。同時立法過程應與鄉鎮建設相結合,使鄉鎮垃圾處理和社會主義鄉鎮建設相互結合,促進鄉鎮垃圾問題的早日解決。并制定村規民約,規范垃圾處理行為,特別是對農藥、醫療垃圾、電池等敏感垃圾進行回收,集中進行處理。

三是設立相關部門。村民的自治力是有限的,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履行管理公共衛生事業的職責。結合鄉鎮建設的契機,政府有必要設立鄉鎮垃圾管理的職能部門,加強對社會主義鄉鎮建設過程中鄉鎮垃圾處理工作的監管、指導。運用行政手段對鄉鎮垃圾處理進行強制性規范實施,建立垃圾回收制度,結合村莊特點建設回收站、小型處理廠,對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行一定的懲罰。

四是引進科學技術。鄉鎮垃圾技術處理的技術突破不能單憑村民自身的摸索,必須借助相關科研人員的技術攻關。針對鄉鎮的具體情況,對垃圾的處理實現資源利用回收,將科技運用到垃圾處理上,把村民眼中的垃圾變成寶貴的可利用資源,如建立沼氣工程。在自然生態基礎良好的鄉鎮,盡量實現用生態的方式實現垃圾的自凈處理,減少清運垃圾的成本和費用。

參考文獻

[1] 尚曉博,張朝升,榮宏偉等.中國農村生活垃圾問題與解決對策[J].現代化農業,2011(11):34-36.

[2] 鄭好,梁成華.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現在及管理對策研究[J].北方園藝,2010(19):223-226.

篇4

垃圾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過程中拋棄的“廢物”。根據垃圾的來源可分為:生活垃圾、工業垃圾、農業垃圾、建筑垃圾、醫療衛生垃圾及戰爭垃圾。按垃圾物質成分可分為:化學藥品垃圾、塑料與泡沫垃圾、玻璃質垃圾、金屬與合金垃圾、非金屬建筑材料垃圾及飲食廢物等垃圾類型。按垃圾賦存狀態又可分為:固體垃圾、液體垃圾(如化學試劑、工業廢水、污水等)、氣體垃圾(如廢氣、汽車尾氣及燃煤煙等)。

我們知道,氣態和液態垃圾直接排放到我們的生存環境中,固態垃圾在地球生物圈中發生腐爛、分解、轉化并釋放有害氣體與組分,再進一步遷移和擴散到生活環境的各個角落,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與蔓延,危及人的生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約10億以上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

工業污水,特別是含鎘、鈷、鉛等有害離子和有害有機物污水的直接排放,會導致海洋、江河、湖泊及其流域水系(包括飲用水)與土質污染。

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癌癥及難以治愈的各種疾病均與空氣污染和食用被農藥與化肥污染了的動植物有直接關系。由微量元素含量超標造成的地方病也與垃圾污染有一定聯系。

垃圾大戰

面對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的態勢,全球各國都在努力探索垃圾處理技術,目前主要采取焚燒、填埋、堆肥3種較為常見的處理技術。然而,這3種處理方式又各有利弊。

填埋技術

填埋是最原始、最常見的城市垃圾處理技術,一般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溝和填坑等方式。將垃圾傾倒在某一規劃選定地域,然后分單位作業,層層壓實,用土等材料加以覆蓋,使其發生生物、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有機物,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填埋最大特點是處理費用低,方法簡單,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資源的二次污染。隨著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適用的填埋場地愈來愈少,開辟遠距離填埋場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處理費用。

人們最初采用這種處理垃圾的方法,使垃圾從表面上消失,但并未意識到填埋的垃圾不但侵占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據統計,全國每年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約75萬畝),浪費了垃圾中寶貴的可回收資源,而且對環境也造成了危害。填埋的垃圾在腐爛、分解過程中釋放有害組分和氣體,通過滲透、擴散與遷移作用污染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土壤及其中的動植物。直到今天垃圾的大量出現,人們才意識到填埋的危害性。

沈陽市曾經對10處填埋場進行鉆探取樣,分析垃圾斷層樣品和地下水質,分析結果發現:地下水質惡化,污染嚴重,水混濁發臭,水中均檢出厭氧大腸桿菌;垃圾斷層樣品均檢出有毒有害物質。上海市每天有上萬噸垃圾運往郊區海邊堆放,一座座幾十米高的垃圾山拔地而起,造成周圍環境的嚴重污染。

達到國家部頒標準的衛生填埋場要求填埋場底層要有防滲工程;要有滲濾液導排及收集、處理系統;要有密度足夠大的填埋氣體收集系統及再利用措施;要有特殊的重型設備對作業場地進行分層碾實;要有對地下水、土壤氣體等環境的監測設施。

美國中西部工、商業中心――堪薩斯城,由于地處美國農牧區的中心地帶,大量牲畜、小麥和其他農產品在此集散和加工,有巨大的谷物倉庫和地下天然冷藏倉庫。人口不多,城市周圍是廣闊的鄉村,在遠離城市的一塊丘陵山地的低洼處選建填埋場,為了防止二次污染,他們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底部和周圍鋪有防滲層;分層鋪放,即堆放一層垃圾即蓋土壓實,有些垃圾堆放層還安裝導氣和導水管道,對產生的沼氣進行利用。

日本東京都江東區有一片花草繁茂的土地,人們稱之為“夢島”,整個夢島全部都是用垃圾填海造成的。

天津市在水上公園南側采用垃圾堆山,營造人工環境,變害為利,工程占地近80萬平方米,以垃圾與工程廢土按1:1配合后作為堆山土源,對于滲濾液和發酵產生的沼氣和山坡的穩定性等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堆肥技術

堆肥技術是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使有機垃圾穩定化的過程。經過堆肥處理后,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腐殖質,既解決垃圾的出路,又可達到再資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養分含量低,長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結和地下水質變壞,所以,堆肥的規模也不宜太大。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應用“二次發酵工藝”使堆肥生產趨向于工廠化。堆肥產品可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劑。

堆肥包括好氧發酵及厭氧發酵,好氧發酵工藝周期短、無害化效果好;厭氧發酵周期長、發酵氣對環境影響不利。這種垃圾處理技術應以垃圾分類為前提。因為從垃圾處理和利用角度看,未經分揀的垃圾成分相當復雜,僅僅靠機械篩分的辦法,許多有害物質就會隨著堆肥產品進入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焚燒技術

垃圾焚燒指在遠離居民居住區對可燃性垃圾進行焚燒,以消除其對居民產生直接危害的處理方法。垃圾中的可燃成份在高溫(800℃~1000℃)下經過燃燒而充分氧化,最終成為無害、穩定的灰渣,這種方法一般可使垃圾減量90%,并可回收熱能用于取暖和發電。

由于垃圾的組成成分比較復雜,在開放系統中焚燒垃圾極易造成更加嚴重的環境二次污染。垃圾在燃燒的過程中,不僅釋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和粉塵,同時在含氯塑料存在的條件下還會生成成分更加復雜、污染程度及毒性更強的多氯二苯并二惡英、多氯二苯并呋喃、烴類及芳香烴類等有機污染物質。二惡英是毒性最大的化合物之一,它具有強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內分泌毒性,其毒性相當于氰化鉀的1000倍、砒霜的900倍,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除了劇毒之外,二惡英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溶于脂肪,難以降解,半衰期時間長,屬于持久性污染物,一旦進入人體,7~10年都很難排出,而一旦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致人死地。加上如果垃圾分類不完善,垃圾中含水量極高,且無輔助措施,焚燒過程中爐膛內的煙氣很難始終維持在不產生二惡英所要求的850℃~900℃。所以,如何控制焚燒垃圾時產生的二惡英成為世界性難題。這些有害物質在焚燒地隨著大氣、水的循環,污染人類生存空間和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水、空氣、土壤、動植物等,從而危及人類。

但是隨著城市垃圾逐漸向我們逼近,填埋和堆肥都無法高效處理大量垃圾的情況下,垃圾焚燒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青睞。焚燒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垃

圾處理方法,目前看來是一種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額收費、政府大量補貼、垃圾源頭嚴格分類、垃圾熱值較高情況下的一種較為理想的處理方式。瑞典、日本等國已將垃圾焚燒制能作為開發新能源的一種途徑。從整體上看,我國采用焚燒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焚燒的設備、工藝和技術比較復雜,一次性投資巨大,而且如果解決不好排煙凈化問題,很容易使得垃圾這種固體污染轉化成氣體污染。

目前,比較先進的技術已經達到將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用于發電和供暖。美國西屋公司和奧康諾公司聯合研制的垃圾轉化能源系統已獲成功。該系統的焚燒爐在燃燒垃圾時可將濕度達7%的垃圾變成干燥的固體進行焚燒,焚燒效率達95%以上,同時,焚燒爐表面的高溫能將熱能轉化為蒸汽,可用于暖氣、空調設備及蒸汽渦輪發電等方面。

美國礦務局將廚房垃圾在密閉高壓釜內加熱到380℃,經過20分鐘蒸餾,每噸垃圾可得32千克低硫燃料油。

我國某些城市引進日本垃圾焚燒裝置對醫院等單位的特殊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殘灰約占焚燒前生物垃圾重量的5%,一般為優質磷肥。

垃圾處理路漫漫

縱觀國內外對垃圾的處理方法,我們發現無論哪種處理垃圾的方法,都不能有效地處理和利用垃圾資源。難道我們就這樣任憑垃圾圍城了嗎?其實,在垃圾處理問題上,垃圾分類是關鍵的一步。一些國家提出過垃圾分類處理法,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在實現垃圾的分類收集基礎上通過綜合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思路,并已建立起相當完備的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體系。垃圾混合收集會增大垃圾資源化、無害化的難度。首先,垃圾混合收集容易混入危險廢物如廢電池、日光燈管和廢油等,不利于我國對危險廢物的特別環境管理,并增大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難度。其次,我國人均資源和能源并不十分豐富,垃圾混合收集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能源浪費。垃圾混合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質的回收和循環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燒的有機物資源化和能源化價值。混合收集后再利用(分選)又浪費人、財、物力。

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如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塑料等;澳大利亞一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如今我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4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篇5

關鍵詞: 餐廚垃圾 厭氧消化 停留時間 溫度 氨氮

1. 前言

1.1餐廚垃圾處理現狀

餐廚垃圾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統稱。其中,餐飲垃圾指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的加工過程廢棄物;廚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飯剩菜、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

餐廚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垃圾中所占比例北京37% ,天津54% ,上海59%,沈陽62%,深圳57%,廣州57%,濟南41%。[1]

早期餐廚垃圾主要作為近郊養豬飼料,由于其來源比較復雜,極有可能引起疾病傳播,現已被政府命令禁止。另外,餐廚垃圾也不宜與其他生活垃圾混合處置:由于餐廚垃圾含水率和有機物含量較高,若直接填埋極易在較短的時間內腐爛發臭和滋生蚊蠅,對垃圾填埋作業和滲瀝液收集都會產生較大影響;且由于餐廚垃圾含水率較高,低位熱值僅為2100-3100KJ/kg左右,不能滿足焚燒發電廠進料熱值要求(5000KJ/kg以上)[2]。因此,對餐廚垃圾的處理迫在眉睫。

目前,全國各地均開始興建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理技術主要有:高溫消毒制飼料、好氧發酵制肥、厭氧消化等[3],根據國內工程實例來看,高溫消毒制飼料技術的產品存在同源患,且存在菌種管理問題;好氧發酵制肥堆肥技術存在占地較大、臭氣較難控制、產品銷路不暢等缺點。而相比于以上兩種,厭氧消化技術在高濃度污水處理方面應用已經較為成熟,其主要產品――沼氣為優質清潔能源,副產物(沼液、沼渣)經處理后可達標排放,近些年在國內逐漸成為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重慶、寧波、蘭州、蘇州等地均采用厭氧消化工藝作為餐廚垃圾處理的主體工藝。

1.2厭氧消化基本原理

餐廚厭氧消化處理是指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和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將餐廚垃圾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

厭氧生物處理是一個復雜的微生物化學過程,依靠三大主要類群的細菌,即水解產酸細菌、產氫產乙酸細菌和產甲烷細菌的聯合作用完成。因而粗略地將厭氧消化過程劃分為三個連續的階段,即水解酸化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第一階段為水解酸化階段。在該過程中復雜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機物先在細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小分子和溶解性有機物,然后滲入細胞體內,分解產生揮發性有機酸、醇類、醛類等。這個階段主要產生較高級脂肪酸。第二階段為產氫產乙酸階段。該過程中在產氫產乙酸細菌的作用下,第一階段產生的各種有機酸被分解轉化成乙酸和H2,在降解奇數碳素有機酸時還形成CO2。第三階段為產甲烷階段。此階段主要依靠產甲烷細菌的作用,將乙酸、乙酸鹽、CO2和H2等轉化為甲烷。此過程由兩組生理上不同的產甲烷菌完成,一組把氫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甲烷,另一組從乙酸或乙酸鹽脫羧產生甲烷,前者約占總量的1/3后者約占2/3。

雖然厭氧消化過程可分為以上三個階段,但是在厭氧反應器中,三個階段是同時進行的,并保持某種程度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一旦被pH值、溫度、有機負荷等外加因素所破壞,則首先將使產甲烷階段受到抑制,其結果會導致低級脂肪酸的積存和厭氧進程的異常變化,甚至會導致整個厭氧消化過程停滯。

影響厭氧反應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溫度、pH、有機負荷、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營養物質含量等。根據實際經驗,餐廚垃圾中基本無有毒有害物質,且其中營養物質含量較高,不需要投加營養元素。

而在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工程實踐中,沼氣的產量是資源利用程度和有機物質降解是否充分的最直觀的指標。因此結合某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前期的中試研究,選擇停留時間、氨氮濃度值和溫度三個具備可操作性的控制性參數進行沼氣量的產量變化觀察,從而為某市后續大規模設計參數提供參考和依據。

2. 工程實踐應用

2.1工藝流程簡介

某市餐廚垃圾處理中試項目,處理規模為20t/d,餐廚垃圾處理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如上圖所示,餐廚垃圾先經過分 揀、磁選、破碎、固液分離制漿等工序預處理后,與油水分離后的滲瀝液一起進入厭氧消化反應器進行厭氧消化反應,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經脫硫、除水凈化后進入沼氣鍋爐燃燒產生蒸汽,產生的蒸汽一部分用于油水分離系統增溫,一部分用于厭氧消化系統增溫,厭氧消化系統產生的沼液經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達標排放。油脂經凈化后作為毛油外售。

本工藝核心環節為厭氧消化。根據厭氧消化溫度的不同,目前國內常見的厭氧消化工藝可分為高溫厭氧消化(50-60℃)和中溫厭氧消化(25-40℃)。相比于高溫厭氧消化,中溫厭氧消化具有運行穩定、能耗較低等優點,且國內中溫厭氧消化工程案例較多,因此本工程選用中溫厭氧消化工藝。

2.2進水水質

根據取樣檢測,進入厭氧消化反應器的進料漿液水質如下表所示:

注:試驗過程中,溫度下降到20℃時間需要1h左右,而從20℃加熱回升到35℃需要30 min左右.

圖6 沼氣產生量隨時間變化圖

如上圖所示,降溫持續時間不同,相對產氣量的變化也不同,當溫度降至20℃持續時間1h時,相對產氣量驟降至2.82%,溫度恢復后,相對產氣量隨溫度很快恢復至波動前的水平;當持續時間為2h時,相對產氣量最低降至0,而溫度恢復后,相對產氣量要經過4.5-5h才慢慢恢復,且比波動前略低。

從實驗結果中可看出,隨著溫度突然降低,沼氣產生量急劇下降甚至停止產氣。雖然溫度不會使厭氧消化系統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但隨著降溫時間的延長,產氣恢復時間也越長。因此在實際工程中應盡量避免溫度驟降問題。主要方法有:增設備用鍋爐和增加備用汽水混合旁路以避免因能源供應系統故障而造成的反應器溫度驟降。

4 結論

(1)根據中試實踐,確定厭氧反應器的最佳運行條件為:厭氧反應器最佳停留時間為35d,停留時間過長,產氣貢獻不大卻會造成反應器過大投資增加,停留時間過短,產氣不充分,有機物降解不完全。

(2)根據中試實踐,厭氧反應器內最佳溫度35℃,溫度的變化范圍應控制在33.5-36.5℃為宜;溫度的驟然變化對產氣效果影響較大,因此在實際工程中,應采取增設備用鍋爐系統和備用汽水混合旁路,以保證能源穩定供應。

(3)根據中試實踐,氨氮對產氣效果影響較大,在實際工程中,應密切關注反應器內氨氮的變化,抑制氨氮濃度的增加。可采用利用出水稀釋氨氮濃度和進料縮短垃圾收運時間等方式來盡量減少氨氮對產氣效果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向會, 李廣魏, 孟虹, 等. 國內外餐廚垃圾處理[J]. 環境衛生工程, 2005, 13(2).

[2] 耿土鎖( 食物性有機垃圾資源化方法[J]. 貴州環保科技,2002(12):15-18

篇6

垃圾收費按收入水平?

作為一種環境政策工具, 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制首要注意的應是公平性原則,即要體現污染者付費、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不同垃圾量對應不同的費用。《意見》中要根據"居民收入水平"確定收費標準的做法,顯然與公平性原則相悖離。在常見的垃圾收費方式中,均不存在這一征收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收費的唯一目標,就是垃圾源頭減量分類。

有調查顯示,在中國,只有不到四成的人會按分類要求將垃圾放入垃圾桶。這與垃圾分類宣傳的缺失不無關系。

垃圾處理費: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

1972 年經合組織成員國(OECD) 環境委員會提出了"污染者付費原則" (Polluter Pays Principle) , 污染者必須承擔清除和削減污染后果的費用。后來該原則又擴展到了"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則"(Polluter and User Pays Principle) , 污染治理的受益者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費用。生活垃圾收費正是基于以上原則提出的。作為使用者, 居民和企事業等單位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垃圾收集、運輸和最終無害化處理等服務, 應為此支付費用。垃圾收費標準不是垃圾排放所造成的環境損失, 而是垃圾收集、運輸和無害化處理的運行費用。 [詳細]

多數國家按量收取垃圾費

垃圾收費主要采取三種方式。即稅收方式——將垃圾費收繳附征于一些稅收, 如財產稅、營業稅、人口稅和產品稅等;附征于公用事業的收費——將垃圾處理費附征于水、電、煤或有線電視費中;直接收費——直接向公眾收取垃圾費。直接收費按照計價方式不同, 又可分為定額制和從量制。

垃圾收費定額制因計費成本低、管理難度小,在中國被廣泛采用。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定額制對垃圾減量化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居民排放的垃圾數量與所繳費用無直接關系,忽略了公眾在垃圾排放量上存在的差異,因此居民無減少垃圾量的動機, 甚至可能引起惡意多排垃圾的現象。

大多數國家如美國、韓國、日本、瑞士、比利時等,均采用按實際排放量的方式收取垃圾費。這些國家通常以垃圾袋或垃圾貼紙或標準垃圾桶為計量單位收取垃圾費, 最能體現"污染者付費"、"使用者付費"原則。 [詳細]

不能繞開垃圾分類談垃圾收費

很多發達國家在多年的垃圾管理經驗中都充分認識到,垃圾末端處理的對策是被動的,只有對垃圾采取源頭減量和有效的資源化利用,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關鍵所在。垃圾收費的重點并非收費,作為一種環境政策工具,只有和垃圾分類結合起來才能起到顯著的作用。建立完善垃圾收費制度的國家無不是有效施行垃圾分類政策的國家。因此,拋開垃圾分類只談收費只能是為收費而收費。

美國街頭的垃圾收集車

瑞士街頭的垃圾回收站,雖然看上去是一個小小的桶,其實整個地下都是空的。最后一個藍桶是扔易拉罐和鐵罐的,而最遠處的黃色小桶是裝廢電池的。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辦公場所,分類回收垃圾筒仍然會占據一大片空間。

美國多州用鼓勵法:讓居民自動分類垃圾

美國各州、甚至是州下屬的各個城市的垃圾收費政策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減少垃圾量已經是許多地方政府的目標。每周都有人專門負責上門回收垃圾,例如在弗吉尼亞州,不管是公寓還是別墅,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必須分開來扔。哪怕一只小小的塑料盒子上,也會畫著可回收的標簽。在艾奧瓦州、密蘇里州和新澤西州、明尼蘇達州等地,垃圾則必須用專門的垃圾袋裝好,或是需要貼上專門的垃圾標簽,才有人回收。而這些垃圾袋和垃圾標簽都需要出錢購買,制造垃圾越多花費越多,借此來鼓勵人們少扔垃圾。為了讓人們享受到垃圾分類回收的好處,一些地市政府的垃圾回收站還會專門用生活垃圾制成營養土,供人們免費領取培育植物。[詳細]

瑞士垃圾回收率高:得益于公民環保教育

瑞士的垃圾回收率非常高,70%的廢紙、95%的廢玻璃、71%的塑料瓶和近90%的鋁罐都得到了回收,廢舊電池的回收率也達到了2/3,都處于歐洲領先地位。瑞士各州對于垃圾處理的規定不盡相同,當地的居民大多都會自覺地將垃圾至少分為廚余、紙張和其他垃圾三類,放入對應的垃圾箱中。每一片居民區還會設立一個分類更細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點,將玻璃瓶、易拉罐、金屬之類的物品分開回收。這些都與當地長期的環保教育密不可分,據了解,瑞士的小學里就有環保課,教給孩子們怎樣給垃圾分類。 [詳細]

日本垃圾分類最成功:投放垃圾嚴格規定時間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空氣中測得的二惡英水平,竟是其它工業國家的10倍,空氣與土壤中的二惡英含量均嚴重超標。因此日本人改變思路,在控制垃圾產生的起點上大做文章減少垃圾產生量的同時,從2000年起,日本先后頒布實施了《家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與垃圾減量相關的法律。政府為宣傳垃圾分類做得也很到位,橫濱市給每個市民發了長達27頁的垃圾分類手冊,有518項注意事項和條款。

除此之外,日本對垃圾投放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定。市民需在指定時間將分類好的垃圾送到指點地點。垃圾中轉運輸站等機構每年年初都會給責任區內的每一個家庭發放垃圾掛歷,每天收運什么垃圾,在掛歷上都有文字圖案標明,一目了然。居民們每天只管按圖行事,就輕松做到了科學分類回收。 [詳細]

韓國垃圾收費從量:變相改變人們垃圾分類意識

韓國最初也并非通過收費來強化垃圾分類這一觀念的。1995年韓政府通過垃圾從量制確立了"污染者付費原則"后,韓國市民想方設法分類垃圾,以便減少要用的垃圾袋。施行后,消費者和企業也都發生了觀念的變化。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包裝能被再利用或容易處理的產品,企業也開始做了適當的調整,如包裝輕量化、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等。據韓國環境部"垃圾從量制施行十年的評價結果",人均垃圾排出量從1994年的1.33公斤減少到1.03公斤。據推算,其間的垃圾處理及填埋費用消減了約7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420億元)。 [詳細]

垃圾分類推廣十年仍然"垃圾圍城"

2000年,原建設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和桂林成為首批試點的8個城市。10多年時間過去了,除了垃圾分類問題一直在"原地踏步",垃圾圍城的現象仍舊愈演愈烈。事實證明,處理垃圾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方法,不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量,單一擴大垃圾處理能力,垃圾處理仍然會成為阻礙城市發展的無底洞。

垃圾圍城:北京周圍的垃圾場。即便如此,全市仍將面臨無處投放垃圾的境地。

中國城市垃圾處理量跟不上產生量,“垃圾圍城”成趨勢

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居住人口的膨脹,正在成為影響城市垃圾產生量的兩大重要因素。數據顯示,2009年,北京市居民和單位生活垃圾產生量日均達到1.84萬噸,垃圾增量目前仍按照每年8%左右速度持續上升。在垃圾產生量增加的同時,處理能力卻嚴重不足。曾有預言,按照目前北京城市垃圾的增長速度,3年內,全市垃圾填埋場就會填滿,全市將面臨無處投放垃圾的境地。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1/3以上的城市面臨"垃圾圍城"困局。除縣城之外的600多個城市中,有2/3的城市處于垃圾包圍之中。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詳細]

垃圾生產量難降低,中國城市垃圾分類成擺設

篇7

什么是數學應用題?簡單地說,就是“數學在各方面的應用”的問題,是“有實際背景”的數學問題。高考考查的是綜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解決在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的簡單的數學問題,即實踐能力。從1995年開始,高考加強了對數學應用題的考查。這類題目的立意、實際背景、創設的情景、設問的角度和方式新穎靈活,對考生的能力和數學素質要求較高,出于考查能力和素質的需要,數學應用題成為近幾年高考的熱點之一。

應用題的命制突出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體現“貼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難度”的命題原則,小題鮮活,大題不難。

一、課標及考綱對應用意識部分的描述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把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作為基本理念之一,并提出,高中數學教學在數學應用和聯系實際方面需要大力加強,應力求使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在“課程目標”中提出,要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二、高考數學應用解答題考查的常見類型和趨勢

要解好應用問題,首先要增加應用數學的意識。一般來說,解決應用問題可分兩步,第一步,分析問題,抓住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將其轉化成一般數學問題;第二步,利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其中的關鍵在于如何將實際問題數學化,也就是說如何等價轉化成一個數學問題。如果能將常見應用題類型化,必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本文通過歸納在數學實際應用問題教學中的四種常見類型,使學生在遇到應用題時能心中有數、有的放矢,迅速形成解題思路。

1.利潤最大、產值最高、造價最低等問題。其理論依據有:一元二次函數、分段函數、不等式及方程等,處理方法主要是應用函數與方程、函數與不等式的思想方法,通過構建函數,求出最值。求最值時應注意導數法的運用。

例1.(2009山東卷理)兩縣城A和B相距20km,現計劃在兩縣城外以為直徑的半圓弧上選擇一點C建造垃圾處理廠,其對城市的影響度與所選地點到城市的的距離有關,對城A和城B的總影響度為城A與城B的影響度之和,記C點到城A的距離為xkm,建在C處的垃圾處理廠對城A和城B的總影響度為y,統計調查表明:垃圾處理廠對城A的影響度與所選地點到城A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比例系數為4;對城B的影響度與所選地點到城B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比例系數為k,當垃圾處理廠建在的中點時,對城A和城B的總影響度為0.065。

(1)將y表示成x的函數;

(2)討論(1)中函數的單調性,并判斷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建在此處的垃圾處理廠對城A和城B的總影響度最小?若存在,求出該點到城A的距離;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函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運用待定系數法求解函數解析式的能力,運用換元法和基本不等式研究函數的單調性等問題。

2.利率、增長率及翻番等問題。其理論依據有:等差、等比、指數函數、方程、不等式及近似計算等。處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數列知識構造指數式方程或指數式不等式。如2001年全國高考理科第21題;2002年全國高考理科第20題、文科第18題。

例2.(2008年山東卷理)在某地的奧運火炬傳遞活動中,有編號為1,2,3,…,18的18名火炬手。若從中任選3人,則選出的火炬手的編號能組成3為公差的等差數列的概率為()。

(A) (B) (C) (D)

解析:以大家注意的奧運會為背景,考查數列與概率知識。體現了貼近生活,關注年度熱點問題。

3.航行、測量等問題。其理論依據是正余弦定理、平面幾何與三角函數等知識。考查難度較低。如2007年山東理科卷第20題等。

例3.(2007山東卷理)如圖,甲船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勻速直線航行。當甲船位于A處時,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處,此時兩船相距20海里。當甲船航行20分鐘到達A處時,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處,此時兩船相距10海里,問乙船每小時航行多少海里?

解析:這是課本中常出現的航行問題,學生都很熟悉,但要準確理解方向角、方位角等概率,正確作圖,利用解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求解。

4.概率統計應用題。其理論依據有:排列、組合的應用,各類典型事件的概率公式、期望、方差公式。從幾年高考試題來看,解這類題的關鍵是能正確寫出排列組合數,能判斷該事件是互斥事件(對立事件)還是相互獨立事件(獨立重復事件)。如2008年廣東理科第17題。特別是2008年福建理科第20題還考查了分布列、期望等統計知識。

例4.(2008年福建卷理)某項考試按科目A、科目B依次進行,只有當科目A成績合格時,才可繼續參加科目B的考試。已知每個科目只允許有一次補考機會,兩個科目成績均合格方可獲得證書。現某人參加這項考試,科目A每次考試成績合格的概率均為,科目B每次考試成績合格的概率均為。假設各次考試成績合格與否均互不影響。

(Ⅰ)求他不需要補考就可獲得證書的概率;

(Ⅱ)在這項考試過程中,假設他不放棄所有的考試機會,記他參加考試的次數為ξ,求ξ的數學期望Eξ。

解析: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考試為背景,考查概率、期望等有關知識,我們要注意到題目背景的公平性,數學的應用性。

三、結語

篇8

餐廚垃圾概述

餐廚垃圾包括家庭處理食品產生的易腐垃圾,餐飲企業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以及消費者在餐桌上吃剩的廢棄食品。餐廚垃圾主要由原料初加工時產生的蔬菜果皮及根葉、蛋殼、鱗毛內臟等廢料,精細加工時產生的污水廢油、邊角料和因不合理烹調浪費的食物,以及消費者吃剩的主食、菜湯、魚刺肉骨以及包裝、牙簽和紙巾等組成。餐廚垃圾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植物纖維和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極佳的回收利用價值,經生物技術處理可實現清潔化、資源化、能源化、飼料化。但其中大量的水分和有機物,又使得其易腐敗發酵,滋生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質,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甚至被不法人員利用成為“泔水豬”、地溝油等有害產品的原料,而地溝油會破壞人體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胃腸道疾病、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餐廚垃圾產生的原因

原料過度烹調。中式菜肴在原料的初加工過程中會有果皮根葉、鱗毛內臟等產生,再加工過程中食材多需過油,產生大量老油廢油,菜品出盤后還需裝飾點綴,這部分食材多數不被食用。另外,錯誤的烹飪或食材搭配使食物失去食用價值,形成廚余垃圾。

餐飲浪費嚴重。受我國傳統飲食習俗和文化影響,逢年過節豐盛的節慶食物堆滿了餐桌;宴請時,菜肴的數量和檔次乃至是否有剩余成為了衡量好客與否的標志,更不會打包剩菜飯;風味一般的食物被對食物的感官要求較高的人大量丟棄。

道德責任缺乏,垃圾私賣、地溝油等屢禁不止。垃圾私賣既方便餐飲業處理餐廚垃圾,又能帶來額外收益,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不惜違背國家的政策規定。另外地溝油等利用餐廚垃圾生產出的有害產品,也是不法商戶缺乏道德責任的表現。

現有政策不完善。目前國家層面涉及到餐廚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和《餐飲企業經營規范》等。2009年我國首次向國務院報批《餐廚垃圾資源利用技術要求》,這一標準規范是針對餐廚垃圾的首次嘗試。另外還有《餐廚廢油資源回收和深加工技術標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等部門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關于印發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初選名單及編報實施方案的通知》等。但這些規定都過于原則化,操作性不強。地方層面來說,上海市最先對餐廚垃圾立法,制定了《上海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隨后北京、西寧、烏魯木齊、石家莊等城市也根據各地情況制定了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但地方法律存在對餐廚垃圾概念范圍和立法目的的界定不合理、懲罰力度上缺乏威懾力、法規位階較低、嚴肅性和強制性較差、相關配套設施及實施細則未建立起來等問題。另外已有先進技術得不到國家認可,如有企業能將經過回收處理的餐廚垃圾生產出蛋白質含量高達30%的飼料添加劑,卻因得不到國家支持而難于發展。

餐廚垃圾處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餐廚垃圾處理的現狀。目前,在欠發達地區,餐廚垃圾主要是傳統的焚燒、填埋或經機械粉碎后與其他生活垃圾混合處理等非生物處理,由于土地資源緊張且對環境存在不利影響被逐步淘汰,但在不發達地區仍然V泛存在,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就地亂扔或直接喂食牲畜的現象更是常態。

在一些大城市,已經利用生物處理技術實現餐廚垃圾的清潔化、資源化、能源化、飼料化的生物處理。如無機物和塑料制品可以制成再生磚及再生塑料原料,油脂成為工業柴油原料;有機廢水可經厭氧工藝產出沼氣,產沼后的廢液再經過深度處理達標后排放;固體有機渣可進行好氧動態堆肥產出有機肥料。

變質腐敗的餐廚垃圾喂養牲畜。多數單位食堂及餐飲機構的餐廚垃圾一天一清,尤其是在夏季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放置一天早已變質腐敗,將其喂食牲畜,其中的微生物在牲畜體內繁殖,有毒有害物質不斷積累,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餐廚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1)餐廚垃圾集中回收成本較高。現在企業大多將垃圾私自出售,減少了垃圾對本企業的污染,又能獲取一定的收益,若將垃圾交由政府集中處理不僅沒有收益還需繳納較高費用,增加了企業成本。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餐廚垃圾處理處置領域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及長遠性規劃,并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推廣,但在利益的驅動下,各食堂和餐飲企業配合不到位,垃圾集中處理效果并不突出。(2)分類收集存在困難。餐飲企業和個人,普遍缺乏垃圾分類意識,餐廚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合堆放,餐廚垃圾固液混合、水油混合十分常見,多數廚房沒有配備分類垃圾桶,即使有也不按要求投放。另外,包裝快餐和外賣在提供方便的同時,包裝濫用或與食物混合丟棄也增加了分類難度。

餐廚垃圾處理的對策

在我國已有多個城市出臺了餐廚垃圾的管理法規,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餐廚垃圾的處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從源頭把控,減少了食物浪費和餐廚垃圾的產生,降低了處理成本而且保護環境,是一舉多得的解決措施。

食材凈料入廚,推廣凈菜超市。餐飲企業可提前制定食材清單,要求供貨商將肉類食材按所需形狀及大小加工,如將雞肉提前切成雞塊、雞丁、雞絲、雞片等,以便制作不同的菜肴;將不便精細加工的蔬果,如菠菜、油菜等葉類蔬菜,摘凈老根黃葉,最大限度地實現凈料入廚,從源頭減少食材廢料產生。

減少餐廚垃圾的產生。(1)餐廳在菜單中增加少油的蒸煮類菜肴,合理利用和烹調食材,改進烹飪工藝,如以煎烤代替油炸,減少因食材過油產生的廢油,也符合健康飲食的原則;充分利用邊角料,如將不規整的蔬菜肉類剁碎做餡。(2)推廣自助式餐廳,采用小號餐具和小份例食物,高檔食材隨點隨做,設置勤拿少取的標語,嚴格規范地執行押金扣減標準,督促顧客減少浪費;以低價減量的方式,在滿足顧客 “面子”的同時減少食物浪費;與公益組織合作,將每天多備的潔凈食物免費或以極低的價格送給救助機構。(3)理性消費,養成低碳飲食的習慣,按需分次理性點餐,通常以一人一菜為標準,葷素1:2搭配,如有剩余打包帶走;在傳統 “大桌吃飯”的基礎上鼓勵西式分餐制,每人點自己的份例餐,既能控制點餐數量,又安全衛生方便打包。

垃圾分類回收,集中合理利用。(1)加強宣傳教育,居委會定期開展相關講座,內容以餐廚垃圾的危害和如何分類為主,讓居民意識到餐廚垃圾隨意丟棄的危害,豐富垃圾分類的知識,提高垃圾分類意識。(2)增設分類垃圾桶,或效仿日本強制居民將垃圾分類,禁止隨意丟棄餐廚垃圾,在居民區的便利店等設立廢油回收站,由居民自行上交廢油,統一回收。(3)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做到餐廚垃圾與生活垃圾相分離,固體與液體垃圾相分離,廢油單獨存放,可食垃圾與其他廢料分別存放。(4)開展試點工作,依據店面大小為餐飲店核量設置密閉式垃圾收集桶、裝瀝油設施等,并出動餐廚垃圾車在每日的6點至10點、14點至17點兩個時間段進行餐廚垃圾免費回收清運。環衛、工商、交通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整治,環衛交通負責回收清運、工商負責資格審查和產品流通,嚴查餐廚垃圾私運販賣,加大對地溝油等有害副產品流通的打擊懲處力度,逐步推進餐廚垃圾統一收運處理工作。(5)規定養殖戶在上午10點、下午3點、晚上10點對當天的可食垃圾進行回收,其他垃圾集中交由指定單位及時處理,做到垃圾不過夜,減少廚房污染,降低處理成本,提高餐廚垃圾利用率。(6)充分利用垃圾處理技術。如餐廚垃圾干燥熱處理技術可將餐廚垃圾脫水、加熱干燥并滅菌,制成肥料原料,水油分離后,污水經處理后可再利用,廢油則加工提純成為工業油酸、硬脂酸和工業油脂、無磷洗衣粉或醇解制取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好氧生物理技術可將有機物含量高、營養元素全面的餐廚垃圾作為堆肥原料,生成優質有機肥;厭氧發酵技術可發酵產生沼氣;濕熱水解處理技術可利用垃圾中的水分將大分子有機物水解,并在濕熱環境下殺滅病原菌,制造飼料和肥料,同時還因固體內部脂質液化浸出而提高廢油回收率,實現廢水、廢油和固體垃圾的綜合利用。

篇9

關鍵詞:生活垃圾處理;沼氣發電;經濟效益分析

隨著能源和資源危機的臨近,我國越來越重視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而沼氣是一種非常廉價且容易獲取的新能源,其燃燒生成物的污染非常小。近幾年生活垃圾沼氣發電項目也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據統計我國每年城鄉共產生約3.65億噸生活垃圾,而這些生活垃圾有著含水量高、易降解且產生量大的特點,由于特殊的工程處理特點和物理化學特征,導致傳統的處理方式如堆肥、焚燒和掩埋等會造成惡臭、高濃度滲透液等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以及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生活垃圾沼氣發電也成為最新的技術手段,通過厭氧發酵和過濾處理等技術實現沼氣發電,從而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的資源和能源高效利用模式,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有效途徑。

一、經濟分析對生活垃圾發電場建設的作用

(一)為電廠投資提供科學參考

沼氣處理系統和發電系統是生活垃圾沼氣發電的重要投資建設內容,早期有著較高的經濟投入,而經濟效益評價為投資決策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任何一個項目的投資建設初期都要全面的分析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的還需要分析環境效益、文化效益等,而經濟分析評價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保障投資決策順利進行并發揮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

(二)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礎

項目可行性分析中會對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對最優化的方法進行選擇。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完成對項目的評估,并提出分析項目是否可行,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的辦法,給予風險評估、投資評估等。

(三)編制項目計劃并為項目后評價提供依據

一個項目的建設往往較為復雜,而經濟分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項目的施工安排、項目設計和工作計劃以及設備、材料等的采購、運輸等階段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在現階段的規定中,項目設計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是分開進行的,而項目設計也要結合可行性分析內容完成,不能隨意更改擬定的方案。

二、項目經濟分析體系構建

(一)經濟分析的基本思路

從經濟分析和評價的考慮因素和方法不同,一般有三種分類方法:(1)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分類,資金的時間價值一般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評價指標。靜態投資指標并不考慮投資利潤率、借貸款換期、投資回收等,忽略時間價值,計算較為簡單方便;動態評價指標則包含了內部收益率、凈現值、投資回收期等,非常的詳細全面但是工作量非常大;(2)按照考察投資范疇分類,可分為考察總體經濟效益、全部經濟效益、自由資金投資效益等;(3)按照反應項目的經濟含義分類,可分時間性、價值性和比率性三種指標。

(二)合理選擇經濟評價指標

在具體的項目投資經濟效益評價工作中,要對結合投資方案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圍繞投資的具體方案、評價目標、指標用途、決策者關心的因素等問題進行考慮。例如生活垃圾產生的沼氣發展的經濟分析除了基本的用地、設備和技術投入外,也更加關心生活垃圾沼氣發電的環境效益,清潔能源發電也會減輕環境治理的成本。對于項目的經濟評價必須從多個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最大化的實現項目的經濟效益。

三、生活垃圾沼氣發電的經濟分析

(一)項目概況

這里以濰坊市一個生活垃圾填埋場改造沼氣發電項目進行研究,隨著濰坊市的經濟發展其公共建設投入越來越多,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公共出行條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都獲得了很大的增長。城市的生活垃圾問題也日漸嚴重,當前該市建有多個垃圾處理廠,由于處理能力的不足,導致現階段多數都是露天堆放后掩埋的方法。該垃圾處理廠就采用了垃圾掩埋的方式,但是隨著生活垃圾的增多,傳統的填埋方式不僅處理能力不足,而且也會導致一定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影響周圍居民的環境。濰坊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屬于山谷型填埋場,設計使用年限16年,總庫容541萬m2。目前,該填埋場已經使用近8年,隨著濰坊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活垃圾量不斷增加,填埋場已由當初設計的日填埋垃圾600噸,增加到現在的日填埋垃圾近800噸,遠遠無法滿足現階段垃圾處理的要求,為此該市政府本著環保理念對該垃圾處理廠進行了改造,對城市的生活垃圾進行厭氧處理后產生沼氣,并將填埋氣體作為內燃氣的燃料,從而帶動內燃機和發電機進行發電,經過穩壓后并網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的高效利用。

(二)投資建設項目分析

該項目建設的基本構筑物有辦公室和配電室、沼氣預處理系統、沼氣發電系統、給排水管道和設備、供電所、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其中投資占比較大的有沼氣預處理系統和沼氣發電系統,例如厭氧發酵罐、進料車間、沼氣凈化車間、沼氣發電車間、展控制室、變壓器等,一般都采用鋼筋砼、框架結構,構筑物均為2層。進料車間長度76米,寬38米,主要實現生活垃圾中的污泥和餐廚垃圾搜集和運輸,同時具備少量儲備功能。厭氧發酵罐底部直徑25m,共6個,內部高35m;沼氣凈化車間包括脫硫車間和脫水車間,設計高度2層,占地面積45m2;發電機組車間有氣體處理間、發動機組車間和控制車間等。

(三)投資效益評估結果

參考國內已建成的生活垃圾沼氣發電項目,并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本項目占地面積1750O,建設的總投資包括給排水、供電系統和場地辦公綠化在內,共為1967萬元,并獲得國家環保治理專項資金500萬元,見表1所示。

(四)經濟效益評價

結合實際建設對沼氣的產量進行預估,并結合類似的發電廠運行經驗以及具體的設計運行時間,對該生活垃圾沼氣發電廠的經濟效益進行評估。投產后總的年均發電量為5.452?104MWh,其中約有8%的電量自用,而其余的電量經過升壓后并入國家電網進行使用,參考濰坊市內近幾年的上網電價(以0.55元/kW?h)來計算,并網的經濟收入為290萬元。并結合同類型的沼氣發電項目的運行經驗作為參考。對后期的人員管理費用、材料費用、維修費用等進行分析,一般這個數據都低于0.08元/kW?h,則其每年在材料、人員和維修上的投入約為42萬元,因此每年的發電獲得的凈效益約為248萬元。結合項目具體的凈現金流量表來看,該項目的投資回收期7.931年,約為8年,有著非常高的經濟效益。

四、結語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加快,城市人口所產生的生活垃圾越來越多,而垃圾填埋場的沼氣發電技術有著多方面的優點,不僅有效減少了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通過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帶來了一定的電力資源和經濟回報,而對其進行經濟分析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東飛.基于生態循環理論的村鎮生物質能源消費分析及規劃利用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3.

[2]譚旭娜.城市固體廢棄物沼氣發電系統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3.

[3]王麗麗.沼氣產業化基本理論與大中型沼氣工程資源配置優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2.

[4]趙巖,司繼濤,田保國,王洪濤,陸文靜.城市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政策方法Ⅱ.案例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

[5]湯鐘明.長沙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統溫室氣體排放及其減排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4.

篇10

關鍵詞: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措施

在我國現階段的垃圾處理中,生活垃圾所占的比例最大,國內每年堆積的生活垃圾總量約為75萬噸。在國內傳統的垃圾處理中,普遍采取填埋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和弊端較多。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我國政府、環保和能源部門提出了垃圾處理的新原則,即減量化、無害化、利用化和安定化,其根本目的是在避免垃圾形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加強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目前,垃圾焚燒發電是國內外常見的垃圾再利用技術之一,實現了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減少了垃圾對于生態環境的污染,而且有效提升了區域的資源供應能力。

1、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特點分析

目前,在國內各省市、地區相繼建設了一些具有較大規模的垃圾焚燒發電站,成為區域環境治理和能源供應的新途徑之一。從專業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適用條件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適于開展垃圾焚燒發電。在各地區擬定垃圾焚燒發電站的建設時,必須對各類垃圾的低位發熱值、可燃質含量與含水率等進行鑒定。一般情況下,生活垃圾的低位發熱值要在6280kJ/kg以上,可燃質含量在35%左右,含水率在50%以下,這是應用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基本條件。

1.2技術類型與特點

1.2.1回轉爐技術

回轉爐技術是最為常見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之一,其主要是應用回轉窯焚燒爐進行垃圾的處理、焚燒和發電。回轉窯焚燒爐的窯身通常設置為一微傾斜的形式,垃圾從高端送入低速回轉的圓筒內,在筒內經過翻轉、燃燒等環節后,燃燼的灰渣從圓筒下端排出。目前,國內使用的回轉窯焚燒爐以水冷壁式、耐火磚襯式為主,具體選用何種形式的回轉窯焚燒爐要綜合考慮地區生活垃圾的性質、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

1.2.2流化床技術

垃圾焚燒發電中流化床技術的主要原理為:各種物料懸浮于流化床焚燒爐的內部,以保證垃圾與空氣的充分接觸,從而提高爐內的燃燒和煙氣排放效果。同時,流化床技術采用分級燃燒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各類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和低成本脫硫,燃燒后產生的灰渣也易于綜合利用,是較為環保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之一。但是受到煤炭資源價格上漲,飛灰量較大等原因的影響,流化床技術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1.2.3層燃爐技術

層燃爐技術是較為簡單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形式,無需對垃圾進行嚴格的預處理,利用活動爐排較為良好的機械運動能,實現對于各類垃圾的攪動、混合,從而防止了垃圾在進入爐內后遇高溫出現表面固化的問題。同時,應用層燃爐技術實現了垃圾的干燥、著火、燃燒與燃燼等流程均在爐排上進行,節省了技術應用中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

2、垃圾焚燒發電中常見污染問題及對策

在垃圾焚燒發電中,實現了各類垃圾的“三化”處理,但是在垃圾燃燒過程中有可能向外界排放各種有毒、有害氣體或灰塵,從而造成了二次污染的問題。據我國環保部門統計:在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二惡英的排放量較大的毒性有機化合物之一,其主要分布于垃圾焚燒爐產生的飛灰中。一般情況下,二惡英主要來源于各種原生垃圾中,或者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同時,重金屬也是垃圾焚燒發電中常見的污染物,主要有鉛、銅、汞、鉻、鎘等,在焚燒過程結束后,重金屬污染物主要分布灰、煙氣與底渣中。

在垃圾焚燒發電的污染治理中,要注意對于焚燒溫度的控制,一般要保持在1000℃以上,氣體在爐內的停留時間要在2s以上,而且要保證煙氣中的含氧量在6%-10%之間。在垃圾焚燒過程中,要盡量控制CuO、HCl、CuCl2的排放量,以防止對于大氣的污染。同時,在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要盡量保證各種重金屬污染物殘留于底渣中,既減輕了重金屬直接排出爐外的技術難度,也有效避免了重金屬污染物對于二惡英的催化作用。

3、推進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發展的策略

目前,在我國各地區形成了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熱潮,但是由于準入機制和相關監管制度的不健全,而導致大量不符合技術標準和環保要求的垃圾焚燒發電站存在,雖然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卻形成了區域內新的污染源,對于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健康、和諧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在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中,必須要綜合分析和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加強對垃圾焚燒發電站建設流程的審批,并且重視環保技術的創新和實踐,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垃圾焚燒發電產業。

3.1技術政策的完善

在垃圾焚燒發電站的建設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從自身職責的角度出發,加強技術政策的完善。例如:在垃圾焚燒發電的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藝流程與運行管理等方面,要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并借鑒外國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制定嚴格的技術規范與專業準則,特別要注重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實踐,從而為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發展提供必須的技術基礎。

3.2加強產業結構政策

在我國中央及各級地區政府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中,應將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列入其中,在提高產業整體社會地位的基礎上,也要注重對于產業的資金、技術和政策扶持力度,從而構建完善的產業結構政策,為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3污染物排放指標應與國際接軌

在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中,污染物排放超標的現象日趨嚴峻,這是今后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目前,日本、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發達國家,均制定了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并且配備了相應的監管機制。但是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尚未形成規范的體系,各地區制度的指標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國要積極參照其他國家的標準,在國內實現垃圾焚燒發電污染物排放指標的統一化,同時加強監督與管理工作的力度。

4、結束語

在我國新的社會經濟形勢下,國內部分城市中已經建設了一定數量的垃圾焚燒發電站,不但有效解決了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而且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國的垃圾焚燒發電中仍然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果不能對相關污染問題進行有效的質量,將嚴重阻礙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在我國加快垃圾焚燒發電站建設步伐的基礎上,要加強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深入研究,積極改進和完善相關技術措施,從而促進產業的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汪玉林.垃圾發電技術及工程實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69-77.

[2]黃飛.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大有可為[A].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垃圾發電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

[3]劉鋒,郭娟.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技術分析[J].中州煤炭,2008,(1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