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學的定義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法醫學的定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分析法學的那些問題中,我所擬探討的那諸多煩擾都可謂擲地有聲。分析法學往往以回應定義的要求為特征:法律是什么?什么是國家(State)?什么是權利?什么是占有?我之所以選擇現在這些話題,是因為在我看來,對法律通常的定義模式并不洽適,而且還使得對法律的闡釋更為麻煩;我認為,對這種定義模式的使用,在某些方面導致了實踐中法理學與法學研究的兩張皮。而且它還導致了這樣的一種印象,認為存在某些特定的基本概念,對于這些概念,如果不進入某一令人討厭的哲學觀點的叢林,法學家們(lawyers)就不希望去闡明它們。我希望我能夠指出,事實并非如此;無論那些法律的概念多么重要而基本,只要據其特征采用適當的方法,都能夠闡釋清楚。這些方法曾被我們的先輩們驚鴻一瞥,但對它們充分的理解與發展則是在我們這個時代。
如我上文所涉及的那些問題,“什么是國家?”“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權利?”都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同樣形式的話語可能會被用來探求法律或政治制度的一種定義,或者其誘因(cause)或其宗旨(purpose)或其證成(justification)或其根基所在(origin)。但是,為了使得它們避免與其他問題相混淆的危險,倘若我們將這些對定義的要求轉述為“什么是‘國家’一詞的涵義?”“什么是‘權利’一詞的涵義?”那些回答這些問題的人可能就會容易感到不適,好像這使得他們的問題平凡瑣碎而無足輕重了似的。因為,他們所欲要求的本來難以從一部詞典中得出,而此一對他們問題的轉化卻表明這是可以的。這種不適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并且值得重視:它強調了這一事實,那些問這些問題的人并未要求人們教他們如何正確地去使用這些詞匯。這一點他們知道但卻依然莫衷一是。因此,僅以什么才能被正確地稱之為權利、法律或者法人團體(corporate body)等例子而言,這類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并且我們不能告訴質疑者,如果他仍然迷惑,那么他可以愛怎樣使用這些詞匯就怎樣使用,而不必管公共的傳統習俗。[1]因為困惑產生于這樣一個事實,也即是,盡管這些詞匯的一般用法眾所周知,但它們并未被理解;它們之所以不被理解,是因為與其他最常用的詞匯相比,這些法律語詞卻有著非常不同的異變(anomaly)。比如“法律”一詞本身,有時候它的一個異變之處是,它所適用情況的界域具有某種多樣性;這種多樣性不利于從這種適用中析出任何原則的最初的努力,盡管我們確信這里會有某些原則在內,并且它不是一種表面的差異下之無端的確信。因此,盡管要求去解釋與眾多各不相同的人都叫湯姆相應的原則明顯地是荒謬的;但在國內法的范圍內,去問為何大量種類各不相同的規則會被稱為法律,則不會讓人感到荒謬。同樣,盡管存在著顯著的不同,問為何國內法與國際法都是法律,這樣的問題也不會讓人感到荒謬。
但是,在此種或者其他情況下,我們會為一種不同但卻更為棘手的異變所困擾。定義諸如“法人”、“權利”,或者“責任”這些詞匯的最初的努力揭示,它們在世界上與其對應物并不存在直接的聯系。這就與大部分普通詞匯有所不同,并且,與我們在這些普通詞匯定義中的應用也不相同。沒有什么能夠簡單地“對應”這些法律詞匯的存在,并且,當我們試圖定義它們時會發現,我們在我們的定義中認真處理的表述特指了不同種類的人(persons)、物(things)、種性(qualities)、事件(events)與過程(processes),以及物質的現象或者精神的現象,盡管有時它們與這些法律詞匯精確之間也會存有某種聯系,但它們永遠不能與這些法律詞匯等同。在表述那些法人團體概念的情況下,這種表現最為明顯;在說法人不是一個自然人的序列或者集合時,這點表現的就更為平常。但對于其他法律詞匯而言,這也同樣是對的。盡管一個人具有的權利往往指的是某種期待(expectation)或權力(power),但對“一項權利”的表述并不能與類似于“期待”或者“權力”的詞匯簡單等同-即使,我們為它加上“基于法律”或“由法律所保障”的定語。因此,盡管我們也可以說一個人有責任做或者不做某種行為,但“義務(duty)”一詞并不像普通詞匯那樣去代表或者描述任何具體物事。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作用,這使得通常關于義務的定義形式如“義務指的是……”等等,看起來都相當不妥。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困難,并且它們部分地說明了某些相當顯著的方面:也即是,由于這些天真的對法律基本概念之定義的探詢,本應產生大量的并且相互沖突的理論,因此,不僅僅所有著作甚至所有學派的法學思想,都可能以充斥著他們對“什么是權利?”、“什么是法人團體?”等諸如此類問題的答案的類型為特征。我想,僅此一點就表明,定義的方法出了問題。而且,對于那些語詞,任一成熟的法律體制都能夠老練地處理且無需承擔理論夢魘的重負,難道我們倒真的無法闡清它們的涵義嗎?應該有什么地方出了問題,這一懷疑也為一些特定的特征所印證了。許多此類的理論家具有這些特征。首先,他們常常令人不安地墮入了一種常見的三重態* (triad)[2].因此,美國的現實主義者正根據樸素的事實努力給我們一個答案,告訴我們權利是一個專有名詞(term),我們利用它來表述我們對法庭或者官員行為的預測。[3]斯堪的那維亞的法學家們,在應對了現實主義者理論的打擊-它最好被認為是不幸的(如果這些方面全部經過了認真判斷的話)-之后宣稱,權利絕非真實的存在,而只是理想的(ideal)或擬制的(fictitious)或虛設的(imaginary)權力,[4]然后,就與他們的對手一起去詆毀過去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權利是一種“客觀的真實”-一種可以看得見的實體,它的存在不倚賴于人們的行為。從形式上看,這些理論非常類似于三個關于公司人格(corporate personality)的宏大理論,它們中的每一個理論都對其他理論構成致命的打擊。也因此,我們被告知,法人團體的名稱非常類似于一個有限公司或者一個類似于政府的組織,只不過是關于一些普通人的雖然復雜、但依然是樸素的事實的一個集體名稱或者縮寫而已。或者是另外的一個情況,也即它是一個擬制人(fictitious person)的名稱;或者相反,它有著一個真實存在著的人的名稱,這個人有著真實的意志與生活,但構成(body)卻不是它的。甚至在面對較不重要的觀念時,這些理論的相似的三重態也已經嚴重妨礙了法學家。例如,祥查奧斯丁關于法律地位(status)[5]的討論,你會發現,于他而言,選擇存在于下列幾個說法之間:或者說它僅僅是一個關于一系列特殊的權利與義務的集體名稱;或者說它只是這些權利與義務的“理想的(ideal)”或者“擬制的(fictitious)”基礎;或者說它是一個人的“神秘品性(occult quality)”,此人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這種地位不僅可以從權利與義務上體現,也可從導致產生權利與義務的事實上體現。 其次,盡管這些理論都是從試圖界定概念的努力中產生,也實際上被融入了一個法律體制的實踐當中,但它們很少關注它們在這里正在從事的工作。于律師而言,好像是它們都是本末顛倒,至少也是虛無飄渺而難以實現的;也因此,在一個法律體制中,對這些術語的使用于各個相互競爭的理論而言都是中立的。因為那種使用“可以與任何一種理論相調和,但不為任何一個理論賦予權威性。”[6]
第三,在許多這樣的理論中常常存有一種混淆,這是爭論中的混淆,應予以澄清。當然,已經清楚的是,那種認為法人團體都是真正的人的主張,與相對應的認為它們都是法律擬制的主張,往往并不是分析法學家們的呼吁。它們是政府認可或拒絕有組織的團體要求承認的主張的方式。但是,這些主張已經為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分析性問題所混淆了,“什么是法人團體?”,因此,對于這些理論按照擬制或現實主義者或妥協主義者所作的分類,是在邏輯標準和政治標準之間做出選擇的十字標尺(criss-cross)。也因此,在司法程序的價值以及從預設前提中所作的推論所起的作用是如何的微不足道方面,美國現實主義者的理論會告訴我們很多;但是,當它要作為“法律”或者“權利”的一個定義時,它就不那么名譽了。不僅分析法理學,即是任何一種法理學,都曾因為這種混亂的目的而吃盡了苦頭。
因此,盡管理論是受歡迎的,但以下定義為基礎的理論發展卻并不如此。理論如此被推進,也的確在闡明法律中許多令人困擾的因素方面表現出了可貴的努力;但在這些努力中卻有法律語言的巨大異變-我們沒有能力根據普通的實際對應物來對它的一些關鍵詞匯進行定義。[7]但是在這里,我認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是錯誤的。因為,盡管他們相互敵視,但他們批駁的方法卻使得他們都趨向于一種答案的形式,這種答案只能夠歪曲法律語言獨特的品性。
Ⅱ
很久以前,邊沁就發表了他的警告,指出法律語言需要一種特別的闡釋方法。他同時還闡明了一個相應的原則,這是關于此一問題最初的智慧努力,盡管它不是努力的終點。他說,我們不一定要把這些詞匯拆開了、孤立地去看,而應把它們放回到它們扮演獨特角色的句子中去,從而進行一個整體的考量。我們切勿僅僅去考慮詞匯“權利(right)”,而應考慮的是句子“你擁有一項權利”;也切勿僅僅去考慮詞匯“國家(state)”而應考慮的是 “他是這個國家的一個成員或一名官員”。[8]但是,很大程度上,他的警告為人們所漠視,法學權威們依然在單個的詞匯上苦心經營。也許,這是因為他把自己富有邏輯的洞察力的成果隱藏了,隱藏在了他自己所發明的“范型(archetypation)”和“意義修補(phraseoplerosis)”等技術性術語及其他發明之后了。也可能是由于他進一步的思考與法律語言的那些獨特性對不上號,這些法律語言作為Judge
1、首先,讓我們在典型情況下的實例中去分析諸如“權利”或者“義務(duty)”或者法人名稱等詞匯,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它們所起的作用。把它們放在法官或者一般律師就特定情況所作的論斷中進行考量。這些論斷可能是“A有權利要求B給付10英鎊的賠償”,“A有義務去將他的機器隔開”,“A和一個有限公司與B之間訂立了一個合同”,等等。很明顯,對于這些句子的使用本身就蘊涵了一種特殊而復雜的裝置,亦即一個法律體制的存在。法律體制意味著通過一般的服從、該體制懲罰的運作,以及相似情況采用相似的解決方法來維持。但是,在使用這些關于權利或義務的論斷時預設了這種復雜情況,但它們并不能說明(state)它的存在。在游戲中,有一個非常類似的情況。在一個板球運動游戲中,“他出局了”就有其適當的語境,到了那種地步,這意味著無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未來,無論是選手還是官員,都必須遵守。盡管一個人說“他出局了”并不能說明有一個游戲正在進行,或者選手與官員都必須遵守規則。“他出局了”只是一種要求規則表態或者做出裁決的表述。它既不是一個關于規則的論斷,大意是說它們可以被強制執行或者在特定的情況下被履行,亦非任何其他形式的關于它們的論斷。把對于權利與義務的分析當作預測的做法,忽略了這個差別,然而,說“A有權利”就是對法院或官員將會對A采取特定的處理方式的預測,這是錯誤的,正如說“他出局了”也是一個預測一樣-這個預測是,裁判將會命令板球擊球手出場或者命令記分員給他記過。確乎無疑的是,當某人具有一項法律權利時,一個相應的預測通常也會很自然地出現,但這并不能令我們將兩個不同形式的論斷混為一談。 2、如果我們以“A有接受B支付10英鎊的權利”為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形式的論斷獨特的作用。因為,正如一個法律體制的存在作為預設性前提一樣,對這種論斷的使用也與一個體制特定的規則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我們去問“為什么A具有這樣的權利?”這一點就會明確起來。因為,一個洽宜的答案只能包括兩個部分:首先,一個關于法律的某個規則或某些規則(假定它們是關于契約的)的陳述,據此,產生特定的情況以及特定的法律后果會尾隨而至;其次,一個說在這里情況就是這些事實的陳述。但必須再次強調,重要的是要明白,一個人說“A有權”并不能說明一定有相關的法律規則的支持;并且,盡管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說“A有權”是正確的,一個說出了這些事實的人也未必就也表明或描述了那些事實。他的所作所為與以下兩種情況中的某一種并不相同:他根據相關但并未被申明的規則下了結論,或根據案件相關的但并未被申明的事實下了結論。因此,“A有權”就如“他出局了”一樣,是一個簡單的法律算計的結尾:它記錄了一個結果,也許最好稱之為一個法律結論。因此,它不像美國現實主義者所說的那樣用來預測未來;而正如他們的對手所宣稱的那樣,它指涉的是現在。但與一般的陳述不同的是,它并非通過描述現在或者一直延續(continuing)的事實而達到這一點。這里-是一個原則問題-而不是偶然的如精神錯亂者或嬰兒等例外的存在-挫敗了在諸如對期望或者能力(powers)等實際情況下對權利所下的定義。一個癱瘓的人眼睜睜看著盜賊的手伸向它的金表時,作為對抗的手段,他聲稱自己有權保有這塊金表是恰當的,盡管根據這些詞匯的通常含義,他既無指望亦無權力。之所以這是可能的,正是因為此種情況下“一項權利”的表述難以描述或者支持任何指望,或能力,或者實際上的任何其他東西,它只是作為一個陳述的一個部分才具有意義,它整個的作用就是從特定的法律規則中推出法律結論。
3、第三個獨特性是這樣的:法官在判決案件時所做出的“史密斯(Smith)有權利接受10英鎊支付”的宣布,與在法庭之外所做出的這樣的論斷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在后面這種情況下,它可能只是用來表明某種主張,或者一種認可以及其他等等。法官的意見是代表官方的,具有權威的,并且,我們也可以假定它是終局的;而其他情況下的主張卻不具有這些方面,然而,盡管存在著這許多差異,這些論斷卻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它們都是法律結論。盡管存有差異,我們亦可比較這種相似性-比較當裁判者說出“他出局了”這句話以作為一個裁決,與一個選手說出這句話作為某種主張時的這種相似性。現在,毫無疑問,當一個后來的官方決定發出時,根據此一決定,非官方的決定可能必須撤回,但是,這并不足以說明前者可以作為后者的先兆,因為很明顯,并非所有的錯誤都是錯誤了的預言。法官決定的終局性并不需要與絕無錯誤劃上等號,也不能誘使我們將法律定義為法院的將要做的行為,縱使的確存在許多法律,法庭如果要適用,就必須先解釋它們。我們可以明確,記分員所說的具有終局性;然而我們必須禁絕將記分員的思想觀念定義為記分員的一言一行的可能。并且,我們可以承認裁判者也可能在他的裁判中犯下了錯誤,盡管如果他果真如此規則并沒有為我們提供救濟途徑,盡管也可能存在一些疑竇叢生的案件,裁判者必須做出裁決但他又難以從規則中找到強有力的支持。
4、在任何一個體制中,無論是否為法律體制,它的那些規則可以根據非常漂亮的實際理由,而將同樣的后果附于任何一套不同的事實上。板球運動的規則可以將同樣的后果附于擊球手身上,哪怕他被球擊到了、絆倒了還是被擋住了*.同時,“出局”一詞的使用場合,是根據規則做出裁決或者提出主張以及其他的口頭應用上。可以很輕易地看到,在這些被判出局的不同方式中,在這個詞的含義上,沒有一種方式比其他形式更重要。并且,除了它們處于共同的規則之下外,對于這所有被判出局的方式而言,也無需任何一般的方式-盡管,在這兩者之間可能存有某些相似或者類似之處。[9]但是,在那些重要的案件中卻不容易發現這些,在那些案件中,規則以一種能夠將它們統一的方式對待不同行為的序列(sequence)或者事態。在游戲中,當一個賽隊被認為贏得了勝利時,一個規則可能僅僅將一個簡單的后果附于一組不同的人的一系列行為上。一個更為復雜的規則可能會規定在一系列次序的某個時刻該如何處之,而這一點則有賴于此前做了什么或發生了什么;并且,這對于在此次序中涉及之人們的一致性而言,是無關緊要的-只要他們處于特定的限制條件下。關于這點的一個例子是,當一個賽隊根據競賽規則成員可以不斷變化時,它只在第三局才遭到懲罰-當其成員已經變化了的時候-是因為它在第一局的行為而受罰。在這所有的情況中,一系列的行為或事態之所以能被統一起來,僅僅是因為它們處于特定的規則之下;如果你樂意,它們或許還有其他的可能呢。由此,可以得見那些法律團體的語言之諸多最本質的要素。因為在法律中,10個人可能相互交迭但并不一致的生活也許會處于不同的規則之下,由此他們具有不同的權利與義務,并且,他們是法律上由不同個體所組成的一個集體;但是他們的行為則可能處于不同種類的規則之下。這些規則決定什么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的,或者什么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可以做的,這取決于此前已經做出的行為或發生的事情,而其方式也相當復雜。同時,我們由此亦可以被適當地組織起來的方式說出被如此統一的次序,并且采用與關于團體的法律的術語相類似的術語;這些法律將表明,我們所適用于事實的,正是這一類的規則。但是,當我們去界定此一術語時,規則的統一(unity)也可能會誤導我們。這可能會投下陰影:我們可能在前后次序之中追尋一個持續不變的東西(thing),或者追尋一個個體(person)或某種品性(quality)。我們也可發現它-在“團體精神(corporate spirit)”之中。這真的已經夠了;但它是一個成功的秘密而不是一個判斷一致性的標準。
Ⅲ
為什么諸如“權利”、“義務”以及“法人”等等詞匯的定義會因為缺乏“對應”它們的對應物而遭受挫敗;以及為什么那些已被極富創意地雕琢的并不明顯的對應物-未來的情況、綜合復雜的情況或內在的心理情況-難以表現出我們能夠定義這些詞匯的樣子,盡管通過復雜的或間接的方式它們已經被聯系了起來?對于這兩個問題,法律語言的四個一般特征都能給予解釋。根本的一點是,這些語匯[10]的基本功用并不能代表或描述任何東西,而只是一種獨特的功用;這就使得我們致力于邊沁的警告變得至關重要,也即,我們不應像傳統下定義的方法那樣,將“權利”與“義務”、“國家”,或“法人”等詞匯從句子中剝離,而只有在句子中它們的功用才能被全面地看到。此外,也通過對他們的要求來對其種類與差異進行抽象。
篇2
1.130個InDel位點在河南漢族人群中的檢測結果30個InDel位點檢測片段長度在70~205bp,其擴增片段長度為76~158bp。檢測到的峰形清晰且平衡性好。在293例河南漢族人群中HLD111的基因型1/1觀察數為3例、HLD118的基因型0/0觀察數為1例、HLD99的基因型0/0觀察數為5例、HLD81的基因型0/0觀察數為8例、HLD39的基因型1/1觀察數為6例。等位基因分型標準物見圖1,30個InDel位點的基本信息和在河南漢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1.2群體遺傳學參數經Bonferroni校正,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檢驗結果顯示,30個InDel位點在河南漢族人群中均達到遺傳平衡(P>0.05)。連鎖不平衡分析結果顯示,在同一條染色體上的InDel位點互不連鎖。河南漢族人群30個InDel位點的群體遺傳學參數見表2。所檢測的30個InDel位點的平均H為0.4107,平均DP為0.5504,平均PIC為0.3212,平均PEduo為0.0906,平均PEtrio為0.1606。累積個體識別率(CDP)為0.999999999981143,二聯體累積非父排除率為0.943572008541687,三聯體累積非父排除率為0.994899357231589。
2討論
InDel作為新一代的法醫遺傳標記,兼具STR與SNP遺傳標記的優點,日益受到法醫學界的關注。由于單個InDel位點提供的信息有限,難以滿足法醫學檢驗鑒定要求,所以多個InDel位點的聯合使用,可以提高單次檢測的信息量和系統效能。本研究所使用的Investigator誖DIPplex試劑盒包含30個獨立的常染色體InDel[4],分布在19條常染色體上,擴增片段在76~158bp。由表1~2可見,該試劑盒略低于國內InDel_typer30[5]的系統效能(CDP、CPE)和法醫學參數,也低于文獻[6]的CPE。本研究的HLD111、HLD118、HLD99、HLD64、HLD81、HLD39位點多態性不高,其最小等位基因頻率(minorallelefrequency,MAF)均小于0.2,應用于法醫遺傳學檢驗的價值有限。以上結果的差異,可能原因有:(1)人種不同,文獻[6]基于德國人群,而本研究則來源于中國河南漢族人群;(2)位點的選擇不同,文獻[5]中InDel_typer30位點針對中國人群的多態性而設計;(3)抽樣誤差,本研究樣本數為293例,加大樣本量可能會得到更準確的結論。
篇3
【中圖分類號】13919.4;d922.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9297(20__)01—0065—02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gb18667—20__)
將四肢長骨一骺板以上線性或粉碎性骨折分別評定為x級、ⅸ
級傷殘。對此兩條款存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指關節內骨折,一
種認為系兒童的骨骺及骺板骨折。筆者認為以上兩種認識均是
片面的,前者忽略了骺板的特有概念,將骺板與相當于骺板位混
淆,后者又人為縮小了評定的范圍,將之局限于兒童。從法律角
度講,兒童指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此年齡界限與骺板的發
育過程不符。以下談談筆者對條款的粗淺看法和骨骺及骺板損
傷的法醫學鑒定要點。
一
、骺板的發育過程
骨骺軟骨板(骺板)是兒童期及青春期骨骺與干骺端之間的
軟骨組織,具有縱向和橫向骨骼生長的功能。隨著骨骼的發育
成熟而與原始骨化中心融合,骨骼長度的增長是骺軟骨板增殖
發育的結果。到青春期末(18~20歲),骺軟骨板的增殖減慢,最
終全部骨化。x線片上,表現為一條致密的線,稱為骺線痕跡。
骺板損傷會導致兒童長管狀骨骨骺與干骺端之間形成骨性連接
即骨橋,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閉合,造成肢體縮短和(或)成角
畸形。
二、條款不符合臨床對骨骺損傷的分型
條文所指損傷為骨骺和骺板的損傷,臨床上骨骺和骺板損
傷一般沒有線性和粉碎性骨折之分,而是將骨骺骺板損傷分為5
型(即salter分型法)。[ ]其中i型較常見于病理性損傷,ⅱ型、ⅲ
型預后較好,ⅳ 型、v型預后較差。但各型并非單獨存在,前4
型中也可能同時合并v型損傷,因此對每一型損傷的預后都不
能絕對化。此分型法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后由ogden進一
步發展。但近年來許多人對salter分型在預后方面的價值提出
質疑。miznta分析1 629例骨骺骨折,發現預后更依賴于損傷部
位.而非salter分型。rogers認為臨床所遇到的骺板損傷,暴力
· 66 ·
往往不是單一的,可同時存在剪力、壓縮力和扭轉力。因此,損
傷常波及骺板多層。下肢骨折因損傷劇烈,各型都易發生早閉。
peterson認為預后應包括損傷嚴重程度如骨折移位和粉碎程度、
患幾年齡、骺板損傷多少及骨折類型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因
此僅以骨折類型評估預后是不全面的。【2 從條款制定的本義出
發,區分線性、粉碎性骨折是從骨骺、骺板損傷對生長發育的潛
在影響考慮的。考慮到salter分型及以上對預后的評價原則,筆
者以為將“骨骺及骺板損傷”、“骨骺及骺板嚴重損傷”分別評定
為x級、ⅸ級傷殘更為妥當些。將i型、ⅱ型骺分離、骺移位列
為“骨骺及骺板損傷”,將ⅲ型、ⅳ型、v型及粉碎性骨折列為“骨
骺及骺板嚴重損傷”。
三、骨骺及骺板損傷的法醫學鑒定要點
(一)對現行標準的把握
如上所述,盡管對現行標準在骨骺及骺板損傷的規定方面
存在一定的異議,但作為國家標準,條款有其確定性和執行力。
筆者以為,salter分型中i~ ⅳ 型屬線性骨折,應評定為x級傷
殘,v型或出現粉碎性骨折的可評定為九級傷殘。同時應密切
觀察預后,按損傷的嚴重程度提出可能的預后評價,給雙方當事
人明確有關賠償的權利、義務。在年齡問題上,不應只限為兒
童,筆者認為考慮到性別和不同部位骨骺閉合時間的差異,對骨
骺及骺板損傷不能人為作年齡限制,只要x線片顯示長骨骺板
未完全閉合前出現骺板以上線性或粉碎性骨折的,均可適用條
款。對明顯超出骨骺愈合年齡(>25歲,有報告橈骨遠端骨骺閉
合時間為20~25歲,_3]故以此年齡為上限)屬病理性骨骺延遲
愈合的,則不能適用條款。
(二)正確診斷骨骺及骺板損傷
1.兒童的關節部位損傷應先考慮骨骺及骺板損傷。在骨骺
愈合以前,特別是兒童期,骨骺損傷頗為常見,據文獻統計約占
兒童長骨骨折的6%~15%。出于力學原因,長骨干骨折的發生
率遠較骨骺部位為高,而發生于關節部位的損傷則骨骺損傷遠
比韌帶損傷或關節脫位多見,這是因為兒童期骺軟骨板的強度
遠不及韌帶和關節囊。研究證實,骺板的強度較肌腱韌帶弱2~
5倍。? 所以,兒童期關節部位損傷首先要考慮骨骺損傷的可能
性,遇到類似關節扭傷時,還應警惕隱蔽的v型損傷。
2.x線、ct及mri對診斷骨骺及骺板損傷的作用。盡管骨
骺的軟骨部分不顯影,但骨骺損傷的診斷常依賴于x線片。在
x線片上,在損傷部位可作為診斷線索的影像有3部分:(1)以骨
化核為線索。每個骨化核盡管出現時間或數目上有變異,但其
位置卻固定不變。因此,出現了脫離原位的骨化核就意味著損
傷性(或其他原因)骨骺移位。(2)以干骺端的骨折片為線索。
如果看到干骺端的三角形骨片,則診斷更為明確,但還需鑒別是
屬于ⅱ型的骨骺分離還是屬于ⅳ型的骨骺骨折。在ⅱ型損傷
(骨骺分離),干骺端的三角形骨片通常位于軟組織存在的一側,
該骨片連同整個骨骺向同側移位,骨片與干骺端的關系是靠近
的。而在ⅳ型損傷中,其干骺端的三角形骨折片與干骺端的關
系是張開的、分離的。(3)以形成關節的骨端或鄰近骨干的相互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1期)
關系為線索。從該骨骺或骨折片與所屬骨的關系、與形成關節
的相應骨骼的關系、該關節上下骨端的關系來判斷。如見到肱
骨內髁干骺端的骨折片時就應該考慮它與肱骨下端的關系如
何,與尺骨上端的關系如何,以及肱骨下端與尺橈骨上端的關系
如何,從而判斷是肱骨內髁骨骺骨折,還是肱骨下端全骺分離,
或者是肘關節脫位合并內髁骨折,抑或是肱骨髁間骨折。對疑
有骨骺損傷但無x線征象的患兒,有條件的應進行ct、mri檢
查以明確診斷。ct三維重建圖像能清楚顯示骺板及骨骺損傷
情況。急性期末損傷的骺板在mri片的t2wi上與周圍骨骺和
干骺端相比呈均勻高信號,軟骨骨折顯示為不規則線狀低信號
改變,并可能與干骺端的骨折線相連。
3.注意與健側攝片對比。骨骺及骺板損傷的診斷與鑒別診
斷中,必要時攝健側片進行對比,有助于明確診斷并可防止誤
診。
(三)關于鑒定時限
骨骺部位損傷約有25% ~33%可導致生長障礙,但有意義
的畸形只占5%~10%。由于骺板損傷所引起的畸形是在發育
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要評價某一損傷的預后,至少觀察兩
年以上才能下結論。? 實際評定中,因客觀需要,鑒定結論有時
不能等到兩年后做出,為求客觀公正,必須在鑒定書中提及預后
問題,以落實當事人的知情權。對鑒定時已 發現有骨橋等早閉
征象的,應考慮繼續治療的費用問題。
(四)區分骺線與骨折線和排除其他致病因素
骺板在x線片不顯影,表現為透亮帶,易與骨折線相混淆,
法醫學鑒定中已有過報告。[ i5 j骺線的不規則性有時也是誤認為
骨折線的原因。大多數骺板在整個發育過程中的輪廓保持相
似,少數有大的改變,其中肱骨近端骺板從開始的橫形變成具有
高度曲線的結構,股骨近端開始由一個近似橫形變成倒l形,股
骨遠端由橫形變成雙隆突狀。【6 另外,兒童干骺端有時可見平行
于骺板的密度增高的生長停止線,稱為harris生長擾亂線,不能
誤認為是骨折,全身性疾病、骨內病變,甚至全身麻醉、化療之后
可以出現。[ ]骨折、感染、腫瘤、輻射等因素均會導致骺板的損
傷,鑒定中應排除其他致病原因后才可認定系外傷所致。
參考文獻
[1]王亦璁.孟繼懋,郭子恒主編.骨與關節損傷.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
出版社,1998.123~124,124,130
[2]詹新立,周江南.骺板損傷與治療的新進展臨床d,jc~科雜志,20__,
2(2):115
[3]張光鵬,伍家農,李瑞祥.橈骨下端骺線與骺軟骨板的觀測[j].解剖學
雜志,20__,24(2):172
[4]張慶生,杜勇.骨折誤診漏診的臨床法醫學研究(附56例分析)法律
與醫學雜志,20__,8(1):7
[5]夏文濤.左肱骨骨骺線誤診為外傷后肱骨骨折1例法醫學雜志,
20__,16(3):127
[6]吉士俊,潘") ill,王繼孟主編.小兒骨科學.第1版.濟南:山東科學技
篇4
【中圖分類號】d919.4
【文獻標識碼】13
【文章編號】1007—9297(20__)01—00s5—02
腦血管畸形是人的先天性腦血管疾病,是指腦
血管發育障礙引起腦局部血管數量和結構異常,并
對正常腦血流產生影響。[11分為腦動靜脈畸形、海綿
狀血管瘤、毛血管擴張、靜脈畸形,主要表現有頭痛、
癲癇和腦出血。本病發生率十萬分之二,這種疾病
主要危險是畸形血管破裂發生腦出血,其后果輕者
致殘。重者死亡。法醫學鑒定中偶爾會碰到腦血管
畸形患者受傷后突發出血猝死的案件,傷病關系常
引起爭議。作者在檢案工作中遇2例,現予以報道。
案例資料
【例1】20__年4月13日,郭某(男,24歲)被
他人砍傷右額部致右額顱內血腫。20__年5月出
院。20__年10月7日。郭某再次顱內出血,住院做
顱內血腫清除術。20__年10月12日郭某死亡。
尸體檢驗:死后20d解剖。除右額部和右顳頂
部可見皮膚疤痕外。胸前區及軀體其他部位均未見
外傷痕。腦組織軟化自溶。額部、顳極、基底動脈處
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左側為重。切開腦組織,左額部、
左顳極出血區域實質內可見散在的片狀出血。其余
切面實質內散在多量點狀出血。第四腦室積血,腦
干和小腦未見出血。
病理檢驗: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擴張淤血。腦
實質內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出血灶。部分
出血區域可見大量膠質細胞成團增生,并可見多量
棒狀細胞(棒狀細胞:缺氧性病變時,神經細胞消失
較多的部位所出現的膠質細胞的反應,其與皮質表
面排列成垂直狀。胞漿及樹突近端富含脂質。類似棒
狀)形成。部分區域可見灶性腦軟化。實質內可見成
團的血管,部分管腔扭曲,部分管腔內可見混合血栓
形成.部分血管壁增厚,部分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
生。呈立方狀。部分毛細血管呈實性。病理診斷:腦血
管畸形。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發性腦出血、腦軟化,腦
室積血。
【例2】20__年6月22日,張某(女,33歲)因
瑣事與人發生口角并相互廝打。20__年6月23日
張某身體出現不適。送醫院搶救無效于20__年06
月25日死亡。
尸體檢驗:死后3 d解剖。除右額頂顳處可見一
長24 cm“c”形手術縫合切口外。胸前區及軀體其他
部位均未見外傷痕。手術部位顱骨、硬腦膜缺失,腦組
織膨出。硬腦膜外、硬腦膜下未見血腫,腦干和小腦蛛
網膜下腔片狀出血。大腦表面血管淤血擴張。腦回增
寬。腦溝變淺。右側腦底大腦中動脈支配區域血管擴
張增多。可見手術痕跡,表面可見明膠海綿樣物。右
顳前部位可見2 cm×3 cn’l破潰區域。切面可見破潰
處腦組織軟化,左側腦室室壁腦組織出血。小腦雙
側扁桃體腫脹.切跡明顯,切面未見明顯異常。
病理檢驗:右顳葉腦實質散在成片的紅細胞,部
分出血區域紅細胞溶解。含鐵血黃素沉積。并可見部
分腦組織溶解性壞死、軟化灶形成和小灶性中性白
細胞浸潤。出血壞死處部分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血
管壁明顯增厚。粘液性變,平滑肌消失。出血區域周
圍可見多量明膠樣異物粘附。腦室室管膜細胞周圍
亦可見灶片狀出血。其余區域神經細胞胞體固縮,
細胞周圍腔隙增寬,可見噬神經細胞現象,白質疏松
水腫.實質血管擴張淤血。血管周圍腔隙明顯增寬。
小腦扁桃體處分子層、浦肯野氏細胞層和顆粒細胞
層可見區域性全層壞死。蛛網膜下腔血管擴張淤血,
片狀出血.管壁未見明顯畸形。病理診斷:腦血管畸
形。腦內出血、軟化灶形成。腦干和小腦蛛網膜下腔
出血,小腦扁桃體疝形成,急性腦水腫,顱內血腫清
除術后。
[作者簡介]陳鵬(1979一),男,漢族,浙江平陽人,醫學學士,法醫師,主要從事法醫現場勘查、法醫病理、活體檢驗等工
作。
tel:+86—577—88429081:e—mail:xtihih@163.com
· s6 ·
討論
(一)腦血管畸形的特點與腦血管畸形出血死亡
的法醫學鑒定要點
腦血管畸形是先天性血管病,該病可發生在任
何年齡,80%在1l至40歲發病,但以20至30歲者
多見,男性居多。腦出血是導致腦血管畸形患者死
亡和永久性神經功能損害的最主要原因。青少年人
經常頭痛、偏頭痛,或有癲癇發作,或發生腦出血,應
考慮患腦血管畸形的可能。一般地說,血管畸形是
一團異常的成熟的血管有一定的占位性質,其危害
主要是由于破裂出血,或血管栓塞。腦血管畸形可
以發生在顱內任何部位,多數在腦實質內,也可以侵
人腦膜,甚至頭皮。病灶可單發,也可多發。最常見
于大腦半球表淺部位,其次為腦干和小腦。腦血管
畸形的病理形態多種多樣。但以動靜脈畸形最為多
見,腦動靜脈畸形的年自然出血發生率在2%一4%。[2】
腦血管畸形由于病灶部血流紊亂、血管痙攣,或
日漸損害其臨近的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或發生血管
破裂、梗塞等。起病可呈漸進性,也可呈暴發性。病
程中可有一定程度的緩解。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時。
可以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實質出血。硬膜外出
血幾乎都由損傷所致。[31因此腦血管畸形出血死亡
的尸檢中幾乎都未檢見硬膜外出血,而是以蛛網膜
下腔出血或腦實質出血為主。腦血管畸形出血的機
制是在原有病變的基礎上因某些因素如頭部外傷、
天氣驟冷、運動、緊張、激動、大量飲酒、血壓升高等
刺激誘發破裂出血。因此腦血管畸形出血死亡的尸
檢中多呈現以下特點:顱腦損傷多無或輕微.出血部
位腦底多、頂部少,出血范圍較大,多無腦皮質挫傷,
病理切片中可見腦血管畸形。腦血管畸形通過血管
造影或磁共振檢查、病理切片可以確診。
鑒定腦血管畸形出血死亡。必須首先排除暴力
性損傷引起的顱內出血。為此。要進行詳細的案情
調查、全面的尸體檢查包括肉眼和病理切片檢查。
要根據損傷與死亡間隔時間的長短、損傷的輕重、損
傷后發病的特點及死亡經過,判定損傷與疾病猝死
是否有關。嗍外傷部位、病變血管的部位與出血部位
的確診是關鍵。腦血管畸形破裂因素中病變是內因,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l4卷(第1期)
外因是條件。對僅有輕微外傷而死亡的法醫學鑒定,
法醫鑒定人切不可武斷地用單純外力作用來解釋腦
出血的原因,因為正常人輕微外傷不可能引起腦血
管破裂出血;對有腦血管畸形的案例,如果腦出血系
由畸形血管破裂所致,則外傷只是誘因。
(二)本2例腦血管畸形出血死亡的機制和法醫
學鑒定
兩名死者均為青壯年,高血壓病史無法查證,病
理檢驗均有腦血管畸形。筆者認為引起死者死亡應
是在原有腦血管畸形病變的基礎上因某些因素如頭
部外傷、天氣驟冷、運動、緊張、激動、血壓升高等刺
激誘發破裂出血的結果。由于死者本身有腦血管發
育上的缺陷,深淺血管畸形。形成曲張集簇的血管
團,管腔數目增多,管腔大小不等,壁厚薄不勻,灶性
彈力纖維層重疊或斷裂消失,造成血流極不規則,[51
致使畸形血管長期盜血,鄰近的小動脈處于持續擴
張狀態,血管壁肌層脆性增加,順應性下降,管壁變
薄,腦血管損失了自動調節能力,相當薄 弱,一旦受
到運動、緊張、激動等刺激,腦血管灌注壓升高,腦動
脈不能反應性收縮。周圍血管肌層收縮的切割作用
以及血管壁老化、微細結構中的撕裂、出血,而造成
腦血管過度灌注。導致病變血管薄弱處破裂出血,壓
迫大腦中樞,造成呼吸、心跳停止,引起死亡。
案例2中,張某病發前與人發生口角并相互廝
打為誘因;案例1中死者頭部外傷造成右額部顱內
血腫.6月后顱內再次出血。出血以左側為重,分析
死者再次出血前應受到相應刺激。后經調查證實死
者二次顱內出血前曾有大便時突然倒地的情況。
參考文獻
[1】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第1版.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632—660
【2】 graf cj,pe~et ge,tomet jc.blooding from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s part of their natural history.j nevrosury,1983,58:
331
[31 閔建雄,法醫損傷學【m】.第1版.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o01.156
[4] 祝家鎮.法醫病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347
[51 種春龍,羅其中.腦動靜脈出血危險因素的cox回歸分析硼.中
篇5
走高等教育科學發展道路,必須貫徹發展是第一要義的戰略思想。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樣,當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務和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對培養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和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把廣大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的發展積極性進一步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切實使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走高等教育科學發展道路,必須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高等學校落實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重大問題,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別是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基本政策,保障困難群體的受教育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不斷提高其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就要堅持以教師為重點,用更大的精力、更有力的舉措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有利于優秀教師快速成長和施展才華的體制機制,為教師教書育人創造良好環境。
走高等教育科學發展道路,必須遵循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高等學校內部若干重要關系。要把握好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師生可承受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相互協調、和諧發展。要把握好學科建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的關系,以學科建設為統領,推動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相互促進。要把握好硬件建設和軟環境建設的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努力搭建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廣闊平臺。要把握好學生培養中科學文化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的關系,全面促進廣大學生成長成才。
走高等教育科學發展道路,必須掌握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高等學校既要凝練、傳承、發揚民族文化,也要選擇、規范、整合時代文化,還要倡導、發展、引領創新文化。既要重視校園精神的培育,也要規劃校園環境的建設,還要加強校園行為的引領。既要重視“大樓、大樹”的“拔地而起”,也要重視“大師、大家”的“脫穎而出”,還要重視“大氣、大愛”的“遍地開花”。既要設計好學校發展的總體思路,也要謀劃好學校發展的具體項目,還要建設好支撐學校發展的各支隊伍。只有將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統籌好,才能使學校的各項事業科學、健康發展。
篇6
中圖分類號:D91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07-126-02
胸部損傷在各類傷殘鑒定的案例中十分常見,其中以肋骨骨折的案例最為多見。由于造成肋骨骨折的原因多種多樣(如斗毆、交通事故等等)且由于肋骨骨折的損害還可并發肺部、肝、脾、心臟等人體重要臟器的損害等等的因素,給傷殘鑒定增添了不少的難度。而在對肋骨骨折進行傷殘鑒定時,一般通過x線檢查及被鑒定人的綜合臨床表現來進行確診,但通過這種方法有時也不能對被鑒定人做出明確的鑒定。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部分的骨折發生在肋軟骨處,而肋軟骨在x線下的顯影不明確,或是由于肋骨骨折繼發了人體內的組織、器官的損害等等而導致了不能給出明確的鑒定結論。因此,在對被鑒定人進行傷殘鑒定時一定要結合x線、B超、CT檢查及其他并發癥的檢查的結果作為鑒定的依據。
本文結合75例肋骨骨折的案例,對其傷殘鑒定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困難進行了機體的分析和探討,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文中的75例肋骨骨折傷殘鑒定案例均來源于太原市婁煩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技術中隊的鑒定檔案及材料,各案例均有檢案記錄。
(二)傷殘鑒定標準
符合我國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2003年頒布的《法醫學人體傷殘檢驗規范》中對胸部損傷的鑒定標準。
(三)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系統的回顧了75例案例中被鑒定人的傷殘鑒定檔案,詳細統計了本文所有案例中被鑒定人的年齡、性別、肋骨骨折的原因及傷殘鑒定的結果等。
(四)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正態分布數據用均數?標準差描述I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2檢驗,P
二、結果
(一)一般情況
在本文收集的75例案例中,男性53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為2.41:1;其中年齡最小的11歲,最大的70歲,平均年齡為25??5歲。傷害案件60例,意外事故及其他事故15例。
(二)75例被鑒定人的年齡及性別分布情況
本文中,根據統計得出,被鑒定人以青中年男性居多。
(三)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數目
在本文60例傷害案件中,以左側肋骨骨折最為多見。其中左側肋骨骨折41例,右側肋骨骨折10例,雙側肋骨骨折9例。在15例意外事故及其他事故中,左側肋骨骨折3例,右側肋骨骨折4例,雙側肋骨骨折8例。其中以交通事故及老年人意外事故居多。
(四)骨折原因及并發癥
本文60例傷害案件中,遭受拳擊致肋骨骨折的38例,占63%;遭受腳踢15例,占25%;遭受鈍器致骨折7例占11%;15例意外事故中,交通事故7例,占46%;其他意外事故8例,占54%;其中并發呼吸困難25例、氣胸4例、血胸6例。
(五)傷殘鑒定結果
在本文75例案件中,肋骨骨折伴呼吸困難鑒定為重傷的15例,占20%;肋骨骨折伴血、氣胸鑒定為重傷的8例,占10%;多肋骨骨折伴其他并發癥鑒定為重傷的1例;鑒定為輕傷、輕微傷的51例,占68%。
三、討論
肋骨骨折的法醫學鑒定要點
(一)男性明顯多于女性
在本文的案例中,男性肋骨骨折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在不同年齡階段中,不論男女均以210歲這兩個年齡段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從本文的數據不難發現,發生斗毆者致肋骨骨折的多數是男性并以中青年最為多見。這也符合社會上犯罪的規律[4]。從致傷物來看,遭拳擊而致肋骨骨折占首位,因為在許多的因打架斗毆致肋骨骨折的案例中,雙方所發生的暴力沖突往往是突然的,因此拳頭自然成為了導致肋骨骨折最多的致傷物。其它致傷物如腳踢、鈍器等致傷物居次,這說明在多數傷殘鑒定案例中遇到的肋骨骨折主要原因于打架斗毆所致,加之年輕人(特別是男性)性格暴燥,在處理雙方的沖突時,難以控制情緒,甚至揮拳相向,導致受傷。而在大多數的意外案件中男性肋骨骨折的數量也明顯高于女性,這是由于男性的戶外時間比女性多所致的。
(二)左側肋骨骨折多于右側
左側肋骨骨折多于右側,這是由于參與打架斗毆的雙方往往相對而立,大部分的人慣用手為右手,這就導致了大多數的肋骨骨折損傷是由于加害方用右拳或右手持鈍器所造成的。特導致了大多數的肋骨骨折發生在傷者的左側。在意外事故及其他事故所造成的肋骨骨折中,男性的數量也明顯高于女性,這是因為男性的外出活動相對比女性多而造成的。
此外,根據 1996年Kabl對外傷致肋骨骨折的研究發現,鈍性暴力致肋骨骨折多發生于左側胸骨中線4 -7肋,且常伴有皮膚及皮下挫傷出血、血氣胸、心肺挫傷,鏡下檢查肋骨骨折處除出血外可見炎癥細胞浸潤。
(三)合并損傷的鑒定
本文中肋骨骨折的患者常常合并有損傷有其他部位骨折、軟組織損傷、血、氣胸及呼吸困難等等的并發癥,在進行鑒定時要加以注意。
(四)x線、B超及CT檢查
針對肋骨骨折的傷殘鑒定胸部x線及CT檢查是最為常規和首選的檢查方法。其對肋骨骨折的診斷、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其他并發癥等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進行傷殘鑒定的主要依據。在進行傷殘鑒定的過程中僅僅只只依據x線的檢查結果往往是不夠全面的,因為x線的檢查也常常因為種種原因而發生誤診、漏診的情況從而影響鑒定的結果。應用B超檢查肋骨骨折可以避免上述X線檢查存在的不足,不論骨折類型、部位、對位、對線情況或錯位方向如何,均可通過肋骨連續性中斷而確診。且對傷者來說費用較低,無不良影響,可以作為提高肋骨骨折正確診斷率的方法。而CT檢查可針對肋軟骨處的骨折損傷做出明顯的鑒別。因此通過x線檢查與B超檢查和CT檢查的結果相結合,能度肋骨骨折的部位、程度等等做出一個全面、詳細的診斷,甚至可以發現一些隱匿性的肋骨骨折,提高了對肋骨骨折的診斷。同時也使傷殘鑒定更為準確、完善。
(五)鑒定中的難點
1.僅一根肋骨骨折的鑒定。在日常對僅一根肋骨骨折的傷殘鑒定中,鑒定為輕傷還是重傷一直是肋骨骨折傷殘鑒定的難點。我們通過日常的工作經驗總結認為:針對具有一根肋骨骨折的傷殘鑒定重點在于除肋骨骨折外是否伴有其他的并發癥。如僅僅是肋骨骨折沒有其他的并發癥應鑒定為輕傷;如伴有其他的并發癥則根據肋骨骨折的程度及并發癥的程度來進行鑒定。那么僅一根肋骨骨折是否鑒定為輕傷,依筆者之淺見:僅一根肋骨骨折,骨折處因為上下兩類及肋間肌肉、韌帶的保護,所以一般不會發生明顯的移位,即使有明顯移位存在,也不需要特別治療,因為胸廓的完整性沒有明顯破壞,對呼吸功能影響不大。所以我們認為僅僅一根肋骨骨折如沒有呼吸困難或氣胸、血胸等嚴重危害被鑒定人的生命健康的并發癥時,即使骨折處的對位對線不佳也應鑒定為輕微傷。但如果僅一根肋骨骨折使胸廓的穩定性遭到破壞,導致胸內的壓力作用使被鑒定人出現反常的呼吸運動但無其并發癥則應鑒定為輕傷。
篇7
2、把魚肉切片備用。
3、在超市買酸菜魚調料包一袋。
4、打開調料包,里面有3袋料包,一包是白色的是淀粉,一包小袋是泡椒,還有一大包是酸菜。
5、把白色小包淀粉到入魚肉里拌勻腌制。
6、然后準備一張千張皮,切小段。
7、鍋里放油燒熱,下入酸菜炒香;然后加水,煮開鍋。
8、下入魚頭、魚尾和魚骨頭,下入小袋泡椒,煮開鍋后下入千張皮。
篇8
在懷疑機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現場勘查中,死者的死亡原因是什么,死者的死亡是自殺還是他殺、還是意外造成的?這是擺在法醫面前最為迫切的問題,也是偵查人員最為關注的焦點,因此,法醫要通過詳細的尸體檢驗,并結合現場情況來解決這一問題。如案例1,死者的損傷表現為面部瘀血、紫紺、雙眼結膜充血出血、口腔粘膜出血、心臟外膜出血及內臟淤血等窒息征象,但左右腕部均有長達5cm的切創深達肌腱,上腹部有兩處刺創深達腹腔,現場有一個開啟的煤氣罐并有濃烈的煤氣味。經過法醫詳細的尸體檢驗,死者腕部的切創和腹部的刺創均未傷及大血管,尸體失血征象不明顯,不足以致死者死亡;死者心血未檢出一氧化碳,可排除煤氣中毒死亡;死者有明顯的窒息征象,頸前部見片狀的皮下出血及表皮剝脫,分析死者系因機械性窒息而死亡。死者頭發凌亂,床套不整齊,死者仰臥的床邊墻上有與死者鞋底花紋相同的鞋印,加之死者左肩部及雙肘部背側均有程度不同的皮下出血,分析死者曾有掙扎搏斗的過程,死者的死亡系他人加害所致。現場見多處血跡,DNA檢驗證實現場床墊的血跡為死者所留,現場地面上的血跡為傷者徐某所留,現場單刃刀上血跡為死者和傷者的混合型,結合現場發現傷者徐某寫好的遺書反映出“感情劇變、精神崩潰、不想活在世上”等內容,分析徐某對死者捂口鼻、扼頸致其昏迷后,又用刀片割腕、單刃刀刺插死者腹部(因為DNA檢驗證實現場死者的血跡僅僅局限在床墊上傷口的部位),殺死死者后,產生自殺念頭,寫遺書、開煤氣、并實施刀片割腕、單刃刀刺插腹部等自殺行為,故該案的案件性質經法醫檢驗定性為殺人后自殺,因發現及時、自殺未遂。
2對致傷工具以及損傷形成方式進行推斷,鎖定作案過程
如前所述,當死亡原因、死亡性質以及案件性質都明確后,對致傷工具以及損傷形成方式的推斷就是法醫檢驗的關鍵所在,解決好這個問題,有利于明確作案人實施犯罪行為的過程,從而鎖定作案細節。如案例2,死者馬某雙眼瞼結膜有微小的點片狀出血、下唇粘膜少量點狀出血,頸項部見不連續的索溝,而且索溝表現為輕度的皮下出血伴表皮剝脫,頸部見類圓形、條狀、新月形、類半圓形表皮剝脫,頸部深層肌肉出血,舌骨體處見出血,左側舌骨大角骨折,血液呈暗紅色流動狀,內臟淤血。本案中死者雖死于機械性窒息,但與一般單純的捂死、勒死、扼死不同,從尸體征象來看,死者具備了被捂口鼻、扼頸、勒頸的特征。下唇粘膜少量點狀出血,加之死者口鼻部皮膚蒼白,說明該損傷系被人用手或柔軟物捂口鼻所致,頸部類圓形、條狀、新月形、類半圓形表皮剝脫說明該損傷系被人用手扼頸所致,頸項部不連續的索溝,說明該損傷系被用類繩狀物勒頸所致,作案人采用又捂、又扼、又勒的手段最終致死者機械性窒息死亡。破案后證實,作案人從死者身后用左手扼頸、右手捂口鼻將死者從客廳拖入臥室床上,再用一件T恤衫捂其口鼻,又用該T恤衫反復纏繞頸項部勒頸致死者窒息死亡。法醫經過詳細的尸體檢驗,對致傷工具以及損傷形成方式進行了準確的推斷,鎖定了作案過程,為案件訴訟完善了證據鏈。
3全面提取生物檢材,為鎖定作案人提供有力的證據
篇9
關鍵詞:外傷;生育能力;法醫學鑒定
外傷后生育能力的鑒定一直是法醫臨床學領域研究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由于案例較少,增加了此類案件的鑒定難度。由于致傷方式、致傷機制的不同,造成生育能力障礙的原因也非常復雜,有報道[1]記載,男性障礙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約占成年男性的10%。因此,排除傷者自身因素的影響,理清外傷后生育能力障礙發生、發展的過程,獲得最接近客觀實際的結果,是一件非常復雜、困難的事情,也就成為鑒定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通過我分局鑒定中心2005年1月~2012年12月受理的24例男性外傷后出現生育能力喪失或下降的案例進行回顧性分析,討論外傷與生育能力障礙之間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4例患者均來自我鑒定中心受理的男性活體鑒定案例(2005年1月~2012年12月),年齡在16~45歲,平均年齡32.3歲,踢傷16例,工具傷5例,騎跨傷2例,摔傷1例。
1.2方法 對被鑒定人均進行體表檢查、詢問生育史、性生活史及受傷過程、審查病歷,并告知部分傷者進行相關的專科檢查,如功能障礙(ED)檢查、質量分析等。于治療結束1~6個月后進行鑒定。
2結果
在24例傷者中,外傷造成生育能力完全喪失4例,鑒定為重傷;其中2例由于雙側挫碎,行雙側切除術;1例由于高墜造成脊柱骨折、脊髓損傷,出現截癱,同時伴有障礙;1例由于被銳器切割造成離斷,不能通過正常完成生育過程,故而認定其喪失生育能力;鑒定為輕傷15例,分別為陰囊血腫9例、破裂3例、會大面積挫傷3例,其中傷后出現障礙8例,包括不能5例、后疼痛3例,經臨床治療后,均于6個月內恢復正常,故根據其軟組織損傷情況鑒定為輕傷。
另外5例傷者中,自述傷后出現ED的2例,對其進行電生理檢測未見明顯異常,除體表損傷外,其生殖系統未見明顯器質性損害,此種情況可能為心理因素引起,與外傷關系無法認定;另有3例傷者傷后檢出活動率低或死精,診斷為生育能力低下或無生育能力,經生殖系統檢查未見器質性損傷,故其與外傷的關系不予認定。上述5例傷者的鑒定,根據體表損傷情況鑒定為輕微傷3例,未見明顯外傷2例。
3討論
男性生育能力障礙包括障礙和的生育能力障礙。男子障礙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而是指男性在性生活過程中,包括喚起、、插入陰道、維持相當時間狀態和這5個連續的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稱為障礙[2]。對生育能力的判斷,目前主要通過對的檢測分析,是評價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的檢查分析更加詳細、更加準確。
障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3.1異常 是指對"性"的興趣和欲望,是人類的本能。是人進入青春期后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由于個體發育的差異,以及時間、地點、對象的不同,的狀態也不同。同時,還受到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年齡、身體狀況的影響,也表現出狀態的不同。異常通常包括低下、性厭惡、亢進和倒錯。本文收集的案例中,出現異常的有3例,主要表現為傷后疼痛,經過一段時間之后,疼痛未能完全消除,造成傷者心理上對性產生恐懼,不敢有性的想法或,進而造成異常。經過臨床治療及心理疏導后,性活動恢復正常,根據其體表損傷情況進行鑒定,生育能力未發生明顯影響。
3.2功能障礙(ED) 是指男子持續不能達到或維持充分地以進行滿意地性生活。也有人把時間不夠包括在內。常將ED的病因分為三類,即心理性、病理性和混合性。心理性ED多由于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缺乏性激情及性刺激不當等原因引起,經心理治療,多數均可恢復。病理性ED是由于器質性疾病引起的ED,常見內分泌、神經性、血管性、藥物性及全身性疾病等原因。本文中有1例傷者,由于高墜造成脊髓損傷,出現截癱,同時表現為功能障礙。
3.3插入障礙 是指男子正常,在接受性刺激后,能充分,且能維持比較長時間的狀態,但在嘗試時,不能插入陰道,時程超過1個月[3]。本文中有1例傷者,由于被人用剪刀剪斷,造成不能插入陰道,不能完成,故不能通過正常方法完成生育,可判定其失去通過正常途徑完成生育的能力。
3.4障礙 包括過快()、不和逆行。是指男子過快,但何為過快沒有統一的標準;可分為心理性和病理性。不是指堅硬,持續時間足夠長,但達不到和性,最后失去興趣,逐漸疲軟而宣告結束。逆行是指正常,正常,在時存在感覺,也有,但是無從尿道口排出,而是從后尿道逆行進入膀胱;是由于膀胱頸關閉功能失調引起,多為器質性病變引起。在本文所見傷者中未發現障礙的傷者。
成年男性由和、附睪、精囊、前列腺和尿道腺等附屬性腺分泌物組成,其成分分析是評價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依據,也是臨床男性不育癥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檢測項目。按照WHO規定,正常人分析各參數的參考值為:在排精后1h內完全液化,量≥2ml,存活率≥50%,密度≥20×106/ml,活動率a級≥25%或a+b級≥50%,正常形態率的經驗參考值是≥30%[4]。本文所收集的病例中,有2例活動率低下,有1例全部為死精,上述3例傷者體表損傷均較輕微,對其泌尿生殖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后未發現造成其活動率低下和死精的器質性損傷,故考慮活動率低下和死精由其自身原因引起,與外傷無關。
在法醫臨床損傷鑒定中,涉及生育能力鑒定的案例較少見,一般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確定傷者能否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如果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再確定是否存在造成不能進行性生活的器質性原因;二是考慮因素,的產生、排泄渠道是否正常,質量是否正常,如果不存在影響上述情況的器質性因素,原則上不考慮外傷造成,即使是外傷導致的心理因素造成,由于目前缺乏認定心理因素導致生育能力障礙的標準及方法,也不予認定。對于生育能力的鑒定,通常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有明確的外傷史,不論是泌尿生殖系統的直接損傷,還是由于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的損傷引起的生育功能障礙,前提是必須有明確的外傷;②全面、細致審閱病歷,了解其原始損傷情況;③詢問既往病史、婚姻史、生育史、性生活史等情況,初步判斷其傷前的生育能力情況;④對傷者進行細致的體表損傷檢查,找到造成其生育能力障礙的器質性原因,并確保損傷與結果一致;⑤對于通過體表檢查無法確定的器質性損傷,建議其進行相關的醫學專科檢查,如神經誘發電位檢查、B超檢查等。必要的時候進行活力檢測。
在朱廣友等[5]報道的19例自述有障礙的傷害案件中,被鑒定為有障礙的僅有2例,本文收集的案例中功能障礙的共有7例,除自行恢復的案例外,其余均為傷者夸大描述,不能鑒定為功能障礙。因此,在鑒定過程中,不能僅憑傷者陳述,一定要找到造成現有情況的器質性損害,才能鑒定功能障礙由外傷引起,這樣才能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鑒定結論才能符合客觀實際。
參考文獻:
[1]秦素,秦建,付招倫,等.768例男性障礙的病因分析[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7,13(7): 651 -652.
[2]楊文質,等.中國性科學百科全書.男科疾病與性.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186.
[3]陳利生,王玉瑾,唐慶來,等.男子障礙的定位診斷[J].中國性科學,2005,14(5):3-9.
篇10
目前,我國勞動者科學技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專業技能,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具體表現為責任意識不強,職業道德觀念淡漠,崗位技能不高,致使產品質量不高,國際競爭力下降,安全責任事故頻發。
英格爾斯講道:“一個國家可以從國外引進作為現代化最顯著標志的科學技術,移植先進國家卓有成效的工業管理方式、政府機構形成等等。然而,如果其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與技術以真實生命力廣泛的現代文化基礎,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業,也會在一群傳統人的手中變成廢紙一簍。”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是我們中國人笨嗎?
2000-2001年中國學生蟬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兩年團體冠軍,其它年份也碩果累累。有人比較了中美兒童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上的得分,結果發現,中國青少年在算術、詞匯和譯碼測驗上的得分顯著高于美國青少年。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中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這種落后局面呢?世界上沒有落后的民族,只有愚昧的民族。因此,我認為:“問題就出在教育!”
人們看一件事物的本質常常采用比較的方法。美國的學生什么樣?讓我們看看下面幾條有趣的比較,我們也許會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
1、美國學生受教育的方式是“放羊”,輕松得要命,因此他們大多數喜歡異想天開,想象力很豐富;中國學生受教育的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術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因為大多數的時候他們確實轉不過彎來。
2、課堂上,中國學生為了裝懂而不向教師提問,美國學生則為了裝懂故意向教師發問,有時教師也被問得瞠目結舌;中國學生認為坐得端端正正是對教師的尊敬,美國學生則認為坐得橫七豎八才能更好地與教師進行交流。
3、中國學生為能考上大學而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那么辛苦地學習;美國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而拼命學習,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
4、如果教師給出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長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那么教師的話音剛落,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會拿出筆和紙,埋頭列一大堆公式并開始計算;而美國學生的反應則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手表的指針,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辦法”看看時針和分針什么時候再次重合。
5、中國學生都是數學天才,口算和心算水平一流;美國學生一向不太有數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數的乘除法,甚至還能心算開平方根”,美國學生會懷疑中國學生在撒謊。
6、美國學生喜歡夸耀自己:“瞧,這輛新賽車是我自己組裝的!”中國學生則喜歡夸耀自己的祖宗;“看!這是我爺爺、爸爸給我買的新賽車!”
7、中國學生的父母說:“零用錢花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里去取。”美國學生的父母則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花錢已經快要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里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
8、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了錢,我要去旅游了!”中國學生則對父母說:“我要去旅游,請給我一筆錢。”
9、美國學生的父母會對他們說:“親愛的,你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賴我們給你提供意見。”中國學生的父母則會對他們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了?告訴你,無論你多大年紀,你還是老子的孩子!還得聽我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從《美國的學生》這則案例中,可以看到一個發達國家所持的一種現代教育功能觀。這則案例通過美國學生與中國學生的比較,折射出來的正是面向知識經濟時代先進的教育功能觀;他們重視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重視自我學習能力的獲得,重視實踐能力的掌握,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所有這些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而我國目前的教育與之相比反差是十分明顯的。我們豈能還用“阿Q精神”來搪塞?應試教育不進行徹底改革,還有什么出路?
未來國力的競爭就是今天教育的競爭,未來民族的命運就掌握在今天的教育者手中。有些學校,提的是素質教育,搞的是應試教育,我們又怎能掉以輕心?教育改革確已刻不容緩,而要革新,就必須先革心,擁有先進的教育功能觀,這是根本之根本。
教育是什么?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即準備。
教育的目標是促進人的素質向有利于個體和社會健康方向發展,即在促進個體自然成長的基礎上,促進個體的社會化發展。教育是關于人生活發展的個體事情,目的又是關于社會交流和延續共同經驗的工具,是公共的事情。
美國的教育目標是:“面向21世紀去開發人的才能,意味著培養人們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在變化的環境中會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高度適應能力,具有創造意識,并能不斷獲得新知,而且有能力不斷克服自身的局限。”
總之,教育的目標更加超越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和個人謀生服務的工具作用,而轉變為人自身的發展。為豐富人的精神與物質生活服務,教育的內在魅力將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教育就是要促進生命的全面、自主成長。教育的過程是滿足完善人本性的過程,要從謀生的教育走向發展的教育。人性諸多方面的發展,在學校教育的計劃中一個也不能被遺漏。教育要適應作為肉體的、智力的、情感的、性別的、社會的以及精神存在的,個人的各個方面發展和成長的需要。
人的生命是全面的,因而成長也是全面的。它包括生理的成長、心理的成長,還包括社會實踐能力的成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的生理素質、思想素質、藝術素質、生存素質、文化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專業素質通過六年、九年、十二年或十六年的培養,全面地、協調地、健康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