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學前教育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學前教育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簡述學前教育的概念

篇1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探索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概念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有關數學概念,是貫徹課程標準和提高數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創設問題情景,巧妙引入有關概念

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關鍵的一步,它關乎學生對整個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把一些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具體事例融入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巧妙引入概念,形象教學。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是這樣引入的。讓學生拿出一個圓形的杯子,將杯子放在紙上,沿杯底外緣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后把圓剪下來。接著,讓學生摸一摸圓形紙片的外緣,感受圓形外緣的曲線,再引導學生思考:圓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學生很快從感知中回答“圓是曲線圖形。”這種來自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結論,雖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得到的結論比較簡單。而要對圓的圓心、半徑、直徑有所研究,單靠簡單的畫一畫、剪一剪、摸一摸是無法回答的,于是我接著拋出“誘餌”――“想驗證更多關于圓的知識嗎?”讓學生產生濃厚的求知欲,順勢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圓的知識。”這樣引入圓的概念自然而不顯唐突,學生感受到一種挑戰,因而更加認真地投入圓的學習之中。

二、重視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小學生獲取有關的數學概念如果來自于自己適當的經驗,會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先充分感知形成有關概念的具體材料,以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安排了兩組演示與操作活動交替進行。第一組是認識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首先由我演示平分一個餅,讓學生認識到“一半”就是一個餅的二分之一,然后由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的形式,利用學具進行操作,充分感知單位“1”、平均分,并把對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第二組是認識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我先演示分一堆蘋果,并說明演示過程和每一個環節的含義,然后讓學生根據要求通過想一想、分一分、說一說的形式,把6面紅旗平均分成3份,并用分數表示出這樣的1份、2份,認識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這樣,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就更全面、更深刻。同時,通過兩組相互交替、逐步提高的操作活動,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等分數概念的諸要素就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為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三、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有關概念

學生完成有關數學要領的構建過程中,建立有關概念的表象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學生用學具進行操作活動,常常以形成有關要領的表象為目的。因為學生要形成有關的概念,還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層次上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以便剔除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形成有關數學概念。

例如,在“分數的意義”教學中,當學生對分數已建立較清晰的表象時,我通過引導與提問結合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比較,讓學生在更高層次上進行分析、綜合,進而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抽象為單位“1”,將平均分成2份、3份等抽象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分數的本質屬性綜合起來,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較好地構建分數的概念。

四、精心設計練習,逐步掌握有關概念

學生對新學的數學要領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多次反復練習,他們的認知才會鞏固,才能將表象的認識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情境中。因此,對于已形成的有關數學概念,教師不能要求學生只停留在記憶概念的定義上,而應精心設計練習,從而達到掌握有關概念的目的。

篇2

關鍵詞:興趣 節奏 學前教育

在未來的中職教育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必須從基礎做起,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決定該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有很多,其中包括美術、音樂、舞蹈、講故事等,音樂這一學科是學前教育專業諸多學科中最重要的一科,與美術、舞蹈等緊密相連,不可分割。上好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尤為重要。

一、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的優勢與劣勢

1.動手能力強,活潑好動

在對中職藝術1002班的學生調查中,因為年齡較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動手能力較強。雖然從未接觸過音樂知識,但經過在校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渴望。在班級舉行的音樂比賽中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體現出活潑好動的特點。

2.學生音樂整體素質偏低

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整體素質不高,一般都是初中畢業生,學校較為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很多學生在中學階段很少上音樂課,有些同學甚至沒有上過音樂課,在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幼兒師范學校中職藝術1002班的調查中,全班45人,年齡在16~18歲,其中在初級中學上過音樂課的有4人,占班級人數的9℅,學習過基本音樂知識的有2人,占班級人數的3℅,其余學生對基本的音樂知識一無所知,這些學生所理解的音樂僅僅包含流行歌曲,而對基本的樂理知識、音樂史基本常識等,根本不懂,這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顯然是不行的。

二、怎樣上好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頭腦動起來

在上音樂課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班級中90℅的學生,對一些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興趣,為教師上好音樂課帶來一定的難度。基于學生動手能力強、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初學音樂的學生來說,一定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兒童歌曲《小貓》的時候,筆者會一邊彈琴一邊演唱這首兒童歌曲,給學生留有懸念,告訴學生這首兒童歌曲描寫的是某種小動物,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音樂風格、音的強弱、節奏等相關音樂知識,來猜測這是一種什么動物。《小貓》這首兒童歌曲描寫小貓的一些特點,比如音的強弱關系,音稍強象征小貓喵喵的叫聲,音稍弱象征小貓躡手躡腳地走路等。在上課的過程中,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之后,慢慢的由簡入難,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到音樂的風格、音的強弱、音樂的描寫性、抒情性、音樂的審美能力等問題。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的頭腦動起來,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思考,去學習,這樣便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上課的過程中,盡管教師很努力地去講解一些概念性的東西,如必須掌握的基本樂理知識,節奏、節拍、音符時值、附點音符、小節線、小節數等,但是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這樣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學習兒童歌曲《小貓》的時候,僅僅激發學生的興趣還不夠,還要讓學生學到相關的樂理知識。這時候筆者會分三組進行,用擊鼓傳花的形式選出,第一組的學生到黑板上畫五線譜,畫出小節線,并在五線譜上標出各種音符等。這樣又鞏固了一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一旦學生對于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出現錯誤,坐在下邊的同學立刻能發現問題,而對未學習過的知識,就可以用讓學生發現的方式進行講解。到第二組和第三組同學的時候,倡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兩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一組聽得節奏最多最正確,隨后對其進行口頭表揚。接下來再進行演唱譜子、演唱歌詞,最后讓學生自己填歌詞。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都很高。

三、評價體系的建立

篇3

【關鍵詞】英國學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綠皮書;沃諾克報告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7)07/08-0046-03

多年來,英國社會一直關注特殊兒童的教育。自1978年沃諾克報告(Warnock Report)提出以來,英國整個特殊教育政策開始向融合教育發展。〔1〕英國在其早期教育原則中明確指出:“幼兒不能因種族、文化或宗教、母語、家庭背景、特殊的教育需要、缺陷、性別或能力不足而遭到排斥或被置于不利地位。”(寧征,2001)本文擬從近年來教育政策發展、教育參與人員和教育實踐等方面簡述英國學前融合教育的現狀,為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一、英國學前融合教育政策

英國的教育政策重視特殊兒童教育權利的獲得,重視對特殊兒童的全方位教育和保育,也考慮到家長參與以及家長與專業人員合作的重要性,這對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0世紀70年代,英國政府提出要關注學前兒童的早期健康和發展,對兒童早期發展存在的困難進行鑒別,還要關注兒童家長及專家參與的重要性,強調訓練者應從兒童的利益出發,與兒童家長合作,同時從其他專家處尋求幫助及引導。〔2〕1978年沃諾克報告的提出使融合教育成為英國特殊教育的核心政策。在這個報告中,融合教育按層次由低到高被分為:場所融合,即在普通學校中為特殊兒童提供專門服務,但特殊兒童不屬于普通班級成員;社會融合,即特殊兒童在普通班學習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功能融合,即特殊兒童成為普通班級中的一員,教師全力幫助特殊兒童,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3〕1997年,英國政府頒發了特殊教育綠皮書,要求所有學前兒童均要在普通學校注冊,同時建議優先考慮對存在感官障礙、肢體障礙或中度學習困難兒童的融合教育。〔4〕 2001年,英國政府提出了特殊教育實施章程,提出要在學前教育環境中對學前特殊兒童進行診斷、評估,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滿足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該章程規定,一旦兒童被鑒別出存在特殊教育需要,教育者應及時采取早期干預措施。該章程同時賦予兒童家長更多知情權,也強調要成立有效的多學科工作小組,為特殊兒童提供融合教育服務。〔5〕

二、英國學前融合教育參與人員

英國學前融合教育強調多機構間的互相合作。學前融合教育需要教育、衛生、社會服務、志愿者機構等部門的相關人員以及兒童家長的參與。這些融合教育參與者分別具有不同的職責,他們的相互合作促進了學前融合教育情境下特殊兒童的發展。

在教育部門中,參與學前融合教育的專業人員包括教育心理學者、早期特殊教育支持教師、視/聽/語言障礙行為支持教師、融合教育協調員以及學習輔導教師。這些專業人員主要負責參與學前兒童的法定評估,鑒別學前兒童的發展困難狀況,為融合教育教師及家長提供教育建議,并為融合教育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其中融合教育協調員和學習輔導教師承擔著重要的任務。融合教育協調員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前特殊兒童的特點,為兒童提供可獲得的資源;對融合教學提供建議,進行融合教學示范,監測融合教育政策的實施質量及效果;為教師提供專業建議,幫助教師正確處理與特殊兒童及同事的關系,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與特殊兒童家長保持合作關系等。〔6〕學習輔導教師必須了解學前特殊兒童的不同需求,與教師討論對兒童有利的課程安排,增加兒童學習主流課程的機會。同時,學習輔導教師還應經常使用開放式問題向兒童提問,鼓勵兒童討論所學知識及他們理解的內容,為兒童提供分享展示的機會。學習輔導教師必須記錄兒童的學習成果以及所提供的支持策略對兒童的影響效果。此外,學習輔導教師要經常與任課教師溝通,互相合作,共同促進兒童的發展。〔7〕

衛生部門的參與人員包括一般干預者、健康狀況巡訪員、兒科醫生及兒科顧問、 學校健康服務人員、言語語言治療師、生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聽力/視力學家及臨床心理學家,還包括其他參與人員,如兒童精神疾病護士、精神疾病顧問、心理治療師、咨詢師和其他領域工作者。衛生部門的專業人員主要在幼兒入學評估中提供醫學方面的評估診斷以及干預意見,具體責任包括:鑒別兒童生理問題,對兒童的特殊需要進行鑒別和診斷,定期監測兒童發展狀況,及時與兒童家長聯系,為家庭提供合理的干預訓練策略,監控干預訓練過程及特殊教育服務質量等。

社會服務部門中參與融合教育的專業者為社會工作者,他們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通常與專家小組一起工作,為特殊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者主要通過一些專業技能和資源為特殊兒童家庭提供服務。如果兒童家庭在為特殊兒童提供適當服務時出現困難,社會工作者會評估兒童家庭的困難情況,為兒童家庭提供指導和支持。社會工作者可以就某些問題指導兒童家長向相關機構或專家求助。在某些家庭得到有關機構或專家的幫助后,社會工作者會經常對這些家庭作巡訪,并提供適當的支持。總之,社會工作者的主要職責是在家庭情境中對兒童進行評估,并提供相應的干預支持,推薦兒童到相關機構接受服務,監控兒童及其家庭情況,向家長提供建議等。

志愿者支持機構通常是一些慈善機構。志愿者機構主要負責向公眾宣傳融合教育觀念,為特殊兒童提供午餐,對融合教育者進行培訓,為融合教育研究者提供研究數據等。

三、英國學前融合教育實踐及其存在的不足

自“融合教育”概念被提出以來,英國的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日益受到關注,學前特殊兒童逐步走向主流學校,參與普通同伴的學習活動。

在英國,教師注意充分發揮學前特殊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全方位調動兒童的能力,進行有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兒童多種智能的參與,通過兒童喜歡的教學方式吸引兒童參與學習活動,并引導兒童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針對具有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各不相同。比如,對需要培養聽覺技能的兒童,教師主要采用討論、口頭反饋等方法;對需要提高視覺能力的兒童,教師主要采用看錄像、繪畫等方法;對需要加強運動知覺能力的兒童,教師在教學中經常讓兒童觸摸教具,進行實際操作,促進兒童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掌握。〔8〕

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與實踐,英國學前融合教育取得了很大進步,學前特殊兒童的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促進了全納教育思想的推廣和傳播,但是離真正的全納教育還有一定距離。英國學前融合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同樣值得我國學前教育研究者思考。

Scruggs和Mastropier(1996)對教師的融合教育觀念進行調查,發現僅有40%的教師認為融合教育對大多數兒童而言是現實可行的目標,認為自己已具備相關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師不足1/3。〔9〕如果教師沒有接受足夠的培訓,缺乏專業知識技能,缺少相關資源支持,英國政府正努力開展的融合教育實踐將很難進一步發展。政府部門需要調撥更多資金用于融合教育實踐,培訓更多專業教師,為融合教育實踐提供更多支持。

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雖然在英國日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無法證明融合教育的績效,教師對融合教育的利弊眾說紛紜。例如,有的教師認為融合教育對特殊兒童大有裨益,卻影響了正常兒童的受教育情況。〔10〕因此,開展大量的融合教育實踐研究,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研究資料,有利于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促進融合教育實踐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4〕陳明聰.英國融合式教育政策的發展與爭議〔EB/OL〕.〔2006-01-10〕.140.130.42.78.

〔2〕〔5〕〔9〕KATE WALL.Special needs and early years:A practitioner’s guide〔J〕//雷江華.全納教育之爭.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4).

〔3〕黃志成.全納教育: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和參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69-206.

篇4

關鍵詞 盧梭 自然教育 兒童教育 啟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1盧梭自然教育觀概述

從整體而言,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從“自然人性觀”出發的,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歸于自然”釋放兒童的天性。從組成部分而言,盧梭在教育方面對施加教育所必須匹配的一切需要,進行了深入的解讀。《愛彌兒》中就體現了盧梭對教育的觀念―自然主義,這深深地影響了現代的教育理論。另外,我們需要意識到盧梭的自然教育觀包含的內容是繁多且相關貫穿的,包含自然的教育、漸進的教育、自由的教育以及消極的教育等,它們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的。

首先,盧梭說人的教育應該“歸于自然”,他所說的“自然”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神翦自然。他認為上帝具有最高的意志,萬事萬物由它創造。第二,社會的自然。盧梭希望出現一個人人自由、平等、幸福的理想杜會。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人類社會最原始、最自然的時期。第三,心理的自然。盧梭的“性善論”屬先驗主義唯心論的范疇,不過盧梭將他所說的人性的自然,即自然天賦與先天個性納入了他的自然概念之中。其次,盧梭主張教育循人的自然性能的發展順序,適應兒童生活,自然規定了人的生理心理機能器官和內在能力的發展順序和途徑,因此,應按照這種自然發展的程序、方式和途徑進行施教。另外,盧梭崇尚自然,他認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天賦權利就是自由。《社會契約論》中說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鎖鏈之中。”盧梭反對習慣的養成,認為自然人“應當以無習慣以習慣”,他反對學校教育形式,提倡家庭個別教育。當然盧梭所說的自由放任,也不是毫無限制的自由,它是由有自然規定的范圍限定的。最后則是消極教育,所謂消極教育就是只進行必要的事實教育,而無外在的干涉和控制,即屬于“自然后果教育”。

2自然教育理論對現代兒童教育的啟迪

2.1盧梭“自然教育觀”對認識兒童的啟迪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在18世紀的歐洲是賦予革命性的,他銳利筆鋒更使他的著作顯示出巨大的煽動力,他的自然教育觀超越了時代的桎梏,以至于他的觀念至今對教育仍然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2.1.1教育必須考慮兒童年齡特征

盧梭“自然教育理論”中關于兒童年齡階段的分期理論中強調教育要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征,在不同的時期應進行不同的教育。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從我國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法中找到相應的對照。對于兒童來說,教育需要講究適時適當,兒童的思維水平的發展受年齡的限制,所以教育必須要考慮兒童的年齡以及特點。

2.1.2教育必須尊重兒童的天性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中充滿著熱愛兒童的感情。他號召尊重兒童的個性,研究兒童的興趣,要求采用積極的教學方法,讓兒童多接近自然,在自然界中進行知識的學習,使教學和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主張培養“自然人”;主張兒童親身活動;提倡家庭教師實施自然教育;反對壓制、灌輸,主張給兒童以自由。

2.1.3教育必須符合漸進要求

兒童發展是有順序、有階段的,在適合的階段要對應與之相當的教育內容,這也就是盧梭“自然教育觀”中的漸進教育。孩子的發展切不可急于求成,一旦壓力過大,那么將會對孩子形成一定的傷害。故而教育者需要尊重孩子們的決定和感受,有目標有規劃的實施教育,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下不但汲取的知識更多,而且對孩子的身心來說都是一種保護。

2.2盧梭“自然教育觀”對開展兒童教育的啟迪

盧梭的“自然教育”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時期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在充分認識和研究學生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實施的,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實施自然教育的前提。盧梭的教育特色啟發我們,要注重研究和分析兒童的心理特點,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

2.2.1尊重兒童意愿,啟發兒童思維

在盧梭的“自然教育觀”中,兒童都是順應自然,依靠自然而長大,而現代教育也應當從“尊重兒童意愿,啟發兒童思維”開始。教育者需要做到依據兒童的天性特點以及基于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考慮開展適宜幼兒的教育,讓幼兒有足夠的選擇的權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去選擇自己喜愛的那一方面,教育者身為引導者要加以引導和啟發。

2.2.2順應兒童意愿,創設“自由”教育環境

盧梭的“自然教育”不是說不管不顧,而是說教師是起引導的作用。盧梭認為教育有三種: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兒童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教育者們應當對于這樣的權利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為孩子們盡量創造出一個自由的環境,這樣兒童自由的天性才會得到一定的解放。

2.2.3引導兒童意愿,施加適當教育

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從盧梭的“自然教育觀”做出引伸,從漸進的原理出發,盧梭主張教育循人的自然性能的發展順序,適應兒童生活。另外,兒童的思維會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身為教育者,既需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天性也需要對孩子們進行適當的引導,把握合適的時機對孩子給予指導,但是指導并不是干預,不是代替孩子的想法,而是在他的感受和決定的基礎上為他要走的路照一盞明燈。

參考文獻

[1] 魏彥紅.盧梭自然教育觀的發展及其影響[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02):6-8.

[2] 吳值敬.簡述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及其影響[J].考試周刊,2009(04):209-210.

[3] 馬玲娥.感悟盧梭的“自然主義的兒童教育觀”[J].學前課程研究,2009(03):49-50.

篇5

在我國,對于幼兒教學概念的理解,最初主要受原蘇聯學前教育學的影響,幼兒的教學被當作對幼兒實施智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兒教學就被定義為:為了發展幼兒的認識能力,用系統的基本知識武裝他們,按《幼兒園教育大綱》所規定的范圍培養他們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統、有計劃和有目的的過程。受這種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的學前教學觀的影響,我國幼兒的體育教學活動長期在這種教學觀指導下,幼兒體育教學過程就相應的被認為,是以關于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由外向內的“內化”過程,這種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內化”過程被視為是由老師講解示范、幼兒進行練習的直接教學產物。

雖然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也強調幼兒的“主動性”,當這種“主動性”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教案本里,同時,對它的理解更多地是從受動性的角度加以考量與運用。因此,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對游戲引入常常是僅僅出于調動幼兒體育練習積極性為目的,而“淪為”幼兒園體育教學過程的“裝飾”。忘卻了游戲的內涵,使得體育游戲僅僅被視為是教師傳授體育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手段,被當作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

情景體育游戲創設情景并改造一般的體育游戲,以求更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這類游戲極強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極富特色,深得幼兒們的喜愛。這是一種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由教師語言指導、學生角色扮演、情緒體驗、規則強化等成分構成的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訓練方法。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的操作性上,情景體育游戲訓練都能夠成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訓練方法之一。

2情景體育游戲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系

(1)社會性發展與情景體育游戲的關系。

有資料顯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與游戲水平,具有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幼兒的社會性與游戲水平的發展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根據本研究的實驗設計,研究的實驗結果需要從社會性發展得分和游戲水平得分這二個因變量來考察情景體育游戲對 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這里主要從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變化、游戲水平發展變化及其與情景體育游戲的相關分析等三個方面加以比較分析。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進行 t 檢驗。前測時,實驗組與對照組幼兒在社會性發展總分及各項得分,經統計學差異性檢驗,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幼兒在社會性發展程度上具有同質性。從實驗結果驗證的角度來看,如果實驗組與對照組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在實驗后測時出現了差異,就可以認為是實驗自變量――情景體育游戲所產生的訓練效應。

實驗顯示,實驗組游戲水平得分高于對照組游戲水平得分,且具有顯著性差異。這驗證了情景體育游戲訓練效果的有效。因為豪威斯游戲量表主要考察的是幼兒社會性游戲行為,該量表劃分幼兒游戲水平的根據是幼兒在游戲中的社會性水平,因此在本研究中的游戲水平的高低代表的是游戲中社會性水平的高低,它與社會性發展在本質上考察的是同一方面,即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只不過它是從游戲的角度來考察,因此在本研究中用來作為社會性發展的效標。同時作為一種游戲量表,它還可以用于檢測情景體育游戲訓練的效果。

(2)情景體育游戲訓練能提高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方差分析和獨立組 t 檢驗顯示:幼兒經過情景體育游戲訓練的實驗組在社會性發展總分及各分項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顯現出顯著性差異。再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社會性發展提高幅度的差異,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提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二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因此我們可認為情景體育游戲訓練對提高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的效果上是顯著的。情景體育游戲之所以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具有如此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情景體育游戲在趣味性和娛樂功能上獨具特色,并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這就使得幼兒樂于參加情景體育游戲,在實驗進行中,我們對被試幼兒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幼兒都非常喜歡情景體育游戲,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幼兒們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興趣和熱情,他們甚至會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玩法,會一物多玩;另一方面,從交往的視角看,情景體育游戲所特有的自然伙伴關系,使得幼兒同伴間的交往非常豐富,一些社會性發展程度差、內向、游戲水平低的幼兒也能夠被帶動到情景體育游戲活動中,還有一些社會性發展程度較好、游戲水平也較高的幼兒自愿甘當小老師,指導、幫助游戲水平不高的幼兒。因此情景體育游戲活動在充分滿足幼兒內在需要的同時,在客觀上實現提高和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的目的。最終使游戲的內、外在價值得以實現統一。

(3)情景體育游戲訓練能提高 幼兒的游戲水平

實驗前對幼兒游戲水平測得的數據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間幼兒的游戲水平的差異均不具有顯著性,可以認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游戲水平整體上是等質的。實驗后,測得實驗組與對照組幼兒游戲水平的數據并進行 t 檢驗,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前后測的 t 檢驗,實驗組的前后測差異均具有顯著性,而對照組的前后測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情景體育游戲訓練在提高 幼兒的游戲水平上是有效的,游戲訓練的效果是顯著的。

3情景體育游戲訓練與幼兒原有游戲水平和社交類型的影響

(1) 原有游戲水平對情景體育游戲訓練的影響。

游戲水平和社交類型因素方差分析顯示:前測時,幼兒游戲水平的主效應顯著,但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游戲水平并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由于社會性發展與游戲水平兩者間具有明顯正相關關系,而前測時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游戲水平和社會性發展無顯著性差異,因此游戲水平的主效應顯著只說明了一個問題:由于豪威斯游戲量表測量的是個體游戲中的社會性水平的高低,個體間的游戲水平高低說明了個體游戲中的社會性水平不同,以及個體間社會性發展水平的高低也不同。后測時,實驗組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和游戲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游戲水平前測、后測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對照組游戲水平前測、后測結果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可以視為,這是情景體育游戲訓練帶來的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原有的游戲水平整體上并沒有影響游戲訓練效果。因此情景體育游戲訓練整體上并不受原有游戲水平高低的影響。

(2)情景體育游戲訓練的主效應受社交類型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前后的測試數據表明,幼兒社交類型與游戲水平的交互效應均不具顯著性,但社交類型的主效應均具有顯著性(p

理論上講,情景體育游戲訓練完全符合社會性發展訓練的原理,從實踐上看,情景體育游戲訓練在提高幼兒社會技能上是有效的。因此,作為社會性發展訓練的一種方式,情景體育游戲值得在幼兒園普遍推廣,同時操作起來也很方便。

雖然情景體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在游戲中,他們能夠根據創設情景所賦予的角色,堅持和鞏固角色意識,并且使幼兒在游戲交往中懂得并能夠使用角色身份完成游戲,但在游戲活動中應當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要放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愿望和興趣去發展游戲的情景內容。游戲中要讓所有的幼兒都動起來,游戲要實現以強帶弱、相互影響,社會性的學習離不開群體意識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