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急救常用技術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傷急救常用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衛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原有的醫學服務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需求。呼喚醫學服務模式從單純的院內服務向院外服務拓展。急救電話的開通就滿足了這點。院前急救是指傷病員進入醫院以前的醫療急救,是急診醫療體系的首要環節和重要的基礎。由于院前急救的特點和要素,要求參與急救的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和心理素質,具有扎實過硬的基本功。檢查出診的器械和急救物品。因此加強院前急救知識、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做好院前急救醫療定位很重要。
【關鍵詞】 急診;院前急救;應急管理
1院前急救的特點
1.1局限性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內急救,不僅現場衛生條件差,還受到攜帶急救藥品、器具有限等限制,客觀上給急救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力度,克服客觀上的不足。
1.2綜合性急救對象和外傷種類的多樣性,打破了醫學分科的界限,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綜合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現場救治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須培養全科型醫生和護士。
1.3復雜性急救病人的多樣性,致病原因的復雜性,情況多變性,搶救過程又直接受現場人員的監督(院前),情緒所受影響大,急救人員不僅要全力搶救處置病人,還必須盡力排除各種干擾,以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針對其現實問題,有“的”放矢,以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為工作的重點。
2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診流程
2.1院前急救護士應熱愛急診工作、具有高度責任心,業務技術熟練、服務態度好、獨立工作能力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有綜合處理問題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應變能力。提高出診護士的業務技術水平,不斷拓展業務技術范圍,增強護理人員的急診、急救意識,提高急救水平,時刻牢記“病人第一,時間就是生命”這一理念,突出一個“急”字、強調一個“快”字、力求一個“穩”字。分秒必爭地進行搶救工作。定期對護士進行院前急救技術培訓,如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固定轉運操作,提高院前急救隊伍的應急操作能力。
2.2我院地處邊疆,地理位置復雜,出診前一定要準確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傷情況,以便準確、迅速到達現場,又能備齊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況而盲目出診,會因為延遲到達而失去搶救時機,或物品準備不全而無法進行搶救。例如:我們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患者的病情,我們只帶常用搶救藥品,到達現場才知道患者是從高空墜落,那么我們如果不備有夾板、頸托等物品,就無法保證將患者安全轉運,所以出診前要盡可能地了解患者的情況。
2.3出診人員應配備通訊設備。通訊聯絡在出診搶救工作中至關重要,一是出車途中及時與呼救者聯系,每隔5分鐘與對方聯系,了解病人情況,指導對方或患者實施恰當而必要的現場自救措施。對交通不便的,及時指導對方將病人安全轉移到交通便利的地方,為急診、急救爭取時間。二是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與醫院聯系,或者接到傷情、病情比較特殊的病人,及時告知醫院相關科室,在病人到達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使病人到醫院后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檢查和救治。
2.4加強急救物品和急救器材的管理。定時檢查、更換;出診使用后應給予及時補充到位。確保其數量和質量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2.5規范院前急救人員的言行。在患者面前要沉著、穩重、嚴肅,搶救有條不紊,護士熱情耐心細致地關懷病人,滿足患者的需要,注意語言表達,切忌當著病人面說“病情不重,沒事的”、“這么嚴重啊”等不恰當語言;轉診病人切忌當著病人面說下級醫院(或醫生)的過錯,避免引發醫療糾紛。轉運過程中一定要對病人及家屬“多說一句,多看一眼”。切忌由于粗心給病人帶來風險,強調細節管理與風險控制。
3健全落實各項規則制度,醫護密切配合
3.1處置時間急救服務對象是各種急、危、重癥和意外傷害的病人,急救工作體現了一個“急”字,患者起病急,有效搶救時間短。一到現場立即搶救或運送,充分體現了“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性,所以要求醫療救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沉著、冷靜、果斷。
3.2口頭醫囑對現場實施搶救醫師的口頭醫囑,護士必須復述一遍確認后方可處置執行。在醫生未到達現場之前,護士應采取和實施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以便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
3.3醫、護工作缺一不可,在搶救工作中要與醫生做好溝通,雙方協調好關系,根據瞬即變化的病情,及時調整搶救措施,做好搶救配合工作。
3.4熟練掌握基礎和高級生命支持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如要求急救中心的全體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心、肺、腦復蘇技術,人人過關,并且運用自如,以達到有效的救治。
3.5加強基本技能的培訓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如在搶救危重病人時,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路,為更及時有效的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常用的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的方法能正確使用,以降低致殘率。
3.6常用藥物的使用對藥物的作用機理、常用劑量、使用方法、毒副反應等要熟練掌握。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溶栓治療,藥物的正確使用,觀察內容應該熟練掌握,使患者真正達到有效的救治,為院內的進一步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還可以降低后遺癥的發生率。
4保證院前急救的護理文件質量
院前急救的護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醫療文書,本著對患者生命負責,對自己的醫療行為負責的態度,一定要及時、準確詳盡地記錄治療所用的藥物,采取的護理措施及詳細病情發展過程,及時簽字;不出現遺漏、涂改現象,保證醫療、護理文件的客觀性、科學性和真實性。完整的醫療、護理文件記錄會給下一步搶救治療提供真實的病情演變過程、救治的措施、數據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過的藥物,當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該藥物時會考慮使用的劑量等問題,護理記錄會給院內醫生提供一套完整、可靠的院前搶救的醫療數據信息。護理文件也會成為醫療證據。
5院前急救護理工作要程序化、規范化
篇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交通工具的增多,交通事故也呈日益上升趨勢。我院為全縣醫療急救中心,而外傷患者的院前急救為搶救患者生命的黃金時期,為挽救患者生命必須爭分奪秒。我院通過對出診人員實行嚴格管理、對患者實施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無1例因院前急救發生醫療糾紛,在社會上取得了一定好評。
1臨床資料
我院從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出診搶救外傷患者757例,其中車禍傷546例、打架斗毆和其它意外傷211例,男495例、女362例,年齡最小的8個月、最大的74歲、平均34歲,
2嚴格的出診管理制度及出診前的準備
2.1將我院急救電話公布于社會在各鄉、鎮、村和主要交通要道顯著位置張帖和懸掛我院急救電話號碼(為了保正通暢我院有兩個急救號碼),24小時保持通暢,值班人員認真接聽急救電話,接到呼救電話時必須詳細詢問出診地點、聯系方式、患者大致傷情,并立即通知相應科室和救護車出診。
2.2各科出診醫護人員、駕駛員配備有專用出診電話并保持24小時通暢,紀律嚴明,在接到出診通知5分鐘內帶齊急救藥(物)品驅車出發,如超過5分者每人次將被扣款200元。
2.3提高科室出診人員的院前急救水平,增強護士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如科室經常組織護士進行徒手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復合性損傷的初步處理、骨折后的初步固定等的培訓及演習并進行認真考核。
2.4出診人員必須是各科室業務骨干,臨床經驗豐富,急救技術熟練,思維敏捷,應急能力強,且不會暈車、具有護師以上職稱的人員。出診時要衣帽整齊。
2.5救護車救護車要隨時保持車況良好,燃料充足,車上搶救設施齊備并完好(如氧氣、急救藥品、急救物品、被褥等),駕駛員車技熟練并能掌握一些簡單的急救技術,如徒手心肺復蘇等。
2.6急救藥品、物品的準備出診時醫療環境和條件都會比較差,故必須備齊急救藥品、物品等。出診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每天檢查配足出診箱內的急救藥品(如腎上腺素、可拉明、洛貝林、止血藥物、各輸液用液體等);急救物品(如開口器、舌鉗、壓舌板、環甲膜穿刺針、氣管切開包、手電筒、紗布、繃帶、止血帶、夾板等);常用物品(如輸液用物品、各種型號注射器、留置針、三通管、一次性手套、導尿包、縫合包等),并將這些物(藥)品定點放置,以保持良好的應急狀態。
3護理
3.1傷員的初步處置出診人員到達急救地點時,應立即判斷傷情、實施急救,如心肺復蘇、保持呼吸道暢通、快速開通靜脈輸液、吸氧、固定、止血、包扎等,同時盡快(病情不允許除外)將傷者搬至救護車上,使傷員脫離致傷或再次潛致傷環境,爭分奪秒快速將傷者接回醫院進一步治療。
3.2傷員轉運的護理傷員在轉運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及輸液暢通,防止固定物扯脫及各種繼發性損傷,執行完口頭醫囑要做好記錄;做好傷員的保曖工作,如開取救護車內空調、關好車窗、給傷員蓋好被子等,因為大多數傷員因失血、受傷、應急、驚恐等都會出現怕冷、畏寒等;保持急救過程中的國連慣性,做好病人救治和護理的連續性。在轉運途中,還應積極聯系相關科室做好接診準備,為患者進一步的搶救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診治。
3.3傷員的心理護理外傷突如其來,患者往往具有恐懼心理,醫護人員應態度和藹,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疏導。途中要告知患者自己的身份,并明確表示“你不要害怕,我們會全力搶救你的生命,如果你有哪里不舒服要立即告訴我們”,其次簡明扼要地告訴傷員的傷情、所在位置,如何配合我們搶救等,再次,要積極幫助傷員與家屬取得聯系,以使患者情緒穩定,對搶救生命充滿信心。
3.4入院后的護理
3.4.1一般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安排床位,如為重危病人,應置于搶救室,以便于搶救治療和護理。進一步協助醫生體檢,必要時清創縫合,完善相關檢查,做好入院介紹等,如需急診手術應盡快做好手術前準備。在辦理入院和相關檢查的過程中,應繼續保持急救過程中搶救、治療和護理的連續性。
3.4.2護理記錄做好護理記錄,包括入院前急救及入院后的有關護理記錄。護理記錄應內容客觀、真實、仔細、準確、及時、認真,如接到呼救電話的時間、到達救治地點的時間、回院入院的時間、途中搶救處理、用藥等情況。
篇3
【關鍵詞】急救;護理人員;突發事件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整體系統。我院護理部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為標準,組織全院護理人員學習急救知識,使護理人員在遇突發事件時能從容應對,減少傷殘、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籌備階段
首先護理部擬定應急救治能力培訓計劃,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6個月培訓。高級職稱護理人員共同商討、確定培訓計劃。搜集資料制定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事件(災害和災難事故)應急預案、防范非醫療因素引起的意外傷害事件應急預案、群體交通傷員搶救預案、集體食物中毒搶救預案。其次要分工明確,高級職稱護理人員根據個人學科特長分別負責專項培訓內容。選派科室骨干護理人員外出學習先進急救技術。最后,籌備急救物品、器械、模擬人,制作急救流程圖,普及急救知識和多媒體課件。
2培訓內容
事故現場急救知識培訓:①急救原則:先復后固(先心肺復蘇再固定骨折)、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輕、先救后送,先急后緩,先近后遠、,要沉著、迅速判斷病情,開展現場急救工作。②現場施救的常規程序:認知事件、安全評估、病情判斷、急救呼救、病情處理、維持平衡。傷情判斷與分類培訓:①傷情判斷:氣道是否通暢、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環情況、有無大出血、意識狀態。一級優先:紅色標識;二級優先:黃色標識;三級優先:綠色標識;四級優先:黑色標識②常用急救知識培訓:急救藥品使用、急救技術操作、急救器械使用等。③內科急救知識培訓: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癥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癥急救、高血壓危象的緊急處理、腦出血急救法、心絞痛、心肺復蘇等。④外科急救知識培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是外傷救護的四項基本技術。跌倒損傷處理、燒燙傷處理、迅速止血、緊急包扎、溺水急救、中暑急救、咽喉異物處理等。⑤器械使用培訓: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電動吸引器、微泵、除顫儀使用、血糖儀的使用方法進行培訓,及緊急狀態下制作簡易輔助工具方法。⑥消毒隔離培訓:消毒劑種類、濃度、使用方法,個人防護技術、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選擇。⑦心理疏導培訓:護理人員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認知疏導、情感疏導、社會環境疏導。⑧組織能力培訓:護理人員應對突發事件時應沉著冷靜、積極應對控制混亂局面。組織人員進行急救自救。
3培訓形式
急救知識講座,操作示范,模擬急救。
4考核
口試、筆試、操作考核、應急能力考核、模擬急救項目及人員進行配合模擬急救考核。
5完善補充
重視個體差異根據針對考核情況組織科室相互學習專科急救知識、器械使用。
6結果
①護理部與高職稱護理人員占全院護理人員11%,成立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委員會,各司其職,防患于未然。通過組織籌備階段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組織、協調能力。②63%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急救知識,能獨立應對突發事件,遇突發事件可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可按上級部署組織、指導完成急救工作。③24%護理人員掌握急救知識、技術操作。④根據考核結果選思想覺悟高、業務強、心理素質好護理人員成立預備救援小組。
7討論
由于護士存在年齡、學歷、個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導致對同一項活動的掌握有快、慢及優、劣之分。所以,在培訓中我們要重視個體差異,根據每個人的的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建立考核制度可幫助我們了解護士對急救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能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也能幫助我們調整培訓的內容和重點,同時也起到督促護士加強學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宇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醫院急救中心設計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篇4
嚴重腹部外傷由于上輕重,合并損傷多,治療困難,死亡率高,國外報道應用創傷控制手術(DCS)救治嚴重創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自2002年以來應用DCS治療嚴重腹部外傷13例,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損傷情況如下:肝臟損傷10例次,其中Ⅱ度2例,Ⅲ度5例,Ⅳ度3例;脾臟損傷7例次,胰腺損傷4例次,其中Ⅱ度3例,Ⅲ度1例,小腸損傷9例次,單發損傷6例,多發損傷2例 ,結腸損傷5例次,4例單發,1例多發,膀胱損傷2例次,大血管損傷2例次,門靜脈破裂1例髂靜脈破裂1例,均有不同程度后腹膜血腫。伴胸外傷6例,顱腦外傷5例次,骨盆骨折3例次,四肢骨折2例次尿道斷裂1例。
1.2 治療方法補液 輸血吸氧復溫貫穿創傷救治的全過程,13例病人均采用DCS治療。DCS可分為簡單而有效處理致命損傷,止血清除污染,恢復腸道的連續性;針對低溫凝血功能障礙酸中毒糾正內環境的紊亂,維持循環穩定的復蘇階段;確定性手術三個階段。
1.3 結果
死亡4例:1例死于DSC的第一階段,2例死于復蘇中,1例死于嚴重的肺內感染。止血后轉上級醫院治療2例,7例搶救成功。膽瘺、胰瘺、切口感染、肺內感染、尿道感染等發生率100%。正常關腹11例,僅縫合皮膚、使用輸液袋減張關腹2例。
2. 討論
損傷控制手術在嚴重外傷的急救、轉運、進一步治療過程中早就有所應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外學者升華為具體的理論及原則有要意義,這一新概念由我國黎介壽教授等一批院士倡導推廣使用。外科醫生認識到在危重損傷救治上不要盲目擴大手術范圍,不要勉強一次手術完成,而應該主要處理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損傷,待內環境、循環穩定后再行確定性手術能提高搶救成功率,已被國內外學者的臨床實踐證實。DCS在損傷急救、轉運和進一步治療上有重大意義。損傷何時何地均可以發生,并不是何地都具有條件的醫院和有搶救能力的醫生,所以,DCS在基層醫院尤為適用。不必強求DCS的納入條件。
臨床上,損傷患者有三個死亡高峰[1],第二個死亡高峰常出現于傷后6-8小時內,多死于休克呼吸功能不全,或顱腦損傷。如傷后1小時搶救及時,大部分患者可以免于死亡,成為“黃金1小時”,要求院前急救迅速,院內綜合治療水平高。嚴重腹部外傷的內出血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根據損傷就近搶救原則基層醫院應用DCS可以為病人的轉運創造條件,本組病例中2例經過簡單的止血處理后轉上級醫院治療。
DCS的適應癥尚無統一標準,陸朝陽、孫備[2]等認為體溫< 34o凝血酶原時間(PT)>19s、部分凝血酶原時間(PTT)> 60s、pH< 7.2積極做DCS準備。DCS在基層醫院應用還應注意術中病人的承受能力以及循環是否穩定,即使病人沒有達到上述指標也應考慮使用DCS。
嚴重腹部外傷的內出血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DCS的第一階段主要是止血、清除腹腔污染、恢復腸道的連續性:實質臟器損傷以腹腔填塞最常用;大血管損傷應修補后適當填塞;胃腸道破裂恢復其連續性,全層縫合胃腸道可減輕腸道內容物、細菌對腹腔的污染。早期的手術處理盡可能保護組織器官的功能。如果由于填塞物、臟器水腫和腹壁緊張等因素而不能無張力地關腹,應做簡單的暫時性關腹:僅縫合皮膚或使用輸液袋、補片做減張關腹。
DCS第二階段是積極恢復血容量,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重點針對低溫、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進一步糾正內環境紊亂,術后監測患者pH值、體溫、PT、APTT。糾正凝血機制紊亂以新鮮全血為理想,也可以新鮮冷凍血漿和血小板、凝血酶原復合物。嚴重損傷后大量出血及廣泛的組織間滲液導致全身組織發生嚴重且持續的低灌注和乏氧,細胞代謝從有氧狀態向無氧狀態過渡,產生大量的酸性代謝產物導致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擴容,提高動脈氧分壓、提高堿貯備。方法是:①快速輸入晶體液、全血或紅細胞;②提高吸入氧濃度,使動脈血氧飽和度>95%;③補充碳酸氫鈉:使動脈血pH恢復正常。復溫包括保持室溫,應用電熱毯、濕化加熱氣體呼吸支持、加熱輸液等,使傷員恢復熱平衡。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上述指標接近正常范圍后行確定性手術。一般情況下第二階段治療48-72小時內環境可基本穩定。確定性手術包括取出填塞物、確切止血、去除失活的組織或器官以及重建手術。
計劃外再手術 以下3種情況[3],可能須行計劃外再手(1)進行性出血;(2)殘留消化道損傷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休克; (3) 腹腔室間隙綜合征(ACS)。
DCS是嚴重創傷的一種救治新理念,應根據病人全身情況、損傷范圍、手術者的技術、救治醫院的條件等為病人設計最佳手術治療方案。盲目使用DCS及排斥DCS都是不正確的。DCS的恰當合理的應用為患者去上級醫院再次行確定性手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醫療技術和條件均有限的基層醫院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蘇鴻熙,劉世恒.現代多發傷治療學[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100~102.
篇5
關鍵詞:創傷性休克;院前急救
創傷性休克是由創傷引起疼痛伴有失血、失液、低血容量的一系列綜合征。如果不積極有效地治療,將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后果,如敗血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多臟器功能衰竭綜合征,甚至死亡。實施緊急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危險因素、挽救生命、減少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接下來的治療提供有利條件。現將我中心2003年1月-2008年4月132例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急救體會報道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32例,男78例,女54例;年齡12-65歲,平均33歲。致傷原因:擠壓傷36例,撞擊傷83例,墜落傷5例,爆炸傷8例;其中,顱腦損傷為主合并其他傷48例,胸部創傷為主合并其他傷23例,腹部創傷為主合并其他傷25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傷3例,四肢開放性損傷為主合并其他傷18例,多發性肋骨骨折并合血氣胸11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癱4例。
1.2急救方法
本組132例均經現場和途中急救,包扎、止血128例,建立靜脈通路60例,胸腔閉式引流術2例,骨折外固定21例,途中密切監護20例。急救時間<5min 16例,5-10min 50例,10-15 min 56例,15 min以上10例。
2 結果
本組132例,其中,有效88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發傷傷情過于嚴重及復雜、休克不可逆、多臟器功能衰竭、呼吸及心跳驟停,導致死亡。
3 討論
在院前急救過程中,急救人員應爭分奪秒,掌握好急救的方法及常用操作技術,并應具有高度責任感,迅速勇敢、機智準確地把傷員從現場搶救出來,安全地送到醫院。現場急救原則為“先搶后救,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近后遠”。筆者在實踐工作中的救治體會如下:
3.1建立訓練有素的急救隊伍對救治的重要性
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急救隊伍對嚴重創傷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至關重要,嚴重創傷合并休克患者,病情極為嚴重,隨時可能死亡,對這類患者必須爭分奪秒地救治。院前急救人員應爭取在30 min內趕到事故現場,根據病情及現場條件,就地救治;救治過程中建立靜脈通路、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轉診等環節均很重要。
3.2本著“治療先于診斷”的原則快速實施救治措施的重要性
急救人員應本著“治療先于診斷”的原則,快速實施救治措施,力爭使患者病情及早轉危為安。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內分泌物及異物,遇有喉頭水腫或昏迷患者舌后墜可用舌鉗夾出:必要時立即行氣管插管,給予氧氣吸入,及時改善其低氧狀態。
有外出血者應立即止血。在創傷中,休克主要是由大出血引起的,控制出血量是創傷性休克急救處理的緊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壓包扎止血。查看傷口后隨即包扎止血,四肢外出血可用止血帶,此方法止血雖最有效,但容易損傷肢體。影響后期修復。止血帶最好用有彈性的橡膠管,不可過緊或過松,最多繞兩圈,以出血停止為宜;嚴禁使用鐵絲、電線等做止血帶。上好止血帶后應在其上做明顯的標記,寫明止血的時間,每30-50分鐘放松一次止血帶,每次2-5min。此時用局部壓迫法止血,再次結扎止血帶的部位應上下稍加移動,以減少皮膚損傷。放松止血帶時應注意觀察出血情況,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以免長時間壓迫血管造成肢體壞死。疼痛可引起休克,在必要時可肌內注射度冷丁50-100 mg,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副作用,有嚴重顱腦損傷或胸部損傷伴呼吸困難者慎用。有臟器脫出者先給予覆蓋,不要急于還納。有骨折者要先行臨時外固定。對嚴重的四肢挫裂傷危及生命者,可優先處理;如四肢外傷性不全離斷,截肢對穩定病情搶救生命起重要作用。
迅速建立有效靜脈通路,創傷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有效循環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應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路,靜脈選擇近心端穿刺,對穿刺困難者應及時行靜脈切開。快速擴容,用12-16號針頭穿刺。一般選用一條靜脈早期合理地擴容,在30 min內輸入液體1000-2000ml,以平衡鹽液為主,加適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對沒有進行有效止血的患者要實行限制性液體復蘇;另一條則可及時輸入各種搶救藥品,有心功能不全者給予強心藥,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可給呼吸興奮藥,有顱內高壓或肺水腫者在血壓穩定后可用脫水藥。
3.3途中監護及必要的觀察
應根據血壓、脈搏、心電圖等情況,不斷調整輸液速度及晶體液、膠體液的搭配。
篇6
關鍵詞:腦外傷;護理;體會
腦外傷是一種危及患者生命的腦外科疾病,為了達到理想的醫療效果,決不可忽視護理的重要性[1]。我科2013年1~10月收治的32例腦外傷患者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恢復良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10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8.6歲。均為CT或MRI確診為重癥腦外傷患者。其中,硬膜下血腫19例,腦干傷10例,腦腫瘤1例,腦出血2例。
1.2 方法手術治療17例,保守治療15例。其中有10例合并骨折,患者清醒后轉入骨科進一步治療,4例合并外傷性脾破裂、腸穿孔,給予急診手術,術畢返腦外科治療。
1.3治療效果恢復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23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死亡1例。
2護理方法
2.1一般護理根據病情如無手術指證者,予以吸氧,根據醫囑用脫水劑、留置導尿管,密切觀察病情,每1~2h巡視1次,交待年輕有文化的家屬留下陪伴患者,做好必要的看護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屬,做好心理護理。介紹本院腦外科醫護人員的醫療護理水平,化解他們心中的憂慮,做好溝通,解決疾病治療過程中的各方面問題。病情未加重,做好臥位及翻身指導,介紹常用藥物的作用,特殊藥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一定要交代清楚。指導并協助家屬1~2h為患者翻身1次,觀察患者是否合并有顱中窩損傷,是否有腦脊液鼻漏,耳漏或耳鼻出血。如有上述情況,要注意以下幾點[2]:①保持平臥位頭偏向腦脊液耳漏側的臥位或抬高頭部30°臥位,便于引流,維持此至停止漏液3~5d,借助重力作用使腦組織移至顱底硬腦膜裂縫處,促使局部黏連而封閉漏口。②密切觀察引流量及顏色。③保持局部清潔,2次/d清潔、消毒外耳道、鼻腔、口腔,注意棉球不可過濕,以免液體逆流入顱。反復強調定要讓液體自然流出,避免添、堵、掏等動作,以免引起顱內感染。④避免顱內壓驟升,交代家屬如患者清醒后不可用力屏氣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等,以免顱內壓驟然升高而導致氣顱或腦脊液逆流。⑤對于腦脊液鼻漏者,不可經鼻腔進行護理操作,嚴禁從鼻腔吸痰或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藥、沖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⑥注意有無顱內感染跡象,如頭痛、發熱等。⑦遵醫囑用抗生素及破傷風抗毒素。
2.2心理護理重型腦外傷后往往有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等現象。因此,醫護的優質服務是患者的心靈良藥。崇高的醫德、醫風對護士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同時,文雅的風度、細微的觀察力等也是能夠有效地完成心理護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2.3生活護理①注意居室的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對患者的一切干擾。②對慢性期患者不要改變原有生活習慣。盡量鼓勵個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歡的事。增強患者的責任心,如負責自己居室的門窗開關、清潔床頭桌、掃地等,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③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逐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④對有精神癥狀的患者應注意避免激發精神癥狀的各種因素。⑤按病情需要給予充足營養和水份,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高營養。
2.4康復護理
2.4.1腦外傷患者較易發生智能障礙后遺癥。應注意盡早開始各種機能訓練和康復治療護理。尤其對生活不能自理者,要進行生活習慣訓練,防止精神狀態繼續衰退。患者只要不是嚴重癡呆應定時引導排便,養成規律解便的習慣。
2.4.2肢體按摩應從遠端關節開始,應按肢體正常功能方向開始,先行被動運動[3]。活動從短時間小運動開始,逐步增量。應鼓勵盡早恢復自主活動。
2.4.3對失語患者,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反復練習,持之以恒的原則。先從患者受損最輕的言語功能著手。言語訓練時,發音練習要盡早開始。智能訓練過程,作業訓練應盡早進行。
3體會
隨著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顱腦外傷的發病率也在不斷隨之增高,做好這類患者的護理是醫護人員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不僅要精通業務技術,還要有崇高的道德修養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為患者早日康復創造一個良好的醫療、心理和社會環境。通過對32例腦外傷患者的治療及護理,筆者體會到:護士除了須具備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崇高敬業精神和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以愛心、耐心、細心、精心、理解、體貼、寬容的態度對待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以利于患者更好康復,進一步提高醫院整體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學英,沈希愛.無名氏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11,7(7):87-88.
篇7
【摘要】:兒科急癥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患者不能自行緩解癥狀而須緊急就診的一類疾病。兒童病情變化快,發展迅速,而危重病人的搶救重在爭分奪秒,因此兒科常見急癥需從藥物準備到常見急癥治驗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有效的整體方案。
【關鍵字】:兒科;急癥;藥物;治驗
一、 引言
所謂兒科急癥,泛指突然發病,危及生命,急需搶救的多種兒童急患。從我院近三年兒科急癥案例分析,2/3的急癥病號發生在晚上,在這段時間里,醫務人員少,要想從容的應對急癥,醫務人員首先要將兒科急癥藥物準備妥當,能為急癥兒童提供及時、優質的救護。其次,醫務人員還要熟練的掌握各種常見急癥的治療方法,形成完整的應對兒科急癥的方案。
二、 兒科急癥藥物
醫院兒科醫生應本著超前思維,做到病癥預想細致、準確,經常強化急救技術,熟悉搶救程序,掌握常用藥物劑量、備品擺放位置,保證操作無誤。
急救藥品備用明細,藥盤布局規范合理、清晰、齊全大到輸血、吸氧、氣管切開插管,人工呼吸機的使用,小到舌墊、開口器、急救擔架、升降床的啟用角度等各相關事宜,均有模式程序,專人負責,遇到病癥,及時啟動,井井有條,醫護精誠團結協作,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確保搶救成功率。另外從兒科急癥的護理上遵循六道通暢原則:通暢呼吸道、通暢輸液道應、通暢消化道、通暢氧氣管道、通暢各類應急管道與備品、通暢綠色通道。
常備的急癥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乙酰水楊酸(醋柳酸,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醋氨酚)、布洛芬;增強心肌收縮力常用藥物:洋地黃類藥物、米利酮(甲氰吡酮);降血壓藥:利血平、硝普鈉、卡托普利(巰甲丙脯酸);止吐藥:嗎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滅吐靈);平喘藥:沙丁胺醇(羥甲叔丁腎上腺素,舒喘靈,嗽必妥,柳丁氨醇)、氨茶堿(茶堿乙烯雙胺)、博利康尼(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Nikethamide(可拉明Coramine)、山梗菜堿(洛貝林Lobeiline);催眠藥、抗驚厥藥: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魯米那Luminal)、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地西泮Diazeam(安定,苯甲二氮卓Valiam)、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靈、氯普嗎嗪Wintermine、Thorazine);抗休克血管活性藥:去甲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副腎素)、異丙基腎上腺、多巴酚丁、多巴胺、酚妥拉明(立其丁);胃腸解痙藥:阿托品(Atropin)、顛茄(Belladonna)、山茛菪堿Anjsodamine;抗變態反癍藥物和解毒藥物:異丙嗪PromethaziRe(非那根)、撲爾敏(馬來酸氯苯吡胺)、賽庚啶Cyproheptadine等等各種急癥藥物。
三、 常見兒科急癥治驗
3.1 額面外傷急救
兒童生性好動,額面部外傷是兒科急癥中的常見癥狀,由于額面部血運豐富、軟組織再生能力強、抗感染能力強,在患兒生命特征平穩后,盡快地處理頜面創傷,止血后做局部清創縫合術。
3.2 去燒退溫
發熱也是兒科常見急癥,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小兒體屬稚陰稚陽、純陽之體,常表現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外邪入侵,極易從陽化熱,往往表熱未解,而里熱已熾,出現高熱煩渴,汗出便結等表里俱熱征候,此時非苦寒瀉下難殺其勢,治療應從通腑瀉熱為主,辛涼解表為輔,重用石膏及大黃清瀉陽明經腑之熱,達到表里雙解、高熱速退。
3.3 治瀉止痛
小兒腹痛主要病理是氣機阻滯,正所謂“不通則痛”。因腹病所涉及的臟腑以六腑居多,根據“六腑以通為用”、“通則不痛”、“腑病以通為補”的理論,治療應以開結通下為總則。如膽道蛔蟲病及蛔蟲性腸梗阻分別屬中醫蛔厥證和蟲瘕證,是小兒常見急腹癥,多因小兒飲食不節或受涼發熱致蛔竄膽道,郁阻膽腑,或蛔蟲結聚成團致腑氣閉阻不通而致腹痛。治療上應按“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先予安蛔止痛,待腹痛緩解后再予驅蟲止痛的方藥,常宜辛、苦、酸并用,采用大黃、枳實通利腑氣,使氣機通暢,腹痛自止。
3.4 通肺平喘
肺為華盞,主氣司呼吸,與大腸相表里。以下降為順,上氣為逆。肺常不足,衛外不固,易感外邪,肺失宣降致肺氣上逆發為咳喘。臨床常見在出麻疹過程中易并發肺炎,其因多由感染痧毒后未能及時外達,邪毒化火,煉液成痰,閉阻肺竅,肺失肅降。癥見皮疹隱暗,高熱不退,氣喘鼻煽,腹脹便秘,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洪數。此時火毒之邪閉肺,陰液耗損,肺元化源將絕,治療已非開宣肺氣所宜,清熱解毒、定喘化痰,亦僅杯水車薪,難濟其急,按肺與大腸相表里,治法理應上病下取,急下存陰,藥用生大黃、玄明粉、麻黃、杏仁、生石膏、葶藶子等,瀉利大腸,減輕肺氣之壅塞,取其急下存陰,使臨床證候得以改善。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脊髓損傷;治療;干細胞
脊髓損傷(SCI)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創傷,它主要特點為高發生率、高致殘率、低死亡率。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外傷后脊髓損傷后的治療有了很大進展,現將有關外傷性脊髓損傷的治療及目前的研究進展做出研究。按照美國ASIA神經功能分級:脊髓損傷可分為完全性與不完全性損傷。在發達國家,由于急救組織的不斷發展和急救措施的逐漸健全,完全性脊髓損傷發生的比率在不斷下降。發達國家城市急救組織呈現以下特點:組織機構龐大、急救工作人員訓練有素、對工作人員進行統一指揮、現代化的交通和運輸工具。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卻沒有如此便利的條件。另外由于醫護人員急救知識的儲備不同,發展中國家脊髓損傷患者損傷后出現二次損傷的機會較大,致使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演變成為完全性患者較多。
(一)手術治療方法
脊髓損傷手術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脊柱骨折的復位、固定與減壓。脊柱骨折內固定的目的是穩定脊柱以避免脊髓二次損傷,此類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脊柱生理曲線,利于早期康復。同時內固定也會出現斷釘、脫出、釘位不正、增加感染機會等。對于內固定良好者、脊柱骨折愈合、脊椎己融合者,可考慮行二次手術取出后路內固定。脊柱骨折或脫位對脊髓造成壓迫,減壓是切開手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并且早期減壓優于晚期減壓。LaRosa的研究分析表明,早期減壓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延期減壓及保守治療的患者。FehlingsMG等研究表明24小時之內行減壓患者在6個月隨訪中神經功能分級至少比在受傷時提高了2個等級。但由于完全性損傷與不完全性損傷損傷后果不同,因此應根據據脊柱損傷類型和脊髓損傷類型確定減壓治療方法。
(二)藥物治療
脊髓損傷的瞬間基本決定了其損傷的程度,但隨著機體組織對原發損傷的反應發生生化變化,引起繼發損傷,加重其損傷程度,因此應對損傷進行早期干預,從而避免繼發損傷造成的危害。目前臨床證實有效地主要有以下幾種藥物。
1,糖皮質激素
治療脊髓損傷的經典藥物具有代表性的為甲基強的松龍(MP),在美國己將MP做為急性脊髓損傷的常規治療,傷后3h內用藥者,常規用藥治療24h,傷后3-8h開始用藥者,治療時間為48h。我國國內研究結果表明:MP治療可能具有遠期療效。有研究表明早期應用MP大劑量沖擊療法是一項有效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但會顯著增加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因此也有學者提出MP治療并不能作為治療SCI的標準指南。同時有專家提出可通過聯合用藥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但聯合用藥過程中需同時應用保護胃腸粘膜的藥物。
2,神經節甘脂
神經節甘脂有保護神經細胞,激活相應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軸突再生的功效。它是繼MP之后臨床常用的治療脊髓損傷的藥物。有研究表明,神經節普脂的療效與使用劑量有關,它可減少損傷神經細胞的凋亡,促進其功能恢復。
3,神經生長因子
神經營養因子具有促進損傷神經細胞再生、維持神經細胞存活的作用。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將體外培養的具有神經生長因子分泌能力的猴纖維母細胞移植至脊髓損傷的猴體內,能夠起到促進損傷脊髓運動及感覺軸突的再生的功效。
(三)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通過增加損傷脊髓的氧供,減輕其水腫情況,從而改善脊髓組織的營養狀況,保護脊髓細胞和組織結構,因此可促進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恢復。臨床實踐研究得出高壓氧治療只能做為治療脊髓損傷的一種輔助手段,并不能代替椎板切除減壓術和椎弓根內固定術,不能直接恢復脊髓的功能。
青少汀等認為高壓氧治療需在傷后24小時內,最好在傷后6小時內進行,并且應用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脊髓損傷后病理變化迅速,對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應盡早手術解除脊髓壓迫,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術后早期應用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治療應與手術或者藥物聯合應用,以提高治療效果。
(四)干細胞移植與基因治療
1,干細胞移植
干細胞是一類可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潛能細胞。研究發現,可以通過移植的干細胞修復受損脊髓,促進軸突再生。目前研究常用的用于修復神經損傷的干細胞包括:肌源性干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等。
(1)肌源性干細胞。肌源性干細胞是近年來在骨骼肌中發現的一種成體干細胞,其來源廣泛,便于取材、易于分離培養,并且能夠自體移植,這樣保證了使用安全并杜絕了倫理問題和排斥反應。它具有誘導分化為神經樣細胞的潛能,能夠如神經干細胞一樣在中樞神經組織中進行遷移、整合,是基因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很良好的載體,可作為臨床治療脊髓損傷的理想種子細胞。
(2)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是具有可分化為間充質組織細胞能力的成纖維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因其有多向分化潛能、強大的增殖能力、可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并且可以進行傳代培養等生物學特性,使他成為組織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實驗結果表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體內、外均能夠誘導分化成為神經細胞。
同肌源性干細胞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作用相似的細胞還包括胚胎干細胞、髓鞘細胞、雪旺細胞等。這些細胞因其共同的分化潛能、增殖能力及細胞傳代等作用成為組織工程中治療脊髓損傷的新途徑,有良好的治療前景,為脊髓損傷患者帶來了希望,但此治療方法應用于臨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臨床實踐。
2,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是指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以及細胞轉移技術,將需要的DN段轉移至特定細胞,使其在相應細胞中得以表達,并合成蛋白。孫天勝等提出修復脊髓損傷可應用的方法有:促進受損軸突再生;提供條件使軸突有效穿越膠質癱痕;改善受損脊髓的抑制環境;提高未受損軸突的功能。目前干細胞及基因治療還處于基礎實驗階段,臨床上用于治療脊髓損傷除上述內容外,還包括馬尾神經損傷修復、膀膚功能重建等。
結語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對脊髓損傷損傷機制和軸突再生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必將改變治療的現狀。同時借助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培養等基礎科學研究,己能在動物實驗中獲得一定的功能恢復,這些實驗成果需要基礎科學家與臨床科學家密切配合,使今后脊髓損傷能夠徹底治愈。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兒童 中毒 臨床分析
急性中毒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害。2007年元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兒科共收治住院中毒兒童192例,本文對其中毒原因及臨床特點進行分析。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7年元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中毒兒童192例,男111例,女81例。年齡1-14歲,1-3歲120例(62.5%),>3-7歲30例(15.6%),>7-14歲41例(21.35%)。住院1-20天,平均(5±2.5)天,中毒至就診時間1-23小時,平均5小時。痊愈138例(71.8%),好轉53例(27.6%),死亡一例。
1.2中毒原因及途徑:中毒途徑和毒物種類,中毒原因包括誤服149例、自服毒物14例,一氧化碳中毒9例硫化氫中毒6例,醫源性14例等,以誤服多見。中毒途徑包括經口143例,占74.48%、呼吸道吸入15例,占7.81%,皮膚接觸21例,占10.94%,靜脈和肌肉注射共13例,占6.77%。1-3歲兒童誤服中毒高于其他年齡組,>7歲的學齡兒童組和少年組自服毒物者明顯高于學齡前兒童組。
1.3毒物種類:農藥類105例【有機磷農藥37例,滅鼠藥35例(其中毒鼠強2例),滅蠅藥22例,速滅殺丁2例及不知名農藥9例】,占54.68%;藥物類34例(解熱鎮痛藥9例,消毒劑7例,止咳平喘藥7例,止吐藥5例,鎮靜劑4例,抗癲癇藥2例,)占17.7%;食物中毒28例,占14.58%;一氧化碳中毒9例,占4.68%;有毒植物中毒6例,占3.13%;硫化氫中毒6例,占3.13%;酒精中毒4例,占2.08%。
1.4臨床表現:接觸毒物后以神經系統癥狀為首要表現者70例,以消化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78例。神經系統癥狀者:頭痛、頭暈、震顫,重者抽搐、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消化系統癥狀為:嘔吐、腹痛。呼吸道癥狀為氣促、紫紺、呼吸節律改變、呼吸暫停。循環系統為心慌、心動過速、心力衰竭等。本文單個臟器受累82例(42.7%),2個臟器受累80例(41.7%),3個以上臟器受累30例(15.6%)。化驗:肝功異常25例,心肌酶譜增高20例,蛋白尿15例,血尿9例,腎功異常2例。心電圖異常5例,腦電圖異常2例。
1.5治療方法:根據中毒途徑和毒物種類,對192例中毒兒童均給予針對性清除毒物,促進毒物排泄,特效解毒劑,維持生命體征穩定,防治各臟器功能衰竭等常規治療,2例毒鼠強中毒病兒及時做了血液透析治療,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
2 討論
2.1臨床特點 本文資料顯示,中毒兒童的男女性別比為1.37:1,這可能因為男孩天性好動,愛探索,不愿多受約束的性格特征,以及家長對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和保護方式不同有關;從年齡看,1-3歲的患兒占62.5%,這個時期的小兒年幼無知,好奇心強,缺乏生活經驗,不能辨別有毒或無毒,易造成中毒,且小兒機體未發育完善,易受毒物損傷,因此中毒癥狀較成人重[1];農村多于城鎮,與接觸農藥、鼠藥的機會更多,家長忙于農活,缺乏對兒童安全教育有關;中毒毒物種類看藥物中毒占首位,以鎮靜、安眠、抗驚厥和抗精神病藥物居多,特別是解熱藥、感冒藥物,在正常治療劑量時就可以引起中毒,因為較常用兒忽視其不良反應,即使中毒也容易誤診[2];值得注意的是>7歲組兒童中,自服藥物者占17.1%,這部分兒童處于青春發育期,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不穩,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不能正確面對而發生自殺行為,故應注意該年齡段小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心理素質教育,同時呼吁藥店禁止未成年人購買藥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參與預防[3]。
2.2中毒程度的判斷和急救 中毒兒童如有昏迷、休克、血壓不穩、高熱或體溫不升、驚厥、呼吸循環衰竭、腎衰、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常預示病情嚴重[4]。對中毒病兒應盡早脫落中毒現場,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和防止毒物的繼續吸收。由于小兒急性中毒途徑以消化道為主,如無禁忌,因盡早清理胃腸道。對昏迷狀態的中毒病兒,即使服用毒物的種類和劑量不明,為了爭取時間,也應盡早進行血液凈化治療[4]。但是,血液凈化只能清除毒物,不能糾正毒物所致的病理生理過程,而且對拮抗劑或解毒劑同樣有清除作用,故綜合治療依然重要,并應及時調整拮抗劑或解毒劑的用藥時間和劑量[5]。
2.3中毒的預防 隨著醫療條件的提高,急性中毒的治愈好轉率轉高,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死亡和殘疾病例,對家庭造成的傷害是終身的。因此,防治兒童急性中毒,應引起高度重視,可采取以下預防措施:加強對毒物或藥品的收藏和保管;加強對家長的健康教育,到正規醫院就診,避免擅自用藥;加強對兒童的監管力度;注意食品衛生;做好意外中毒知識的宣傳;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6]。
參 考 文 獻
[1]鐘燕.兒童急性中毒的臨床流行病學及其在意外傷害中的地位[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20(4):193-195.
[2]許巍,王麗杰,劉春峰.兒童容易忽略的藥物中毒[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0,17(4):300-303.
[3]侯梅榮,徐莉,張育紅.不同年份兒童急性中毒種類、途徑、預后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6,13(6):560-561.
[4]匡鳳梧,盧仲毅.小兒急性中毒判斷思路和救治技術[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20(4):195-196.
篇10
一、加強對急診醫護人員三基三嚴強化培訓的認識。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擔任科室培訓、考核小組長,具體負責科室培訓考核工作。經常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自覺性。開展“三基三嚴訓練,培訓覆蓋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輸液、輸血、水電解平衡的基本理論,休克、感染、發熱等病因及發病機理,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危重病人營養、熱量供應以及護理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各種藥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適應癥等。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節、穿刺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和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執業醫師法》、《輸血法》、《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防范及處理條例》、《病歷管理規定》等。
(5)技能培訓與考核內容:
徒手心肺復蘇技術;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
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
呼吸機的使用與維護技術;
三、培訓方式方法:
采用職工自學與科室集中學習、訓練兩結合的方式方法。要求醫護人員利用一切工體,班余及空閑時間學習醫學及急診急救基礎知識及新技術、新理論知識。并定期進行考核記錄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會交班及每周業務學習時進行新理論知識講解講座,并對急救常用技術采用現場操作演練考核,定期舉行急救模擬演練。
四、具體培訓考核計劃:
一月份:
內容:針對冬季呼吸系統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發季節特點,安排醫護人員對呼吸機及CO中毒知識進行學習培訓。
方法:由科主任主辦講座1次,然后選高年資醫師一名講座一次。每名醫護人員在ICU室操作呼吸機并進行現場考核。
二月份:
春節前配合急救換服裝后的嶄新面貌舉行一次較大規模的院外急救演練,演練前先進行心肺復蘇強化訓練,并復習相關知識,最后考核打分記錄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醫療文書規范書寫專題講座。同時結合本科特點及醫院要求,對各種申請單、知情同意書、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記錄等醫療文書規范書寫進行強化學習。由科主任或高年資醫師舉辦講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質控小組對本季度醫療文書進行檢查,進行綜合評分并記錄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凈化技術培訓。科主任主持,復習灌流相關知識及適應癥、禁忌證。必要時采用幻燈教學進行講座。然后由每位醫護人員上機操作。進行考核。
五月份:
學習培訓各種農藥中毒治療基礎知識及相關進展專題學習。參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復蘇操作強化訓練。
六月份:
主要是衛生法規,法律學習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會交班及科行政會議上系統學習相關衛生法律法規,依法行醫。
七月份:
組織全科參加醫院臨床醫師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論輔導培訓。科內舉辦醫生查體訓練,使所有醫生過關,并進行考核記分。
八月份:
結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點,組織醫務人員學習淹溺、中毒及電擊傷的專題學習。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傷害常見處理技術的培訓。包括創傷的包扎、止血、固定、搬運。要人人動手,個個過關。嚴格考核。
十月份:
進行醫療安全及醫療法規,法律知識學習。除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活動外。科室要舉辦相關學習2~3次,并安排考核記錄。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術培訓。重要放在氣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體進行訓練,人人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