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國際服務貿易的特征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8: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國際服務貿易的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簡述國際服務貿易的特征

篇1

1.市場營銷職能的核心是 ( )

A.市場交換 B.滿足需求 C.提供商品 D.引導需求

2.拉美一體化聯盟成立于 ,標志著替代了拉美自由貿易聯盟 ( )

A.1956年 B.1960年 C.1978年 D.1980年

3.用來如實反映市場經營狀況的一種市場研究,如了解企業的銷售增長率,是 ( )

A.探索|生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因果性研究 D.預測性研究

4.運用全球化營銷戰略的關鍵在于 ( )

A.營銷目標的轉變 B.市場的全球化 C.經營哲學觀念的轉變 D.了解全球市場

5.產品的品質、品牌和商標、包裝、式樣等屬于產品的層次中的 ( )

A.核心層 B.有形特征層 C.附加利益層 D.無形特征層

6.購買汽車,一般可獲一年的免費保修服務,屬于 ( )

A.單純的有形產品 B.附帶服務的有形產品

C.提供單純的服務 D.主要提供服務、附帶提供有形物品的產品

7.在技術創新階段,企業的技術開發者對待技術轉讓的態度應該是, ( )

A.不宜轉讓技術 B.可以轉讓技術

C.不能轉讓技術 D.必須轉讓技術

8.由于服務貿易提供的是非實物形態的某種特殊使用價值,因而又被稱為 ( )

A.無形貿易 B.有形貿易

C.實物貿易 D.技術貿易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l2分)

26.補償貿易

27.服務貿易總協定

28.跨國公司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29.簡述技術貿易的特點。

30.考核中間商的標準有哪些?

31.簡述從企業本身的經營發展看我國企業發展跨國經營的必然性。

32.簡述制定較高(或較低)的轉移價格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8分)

33.“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目標是,發展30個區域、2000家加盟店和14000名專業經紀人。到明年年底,預計我們會有250家一300家加盟店,在中國房地產公司的排名將提至為前三位。而后年21世紀不動產一定能成為中國的房地產組織”。這是日前比爾·亨特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的最新消息。

隨著房地產中介市場的發展、行業內競爭的加劇以及買方市場的逐步形成,顧客已經不滿意將自己的需求托付給不負責的中介,而對中介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種情況下,一些中介公司不得不開始考慮從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以及依靠可信賴的大品牌來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以吸引顧客,中介經營模式面臨著深刻的變革。

中國幅員遼闊,而且地區差異顯著,采取兩級授權的策略方式,即在中國總部擁有整個內地的授權,而由中國總部授權給當地的一家合格企業成立該區域的21世紀區域分部,行使行政管理及后臺支持、培訓、管理、監督的職能;再由該區域分部發展下面的加盟店從事具體的房地產中介業務,通過這種兩級授權,真正使管理、經營本土化,從而根本上杜絕了外來品牌“水土不服”的通病。

比爾先生認為,這種體系對他們在中國市場上的業務發展起了非常迅速的作用。因為他們在挑選區域性的合作伙伴時,更加看中的是在當地的影響力,我們對合作伙伴的要求是要有良好的操作實力和能力,包括資金、管理、渠道,以及背景和方方面面社會資源的整合等。比如在選擇南京的合作伙伴,就要求對南京的市場非常了解。對合作伙伴提供其使用他們的體系并給以相應的支持,這樣就可以很快在當地市場發展起來。

比爾先生還認為中國房地產中介市場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首先,必須嚴格執行執照頒布的法律規定,而且一定要關閉沒有資質的公司,需要對這些中介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方面的培訓,然后對經理人進行銷售方面的培訓,強化相應的激勵體系。

閱讀案例后請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叫國際特許經營?(2)結合案例分析采取特許經營方式的好處。

六、計算題(本大題共8分)

34.寶珠產品是紅地公司開發的產品,市場價格為20元/每件,需求為1000件。若其他條件不變,價格漲至25元時,需求量降為800元。問該產品的價格彈性是多少?為了增加利潤,紅地公司是否應該提價?

篇2

[關鍵詞]關貿總協定 WTO世界銀行 多哈會談

一、WTO簡述

1944年7月,在由美國發起的有44國代表參加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建立了維護國際金融秩序和國際投資秩序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此基礎上,于1948年1月1日誕生了關貿總協定(GATT)。

關貿總協定歷經47年,共進行8輪多邊貿易談判,最后根據第八輪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WTO于1995年1月建立,取代原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按照烏拉圭回合多邊談判達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整套協定和協議構成,對各成員國之間經濟貿易的權利和義務進行監督、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國際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與關貿總協定的根本不同在于:關貿總協定是通過行政程序,由有關國家的行政部門簽訂的一項臨時性協定,并未經過其簽字國的立法機構批準。而世界貿易組織協定,要求必須通過立法程序,經本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因此,世界貿易組織是根據有關協定,建立了一整套的組織和機構,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國際法律規則,成為具有法人地位的正式國際性經濟組織,因而在國際貿易中更具完整性和權威性。從法律地位上看,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具有同等地位,統稱為世三大經濟組織機構。三者都是國際法主體,其組織機構及有關人員均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由16個條款、13個貨物貿易協議及4個附件組成。13個貨物貿易協議分別是:《1994GATT》、《農產品協議》、《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措施實施協議》、《紡織品與服務協議》、《貿易技術性壁壘協議》、《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反傾銷協議》、《補貼與反補貼協議》、《海關估價協議》、《裝運前檢驗協議》、《原產地規則協議》、《進口許可證措施協議》、《保障協議》。4個附件分別是《政府采購協議》、《民用航空器協議》、《國際牛肉協議》和《國際奶制品協議》。

WTO的宗旨和目標是:全體世貿組織成員在處理經濟與貿易領域的關系時,“應以提高生活水平、確保充分就業、大幅度和穩定地增加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拓展貨物和服務的生產和貿易,持續地開發和合理利用世界資源,努力保護和維持環境,并通過與各國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需要和相符合的方式來加強環保。”WTO的職能是:負責為多邊貿易的實施、管理和運作提供框架;為各成員方提供多邊貿易關系談判和貿易部長會議的場所,并提供實施談判的其他條件;通過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各成員之間的貿易糾紛;運用貿易政策審議機制,負責定期審議各成員方的貿易制度和與貿易相關的國內經濟政策;協調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關系,以保障全球經濟政策的一致性;向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

世界貿易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和決策機構是部長級會議,由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的部長組成,取代了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全體大會。部長級會議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全權履行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能,有權對該組織管轄的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可以為此采取何必必要的行動。

WTO的組織機構為部長會議下設的總理事會,總理事會下設3個分理事會和18個專門委員會。3個分理事會分別是:貨物貿易理事會,負責1994年關貿總協定各項貨物貿易協議的貫徹執行;服務貿易理事會,監督執行服務貿易總協議;知識產權理事會,監督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貫徹執行。由部長級會議任命的總干事領導下的秘書處,負責處理WTO的日常工作。

二、WTO的基本原則

1、最惠國待遇原則

最惠國待遇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一成員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給予任何其他成員的優惠待遇,立即和無條件地給予其他成員國。其目的是使一成員平等地對待其他成員,在不同成員國間實施非歧視待遇。

2、國民待遇原則

國民待遇原則是指一國其他成員的貨物、服務、服務提供者或企業、知識產權所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國同類貨物、服務、服務提供者或企業、知識產權所有者所享有的待遇。其目的是平等地對待外國和本國的貨物、服務、服務提供者或企業等,實施非歧視待遇。

3、自由貿易原則

自由貿易原則是指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框架下,通過多邊貿易談判,實質性降低關稅和減少非關稅措施,擴大成員之間的貨物、服務和知識產權貿易。自由貿易原則包括五個重點:以共同規則為基礎;以多邊談判為手段;以爭端解決為保障;以貿易救濟措施為“安全閥”;以過渡期方式體現差別待遇。通過關稅減讓,減少非關稅措施,開放服務貿易市場,逐步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

4、公平競爭原則

公平競爭原則是指成員國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創造和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避免采取扭曲市場競爭的措施,糾正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公平原則體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既涉及成員的政府行為,也涉及成員的企業行為。要求成員維護貨物、服務或服務提供者和知識產權所有者在本國市場的公平競爭,不論他們來自本國或其他任何成員,在實施貿易政策時應全國統一。

5、透明度原則

透明度原則是指成員應公布其所有制定和實施的各項貿易措施及其變化情況,并通知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所參加的與國際貿易政策有關的雙邊和多邊國際協議也應公布。

三、捍衛WTO基本原則

WTO的內涵十分豐富,它涉及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而WTO的基本原則則是WTO的精髓和核心,它決定著世界貿易的基本規則,左右著世界貿易的發展方向。因此,探討WTO的基本原則及其相關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1、WTO基本原則的核心

WTO基本原則如上所述共有五個方面的內容,其核心內容可歸納為三個,即非歧視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公平競爭原則。

非歧視原則。非歧視原則是WTO基本原則的核心和精髓。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其實質上也涉及非歧視原則的內容。即在國際貨物、服務或知識產權的貿易中,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無論是涉及哪些國家、哪些地區、哪些民族,都應一律平等、一視同仁。

自由貿易原則。自由貿易原則既是WTO基本原則的核心內容,又是世界貿易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目標。與自由貿易相對立的是貿易保護主義,我們應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為捍衛和實現自由貿易而努力,而斗爭。推進自由貿易,就是使貿易雙方在完全自主、自愿、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在WTO的有關協定框架下自由地開展貿易,而不是一方對他方予以強迫,或者以威脅手段迫使對方就范。

公平競爭原則。追求公平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原則質疑。同理,在國際貿易中,實行公平競爭也是WTO基本原則中的核心內容。WTO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多邊貿易體制。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和運行保證。要在WTO的框架下,積極維護公平競爭原則,糾正不公正的貿易行為,采取措施避免扭曲市場行為,在貨物、服務和知識產權領域,創造和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使國際貿易沿著健康方向發展。

2、WTO基本原則的履行

自WTO成立以來,各成員認真履行WTO的基本準則,促使世界經濟發展加快,使之成為二戰以來經濟最繁榮的發展時期。可是,近些年來,特別是自2008年9月爆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貿易摩擦增多,貿易壁壘加劇,違背WTO基本原則的現象頻頻出現。例如,據WTO在2009年3月26日的調查結果顯示,已有23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85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還有,以中美貿易為例,僅2009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就發起了10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2起反傾銷調查和1起特保調查。由此看來,這些違背WTO基本原則的事件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認真解決,勢必影響世界經濟的復蘇。因此,為克服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決抵制和抑制貿易保護主義,實行對外開放的自由貿易。

3、WTO基本原則的捍衛

擺在WTO成員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是: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堅定不移地捍衛WTO的基本原則,堅決抵制和遏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規避貿易風險,減少貿易摩擦,消減關稅壁壘,努力營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環境,促使世界經濟早日復蘇,促進世界經濟恢復快速增長。誠然,要達到上述目標,需要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需做多方面的工作。但筆者認為,要解決金融危機,抑制貿易保護主義,捍衛WTO基本原則,最好的辦法是“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大家一致呼吁的,堅持對外開放的自由貿易;最好的途徑也正如WTO總干事拉米所一直強調的,盡快結束多哈回合談判。眾所周知,多哈會談是2001,年11月,WTO第四屆部長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通過的《部長宣言》,決定從2002年起到2005年底,用三年時間舉行多邊貿易談判。多哈回合的目標是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促進貿易發展,改革貿易體制,改善貿易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談判涉及農業、服務、市場準入等19個課題,盡管談判也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由于某些發達國家的阻擾和干擾,特別是在農產品輸入、關稅減讓等方面不予讓步,終使談判未果。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是盡快重啟多哈會談,并且盡早結束會談。

促進世界經濟早日擺脫金融危機、恢復快速增長,是全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更是世界貿易組織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標。可以確信,在國際社會及WTO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WTO的基本原則將得到有效維護和認真執行,克服金融危機、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將指日可待,堅持可持續發展,世界的貿易和經濟形勢將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周厚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第二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篇3

【關鍵詞】大宗商品市場 結構形態 績效評價 長三角

一、大宗商品市場及其結構特征

(一)大宗商品市場簡述

大宗商品市場是一種新型的,通過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平臺搭建的現貨交易模式,以及是商品進行期現貨和中遠期交易的市場。我國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開始于1997年,是那個時期國內貿易部批準成立的。

大宗商品市場內涵特征轉型。市場經歷了多重變革,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監管的強化,大宗商品市場面臨了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最重大的規則性革命。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特征表現在:一是代表政府和要素的市場政策的密集改變;二是代表市場要素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形態的密集改變。這些預示著我國大宗商品市場逐步向規則性市場發展。

(二)大宗商品市場結構特征

1.市場準入體制形成。大宗商品市場在探索市場準入變革,采取工商注冊制,以此來降低商業性市場機構創立及運營成本,增加企業創立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2.全球化市場特征。中國的產業、商品、技術和資本的全球化發展,成為過去一年中的重要發展特征。我國的大宗商品企業在融資體系上獲得了政府及金融機構的支持,廣泛地參與不同類型國際市場的投資和跨境貿易。

3.商品市場形成。隨著長三角中心城市上海建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市場在中國沿海地區建立新的政策性及國際性的自由貿易區,形成了中國的商品市場。

4.市場交易模式多樣化。我國現有的大宗商品市場在交易模式上已實現多層次、多樣化的發展。許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努力推動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創新,在電子商務業務模式引領下,施行多種交易模式的并行。

5.大數據應用廣泛。大數據的概念及業務體系蓬勃發展推動了大宗商品數據應用,市場對大宗商品數據進行處理和應用,形成和組建了與大宗商品市場相關的有效數據運營商和商業化數據產品,并進行了商品數據的研究、編制和應用。

6.形成了獨特的信用規則和金融規則。大宗商品市場的信用環境的建立已成為政府政策制訂的重點。與大宗商品市場的需求相比,目前信用評級的理論體系、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仍然缺乏。而貨幣政策以及信貸政策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宗商品市場的資金使用的規則和成本,也影響了大宗商品交易融資的效率。但由于缺乏系統化和科學化的金融規則,系統化金融風險因素依然存在。

7.形成了特定的標準化體系。不同類型的大宗商品市場和交易平臺,在探索形成各種標準化的業務管理模式,包括倉儲標準化、信息服務標準化、交易管理標準化。但目前,標準化的努力仍具有明顯的企業化特征,大宗商品市場標準化的商業模式及商業環境,似乎還未有示范性的機構出現。

二、大宗商品市場結構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大宗商品市場結構狀況

大宗商品市場結構先與傳統的商品市場結構有一定的區別,大宗商品市場通常由多層次商品市場領頭,后引申出兩個分支,分別為商品現貨市場和商品衍生品市場。商品現貨市場則再分為農貿市場、批發市場、集市,這些市場統一由商務部監管。商品衍生品市場則由兩部分組成: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分為期貨市場(由證監會監管)、商品場內期權(市場空白)、類期貨交易平臺(目前為地方政府監管或監管空白);場外市場分為商品遠期、商品期權、商品互換,這個市場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

(二)大宗商品市場結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市場交易模式比較傳統。大宗商品的交易模式相對傳統的市場沒有發生顯著的轉型與升級。從長三角地區來說,大多大宗交易平臺仍沒有根本改變集市化交易的現狀。

2.信用規則較為初級。大宗商品市場已形成一定的信用評級規則,但目前的信用評級理論體系、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均較為初級,長三角地區大宗商品市場信用規則建立相對其他地區已走在前面,但從效果和狀況看,也還處于初級階段。

3.金融體系還不完善。大宗商品市場的資金使用較大,依賴金融支持。對于長三角地區來說,已構筑交易商、供應鏈、物流、銀行等相互共贏的金融鏈條,但系統化和科學化的金融體系還沒有建立,系統化金融風險因素依然存在,影響了大宗商品交易融資的效率。

4.商品指數化不夠。我國大宗商品領域的指數產品持續推出,但指數產品大多為信息化產品,作為商業化指數在大宗商品市場上有效使用的并不多。長三角地區已形成了航運指數,但由于有效指數商品的缺乏,大宗商品交易商仍然以企業性的交易模式為主。

5.企業標準化特征明顯。不同類型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正在努力推動各種標準化的業務管理模式,包括倉儲標準化、信息服務標準化、交易管理標準化。但目前,長三角地區的標準化的努力仍具有明顯的企業化特征,大宗商品市場標準化的商業模式及商業環境似乎還未有示范性的機構出現。

三、大宗商品市場結構的績效評價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是指以買賣雙方交納保證金為入市條件,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或者類似結算制度,采用集中撮合交易方式進行大宗商品標準化合約交易的機構或市場。大宗商品市場以交易方式來區分,可分為期貨交易方式和現貨貿易方式。大宗商品市場的兩種貿易方式為現貨連續交易和現貨貿易。

目前我國的大宗商品市場結構還是比較完善的,并且也在一步步發展以取得更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大宗商品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即使處于經濟比較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市場績效也存在改善的需要。首先,長三角地區統一的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區域間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各管理部門間的監管權限分配不均衡導致了整個市場條塊分割現象嚴重。這種情況造成了某些產品價格扭曲或價格信息不充分,無法正確指導市場合理配置資源,造成市場供求失衡,部分行業反應滯后,產能過剩。其二,長三角地區雖然相比全國來說,已建立了一定大宗商品市場現代化的市場組織體系,但與國外市場相比,我國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組織體系以及交易方式在各方面的發展仍不足,并且大宗商品的流轉效率較低。其三,長三角地區大宗商品市場有效的風險管理意識還沒有充分形成。因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緩慢,并且實體企業沒有具備規避價格風險的意識及手段。其四,長三角地區大宗商品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不夠,價格影響力不強,在國際市場的價格能力不高,“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缺失。最后,長三角地區雖然大宗商品市場發展走在全國簽名,但大宗商品市場立法還比較滯后,沒有形成良性的監管體系,出現問題出現處罰、監管不力。

四、優化大宗商品市場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場運行體系

國際上的期貨市場交易所都是建立在開放自由的金融體系下,由于市場中的資金流動不受限制,所以廠商和投資者都參與該品種的交易,并把該品種的市場價格定為基準貿易價格。所以,建議我國應當加快金融市場向國際化市場標準前進,以此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要建立中心交易所,有榜樣的作用

一個中心交易所能否擁有足夠的發展潛力和強大的輻射力,關鍵取決于它的會員機構是否強大。大宗商品市場的經營機構是增強中心交易所輻射力的關鍵基礎力量,為了實現中心類交易所的廣泛影響力,大宗商品交易所要能做到對新市場的開發、交易所中不同品種的推廣、客戶數量的增加和客戶質量的增強。

(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并且要求嚴格守法

在如今的金融市場中,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指現有的法律法規已經形成較為全面的體系,能夠具體地涵蓋所有的交易活動;第二種是指這些法律法規符合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律,并不是依靠投資人的主觀臆斷或領導們的意志去擾亂市場正常運行機制。

(四)完善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功能

我國的大宗商品市場有著行業壟斷的現象,是由歷史和制度造成的,所以我國藥必須不斷地減少乃至消除壟斷。國外市場的發展已經證明,在期貨市場逐步成熟的時候,要適時推動現貨市場的建立,完善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功能。斯坦福大學杰弗利?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市場的發展演化為三階段,分別是標準化的現貨市場、活躍的遠期市場、成熟的現貨市場,有效管理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將會大大提高我國大宗商品市場的效率。

(五)參與到國際商品定價體系中

我國目前大宗商品市場以區域性市場為主,很難參與國際商品定價體系中。上海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期貨交易所是現國內價格風向標,但參與者主要是國內生產商、貿易商,很少幾乎沒有國際機構參與。

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也受到了大宗商品市場結構的影響。在現在實行的國際貿易體系中,該國在該種商品在全球市場中的國際影響力可以由其定價權體現出來。然而現在中國的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權卻不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的,這個因素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大宗商品市場發展。因此,中國會對于產業鏈的全面整合和對大宗市場結構進行改善,讓我們一步步靠近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直至掌握它。

參考文獻

[1]趙遠.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年鑒(2014)上市概括市場特征[M].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5.

[2]張小艷.我國期貨市場效率與風險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3]蔣天穎.浙江省區域創新產出空間分異特征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4,33(10):1825-1836.

[4]周宏.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9(3).

[5]蔣天穎,史亞男.寧波市物流企業空間格局演化及影響因素[J].經濟地理,2015,35(10):130-139.

[6]蔣天穎,謝敏,鄭長娟.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現狀與運作機制―以寧波為例[M].杭州:浙江大學出社,2015.

[7]陳鼎瑜.抓住機遇 明確定位 提高市場競爭力―關于制定和實施港口企業發展戰略的若干思考[J].中國港口.2000(08).

[8]陳麗芬.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尷尬與未來[J].商場現代化,2013,31:71.

篇4

國際航運中心是指擁有航線稠密的集裝箱樞紐港、深水航道、集疏浚網絡等硬件設施,并擁有為航運業服務的金融、貿易、信息等軟件功能的港口城市。金融發達的航運市場、豐沛的物流、眾多的航線航班于一體、一般以國際貿易、金融、經濟中心為依托的國際航運樞紐。

第四代國際航運中心

作為迄今為止國際航運中心發展史上的最高形態,“低碳智網型” 國際航運中心(LISC)既是對航運中轉模式、加工增值模式和資源配置模式繼承與發展,又在其首要功能及相關環節上實現了質的飛躍。低碳智網型國際航運中心具有一系列與以往各代國際航運中心相比極為鮮明的特征:

1.低碳。“低碳智網型” 國際航運中心不僅意味著要在港區城市節能環保,綠色海空港口、清潔燃料船隊等領域站在世界前列,而且要成為所在區域涉航碳排放資源的交易中心。

2.全球海空港智能網絡。當前任何一個海空港,都只不過是全球海港空港及物流資金流網絡中的一個節點。“低碳智網型” 國際航運中心就是要“立足節點,塑造樞紐”。

3.第四代港口將成為“低碳智網型”國際航運中心的主力港口。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世紀之交提出以“物理空間上分離但是通過公共經營者或管理部門鏈接”的“組合港”理念。“虛擬組合港”和“海江陸多元直運”方興未艾。

4.國際航運中心的“全球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將邁上嶄新臺階。“洲際供應鏈”與“物流集成服務”將大宗礦產、石油能源和制成品最優化配置;“國際航運生產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港口建設的特點

隨著經濟的逐步發展,我國形成了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東南沿海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和西南沿海地區。

港口群在發揮裝卸集裝箱船貨物的運輸功能外,還將參與組織各個物流環節業務活動及彼此之間的銜接與協調,逐步成為全球國際貿易和運輸體系中的物流基地。

在新一輪的國際物流競爭中,隨著世界海運業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發展趨勢,中國五大港口群及內河港口都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國沿海所規劃的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出臺港口群戰略部署,顯然各港口群之間首先是分工與協作,其次強調彼此之間的公平競爭。

我國最近幾年港口發展的特點

1、目前我國主要港口處于向第三代港口轉型的起步階段。現在,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發展的主流,但朝向第三代港口的轉型已經開始,我國的主要港口也向著這方面努力。

2、很多港口正朝著港城一體化方向發展。

3、我國一些港口順應發展趨勢向著深水港方向發展。航道水深決定了港口的發展規模和所處的地位,通過紐約港、鹿特丹港和新加坡港三代第一大國際商港的興衰軌跡,可以清楚的看出實現航道深水化發展壯大港口規模的關鍵因素之一。

4、碼頭裝卸分工專業化和船舶大型化。這是運輸體系針對經濟發展需要的轉變,①港口的功能戰略逐步為運輸方式的交換點、散貨、雜貨的集散中心,運輸、金融、信息、工業與商業中心、現代物流的集散中心,全程運輸中心的貿易后勤基地。②海運成了重要運輸途徑,載量較小的船舶無力承擔遠距離運輸的成本,船舶大型化和載箱量擴大化成為主要趨勢,船舶大型化與航道深水化和碼頭專業化同步發展。

5、貨物吞吐量和相關服務產業未能協調發展。十一五期間,國家著力推進五大港口群的發展,而港口發展的硬指標之一就是貨物吞吐量,2010年全國海港港口年貨物吞吐量約為48億噸,其中超過億噸的港口有11個,上海港更是四年蟬聯世界第一,但是遺憾的是,港口地區如何構建現代航運服務集聚區,大力拓展航運融資、海事保險、海事仲裁等航運相關產業卻停滯不前,反過來阻礙了港口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國現代航運服務業產業的簡要分析

近一段時間,我國港口硬件設施建設投資巨大,有些港口規模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在軟件環境建設上卻明顯不足,以倫敦港威力,貨物吞吐量排在世界100名之外,但卻是世界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他的航運服務產業主要集中在傳播金融、航運保險、海事仲裁、航運交易等上游產業,倫敦從事航運服務的人員由14000多人,全球大型船舶建造與買賣租賃的融資業務主要集中在倫敦,各類保險機構每年的航運保險業務收益超過3億美元,由倫敦海事仲裁機構受理的各類航運案件占全球海事仲裁案件總數的90以上,全球半數以上的船舶交易在倫敦進行,交易總額高達340多億美元。此外,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等世界主要航運機構總部集中在倫敦。而對比中國的上海港,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及種子啊碼頭裝卸、貨物運輸、業務和勞務服務等勞動密集型領域,缺乏國際航運中心所必須具備的高層次現代航運服務業。而現代航運服務業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內涵,也是港口城市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基礎產業。

簡述我國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滯后原因

1、國內海事服務業集群發展的氣候和環境欠缺。世界知名的國際航運中心的形成都與政府為其創造良好的支持保障體系分不開。政府應該提供高效的口岸服務環境、完善的自由港政策、自由的外匯政策、優惠的船舶登記制度和方便的報關退稅政策。

2、現代航運服務產業功能要素不全,難以支撐市場需求。上游產業服務功能的缺乏,導致難以滿足國際航運市場對現代航運服務的基本需求。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海運輔助企業規模較小、經營相對分散,航運服務附加值較低;知識密集型的航運服務缺乏,尚未形成有效的航運交易市場;航運融資、海事保險、海事法律、航運交易、航運咨詢、公估公證等方面的航運相關服務發展緩慢,世界上的國際海運組織有4萬多個,但總部設在中國的沒有幾個,國際性海運組織在中國的活動基本空白。

3、貨物貿易與運輸服務貿易發展脫節。我國近年來進出口貿易運輸量約占世界海運總量的1/5,但是我國的服務貿易卻存在嚴重的服務貿易逆差。2005年逆差達到130億美元,這反映出中國貨物貿易與運輸服務業貿易發展脫節十分嚴重。運輸業處于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的核心層,運輸服務業的落后,必將影響到服務體系的輔助層和支持層的發展,

4、高層次人才缺乏。除了上述相關領域外,在港口規劃、航運、現代物流等領域同樣存在相關問題。

廣州港的相關情況

珠江三角洲地區港口群由粵東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港口組成,依托香港經濟、貿易、金融、信息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在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同時,以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港為主,服務于華南、西南部分地區,充分發揮粵港兩地港口資源優勢,重點是以深圳和廣州港為主,加強廣東省和內陸地區與港澳地區的交流。

特點:珠江有口入海,河網水系發達,港口眾多,水上交通極為便利。珠江三角洲為我國最早成功推行改革開放的區域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珠江三角洲初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體制和外向型經濟體系。珠江三角洲人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思想深入人心,從而最早形成了思想意識和經濟體制的優勢。

廣東航運業在全國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港航發展歷史悠久,是國內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擁有全國二十個規劃樞紐港中的五個,2010年全省運力已突破1000萬載重噸,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23億噸,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對廣東省現代產業體系的特色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鏈接:

最具進取型競爭力的港口――廣州港

在中國港口排名中,廣州港名列第五名。十三項指標中,廣州港兩項指標排名第二,兩項指標排名第三,三項指標排名第四,兩項指標排名第五,兩項指標排名第六,兩項指標排名倒數三位。盡管珠三角第一的位置被深圳港取代,廣州港處于上擠下壓得的位置,但該港并沒有畏葸不前。航線數和船舶靠泊艘次的優勢彌補了港口其他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廣州港港口的投資額相對較少,保持貨物吞吐量的競爭優勢使其差異化的結果。

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意義

1、 促進廣東省經濟轉型發展。充分依托優良的港航條件和豐富的港航歷史文化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使現代航運服務業成為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特色產業和龍頭產業,并進一步與先進制造業形成互動發展局面,不僅有利于突出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特色,而且將衍生大量相關的新興產業,帶來強大的乘數效應,既是廣東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廣東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 提升航運軟實力。當前,世界主要港口城市都把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作為提高港口核心競爭力、延伸港口服務功能、拓展港口發展空間、提升港航產業價值的重要手段。廣東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滯后,產業層次較低,與廣東作為航運大省的身份很不相稱。因此,亟需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拓展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鏈,優化航運服務業結構,強化航運服務功能,實現港口航運業的轉型升級。

3、 促進粵港澳現代航運服務合作。目前,香港在航運服務功能上已呈現高端化趨勢,其航運服務結構已經與內地形成一定的梯度發展態勢,粵港澳航運互補性較強,航運合作的空間很大。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必須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與港澳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推動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功能向廣東延伸和輻射。現狀及存在問題

挑戰和機遇并存

1、差距依然存在。廣東省現代航運服務業多集中在附加值較低的下游產業鏈,附加值高的中、上游產業則尚未發達甚至有的尚屬空白。總體而言,廣東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集聚程度低、產業鏈條不長、產業體系不完整、產業特色不突出、產業競爭力不強,與國外現代航運服務發達地區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硬實力建設方面,支撐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基礎還不扎實,航運要素集聚度不高,航運服務業仍不發達,航運、港口大而不強,運營效率不高,口岸服務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現代航運服務業仍處于產業鏈的下游,現代航運服務的功能不健全,不管是貨物中轉、加工增值還是資源配置等現代航運服務功能,廣東跟倫敦、新加坡等國外現代航運服務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二是在軟實力方面,廣東省在行業管理體制和理念、行業發展規劃、航運政策、法律制度、航運教育與科研、航運技術、航運人才等方面也與國外發達地區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跟國內正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上海等地也存在不少差距。

2、 主要問題是:(1)對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政府重視不夠。(2)缺乏有效的戰略平臺,規劃引導不到位。(3)現代航運服務業仍然處在產業鏈的低端,產業特色不突出。(4)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集群、航運要素與航運資源集聚有待加強。(5)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所需的政策、法律環境有待改善。(6)口岸管理、港航管理體制改革有待深化。(7)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所需的綜合性人才缺少。(8)粵港澳現代航運服務合作有待進一步深化。

3、州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正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1)世界經濟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向亞太地區的轉移;(2)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功能的調整;(3)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海洋發展戰略的實施;(4)國務院《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區域性金融中心以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

廣州港發展世界級強港的幾點建議

1、借鑒倫敦港發展經驗。20世紀40年代,倫敦采取港區分離的迷失,將港口硬件設施外移,而選擇在原地大力拓展航運融資、海事保險、海事仲裁等航運相關產業,這些領域如今已經用于數千家規模企業,其中一部分已經成為航運服務業的世界品牌。這個相對完善的航運服務集聚區,能夠有效減少產業內部交易費用,降低社會成本。區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寫作,可以出發員工之間的競爭壓力與知識交流,形成持續的創新動力、知識外溢和技術擴散。相比之下,廣州港在航運服務方面有待提升的空間還很大,當務之急是發展與港區相關配套的航運金融、航運海事、船舶交易等航運服務業。

2、爭取政策扶持,全面啟動并傾全市之力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要按照《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中心”的要求,當仁不讓,把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作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支撐和國家實施南海戰略的重要基地,為廣州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區域航運資源、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奠定戰略平臺和戰略空間。充分利用毗鄰港澳的優勢,積極發揮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龍頭帶動作用,爭取中央支持,將香港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和自由港政策延伸到廣東(可先在南沙、前海、橫琴等區域進行試驗),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政策平臺。要在加快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的基礎上,根據現代航運服務產業發展規律,重點選擇幾個中、高端現代航運服務領域優先發展,建議“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船舶交易、船舶注冊登記、航運總部經濟;臨港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期貨交易;航運教育與培訓服務,建設全國性國際海員市場、國際海員勞務輸出基地;郵輪經濟和濱海休閑旅游服務業;航運信息、航運技術、海事法律和仲裁服務。形成相互支撐、特色鮮明、功能突出的現代航運服務產業群。

3、科學規劃并于廣東努力建設若干個現代航運服務特色功能。建立規范的航運市場、物流市場、航運金融市場、船舶交易與租賃市場、航運人才與勞務市場,著力打造廣東省現代航運服務資源集聚中心,成為國際航運物流、資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匯聚地和配置地,爭取于2020年將珠三角建成航運服務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突出、航運服務市場環境優良,具有亞太航運服務資源配置能力的現代航運服務中心。

4、建議編制《廣州航運服務集聚區發展規劃》,按照“一核兩翼”進行區域布局來布局廣州現代航運服務業。在珠三角地區建設以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為龍頭,以廣州、深圳、珠海為支點的珠江口航運服務集聚區,把航運服務集聚區建成與國際接軌的先行區域,進行航運服務貿易開放政策試點,形成廣東省現代航運服務業核心區或中心區。依托航運服務集聚區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通過功能整合和提升,以航運服務業為龍頭,形成企業成群、產業成鏈、要素成市的集聚功能,成為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成為航運企業總部基地、航運要素集聚中心、口岸服務中心。要在航運服務集聚區內建設一所現代航運服務交易中心,搭建現代航運交易服務平臺。

5、重視現代航運服務集群建設。具體是:著力推動現代港口物流上新平臺,打造亞太現代物流中心;優先發展航運金融業,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金融中心;大力發展船舶交易,打造華南船舶交易中心;大力發展船員市場,打造華南船員教育培訓和勞務輸出基地;大力發展海事法律服務,打造華南海事法律服務中心;大力發展國際郵輪、游艇等海洋休閑旅游業,打造國際郵輪、游艇旅游基地;大力發展船舶注冊業,打造華南船舶注冊中心;大力發展船舶維修、船舶供應業,打造船舶供應保障基地。

6、整合港口資源,加強軟實力建設。加快研究出臺地方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全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創新環境、監管環境、法治環境和文化環境。

(1)航運產業政策方面。在現代航運服務聚集區內確立航運經紀人的地位,推進無船承運人責任互保,加強對無船承運人市場的監管;在航運服務集群區域內進行船舶注冊、船員勞務注冊改革試點,享受特定的政策便利與利益優惠。

(2)財稅政策方面。完善財政資助政策體系,健全財政資助制度,設立政府專項基金用于引導、支持民間資本和外資投資現代航運服務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對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所需的公共事務平臺建設提供財政支持。積極吸引國際國內大型港航企業區域總部落戶,對注冊在廣州的航運企業、對跨國航運企業在廣州設立地區總部實行財稅優惠政策;出臺促進港航總部經濟發展的專項措施,著力培育港航龍頭企業,建立港航企業貸款政策性擔保機制和財政貼息制度,推動有條件的港航企業上市融資,對航運服務聚集區內的航運企業、金融機構、保險企業等實施稅收優惠政策;設立政府專項基金用于引導、支持民間資本和外資投資航運服務聚集區的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

(3)金融扶持政策方面。要積極支持有實力的金融機構開展航運金融、保險業務,支持設立專業性航運保險機構、航運發展基金,支持保險基金、養老基金、住房公積金、證券基金等向航運服務業投資。在航運服務聚集區內實行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跨境結算;利用南沙港保稅區“境內關外”的政策優勢,爭取離岸金融試點。

(4)投資審批政策方面。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制訂專門的項目審批制度和程序,適當擴大地方政府的審批權限;簡化航運服務集聚區建設項目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等。

(5)口岸管理政策方面。要增強口岸服務功能,實行集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報關企業、貨代船代企業于一體的“一門式服務”,實現“大通關”、“港站一體化”、“全程一口價”。

篇5

[關鍵詞]中國石化;能源行業;國際化經營戰略;PEST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19

面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油價屢創新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油氣需求增長緩慢的形勢,中國石化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戰略目標,發揮集團化、一體化優勢,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新機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國際合作和國際化經營戰略。在貿易規模上2015年進口原油198億噸,同比增長132%,成品油第三方貿易124億噸,增長2034%,出口原油1540萬噸;設備材料、石化產品等國際貿易額2102億美元;化工產品進出口和第三方貿易量783萬噸,同比增長151%。

本文將根據國際化經營戰略理論,分析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狀況和海外項目運行模式,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對物資供應的安全、及時、經濟的要求,提出個人對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中物資供應的改進建議。

1國際化經營戰略

國際化經營戰略是企業產品與服務在本土之外的發展戰略。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國際化進程,決定企業國際化的未來發展態勢。

11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的

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的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轉移核心競爭力、獲得區位經營效益、形成最佳經驗曲線。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或個人相較于競爭對手而言所具備的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差異。而從某一局部環節領先轉向其他環節的領先為轉移核心競爭力。

獲得區位經濟效益的主要措施有兩個。一是通過降低價值創造的成本,加快企業的成本領先;二是使企業形成差異,獲得超水平利潤。

形成最佳經驗曲線并使曲線盡可能地下滑,將會使企業獲得成本優勢。

12國際化經營戰略的控制

(1)所有權控制。通過控制境外子公司所有權,決定公司控制程度,利用總部人員占董事會的優勢比例,控制重大事項決策,促使境外子公司按照總部意向運營發展。

(2)人員控制。國際企業一般通過企業文化熏陶和感情交流,培養子公司忠實的經理人,實現對境外子公司的運營模式控制。主要有兩種形式:個人控制和私訪控制。

(3)信息控制。跨國企業為了把控市場行情及價格,均會通過境外子公司建立國際化資本、產品、知識、交易的信息網絡。跨國企業會依靠國際信息網絡,協調運營方向、做出運營決策、實現對境外子公司的控制。

(4)財務控制與評價。總部一般通過投資回報分析、財務預算分析、歷史比較分析三種技術方法,對境外子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考核。

為了謀取全球競爭優勢,國際企業努力將部分標準化產品的生產、儲備庫和營銷部門放到各國,所以關鍵的經營決策必須集中化,境外子公司通常被視為成本中心、收入中心或費用中心而不是投資或利潤中心。

2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發展特點

中國石化深入貫徹了“請進來”的戰略。同時,中國石化內部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改革。基本構建了中國石化跨國石油公司國際化經營的基本格局,以下為其顯著特征。

21中石化海外物資采購管理構局

中國石化境外物資采購采取集中統一的管理。總部物供部門負責制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境外物資采購管理制度,推進境外物資集中采購,對各企事業單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控股公司(以下統稱企業)境外物資采購工作進行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

各下級企業的物供部門是企業境外物資采購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境外物資采購實施則和工作流程,推進實施境外物資集中采購,規范境外物資管理,參與境外合資合作協議、公司章程談判,參與境外項目投標,根據需要授權企業所屬境外公司、境外項目部(以下統稱“境外項目部”)開展境外物資采購工作并進行指導、管理和監督。

22海外油氣資源布局均衡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石化在全球27 個國家執行了53 個油氣投資合作項目,海外業務已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權益油產量從2004年的2166萬噸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3871萬噸。初步形成以“非洲、美洲、中東、亞太、俄羅斯―中亞”五大油氣區為中心的海外油氣資源戰略布局。

23海外項目結構不斷優化

中國石化的油氣勘探開發、油田工程服務、煉化工程項目及股權運營等方面全方位進入國際化經營階段。通過分析制訂海外投資項目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整改,全力抓好已有項目運營,采取降本增效的生產管理和技術措施,強化開發生產資產價值管理,突出效益導向,嚴控投資成本,抑制單純追求產能產量的投資沖動,調整產量結構,適時退出部分資源勘探潛力有限的項目,努力增加效益產量,不斷優化開發質量。

24海外項目逐步進入國際先進油氣領域

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除傳統的油氣田開發外,通過加強風險意識,打造具有國際化特色HSE管理體系,努力開創有效益、可持續、有國際競爭力的海外油氣發展道路。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石化在全球26個國家有50個油氣勘探開發項目。

25海外人才隊伍建立

2015年,中國石化緊抓機遇,努力開拓,簽署了5954億美元的國際工程技術服務合同。為了更好地服務國際工程項目,中國石化培養了大量國際復合型人才,派往項目屬地國;也努力搜尋屬地化人才,大力發揮本土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其中,2015年新簽海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合同301億美元,完成合同額264億美元。海外人員40539人,其中中方人員11928人,外籍員工28611人。新簽境外煉化工程技術服務合同2944億美元,完成合同額1919億美元。海外人員4543人,其中中方人員470人,當地員工4073人。

3中國石化全球物資采購PEST分析

本文⒗用PEST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ic),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逐一列舉,對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戰略提出發展建議。PEST分析如下。

31政治(Politics)環境

石油企業作為能源行業具備其特殊性,政治環境對其運營發展顯現的尤為重要。中國石化的國際貿易不僅僅涉及經濟問題,而更像是各方利益在國際市場上博弈的結果。而且對于中國石化國際貿易中政治原因的貿易壁壘一直存在,尤其是在近些年經濟深度調整的過程中尤為明顯。

(1)資源國政策法規的變化。世界石油資源儲集地區多集中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中東國家,鑒于石油資源戰略物資特性,此地區多為戰爭多發區,政權更替頻繁。經常發生資源國出現政權替換時,新一屆政府與上屆政府政見不一致,原先達成的合作協議作廢,或投資項目被迫中止,這將造成前期投入無法收回的惡劣后果。

(2)國內政治環境影響。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及支持央企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對中國石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拉動能源市場、減輕央企債務負擔,為中國石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此外,中國十六大報告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力提升我國央企對外開放水平。因此,中國石化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32經濟(Economic)環境

經濟環境是指國民經濟發展的總概況,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及經濟發展趨勢,企業所面臨的產業環境和競爭環境等。市場營銷人員需要從短期與長期兩個方面來看待一個國家的經濟與貿易,特別是在進行國際營銷的時候。

現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于美、歐、日三大主要經濟體,但中國對全球經濟的作用也在逐漸加強。特別是石油企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正在日益加劇,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世界石油化工經濟的發展趨勢。能源行業的國際化經營不僅是戰略選擇,更是企業生存的關鍵。下面簡述中石化所處的經濟環境。

(1)良好的融資環境。中國石化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內發行H股和A股,并分別在中國香港、紐約、倫敦和上海上市。中國石化有能力在海外上市不僅說明中國政府對能源管理體制的改革取得巨大進展,對于企業本身來說更是提供了從國際金融市場獲得投資資金的便利條件,為擴大國外油氣資源勘探規模,提高國際化經營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礎。

(2)外匯匯率風險。自十六大以來,中國石化的國際業務蓬勃發展,由國際貿易帶來的匯兌風險對中國石化的影響日漸明顯。外匯匯率風險是國內貿易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機對國際貨幣市場的沖擊和經濟不景氣導致的資源國通脹嚴重等客觀因素更加劇了匯率風險對經濟成果的負面影響。中國石化境外子公司的匯兌損失正在逐漸增加。匯率風險已經成為中石化國際經營需要關注的重要工作。

33社會(Society)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是指在一種社會形態下形成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的總和。任何企業都處于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企業的發展戰略必然受到所在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中國石化作為一個國家性能源公司,在關注利潤的同時,也要考慮社會文化因素,擔負起央企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彰顯中國形象。

截至2014年,中石化已在51個國家擁有322家境外機構,境外用工總量達51萬人,本地化雇用化比例達667%。中國石化在發展境外業務的同時,也致力于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推動社區進步,與當地民眾建立良好關系,營造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

中國石化對于各國文化差異導致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差異,導致產品需求的不同。秉承著的理念,不斷適應各國文化差異,最終實現全球化戰略。

34技術(Technology)環境

技術環境是指社會技術總水平及變化趨勢、技術變遷、技術突破對企業影響,以及技術對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表現等。近年來,中國石化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技術創新,是石化產品升級改造的發展方向;是搶占知識經濟和服務經濟的重要手段;是中國石化產業結構性調整的最終趨勢。

第一,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中國石化要參與全球結構調整,加快新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技術成果轉化效率,要清楚地認識到抓住時效比利用技術本身更重要。

第二,發達國家正在把更多的大型跨國公司之間的實力匯總。中國石化要將資金聚焦在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并購已不是處于經營或財務壓力而被迫采取的商業行為,而是投資的新方式,要立足于全球競爭的經濟戰略,將科技的應用拓展到更多產業,將技術因素作為宏觀環境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中國石化全球采購改進方向

41加強依法經營意識

風險管理是中國石化這樣大型國企在管理上的薄弱環節,特別是海外投資潛伏著巨大風險。

第一,各境外子公司要進一步推進風控、內控、制度一體化建設,通過開展崗位風險識別和評估,完善應急預案,實現風險管理常態化。借助屬地力量規避風險,通盤考慮海外項目所在地理位置及適用法律體系,有針對性地尋找屬地專業律師事務所合作。委托專業人員向員工講解當地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培訓工作,以此提高全員風險控制意識。而對于當地注冊、法律條款分析、爭議調解、相關訴訟等專業法律工作,應秉承專業化分工的原則,委托屬地專業律師事務所辦理。

第二,中石化應考慮利用外腦資源。聘請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和投資銀行,在國際化經營中發揮專業優勢,規避資金、法律、投資等多方面風險。

42強化海外項目投資成本管控

對于海外投資業務,中國石化應重點加強對重大決策、生產經營等領域的風險防控和應對;應對整個海外項目在保障資金安全和調高資金使用效率方面進行戰略性思考。嚴格控制新增投資,嚴格控制操作費用,優化生產運行。應從項目全局觀念出發,綜合考慮合同執行各環節,對于沒有經濟效益的項目不投資,對于效益差的項目關停。將優質資源集中到有效益的黃金業務,摒棄利潤低、缺乏成長性的項目,全面提升項目盈利水平,緊密跟蹤全球石油公司動態,爭取能抓住低成本收購優良資產的機會。

43善用本國政策支持

中國“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的穩步實施既促進了國內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又為構建互利互惠、和諧共贏的國家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石化作為中國央企的領頭企業,應善于利用“一帶一路”戰略的政策支持,篩選有發展前景、盈利能力強的海外合作項目,匯聚自身優勢資源、發揮國家優惠政策作用,融通產業鏈、貫通供應鏈,融合內外貿,在亞太區域開創中國石化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梯次轉移的發展新格局,助力“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

44發揮境外子公司運行經驗,全力推進全球采購標準化

國內石化設備及材料的技術標準、加工工藝、質量水平等未與國際衡量標準接軌,有些方面還不能滿足國際項目要求。特別是一些先進能源公司還會執行更嚴格的企業標準。為了解決采購成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經營,中國石化已經開始研究并大力推進自由項目標準化。但由于項目所在地的不同要求,很難統一自有項目全球采購標準。但目前對于大宗產品的高標準化是具有推進的可行性的,這也將對建立大宗普貨的儲備中心、信息中心、流通中心,奠定了一定基礎。

45大力培養國際化經營的高素質人才

451建立人才養成及激勵機制

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和核心。中國石化作為國際能源公司必須擁有一批懂業務、肯鉆研、通語言、黨性強、高瞻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這就需要建立培養人才、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留住人才的獎懲機制,暢通員工升遷發展渠道,做到培養與使用相結合。

452注重國際人才引進工作

中國石化要深刻地認識到國際化人才戰略是實現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保證,國際化經營必須要有雄厚的國際貿易人才。近年來,中海油在國際化經營中成功地實施了國際化人才戰略。一是聘請海外高級參謀人員。可以嘗試在有限公司董事會中引進外方專業人士,成立高層次的決策咨詢機構“國際顧問委員會”,聘請世界著名大學教授、BP石油公司、殼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出任委員。利用后成優勢,引進先進技術及尖端管理理念,加速國際化戰略布局。二是充分利用屬地人才。2015年中國石化海外工程技術服務人員總數約為46001人,中國石化員工為12847人,屬地雇用人員為33154人,國內員工與屬地員工比例已經接近5∶13。中國石化應該充分利用屬地員工了解當地文化、法律及市場開拓等方面優勢,招聘屬地優秀國際貿易人員,開拓國際市場及工程技術服務。

46尋求外交援助

對于一些國家對中國的不友好情愫,中國石化需要尋求國家政治外交保護,依靠政府力量得到平等的競爭機會。政府不但要積極引導能源行業“走出去”,完備實施國際化經營,而且要利用和平外交手段,為能源行業的國際化經營提供實質性的保障機制,必要時還須給予外交上的支持。近年來,中國政府開展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動,與相關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為中國石油企業進入東道國開展投資經營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47利用先進技術整合海外資源

中國石化要以“中國制造2015”及“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為引領,深入貫徹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工作部署,利用先進互聯網技術完善中國石化電子化采購平臺,推進海外物資供應商、價格、庫存、過程控制等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中國石化工業品電子商務平臺,優選國內外優質資源,在電商平臺上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面向國際市場推介中國石油石化尖端裝備,帶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管理“走出去”,為央企的轉型發展做出表率。

5結論

中國石化公司進行國際化經營戰略的主要是如何合理配置資源、保證資源能夠滿足企業長期、穩定生產的需求,發揮其自身優勢改善劣勢,抓住機遇規避威脅。這需要全球化的采購理念,對中國石化公司所處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防控L險、清晰的職責范圍界定、改進采購模式、發揮境外公司優勢,形成國際網絡完善的全球經營戰略等。

參考文獻:

[1]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016年年鑒[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6:86

[2]中央企業管理提升活動領導小組采購管理輔導手冊[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6-61

篇6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經濟往來結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外匯和匯率的含義。理解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幣外匯牌價。運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識,聯系實際,談談信用工具在現代經濟生活的作用。通過演繹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使用,解釋幾種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感受現代經濟生活中學會正確使用信用工具的好處和便利,增強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意識。

(三)學法指導

(1)展示介紹法。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向大家展示、介紹信用卡辦理的程序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項,這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對相關信用卡知識的理解。

(2)運用比較、概括等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弄清信用卡、支票以及外幣與外匯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準確掌握知識。

(3)理論聯系實際。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親自上銀行辦張銀行卡,并初步運用銀行卡消費、理財,在實踐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知識點撥

(一)信用工具

學習貨幣的產生、本質和職能等基礎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運用,因此,了解和掌握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知識既是理論的落腳點,也是現實經濟生活的需要。隨著科技和現代經濟的發展,使用信用工具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普遍,掌握理解有關信用工具這一知識,將有助于今后順利參與經濟生活。這部分教材編寫的邏輯順序是:現代經濟往來結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銀行信用卡是銀行對資信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信用憑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包括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要準確理解信用工具這一知識,需要掌握以下內容。

1.信用卡

(1)信用卡的含義。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其中,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信用卡的功能和優勢。信用卡的使用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查詢、理財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節省交易費用,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極大的便利。

2.支票

(1)支票的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2)在我國,支票主要分為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轉賬支票是付款單位開出轉賬支票后,收款單位憑借此票到銀行把這筆錢轉入自己的賬戶;現金支票由付款單位開出,收款人憑票到銀行支取現金。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結算。

例題:下列有關信用工具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信用卡、支票、外匯是經濟往來結算中經常使用的信用工具②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③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結算④支票不能夠被直接用于購物消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信用工具的理解和比較能力。如果準確理解了每種信用工具的特點,就不難選出正確答案。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工具,不屬于信用工具,排除①選項;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支票,這樣也就排除了②選項。正確答案為B。

(二)外匯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國際交往越來越密切。同外國人做生意,出國旅游、購物等,都需要使用外匯。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的今天,了解和掌握外匯的相關知識,有利于我們融入世界經濟大潮,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要準確理解外匯這一知識,需要掌握以下內容。

1.外匯

(1)外匯的含義。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工具。1996年2月,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一章第三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特別提款權(SDR);歐洲貨幣單位(歐元現已取代歐洲貨幣單位);其他外匯資產。”

(2)外匯的特征。一是以外國貨幣表示,二是可自由兌換。

(3)外幣與外匯。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的范疇。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并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幣才是外匯。

(4)匯率的含義。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5)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實際有效匯率穩定。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

對貨幣升值的具體分析。貨幣升值后,出口商品價格隨之提高,進口商品價格相應降低,這會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對國際收支產生不利影響。貨幣升值,使一國的對外貿易環境惡化,造成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國內矛盾加劇。本國貨幣的升值,使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或從外國調回的資金,折成本國的貨幣計算,也相應減少。

對貨幣貶值的具體分析。貨幣貶值后,有利于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有利于吸引外國游客,擴大旅游業發展,有利于本國企業“走出去”。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由此可能引起貿易戰和匯率戰。主要工業國的匯率變化,還會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蕩。

例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兌換8.11元人民幣。至2008年6月25日,1美元可兌換6.86元人民幣。下列對匯率的認識,正確的是()

A.匯率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B.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C.匯率是指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

D.外匯匯率是一成不變的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外匯和匯率的理解。A選項混淆了匯率和外匯的含義,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是外匯;外匯匯率根據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是不斷變化的,因此,D選項錯誤;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是影響匯率的因素之一,C選項錯誤。正確答案為B。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信用憑證是()

A.匯票B.支票C.信用卡D.存折

2.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信用卡發展潛力最大的市場。信用卡的迅速發展表明()

A.信用卡是銀行發給有穩定收入的個人、以便利其購物的信用憑證

B.使用信用卡已日漸成為現代社會流行的一種支付手段

C.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于一體

D.持卡人可以到那些和銀行簽有合約的商店、飯店等消費場所購物、就餐

3.現代生活中,使用信用卡的優點有()

①簡化收款手續②節省交易費用③任何人都可以申請④方便購物消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下列關于外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外匯能夠在我國直接消費B.外幣就是外匯

C.外匯可用來償還對外債務D.外匯就是外幣

5.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8.12人民幣元/1美元;2008年6月2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86人民幣元/1美元。這表明()

A.外匯匯率下降,人民幣升值B.外匯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

C.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升值D.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

6.我國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后,人民幣對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會使()

A.出口商品的獲益增加B.同樣數量人民幣可兌換的美元更少

C.來華購物的外國游客增多D.同樣數量人民幣能進口的商品更多

(二)非選擇題

1.截至2007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53萬億美元。請簡述外匯的含義及外匯儲備的作用。

2.有人認為,外匯就是外幣。請簡要評述這一觀點。

四、能力拓展

1.截至2007年底,我國銀行卡發卡總量為15億張,較上年同期增長32.6%。2007年,銀行卡消費額占同期社會商品零售總

額的比重達21.9%,比2006年提高4.9個百分點。銀行卡給持卡人帶來了諸多便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請回答:(1)簡述銀行卡及其種類、功能和優點。

(2)結合實際,談談銀行卡的申請程序和注意事項。

2.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三位同學展開了如下辯論:

第一位同學笑著說:“如果現在人民幣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幣就值錢了,出國也神氣多了。”

第二位同學反對:“如果現在升值,恐怕你還沒出國,就失業了。”

第三位同學總結:“如果人民幣匯率穩定,隨著經濟發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幣還會多起來,出國時還能神氣起來。”

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五、相關信息

(一)信用

信用(Credit)是與市場經濟和貨幣流通緊密聯系的經濟范疇,它是商品生產、貨幣流通、市場貿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信用關系是在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的基礎上產生的,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因而也為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所共有。

一般而言,“信用”一詞包含三層含義:其一,信用作為一種基本道德準則,是指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誠實無欺、遵守諾言的行為準則。“無信不立”是我國傳統道德的核心,一個人失去信用就意味著與之交往的相對人將面臨不可預測的道德風險。其二,信用作為經濟活動的基本要求,是指一種建立在授信人對受信人償付承諾的信任的基礎上,使后者無須付現金即可獲取商品、服務或貨幣的能力。由于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為中介進行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的一個必須具備的要素。其三,信用作為一種法律制度,即依法可以實現的利益期待,當事人違反誠信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合同債權、擔保、保險、票據等均以信用為基礎,同時,誠信也是民商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從市場經濟角度看,信用是市場經濟的生命和靈魂,西方人將誠信看作是“最好的競爭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講,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誠信為本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

(二)我國的浮動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注重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答案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匯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C2.B3.C4.C5.A6.D

(二)非選擇題

1.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工具。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等,增強抵御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

2.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范疇。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外匯的主要內容是外幣支付憑證。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并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

【能力拓展】

1.(1)①銀行卡是指由商業銀行向社會發行的具有消費、信用、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銀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記卡。信用卡是銀行簽發給那些資信狀況良好的人士,用于在指定的商家購物和消費,或在指定銀行機構存取現金的特制卡片,是一種特殊的信用憑證。借記卡是指先存款后消費(或取現)、沒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借記卡按功能不同分為轉賬卡(含儲蓄卡)、專用卡、儲值卡。②信用卡集存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③使用信用卡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節省交易費用,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極大的方便。

(2)略

2.(1)匯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桿杠。一個國家的匯率制度和政策,應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運行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通盤考慮,慎重決策。

篇7

關鍵詞:農業信貸;巴西;政策演變

中圖分類號:F81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5.16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5-39-03

巴西位于南美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土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適于發展農牧業,除小麥等少數作物外,主要農產品均實現自給,是世界上少數適宜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國家之一,被譽為“21世紀世界糧倉”。巴西是世界農業生產和出口大國,2011年巴農牧業出口占巴出口總額的42.3%,達945.91億美元,同比增長36.94%。巴西蔗糖、咖啡、橙汁的生產和出口均列世界第一;大豆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酒精和煙葉和產量居第二,出口量列世界三;玉米產量和出口均列世界第三。豬肉、水產品、棉花、生物燃油、玉米、稻米、水果、干果等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巴西政府為推優┮檔目沙中發展,有規劃地制定了農業信貸、農產品最低保護價格、農業保險、鼓勵合作社和加工業發展、加強公路建設以及出口鼓勵等政策措施。其中,巴西農業信貸政策為農牧業提供了更優惠的貸款利率和寬松的支付條件,是巴農業政策的基礎之一,下面簡述巴近年來農業信貸政策及效果影響。

一、巴西農業信貸政策簡述

1965年第4829號法令確立了“巴西國家農業信貸體系”,旨在鼓勵農業生產者或農業合作社加大在農業領域投資,為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提供支持、實現生產工業化,支持中、小農業生產者的農業生產,鼓勵資本形成以及鼓勵引入合理的生產方法以提高生產效率、改善農業人口生活質量和合理保護土壤。巴西國家貨幣委員會負責制定農業信貸有關法規,巴西央行負責政策的控制和執行。該體系由以下機構組成:巴西中央銀行、巴西銀行、亞馬遜信用銀行、巴西東北部銀行和國家合作信用銀行、巴西農業改革研究所、巴西農業發展研究所、巴西經濟發展銀行;此外,各州政府占大多數股份的銀行、巴西聯邦經濟銀行、私有銀行、信貸、金融和投資機構以及獲準經營農業信貸的合作社也作為輔助機構。

農業信貸分為3種,一是種植信貸,主要用于購買生產資料;二是投資信貸,主要用于添置固定資產,對購買土地不予貸款;三是銷售信貸,主要幫助生產者解決銷售資金周轉。農業信貸發放范圍包括農業生產者、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及從事獲批準的種子以及用于人工授精及胚胎的研究或生產、農牧業機械服務、人工授精服務、商業用途的捕魚和水產養殖業開發、植株測量和與森林有關的活印

農業信貸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一是低成本資金,來自政府貨幣發行、為農牧業貸款提供資金來源的銀行存款和國家國庫局預算資金;二是正常金融成本的資金,如來自巴西銀行的“農業信貸票據”、來自勞工保障基金以及來自“農村創造就業項目”的資金;三是外國資金以及銀行系統獲得的資金。

二、巴西農業信貸政策演變

由于受傳統資金來源枯竭、資金使用成本提高、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經濟政策連續出臺和調整、農業耕作自然條件的不確定性以及農業生產者的高額債務等因素影響,巴官方渠道提供的農業融資經歷了較大波櫻各階段政策也各具特點。根據巴西央行統計數據,經折算,20世紀70、80、90年代巴西提供農業信貸資金分別為8298.62億雷亞爾、8408.13億雷亞爾和3031.79億雷亞爾,2000-2009年為5023.30億雷亞爾。

(一)上世紀70年代的農業信貸政策

20世紀70年代,農業信貸就是巴西政府通過大規模為農業生產者提供農業信貸和農產品最低價格政策對農牧業活詠行大力干預。這期間農業信貸政策的實施主要是通過“國家農業信貸體系”實現的,在為生產成本提供融資,鼓勵資本形成、加速新技術的采納、加強中、小農業生產者在經濟中的作用,為采納農業新技術、購買現代化農業設備和促進農業貿易和倉儲的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因國際形勢變化,70年代中期巴西對外賬戶不平衡、通膨壓力大導致政府無法提供足夠資金和低利率信貸以繼續執行之前的政策。農業信貸體系在70年代末遭遇了瓶頸,外債高企和通貨膨脹導致了巴政府對農業政策的調整,巴國庫對農業提供的融資被削減。同時,該模式也因執行中公平、效率以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等因素遭到了一些質疑。主要體現在對通貨膨脹的控制產生了負面影響、表現為資源分配不平等和加劇了收入分配不均。在政策執行中,大型農業生產者更容易獲得資金,且全國僅20%的農業生產者使用了信貸資金。又因信貸增長并未伴隨著產量提高,信貸不再成為推酉钅坑行Х⒄溝恿Α6對貨幣政策產生無法預期的影響,信貸體系的運作轉為依賴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強制執行。

(二)上世紀80年代的農業信貸政策

上世紀80年代,由于巴通膨加劇和政府財政危機等困難阻礙了政府繼續成為農業信貸的主要提供者。巴宏觀經濟政策改革對巴西農業信貸政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融資、政府農業信貸的逐步減少進一步增加了私營業者在融資領域的活躍性。農業信貸額從70年代末占農業GDP的85%減至90年代初占農業GDP的29%。此后的經濟不穩定進一步導致了農業信貸的減少,1989年信貸金額比1980年減少了58.2%。

80年代農業信貸政策主要包括:減少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占比,更多使用農業生產者自己的資源,改革公共賬戶以及統一預算,建立巴西國庫局,控制巴西國庫進行的各項活印4送猓還對信貸的獲取增加了一些限制,如提高貸款利率和對種植信貸的獲得增加限制。

(三)上世紀90年代的農業信貸政策

上世紀90年代巴西農業信貸政策特點主要體現在,巴聯邦政府逐步轉變為政策制定者和推誘擼鼓勵私營機構加大在該領域投資力度,政府官方資金逐步減少,同時制定政策更有重點和有針對性地關注家庭農業發展;農業生產者無法履行融資承諾,政府出臺措施進行債務重組;政策制定中開始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因素。

90年代巴西經濟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更多地參與國際競爭,貨幣匯率的變雍突醣業奈榷ㄐ遠技為敏感地影響到了農業信貸政策。外債危機對巴經濟依然有重大影響,政府依照80年代取得的經驗,希通過對銀行利率的調整減少對農業融資的補貼并優化信貸的構成。受控制公共開支等因素制約,巴政府逐步減少了在農業領域融資的投入力度,并通過生產和信用合作社向農業生產者提供資金等其他融資手段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政府信貸補貼。巴聯邦政府逐步轉變為政策制定者和推誘擼積極尋找其他資金來源并鼓勵私營機構增加農業融資投入、為農業信貸提供資金。為此,1994年出現了“農業信貸票據”,這是農業生產者和合作社發行的一種票據,旨在獲得流幼式穡特別是購買農用物資的流幼式稹8悶本菘捎糜諗┎品的后期交貨,可現場提前銷售部分產品。這一措施的實行使私營機構加入了農業信貸領域,這是第一個農牧業私有融資機制。

此外,高利率和“雷亞爾計劃”執行初期的貨幣升值導致了農產品售價低和成本高,對農業生產者造成了損害。該行業合同不履約情況在90年代也大幅增加,根據巴西學者分析,巴西合同不履約率由1994年7月的22.9%升至1995年12月的38.8%,1997年9月達54.7%。巴西外債危機凸顯了巴農業信貸政策的一些缺點,政府對信貸提供和信貸體系管理的過度干預導致了貸款的高集中度,1999年2.11%的借款人欠下了57.3%的貸款債務。農業生產者無法履行融資承諾也引發了對債務再次磋商的激烈討論,巴政府決定提供一個廣泛的債務再磋商項目。具體解決方案是通過“資產重組特別計劃”、“擔保項目”以及“農牧業生產合作社復興項目”進行債務重組,對農業債務進行保障,使欠債的農業生產者立即可獲得免去金融稅費的農業信貸,鼓勵私營金融投資者加大投資以減少農業信貸對官方農業信貸體系的依賴。

90年代后5年,受“雷亞爾計劃”推行帶來的貨幣穩定、貿易開放深化以及把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納入政府議事日程等因素影響,巴西政府對農業政策機制進行了大幅修改。具體包括制定了植物產品分類和倉儲的新法律,調整了農牧業保護系統架構,對最低價格政策、農業信貸政策和農業保險等傳統農業支持手段進行了重新規定。為解決農業領域社會、經濟以及農村人口生活中存在的問題,1995年成立了“農村收入工作創造項目”。對環境保護的日益擔憂使得巴政府也將此納入了信貸政策,為此巴建立或修改了現代農業項目和現代基礎設施項目。此外,政府還通過巴社會經濟發展銀行投資解決融資問題,更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關注家庭農業發展。1997年政府實施了“家庭農業支持計劃”,旨在確保小農戶的基本收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把小農固定在土地上避免農民大量進入城市、抑制農業人口向大城市的過快流傭造成的城市社會問題。

(四)2000年以后的農業信貸政策

2000年以來,巴農業信貸增長極為顯著,2009年比2000年農業信貸額增長了152.8%。在農業信貸政策上延續了90年代后五年的政策并且加大了執行力度。2000年以來巴西農業信貸的大幅增長主要歸因于巴西國庫局對銀行利率的平衡和調整、新投資信貸渠道的建立、為減少銀行系統波有圓扇〉惱務重新談判措施以及“農業信貸票據”的使用。巴西社會經濟發展銀行的一系列項目是巴農業生產投資項目的新特征,此外巴政府還通過立法引入了新的農業融資機制。

作為投資項目結構調整的延續,2000年以來又新成立和重組了一些項目,被稱為“巴西社會經濟發展銀行項目家族”。為增加官方渠道的農業信貸額,1991年巴西社會經濟發展銀行在農牧業領域的資金投入也大幅增加,而此前該銀行傳統上是為工業行業提供投資的銀行。近年來,該銀行下設的一系列項目經過不斷整合和完善,形成了水果種植、現代農業、農業種植發展、基礎設施現代化等幾個大類的項目。經過巴西國庫局對有關稅費的平衡,這些項目均固定利率且還款時間長。

2004年第11076號法律和2005年巴西證券委員會頒布了第422號規定標志著農牧業融資的重要進展,豐富了農牧業融資的選擇。2004年頒布的第11076號法律,建立了新的農牧業融資機制,包括由倉儲商出具的農牧業存款,認股權證證書,生產者合作社或貿易、工業企業以現金形式支付的農牧業應收賬款證書,公共和私營金融機構以及信用合作社以現金支付的農業貿易信用證以及農業貿易應收賬款證書。此后,2005年巴西證券委員會頒布的第422號規定建立了“農牧業商業票據”。這些金融手段對巴西農牧業的金融衍生品構成了有益補充。2006年巴西社會經濟發展銀行建立了“種植畜牧業一體化項目”,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技術支持、培訓技術人員,監控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

巴西的經濟開放進程推恿舜郵屢┎品貿易的跨國公司擴展在巴貿易,這些企業對巴西農業、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很多農業生產者可以爭取到相關公司提供的大量低成本融資。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公共行業農業信貸的減少。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現代農業已開始傾向于逐漸回歸到私營行業,即除家庭農業以外,政府包括信貸、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干預的影響逐漸減少。

三、巴西農業信貸政策效果影響

篇8

【關鍵詞】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郵輪母港;產業鏈;郵輪經濟

0 引 言

按照功能類型劃分,世界郵輪港一般可分為母港型(Homeport/Terminal)、停靠港型(Calls of Port)和小碼頭(Jetty)等3類。郵輪母港在功能上較之掛靠港更加全面,這對郵輪母港產業提出更高要求――以郵輪靠泊、郵輪游客上下船和岸上旅游為核心的下游產業更加成熟便利;以郵輪設計理念、郵輪技術創新、郵能優化等知識密集型價值活動為主的中上游產業效應更加明顯;與郵輪產業發展相關的金融保險、法律服務、郵輪供給、人才培養、航運咨詢等專業化服務支撐和配套體系更加系統。

目前,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郵輪經濟和郵輪產業穩步發展。以上海郵輪母港建設為契機,郵輪碼頭設施不斷完善,郵輪旅游蒸蒸日上,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上海郵輪母港產業得到了較快較好的發展。此外,全球眾多郵輪巨頭期望以上海郵輪母港為基點,拓展我國巨大的郵輪市場,為上海郵輪母港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依托良好的政策、經濟、地理位置等優勢,上海港成為亞洲最具潛力的郵輪母港之一。

1 上海郵輪母港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發展現狀

(1)郵輪碼頭及配套服務不斷完善。碼頭設施方面,上海港已形成“兩主一備”模式,基本滿足各類郵輪船舶靠泊要求,奠定了硬件設施基礎。碼頭經營方面,依靠地產項目整體受益,碼頭單體經營主要通過展覽場地出租、商業配套設施對外招商等方式加快資金回收。郵輪接待方面,上海港接待郵輪及郵輪游客數量不斷增長,2012年接待國際郵輪247艘次,國際郵輪出入境游客及船員50.3萬人次。口岸服務方面,上海口岸辦和“一關兩檢”加大郵輪游客通關支持力度,啟用“口岸移動檢查”設備,還允許將團分組、分批上船,有效地減少了碼頭滯留,口岸通關效率居全國之首。

(2)各大郵輪公司不斷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皇家加勒比、歌詩達、麗星等全球頂級郵輪公司紛紛入駐上海,我國本土郵輪公司也進入探索階段,以上海為母港運營的國際郵輪不斷增加,運營航線不斷豐富,郵輪包船業務也略有涉足。2013年,“海洋航行者”號等5艘國際郵輪均已確定以上海為郵輪母港運營,刷新2012年4艘的紀錄。上海主要運營郵輪航線以日韓、東南亞航線為主,航線覆蓋時間設計靈活,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

(3)郵輪旅游業發展態勢良好。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轉變,郵輪旅游作為一種新興旅游業態,游客數量不斷增長。國內部分旅行社相繼開設郵輪部,推出郵輪旅游業務,國際郵輪公司也逐漸完善中文網站,以便我國郵輪游客查詢信息和預訂航次。目前,上海在整個郵輪母港產業鏈上涉及最廣泛的是郵輪旅游業,而郵輪旅游業的發展必將帶動其他郵輪母港產業的發展。

(4)政府、企業、學校等多方面共同促進上海郵輪專業人才培養。2011年,上海市旅游局指導成立了“上海國際郵輪旅游人才培訓基地”;上海郵輪港口企業與國外培訓機構合作,舉辦了郵輪母港產業培訓班;上海市部分高校已開設郵輪專業或設置相關課程,上海海事大學亞洲郵輪學院、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等機構相繼成立。產、學、研相結合,共同培養郵輪專業人才。

(5)國家相關部委和上海市相關單位紛紛出臺郵輪政策法規。國家及地方層面對郵輪產業發展日趨重視,先后頒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我國郵輪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上海市郵輪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國際郵輪口岸旅游服務規范》等文件,為上海郵輪母港產業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

1.2 存在問題

上海郵輪母港產業鏈很不完善,其產業發展主要停留在以港口接待和旅游接待為主的產業鏈末端,而郵輪修造、郵輪公司運營等郵輪產業核心環節鮮有涉及,與邁阿密等世界郵輪母港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1)郵輪碼頭建設經營及配套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一是郵輪碼頭設計人性化不足,注重外觀性而忽略了功能性;二是開發運作缺乏一體化定位,郵輪碼頭尚未形成統一管理;三是口岸服務效率有待提高,需擴大口岸開放程度和改善查驗機制,提高登船和通關效率。

(2)本土郵輪公司和母港航線相對匱乏。一是上海缺少本土郵輪船隊和郵輪公司,運營經驗欠缺;二是母港郵輪數量相對偏少,噸位偏小,缺乏超大型豪華郵輪和奢華郵輪船隊;三是區域聯動性不強,周邊郵輪港口硬件稍顯落后,郵輪可掛靠港口數量有限,配套程度不高,影響郵輪航線豐富性。

(3)郵輪設計和修造領域幾乎空白。一是缺乏郵輪設計理念和技術;二是還未掌握郵輪建造核心技術,目前技術水平普遍停留于主流船型;三是郵輪修理專業水平有待提升,其技術主要集中在碰撞事故等給船舶造成的“外傷”上,對于郵輪“內傷”和“護理”還無法很好地解決。

(4)郵輪供應環節面臨挑戰。世界郵輪市場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全球郵輪供應系統,而上海尚未躋身其中。一般而言,除新鮮蔬菜水果等需在當地補給外,其他供應物品均通過全球郵輪供應系統采購直接上船,大多數郵輪公司無需專程到上海進行郵輪補給。因此,上海要建設成為亞洲郵輪供應中心面臨巨大挑戰。

(5)郵輪旅游客源動力不足。一方面,我國游客郵輪旅游觀念缺乏,消費能力有限,休假時間受限;另一方面,旅行社對郵輪產品認識不足,不愿承擔風險,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高,郵輪公司服務不夠“中國化”,造成本土游客“水土不服”。

(6)郵輪專業人才相對匱乏。郵輪專業人才主要分為管理型、技術型和服務型三大類。上海本土郵輪船隊運營經驗缺乏,面對技術難、標準嚴的郵輪設計和修造,專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都表現出空缺;船員等郵輪服務人員需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和較好的身體素質,在郵輪航行中,中國籍服務人員僅占很小的比例。

(7)支持上海郵輪母港產業的政策力度不夠。一是口岸管理政策制約游客登船效率,團進團出易造成游客滯留碼頭;二是多港掛靠政策有待進一步協調落地,部分航線和港口未實行多港掛靠政策,而目前已實施多港掛靠政策的航線和港口多為特案批準,并不存在操作的廣泛性;三是缺少專業郵輪旅行社特批政策,導致上海專業郵輪旅行社匱乏,郵輪產品分銷渠道的多樣性和通暢性存在問題。

2 上海郵輪母港產業發展分析

從發展現狀來看,上海發展郵輪母港產業已具備一定基礎。準確分析上海郵輪市場需求,有利于把握郵輪母港產業發展需求,明確產業發展方向。

2.1 客源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旅游業迅速發展,郵輪旅游存在大量的潛在客源。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上海的主要客源腹地,能為上海帶來持續的客源增長動力。

(1)人口環境。長江三角洲地區擁有較多的高收入城鎮人口,普遍受教育水平較高,這些人口特征為培育上海郵輪旅游客源市場提供了條件。據波士頓航運咨詢公司大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郵輪市場客源容量在100萬~250萬人之間。

(2)經濟環境。長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利于郵輪客源市場的培養。

(3)旅游環境。2011年,我國旅游市場呈現“兩高一平”格局,國內旅游和出入境旅游穩步增長。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江蘇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國內旅游收入均位列前茅,其打造的區域旅游合作將為上海吸引郵輪客源提供不竭的動力。

(4)交通環境。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交通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公路、鐵路、航空等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便捷的交通條件能吸引大量江浙兩地的郵輪游客。

(5)地理環境。上海是我國近海郵輪航線和亞洲郵輪航線的圓心所在,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多個著名港口相連,根據季節不同可開辟多元化航線,成為東北亞地區最為理想的郵輪運營區域。

2.2 接待能力

基于上海客源市場潛力、碼頭配套設施、全球郵輪公司入駐等情況,加之航線日益多元化經營、吸引大船靠泊等助推因素,預計“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上海郵輪到訪量和郵輪游客到訪量將呈現跨越式增長(見圖1)。根據指數曲線趨勢外推預測法,預計到“十二五”期末,上海郵輪到訪量將達到442艘次,郵輪游客到訪量將達到70萬人次,基本實現“十二五”目標。

圖1 上海港2007―2020年郵輪及郵輪游客到訪量趨勢

(預測部分為虛線)

2.3 航線設計

航線設計是對船公司設計能力、控艙能力和營銷能力的三重考驗。結合上海郵輪市場現狀,設定滿足本土游客需求的多元化航線,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潛在客源。

(1)掛靠港口。從目前掛靠港口的情況來看,日本的福岡、長崎、鹿兒島、宮崎、神戶、橫濱和韓國的仁川、濟州島常作為受我國游客歡迎的郵輪目的地。基于口岸管理限制、東南亞郵輪港口基礎設施與上海不配套等因素,我國臺灣、香港地區及東南亞等港口沒能在上海郵輪母港航線上普及,而這些港口日后極有可能受到我國游客的廣泛關注。

(2)航行時間。我國郵輪市場的平均航線設計時長為4晚、航行時長在1周之內較符合我國休假制度和游客旅游習慣。隨著郵輪旅游文化的宣傳普及,游客年齡結構也有可能發生變化,以孩子為主的暑期游和以時間充裕的老人為主的長線游,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航行時間應提供更多的選擇,無論是2至4天的短線,還是8至12天的長線。

(3)游客偏好。航線設計應符合我國游客偏好。一是適應我國游客目的地旅游的習慣,選擇特色突出的掛靠港,使其更好地體味異域風光;二是郵輪上配備更多諸如麻將、紙牌等我國游客喜歡的娛樂設施,使其更好地度過郵輪上的休閑時光;三是結合我國游客出行結構特點,增設更加人性化的老人房、三人房等,滿足游客實際需要;四是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提供更加符合我國游客口味的中式餐飲。

3 上海郵輪母港產業發展建議

3.1 發展定位

根據《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上海市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上海市郵輪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文件內容,結合國家戰略方向,綜合上海郵輪母港產業發展現狀,以地理區位和豐富資源為依托,切實圍繞“四個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上海郵輪產業先發優勢,借鑒國內外郵輪母港產業發展成功經驗,堅持“規劃引領、設施配套、政府協調、區域合作”原則,構建北外灘郵輪產業核心功能區和寶山國際郵輪城,加快打造功能齊全、特點突出、優勢明顯的上海郵輪母港產業鏈,大力促進郵輪經濟發展,形成基礎設施完善、技術管理先進、服務配套齊全、產業結構合理、政策扶持到位的亞洲郵輪中心,著力打造立足上海、輻射中國、面向亞洲、邁向世界的國際郵輪母港產業。

3.2 發展路徑

上海打造郵輪母港,發展郵輪母港產業,可實施“三步走”戰略。

(1)實現虹口與寶山錯位競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虹口北外灘地理位置優越,具有較成熟的經濟、交通、旅游等郵輪相關產業基礎;寶山吳淞口碼頭設施先進,周邊地域廣闊,發展空間巨大。上海港首先要協調虹口與寶山的郵輪碼頭功能,合理定位,錯位發展,加強政策引導,有效規范服務和管理,營造更加便利的郵輪經營環境,以吸引國際郵輪前來,實現共贏。

(2)建設吳淞口郵輪旅游基地,加快打造寶山國際郵輪城。在加快完善吳淞口郵輪碼頭基礎設施和商業、娛樂配套的基礎上,爭取郵輪產業相關政策突破,推進寶山“上海國際郵輪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通過綜合開發模式,使郵輪停靠、旅游觀光、生活居住、休閑游憩、社區發展和環境營造等諸多功能在同一空間內實現最佳結合,最終將寶山建設成為全球一流的國際客運中心和集金融商務、商業貿易、文化休閑、旅游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國際郵輪城。

(3)構建北外灘郵輪產業核心功能區,形成高端郵輪產業集群。結合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企業成群、產業成鏈、要素成市”的發展目標,依托其中央商務區(CBD)區位優勢,進一步改善國際客運中心周邊環境,完善郵輪配套服務,加快法律、保險、金融、貿易等功能配套,完成國際知名郵輪公司總部基地建設,重點打造國際化的高端郵輪產業核心功能區,促進上海郵輪母港產業向更高層次躍升。

3.3 發展重點

(1)培育客源市場。上海大容量的客源市場是眾多國際郵輪公司紛紛進入上海的重要助推力。結合我國游客偏好,開辟更具吸引力的多元化航線,挖掘本地客源;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為我國游客所接受的休閑旅游文化;在市場客源不足的情況下,調整休假制度,允許國企員工出境旅游,獎勵國企員工郵輪旅行;政府通過提供特批政策,開通專門通道,保障郵輪旅行社成立審批工作,支持成立專業郵輪旅行社,拓寬郵輪產品分銷渠道,加快培育郵輪客源市場。

(2)健全產業要素。上海打造郵輪母港產業鏈,必須健全產業鏈上郵輪產業主體、郵輪修理技術和郵輪供應系統等核心要素。通過組建本土郵輪公司,培育郵輪產業主體,完善在郵輪母港產業鏈上具有核心控制力的環節;借鑒歐洲團隊經驗,以項目購買的方式從歐洲郵輪修理企業買入技術,由上海船廠進行大規模的郵輪修理,逐漸學習掌握先進的郵輪修理技術;加大海關等政府部門支持力度,提供便捷、優惠的郵輪采購途徑,增強上海郵輪供應競爭力,積極融入全球郵輪供應系統,推動亞洲采購中心向我國轉移。

(3)完善配套服務。一是要完善碼頭功能和設施,改變開發理念,注重交通集散能力、檢票大廳容量等碼頭功能性;二是要完善滿足游客需求的休閑、娛樂、購物、住宿、居住、銀行等諸多商業配套設施,打造上海國際郵輪城;三是要完善方便游客集散的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直通郵輪碼頭的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建設,改善市內通往寶山區郵輪碼頭的行車路況,擴大私家車和旅游大巴停車面積;四是結合我國法律法規,放眼國際,積極推出新的政策,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慣例,完善上海郵輪母港建設“軟”配套,保持市場穩定。

4 結 語

上海打造郵輪母港產業鏈,發展郵輪母港產業,有利于擴大郵輪產業經濟圈,增加郵輪經濟帶動效益。現階段,上海郵輪母港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應立足現狀,正視存在問題,明確發展重點,培育客源市場,健全產業要素,完善配套服務,以促進上海郵輪母港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篇9

[關鍵詞] 忠誠細分;競爭戰略;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7)02-0076-03

[作者簡介] 吳曉立,浙江工商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企業管理;

周亞慶,浙江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2)

忠誠是顧客行為特征之一,顧客忠誠度是預測銷售業績成長的可靠指標,顧客忠誠與企業的運營利潤有很大的關系,而顧客關系管理的目的就是促進目標顧客群體對企業的忠誠。但是,企業擁有不同忠誠度的顧客群,他們對企業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因而企業應采取有針對性的競爭策略。

一、忠誠細分及忠誠顧客的特征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有些顧客群體對企業的某一或某些產品忠誠,也有些顧客群體只對企業的某一或某些品牌忠誠,還有些顧客群體對企業的所有產品或品牌都忠誠。在這里將不作嚴格區分。

以忠誠度為標準,Cartwright認為可把顧客劃分為超級忠誠、逆忠誠、非忠誠、偽忠誠等類型:[1](1)超級忠誠顧客特別忠誠于供應商,幾乎把自身認同為供應商的一部分;(2)逆忠誠顧客以前非常忠誠于企業,但由于感到失望而有意轉向另一供應商;(3)非忠誠顧客對供應商的產品或服務沒有忠誠傾向;(4)偽忠誠顧客是因為別無選擇,只能成為某一供應商的顧客。因此,一旦有了機會,就可能另外選擇供應商。Frederick Newell(1997)介紹了忠誠度階梯概念,把顧客劃分為獲悉企業的顧客、認同企業的顧客、與企業建立關系的顧客、有團體隸屬需要的顧客、擁護企業的顧客等。

根據顧客獨特的行為特征,滿意或不滿意的程度,以及他們對自身滿意或不滿意所作反應的能力,可把顧客劃分為四種類型:忠誠型顧客、流失型顧客、雇傭型顧客與人質型顧客(Thomas O. Jones & W. Earl Sasser, Jr.)。[2]每個企業的目標,都應該使盡可能多的顧客成為最有價值的忠誠型顧客(即使徒),并努力消除最危險的流失型顧客、人質性顧客與逆忠誠顧客。忠誠型顧客或使徒是指對企業完全滿意并重復購買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顧客群體。企業的產品服務與這類顧客的需求十分吻合。一般來說,忠誠型顧客認為企業為其創造的價值超越他們原先的期望,因此他們對企業非常滿意與忠誠,并熱切向他人推薦企業,因此他們是企業的使徒。

并非所有的顧客都希望與企業保持關系,某些顧客的購買決策只受價格因素的影響。美國西北大學的保羅?王教授指出,一般情況下,顧客可劃分為兩類:交易顧客(transaction buyer)與關系顧客(relationship buyer)。交易顧客只關心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沒有忠誠度可言,可能僅僅因為略微的價格差異,就可能更換供應商。關系顧客希望能找到可依賴的供應商,他們往往尋找能供應可靠商品的、注重顧客關系的企業。[3]各類顧客的滿意度、忠誠度及其行為的總結如表1所示。項保華(2001)則根據品牌忠誠度把顧客細分為四類:[4]企業品牌顧客、競爭品牌顧客、隨機流動顧客、潛在市場顧客。

對企業具有重要意義的顧客是重復購買并向他人推薦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個人或企業。忠誠型顧客的行為特征是長期停留且積極支持企業,忠誠顧客是回頭客且能向他人引薦本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為了進一步了解企業人員對忠誠型顧客群體特征的看法,作者對30家企業的中高層人員進行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本人在企業界的朋友或由他們介紹的其他企業界人士,由于調查問卷設計得比較簡單,所以問卷回收率為100%,調查結果表2所示。在本次調查中,要求每位接受調查的人員從中選出三個答案(由于是多項選擇,百分數之和超過100%)。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購買行為顯然是衡量忠誠顧客的重要特征,因為“重復購買或回頭客”與“購買該企業系列產品”的應答率居于前列。“喜歡同企業保持穩定而長期的關系”也是比較重要的特征,應答率達47%。“把他人引薦到該企業”、“幾乎從不關注企業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對價格的敏感度低”作為忠誠顧客的特征也得到企業人士的認同,“樂于向他人談論與宣傳該公司”也應加以考慮。另外,部分接受調研的人員認為還應考慮“對待企業產品或服務質量缺陷的態度”。

借鑒其他研究者的結果,結合作者的研究,對忠誠型顧客群體的特征總結如下:

1.有積極的購買行為,重復購買、回頭客或交叉購買;

2.有積極的引薦行為,把他人引薦到企業、樂于向他人談論與宣傳企業;

3.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認同度高;

4.對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幾乎不認同,幾乎從不關注企業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或對競爭者的促銷具有免疫力;

5.有強烈關系需要或歸屬感,喜歡同企業保持穩定而長期的關系;

6.對價格的敏感度低;

7.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缺陷有較強的寬容心,甚至熱衷于與企業一起解決質量難題。

二、基于忠誠細分的競爭戰略

注重顧客關系的企業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顧客維系上,但是在某些時候也需要采取一些競爭策略,如現有目標顧客群體已不能滿足自身的成長需要,企業所在的行業正處于重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重組階段。但是顧客導向的企業與一般競爭導向的企業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已留住目標顧客群體的前提下,或者說目前的資源與能力已確保企業能為目標顧客群體提供超越競爭對手的價值的情況下,才采取適度的競爭策略。在沒有滿足現有顧客群體需求的條件下,沒有迫于外部環境的壓力與生存的挑戰,是不會采取競爭型戰略的。相對于一般的競爭戰略,此種策略是以企業按忠誠度對顧客進行合理細分為基礎的,可稱為基于忠誠細分的適度競爭戰略。企業基于忠誠細分的競爭戰略的側重點在于:經營上應關注對企業的目標顧客群體,致力于滿足他們的真正需要,提高他們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具體來說,該戰略包括三個要點。

(一)基于目標顧客的忠誠策略

當前企業激烈的競爭態勢要求經營者聚焦于最有價值的顧客群體,強化目標顧客群體對企業的忠誠。企業識別與界定好目標顧客群體之后,就需要投入相應的人、財、物、信息與時間支撐,制定顧客關系規劃,全方位地了解目標顧客的情況,同他們發展穩定的關系,通過目標顧客的忠誠來提高長期盈利能力與持續競爭能力。

為了促進目標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就必須對他們實施定制化的個。越來越多的顧客尋求企業的個性化關注,因此,企業要有能力提供特色化的、高接觸的、個性化的服務以滿足目標顧客的需求。哈維?湯普森認為,企業必須迅速、有效率地提供服務,并努力增加顧客等待時間的價值。[5]一個比較有效的措施是“常客計劃”,向企業的常客提供眾多優惠項目,如訂貨保證、數量折扣、個性化關注等。

(二)基于忠誠顧客的增長戰略

目標顧客忠誠所帶來的重復購買行為、交叉購買行為,及其推薦行為所帶來的新商機與新顧客,可以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這一業務拓展策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企業以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為基礎,實施顧客忠誠策略,將關注焦點集中在現有或潛在盈利型顧客的回頭率上,這比贏取巨大的市場份額更為重要。二是通過忠誠顧客的交叉購買,實施新業務拓展策略。即在企業與顧客建立持久關系的基礎上,向他們提供所需的更多、更廣泛的產品或服務。三是依托忠誠顧客的引薦行為,實施新顧客開發策略。該措施側重于發揮忠誠顧客的推薦行為與口頭宣傳所起的營銷作用,這樣獲得的顧客往往更有價值,因為忠誠顧客已為企業進行了初步篩選,不但成功率高,而且獲得新顧客的成本比較低。

(三)基于忠誠細分的適度競爭戰略

基于忠誠細分,一般可把顧客劃分為本企業的忠誠顧客、競爭者的忠誠顧客、流動顧客、潛在顧客。對于競爭者的忠誠顧客,贏取的代價很大,且即使投入充分的營銷攻勢,也不一定有效果,而且如果對此類顧客采取非常強烈的促銷手段,往往易引起競爭對手的強有力反抗,因此一般采取忽視策略;對于只使用競爭者產品或服務,但競爭者并沒有與其建立長期關系的顧客,可采取措施激發其購買行為,增進彼此的關系;對于擁有幾家供應商,但相對而言更傾向于使用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應加強關系管理的力度,促進顧客的忠誠;對于在企業中有購買行為,但相對而言更傾向于使用競爭者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應刺激其購買行為,加強關系管理;對于競爭者還沒有關注到的潛在顧客群體,這往往意味著潛在的巨大增長機會,一般企業有富余的潛力,就應快速占領該市場,以免讓競爭者占領先機。

三、基于忠誠顧客的競爭戰略的個案研究

可通過案例分析說明按忠誠度細分顧客的重大意義。

瑞士ABB集團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技術密集型企業,總部位于蘇黎世,涉及制造業、過程控制、公用事業、石油、天然氣、化工等行業領域,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其中在中國就有多家分公司、獨資企業或控股合資企業,通過直接投資、技術轉讓、本地化服務及戰略聯盟等形式與我國企業進行廣泛的合作。[5]20世紀80年代,ABB設法在美國提高其電氣設備的市場份額,在收集大量顧客信息的基礎上,將顧客按忠誠度分成四類:(1)ABB的忠誠顧客群。這些顧客認為ABB比其他供應商更為優秀,一般只使用ABB的產品,除非ABB無法滿足一系列特定的規格或不能及時供貨。(2)競爭性的顧客群。這些顧客認為ABB的產品略占上風,但是認為至少有一個競爭者與ABB的產品差不多。(3)可能改變的顧客群。這些顧客更傾向于ABB的某一競爭者,但認為ABB的產品與其相比不相上下。(4)競爭者的忠誠顧客群。這些顧客忠誠于ABB的某一競爭者,基本上不考慮ABB的產品。

在透徹分析上述情況后,ABB決定在美國的某些地區減少對第一類與第四類顧客群的營銷力度,而將促銷措施聚焦于競爭性顧客群或可能改變的顧客群。在美國的兩個地區實施這一競爭戰略的第二年,ABB的合同就增長了15%,而以傳統方法進行經營的其他地區,ABB的合同卻減少了10%。這一案例表明,根據忠誠度細分,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企業成本,而且可以增加銷售收入和利潤。

作為國內知名企業之一,擁有萬余名員工、涉及汽車配件、中介投資、流通貿易、跨國經營等四大產業群的杭州萬向集團來說,面對跨國公司在中國加入WTO之后已把中國納入其全球價值增值鏈或經營網絡以及集團規模擴大的挑戰,逐步認識到市場網絡建設對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作用,因而需要有一批忠誠顧客的支持,即集團長期生存的基礎根源于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根據顧客檔案,按忠誠度進行顧客細分,提出適合新形勢的競爭策略,重視對不同顧客群體的跟蹤服務與個性化服務:(1)采取措施促進顧客的重復購買行為;(2)關注重點顧客,促進有潛力的顧客成為重復購買者,并最終成為企業的忠誠顧客;(3)為忠誠顧客引薦新顧客的行為與效果,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

總之,企業的某些顧客比其他顧客更為重要,相對較少的一部分顧客群體真正支撐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企業必須根據顧客的忠誠程度,對顧客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分,并據此采取相應的競爭策略。

參考文獻:

[1]Cartwright ,R.著.涂頎,等譯.掌握顧客關系[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Thomas O. Jones, W. Earl Sasser, Jr..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November-December: pp.88-99.

[3]Frederick Newell,著.李安方,等譯.網絡時代的顧客關系管理[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4]項保華.戰略管理――藝術與實務[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篇10

例1 (2014?海南地理卷)棉花耐旱、耐鹽堿,喜光照。近年來,阿拉善高原(位置見圖1)采用滴灌技術和機械化作業,種植早熟的棉花品種,并引種彩色棉和有機棉。據此完成(1)~(3)題。

(1)導致該地種植早熟棉花品種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熱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2)該地引種彩色棉、有機棉,主要是為了( )

A.降低運輸成本

B.改善生態環境

C.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D.增強市場競爭力

(3)該地發展棉花種植業面臨一些問題。其中,機械化作業可緩解的問題是( )

A.交通不便

B.勞動力缺乏

C.資金不足

D.土地多鹽堿

【解析】本組試題主要考查農業區位和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有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地形、土壤和水源,并且這些因素也都是影響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但影響棉花早熟的只有熱量。根據經緯度可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夏季熱量、光照充足(決定棉花品質),早熟的先決條件為熱量,只有該地夏季熱量比其他棉花種植區充足,才會提前收獲。

(2)決定農業生產類型與規模的是市場因素,只有生產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農產品,該區域農業才能得到發展。與傳統棉花相比,彩色棉和有機棉市場需求量大,并且在棉花市場上有競爭力。種植棉花需要運輸,會消耗水源,并且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3)阿拉善位于內蒙古西部,地廣人稀,而棉花種植業需要大量勞動力,機械化作業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答案】(1)A

(2)D

(3)B

例2 (2014?海南地理卷)一些跨國企業通過在國際互聯網上訂單的方式,將產品的制造環節轉移給承接訂單的企業。圖2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該模式中,制造工廠的國際轉移速度較快。據此完成(1)~(3)題。

(1)在圖示模式中( )

A.發單企業集中在亞洲

B.接單企業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

C.產品全部在接單企業的工廠制造

D.利潤隨訂單流向逐級遞減

(2)從事下列產業的跨國企業,適于采用圖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裝制造

B.汽車制造

C.金屬冶煉

D.甘蔗制糖

(3)在圖示模式中,導致制造工廠國際轉移速度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價格

B.交通條件

C.工人工資

D.市場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產業轉移和區域工業可持續發展。

(1)一般來說,發單企業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歐美國家,而經濟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分布著大量的接單企業。從圖中可以看出,產品除了在接單企業制造外,還有其他工廠;利潤隨訂單流向在逐級遞減,因為愈靠近產品加工環節,利潤越少。

(2)金屬冶煉和甘蔗制糖不需要采取跨國生產模式;汽車精密零部件跨國分工,但技術含量較高,一般在發達國家專門化生產;普通服裝制造業技術含量不高,適合采用圖示生產模式。

(3)該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制造工廠由勞動力成本高的地區向勞動力豐富且廉價的地區轉移。產業轉入地區,由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也會上升,制造工廠又會向其他地區轉移。所以,導致制造工廠國際轉移速度較快的主要因素是工人工資。

【答案】(1)D

(2)A

(3)C

例3 (2014?安徽文綜卷)根據材料和圖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很多中藥材生長習性獨特,有的喜陰,有的喜光,有的喜濕,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鹽堿……。甘肅省地理位置獨特,是全國中藥材資源大省,素有“天然藥庫”“千年藥鄉”之稱。近年來,依托中藥材,甘肅省制藥、藥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業蓬勃發展。

(1)簡述甘肅省地理位置的特點。

(2)分析甘肅省種植中藥材的區位優勢。

(3)說明依托中藥材發展工業對甘肅省的積極影響。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理位置、農業區位因素和工業生產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等方面回答。

(2)主要從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和社會經濟因素(生產歷史、勞動力、交通、政策和市場)兩個方面回答。

(3)主要從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方面回答。工業生產對區域的影響總體來說是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等。

【答案】(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處亞熱帶到中溫帶的過渡帶;深居內陸,地處濕潤區到干旱區的過渡帶;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結合部,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三大自然區交匯處;地處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和經濟走廊(“絲綢之路”“歐亞大陸橋”要道),毗鄰新疆、青海、四川、陜西、寧夏、內蒙古并與蒙古國接壤,處于蒙、維、藏、回等少數民族聚居區結合部。

(2)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過渡性、多樣性的特點,適合多種中藥材生長,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勞動力充足;產品質量好,中藥材用途擴大,市場需求增加;地處西北交通要道;中藥材加工技術進步;政府政策引導,推動中藥材種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然資源潛力,促進中藥材專業化種植,調整種植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有利于延長產業鏈條,增加中藥材附加值,帶動貿易、物流、科技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實現脫貧致富,弘揚傳統醫藥文化,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題型分類及解題技巧歸納

從試題的設問角度,可以將區域可持續發展類試題分為特征類、成因類、措施類、比較類、評價類等類型。

特征描述類:高考征描述類試題的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特點”“描述……狀況”“簡述……特征”“從……等方面歸納……主要特征”等。

成因類:命題形式上,常常以區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措施類:設問中常見詞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議”“發展方向”等,常見問題有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區域農業與工業發展方向問題、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等。

比較類:高考題中比較類試題的設問方式主要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中……和……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它為客觀、全面地認識事物提供了一個重要途徑。

評價類:評價類試題的設問中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關鍵詞,常見問題有“評價大型工程(如水庫建設、跨流域調水、能源跨區域調配等)帶來的影響”“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優劣”“評價工農業、城市區位”等。

1.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分析與評價的一般方法

農業區位選擇的基本思路:農業的區位選擇必須考慮各種區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農業土地。

(1)從自然因素角度分析農業的區位。首先,綜合考慮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從當地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人手,逐個分析,并確定影響當地農業區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例如,濕潤、半濕潤地區一般可發展種植業,干旱、半干旱地區可發展灌溉農業或畜牧業;平原地區可發展種植業;山地、丘陵陡坡可發展林業和牧業,丘陵緩坡可修筑梯田從事種植業;沿海灘涂可發展海水養殖業。其次,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分析適宜的自然條件。

(2)從社會經濟因素角度綜合分析農業區位。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對農業生產的環境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區位選擇產生重大影響。在選擇農業區位時,學生要著重考慮市場和交通運輸這兩個最富變化的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最終確定比較合理的農業區位。例如,地價的高低與距離城鎮的遠近關系密切,一般來說,距城鎮越近,地價越高,其農業成本較高,因此只能選擇單位面積產值較高的農作物或禽畜品種。再如,乳牛、花卉等對交通運輸的要求高,應靠近城市或沿交通干線分布。

2.區域工業可持續發展分析與評價的一般思路

工業區位條件評價類問題一般有兩類。一是直接評價某個地理事物或者現象,包括評價某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影響、區位條件、可持續發展條件等。分析此類問題,學生一般應從多方面進行:從有利和不利方面來辯證闡述;針對優勢和不足進行全面論證;從多角度分析利弊。二是給出限制性條件,比如“與……相比,評價其優勢或者不足”或“從……方面進行評價”。分析這類問題,學生要抓住限定詞,明確是評價利還是弊,是否屬于對比分析,是從哪方面進行評價等,縮小答題范圍。回答“與……相比,評價其優勢或者不足”類問題時,學生就要先注意前者的優勢或者不足,然后對比分析要評價事物的優勢或者不足。“從……方面進行評價”對評價限定了條件,學生只能從某一方面進行分析。

工業區位條件評價的角度:對某工業區位的評價,既要考慮自然因素,又要考慮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從土地、水源、地形、礦產資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因素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方面考慮。同時,學生還要分析工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工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有利條件包括地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礦產資源、能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且廉價,科技發達,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等。不利條件包括地形崎嶇,水源不足,能源短缺,勞動力不足,交通不便,環境污染嚴重等。

3.區域資源綜合開發類試題的答題技巧

區域資源開發的一般思路:先分析區域資源開發的條件,一般從區域的資源狀況、市場、交通條件、國家政策、經濟基礎等方面進行;然后分析區域開發的具體措施;最后針對區域開發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治理。

解答區域資源綜合開發類試題時,學生可通過空間定位確定題目所給區域,根據問題考慮和教材案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對于相同的地方,學生可以借用教材案例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對于不同的地方,則要根據區域實際情況,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歸納分析。如晉陜蒙地區與山西能源基地有差異,其中晉陜蒙地區氣候比較干旱,缺水更嚴重,生態更脆弱,因此在開發上就不能一味進行深加工和產業結構多元化,這樣可能加劇該地區的生態破壞。

三、強化訓練

新疆哈(密)羅(布泊)鐵路已經建成通車,從此“死亡之海”羅布泊告別了不通火車的歷史。羅布泊地下鉀鹽儲量全國第一。該地目前還不允許私自進入,鐵路部門也暫無開通旅游客運列車的計劃。讀圖4,回答1~2題。

1.新疆哈(密)羅(布泊)鐵路( )

A.穿越了地勢的兩級階梯

B.鐵路沿線大力植樹防風沙

C.橋涵成為野駱駝遷徙的通道

D.穿越地區氣候干旱,無需泄洪通道

2.新疆哈(密)羅(布泊)鐵路建設的意義是( )

A.到羅布泊區域的游客數量大增

B.相對減小了蘭新鐵路的運輸壓力

C.縮小了哈密市的輻射范圍

D.有利于我國鉀肥資源的開發

車厘子(櫻桃)是喜光、喜溫、喜濕、喜肥的果樹,適合在年均氣溫10~12℃,年降水量600~700mm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圖5為山東省某地培育的優質“大櫻桃”。讀圖回答3~4題。

3.山東省某地培育的優質“大櫻桃”,與該區域普通櫻桃相比,具有外表色澤鮮艷、晶瑩美麗、紅如瑪瑙,果實富含糖、維生素及鈣、鐵、磷、鉀等多種元素的特點。形成該特點的主導因素是( )

A.小氣候差異顯著

B.交通運輸便利

C.科技投入量大

D.水源豐富

4.每年春節前后,我國水果市場上依然有新鮮車厘子銷售的根本原因是( )

A.現代化交通運輸的發展

B.網絡技術的發展

C.溫室大棚技術的發展

D.氣候的時空差異

2014年3月6日的2014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對“十二五”中期(即2011~2012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山西省處于下游區(第23位)。山西省是我國能源大省,但并非我國經濟強省。據此完成5~6題。

5.山西省發展重化工業的優勢條件有( )

①水源充足②礦產資源豐富③交通便利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山西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是( )

A.原煤是主導產業

B.加大原煤的外運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C.山西產業結構將向輕工業方向發展

D.原料工業逐步超過采掘業并占主體地位

7.讀毛里求斯島及其附近區域示意圖(圖7)和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毛里求斯島是地處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島,目前形成了以糖業、出口加工業和旅游業為三大支柱的經濟格局,2013年,金融服務業已成為該地經濟第四大支柱。

(1)說明毛里求斯發展甘蔗種植業的有利條件。

(2)說明毛里求斯大力加強港口和機場建設的原因。

(3)毛里求斯經濟發展非常依賴于甘蔗,根據材料,請你為該地經濟發展提一點建議。

8.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茶樹喜溫喜濕,要求光照適中;年平均溫度18~25℃;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

(1)近年來,浙、閩等茶產業大省的茶樹種植面積逐漸萎縮,并且向西南地區轉移。分析云南和貴州兩省承接東茶西移的優勢自然條件。

(2)云南和貴州兩省是我國西電東送南部通道通過的主要地區,分析兩省水電工業發展的條件。

(3)簡述近年來云南省航空運輸大力發展的原因。

【參考答案與解析】

1.C讀圖可知,新疆哈(密)羅(布泊)鐵路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由于鐵路沿線氣候干旱,降水少,風沙危害嚴重,可以設置護路防沙障,但大力植樹不適宜;橋涵保障了野駱駝東西向的遷徙和種群基因交換;天山山麓地帶春、夏季冰川融水量大,鐵路線附近要有泄洪通道。

2.D由于目前羅布泊還不允許私自進入,鐵路部門也暫無開通旅游客運列車的計劃,到羅布泊區域的游客數量不會大增;由于沿線煤炭資源、地下鉀鹽的開發,蘭新鐵路的運輸壓力會增加;鐵路的修建擴大了哈密市的輻射范圍,使哈密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修建鐵路能加快鉀鹽的開發,緩解我國鉀肥資源不足的問題。

3.C優質“大櫻桃”與該區域普通櫻桃相比主要是科技投入量大,對品種進行了改良。

4.D春節前后,我國水果市場上仍然有新鮮車厘子銷售的根本原因是氣候分布的時間與空間差異;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是我國水果市場上有新鮮車厘子銷售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5.B讀圖可知,山西省煤、鐵和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有多條鐵路經過,交通便利。

6.D能源工業是山西的主導工業。山西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化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采掘業而占主體地位,但仍以重工業為主。

7.(1)氣候高溫多雨、土壤(火山灰)肥沃、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勞動力豐富、國際市場廣闊、種植歷史悠久等。

(2)加強國際聯系,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該國進出口物質都是依賴海洋運輸,加強港口建設有利于甘蔗種植業、制糖業、出口加工的發展;加強機場建設有利于旅游業和金融業的發展。

(3)大力發展糖業和出口加工業,延長產業鏈;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和金融服務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化與城市化。(任答其中一點即可)

8.(1)云南和貴州位于云貴高原,多高山、丘陵地形,適宜種茶的坡地多;地處低緯高原,氣候溫和;降水較豐富,空氣濕度大,光照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