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8: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二學生心理素質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訓練計劃 訓練目標 訓練效果
筆者在多年輔導體育生高考的訓練與考試過程中,有成功的地方,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有很多的教訓。長期以來,筆者一直在不斷地找原因,并不斷地總結和反思。特別是近幾年,在訓練觀念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體育考生的訓練屬于業余性質的,由于平時學習任務重,訓練周期較短,因此訓練的計劃安排、手段與方法選擇、訓練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運動成績的提高。
一、制訂出嚴密且符合實際的訓練計劃
從高二下半學期開始到高三體育高考的考試,共有13個月的訓練時間,把這13個月的時間自然分成三個階段,中間時隔三個月(春節和暑假)。
第一階段(即高二下半學期,3月、4月、5月、6月),觀察階段,前段主要激發學生興趣,發展一般活動能力,觀察學生是否適宜參加體育訓練。每周訓練5次,以球類活動、一般身體練習、改進動作技術為主。中、后段安排一些中等強度的身體素質練習,安排一次測驗或對抗賽,為制訂個體目標和選擇訓練內容提供依據。
第二階段(高三上半學期,9月、10月、11月、12月、1月),
主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如速度、力量、靈活度、協調性等方面的能力。每周訓練5次,以高強度的素質練習為主,主要安排力量、速度、耐力訓練等。提高、完善動作技術,由量變到質變,形成技術動作的動力定型。
第三階段(高三下半學期,3月、4月、5月、6月),考試準備期,主要加強專項訓練并適當安排模擬考試,讓學生適應比賽氣氛和環境。每周訓練6次,全面技術訓練,以量小強度大的訓練為主。安排測試、達標、模擬考試及心理素質訓練,調整競技狀態等。
在年度訓練計劃的基礎上突出階段性訓練計劃,使學生有個人目標,明確自己每天該練什么,訓練量和強度應該達到什么程度,做到有目標、有目的進行訓練,提高訓練效果。
二、對高考訓練隊的管理要求
(一)紀律嚴明,以身作則
教師在訓練要求的作息時間內做到以身作則,不無故缺席訓練。
(二)嚴師出高徒
平時訓練計劃中要求完成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一定要認真執行,切不可以(除傷病以外)中斷訓練。
(三)利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筆者曾了解體育考生訓練,學生普遍反對單一的訓練方法,因此教師要經常翻閱一些體育資料,學習更多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并運用到訓練中去,提高訓練效果。
三、選取骨干學生作隊長
教師的精力必定有限,特別是在體育高考的準備期,既要輔導學生進行專項練習,又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教師選取骨干學生作為隊長輔助管理。教師可選取專項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在同學中威信較高的學生作為隊長,協助教師訓練。在體育高考中,在某些情況下教師不能進場,隊長要帶領學生貫徹教師的考試計劃,做好準備活動,合理運用技術戰術要求,使每位學生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四、合理安排訓練方法和強度
高考項目主要考查學生的速度、力量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筆者認為在強度安排上也很有學問,適當強度才能提高運動水平,沒有一定的激勵,成績很難有所提高,只有反復刺激、適應,成績才能有所突破。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合理地安排運動強度,才能最終達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下面就體育考生速度與力量訓練談一點想法。
(一)速度訓練要求
1.速度訓練要求大強度、高質量
在速度訓練中,決定性因素是高極限的動作強度。體育考生必須以最大的力量去適應于他們最理想的動作頻率及動作幅度,盡力達到并超過他們目前為止的最高速度,因此速度訓練的目的就在于突破原有的動力定型。
2.速度訓練必須安排在競技狀態良好時進行
如果體育考生疲勞時安排速度訓練,不但訓練效果得不到充分顯示,而且由于神經系統不興奮,肌肉彈性差,會導致動作失去原有的頻率與幅度,容易造成傷病。
3.注意節奏感的培養
在跑步速度的訓練中,良好的動作節奏是提高優異成績的主要因素之一。當體育考生按某一規律的節奏跑動時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韻律感,而這種韻律感既能使他們在整個跑步過程中發揮速度,又能使他們相對節省體力,提高興奮度,達到技術合理與放松。
(二)力量訓練要求
力量訓練全年分為5個階段:
1.建設性力量訓練階段
它是整個力量訓練的貯備“物質”階段,旨在全面提高各肌群的能力,為以后訓練打下基礎,時間一般在第一階段。
2.提高最大力量階段
其目標是將最大力量發展到考生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訓練時間在第二階段(前期)。
3.轉變為爆發力或專項力量耐力階段
旨在通過專門的訓練方法,使最大力量為專項服務,訓練時間第二階段(后期)。
4.保持階段
該階段的力量訓練計劃應根據需要發展力量耐力,爆發力和最大力量的比例,訓練時間在第三階段。
5.力量發揮與調整階段
考試前1~2周是力量訓練發揮與調整階段,此時的力量訓練安排對考試狀態的發揮和運動成績有直接作用。
五、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憑單一項目的優勢是很難達到高考標準的,所以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對個別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建議教師在第三階段要有專門的計劃,并踏踏實實去落實,才能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六、制訂高考目標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制訂出合理的高考目標。制訂出的目標要比平時成績略高一點,使學生認識到目標就在前方,只要努力就有效果,讓學生充滿信心。
七、注重交流,適應考試節奏
平時訓練要注重與兄弟學校的交流,特別是準備前期尤為重要。要求學生重視教研室組織的冬季、春季兩次模擬考試和高水平運動隊特招考試,通過交流可以取長補短,找出差距并及時補救;可以積累考試經驗,適應比賽的環境,對整個比賽有個輪廓上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可以適應各種場地變化。這種交流對我們農村高中學生尤為重要,使學生在心理上有進一步準備。
八、加強心理素質的鍛煉
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以自然素質為基礎,在后天環境、實踐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培養的合金。
體育高考中,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發揮不出優異的成績。體育高考的學生,大部分沒有參加過比賽,一般心理素質較差、自信心不足。教師一定要經常和學生交流,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增強求勝的欲望和不服輸的精神。同時要多安排學生參加一些運動會,增加比賽經驗。除此以外要訓練學生如何控制興奮,消除緊張情緒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九、強調訓練后的放松練習
篇2
**市小紀中學課題組
班 級:高一(3)班
組 長:劉立忠
組 員:劉正中 李華林 于祥林 龔茂生 范傳順 卞春珍 蘇家寶
研究課題目地與意義;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界和全社會的熱點、焦點。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針對這些,我們對中學生常見的學習、人際關系、青春期問題、挫折適應等幾個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做了一下調查,希望從中發現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使那些存在問題的同學能及時發現,并通過各種途徑解決。使他們在高中這個人生中相當重要的時期內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活 動 安 排
3月1日—3月5日
計論篩選主題,進行調查前準備。
3月7日
發放調查報告,收回收對報告數據進行統計。
3月21日—3月22日
總結調查結果,寫同相應的結論與體會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于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歸納為以下四類,分析如下
〈1〉 學習問題 1壓力大 2厭學 3考試焦慮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但從調查中反映,我校高一、高二學生普遍感到壓力不是很大。感到壓力的高一為18%,高二為27%。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我校厭學的高一有9%,高二有16%。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我校情況還好,高一有13%,高二有17%
總結:以上問題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在現行的中等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著不合理現象,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準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后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后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②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許多教育家都強調指出,過難的教材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學校教育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生很大的影響。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采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于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于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了。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2〉交際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我校這方面比較樂觀,與同學交往中,高一有3%的同學存在困難,高二有7%的同學存在困難。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際關系的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對,富于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3〉青春期心理問題
1. 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于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于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4〉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于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調查反映高二學生比高一學生的挫折適應能力強。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嘉積中學高一、高二學生
2.研究方法:不記名的問卷調查
研究小組成員介紹及分工。
第一組:劉立忠 范傳順 卞春珍 蘇家寶
第二組:劉正中 李華林 于祥林 龔茂生
關于中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問卷
大家好!以下是我們研究小組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取無記名形式,請如實回答,謝謝合作!
1.同學帶來極為漂亮的鋼筆,你也想買一支,那么你會怎么辦?
A.詢問是在哪里買的
B.自己找支與之相似的鋼筆來
C.婉轉地打聽是哪家商店出售的
D.放棄打算
2.班上會,一位看上去并不比你強的同學提出了比你**的建議,當老師問你意見如何,你怎樣回答?
A.贊成這條建議
B.不贊成,并提出其它意見
C.回答“我沒有看法”
D.一聲不吭,事后發牢騷
3.平時成績一直與你不相上下的那位同學,這次由于某個原因成績比你差,你是如何對待這件事的?
A.“他本來就不如我嘛”
B.“哼,活該!最好下次也這樣”
C.“要不是因為這件事,他準會考得更好”
D.“他真夠可憐的”
4.我覺得一個人做事比大家一起干效率高些,所以我愿意一個人做事
A.是 B.好像是 C.不一定 D.不是
5.當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朋友來家中做客時,我盡量回避他們
A.是 B.好像是 C.不一定 D.完全不是
6.我冬天比別人更怕冷,夏天比別人更怕熱
A.是 B.好像是 C.不知道 D.不是
7.你是否感到很難與同學相處融洽
A.是 B.好像是 C.不一定 D.不是
8.你在學校生活得快樂嗎?
A.是 B.好像是 C.不一定 D.不是
9.你平時學習的時候會感到心里負擔很重嗎?
A.是 B.好像是 C.不一定 D.不是
10.一想到高考,你會害怕、恐懼嗎?
A.是 B.好像是 C.不一定 D.不是
您的回答對于我們很重要!希望能夠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謝謝合作!!
建議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后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
實踐證明,熱線信箱十分有利于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于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于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三)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由于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初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咨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這樣就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信任關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有些情況下要進行心理治療,因此心理咨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于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并依據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方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展。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意義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當前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當前,國際上的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軍事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于教育去培養,所以盡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于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各行各業的改革都步履艱難的背景下,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面對中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僅僅靠原有的教育教學與德育工作難于應付局面。為了改變學校教育的被動狀態,社會、學校、家長都在呼喚心理學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陳學詩、沈漁村、李心**一批專家、學者呼吁“為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預防心理疾病”⑤應“廣泛開展心理衛生科普宣傳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小學增加心理衛生課”⑥,所以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二)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建立,“科教興國”、提高“全民族素質”等一系列戰略方針的確立,都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時代呼喚高素質,個性健康的人才。素質的核心是心理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發展《綱要》明確了心理素質是素質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研究維護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有利于直接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得以正常發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導,不良心理與行為得到矯治,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學習上沒有心理負擔與壓力,愛學、會學并富有創造性。個性健全發展,能夠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
篇3
例如,活動模式雷同、活動方法缺乏創新,對志愿服務環節和素質拓展訓練環節重視不夠,缺乏整體活動的長效運行機制;不注重活動的向前、向后延伸,沒有形成成人儀式教育活動的系列化,忽視了教育活動重在過程的客觀規律,沒有從根本上觸及成人意識、明確社會責任,也沒有形成成人的神圣感、使命感,更沒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十八歲成人宣誓儀式教育活動,需要設計新的操作流程,運用新的方式,構建觸及深層思想道德的模式。
二、改進成人宣誓儀式教育活動的設想
針對開展成人宣誓儀式教育活動的不足,我設想加強活動的向前、向后延伸:學校成立十八歲成人教育活動指導委員會,加強對活動的指導和協調;根據成人儀式教育活動的目標、《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編寫成人儀式教育讀本,作為校本教材在各班開講成人儀式教育課程;成人宣誓儀式則突出神圣、莊嚴的特點。因地制宜抓好成人預備期內的志愿實踐服務活動,讓高二每位學生為學校提供為期一周的自愿實踐與服務,幫助他們在勞動、實踐與服務中提高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和生存技能。
三、高二成人預備期志愿實踐服務活動的模式
1.組織系統模式活動首先必須引起領導重視,協調各方關系,籌措資金,組織考核評估等。由校長牽頭,德育副校長主抓的學校行政組成員和家長委員會主席團成員組成“活動”指導委員會,下屬學生科等科室組織高二學生,均對委員會、高二年級組、高二班主任負責。2.小組配置模式在班主任的具體組織下,高二每個班級的學生均參加活動,按照自愿選擇、競爭上崗的原則,參加下列7個小組中的一個校園志愿實踐服務活動。這些小組由后勤科統一設定人員配置崗位,獎勵標準為衛生組、圖書組、洗碗組、廢品組及商店組45元/天/人;飼養組、提水組50元/天/人。以上7個小組需要54人,崗位職責、崗位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獎懲制度及實施細則等均由后勤科制定,學生競聘上崗。3.崗前培訓模式校園實踐服務小組的組建,在活動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由后勤科管理人員模仿市場招聘會的模式進行。(1)星期天的第一節晚自習,每班學生競聘崗位:后勤科的相關管理人員設置7個展臺,每個展臺張貼招聘啟事、崗位招聘人數、崗位職責、崗位操作流程、崗位獎懲制度及具體實施細則等,做好招聘動員和相關工作說明。所有學生均可參加競聘;實施雙向自愿選擇;最后簽訂勞動合同。雙向選擇不成功的,由班主任統籌安排。(2)星期天第二節晚自習,由后勤科的相關管理人員帶領擬聘人員到崗位指定區域進行崗前培訓。(3)星期天第三節晚自習,各個崗位擬聘人員在后勤科管理人員的監管下到崗位上實習,做好第二天正式上崗的準備。4.崗位考核模式班主任協助后勤科的相關管理人員,每天按照7個崗位的不同職責,記錄當天的勞動紀律和勞動效果,嚴格按照獎懲制度的具體實施細則落實到組、到人。崗位考核是整個校園實踐服務活動成敗的關鍵,是同學們身心是否得到有效鍛煉和升華的難點,所以,要求管理人員必須協同班主任,公正公平,嚴明紀律,嚴格按照獎懲制度具體實施細則量化到組,落實到人。考核分為三等:評比量化得分在80分以上的,定為優秀;得分在60至79分的,定為合格;得分在60分以下的,定為不合格。考核每天一次,結果公布在教室黑板上。活動結束后,考核總分最后定為優秀和合格的,在湖南省學業水平考查中記“社會實踐活動”6學分;不合格小組應繼續增加實踐服務時間,最后要達到考核合格標準。
四、模式的可行性論證
篇4
【中圖分類號】 R 395.6 R 179 G 479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225-02
【關鍵詞】 自信;精神衛生;干預性研究;學生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稱為信心。自信心的個體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競賽、就業、成就等多方面個體的心理和行為。據調查,中國中小學生中有較強自信心的人數比例只有43%,抗挫能力強的僅占38%,意志力強者占20%[1-2]。普通高中生的年齡一般在15~18歲之間,且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一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發生了質的變化,自覺性和獨立性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對人生的意義開始有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豐富強烈且容易沖動,個性傾向還不穩定,再加上高中生需要面對高考的壓力、社會就業的壓力及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壓力,他們的心理問題及自信心狀況更是令人堪憂。
由于高中學生年齡的特殊性和學習階段的特殊性,對其進行自信心的培養就顯得尤為必要。高中生自信心的確立對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鍛煉、確保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健康心理和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贛南師范學院附中高二年級2個平行班學生進行自編問卷的自信心測試,問卷包括學習,家庭、交往現狀、長相容貌、自責敏感等因素。選擇高二(4)班共52名學生作為輔導對象,男生32名,女生20名;年齡為(16.51±1.42)歲。另選取高二(6)班的56名學生為對照組,男生33名,女生23名;年齡為(16.74±1.33)歲。經檢驗,2組學生的自信心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設計以自信心為主題的發展性班級心理輔導方案,按1+2+3+N的輔導模式:1―選定一個發展性主題;2―對活動要進行過程評估及結果評估;3―在活動中進行認知、情緒及行為3個層次的改變,集聚教師、同伴、個人3方面力量,通過糾正觀念、學會調控方法、改善挫折承受力3條路徑;N―輔導活動根據主題,可進行演講、閱讀、討論、辯論、唱歌、繪畫、自省、澄清、游戲、制作、調查訪問、媒體應用、角色扮演、心理訓練、創意思考、聯想活動、參觀訪問、分組競賽等不同活動方式。
采取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前后測實驗設計。
第1步:對自編的自信心問卷進行調查測試,包括對學習,家庭、交往現狀、長相容貌、自責敏感等因素的測查,從0~4分為5級記分,得分越高,說明自信心越低。經信度檢驗, 自編問卷的分半信度為0.80,問卷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8~0.76之間。根據學者Gay(1992)的觀點,任何測量或量表的信度系數如果在0.9以上,表明問卷的信度甚佳;>0.7也屬于高信度。以上結果說明該問卷在總體上有較好的穩定性與內部一致性。效度檢驗:問卷各因素與因素所屬題項之間的相關在0.34~0.59之間,問卷總分與各因素的相關在0.44~0.75之間。根據心理測量學家Tuker的理論,構建健全的項目所需要的項目與測驗的相關在0.30~0.80之間,項目間的組間相關在0.10~0.60之間。由此可看出,本量表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第2步:在正式訓練前通過自信心問卷對學生的自信心進行測查,獲取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自信心水平,作為實驗的基線。
第3步:在2008年9-12月對實驗組進行一系列為期4個多月共9次自信心為主題的發展性班級輔導。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讓學生進行心理剖析,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優劣勢,認識到目前自己的心理現狀。二是進行心理講座和自信心提高的方法介紹,幫助學生建立健康觀念,認識正確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以形成對生活學習事件的客觀評價和健康心態。三是重點放在班級輔導活動上,同時輔之以個別輔導及家庭作業,如“合作”的主題活動,包括“信任之旅”、“我們一起做……”、需要2人或小組配合的各種游戲等;“分享”的主題活動,包括分享自己的快樂、分享自己的缺點、說出自己的壓力、為別人解憂等活動;“自我解剖”的主題活動,包括分析自己的自卑、困惑的原因及后果,分析自己對事件的不良認知和思維方式;“社會實踐主題活動”中,到幼兒園鍛煉、進行體育比賽、野外生存鍛煉等活動方式,進行實地的自信心訓練,以全面增強合作、自主、責任心、耐挫力,從而使學生自信的提高能落實到實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信。
通過發展性班級輔導的方式,從內部和外部環境入手,通過認知、情緒及行為3個層次的改變,通過教師、集體、個人3方面力量,通過糾正觀念、學會調控方法、改善挫折承受力3條路徑,以實現學生從理論認識到實踐,從思想認識到行動表現,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的提高個人自信心的發展性班級輔導框架。
每次輔導活動的程序:教師先進行講解,讓被試了解活動的目的和意圖,以規范自己的行為;然后讓被試參與到準備好的游戲及活動中,以便獲得真實行為的體驗;最后對學生的活動表現進行總結,對學生的進步及時予以強化,對不良表現了解原因,提出期望,對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主要包括反省、感受及本次活動的課外拓展,以便進行復習鞏固和行為遷移。
第4步:所有的輔導活動實施完畢后,用前測的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后測。
第5步:對他們進行訪談交流,分析活動感言,了解其對自己輔導效果的評價及社會適應的改善狀況。
第6步:分析數據和言談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2 結果與分析
2.1 自信心發展性班級心理輔導對實驗組學生的影響 由表1可見,輔導前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信心總分及相貌、人際交往、自責敏感、學習、家庭的自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的自信心狀況相似;而在輔導了4個多月后,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自信心總分及各項因子分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輔導后實驗組的自信心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再加上實驗組輔導前后的自信心水平在多項因子上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而控制組前后測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自信心輔導對高中生的自信心水平提高效果明顯,該自信心的發展性班級心理輔導方案是可行的。
2.2 自信心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以自信心為因變量,把對相貌的自信、人際交往的自信、自責敏感、對家庭的自信、學習的自信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在臨界值≤0.05的水平上,只有對學習的自信1個因子進入回歸方程。說明對學習的擔心是影響高中生自信心的一個最直接和重要的因素。
3 討論
3.1 提高高中生自信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從調查中發現,高中生學習壓力非常大。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成為現實,且普遍擔心的問題有2個:一是怕學不好而考不上好的大學,二是擔心考上大學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因此目前的學習目標產生了動搖,學習狀態不佳,經常處于矛盾中。此次自信心的發展性班級輔導的實驗研究顯示,參加輔導學生的自信心總體水平有顯著提高,實驗組與控制組的自信心水平也有明顯的差異。通過個別訪談,他們對自己的輔導效果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表明對于自信心水平低下的高中生,通過發展性的班級心理輔導,其自信心水平是可以提高的。自信心的班級輔導對高中生自信心水平的提高有著明顯的效果。因此,高中生自信心的發展性輔導是必要的,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
3.2 高中生自信心團體輔導的注意事項 通過對本次實驗的總結和反思,筆者認為,自信心水平低下是目前學生不容忽視的現實,對他們進行團體輔導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在高中生的課程設置及課外活動中應該設置專門的加強心理素質、增進心理健康的有關課程,以便于他們能了解和掌握心理素質提高的基本方法。在言談中,學生們也多次表示,對自己自信心不足現象往往都有一定的認識,但苦于不知該如何去改變它。因此,應該通過專門的課程教育,為他們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指導。(2)輔導的方式應以班級活動與自我反思相結合。人經常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不自信的心理和行為的,因此自信水平的提高也要通過活動來實現[4]。另外,根據高中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由于他們已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可在活動中增加他們自我反思的機會,使自信心輔導活動從自上而下(從認識到行為)與自下而上(從行為到認識)的途徑并行,切實從思想到行動上、從感知到實踐中來提高自信心水平[5-7]。(3)每次活動應目標明確、及時強化,同時還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訓練過程中,安排各種活動是要讓他們掌握提高自信的方式方法,學會如何正確地看待問題、如何調控情緒、如何改變行動方式。因此,每一次活動應有科學的理念指導,目標明確,方法適當,要有一定的難度(即超越自己)。每次活動進行中或結束時要有恰當的指導和及時的評價。每位學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有的主要表現在人際交往上,有的表現在對學習的不自信上,有的表現在對家庭環境的自卑上。因此,在活動中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在發展性班級輔導中輔之以個別輔導,這樣才能使每一名自信心低下的學生都有共同進步的機會。
4 參考文獻
[1] 林孟平.小組輔導與心理治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25.
[2] 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37.
[3] 劉敏嵐.論自信心的發展及影響因素.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1):64-67.
[4] 王然清.關于小李自卑心理的輔導報告.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1):79-80.
[5] 劉桂芬,王智.團體咨詢結合個別咨詢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自信水平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2):1 072-1 073.
[6] 劉暢.團體輔導對中學生自信心培養的有效性研究.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96-97.
[7] 王永.自助助人 助人自助:大學生同伴心理互助教育模式探索.教育探索,2009(4):125-127.
篇5
關鍵詞:新高考方案 高中 物理教學 關系
2008年江蘇省實行“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新高考方案。高考方案變了,但普通高中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和為社會培養優良勞動后備力量的雙重任務沒有變。新高考方案把物理學科的考試分為必修物理的學業水平測試和選修物理的高考兩種。為了適應新高考方案的要求,圓滿地完成高中物理教學任務,高中物理教學必須協調好各種關系,尤其要正確處理以下三個關系:
一、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系
《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所以中學物理教學應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認識素質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覺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其次,應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從讓學生終生受益的角度著想,自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絕不能僅僅滿足于提高學業水平測試的過關率和選修物理的達B率。再次,自覺地把素質教育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備課、上課、實驗等各個環節中積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認真落好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和諧統一,即在傳授物理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發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促進他們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在日常的教學中,細水長流式地對學生進行嚴謹的學習態度教育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傳授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我們還應加強實驗教學,通過大量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使學生變“高分低能”為“高分高能”,確保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必修物理與選修物理的關系
高中物理學科涉及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兩次統考,必修物理與選修物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區別在于必修物理在高二參加學業水平測試(普及性的水平考試)。達到C級就意味著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已經通過,可能有資格參加高考。選修物理在高三時參加全省考試(選拔性的考試),考試成績達A方可填報重點本科,達B才有資格填報本科志愿。因此必修物理的學業水平測試和高三選修物理的考試都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物理教師既要注意提高全體學生的物理素質,又要重點培養一批有志于物理專業的人才。在這樣雙重任務的要求下,對大部分學生,在高一高二的教學中應該讓他們掌握必須掌握的物理知識,使之能夠順利地通過學業水平測試,對于一小部分將來想從事物理專業的學生,除了要讓他們掌握大綱中要求掌握的物理知識外,還應該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培養他們對物理的濃厚興趣以及嫻熟的物理技能,使他們能夠在知識和技能上同步提高,做到融會貫通。至于那些極少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該耐心幫助他們補缺補差,使之能順利通過學業水平測試。物理教師要在潛心研究和把握大綱的基礎上,根據所教班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使大面積提高中學生的物理素質成為可能。
三、物理競賽與整體提高的關系
省、市級的各年級物理競賽每年都有,它的目的是培養和選拔物理尖子生,并為參加更高一級的競賽輸送優秀的選手。盡管能夠入圍的學生很少,但它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參加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為使學生能在競爭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不被淘汰,就必須盡早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物理競賽中強手如林,要想在競賽中出成績,得名次,積極進取、頑強拼搏是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二是為那些對物理感興趣,對物理學習有很高熱情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作為物理教師應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去參加競賽。
物理競賽從表面看來,似乎與整體提高學生素質毫無關系,因為競賽畢竟是少數學生的事。但實際上,由于要對參賽選手作高質量的培訓,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會在培訓學生的過程中得到提高。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會顯得更得心應手,教學手段就會越加多樣有效,對于課程標準的把握也會更加牢固。此外,由于競賽選手分散在各個班中,他們在班級的物理學習中起催化劑的作用,他們可以做教師的小幫手,做同學的小教師,為其他同學自覺主動地學習物理起到“帶頭羊”的作用。諸如此類的隱性作用,無一不使全班學生的物理素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逐步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物理競賽,營造班級學習物理的良好氛圍,從而達到整體提高提高的目的。
物理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要在教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以上提到的三種關系,不斷總結科學的方法和經驗,這樣才能適應新高考方案的要求,圓滿完成高中物理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劉炳升.走進高中新課改――物理教師必讀.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
篇6
在慰問高三教師大會上的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僑中全體高三老師對各位領導的親切慰問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緊張的高三備考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沖刺階段,在過去的大半年里,奮斗在第一線的老師們每天都在不懈地努力著,每天都如同繃緊的弦:聽課、做題、講評、測驗、排名……備考工作繁重艱苦,生活單調枯燥,老師們基本上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在種種困難和壓力下,曾倍感疲憊,曾迷茫失落,但我們的老師深知一個學校沒有質量就沒有生命力,深知畢業班工作這副擔子的份量和責任,沒有退縮,沒有裹足不前,而是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默默地耕耘著。
我們學校始終把高三工作當作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支持高三工作。學校為高三年級配備了德才兼備的教師群體,在座的絕大部分老師都是從高一、高二年級經過一輪輪的競爭升上來的,從高三留下來的老師也是優中選優、強中選強,高三教師的整體素質高,是人品和學識兼優的老師,老師們團結協作,積極奉獻,咬定教學質量不放松,用自己的行動和優良的業績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任和社會的贊譽。在政策上,學校始終堅持向高三傾斜,圍繞高考開展工作。學校十分關注關心高三工作,關心高三老師的工作、生活情況,關心高三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目前,高三年級秩序井然,氛圍濃厚,勢頭看好,在幾次全市模考上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這種良好局面的形成,是學校和全體高三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須努力”,在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們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傾向,重視基礎、重視課本,做好基本題,練好基本功,拿到基本分;要重視歸納總結,對學生做錯的題目要及時指導;要努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要突出“五練”,即:練規范、練速度、練重點、練技巧、練能力;要讓學生做一個題目,學一種方法,會一類,通一片;要及時查漏補缺;要讓學生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讓學生勞逸結合,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同時要積極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保證復習效率,保證高考時擁有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心態。
總之,我們一定要做到深化知識,查漏補缺,形成網絡,提高能力;一定要團結協作,一切圍繞高考、服務高考,鉆研考綱,科學苦干;一定要讓學生增強信心,放松心態,科學定位,提高知識水平;一定要再接再厲,奮力拼搏,為博羅爭光,為僑中爭光,創造2008年高考的輝煌。
篇7
我們從一開始就注重創新,提出創新建班,用全新的理念創建先進班集體,開拓屬于我們的嶄新領域。全班在班主任的指引下,緊密團結在團支部周圍,大膽創新、勇于創新,結合當前新形勢,果斷地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的大膽舉措。在此過程中,我們不斷引進新觀念、新思路,改進工作,這些新的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驕人的成績,更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一個人的創新是有限的,但是一個集體的創新是不可估量的。 團結有了創新的劍則攻無不克,勇往直前; 創新有了團結的盾則堅韌頑強,永立不敗。 二者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了班級的繁榮。 “團結奮進,開拓創新”,我們一定將擁有光輝燦爛的明天!
本學期從2月26日至6月26日,短短一學期,也是我第一次擔任團支書工作的一學期。為了讓同學們學習到更多體驗到更多,我支部結合學校各教育月主題要求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各類主題班會活動、民族節日倡議與教育,春游活動及第四期班級刊物《流螢》的刊出。49名同學都積極參加各類團支部活動,在學習生活之余豐富了自己課余生活,學到了很多,也充實了很多。
隨著時光的推移,如今已是高二最后一個學期期末,班級各項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軌。本學期班級在抓好學習的前提下,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參與各項活動。同時,發揮班級的凝聚力和靈活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有班級特色的文體活動,使大家在繁忙的學習任務下有時間放松一下,也使大家在活動中增進了彼此的友誼,班級的團結向上。總之,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班在融合了注入的新鮮血液后,更好地緊緊圍繞學校和班級的中心工作。
我們團支部能堅持以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為核心,以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基礎上,著重提倡發揮同學的主體意識、個性意識,鍛煉同學們的創新意識,把團結奮進、求實創新作為工作的指導方針。團委和班干之間緊密配合,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在同學的監督下執行工作,使我班的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現已成為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優良作風。下面我分3方面總結一下這一學期的團支部工作:
一。組織策劃各種活動,豐富同學學習生活
班級活動是班集體形成的重要載體。建設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實現。因為集體活動可以產生凝聚力,起到促進班級學生團結的作用。組織好的活動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通過活動,能使學生的目標趨于一致,這是集體團結的基礎。在活動中,學生的集體主人翁意識能得到增強,人人都覺得應該對集體負責,這樣學生之間共同的東西增多了,大家都能步調一致,而這又是集體團結的必要條件。其次集體活動能夠起到改變集體面貌的作用。組織良好的活動會有利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體活動的過程是每一個學生發揮主體積極性的過程,不僅能使不同的學生受到教育,而且能使他們按集體的要求重新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斷進步。
好的活動能使學生精神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有的甚至是某些有問題學生轉化的契機。學生個體的變化,勢必會影響到集體,使集體面貌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主要反映在集體精神面貌上,如更加朝氣蓬勃,更加積極向上,更能為集體榮譽感所驅動等。另外,集體活動可以密切師生關系。集體活動其實也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是師生加強了解的過程。通過活動,我班全體師生心心相印。師生齊心協力為優秀班集體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1)活動總結:
這些活動是很鍛煉團干部組織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我們亦于此受益良多,從知識方面每一主題都需要我找各方面的資料進行宣傳,變相地開擴了我們的視野;從能力方面,各類活動需要與有關部門聯系,需要組織同學參與,需要物資準備,這些是我們以前不曾涉及的,拓寬了我們的工作范圍,也提高了我們各方面的能力。
(2)工作總結:
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無法取代的,因為班主任的心理素質既是一種教育才能,更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項老師非常重視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但他在與我們交往的過程中,是作為班集體中的一分子,而不是在心理上將自己置于管理者的位置;而且他對我班的學生的個人隱私是非常尊重的,對我們是盡可能信任;因此,我們班主任的工作體現出了清晰的民主性的特征。“教育者充滿民主的愛心,必然表現為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視為與學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進的朋友和同志”,所以,在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他盡他所能的去關心和幫助我們,對瑣碎的日常教育工作,精神是飽滿的、頭腦是清晰的,作風是雷厲風行。共2頁,當前第1頁12
班主任經常到班管理,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并進行思想工作,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于團委和班干部,他經常召開會議,及時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況,針對每個干部的工作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引導,并且對于在思想上想不通的同學進行認真的開導,充分做到使大家不帶情緒,配合好班干部的工作,并且認真學習好每一門學科。他嚴格考勤紀律,及時與任課老師溝通,以便更好的了解我班的學習情況。還有他對涉及到同學們切身利益的事情特別重視,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力求做到讓每位同學滿意。
項老師對同學關懷備至,經常深入宿舍和同學交流思想,了解情況,深切關注同學們的生活,始終做著我們在生活中堅強的后盾。我們以有這樣一位帶給我們父親般溫暖的班主任而感到無比的喜悅和激動。
2.自我管理與班團委管理相結合
首先,對于18歲即將成人的我們而言,學會自我管理是十分中要的。一份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對于我們的個人成長和委來起著極大的作用。而個人的發展與班級的進步掛鉤,所以同學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對于班級來說極其重要。這點要求我們加強自制能力,完善自己。
另一方面,班委和團干部是一個班級的“燈塔”、“領頭羊”。班級的發展靠團結,班級的團結靠團委。xx年年的團委搭建完畢之初,我班便定下了這樣的基調。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導下,我們團干部,從工作伊始,就各自明確了“責任區”,不定期召開團委會議,對班上的階段性工作進行商議,并制定后期工作安排。嚴密的制度,明確的分工,默契的協作,讓這一切有了切實的保障,從而有效的加強了對同學們的管理。班級團支部作為學校團組織的一個基本細胞,是各級團組織的基石,它有著直接、全面接觸同學的特點,對上級團組織負責。
每次學校展開的活動,我班團支部及時進行深入的討論與研究,廣泛征求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在以后的每次團日活動中彌補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這些舉措大大的改進了我班的團日活動,從實際出發,聯系社會熱點問題,受到同學們的極大歡迎,這給我班團日活動的開展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總之自我管理與班團委管理的有機結合,才是一個班級走向成功的關鍵。
3. 班級風氣的培養
“學風是本,班風是綱”,二者密不可分,因而要想抓學風,先得搞好班風。這是我班班團干部達成的共識。要搞好班風離不開嚴明的紀律,我班班委會、團支部特制定了《高二一班班級紀律規章》,開展了千分競賽活動,采取了“責權分明,各負其責”的方針,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各班團干部嚴格考勤紀律,并將其與綜合測評相掛鉤。學期末,我們班召開了一次抓考風學風的班會,全班每位同學都寫下了一份“誠信考試承諾書”,這有利于我們班樹立良好考風,杜絕了考試舞弊現象的發生。班主任殷老師經常利用班會對班風建設提出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要求我們常抓不懈,這對杜絕隨意遲到,曠課等違紀現象的發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展望全新學期工作,做好高三未來計劃
高三可以說是我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時光,它也必將是我們人生中最為沉重的時光。所以,在高三起個好頭尤為重要。進入高三以后,一些課余活動的時間的減少是必然的,因為我們將會把絕大多數的時間花在學習上,但是這并不以為著高三一年我們的生活將要在學習和作業中度過。這個時候,團支部組織一些有意義而且能使同學們在學習之外獲得一種壓力的放松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可以怎么說,高三一年團支部以及團支的各項工作活動意義重大。雖然這必將是一個辛苦而繁重的過程,但是我們相信,高二(1)班團支部以及團委絕對有能力做好學校和班級安排的工作,未同學們的黑色六月帶來一縷燦爛的陽光!
三。總結反思幾點不足,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回顧一學期來的工作,在帶領團委全體干部共同努力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感覺到仍存在許多不足,
具體表現為:
1、在工作計劃的制定上,缺乏中長遠規劃,這需要今后認真思考,科學制定。
2、在團建理論的學習上,還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世界迅速變化的今天,感受到適應上的困難,影響了團的服務職能的更好發揮。這在今后需要進一步加強。
3、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傾向,活動效果沒有被充分發揮,并缺乏有效地思政教育效果評價機制及方法。急需探究和構建。
4、由于事必躬親,在給下屬壓擔子、讓下屬放手干方面略顯保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團委干部的更快長。
5、工作中偶爾存在急燥情緒,不但與事無補,而且影響工作自信心。這還需要今后深刻學習體味“兩個務必”,不斷提高自身人格修養。
篇8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物理;素質教育;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4-0041-02
中學時代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升全民族的基本素質,培養一批懷抱理想、充滿文化、具備道德、時刻有嚴明紀律性的良好公民,同時灌輸相應的基礎知識,為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奠定基礎。新時代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目標,不再僅僅以分數為目的,開始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中最關鍵的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的,以全面發展為根本任務。以下就物理教學中結合素質教育的途徑展開探討。
一、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與高中物理結合的基本教育內容
1.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要求在物理教學中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客觀地地闡述物理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物理知識并領會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思想,即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介紹科學家們為了祖國的發展獻身研究事業的事跡,講述我國目前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表示出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從而也能培養學生的民族使命感,鼓勵學生為家鄉的富饒安定和祖國的繁榮富強而不斷學習。
2.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結合科學的素質教育,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并提高相應的技能和技巧,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能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進取精神,讓學生從小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為今后的研究做鋪墊。
3.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身心素質教育。身心教育是基礎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幫助學生發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處理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克服困難的意志等。
4.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勞動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勞動素質教育,主要是用來揭示物理學和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勞動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物理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習慣和技巧。
二、素質教育與高中物理結合的基本原則
從物理教學的特點出發,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總結出如下五條基本原則:
1.互動原則。教學活動和課堂教學的設計要注意“教”、“學”雙方的互動,真正體現教、學并存的關系。
2.發展原則。發展原則即是指高中物理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廣度上講,就是人們常說的“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從深度上講,指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要讓學生以前期學習為基礎逐步掌握新的知識。
3.結構原則。結構原則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對知識結構的教學,為學生構建良好、有序的物理認知結構。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從而整體、有序地對知識進行系列性的了解。
4.內化原則。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結構內化為物理認知結構。
5.反饋原則。反饋原則即是將大腦里的主觀的物理轉化為外部實際存在的東西,比如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釋有關的物理現象等,之后從外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評價,學生再根據反饋,改正今后的學習行為。
三、以《歐姆定律》教學為例闡述素質教育與高中物理的結合
1.高二學生學科知識現狀和能力分析。高二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階段中已經學習并掌握了電路方面的部分基本知識,學習了電壓、電流的基本含義,理論上而言已經完全具備了學習歐姆定律的能力。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現有教材中應用型的事例比較少,在實際的應用問題上,學生無法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思維和認知經驗,導致在學習方法上形成了無法突破的障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圖像教學法,利用ppt或者現場試驗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想到或者看到,這樣就更易于學生理解這方面的知識。
2.學生生活環境與心理素質分析。電和電路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事物,盡管不陌生,但是學生對電和電路的原理也不是很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依靠這一興趣,學生才能自愿并大膽地嘗試新事物并深入了解新事物,以此為課堂操作和教學打基礎。
3.課程設計。《歐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二冊第十四章第一節的內容,教學對象是高二理科生。歐姆定律是下一章恒定電流的基礎內容,它的重要性不需要多加證明,高二物理中的歐姆定律是對初中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實際的應用。本章按照如下的方案展開:首先從初中課本學過的基本電路知識引入歐姆定律,接下來解釋影響導體的電阻的因素,然后介紹半導體和超導體,在半導體和超導體的介紹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向往,再然后引入電功和電功,最后介紹在閉合電路中的歐姆定律。具體幾點要求如下:①課程目的: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掌握并利用圖象法分析問題,進行研究。②課程結構:注重全班同學的共同參與,調動課堂氛圍,因材施教,有利地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理解力。③課程內容:體現這門課程的公共基礎性和參與性,聯系生活展望未來,了解時代需求。④課程實施: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己思考、主動參與、團隊合作,共同討論并得出結論,最后由老師作總結并指出存在的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實現“人性化課堂”。
四、結束語
隨著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要求的提高,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視,高中物理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學校要加強對物理教學工作的重視,積極樹立科學的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提升教學團隊的教學素質,從而不斷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董曉莉.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1,(04).
[2]王大可.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8).
[3]歐偉.淺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9).
篇9
【關鍵詞】信息技術 物理教學 素質教育
教育部長陳至立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深刻的變革。作為物理教師,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的變革呢?
一、認識信息技術與素質教育的內涵
凡是能擴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術,都是信息技術。它主要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手段實現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顯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關技術。素質教育指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教育的完美結合的教育。運用信息技術實施物理素質教育,不是簡單的“疊加”“摻合”,而是使信息技術成為課堂教學內在的組成部分 ,使學生在德品素質、智力素質 、 審美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二、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實施素質教育
(一)信息技術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意義
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是要培養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物理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不能脫離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物理知識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如天文、地理、航天、能源等各領域。而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資源環境,它可以用各種相關的資源來豐富封閉孤立的課堂教學。物理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在傳授物理知識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就能更好地貫徹執行學校的教育目標,實施素質教育。
(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實施物理素質教育
在現行的物理新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素質教育素材,只要教師用心挖掘、靈活運用,終究會“吹盡黃沙始現金”,達到理想的素質教育效果:①讓微觀世界放大及讓龐然大物縮小。微觀世界看不見,摸不著,龐然大物又說不清,道不明。在過去的教學中,只能讓學生看看掛圖或用語言、文字加以描述,學生很難得到正確完整的認識與印象; 現在則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微觀世界加以放大,把龐然大物加以縮小,讓它們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學生眼前,使許多情景不言自明,讓錯綜復雜的情景圖文并茂,有利于學生獲取和理解。如:“布朗運動”“日心說”“地心說”“理想氣體分子運動模型”“原子核反應等”。②可做實驗的補充和難做實驗的模擬。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離開了物理實驗,物理學就不可能產生,更談不上發展,因此,要特別重視物理實驗,在信息時代也不例外,凡大綱要求做的實驗都要做,不能做的實驗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也要做。即使如此,許多實驗可能看不清,可能過于復雜,可能呈現的時間過短,可能無法長期提供器材讓學生動手,可能在教室中根本無法實施,但可利用信息技術來補充和模擬。如高二物理電學中的靜電場、磁場,我們都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還有我們高中階段做不了的實驗,如“α散射實驗”“原子核鏈式反應”等,也可以用相應的計算機技術或課件來展示在學生面前。
(三)運用信息技術滲透素質教育
新課標理念認為,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新型的教師角色。教學高一的“反沖運動”時,如果用傳統方法把內容照本宣科地講完,那么,這節課就會顯得生硬、死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這與素質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如果運用信息技術把這一節課進行優化,即把生活中的很多“反沖”實例,如火箭知識等,以資源的形式分類放在資源庫中,學習時給學生定好目標與任務,學生就會在目標和任務的指引和驅動下,自覺地在資源庫中尋找到相應的信息內容來進行分析、討論,最后總結得出結論。在反沖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槍、炮發射時的視頻;分析完物理過程后,可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講火箭知識時,則可讓學生觀看我國自行研究的載人航天過程的視頻。這樣,火箭的形狀、工作過程以及火箭反沖這一物理現象,學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總結完后,還可對學生講述航天工作者為航天事業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奉獻精神。
(四)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創造型人才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如在粒子物理研究中,科學家們設計了使兩個金核在高速狀態下發生碰撞而釋放大量的能量的現象來模擬宇宙大爆炸初期的高溫高能狀態,進而研究宇宙的形成與發展情況。在高中物理研究靜電場的性質時,就有“描繪靜電場的等勢線”的學生實驗,這個實驗的原理就是利用恒定電流場來模擬靜電場。在課堂的演示實驗中,教師可用不同的方式來模擬顯示電場線及磁感線。而信息技術則恰到好處地為模擬仿真物理實驗提供了技術支持,信息技術提供的這一切獨特優越的條件,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有限的空間發揮無限的想象,從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學習物理的快樂,并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信息技術下教師角色行為的轉變
篇10
高一階段的“自由演講”式訓練
首先,老師應當給學生信心和勇氣。高一的學生初次上講臺面對全班同學講話,需要勇氣和膽量。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這一步至關重要。這一階段老師要給學生充分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明確告訴學生: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人人都參與,無一例外。學生既知沒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學生宣布進行口語訓練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是:(1)課前要作好充分準備,盡可能演講自己寫的圍繞某一主題的一段話,也可以錄用平時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講內容不限,只要是積極健康;(3)用普通話,聲音響亮,讓每位同學都能聽清;(4)每節課原則上是一課一人,按學號輪流;(5)每人脫稿演講時間不超過三分鐘,不少于一分鐘;(6)同學上臺時,大家鼓掌歡迎,講完后,無論講得怎樣都應報以掌聲。結束后,老師作簡要評分。
高一階段的自由演講,由于內容不受限制,學生興致很高,可準備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內 容相當豐富。因此,從學生演講的內容看,有學生自我介紹的;有講自己興趣愛好的;有回顧自己最難忘的一 段經歷的;有談異國風情的;有講成語故事的;有講名人軼事的;有講熱門話題的;有說我的爸爸、媽媽的; 有談我的老師的;有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經驗的;甚至還有講我的弱點的等等,涉及面很廣。通過演講,無論 講者聽者,都拓寬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階段是口語訓練的起始階段,由于學生的自身素質、性格特點、心理承受能力、口語 表達能力都存在差異,演講的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對此,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那些膽量小、口頭表 達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不僅要及時鼓勵,更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講話結束,老師 評定分數時,要盡可能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信心和自尊。
高二階段的“命題演講”式訓練
“命題演講”是“自由演講”基礎上的提高,它符合認知規律,適應學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 課堂口語訓練活動深入下去的必然趨勢,否則活動就失去了生命力。
這一階段我采用兩種訓練方法:
第一種是以科代表為首,由各小組長、學習委員和同學代表組成“命題小組”,負責出演講題目。每次演 講后,由老師指定一名學生進行評分,并于課前向學生公布。這種方法要求學生根據題目快速構思、列提綱、 打腹稿,語言要連貫、流暢、嚴密。
題目由學生自己設計,他們的愛好、年齡、興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講的學生一般不會感到困難,大都 能較好地扣題展開,而且講得有聲有色。出題的學生,出于榮譽感、責任心,平時特別留心觀察生活,了解同 學的生活情況、性格特點,看書看報也勤了,思考的問題也廣了。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增 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學們在準備過程中互相競爭,各顯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潛力。
第二種是根據所學課文,由老師臨時命題,學生稍作準備,當堂演講。這種形式的演講,要求學生在充分 熟悉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像、歸納和總結,使某一局部的內容擴展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有時 給某個情節加個結尾,有時擴充某個內容,有時從課文中整理出一個故事。學生要完成這個訓練,不僅需要熟 知課文,還需具備一定的創造性和想像力。
這類口語訓練方式不僅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夠擴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 生的創造性和想像力。與高一階段的要求、內容相比,難度明顯增大,但只要老師使用正確的手段及時引導, 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完成這項訓練任務是不成問題的。
經過高二階段的練習,同學們的興趣更濃,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演講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項課堂活動,使 學生大面積地活動起來了,口語訓練成了知識、能力、思維等多方面的綜合訓練,而且寓思想教育、心理素質 教育于語文教學中,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其語文素質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高三階段的“即興演講”式訓練
這一階段是在前面兩個階段訓練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具體做法是:由老師任意指定一名同學上臺即興演 講一至三分鐘,不再受命題的制約,并由一名同學對講話同學的講話內容、結構、語言、儀態、普通話等方面 加以評論。要求充分肯定長處,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補充。教師作適當評點。
- 上一篇:安全設備設計
- 下一篇:簡述國際服務貿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