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護理特點范文
時間:2023-12-15 17:35: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的護理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新生兒 膿皰瘡 綜合治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16
新生兒的皮膚出現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中間發黃,周圍有一圈紅暈,利用針刺后可流出膿液,這就是新生兒膿皰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引起[1]。多見于出生4~10天的嬰兒。通常在室溫較高,濕度較大時容易發生,以面部、頸部、耳后、腋窩等處多見。輕者僅在這些部位出現散在米粒大小至黃豆大小的膿皰[2]。開始是水皰,皰內漿液很快混濁成膿皰,有的開始即為膿皰,皰周有炎性紅暈,皰壁薄,易破裂,破后基底為紅色糜爛面。有些皰呈膿性結痂,脫痂后無癍痕形成;重者膿皰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膚,可以出現發燒,腹泄,衰竭,甚至患肺炎,腦膜炎等全身癥狀[3]。如不及時救治可發生敗血癥甚至危及患兒生命。本文回顧性分析出生的新生兒,發生膿皰瘡治愈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其臨床發病特點、治療原則、護理及預防措施。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兒中,發生膿皰瘡87例,無全身癥狀者81例,累及全身皮膚感染,有發熱癥狀者6例,合并眼結膜充血、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流出者1例。追問母親懷孕史,大多數患兒的母親在懷孕晚期有白帶增多、陰道外陰不同程度瘙癢的陰道炎癥狀。考慮到用藥對胎兒的影響,均未做正規治療,陰道炎癥遷延至胎兒出生。
臨床特點:病情輕重不一,81例輕癥患兒皮膚上出現一些散在的米粒大小至黃豆大小的膿皰。患兒無其他不適。6例病情較重者,膿皰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膚,膿皰周圍皮膚發硬、發紅、彈性差。初發時為鮮紅色丘疹或水皰,迅速變為膿皰,周圍有紅暈,并且有糜爛及黃色膿痂,散在或融合存在。附近淋巴結腫大,并且伴有發熱、嘔吐、腹瀉、不吃奶、精神萎靡等現象。6例中有1例合并眼部感染,結膜充血有膿性分泌物。
治療方法:原則以局部治療為主,抗生素應用為輔。
輕癥患兒、僅用局部治療即可,具體為每天淋浴后,消毒大毛巾擦干,用棉簽蘸75%酒精消毒膿皰及周圍皮膚,消毒針刺破膿皰,擠出膿液并拭凈,再用75%酒精棉簽徹底擦洗創面即可。不用包扎,也不用上藥膏,自然干燥。但禁止在面部三角區擠膿點,只用酒精棉簽輕輕涂抹。對于病灶極小,無膿點形成的,可先行局部消毒,待其稍長大形成膿點再行處理,方法同上。
重癥患兒:配合應用抗生素。對于皰疹較大且多,有全身癥狀者,盡早應用抗生素,一般首選敏感性較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鈉40萬U,肌肉注射2次/日,連用3~5天,或靜滴80萬,每8小時1次。并發結膜炎的患兒,除以上2種治療外,需進行眼睛的局部護理。先用溫生理鹽水徹底清洗眼睛,拭凈分泌物,點氯霉素眼藥水,第天數次,直至無分泌物流出,結膜充血消失。
護理措施
首先對患兒進行隔離,患兒所用的一切用具必須消毒后專用,嚴禁混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流行。對出院患兒的衣物、被褥等徹底滅菌處理或焚毀。
嬰兒淋浴間、治療操作間應每天消毒,按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清潔。嚴禁非工作人員入內。
勤洗澡,勤換衣,保持嬰兒皮膚清潔干燥,尿布、被褥勤換,防止皮膚浸漬。
醫護人員、乳母患化膿性疾病時,不要接觸嬰兒[4]。
預 防
加強孕期健康宣教,主意個人孕期衛生,減少陰道炎癥的發生,對于妊娠晚期陰道炎患者,合理應用藥物治療,降低胎兒出生受感染的機會。廢除蠟燭包,讓新生兒處在寬松透氣的襁褓中。護理嬰兒、喂奶前,工作人員、乳母必須洗凈雙手,減少不潔手對嬰兒皮膚的接觸。切斷感染途徑,是預防新生兒膿皰瘡的關鍵。實行床邊消毒隔離,對患病嬰兒的用物進行滅菌處理或焚毀,禁止用于健康嬰兒,是防止疾病在新生兒中流行的重要措施。
新生兒膿皰瘡感染多來自母親、保姆或醫護人員不潔手,其次是嬰兒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這些細菌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但在成人并不致病,而新生兒皮膚嬌嫩,抵抗力差,加之傳統習慣將新生兒裹成蠟燭包,不透氣,使嬰兒的皮膚長時間處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故患病的機會增多。國內有報道,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療效也很好,但較復雜。我科采用的方法簡便,療效可靠,安全無不良反應。總結于此,供大家探討,或可借鑒,若能推廣,惠及更多患兒,使他們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韓鳳久.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41-42.
2 郭輝.現代中醫臨床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1.
篇2
關鍵詞:新生兒 生理特點 護理要點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48-02
出生至28天的嬰兒稱為新生兒,在此段時間內,對產婦和嬰兒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這段時間的細心護理對新生兒健康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針對這點要求,我們對新生兒護理需要重點注意的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1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
1.1 新生兒定義。從醫學的嚴格意義來講,從出生那天開始算起,到滿28日的嬰兒指新生兒,這28天是在延續胎兒的狀態,也是人們發育和成長的最基本階段。在新生兒時期內,嬰兒的各種調節中樞和臟器功能不健全,致使其機體抵抗能力極差,適應生活能力極低,比較容易發生一系列幼兒病癥,所以為了更加穩妥的護理新生兒,我們必須詳細了解并分析新生兒的生理特點[1]。
1.2 生理特點。①新生兒正常的皮膚顏色呈粉紅色,在出生后3-4天后,新生兒的皮膚會呈現出稍帶黃色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因為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引起的;②因為新生兒的呼吸中樞生長不夠健全,所以呼吸次數每分鐘大概為40次以上80次以下,比成人和稍大嬰兒的呼吸快;心率大概每分鐘120-140次。③要把新生兒的體溫基本保持在36℃-37℃之間,減少因為新生兒較弱的體溫調節功能和皮下脂肪較少帶來的體溫波動性;④新生兒的體重平均在3Kg左右,低于2.5Kg為低體重兒;⑤在出生10小時以內,新生兒排出的糞便顏色是黑色或者深綠色,出生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糞便的顏色會出現黑黃兩種顏色混雜的情況,嬰兒出生第四天以后才會排出較為正常的黃色糞便。新生兒每天排尿的次數保持在4-5次,在出生一周之后排尿次數每天可達到10次;⑥新生兒的胃呈現出水平位、胃容量較小、賁門括約肌松弛等情況,剛開始只能喂流食,胃容量也只能達到30ml,并且在喂食期間嬰兒很容易出現溢奶的情況[2]。
2 新生兒護理的要點
2.1 新生兒室的消毒隔離工作。在兒科病房內,應該專門設立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干凈整齊的新生兒病室,并安排專業護理人員時常對室內進行消毒。進入新生兒室的任何人都要進行全身消毒、并穿戴隔離帽子、隔離口罩和隔離衣,在接觸新生兒前必須洗手消毒。隔離患有傳染疾病的新生患兒直至康復后才可返回新生兒室,尤其是對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或者流行性腹瀉時,要迅速的對室內新生兒進行隔離,避免在室內蔓延流行疾病;醫護工作人員在治療護理患一般感冒癥狀的嬰兒時,要注意戴雙層口罩;新生兒室內必須進行基本的日常清潔,比較適宜的清潔方法是濕揩法,并在新生兒室內建立定期消毒以及大掃除制度。
2.2 適宜地環境溫度、濕度。新生兒在出生后就應該注意保暖,正確的做法就是使用溫暖的消毒毛巾擦干凈新生兒身上的羊水,并將其放入暖包。正常出生的新生兒室內的溫度最好保持在20℃-22℃,最適宜的相對濕度是55%-65%;對于早產新生兒,室內最適宜的溫度是24℃-26℃,最適宜的相對濕度是60%-70%。將體溫低于正常值的新生兒置于暖箱中,無條件者可使用熱水袋對其進行保暖工作[3]。
新生兒使用暖箱時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暖箱內的溫度要依據新生兒的出生體重和日齡進行調節,出生體重越輕、日齡越小的新生兒使用的暖箱溫度就應該越高。②作用溫度是暖箱真正的環境溫度,暖箱壁內表面溫度和暖箱內空氣溫度兩者按照60∶40作用后得出的平均值即為作用溫度,其中暖箱壁內的表面溫度是取室內溫度和暖箱內空氣溫度的中間值。例如,室內溫度為20攝氏度、暖箱內溫度為32攝氏度時,箱壁溫度約為26攝氏度,此時計算作用溫度得出:26℃*60%+32℃*40%=28.4℃。③暖箱應該在新生兒放入前預熱到所需溫度,并逐漸調節溫度,在短時間內不能對暖箱溫度進行急劇升降操作,暖箱內的溫度應該根據室內溫度適當調節;暖箱內相對濕度應該保持在50~55%之間。④在新生兒出暖箱前,應該逐漸調低暖箱的溫度,并對嬰兒進行過渡穿衣,在嬰兒旁邊適當加暖瓶,如果能夠把新生兒的體溫保持在36.5攝氏度,則可出暖箱[4]。
2.3 保持新生兒的體溫恒定。新生兒在寒冷、低溫的環境下抵抗能力較弱,易患呼吸道感染、新生兒肺炎等嬰兒疾病。所以在母體分娩后,應該立即對母嬰采取保溫措施,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以上,新生兒皮膚的溫度應該保持在36℃-37℃之間。
2.4 合理的喂養。正常出生的新生兒宜在出生后半個小時內開始喂食母乳。對于嬰兒來說,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僅營養豐富,還含有大量的免疫成份,易于消化吸收。任何乳制產品或食物都不能取代母乳的作用,及早喂養母乳還可以防止低體溫和低血糖,所以堅持母乳喂養是對新生兒健康的保證。在喂養過程中,如果方式不當會引起嬰兒嘔吐現象,從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此時將嬰兒抱起呈頭高位片刻或者側臥的方法可減少此現象。但如果母乳不足,可通過新生兒時常吸吮的方式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果分泌出的乳汁還是達不到新生兒的吸食量,可用母乳和牛乳相結合喂養。在給新生兒喂哺后,應保持嬰兒向右側臥的姿勢,并逐一觀察有無嘔吐或者溢奶的現象,防治新生兒吸入窒息。
吸吮能力較弱的新生兒,可以吸出母乳用奶瓶進行喂養,不能夠吸吮的新生兒,應使用滴管或鼻飼的方法。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對維生素A、C、D及鈣、鐵等礦物質的需要量較多,應該注意對其及時補充營養,以幫助新生兒的發育。
2.5 保證呼吸順暢。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應該注意觀察其呼吸節奏的變化,為了保證其呼吸順暢,避免出現溢奶和和分泌物阻塞新生兒氣道,應給嬰兒保持右側臥位或仰臥位,頭歪向一邊的姿勢。
2.6 保護新生兒的皮膚、粘膜。新生兒皮膚、頭、頸、腋窩、會陰及其他皮膚皺褶處容易出現糜爛,應該保持這些部位的清潔和干燥。為了防治出現尿布疹,每次換尿布后、尤其是大便后應使用溫水洗臀部,并用軟毛巾蘸干。臍帶未脫落前應保持干燥,勿受污染;臍帶脫落后,新生兒臍部容易潮濕,應使用75%酒精對其進行消毒。使用刺激性小的嬰兒沐浴露給新生兒洗澡,洗完第一次澡后,一般會出現新生兒紅斑,紅斑出現時不能捂的太嚴,這種紅斑一般會在1周左右后消退。奶間喂水可保持新生兒口腔清潔,避免擦洗出現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可每日涂1-2次1%的龍膽紫。一般不清洗新生兒的眼睛,但如果出現分泌物,可以使用溫開水或者消毒棉花蘸生理鹽水輕輕消除,如果有結膜炎,可以每日滴3-4次0.5%新霉素溶液或者0.25%氯霉素眼藥水。
2.7 新生兒的衣服和被褥。新生兒的皮膚比較嬌嫩,因此其使用的衣物、被褥等的制作材料要以純棉料為主,衣服要簡單易穿、柔軟舒適、干凈清潔、衣帶松緊度適宜,如果是舊衣物,還要注意清洗和消毒。在給新生兒更換衣服時要注意檢查新生兒足跟、腋下等部位的皮膚。新生兒使用的被褥制作材料要十分柔軟,并要進行清洗和消毒工作[3]。
2.8 新生兒的預防接種、感染。寶寶出生第二天即可接種卡介苗,以預防結核疾病;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1個月、6個月時需要接種乙肝疫苗,防止感染乙型肝炎。新生兒的適應能力和免疫力都比較差,因此要對新生兒的用具、食具、空氣等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消毒,貼身照顧新生兒的護理人員更要嚴格對自己進行消毒[4]。
3 結束語
在新生兒期間,家長、護理人員每天要對新生兒的心率、呼吸、體溫、心音、體重等身體情況進行觀察,并比對其吃奶、大小便、睡眠等日常生活的變化,觀察其面容、面色、手足溫度和顏色、有無溢奶和嘔吐、皮膚有無膿灶或出血點、肌張力有無異常等,以方便第一時間了解到新生兒的異常情況,避免新生兒感染疾病等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
[1] 二梅.新生兒護理安全的防范于對策[J].中國誤診雜志,2009(14):97-98
[2] 劉小娟.淺議新生兒護理的幾個要點[J].醫療科技,2012(12):254-255
篇3
關鍵詞:母嬰同室;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1-0123-01
隨著母嬰同室的建立,新生兒護理工作的模式已從過去長期實行母嬰分離、封閉式的集體護理轉變為有家屬和產婦直接參與的開放式護理。由于產婦及家屬對新生兒的感情特別投入,新生兒任何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此外大多數產婦初為人母,因地域、文化限制對新生兒護理知識不同程度缺乏,她們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兒護理方法,這給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2012~2013年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兒635例,針對其護理難點進行了相應的護理,效果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635 例產婦 其中初產婦577 例 經產婦58 例; 剖宮產441 例 經陰道分娩194 例。足月正常新生兒635例,胎齡37~42周,體重2500~5000g,住院3~7天。
2護理難點
2.1哺乳知識缺乏:(1)本組275例產婦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產后2~3天才開始有乳汁分泌,新生兒吸吮是"空吸",不能主動進行早吸吮,亦不能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造成吸吮次數少(
2.2對薪生兒生理表現知識缺乏:產婦和家屬對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生理性黃疸、女嬰陰道分泌物、假月經、"馬牙"或"板牙"等生理知識缺乏,易緊張焦慮。本組80例因上述原因導致焦慮。
2.3對新生兒日常護理知識缺乏:本組197例受傳統觀念影響出現以下情況:(1)認為室內不宜通風,對新生兒包裹太厚,保暖過度,導致體溫過熱。(2)注重新生兒睡頭型(后腦勺扁平),常取平臥位,造成溢乳或嘔吐。(3)留戀傳統"蠟燭包",用布帶捆扎新生兒四肢。(4)為新生兒"清胎熱",盲目使用大黃水、金銀花露等,導致新生兒嘔吐或腹瀉。(5)對新生兒臍帶的暴露法護理不夠理解。(6)不熟悉新生兒觸摸意義及方法。
3護理對策
針對以上護理難點,我院將健康教育與實際操作指導相結合,以母乳喂養為重點,結合新生兒的特點,采取以下對策。
3.1對產婦進行授乳知識教育:(1)應早開奶,早吸吮。講述初乳的重要性,及母乳哺乳的優點。告知初乳中所含各種的營養物質是初來人世的嬰兒需要的最佳食物。對新生兒的呼吸道及皮膚能起到保護作用,同時母親給嬰兒帶來更多的母愛和關心,有利于刺激母親早下奶,母嬰同室有利于乳汁分泌,保證足夠的乳量。(2)保持正確哺乳姿勢和方法。指導產婦如何進行哺乳,采用母親感到舒適的原坐著或躺著,母親能感覺到嬰兒吸吮動作緩慢而有力,嬰兒顯得輕松、愉快。母親也不感覺痛,如果嘴及下頜部能緊貼。可看到較多的乳暈,吸吮動作小而快,嬰兒出現煩躁甚至拒絕吃奶,則說明嬰兒含接姿勢不正確。母嬰同室進行哺乳有利于產婦了掌握新生兒的飲食規律,產婦按需哺乳,可提高母乳成功喂養的概率,滿足嬰兒營養需要。如出現腫脹,乳汁分泌不暢可以熱敷,進行按摩,讓新生兒吸吮用手輔助乳汁排出,反復進行,直至乳汁通暢。
3.2及時講明新生兒生理性表現:新生兒的生理表現也是產婦及家屬關心的問題,應多為他們講解這方面的知識。(1)生后1-3天,由于新生兒攝入少,排出水分相對多,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但不超過6%-9%。3天后體重開始回升。如體重下降10%,要注意加強喂養。(2)生后2-3天,由于新生兒體內紅細胞破壞過多,肝內葡萄糖醛酸轉換酶活力不足出現生理性黃疸,5-6天達高峰,10-14天消退,不需特殊處理。(3)生后3-5天受母親雌激素水平的影響,出現乳腺腫脹,如蠶豆至鴿蛋大小,多于2-3周消退,男女嬰均可出現。囑產婦勿用手擠壓,以防感染。部分女嬰生后5-7天陰道有分泌物或少量出血,1-3天自止。(4)少數新生兒在上顎中線或齒齦部位有散在黃白色、米粒大小隆起顆粒,生后數周或數月消退。通過及時認真的講解,80例產婦及家屬均能理解,并解除了緊張焦慮心理。
3.3傳授新的育嬰知識搖及時向產婦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方法,改變傳統的育兒方法,使其接受新知識。傳統的育兒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對護理知識缺乏和受傳統觀念影響,易導致新生兒出現各種病理狀況。最常見的就是新生兒嗆奶,新生兒消化道解剖特點已發生溢乳,教育產婦采取合適的姿勢和方法,減少溢乳造成的誤吸或窒息。告知其哺乳后,將新生兒豎起,并拍后背2~3min,或哺乳后新生兒采取側臥位;其次是空氣污染,受傳統觀念及習俗的影響,產婦在產后門窗緊閉,加之產婦惡露、出汗及大小便的異味常導致空氣十分污濁。新生兒的出生探視陪伴者眾多,各種細菌病毒也隨之帶入,新生兒的防御機制未成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要告知家屬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保證每日通風2次,每次30min,室內保持在22~24℃,55%~60%。對于新生兒的襁褓,應根據室內溫度進行調節,不易包的太厚,以四肢暖和為度。體溫保持在36~37℃。新生兒出生24h后應暴露其臍帶,對產婦及家屬講明,讓他們理解和掌握臍帶的護理方法。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拭臍輪和臍線端,保持臍部干燥、清潔,也能預防感染。及時向產婦及家屬講明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的區別,減少產婦及家屬的焦慮情緒。如新生兒哭聲響亮,婉轉,間歇期面色如常,屬生理性,可能是不良刺激導致的新生兒不適,產婦無過度緊張。
4討論
積極提倡教育母嬰同室喂養,認真指導其正確的喂養方法,減少誤區,有利于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減少了新生兒在育兒室的危險,增加了母子的感情,同時為新生兒的護理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
[2]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
[3]劉玲,劉均娥.臨床護理的交流原則和技巧.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73-874.[4]李國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理解與適應.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53-56.
[5]Egli GE,Egli NS,Newton M.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breast feedings on milk production [J].Pediatrics,1961,27:314-317.
[6]黃美凌,馮健懷,梁麗霞。母嬰同室443 例產婦需求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0,35(2): 封三
篇4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臨床治療
黃疸癥已經成為了新生兒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大量的聚集,從而導致血清膽紅素升高,具體主要表現在皮膚黃染,嚴重的時候可遍及全身,可以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大類。嚴重的病理性黃疸會損害新生兒的中樞神經,對新生兒的成長和發育是不利的。所以要求醫護人員對該類疾病有個清楚的認識,這對于黃疸的治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用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56例新生兒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關于黃疸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以黃疸癥狀實施就診,黃疸的具體程度為:重度黃疸3例、中度黃疸24例、輕度黃疸29例。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粘膜、皮膚和鞏膜黃染,其一般是根據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而定。其它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嘔吐、食欲不振、惡心、消瘦、腹瀉、腹脹等,部分患者可見大便色變淺、尿色深黃、乏力、貧血。
1.2護理特點
1.2.1密切關注患者病情
首先對所有患者進行母嬰血型、胎齡、喂養、體質量、分娩方式以及保暖情況進行了解和記錄,同時要經常對患者的體溫進行測試和記錄。除此之外,還要關注新生兒尿液、糞便的顏色變化,這些指標都可以用來反映黃疸病程的輕重。對于新生兒溶血病引發的黃疸,其尿液一般呈現醬油色,糞便則趨于白色,通過這些現象可以斷定黃疸是由膽道閉鎖引起的。如果新生兒黃疸從頭面部到四肢、鞏膜、手足心擴散,而且顏色趨于加深,則表明黃疸病情逐漸加重,這時要求家屬及醫護人員給予高度的重視。
1.2.2病理護理
對于血清膽紅素偏高的新生兒要通過藍光照射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此時要用黑色眼罩將患者的眼睛罩住,避免藍光對新生兒的視網膜造成損害,而且除了、會位需要用尿布進行遮掩外,其余部位均處于狀態,一般需要持續3-5天。光療過程中會導致不顯性失水增加,這時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補水,而且還要防止患者出現腹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還要按照醫囑給予患者適應的酶和白蛋白誘導劑,對酸中毒進行有效的糾正,從而有利于白蛋白與膽紅素的結合,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根據不同標準要求來合理控制液體的流速,禁止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從而有效的避免血―腦脊液屏蔽的開放。
1.2.3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對新生兒患者進行有效的飲食護理,因為黃疸患者存在吮吸無力的癥狀,從而出現了喂養困難現象,所以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采用間歇喂養、少量多次等方式,以確保患者對營養物質的需求。
1.2.4健康教育
大多數父母對黃疸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和認識,所以對她們進行相關知識的宣講工作至關重要,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黃疸疾病的認識,了解黃疸疾病的臨床癥狀和特點。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吃奶情況、精神狀態以及嬰兒各部位的顏色來了解新生兒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癥狀,對于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與醫生和護理人員聯系,以確保新生兒黃疸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人員還要經常與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家屬對于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詢問醫生和護理人員。
1.3療效判定
治愈:各種指標趨于正常,患者的皮膚黃疸完全消退,尿液和糞便的顏色恢復正常,復查時的血清總膽紅素也在正常范圍之內。好轉:各種指標趨于正常,患者的皮膚黃疸基本消退,血清總膽紅素趨于正常。無效:皮膚黃疸癥狀未見好戰,而且血膽紅素下降不明顯。
2.結果
56例新生兒黃疸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已見明顯好轉,僅有1例患者治療無效,總有效率達到了98.21%。
3.討論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指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從而引發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黏膜、皮膚和鞏膜出現黃染癥狀。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新生兒在出生第1周內發生黃疸的概率為40-65%。黃疸可見于多種疾病之中,而且其誘發因素比較多,不僅存在病理性因素,而且還存在生理性因素。目前,關于新生兒黃疸的報道缺乏一致性,引發該類疾病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母乳性黃疸、圍產因素等。由于新生兒的皮膚比較薄嫩,免疫能力比較低,從而極易發生感染現象,由感染引發的黃疸主要是以敗血癥和重癥肺炎為主,其不僅可以引發紅細胞破壞,而且發生的溶血還會導致膽紅素升高,進而引發膽紅素血癥。近些年來,隨著母乳喂養的推廣力度加大,導致母乳性黃疸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主要是因為早期奶量不足,導致新生兒腸蠕動緩慢,增加了腸肝循環和血清膽紅素濃度。圍產因素多以早產和窒息為主,窒息將會導致新生兒出現糖代謝紊亂、高碳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并且抑制了肝臟葡萄糖醛轉換酶的活性,進而影響了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孕婦及新生兒進行系統性的護理,可以有效的預防新生兒黃疸的發生。而且還要求助產護士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技巧,在分娩過程中要多與孕婦進行溝通,及時緩解孕婦的緊張情緒,以提高患者的分娩信心。在與孕婦溝通的過程中要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盡可能滿足孕婦的基本需求,如心理舒適和舒適。助產護理在分娩過程中要做到輕柔、集中、熟練,這樣可以減輕孕婦的疼痛。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的誘發因素比較多,這時就要求醫護人員和家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黃疸的基本臨床特點,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癥狀,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從而使病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
參考文獻:
[1]唐菊麗.85例新生兒黃疸發病原因及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8(26):49-50.
篇5
【關鍵詞】濕潤燒傷膏;新生兒紅臀;防治;護理
【中國分類號】R473.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19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MEBO on preventing& treating red buttocks of neonatus. Methods: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MEBO on the based of on routine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d buttocks rate is 2.98% on the third day ,and 5.97% on the fifth day in treatment group ;it is 18.46% and 23.08%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BO can prevent redbuttocks of neonatus. The treatment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MEBO; red buttocks of neonatus; prevention and cure ;nursing
新生兒紅臀又稱尿布皮炎,是發生在新生兒尿布覆蓋區的一種接觸性皮炎。新生兒皮膚細嫩,角質層很薄,血管較豐富,易受損傷及發生繼發感染。新生兒大小便不能自理,大小便后皮膚被浸漬,臀部經常浸泡在尿液或糞便中,受物理、化學物質的刺激易出現紅臀,文獻報道新生兒紅臀發生率為14.1%[1]。為了減少新生兒紅臀的發生,我們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采取濕潤燒傷膏涂抹臀部,預防新生兒紅臀,取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08年3月-2010年3月NICU住院新生兒,選擇入院無紅臀新生兒132例, 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7例, 男性35例,女性32例, 年齡為1 h~28 d,其中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1例,新生兒窒息25例,胎糞吸人綜合征11例,新生兒肺炎8例,新生兒臍炎2例。對照組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 年齡為1 h~26.5 d,其中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0例,新生兒窒息24例,胎糞吸人綜合征10例,新生兒肺炎8例,新生兒臍炎3例,年齡、性別、診斷、病情程度與觀察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分度[2]:輕度:表皮潮紅;重I度:局部皮膚潮紅,伴有皮疹;重Ⅱ度:局部皮膚潮紅,伴有皮疹,并有皮膚潰破、脫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爛或表皮剝脫,有時可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濕潤燒傷膏,規格40g/支。每次大便后及時用溫開水清洗肛周皮膚,然后用柔軟紗布擦干,保持局部皮膚干燥,用棉簽沾濕潤燒傷膏均勻涂在肛周皮膚表面,范圍以為圓心直徑5cm,厚度薄于lmm,好奇牌紙尿片包好。對照組,大便后溫開水清洗肛周皮膚,然后用柔軟紗布擦干,用紫草油外涂,保持局部皮膚干爽, 好奇牌紙尿片包好。
3 護理方法
3.1 新生兒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用溫開水小心洗凈及肛周皮膚,用無菌柔軟的布單或紗塊拭凈。保持局部干爽。
3.2 新生兒每次大小便清理后要及時涂抹MEBO藥膏,藥膏厚度不宜超過1mm,如有污染應及時清除殘存污染的藥膏,再重新涂抹藥膏。
3.3 對于局部有糜爛滲出的皮損,要先用生理鹽水或3%的硼酸溶液濕敷,待局部滲出明顯減少或沒有滲出后再按上述要求用藥膏涂抹。
4治療結果
兩組患兒紅臀發生率比較:兩組紅臀發生率有顯著性差異(P
5 體會
5.1新生兒紅臀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多發病。有研究表明,影響新生兒紅臀發生的因素很多,除常見因素外,性別、喂養方式、光療時間、便紙等因素與紅臀的發生有密切關系[3],也與霉菌感染關系密切[4],但發生的先決條件是糞尿對局部長時間的刺激致皮膚屏障的受損,在此基礎上繼發霉苗感染出現新生兒紅臀皮損的表現。在NICU 的患兒均行人工喂養,新生兒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機體防御功能差等易引起腹瀉。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使用藍光治療中,分解產物經腸道排出刺激腸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數增加。由于新生兒的皮膚很嫩,表層皮膚很薄,表皮層的角化細胞之間聯系很松,容易脫落;又因為皮膚基底膜發育疏松,新生兒期表皮與真皮間的聯系亦差,故表皮容易剝離。根據這些特點,排出的糞便及尿液產生氨類物質,氨類物質呈堿性,對新生兒皮膚刺激性較大,包裹的尿布在新生兒身體保暖條件下濕熱不易散發,氨類堿性物質誘人新生兒臀部表皮屏障,刺激皮膚而易引起臀紅發生[5]。因此.改善局部的潮濕環境,避免糞尿的長時間刺激就可以預防新生兒紅臀的發生[6]。
5.2美寶濕潤燒傷膏主要成分為黃芩、黃柏、黃蓮等,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因而可清熱解毒.止痛生肌,能有效保持創面濕潤和自溶作用,保護肉芽顆粒,減少傷口愈合過程中的繼發性損傷[7]。另外,因為紅臀是一種刺激、損傷反應,濕潤燒傷膏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多種化合物組成的有機混合物,能維持酶的活性,減少和阻止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C的氧化,以及防止過氧化物的形成,從而保護了細胞膜不受氧化破壞,在維持組織的正常新陳代謝具有一定作用,能明顯加強皮膚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增強其抵抗力; 另外,濕潤燒傷膏為油劑,能保護皮膚,局部外涂可防止大小便刺激而再次損傷。作者認為使用濕潤燒傷膏外涂治療新生兒紅臀操作簡單,副作用少,且療效顯著,創面愈合快,是節約開支,減輕患兒疼痛的有效方法[8]。
5.3 護理體會:對于NICU住院新生兒,在處理新生兒便后,常規使用濕潤燒傷膏外涂肛周皮膚,可有效地預防新生兒紅臀的發生,而且具有操作簡單,療效顯著的特點,值得臨床護理中推廣實用。但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護理規范和操作。
參考文獻
[1]馮麗琪,江瑜茵,李小微,等.影響新生兒紅臀發生因素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3.
[2]王麗霞. 兒科護理學[M].第一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9 .
[3]鄧玉琴.鹽酸酸金霉治療嬰幼兒紅臀[J].護理研究,2004,18(3B):556
[4]嚴藝,周廣玲,趙美玲,等.新生兒紅臀與局部霉菌感染關系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5):262~263.
[5]陳益群.新生兒紅臀原因及防治[J].河北醫藥,2001,2(23):148.
[6]曹靜波,郭英芳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照射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21) :3052
[7]王建萍.中西藥配合應用治療難治性褥瘡60例的效果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5):42
[8]李素香,常太芳,田慧敏. 濕潤燒傷膏在治療新生兒紅臀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雜志,2007,2(7):98-99
篇6
新生兒是指從出生后臍帶結扎開始到出生后28天內的小兒。由于新生兒呼吸中樞發育不夠成熟;胎盤血循環中斷。建立肺循環;皮膚粘膜柔嫩、血管豐富,易擦傷;體溫調世中樞尚未完善,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導致肺炎,硬腫的發生;新生兒腦相對較大,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較低,常處睡眠狀態;各種疾病的進展極易被忽視,加上新生非特異性免疫力不足,屏障功能差,對化膿性細菌缺乏抵抗力,易感染膿皰病。真對新生兒的這些生理特征,我們護理人員在執行靜脈輸液時,一定要嚴密觀察,加強責任心,及時發現每一細小病情變化,正確辯別是病理的,還是生理的而采取必要的處理。至今為止,筆者在高危新生兒病房已做11年的護理工作了,下面根據實際工作的經驗和體會將新生兒靜脈輸液的觀察要點和護理注意事項總結如下:
1.給新生兒輸液一般采用頭皮靜脈,實際操作時注意選擇適當部位,同時要清楚頭皮靜脈無靜脈瓣的解剖特點,從而選擇使患兒臥位舒適,活動時不易將針頭拔出的部位。輸液治療的患兒要包裹好,勤給患兒換尿布,因輸液患兒尿量相對增加。
2.在給新生兒輸液中,由于所用藥量較小液量也較少,且準確性高。因此所選用的吊瓶要小刻度的,一般為開放式吊瓶,在更換液體時,如先把藥物加人瓶內,再加入葡萄糖,盡管加液體速度很快,也會因一部分藥物先進入輸液管內而使輸入藥物濃度不均。故應先加入葡萄糖,或先將藥物稀釋再加入輸液瓶內。在新生兒常用的幾種藥物中注意各藥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如654-2可引起患兒顏面潮紅心率加快,且誤以為是病情惡化;酚妥拉明有時引起患兒嚴重鼻塞,不可從輸液管小壺給藥用于新生兒;葡萄糖酸鈣如輸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組織壞死,故輸葡萄糖鈣時要嚴密觀察,一旦輸入皮下;要及時用普魯卡因和酚妥拉明作局部封閉。
3.準確掌握輸液速度,速度過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腫和心力衰竭,過慢則不易糾正脫水酸中毒,難以保證入量,有些藥物還因配制時間過長而效價降低。甚至增強其毒副作用,有礙疾病的恢復,為此只有準確掌握執行醫生輸液計劃,根據患兒病種的不同面調節滴速。如肺炎合并心衰患兒輸液速度一定不宜過快,液量不宜過多,而靜滴甘露醇降顱內壓時要快速滴入。
4.輸液并發癥的觀察,是否有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靜脈炎、對膠布的不良反應、水電解質的異常、輸液反應及滴注青霉素,細胞色素C,血漿等類藥物時患兒皮膚有無紅疹等現象,如有應立即停止輸液,告之醫生,給予相應處理。
5.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新生兒疾病具有病情變化快特點,而患兒又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只能用哭聲、用日周顏面皮膚顏色、用呼吸、甩前囪張力、用吸吮力、反應能力、肌張力來表示,所以新生兒病房的護士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慈母般的心來對待每一位患兒,來度過工作時間的分分秒秒,它有可能為下一步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在可能決定~個小生命的生與亡。如新生兒呼吸衰竭,新生兒驚厥、新生兒顱內出血等有腦水腫的可能,密切觀察前窗緊張或隆起,瞳孔的變化,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對防止腦疝的發生很重要。還有,對于新生兒高熱的處理一般首先散包降溫,如果觀察不到,就有可能因患兒體溫調節中樞的不完善而導致硬腫,加上輸入的液體溫度一般都低于患兒體溫,在此更體現嚴密觀察新生兒輸液的重要性。
總之,高危新生兒病房的患兒,在輸液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只有掌握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及輸液規律后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兒病房護士所應具各的重要條件。同時不斷學習新理論,新技能,理論聯系實踐,以提高未來人口素質、提高護理水乎。
參 考 文 獻
[1]譚啟明,竇月玲.新生兒靜脈輸液外滲引起水皰原因分析及預防.護士進修雜志,2001.
篇7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195-01
近年來來隨著環境的變化,新生兒疾病逐漸增多,尤其是新生兒肺炎作為新生兒的主要多發疾病,其發病率也有上升的趨勢。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病,占新生兒死亡率的20%左右[1,2]。新生兒肺炎尤其自身的特點:由于新生兒剛脫離母體的小生命,自身的心肺以及呼吸等系統發育并不完善,氣管較為狹窄,容易導致肺炎的發生,另外再加上新生兒的自身的防御能力較差,因此其肺炎容易危及生命[3]。我院就新生兒肺炎的護理措施進行研究,通過觀察我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兒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兒肺炎的護理措施點,現將護理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兒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兒肺炎患兒。其中男性患兒65例,女性患兒有例55例,,年齡在1天-27天;足月出生的患兒有94例,早產兒有26例;患兒出生后的體重:其中有5例患兒小于2kg,其中有114例患兒的體重2.5kg-4kg。只有2例患兒體重大于4kg;患兒肺炎的類別患吸入性肺炎的患兒有74例,患感染性肺炎的患兒有46例,其中有21例患兒合并窒息,有32例患兒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腦病,有6例患兒出現硬腫癥。
1.2 護理措施
1.2.1護理環境 首先要保持室溫在23~28℃,使患兒的皮膚的溫度能夠達到36.5℃,這樣能夠降低患兒氧氣的消耗,糾正患兒缺氧的情況。同時要保證陽光充足,環境中的空氣新鮮以及干凈舒適。保持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
1.2.2供氧 當患兒出現呼吸氣促、唇周青紫者應立即吸氧。 為了避免患兒的鼻黏膜受到刺激,一般多采用頭罩式的給氧方式,根據患兒的情況給氧,對于足月出生的患兒給予氧流量0.5~1L/min,保持氧濃度為34%左右;對于早產兒給予氧流量0.3~0.5L/min,保持氧濃度30%左右[4]。在吸氧治療的同時密切觀察觀察患兒的癥狀是否改善。患兒安靜后,可改用鼻導管法,要間歇吸氧,避免出現高氧中毒。
1.2.3 保持呼吸道通暢由于新生兒的呼吸系統較差,咳嗽能力不足。如不及清理痰液容易出現窒息。首先給予時常改換,拍打背部,利于痰液松動,通氣。另外給予患兒吸痰時,吸痰管粗細型號要合適,而且動作要輕柔,壓力合適,避免過分刺激 ,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
1.2.4 喂養由于新生兒的熱量儲備能力較低,患兒處于病理狀態下容易較快的消耗熱量,容易造成低血糖以及低蛋白血癥。因此為了能夠補充足量營養和水分,以便增強自身抵抗力,首先應盡可能采用母乳喂養,每2h一次,到患兒恢復期時每次喂奶量為30~50mL,每3h一次。如喂奶時患兒口鼻周圍出現青紫、嗆咳,應立即停止,并予吸氧。
1.2.5病情觀察 新生兒反應能力差,肺炎初常無呼吸道癥狀,因此要密切觀察心率、呼吸,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蒼白,唇周青紫,拒奶時,說明病情較重,要積極搶救治療。 預防患兒出現心肺衰竭以及生命危急癥狀。輸液時,每分鐘以4~6滴為宜,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腫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量也不宜太多,按40~60ml/kg日計算。
2 結果
通過系統的護理措施以及積極地治療,120新生兒肺炎患兒中有91例治愈,有25例患兒病情好轉,另有4例患兒的家長放棄進一步治療。新生兒肺炎的總治療有效率達到96.7%。治愈的患兒無再次復發,無并發癥的發生。
3討論
肺炎作為是新生兒多發的疾病之一,是較為嚴重的感染性疾病[5]。如果延誤病情容易危及患兒的生命,因此在治療以及護理時,制定系統而科學的護理措施,控制感染,預防疾病發展是治療重中之重。對于秋冬季節出生的新生兒,要注意保暖,以及保持室內的空氣清新,保持環境的舒適,是預防新生兒肺炎的關鍵[6]。
綜上,通過觀察對新生兒肺炎護理措施實施發現,臨床上治療新生兒肺炎基礎上,加強對新生兒肺炎患兒的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積極做好搶救準備,精心護理,使患兒均能夠達到較為滿意的治療以及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衛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5-126.
[2]紅英,屈華芳.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病情觀察與護理[J].天津護理,2007,3(17):25.
[3]To J , Issen man RM, Kamat hMV. Eval uat i on of neurocardiacigals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yclicvomiting syndrome through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rate variability [J]. J Pediatr ,2007, 135( 3 ) : 363-366 .
[4]Haan J , Kors EE, FerrariMD. Fa m ilial cyclic vo miting synd rome[J] . Cephalalgia , 2006, 22(7) : 552-554 .
篇8
【摘要】目的 觀察舒適護理在新生兒黃疸雙面光療中的應用。方法 將2012年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50例黃疸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180,對照組17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觀察并比較分析兩組患兒哭鬧情況、有無吐奶、體溫是否正常(36℃—37℃)等指標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兒哭鬧率,吐奶率,發熱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新生兒黃疸雙面光療護理工作中應用舒適護理效果滿意,值得關注。
【關鍵詞】新生兒 黃疸 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機護理模式,它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會上達到最愉悅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新生兒生理特點使新生兒易出現黃疸,若不及時治療,其高膽紅素血癥可造成新生兒的神經損傷。藍光照射是我科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用方法。臨床應用舒適護理,降低新生兒光療時的不愉,使其安靜、舒適地配合光療,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350例。男168例,女182例,日齡0到10天,平均4天,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80例和對照組170例,兩組病情、日齡、胎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除經對癥治療外,每日根據患兒的黃疸程度光療。
1.2 藍光治療方法 根據患兒的胎齡、日齡、體重調節好箱溫適度,用黑布遮擋患兒眼睛、會,將患兒置入雙面光療箱,雙面光療時可不必翻動患兒。
2 護理
2.1 光療前的舒適護理
2.1.1 舒適外環境的準備 病室內潔凈、通風良好,配備中央空調,保持室溫24℃~26℃,濕度55%~65%。光療箱清潔、完好,調試箱溫至適中溫度,并以軟棉布覆蓋、固定于箱內準備放置新生兒頭部的一側,防止新生兒活動后撞傷前囟及耳、面部。光療患兒頭頸部汗液較多,應經常更換棉布,防止浸漬皮膚造成不適。
2. 1.2 新生兒的舒適準備 光療前給新生兒洗溫水澡1次,更換清潔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膚。沐浴后給予新生兒撫觸,有資料顯示撫觸可使新生兒吃得飽、睡的香,使他感到安全,自信,還可顯著地降低新生兒黃疸指數。護士以輕柔的動作給新生兒戴上眼罩、會陰罩,松緊適宜,避免新生兒煩躁不安,便于新生兒更好地接受光療。
2.2 藍光治療時的舒適護理
2.2.1 臥位舒適 長時間單一臥位對肢體皮膚的壓迫,可增加新生兒的不適,甚至造成頭顱畸形。新生兒不可能自行變換臥位,光療時護士必須協助新生兒左、右側臥位,俯臥位交替,并按摩背部皮膚。俯臥位時頭部應偏向一側,以防窒息。
2. 2.2 心理的舒適護理 我院的新生兒病房是無陪護病房,新生兒住院期間使親子間感情建立中斷。因此護士更應加強與新生兒的情感交流,光療時護士給予新生兒皮膚撫摸,播放柔和的音樂,可安撫患兒,順利接受治療。
2.2.3 喂養的舒適護理
新生兒尚未形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多數情況下實行按需喂奶,并喂適量溫水。新生兒食管較短,胃呈水平位,光療時不能抱起拍背,促進胃內空氣的排出,易出現吐奶。喂奶時可一手稍抬起患兒頭肩部,另一手將奶水充盈奶瓶前部喂哺,避免空氣吸入胃內。喂奶后仍將頭肩部抬起,輕拍背部將吞入胃內的空氣排出。為減少新生兒吸奶時耗費過多的力氣,可人為地間歇數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協助新生兒取右側臥位,減少吐奶的次數和窒息的危險。
2.2.4 皮膚的舒適護理 新生兒雙面光療時全身,無安全感,容易哭鬧,出汗較多,護士應及時擦干汗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受涼。定時更換尿布,防止尿液浸濕臍部而引起感染。光療時新生兒的大便呈墨綠色稀糊狀,次數多,便后及時用溫水清洗,臀部涂抹護臀膏,防紅臀,更換清潔尿布。
2.2.5 藍光治療時靜脈輸液的舒適護理 適用光療時需要給予靜脈補充水、電解質及輸注藥物的患兒。我院采用BD第四代小兒留置針穿刺,光療患兒盡量在四肢穿刺,因為頭部置針易被患兒上肢撓掉,光療時頭部出汗較多,留置針不易固定,這樣可以減少反復穿刺給新生兒帶來的痛苦。
2.2.6 監測體溫、箱溫 光療的患兒每2小時測體溫一次,使體溫維持在36-37℃之間,并根據體溫調節箱溫,當體溫>38.5℃時暫停光療,體溫正常后繼續光療。避免箱溫過高或過低,因為箱溫過高會引起新生兒發熱導致失水過多而脫水,過低則使新生兒消耗過多熱量,易受涼而感染或發生硬腫癥。
篇9
【關鍵詞】 新生兒病房;安全管理;風險防范;探討
護理風險是臨床護理當中客觀存在的難以避免的一種因素,既給患者帶來了危險,又對醫院造成了不良影響。在臨床各個科室當中,婦產科新生兒病房是護理風險較高的一個科室,在護理工作當中存在著較多的風險因素。現在大部分醫院實施無陪護制度,采取了24h的護士全過程護理模式,這使得護理工作的風險更高,責任更重,一旦出現新生兒死亡等惡性事件,極易發生護理糾紛。因此,新生兒病房要做好安全與風險防范管理工作,明確各種風險因素,采取針對性護理管理措施,最大程度減小風險或者是杜絕風險。
1 新生兒病房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
1.1 新生兒因素
由于新生兒沒有自我保護能力以及語言能力,一些細微的病情如果患兒不哭不鬧的話,需要護士仔細地觀察才能夠發現新生兒已經患病;新生兒代償能力較差,身體組織以及系統器官發育尚未完善,對藥物的難受性較低,因此在用藥之后容易發生不良反應;近幾年以來由于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新生兒的窒息、感染、先天畸形以及早產等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對這部分新生兒的護理難度非常大,而且患兒的疾病變化較快,極大地增加了護理的風險[1]。
1.2 護士因素
1.2.1 護士巡視病房不夠及時,在對新生兒輸注具有刺激性的藥液過程當中出現針頭脫出或者藥液滲出等情況的時候,無法做到及時發現,或者是進行處理延遲,此時有可能導致新生兒皮膚壞死或者是死亡;
1.2.2 在各項護理操作過程當中,有些護士沒有嚴格地執行查對制度,沒有一一核對新生兒的手圈、胸牌以及床頭卡,由于新生兒較多,如果不仔細核對比較容易出現差錯事故;
1.2.3 在對新生兒使用藍光治療儀、暖箱以及沐浴水溫的時候,有些護士在使用之前忘記進行調試或者是監測,導致新生兒出現燙傷等,從而引起護理糾紛;
1.2.4 新生兒尿布濕了之后,護士沒有及時進行更換尿布,造成新生兒的臀部皮膚出現破損;
1.2.5 由于新生兒沒有家長陪護,護士在進行喂奶的時候如果沒有專人守護的話,容易出現誤吸或者是嗆奶,或者是由于臥位不當吐奶導致誤吸引起新生兒窒息。
1.3 管理因素
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護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護士長等管理人員風險意識不足,護理人員的職責分工不夠明確等因素[2]。
2 安全管理對策
2.1 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加強護理質量管理,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保障新生兒病房護理安全的重要前提。根據科室力量,可以成立一個護理安全質量控制小組,主要人員是科室護士長、護理組長、護士長以及經驗豐富的護士共同組成,采取防控關口前移的策略,每周都要不定時地檢查各班人員的崗位職責履行的具體情況,護士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核心制度的執行情況,危重患兒的護理計劃以及具體的搶救護理措施等,還要仔細檢查護理文書的記錄情況,通過檢查以最大程度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及時進行糾正。同時,要嚴格執行護理不良事件的上報制度,將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及時報告給護理部,以便獲取指導性的意見與建議。科內每個月末的時候都要進行安全隱患討論以及護理缺陷分析,對于護理當中或者是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改進的建議與措施。另外,鼓勵護士主動地報告與患兒相關的一些非正常的事件,要堅持非處罰性的主動匯報的原則,以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將風險因素扼殺在搖籃之中。
2.2 加強培訓與繼續再教育
護士進入臨場護理一線之前,都經過了專業的學習與培訓,但是由于新生兒病房的特殊性,在在護理部進行培訓的基礎之上,還要根據新生兒患兒的疾病特點等因素,指派一名護理經驗比較豐富的護理人員或者是請一些新生兒患兒護理方面的專家對年輕護士進行綜合崗前培訓以及考核,培訓的主要內容有護理文書的書寫、各項操作技能與注意事項、一些疾病的特點與患兒表現、崗位職責以及護理的相關規章制度等。新進護士除了要參加護理部的考試之外,本科室每個月要組織一次考試,直到考核合格能夠勝任本職的工作。另外,在培訓的時候要注意適用性,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本科室實際案例進行培訓,做到學以致用。
2.3 加強巡視
由于患兒的病情進展較快,護士必須要加強巡視,積極做到勤詢問以及勤觀察,不能放過任何的有疑問的地方,發現問題及時向醫生匯報。通過對患兒的仔細觀察以及檢查來發現一些主要的疾病癥狀與陽性體征,爭取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高一些危重患兒的搶救成功率。同時,嚴密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密切觀察患兒的血壓、心率、體溫以及神態、瞳孔、末梢循環等的變化情況,詳細記錄患兒的出入量。
2.4 用藥護理
在對患兒用藥的時候必須要準確地執行醫囑,在用藥之前仔細核對醫囑與拿取的藥量,同時仔細核對患兒床號與姓名,要注意藥物的禁忌證、適應證以及不良反應,同時要了解患兒的用藥禁忌情況以及合并癥情況,以保證準確用藥。在用藥之后,護士先要對患兒觀察一段時間,在確定沒有不良反應的發生跡象之后在離開。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對患兒造成損害,護士根據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還要備好一些急救藥品。
3 討論
新生兒病房護理安全涉及到患兒住院的全過程護理工作,各個環節都有風險因素,給患兒帶來不可預知的損害。因此,醫護人員要積極查找護理當中存在的護理隱患以及護理缺陷,提高護士對護理風險因素的認知,盡力消除風險因素或者是降低風險所造成的損害,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篇10
通訊作者:楊西萍
【摘要】 目的 了解母嬰同室新生兒院內感染的現狀與原因,探討母嬰同室新生兒感染的臨床特點,以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分析2009年1月~12月筆者所在醫院母嬰同室新生兒院內感染情況,并進行原因分析。結果 新生兒院內感染率為1.12%,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為主。早產兒、低體重兒、娩出時窒息的新生兒院內感染率高于正常新生兒(P<0.01)。結論 早產兒、低體重兒易發生院內感染。建立院內感染監控網絡,加強新生兒院內感染管理與消毒隔離制度,能有效防止母嬰同室新生兒院內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 母嬰同室; 新生兒; 院內感染; 護理
新生兒室有效的管理對降低新生兒室院內感染率,保障母嬰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為了進一步探討母嬰同室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的原因及對策,筆者對2009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的1875例母嬰同室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產科2009年1月~12月住院分娩母嬰同室的1875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查閱每份原始記錄,填寫統計表格,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新生兒院內感染診斷參考文獻[2]診斷標準。
2 結果
2.1 新生兒感染情況 1875例新生兒有21例發生院內感染,感染率為1.12%,其中呼吸道感染1例,占4.76%;皮膚膿皰瘡18例,占85.71%;臍部感染2例,占9.53%。
2.2 新生兒院內感染病原菌 21例院內感染的新生兒病原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其次為大腸希氏菌。
2.3 新生兒出生時一般情況與感染關系 見表1。
表1結果顯示,孕周28~37周,阿氏評分在0~7分及低體重的新生兒其感染率相對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3.1 新生兒發生院內感染情況分析 本組住院新生兒院內感染率為1.12%,明顯低于文獻[3]報道,這可能與胎兒周期較足,醫護人員操作較規范,健康教育的開展,病室環境衛生較佳等因素有關。早產兒、低體重兒,娩出時窒息的新生兒院內感染率顯著高于其他正常新生兒(P<0.01),說明早產兒、低體重兒易發生院內感染。本組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皮膚膿皰瘡,與新生兒因體液免疫缺陷,防御機制未成熟,易致局部感染有關。
3.2 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原因
3.2.1 空氣污染是造成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重要原因。首先母嬰同室病房陪護人員多,探視人員雜亂,產婦多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分強調怕風,關閉門窗,使室內空氣不流通。其次與醫護人員也有關系,如醫護人員的查房及各種護理操作等,由于走動帶動氣流,許多致病微生物附在塵埃或飛沫上,隨空氣流動而氣揚,造成空氣污染。
3.2.2 工作人員的手污染,醫護人員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傳播媒介,如果醫護人員在查房、治療及護理操作過程中不按規范洗手,則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過手而傳播給新生兒。
3.2.3 嬰兒用物消毒不嚴或混用也是造成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重要原因,如嬰兒被套、衣服、尿布等消毒不徹底或有些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無菌觀念淡薄,執行制度不嚴格,使嬰兒用物混用,可直接或間接造成新生兒感染。
3.2.4 新兒自身因素 新生兒免疫器官發育尚未完善,機體防御功能低下,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弱,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體的侵襲,而早產和窒息時各種介入治療等危險因素也增加了院內感染的發生[4]。
3.3 預防新生兒感染的對策
3.3.1 建立院內感染監控網絡 筆者所在醫院成立院內感染管理委員會,院內感染管理科,配專職監控人員,每月不定時下科室督促。檢查各種微生物的監測情況,落實消毒隔離措施。
3.3.2 提高醫護人員的院內感染認識 定期組織醫護人員認真學習預防院內感染知識,觀看有關錄像,針對母嬰同室的特點,及時制定控制院內感染的具體措施,利用消毒、滅菌、隔離等主要手段,切斷其傳播途徑,以預防院內感染的發生。醫護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洗手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3.3 加強母嬰同室病房的管理 嚴格陪護探視制度,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向產婦及家屬介紹有關預防醫院交叉感染知識,減少探視人員,嚴禁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病患者入室探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做好清潔,定時開窗通風,病房內定期消毒,不定時進行空氣細菌培養,物體表面及醫護人員的手的微生物監測。患者出院后,床單無用物要進行徹底消毒,病房用紫外線照射。地面用有效氯消毒液進行刷洗。對從事母嬰保健的工作人員定期體檢,凡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一律不得參加母嬰醫療護理工作。
3.3.4 提高母親衛生意識,減少院內感染率 向產婦宣教母乳喂養的好處,同時要提高母親的衛生意識,防止發生院內感染,如母親喂養前須認真洗手,清潔,母親內衣應勤更換,尿布洗凈后用開水燙,并須陽光曝曬,以減少消化道疾病發生。母親患感冒時戴口罩,減少陪護人員,病房通風良好,定時空氣消毒,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3.3.5 加強新生兒護理 針對新生兒發育特點,應勤換尿布,避免污染臍部,每日常規處理臍部,發現污染及時更換。并注意皮膚皺褶處和外陰清洗,做好臍部,五官的護理。
3.3.6 做好新生兒用物的消毒工作 新生兒每天在經空氣、地面消毒的嬰兒浴室進行淋浴一次,并堅持一人一室一浴巾,新生兒用過的被服進入帶蓋的桶內,并單獨清洗晾干送高壓消毒,特別是對皮膚感染的新生兒,嚴格執行分組護理的隔離技術。
4 小結
由于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特點,所以進行有效的院內感染控制十分必要。母嬰同室病房院內感染的防護是廣大醫護人員日常重點的工作之一。只要建立全面、系統的管理制度,實施科學化、規范化的病房管理,并不斷加強醫護人員和相關人員院內感染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就一定能夠有效控制導致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大大降低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率。
參 考 文 獻
[1] 王江橋,邱燕玲,林偉玲,等.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調查及控制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2):1373-1375.
[2] 王樞群,張邦燮.醫院感染學.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90:274.
[3] 黃艷.住院母嬰同室感染136例分析.蚌埠醫學院學報,2003,28(6):526-527.
- 上一篇: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技術
- 下一篇:鄉村休閑旅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