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新型城鎮化建設匯報范文
時間:2023-12-14 17:51: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新型城鎮化建設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90個村莊將就地變新型社區
記者從山東省東營市住建委了解到,2013年納入全市重點推進的58個農村新型社區項目,計劃實施90個村莊,建設住宅23745戶,年內完成投資76.16億元。
截至目前,58個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36個,占項目總數的62.1%;累計開工戶數13186戶,占項目計劃數的55.5%。其中,2013年東營區納入重點推進項目11個,計劃建設住宅4759戶,當前開工戶數3225戶,占67.8%。河口區納入重點推進項目12個,計劃建設住宅3386戶,當前開工戶數2143戶,占63.3%。廣饒縣納入重點推進項目11個,計劃建設住宅6464戶,當前開工戶數2420戶,占37.4%。墾利縣納入重點推進項目11個,計劃建設住宅4860戶,當前開工戶數3517戶,占72.4%。利津縣納入重點推進項目12個,計劃建設住宅4276戶,當前開工戶數1881戶,占43.9%。
據市住建委工作人員介紹,東營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引導在城鎮駐地規劃建設農村社區,爭取利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城中村、城邊村、空心村、展區村搬遷改造和鄉鎮駐地村的整體改造任務;引導弱小村、空心村就近向中心村或鎮駐地聚集,對經濟基礎較弱、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偏遠村、純農村社區只做長期規劃,優先發展產業,待條件成熟后分步實施。
當前東營市農村社區建設主要形成了三種模式,一是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二是依托國家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三是市場化運作,由企業作為項目的投入主體,開發建設,建成后向村民出售。
市財政投入2.75億元建設小城鎮
東營市正在探索建立市建魯鑫村新農村發展基金,該方案已獲建行總行許可,基金的設立條件已基本成熟。 2013年,市財政共安排城鎮化建設資金2.75億元,已累計撥付1.07億元。各縣區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盡最大努力破解建設資金難題。東營區財政撥付3000萬資金,支持牛莊鎮陳莊、東龐社區建設。河口區堅持資金獎勵與政策扶持相結合,對按期完成任務的鎮街,給予100萬元獎勵。廣饒縣對鄉鎮從銀行貸款用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縣財政承擔銀行貸款利息的50%。墾利縣對率先實施的永安鎮惠魯、惠豐社區建設,墊付了1.8億元的啟動資金。利津縣決定從今年起,縣財政連續3年設立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資金,總額5000萬元,目前,一期啟動資金1000萬元已撥付各鄉鎮(街道)。
新型城鎮分為四個等級
按照“一主、四次、二十個小城鎮、二百個農村新型社區”四級新型城鎮等級體系目標,今年以來,東營市啟動了到2030年的《東營市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已完成初步方案匯報,年底前將完成規劃成果;組織編制了《東營市城鎮化發展規劃》,將于近期組織初步設計方案匯報;城市總體規劃修改方案已經通過城市總體規劃部際聯席會會議審議,正在報國務院審批中。各縣區也按照市里統一部署,根據本縣區的實際情況,積極調整規劃,科學布局。東營區對轄區四鎮進行了新一輪總體規劃調整,編制完成4項總體規劃、60余項詳細規劃、15項專業規劃、9個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河口區委托知名城市規劃設計院對轄區4鎮總體規劃和《河口區農村社區布局規劃》進行修編。廣饒縣編制完成了城市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編制了全省首家縣級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利津縣實施了新一輪城鎮體系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修編。
各區縣新型城鎮
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
新型城鎮,明確定位,突出發展特色,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構筑現代產業體系,以產帶城、以城促產。
東營區著力打造石油裝備產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黃河三角洲現代服務業基地,努力推動勝利經濟開發區二次創業,規劃建設了城南現代物流園和服務業集聚區;在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中,為社區優先合理安排產業發展用地,四鎮共規劃建設各類園區24個,園區發展勢頭良好。
河口區加快打造特色鮮明的農業強區,今年重點實施的過億元的農業重點項目11個;以河口經濟開發區、藍色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新高技術產業。
廣饒縣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全縣土地流轉面積3.4萬畝,草莓種植、高檔花卉栽培等特色農業逐步壯大;推進濱海新區開發,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
墾利縣明確了“一城一帶三區”總體布局,建設了食用菌工廠化養殖、生態蔬菜種植等21處特色園區,建成了黃河人家國際旅游度假區、天寧寺文化旅游區等景區景點,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單片海參養殖基地。
利津縣著力推動南部產業升級、北部開發破題、中部錯位融合發展,新建了北宋1萬畝花卉苗木基地、明集7000畝中小企業創業園,中部編制了《中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北部依托一期收回的7.7萬畝土地資源優勢,啟動了濱海新區開發建設。
像管理城市一樣管理新型城鎮
基礎設施建設好,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也得跟上,這樣才能提升城鎮化質量。
東營區進行“大城管”管理模式,推行“網格化”管理,建成城管監督指揮平臺和數字城管系統;開工建設各類社區服務平臺35個,實施235個社會化小區維修改造,創建生態文明社區13個、生態文明村居40個。
篇2
(城鄉一體化部分)
一、兩大平原區基本情況
我省***、***平原區域面積28.93平方公里,城內包括11個市的51個縣和農墾9個管理局的114個農場,593個小城鎮(276個建制鎮和317個鄉集鎮)、6272個中心村和28829個自然屯,人口2367萬。行政村數量多、密度高、主導產業主要為農產品種植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區域為農墾系統以現代化農業為生產為主,已初步形成的農場為中心的小城鎮規模,經濟基礎較好,城鎮發展空間較大,其它城鎮缺乏相應的產業支撐,經濟發展模式單一、基礎設施配套能力較弱,鄉鎮以集貿經營為主,城鎮吸納、轉移農民能力十分有限、區域城鎮化率較低。
二、兩大平原區域一體化工作推進情況
2010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黑龍江省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進方案》,方案明確了我省發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總體思路。推進工作分為啟動階段(2009年至2010年)、加速推進階段(2011年至2015年)和鞏固提高階段(2015年至2020年)。目前,在推動城鎮化建設和發展方式創新方面著重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科學編制城鄉規劃,為城鎮化建設指明方向,在全國率先完成377個市縣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全省66個縣(市、區)完成了《縣(市、區)城鎮村居民空間布局規劃》編制工作、組織開展了沿烏蘇里江四縣(市)《鎮村居民點布局規劃》和《縣(市)城村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全省已編制完成《縣市城村鎮體系規劃》25個、《小城鎮總體規劃》783個、行政村建設規劃4349個,規劃編制覆蓋率大幅度提高。
(二)深入實施城鎮化試點工程,努力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重點推進兩大平原區域內百鎮試、旅游鎮的“三供兩治”及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城鎮的承載力。目前,百鎮試點鎮開工項目 個,完成投資 億元,旅游名鎮開工項目 個,完成投資 億元,已有 個縣完成三供兩治項目。
(三)以失去三棚一草改造為重點,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和人民環境。
大力開展城鎮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改變城鎮面貌,制定出臺了《全省撤屯并村規劃綱要》總結推廣了城鄉一體化型、宅基地置換型、新型壓區型、村企共建型和屯鎮新建型五種模式,全省撤并自然屯770個,促進了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
(四)積極推動場鎮共建試點工作,按照規劃一體、管理一體、社會事業一體、組織推進一體、政策趨向一體的原則,制定省級政策的支持政策,全局推進鶴山農場與雙山鎮、雙農場與 德鎮兩個場鎮一體化試點建設。目前,雙-鶴、雙- 一體化建設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雙-鶴一體化建設總投資1.62億元,完成了公路、供熱和居民安置小區項目,雙- 一體化建設總投資4.4億元,完成了居民安置小區、公路、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在管理體制上實現了干部交叉任職。
三、兩大平原區域一體化發展目標
按照統籌規劃,強化銜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易后難、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典型引路。基本原則,到2015年兩大平原區現代城鎮體系趨于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日益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城鎮產業支撐作用顯現,縣城(試點鎮)集原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到2020年,兩大平原區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公園區型、商貿型、旅游型小城鎮、農業現代化產業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良、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縣城、農墾、森工城鎮和特色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實現區域城鎮化。
(一)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到2015年,撤并3700個自然屯,重點打造建***、紅興隆、北安等區位優勢明顯的中心城鎮,城鎮化率達到62%,到2020年全省累計撤并5700自然屯,全省要打造30個5萬元人口的小城鎮,70個3萬人口的小城鎮和200個1萬人口的小城鎮、城鎮化率達到65%。
(二)城鎮基礎設施日益健全,到2015年區域為縣城、中心鎮及中心村供水普及率90%,縣城供熱普及率70%,中心鎮供熱普及率50%以上,縣城供氣普及率60%,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60%,中心鎮污水處理率30%,中心村污水處理率20%,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60%,中心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30%,中心村垃圾無化化20%,縣城中心鎮及中心村綠化覆蓋率達到20%以上。
到2020年,區域為縣城、中心鎮及中心村供水普及率95%,縣城供熱普及率80%,中心鎮供熱普及率60%,縣城供氣普及率70%,縣城污水處理率70%,中心鎮污水處理率40%,中心村污水處理率30%,縣城污水處理率 。縣城中心鎮及中心村覆蓋率達到30%以上。
(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到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中心村收入7000元,城鄉居民居住面積28平面,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中心村收入11000元,城鄉居民居住面積30平米。
四、兩大平原區域一體化推進措施及政策建議
兩大平原區域涵蓋了我省發達地區、較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以及油田、礦區、農墾、森工四大系統,結構層次,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在推進區域一體化建設中,應科學規劃城鎮功能布局,合理確定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逐步形成結構優化、層次分明、功能互初、布局合理和理有序的現代區域城鎮體系。
(一)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城鎮建設體系
以哈爾濱市區、齊齊哈爾市區、大慶市區為代表的發達地區應重點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利用資金優勢加大對周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利用信息技術優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革城鄉發展。構筑以工業為主導的新型經濟結構,以工業化全面振興農村經濟。以雞西市、綏化市、黑河市等為代表的較發達地區,應重點壯大縣城經濟、增強縣城經濟綜合競爭力,充分發揮縣城區位特點,多形式發展縣城經濟,其它不發達地區應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投入和機制,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鎮化承載能力
堅持統一規劃、配套建設、協調發展的原則,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重點推進城鎮道路、三供兩治等項目建設,省級建設財政設立了專項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城鎮土地出讓金返還機制,整合國民對保障房、棚改工程、泥草房改造、三供兩治等專項資金國,采取招商、貸款貼息、特許經營、合資工作,向城鎮化建設傾斜,加大市場化工作力度。
篇3
針對目前禹州市開展農村居住環境改造提升工作。近期,禹州市規劃局組織了對禹州轄區內部分村莊的實地調研,現把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禹州市村莊的基本情況
(一)我市村莊現狀
禹州市全市域面積1461平方公里,轄城區4個街道辦事處(潁川辦、夏都辦、韓城辦、鈞臺辦),18個鎮(神垕鎮、方山鎮、順店鎮、無梁鎮、鴻暢鎮、梁北鎮、古城鎮、火龍鎮、文殊鎮、鳩山鎮、褚河鎮、郭連鎮、范坡鎮、朱閣鎮、淺井鎮、張得鎮、花石鎮、方崗鎮),4個鄉(萇莊鄉、小呂鄉、磨街鄉、山貨鄉)。共657個行政村,2056個自然村,5100多個村民組,每平方公里約1.4個村莊。全市現有總人口約130萬,常住人口113萬人,流動人口約17萬人,城鎮化率42.8%。
禹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厚重,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其夏禹文化、鈞瓷文化、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之稱。禹州現存地面歷史文化遺存2400余處,**年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目前,禹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工作中,針對全市657個行政村的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局已統籌考慮,充分結合規劃管理工作實際,已制定實施方案,對于每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將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實地調研和深入座談的基礎上,以村規民約為指導,正在科學規劃編制各村莊規劃。目前正分批次進行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全市已完成村莊規劃編制267個(含傳統村落,其中傳統村落共52個:16個已完成評審,25個完成規劃待評審,11個正在編制)。
(二)村莊改造提升的特征
禹州市現階段特色農業發展優勢明顯(紅薯煙葉種植、三粉加工、中藥材種植),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突出,生態類型多樣,水資源較為貧乏。
農業地區村莊現狀按照特征分類,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①村莊數量眾多,空間分布不均,西部山區村莊建設分散,自然村較多。如:鳩山鎮李村就包含14個自然村;②部分現狀“空心村”現象明顯,土地浪費嚴重,有的村莊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如:張得鎮、小呂鄉、范坡鎮,以及西部山區;③煤炭開采區村莊房屋存在安全隱患,有些已經實施了村莊的整體搬遷。建設的比較好的有磨街鄉的大澗村、孫莊村、玉泉村,方山鎮的莊溝村,鴻暢鎮的李金寨村等。④沿路建設時有發生,受長期以來馬路經濟的影響,部分村莊沿路建設情況比較嚴重。如:張得鎮、小呂鄉、花石鎮;⑤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相對滯后,居住環境較差。如:一些山區村莊,一些相對偏遠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的村莊。
(三)村莊環境改造提升規劃建設
近年來,禹州市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統攬“美麗禹州”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啟動了一批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了文殊鎮陳南社區、神垕鎮鳳陽山社區、褚河鎮小劉社區、磨街鄉玉泉社區等12個新型農村社區,這些社區大部分已經建成投用。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對農村村莊以整治提升為主,著重進行村容環境治理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其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提升,逐步縮小了城鄉差距,共打造人居環境先進村290個,美麗鄉村117個,美麗鄉村群10個,創建省級生態鎮6個,省級生態村29個。我市被評為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先進縣。我市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了《總規綱要》省級評審,《市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基本完成,規劃形成“中心城區-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基層村”五級城鄉居民點體系。對產業基礎相對較好的村莊優先編制村莊規劃,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優秀民風民俗,正在編制歷史文化民村保護規劃和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的村莊有4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問題是當前農村改造提升建設的主要瓶頸。由于村莊的改造提升規劃建設,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農村經濟發展不均衡,也使得大量的村莊沒有經濟能力去進行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
(二)農村人口的規劃意識較為薄弱。相對于城鎮人口而言,農村村民的規劃意識較差,規劃宣傳少,亂蓋亂建、不服從規劃管理現象較為普遍。
(三)鄉鎮規劃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一些鄉鎮的規劃管理人員,專業技術較為欠缺,難以形成高效的指導,且鄉鎮分管領導更換較為頻繁,總體業務素質相對較低。
(四)有些村莊受自然條件限制發展困難。部分村莊地處偏遠,村莊所處位置自然環境較為惡劣,其規劃建設難度大,基礎設施修建困難。
(五)整治空心村辦法不多復耕率低。雖然也有一些村莊在空心村整治中創新了一些辦法,給予了有效解決,但大部分空心村改造進展慢,政策的引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復耕率低也導致了建設用地指標的匱乏。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當前村莊環境改造提升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村鎮規劃編制力度。1、督促萇莊鎮、鴻暢鎮、方崗鎮、朱閣鎮、郭連鎮、順店鎮等鄉鎮進行總規修編工作。 2、鴻暢鎮、花石鎮和淺井鎮三個歷史文化名鎮初步規劃已編制完成,2019年需督促進行評審及其他后續工作;3、對財政局審定的18個傳統村落規劃進行費用請示、招投標、并督促規劃編制進展工作。(18個傳統村落包括神垕鎮東大村、鴻暢鎮冀村、山底吳村、無梁鎮王家村、龍門村、高垌村、張得鎮張西村、方山鎮方山村、鳩山鎮天垌村、魏井村、朱閣鎮大廟村、磨街鄉黃溝村、關廟村、青山嶺村、萇莊鎮萊溝村、五坪村、古城鎮獅子口村、淺井鎮麻地川村)4、申請財政資金對未進行傳統村落規劃編制的村莊進行傳統村落規劃編制。5、督促需做村莊規劃的鄉鎮積極進行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二)區別對待,分類推進。結合國家和省關于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按我市新農村建設規劃要求,堅持“發展中心村、保護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原則,根據村莊所處的處置及產業等,結合禹州市村莊發展實際,將村莊劃分為城鎮化改造型、重點提升型、整治完善型、建議搬遷型和特色保護型五種發展類型,制定異質化發展路徑,以“配套提升為主、改造重建為輔”,分類指引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村落。對城鎮化改造型村莊,按照城鎮社區或城市居住區建設要求,生產和生活方式轉型,以改造重建為主,為城鎮和產業發展騰讓更多建設用地指標;對重點提升型村莊,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搞好環境整治和設施配套,整合現有資源,調整完善功能布局;對整治完善型村莊按照傳統村落建設要求,整治空心村,改善村容村貌,以配套提升為主;對建議搬遷型村莊,遷入附近的城區或鄉鎮、就近并入中心村建設,或合并部分遷并村進行異地新建;特色保護型村莊,在保持村莊現有基礎格局、布局形態、建筑風貌的前提下,對現有建筑進行保護、修繕和改造,對村莊環境進行美化。
(三)廣開渠道,加大投入。一是充分爭取上級資金。國家每年都會投入巨資支持民生項目建設,要緊跟國家投資政策方向,加大力度,及早做好項目前期各項工作,對符合上級投資政策的項目進行整合,爭取更多的農業項目納入國家項目建設的盤子,爭取到更多的資金,為我市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對已經爭取到的上級資金項目,盡快開工,加快推進;二是建立和完善財政投入機制,財政新增投入向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對上級資金項目的配套資金列入年度財政一般預算,按時足額撥付;三是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財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積極籌資投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籌資體系。加大農村社會事業投入。
(四)重視宣傳,加強引導。新農村規劃建設涉及面廣,必須加強宣傳,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一是加強新農村政策宣傳。向群眾大力宣傳國家、省、市關于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方針政策,增強農民的主體意識;二是加強規劃法規的宣傳。增強農村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認識到規劃管理的嚴肅性和強制性,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三是加強規劃編制工作的宣傳。使農村干部群眾充分認識規劃在提高農村居住環境和質量、加快農村發展等諸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群眾轉變觀念,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共同參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注重培訓,強化管理。積極組織對鄉(鎮)領導干部及從事村鎮工作的人員的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專家介紹好的思路和理念,學習借鑒外省、外市的好做法、好經驗、好理念、好思路,重點培訓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規劃建設知識,不斷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新農村規劃建設。每個村都要確定相對固定分管村規劃規劃建設的村干部,經培訓后,負責管理本村莊內的規劃建設工作。
篇4
關鍵詞:許家湖 發展經濟 重點工作 調查
許家湖鎮是市級優先發展重點鎮,總面積208平方公里,轄121個行政村,12.6萬口人。為全面了解許家湖鎮域經濟的發展情況,準確把握優先發展重點鎮的現狀,加快重點鎮的發展步伐,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縣統計局組織專門力量,進行了專題調研,就相關問題作了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現將基本情況匯報如下:
一、重點鎮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一)工業重鎮戰略強勢突破。
許家湖鎮始終咬定工業重鎮不放松。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突出招大引強,招商引資實現了從“數量招商”到“質量招商”的轉變。全鎮共引進投資過億元的重點招商項目3個,合同利用外資4.8億元。鼓勵現有企業加大投入、工業規模不斷擴大,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1-6月預計實現工業企業總產值47億元,利稅4.3億元,分別完成年計劃的54.8%和51.5%;新培植規模以上企業3家;完成工業技改固定資產投資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80%,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7個。被縣委、縣府授予“全縣招商引資工作先進鄉鎮”和“全縣工業和民營經濟工作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二)現代高效農業迅猛發展。
該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為方向,突出區位優勢和農業特點,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一是農業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全鎮種植生姜達到5萬余畝;楊樹豐產林2800余畝、林下經濟3000余平、精品果園1000余畝;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15000余畝;畜牧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0處。二是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8家;新發展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0個,工商注冊登記達到61個。三是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提升。“沂蒙”牌生姜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榮譽稱號,成功舉行了第二屆“金龍珠”杯沂蒙姜王大賽,擴大生姜知名度,拓寬市場銷售渠道,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畜牧業生產先進鄉鎮”和“全縣果品生產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三)旅游業工作實現了新突破。
按照“五個一樣”的要求,全力推進旅游業提升發展。2011年4月份,東方瑞海國際溫泉度假村榮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暨中國四星級飯店,8月份龍崗旅游集團成功入選中國旅游景區協會副會長單位。10月份山東龍崗旅游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省內第一家旅游上市企業。11月份,通過山東省旅游強鎮驗收。2012年1—6月份,預計接待游客86.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9億元,門票收入5622萬元。目前,全鎮擁有4A級景區2處,4星級飯店1家。全鎮旅游業和三產服務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旅游工作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四)重點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自該鎮被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市優先發展重點鎮以來,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全鎮上下積極謀劃,迅速開展工作。一是確定了“一二三四五六”重點鎮建設總體思路。高標準完成了《許家湖鎮總體規劃》。二是圍繞重點鎮建設,積極實施了基礎設施配套、環境綜合整治、鎮駐地改造提升和農村社區建設“四大工程”。 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小城鎮建設示范鎮”榮譽稱號。沂水縣幫扶組安排撥付100萬元農村公路補助資金用于許家湖鎮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重點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也面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設用地指標不足,制約了工業園建設和項目落地,遠遠不能滿足城鎮建設項目、旅游開發及工業園區發展的需要。需要進一步研究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土地整理中指標分配的新辦法。
(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鎮駐地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發展水平與工業化發展水平不相符,未形成較強的承載和吸納能力和良好的招商發展環境,離打造小城市的標準、省級開發區的規模還有差距。
(三)城市運營經驗不足,缺乏融資平臺。完成城鎮建設大跨越需要投入資金較為龐大,籌集后續資金較為困難。基礎設施建設中市場化融資手段不足,在融資方式上,習慣于依靠上級扶持政策,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化運作、大資本運作、社會化運作、企業運作的作用,項目建設先期啟動資金短缺。
三、對優先發展重點鎮的思考
(一)規劃用地,合理運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創新土地管理模式,打破土地資源瓶頸,助推經濟發展。按照“一產集約、二產集聚、三產集優”的原則,通過規范土地流轉,合理引進利用社會資金,策劃落實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充實完善主導產業,達到以項目為載體,抓項目帶產業,上項目促開發,靠項目調結構,實現多元支撐的經濟發展格局。農業生產進一步做好農業特色示范園區建設,提高農業機械現代化應用水平,同時積極鼓勵農民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權,用股權參與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價值化和有償化促進特色農業的發展。
(二) 應走專業化道路,集筑主導產業,突出自身特點。中西部小城鎮也有機遇,這就是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目前,大城市的產業正由勞動密集向資金密集型轉型,抓住契機,招大引強,充分利用自身資源走專業化發展之路。首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集中發展力量,做好一、兩個主導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其次,不要盲目追求高科技,多發展實用技術。且要高度關注能人經濟。小城鎮不好留人才,若實在沒有別的資源,幾個能人也能帶動經濟。多關注傳奇書記、傳奇企業家之類的人物,支持他,培育他。
篇5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發改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縣強、民富、生態美”的戰略目標,認真履職,從發改工作職能出發,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做好綜合經濟工作,當好縣委和政府參謀助手。一是起草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根據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目標要求和“十二五”規劃目標,合理確定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等各項指標,編制完成《縣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并經縣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對指導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牽頭草擬全縣固定資產投資考評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及服務業增加值GDP比重等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發展。年初,組織班子分管領導和相關業務人員到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及企業調查了解2014年經濟新增長亮點、固定資產投資重大支撐項目、項目儲備等情況,關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及時給予指導。重點負責落實好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任務,會同統計部門制定《投資目標任務分解方案》,指導鄉鎮完成好投資增長目標,通過加大上下溝通對接力度,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保六爭五”的發展目標。1-9月份,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09億元,增長35.8%,增幅居全市第3位。同時,強化經濟運行分析預測,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經濟運行情況,定期向縣人大匯報計劃執行情況。二是精心編制專項規劃。省委省政府已原則同意將縣列入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現已編制完成《縣重點發展生態產業構建新型城鎮化試點方案》(修改稿)和《省縣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重點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初稿)。同時,積極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有關前期準備工作,認真制定《縣“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態度,全力編制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加符合發展規律,更加反映群眾意愿的發展藍圖。三是協助完成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完成了《市生態縣建設規劃實施—階段性評估報告》,已通過市環保局對我縣的復核驗收。四是扎實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各項工作。牽頭完成“促改革調結構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自查工作并上報市級部門,牽頭綜合惠及類政策推動落實工作,并在縣電視臺做了《關于貫徹落實省發改委支持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加快發展十五項舉措》政策解讀。
(二)大力實施項目帶動,促進我縣經濟加快發展。我局不斷強化干部隊伍的項目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把爭取發展和項目資金支持,作為發改工作的第一要務,作為搶抓機遇、夯實基礎和提升長遠競爭力的根本舉措。一是不斷完善項目儲備庫。根據市政府下達的2014年項目儲備任務要求,我局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調研,認真挖掘、篩選項目申報進入市級儲備庫,截止8月31日,共收集交通、能源、工業、農業、社會事業、創意產業等市級儲備項目64項,總投資323億元。牽頭落實匯總縣為民辦實事項目44個,五大重點行動計劃項目247個,全縣比照享受蘇區項目251個。二是做好項目申報工作。根據省發改委《關于抓緊做好申請201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編報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由局領導班子和業務股室干部分成兩隊,深入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進行政策解讀和項目對接,指導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做好項目的生成、儲備和對接工作,爭取更多項目進入省市國家盤子,努力推動我縣發展項目化。目前,牽頭交通、經貿、住建、水利、環保等部門收集整理了“六大提升工程”有關項目165個,合計總投資100.58億元(不含高鐵、高速公路及小型堆核電項目)。三是精心策劃包裝項目。根據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策劃包裝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三類合計56個項目,估算總投資224.67億元,其中擠入全省重大建設項目(科學發展、跨越發展)13個;列入省政府會議研究通過的全省重大建設項目17個。四是申報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試驗區項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市申報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試驗區項目策劃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牽頭篩選匯總申報全縣軍民融合發展項目135個,總投資266億元。五是做好項目建設用地摸底。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牽頭對全縣2014年建設項目用地、用林及資金需求等要素保障進行摸底,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六是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截止10月底,經發改渠道爭取的項目資金達6630.3萬元。
(三)主動作為,認真做好服務工作。一是努力構建便捷的投資審批平臺。今年市委、市政府下放三批涉及發改局審批事項,審批權下放后,我局著重從五個方面下功夫:一是主動承接,主動作為,在實施過程中及時與上級發改部門進行溝通;二是加強學習,并對相關的業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三是進一步明確審批事項并及時授權窗口審批;四是完善窗口告知單的內容,一次告知到位;五是梳理并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同時加強對社會風險評估的把關和督促檢查項目安全生產工作。所有審批項目均已授權到窗口審批。截止10月底,已審批(核準、備案)項目75個。二是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確保投資較快增長,保持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日常工作中著重加強對重點項目的調研跟蹤和協調服務,利用重點項目協調會、政銀企對接會及經濟形勢分析會等形式,定期向縣主要領導匯報重點項目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努力促使項目早日建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年度我縣列入省、市級在建重點項目21個,總投資59.8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6.50億元,比2013年增加6.53億元,增幅65.33%。統計到10月份,全縣已完成完成投資19.75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19.7%。據此進度及往年完成情況,預計全年能完成投資計劃的140%,完成投資23.1億元。三是加大項目建設監督管理力度。加強規范管理,嚴把政策關,認真按照有關規定對審批項目進行事前公告和事后公示,同時嚴格執行審批、核準、備案的相關規定。會同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深入項目工程點,了解項目工程質量、建設進度、安全生產、資金使用和廉政建設等情況,強化項目的監督管理,確保項目取得預期效果。四是認真做好項目對接工作。積極參加第十二屆“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充分利用“6.18”平臺為我縣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2014年我縣共征集各種技術需求25項;開展4場對接活動;完成新對接合同項目50項;收集了10張以上高質量,畫面清晰的城市形象照片、旅游景點照片,作為“宣傳城市形象為主”的館布館題材;推薦省祥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碳纖維調溫護具為館參展展品;邀請保加利亞索菲亞科斯廷布羅德研究院、農林大學、省農科院等6位國內外專家參會;收集并向企業適合我縣產業發展的“中國農業大學”項目成果100項;爭取到項目成果轉化扶持資金項目3個,合計105萬元。五是加強企業上市服務工作。鄉下廚房食品有限公司、圣陽白水洋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列入省、市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鄉下廚房食品有限公司和高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加快改制上市步伐。目前白水農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已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審核階段。
(四)創新理念,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是創新工作理念。在推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局緊緊抓住“發展”這一關鍵主題,按照以人為本、服務創新的工作理念,在當好參謀助手、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為鄉(鎮)、縣直機關、企事業部門在爭取項目、審批項目和建設項目服務,力爭做到項目生成一個,落地開花一個。二是轉變工作作風。要求局全體干部按照“一線工作法”的要求主動下基層服務,班子分管領導和相關業務人員要不定期到企業、鄉鎮一線摸底,了解他們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有關信息。同時,加強與財政、公檢法司、經貿、旅游、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建設、水利、林業等全縣項目有關單位的溝通協作,共同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此外,我局對上級督辦件和上級領導交辦事項進行定期檢查、強化督察,做到件件抓落實,事事有反饋,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五)真抓實干,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局高度重視,把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擺上局重要的議事日程,迅速行動,全局動員,周密部署各項活動安排,堅持領導帶頭、堅持開門搞活動、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查擺“”問題、堅持邊學邊改、堅持學習教育貫徹始終、堅持實際,狠抓自選動作,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并于11月7日召開總結大會。今后,我局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著力增強政治性、原則性、戰斗性,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為的發改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六)持之以恒,推動發改文明建設工作。1、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一是強化黨風、黨紀、黨性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堅持反腐倡廉,按照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的要求,著重做好懲防體系的各項工作任務,層層抓好落實。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廉政責任明確、廉政內容公開、廉政措施落實。黨員干部按照“四大紀律、八項注意、五個不許”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和《廉政準則》的有關規定,從思想作風和工作措施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現象。二是制定實施方案,加強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將確定的整改主題切實整改到位。2、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發改局作為全縣經濟發展改革的先行部門,帶頭做好文明創建工作至關重要。我局正認真籌備創建新一屆市級文明單位。3、認真完成其他工作任務。綜治、計生、擁軍、掛點幫扶等各項工作均取得新實效。
二、存在的困難和要求
1、鑒于發改局現有班子成員年齡老化嚴重(平均年齡51歲),請縣委在人事安排上給予重視;
2、發改部門是綜合業務性強的政府工作部門,服務一線、項目跟蹤、爭取資金等各項工作任務重。現發改局人員緊缺,且結構失衡,特別是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男業務骨干只有2人)。請縣委在干部的安排上給予厚愛。
三、2015年工作計劃
2015年,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要求,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在上級發改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明確工作目標任務,突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發改的工作職能,為實現“縣強、民富、生態美”的新提供可靠的項目支撐。主要做到:
1、繼續做好縣委、縣政府參謀助手工作
2、認真做好省、市重點建設項目跟蹤服務工作;
3、積極推動“6.18”項目成果轉化;
4、努力爭取項目資金支持;
5、主動服務項目申報及跟蹤落實;
6、牽頭編制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
7、大力推進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活動,為爭創第十三屆市級文明單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8、狠抓黨風廉政工作,進一步提高民主管理、科學決策水平;
篇6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努力提升城市品味,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集中突破”的戰略部署,圍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以爭創省級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為目標,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功能,推動全縣城鄉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二、總體目標
圍繞“山水園林”縣城的基本定位,健全規劃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創建優美環境,城鄉建設完成投資5億元,城鎮化水平提高1-2個百分點。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
三、工作重點
進一步強化規劃“龍頭”作用,全力實施好“十大項目”,繼續加強“四項管理”,積極開展“三項爭創”,全力打造“山水園林”縣城新形象。加快南湖、朱店、韓店等重點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提升城鎮化水平。
(一)以規劃為龍頭,力爭在城鎮規劃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1、抓好規劃的編制。按照“山青水秀、市容整潔、布局優化、適度超前”的要求,高標準修編縣城總規,完成紫荊中學周邊和車站路三角地帶的控制性詳規,編制城區規劃范圍內消防通道左右50米范圍的修建性規劃,同時搞好區住宅區地下管網、寺坪塬供熱、南北濱河公園改擴建、生態公園二期工程、南城區供排水管網等專項工程規劃,修編完善城區已建成的3家供熱站供熱管網規劃。同時,完成良邑鄉、南坪鄉、盤安鄉、鄭河鄉、大莊鄉、楊河鄉、柳梁鄉、趙墩鄉等8個集鎮規劃修編,完成水洛鎮新興村、徐碾村,南湖鎮石峽村、李莊村等20個村莊的規劃編制。
2、抓好規劃的落實。建設局和各鄉鎮要樹立牢固的法制意識,把好規劃關,做好規劃事,著力提高城鄉規劃編制的社會性、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把規劃做深、做細、做到位,為城鄉有序建設提供科學依據。要抓好城市建筑設計,充分發揮規劃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縣城風格特色建設的引導調控作用。要進一步規范“兩證一書”等審批程序,加大規劃三級審查、公示和審批制度,加強規劃實施管理。要逐步建立城市建設評議機制,堅決避免邊拆邊建、邊建邊拆的問題。要加大規劃執法和宣傳力度,加強城鄉規劃監督檢查,下決心整治亂圈亂建行為,對違法建設要一查到底,對嚴重影響規劃的違法違章建筑要堅決拆除,維護城鄉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認真落實鄉鎮和村莊規劃工作,積極服務,引導農民合理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二)以爭投資、上項目為支撐,力爭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積極開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年”活動,抓重點、攻弱點、破難點、求突破,高標準、高質量實施“十大項目”建設。
1、生態公園二期項目。突出生態建設要求,建成兩個主山門、停車場、核心景區和一批建筑小品,完善水電配套工程,綠化補植風景區30萬平方米。
2、綠地公園建設項目。完成建設用地范圍內15戶居民及1個單位3160平方米的房屋拆遷,建成占地52畝的綠地公園。
3、風情線項目。新建2座橡膠壩,對南北濱河公園進行改擴建,移植北濱河公園東段檜柏綠籬墻和補植景觀樹及草坪,硬化鋪砌園內道路,完成景觀燈裝飾和涼亭建設,全面建成2.5公里洛河風情線工程。
4、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要全面完成新徐路道路改造及職中巷、的道路鋪油工程,配套完成排污、排洪、供熱、綠化、亮化及人行道硬化。同時完成橡膠壩剩余排污管道、車站路和中天商貿城處的排污管道鋪設。二要完成城區水源地改擴建工程,建成一水廠和二水廠4座大口井及二水廠250米河道滲渠建設。三要建成總庫容72萬立方米、日處理垃圾135噸的城區生活垃圾處理工程。
5、住房保障項目。建成寺坪小區48套廉租住房,發放廉租住房補貼1009戶,在北城區新建1.98萬平方米的廉租住房,開建區1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住房。
6、房產開發項目。全面竣工南舒苑、安泰莊苑、安順小區、文苑等住宅小區,并交付使用。開建區住宅樓7.8萬平方米,年內竣工5萬平方米。
7、公園賓館建設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在水上公園東側新建8000平方米的公園賓館。
8、農村危舊房改造項目。對全縣5126戶農村危舊房進行改造,每戶改造45平方米,每戶補助4000元,采取整村建設和分散建設、國家投資和農戶自籌相結合的辦法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要與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村莊整治、城中村改造結合起來,重點抓好50戶以上的集中連片改造區。
9、小城鎮建設項目。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按照“科學規劃、產業支撐、基礎先行、特色興鎮”的原則,以南湖、朱店、韓店等小城鎮建設為重點,加快道路、供水、排水、綠化、亮化、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集鎮綜合功能。積極開展示范城鎮創建工作,加快生態優美小城鎮建設步伐。認真落實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競爭力強的文明生態小城鎮,力爭我縣小城鎮建設步入全市先進行列。
10、全力以赴爭取項目。搶抓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圍繞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任務,精心論證儲備一批大項目,積極做好與國家、省、市的銜接匯報,千方百計抓好爭資列項工作,年內爭取到國家項目資金1000萬元以上。同時年內爭取城區污水處理項目進入國家計劃。
(三)以規范整治為關鍵,力爭在縣城管理和公共服務行業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1、加強市政管理。一是由建設局負責,整治城區攤點亂擺亂放、占道經營、以路為市和越門經營的行為,嚴格實行垃圾定時定點集中清運制度,加大城區供排水、道路、橋涵、照明等公用設施的管護力度,嚴格審查各種商業廣告行為,督促南、北濱河公園各責任單位清除垃圾、雜草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由縣愛衛會負責,嚴格落實城區門前“三包”責任制,督促城區各單位、門店、居民和農戶清理亂貼亂畫等各類城市“牛皮癬”,加強各鄉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監督監管。三是由環保局負責,集中清運城區各餐飲、理發等無排污設施門店產生的污水、餐廚垃圾,整治畜禽及水產品經營門店占道加工、亂潑污水的行為,加強城區環境噪聲監督管理。由水務局負責全面清理河道內的垃圾。四是由教育局負責督促城區各學校做好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在規定的區域內整齊擺放自行車,組織學生經常開展學校周邊環境衛生大掃除。五是由水洛鎮政府和街道辦負責整治城區五村(東關、西關、李莊、賀莊、何馬村)及各社區內的環境衛生。六是由交通局、公路段負責,各鄉鎮政府配合,全面整修省、縣道及鄉村道路,全面清理各級各類道路占道經營、亂堆亂放等侵犯路產路權的行為。七是由公安局負責,農機局、運管所、各鄉鎮政府配合,檢修更換破損的各級各類道路路標等公用設施,確定車輛過境路線;城區要圍繞紅綠燈設立固定崗哨,加強流動巡回檢查,整治亂停亂放、逆向行駛、無證駕駛、亂闖紅燈等違章違規行為,特別是要整治自行車、摩托車等亂停亂放的問題,全面落實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頓、三加強”工作措施,規范交通秩序。八是由商務局負責,按照“誰建設、誰負責、誰管理”的原則,對縣城十大專業市場由各管理責任單位合理規劃市場攤位,整治市場門口攤點亂擺亂放、占道經營的問題,規范市場經營秩序。九是由工商局負責,規范城區經營門店、戶外建筑物、櫥窗、各類桿線等廣告牌匾規格,查處亂貼亂畫、隨意懸掛廣告牌匾的行為,加強對各種商業活動宣傳內容的審查。十是建立健全部門聯動、綜合執法的城鎮管理長效機制,由建設局牽頭,公安、衛生、工商、國土、交通、商務、環保、水洛鎮等部門配合,堅持日常管理與集中整治相結合,加強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2、加強工程項目管理。一要認真貫徹落實“兩法兩條例”,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健全“層級管理”體系,加大對建筑市場各方行為主體的監管力度,嚴格工程質量安全檢查和巡查制度,狠抓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和隱患排查,防范重大事故發生,實現建筑業安全生產。二要加強有形建筑市場和工程項目招投標監管,重點加強資格認定、評標、定標等關鍵環節的監管,建立規范化的招標投標標準模式以及招投標后跟蹤管理和評估制度。三要規范勘察設計市場,提高建筑設計質量和水平,加強抗震設防管理,確保新建工程抗震設防安全。四要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嚴格執行住宅小區詳規方面和住宅工程方面的強制性指標,嚴格實行房屋預售許可證制度和房屋產權產籍管理制度,嚴禁非法集資,依法查處房產開發建設、中介、銷售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開發項目的人居環境質量和開發工程質量。五要在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實施閉合式監管,新建建筑全面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嚴格落實《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扶持新型墻材示范項目,增強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積極推動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試點,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支持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六要加強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嚴禁隨意變更已審查的設計文件及已批復的工程建設規模,嚴格執行“兩證一書”制度,加強工程安全和質量監管力度。
3、加強物業管理。對已實行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企業要根據物業管理委托合同對住宅小區內的物業和公有設施設備、治安、環境衛生、交通、容貌等進行管理、維護、修繕、整治和進行其它與之相關的服務。對未實行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和住宅樓,由建設局指導小區成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委員會通過公開招標或競標的方式,選擇具有物業管理資質的機構實行管理。從今后起凡城區內新建商品房銷(預)售前,建設局督促建設單位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聘具有相應資質的物業管理企業進行前期物業管理服務,直至該小區業主大會成立后,業主委員會根據業主大會的決定及時續聘或重新選聘物業管理企業進行規范化的物業管理,從而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共利益。
4、加強公共服務行業管理。加快一水廠和二水廠4座大口井及二水廠250米河道滲渠工程建設進度,提高供水覆蓋率,同時要加強供水監測,保障供水水質,保障城區居民早日用上優質干凈、安全放心的飲用水。對供熱、城市公交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性行業,要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規范化運營,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發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建議,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確保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責任單位要充分認識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重要意義,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盡快將工作中心轉移到集中突破的各項工作任務上來。各責任單位主要領導要對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負總責,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分解各項任務,研究制訂具體方案。通過多級分解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網絡,做到既統一管理、綜合協調,又分工負責,各司其職。
(二)深入宣傳,層層動員,營造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輿論氛圍。各鄉鎮、各部門要深入傳達學習全市重點工作集中突破動員大會精神,學習有關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政策法規,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采取編印簡報、舉辦培訓班、張貼標語、印發公開信、在新聞媒體創辦專欄,組織開展城鎮建設管理法規“五進”(進機關、進學校、進商場、進社區、進家庭)活動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加強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整頓市容市貌的重大意義,宣傳加強城鎮管理的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廣大市民真正成為城鎮建設管理的宣傳者、參與者、實踐者。
篇7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面對市場需求不足、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等問題,咬定目標,負重奮進。預計,非工業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億元、房地產投入完成5.97億元、商品房銷售15萬平方米,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51.72%、74.63%、75%;建筑業產值完成約7.535億元。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0.1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0.85個百分點,新增城鎮人口1590人。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規劃管控,鞏固提升。創新規劃理念,改進規劃方法,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以頒布實施的《縣城市總體規劃》為核心,完成《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啟動《縣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規劃》、《縣中心城區消防規劃》的編制和《縣中心城區海綿城市技術導則》、《綠色建筑設計導則》的設計。嚴控規劃實施,堅持建設項目三級規劃評審制度,發揮規劃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的作用,管好城市建設“五線”、“兩率”和建筑“五面”。持續開展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工作,查處違法建設7起,面積約960平方米,有效震攝了違法建設行為,強化了違章治理和法律約束懲戒。
(二)城市建設,再掀。以項目為抓手,努力推動城市建設轉型提質。一是堅持供需兩側同時發力,穩健發展房地產業。以財富中心商業綜合體竣工運營為契機,加快推進城市之星、中巖廣場商業綜合體建設,成功引進符合城市持續發展要求的公共服務、商貿服務、購物超市、文化娛樂、特色餐飲等生產力和生活力;積極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圍繞進城農村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需求,啟動鑫府·新天地、成藝雅居二期、御景·華庭二期等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約12.1萬平方米,開發投資完成約5.97億元。二是整治病害路、打通斷頭路、貫通循環路,提升城市道路網絡密度。完成電信路改造,開工建設財富中心周邊市政道路,啟動實施校園周邊道路、民生路、裕華街、育才街綜合整治和振興路南段、青衣大道老河街鹽關路棚戶區及城南棚戶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三是圍繞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的舉辦,努力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堅持竹海、竹藝、竹城“三位一體”,集中精力強力推進國際竹藝城市政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完成竹藝街東段改造和入口景觀區主體工程,啟動實施竹藝大道中段、鴻化驛站提升改造工程和竹藝街片區、竹藝大道北段片區風貌改造工程;融合“水、竹、文”三大元素,加速推進國際竹編藝術城入口景觀公園和中巖廣場改造項目建設,啟動“一河一堰”財富中心至五更橋段步行道建設,實施拆墻透綠、屋頂增綠、小區添竹,推廣立體綠化,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48%。四是強力推進危舊房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持續推進建華社區、建川社區等棚戶區改造,實施竹藝大道北段等項目3976戶棚戶區改造,提前啟動2017年鹽關社區、紅橋社區項目1000戶棚戶區改造;以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為著力點,因地制宜確定綜合整治方案,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地下排水、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整治。
(三)城鄉統籌,示范帶動。以國家級重點鎮、省級試點鎮、市級特色鎮為抓手,統籌推進城鄉建設。投資約1400萬元,啟動實施黑龍鎮市政基礎設施和西龍鎮小廣場、農貿市場建設。堅持古鎮古韻,全力抓好漢陽場社區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申報工作,現已成功入圍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依特色產業、傍自然山水、融入地方文化,突出使用功能,充實調整農房建設通用圖集,引導村民按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筑風格、統一庭院綠化,新建農家新居660戶。爭取中央、省級補助資金56.25萬元,將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引導南城鎮、黑龍鎮、瑞峰鎮、漢陽鎮、白果鄉、高臺鄉、羅波鄉75戶貧困戶投入約318.75萬元啟動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目前已完成50戶危房改造任務,預計9月底前將全面完成改造任務。
(四)去庫存,持續強發力。鞏固2015年成果,實行差別化精準刺激,聯合縣財政局出臺《關于辦好第五屆房交會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積極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創新和調整營銷方式,進一步加大“去庫存”力度,穩定住房消費,上半年銷售商品房1163套,同比增長13.24%,其中農民進城購房891套,享受政府購房補貼619戶,補貼資金約1170萬元。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和竹編產業園區征地拆遷安置、濱江新區國有土地上危舊房拆除、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實現貨幣化安置949戶。為鞏固并加快現實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挖掘和激發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出臺《積極化解商品房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針對二手房、車庫、商業地產和外來創業就業人員實行精準補貼。
(五)安全監管,規范有序。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
狠抓城市公共安全。一是深入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和建筑工地綜合大檢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4次、日常巡查30余次,發出停工整改通知書5份、施工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18份,隱患整改率達100%。二是深入開展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加大治理監管力度,督促在建工地增設自動高壓噴淋系統、沖洗池等設備,采取裸土覆蓋、道路硬化、功能分區等九大措施,實現揚塵治理常態化;狠抓建筑施工場地文明管理,建筑施工圍擋全部實現社會核心價值觀上墻。三是燃氣監管責任落實,強化對全縣液化石油氣經營點、華龍天然氣公司、恒輝天然氣公司、淼龍燃氣公司、佳程燃氣CNG加氣站安全管理工作,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專人負責全縣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安全管理,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召集相關部門對城鎮燃氣行業開展安全大檢查5次,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抓實城鎮防洪抗澇搶險救災工作,落實隱患排查、物質儲備、領導包片負責、領導干部帶班、24小時值班等防汛應急措施,切實做好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給城市防汛工作帶來的挑戰。
(六)正風肅紀,縱深推進。一是抓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現支部全覆蓋,黨員全參與。全系統召開座談會6場次,層層發動,增強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開辦學習專欄4個、張貼學習標語3幅,營造氛圍;全系統開展集中學習12場次,專題討論5場次,黨員干部講黨課5場次,堅持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政治方向;開展“四亮行動”,組織黨員參與直聯、脫貧攻堅工作,直聯慰問160余人次,發放慰問金(含慰問物資)近9萬元,積極扶持養殖業、種植業等產業發展,脫貧10余戶。二是強化廉政教育監督。局黨組書記帶頭講廉政黨課1次,觀看嚴肅換屆紀律教育片《鏡鑒》,組織開展知識競賽;開展日常督查及“庸懶散浮拖”、“行政權力運行平臺”、“公共租賃住房”等專項督查6次;圍繞第九屆竹文化節的舉辦,對重點項目開展督查4次;引入第三方開展內部審計,主動預防;督促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中發現的5個問題全部整改,積極治理;開展紀律審查1次,談話5人次,抓早抓小;會同片區,開展對南城、高臺黨風廉政建設宣傳和社會評價滿意度測評問題整改的情況督查,共走訪167戶,收集問題25個,并全部督促整改。
三、工作亮點
(一)會戰推進,提質高效。抽調業務骨干組建項目辦,建立局長直接抓,項目辦具體抓的“扁平化管理”工作新機制。堅持項目招商、建設、管理責任人全程負責制,實現項目推進無落差;堅持每周例會,研究工作,不分上下班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實現項目推進無懈怠;主動對接項目涉及鄉鎮、部門,加強向監督部門的匯報,注重協調,實現項目推進無間隙。
(二)緊盯目標,對上爭取。圍繞民生促落實,密切關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棚改政策的新動向、新舉措,進一步爭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精心包裝項目,精準把握申報要求,精細編制申報資料,重拳出擊打好“對上爭取攻堅戰”。截止目前,爭取到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9765萬元,其中:中央專項補助資金9079萬元、省級專項補助資金686萬元。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運用規劃成果抓好專項規劃。統籌好城市總規與各級規劃的銜接,完成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消防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和海綿城市技術導則、綠色建筑設計導則的設計。
(二)組織好專業技術培訓。立足新型城鎮化建設,聘請省城鄉規劃院和省建科院及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城市規劃與管理和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與技術導則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培訓。
(三)實施好六大工程。一是圍繞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的舉辦,完成國際竹藝城市政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設施等項目建設。
二是抓好財富中心、城市之星、中巖廣場商業綜合體的運營、建設,推進鑫府·新天地等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建設,確保全年房地產投入不低于8億元。三是大力推進棚改安居,加速推進3976戶城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縣全年棚改投入達4億元以上。四是加快推進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城市之星安置區市政道路、財富中心周邊市政道路、中巖廣場改造、校園周邊道路、民生路綜合整治、振興路南段和裕華路、育才街綜合整治及麒麟廣場、中巖廣場旅游廁所和城市之星、中巖廣場停車場建設,力爭城市配套設施投入完成1.5億元。五是繼續推進黑龍鎮、西龍鎮國家級重點鎮、省級試點鎮建設,完成投資2000萬元以上。六是按照治理污染、形成步道、適當置景、逐步完善的思路,完成“一河一堰”財富中心至五更橋段步行道和宋橋至青衣大道生態公園建設。
篇8
近年來,隨著海寧市城市空間發展不斷向南擴張和馬橋街道“兩新”工程的不斷推進,馬橋街道居民不斷向桐溪、先鋒、柏士3個社區集聚,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為此確立“整合社區資源、服務教育發展,提高村民素質”的社區教育理念,并著力打造具有“時代特征、農村特點、馬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式;轉變辦學理念,更新辦學思路,面向居民教育、培訓、服務的格局,使教育培訓工作做到系列化,經常性,盡力盡量滿足社區居民的教育培訓需求,使社區教育中心成為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的使者。筆者作為社區教育工作者,在此結合實踐,對社區教育和農村城鎮化建設如何緊密聯系起來,城鎮化進程中社區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進行有益的探討。
1 農村社區教育在城鎮化建設中要形成良好互動關系
黨的十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就是說城鎮化建設需要資源、設備和資本等經濟要素的轉變,需要開發人力資源、加強教育、科技、知識、信息等工作,更需要與社區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來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提升城鎮的文化內涵與可持續發展的底蘊。這是社區教育的歷史重任,也是時代賦予的機遇與挑戰。
1.1 城鎮化建設加快了農村社區教育的硬件設施建設 農村交通相對不便,居住分散,不利于開展集中授課或新技術的推廣。因此,通過城鎮化建設,大力改善社區教育的硬件設施,啟動統一標準的社區教育中心達標建設和村(社區)教育學校,按標準完成社區教育中心的就地擴建或異地新建,推進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區教育配套設施建設,如辦公設施、培訓設備、教育宣傳設備等,建立標準的圖書室、電腦室、社區課堂、市民文化學校,大大改變了人文精神氛圍,有效地實施科教興城戰略。發揮社區教育得天獨厚的優勢,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等文明素質,從而激發公民主動參與城鎮化建設的自覺性,這也是城市文明建設的深厚底蘊和原動力。城鎮化建設通過社區教育,形成社區居民積極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道德規范,從而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
1.2 農村社區教育為城鎮化建設的軟件提供智力支撐 社區教育在為城鎮化建設服務過程中,最根本的是為居民提供知識技能培訓,同時這也是自我不斷完善、自我主動發展的必備條件,是取得適應城鎮化動態發展的基本要素。當然,社區教育僅憑某種單一能力,是難以肩負城鎮化建設中智力支撐的重任的。需要有組織能力、計劃能力、實施能力、適應能力、創造能力等多種基本能力,構成高水平的整體能力系統,發揮綜合效應。社區教育在城鎮化建設中,有其獨特的區域、人文優勢,具有全員參與性。人人都是學員,人人都是教師;具有全程全面性。社區內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個方面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具有社會開放性。社區處處都能作課堂,時時都可進行教育。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它、挖掘它,并能凝聚它、整合它,發揮它促進經濟發展,促進人的發展以及協調人與自然的功能。如作為創建省級社區教育示范區的海寧市,積極探索以鎮(街道)成人學校為主體,構建社區教育中心的模式,集鄉鎮化技術學校、黨校、人口學校、老年學校、市民學校、自學考試輔導站等為一體,一校多牌,向多功能、綜合化發展。通過整合文化體育、圖書閱覽、科技信息、農業科技等社區教育資源,形成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的多功能、多門類、多形式的“教育大平臺”;為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不斷拓展鎮(街道)化技術學校功能,成為城鎮化建設的智力支撐。
2 把握農村社區教育中心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開展農村社區教育就要充分整合目前區域內的教育資源優勢,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服務。在現代城鎮化建設中,人無老幼行業之分,只要有學習需求,中心就為其提供教育培訓服務。在現代社會加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無論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無論正規教育還是非正規教育,無論文化基礎還是技能培訓,無論休閑教育還是健康教育,教育中心都為其服務,使村民獲得知識和情操的陶冶。現在除了基本完成的掃盲功能、固有的教育功能等以外,主要還具有以下一些角色定位。
2.1 農民市民化過程中的綜合素養“加油站” 城鎮化過程伴隨的農民居民化,為社區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發展課題。在工業化的推動下,世世代代生活在農村的廣大農民離開土地和農業生產活動,進入城市從事非農產業,其身份、地位、價值觀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居民轉化。就目前馬橋街道而言,村民素質普遍還不高,農民隊伍整體的文化科學知識嚴重不足,思想道德、文明素質、法律意識較為低下;從事農業生產方面的人員年齡偏大,掌握應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較少,這些都是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最大障礙。因此開展農民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是社區教育的主體職能。
社區教育中心沒有學制的限制,居民入學不設“門檻”,對于社區教育課程的選擇,完全由自己的學習興趣、生活和發展需要決定。中心可以邀請職業技術院校為社區居民轉崗、再就業提供培訓服務,根據不同層次的人員的文化需求,讓居民參與到學習中去。自最初的掃盲到農民文化教育,包括實用技術培訓、從業人員培訓等在內的農民職業教育,再到“雙證制”高中學歷教育、失地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民生活娛樂教育等。如為滿足市民的多樣化學習需求,社區教育中心的開辟有政策法規、新聞快遞、培訓項目、學習資源、網絡教育等10多個板塊。并依托“中國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開設居民網絡學堂,課程涵蓋生活保 健、家庭教育、休閑技藝、人文藝術等多種內容。居民足不出戶,只需在線注冊后就可隨時隨地免費充電學習。如針對社區居民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特點和需求,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健康養生、科學文化知識、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和轉移等多種短期培訓。又如社區的老人有學習計算機的需求,中心聘請教師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計算機培訓。為社區老人制定了從零開始的教學計劃,精選內容,制作課件,從開機關機教起,手把手指導。通過學習,使許多老人已能上網瀏覽新聞,收發電子郵件,有的還參與了論壇交流。通過社區教育,年過花甲的老人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企事業單位的員工更新了知識儲備,待業人員擁有了一技之長。因此,社區教育不僅提升了市民的整體素質,也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由此可見,在城鎮化的背景下,村民在接受了新的培訓和教育之后,能夠獲得在城鎮謀生的手段和較廣闊的生存空間。因此,大力加強崗前培訓,開展職業能力培育取向的教育,盡可能提高進城農民的各種工作技能和文化水平,成為城鎮化進程中的“加油站”。
2.2 農民市民化過程中的終身學習“組織者” 社區教育是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基石。社區教育的開展是時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中心組織有關人員對村(社區)的教育狀況開展廣泛調研,在取得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認真撰寫調研報告,組織成立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充分發揮組織協調的職能,及時向領導匯報社區教育情況,提出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年初組織相關部門召開社區教育例會,具體研究部署街道社區教育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作為整個街道社區教育的中心,要盡力為各村社區教育提供服務,主動幫助各村分析其社區教育現狀,理清社區教育發展思路,并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情況,及時加以調整。并根據各個村在長期社區性教育活動中形成的優勢,發動街道有關部門和單位與村結成共建對子,盡力打造社區教育特色,努力為各個村(社區)開展社區教育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在社區組織召開教育現場會及開展觀摩活動,如“春泥計劃”啟動儀式放在各社區舉辦。此外,教育中心還應將各中小學教師就近就方便分工到村,對社區教育工作實行掛鉤負責、跟蹤服務。教育中心平時做好跟蹤督查,確保教育培訓計劃的落實。每個村、中小學校都明確有專人負責,并建立例會、活動管理、年度考核等規章制度,做到有人理事,按章辦事。
社區教育是綜合運用區域內各類教育資源,來提高村民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社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過程。社區教育的對象是社區全體人員,包括未成年人、勞動人口以及老年人,還包括一些外來新居民。社區成員的廣泛參與是實施社區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農村社區教育已不僅是一個全新的話題,而且要求街道教育中心能夠真正擔當起發展社區教育的責任,成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區的“指揮員”“組織者”。
2.3 農民市民化過程中的文明新風“廣播站”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和農村經濟格局的變化,農村社會生活方式也已發生很大的變化,農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將日益強烈并追求不同層次上的更大充實和提高。一方面,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必然會降低勞作強度,縮短勞動時間,加之季節性很強的農業生產,農閑時間相對較長;另一方面,街道辦事處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不少農民轉向更高效益的非農產業,這一切為農村勞動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用以從事學習和娛樂等活動,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無論從社區教育理論還是從各地社區教育實踐看,農村社區居民的休閑娛樂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徑在農村社區教育。街道在加快社區教育向社區教育轉型,全力創建社區教育中心,拓展街道教育中心的社區教育功能,其根本宗旨就在于要求發展社區教育培訓,增強社區資源整合能力,為農村居民教育培訓和休閑娛樂提供更好的條件,組織各種各樣的文化教育和文體娛樂活動。
教育中心與各村及有關部門聯合充分運用一切手段,廣泛宣傳社區教育工作。為實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深化“兩新”工程建設,中心專門為各個村訂制了宣傳牌,內容包括“兩新”安置點的規劃與建筑效果,并配以標語文字,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形象直觀,方便農戶察看。組織這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快推進街道“兩新”工程建設進度,也讓老百姓更直觀鮮明的了解“兩新”工程建設,成為政府和村民溝通的一種新方式。農村社區教育通過自身發展和提高資源協調能力,為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人們業余生活質量、發展社區經濟建設所需的良好的人文環境發揮作用。
3 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路徑選擇
社區教育是終身教育的產物,全員、全程、全方位是其最顯著特點,具有更強的社會性,它的實施涉及到許多部門和單位,如農業、工業、科技、文化、廣電、勞動保障、法制、計生等,這些都因承擔著一定的行業性教育職能,而成為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社區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社區教育中心要一直保持著與這些部門的密切聯系,主動為他們提供相關服務,并經常與他們聯合辦班,共同開展社區教育培訓。
3.1 與相關單位密切聯系 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要與街道文化站、婦聯、新居民事務所等部門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實現共建共享、深化學用結合。如:舉辦舞蹈培訓、計劃生育、艾滋病、新居民法律法規等專題講座;舉辦家庭教育、自我保健、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識培訓;黨員“先進性教育”和“新農村建設”知識競賽活動;舉辦婦女干部家庭教育知識、電腦操作技能培訓;舉辦“魅力馬橋”廣場文化活動;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召開村干部家屬座談會;好媽媽素養工程、春泥計劃啟動儀式、“潮鄉習泳”培訓班經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以及開展雙證制學歷培訓、大專經濟管理財會、藥學專業遠程學歷教育、水產養殖中專學歷教育和勞動力后備教育等。
3.2 與農技部門無縫對接 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要與農技部門實現無縫對接,一起組織開展的各類農業實用技術 培訓活動,為街道特色農產品服務。如為各村殘疾人舉辦果蔬培訓班;聘請高級畜牧師為畜牧養殖戶開展動物防疫暨畜產品質量安全技術培訓;聘請水產專業人員為廣大養殖戶開展甲魚養殖技術系列培訓;聘請高級農技師為水果合作社開展南方梨、葡萄等種植技術培訓;組織各村開展農機操作安全生產培訓;組織各村種植大戶開展育秧技術和配方施肥培訓。
3.3 與相關企業廣泛合作 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要與企業服務中心、有關企業合作,推動消防、安全生產、就業信息登記、社保等工作落到實處。并協助做好企業財會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企業管理人員培訓、企業安全生產知識培訓等。如通過園區經編實驗工廠這個平臺,為到經編園區找工作的外來新居民開展擋車工、穿頭、整經和保全工的培訓項目,以適應經編企業的產業需要。又如外來務工人員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內容,為經編技術培訓班、家常菜、絲網花制作、中式面點、家政服務、計算機操作等,培訓提高了居民的就業率和創業能力。
3.4 與各單位或協會高頻互動 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要與中小學、街道老年協會積極開展教育培訓。教育中心常年做到雙休不斷人,節假日不休息,充分發揮中心的指導幫扶功能。大力加強少年兒童向社區延伸和拓展,輔助家庭和學校安排學齡兒童不在校時間的活動;組織跨文化、環保、安全等主題教育以及節假日的參觀游覽、教育實踐活動等;預防安全事故和違規行為發生,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讓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中心應組織老年人開展多種形式的休閑教育,不斷完善老年教育網絡,開發一批適合老年需求的課程,積極為老年人創造學習條件。如老年氣排球隊,通過定期組織訓練,到周邊鎮(街道)交流比賽,學員積極性都比較高。各行政村的社區教育成立了中老年人舞蹈隊、門球隊、合唱隊、乒乓球隊,讓老年人自娛自樂,還經常參加街道、市組織的各種演出和比賽活動。
3.5 與科研實驗深度融合 社區教育的實踐需要有理論的指導。而馬橋街道有省級特色園區——經編產業園區,是一個處于快速城鎮化進程的地區之一。在這樣的區域中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就更需要理論的指導,為此教育中心采取以課題科研為抓手來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社區教育工作。一是以實驗項目為紐帶,開發社區教育實驗教材。除了教師自選、部分采購外,還組織力量進行編寫,如街道黨政辦根據村民了解本地時政需要,編印了《新馬橋》;新居民事務所根據外來人員融入本地的渴求,編印了《海寧方言》;文化站根據本地歷史文化傳統資料,編印了《馬橋拾遺》;經編園區為激勵創業者,編印了《馬橋故事》、《中國經編》、《集群經編》等;馬橋中心小學展現學校科普特色,編印了《喔喔啼》等等。二是以課題研究為契機,善于發現城鎮化建設中出現的新事物、新問題。中心通過多次邀請專家,討論和制定了《馬橋街道社區教育中心(成校)3年發展規劃》,每年都舉辦社區教育研討會,邀請上級有關領導作專題講座,先后組織工作人員到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學校平湖新埭鎮成校、縉云縣壺鎮鎮成校等地學習取經,多次派員參加上級社區教育培訓和研討活動;同時,中心通過深入調研,在新建小區、“兩新”企業等非農區域內,建立科研基地,探討城鎮化建設中社區教育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問題,《馬橋街道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社區教育的研究》和《農村未成年人教育實踐基地網絡化體系建設實驗》等科研課題經過努力,已上報結題,并被市社區學院評為優秀實驗課題。
4 結語
“合抱之樹生于毫末,萬丈高樓起于平地”。總之,城鎮化進程中的社區教育只有抓住發展的機遇、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嶄新課題,不斷探索創新,在參與社區發展中建構社區教育特色,才能成為實現中國夢的積極教育力量。
參考文獻
黃堯.面向21世紀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顧明遠.終身學習與人的全面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劉岳啟.我國新農村建設急需人才及其培養方式的探討.成人教育,2009,9.
孫維勝.城鎮化進程與教育結構調整.當代教育科學,2003(1).
李慧玲.“和諧成人教育”內涵解讀,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成人教育學刊,2009,4.
葉忠海.社區教育學基礎.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
篇9
在全局上下奮力保超全年年度工作目標的關鍵時刻,以鐘局長為首的市局各位領導蒞臨xx檢查指導工作,對xx國土局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xx縣國土資源局全體干部職工對各位領導的光臨表示熱烈歡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xx縣國土資源局現有在編干部職工xxx人,其中在職干部xxx人,退休干部xx人,轄x個職能股室,x個二級事業單位,xx個鄉鎮國土所,x個駐縣行政服務中心窗口辦。有黨員xxx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總人數的60%。
下面,我就近年來我局國土資源工作開展情況向市局領導作如下匯報:
一、近年來所做的主要工作。
(二)盡責保護耕地資源。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把保護耕地資源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第一要務,落實耕地保護的共同責任,逐級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實施耕地保護“關口前移”,做到了“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途不改變”,確保了全縣耕地總量穩中有增。
(三)有序推進國土整治。按照“保護生態,服務民生,提升效益”的總要求,全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我局申報的城關鎮低丘崗地改造和高橋河新農村建設土地整理項目27000畝已經省廳批準,已通過投資評審,完成工程招投標,進入實施階段;七里鹽店河和上新集、二程、高橋連片低丘崗地改造項目已申報省級驗收;永佳河鎮基本農田整理項目一期8000畝工程已完工,二期7500畝施工任務過半,共向上爭資近5000萬元。完成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土地整理10萬畝勘測選片工作。
(四)狠抓礦產資源整合。按照省廳、市局關于整合礦山企業的會議精神,結合縣委、縣政府關于保護生態、凈化環境、核減礦山企業的通知,我局通過調查摸底,先后關閉了高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尚古山石料廠2個碎石采礦區,采礦權總數由原來的26個減少到24個。
(五)做好地災防治工作。制訂了《xx縣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開展礦山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共排查各類礦山企業20余家,確保礦山安全生產,秩序井然;同時進一步鞏固了全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采秩序活動取得的成果,會同相關部門先后進行了2次專項整治活動,共查處了5起非法開采礦產資源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縣國土資源工作面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
一是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雙重壓力更加突出。近年來,xx立足新起點,實現彎道超越,發展勢頭強勁,土地需求點大面廣。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新型產業園區、民生項目建設、旅游業和服務業用地將明顯增強,全縣三級干部大會提出的“十件實事”基本都涉及到用地問題,但土地規劃修編后預留的用地空間很小,年度新增用地計劃指標十分有限,分配給xx的用地計劃指標與實際需求缺口很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們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二是違法違規用地問題突出,保護與利用矛盾尖銳。我縣違法違規用地主要集中在縣城規劃區、鄉鎮政府所在地、公路沿線和村民建房這幾個方面。2009年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我縣實現了零約談、零問責的目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們整改到位、措施有力的因素,也有全國首次全覆蓋,政策有松動,標準在放寬的原因。但2012年土地衛片執法工作我縣疑似圖斑多,農村居民用地點多面廣,受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限制,工作壓力將更大。
三是由于機制、體制和管理上的原因,歷史上形成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新的政策、新規定給我們現時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老問題交織縱橫,使得我們步履沉重。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落實嚴格的耕地資源保護制度,提高國土資源保護監管水平。
一是落實耕地保護的共同責任。堅持“以建設促保護”的強化耕地保護管控機制,全面落實鄉鎮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的規定,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嚴格實行“先補后占”政策,進一步加大補充耕地開發力度,強化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
二是加大衛片執法檢查力度。要以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為重點,發揮衛片執法在預防、警示和懲處違法違規用地中的積極作用,摸清圖斑底數,提前防范,提前整改,把約談和問責的風險化解到最低限度。以落實巡查責任制和村級協管員制度為重點,推進國土資源執法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以落實土地違法行為報告制度為重點,切實加強土地違法行為的制止、糾正和整改工作,在執法中要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同時,積極主動與公安、法院、紀檢監察部門協調聯動,聯合執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國土資源執法監管新局面。
三是認真開展土地市場整治和農村建房管理,在認真調查清理的基礎上,進行集中處理,絕不能走過場應付了事,要通過這次集中整治,把歷史遺留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
(二)加快轉變管理模式,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用地保障水平。
篇10
關鍵詞:低碳經濟 城鄉一體化 農業發展 環境保護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是主要推動力,但是同時也是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的主體,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們需要正確的面對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貧困、住房短缺、交通擁堵、資源匱乏、環境惡化、貧富差距加大等多種問題。為了能對這些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積極的探索低碳、可持續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了中國城鄉發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城鄉一體化建設帶來的影響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城鄉關系發展的一個全新的階段,將城市與農村、農業與工業、環境與經濟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實現統籌發展,讓城市與農村能夠在全方位上實現共同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城鄉一體化所帶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了農民增收,使得城鄉關系獲得了改善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很多地區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都獲得了良好的成績,所帶來的正面積極影響是相當突出的。主要的表現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通過工業促進農業發展,使得農業生產條件得到良好的改善,讓農民的收入得到持續的增加,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的持續繁榮。
通過城市帶動農村,實現了城市與農村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同時將城市中當前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向農村地區進行輻射,促進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讓資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多種要素都在向農村流動。
城市自身能有效的實現產業的錯位發展,合理利用優勢。通過城鄉一體化建設,有效的讓城市中優秀的文明內容逐步的擴散到農村中,讓農村的社會事業得到極大的進步,同時也進一步的推動了農村新型醫療保險、農村低保制度的實施和完善。
促進了農村環境的改善,讓農村居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起對改革發展的成果進行分享,并且也促進了各種先進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推廣,讓農民能夠使用上清潔能源,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城鄉一體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氣候與生態環境
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通過工業促進農業,還是利用城市帶動農村,在這個過程中同樣需要面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問題。其中碳排放量明顯增長是非常顯著的問題。而大量的碳排放會對氣候與生態環境帶來惡劣的影響,并使得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增加,例如洪澇、大旱等等。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導致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的三個方面:生活水平的改善導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方式開始體現出城市化的傾向,各種電器、汽車等在農村地區的使用逐步的增加,農業生產也開始實現機械化,導致了農村耗能的快速增長;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經濟上的原因導致了農村地區的節能措施相對較少,能源的利用都是較為落后與粗放的;農村居民的節能意識普遍較為薄弱,并且對于電能的依賴性還較大,對于生物能源以及太陽能的使用量還不夠,并且在消費方式上也是向城市看起,有著相當嚴重的攀比觀念,沒有形成良好的低碳意識,間接導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
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才需要通過低碳經濟來對城鄉一體化進行正確的看待。
二、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低碳減排的策略
(一)政府做好引導工作
政府作為低碳減排的制度供給者,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低碳減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需要強化政府在低碳減排工作中的引導作用,這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低碳減排。
1、政府需要做好規劃
在對城鄉一體化建設進行規劃時,政府需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擬定好建設的規劃,從全局進行統籌安排,將低碳減排作為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規劃的過程中從人的生活需要出發,尊重當地的生活傳統,做好綠化工作,并促進地方特色的形成。
2、政府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要做好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低碳減排,就需要注意政府的管理作用的發揮。雖然現在提倡建設服務型政府,但是不能忽略了政府的管理作用。政府需要對低碳減排制度進行完善,做到依法辦事,對于違反規則的行為進行嚴懲。
3、政府需要做好統籌工作
例如在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就需要對城鄉公路建設做好統籌規劃,又如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都需要進行良好的統籌。
(二)加強低碳小城鎮建設
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實現低碳減排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加強低碳小城鎮的建設。小城鎮的出現能夠發揮出良好的紐帶作用,將大城市與農村進行有機的銜接。低碳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可以有效的突破我國“三農”問題的桎梏,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低碳減排。
首先,鄉鎮企業能夠將小城鎮作為聚集地,這樣將能更好的使用土地,盡可能的減少污染,并能夠有效的對各種資源進行集結與優化配置,推動規模經營。從農業現代化的角度來分析,低碳小城鎮可以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作為農村經濟、文化以及生態環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依托,并能夠逐步的實現向大城市的演變。
其次,從產業結構上來分析,小城鎮的快速發展可以推動鄉鎮產業的集中化進程,讓農村中的剩余勞動力得到有效的轉移,并能讓農村人口城鎮化得到加速。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推動對耕地的合理使用,更好的實現規模化的生產和農業規模化的經營,讓農業產業化具有更好的條件。
再次,低碳小城鎮的建設可以更好的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得農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并且可以有效的推動農村的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讓農民體會到現代化的生活,并可以讓各種信息快速的涌入到農村,促進農民思想價值觀念的轉變,讓農民能夠自覺地做到節能減排。
(三)開展遷村并點,逐步實現集約化
傳統農業的生產效益不高,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農業生產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對于那些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在國家土地流轉政策的支持下,通過國家的政策支持,開展遷村并點的試點,對耕地進行節約,改善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時還可以更好的實現低碳的排放。遷村并點與集約化發展,可以對道路設施、水電設施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的投入進行節約,獲得低碳、低能耗與低污染的效果。并且集約型的農業生產,也可以推動機械的使用效率的改善,促進碳排放量的減少。
三、低碳環境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徑
(一)能源發展路徑
要實現低碳經濟下的城鄉一體化,就不得不對能源進行思考。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可以積極的開發并推廣各種生物能源。相同規模的秸稈發電和燒煤發電相比,能夠1年節約標準煤7.5萬噸,同時還可以減少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635噸,減少的煙塵排放量則能夠達到400噸。同時秸稈燃燒后所獲得的灰,還能夠用來作為復合肥進行使用。并且秸稈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對二氧化碳機械能消耗,可以與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抵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畜禽糞便以及廢水之中含有很多的有機物可以用來發酵獲得沼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村對化石能源的使用與依賴,并且在經過處理后的水還能夠用來進行農業灌溉,獲得的殘渣則可以作為土壤的改良劑,減少對化肥的使用,并讓農作物增產。并且通過沼氣工程還可以構建起一套完善的農業生態系統,讓系統內部的物質與能量能夠獲得良好的循環利用。
積極發展風能,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的環保、節能。在大風之中有著非常驚人的能量,合理的對這些能量進行應用,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越來越嚴重的能源短缺帶來的壓力。當前,我國所研制出來的風力發電機組已經有100多種不同的型式與容量,可以逐漸的進行推廣。
(二)低碳產業發展路徑
1、積極發展低碳農業
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需要構建起循環型低碳農業。通過對微生物的利用,將傳統農業中的動植物資源的利用擴展到對微生物資源的利用上,建立起以微生物產業作為中心的新型的工業化農業。當前,沼氣是微生物運用最為廣泛、最有成效的。要加強對各種高殘留、高危害的農藥、激素或者是食品添加劑的嚴格控制,不能夠允許這些東西進入到農產品生產的任何一個環節之中,要從源頭上對食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控制。要通過各種措施激勵農戶開展綠色農業生產,政府還需要從技術與經濟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國家與社會需要加強在相關科研攻關上的投入,積極的開發出綠色農業相關的各種農業技術。
2、加強低碳鄉鎮企業的建設
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低碳鄉鎮企業不僅僅是能夠有效的促進農產品加工的深化,并且還需要積極的對各種農產品加工之后的副產品以及有機廢物進行利用,做到變廢為寶,開展深度加工,在有的時候可以獲得非常豐厚的效益匯報,不僅僅是能夠對能源進行節約,還可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進行解決,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通過鄉鎮企業,可以有效的促進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推動城鄉產業發展的一體化,讓城鄉生態環境實現一體化,對農村落后的經濟社會狀態進行改善。
(三)低碳政策路徑
1、技術政策
要有效的實現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低碳經濟,就需要加強對技術的開發。為此需要大力的培養農業科技的領軍人才,并發展農業產學研聯盟,加強對農業科技研發平臺的支持,重點扶持低碳農業技術,加強對低碳技術的開發與創新。
2、金融政策
從政府自身來看,需要對各種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惠農項目給予高度的重視,并要為這些項目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在涉農貸款、稅收、定向費用補貼以及增量獎勵等多種政策上都必須要傾向于低碳項目。同時還需要積極的培育各種小額貸款組織,對社會資金投資進行良好的引導,有效的改善三農問題。
3、財稅扶持政策
要促進年城鄉一體化的低碳,需要加強對相關項目的財政支出的優先性。在預算中需要對固定資產投資中的農業土地開發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一定程度的照顧,同時還需要對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以及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規模進行增加。
4、公共事業發展政策
需要進一步的對戶籍制度的改革,盡快落實中小城市、小城鎮落戶的條件相關的政策,讓那些滿足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能夠在城鎮中快速的落戶,并讓他們能夠獲得和城鎮居民相同的權益。進一步對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完善,加強對各種保險的覆蓋面,并要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為農民工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務,要做好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同時還必須要解決好農民工子女的入學問題,在政策上提供方便,對農村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總之,需要注意的是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的必然趨勢,但是這個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特別是碳排放量的增加以及環境的破壞等等。因此,只有通過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才能更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我國的經濟能夠保持良好的增速。
參考文獻:
[1]翟峰.統籌城鄉與區域經濟低碳發展[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1
[2]馮占民.統籌低碳城鄉協調發展研究[N].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