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知識培訓范文
時間:2023-11-27 17:55: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碳排放管理知識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碳排放權交易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5)18-0085-03
一、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現狀
經過多年的不斷嘗試,我國在制定碳排放權的管理制度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由于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存在自身不夠合理、配套機制不夠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在進一步的深化試點及推廣過程中,遇到了法律法規、企業、環保觀念、行政等諸多方面的阻力,暴露出很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氣體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的缺失。我國目前的初始分配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我國還主要采取自愿減排措施。許多企業擔心現在減排越多,日后實施總量管制時,自己所分配到的排放額可能會相應減少。在此顧慮下,企業難有實行節能減排的動力。同時,也存在新建企業和己建企業之間排污權初始分配的不公平。另一方面,排污權名義上是公共資源,實質上為政府所管轄,成為管理部門的權力資源。因此,容易導致排放權交易受到管理部門操縱的影響。
(二)交易體系的法律體系不健全。健全的法律保障可以規范和約束碳排放權交易的有序發展,歐盟和美國的交易體系都是建立在嚴格的立法基礎上的。我國目前依然缺少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規,甚至連碳排放權交易指南都沒有。2005年國家四部委通過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作為協調、規范我國碳排放活動的立法準則。但隨著基于配額的交易在氣候交易所交易的逐漸增多,該管理辦法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關于排放權交易規則、交易方式、糾紛解決機制、交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以及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法律授權等關鍵性問題也都亟待解決。
(三)政府監督管理的力度不夠。碳排放權交易是一種國家環保部門監督和管理下的自愿市場行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一個二級市場,它的基礎是一級市場的行政行為,在碳排放權交易的過程中,交易標的的審核以及分配等都需要相關行政部門的參與和指導。目前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及制度還不完善,在對環境監測標準和監測設施的技術開發上,還存在很多不足,監管及制度的缺失將阻礙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
(四)尚未建立規范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作為新型的環境經濟政策,碳排放權交易通過確立碳排放配額的經濟價值,能夠為生態建設提供融資渠道和持續動力。我國先后成立了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環境權益交易機構。但它們都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碳排放權交易平臺,主要是因為政府在交易中依舊處于主導地位,導致交易價格不穩定、交易主體范圍狹窄、不透明等問題。從總體來看,我國目前還處于碳排放權交易的起步階段。面對與日俱增的國際減排壓力,我國已經意識到應當加強對碳排放交易的引導和規制,加強碳交易制度建設,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建立國家層面的全國碳交易市場應包括全國碳排放總量的制定、分配方案,以及建立全國性碳交易登記制度、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制度等內容。
(五)我國碳金融發展相對滯后。碳交易的快速發展對碳金融產生了巨大需求。碳金融是由《京都議定書》興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旨在利用金融工具來優化企業的碳資產配置、盤活碳資產;主要包括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資和融資、銀行貸款等,國際金融機構對該領域的創新和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國碳金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有興業銀行等少數金融機構開展此項業務;金融機構參與度較低導致企業在開展相關項目時經常遇到融資困難。隨著全球溫室氣體減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碳排放權衍生為金融資產的屬性將進一步加強,必將對金融格局與全球經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我國應當積極推動碳金融發展,探索碳金融模式、碳銀行運作方式和碳金融監管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盡快制訂我國碳金融發展戰略。從中短期看,能夠發揮金融在風險評估、管理以及價格發現等方面的功能;從長期看,還能通過將貨幣與碳交易、碳資產、碳金融綁定來提升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
(六)落后的技術條件。技術進步對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有著重要影響。雖然我國在清潔生產技術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但是對一些國際尖端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方面的技術與方法還沒有完全掌握。相對落后的技術直接導致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價格略高于產品的真實價值,影響市場機制功能的充分發揮。技術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碳排放交易機制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七)缺乏碳排放權會計所需的專業人才。我國研究碳排放權會計的主要是專業學者,由于缺乏碳排放權會計的相關培訓,導致企業中懂得碳排放權會計的人才并不多,這成為我國企業實行碳排放權會計的嚴重障礙,對建立和健全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環境管理系統并自愿地進行碳排放權會計信息披露產生了制約。碳排放權會計本身是由各種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這就對會計人員及相關企業管理人員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應加強對碳排放權會計人員的培訓教育,更新其傳統的知識結構,以便更好地適應碳排放權會計的要求。
二、完善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的對策
結合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實際情況,在借鑒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完善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建議。
(一)保證初始分配的公平性。在碳排放權的交易過程中,公平、公正地分配碳排放權,不僅直接涉及排放企業的經濟利益,還將影響到環境容量的配置效率。目前,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一般有無償分配和有償分配兩種。無償分配是指根據某個企業的歷史碳排放量或者相應的可以印證排放量的相關數據,或是根據目前的排放量推算歷史排放量,來確定分配給該企業的碳排放權份額。有償分配是指企業通過購買排放權來確定其排放份額,企業的碳排放權總量取決于其購買量,又分為定價出售和拍賣出售兩種方式。這兩種方法各有長處,也都存在著不足。無償分配由于帶有很強的行政性,其能以政府主導的方式快速推行碳排放交易制度,利于積累碳排放權交易的實踐經驗,為以后的分配排放權數額奠定了良好基礎。有償分配無疑更能保證企業間的公平,但容易造成市場壟斷,從而導致碳排放權價格被個別資金雄厚的企業所操縱。
因此,針對我國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在設計碳排放權初始分配模式時,應綜合兩種方式。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建立的初期采取免費分配的方式,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發展完善逐漸建立有償分配為主的公平而高效的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市場。
(二)建立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責任制度體系。碳排放權交易的健康有序進行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我國應依據國際市場的發展動態,吸收他國成熟經驗,采用國際既定規則,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進行去粗取精的修改,在原有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盡快出臺一部《碳排放權交易法》,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內容。諸如對溫室氣體排放許可、收費、分配、交易、管理等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規定,明確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機制、參與主體資格、交易規則及程序等;強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和超額排放的法律責任追究。同時還要明確碳排放權中介機構的法律地位。對碳排放中介機構應建立嚴格的資質審查制度,規范服務認證市場,并建立健全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對于在審議核查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碳排放中介機構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為我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以及我國今后承擔量化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責任積累經驗和奠定基礎。
(三)發揮政府政策宏觀導向作用。碳排放權交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扯到多個主體、多個部門,從而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平臺來落實提高政策的實施效率。因此,必須加強政府構建溫室氣體排放量監測平臺、企業信息平臺以及碳排放權交易平臺的力度,全面管理和協調參加碳排放權交易的企業。相關政府部門應著手開展碳排放權管理機構的建設,包括組織管理機構、許可證發放機構、排放權交易機構等,以建立嚴格的監測考核體系,改進技術條件,核定實際減排量。在監督管理方面,應加大監管力度,避免出現參與方弄虛作假、操縱市場的行為,保證市場公正度和透明度,確保市場的健康、規范和有序。
(四)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所及市場監管機制。當前國內由于碳排放權交易平臺過于分散而造成了不利于管理和平臺職能重疊、浪費資源等問題。所以,我國應積極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首先,可以在交易制度設計、交易平臺建設、中介機構培育等方面吸納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建立自己的機構和交易平臺,并且逐步實現國際化。其次,拓寬項目領域和交易品種,發展資源型、技術型等多種類型的碳交易品種,作為經濟發達地區擁有先進技術和富余資金的企業,可以采取項目合作的方式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技術和設備的轉讓,或是進行投資來獲得減排額,實現碳排放權的交易;最后,在碳交易現貨市場具備一定規模之后,盡快推出碳交易的期貨市場,形成我國較為完善的多層次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
此外,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是交易能否穩定有序進行的保障機制。碳排放權交易應當在環境主管部門統一指導和管理下進行,避免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操縱和壟斷現象。環境主管部門在碳排放權交易過程中的主要職責包括區域環境容量的科學確定,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碳排放權拍賣及交易市場的建立,以及對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執行和監督。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監管機制應當包括許可證發放、交易主體資格審查與交易申報登記等制度。一級市場的碳排放許可證按照公平原則進行初始分配;二級市場的主體資格審查和信息披露重在信息公開。環境主管部門要明確監管職責邊界,建立相關機構的配合協調機制、共享市場信息;通過制度來實現監管權力的制衡,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造成的監管弊端。同時,還要充分發揮第三方獨立機構在監管體系中的作用,盡量消除碳交易市場監管的盲區。
(五)建立市場化的碳金融機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在逐漸由商品市場演變為金融市場。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需要利用金融市場來發展、調節低碳產業。因此,我國必須建立多樣化的碳金融市場,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期貨、期權、信托等金融產品以及金融產品交易平臺等。
(六)推廣高新技術的應用。盡管我國目前有關清潔生產技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一些國際尖端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技術與工藝還未完全掌握,企業應該積極借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鼓勵生產能力落后的企業積極引進技術,提高生產技術,減少排放,增加經濟效益。在綠色創新技術的引領下,傳統的碳密集型企業將面臨產業結構轉型的挑戰,而實現節能減排技術的創新型公司將會脫穎而出,獲得新的發展空間,通過企業間的自由競爭使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得到調整。這樣才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我國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七)培養相關會計人才。碳排放權會計的實施,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具有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因此,企業必須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充分了解碳排放權會計的基礎理論與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進而嚴格有效地執行有關碳排放權會計的環境政策、處理碳排放權會計實務,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在熟練應用會計技能和經濟管理知識的基礎上,對環境等相關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企業會計人員必須適應經濟發展規律,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學習和掌握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環境經濟學的知識,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與資源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此外,企業會計人員還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修改或擴展碳排放權會計的目標,致力于完善我國碳排放權會計的理論與實踐應用。
篇2
第三方物流的存在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效率,也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然而,現今的經濟發展形勢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主要存在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規模小,服務功能弱,物流基礎設施簡陋
據中國倉儲協會2010年初的調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業中,有21%的生產企業和6%的商業企業對第三方的物流服務不滿意。究其原因在于企業的規模小,資金實力差,服務功能不完善,且物流基礎設施簡陋。
2流通渠道不暢通,具有嚴重的地區局域性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2010年的統計,物流服務商在全國范圍內的市場份額均沒有超過2%。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3人才匱乏,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物流業還在起步階段,高等教育和物流職業教育不完善,人才缺乏,素質不高。2011年物流專業人才已經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未來五年該專業人才缺口達600余萬。據粗略統計,2010年我國各類企業中物流的從業人員總數在1000萬人以上,并且,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物流總額的增長,物流從業人員的數量也將不斷上升。我國物流從業人員雖然在群體數量上具有較大規模,但是物流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2010年以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較快的上海和北京為例,大專以上學歷的物流從業人員占第三方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的比例分別不過是21%和19%,國內其他地區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專業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而美國奧爾良大學一項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職業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物流業管理者中,92%具有學士學位,41%具有碩土學位,22%具有從業資格證書。由此可見,國內物流人才狀況與發達國家差距甚遠。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人才的匱乏,勢必影響企業的發展速度,影響企業運營的質量。
4企業體制不完善,缺乏創新
現階段我國物流企業正處于摸索狀態,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2010年的統計,80%的企業缺少一套完善的物流企業管理體制。完善的企業體制,是企業實現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一旦缺少這種保障,必然使企業的發展陷入混亂狀態,導致企業發展滯后,跟不上經濟發展形勢。
發展低碳經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低碳經濟理念是否得以真正落實,是現代社會中企業能否得到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時刻把握經濟發展態勢,處處踐行低碳經濟理念,第三方物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準突破口,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政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好倡導工作
有些政府已經把節能減排內容納入區域合作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仍然缺乏強有力的協調機構,區域發展的節能減排一體化模式尚未形成。因此,各地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助第三方物流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節能降耗工作水平。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結構,從源頭上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同時,要推動傳統物流行業的升級改造,引導高新技術改造物流產業,最終利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確保低碳經濟的實現。
2發展循環經濟和一體化經濟,踐行低碳經濟理念
在第三方物流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這樣一個理念:低消耗、高利用、重復利用的理念,發展一體式產業,充分發揮集聚效應的作用,減少能源的浪費。此外,各個企業間要實現優勢互補,通過產業融合、技術經濟合作,充分發揮各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在發展性能源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布置,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市場的經濟運行規律、有效進行生產力布局,科學發展,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能源的優化配置,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
3提高企業整體主人翁責任感,筑牢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實施低碳經濟不僅僅只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引進高科技和高級技術人才的問題,與此同時這一決策的實施又是一項更大的挑戰,這不僅僅要求第三方企業要實現低碳經濟,還要求企業上下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以更高的社會責任感、更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將低碳進行到底,實現企業內在以及外在兩個方面自身價值的提升。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應當堅持推廣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嚴格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來實現企業的成功轉型,這對于低碳經濟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前提作用。
4力求企業與國際企業接軌,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體現人文理念管理
首先,對于那些市場份額占有量較大第三方企業,可以將本企業與國際企業接軌,充分利用國際現有的科學技術,以達到最大的限度減少碳排放量,積極引進高技術人才,培養良好的企業價值觀念,吸引高級管理培訓人員,做到及時培訓,更新管理知識。其次,建立有限的激勵機制,包括物質的如提升獎金、增加紅利、為優秀員工及其家人提供帶薪休假、提供各類保險等措施,精神層面的,如面對面溝通交流、升遷職位、當面表揚、授予榮譽稱號、提供高質量的員工培訓等,讓員工有歸屬感的前提下,樹立他們的壓迫感和競爭意識。再次,構建企業內部和新建制體系,始終以質量說話,以服務服人,吸取教訓,誠信經營,樹立國有企業的地位和榮譽。這樣,企業才能提升形象,敦促內部運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
結語
- 上一篇:重癥醫學科護理問題及措施
- 下一篇:金融投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