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時間:2023-11-24 17:1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藝美術的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工藝美術與行政當局
隨著臺灣經濟的“起飛”和行政當局財力的增加,行政當局普遍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逐步加大了對工藝美術支持和引導的力度。應當說,行政介入起步晚。但是,在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及效能方面,作用明顯,可資借鑒。
(一)通過建立各類工藝美術“國立”的展示機構,為臺灣工藝美術傳承、發展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開拓發展新空間
在臺灣有木雕、陶瓷、玻璃、石雕、竹子工藝品等各種主題博物館,收藏、展示工藝美術珍品,系統表現臺灣工藝美術歷史。我們考察的三義木雕博物館、花蓮石雕博物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都是“國立”的,即為臺灣行政當局投資創辦。
三義木雕博物館位于苗栗縣三義鄉,1995年4月9日正式開館,是臺灣地區唯一一個以木雕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該館于2003年完成二館擴建工程,增辟木雕教學、展示空間與圖書資料室等,從此三義木雕博物館成為國際化的木雕專業博物館。三義木雕博物館展覽空間包括地下室和四層大樓,展示主題有雕刻藝術的起源、中國雕塑歷代風貌、南島民族木雕、三義木雕源流、木雕藝術特展室、建筑家具、寺廟宗教、復合媒材及當代藝術邀請展等9個部分,收藏了近500件木雕精品。它兼具木雕搜集、典藏、展示、研究、推廣、維護與創新的功能。舉辦木雕藝術展覽,邀約不同的木雕創作者或藝術團體給木雕創作者提供一個展覽與觀摩的平臺,借此交流切磋技藝,開拓藝術家視野,提升木雕藝術的國際水準。我們參觀博物館時,正值舉辦臺灣木雕協會會員聯展、王信一木雕個展和陳正雄木雕個展。
花蓮是臺灣石材的集散地,擁有全臺灣90%的石材資源,有“石頭的故鄉”、“大理石之都”等稱號,吸引各地雕塑家聚集,成為臺灣石雕藝術重鎮。花蓮縣花蓮市文化局吳先生和林小姐向我們介紹了花蓮石雕博物館和花蓮石雕藝術季。花蓮石雕博物館是臺灣地區首座公立石雕專題博物館,分室內、室外兩大展區。花蓮石雕博物館創立于2001年,每年行政當局撥款200萬元(新臺幣,下同)。館藏石雕作品包括傳統石雕與現代石雕。傳統石雕以明、清及民初時代的作品為主,大多以閩、粵及臺灣地區包括建筑、民俗、墓道、生活等石雕;現代石雕收藏以花蓮地區石雕名家的作品以及各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各國得獎作品為主。石雕博物館定期推出島內外知名作家創作品,同時也開放創作者申請展覽空間,展示創作品。吳先生陪同我們參觀了博物館正在舉辦的臺灣玉特展、花蓮本地石雕藝術家林聰惠先生石雕展、歷屆石雕藝術季女作家作品女力石雕特展、黃媽慶木雕創作展。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占地二十四公頃,建造費用30億元,2003年10月正式開幕。傳統藝術中心以保存、展示和推廣民間傳統藝術為宗旨,這里有文昌祠、曲藝館、戲劇館、工藝傳習所等,展示臺灣傳統戲曲、音樂、舞蹈、工藝和民俗雜技等傳統藝術,不定期邀請傳統藝師和戲曲名伶表演和展覽。工藝傳習所一館二樓典藏并展出臺灣藝術家吳卿先生 2006年受傳統藝術中心邀請、運用15公斤純度為99.99的黃金、歷時16個月打造而成的《生生不息》金雕作品,亦是臺灣最大件的金雕精品;一樓正在展出的是臺灣國家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林先生交趾陶創作品。最吸引我們眼球的是邀請藝師進駐、由33間店鋪組成的民藝街坊,這里的作品有海基會致贈海協會的臺灣皮雕藝術家葉發原先生的美工作坊、原住民文創館、臺灣布衣、傳統布袋戲、紙天空制傘坊、敦品制筆……臺灣金工、木竹、陶瓷、裁縫、皮雕、玻璃、戲偶等各類工藝精品,充分展現了臺灣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和創新。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人們所熟知的臺灣故宮博物院,文物精品共約60萬件,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織繡等易損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百度百科”名列著名藏品中,九有其七為工藝美術絕世精品。工藝美術的珍品,在這里得到很好的保護。同時,博物院運用市場化機制,復制銷售包括“翡翠白菜”等一大批工藝珍品,價廉物美,游客購物火爆,也促進了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與繁榮。
(二)舉辦各類工藝美術國際藝術節,把展示機構拓展為向國際宣傳、交流臺灣工藝美術的窗口,提高臺灣工藝美術的知名度,突破島內市場狹小的局限,開拓國際市場
篇2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繼承;創新;展望
所謂傳統工藝美術,主要是在手工業時代形成、以用與美的結合為特征的造物部類與設計,尤其是指那些手工技藝性強、并具有一定藝術性的傳統型產品,如一般人所熟知的風箏,陶瓷,牙雕,木雕,剪紙等等。傳統工藝美術品所具有的絢爛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遠厚重的文化內涵,彰顯和改變著人們的審美意識,在弘揚名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從陶瓷、絲綢到今天涵蓋整個生產生活領域的傳統工藝美術,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也長期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中,作為傳統手工業生產的工藝美術正受到越來越強烈的沖擊出現了病態發展趨勢。
一、傳統工藝美術的現狀
以科技為主要生產力的現代社會,傳統工藝美術遭遇了嚴峻的挑戰、從發展現狀來看,出現了人才結構不合理,技藝失傳,工藝美術文化遺產保護不利等諸多問題。
1、技藝人才結構不合理,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失傳或者消失
傳統工藝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物質文化也是非物質文化,工藝作品為物質的,而傳統工藝技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在如今商品經濟迅猛發展的現代化社會,大多數人年輕人急功近利,心態浮躁,認為傳統工藝美術行業辛苦又不賺錢,不愿從事工藝美術行業,導致年輕人在此行業發展人數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極少數人員學成之后,急于獲利而去從事低檔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或從事手藝工作,低層次的重復性工作,使得技藝無法得到深入提高。進而導致從事此行業人員老齡化,后繼無人,以至于很多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失傳或者消失。
2、傳統工藝美術各行業發展失衡,需求量差異大
傳統工藝美術門類眾多,形式,風格多樣,有著輝煌的昨天,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帶來的技術科學革命和人的思想觀念及審美觀念的變化,目前,各行業發展現狀極不平衡。大多數行業均處于不景氣的萎靡狀態,不少工藝門類甚至瀕臨滅絕,例如廣東工藝—象牙雕,濰坊的核雕,鳳凰扎紙,還有“蜚聲中外的京城工美‘名旦’如玉雕、景泰藍和雕漆技藝都瀕臨失傳。各行業發展失衡,需求差異大,令人擔憂。
3、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生產流程機械、商業化,質量急劇下降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對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忽視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手工技藝與機器生產的矛盾加劇。不少地方為了追求眼前利益,將地方的著名的傳統工藝品的生產機械化,甚至粗制濫造。兩元錢的景泰藍手鐲、五元錢的玉器掛件,一些粗制廉價工藝品將不能再冠以“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名號。這種所謂的工藝品,喪失了技藝精湛的特點,質量低劣,完全商品化,甚至喪失了其藝術觀賞價值,失去了“神韻”,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二、傳統工藝美術需要大膽創新,順應時展
任何文化藝術形式的產生和發展都與當時所處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結合實際國情,我們要思考如何讓傳統工藝美術面對現代社會的挑戰,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很顯然,在商品經濟大爆炸,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傳統工藝文化要想獲得一席之地,必須大膽改革和創新,真正融入到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中。
1、多方位,多角度的現代創新觀念認識傳統工藝美術
傳統工藝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歷史悠久;第二,采用天然材料;第三,手工操作,不借助現代科技工藝。而面對日益發展的個國內國外兩個消費市場的現狀,需要對工藝美術概念和性質進行合理的闡述和定位,關鍵是針對工藝美術行業的特性,我們要結合當前國內國際形勢,對傳統的工藝美術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用創新型,改革型的現代審美觀看待工藝美術的市場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在思想認識上,將其三種主體價值完美結合,最終適應現代生活需求。
2、傳統工藝美術產業與創新產業嫁接
傳統工藝美術在歷史上曾創造過輝煌和燦爛,在新的發展時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工藝文化?筆者提出傳統工藝美術與創新產業相結合的方式,結合現有的技術和行業優勢,對工藝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和教育,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從而改造和提升傳統工藝美術產業,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既是對傳統工藝的繼承也是,對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創造再提高。
3、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旅游的結合
傳統工藝美術品的最大特點是手工制作,固然有其一定的審美價值,但目前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旅游市場的發展需求,面向廣大民眾的現代旅游市場對一般的旅游商品提出“量產”需求,手工單件生產方式不利于擴大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供應。工藝品制作的技術改造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工藝美術企業在技術改造投入中應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為切入點,加快提升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的技術含量,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先進手段,實現產品設計的二次創新,引進國外旅游紀念品設計的新理念,達到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旅游業的完美結合,推動我國旅游業和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硯祖,《物質與非物質: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文藝研究》,2006,(12),106
[2]朱春桃,《傳統工藝美術需要繼承和創新》,《文史漫談》,2009,(5),49
[3]張健,《傳統工藝美術行業的更新與改造》,《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的幾點思考》,20080428,5
篇3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改革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進程,在國務院和各地政府的關注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取得顯著成績。
盡管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績斐然,但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卻不容樂觀。投入不足,基礎薄弱,辦學條件較差。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教育教學質量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的現狀
1.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招生、就業難
在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背景下,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大幅度提升,二產專業如機械加工、焊接技術、數控技術等專業,都是在原有地方技校轉型成為現有的職業教育品牌專業,用工企業多,需求量大,在大型企業工作穩定,工資水平與技術水平逐年提高。
但作為近年來剛剛起步的中職工藝美術專業來講,招生面臨種種壓力。因為就業是面向廣告公司及裝飾公司,企業用工人員較少,并且人員流動過快,并且學生基礎較差畢業后不能馬上為企業創造價值。長期以來學生就業后工作不穩定,工資低、甚至改行。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就業壓力大,招生難。
2.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現有中職學校學生大多是升學無望或學習成績較差,這就造成進入職校的生源的文化素質、專業素養不高,缺乏學習熱情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中等職業工藝美術教育學生大多來源于農村、縣鎮及部分家庭貧困的城里學生,這構成了現有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基礎。大部分學生沒有美術基礎,并且缺少美術欣賞素養。
3.中職美術專業課程設置陳舊,硬件實施落后
目前,不少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課程設置落后,硬件設備上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辦學體制呆板,不能與市場市場同步,不適宜現階段及未來市場發展需要,這就造成了現有中職美術專業面臨的尷尬局面。
二、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改革與創新
1.改變觀念才能加快中等職業美術專業的改革
要加快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改革,首要問題是改變觀念,適應社會與市場的需要。
改變觀念,不僅僅是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教師的工作,想要徹底改變工藝美術專業現狀,需要校領導及教育系統領導了解市場,了解專業設置這樣才能真正的能在觀念上發生改變,從而思考我們現有的教育模式與市場需求關系,墨守成規,是不能讓中等職業美術專業在新的市場體制下生存。
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拋棄不適宜當今社會及市場要求的教學內容,解放思想,讓學生及教師能在有效的教學中豐富教學經驗,體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2.創新是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未來發展的必行之路
⑴強化基礎知識訓練,鼓勵教師、學生創新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教育有很多學生是在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條件下應試考入中職學校的,若不能打好這些沒有專業知識學生的基本功,無疑會影響正常教學,也會阻礙學生未來的創意與設計能力。
學校應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前提下,發揮教師與學生潛能,給他們提供施展的舞臺,讓創新、創意不再停留于思想意識之中,學校應加大投入相關硬件設施,給教師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及相關書籍、材料等,讓創新思維和實踐教學能共同成長,使學生盡快地適應市場化的需求。
⑵提高文化修養,注重學科交融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要學生在本專業內打好基礎,還要讓他們了解更多與藝術相關的學科。如書法、繪畫、文學、雕塑、音樂、舞蹈、電影等。
還要在教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提倡閱讀,讓學生多了解課程以外的藝術形式,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自我的審美能力,這樣學生會在其他的藝術形式中吸取養分得到靈感,學生才能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讓他們的作品充滿生命的陽光。
三、中職工藝美術專業課程設置變革
當市場逐步細化的同時,帶給我們的是機遇還有挑戰,我們要把握當前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要充分的研究市場,了解市場,有的放矢地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工藝美術設計人才。
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強調教育教學中的專業性、系統性、學科性,而是要在多元化的市場中找到適合學生就業的方向、目標。逐步走出理論教學為主的舊思路,把企業引入校園,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這樣才能發揮我們工藝美術專業的優勢。
1.適應市場競爭,學以致用
這應當是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教育的首要原則,對課程結構安排應該直接有效。社會對室內設計、廣告設計、印刷出版等技術人才的需求猛增,我們要為市場培養人才,即時調整課程設置,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加快學生成才的速度,以適應市場需求。
2.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學生素質差異很多,這時就需要教師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因勢利導,促使其揚長避短,讓他們盡快走出學習的怪圈,增強自信,不再恐懼學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用他們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理論,指導自身在學習中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學校要把教室模擬成未來企業的辦公環境,把學生領進工地現場,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同時,讓他們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促使他們樹立良好的職業思想、職業習慣。
3.以“精”“簡”為教學原則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入學時大多文化成績不太好,沒有學習興趣,對系統的理論理論學習難以靜下心來。因此,對于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精簡,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掌握基本技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設計的人才。在教育教學中凡是非重點的課程,都應弱化,采用減法處理。這樣才能行之有效地提升學生興趣。
綜上所述,中職工藝美術專業發展,需要全社會去推動,在推動的過程中,學校要推進教產合作與校企一體合作辦學,更要考慮到時展的需要,體現出教學的實踐性和市場性。要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動手能力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意愿,突出職業教育的優勢,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有藝術素養,有創新精神的設計人才,這樣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才能得到長久發展。
篇4
【關鍵詞】工藝美術;草原文化;創新發展
內蒙古的工藝美術作為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過程可以看作是草原民族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內蒙古特色的工藝美術作品,其蘊含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反映出了內蒙古草原文化獨特的文化。內蒙古工藝美術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與此同時,也具有實用性和文化價值,是將人類審美與實用融為一體的創新產品。
一、內蒙古工藝美術的品種及幾大特色
近年來,內蒙古的工藝美術業不斷發展,其衍生出來的美術品不僅僅是草原民族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種生產用品。生活用品主要有民族特色服飾、民族特色飾品、民族碗筷酒具、各種掛飾擺件、蒙古包以及皮藝等;而生產用品主要有運輸、擠奶以及剪羊毛、烙馬印等。結合對內蒙古美術的相關普查報告結果,可以將工藝美術品按照材質進行分類,包括草木、混合材質、皮革以及骨角等。其中,金屬工藝品主要包括馬鞍子、各種擺件、蒙古刀等美術工藝品。金屬工藝品的特點就是工藝十分精湛,且外部圖形也較為富力。蒙鑲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其做工精美,蘊含著濃郁的特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金銀制品的制作中[1]。
二、內蒙古工藝美術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工藝美術業有著十分悠久的傳統歷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藝美術業也加快了發展步伐。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內蒙古工藝美術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傳統的工藝美術怎樣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針對此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兩大方面:即創新和傳承。在傳承方面,內蒙古的工藝美術是一種傳統的技藝,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積累著精華,而這種精華該如何傳承,怎樣從草原文化的角度解析這種技藝;在傳統工藝美術中,怎樣將經典傳承下去,更好地將草原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怎樣結合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將傳統的精湛工藝傳承下去,這些成為了內蒙古工藝美術業需要思考的問題,需要從草原文化的視角,整體地進行觀察和分析[2]。在創新方面,民族的生活生產需求是傳統的內蒙古工藝美術品不斷創造和發展的動力。群體創造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工藝品的設計師也是產品的使用者,而產品的使用者也是設計師。工藝品就是產品,而產品的用途就是方便自己和大家使用。現代內蒙古工藝美術產品雖然樣式繁多,但是設計師缺少對草原文化的理解,也缺少生活實踐,其設計產品能否滿足草原民族的需求,能否符合人們的審美,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三、內蒙古工藝美術業草原文化的創新發展
內蒙古工藝美術業想要發展創新,首先需要對傳統的繼承,只有先傳承才有之后的創新。首先,傳承方面。對于內蒙古的工藝美術來講,其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草原文化傳統的繼承,其發展是隨著草原文化發展而逐漸演變而來的。工藝美術產品不僅僅需要滿足草原民族的生活生產需求,其內容需要體現出草原文化的理念,產品是草原民族精神寄托的表現。因此,在文化層次方面,工藝美術品需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其次,創新方面。工業美術業的創新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首先需要對草原文化蘊含的內容有正確的理解。草原文化是工藝美術業的設計源泉,工業美術的發展需要對草原文化進行詳細的解讀,對草原民族的文化形式加以理解,以此為核心,將理念融入到設計中,不斷創新,進行深一層的藝術創造;在形式創新方面,將創新逐步融入到產品的創作理念中,結合時代的特色,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創新;在技藝方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和新的創造工藝,例如,在銀碗的制作上,可以應用數控技術進行銀碗的雕刻技藝,不僅能夠保持特色,增加藝術效果,還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3]。
四、結語
內蒙古工藝美術業是草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傳承方面,無論是文化、形式還是技藝都需要以傳統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深刻感受草原民族的精神,在對設計的闡述及技藝方面尋找新的途徑。除此之外,可以制定相關的美術品保護條例,保持內蒙古美術工藝品的個性生產,促進工藝美術業草原文化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慶著.工藝美術行業普查報告[J].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2]國慶,鄭宏奎.發揮民族地方特色、繁榮工藝美術事業——發展內蒙古工藝美術產業的思路與對策[J].美術大觀,2011.
篇5
【關鍵詞】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外合作
從遠古時代,工藝美術一直是人們所追求的文化境界。它不僅包羅萬象,而且發展歷史悠久,它的技藝高超、文化底蘊深厚,一直以來都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工藝美術文化產業也正在不斷的成長著,它印證的是一個時代的特征,體現的是文明發展的意志。
一、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形成
現在中國的處境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多方面經濟的合作交流是發展緩慢的,但是必然的趨勢。當前中國的發展具有時代前期、當代、以及時代后期經濟特點。知識、文化、科技技術、和農業工業的融合使得物質化的經濟特征向非物質化的趨勢發展①。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段時期內是以傳統的文化、當代文化以及近年來新起的文化三者間的融合并存,作為我國文化發展戰略和基本的國情的結構組成。我國現階段文化產業的主要形態是傳統形式的加入工藝美術的元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將以這種形式發展。這不僅滿足了人們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
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概念: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的經營和相應的加工制造產業,能以文化服務的形態進行文化的經濟活動。當然我們也可以將文化的實體性創造和制作作為文化產業的基本定義,以不同的方式制造文化產品的程序來說,文化本身就是經濟交流的行為,集創造和銷售為一體,文化傳播和繁衍為重任,同時把一切的生產活動和成品賦予文化的意義。當社會生活中出現了一切與生產文化產品有關的活動時,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就明顯起來:知識經濟發展帶動整個全球化文化產業的發展,后工業時代已經不是重要的時期,非物質的和符號性的交換消費模式已經遠遠超越國家的文化增長范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已經變成了文化方面的競爭。
1.工藝美術與文化產業的關系。工藝美術與文化產業的關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內容,是一種可靠性的藝術形式,同時又是一種經濟形式的發展過程。集藝術性與經濟行為為一體,可以說工藝美術是經濟的產物,為社會的經濟生活服務著。作為一種生活上美的感受,經濟已經成為了它主要的屬性。工藝美術對于人們就像生活的調味品,不可缺乏,沒有了它的經濟屬性就沒有了它獨立特行的基礎。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是工藝美術的價值尺度,雖然這把尺子能給我們帶來工藝美術品造物過程和實用性之間的關系,但是它卻測量不出工藝美術品的價值。工藝美術的不斷發展促進文化產業向著世界先進化的模式發展。無論是外工藝設計、生產的規章、流動手段上都會一定程度上受到經濟規律的限制。工藝美術的傳播在于它有一定的感染性,帶著本身就蘊含著的文化底蘊流向世界各國。
2.中國的工藝美術文化產業。中國人早就在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停的完善發展的形態。從工業化的巨大成就到知識經濟的時代,這一時代帶來的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我國本著以把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走向成熟的理念,開拓了文化經濟創新和協調發展的道路。使得我國在激烈的各國文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產業的基礎上壯大起來的,工藝美術文化產業是中國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有很多學者對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持著它必然會成為世界文化競爭的優勢的看法②。
二、對外合作對于中國工藝美術產
業發展的作用
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再是拘泥于幾個手工工作室的傳統手工藝制作,新的文化潮流沖擊下,中國文化以自己獨特的工藝美術占據優勢。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發展已經被國家高度重視,這必將極大的促進工藝美術的發展加速。經濟發展不斷的向前,隨著全球化合作的加深,我國對外開放和加入WTO的局勢發展,在經濟交流和文化產業的運行上,“走出去”比“做的好”更重要。近年來,我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在與國外合作的基礎上不斷的成長。對外合作發展的交流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發展。在經歷勞動密集型、資源型、浪費嚴重的產業模式發展階段,到輕工業對外貿易公司建立,我國進出口業務已初有成型。再到現在國家政府極力構建機會讓工藝美術的生產和出口數量增多,因此工藝美術的發展帶來了新力量。可以說對外合作交流是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要求,只有走出去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井底觀天往往看到的世界是非常渺小。工藝美術對于中國文化產業來說就是發展中的助推劑,因為有了工藝美術,中國的文化產業才能快速的興起,世界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文化的傳承必將是以實體性物質來實現的。在有限的資源整合下,工藝美術將給中國文化產業注入新的能源。
三、對外合作下的中國工藝美術產
業的發展前景
1.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歸類得當,統一名稱。我國因為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種類不少,各式各樣的形式都有,一些出口國外的文化產品沒有統一的命名歸類,所以在這樣的情境下,中國工藝美術往往會被歸類為“其他”,這樣就造成在統計中國出口的工藝美術品數量時數據不準確。另外產品的歸類也有助于對原材料、做法、使用方式等的確定。
2.國家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響應有關文化發展的政策方針。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品多數是來源自然形態的,不少稅源和稅基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國家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響應有關文化發展的政策方針,例如,建立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基金④,多數會用于對海外推廣中國的工藝美術文化。另外加強中國文化的品牌和標準的建設,推動文化向著國際化、標準化、美術化的方向發展。利用報刊、雜志、博覽會等形式推廣。
3.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要多融入海外文化與中國其它傳統文化。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要多融入海外文化與中國其它傳統文化。例如,在海外各國孔家學說的學習中加入中國工藝美術的內容⑤,與中國的明理哲學相呼應。接著是通過現場展覽的形式讓人們近距離的進行文化的交流,有效的推廣工藝美術。
四、結語
建設和加快發展具有影響力廣泛的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建立一個文化強國是現階段中國文明發展的主要國情。只有真正落實國家關于發展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的方針政策和戰略方針、不能脫離基本國情,實事求是,才能在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把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變成競爭的優勢,抓住機遇發展,擴大對外合作,塑造中國特有的文化產業。
注釋:
①康興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對外合作[J].國際經濟合作.2010(1):205
②楊亮淄.博民間工藝文化與當代產業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2(4):182
③張西昌.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3(3):707
篇6
關鍵詞:少數民族;工藝美術;滿族
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反映,是民族風格的一種體現,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滿族的旗袍和馬褂,不僅在滿族地區而且在整個中國,甚至在國外都流傳甚廣,對于滿族服飾文化的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都是一種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加以保護和發展。
一、我國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特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在歷史上漢族文化也吸收和借鑒了其他地區的文化,使各民族文化得到交匯和融合,共同組成了中華的燦爛文明。滿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清朝的幾百年的統治過程中,滿族的文化更是滲透于漢族文化之中,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在滿族文化中,工藝美術文化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無論是滿族的服飾文化、玉雕文化還是刺繡文化,都充分體現出了滿族人民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文化,發展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對于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地域性
一個民族的工藝美術風格是一個地區地域特點的反映,我國少數民族的工藝美術都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由于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區域廣泛,我國少數民族的工藝美術也各有其特色和風格。以滿族地區為例,滿族人民在清代以前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和長白山一帶,由于當地的氣候寒冷,人們在服飾的材質選擇的時候就會充分考慮到御寒的因素,再加上滿族在當時以狩獵的生活方式為主,因此人們就選擇獸皮作為服飾的主要原材料。為了便于騎行狩獵,男子都喜歡穿靴子,因此,滿族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靴子。滿族人多穿袍服,并喜歡穿靴子,并將這種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此外,女袍上的圖案主要以鮮艷的花朵為主,也能夠反映出當地的環境和自然特點,因此,滿族服飾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充分反映了與自然合二為一的特點,具有自然和諧之美。
(二)多樣性
滿族服飾的多樣性表現在服飾的材料選擇、款式結構和材料工藝的不同。對于材料的選擇,除了毛皮和樹皮這一類的自然物以外,在清軍入關之后,絲織品和棉織品的品種也成為主要的服飾材料,出現了很多制作工藝高,規模較大的服飾作坊,這些都促進了滿族服飾文化的發展。對于服飾的款式,既有簡潔大方的大襟式長袍,也有十分美觀的大底擺式長袍,開襟、袖口、開衩高低等都有多種樣式,充分顯示出民族服裝款式多樣性的特點。
(三)審美性
不同的材質和款式能夠表現出不同的審美特點,和諧之美、華麗之美、精湛之美、雅致之美、厚重之美都能夠在滿族的服飾中得到體現。如滿族服飾中官服上多繡以飛禽走獸,能夠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也是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的體現,獨具滿族特色。清代皇家貴族衣服的款式多樣,紋飾十分精美,在胸圍線下可以開分為四層,每一層分別都有不同的刺繡紋飾做裝飾,充分反映了滿族服飾的富麗與精湛。
(四)文化性
不同的民族服飾能夠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無論是毛皮袍服的厚重還是旗袍的韻味悠長都反映了在不同的時期滿族人民的文化特點。如旗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被認為是東方女性的典型服裝,旗袍以其典雅、含蓄、嫻靜等特點,一直作為東方女性美的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滿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的接軌。
二、我國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現狀
工藝美術的發展受制于文化形態的發展與演變,是一定時期社會形態的綜合反映,也會因文化的發展而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能夠反映出民族的特點和文化精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文化和美學觀念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這使得人們對民族文化不再重視,對于少數民族的工藝美術也逐漸淡漠。隨著中國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文化價值變得不再重要,人們對其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傳統也不再重視,這大大局限了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未來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美術只是給人們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對于產品本身的文化價值和原創精神則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與發展,很多少數民族的工藝美術種類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的模糊甚至消失。
當下,民族文化在社會文化傳播中的影響力逐漸的減弱,而外來文化正一步一步的擴大著自己的傳播范圍,影響力與日俱增。很多以民族手工見長的少數民族工藝美術面臨著無人繼承,甚至是失傳的局面。在傳統文化和民族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遠離人們的視野,使很多在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工藝美術種類成為展覽館中的陳列種類,使民族工藝美術作品成為陳列品甚至是奢侈品,這種發展狀況使得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失去了生活的源泉,日益走向衰竭。
三、我國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未來發展
(一)正確認識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價值
傳承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首先要端正對于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態度。對于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品的消費除了要滿足自己的個人審美需求之外,更要對其中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內涵有所了解,不能僅僅認識到工藝美術品的商業價值或者僅僅將其視為一種商品或旅游紀念品,更重要的是了解和研究蘊含在其中的文化內涵。因為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會對工藝美術品的發展和轉變產生巨大的影響,要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讓這些蘊含著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工藝品變味或者消失。
(二)加大保護力度
對于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相關的文化保護部門和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這些文化保護部門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工藝美術才能夠得到更長遠的發展。所以,相關的文化保護部門應發揮其文化保護的作用,政府應加大對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認真、嚴肅的態度做好保護少數民族人民工藝美術的工作,宣傳和弘揚民族工藝美術,使少數民族人民的工藝美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做好宣傳工作
當地政府部門和民眾對于當地的工藝美術作品進行宣傳和推廣在民族工藝美術作品的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政府和相關的文化保護部門要加大對民族工藝美術的宣傳力度,扶持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發展,并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進行財政補貼。不僅如此,政府也可以通過工藝美術文化節等形式來加大對工藝美術的宣傳與推廣,讓人們認識到工藝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與文化精神。
結語:
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發展卻走向了低谷。保護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對于保護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相關的文化管理部門和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大宣傳和保護力度,使人們對民族工藝美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號召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發展。(作者單位:伊通滿族自治縣人口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
篇7
關鍵詞:工藝美術;教育;當代價值;發展方向
盡管工藝美術教育建立在十分重要的傳承基礎上,但在很多方面,它體現出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征和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實際上,本文對工藝美術教育的當代價值及發展方向的研究遵循了一個重要的工藝美術發展邏輯,這種藝術發展邏輯已經成為指導人們認識和了解當代藝術發展的一個現實理論基礎,成為人們正視和看待不同類型藝術發展的一個共性問題。這個基本邏輯就是社會邏輯,即藝術發展受制于社會進步和文明前進,傳統時代的藝術在與現代藝術的沖突和融合中最終像社會發展一樣,形成了一種新的發展形式。社會出現了新的特征,工藝美術也出現了新的特征,簡單地說就是傳統的工藝手法逐漸回歸并應用在現代的物質和材料上,這種結合給工藝美術打造了一個新的美術精神世界,讓工匠精神與現代化發展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我們認為,這就是工藝美術教育的當代價值需要把握的,也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1試論工匠精神與現代化發展中的社會精神
是傳統還是回歸,在不同的文化場合和藝術境地,我們總是要聽取各種意見和建議,卻忽視了在整個現代化發展的時代基礎上這些思想層面的內容是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實際上,越來越真實的現代化也讓社會各個層面的真實度有所提高,人們對真理的認識以及對整個文化藝術的認識都在不斷地提升之中。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學科藝術在傳統藝術中逐漸被拋離,而真正需要崛起的藝術形式卻成了舊藝術的替代品。但是萬物皆有始,不論現代工藝以何種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我們都能從它的各種表現形式中發現它過去的樣子和原始的影子,這種邏輯我們稱之為藝術的基因。本章節我們所需要談及的工匠精神與現代化發展中的社會精神正是我們所提到的基因問題。工藝美術是在反復創造和熟練度加深的基礎上,從傳統手工發展到現代機器等工藝制造的一種藝術體現。這里面有太多我們需要引起注意的發展歷程,這是藝術的歷史,同時也呈現出藝術自身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煉出的最為重要的藝術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夠從細致和卓越的手工藝制造中體現出來的綜合工藝。工匠精神的精髓是創造,本質是熟練,特點是手工。盡管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手工早已與傳統手工藝不是一個概念了,但我們依然能夠認識到現代手工藝的工匠精神,即便那已經從純粹的人類力量變為借助機器手段,卻依然不能掩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工匠精神。這是我們在談論工藝美術教育之前應該認識和尊重的事實,這個事實不以市場或者其他的意志所轉移,它的基礎是社會精神,是藝術精神,是不可被逆轉的歷史軌跡。正如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的共識是努力向前看,不斷地發展和適應社會的變遷,整個世界都實現了現代化,這個共識是人類共同體的偉大進步。
2工藝美術教育的當代價值
正如上文闡述和提及的這個基本概念一樣,從教育的基本職能上來說,工藝美術教育的當代價值就是工藝美術教育的基礎內容,就是在讓人們學習現代工藝美術的同時,知道現代工藝美術是如何來的,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的,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工藝美術中存在的卓越的工匠精神。工藝美術教育實際上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分享的過程,傳承就是在這兩道程序之后,一個最為重要的教育方式,達到持續發展和不斷積累發展的目的。那么在工藝美術教育中的當代價值又具體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呢?實際上工藝美術教育可以簡單分為基礎教育、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但是工藝美術多體現在動手能力上,所以實踐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一個主要方面,然而實踐教育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那么整個工藝美術教育就會失去了基礎,變為空中樓閣。所以,我們說當代工藝美術教育的基礎教育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學生不僅要知道如何動手,更要知道為什么動手,要明白工藝的傳承,并且最為重要的是不斷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讓其得以延續。工藝美術教育的當代價值與傳統工藝美術師徒教育中當年的價值是一致的。當代價值與當年價值既是針對當年說的,也是針對當代說的。當代也好,當年也罷,我們都是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傳承工藝美術的時代價值和時代精神的,只有達到了傳承的目的才能體現工藝美術的價值所在。
3工藝美術教育發展方向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的學習者,每當談及工藝美術的發展方向,心中便感到十分遺憾,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工藝美術學習的方向。傳統工藝美術可以說沒有得到完整的傳承。盡管現在看上去,中國工藝美術依然還是有模有樣的,但是遙想當年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傳統工藝最終被新時代所摒棄,因為現代化是西方的現代化,盡管我們說這種現代化可能最終會和東方文化殊途同歸,但是在由誰引領這種現代化的問題上,卻體現出對東方文化的種種不公平,東方文明僅僅剩下了民族文化的特征。當代工藝美術實際上應該叫西方工藝美術,工藝簡單地說就是機械化大生產后的產物,我們了解的是工藝大科目下的種種工藝分解。在工藝美術中,我們似乎一直在接受和傳承新的工業,盡管這種工藝屬于全世界,不應該有你我之分,但我們還是不禁要問一句,我們的傳統工藝去哪兒了?所以,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重新延續對傳統工藝的傳承,銜接好現代的、西方的、傳統的與近代的工藝,讓我們的工藝融入新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把傳統的工藝基因注入到新的工藝體系中去。即便最終變了樣,但卻能夠不斷地延續下去。這就是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要不斷地努力,恢復中國的匠人精神和傳統工藝美術的輝煌。同時,當代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要追根溯源,不斷地尋找我們的基因歸處,不斷地提升我們對工藝美術教育發展方向的把控能力。只有明晰藝術的價值取向,了解工藝美術的發展實際和傳統本質,才能夠更加深入地把握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不能夠僅僅依靠傳統工藝美術的基礎內容來限定工藝美術價值的內涵,應該明確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工藝美術當中的傳承因子,要實事求是,不能牽強附會。
4結論
回顧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的歷史和價值取向,未來工藝美術的發展任重道遠。盡管現代工藝美術揉雜了中國工藝美術的各種歷史基礎,但實際上它依然是在西方工藝發展技藝為主的前提下奠定了現代化工藝美術的基本特征,打破這種壁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倚重工藝美術教育。
參考文獻:
[1]李立新.中國工藝美術研究的價值取向與理論視閾——近年來工藝美術研究熱點問題透視[J].藝術百家,2008:33-35.
[2]行間.從工藝美術到藝術設計[J].裝飾,2009:43.
篇8
關鍵詞:殼牌 煤氣化工藝 發展 技術特點
一、殼牌煤氣化的工藝發展歷程
殼牌煤氣化的工藝較為復雜,其原理主要為:在加壓以及高溫作用下,將氧氣和蒸汽混合在一起,與煤粉共同送入氣化爐中,在很短時間內,這些混合成分溫度劇升,其揮發成分將脫除出來,經過裂解、轉化等物理化學反應。因為氣化爐具有很高的溫度,只要存在一定的氧氣,則碳物質和各種揮發、反應產物都會燃燒,當氧耗盡時,就開始發生物質轉化的反應,也就是進入到氣化的階段,形成煤氣,其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氫氣。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出現了殼牌石化燃料的氣化技術,當初的原料主要是渣油,這種工藝又稱為SGP。經過二十年的時間,在渣油作為主要氣化原料的基礎上,重新開發出一種新的原料,即粉煤。這種技術叫做SCGP,這種技術從試行開始到投入商業生產,其技術開發歷程有三十多年。煤氣化的技術最開始是從煉焦爐、水煤氣爐和煤氣的發生爐作為主要的煤氣化設備,其原料主要是小粒煤或者是塊狀煤,經過了幾十年時間,其發展逐漸向潔凈煤氣化的技術過渡,這種新的技術能夠防止因為直接燃燒而排放污染物,該技術的反應器主要是氣流床,其原料是干煤粉或者水煤漿,其生產規模巨大。在這種新生產技術滋生出很多的煤氣化工藝。
在最近的十多年中,中國市場由于其巨大的潛力,成了殼牌公司的開拓和發展方向之一,并在化工生產中極力推廣粉煤的煤氣化生產工藝。殼牌公司從01年開始就和我國簽訂了技術轉讓的協議,最早的國內項目如,岳陽中石化殼牌煤氣化有限公司、湖北雙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目前,已經有接近二十家的企業簽訂了協議,殼牌在我國的技術合作企業占了其2/3左右,我國逐漸開發和投入各種生產的設備裝置,從合成氨生產發展到合成甲醇,再到合成氫氣,其技術改造一般是在一些比較大型的化肥企業中進行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像岳陽中石化殼牌煤氣化有限公司、永城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等單臺氣化爐連續運行時間可達140天。
二、殼牌煤氣化的技術特點
殼牌煤氣化技術具有跟其他煤氣化不一樣的特點,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第一,其流程較為復雜,但是操作簡單方便。流程從磨煤及煤粉的干燥、粉煤加壓輸送、氣化、排渣、除灰排灰、合成氣洗滌、初步水處理等八個工序環節,其中磨煤及干燥工序不屬于殼牌設計,且涉及到的流程圖數目繁多,復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是比較簡單的,可實現蒸汽產量、二氧化碳含量、甲烷含量等多種氧碳比的串級自動控制模式。第二,其煤種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在煤氣化過程中,既可以使用石油、煙煤、次煙煤或者褐煤等,也可以將兩種或者多種煤的任意比例摻燒,實現生產配煤的經濟化及自動化。對于煤種有更高的適應性,同時水冷壁以渣抗渣的設計提高其對高灰份煤種的適應性。目前,已經投產的單臺的氣化爐中,內蒙古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責任的三臺氣化爐單臺規模可達3400t/d。第三,產品氣體具有高質量。煤氣化產品的氣體清潔度高,且沒摻雜重烴,甲烷也很少,主體氣體占了百分之九十。第四,其具有很高的熱效率,一般來說,冷煤氣的效率在82%左右,其中副產的高、中壓的蒸汽占15%左右,其總熱效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八。第六,具有很高的轉化率。因為氣化溫度在1500攝氏度左右,轉化率一般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九。第五,生產的耗氧量低。煤氣化和采用水煤漿比較,其不需要消耗太多氧氣來提供煤漿水分的汽化熱,從而耗氧量降低20%左右,可以減少運行的費用和空分規模的投資費用。第八,調節負荷時操作簡單。因為每一臺氣化爐中有4、6、8個燒嘴,能夠方便煤粉氣化,也能靈活調節生產負荷,調節范圍較廣,為氧負荷百分之四十到一百一十,每分鐘可以的調節量達到百分之五。第九,具有較長的運轉周期。氣化爐結構是采用水冷壁結構, 具有以渣抗渣的特性,不需要經常維護,且維護簡單,運行周期很長,可不配置備用爐。在設計時,燒嘴的壽命達到八千小時,因此,大大提高了運行的穩定性。最后,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由于煤氣化系統中所排出的灰渣爐渣具有極低的含碳量約1%,可以將其作為新的建筑材料,且沒有滲出污染物,處理簡單,基本能夠達到零排放。
殼牌的煤氣化技術具有眾多的優勢,其在我國的應用已經有一定的時間,且隨著其應用的不斷發展,工藝流程不斷優化(如殼牌最新的五環爐將激冷氣壓縮機省去,降低大量投資),技術特點不斷改善,這不僅有利于降低我國企業煤氣化的生產成本,也有利于提高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煤氣化技術應用在合成氣生產的過程中,效果良好。目前,我國企業中殼牌煤氣化技術的應用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其操作技術符合設計的要求,運行平穩,且操作靈便,很多裝置都能夠在長時間的高負荷環境中正常運行,因此,該技術在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殼牌技術項目在我國建設中需注意,最為關鍵的路線是氣化爐的供應和安裝,氣化爐內件(兩千噸爐子內件約109920634.9206元人民幣)目前多為的印度LT公司或西班牙BPE公司供貨,周期較長,國產化技術有待提升。因此,應將其建設周期縮短。還應該不斷增加供貨商的量,這些供貨商必須具備殼牌煤氣化工藝中各種關鍵生產設備的合格認證,以不斷推進生產設備和國際的接軌長度,不斷優化煤氣化系統,最大程度降低裝置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殼牌氣化項目走設備生產國產化大大降低單爐投資成本,增設備爐實現連續生產,真正實現原設計的自動化生產管理理念,是該技術將來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結束語
殼牌煤氣化是一種具有眾多優勢的工藝技術,其在當今國際的各種潔凈的煤氣化技術中,是列為較前的,其產量大,且煤種具有較廣的適用范圍,且運行的周期很長,能實現零排放。從其發展歷程以及在我國內試行投產的實際考慮,殼牌煤氣化技術有利于充分高效利用煤,實現清潔生產,因此,其發展空間是非常廣闊的。
參考文獻
篇9
傳統工藝美術是別具魅力的我國傳統藝術形式,由于地域和民俗的差異而形成了多樣化的美術形式。其中涵蓋了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內容,發展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但是當前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的關注度正在逐漸下降,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傳統工藝美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新的美術工藝層出不窮,以新的形式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當前,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藝術審美也與時代的發展靠攏,引領著新的藝術流行趨勢。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為了不被新時代所遺忘,實現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揚。需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前社會發展形勢,滿足大眾的藝術需求,傳統工藝美術需要進行現代性轉換,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應用先進科技,與傳統美術生產工藝相結合,將傳統工藝美術的魅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促進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1]。
二、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
傳統工藝美術包含了我國傳統藝術的多種形式,比如陶瓷、刺繡、刻瓷、雕刻以及木作等多項藝術工藝,是經歷了長久的發展和歷史的沉淀而形成的藝術形式。傳統工藝美術也曾經歷輝煌的階段,名揚海內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墨守成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逐漸喪失了優勢,伴隨著新的工藝美術形式的興起,傳統工藝美術行業逐漸的衰落,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局面。傳統工藝美術的改革創新已迫在眉睫,不僅對于重新獲得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
1、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發展
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與社會形態的變化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有著重要的聯系。為了解決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困境,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形勢,現代化轉換是最有效的途徑。傳統工藝美術變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其中的文化底蘊。傳統工藝美術的現代化轉換,是在現代社會為傳統工藝美術創造良好的發展機遇,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在改革與創新當中,傳統工藝美術開始呈現產業化發展的勢頭。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發展面臨著其目標定位的問題,存在著經濟產業和文化產業之間的矛盾,這是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社會相融入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傳統工藝美術是以我國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并將其藝術價值轉換成為經濟價值。當今社會的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其經濟價值的體現是十分重要的。傳統工藝美術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式,通過藝術作品的生產,創造出經濟價值。同時,傳統工藝美術又不同于一般的經濟產業形式,是具有文化藝術性質的經濟產業,憑借藝術價值的發揮來創造經濟價值,是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出路。既沒有丟失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又充分提升了傳統工藝美術自身的價值。使傳統工藝美術更具有時代的氣息,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發展[2]。
2、創新與保護
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創新是關鍵性的內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創新不等于改造,不能實現了現代性轉換,卻丟失了傳統工藝美術獨有的魅力。傳統工藝美術的民族和區域氣息濃烈,各地區各民族的傳統工藝美術都有著相應的特征,是傳統工藝美術的精髓。傳統工藝美術創新的目的不在于改造,而在于保護,為了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社會更好的生存下去。首先,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傳統工藝美術其中蘊含的文化加以理解,轉換視角,從現代的眼光出發,以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作為基礎,適當的加入現代化的元素,并與其完美的融合。以經濟性發展為基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為目標,創新與保護并舉。其次,傳統工藝美術代表著民族的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傳統工藝美術加以保護,不僅是傳統工藝美術本身,同時也是對傳統美術工藝的發揚與傳承。當前,已經有許多傳統工藝美術由于沒有得到保護和發揚,已經失傳和消亡。為了避免其發生,加強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是實現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保護的重要途徑,在技藝創新的基礎上,實現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3]。
三、知識產權的保護
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除了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創新改革之外,還要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傳統工藝美術從興盛到衰落,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大量仿制品的出現,缺乏相關法律制度的管理,破壞了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市場秩序。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需要吸取過去的教訓,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是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需要得到有效的保護。
1、知識產權立法
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嚴格知識產權立法,為傳統工藝美術提供法律保障,鼓勵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提升創作者的熱情。知識產權保護要針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保護,包括藝術品外形設計、制作工藝等多個方面,有效保證傳統藝術創作者的基本權益。同時嚴厲打擊侵權現象,并予以嚴懲。知識產權立法為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提供了有力保證。在法律的保護措施下,傳統工藝美術能夠深入的進行,更好的發展于現代社會。
2、加強產權意識
篇10
一、建立和完善認定保護制度
(一)制定有關工作細則。
由省經貿委根據《規定》和本《實施方案》要求,制訂《廣東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認定細則》、《廣東省傳統工藝美術珍品認定和證標使用管理辦法》和《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辦法》,使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工藝美術珍品、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審程序化、具體化。
(二)明確認定公布規范。
1.經評審委員會評審為本省保護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的,由省經貿委認定后予以公布。
2.經評審委員會評審為本省工藝美術珍品的,由省經貿委認定后,予以公布并頒發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證標。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證標由省工藝美術協會組織設計制作,經省經貿委組織認定后,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商標注冊;省經貿委具體負責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證標的監制工作。
3.經評審委員會評審為本省工藝美術大師的,由省經貿委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授予“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并予以公布。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每四年評審一次。
4.申報國家認定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中國工藝美術珍品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由省經貿委從本省認定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省工藝美術珍品、省工藝美術大師中評選,向國家推薦。
5.省經貿委以專刊形式將每屆認定的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省工藝美術珍品、省工藝美術大師資料整理匯編成冊,印刷發行。
二、制定保護發展規劃
在充分利用現有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省經貿委組織各有關行業協會,開展對傳統工藝美術現狀的調查,編制《廣東省*—2010年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規劃》。各地要根據實際,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制定相應的保護發展規劃。
三、加大保護力度
(一)明確保護重點。
近期需保護、搶救的重點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有:刺繡,象牙雕刻、玉雕、木雕、石雕、廣彩、潮彩、葵編、竹編、藤編、草編、泥塑、灰塑、嵌瓷、剪紙、秋色、木板年畫等類近百個品種。其中,省經貿委每年安排落實1-2個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或技藝的保護和搶救工作。工藝美術大師承擔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帶徒授藝任務的,由省工藝美術協會核實、公示后,舉行工藝美術大師授藝儀式,并給予獎勵。
(二)建立培訓、保護基地。
各地要根據實際,依托有一定基礎的院校、研究所、專業場館、企業等,建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研究、培訓基地,開展傳統工藝美術挖掘搶救、理論研究、人才培養、作品收集、展示交流、知識宣傳等工作。特別是要規劃建立特需的珍稀礦產資源保護基地。對制作傳統工藝美術品種特需的天然原料、材料,省經貿委組織各地進行規劃,并送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組織有關部門對肇慶端硯、信宜南玉、廣寧廣東綠石等珍稀原材料的礦藏保護進行研究,加強協調,禁止無證開采、盲目開采。對制作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所需的稀有原材料,優先提供給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制作珍品和精品。
(三)做好工藝美術珍品保存工作。
支持省工藝美術專業場館征集、收藏、展示優秀工藝美術代表作品,為專家學者和廣大技藝人員提供實物借鑒和學習場所。鼓勵具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專業場館的建設。
(四)建立傳統工藝美術名錄體系。
挖掘、整理傳統工藝美術資料,建立檔案,保護搶救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運用文字、錄音、錄像、多媒體等方式,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有計劃、有重點地分批對其發展歷史和資料進行整理收集,建立檔案和數據庫。
四、推進收藏展示和藝術傳播
(一)建立收藏管理制度。
省經貿委指導省工藝美術協會制定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收藏管理有關規定,促進珍品收藏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系列化、持續化。
(二)積極開展藝術傳播。
大力宣傳傳統工藝美術知識和產品,培育傳統工藝美術品市場。鼓勵和支持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對傳統工藝美術及其保護工作進行宣傳展示。圍繞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技藝歷史沿革、風格特色、藝術價值、鑒賞保護等內容拍攝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電視記錄片,印制宣傳小冊子,普及保護知識、培養保護意識,努力營造保護傳統工藝美術的良好氛圍。支持傳統工藝美術的教育、科研、理論、技藝研究,鼓勵教育院校特別是工藝美術重點產區的教育院校,設立傳統工藝美術教育基地,開設傳統工藝美術課程。不定期舉辦傳統工藝美術培訓班;支持發行省內傳統工藝美術類的刊物和著作;鼓勵老藝人出書傳世或委托他人進行筆錄整理。
(三)推進傳統工藝美術品產業化。
鼓勵設計、生產旅游紀念品系列的傳統工藝美術品。鼓勵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工業或旅游業相結合的創作,促進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內涵在現代工業、服務業中的應用,實現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設立廣東省工藝美術創新開發獎項,每兩年進行一次珍品評定,對優秀作品給予認定和獎勵。
- 上一篇:家庭理財規劃建議
- 下一篇:鄉村治理的主要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