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脊柱運動鍛煉方法

篇1

文/井彥華

入秋后氣候宜人,中老年人在秋季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增進機體抗寒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和機體的免疫功能。然而,秋季氣候的特點是一日多變,此時如果采取的鍛煉方法不當,反而更容易生病。

關注溫度變化:秋天溫差較大,要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避免感冒。秋季早晚氣溫低,而鍛煉時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因此,不要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

多吃水果多喝水:秋天干燥,要科學補水。除了注意鍛煉前后的補水外,還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一些水果和新鮮蔬菜,避免呼吸道黏膜充血腫脹。如果運動量較大,出汗多,可在溫白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有條件的可以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如進行長跑鍛煉,還要飲用適量的糖水,以防低血糖。運動時飲水最好能分次少量飲用,比如鍛煉20分鐘后,喝150-200毫升溫白開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秋冬之交時容易出現冠心病發(fā)作,所以此類病人鍛煉前最好喝杯白開水,以稀釋血液,減少血栓的形成。

控制運動量:秋天人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增高,生理機能趨于活躍和加強。在這個季節(jié)人容易超量鍛煉,結果引起過分疲勞,影響工作和健康,還容易引發(fā)運動損傷。所以,中老年人要掌握好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不要超過機體的負荷。一般來說,中老年人運動時間每次不要超過1.5小時。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fā)熱,微微出汗,鍛煉后感到輕松舒適,這就是適度的標準。

遠離花粉:秋季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此在鍛煉時要選擇好場所,比如刮風的時候不要在花粉飛揚的地方鍛煉,避免引起過敏性疾病。

調整飲食:秋天天氣轉涼,人們對熱量的攝入會大大增加,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往往多于消耗的熱量。此時,要注意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不吃油膩的食物。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體重增加,適當多吃一些低熱量食品,如蘿卜、竹筍、海帶、蘑菇等。秋季氣候干燥,人容易疲乏,應該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像胡蘿卜、蓮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可以養(yǎng)血潤燥,提高抗秋燥、防疾病的能力。

老年人的17種最佳運動方法(三)――跪膝法

文/大隱

跪膝法簡單地說就是跪著用膝行走,一般會在地板上墊一個軟墊子,每天花20分鐘以膝代足,徐徐前行。

中醫(yī)稱膝為“筋之府”,膝就被叫做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大補肝臟,可以促進老年人的血液循環(huán)。跪著走把氣血引到膝蓋上去,再引到腿上去,慢慢就可以把肥胖者腿上的贅肉減去。

篇2

想要練好健骨操,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我們要把握好練習的時間:

1、早晨和上午

許多人(特別是老年人)喜歡早鍛煉。如果你想將強骨健身操作為晨練的內容,可以說非常適合,但是練習的方式就要有所要求:

(1)不要過于追求練習量和練習強度。如看誰做的多或看誰堅持的時間長等。

(2)可按書上所寫的操的次序或可采用廣播操的四節(jié)八拍的練習節(jié)奏進行練習。

(3)凡有嚴重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臟疾患或處于急性期的其他病人,請咨詢醫(yī)生或健身專家,一般我們建議比較好的練習時間是在下午3點之后。

(4)普通人群可以做兩遍,可以作為企事業(yè)單位和學校新的工(課)間操進行。

2、下午

下午3點之后可以進行有一定強度和量的練習。

3、晚上

晚上6~9點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時間段。

(二)如何練習事半功倍

掌握好練習方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1)套式練習法

如果僅是為了強健身體、保健骨骼關節(jié),每天可以將這套操認真地做兩遍。

(2)選擇性練習法

你可以根據自身當前的骨骼關節(jié)的傷病情況或需要緩解局部疲勞等要求進行選擇性練習,如頸部不適可以馬上做一組或幾組頸部操。對老年人或腰部、膝部問題較為嚴重的患者,最好在晚上進行專項練習。因為,這種練習之后很快進入休息狀態(tài),對有問題關節(jié)會起到良好的康復作用。

(三)關于練多練少的問題

這些保健操究竟練多少為宜呢?

對于這些保健操來說,練習量過小,難以收到成效,但練習量并非越大越好。你可以選定一個初級的練習方法,看看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立刻“跟進”,然后逐步增加練習量。如果堅持數周后無效,就請咨詢有關專家。

(四)別忘了做好練習記錄

就像進行其他運動一樣,計劃、記錄你的練習類型,練習時間,等等,對獲得良好練習效噪是很有好處的。

在練完這些保健操后,你一定要認真地做好練習記錄,這樣可以總結和調整個人的練習方式和方法。

健康小鏈接:脊柱健康四個鍛煉原則

脊柱在人類生命活動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成人的脊柱由24個獨立的椎骨、一個骶骨及一個尾骨組成。脊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頭的支持者,又是人體軀干的中軸。

脊柱由于有獨立的椎骨組成,加上韌帶、肌肉、椎間盤將各個脊椎骨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環(huán)環(huán)緊扣,這就保證了人類頸、胸、腰部活動的靈活性,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前俯后仰、左右彎曲。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脊柱都會或多或少出現過問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科技帶來現代文明的同時,也給人的脊柱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很多專家認為,脊椎疾病越來越成為現代人健康的絆腳石。調查顯示,人在一生中罹患最多的疾病是感冒,而頸、腰部疼痛等脊椎疾病是僅次于感冒的常見病。

因此,醫(yī)學專家建議人們必需加強脊柱健康的鍛煉。主要原則有以下四點:

(1)青少年時期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脊柱質量的高峰值,通過合理的負荷運動,可以降低成年后期的發(fā)病率。

(2)積極減緩中老年人的脊柱自然衰退過程,運動要適度,不要過度運動,也不要不運動。

篇3

該病并沒有根治的方法,但經過體療、理療、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絕大部分患者能控制癥狀,不會惡化成“蝦人”。治療該病,運動的重要性不亞于吃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院長、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說:“在治療的同時,患者必須做功能鍛煉。因疼痛而臥床不起、不愿活動,只能使病情進展加快。”

深呼吸多擴胸

沈教授指出:運動能防止或減輕患者的肌肉萎縮,維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松等,此外還能使病變的脊柱及關節(jié)維持在最好的功能位置,增強椎旁肌腱的力量和增加肺活量。

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而言,運動目標是維持胸廓的活動度,保持脊柱的靈活性。下列運動及生活方式便是根據上述原則而制定的,患者們應該堅持執(zhí)行――

1 多做深呼吸、擴胸運動。

2 常做屈膝蓋、屈髖運動。比如,從跪坐位到跪立位,或彎腰、轉頭、轉體等原地小運動。

3 在運動方式中,較適合的運動有:慢跑、游泳、太極拳等,患者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運動時可能出現肌肉關節(jié)酸痛或不適,但一般經過短時間休息就可以恢復,這說明運動量不超標。

4 如果新出現的疼痛持續(xù)2小時以上不能恢復,則表明運動過度,患者此時就得根據自身狀況,減少運動量了,或者更換運動方式。

必須睡硬板床

要讓脊柱維持在伸直的狀態(tài),患者就要仰臥,睡硬板床。

如果患者的頸部、胸部出現疼痛,睡覺時便不能枕枕頭,尤其不能“高枕無憂”,因為這會使疾病進一步發(fā)展,演變成嚴重的駝背畸形。

老年人應慎走鵝卵石路

老年人長時間走鵝卵石路,不但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可能會損傷膝關節(jié)和足底。

今年64歲的武漢市民李先生喜歡鍛煉,他最近看到專家推薦赤足在鵝卵石路面走路的文章。文中稱這樣可刺激足底穴位,疏通足底血脈經絡,有利身體健康。正巧家附近的公園有一條卵石路,于是他每天都去走。幾個月后,他發(fā)現后腳底疼,在武漢市第一醫(yī)院康復科足底疾病專科診斷為“腳底筋膜發(fā)炎”。

據該康復科主任劉琦介紹,老人腳底疼痛非常多見,多數是由腳底筋膜發(fā)炎造成。腳底筋膜發(fā)炎常由對足部有額外應力的活動引起,如登山、快走、走卵石路等,因為這些運動對足部有較大刺激。李先生就是走多了卵石路,損傷了腳底筋膜。

劉主任認為:老人最好不要走卵石路鍛煉,因為老人走路不穩(wěn),卵石路高低不平容易摔倒;同時,老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和骨質疏松,不平的路面使力量的傳導通過足部時方向發(fā)生改變,易造成足部以及膝關節(jié)的損傷。臨床上發(fā)現走卵石路導致膝關節(jié)腫脹的老人也不少,膝關節(jié)有疾患的人應嚴禁此類鍛煉。

劉主任建議老年朋友盡量少做長時間走路等站立的運動,可多做一些坐著的運動,如固定位踩自行車、床上踢抬腿等。

扭著走能鍛煉腸胃

篇4

關鍵詞:姿勢不良性 駝背 體育療法

一、駝背的成因

脊柱是由一長串脊椎堆疊而成,脊椎間有彈性墊子——椎間盤隔開,骨塊的周圍有關節(jié)、韌帶和豐厚的肌肉來保證肌肉的堅固穩(wěn)定和靈活機動。人體的脊柱是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四個部分組成。從側面看,脊柱存在著四個生理性的彎曲,它們分別是:頸椎凸向前,胸椎凸向后、腰椎凸向前、骶椎凸向后。四個部分組成這些彎曲對維持人體的重心,和吸收人體活動時所產生的震蕩有很大的幫助。正常人的脊柱胸段是以第五、第六、第七胸椎為中心向后彎曲的,而一些青少年在發(fā)育期,由于多種原因所導致多個胸椎椎體的上方和下方的骨垢的正常發(fā)育受到阻礙。由于胸椎椎體前方受力較大,因此病變在椎體前緣就更加明顯,久而久之,多個椎體就會變成輕度的畸形,使得胸段正常的后凸變大,于是就產生了駝背。

二、運用體育療法對駝背進行矯治

(一)駝背的矯治的時機

對于青少年的駝背,在18歲前矯正效果既快又好,否則一旦到了中期、甚至晚期,除非手術,一般是無法用體育療法的方法改善的。日后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確的姿勢,配合簡單的運動即可維持矯正的成果。青少年如發(fā)現“駝背”現象,且脊柱和肩背骨無嚴重損傷的駝背,除加強一般的體育鍛煉外,均可選用下列方法加以矯正。

(二)用體育療法矯治駝背可以分為三度

第一度(早期):在牽引脊柱時可以消失,多屬機能性,是由于肌肉無力疲勞所致,用矯正體操治療效果最好通過增強肌肉力量,恢復脊柱周圍肌力的平衡,可使畸形在短期內消除。第二度(中期):在牽引脊柱時不會消失,韌帶和肌肉有縮短和變細的改變。矯正體操可逐步牽引攣縮的在組織,有選擇的加強軀干肌肉力量,增強脊柱活動性,使脊柱在較長時間內得到矯正。第三度(后期):不僅韌帶和肌肉有廣泛的形態(tài)改變,而且骨和軟骨也被涉及,矯正體操只能控制畸形的發(fā)展,增強肌力,預防勞損和減輕或緩解疼痛。所以對駝背的治療原則是:早期預防,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

(三)駝背的矯治的具體方案

第一節(jié),仰臥硬床上,背上凸出處墊一個小枕頭,放松靜臥10分鐘。作用是放松胸部脊柱前方的肌肉和韌帶,增加脊柱的活動度。

第二節(jié):仰臥,兩腿輪流抬起和放下,膝部挺直。作用是增強腹肌,部分人駝背的同時腰腹部過分向前凸出,也可用這一動作矯治。

第三節(jié):仰臥,向后抬頭,抬起肩部,同時兩手向后舉起,然后放松手向后舉起,然后放松放下,重復2~3次作用是加強背部肌肉。抬起時側量下頜離開床面高度,可作為衡量鍛煉成績的一個尺度。

第四節(jié):持棍轉體。自然站立,雙手持1米長小木棍放在背部肩胛處,同時挺胸轉體20~30次。

第五節(jié):反撐倒立法。民間又稱 “蝎子倒爬墻法”。先距墻1米左右面墻而立,然后兩手與肩同寬在離墻30~50厘米處著地,并將兩腿伸直向后翻于墻上,腳在上,頭在下,形成反弓形。每次堅持1~2分鐘為宜。

三、使用體育療法治療青春期駝背的啟示

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旺盛期,由于骨骼嬌嫩和肌肉力量不足,加上長時間低頭含胸的學習,不注意身體正確姿勢,很容易形成脊柱頸胸段后凸的姿勢性駝背。影響體形的美觀,影響機體內臟正常發(fā)育。因此,應重視青少年姿勢性駝背的預防與矯正。通過如上所述的一些方法來加強肩和背部肌肉的鍛煉。有意識進行身體正確姿勢的訓練。經常檢查身體姿勢的狀況,可發(fā)現自己平時身體姿勢存在的問題。對已形成的輕度脊柱后凸的含胸駝背姿勢,可選擇針對性的矯正體操加以克服。應明白身體姿勢正確的重要性,不僅認識到低頭弓背是消極怯懦、沒有信心的表現,而且懂得“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的瀟灑,從而激勵自己的愛美之心,自覺用意志的力量來時刻監(jiān)督自己坐、立、行的身體姿勢。有身體姿勢不良的,要督促使自己抬起頭、挺起胸來。這種從意志上的自我強化和監(jiān)督,這樣就有利于養(yǎng)成正確身體姿勢的良好習慣。

另外必須加倍注意端正身體的姿勢,平時不論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兩肩向后自然舒展。坐時脊柱挺直。看書寫字時不過分低頭,更不要趴在桌上。正在發(fā)育的青少年最好睡硬板床,以使脊柱在睡眠時保持平直。加強體育鍛煉。認真上好體育課,做好課間操,促進肌肉力量的發(fā)展。在全面鍛煉的基礎上做矯正體操。

參考文獻:

[1]范正祥,駝背的成因,祝你健美[J],1982.1

[2]勵建安,脊柱后凸,臨床運動療法學[M],2005.9

篇5

【摘要】 目的:觀察益賽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并探討護理策略。方法:對22例強直性脊柱炎應用益賽普治療,分別在0、6、12周評價臨床療效.結果:患者治療后脊柱痛、胸廓擴張度、脊柱側彎、踝間距及CRP、ESR等指標在第6、12周時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益賽普治療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療效顯著,能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癥狀、體征、關節(jié)功能和生活質量。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中軸關節(jié)受累的關節(jié)病變,主要影響骨盆的骶骼關節(jié)、脊柱關節(jié)和椎旁組織。主要發(fā)病在青年男性,疾病晚期可發(fā)生脊柱強直、畸形以致嚴重功能受損。強直性脊柱炎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益賽普作為一種生物制劑,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跨時代的重要進展。

【關鍵詞】 強直性脊柱炎; 腫瘤壞死因子-α; 重組融合蛋白; 護理干預

臨床資料

1。 病例選擇,本組患者22例,已經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齡18至40歲,病程1至20年,所取病例已確診且病情處于活動期。

2 。 治療方法:成人: 每次25mg,每周2次,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上臂外側、腹部、大腿前側 ,1ml注射用水溶解 。兒童(4-17歲): –每次0.4 mg/kg(最多25mg),每周2次。

3。 治療效果:益賽普的通用名是注射用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作用機制就是競爭性地與血中TNF(腫瘤壞死因子)結合,阻斷它和細胞表面TNF(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結合,降低其活性,進而阻斷免疫炎癥反應。顯著改善晨僵、腰背痛、改善強直性脊柱炎(AS)的骨髓水腫,延長緩解期。在規(guī)范使用益賽普達到臨床緩解6個月后,可以減量甚至停止使用益賽普,改用小劑量傳統(tǒng)藥物維持,仍然可以達到長期維持緩解,病情不復發(fā)的狀態(tài)。

護理

1。 正確用藥。皮下注射 ,大腿、腹部(肚臍周圍)、上臂是經常注射用部位 ,注射點要經常變換,新注射點要和前次注射點相距至少2.5cm ,不要在有感染的局部注射。注射前用1毫升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后密閉環(huán)境可于2-8℃冷藏72小時 ,在無菌條件下操作,將注射用水緩慢注入藥瓶中,以促使凍干粉溶解,不要劇烈晃動藥瓶,會引起蛋白質變性。

2。 用藥注意事項

1. 國外上市同類品種的使用中發(fā)生過嚴重的感染(敗血癥、致死和危及生命的感染),因此,如果患者有反復發(fā)作的感染病史或者有易導致感染的潛伏疾病時,在使用本品時應極為慎重。

2. 在使用本品過程中患者出現上呼吸道反復感染或有其他明顯感染傾向時,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由醫(yī)生根據具體情況指導治療。

3. 當發(fā)生嚴重感染如糖尿病繼發(fā)感染、結核桿菌感染等時,患者應暫停使用本品。

4. 在使用本品的過程中,應注意過敏反應的發(fā)生,包括血管性水腫、蕁麻疹以及其他嚴重反應,因此,一旦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刻中止本品的治療,并予適當處理。

5. 由于腫瘤壞死因子可調節(jié)炎癥及細胞免疫反應,因此在使用本品時,應充分考慮到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抗感染及惡性腫瘤的作用。

6. 目前尚無接受本品的患者在接種活疫苗后造成傳播感染的數據,但在使用本品期間不可接種活疫苗。

7. 在同類品種上市后報道中發(fā)現有可能導致充血性心衰的病人病情惡化,因此,對于有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在使用本品時應極為慎重。

8.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不建議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

9. 兒童用藥:尚無2歲以下兒童用藥資料。國外報道兒童(4至17歲)用藥劑量為每周0.8mg/kg。每周劑量推薦分二次,每次間隔3-4天。

10. 老年用藥:國外文獻報道,197例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進行了臨床試驗,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與青壯年患者沒有顯著性差別。由于在老年患者中通常易發(fā)生感染,因此在治療中應予以注意。

3。 心里護理

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認識,很多人還停留在“難以治愈”、“不治之癥”上。這一醫(yī)學難題,一直困擾著無數患者與骨科專家。強直性脊柱炎之所以讓人倍感恐懼,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它致殘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一旦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往往使患者心生恐懼。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本病的有關知識,宣傳治療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對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治療和預后有所了解。并指導其重視疾病,正視心理問題,學會自我調整來保持樂觀的情緒,正確處理與社會、單位和親人的關系,使患者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疾病。同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病人出院后還需按時隨訪復診,這個過程稍有不慎會導致前功盡棄。醫(y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對該病予以足夠的重視,充滿信心,積極配合。

4。 強直性脊柱炎功能鍛煉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鍛煉尤為重要,目的是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張,保持胸廓活動度和防止肢體的廢用性萎縮,要定時進行(晨起或睡前)深呼吸,擴胸運動,以及頸椎、腰椎在各個方向的轉動,日常保持正確的行走坐臥姿勢(宜睡硬板床),體育鍛煉以不加重癥狀為宜。并提倡藥物治療,物理療法等綜合性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運動鍛煉有很多的方法,患者可以選擇廣播體操,踢毽子,放風箏,打太極拳,跳舞等方式,值得提倡的是游泳,它是最有利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運動之一,利用游泳時水的浮力,可以進行整個身體的活動,尤其是腰背部的運動,又有擴胸運動,利于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平時坐在床上躺在床上,還可以進行深呼吸或擴胸運動,娛樂時可吹口哨、笛子、唱歌等等,都能增加患者的肺活量。

需要強調的是:髖關節(jié)破壞較重,骨質疏松較明顯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要禁止參加橄欖球、籃球、摔跤、越野登山、踏樓梯等劇烈活動,更不可進行負重運動,防止使受累關節(jié)病情加重,甚至發(fā)生骨折。

5。 飲食護理

患者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營養(yǎng)的搭配,應該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類的食物,有利于骨骼的成長和恢復,可以將黃芪、熟地、當歸、枸杞子等藥材與食物一同來吃,對身體的幫助也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像桃子、鯉魚、紅小豆、山楂、大紫桃、蓮子、蕎麥、大頭菜、沙果、櫻桃等等食物要避免食用,生冷飲食堅決避免,可以多食像姜、酒等驅寒的食物,對疾病的恢復也是比較有利的。

6 健康宣教:入院宣教、對癥宣教、飲食宣教、用藥宣教、日常生活照顧及功能鍛煉的指導、心里指導、出院指導。

參考文獻

[1] 林楹賢,楊南萍,劉鋼.風濕病診療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0

篇6

[關鍵詞] 運動療法;腰椎融合術;康復;腰椎失穩(wěn)

[中圖分類號] R68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6(b)-0185-02

腰椎失穩(wěn)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腰腿痛的常見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退變及椎管狹窄,有效的治療尤為重要。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手術融合、減壓、堅強內固定,恢復脊柱穩(wěn)定是手術融合的主要目的。但單純的手術融合治療出現韌帶及腰背肌進一步退化、萎縮,對術后癥狀、體征的恢復產生不良影響[1],患者的工作、學習、生活質量等勢必也受到影響。本院對腰椎融合術后的患者進行持續(xù)、合理的運動療法,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本科有手術治療指征[2]的單節(jié)段腰椎不穩(wěn)行腰椎融合術的患者87例。入院當天采用隨機抽取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齡45~70歲,平均56.2歲;腰椎不穩(wěn)發(fā)生在L2/3者5例,L3/4者7例,L4/5者19例,L5/S1 15例;入院時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12~17分,平均(15.51±1.87)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2~4分,平均(3.89±1.57)分。對照組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齡43~70歲,平均54.6歲;腰椎不穩(wěn)發(fā)生在L2/3者4例,L3/4者6例,L4/5者19例,L5/S1者12例;入院時JOA評分13~16分,平均(15.61±1.59)分,VAS 2~5分,平均(3.73±1.53)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腰椎不穩(wěn)發(fā)生節(jié)段、入院時JOA和VAS評分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選擇標準

(1)經臨床診斷,明確單節(jié)段腰椎不穩(wěn),有手術指征;(2)自愿參與。

1.3 研究方法

運動方法包括直腿抬高運動、“五點式”仰臥抬臀運動、“飛燕式”脊柱后伸運動。(1)直腿抬高運動:患者仰臥位,伸直膝關節(jié),用力抬高一側下肢達最大程度后維持5~10 s,然后緩慢放下,左右交替進行;(2)“五點式”仰臥抬臀運動:以雙肘、雙足及頭枕部為支點,用力將骨盆及腹部抬離床面,堅持5~10 s緩慢放下,反復進行;(3)“飛燕式”脊柱后伸運動:俯臥位,以腹部為支點,用力挺胸抬頭,同時雙上肢后伸,雙下肢抬離床面,堅持5~10 s緩慢放下,反復進行。 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進行直腿抬高訓練,每天早、中、晚分別進行訓練,每次10 min;術后第5天開始增加“五點式”仰臥抬臀訓練,術后第10天再增加“飛燕式”脊柱延伸訓練,出院后停止直腿抬高運動訓練,繼續(xù)行“五點式”仰臥抬臀訓練和“飛燕式”脊柱后伸運動至術后半年。對照組患者術后第1、5、10天及出院后進行相同的運動訓練方法,但對其運動的時間長短不做具體要求,以患者自我感覺不勞累、不疼痛為依據。

1.4 評價指標

用JOA評分和VAS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和腰腿疼痛進行評價。(1)JOA評分標準[3]:包括患者的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受限度及膀胱功能四項指標,滿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復越好;(2)疼痛評分:采用VAS[4],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最痛,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x±s表示,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出院時和出院后3、6、12個月JOA評分和VAS評分比較結果見表1。出院時兩組患者JOA評分、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出院后3、6、12個月兩組患者JOA評分和VAS評分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

3 討論

3.1 腰椎融合術后臥床,腰背肌鍛煉不當致腰背肌萎縮,影響術后療效

腰椎融合術是目前治療中老年腰椎失穩(wěn)主要的手術方式,其融合的成功率近100%。但在長期隨訪中發(fā)現不少患者行手術融后其癥狀、體征的恢復卻不盡人意,這可能與韌帶退變和損傷,以及術中腰背肌受損、融合術后腰椎局部制動引起腰背肌廢用性萎縮有一定的關系[5]。Verbunt 等[6]研究認為部分患者術前已經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肌功能喪失,術后臥床進一步加重腰背肌及韌帶萎縮。以上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手術效果,因此腰背肌功能鍛煉在術后康復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運動療法能促進術后功能恢復,減輕腰腿疼痛

腰背部肌肉是維持腰椎穩(wěn)定性的重要結構之一,加強腰背部肌肉的鍛煉,有助于維持及增強腰椎的穩(wěn)定性[7],從而延緩腰椎勞損退變的進程,能有效地預防急慢性腰部損傷和腰疼的發(fā)生。腰椎融合術后腰椎的骨性結構已成不變量,增加肌肉強度對恢復腰椎穩(wěn)定性更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運動療法可使肌肉產生最大張力,有助于恢復肌肉的體積和力量,增強肌肉、韌帶的協調性,改善脊柱的穩(wěn)定性。研究表明[8-9],運動療法可顯著增加術后療效,緩解慢性下腰痛的癥狀,使患者脊髓神經功能障礙癥狀有即刻或不同程度改善。而腰背肌訓練的運動強度及堅持程度與其療效有明顯的正相關[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干預前與出院時相比JOA評分和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出院后3、6、12個月,兩組患者JOA評分和V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說明腰椎融合術后患者持續(xù)、合理的運動功能訓練能有效增加腰椎失穩(wěn)椎間融合術后腰背肌強度,減少術后腰腿疼痛,促進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腰椎失穩(wěn)行腰椎融合術后給予持續(xù)、合理的運動功能鍛煉能有效的促進術后腰背肌力量恢復,增強脊柱穩(wěn)定性,減輕腰腿疼痛癥狀,促進功能恢復。在1年的隨訪中未發(fā)現內固定物松動、斷裂等出現。因此,運動功能鍛煉應早期、合理、持之以恒,以提高術后療效。因未能延長隨訪時間,遠期效果觀察和評價有待追蹤研究。

[參考文獻]

[1] Skolasky RL,Mackenzie EJ,Wegener ST,et al.Patient activation and adherence to physical therapy undergoing spine surgery[J].Spine,2008,33(21):784-789.

[2] 邱貴興,戴克戒.骨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0.

[3] 張英,于冬梅,戴曉潔,等.32例頸椎術后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觀察和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5):453-454.

[4] 李方財,陳其昕,徐侃,等.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的早中期療效[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8):580-585.

[5] 董建文,李海,李庶斌.棘間韌帶的病理學改變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的關系[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7,15(7):39-41.

[6] Verbunt JA,Seelen HA,Vlaeyen JW,et al.Fear of injury and physical deconditioning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Arch Phys Medrehabil,2003,84:1227-1232.

[7] Brumagne S,Lysens R,Swinnen S,et al.Effect of paraspinal muscle vibration on position sense of the lumbosacral spine[J].Spine(Phila Pa 1976),1999,24(13):1328-1331.

[8] 周玲.腰背肌鍛煉在腰椎退變性疾病術后護理中對腰痛的治療作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20(6):977.

篇7

【關鍵詞】脊柱側彎病人;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149-01

脊柱側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幾個節(jié)段向側方彎曲凸出形成一個弧度。該畸形不單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長度都會有變化。嚴重者可影響到呼吸功能、心臟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彎度特大者會產生截癱[1]。脊柱側彎分先天性、特發(fā)性等,以特發(fā)性多見,約占7 3%。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病例5例,行脊柱后路脊柱側彎矯形加植骨內固定術,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脊椎側彎矯形術為重大手術,做好圍手術期護理工作非常重要,現將相關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中女4例,男1例,年齡13-18歲,平均年齡15歲,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兩側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65度(40~95度)。經CT或MRI檢查確診后,行脊柱后路矯形加植骨內固定術。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脊柱側彎患者,由于身體上的畸形諸如駝背、身材矮小使得他們感到自卑,但在他們內心既對矯形抱有較大的期望,又恐懼手術的疼痛和風險。因此,我們首先以同情關心的語言問候,使患兒對醫(yī)護人員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長說明手術有關知識,術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介紹這種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長的擔憂。從而使他們奠定了積極配合治療、順利度過手術期的思想基礎。

2.1.2術前檢查:檢查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及括約肌功能,常規(guī)行脊柱全長過伸過曲、左右側彎X線片檢查,肌電圖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觀察有無脊髓神經結構異常,有無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縱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肺功能訓練:患者因脊柱畸形導致肺擴張受限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礙,術前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十分必要。因此,護理人員一邊宣講,一邊指導

胸腹式呼吸、吹氣球、有效咳嗽、俯臥位訓練、鼓勵病人做擴胸運動等動作。常規(guī)測肺功能,術前即進行肺功能訓練,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1.4牽引的護理:術前1-2周做懸吊牽引,使椎旁攣縮的肌肉、韌帶及小關節(jié)松動,以便于術時使畸形達到最大限度的矯正。具體的方法是:令患者站立,用枕頜吊帶托住其下頜向上牽引,所需重量以足跟離地(腳尖著地)5-10cm為宜。根據患者的耐受力決定牽引時間。一般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牽引時應有人看護,防止下頜帶滑向后方,壓迫氣管而發(fā)生意外[3]。

2.1.5床上進食及大小便的練習:術前3天訓練患者在床上進食及大小便,以適應手術后長時間臥床的需要,減少術后胃腸道不適、尿潴留及便秘,并詳細講解術前訓練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環(huán)境,使之能盡快適應。

2.1.6飲食護理:應加強營養(yǎng),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含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更好地適應手術和術后康復。

2.2術后護理

2.2.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的變化:術后24-48小時內持續(xù)給予心電監(jiān)測, 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每15-30分鐘觀察并記錄一次, 病情平穩(wěn)后每30-60分鐘觀察記錄1次,48小時內給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鍛煉,每天2次霧化吸入以助排痰,隨時保持呼吸道通暢。

2.2.2護理:術后病人是否合適,關系到手術的成敗。在搬運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緣。回病房后,去枕平臥6 h,頭偏向一側以便于后路手術切口壓迫止血和預防全麻術后嘔吐。6 h后協助病人軸式翻身,側臥位以45度為妥,身體下墊軟枕,預防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轉造成斷棒,導致手術失敗。

2.2.3引流管的護理:由于手術創(chuàng)面大、剝離深,因此滲血多,術后一般創(chuàng)口放置負壓引流管,應密切觀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狀,定時擠捏引流管。引流液過少時,要及時檢查,排除血凝塊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暢;若出現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訴頭痛頭暈時,要考慮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腦脊液漏的可能,酌情決定是否停止負壓吸引,采取去枕平臥位或頭低足高位。當引流量24h低于50ml,顏色呈淡血性時可拔除引流。

2.2.4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由于術中牽拉、術后脊髓水腫、供血障礙、硬膜外血腫壓迫或周圍組織水腫壓迫,均可引起脊髓損傷。因此,除術中進行脊髓監(jiān)測外,術后72h內應嚴密觀察雙下肢的感覺,股四頭肌的收縮鍛煉以及膝、踝、趾 關節(jié)的活動,并與術前比較對照,一旦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

2.2.5胃腸道反應的觀察:由于手術牽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腸麻痹常有惡心、嘔吐現象,所以術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進清淡飲食,無腸道反應即可進食普通飲食。

2.2.6飲食指導:術后3d內暫停進食易引起胃腸道脹氣的食品,如牛奶、豆?jié){、甜食、生冷食品等。應進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保證足夠的熱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二便通暢。如果術后3d未排便給予緩瀉劑,如開塞露、麻仁丸等,減少腹部脹氣。

2.2.7壓瘡的預防:保持床單的清潔整齊,尿濕后及時更換。患者取平臥位,軸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時注意勿粗暴,嚴禁軀干扭曲,以防斷棒或脫鉤。

3康復指導

康復鍛煉的關鍵是堅持不懈。①術后24h內應限制上肢、下肢鍛煉,48h后可在床上進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訓練,腹肌收縮,方法:緊縮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復至原來姿勢。②1 周后開始進行背肌訓練,方法:緊縮下腹部及臀部,并抬高臀部約1-2cm,堅持5s,然后放松恢復至原來的姿勢。③術后2周拆線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動,逐步練習步行。首先側臥,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習慣坐位后,將雙腿懸在床邊,坐在床上,并逐漸嘗試下地站立和行走。剛開始時,由于脊柱矯形的關系,患者會感覺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變,會感覺身體不平衡,這些不適感覺將會隨著鍛煉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4]。囑患者不要緊張。

4出院指導

出院前1 d指導患者佩戴支架3~6個月,除沐浴及睡覺外,其他時問都應佩戴,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加強營養(yǎng)飲食,勿負重行走。撿東西時,盡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彎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動作,減少脊柱活動,預防內固定系統(tǒng)松脫。2年內限制任何脊柱不協調的劇烈的體育運動和做極度彎曲的運動和工作;繼續(xù)功能鍛煉。每3個月回院復查,不適隨診。

參考文獻

[1]寧寧主編.骨科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170-179

[2]李明.脊柱側凸三維矯形理論與技術[M].上海: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 2001:144

篇8

目的為了研究多媒體在脊柱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優(yōu)勢。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2014年度脊柱外科患者120例,分別組成多媒體干預護理的觀察組和傳統(tǒng)干預護理的常規(guī)組,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模式下的脊柱外科護理認知度、情緒平穩(wěn)性及護理滿意度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認識度高于常規(guī)組,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情緒平穩(wěn)性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增加患者對脊柱外科護理常識的認知度,平穩(wěn)患者焦躁抑郁的情緒,有著顯著優(yōu)勢,值得采納。

【關鍵詞】

多媒體;脊柱外科護理;應用效果;優(yōu)勢

隨著越來越多自然災害和交通意外事故的發(fā)生,脊柱損傷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因為涉及頸椎、腰椎、胸椎等部位,使得患者大都具有臥床時間長、心情焦躁抑郁及功能多等的特點[1]。如果不加以及時護理,會耽誤患者的康復治療。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多媒體干預護理引進脊柱外科的護理中。它借助計算機技術,模擬動畫的形式,展示脊柱的發(fā)病機制,采用音頻或心理輔導視頻,舒緩患者心中的煩躁焦慮,有利于康復護理的順利進行[2]。本文將選取120例脊柱外科患者,研究多媒體在脊柱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優(yōu)勢。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1年~2014年度脊柱外科患者120例,隨機組成60例多媒體干預護理的觀察組和60例傳統(tǒng)干預護理的常規(guī)組,男64例,女56例,年齡在18~55歲,平均年齡35歲。兩組患者無論在年齡結構、手術時間還是脊柱外科手術種類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常規(guī)組給予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口頭指導患者進行頸椎、腰背肌等的運動鍛煉,對患者的情緒關注度相對較少。觀察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應用多媒體,具體方法:①護士通過制作PPT,并借助動畫形式,在病房演示各種脊柱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及如何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讓患者對脊柱外科康復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更加直觀的增加對脊柱外科康復的認知度。②搜集全國各地多種多樣的脊柱外科患者康復的案例,并以視頻的形式直觀展現這些患者采取的術后恢復方法,目的是通過這些視頻案例,可以增加患者對康復的信心和勇氣。③制作康復體操訓練,通過專家咨詢,設計一套康復體操,每天早餐后一個小時及晚餐前一個小時播放給患者,責任護士在現場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指導,術后一周先進行上、下肢,呼吸和關節(jié)等體操,待腰痛消失后做全身運動體操。④增加心理輔導的音頻或視頻。脊柱外科患者常因為行動不便,會內心焦躁、心中郁悶,采用心理輔導視頻的方式,可以平穩(wěn)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緒。借助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經常在病房播放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緩解患者心中的緊張情緒;還可以播放一些積極向上、輕松幽默的視頻資料,發(fā)泄患者心中的壓抑。

1.3觀察指標:

經過1~2個月的護理后,對傳統(tǒng)組和觀察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及護理的相關康復知識做出相關評判(一般劃分“優(yōu)秀、良好、不及格”等3種形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測定兩組患者的情緒平穩(wěn)性。

1.4統(tǒng)計處理:

文中數據均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采用P<0.05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脊柱外科患者對相關護理康復知識的認知度:

對兩組患者自述或書寫的脊柱外科相關的醫(yī)學知識及護理常識,由醫(yī)師做出優(yōu)秀、良好、不及格的評價,發(fā)現觀察組患者脊柱外科知識構成的優(yōu)秀程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緒平穩(wěn)性: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P>0.05)。但經多媒體技術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應用,觀察組患者的情緒明顯比常規(guī)組平穩(wěn),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3.1多媒體在脊柱外科的應用,轉變了患者的被動地位,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康復知識的認知度。

多媒體“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通過PPT課件展示脊柱外科醫(yī)學常識及護理康復知識,不僅提高了患者對自己疾病的認知,還能了解其他脊柱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及預防措施,增加了患者關于脊柱外科的資源信息,拓寬了患者的視野,促進患者康復,大大縮短住院時間。表1顯示對照患者對醫(yī)學常識的認知度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說明多媒體的圖文并茂課件對脊柱外科護理是很有幫助的[3]。

3.2多媒體以心理講座、音樂、視頻等形式,減緩患者的緊張情緒,舒緩患者的心理壓力。

縱觀表2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緒體驗,觀察組患者的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說明多媒體以多樣的視頻、音頻等形式,直觀體現功能鍛煉的意義及方法,心理講座也解除了患者的多種困惑,使得患者的情緒逐漸趨于平穩(wěn),積極主動進行功能鍛煉。因此,多媒體視頻音頻在脊柱外科護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覷。

4結論

多媒體以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醫(yī)學常識,將抽象難懂的醫(yī)學康復知識形象化地展示給患者[4],而且多樣的多媒體效果,平穩(wěn)了患者的情緒,本次研究證明,觀察組患者脊柱外科知識構成的優(yōu)秀程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情緒明顯優(yōu)于比常規(guī)組,經比較差異顯著(P<0.05)。可以看出多媒體的應用對脊柱外科護理效果明顯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楊雅新 單位:廈門市第三醫(yī)院

參考文獻

[1]王紅,戴曉婧,盧慧芳,等.創(chuàng)傷性脊柱外科病種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標準值確定方法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5(14):77-78.

[2]蘇艷桃,馮美娟,葉宇瑤.多媒體教學查房在顧客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2):376-377.

篇9

【關鍵詞】脊柱側彎;呼吸功能;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423—01

脊柱側彎畸形不僅影響患者的的外觀,而且胸段側突引起的胸廓畸形,對心肺的壓迫使肺臟受壓、變形,造成肺泡萎縮,肺膨脹阻力加大,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礙[1]。而全身麻醉、傷口疼痛、手術刺激、藥物和代謝的變化,可導致患者功能殘氣量下降,肺活量進一步降低[2]。肺功能障礙是脊柱側彎患者術后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如果術后不注意加強患者肺功能的鍛煉,患者可出現肺通氣不暢,肺部分泌物不易排出,嚴重者甚至可出現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生命。因此,脊柱側彎術后積極指導監(jiān)督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54例脊柱側彎患患者,我們很重視脊柱矯形患者手術前后呼吸功能的訓練,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與堅持,患者術后呼吸功能良好,全部順利出院。現我將在整個呼吸功能訓練過程中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54例病例中,男23例,女31例,年齡10~76歲,平均年齡20.96歲,平均住院日15.31天。術前Cobb角最大110°,最小40°。入院時肺功能檢查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氣功能障礙,肺功能輕度下降43例,中度10例,重度1例,皆在全麻下施行脊柱側彎矯形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良好,全部順利出院。

2 護理與體會

2.1 手術前護理

2.1.1肺功能評估:脊柱畸形造成了患者胸腔容積的改變,從而影響了心肺功能,因此術前進行肺功能評估對手術是否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思。術前應該進行肺功能檢測及血氣分析,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2.1.2肺功能訓練:入院后應對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術前學會肺功能鍛煉是術后肺功能恢復的良好基礎。根據肺功能評估結果,肺功能輕度下降患者術前指導其進行有效咳嗽、縮唇呼吸、吹氣球、爬樓梯及利用牽引床上鐵架進行引體向上運動等方法訓練肺功能;對于肺功能中度或重度下降患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還給予定時用雙手輕輕地、輪換地扣打肺的側面或后部,或使用振動式物理治療儀對患者肺的后側進行振動,同時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對于吸煙的患者,囑患者入院后即停止吸煙。

2.2 術后護理

2.2.1 加強病人術后配合肺功能訓練意識:術后由于患者傷口疼痛,再加上術后臥床活動不便,大多數患者不愿意進行呼吸功能的訓練。這時,責任護士除了向患者講解手術后飲食、、并發(fā)癥預防等注意事項外,更應重視對患者及家屬仔細講解術后呼吸功能訓練的重要性,以便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同時要多鼓勵安慰患者,讓其有信心和毅力配合我們的訓練。

2.2.2 呼吸功能訓練措施: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專項指導。術后第一天開始進行,根據患者身體承受力情況,強度由弱到強,時間和次數由少至多,關鍵在于每日堅持,對于執(zhí)行力差的患者,護士一定要監(jiān)督進行。

2.2.2.1做有效咳嗽: 咳嗽時將腹肌收縮,一次呼氣咳嗽3次,停止咳嗽縮唇,將余氣盡量呼出。

2.2.2.2縮唇呼吸:囑患者用鼻吸氣,鼓起上腹部,吸氣完畢后屏氣1~2秒。然后通過收縮的嘴唇慢慢呼氣,邊呼氣邊數數,數到7后做一個“撲”字將氣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為1:2。

2.2.2.3腹部運動式呼吸:囑患者將手放于腹部,以幫助吸氣時收縮腹部肌肉,深慢吸一口氣,可見胸部明顯擴張,腹部下陷,深呼一口氣再放松腹部將氣體呼出。

2.2.2.4膈肌運動式呼吸:護士將雙手放于患者腹部,肋弓之下,同時囑患者用鼻吸氣,吸氣時腹部向外膨起,頂住護士雙手,屏氣1~2秒以肺泡張開,呼氣時矚患者用口慢慢呼出氣體,練習幾次后可由患者自行練習。

2.2.2.5吹氣球:患者取舒適,做吹氣球運動,先深吸一口氣,然后含住氣球進氣嘴盡力將肺內氣體吹入氣球內,盡量將氣球吹到最大。

2.2.2.6超聲霧化吸入:術后根據醫(yī)囑給予患者超聲霧化吸入2~4次,不僅可以濕化呼吸道,稀釋痰液,幫助祛痰,改善通氣功能,還可預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癥,同時也可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在做霧化的過程中,也可通過一吸一呼的方法來達到呼吸功能訓練的效果。

2.2.2.7胸部叩擊排痰法:由于患者術后背部傷口較大,疼痛明顯,有些患者不愿意咳嗽咳痰,或者咳嗽無力,如果我們采用常用的背部叩擊排痰法,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我們可采用胸部叩擊法,即患者取側臥位,背向操作者,操作者雙手合攏,微曲,手掌握起,成碗狀,利用腕關節(jié)的力量在患者的胸廓部由外向內,由下像上雙手輪流有節(jié)奏的扣拍,(避開鎖骨,前胸,脊椎及肩胛部位)力度以皮膚不發(fā)紅為宜。扣完一側可換另一側。患者咳嗽時,護士可用兩手固定其胸廓并輕度加壓,以協助其咳嗽排痰[3]。

3 討論

呼吸功能鍛煉,目的在于通過主動的用力吸氣和呼氣訓練,最大限度地動員包括輔助呼吸肌在內的全部吸氣肌(膈肌,肋間外肌,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和呼氣肌(腹肌,肋間內肌)主動參與收縮,達到增強和鍛煉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的目的。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可改善肺通氣功能的動力,使胸廓進行最大程度的運動,促進肺部擴張,提高肺和胸廓的順應性,改善通氣功能,提高肺活量,從而減少術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發(fā)生。

呼吸功能鍛煉是一種調動患者自身功能本體感受療法,有效的鍛煉可使呼吸肌的功能和協調性得到較好的調整和發(fā)揮,采用縮唇呼吸和深呼吸的動作訓練,還可以使肺泡的通氣以較大的潮氣量和較低的頻率完成,身體呼吸無用功較小,能避免呼吸肌疲勞,從而增加了呼吸的有效性。患者術后臥床,活動量減少,肺功能進一步降低,如果我們不及時實施護理干預,術后將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肺部相關并發(fā)癥,不但給患者增加住院治療費用,帶來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給患者帶來更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所以我們護理人員在平時的健康教育指導中,一定要認真仔細,指導患者行術后呼吸功能的鍛煉,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安全的度過手術期,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孫尚昆 ,俞京梅,陳華.呼吸功能鍛煉降低脊柱側凸患者術后肺部并發(fā)癥[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⑻:455-456.

篇10

【關鍵詞】胸腰椎結核 圍手術期護理

1 早期診斷

脊柱結核主要由血行播散引起,首先引起椎體骨炎,對椎體破壞并可形成骨內小膿腫,繼而在椎旁和前縱韌帶下形成冷膿腫并可累及椎間盤,使椎間隙狹窄,多數病例X線平片診斷不難。但早期結核往往沒有明顯的X線表現,有時CT表現也不明顯,而MRI在早期炎性水腫就能有異常的表現,并能做出定性診斷。

2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由于脊柱結核隱匿性發(fā)病的特點,多數患者就醫(yī)時已處于中晚期,患者常面臨疾病的威脅和痛苦,會產生很大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壓力,有效的心理護理能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由于病程長,癥狀重,身體消瘦,用藥時間長,大多經濟條件差,故心情復雜,心理負擔重。表現為:焦慮、恐懼、煩躁、悲觀和絕望等。護士應與患者及其家屬做好溝通,建立一種良好的信任關系,介紹成功病例使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抗結核藥化療護理 患者術前必須進行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這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抗結核藥物治療需要早期、聯合、足量、規(guī)律及全程,術前均進行2周以上的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1];以免手術造成結核擴散,傷口不能愈合以及避免術后復發(fā),由于抗結核藥具有較多的副作用,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例如惡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以及皮膚和鞏膜的顏色等,及早發(fā)現相關情況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2.3 飲食于護理 由于多數患者及家屬了解結核病為消耗性疾病,告知患者加強營養(yǎng),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補充營養(yǎng)。術前對患者的護理顯得相當重要,由于胸腰椎結核多伴有脊柱畸形,局部因骨質破壞,椎體缺乏穩(wěn)定性,術前應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且對健側休息,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這樣做是為了減輕椎體壓力,防止椎體滑落脫位及進一步壞死等,也有利于病灶局限化。同時教會患者軸線翻身及臥床時四肢功能鍛煉。

2.4 一般護理 教會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指導患者學會深吸氣和有效的咳嗽方法即患者深吸氣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的聲音應以胸部震動而發(fā)出,每日進行數次,每次5~10次。觀察患者的血沉和C反應蛋白,了解病變的活動性以指導選擇有利的手術時間。做好術前的各種準備,如備血、備皮、藥物過敏試驗及術前導尿等。

3 術后護理

3.1生命體征的觀察 這類手術一般給予全麻,術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預防嘔吐物及分泌堵塞氣道,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每15~30分鐘記錄一次。

3.2 觀察引流管及切口滲血 準確記錄24小時引流量。若有胸腔閉式引流管的需要觀察閉式引流情況。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定時擠壓引流管,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并注意觀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變化。記錄24引流量。尤其是觀察術后3小時內引流量,若引流量< 100ml/h,應立即通知醫(yī)師處理,警惕活動性出血。特別是手術切口引流管引流情況及滲血程度,較多滲血時,及時更換敷料,必要時通知醫(yī)師及時處理。 3.3 手術后護理 患者由于脊柱手術后不穩(wěn)定性,一般術后給予平臥4-6h后協助患者軸線翻身。也可每2h左右交替30°側翻身,既能減輕患者的切口疼痛,又能有效的避免壓瘡的發(fā)生。患者術后搬運時勿使脊柱扭曲,3人或4人平托以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必要時給予氣墊床預防褥瘡。

3.4 神經功能的觀察 麻醉清醒后即觀察雙下肢的感覺及運動情況,可讓患者活動足趾,體會觸摸感。發(fā)現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截癱患者要與術前做比較。

3.5 并發(fā)癥的護理 脊柱結核患者術后臥床時間長,需鼓勵患者咳嗽、咳痰及有效的深呼吸訓練。對截癱留置尿管的患者,應鼓勵多飲水,定時夾閉尿管排尿,進行膀胱訓練,以盡早拔除尿管。

3.6 功能鍛煉指導 術后及早進行功能鍛煉可預防術后神經根粘連及靜脈血栓的形成。方法:術后第1天,幫助患者做被動的直腿抬高運動,預防神經根粘連。術后第2天,做主動的直腿抬高和膝、髖關節(jié)的伸屈運動,截癱患者做相應的被動聯系。術后第2周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做腰背肌的鍛煉。術后第3周,患者可以佩戴支具無負重行走,但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術后第4周可以在床旁進行負重的抬腿及屈膝屈髖運動,下蹲運動和緩步行走,但要保持脊柱的直立。運動量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以不感到疲憊為宜[2]。

4 出院指導

服藥的依從性 告之患者規(guī)律的服用抗結核藥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一般術后堅持服藥6-12個月,并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出院后注意休息,可在支具或腰圍的保護下離床活動,避免彎腰、負重。年輕女患者還要告知痊愈2年后方可懷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