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調查研究

時間:2022-02-28 08:52:28

導語: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調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以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為主,并分析導致患者產生不良心理的因素。方法病例選自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間,于本院就醫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45例,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其展開分析與調查。結果經調查顯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SAS及SDS評分為53.80±6.18分、53.12±5.27分;45例患者中,18例存在焦慮、25例存在抑郁、2例共存焦慮與抑郁癥狀,占比率分別是40.00%、55.56%、4.44%;經分析焦慮及抑郁癥狀的發生頻率,在焦慮癥狀中出現頻度最多的是絕大多數時間/全部時間或者相當多時間,發生率最高前五位分別是焦慮、軀體疼痛、消化不良、不幸感與睡眠障礙,占比率是35.56%、31.11%、28.89%、26.67%、22.22%;在抑郁癥狀中,發生前五位是憂郁(42.22%)、能力減退(40.00%)、易激惹(35.56%)、睡眠障礙(31.11%)與興趣喪失(26.67%)。男性與女性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年齡<30歲、初中及以下、病程≥5年患者SAS及SDS評分較高(P<0.05)。結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顯著存在焦慮及抑郁癥狀;且年齡越低、文化程度越低及病程越長患者的SAS及SDS評分越高,可見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負性情緒,臨床需引起重視,通過采取相應對策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提升療效及改善其預后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心理狀態;調查分析;焦慮情緒;抑郁情緒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體現為中軸關節存在慢性炎癥,可累及機體內臟與其他組織,屬于慢性、進展性的一種風濕性疾病[1-2]。該疾病主要會對骶髂關節與脊柱造成侵犯,從而引發強直與纖維化,一旦患者發病后未及時得到救治,易影響到其正常生活的同時,還具有較高致殘率[3-4]。目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本病病因,且無一種根治方法,大多以糖皮質激素、抗風濕藥、非甾體抗炎藥等控制病情發展[5]。但受到疾病病程長、活動受限、長期存在疼痛等因素影響,易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還會對臨床療效造成影響[6]。故而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該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以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為主,并探討導致其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對象是45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齡20~45歲,平均32.70±8.22歲,病程最長達10年,最短是2年,平均5.72±1.44年。學歷: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學歷15例,大專及以上22例。納入標準:(1)滿足1984年美國紐約風濕病學會修訂標準,包括:①腰痛及晨僵癥狀超3個月,經活動后有所改善,但休息后并未改善;②腰椎矢狀面與額狀面活動受到限制;③與同齡、同性別正常群體相比,胸廓活動度較低。(2)可正常交流溝通。(3)有齊全病歷者。(4)同意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者;②精神、意識存在障礙者;③不具備正常理解、閱讀能力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查與批準。1.2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向其發放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患者自行進行填寫。在填表前需向患者進行閱讀,使其了解量表填寫方法及問題、含義等,之后結合導語與自身體驗或具體情況,獨立進行回答。在完成評定后,需仔細查看是否存在重復評定或漏評情況。1.3指標觀察及判定標準①統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②統計患者焦慮、抑郁發生情況與主要癥狀;③統計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與焦慮、抑郁評分的關系。SAS共有20條項目,主要評定依據是項目癥狀出現頻度,共分為4級,分別是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相當多時間、少部分時間及沒有或很少時間,總得分越高則顯示焦慮癥狀越嚴重;SDS共有20個項目,評定依據以項目所定義癥狀發生頻度為主,共分為4級,分別是沒有時間或很少時間、少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得分越高則抑郁癥狀越嚴重。1.4統計學方法本文數據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正態計量資料,t檢驗,若P<0.05,則檢驗結果存在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患者焦慮與抑郁發生率表1可知,經分析焦慮與抑郁發生情況,其中有18例患者存在焦慮,發生率是40.00%,SAS評分為53.80±6.18分;有25例患者存在抑郁,發生率是55.56%,SDS評分為53.12±5.27分;焦慮與抑郁癥狀共存2例,發生率是4.44%。2.3統計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與焦慮、抑郁評分關系表3可知,男性與女性患者SAS、SDS評分差異較小(P>0.05);與<30歲組相比,年齡在30~40歲組與>40歲組SAS及SDS評分較低,且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30~40歲組與>40歲組評分差異小(P>0.05);與初中及以下組相比,高中與大專及以上組SAS、SDS評分較低,且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高中與大專及以上組差異較小(P>0.05);與病程<5年組相比,病程≥5年組焦慮與抑郁情緒越嚴重(P<0.05)。表3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與焦慮、抑郁評分關系分析(x±s)項目類型例數SASSDS性別男2560.50±3.6558.63±3.89女2060.62±4.2858.49±3.20t/P0.084/0.9340.101/0.920年齡(歲)<301060.27±5.8756.18±4.4430~402255.50±3.3853.04±3.31>401355.25±3.5452.75±3.06t1/P12.921/0.0072.234/0.033t2/P20.208/0.8370.257/0.799t3/P32.549/0.0192.195/0.04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58.58±5.2756.23±4.87高中1553.20±4.0752.45±2.60大專及以上2252.53±5.0652.46±3.59t4/P42.727/0.0132.421/0.023t5/P50.427/0.6720.009/0.993t6/P62.866/0.0082.312/0.028病程(年)<52851.16±4.2753.28±4.35≥51755.18±4.3957.12±4.83t/P3.030/0.0042.754/0.009注:SAS為焦慮自評量表;SDS為抑郁自評量表;t1、P1為<30歲與30~40歲比較;t2、P2為30~40歲與>40歲比較;t3、P3為<30歲與>40歲比較;t4、P4為初中及以下與高中比較;t5、P5為高中與大專及以上比較;t6、P6為初中及以下與大專及以上比較。

3討論

臨床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疾病發生與遺傳、外源性誘發、體液免疫應答等因素有關,在治療上以快速控制臨床癥狀,盡早應用慢作用藥物為主[7-8]。若以抗炎藥物實施治療時,療效并不顯著,且慢作用藥并未充分發揮出作用時,可對患者使用少量的激素,也可采取聯合用藥方式治療,定期對患者展開隨訪[9-10]。當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就診時,最常見癥狀為疼痛,因軀體組織受損而出現疼痛感,其疼痛部位與受損程度受致痛物質刺激決定,然而對于因疼痛所引發的行為變化,如疼痛反應、耐受性、知覺程度等,則受到個體化心理狀況與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11-12]。在臨床治療中,焦慮與疼痛癥狀是相互伴隨發生,類似于神經病癥患者,通常在述說時會提出機體存在疼痛感,這主要是因為處于焦慮狀態時,增強了大腦皮層覺醒程度與對于痛覺所存在的敏感性[13-14]。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其除了長時間遭受到關節損害而帶來的疼痛感以及治療不良反應等,還有可能并發程度不同多臟器受損,如心血管、肺等,再加上該疾病病程較長,通常患者機體生理功能受到限制,再加上對于疾病了解較少,易導致其對疾病產生恐懼感[15]。本研究中,通過分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發現這些患者存在一些特定行為模式與性格特點,針對患者心理狀態展開進一步探討,目的是為了了解不良心理對患者疾病治療的影響,結果顯示患者SAS與SDS評分均高于正常值,顯示其明顯存在焦慮及抑郁情緒。有研究顯示[16],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差異較小,在發生應激時,相較于男性群體,女性更容易發生心理障礙,因此在女性患者治療中,醫務人員應多給予理解、寬容與關心。及時引導患者發泄出負性情緒,避免對疾病治療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患者,其SAS評分與SDS評分比30歲以上患者高,這可能是由于大多數患者為青壯年,其正忙于學習與工作,一旦患病后,會對日常工作及學習造成影響,產生易激惹、情緒低落、多疑等癥狀,甚至于遷怒于家人、社會;經分析患者文化程度,學歷在初中及以下患者,其焦慮抑郁評分較高,這表明文化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患者心理,文化程度越低、生活壓力越大、經濟收入低,再加上對疾病知識及預后知識缺乏了解,易產生質疑醫生診斷與治療的心理,不信任醫師等;本研究還顯示,病程在5年及以上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更高,這主要是由于疾病久治不愈,且少數患者病情為進展型,受疾病因素影響,易導致其正常生活無法自理,促使其自尊心受到打擊,易產生悲觀、失望感,表現出被動接受治療,甚至于拒絕接受治療。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應當引起廣大醫務人員的重視。但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樣本量較少,對心理狀態觀測指標較少等,臨床需加大樣本量,深入展開研究,積極探索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以此來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綜上所述,大部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都存在明顯焦慮及抑郁情緒,臨床在開展治療時,需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展開有效心理疏導,進一步提高患者依從性與治療信心,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明珠.77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治療和護理療效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1,10(5):59-61.

[2]張小麗.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彈性及病恥感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7):965-969.

[3]牛路野.心理護理干預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20,30(4):109-110.

[4]王曉林,曾凡偉,陳芳.強直性脊柱炎發生脊柱骨折的危險因素及與骨代謝指標相關性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3):218-221.

[5]劉林.心理護理干預聯合功能鍛煉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及功能改善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6):992-993.

[6]宋旭紅,王珊,李凌飛.短期正念訓練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彈性及社會支持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733-735.

[7]鐘英,戴旻暉,馬歡.延續護理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生活質量及心理影響的Meta分析[J].循證護理,2020,6(2):97-104.

[8]蔡英風,林李清.積極心理護理干預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1):102-104.

[9]曹文娟.心理護理聯合功能鍛煉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功能改善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9):119-121.

[10]李愛夏,吳佳瑩,陳亞萍,等.支持性團體心理輔導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12):1675-1677.

[11]王燕明,夏濤,錢邦平.積極心理護理干預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7):2238-2241.

[12]葉仲歡,李佩蘭,林健祥,等.醫療體操配合心理護理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功能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9(13):1590-1592.

[13]孫寶霞,曹玉舉,郭永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變化及相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0):82-84.

[14]韋甜甜,黃平.中醫分期和分型辨證護理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康復效果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12):1458-1460.

[15]王偉,劉雪梅.延續護理心理干預方式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抑郁和焦慮狀態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4):555-558.

[16]莊建陽,劉雪梅,莊建艷.團體心理輔導結合引導式教育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行為問題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1):61-65.

作者:魏家秀 馬龍飛 吳麗榮 陳彬彬 單位: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脊柱關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