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與管理范文

時間:2023-11-14 17:38: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小學教育與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小學教育與管理

篇1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管理;時代同步;策略

作者簡介:郭朋飛(1982—),男,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教學管理

教育教學質量與學校的正常運行有著密切的聯系。教育管理應當重點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進行協調管理,保證教學任務的有序進行,從而提升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與綜合水平,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進而加強中小教育教學的發展。

一、中小學素質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1.學校管理者思想觀念落后。在科學技術進步與現代教育教學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小學管理者的思想意識與教育教學模式仍然比較落后,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從而導致教育教學理念的偏差與取得的教學效果不佳。

2.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的缺失。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的缺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教育管理工作標準相對較低,從而直接影響了教育教學管理的實效性。第二,教育管理執行力度不夠,缺乏詳細的工作計劃,致使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難以取得應有的成效。

3.管理制度與形式存在較大問題。部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以形式為主。為了展示教育教學的管理成效而開展大量的示范課程與公開課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開展形式化現象較為嚴重。除此之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跟不上教育教學發展的步伐,存在許多制度上的問題。并且為了方便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制定的一些制度阻礙了教學任務的進行,從而影響了教育教學的總體質量。

二、中小學教育管理與時代同步發展的內容和目標

人作為最為活躍的因素,必須通過適當的管理才能構建出相應的社會活動。就學校來說,組成人員包括校領導、教師以及學生。整個教育的主導人是教師,教師也是直接面對學生的。學生則在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扮演著被服務的角色,更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诖耍诋斍暗慕逃芾眢w制改革中,應當勇于突破傳統體制的束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管理體制,促進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三、新形勢下中小學教育管理與時代同步發展的策略

1.提升教學管理者的綜合素養。對于教育管理者來說,必須第一時間完成教育理念的更新,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加強自我學習和培訓,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主動接受新技術和新思想,提升自身對于時代精神的理解能力,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積極推動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最終實現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

2.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長期以來,中小學都存在著教學效果較差、執行力較差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不能將自己的管理職能完全體現出來,這也是教育管理系統缺陷造成的。在教育管理體制完善的過程中,應明確教育管理者的職責,提升工作效率,將思想指導、日常工作目標以及問題的解決等職責下放到個人,并建立起完善的問題反饋體制,保證所有的教育管理工作都夠切實有效地解決。同時,貫徹領導掛點班級制度,讓領導到實際教學中去,掌握班級學生的學習動態。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發揮良好的功效。

3.加強教育管理制度建設。解決中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進一步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保證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應當制定出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將職責細化到教師和學生個體,并且在教學需求不斷變化的同時及時進行教育管理制度的調節。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但能夠極大地提升教育管理執行力,更能對教師的日常行為形成規范作用,提升教師的自身素養,對于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育管理制度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更是保證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4.提升教育管理的開放程度。目前,教育工作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提升教育管理的開放程度對于提升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提升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綜合管理素養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經檢驗,該體制下的家長監督作用能夠有效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水準,保證日常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總之,管理方式的教育管理對象為教師和學生。而在全新的教育改革體制下,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和時展的腳步相一致,做到以人為本和與時俱進,將提升中小學日常教育質量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對教育管理體制中的所有人員進行合理分工,避免形式主義的出現,保證所有問題都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促進中小學教育管理和時展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徐梅玉.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教育管理工作開展思路[J].湖北師范學院,2012,13(11):119-121.

篇2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 教學管理 存在問題

管理從思想上來說是哲學的,從理論上來說是科學的,從操作上來說是藝術的。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推進,中小學教育模式、要求、目標、內容等都發生了深刻改變,教學管理活動日益復雜,教學管理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新走向和新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全面提升教學管理水平,以適應新課改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為了促進教學常規更好地貫徹落實,我們修整和完善了備、上、批、輔、考等各項規章制度,加大了對課堂教學的檢查力度,對課前候課、老師拖堂、不按時進課堂、隨意調課、隨意占課等各項常規進行檢查。教學常規的規范實施,促使老師更加重視研究課堂教學技藝,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者的問題。學校教學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轉變,新課程的理念沒有被真正內化為教學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學校教學管理者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教學管理者的創新意識淡薄,維持性過強。

2.教學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教學管理的目標不明確,缺乏整體性、持續性;教學管理系統開放性欠缺;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與部分教師現有專業水平存在差距;教學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3.加強教學管理系統的開放性,促進社會的廣泛參與。總得來說,我認為,學校管理者要轉變管理思想,樹立促進發展的教育理念,開放管理系統,創新管理方法,提高教學工作者整體素質,踏踏實實地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三、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建議

1.教師要創新教育理念,真正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教師要貫徹落實好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就必須先從頭腦之中真正理解新課標所傳達出的理念和精神,在新課標教育背景之下,老師要按照新的理念要求自己,堅決摒棄以往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目標。

2.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一套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對于推進新課程、深入教學改革、改變教育行為、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一所學校管理成功的關鍵要素。新課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喚新教學管理制度的構建,我們必須對中小學教育現有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重新審視,結合學校實際,依據新課改要求,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重點,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以新課程改革綱要為要求,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方法,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比如常規管理制度、研究性學習管理制度、教學檔案管理制度等進行重建,充分展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各個教學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工作機制,豐富教學管理實踐活動。

3.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實踐變革的前提,是指導一切管理活動的原則,是管理者對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態度。新形勢下,要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有一個全面且理性的認知,站在全球教育發展的制高點上思考問題,聯系學校實際,定位學校管理理念,走與學校自身最符合的辦學之路。創新型管理理念的重點在于人性化,根據新課改要求,因時、因人、因地制宜,適時調整教學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關注教師和學生需求,強調對教師和學生的精神激勵和思想教育,使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得到認可,進而形成一種促進學校教育發展的內在力量。

4.強化師生管理。教師和學生是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兩個重點,有必要加強師生管理。首先,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全員性培訓,努力打造一支樂于奉獻、以身作則、以學校發展為己任的領導班子團隊,領導全體教師摸索新課改,提高教師實施新課改的能力。其次,教師作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的中堅力量,其素質高低直接關系著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所以,學校在重建教學管理制度的同時還應創新教師管理,強化管理立校、科研興校的思路,定期開展教研組、備課組活動,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5.完善教學管理評價機制。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分數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量化表征。分數雖然不能直接反映學生學習過程情況和學習質量情況,但它是學生學習的量化標志;另一方面,不應過度關注學生考試分數,而應將眼光轉移到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改變上來。

參考文獻

[1]劉銀泉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的教學管理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篇3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現狀;對策

1江蘇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現狀調查分析

1.1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觀性

筆者在分析了對于江蘇中小學有關教育科研管理狀況的問卷后得知,當前中小學內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觀性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江蘇多數中小學實施教育科研管理的最直接原因是應付領導的日常檢查,而非為了整個學校與學生的健康成長,重形式過于真實目的??偟膩碚f在中小學內施展教育方面的科技研究能夠很好地強化老師團隊的專業技能,進而提升授課的效果,培育出更加優秀的學生。

1.2教育科研團隊缺乏必要的技能與素養

據調查剖析得知江蘇中小學內盡管有著一定數量的教育科研團隊,但是其技能與素養程度在總體上還是有所欠缺的。據統計江蘇中小學內有68.9%的老師未把握住大量有用且可行的科技研究手段,更多采取的依舊是最原始的行為、事例探究等方式,而且對于結果剖析上未做到定性與定量的合理結合。部分老師欠缺準確剖析問題的技能,對于一些較為先進的技術方式不懂得如何運用等。此外很多中小學老師尤其是科技研究方面的監管者對于教育科研管理有著一種想做卻無法做的感受,缺乏大量必需的科研管理理論常識,即便他們有著足夠的授課經驗,對于教育科研的管理少了體系化的理論培訓也是沒有任何用途的。故說當前江蘇中小學教育科研團隊缺乏必要的技能與素養。

1.3教育科研管理的經費不足且來源單一

據問卷統計江蘇省有著60.4%的中小學欠缺教育科技研究管理的經費,9.9%的中小學可以說完全無教育科研經費,29.7%的中小學沒有出現教育科研費用的問題。此處未出現教育科研管理費用問題的中小學多位于市區位置,也僅有少數的學校是這樣。絕大多數中小學在教育科研管理上是缺乏一定的經濟資金的。通常情況下地區有關的教育機構會給予當地中小學一定的教育科研管理津貼,這是當前中小學施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但隨著教育科研事項的逐步拓展,所需的金額數量越來越多,僅靠教育機構的投入費用是遠遠不夠的。中小學受到教育科研費用與來源路徑缺乏的困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有關教育工作者的科研主動性,不利于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的順利開展。

2改進江蘇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現狀的對策分析

2.1培養更多人的教育科研管理認識

針對當前江蘇中小學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觀性現狀,可通過培養中小學內更多人的教育科研管理認識來處理該問題,使他們明白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作為學校加入到科技研發團隊的校長或是老師,都需擔負起應盡的職責??傊褪桥娀嗫蒲腥藛T的管理意念與常識,適當提升其專業技能,鼓勵他們盡到自己的全部職責,不再只重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科研真實的涵義。此外學校自身還可采取些措施激發教育科研管理人員的主觀參與性,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遵循科研管理的本質內涵更好地盡到本身的職責。

2.2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團隊的技能與素養

針對當前江蘇中小學教育科研團隊缺乏必要的技能與素養這一現狀,可采取措施大力強化對于教育科研人員的培育訓練力度,努力提升中小學內加入教育科研管理團隊的技能與素養。首先江蘇省教育科技研討機構需擬制出對教育科研監管團隊實施訓練的籌劃,增強對訓練營地的構建,研發訓練資源,努力施展出多種教育團隊的功能。其次江蘇省可組織介于本省內中小學優秀教育科研管理人員評比大賽,將選出的不同學校內的優秀人員聯合到一起,構建教育科研管理訓練班,使參與人員互相取長補短,集思廣益,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技能與素養,為本校的科研管理做貢獻。最后中小學內部也需重視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培育,可聘請科研專家到校內,特地為教育科研管理團隊進行培訓,可在聘請專家前,確定教育科研管理團隊所具備的不足與欠缺之處,令培訓更有針對性與高效率。

2.3擴充教育科研費用的投入與途徑來源

基于江蘇中小學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費用及來源的現狀,最有效的策略是及時擴充教育科研費用的投入與途徑來源。當地教育機構可適時調整對于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投入金額,依所需適度給予擴充。中小學內部可設立基金會,會中資金來源多種多樣,像社會募捐、企業扶持、政府津貼等,專門籌集為教育科研貢獻的金額,以便在需要時供應一定的幫助為科研管理。

3結語

通過深入調查剖析江蘇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的現狀,發現其中存在著很多缺陷,可經過培養更多人的教育科研管理認識;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團隊的技能與素養與擴充教育科研費用的投入與途徑來源等策略來改進江蘇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當前的狀況問題,更好地促使中小學教育科技研究管理事項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梁建華.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管理,2015(01):73~74.

篇4

一、鎮教研中心職責

1、鎮教研中心負責對本鎮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要對各校的質量監控、評價給予指導和檢查,對各校教研組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對各校教育教學質量實行多指標綜合評價,充分發揮“單元過關”、“段考”等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發展。

2、定期或不定期對各中小學貫徹教育方針的情況、課程開設情況和綜合素質平定工作進行指導和抽查。

3、鎮教研中心教研員要不斷深入基層學校,了解各校教學教研情況,深入課堂聽、評課,并根據情況給予相關指導。教研員每期聽課不少于50節。

4、鎮教研中心每期組織各校同頭課教師進行大規模教研活動2—3次,重點對教材、教法、教學進度、重點、難點、考評等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交流,充分利用優勢教育資源,校際互動,優勢互補,實現全鎮教育均衡發展。

5、依據市教體局“千分考核”中有關教學質量的內容,對各校的教學工作進行考核。

6、每學年評選一次“先進教研組和優秀教研組長”。

7、每學期組織各中小學進行1—2次質量抽測,對各校的教學質量適時監控、適時指導。

8、每學期對各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做出監控評價報告,同時上報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訓中心。

二、學校職責

1、學校要建立課程管理委員會,制訂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保證按要求開足、開全規定課程,積極開發校本課程。

2、校級教育質量管理和評價要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評價方式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教與評學相結合,充分發揮素質教育報告冊的作用,認真搞好綜合素質評定工作。

3、學期初,學校要制訂各種教育教學計劃和各種制度,如:教師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課題研究制度、教研組活動制度、教研評價制度、教師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檢查,期末有總結,學期結束要及時歸檔保存。

4、學校要制訂教研組工作目標和班級管理目標,對教研組及班級管理實行目標管理和考核,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對平時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內學科組要切實加強校本教研工作,實現同年級、同學科的同步互動,做到教案課時數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學生作業內容統一、單元測試統一,努力營造一種先集體說課后備課、先備課后上課的團隊協作氛圍,真正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標。

6、學校教務處要真正加強教學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對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作業檢查2—3次,要有詳實的檢查記錄和檢查小結,通過檢查要對發現的問題作出指導性的評價。

7、每學期每位教師要上一節以上的公開課,學校要充分發揮“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利用學科教研組認真搞好“說、上、評”活動,把校本教研落到實處,使全體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8、學校要結合“書香校園”讀書活動,引導教師閱讀一定量的教育理論書籍,不斷充電,及時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動態,廣征博采為我所用,不斷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樹立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育人意識,盡快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9、各校要修訂完善“備、講、批、輔、考、評、補”等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學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10、每學期評選一次“先進教研組和優秀教研組長”。

11、每學期各校要對本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做出監控評價報告,報告要上交鎮教研中心。

三、學科教研組職責

1、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計劃,制訂教研組工作計劃和管理目標,定期召開教研活動,并做好記錄。

2、負責組織和審查本學科各年級的單元過關試卷和期中測試卷。

3、組織教師研究新課程標準、教材、教法等教研活動,組織本學科

的觀摩教學,進行教改實驗。4、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定期對學習情況進行組內交流,不斷提高教育素養。

5、掌握本組教師的教學狀況,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評課。

6、對本學科的教學基本環節作統一要求,形成規范。

7、教研組學期計劃完成率不低于85,期末寫出教研工作總結。

篇5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治理;管理改革

一、優化管理模式,明確獎懲措施

在中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很多學校對學生的獎懲方式不明確,學生在學校犯錯后,教師不能夠及時地糾正他們所犯錯誤,致使學生校期間違反相關校規,導致校園環境變得較差。因此,在中小學管理中,學校不僅僅要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且還要注意校園管理方式的改革。在校園管理規范中,學校要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制定合理、科學的規定。中小學生在面對一些新鮮事物的時候總是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學生容易犯一些錯誤,這就會使學生在學校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自身的學習成績也會一落千丈。很多學生在學校不服從管理,這個時候教師要制定獎懲措施,以管理條例來規范學生的行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培養教師的過程中,引導教師在管理中不應該只是關注如何進行教學,而是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態度的教育。教師在面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壓力,包括教學、生活、學習等方法,有來自學校的、家庭的、社會的等。教師需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如何培養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快樂成長并且獲得存在感是每一位教師在管理過程中的難題。在新的教育治理背景下,學校不僅需要關注教育能力的提升,而且還要注意對管理制度的改革,在科學的管理制度中引導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

二、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管理改革認識

在中小學管理改革不斷進行的過程中,學生對管理制度的認識不清晰,導致學生在學校容易犯很多的錯誤。很多學生面對一些事物的時候,沒有合理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導致在面對一些誘惑的時候容易犯一些錯誤。這個時候,學校應該積極開展相關實際活動,在活動中給學生宣傳校園管理改革的情況,以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對管理制度有個清晰的認識。例如,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聽一次講座,讓學生在講座中理解校園和諧的重要性,在活動中給學生宣傳學校的管理制度,讓學生對相關制度規范有個認識,以一定的制度管理幫助學生在校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在活動后,學??梢越o學生發一些校園管理制度的冊子,引導學生在課堂下對學校的管理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在學校管理改革不斷前進的背景下,學校要以實際行動來管理學生的行為,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宣傳相關管理制度可以幫助學生在校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給學生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篇6

關鍵詞:教育管理;合法權利;保護措施

引言

學校是學生的重要學習和生活場所,而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一種特殊的法律關系,一方面,學生處于學校和老師的管理和領導之中,學生在校期間,對于學生的一部分監護權由學生的法定監護人轉移到學校,另一方面,學生與學校、老師之間是平等的民事主體關系[1]。而在當前的中小學中,學校和老師往往過分重視其與學生的管理和領導關系,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造成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出現侵犯學生合法權利的現象。

一、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侵犯學生權利的具體表現

中小學期間的學生均處于青春叛逆期,由于其相較于成年人而言自我約束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學校和老師往往對其采取各類粗暴嚴厲的管理手段進行教育,而這些手段中,大多數均是不合法的,有的甚至嚴重侵犯到學生的基本合法權利,具體表現如下:

1.1侵犯學生的人格權

中小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可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例如,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因為不會做而被老師訓斥為“傻瓜”“笨蛋”等帶有侮辱性的詞語,更有甚者采用犀利挖苦的言語來羞辱學生,無疑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也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社會評價,侵犯了學生的名譽權。這些現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常常出現,而老師教育學生,并非必須要通過次種嚴重侵犯學生權利的方式進行教育,相反可以通過積極的正面鼓勵和引導使學生更好地改正錯誤,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

1.2侵犯學生的健康權

正如前項所述,在學生做錯事情以后,老師不僅會進行言語的訓斥,有些老師會采用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方式來懲罰學生,甚至使用暴力手段,對學生進行拳打腳踢等嚴重侵犯學生身體健康權的行為,不僅給學生造成心理陰影,更對其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害[2]。正如前項所述,學生的錯誤可以通過積極正面的方法積極引導其改正,而不必須要通過這種暴力方式甚至侵犯其權利的違法行為來教育學生。

1.3侵犯學生的受教育權

《憲法》第46條明確規定了公民享有最基本的受教育權,這也證明了這一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然而在中小學中,老師常常以各種借口讓學生離開教室,有的老師更因為自己沒有能力管理好班級秩序而無顧停課,嚴重侵犯了學生們的受教育權。

1.4侵犯學生的隱私權

當前,為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學生安排各種各樣的考試,而當前的中小學的考試,已經不再是單純地檢驗自我學習知識是否扎實的標準,而是各位學生相互比較的標尺。對于一些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在學校公布成績以后,都十分羞愧,同學和老師都會對他的評價有所降低,嚴重侵犯了學生的個人隱私。

二、學生權利被侵犯現象出現的原因

在中小學中,學生權利被侵犯的現象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主要歸結為一下四個方面。第一,在我國傳統的文化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服從都是理所當然的,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這也為當前學生權利被嚴重侵犯、學生自己無法保護自己的現象的出現埋下了隱患。第二,當前在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中,部分老師的個人素養極其低下,法律意識十分薄弱,認為對學生的管理是自己教學的職責,往往忽視了自己的義務,忽視了對學生個人基本權利的保護[3]。第三,當前的中小學教育中,學校和老師的教育觀念普遍落后,學校和老師認為在校期間對學生的管理是一種特權,忽視學生的綜合發展,面對學生犯錯,采用簡單粗暴的手段進行管理,造成學生權利被侵犯的現象的發生。第四,我國當前關于教育侵權的法律規定不健全,相關的立法含糊不清,義務教育監管機關監督力度較弱,造成學校和老師濫用管理權利,侵犯學生的合法權利。

三、保障學生合法權利的對策

當前,中小學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嚴重侵犯學生的合法權利的現象屢見不鮮,針對產生該現象的原因,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在規范學校教育管理秩序的同時,給予學生必要的保護,維護其合法權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1提高老師的個人素質

學校老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常常對學生進行人格羞辱,嚴重侵犯學生的人格權,而且在教育過程中,采用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等方式懲罰學生,嚴重侵犯學生的身體健康權,給其心理和身體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因此,必須提高老師的個人素質,加強對老師的教育,促進老師采用合理的方法管理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權,保護學生的各項合法權利不被侵犯。

3.2增強老師的法律意識

老師是培養民族未來的神圣職業,當前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政策,因此,必須將其引入教育行業,提倡“依法治教”。學校應積極主動地鼓勵和引導老師學法知法,增強老師的法律意識,提升老師的法律素養,讓老師在法律的指導下更好地進行管理和教育,在保障教學管理秩序有效進行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權利。

3.3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對于中小學學生權利被侵犯現象的發生,要想進行有效治理,必須加大立法和執法力度,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基本合法權利。在法律的保障下,學校和老師的行為將被法律法規進行嚴格監督,從而有效地杜絕該類現象的發生。

3.4樹立新的教育觀

由于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大力強調老師對學生的絕對引導,學生對老師的絕對服從,造成了一些素質低下的老師濫用管理權利,利用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弱的特點,嚴重侵犯學生的權利。因此,要想充分保障學生的權利,學校和老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采用鼓勵引導的方式教育學生,將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更好地保障學生的權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當前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侵犯學生權利現象的分析和探討,結合我國的教育現狀,深入分析了產生該現象的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保障學生權利的對策,在維護學校正常的管理秩序的前提下,進一步規范學校和老師的行為,給予學生必要的保護,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加強“依法治教”,實現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風.中小學學生權利保護的對策[J].江蘇教育.2013,5(12):95-96.

篇7

關鍵詞:布迪厄 “場域-慣習”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8-175-02

1 布迪厄“場域-慣習”理論簡介

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法國當代國際知名社會學家?!皥鲇?慣習”理論是布迪厄實踐社會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安嫉隙虻膶嵺`理論主要圍繞場域(結構)和慣習、資本的關系展開討論。他他提出了發生性結構主義公式:實踐=慣習鬃時·場域,來說明實踐是慣習、資本和場域相互作用的產物?!辈嫉隙虻挠^點表明,實踐是慣習、資本在場域的作用下的活動。下面從“場域”和“慣習”兩個概念了解布迪厄的實踐理論。

1.1 “場域”

“場域”是指由附帶一定權力(或資本)形式的各種位置之間一系列在歷史上形成的關系所構成的一個網絡。場域是由各種位置組成的關系網絡或關系空間,具有客觀性。每個場域是有著自身邏輯效果的運作空間,具有相對獨立性,其自身邏輯發揮作用的界限是每個場域的界限?,F代社會世界高度分化后產生出一個個“社會小世界”,每一個“社會小世界”就是一個場域,包括權力場域、學術場域、經濟場域、文學場域等。再次,場域也是一個充滿爭奪的空間。布迪厄說:“作為包含各種隱而未發的力量和正在活動的力量的空間,場域同時也是一個爭奪的空間,這些爭奪旨在繼續或變更場域中這些力量的構型?!眻鲇蛑懈鞣N位置占有者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或改善他們的位置,使自身所擁有的資本最大化。

1.2 “慣習”

“慣習”是由積淀在個人身體內的一系列歷史關系所構成,其形式為知覺、評判和行動的各種身心圖式,它是一種結構形塑機制,涉及社會行動者具有的對應于其占居的特定位置的性情傾向系統。慣習首先是被決定的,是歷史的產物,它受場域形塑,是場域的固有屬性體現在身體上的產物,是一種人們后天獲得的具有一定主觀性的、持久的和可轉移的稟性系統。慣習具有的歷史性、生成性和開放性。

2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原因剖析

作為新事物,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仍存在諸如缺乏規范化的學校行政管理體系;理論基礎薄弱并與實踐相脫離;師資力量匱乏等問題。從“場域”和“慣習”兩個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問題出現的原因。

2.1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場域中的位置

分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問題,可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場域中所處的位置,該位置運作的資本,及其與位居其他位置的諸育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由心理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在素質教育場域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乘數效應”,它對學校其他諸育起著“酵母”式的促進和放大作用,直接影響素質教育的整體水平。由此,心理健康教育理應處于教育場域中的核心地位并占據首要資本,以充分發揮其在整個教育場域中的“乘數效應”。

然而,新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發生的大環境,而新課改又發生在社會這個大“場域”中,與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緊密相連。因此,教育是受到整個社會,整個學校外部環境影響的。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無論家長、學生或是學校仍將分數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最主要標準。在這樣的教育場域中,能有效提高分數的教育則處于該場域的中心位置,其所得到的資本也隨之最大化,從而進一步加強其位置的穩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的提高能保證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但這樣的促進帶有一點隱蔽性,評價難,并不能立竿見影,所以這樣的保證則顯得蒼白而無力。由于自身對教育場域發揮作用的有限性,導致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處于邊緣位置,而其所占有的資本也是有限的。這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出現各種問題的根源。

2.2 心理健康教育“慣習”與“場域”之間的“不合拍”現象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需要學校領導和教師等具體實施者貫徹和配合。但實施者的“慣習”是長久形成的,是歷史的、傳統的沉淀和個人觀念、態度的綜合體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綜合性、實踐性較強,對從業者的專業素養的要求較高。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來源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科班出身型,即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另一種是半路出家型,即學校的團隊干部、班主任、校醫、政治課老師等。學校從這些人員中選取一部分人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期專業培訓,然后將其充實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中。

篇8

【關鍵詞】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互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10―0016―05

一 問題的提出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人物,學校如何進行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發展到何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校長。國外很多研究已經把校長領導力作為教育管理研究領域中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在信息時代,學校發展所需要的基礎技術設施雖然非常重要,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學校領導能否引領信息技術在學校中有效應用,這是學校信息化獲得效率和效益的關鍵。因此,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與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之間的互動和關聯等方面也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本文通過實證數據描述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與學校信息化建設之間的互動關系,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一種具體思路,為校長信息化專業發展提供一種指向并,從而促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

二 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校長的教育技術領導力

領導力本是管理領域的一個概念,“領導”(Lead)和“領導者”(Leader)這兩個詞匯都有著相當長的歷史,它們通常僅僅指權威人物?!邦I導力” (Leadership)這一詞匯卻是在19 世紀中期才出現的,它的誕生和演化非常復雜,其意義遠遠超過了領導者。領導力有兩個取向的內涵,特質取向認為領導力是領導者所具備的一些特質,正是這些特質使他們成為領導者。過程取向把領導力定義為某一個體影響帶動一組個體實現某一個目標的過程。[1]這兩者內在統一于領導者的素質及其所驅動的行為當中,而在各種領導素質中影響校長教育信息化決策與行為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技術管理與運作能力。為提高校長的教育技術管理與運作能力,在教育技術工作規范化專業標準方面,許多國家的學校教育系統針對不同層次的人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技術標準,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在2002年制定的面向學校管理者的國家教育技術標準中,提出了學校管理者的教育技術基本標準和為管理者準備的績效指標。[2]英國也在《校長國家標準》中明確規定:“有效的教學評價方法,包括使用教育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使用信息技術”,[3]是評價英國校長的重要指標。我國制定的國家教育技術標準(討論稿)的基本框架中也給出了管理者的教育技術標準。

具體到校長的教育技術領導力方面,教育領導力的研究在學界已經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研究體系,但是關于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的研究卻比較薄弱。國際上,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提出教育技術領導力維度包括:[4]領導力在教育技術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區域;技術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學習理論與新技術的結合;參與教育技術的專業發展。

國內研究也日益興起,祝智庭教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4個方面內涵,即包括教育信息化系統規劃能力、信息化教學與課程改革領導能力、教師專業發展領導能力和教育信息化規制建設能力等四個方面,并初步探究了學校領導者個人面向信息化的領導力結構,包括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信息化的管理水平等三個方面。[5]其他學者還提出了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績效指標體系問題[6][7][8],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學者張奕華通過實證研究歸納出五項教育技術領導的內涵層面,亦即:愿景、計劃與管理;人員發展與訓練;技術與基本設施支持;評價與研究以及人際關系與溝通技巧[9]。上述成果對教育技術領導力或者信息化領導力的結構和內涵的討論非常深刻,但在互動關系的實證及模型將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深入,以探求更詳實的依據為基礎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持。

本文認為,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又稱校長的技術領導力、信息化領導力,指的是校長或者校長群體作為學校的技術領導者在學校建立一定技術使用標準和問責制度,并成功地促進技術在學校各個方面的使用。[10]本研究將此概念細化為操作性定義,認為教育技術領導力包括:作為校長在推動技術使用方面是否令人滿意;校長能否領導制定學校的技術規劃;校長是否能夠解決那些不愿意在教學中使用技術的教師的相關問題;制定學校的技術規劃;減輕自己和教師對技術的恐懼;領會“面向學校管理者的技術標準”,鼓勵學生主動建構和積極參與學習以及尋求學校所在社區的支持等。根據這一界定,本研究從不同維度探究與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互動關系,這些維度包括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自我感知、校長助推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技術素養發展、校長個體發展和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關系、校長領導和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關系、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校長自身發展的關系、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校長革新領導的關系等。

三 研究設計

1 研究內容與目標

在分析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采用互動分析數據描述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與學校信息化建設兩者之間的關聯,探求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與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互動關系,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一種具體思路,為校長信息化專業發展提供一種指向。

2 研究工具

本課題自行設計《中小學校長技術領導力現狀與學校信息化建設互動研究量表》,整個問卷包含學校基本情況、校長技術領導力現狀、校長發展與學校信息化建設互動、主觀訪談題四部分構成。問卷中采用以李克特5點式量表形式設計。最終對數據進行均值統計,分別計算不同樣本校長和學校的各方面表現指標和信息化對校長和學校的各方面的影響,并在SPSS13.0中進行信效度統計和定量分析。

3 研究組織

在基礎教育發展現狀方面,溫州是一個典型的多樣化發展的區域,在樣本選取上考慮到了被試對象所處學校歸屬學校的地域(縣市或鄉鎮)、學校類別(小學或中學)、學校層次(教育技術示范學?;蛞话泐愋蛯W校)幾方面的因素,并預期各類型的學校調查比例成等比抽樣。抽樣是在確定抽樣構成比例之后,再進行隨機調查,屬于分層抽樣(類型抽樣),經過兩個階段的調查,在樣本構成上基本接近預期樣本比例,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為了佐證數據的可靠性,本問卷設計了教師卷和校長卷,從多角度進行調查,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誤差抽樣帶來的影響,而且能使問題分析的更全面?;厥諉柧?18份,1份無效,回收率91%,有效率90%。將117份有效問卷輸入到Excel進行數據處理、建立圖表,進行數據關系分析。

四 研究結果與分析

1 量表信效度分析

在進行量表分析前必須對量表進行信效度的分析。量表的信度通過計算Alpha信度系數的具體數值,參考判斷標準,對信度進行評價。通過分析可知,該量表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Alpha值均大于0.9,說明各項目基本上能夠較好地反映其所在維度。并且整個量表的Alpha值達到0.9680,認為量表的信度很高。

效度分析是衡量綜合評價體系是否能夠準確反映評價目的和要求的一種分析方法。進行效度分析是對問卷的準確性即有效性進行研究,也就是檢驗問卷是否能夠既簡潔又準確地描述抽樣數據的屬性和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復雜關系。這里主要對問卷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進行分析。

①內容效度:采用相關分析的方法對量表各項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計算各題與總分之積差相關,相關系數越大表示該題越有鑒別度,一般在0.3以上,達到統計顯著水平。通過數據分析,量表的每一項相關系數值都大于0.3(第五題除外,予以刪除),達到統計顯著水平,說明量表的其余項都能較準確的反映所要表達的內容。

②結構效度:對問卷進行結構效度分析,所使用的因素抽取法為主成分分析,并采取正交因素轉軸,以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為取決。KMO值小于0.7不太適合因子分析,通過對各維度KMO值的統計,其中KMO值為0.608,取值小于0.7,不太適合因子分析,但其Bartlett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認為適合于因子分析。

2 互動關系分析

(1)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自我感知

目前,基礎教育中校長自身的教育技術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合理,技術掌握程度比較低。這與我國偏重管理者的道德素養有關,這直接導致了目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滯后情況。為了掌握校長對自身教育技術領導力的感知情況,本研究首先設置了相關題項。從表1的數據中得知,校長對于自身的信息技術課程還是比較支持的,平均值達到了4.00。但是校長能夠騰出時間作為技術訓練之用,得分都較低,眾數為3,這也許國內比較關注校長的行政事務有關。

(2)校長助推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技術素養發展

一般認為,如果校長自身素養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那么勢必影響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所以校長對學校成員的信息技術培訓和發展計劃的支持和規劃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長的教育技術領導力。在個案訪談中很多校長也談到,在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的情況下,要盡其所能為教師創設硬件和軟件資源,加強教師的培訓,鼓勵教師充分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校長的責任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表2表明了校長在助推教師和學生教育技術技能提升方面的管理思維和認知。

(3)校長個體發展和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關系認知

從表3可以看出,校長作為一個決策者,應該說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也應該是具有關鍵作用的,這一點也是得到了一致認同,認同值達到了100%。但是有些校長并不認為是決定作用,這在個案訪談中也有提到,比如說資金問題,很多公立學校被這一因素阻礙了信息化建設。

(4)校長的教育技術領導和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關系

在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校長是關鍵,擁有決策權、指揮權、人事權與財權,在學?;A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中起著主導性作用。所以有效的技術領導將會進一步促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如表4所示,在調查中校長們都表示能使用技術來評價自身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在資金方面,也從成本效益來考慮學校信息化建設。但是這幾項的眾數都只為3,表明校長對于應用技術來領導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上還是有問題。只有28.2%被調查者能夠非常有效的積極尋求外部基金和技術資源的支持。雖然在觀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校長尋求外部幫助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目前學校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的狀況。

(5)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校長自身發展的關系

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在于提升學校競爭力,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校長自身的信息素養將較大影響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反過來,一個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也將會推動校長的自身發展。本研究以校長的角度來看其關聯度到底有多大,如表5所示。通過對統計數據進行均值、標準差等特征分析得知:在關于學校信息化建設對校長自身發展影響程度有關命題中,總平均分=4.062,眾數都為4,表明大家都認同學校信息化建設對校長自身素養起到了顯著的影響作用。

(6)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校長革新領導的關系

在信息時代,校長必須具有信息技術領導力,這一點已勿庸質疑。學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促進校長自身發展的同時,對校長的革新領導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表6中的數據分析中得知,僅有5%的被調查者不認同學校信息化建設能夠提升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絕大多數都認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技術領導力。從表格的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確實提高了校長的行政和管理效率,眾數為4,表明認同度還是很高的。

五 結論與問題

校長的教育技術領導力為學校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巨大的內在動力,是學校發展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因素,同時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也會帶動校長領導力的進一步提高。兩者是良性互動的關系,他們互相促進彼此的發展。通過本研究發現,校長通過自身的教育技術素養和教育技術領導力來領導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從而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反過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競爭力提升則進一步促進校長的個體發展和革新領導。本研究主要從實證的角度,挖掘校長自身與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之間的關聯,探究校長教育技術領導力與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互動關系,從而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一種具體思路,促進技術在學校的有效應用和教育變革,同時為校長信息化專業發展提供一種指向。當然,一個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不完全取決于校長一人或者其信息素養水平,其中還有很多影響因子。同時,本次研究是針對某個特點地區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了校長和學校信息化建設兩者之間的互動,雖然是校長負責制,但是如果系統考慮領導團隊,將更能獲得可靠的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 Peter Q.Northouse.王力行,王懷英,李凱靜,吳紀明譯.卓越領導力――十種經典領導力模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2-3.

[2]ISTE.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Administrators (NETS*A) [EB/OL].

[3]董輝文編譯.英國校長的國家標準[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8,(5):37-40.

[4]金崇潮.中小學校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J].教育發展研究,2004, (4):19-21.

[5]祝智庭,顧小清. 突破應用瓶頸,關注教育效益: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N].中國教育報. 2006/03/06.

[6]楊蓉,王陸.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評估指標體系初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 (2):47-48.

[7]化方,楊曉宏.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績效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 (2):7-10.

[8]謝忠新,張際平.基于系統視角的校長信息化領導力評價指標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9, (4):73-77.

篇9

【論文摘要】教師是向受教育者傳遞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專業人員,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橋梁和紐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校的管理者對教師的管理與評價,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新理念,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通過科學評價,實現中小學教育可持續發展。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題為《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報告中強調指出,要把人作為發展中心,“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使每個人都能發展、發揮和加強自己的創造潛力。”近年來,不少教育管理中都提出了要“以人為本”,明確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耙匀藶楸尽彼f的“人”是多元的,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還包括管理的人文環境。就學校而言,“以人為本”涉及到的“人”有學校領導、教職工、學生、還有家長、社會群眾等,在這兒筆者要提到的是作為學校領導者,如何才能做到人性化管理,讓教師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呢?

一、對教師的日常管理要體現靈活性特點

教師的勞動是高智力的,需要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及創造力,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有“臨時處置權”。首先應賦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較大自主權,教師可以自由地選擇研究課題和講授內容而不必受制度框架的限制;讓教師有權力決定課程的基本進度,決定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學基本內容的設定、教材的選擇、考核的標準和方式及安排教學時間甚至教學場所的自由。其次,要保障教師有充分的學術自由。有了學術自由才有真正的教學自由。

二、在教師管理的過程中要體現參與性特點

當前的教師管理中,管理者與管理對象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權力失衡,教師沒有充分的決策、監督與參與的權力。為了使學校更加良性和高效運行,學校應該營造一種和諧的民主氛圍,讓管理者從過去的“大包大攬”轉變為加強服務和引導。其次,應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營造重視教學和教書育人的氛圍。教師在人才培養中起著主導作用,所以教學管理一定要注重發揮教師的民主參與作用,應積極征求廣大教師對教學質量工作及領導干部的意見和建議。

三、賦予教師挑戰性工作

與一般工作人員相比,教師更在意自身價值的實現,并強烈期望得到學校和社會的認可。他們并不滿足于被動地完成一般性事務,而是盡力追求完美的結果。因此,他們更熱衷于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把克服難關看作一種樂趣,一種體現自我價值的方式。要使工作富有挑戰性,除了下放決策權外,還可以通過工作輪換和工作豐富化來實現。

當教師覺得現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戰性時,學校領導就可以把他輪換到同一水平、技術相近的另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崗位上去。在實施充實工作內容過程中,應遵從下列五個原則:

1.增加工作的責任和難度;2.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3.賦予教師自主權;4.將有關工作業績及時反饋給教師;5.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

四、構建柔性的評價機制

盡管當前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有些學校卻毫不遲疑地將評價結果記入教師教學檔案,與教師的實際利益掛鉤。這樣不但損害了評價的公正原則,也嚴重挫傷了教師認真教學的積極性。要使教學評價相對公正,應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在教師的績效評價上,既要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但又不能僅僅以此作為教師教學質量的唯一評判依據,還應聽取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其他教師的意見,將幾個方面的意見結合起來考慮。第二,在評價的標準上,不能僅僅強調教學形式是否具有多樣化的手段,還應考慮教師教學是否具有前瞻意識,是否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考慮教師的教學是否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發散性思維,是否尊重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第三,評價體系應避免主觀因素的誤導。不要出現是否平易近人、是否關心學生之類的評價項目,盡可能使評價體系客觀公正。第四,要將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相結合,客觀全面地體現教師的水平,確保評價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五、關心教師,讓教師忠誠于教育事業

首先,學校應該關心教師的健康狀況。由于教師從事的是腦力勞動,缺乏應有的鍛煉和娛樂,因此,長期下來健康狀況就會受到威脅。

其次,學校應關心教師的家庭生活狀況,要盡力幫助教師達到工作和家庭相互平衡。這樣,學校教師就可以在工作之前、當中或者之后高效率地干完自己的“私事”,從而有更多的時間、更集中的精力從事工作。還需在教代會上向教師解釋教師工作的艱辛,并希望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這樣可以促進教師個人及其整個家庭對學校的忠誠,對教育事業的追求。

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特別快,教師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老化。學校應加大對教師培訓和開發的投資,為教師提供受教育和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的學習機會。我們應該從校本出發,開發好教師資源,真正做到對教師的人性化管理。

參考文獻

[1]徐聯倉.管理心理學及其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86-89.

[2]李水山.以人為本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觀[OL].

[3]論人本管理[OL].

篇10

在寓言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文生動的情節構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說,我們都比較重視引導學生感知故事內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這種體裁更具哲理性、諷喻性的特點,它為我們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機,在教學中,抽象概括的思維訓練應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中只是讓學生在教師安排好的直線思維槽中往前滑,不利于學生思維,特別是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等能力的培養。本文僅結合兩個實例談談在寓言教學中對學生思維培養的問題:

一、要加快語言形象的理解,放慢抽象概括的步伐

小學語文教學,自然不能忽視字詞句、篇章結構的教學,可是我們有那么多非寓言的課文來完成,高年級寓言的教學為什么不充分利用它“明理”的特點,把理性的思維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下面我們來比較兩位教師上《濫竽充數》的課堂實錄。a師:剛才我們讀了課文,學了生字,現在我們看第一段,它交代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生:交代了時間、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師:對,齊宣王有個什么特點?生:他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師:正因為這樣,南郭先生才能混進來。大家現在默讀第二段,看它寫了什么內容。生:這段講南郭先生乘機混進吹竽隊。師:誰能描繪一下南郭先生吹竽的樣子?生:他使勁鼓著腮幫子,手按著竽的眼(演示動作)。師:為什么“沒有出過毛病”?生:因為有三百多人吹竽。師:誰來說說最后兩段說的什么。生:說的是齊宣王兒子接位后,喜歡聽一個一個吹,南郭先生只好逃了。師:這說明沒有本事是沒法長久混下去的?,F在我們請一個同學講一遍這個故事。(略)師:好,現在我來總結這篇寓言的寓意。(略)b師:剛才我們學了字,讀了課文,下面我們對照課文來討論這么幾個問題:1.這篇寓言寫了哪些人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幾個人。2.齊緡王是不是比齊宣王聰明一些?3.南郭先生是不是聰明人,為什么?4.南郭先生逃走后他會怎么辦,我們能從他身上得到什么啟示?5.類似濫竽充數的事,能不能說一兩件?6.這篇課文的寓意是什么?生:這篇課文寫了三個人,齊宣王講排場,很會享受,光吹竽的就有三百人;齊緡王也愛講排場,講享受,它并沒減少吹竽的人數,只是形式不同,要一個一個地吹;南郭先生是個沒有本事只會混的人。生:齊緡王并不比齊宣王聰明,他不知道南郭先生在混而讓他溜了。師:所以,即使在不知底細的人面前也不能混。生:我認為南郭先生還算是個聰明人,他能抓住機會,能混的時候,裝得很像,沒出過毛病,齊宣王給了他很高的待遇;不能混的時候就趕緊逃走。師:那么,齊宣王和南郭先生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生:南郭先生得靠齊宣王這樣的人。師:所以有齊宣王才可能有南郭先生。生:我認為南郭先生是個不聰明的人,混到頭來一點本事也沒有。師:他是個有小聰明的人,小聰明只能混一時,到不能混時就慘了。生:南郭先生逃走后,可能會接受教訓,沉下心來學一門本事,也可能又找別的事混,我想他應該學門本事,因為他并不傻。生:從他身上我認識到,不學本領早晚害了自己,另外要有自知之明,知錯就改。

比較兩個案例,筆者覺得,就小學高年級而言,b例盡管還有可商榷之處,但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素質的培養。a例或許人們更覺得像語文課,但是這種教法,學生的思維限制太死。另外,有的教師剛讓學生接觸課文,就提出下面的問題:“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終于敗露,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雖然問題點在關鍵處,但直奔“主題”,沒給學生留有更大思維活動空間。

二、要減少教師的判斷推理,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