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教學重點難點范文
時間:2023-11-08 17:1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籃球教學重點難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關注體育教材重點,著重技能技術難點
體育教材的重點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教材的重點是客觀的,是不以學習對象的不同而改變的。難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難以解決和掌握的內容,二是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容,教材的難點具有主觀性,它不僅與教材有關,更與教學對象的學習能力、身體素質等有關。如何確定體育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要和體育教學任務緊密結合,把增強學生體質同基本技術、基本技能教學和思想教育貫穿起來,這也是確定教材重點難點的主要依據。就是說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學時,目標要求不一樣,重點難點也不一樣,體能素質補償要求也會不一樣。
案例一:水平一(一年級)。教材:籃球:左右手拍球;游戲:傳球比快,拍球比多。
教學重點: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
教學難點:拍球的力量(怎樣才能控制住球)。
為了解決重點: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設計的練習手段:①用手指的相互低壓、雙手五指相對做彈壓動作;②為了掌心空出,在學生的掌心做一個小標記:用粉灰或在掌心貼一標志,在拍球時有意強調不能觸及粉灰或掌心標志。為了更好的解決難點,讓學生有意的模仿大象行走、海豚爬行或青蛙跳,以此強調支撐的方法和行走的要求,先練習全掌撐地行走,也可將掌心貼上標志的行走,這樣的補償既有利于技術的改進,也有利于體能素質的提高。
案例二:水平一(一年級)。教材:籃球:行進間運球;游戲:運球接力賽
教學重點:運球時的觸球點和用力方向。
教學難點:手指撥動方向與行進間方向相吻合。
設計此練習手段時,為了嘗試手的觸球部位,可讓學生坐在地上單人、雙人、三人或多人用手指撥球給對方,讓其領悟接觸球的部位不一樣,球行進的方向和路線也不一樣,為了補償手指手臂力量,可用實心球讓學生彈撥;為了更好的解決難點,可讓學生原地體前變向拍球或兩腳左右跳動、平滑跳躍用手撥球讓球同時變向和移動將球快速拋出讓學生追逐并運回。這兩個案例雖然都是小學一年級的籃球活動,但由于重點難點不同,對身體練習的要求也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選擇體能素質補償時,選擇的練習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根據重點和難點,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技能和體能的練習方法應有所甄別,不可一概而論。
二、關注學生年齡特點,著重身心健康發展
“糾歪必須過正”,但必須有度,講究方法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才是改革與創新的新觀念,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中小學生,在耐力素質與力量素質方面較差。不少實踐和科學研究證明,兒童雖然可以進行耐力和力量練習,但不宜過多,必須嚴格控制練習的時間及力量的強度。少年兒童的耐力、大腦皮層對呼吸的調節機能較差,往往出現呼吸與動作不協調現象,考慮練習比較單調枯燥,因此增加競賽氣氛或運用游戲方法將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一:水平二(三年級)。400~600m自然地形跑;游戲:跑向北京2008。
教學重點:用前腳掌著地跑與呼吸節奏配合的方法。
教學難點:蹬擺的協調與跑動的節奏。
在設計此教學過程時,采用原地跑步:注意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為了強調擺臂的重要性,讓學生兩手放在背后體會沒有擺臂的跑,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習慣擺臂的動作進行練習,再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練擺臂動作,再次嘗試400~600m的慢跑,最后安排游戲:跑向北京鳥巢。這看起來似乎是游戲性的、激勵性的,但給學生的感覺還是枯燥,也不太合乎學生的心理特點,如果我們將游戲跑向北京2008改成跳短繩(30″~45″,1′~1′30″)或跳短繩接力比賽來替代或改變練習形式:采用追逐跑、往返跑、結伴跑及鍵盤法和定向越野法等,或將開始的400~600m自然地形跑改成由各個小組長帶隊,利用學校的地形、花園、草坪、球場、樓前屋后等進行慢跑,學生的練習興趣很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
案例二:水平二(三年級)。跳躍:蹲踞式跳遠;游戲:猜拳跨跳。
教學重點:踏跳時蹬地迅速有力。
教學難點:踏跳后保持一定的高度及穩定性。
為了踏跳時蹬地迅速有力,開始進行單、雙腳前后左右跳,再進行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的練習,這個過程看起來很實在,但如果沒有手臂相應的擺臂動作的配合,完成動作的難度非常大,技術也難以形成。如果將教學重點、難點改成學生自制的紙炮放置在腳的前面一步,然后讓學生猛踏紙炮并一手夾緊上提,另一手觸懸垂物,這樣引領性的練習可能會給技術的形成與體能素質的補償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關注挖掘體育設施資源,著重拓展課堂練習方法
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可以發揮課程資源應有的優勢,體現課程的彈性和地方特色。如何根據所給的場地器材資源,設計出便于合理掌握技術技能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的補償技能與體能,是我們選擇的第一捷徑。
案例一:水平三(五年級)。教學內容:韻律球操;各種姿勢的拋接球。
教學重點:學會籃球韻律操。
教學難點:幾節繞環動作的熟練性。
本堂課的主教材是籃球韻律操,搭配教材是各種姿勢的拋接球(江蘇省省編教材的參考內容),為了更好完成主教材,開始將籃球熟悉球性的練習進行自主練習、合作交流,為更好的完成主教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主教材教完之后,接著安排的各種姿勢拋接球,將球拋出之后腿腳要做一些相應的跳躍,如高抬腿、原地大步跳、跳轉等,這里教者為了迎合籃球技術的教學,又不失搭配教材的作用,選擇了用腳跳的雙人“石頭”“剪刀”“布”的自拋自接球比賽,這既是對球性的熟悉性練習,又是體驗身體姿勢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如何接住球,同時又是一個上下肢的協調能力的有機結合,這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特別是籃球技戰術教學中尤為重要。
案例二:水平三(五年級)投擲:原地雙手向前拋實心球;游戲:袋鼠跳。
教學重點:上下肢協調用力。
教學難點:由下而上的用力順序。
教者開始安排了實心球操,之后安排了仰臥姿勢的拋接球:就是一個同學仰臥地面雙手持球頭上向前面站著的同學拋球,再進行仰臥前拋球,上體坐起成坐姿將球拋給對方,然后變成跪姿的拋接球到站姿的拋接球,反復練習,讓學生體會理解上下肢協調用力的重要性。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安排了一個袋鼠跳拋接球,就是一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用雙腳夾住一球跳過一定距離之后,雙腳夾球收腹上拋,用雙手接拋起的球傳給對方后返回原地,對方接球之后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可以分組比賽,這既是發展學生連續跳躍的爆發力(通過夾球收腹舉腿跳,要到最后終點時將球直接拋給對方,這樣對腰腹力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也是多次體驗上下肢協調用力的過程,又是合理利用器材,發展體能素質的一次拓展性補償。
四、關注學生運動負荷,著重學生身體變化
運動負荷是指身體練習所給予人體的生理負荷。合理的安排一次課和課中每項教材的運動負荷,使學生的身體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并與休息合理的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技術、技能,更有效的發展身體,增強體質。而強壯的體質、良好的體能素質絕大多數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不斷的身體練習產生的結果,這就是合理增加運動負荷的理念所在。
案例:水平三(四年級)。教材:民族傳統項目:跳橡皮筋;游戲:詩情畫意。
教學重點:學會幾種跳橡皮筋的方法。
教學難點:協調、流暢的跳橡皮筋。
這是江蘇省新課程改革的展示課,教者以民族傳統體育跳橡皮筋為教學的主線,在合作
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各種跳橡皮筋的練習,學生們非常樂意接受,觀摩的人也深受啟發。可接下來安排的搭配教材游戲“詩情畫意”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如何利用橡皮筋編織組成像‘五角星’‘海星’‘山水’等一系列圖案”,其創意非常明顯(為了調節身心、激發興趣),可是給觀摩學習的人帶來一種困惑,這就是體育課?這就是課改后提出的體育內容要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這種沒有一點身體負荷的練習到底會給學生帶來怎樣的體能鍛煉價值?“愉悅就能健康”?可別忘了體育教學的本質。如果教者考慮從學生身體練習、體能發展出發,選擇另一種對學生鍛煉身體具有一定價值的游戲,如用各種姿勢的過障礙,有固定的、有活動的,學生跳過、跨過、匍匐前進、甚至打虎跳等多種形式,利用不同姿勢越過不同高度障礙,那么這堂課不就更合乎“深入研究”“體育樂趣”“體能補償”理論,把體育樂趣的原理搞清楚,讓每個運動項目的學習都能體現該運動的樂趣特點,讓學生體驗到樂趣和成功感的同時,學到了技術,掌握了技能,身體素質又有所提高,這不也就是想吃桃,跳一跳才能得到的愉悅之感嗎?一堂體育課學生汗都不出,心率沒有明顯的變化,它對學生鍛煉的價值有多大、體育課的意義又何在?課程改革還是一個有節奏(急緩有度)的過程,是要有科學實踐的改革過程。“課改不能是式的、長官意志的、急功近利的、業績工程般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課改怎么改[J].體育教學,2010.7.
篇2
一、四種趣味運球教學法
想要打好籃球,傳運球是最基本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學,有的學生就減少了籃球興趣,特別是女學生。有的傳、運球沒學好就急著想打比賽。但使用一些特別的手段就會使學生對傳運球也感興趣。下面就介紹以下四種趣味運球教學法。
1.運球互指
在一塊長、寬各5米左右的籃球場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場內運球,運球的同時去擊拍別人的球:(1)球被別人拍掉或被逼出場外。(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沒拍到球。出現以上兩種情況的學生,就離開場地,由場外的學生補進,繼續游戲。如果班上學生多,可多劃幾個場地。此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球興趣,在游戲中提高運球、控球、護球的水平,學生樂此不疲。
2.一人運兩球(接力)
利用半個籃球場,運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時各運一球,從起點一直至終點。球若被運丟,則拾回從丟球處繼續。若一手推,一手運球則從起點開始,重來一次。此游戲對培養學生左右手運、控球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
3.運傳搶游戲
利用籃球場內與之平行1米處劃一線為(只許接球隊員在內,其余任何人不許進),每隊人數4—7人左右。游戲開始,在中圈跳球,獲球的隊通過運球和傳球組織進攻,設法將球給本隊的接球員,接球員接到球后,該隊就得1分。同時守隊則積極組織防守,努力斷搶,利用運球和傳球轉守為攻。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得分多者為勝。此游戲是在學習了運球,并介紹了傳球或初步學習了傳接球后運用運傳球組織比賽。它對學生掌握運傳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
4.躲閃運球
在半個籃球場上進行。分成2組,一組在內4~7人,半場內每人一球進行運球,一組共三個球,把這三球滾或拋入圈中,擊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擊中或運球停止則出來,加入擊球行列,至都被擊中為止,換組進去繼續進行。此游戲在運球基本掌握下才能進行,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視野和靈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
1.現代教育技術在籃球理論課中的應用
傳統的籃球理論課教學以教師口授為主,學生的積極性低,感到枯燥、乏味,授課效果不理想。相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加入,不僅形象、直觀、生動地講述了教學內容,而且在大小、遠近、快慢、虛實之間快速轉換,大大刺激學生感官。不僅將教學重點可視化,難點簡單化;而且將重點難點從各個角度、不同側面、全方位、動態地表達出來。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2.現代教育技術在籃球技術動作教學中效果明顯
語言只能讓人們記得15%的知識,而“視覺+聽覺”則能讓人們獲得80%以上的知識。在籃球技術課教學中,關鍵是要將高標準的動作示范和生動的語言講解完美結合起來。有些技術動作,如運球,原地傳球等,教師可采用鏡面示范、分解示范、慢速示范等方法,再配以語言講解,學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技術。
3.現代教育技術在籃球戰術學習中的應用
創新是籃球運動的教學與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新技術、新戰術的創造都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它不僅改變了用學生、運動員親身做實驗的局限,還可以更加方便地用組合、拼接、創意、改造等方式進行創造;同時使創新的機會大大增加,并可以在理論上快速地闡述新戰術、新技術。
4.現代教育技術下籃球教學過程的評價更加客觀完善
篇3
一、四種趣味運球教學法
想要打好籃球,傳運球是最基本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學,有的學生就減少了籃球興趣,特別是女學生。有的傳、運球沒學好就急著想打比賽。但使用一些特別的手段就會使學生對傳運球也感興趣。下面就介紹以下四種趣味運球教學法。
1.運球互指
在一塊長、寬各5米左右的籃球場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場內運球,運球的同時去擊拍別人的球:(1)球被別人拍掉或被逼出場外。(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沒拍到球。出現以上兩種情況的學生,就離開場地,由場外的學生補進,繼續游戲。如果班上學生多,可多劃幾個場地。此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球興趣,在游戲中提高運球、控球、護球的水平,學生樂此不疲。
2.一人運兩球(接力)
利用半個籃球場,運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時各運一球,從起點一直至終點。球若被運丟,則拾回從丟球處繼續。若一手推,一手運球則從起點開始,重來一次。此游戲對培養學生左右手運、控球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
3.運傳搶游戲
利用籃球場內與之平行1米處劃一線為禁區(只許接球隊員在內,其余任何人不許進),每隊人數4—7人左右。游戲開始,在中圈跳球,獲球的隊通過運球和傳球組織進攻,設法將球給本隊的接球員,接球員接到球后,該隊就得1分。同時守隊則積極組織防守,努力斷搶,利用運球和傳球轉守為攻。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得分多者為勝。此游戲是在學習了運球,并介紹了傳球或初步學習了傳接球后運用運傳球組織比賽。它對學生掌握運傳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
4.躲閃運球
在半個籃球場上進行。分成2組,一組在內4~7人,半場內每人一球進行運球,外圍一組共三個球,把這三球滾或拋入圈中,擊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擊中或運球停止則出來,加入外圍擊球行列,至都被擊中為止,換組進去繼續進行。此游戲在運球基本掌握下才能進行,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視野和靈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
1.現代教育技術在籃球理論課中的應用
傳統的籃球理論課教學以教師口授為主,學生的積極性低,感到枯燥、乏味,授課效果不理想。相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加入,不僅形象、直觀、生動地講述了教學內容,而且在大小、遠近、快慢、虛實之間快速轉換,大大刺激學生感官。不僅將教學重點可視化,難點簡單化;而且將重點難點從各個角度、不同側面、全方位、動態地表達出來。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2.現代教育技術在籃球技術動作教學中效果明顯
語言只能讓人們記得15%的知識,而“視覺+聽覺”則能讓人們獲得80%以上的知識。在籃球技術課教學中,關鍵是要將高標準的動作示范和生動的語言講解完美結合起來。有些技術動作,如運球,原地傳球等,教師可采用鏡面示范、分解示范、慢速示范等方法,再配以語言講解,學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技術。
3.現代教育技術在籃球戰術學習中的應用
創新是籃球運動的教學與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新技術、新戰術的創造都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它不僅改變了用學生、運動員親身做實驗的局限,還可以更加方便地用組合、拼接、創意、改造等方式進行創造;同時使創新的機會大大增加,并可以在理論上快速地闡述新戰術、新技術。
4.現代教育技術下籃球教學過程的評價更加客觀完善
傳統的籃球教學注重學習結果,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什么技能,這時的評價帶有一定的建議性。傳統的評價以據教學大綱或教師、課程編制者為標準,評價標準范圍小,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評價要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權和控制權,標準更具客觀性和靈活性。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高校籃球教學的評價隨教學目標變化而變化,教學和實踐過程加強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聯系,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了對先進籃球理論知識及技術知識的理解和更高的認識。
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踐已證明: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有效輔助手段,從學生角度說,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從體育老師角度看,有利于現代教學管理,有利于減輕體育教師的工作負擔。所以,體育教師更應該抓住這次改革,有效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篇4
摘 要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已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初中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及動機,深化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也已經較為廣泛的應用于初中體育課堂中,并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初中體育課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初中體育 應用
近些年,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大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并且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推廣使用多媒體技術。
一、初中體育課程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充分說明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而想要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則需要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有機的融為一體,可以給學生直觀的展示幾乎任何運動項目的全過程。多媒體技術以其鮮明的圖像、多樣化的放映特點以及豐富的表現能力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且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克服教師的自身缺陷
教師的年齡、特長以及個人喜好有時會對體育課的課堂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則能夠有效的克服教師的自身缺陷,更加全面的將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進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1]。例如,女教師的柔韌性較好,在傳授一些舞蹈動作時比較有優勢,而可能在講解球類課程時會出現一些問題,男教師則相反。而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則能有效的克服教師在示范動作時出現的不足,更為重要的是多媒體課件能將教師做不好或者做不清楚的動作直觀、清晰的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此外,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也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這一過程能加深教師對某項運動項目的理解及認識,提高自身的講解能力,幫助教師更為輕松的講解給學生。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體育課程中的應用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傳統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反復的講解及示范來幫助學生理解各種動作,而過多的講解則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作為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中的興趣因素,同時借助于多媒體技術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教學內容生動、具體的展示給學生,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2]。例如,在講解“籃球”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NBA的籃球視頻,通過觀看世界頂尖級運動員的籃球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單手投籃、三步上籃等動作的分解動作,體會這些動作的全過程。在室外教學時,鼓勵學生模仿之前觀看的視頻動作。這樣做,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的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去。
(二)恰當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過程
多媒體技術集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于一體,能夠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感受,恰當的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優化體育的教學過程。通過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可以為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情境,從而優化教學模式,并幫助學生全面的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例如,在給學生講解體育常識、健康衛生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平臺,通過語言講授以及上網查詢相結合的方法,為學生收集豐富的內容,并且配上一些視頻和動畫,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這些知識點。這樣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及探索精神。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準確的理解教材并能夠安排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影響實際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如何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具體的動作。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動作的重點以及難點都要由教師反復的進行示范并著重的指出,在一堂課中需要多次重復[3]。例如,在前滾翻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初學時,對于教師的講解學生可能難以完全掌握,對于動作的理解依賴于觀察,而完成該動作所需的時間較短,學生很難觀察具體的分解動作。而如果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在網上查找前滾翻的動作分解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播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模仿該動作。而對于一些重點及難點動作,教師可以通過特定的聲音或視頻展示給學生,提醒他們注意,再結合教師的行間指導,將輕而易舉的解決教材的重點及難點,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語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體育課程中的有效英語,能夠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因此,可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推廣多媒體技術,應用該技術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義.淺論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1.11(12):45.
篇5
【關鍵詞】 英語 高效課堂
1. 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影響學習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內因起主要作用,只要感興趣,一個人就會不自覺地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就。而成績的取得又會驅使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選修七的第一模塊講的是籃球,我事先調查好了哪些學生擅長籃球,上課的時候就叫他們介紹一些籃球的基本知識和一些規則。他們很興奮,也很認真地給大家介紹,當然也很有成就感。將選修七第四模塊音樂的時候,講到香港的哪些明星,我故意裝作不認識他們的名字,學生們都非常熱情地給我講解。在這個過程中,無形中他們的興趣逐漸培養起來了,自然就肯努力了。在領學生們背作文句子的時候,我先領著大家一起背,然后再找單個人背誦。背過幾個之后,有的學生就開始溜號了。我就把他們分成男生女生兩組。自己先站起來讓教師提問,如果他提問通過了,就可以隨便點對方的隊員,對方隊員答不上來,則替他值日一次;要是答對了,他還有一次機會再叫對方的一個隊員。而被挑戰的人沒答上來的話,也可以叫任意對手,一樣是兩次機會,被叫的人答不上來就頂替他去值日一次。這樣一來,學生的熱情很高。他們都為了不頂替別人值日或希望找別人頂替自己值日而努力地背誦。效率比平時高了好多。
2. 盡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它可以通過不同表現手法再現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課改后英語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內容特別廣泛,貼近生活,時代性強。這樣的教材使我們的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也增加了學生們的興趣,但同時也要求我們教師對詩歌,地理,音樂,電影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比如在講選修八的第一模塊時,我們找了好多關于南北極自然風光和動植物漂亮的圖片。當在課上用多媒體播放出來的時候,學生們無不發出感嘆之聲,同時讓他們記憶深刻。再比如在學選修六的《納尼亞傳奇》和選修七《霧都孤兒》之前,我們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看電影,盡管我們講的只是一個片段。當然,我們也讓學生們在放寒暑假的時候看英文原版的電影,他們完成這樣的作業的積極性是很高的。這樣既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的他們的興趣,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聽力。利用多媒體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容量大,可以做大量的習題,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說每節課前我們都會考單詞,而每一本書結束后,我們也會考一百個單詞。若一個一個地念就很浪費時間。所以我們都直接做成課件或投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3. 認真鉆研教材
這需要我們領會《新課程標準》,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輔導資料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重點難點突出,增強課堂的實效性。高中的學生一切跟著高考的指揮棒走,所以在保證課堂趣味的同時也要注重實效性。比如說,有一些詞在大綱中只要求知道基本的含義就可以,如果教師講了一堆意思,學生不但記不住,也區分不開重點和難點,時間長了就會對教師失去信心,對課堂失去興趣。這也包括留作業。留作業時不要貪多,第二天講多少就留多少,否則,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你的作業自己打折,從而養成不完成你的作業的壞習慣。
4. 因材施教
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習方法、習慣以及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采取何種相應的預防措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一節課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生都照顧到。但是,每個班級也有每個班級的特點,這個班級的特點就一定是大部分學生的特點。所以,解決了大部分學生的問題,就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說,有的班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教師問問題會搶著回答,這樣有些問題就可以讓大家齊答,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也加快了速度。但有的班級沒那么活躍,教師怎么問也沒有回答,這個時候要想了解他們的狀況就只能叫單個人回答問題,齊答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當然也要考慮不同水平問題要叫不同水平的學生來回答。
考慮教法和學法,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雙邊活動都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要做到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注意引發學生學語言的興趣,作業少而精。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充實而快樂地度過每一個四十五分鐘。
[1] 張友偉. 英語課堂活動的控制[J]. 山東教育, 2003.
[2] 肖之芳. 新世紀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 山東教育, 2003(10).
[3] 孫亞玲. 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篇6
關鍵詞:多媒體 英語教學難點
多媒體是以計算機為中心來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的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視聽技術),這些技術綜合在一起組成多媒體系統,最終形成網絡,進行優化教學。我們現在所用的教學媒體,如書本、模型、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電視、錄像、計算機等及其與其配套的軟件資料,在教師精心設計指導下,進行多媒體優化組合,在教學中發揮多種媒體的優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利用二維、三維動畫技術和視頻技術不但可以使一些抽象難懂的概念變成形象、直觀的畫面、圖形, 而且還能夠動態地演示出它們的變化過程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演繹、綜合、歸納等抽象思維活動, 從而形成概念并掌握事物與現象的原理及規律。
英語中有許多教學難點,特別是一些語法,學生總覺得抽象,難于理解,如英語動詞時態的區別及應用,筆者在教學中適當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區分“Jack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和“Jack swims in the river.”這兩個句子時, 為了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筆者利用電腦在銀幕上首先呈現一個男孩正在河里游泳,然后問學生:“Look!What is he doing now?” 學生們很自然地作出回答:“He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 當涉及到一般現在時態時,就連續設計出現幾幅圖,呈現男孩周末都去河里游泳的情景,讓學生們經過仔細觀察后,再提問:“What does Jack usually do on weekends?” 借助畫面學生能正確地理解并運用一般現在時態。接下來,銀幕上再連續播放不同動作的畫面,讓學生根據圖片迅速造句,并通過和正確句子的對比來查找自己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并總結這兩種時態中動詞、頻率副詞和時間狀語的區別及使用。最后,再呈現事先做好的對比圖和看圖說話練習加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so+主語+助動詞”和“so+助動詞+主語”是兩個較難掌握的句型,我在教學時,首先設計Tom和Mary在籃球場上打籃球的動態畫面,Tom對Mary說:“Pass me the ball.”而Mary說:“OK!”然后把球傳給了他。這時,老師問:“What did Tom and Mary do just now?”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Tom asked Mary to pass him the ball, and so she did.”接著出現一幅Tom在彈鋼琴的畫面,并傳來悠揚的琴聲,爾后又出現Mary也在彈鋼琴的畫面,而且也是同樣的旋律。我問學生們:“What are they doing now?”這時一名潛力生舉手回答說:“Tom is playing the piano. So is Mary.”全班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于是,我趁熱打鐵告訴同學們,這就是“so+主語+助動詞”和“so+助動詞+主語”這兩個句型的區別,“so+主語+助動詞”表示“的確如此,果真如此”;“so+助動詞+主語”用于肯定句,表示一種情況也適合于另外的人或事。
以上是多媒體教學應用于語法和句型教學的例子,下面來看一個多媒體教學應用于練習的例子。有這樣一道練習題:
You don’t know what difficulty we had ____ home in the heavy rain.
A. walked B. walk C. to walk D. walking
當我在銀幕上顯示出這道試題時,教室里熱鬧非凡,有選A的,有選C的,但是沒有選D的。但當銀幕上動態顯示出幾個人在大雨中艱難地向一座房子走去時,許多同學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They have difficulty in walking home.”這時,我話鋒一轉,現在我們來分析該句子的結構,“we had ____”是定語從句,其先行詞是difficulty,如果還原的話是we had difficulty,有同學馬上說出了正確答案是D,這時我說:“對,此題答案是D,它考查‘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這種結構的變體形式”。
這是幾個運用多媒體突破英語教學難點的例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教學領域中,除了針對學生的課程內容的教學以外,還存在一些教師合理安排方面的難點,如怎樣適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何處理好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的關系,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怎樣組織實施多媒體教學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解決的問題。
1.在不忽視其他媒體教學的情況下,把多媒體當作一種教學技術,適當地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為了使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作用,我們應該立足于課堂教學這一基本組織形式,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活動。這就要求:一方面,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制作應立足于課堂教學,制作符合課堂教學要求的課件;另一方面,應該讓廣大的教師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只有這樣,多媒體教學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是多媒體教學價值取向的構成部分。兩者關系處理得正確與否,關系到兩者的健康發展,影響師生的互相配合,影響軟件的制作及教學效果。
3.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反饋環節,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教學過程的操作步驟規劃:規劃課件使用的操作步驟,是多媒體課堂教學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授課教師要根據本節課的實際教學需要,合理分配課件的使用時間,理清思路,認真規劃課件的使用步驟,仔細考慮課件的運行、重復、結束等在哪個環節為最佳;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務教學為出發點,防止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一味追求時尚。
(2)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會因多媒體手段而被削弱:在多媒體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但不能削弱,而且還應進一步加強,否則,就會出現學生看了很多、聽了很多,卻不知要學什么的現象。教師切忌在整個教學過程都站在教師的位置,機械地操作電腦,演示課件。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教學中,教師應以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緒相互感染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如此產生的良好的教學效果及對學生心理產生的正面效應,是任何形式的電子媒體都不能替代的。經常聽到一些人講出“我的課件能‘放’多少多少分鐘”,這種拿課件當錄像“放”給學生看的意識不就是要課件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嗎?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是用來支持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解決一些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的,但它僅僅是一種教學工具,人的要素始終是第一位的。
篇7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小學教育;數學;應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的作用
從整體上看,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的作用主要有下述幾點:
第一,豐富了數學教學形式。小學數學傳統教學多采取“教師主動教授,學生被動學習”的單一化教學形式,而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模式轉變成為了“資源利用型”的自主瀏覽模式、“主題探究型”的延伸訓練模式、“互動交流型”的合作學習模式和“遠程協助型”的專家輔導模式,不僅實現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亦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
第二,豐富了數學教學資源。現代教育技術包括一切信息化設施、資源、平臺、通訊、工具,不僅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資源,還能夠利用校園網絡實現校內資源共享和學生間的協作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比如,利用“微課程”實現課內外同步教學;利用“校際合作、遠程協商”的教學模式,實現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間的合作交流與共享。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借助“小微課”的“大智慧”,全面培養和訓練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很難“擠出”更多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深化。而“微課”的合理運用,則能夠幫助學生在課下完成前置性學習,激發學生數學興趣的同時,還能夠為課堂上豐富的交流做好鋪墊和準備,強化教學效果。以筆者教學實踐為例,在講授“軸對稱和平移”相關知識點時,筆者在教學前幾天就搜集、準備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軸對稱、平移”實例――升國旗,并將此現實場景制作成微課視頻(微課視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實場景的再現為主題,一部分以PPT形式羅列概念、性質);微課視頻制作完成后,通過網絡平臺傳送給學生,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隨后,在課堂講授知識點前,再次進行該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對“軸對稱與平移”概念產生直觀且感性的認識;接著,再向學生分別講解“軸對稱”的特點以及“對稱軸”相關概念;最后,再以PPT形式一步步畫出軸對稱圖形,演示相關圖形的平移過程。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初步認識、理解圖形的位置與變換,同時加深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和理解,強化學習效果。
(二)結合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傳統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從教學手段到教學資源,現代教育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很多的便捷,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例,在講解“角”相關知識時,可以先將例題等教學資源保存到電子白板資源庫中,利用電子白板提供的寫筆及相關工具來演示量角器量角過程,在此過程中,師生邊找邊畫邊量,隨時調用,表達重點即時呈現;此外,還可利用電子白板的拍照、縮略圖功能和刷新功能,及時調出原始圖來詮釋教學中的難點,隨時在課件上批注、寫字和畫畫來突出教學中的重點,不僅有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協作,也能保障“黑板+粉筆”的靈活性。又如,在講授“分數”相關知識時,可以把事先在WORD文檔里設計的練習題直接導入到電子白板上進行練習,抓住學生喜歡“闖關游戲”的特點,按照難度遞進來設計題目,并根據得分設計不同顏色標識,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中的噴桶自行噴涂顏色,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綜合運用多媒體動態教學,有針對性地解決數學學科重點難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較為好動,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學生注意力難以保持集中,因此,教師要學會運用多媒體豐富的色彩和動態的變化功能,將靜止的書本理論化為動態的知識進行直觀、生動的展示,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難懂難學的理論知識化為豐富、形象的畫面和聲音,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分數乘法應用題”時,可先用多媒體演示下述情境:
(1)“學校飯堂購買了100千克白菜,吃了其中的4/5,那是吃了多少千克的白菜呢?”
(2)“一只鴨重3千克,一只雞的重量是鴨的2/3,那么這只雞重多少千克呢?”
(3)“一個排球定價60元,籃球的價格是排球的5/6,那么籃球的價格是多少元呢?”
在多媒體演示中,要記得在“分率”下面點上一個點,在單位“1”的下面劃上紅色線條;在學生歸納出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式后,運用多媒體配合音響發出音效提醒:單位“1”的量*幾/幾=幾/幾對應的量,幾/幾和幾/幾對應的量同時多響兩次。如此一來,教學重點十分醒目,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三、結語
綜上,小學生生性好動,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特點,巧妙結合多媒體教學,將掛圖、板書中無法講清楚的抽象問題,通過生動形象的動態展示,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觀察和思考之中,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現代化教學手段 體育課堂教學 優化 興趣
在高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優勢、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已成為高科技條件下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體育學科也不例外,那么,如何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呢?現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實踐證明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對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我國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體育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和藝術魅力,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達到 “寓教于樂”的目的。以往的體育課教學由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已經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乏味,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就截然不同,教學課件中教學畫面的變換,聲音效果的疊加,動畫效果的處理,遠遠超出了教師的講解示范。在興趣的前提下激發學生去探索,去創造,使課堂教學有密度、有強度、有情感,學生自始至終在情境交融、興趣盎然中動情明理。例:在進行跳遠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騰空和落地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身體前傾的問題。盡管教師反復強調其正確做法,但效果不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應了解身體前傾產生的原因及正確的解決方法,產生的原因一種是在助跑時,整個身體向前運動,當起跳時,起跳腳著板后產生的制動使得下肢向前移動的速度相對慢于上體,如果擺動腿和兩臂的擺動不積極,就容易造成上體的前傾。另一種是起跳蹬地時,低頭含胸,騰空后使身體產生前傾,針對這些原因,一方面重復電腦動畫演示跳遠的慢動作,從助跑到起跳的連貫動作。另一方面采用一些針對性練習。致使學生激情高漲,求知欲濃厚。
二、利用多媒體有利于突出教材重點難點
教師準確合理的處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點,便是如何將教材重點、難點突破,以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在以往的體育課教學中,動作的重點、難點都要由教師反復示范,遇到復雜、迅速的動作,不利于學生觀察和仔細了解每一個動作細節。例如:在前滾翻的教學中,通過教師講授學生初學時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對動作的了解多數依賴于觀察,但是此項動作迅速連貫,不容易讓學生看清楚,分解教學又容易使學生產生錯誤認識,進行分解做動作的習慣,必然忽視了迅速連貫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授課,就會避免上述存在的問題。教學時教師的動作講解、示范,直接播放給學生觀看,并可使用控制按鈕重復播放動作的講解、示范,用特定的聲音、圖標提醒學生注意教學的重點、難點,并結合教師的指導可形象地解決重點難點。
三、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陶冶情操
體育本身蘊涵強烈的美感和價值。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更可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陶冶情操,像韻律體操、各種運動技能技巧、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課的學習都需要教師自身示范動作,且體育教學內容之多,技能之大,大多數體育教師難以樣樣精通的。如果使用電教手段,運用媒介來塑造美的形象。就可以真實的反映出體育教學中的各種技能技巧,可較好的幫助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欣賞及評價。如在韻律體操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是機械的模仿學習,不能真正地領悟其中美的價值。通過有計劃地、有組織地使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觀看韻律體操的錄像,同時加上體育教師的技術指導,學生們就逐漸領悟了其中美的內蘊,陶冶了情操,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他們的動作也顯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賞韻味了。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知識的獲得及能力的培養,應當是在主體意識支配下的自覺行動,現代教學手段將聲、音、動作引進體育課,以其絢麗多彩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響和情感豐富的講解,使學生自始至終處于主體地位。并驅使學生積極思維,如在講解“蹲距式”起跑時,用電視錄像演示起跑的全過程,學生可加深對動作要領的領會,這樣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用flash展示運動員比賽的四個環節。讓學生進行詳細的觀察和分析,并指出運動員在跑中的受力部位與易犯的錯誤和動作的配合順序。使學生頭腦中建立了初步的動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練習方法,這樣始終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體育骨干在學生中的地位。
五、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各種不同的運動技術難點、重點及常見錯誤動作制作成課件,在學生上課時讓學生觀看,并與學生一起分析比較,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給出幾組不同的挺
身式跳遠的模擬鏡頭讓學生開展協作學習。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交流、討論,從而得出挺身式跳遠的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等技術要求及注意事項;然后分小組匯報各組討論結果;最后由教師總結出挺身式跳遠的動作技術要領。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有關知識和技能,并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合理利用電教手段,優化體育課教學環境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對待和處理諸多不利因素,處理好室內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關系,從而合理使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優化教學環境。由于體育室內課理論知識較抽象,文字、材料、插圖單調,體育實踐課動作技術強,結構復雜,學生理解吃力。如果把理論和實踐知識有創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與錄相帶、VCD光碟的部分鏡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整技術動作,通過“慢鏡頭”或“定格”的方式逐漸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講解各個分解動作,抓住重點,講深、講透,讓學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動作的技術要領,增強理解深度,激發學生向模仿學習的興趣,創設教學環境,以動靜相結合,聲像合一,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從而有效地調節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應用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使學生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體育課堂教學變革已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這對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來說更應感到任重而道遠,更應不斷學習先進的電教手段充實自己,使自己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全面優化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朱宏,王蘇平. 略論電視教材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 1997,(04) .
[2] 王建民. 試論現代體育與電視文化[J]體育與科學 , 1995,(02) .
[3] 應國良. 電視媒體與現代體育[J]體育文化導刊 , 2002,(06) .
篇9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為引導學生學習某個課題而精心設計的問題。這種問題通過師生的互動活動,可揭示教材和學習過程的矛盾點,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和達到學習的目的。興趣、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從而較好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生疑――質疑――釋疑,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活生物課堂,我們需要把創設的問題情境貫徹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1 在新課導入處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和諧氛圍
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曲的“序幕”,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緒高漲、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課伊始趣亦生”,一個具有藝術性的開場,往往能先聲奪人,激發求知欲。
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略舉兩例:
1.1 制造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在生物學教學中, 如果教師能夠有的放矢地創設各種懸念,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觸發學生的思維,對教學任務的完成能起到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激素調節”時,我根據學生追星的心理,利用多媒體先出示學生熟悉的籃球明星姚明幼年時期的照片,讓學生猜猜他是誰?制造懸念集中學生注意力,然后再出示姚明現在的照片進行對比,為什么姚明的身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下子就找準了問題的切入點,把看不見、摸不找的激素形象化了。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1.2 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程在內容上強調聯系生活,用生活化的內容充實課堂教學,為我們的課程增添生活的活力。例如:在學習“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清潔工清掃城市衛生的圖片,再配以解說:清潔工每天都在清掃城市的垃圾,那么人體內部的“垃圾”是怎樣排出的呢?輕松導入新課,處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知識離他們并不遙遠,使知識生活化,拉近了知識與生活的距離,學生興趣油然而生,和諧的課堂氛圍也就立刻營造起來。
2 在過渡環節處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于過渡環節處創設問題情境,使環節過渡自然,引導學生從一個興奮點過渡到另一個興奮點。例如:
通過實例,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生動具體的事實來創設問題情境,其中包括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農業生產問題等。這有利于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應用,再結合實際的情境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時,關于“蛋白質的作用”我是這樣處理的:出示材料:2008年9月,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導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嬰幼兒產生腎結石病癥。不法商人用三聚氰胺作為食品添加劑,以提升食品檢測中的蛋白質含量指標。提出問題:不法商人為什么盲目提高蛋白質的虛含量?蛋白質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通過這樣的社會熱點問題創設情境,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在重點難點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重點、難點是一堂課的核心、精華,此處創設問題情境,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容易把難點突破,重點深化。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具體做法有:
3.1 借助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此生物學實驗即是生物學課程重要的學習內容,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設置、呈現學習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過生物實驗可以創設許多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例如: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首先,通過觀察發現問題,為什么在花盆、石塊下容易找到鼠婦?這些地方有什么特點?假設可能與光照有關,那么就確定“光”為變量。完成實驗后啟發學生,除了光照外,花盆、石塊下的土有什么特點?針對問題學生假設與濕度有關,那么濕度就是變量。以此為起點,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生能從中提出許多問題,從中帶著問題進入下一步的學習,學習效果會大不相同。
3.2 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過程。例如:在學習“激素調節”時,關于“甲狀腺激素的功能”我是這樣突破的:利用多媒體出示“蝌蚪加喂甲狀腺激素和清水對照實驗”的動畫,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加喂甲狀腺激素的蝌蚪提前發育成了青蛙,我順勢提出問題:甲狀腺激素有什么功能?你認為在這個實驗中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既輕松突破了難點,又能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
4 在新課結束處創設問題情境,培養發散思維
于新課結束處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又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例如:
“跳板”延伸法,創設問題情境
篇10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是教師的第一舞臺,如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廣大教師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而恰當的問題情境是用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有效的問題情境便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也是用來解決未知領域能力的有效途徑。故而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十分重要。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想探究
“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特點和內容的編排,使用游戲、猜謎、講故事、設置懸念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究知識。
例如,在教學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可這樣引入:“平時,都是老師考學生,今天就讓同學們來考老師。”學生一聽考老師興趣倍增,教師接著說:“同學們隨便說一個數,老師能馬上告訴你能否被2、5整除。”當學生興致勃勃地說出一些數,老師均迅速作出正確的答復。對此,學生感到很驚訝,老師怎么回答得這么快?到底有什么竅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想去探究。
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能探究。學生的好奇心,求知與很強,教師要抓住這一心理特征,打破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的思維定勢,變被動為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規律,為學生搭建探索的空間,營造主動“學”的機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獲得知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可以把學生帶到籃球場,先讓學生自由走一周,弄清什么是籃球場的周長,再用卷尺測量并匯報測算的方法:長+寬+長+寬;長+長+寬+寬;長╳2+寬╳2;(長+寬)╳2。最后通過比較、討論、總結出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整個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增強自信心,提高了獲取數學知識能力,培養了自主探索與大膽創新精神。
二、創設有效數學問題情境的方法
(一)一題多解時,交流學習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橫向發散思維的一種方式,是訓練學生拓寬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最易出現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學間的相互啟發,思維由集中而發散,由發散而集中。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式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系,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思路開闊;而集中式思維則具有普遍性、穩定性、持久性的遷移效果,是學生掌握規律性知識的重要思維方式。因此,在這一交替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與靈活性都有所發展,能夠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通過分析、比較、優選,同學們發現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
(二)突破難點時,動手合作
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相互啟發、撥動,形成立體、交互的思維網絡,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和腦在一塊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我們在教學中提倡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操作、實踐,找出規律,提煉方法。如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時,學生通過一起思考,一起試著剪拼圖形,一起討論。在想、做、說的過程中,相互啟發、相互融合,結果學生們拼出了多種圖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更重要的是發展了思維。的確,每個人交換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換的是一種思想,那就會產生新的、有更豐富內容的思想。
(三)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只有當數學和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引入新課,學生會倍感親切,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打開思考的閘門,發掘創造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