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護理常識范文
時間:2023-11-03 17:2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病護理常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呼吸機;并發癥;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5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190-01
呼吸機在危重癥的治療和搶救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一個個瀕臨死亡的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但使用呼吸機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將引起一系列致命的并發癥,會將尚存的一線希望化為烏有。因此,在我們臨床工作中如何加強護理,盡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科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因病情需要使用機械通氣的患者共38例,因痰液粘稠導致導管堵塞5例,病人煩躁而使導管脫出6例、反復吸痰導致粘膜損傷者9例、氣管切開引起皮下氣腫者2例。 插管后心血管抑制21例,肺部感染者30例,其中有1種并發癥者5人,同時有2種者19人,同時有3種并發癥者10人。所有38例患者中經積極治療成功脫機者27例,因經濟困難自動出院和死亡者11例。為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呼吸機治療常見的并發癥
1.1 與人工氣道有關的并發癥主要有損傷、導管堵塞、氣管黏膜潰瘍等。
1.2 呼吸機通氣支持直接引起的并發癥主要有:通氣不足、通氣過度、氣壓傷等。
2 呼吸機治療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2.1 與人工氣道有關的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2.1.1損傷為了避免損傷氣道,醫生應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插管成功率;插管過程中應動作輕柔,避免反復插管,護士應認真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對于插管困難者或不配合者,如果生命體征平穩,可遵醫囑應用肌松劑或鎮靜劑來協助完成插管。
2.1.2對循環系統的影響對于不配合的患者在建立人工氣道前采取適當的藥物鎮靜或局麻,可避免對循環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2.1.3導管堵塞分泌物、痰液一定要及時清理,吸痰要徹底、到位,對痰液粘稠者應加強濕化、膨肺后徹底吸痰,避免痰液粘于管壁上引起導管堵塞。
2. 1.4導管誤入一側支氣管妥善固定導管,每班認真檢查導管的深度,聽診兩肺,判斷兩側呼吸音是否一致,并及時準確記錄,如果深度發生改變,立即給予調整。
2.1.5導管脫出妥善固定導管;呼吸機管路不應固定過緊,應有一定的活動余地,對于躁動、不配合的患者更應注意,以免牽拉使導管脫出;翻身時一定先把管路從機械臂上放下翻身后再重新固定,以免牽拉引起導管脫出。對于不配合治療或無意識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約束,并加強巡視,以免自行拔出插管。
2.2、呼吸機通氣支持直接引起的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
2.2.1通氣不足應用呼吸機治療應選擇合適的呼吸機管路,減少呼吸死腔,保證呼吸機管路的密封,嚴密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參數,觀察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時,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
2.2.2通氣過度患者如出現通氣過度的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調整呼吸支持參數(減少潮氣量、減慢支持頻率、降低觸發靈敏度),增加呼吸回路死腔(延長呼吸管路),也可使用藥物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同時積極處理高熱、疼痛等。
2.2.3氣壓傷 預防重點在于鼓勵患者自主呼吸或采用部分通氣支持方式,限制支持潮氣量,合理設置高壓報警限。
2.2.4心血管功能抑制 預防及處理上應鼓勵患者自主呼吸,盡量不使用呼氣末正壓,并使用強心藥、升壓藥等穩定病人的心功能。
2.2.5肺部感染 預防上應重視:無特殊要求,病人取床頭抬高30°臥位,進行適當的胸部物理治療,定時翻身、叩背、引流、震顫、咳嗽、充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采用封閉式吸痰方法;采用合理的氣道濕化方法,臨床上常采用蒸餾水加溫濕化,蒸餾水每天更換,濕化罐每星期更換一次;進行聲門下潴留物的持續引流;進行人工氣道護理時要嚴格無菌操作,插管內充分進行吸痰,并將口腔分泌物及時吸凈,口腔護理2次/天,防止分泌物流入氣道引起肺部感染;鼻飼時應將床頭抬高30-45度,可減少胃液反流,如疾病情況不允許,可協助患者右側臥位以利于胃的排空,在鼻飼或進食前需檢查氣管內導管的氣囊,并根據需要充氣,避免食物反流時誤吸;增加營養支持,增強機體抵抗力;嚴格進行呼吸機消毒與維護,做好呼吸機的終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篇2
關鍵詞:瀝青路面;病害;養護
一、瀝青路面常見的病害
1.1裂縫類
裂縫一般是路面通車后3年到5年后發生的,嚴重的局部性裂縫將導致結構性的破壞。
裂縫按形狀分為:1)縱向裂縫,路基不均勻沉陷。2)反射裂縫,橋頭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3)網狀裂縫,疲勞裂縫發展的初期,水泥混凝土板的反射裂縫。4)龜裂,類似鱷魚皮的互相交錯的裂紋,其交叉網絡單元的尺寸通常小于15cm屬荷載疲勞開裂或瀝青老化脆裂,多發生在行車道的輪跡帶上或裂縫的周邊。
1.2變形類
變形類的典范是車轍。車轍是在行車荷載壓力的重復作用下,路面產生永久性行車輪跡,并積累形成的縱向帶狀凹槽,深度1.5cm以上。車轍不但影響路面美觀和平整度,而且,當車轍達到一定深度導致轍槽內積水,在濕滑狀態下則極易發生汽車側滑的交通事故。產生車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于設計不合理,二是車輛嚴重超載導致。影響瀝青路面車轍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瀝青路面結構和瀝青混凝土本身的內在因素,以及氣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組成等的外界因素。變形類還有擁包、推移,多發生在車輛變速和停站處,或有重載交通。
1.3松散類
瀝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結合料失去粘結力,集料松動,且面積在0.1m2以上。路面松散是直接影響行車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現在局部區域,也可能出現在整個路面;一般在輪跡帶松散現象比較嚴重。
1.4表面功能衰減類
表面功能衰減類主要表現為泛油和磨光。泛油是夏季瀝青膨脹且變稀,在車輛的反復作用下,多余的瀝青被擠向路表面,形成光面。磨光,在車輛反復作用下,路面表面石料被磨光,致使表面紋理深度減小,摩擦系數降低。
二、瀝青路面病害的產生原因
2.1設計方面
首先是現行設計標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規定了道路設計的最低限速應采用指標,對高于設計速度所對應的指標沒有加以限制,導致線形設計速度與實際行車速度不相符。其次,由于勘測不到位或者未考慮到周邊地形地貌。再次,盲目推廣不成熟的設計理念。除此之外,沒有過多的考慮公路的其他功能,導致通車后問題不斷的事例也屢見不鮮。
2.2施工方面
(1)原材料
原材料選用:要想得到合格的工程,必須選用合格的原材料。對于瀝青要注意粘稠度、延度、感溫性、含蠟量、老化等指標;對于集料要注意集料的強度、棱角性等指標。
(2)施工工藝
公路工程質量的控制是構成公路的結構物、構筑物,在行車荷載及非正常環境因素影響下,具有預期的反應(功能);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是原材料質量、標準試驗(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施工工藝的先進合理是直接影響工程質量、進度的關鍵因素,施工工藝的合理可靠也直接影響到工程施工安全。首先要全面正確地分析工程特征、技術關鍵及環境條件等資料,明確質量目標、驗收標準、控制的重點和難點。其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施工技術方案和組織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區段劃分、施工流向及勞動組織等,還要合理選用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臨時設施,合理布置施工總平面圖和各階段施工平面圖。最后還編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專項技術方案和質量管理方案。任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工程質量隱患,隨后各類病害也就會逐漸顯露。如瀝青混合料運輸時的集料離析與溫度離析,導致路面壓實不均,離析處容易發生早期水損害。
2.3后期養護
道路的養護,一方面要預防道路及其沿線設施產生病害,另一方面要及時修復出現的病害與損壞的設施。即主動養護與被動養護?,F階段普遍采用微表處與超薄磨耗層等預防性養護技術,對使用一定年限的承載力良好的道路,在處置完點病害后加以鋪筑,能夠有效的延長道路大中修年限。
2.4環境方面
道路是處在自然環境下供車輛安全行駛的,環境溫度對道路使用性能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如道路所處地區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降溫速率、低溫持續時間、循環次數等因素會造成路面病害的產生。另外交通荷載影響也對道路使用性能有著直接的影響,如大的交通量、車輛急速制動、重載車輛等。還有我們不愿意遇到的突發事件,也對道路使用性能有著直接的影響,如地質災害、極端天氣、突發交通事故等。
2.5水破壞
所謂水破壞即地表水透入或地下水侵入路面結構層后造成路面早期破壞的現象,它是瀝青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見也是破壞力最大的一種病害,最直觀最常見的為山區越嶺線下坡車道由于剎車淋水的影響,瀝青路面修復率明顯多于上坡車道。水破壞的主要破壞形式有:網裂、坑槽、唧漿、轍槽等。水破壞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嚴、瀝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壓效果不良等導致的瀝青路面空隙率過大所造成的。山區越嶺線路縱坡大為了獲得較大的路面表面粗糙度而采用半開式瀝青路面表面層時,產生的水破壞尤為嚴重。
三、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處治方法
3.1同步碎石封層
同步碎石封層是用同步碎石封層車將碎石和粘接劑(熱瀝青、改性瀝青、乳化瀝青)同步撒鋪在路面上,通過碾壓(膠輪壓路機、光輪壓路機)形成瀝青碎石磨耗層。此項技術主要作為瀝青路面表處層使用,可延長瀝青路面的使用周期。由于同步碎石封層將碎石撒鋪與瀝青灑布同時完成,使瀝青均勻裹覆碎石顆粒,鋪撒均勻,使碎石與瀝青形成較好的粘接。因此,瀝青碎石同步封層具有以下特點:能增加路面抗裂性,治愈路面龜網裂,減少路面反射裂縫,提高路面防滲水性能,還具有高度的耐磨性、抗滑性,而且同步碎石封層施工工藝簡單,施工進度快,可及時迅速開放交通,耗能低,節約成本,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3.2裂縫的處治
鑒于裂縫是道路路面比較常出現的病害,在對其進行維護時,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重視。對于細裂縫(2 ~ 5mm)可用乳化瀝青或新型灌注材料(密封膠)進行灌縫處理;對于大于5mm的粗裂縫,可用改性瀝青(如SBS改性瀝青)進行灌縫處理;灌縫前,必須清除縫內、縫邊碎料、垃圾等,并保證縫內干燥,灌縫后,表面應灑布粗砂或(3 ~ 5)mm的石屑;如大面積出現粗裂縫的路段,可采用銑刨重鋪的方案,銑刨時要諑層進行,銑刨到無裂縫為止,若基底有裂縫,則需對基底裂縫進行處理。對于因基層強度不足、地基沉降而引起的裂縫,需對基層進行換填徹底處理到位后攤鋪面層。
3.3車轍和推移的維護
車轍和推移問題對道路交通的安全行駛影響較大。在對其進行維護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如當車轍和推移的長度在30m以下的,行車時會有小幅度的擺動的,我們可以通過路面加熱、新料的添加壓實等手段進行解決,對于長度超過30m,行車時有較明顯擺動的,可以采取刨開路面中上面層的方法,然后再對路面進行重新鋪設。除此之外,對于因基層施工質量而導致車轍、推移現象的,在對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之前,還需首先處理好軟弱基層。
3.4坑槽、唧泥、松散等病害處理
對于連續的坑槽、唧泥、松散等病害,采用銑刨重鋪的治理方案。在上、中、下三層全部銑刨后,須對基層進行局部處理,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動部分及粉塵、雜物,并涂刷粘層油。銑刨結束后采用原路面設計的混合料逐層填鋪并壓實,填鋪時注意層與層之間鋪撒粘層油。對于局部出現的少量病害可通過日常養護小修進行規范處理。
3.5泛油、磨光的處治
對于泛油來說,處理與維護相對簡單,比如對于路面泛油而仍有石子外露的路段,可以不作特殊處理,對于那些泛油路段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行車安全的,需要對路面進行銑刨后重新鋪設。而對于因施工質量原因而引起的道路泛油,則應采取有效方法加以處治,除此之外,應在配合比設計階段必須嚴格按照試驗規程進行最佳油石比的選定;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工程師批準的生產配合比進行施工。磨光病害應采用強度和磨光值較高的石料,如采用玄武巖、巖漿巖等。
四、結束語
總之,公路瀝青路面的質量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出現路面病害問題,這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提高重視,并針對問題給予適宜的、合理的、科學的養護措施,以保證公路瀝青路面的正常使用。
參考文獻:
篇3
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叩淖o理資料。結果:本組42例患者中33例臨床治愈,6例明顯好轉,3例死亡。結論:應嚴密監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電變化,準備充足的搶救藥品與設備,及時救治,準確護理,可明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3(c)-10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持續缺血,從而導致心肌壞死,是臨床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其并發癥較多,其中心律失常易導致嚴重的后果,病死率高。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42例AMI并發心律失?;颊?經積極救治與護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AMI并發心律失?;颊吖?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齡38~77歲,平均(47.9±15.4)歲,合并高血壓22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慢性呼吸道感染12例。心電圖診斷下壁心肌梗死10例,前間壁、高側壁心肌梗死3例,廣泛前壁心肌梗死29例。其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25例(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4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13例,合并Ⅱ°以上房室傳導阻滯4例。
入院后立即實施送入監護病房,嚴格臥床休息,給予吸氧、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予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等對癥治療。
1.2 護理方法
1.2.1心電監護及監護要領備好各種搶救儀器及設備,藥品準備充分、齊全,除顫儀待機備用狀態。患者入院后即行持續心電監測,尤其是72 h內心電監護更為重要,并予專人看護,隨時記錄并觀察心電動態變化以便隨時發現病情變化。護士要熟練掌握各異常心電圖的特點,維持心率在60~80/min為宜,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心電監護常用的方法是胸前雙極導聯監護,應將電極片粘貼牢固,連續心電監護應每24小時用溫水擦拭電極外皮膚,若皮膚出現紅、癢,應更換貼敷部位。同時對各種搶救設備及搶救藥物進行檢查,保持正常運行,并保持靜脈通路通暢,保證搶救藥物的順利輸入。
1.2.2病情觀察心電監護的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臨床表現,頻發室早(每分鐘超過5個)、多源性室早、成對室性早搏或連發室性早搏常預示著心室顫動。醫生、護士要密切觀察,發現異常迅速報告,并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如患者出現心室顫動,即行200~300 J非同步電擊除顫,同時糾正低氧血癥、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當室顫持續不能用電擊除顫時,粗顫可用利多卡因、可達龍靜脈注射;細顫用利多卡因、腎上腺素靜脈注射變成粗顫后再行除顫,以利于除顫成功。每15分鐘監測1次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意識、呼吸變化,并詳細記錄,及時發現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多見,下壁心肌梗死伴有嚴重竇緩、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出現頻發性室性期前收縮、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時應警惕心室顫動或心搏停止的發生,應早期用藥,防止并發癥發生。有Ⅱ°以上房室傳導阻滯者應隨時準備配合醫生安裝起搏器,以挽救患者生命[1]。
1.2.3 一般護理[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1周,如仍有心律失常則應延長臥床時間,避免由于活動而增加心臟負擔和耗氧量,一切日常生活均有人協助,進行各項操作時動作要輕,保持環境安靜溫暖,情緒穩定,急性期給予氧氣吸入,間斷吸氧,確保血氧飽和度大于95%。
護理人員操作動作要輕穩、熟練,給患者安全感,此外還應控制其他誘發因素?;颊哂捎陂L期臥床,腸蠕動減弱以及生理、病理、心理等原因均可導致便秘,應讓患者積極參與到綜合護理干預計劃中,使其保持樂觀,合理膳食。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指導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時無便意,也應定時給予便盆,避免使用過量止痛劑,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腹部按摩與訓練的方法,每天按摩3~4次,同時心電圖穩定無心絞痛時可適當活動以促進排便。排便時一定要有專人守護,避免用力屏氣排便增加腹壓加重心臟負擔,必要時給予緩瀉劑[3]。
1.2.4 疼痛的護理AMI患者發病時,由于大多數有胸悶、胸骨后較長時間的壓榨性疼痛,患者往往有恐懼、焦慮甚至有瀕死感等緊張情緒。AMI劇烈胸痛還可加重心律失常,及時有效地使用止痛鎮靜藥物可減輕患者心理、心臟負擔,從而減少耗氧量,防止梗死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多應用嗎啡或哌替啶來鎮痛,使用后要注意觀察患者疼痛的變化情況。
1.2.5 藥物護理抗心律失常藥物必須準確掌握藥物的劑量、濃度及輸液速度,一般選用微量泵靜脈輸入。根據不同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給予相應護理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心電變化,如利多卡因、胺碘酮、抗凝劑等均有相應的副作用,在使用過程中應嚴密觀察,防止并發癥。
1.2.6 心理護理 AMI起病急、病情重,胸痛劇烈有瀕死感,且入院后安置在監護病房進行監護,環境陌生,易出現恐懼、焦慮等情緒,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臟負荷,誘發和加重病情。王微等[4]通過對125例AMI患者分別進行SAS測定,對其院內的臨床及心電圖進行分析,認為AMI患者發生焦慮情緒是引發冠狀動脈事件、SCD的主要危險因素,嚴重影響AMI患者的病情演變及生活質量。護士應同情安慰患者,針對其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性格等特點進行溝通,搶救時動作沉穩,語言得體,給患者安全感,使患者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患者出院后應避免精神刺激,學會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1.2.7 心、腦、肺復蘇護理正確掌握心、肺、腦復蘇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尤其是惡性心律失常,故其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控制。當患者出現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心搏驟停時,應立即給予電擊除顫;呼吸停止時,立即行氣管插管,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持續胸外按壓,并給予藥物治療,這些操作應同時進行,分工協作,力求穩、準、快。
1.2.8 飲食護理急性期病情嚴重或并發胃腸道癥狀者,可暫禁食,后進易消化流質和半流質飲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含適量維生素和纖維素,少食多餐,不宜過饑過飽。每日保持必需的熱量和營養,進食后0.5 h內宜保持半臥位,忌進食辛辣、煎炸食品及產氣食物[5-6]。
2 結果
本組42例患者中33例臨床治愈,6例明顯好轉,3例因大面積心肌梗死搶救無效死亡。
3 討論
AMI是心內科危急重癥,而并發心律失常常見且病死率高,醫護人員必須做好充分的急救準備,保證靜脈通路的通暢,持續心電監護,動態觀察病情變化,減少避免心律失常的誘發因素。其中護士應具有較強的應急能力,技術過硬、責任心強,與醫生配合默契,迅速、準確地處理好患者,準備充足的搶救藥品與設備,可明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謝丹.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叩淖o理[J].全科護理,2009,7(11):2967-2968.
[2]韓文秀,李玉梅,強文澤.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的監護與護理[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09,2(12):767.
[3]王霞.急性心肌梗死便秘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療前沿,2009,4(21):84.
[4]王微,劉宏,張惠梅,等.焦慮情緒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及心電圖的影響[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9,32(5):334-335.
[5]仲崇莉,衣朝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腦梗死26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147.
篇4
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癥有導管堵塞、液體滲漏、肢體腫脹、靜脈炎及皮下血腫。
1 導管堵塞
導管堵塞是靜脈置管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通常導管堵塞有兩種可能:(1)血栓堵塞在管腔內。即為血凝塊堵塞或是輸注高營養液時,部分靜脈營養物質粘附于管腔內壁所致,另外,導管沖洗不徹底也會形成堵塞。(2)在管腔口形成血栓活瓣。此類堵塞,因為滴注液體暢而無阻,我們有時會抱著僥幸心理,繼續為患者接上液體輸液,一旦血栓發生脫落,栓子隨血液進入肺循環,可造成肺小動脈栓塞。發生導管堵塞的時候,切記不能用注射器推注,以免將凝固的血栓推進血管內導致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正確方法是回抽。回抽亦不暢,則拔除置管。預防導管堵塞的關鍵是正壓封管;正確使用封管液濃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維持時間
2 液體滲漏
液體滲漏系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等原因均可導致液體滲漏。特別是有些藥物刺激性強,給病人帶來痛苦較大,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等刺激癥狀,重者可引起組織壞死。發現液體滲漏時可給予以下措施處理:(1)局部封閉,減輕疼痛,促進吸收,取0.9%生理鹽水10ml+2%利多卡因5ml+氫化可地松0.5g混合液局部浸潤封閉;(2)取土豆切成片狀貼敷于皮膚紅腫部位;(3)局部物理療法。
在選擇血管時盡量選擇近端、彈性好的血管,操作過程中適當控制輸液的速度,減少對血管壁的側壓,以減少對血管的機械性損傷,使靜脈留置針發揮其最好的功能,護理人員除加強基本功訓練外,應妥善固定導管,工作中加強責任心,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 肢體腫脹
長期保持不動是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發生肢體腫脹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患者都認為輸液肢體保持不動可以防止漏液,但沒有注意到輸液肢體不動使肢體背面受壓,肢體的靜脈血液回流受到相應的影響,使靜脈血液回流不暢,術后需要大量的輸入液體,補液又加重了輸液肢體的負擔,引起輸液肢體由遠端向近心端回流緩慢而發生水腫,停止輸液后水腫可緩解或消退。另外,對輸液肢體按摩、伸屈活動可以有效地預防輸液肢體的腫脹。肢體活動能促進微血管運動—改善毛細血管微循環—改善肢體血管滲透性—促進組織重吸收—組織水腫減少。
4 靜脈炎
4.1 靜脈炎下肢的發生率明顯高于上肢,遠端(踝部、手背)發生靜脈炎的幾率亦高于近端(腕部、肘部以上),其可能與下肢靜脈瓣多,遠端血液回流緩慢,血液滯 留在血管內易形成血栓有關
4.2 輸入刺激性藥物以及高滲性液體,特別是液體量每日超過1500ml,容易引起靜脈炎。刺激性藥物或高滲性液體進入靜脈后刺激血管收縮與痙攣,病人感到疼痛、麻木,以致靜脈變硬、成條索狀,嚴重時出現血栓性靜脈炎。輸注對血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管,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4.3 套管針的留置時間與靜脈炎的發生率有明顯關系,即套管針留置時間越長,靜脈炎的發生率越高。美國輸液護理學會將留置針的保留時間規定為3天,我國尚無統一規定。據報道,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對無菌及周圍皮膚清潔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發生堵管和滲漏,留置5~7天是完全可行的,因此建議將5天作為常規留置時間。由于套管針在穿刺時對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損傷以及套管針在血管內來回移動,機械損傷血管內皮,使血小板在受傷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血栓形成,發生靜脈炎
篇5
【關鍵詞】腦室-腹腔分流術;并發癥;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9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267-02
腦室-腹腔分流術(VPS)為臨床上腦積水常見的治療術式,是指將腦脊液引流至腹腔,經腹膜吸收,使腦脊液的循環通路得以重新建立,從而有效地降低患者顱內壓[1]。VPS雖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效果可靠等優點,但手術并發癥、二次手術率較高,常見并發癥有分流管阻塞、消化道反應、感染、顱內血腫及低顱壓綜合征等?,F將我科有關VPS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護理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10月――2013年5月于我科施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后73例腦積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確診。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齡9-71歲。按腦積水病因:外傷性25例,先天性16例,炎性1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腫瘤性4例,腦囊腫3例,其他10例。73例患者中23例出現并發癥,其中分流管阻塞11例、消化道反應7例、感染3例、顱內血腫2例、低顱壓綜合征1例。
12護理方法①分流管阻塞:分流管腦室端阻塞主要是因為腦組織、脈絡叢及血凝塊等,分流術縮小腦室容積,管端腦組織實質而導致堵塞;穿刺時血管破裂出現血凝塊會堵塞分流管;分流管置入腦室端時若位置不當,則會包裹于脈絡叢而發生堵塞。分流管遠端阻塞主要因腹腔大網膜包裹、管端的周圍炎癥以及異物所致。阻塞發生后嬰兒主要表現為前囟擴大、張力增加、頭圍增大、皮膚切口見腦脊液漏、四肢肌張力增高、易激惹、上視受限等,兒童及成人則表現出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即惡心、嘔吐、頭痛、頭暈、復視以及視水腫等,值得注意的是皮下隧道積液多是分流管阻塞的早期表現。因此,術后護理人員應嚴密觀測患者是否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分流泵應定時按壓,細心留意切口處及分流管經過隧道是否發生積液;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常常表明發生分流管阻塞,及時上報醫生協助處理,可經頭皮穿刺分流泵或按壓進行判斷阻塞部位,分流泵按下無阻力則提示分流系統的遠端通暢,松開后泵復位良好則提示腦室端通暢;輕度阻塞可經反復按壓,或者穿刺后生理鹽水沖洗進行解決。②消化道反應[3]:早期癥狀主要是腹痛、腹脹、惡心、食欲下降及嘔吐等,主要是腦脊液刺激腹膜或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增加所致,一般情況7d左右可消失。因此,術后早期要禁食,1-2d后進食流質、半流質,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術后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腹部及敷料情況、體溫變化等,一旦出現癥狀,上報醫生并遵醫囑急查血象、腹部平片以確定是穿孔還是炎癥,并協助處理;囑患者處于半坐位,詢問自覺癥狀,一旦出現異常,及時處理,同時做好心理護理,向患者講明惡心、嘔吐、輕度腹痛、腹脹等情況是短暫的,并輔以紅外線治療30min,2次/d,以促進患者腦脊液吸收。③感染[5]:顱內感染為VPS的一種最危險的并發癥,多因細菌經腸壁而污染分流管、術野皮膚感染等導致逆行性顱內感染。VPS切口較多、皮下隧道較長,感染幾率增加,因此,術前應該做好腹部、胸部、頭頸部的皮膚準備,術后應注意切口滲液、滲血狀況,及時更換敷料,保持敷料干燥、清潔。注意監測患者的體溫,若體溫升高,則應及時行腰穿檢查腦脊液,并作細菌培養等。④顱內血腫[5]:顱內出血一般在術后短時間內發生,部位可能為腦內、腦室內或硬膜下等,主要是由于腦室極度擴張、腦皮質很薄的狀態下,術后分流過度,腦皮質會迅速塌陷,從而可能將橋靜脈撕裂而出現硬膜下血腫。因此,術前應依據腰穿壓力而選用合理的流量、壓力裝置;注意預防腦脊液過多流失,腦室極度擴張患者術前應適度夾閉引流管;術后囑患者不應過早下床活動,避免頭部急速抬高及劇烈運動;遵醫囑靜脈滴注充足液體,同時指導患者學會正確應用分流泵閥,不能頻繁地按壓。此外,術后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瞳孔及意識等變化,備好搶救器械及藥品,一旦發生異常情況,立即上報醫生,及時處理。⑤低顱壓綜合征[1]:因腦脊液分流過度而致,主要表現出間歇性頭痛、嗜睡、惡心、嘔吐以及括約肌功能障礙等。術后1d護理人員應囑患者交替平臥及側臥,避免手術部位長時間處于受壓狀態,以使分流管隨著腸蠕動而自由伸直;術后2-3d將床頭抬高15-30°,使患者漸漸適應,5d后可坐起;頭頸部活動應適當限制,不可大幅度翻身,以防引流管受到牽連而導致分流管打折或扭曲;可遵醫囑靜脈滴注生理鹽水以癥狀緩解。
2護理結果
經過精心有效的臨床護理,除1例患者因分流管阻塞嚴重而行二次手術,其余并發癥者癥狀顯著緩解,住院12-36d后出院,無1例患者死亡。
3討論
綜上所述,VPS是腦積水的有效治療方法,療效肯定,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除外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對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護理,盡最大可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避免二次手術,從而提高手術效果,減輕患者痛苦。
參考文獻
[1]汪淑娟,李梅,甘紅霞19例小兒腦室-腹腔分流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346-347
[2]郭瑞萍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齊魯醫學雜志,2006,21(3):265
[3]閆淑英,閆淑榮腦室-腹腔分流術后患者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0):26
篇6
1 一般資料
我院對2010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心電監測分析,其中男72例,女42例,年齡34~83歲,平均年齡(49.23±10.23歲)。入選病例均按WHO標準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24例患者并發惡性心律失常,心電圖示波:頻發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聯律、短陣室速。另有3例患者,心電示波為室性早搏RONT現象,誘發室速、室顫,1例患者自行轉復,另2例患者經靜脈推注5%葡萄糖20ML+胺碘酮150MG,并給予心臟非同步電除顫后轉復為竇性心律。
2 護理
1.合理安置患者。接診后,將患者安置于冠心病監護病房,簡要詢問病史,做18導心電圖,連接監護設備,監護儀電極片的放置就避開心臟聽診區及電除顫的部位以及胸前導聯心電的位置,并于床旁備好除顫儀、吸痰器等搶救設施,為病人吸氧4~6L/MIN。將病人安置好舒適的,三日內絕對臥床休息,給予生活護理,協助病人床上進食及排泄,限制探視,保持環境安靜,避免不良刺激。飲食上要給予低鹽低脂半流質食物,必要時可給予緩泄劑,保持二便通暢。
防止因大便過度用力誘發心律失常。
2.護士要密切觀察心率、心律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嚴密觀察血壓、呼吸、血氧飽合度、神志的變化,并詳細記錄。觀察患者有無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尿少、煩躁不安、脈搏細速、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壓變小等表現,預防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2]。
3.急救護理措施。迅速建立二條靜脈通道,應用淺靜脈留置針保持靜脈通道的通暢,一路作為溶栓或急救藥物應用的備用通路,另一路應用擴張冠狀動脈藥物,同時采血標本測量血清心肌酶CK及CK-MB、心肌肌鈣蛋白、凝血酶原時間、血離子、血常規等。為進一步確診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準備好各種急救儀器和藥品,將除顫儀、吸引器、人工呼吸器、氧氣裝置等所需用物放置于床旁邊合適位置。將導電糊涂于電極板上,發生室顫時可立即給予非同步電除顫,提高除顫成功率。一旦發生意識突然喪失、抽搐、心電示波顯示室顫,應立即搶救,在最有效的時間內給予電除顫,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
4.按醫囑正確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用藥過程中注意心率、心律變化及藥物的療效、副作用。如利多卡因可引起嗜睡、眩暈、感覺異常、視物不清、瞻妄、昏迷以及竇房結抑制、低血壓、傳導阻滯等,胺碘酮最嚴重的不良反應主要為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或因Q-T間期過度延長導致尖端扭轉室速等。根據醫囑應用止痛劑或鎮靜劑時,如硝酸甘油、嗎啡、安定等,由于該類藥物不但可以緩解疼痛,還能減少心肌需氧量,應用這些藥物時應注意,嗎啡對老年患者的呼吸有抑制作用,硝酸甘油滴速應緩慢,防止血壓驟降。
5.心理護理。當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要經常詢問病人的感受,傾聽病人的主訴,讓病人有安全感,給予心理疏導,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颊咭坏┌l生心室顫動,當電復律使病人轉復后,清醒后的病人會出現極度的精神緊張、瀕死感明顯,會加重病人的恐懼心理,此時護士就陪伴在病人身邊,允許家屬陪護。同時應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避免外界不良刺激、消除不良情緒。
3 討論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嚴重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75%~95%,惡性心律失常即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或心臟停搏在4~6分鐘內就會出現不可逆性腦損害,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救治,對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在搶救過程中,心電監護是關鍵,護士要具備惡性心律失常的緊急判斷能力、精湛的護理技術,并能熟練掌握各種異常心電圖的特點,熟悉各種心律失常的搶救程序和用藥注意事項,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方法和保養,確保儀器處于完好備用狀態。當收治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后能夠準備充足的搶救藥品與設備,以便能及時發現、及時救治,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篇7
[關鍵詞] 冠心病;心理反應;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6(a)-129-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危害全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指供應心臟本身的冠狀動脈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造成血管腔狹窄所致心臟病變。由于冠狀動脈狹窄的支數程度的不同,其癥狀也有不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冠心病分為五類:①原發性心臟驟停。②心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臟病中的心力衰竭。⑤心律失常。國內外醫學研究發現,情緒變化是冠心病發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應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對預防冠心病的治療和護理及預后是至關重要的。筆者通過對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反應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隨機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歲27人,51~60歲37人,61~75歲52人。
1.2方法
用問卷方法進行調查。根據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及醫學心理學,此調查設計了20個問題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見焦慮、憂郁等4個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統計。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心理特征
2結果
從表2中可以顯示出,心理焦慮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現的心理反應,其次是心理憂郁、心理恐懼和否認。筆者認為,冠心病患者的這四個心理特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冠心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效果。如果實施正確的心理護理手段,將有效地解除這些不利于治療的心理狀態,對冠心病的治療、護理及預后產生積極的影響。
3心理反應分析及護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大多與人的性格心理活動有很大關系,所以在我們生活中要注意心理調整。我國中醫理論很早以前就曾指出“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表述了心理和身體健康的關系?,F代西方醫學研究也進一步表明,冠心病的發生與不良的心理狀態有關,普遍存在四個方面的心理障礙。
3.1心理焦慮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考慮到患病后會給工作、生活、家庭、社會活動帶來較大影響,常表現出情緒比較低落、灰心喪氣、心理焦慮等心理反應。特別是文化素質較高和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由于了解冠心病有關知識較多,往往表現出更多的心理焦慮。
3.1.1護理目的冠心病患者擺脫心理焦慮狀態。
3.1.2護理措施要親切和藹地對待患者,多給予心理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個性,穩定患者的情緒,安慰患者及家屬,利用語言的心理治療作用及護士的語言技巧在交談中所表現的自信可增強患者對冠心病的治療信心,在與患者交談中,要盡量使用穩定性的語言,如果說話吞吞吐吐或頻繁使用諸如“大概”、“可能”、“也許”等不確定的語言,會使患者對護士的權威和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療方案產生懷疑,其用藥的遵從性就會大大降低。良言勝過良藥,護士恰當的語言行為有一種良性的暗示作用,對冠心病患者具有獨特的治療作用,可與藥物相得益彰,促使患者盡快康復,這便是“藥物”心理反應,這就是為什么有的醫務人員給患者開的盡管是“安慰劑”,但療效也不錯的原因。護理上多給予關心、安慰、解釋和幫助,使他們盡快適應治療、護理要求,消除不適的感覺和不良反應,并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導,這樣不僅配合了治療,也調整了患者的情緒,使患者有一種被重視感,這樣能較好地將冠心病患者從焦慮狀態中擺脫出來。
3.2心理憂郁
冠心病患者往往夸大疾病的嚴重程度,多見于緩解或恢復期的冠心病患者,這一類患者擔憂冠心病復發,擔心出院后再發病時得不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治療和護理。
3.2.1 護理目的解除患者的心理憂郁,鼓勵患者對未來充滿信心。
3.2.2 護理措施加強冠心病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讓冠心病患者及家屬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項,自我保健、自我救護等有關知識?;颊叱鲈呵?護士應做好心理指導: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轉,定期隨診,預防發病誘因,提高對冠心病的認識就可以減少發病率。指導患者學習或培養興趣,鼓勵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平時保持開朗的心境,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樂觀態度。
3.3 心理恐懼
在臨床中常常表現為精神緊張狀態。冠心病患者擔心發作時得不到及時發現或搶救,有的患者看到或聽說別的患者搶救而心理恐懼,結果容易促使病情發作或加重。患者表現為憂慮、傷感等情緒,將疾病視為“不治之癥”,對疾病失去信心,顧慮重重,對自己的前途悲觀失望。
3.3.1 護理目的幫助冠心病患者解除緊張情緒,消除心理恐懼。
3.3.2 護理措施有的患者往往情緒不穩定,癥狀的輕重與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如果分散注意力或進行體育鍛煉,保持心理平衡,則可使癥狀減輕。醫護人員以熱情、親切、誠懇的態度與冠心病患者接觸,做好心理疏導,讓患者學會放松,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感,增強戰勝冠心病的信心。
3.4否認心理
多見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常表現為內疚、焦慮、自責、孤獨、不安,更甚者表現為消極悲觀、自暴自棄、絕望厭世心理,有時還表現為抑郁少言、脾氣暴躁,遇到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此類冠心病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或病情嚴重,對可能發生的后果缺乏思想準備,不相信以往健壯的身體會得病,甚至認為醫生診斷錯誤,病情稍好轉,便拒絕進一步的治療及護理。
3.4.1 護理目的使冠心病患者承認疾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3.4.2 護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承受長期的疾病折磨,所以往往讓患者產生復雜的心理活動,作為家屬及子女應給予諒解,要熱情關心、耐心引導,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作為醫護人員,應尊重患者,與之談話聊天要有耐心、恒心、專心。做到了這“三心”,不僅可以使患者減輕疾病的癥狀,還可以增強患者對疾病的治療信心,促使患者盡早康復。醫護人員采取暗示、疏導、解釋等方法,讓患者了解臨床診斷是正確的,治療是科學的,護理是得當的,講清道理,提高認識程度,配合治療。
4討論
探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問題,總結其心理護理對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應對導致冠心病發病的影響及其護理措施,以便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護理服務。冠心病患者的護理除常用的藥效控制病情外,應使他們處于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要寬以待人,寬恕別人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平靜和安寧,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復,而且能贏得友誼,保持人際關系的融洽,所以人們把寬恕稱作“精神補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維生素”。掌握兩套身體鍛煉和心理調節的方法,自我放松訓練,通過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體放松或通過氣功、太極拳等活動增強自身康復能力。通過調查發現,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冠心病的治療、護理。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的細微變化應引起重視,多與患者溝通,要善于發現患者的不良反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安排體育鍛煉,起到調節患者的情緒,克服孤獨感,使患者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正確的心理護理措施[5],為冠心患者的治療及早日康復創造一個良好的醫療心理和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徐俊冕.醫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
[2]徐慧娟.醫學心理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孫勤國,王建久,鄭云,等.冠心病[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4]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6):91.
篇8
【關鍵詞】神經內科住院病人;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病人對醫療護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神經內科是一個存在較大醫療風險、易發生醫療糾紛的高??剖?收治的患者多以腦卒中病人為主,這類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識障礙、病情變化快,合并癥多,住院時間長,致殘率高的特點。針對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特點,現將神經內科常見臨床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總結如下:
1.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傷。
1.1.1 跌倒。神經內科病人發生跌倒的幾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體弱,骨質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應急能力低下;神經疾病導致肢體癱瘓、步態不穩;性低血壓、突發抽搐與暈厥;對疾病危險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強,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煩護士,以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颊叽┲^于寬大的衣褲,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濕滑、入廁時坐凳不穩,燈光昏暗等。
1.1.2 墜床。神志不清、躁動不安,癲癇發作、不配合治療的病人容易發生墜床;護士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病人陪護對使用床欄、約束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擅自取下床欄或解開約束帶;護士對病人病情不熟悉,沒有及時給予使用床欄。
1.1.3 燙傷。神經內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多存在感覺障礙,對痛覺、溫覺不敏感。加上護士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不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護理操作,病人極容易發生燙傷。
1.2 走失?;颊哂捎诩膊∮绊?導致認知、記憶力障礙,反應遲鈍,如護理防護措施不到位,沒有家屬看護,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經系統多種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難,咳嗽反射減弱,進食時容易發生嗆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時間過長,家屬自認為掌握了鼻飼方法拒絕護士喂食,由于鼻飼不當造成誤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靜脈炎。神經內科所用藥物大多數為高滲性藥物,對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經內科患者多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齡、血管因素以及護士巡視不到位等因素,導致藥液外滲,引起血管及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等靜脈炎反應。
1.5 壓瘡。神經內科臥床病人營養、感覺功能都較差,皮膚軟組織新陳代謝率低,發生壓瘡的幾率高。壓瘡是神經內科患者最常見的臨床并發癥。發生壓瘡的老年人較無壓瘡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壓瘡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計劃性拔管。非計劃性拔管是指尚未達到拔管指征而將人體的治療性、診斷性導管拔除,包括氣管導管、中心靜脈導管、尿管、胃管、各種術后引流導管甚至起搏導線等拔除[4]。神經內科病人受疾病的影響,意識常常會發生改變。當患者清醒后經常會產生情緒激動、焦慮、恐懼等心理,如患者出現躁動時,沒有使用約束帶,極易發生非計劃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強法律,確立護理安全信念,營造護理安全文化[1]。通過組織護士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以護理常規為準繩,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及時發現、處理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
2.2 健全護理風險預案及應急處理預案,積極應對[5]。針對神經內科住院病人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建立一套完善的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預案。針對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絕和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
2.3 正確及時評估危險因素,明確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覽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標記,采取預見性防護措施,避免意外受傷[6]。
2.3.1 創造安全的病室環境。病室光線充足;保潔員拖地時應設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裝橫向扶手,衛生間安裝豎向抓桿,便于患者站起時借力,增設防滑墊。床邊監護儀、氧氣筒、吸引器應擺放在指定位置,電線應卷放好,以免電線松散垂在地上將患者絆倒;患者的衣褲大小合適;用輪椅護送患者時扣上安全帶;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認真評估病人?;颊呷朐簳r,認真評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為壓瘡高?;颊呓⒎砜?給予墊海綿墊、水墊,定時翻身、叩背,防止院內壓瘡的發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書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屬護理注意事項,護士和家屬雙方簽署“老年危重患者護理注意事項告知書”。確定患者為高危對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頭使用溫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燙傷”,“預防壓瘡”,“防止墜床”等,隨時提醒患者及醫護人員?;颊呒覍偌搬t護人員應隨時作好防止意外發生的準備。
2.3.3 床欄、約束帶的使用。對神志不清,躁動不安、老年癡呆的患者,床邊加床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防止患者拔出各種管道,約束帶松緊應適宜,每班進行交接班,注意觀察患者約束處皮膚情況,保持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屬使用床欄、約束帶的重要性,指導家屬正確使用床欄及約束帶。
2.3.4 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預防。癲癇患者突發抽搐時,應立即將壓舌板或毛巾條放于患者口腔一側上、下臼齒之間,以防舌咬傷;對60歲以上患者及認知、記憶力障礙患者實行腕帶識別制度,在手腕帶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別、所住醫院、科室以及醫院聯系電話;護士加強巡視,及時發現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為病人進行治療,如熱敷、頻譜照射、理療、艾灸時,應注意溫度,注意觀察皮膚情況,以防發生燙傷。
2.3.5 加強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教會患者及指導家屬使用輔助設施,如護欄,扶手等;對于頸椎病患者,突然改變可能會誘發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等癥狀,應告知患者在改變時,動作要緩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個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確指導患者用藥,對服用鎮靜、安眠藥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藥到口后才能離開;掌握??浦R,進行健康教育時有針對性,如腦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屬絕對臥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動,導致發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強護士整體素質的培養,提高護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強“三基”及??浦R的學習和急救技能的培訓,提高護士理論、技術水平;加強工作責任心,把護理安全納入到護理交接班內容中,責任護士每天對所管高危病人進行評估,隨時增減安全防護措施,并認真做好護理記錄,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總之,護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減少護理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加強工作責任心,不斷改進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消除不安全護理隱患,避免護理不良事件及差錯事故的發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周立寧.營造安全文化防范護理差錯.中華護理雜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經內科住院病人常見意外損傷及預防對策護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楊桂華.壓瘡的研究及護理進展.現代護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攝霞, 王紅艷, 郭秀茹,等.ICU 氣管插管病人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國外醫學 護理學分冊, 1999 ,18 (1) : 457-459.
[5] 劉紅.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安全隱患分析及護理對策.當代護士,2006; (3):83~84.
[6] 張金花.神經內科若干安全護理隱患與防范對策.天津護理,2004(12)2;78~79.
篇9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并發癥;護理預防措施
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進步,靜脈留置針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需要長期輸液的患者來說,長期反復的靜脈穿刺,不僅會對靜脈造成較大損傷,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活動不便,容易出現藥液外滲,影響到治療效果,因此,靜脈留置針是個不錯的選擇。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具有套管柔軟、操作簡單、留置時間長,對血管損傷小等特點,因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1-3]。然而,由于其畢竟屬于侵入性操作,在應用過程中會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特別是長期置管的患者會出現某些并發癥,因此在靜脈針置管期間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非常重要。
1 常見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
1.1 穿刺部位感染 在進行靜脈穿刺時,操作技術不熟練、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病人機體抵抗力極度低下、留置時間過長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操作技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嚴格按護理常規進行護理。
1.2 皮下血腫 多因留置針穿破血管壁導致,主要與血管選擇不當、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練、技巧掌握不好、患者血管彈性差等因素有關。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操作前,應選擇較粗、彈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選擇靠近神經、韌帶、關節、硬化、受傷、感染的靜脈[4]。且要熟練掌握穿刺技術,穿刺時動作應輕巧、穩、準。依據不同的血管情況,把握好進針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減少皮下血腫的發生。
1.3 液體滲漏 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等原因均可導致液體滲漏。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等刺激癥狀,重者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為避免液體滲漏,護理人員除加強基本功訓練外,應妥善固定導管,囑患者避免留置針肢體過度活動,必要時可適當約束肢體,同時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過緊,并加強對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
1.4 導管堵塞 造成導管堵塞的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與靜脈營養輸液后導管沖洗不徹底,封管液種類、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選擇不當,患者的凝血機制異常等有關。因此,在靜脈高營養輸液后應徹底沖洗管道,正確封管,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注意保護有留置針的肢體,盡量避免肢體下垂,以防導管堵塞。
1.5 靜脈炎 主要是由于同一根靜脈反復多次穿刺或輸入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留置刺激性較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因此,輸注對血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應充分稀釋后再應用,選擇靜脈盡量從血管遠端開始,控制點滴速度[5],前后用生理鹽水沖管,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同時要有計劃地更換輸液部位,以保護血管。
1.6 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多見于血管內膜損傷、血流速度緩慢、高凝、臥床的患者、下肢靜脈輸液。為防止靜脈血栓形成,首先應該積極預防靜脈炎的發生,穿刺時盡可能首選上肢粗靜脈,并注意保護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血流速度緩慢的患者采用中心靜脈置管,高凝的患者要給予抗凝藥物,多飲水;臥床的患者加強活動,避免下肢靜脈輸液,因下肢靜脈瓣多、血流速度緩慢,易形成血栓。
2 靜脈留置針的護理
2.1 做好健康教育 靜脈置管前,護士應告訴患者及家屬使用靜脈留置針的目的、意義,說明病情、年齡、藥物性質是決定輸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讓其了解有關留置針的護理知識、常見的并發癥及其預防方法,避免置管肢體過度活動,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禁止淋浴等,以便積極配合,預防感染、堵管、液體滲漏等并發癥的發生。
2.2 觀察局部反應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要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局部炎癥反應等,及時發現并發癥的早期癥狀。一旦發生局部并發癥,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應立即拔管,并給予50%硫酸鎂持續濕敷24~36h,局部喜療妥軟膏等進行處理,以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血管彈性,減輕患者的痛苦。
2.3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 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與靜脈炎相關性研究中發現,留置時間越長,靜脈炎發生率越高[6],留置時間72h內靜脈炎發生率最低。因此,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建議時間是72~96h,我們常規留置時間定為不超過72h,既可以保證患者的舒適與安全,又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留置針的優點。
2.4置管期間護理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應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做好全面護理。指導患者不宜過度活動穿刺側肢體,穿刺部位周圍皮膚保持清潔干燥,如出現穿刺處滲液、滲血、出汗較多、無菌敷料與皮膚之間有氣泡、被污染、卷邊應及時更換;輸液過程中,持續熱敷穿刺肢體,特別是濕布熱敷效果最好,熱療改善了血液循環,加快了靜脈回流,增強了患者局部的抗感染能力。連續輸液者,應每天更換輸液器1次[7],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換1次。注意留置針的通暢情況。輸液過程中,須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負荷過重或藥物不良反應。
2.5封管方法 可選用生理鹽水封管,用注射器抽取5~10ml生理鹽水,從肝素帽處緩慢注入2~3ml,然后脈壓式封管,最后將剩余的封管液邊推邊旋轉退出針頭。間隔6~8小時再封管一次,無需配液,方法簡單,尤其適用于有出血傾向、凝血機制障礙和肝腎功能不全等不宜應用肝素鈉的病人。
由于并發癥發生因素復雜,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因為患者的自身體質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通過置管前準確評估,置管中規范操作,置管后健康宣教,是可以達到有效降低的目的,從而使置管效果得到保證,減輕患者痛苦,有力地保證、促進護理質量[8]。
參考文獻:
[1] 董淑華,王建榮,潘慶聯,等.靜脈輸液相關技術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19.
[2] 余斯玲,江淑君.靜脈留置針使用的常見并發癥預防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0,23(9):3210-3211
[3] 陳顯春,封悅.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4
[4] 張會芝,孫玉梅.靜脈留置套管針患者的感受與要求[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43~44
[5] 王艷,潘雪蓮.國內靜脈留置針封管技術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5,20(9):79-81.
[6] 賴利,李俊英.化療性靜脈炎的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2, 17 (1):78.
[7] 汪守鳳.外周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6):372.
[8] 李清,曹長英,朱遠見,等.應用留置針靜脈輸液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 (27):130-131.
篇10
人吃五谷雜糧,身體難免生個病痛。對常見的疾病多有些認識,了解病因、病理,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效的診療方案以及護理和就醫的要點,面對病痛心中有數,不至于動不動就去醫院奔波,對醫生的診療也不會一頭霧水,了解了常見病,就是身體抱恙也不會緊張。
即使你不是專業醫藥人士,你也有必要多積累一些醫藥、護理、急救的知識和技能。
男性在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同時,也承載著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使他們身體勞累,精神緊張,并且由于健康知識普遍貧乏,健康意識低下,導致他們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悲劇屢屢發生。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男性的身體結構及各項功能,旨在告訴男性朋友如何正確使用身體、做一個健康的好男人。本書實用全面、通俗易懂,是廣大男士不可多得的健康寶典。
本書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分別量身打造了適合自身的運動排毒方法,在辦公室及戶外,指導您進行運動排毒,并且配合了飲食排毒方法,讓排毒更有效果,也讓您能夠真正擁有健康的身體。
簡單輕松的運動排毒方法,輕松清理體內垃圾與毒素。
本書從浩如煙海的中草藥寶庫中精選出八十多種中草藥,分別從簡介、表源、采收加工,性味功用、功效主治、保健膳、驗方精選等方面,對精選出的中草藥進行了全方位介紹。
本書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讀性。
作者系統地介紹了高血壓病中(西)醫診療和日常養生常識,內容包括高血壓病的中醫論治、西醫診療、常用中成藥及方劑、中醫名家論治精要、臨床內服妙方、外治良法、常用西藥、食療藥膳、保健常識等。本書內容系統全面,方法簡單實用,語言通俗易懂,特別適合患者及家屬使用,也可供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的臨床護理、科研、教學工作者及護理愛好者參考。
教你掌握科學用藥常識、家庭用藥一般常識、西藥應用常識、中藥應用常識、幫你走出家庭用藥誤區、解讀西藥應用誤區、解讀中藥應用誤區。
現代家庭,備一個小藥箱,貯幾種常用藥,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然而,如何選購和貯存藥品?如何識別假藥、劣藥和變質藥品?作者集多年臨床經驗,針對讀者最關心、最希望了解、日常生活中與家庭科學用藥有關的方方面面問題,一一解答。
本書介紹了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常見食物營養成分及其價值、特點,分析了我國當前的基本營養狀況,指出了合理膳食、科學攝取營養的重要性及具體做法,闡述了食品污染與防護措施、營養與疾病的關系,最后還推薦了常見病的食療與藥膳以及日常飲食禁忌。本書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科學實用,是一本很好的營養知識和保健養生的科普讀物,適于家庭主婦、家政服務人員及普通人閱讀參考。
隨著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也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有著嚴格的季節性,所以在二十四節氣中科學合理地安排膳食。本書正是根據二十四節氣對人體的影響,系統地闡述了順應節氣并科學地進行食療方面的知識,適合各階層的讀者閱讀,是關注健康者的必讀之書,也是家庭必備的食療寶典。
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氣血運行與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息息相關。人要很好地進行養生保健,就必須要順從自然界的變化,遵循天人合一的傳統養生理念,隨著24節氣的變化而相應地調整養生思維。本書向人們系統地闡述了二十四節氣與人們健康的關系,揭示了順應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奧秘,對指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人們的身體更強健,生命更完善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對百余種常見病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語言通俗易懂,重點介紹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臨床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常識,從疾病相關知識、檢查指導、藥療指導、飲食指導、術前指導、術后指導、出院指導幾個方面將健康知識展現給讀者。本書可供社區醫師、門診醫師、護理人員、醫學生、患者家屬閱讀參考,亦可指導患者了解相關知識,使其積極配合醫師、護理人員治療。
本書總結出慢生活最實用的九大方法: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運動、慢讀書、慢休閑、慢音樂、慢社交。倡導我們現在應該“節奏慢下來”、“效率提上去”、“心態平下來”、“健康升上去”,告訴人們“慢生活”追求的最佳心理狀態是“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慢生活》的推出,是對中國人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反思,同時提倡“慢生活”也是健康、積極和自信的生活態度。
高血壓、高血脂疾病的發生與膳食高熱量、高脂肪和少體力活動密切相關。這就是一本告訴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及關心他們健康的家人們如何營養飲食的書。
本書突出營養飲食方法、突出實用性、保證科學性,提供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科學營養飲食指導。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方法
- 下一篇:金融違法行為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