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控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5: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慢性病防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慢性病是當前人類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因,占總體死亡的80%以上。因此提高慢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家庭、社會和諧發展。自2009年我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啟動后,經過各級專家的反復跟進培訓,我縣醫生的慢病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基層醫療單位的就醫環境和綜合服務也逐步得到了居民的認可,慢病防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慢性病;預防與控制;能力

【中圖分類號】R19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1065-021.慢性病防控現狀

基層目前開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圍繞項目在所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腫瘤篩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等項目工作。慢性病危險因素的監測我縣還未開展。就慢性病防控評估能力看,我縣整體評估能力薄弱,截至調查之日,我縣尚未開展過慢性病防控評估,慢性病工作開展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限制了慢性病評估的有效實施。

從基線調查、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入手,通過開展“家庭主婦培訓班”、“小手拉大手”、“健康一二一”和發放限鹽勺、控油壺等活動對轄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達到預防與控制各種慢病的目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逐步被群眾認識和接受。2.慢性病干預

慢性病干預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手段。慢性病干預的覆蓋面越廣,人群受益率越高,慢性病防控工作效果越好。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發現管理工作開展的遠遠不夠。需要加大慢性病干預工作點,擴大干預范圍,創新干預方式,加強干預力度。我縣慢病工作的開展主要是以國家經費補助項目或自治區科研項目的支持為依托開展。基層目前開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圍繞項目在所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腫瘤篩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等項目工作。

2.1高血壓、糖尿病的干預。各單位對轄區內所有35歲以上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為管理目標人群,并且在以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為契機,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篩查、評估登記建檔管理和隨訪,并制訂了高血壓、2型糖尿病篩查、評估、確診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個案實行一人一病一檔案,每個檔案中有個人信息表、個人體檢表、每次隨訪記錄表等。

2.2精神衛生工作的干預。精神衛生工作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造成的個人、家庭、社會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今年來,針對精神疾病的衛生關注度和防治管理逐漸被納入到慢性病的重要工作范疇。2009年,國家醫改工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納入9類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當中。寧夏地區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自2010年起,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全面納入到疾控工作的常規性工作任務當中。2010年我縣開展實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轄區覆蓋率基本為100%,然而因地區在精神衛生專科的發展上缺少配置,我縣普遍存在專業精神專科醫師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短缺問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未得到有效提高。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的專業人員隊伍并未得到壯大,疾控機構中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的人員普遍缺少專業的精神疾病專業知識,加之諸多的疾病控制工作內容的統攬一身,難以保證精神衛生專業防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總之,慢性病的管理缺少長期的、規范的、具有順暢工作流程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實現慢性病長遠的預防控制管理水平,則需要制定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指南,在如何有效發揮疾控機構工作人員能力和基層百姓的參與性上進行深入思考。

2.3其他。2009年9月,隆德作為寧夏的試點縣,首次開展實施中央補助地方婦女子宮頸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隨后在2010、2011年增加腫瘤隨訪登記、食管癌/賁門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2012年又啟動了婦女乳腺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在項目支持下,推動了一部分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內容的開展,惠及廣大群眾。

較之結核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和免疫規劃工作,隆德縣慢性病防控工作缺乏豐富的經驗、規范化的流程和科學指導的工作規范。慢性病工作涉及內容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健康需求的增多,除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防治外,對于腫瘤防治、營養保健、口腔衛生等健康需求日益增大,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務越來越重。以隆德縣現有的疾控隊伍力量和慢性病防控機構、人員建設現狀來看,滿足人群諸多的慢性病防控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3.建議

3.1政府制定政策,落實防治經費,形成以衛生部門為主,協調各部門共同努力的“大衛生”新格局是關鍵。

3.2發展一支戰斗力強的慢病防治工作隊伍是保障;主動協調好涉及鄉鎮村領導和部門關系外,參與工作的鄉村醫生建立和管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給予一定的補助,形成“大衛生”的局面。

篇2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主管單位: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4-6194

國內刊號:12-1196/R

郵發代號:6-7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是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和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慢性疾病預防與控制的學術性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以及多種數據庫源期刊。

篇3

【關鍵詞】 農村地區;慢性病;防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2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63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百姓生活行為習慣的改變,同時,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水平相對較差,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的預防和控制已成為當前農村地區重點關注的問題[1]。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農村地區慢性病防控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原因,并針對現狀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善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縣海河鎮2010年――2012年篩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563例,女性1336例,年齡29-82歲,平均年齡(64.1±15.5)歲。主要慢性疾病種類有:高血壓、糖尿病、腦出血、腦梗死、冠心病、肺源性心臟病、腫瘤等。病程1-34年,平均病程16.7年,其中512例有手術史。

1.2 方法 主要采取回顧性分析的辦法,對我縣海河鎮2010年――2012年篩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農村慢性病的流行特點以及慢性病預防、控制不善的原因,再通過客觀分析,總結出應對措施。

2 結 果

2.1 農村慢性病的流行特點 ①近三年中,農村居民部分慢性病的發病率雖然低于城市,但其發病的升高幅度高于城市。如1998年與1993年的衛生服務總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城鎮居民在高血壓、糖尿病方面的發病率升高了32%、53%,而農村地區則升高了36%、128%[2]。②患病年齡明顯提前。研究中顯示,農村地區居民病發腦卒中的年齡在35-54歲階段明顯多于過去10年,本組研究中,最小的腦卒中患者為36歲。③農村地區的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的。

2.2 農村慢性病預防、控制現狀 因為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健康意識缺乏、經濟收入低、醫療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因素,農村居民在知曉、預防、治療慢性疾病的水平較低。本組研究顯示,農村地區成年人對于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知曉率分別為22.8%、31.9%,治療率僅為17.3%、21.0%,控制率只有4%、4.9%。

3 討 論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慢性病預防、控制形勢比較嚴峻,存在較多問題,如:存在健康意識缺乏、經濟收入低、醫療保障體系不完善、疾病防治經費投入不足、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對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力度不足、缺乏先進的疾病監測體系和專業的防治人才,因此,農村地區關于慢性病的預防、控制水平明顯差于城市[3]。城市對于慢性的防治控制有著較好的做法,通過開展社區綜合性防治以及管理,目前,我國已有部分經濟發展較好的農村地區,參照了城市慢性疾病管理的經驗,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農村地區的防控疾病模式。例如廣東省中山市的古鎮村,對整個管轄地區進行一次慢性病的基線調查,并據調查資料制定一系列防治規劃、干預方案、監測及評價等措施,形成全民性的慢性病防治體系[4]。

本組研究中,針對我縣海河鎮農村地區慢性病的流行特點,客觀地體現了當前蘇北地區慢性病發病的基本特征及防控現狀,及防治現狀對此,可嘗試制定出筆者總結出以下三點防控對策:

3.1 除充分用好國家下撥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外,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財政扶持,以獲得充足的防治基金,同時,努力完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促進政府基本公共衛生職能的實施,以保障農村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衛生服務機會。

3.2 建立以村為單位,以醫、護、防、村醫為組成人員的慢性病防治責任健康團隊,對轄區進行劃分,實施片區負責制,盡量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疾病防治服務,嚴格落實疾病的發現、隨訪等環節管理,增強責任意識,積極對居民和患者進行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采取宣傳冊、座談、電視廣告等多種途徑,實現慢性病健康知識的普及,努力提高居民的醫學知識掌握程度及增強其保健意識[5]。

3.3 建立農村地區慢性疾病監測體系和完善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措施 利用已建網絡,進一步強化對村級醫生的計算機操作及綜合業務能力的培訓,實現縣、鎮、村三級網絡防治、管理與考核,對患者的資料實現網絡共享,同時,進一步規范做好居民健康檔案的隨訪與管理,以方便對慢性病患者疾病信息的查詢、監測等活動。

總的而言,上述提出的各項對策是否能夠順利在農村實施,并獲得成效,需要在各級公共衛生及醫療機構中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不斷完善慢性病防治理論體系建設,全方位做好農村地區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 胡建平,饒克勤,錢軍程,等.中國疾病經濟負擔的宏觀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7,6(6):56-58.

[2] 李立明,呂筠.中國慢性病研究及防治實踐的歷史與現狀[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8):741-745.

[3] 井珊珊,尹愛田,孟慶躍.農村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就醫選擇行為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2):32-34.

篇4

【關鍵詞】 慢性硬膜下血腫;并發癥;預防

Drill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SONG Zi-wu.Department ofsurger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Mengzhou 4547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ause, in order to impro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rrigation with closed drainage hole occurred in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35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appropriate treatment were cured. Conclusion The attention to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details of the treatment,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作者單位:454750孟州市中醫院外科

慢性硬膜下血腫系頭部外傷后 3周以上開始出現癥狀,鉆孔引流是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首選方法,其手術簡單,創傷小,效果好[1]。2006年 5月至 2009年5月孟州市中醫院外科施行鉆孔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98例,發生并發癥不同程度35例,現分析其出現的原因,總結防治對策,提高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98例,男62例,女36例,年齡 49~86歲,平均68.6 歲。病史 3 周至 6個月,有明確頭部外傷史45例。

1.2 臨床表現 頭痛、頭昏 65例,意識障礙39例,肢體不同程度偏癱45例, 昏迷伴一側瞳孔散大2例。

1.3 影像學檢查 全組均行頭顱CT掃描或MRI掃描確診。單側血腫90例,雙側血腫8例;其中血腫呈高密度3例,低密度45例,等密度或混雜密度50例;血腫位于額顳區30例,位于額顳頂區33例,位于額顳頂枕區35例。血腫量64~144 ml,平均(75.3±22.6)ml。

1.4 手術方法 麻醉選用局麻或全麻。在血腫最厚處稍偏后,作一長約5 cm直切口,撐開,在顱骨上鉆直徑約2.0 cm的小孔,用咬骨鉗擴大到3.0 cm,骨孔緣用骨蠟封閉,硬腦膜懸吊,燒灼硬膜上血管,“十”切開硬腦膜。然后血腫慢性放出后,并用導尿管向血腫腔內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緩慢沖洗,將血液沖洗干凈。術畢在血腫腔內置入引流管,引流管周圍填塞以明膠海綿,逐層縫合。術后患者取頭低腳高位。積極給予抗炎、止血等治療,給予靜脈滴注生理鹽水1 000~15 00 ml/d,一 般用3~ 5 d,引流管放置3~4 d,術后8 d拆線。

2 結果

術后出現并發癥35例,包括繼發性顱內血腫4例,顱內積氣26例,腦脊液漏3例,血腫復發5例,癲癇發作4例,顱內感染1例,心衰1例,其中9例合并多種并發癥。本組治愈90例,其中一期治愈82例,二期治愈8例;未愈7例;死亡1例,死于術后繼發心衰。

3 討論

3.1 血腫復發 本組血腫復發5例,常見的復發因素有:老年患者的腦萎縮,術后腦恢復困難,以及血腫包膜較厚,血腫腔不能閉合:血腫腔的血凝塊或纖維性物質沖洗不砌底有關[2]。預防措施:①術中盡量將血腫腔的陳舊性積血沖洗干凈,如果血腫腔內有固態凝血塊或有新鮮血時,應采用開窗及開顱手術;②對血腫包膜堅厚或有鈣化者應行開顱術予以切除;③術后應采用頭低位、臥向患側、多飲水,不用強力脫水劑,適當補充低滲液體;④腦塌陷嚴重者,可經腦室或腰穿注入生理鹽水促使腦膨起,消滅血腫殘腔。

3.2 顱內積氣 鉆孔引流術后多少會形成顱內積氣,本組發生不同程度積氣26例。分析其發生原因有:(1)鉆孔時空氣進入顱內;(2)沖洗時空氣隨著沖洗液注入血腫腔;(3)切口縫合不嚴密以及引流裝置中的氣體回流到血腫腔中。顱內積氣少量時l周內可吸收,而多量則需1~2個月。對于大量難以吸收的顱內積氣或張力性氣顱的方法是在積氣的最高處鉆孔排出積氣,同時注入生理鹽水填充殘腔[3]。預防措施:(1)沖洗時勿將空氣注入血腫腔;(2)將鉆孔處于最高處,以生理鹽水充滿血腫腔,排出氣體,用明膠海綿填充顱骨鉆孔處;(3)嚴密縫合切口,常規閉式引流。

3.3 繼發癲癇發作 本組共4例,復查頭顱CT發現1例引流管插入腦組織中,2例引流管前端放置于顳部,此3例患者拔除引流管后癲癇未再發作,1例繼發于顱內血腫。4例患者均予德巴金片1片,2次/d,口服2周,隨訪6月未再發作。羅登立等[4]認為術后癲癇發生與血腫包膜刺激大腦皮層有關。作者認為,術后繼發顱內出血和引流管刺激皮層運動中樞是引起術后癲癇發作兩大原因。預防方法:防止術后血腫復發術中鉆孔位置盡量避開皮層運動中樞;引流管不能過硬、過粗;置管時需輕柔,以免刺破包膜,插入腦內。

3.4 腦脊液漏 本組發生 3例,表現為術后引流量200 ~500 ml/d,引流液越來越清亮,性質如腦脊液。發生原因可能為放置引流管時損傷或沖洗時水壓高沖破蛛網膜,使蛛網膜下腔與血腫腔相通。本組 3例術后 7d拔除引流管,引流管切口加縫 1針,3例均無切口腦脊液漏。

總之,作者認為防治慢性硬膜下血腫術后并發癥的關鍵是:術中反復沖洗硬膜下腔;控制引流速度,緩慢放液;置管輕柔,不可過深;嚴密封閉傷口及骨孔。只要注意術中、術后的細節處理,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術后并發癥。

參 考 文 獻

[1] 許慧峰.135例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防治.福建醫藥雜志,2009, 31( 5):66-67.

[2] 祝翠霞,王寶枝 宋光太.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及防護. 浙江預防醫學,2009,3:34-35.

篇5

關鍵詞:信息系統;慢性病;信息化

當今世界已進入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顯。隨著信息化深入各行各業,信息系統在疾病預防控制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按照國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相關要求,北海市應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和“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的監測信息進行收集、管理,監測工作從傳統的工作模式向信息化管理轉變。現對信息系統在北海市慢性病監測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1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通過建立涵蓋廣泛的慢性病監測信息網絡,系統地開展規范、持續的常規監測并結合定期的大規模人群流行病學調查收集信息和管理的一種衛生服務模式[1]。信息系統的使用豐富和規范了慢性病監測信息網絡,提高監測質量和效率,促進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2 信息系統在慢性病監測中的應用[2-3]

目前北海市的慢性病專病監測信息系統都是基于互聯網。各監測點只需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通過瀏覽器就能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訪問系統,使用簡單,易于掌握。

2.1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 “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業務子系統,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組織管理。收集人口死亡信息,為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變化規律提供數據依據。系統涵蓋報告卡管理、漏報管理、統計分析、字典管理等內容,實現信息采集-數據管理-數據利用-信息全過程管理。醫療機構對病例作出死亡診斷后規范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復核無誤后錄入系統。

數據錄入:“死亡卡錄入”界面由個人情況和死亡信息組成,死亡編碼通過關鍵字查詢字典生成。當有必填的數據項漏填或數據格式錯誤時,系統會自動彈出提醒。

數據查詢和審核:在“瀏覽死亡卡”界面,可根據不同條件查詢個案,支持隨時調閱,若有內容更新可即時修改和保存。個案填寫合格后審核通過,若不合格將返回原報告單位訂正。

數據:系統根據一定條件設置功能,選擇一定的查詢范圍后對已錄入個案批量,避免一人多次登記,控制數據的準確性。

統計分析:系統設有定時分析、實時分析、衛統報表統計和質量分析。其中定時分析能進行分地區、分年齡、分時間、分地區死因順位等因素統計,模式多樣,滿足不同的數據需求。

2.2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 “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另一個業務子系統,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組織管理。2015年起,北海市應用該系統進行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高血壓和糖尿病個案的信息收集。

系統包含數據錄入、查詢、審核、和批量導入導出數據等功能。查詢管理界面按數據來源對報告卡進行分類,其中從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傳送過來的病例標紅,提示需進一步補充完善心腦血管個案的死亡信息。系統支持數據批量處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批量導入數據功能需下載模版按要求編輯好格式;批量導出數據能使信息在系統的約束外進行更多的靈活處理,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

2.3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 “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由廣西腫瘤防治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開發和組織管理,收集惡性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良性腫瘤的病例信息。

系統界面結構清晰,錄入時解剖學部位和形態學編碼由字典智能識別并通過確認填寫,保存時自動檢測數據邏輯性并跳出相應提示。查詢管理界面按報卡完整性分為待整理卡、發病卡、死亡卡等,支持修改、刪除、合并和,支持隨訪信息的后續跟進。

3 信息系統在慢性病監測中的應用效果[4-5]

3.1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傳統的信息處理模式以人為主體,效率低、錯誤率高。信息系統的應用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為環節,復雜的信息處理都交給計算機來做,控制了數據的邏輯性與指標的一致性,提高了數據質量。個案的快速查詢和自動生成報表,避免了手工查找與統計的繁瑣,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實現動態監測,提高管理水平 慢性病經由系統報告,很快就能從網絡傳送到各級平臺,反饋及時,信息靈敏。衛生行政部門和報告單位通過系統就能了解工作開展情況,掌握監測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改變了慢性病監測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水平。

3.3整合資源,實現共享 系統會將不同地市報告的居民死亡個案信息、慢性病個案信息根據戶籍地自動推送到個案屬地,實現各地合作和資源共享。 “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平臺能提供最完整的居民死亡信息,自動推送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信息到“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及補充腫瘤死亡病例,很大程度減少了另兩個系統的漏報,能有效促進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重點慢性病報告工作,提高數據的科學性和完整性。2015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 、“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和“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分別登記報告個案8784例、5909例和2996例,推送心腦血管疾病等重點慢性病死亡信息416條,為“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補充腫瘤死亡病例307條。

4 結論

信息系統給慢性病監測工作帶來很大便利,但平臺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和持續性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度上,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應根據國家關于信息化建設技術規范的統一要求,整體規劃和制定信息平臺的成長目標,逐步實現和完善系統功能,在各專病系統之間創建數據接口,支持數據共享,減少相同信息的重復錄入,優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力成本;廣度上,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應逐步與醫院、社區的慢性病管理信息平臺相對接,實現數據交流,將分布的人群疾病信息塊有效地連接和整合起來,使監測信息更完整準確,為慢性病防控決策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龔懷宇.國內外慢病監測管理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0,7(6):24-25.

[2]楊雷,賀媛,袁延楠,等.北京市癌癥早診早治信息平臺建設初探[J].中國腫瘤,2015,24(7):535-538.

[3]婁培安,余加席,張雷,等.居民健康檔案和慢性病信息系統的開發[J].中華全科醫學,2010,8(6):748-750.

篇6

關鍵詞:慢性病、基層、防治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人均期望壽命的不斷延長,許多慢性病的發病與死亡也在不斷增加,這對公眾的健康帶來了許多挑戰.有統計顯示,目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國居民總死亡的構成已上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負擔中所占比重甚至達到了70%,嚴重影響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是由于地理、資源、人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占總人口數很大比例的農村人口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就顯得比較單薄,基層農村的慢性病發病與城市不盡相同,了解基層慢性病防治特點,為基層地區衛生機構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參考[1]。

1.危害

1993-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速度為9%,心腦血管疾病作為慢性病最主要的疾病其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則是17.3%,每年全國惡性腫瘤患者花費的醫療費用約有1 000億人民幣,農村慢性病患者住院一次至少要花費掉農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我國每年有1000余萬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在慢性疾病與貧困之間惡性循環。總總跡象與數據都表明我國已經進入慢性病的高負擔期,慢性病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負擔,對我國的公共衛生問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戰[2]。

2.基層慢性病防治存在的問題

2.1慢性病防控意識淡薄

雖然基層的衛生機構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泛,但基礎設施、人才資源以及環境等因素與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縱觀總體基層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不夠樂觀,在許多方面都有不完善之處。比如有些衛生院只顧及創收、增加營業利潤,而忽視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有些單位雖然有宣傳的展板、圖片與資料,但具體的防控內容空洞,這些都是慢性病防治意識淡薄的表現。

2.2政策落實不夠到位

早在“一七五”國家就對慢性病的防治有部署,但是當前我國慢性病防控的法規、政策等都還處于發展階段,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具體的落實階段沒有腳踏實地地去做,政府以及相關單位也只是從宏觀上給予指導,欠缺具體、細化的方法。

2.3基層經費籌集難度大

慢性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期間需要患者長期服藥、有人員監測與檢查,盡管“新農合”在基層的廣泛覆蓋,但并不能全額報銷所有的費用,患者自己承擔的費用依舊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也就需要基層地區的經費籌集。尤其是西部欠發達地區以及偏遠、欠發展的農村地區,經費籌集機制并不完善[3]。

3.對策

3.1全面強化意識

無論是領導還是慢性病防治的基層人員都應該重視這項工作,轉變陳舊觀念,認識到防病的新形勢,將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看待成傳染病防治一般,當然慢性病的防治也需要從多方面角度控制,例如標準體重、體育鍛煉、膳食結構、營養與飲食等方面。

3.2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慢性病的形成與發生并不單一,而是許多因素錯綜復雜交替在一起。對于相對落后、經濟文化欠發達的的基層地區利用書本信息進行衛生宣教比較有限,那么應用電視、手機等宣傳方式會讓居民以及患者更容易理解。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讓居民或者患者主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停止與轉變有害于健康的行為,這是一項簡單、節省人、財、物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3.3加大投入力度

基層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人員往往是臨床醫生,對于臨床知識掌握地非常豐富,但是對于預防知識卻相對欠缺。除了政府方面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當地政府也要充分認識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從財力、物力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國家層面對于偏遠地區的政策與支持應該更加重視,只有將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從基層做起,以點帶動面,基層慢性病的整體防治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4]。

慢性病的防治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各個基層地區的地理、人文與經濟不盡相同,慢性病的發病特點也不同,決定了其防治工作的不同。各個基層地區認識自身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政府部門加強重視、加大投入,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基層工作人員腳踏實地,一起共同為基層慢性病防治工作努力。

參考文獻:

[1]紀艷,張冬梅,汪長如等農村地區慢性病流行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9:2147-2149.

[2]趙淑軍,彭江榮,蔡恒慢性病流行現狀與基層防治對策[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3,01:55-57.

篇7

2016年,移動醫療依舊熱度不減。

不同的是,更多企業將目光轉向了慢性病醫療健康管理領域。

8月27日,在由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創業黑馬集團承辦、《支點》雜志社協辦的第30期“光谷?青桐匯”移動醫療專場上,從事慢性病管理的邁德同信(武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德科技”),引發投資人熱議。

講述人 邁德科技綜合部經理唐甜

項目概況

邁德科技2011年成立,注冊資金1200萬元,是位于武漢光谷生物城的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定位于做慢性疾病防控和管理的產業生態建設者。慢性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當前慢性病患者高達2.6億人。

最初,邁德科技是一個面向基層醫生和患者的在線醫學教育產品和信息服務互聯網平臺。一方面,收錄糖尿病、甲狀腺、腎病、腫瘤等慢性病領域權威專家的臨床經驗和案例;另一方面,集聚慢性病領域的權威專家,以線上授課的方式,培訓基層醫生和患者在慢性病領域的專業知識。主要產品有醫師助手、空中課堂等慢性病教育軟件,以及多種慢性病治療和防控書籍,醫生和患者主要通過付費方式購買。

目前,在慢性病移動醫學教育的基礎上,公司為基層醫生和患者用戶提供慢性病防治相關的實體產品。因為基層醫生在管理患者的過程中,可發展患者購買邁德科技的快消品和醫療器械;而患者也可自行在線上或線下購買產品。快消產品主要有低糖衛士、清吟衛士、足浴燈等,大部分是自主研發。醫療器械除了基層醫療健康管理一體機是自主研發外,其他都是的世界500強企業產品。邁德科技有12項專利、13項軟著、13項注冊商標。

未來,公司還將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基層醫生為患者開的處方,患者瀏覽的醫學知識及購買的產品,都會有大數據積累。這樣就能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為他們提供精準的個性化診療方案。

總的來說,邁德科技通過權威專家吸引種子醫生,種子醫生吸引優質患者,優質患者再影響患者圈,從而實現銷售慢性病防治產品和醫療器械的目的。

市場情況

2016年上半年,邁德科技醫生用戶29316人,患者用戶389286人,營業收入1617.18萬元。其中,實體產品銷售占營業收入的30%以上。這說明,醫患教育直接推動了實體產品銷售。今年預計營業收入可突破5000萬元,實體產品銷售可占營業收入的50%。

融資需求

邁德科技已經過了兩輪融資,第一輪融資金額為1408萬元,第二輪融資金額為1780萬元。第三輪融資需求為3000萬元,出讓10%股權。

投資人點評

需要把C端生意做成更多B端生意

陶天宇 創業黑馬投資學院投資人關系經理

邁德科技的技術含量很高,有自己的研發團隊,研發的產品很有價值。雖然現在慢性病管理的產品很多,但大多數都是國外產品。在中國的醫療創業項目里,具有專利技術的臨床藥物產品,是比較寶貴的資源。

邁德科技所選的路徑也很好。主要通過線上和醫生的導流,帶動線下快消品和醫療器械的銷售,后期還會做一些慢性病系統化管理的增值服務,前景非常不錯。不過,在導流吸引患者用戶方面,還要有更多的途徑,如何把C端的生意做成更多B端的生意,比如和醫院、健康公益組織等渠道進行合作,就能吸引更多患者用戶。

還得加大自主研發力度

陳磊明 天使匯武漢首席代表

邁德科技最大的優勢在于點抓得非常好,慢性病確實是移動醫療的重點。但是,邁德科技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產品其實并不多,大多數產品是商生產的。邁德科技的產品做得還不錯,只是毛利率很低。慢性病這么大的市場,邁德科技去年全年的營業收入也就1000多萬元,其實并不算多。從這點來看,邁德科技的3000萬元融資,估值有點過高。

如果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的知識產權,那么邁德科技被復制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因為自主研發的產品和技術能形成行業壁壘。而且,當產品足夠好,再去做運營和推廣,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邁德科技還得在自主研發產品上多下些功夫。

對患者的黏性有待增強

吳芹芹 深圳追夢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

和其他疾病一樣,慢性病的診療也分為診前、診中和診后。從慢性病患者的角度來說,邁德科技主要涉及的是診后的管理環節。

慢性病的管理周期很長,大部分患者能夠久病成醫。社會上有很多提供健康知識的平臺,所以邁德科技對患者的黏性不夠強,發展得也不夠好。再加上很多慢性病管理方面的知識,在電視、視頻里也能看到。所以,邁德科技針對慢性病患者的教育,并不足以讓他們產生很強的依賴性。

篇8

關鍵詞:慢性病;傳染病;防治知識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078-01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進的基礎。為進一步了解雙塔區城鄉人群傳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為今后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及為制定健康教育干預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為了了解某社區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現狀,對該社區2014年度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效果進行評價,給今后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我們進行了本次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本社區500名普通居民,對其進行調查研究,本次接受調查的居民中,男性共300人,女性共200人,年齡為18一75歲不等,平均年齡為(30.0±5.0 )歲。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結核病防治知識結構性問卷,由調查研究人員對隨機抽取的流動人口人群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對象自行填答。調查人員收集的調查問卷由疾控中心統一閱卷,進行統計,由疾控中心保存資料并做出分析。計算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對我縣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進行科學評價。

1.3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以傳染病嘴核病、艾滋病、乙肝、流行性出血熱)、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得相關防治知識為主,現場30 min獨立完成。知曉率以答對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比值計算。

1.4 數據處理

統計分析采用SPSS11. 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對樣本率進行X2檢驗。傳染病、慢病知識1張卷,各10題,分別統計知曉率。知曉率=(回答正確題數÷急人題數)X 100%。

2 結果

城鄉居民知曉率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92份。有效回收率98.4%。傳染病和慢性病相關防治知識知曉率分別為73. 5%和62. 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1.4 , P> 0. 01)。

2.1 知曉率與地域

傳染病知曉率城市和農村分別為74. 3%和74. 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 25, P>0.05);慢性病知曉率城市和農村分別為63. 8%和64. 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 53, P> 0. 05 )。

2.2 知曉率與性別

男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為66.32%,女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為67.44%,女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高于男性居民知曉率,但無明顯的差別。

2.3 知曉率與年齡

知曉率最低的為15歲一25歲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45.6% ; 45歲55歲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最高,為72.70%.達到慢性病防控示范區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人群為35歲一65歲年齡段人群。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城鄉居民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慢性病知識知曉率;住院患者及家屬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也明顯高于慢性病知識知曉率。住院患者及家屬傳染病和慢性病相關防治知識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城鄉居民。

3.1 不同因素使知曉率偏低的原因

農村基礎醫療條件差,面對面地講解健康教育知識對醫務人員要求較高,專業人員相對不足。居民文化水平較低對自身健康認識不足,防控工作與居民貫徹配合做得不夠;患者

不同的文化程度及經濟收入使其對慢性病知曉率不同。住院患者及家屬對傳染病和慢性病相關防治知識知曉率比城鄉居民要高,這與醫院的特殊環境、接受信息的頻度及患者的主動認知態度與醫務人員的宣傳、環境的感受等因素有直接關系,特別是醫院這個特殊領域在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比其他行業更具有力條件,是傳播健康知識的一個重要場所。15歲一25歲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較低的原因為:一是這部分人群正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習、工作方面;二是這部分人群精力旺盛,往往不注重自身的健康。

3.2 提高傳染病和慢性病知曉率的方法

目前媒體的宣傳尚薄弱,建議加強廣播、電視、報紙等社會媒體的宣傳,由政府和行政機構加強協調溝通,建立長效機制。此外健康教育宣傳品具有專業、準確、系統的優勢,調查中有居民認為健康教育宣傳品是一種較好的獲得衛生知識的途徑,它的針對性比較強,因此在今后的傳染病與流行病防治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宣傳品的作用,使之與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形成有益的補充。

重視特殊群體傳染病與流行病知識宣傳,例如學生、流動人口和勞教人員等,應根據群體特征因材施教才更有效果。學校教育可以青少年認知水平調研為基礎,有針對性地編寫一套由淺入深,從中小學至大學,融知識性、科學性、可讀性和地方性為一體的健康教育教材,并配備疫情信息的教參,并培訓師資。流動人口聚集的地方可根據他們的作息時間、娛樂愛好有針對性的在戶外電影放映前播放健康教育宣傳片,或者進行一些融宣傳教育和娛樂為一體的文藝會演等方式,增強宣傳效果。

無論是城鄉居民還是住院患者及家屬其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均高于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提示在今后工作中要特別加強對慢性病知識的宣傳力度。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在對居民進行健康檔案建檔以及對慢性病患者的隨訪管理過程中,醫務人員應熟練掌握專業知識,熱情服務,耐心全面地宣教,把大量的慢性病相關醫學知識、健康理念傳授給服務對象,讓群眾掌握一定的慢性病防治知識,自覺地采納有益于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相關知識,對人們自覺防治慢性病有重要意義。各個部門配合醫療機構,積極進行傳染病與流行病的健康教育宣傳工作1;l。公眾整體健康知識的提高對于預防結核病有積極的作用,因傳染病與流行病的流行控制較為困難,因此各級部門應積極配合醫療單位的相關宣傳與教育工作,使傳染病與流行病防治講座普及到鄉鎮,提高農村人口的傳染病與流行病知曉率。

健康知識知曉率是“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效果指標之一,只有將教育與環境支持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健康教育的作用,應重視環境對個體掌握知識和形成健康行為的影響,合理分配衛生資源。構建有視聽、咨詢、觸摸自動查詢的“望、聞、問、切”等形式多樣的宣傳陣地。

4 結語

總之,提高城鄉居民的衛生知識和整體素質,從而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防止傳染病或慢性病傳播,把傳染病傳播的風險降到最低是當前刻不容緩的工作。對城鄉居民衛生知識宣傳教育的干預工作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慢性病;危險因素; Logistic回歸分析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加劇,醫藥高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以及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慢性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問題[1]。慢性病的病因不像傳染性疾病那樣確定,往往是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素相互關聯,共同依存。慢性病的預防控制是一項新興的衛生事業,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疾病譜的變化和疾病防治戰略的轉變,這項工作將顯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寧夏城市社區居民慢性病危險因素,為慢性病的預防控制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寧夏四個區市(石嘴山、吳忠、中衛、固原市)年齡大于15歲的社區居民。

1.2 方法 本研究按照等容量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樣本。第一階段是按照寧夏的行政區劃進行分層抽樣,第二階段綜合社會經濟、人口構成等指標每個區統一抽取3個街道,每個街道抽取2個居委會,以住戶為樣本單位,每個居委會抽取50戶做為調查樣本。采用自行制定的調查表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入戶調查。

1.3 調查內容 采用問卷的形式,問卷內容根據寧夏實際情況自行設計,包括家庭成員一般情況調查表和15歲及以上家庭成員健康影響因素表。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1)社會人口學特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職業、醫療保障形式等);(2)當年自報慢性病患病情況;(3)行為特征(吸煙、飲酒、飲食習慣、健康體檢等)。

1.4 有關概念的定義 (1)慢性病:①調查的前半年內,經過醫務人員診斷明確有慢性病,包括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等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②半年以前經醫生診斷有慢性病,在調查的前半年內時有發作,并采取了治療措施如服藥、理療等。以上二者有其一者,即認為患慢性病。(2)肥胖:根據2003年衛生部疾病控制司規定BMI值≥28為肥胖。(3)吸煙:有吸煙史且吸足100支煙(美國CDC)。(4)飲酒:最近1個月酒精攝入量超過1.5kg白酒。(5)體育鍛煉:每周鍛煉不足3次或每次持續時間少于30min(WHO)為缺少體育鍛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0雙輸錄入,經核查錄入無誤并通過邏輯檢查后,使用SPSS11.5軟件進行不同人群患病率的χ2檢驗及非條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歸模型的分析。

2 結果

2.1 社會人口學特征 本次調查了2487名居民,性別構成男性1274人(51.2%),女性1213人(48.8%)。調查地區的年齡分布在25~34歲、35~44歲和≥65歲的人口分別為564人(22.7%)、474人(19.1%)和486人(19.5%)。文化程度結構中,文盲半文盲居民349人(14.0%),小學居民331人(13.3%),初中居民 793人(31.9%),高中、技校居民468人(18.8%),中專居民176人(7.1%),大專居民231人(9.3%),大學及以上居民139人(5.6%)。婚姻構成中,未婚居民300人(12.1%),己婚居民2057人(82.7%),離異居民24人(0.9%),喪偶居民106人(4.3%)。

2.2 不同人群慢性病患病情況比較 見表1。寧夏調查的社區中居民自報患慢性病的人數為339人,慢性病患病率為13.6%。在家庭入戶調查時,對家庭應答者進行居民自報慢性病患病率的調查,主要了解不同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的情況。表1 不同人群慢性病患病情況比較

2.3 慢性病患病率的單因素χ2分析結果 見表2。此次研究調查了與慢性病可能有關的14個因素,經χ2檢驗寧夏城市慢性病患病率在民族、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醫療保障形式、工資水平、肥胖和參加體育鍛煉等9個因素上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慢性病患病率的單因素χ2分析結果

2.4 居民自報慢性病構成 慢性病主要疾病構成包括循環系統疾病65.57%、內分泌系統疾病15.48%、消化系統疾病7.49%、呼吸系統疾病4.49%、運動系統疾病3.89%、損傷中毒1.24%、其他1.84%。

2.5 慢性病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見表3。 基于以上單因素分析的基礎,研究將進一步采用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模型,分析多個因素對慢性病患病率的影響。以“是否患慢性病”為反應變量, 以民族、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等做為自變量。并在納入標準為0.05和排除標準為0.10的水準下篩選自變量。篩選出來3個影響因素分別為肥胖、年齡和民族。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病患病的危險增加。肥胖患者和漢族增加了慢性病患病的危險。表3 慢性病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及衛生事業的發展,急性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水平正逐步上升,死亡水平居高不下,慢性病負擔不堪重負,其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嚴重。因此加強慢性病的綜合防治已刻不容緩,如能積極開展疾病預防工作,降低患病率水平的可能性是肯定的,而且效果也會相當可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寧夏城市社區居民健康的慢性病依次是循環系統疾病(65.57%)、內分泌系統疾病(15.48%)、消化系統疾病(7.49%)、呼吸系統疾病(4.49%)等,與一些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3]。

通過單因素的χ2檢驗分析發現寧夏城市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在民族、年齡構成、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醫療保障形式、工資水平、肥胖和參加體育鍛煉這9個因素上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漢族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回族,肥胖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較正常者高,喪偶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最高,這與高年齡有關,文化程度和職業與慢性病患病率的關系呈現低文化層次,以及離退休人員患病率較高與1998年全國及寧夏城市調查結果一致,可能與老年離退休人員和無業、失業中低文化層次所占比例高有關。醫療保障形式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最高,這有可能與該人群大多為戶籍人口,與其年齡結構、職業有關。工資水平中較高工資水平的居民比低工資水平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可能與生活行為、飲食習慣等原因有關。缺乏體育鍛煉的居民較不缺乏體育鍛煉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可能與體育鍛煉能夠提高人體抵抗力,增強體質有關。

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影響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險因素是年齡、民族和肥胖。也就是說,慢性病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其中年齡和肥胖對慢性病的影響與其它文獻報道結果相同[4-5],漢族較回族慢性病患病率高。

影響居民慢性病患病最大的危險因素是年齡和肥胖,其次是民族。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器官逐漸老化,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減弱,機體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另外年齡越大,暴露于危險因素的時間就越長,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因此應加強對老年人的慢性病的防治。肥胖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糖尿病高度相關,可引起關節痛、消化不良和氣喘,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因此,肥胖能增加慢性病患病危險,這與國內外有關報道是一致的[6]。寧夏是回族的聚集地,回族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吸煙、不喝酒等使慢性病患病危險降低,因此漢族慢性病患病率較高。

參考文獻

1] 林延君,卞鷹.居民失能相關健康狀態評價[J].中國衛生經濟,2004,23(25):37-39.

[2] 費小兢,馬菊萍,華雪濤,等.吳縣市慢性病現患情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2(10):34-35.

[3] 顧凱,史方,李建新,等.上海市主要慢性病患病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3(12):112-115.

[4] 高霞,張菊英,王敏,等.四川省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07, 34(20):3821-3822.

篇10

同時陳竺也指出,慢病是“社會傳染病”,慢病防控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如果控制不好,未來二三十年,全球將呈現慢病“井噴”態勢,應高度重視導致慢病的社會決定因素。

美國華盛頓大學Elanan Uretsky在題為《成功的風險》一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慢病在中國城市男性尤其成功男性和政府官員中盛行,與社會因素導致的危險行為關系密切。(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11,26:212)

盡管許多人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但卻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醫生憑專業醫學知識不能應對慢病的浪潮,傳播慢病的知識不足以改變行動。降低慢病的風險更需要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轉變。Uretsky提出,中國人需要重新定義什么是工作和什么是健康的工作場所,干預措施應針對群體,而非對某一個體進行教育。

現狀

“關系”與“應酬” 中國慢病的危險因素

“關系”和“應酬”這兩個概念,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陌生。在市場經濟時代,“關系”和“應酬”意味著要頻繁地參與吸煙、喝酒、暴食等活動以及光顧娛樂場所等。這些行為在為人們贏得成功事業的同時,也將身體健康置于摧枯拉朽之境地。

Uretsky對我國一些成功人士和政府官員進行觀察后發現,中國人的典型工作日為非正式結構,主人邀請客人共進午餐和晚餐,晚餐后娛樂并進食夜宵。為了相互交流和表示尊敬,主客之間少不了互敬香煙。盡管很多男士不愿意頻繁地去應酬,但他們沒有反抗的余地。俗話說,無酒不成宴,無宴不成事。對于每一個渴望“成事”的人來說,應酬必不可少。換言之,中國人中慢性疾病的流行是一種政治經濟現象。

Uretsky提示,許多疾病的流行與性別和職業強烈相關,我們需要認清社會風險在推動危險行為中的作用。60%的中國男性吸煙,而女性吸煙者僅5%,35~44歲的男性吸煙者比例最高。換句話說,全球1/3的吸煙者為中國人。對于不適當飲酒的工作期男性,腦卒中等慢性疾病風險顯著增加。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人并未充分關注慢性疾病。盡管許多人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但卻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懂得如何預防慢性疾病。

陳竺:要像重視GDP一樣重視慢病防控

我國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結果顯示,慢病成為城鄉居民死亡主因,腦血管病、惡性腫瘤是我國前兩位死亡原因,分別占死亡總數的22.45%和22.32%,第三、四位是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臟病。慢病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比例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惡性腫瘤死亡率屬于世界較高水平,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

據估計,目前我國心血管病(CVD)2.3億人,其中高血壓至少2億人,腦卒中至少700萬人,心肌梗死200萬人,心力衰竭420萬人,肺心病500萬人,先心病200萬人。1/5的成年人患CVD。全國每年300萬人因CVD死亡,占總死亡原因的41%。去年年底,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等報告,中國已有超過9 200萬糖尿病患者,此外尚有約1.5億中國人處于糖尿病前期。

除了人員傷亡,慢病對經濟的影響也令人震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5~2015年,中國、俄羅斯和印度3國因慢性疾病所致的國民收入累計損失超過1萬億美元,3國的損失依次為5 580億美元、3 030億美元和2 370億美元。

正如陳竺所說,各國政府應該像重視國民生產總值(GDP)一樣重視慢病防控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降低發病率;堅持早發現,減少經濟負擔;堅持以人為本,提高生活質量;堅持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

行動

慢病聯盟提出首要干預措施

5項措施 10年可避免千萬死亡

為了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柳葉刀慢性病行動小組和慢病聯盟整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提出了5項應對慢病危機的首要行動和5項首要干預措施,前者包括領導力、預防、治療、國際合作以及監督和問責制,后者包括控制煙草使用、限鹽、改善飲食和體力活動、減少酒精攝入以及基本的藥物和技術。(The Lancet.2011年4月6日在線版)

慢性病行動小組和慢性病聯盟共同指出,近年來全球的慢性病負擔不斷增加,嚴重阻礙了全球發展目標的實現,如減少貧困、健康平等、經濟穩定和人身安全等。

慢病行動小組和慢病聯盟的目標是:至2040年,全世界基本實現無煙環境,即使用煙草者應

選擇上述干預措施的理由是它們有助于促進健康、具有費用效益、實施成本較低,且從政治上或經濟上均具有可行性。在這些措施中,最緊迫的任務是控煙。

醫生戒煙帶動社會吸煙水平下降

吸煙是所有慢病的危險因素,參與各種慢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煙草生產國、銷售國和受害國,每年有約100萬人死于吸煙相關疾病,特別是中國醫生的吸煙率達40.7%,這與我國社會發展進步極不相稱。作為《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履約國,我國在控煙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不樂觀。

2009年5月22日,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衛生部等聯合印發了《關于2011年起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全面禁煙的決定》,向全國醫師提出聯合控煙倡議。

據中國醫師協會道德建設委員會總干事石麗英介紹,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醫生吸煙比例高達40.7%,而英國是2%,美國是9%,經驗證明,醫生吸煙率高,意味著整個社會的吸煙狀況處于較高水平,只有在醫生吸煙率下降之后,整個社會的吸煙水平才會進入下降軌道。這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醫師在全社會煙草控制方面所擁有的獨特作用。而隨著我國近30年來醫學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無論醫療硬件和診療水平同歐美發達國家的距離都在大大縮短,我們應當更加積極參與到國際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對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對倡議內容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在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上,我國尚未發出過強有力的聲音,而與此同時我們一直在做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到了讓國際社會都知道我們所承擔的責任和努力的時候了。

中國行動:多學科協作防治慢病

2010.10

2010年10月 糖尿病與心血管病診治中心成立

完成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學科建設,是從掌握疾病的發生規律到防控轉化層面上的一次重大戰略轉型,從“對疾病的治療”過渡到對其“發病危險因素的控制”,實現心血管疾病工作重點“前移”和“下移”。

2011.5.11

2011年5月11日,中國糖尿病綜合管理項目啟動

該項目為期5年,首先對全國500名中青年骨干醫生進行糖尿病防控全方位培訓,再由骨干醫生向1萬名基層醫生“傳遞薪火”,并在全國選擇部分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開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動,實現糖尿病“防治結合,關口前移”。

20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