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防治策略范文

時間:2023-10-24 18:0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慢性病的防治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篇1

關鍵詞: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新策略;新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的起因是機體組織細胞遭受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攻擊,這是一種能持續慢性發展、具有隱匿性的傳染性疾病。近幾年來不少醫學研究者通過利用治療性疫苗或蛋白酶抑制劑或聚合酶等,聯合聚乙二醇-IFN、RBV組成"三聯"治療,并加大對此治療方式的臨床試驗研究,發現這是一種能夠有效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新方法,這位未來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 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主要靠血液進行傳播,具有隱匿性、持續慢性發展等特點。機體遭受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將會導致肝臟纖維化和局部出現慢性炎癥壞死,少數患者會發展為肝硬化疾病或者是肝細胞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

劉某,男,30歲,未婚。2013年12月來本院就診。根據患者描述,最近一段時間感覺人特別容易疲勞,吃東西沒什么胃口,腹部總是有脹脹的感覺,頭暈乏力,尿液顏色呈黃色,且最近睡眠不佳,肝部有輕度觸痛。曾去醫院就診,吃過一些治療藥物,未見起效。

2 當代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面臨的挑戰

雖然大多數患者在經過標準治療后均已得到治愈,然而也存在少數患者未能獲得痊愈,這無疑為當代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針對初始治療無應答或者是治療后復發的患者制定相關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嚴格執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慢性丙型肝炎不能得到治愈的患者數量。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存在多種影響療效的可預測或不可預測因素,使得患者對治療產生不同的反應[2]。由此可見,通過運用單一的治療方式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近幾年來,有關研究表明,如果是低病毒載量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能夠得到治愈,一般延遲應答或者是高病毒載量的患者很難達到治愈的效果。原因就是他們對治療應答的反應存在差異。因此,醫療人員在早期治療時應根據治療結果來進行遠期預測,并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指導臨床治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3]。

3 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3.1利巴韋林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是當今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策略 利用利巴韋林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用藥方案將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帶進了新的領域,標志的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新時代的到來[4]。該聯合用藥策略具有如下特點:①血藥濃度平穩且半衰期較長;②聚乙二醇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機體產生抗原抗體反應,避免了由于抗IFN抗體的產生使得普通IFN治療失敗;③降低了體內蛋白酶對藥物的降解速度;④藥物集中在肝臟和血液中,因此在用藥時可固定劑量。有關研究結果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種能夠治愈的疾病。患者在經過標準治療后,3年內可維持完全應答,在臨床上這是一種治愈的現象。目前利巴韋林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是當今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策略,其治療方案為:對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療40w,治療中可適當使用1000~1500mg利巴韋林輔助治療;對基因2型和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療20w,治療中適當使用400mg利巴韋林輔助治療。經治療后,所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獲得SVR,3年內可維持完全應答。

3.2應答指導的個體化治療標志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進入新時代 目前,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標準方法是通過借助聚乙二醇與利巴韋林聯合使用,來實現治愈患者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基因制定相適應的治療方案[5]。①由于宿主的年齡、病毒載量、基因型以及對藥物的敏感性的不同,而使得患者對治療產生不同的應答;②根據基因型確定合適的治療療程,以防延緩應答的患者出現復發的現象。一般通過采取早期應答模式能夠有效對患者進行長期的預測治療,由此可見,在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時可以應答指導的個體化治療為指導,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6]。治療療程的合理化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復發率,提高臨床療效。對任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可采用這一策略,并對患者進行適當的管理和評價,以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治愈率。應答指導的個體化治療策略充分體現了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個性化和規范化,標志著我國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水平的提高[7]。

3.3聚乙二醇聯合STAT-C是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新方法 目前還存在不少慢性病型肝炎患者未能對治療做出準確的應答,且治療后出現復發癥狀,這就要求相關醫療人員加大對有效抗病藥物的研發力度,爭取早日緩解患者的痛苦。隨著有關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臨床試驗研究的增多,使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增大,標志著在治療慢性丙型肝炎上又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8]。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利用治療性疫苗或蛋白酶抑制劑或聚合酶等,聯合聚乙二醇-IFN、RBV組成"三聯"治療來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酶抑制劑等均屬于新型藥物,其中聚乙二醇-IFN與蛋白酶抑制劑以及RBV聯合治療已經取得了成功的試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預計在3年內能夠在臨床上得到廣泛使用,此新型治療方法將療程縮短為20w,且每位患者均能得到治愈。相關醫療人員在接下來的幾年會加大對其他的聚合酶抑制劑的臨床試驗研究力度,以研發出更多的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藥物。

4 討論

隨著慢性丙型肝炎的發病率的增加,使得患者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產生無應答率增加,患者未出現應答就必須停止用藥,這嚴重影響到了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相關醫療研究者必須加大對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重視程度,明確分析造成病變的原因等。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不僅要清除機體血清內的病毒,還應清除肝細胞內的病毒。也就是說需要相應的T細胞功能恢復其對應功能,才能確保機體組織細胞在遭受到病毒攻擊時能夠持久應答。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有很多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方法和策略,但是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患者會伴隨著其他的癥狀,如肝硬化、重疊HIV等,使得研發新型治療方法和策略勢在必行,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工作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謝玉梅,李冰,馬力,等.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術后抗病毒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2,9(05):63.

[2]張斌.益氣涼血解毒化瘀法對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15(5):24.

[3]魏欣,謝玉梅,陳琳,等.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級"及聚乙二醇干擾素-2a聯合利巴韋林的抗病毒治療[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5(18):34.

[4]張斌,薛博瑜.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近況[J].山東中醫雜志,2012,1(9):7.

[5]劉芳,劉劍,劉燕玲,李兵順.復發型丙型肝炎的分析與探討[J].疑難病雜志,2010,4(12):12.

[6]車念聰,付修文,高連印,等.北京地區慢性丙型肝炎中醫證候學研究及辨證分型的初步調查[J];北京中醫,2011,10(32):9.

篇2

【摘要】慢性病是當前人類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因,占總體死亡的80%以上。因此提高慢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家庭、社會和諧發展。自2009年我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啟動后,經過各級專家的反復跟進培訓,我縣醫生的慢病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基層醫療單位的就醫環境和綜合服務也逐步得到了居民的認可,慢病防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慢性病;預防與控制;能力

【中圖分類號】R19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1065-021.慢性病防控現狀

基層目前開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圍繞項目在所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腫瘤篩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等項目工作。慢性病危險因素的監測我縣還未開展。就慢性病防控評估能力看,我縣整體評估能力薄弱,截至調查之日,我縣尚未開展過慢性病防控評估,慢性病工作開展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限制了慢性病評估的有效實施。

從基線調查、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入手,通過開展“家庭主婦培訓班”、“小手拉大手”、“健康一二一”和發放限鹽勺、控油壺等活動對轄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達到預防與控制各種慢病的目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逐步被群眾認識和接受。2.慢性病干預

慢性病干預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手段。慢性病干預的覆蓋面越廣,人群受益率越高,慢性病防控工作效果越好。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發現管理工作開展的遠遠不夠。需要加大慢性病干預工作點,擴大干預范圍,創新干預方式,加強干預力度。我縣慢病工作的開展主要是以國家經費補助項目或自治區科研項目的支持為依托開展。基層目前開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圍繞項目在所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腫瘤篩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等項目工作。

2.1高血壓、糖尿病的干預。各單位對轄區內所有35歲以上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為管理目標人群,并且在以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為契機,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篩查、評估登記建檔管理和隨訪,并制訂了高血壓、2型糖尿病篩查、評估、確診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個案實行一人一病一檔案,每個檔案中有個人信息表、個人體檢表、每次隨訪記錄表等。

2.2精神衛生工作的干預。精神衛生工作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造成的個人、家庭、社會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今年來,針對精神疾病的衛生關注度和防治管理逐漸被納入到慢性病的重要工作范疇。2009年,國家醫改工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納入9類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當中。寧夏地區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自2010年起,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全面納入到疾控工作的常規性工作任務當中。2010年我縣開展實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轄區覆蓋率基本為100%,然而因地區在精神衛生專科的發展上缺少配置,我縣普遍存在專業精神專科醫師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短缺問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未得到有效提高。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的專業人員隊伍并未得到壯大,疾控機構中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的人員普遍缺少專業的精神疾病專業知識,加之諸多的疾病控制工作內容的統攬一身,難以保證精神衛生專業防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總之,慢性病的管理缺少長期的、規范的、具有順暢工作流程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實現慢性病長遠的預防控制管理水平,則需要制定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指南,在如何有效發揮疾控機構工作人員能力和基層百姓的參與性上進行深入思考。

2.3其他。2009年9月,隆德作為寧夏的試點縣,首次開展實施中央補助地方婦女子宮頸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隨后在2010、2011年增加腫瘤隨訪登記、食管癌/賁門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2012年又啟動了婦女乳腺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在項目支持下,推動了一部分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內容的開展,惠及廣大群眾。

較之結核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和免疫規劃工作,隆德縣慢性病防控工作缺乏豐富的經驗、規范化的流程和科學指導的工作規范。慢性病工作涉及內容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健康需求的增多,除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防治外,對于腫瘤防治、營養保健、口腔衛生等健康需求日益增大,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務越來越重。以隆德縣現有的疾控隊伍力量和慢性病防控機構、人員建設現狀來看,滿足人群諸多的慢性病防控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3.建議

3.1政府制定政策,落實防治經費,形成以衛生部門為主,協調各部門共同努力的“大衛生”新格局是關鍵。

3.2發展一支戰斗力強的慢病防治工作隊伍是保障;主動協調好涉及鄉鎮村領導和部門關系外,參與工作的鄉村醫生建立和管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給予一定的補助,形成“大衛生”的局面。

篇3

【關鍵詞】慢性病 流行現況 知信行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370-03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in Guangzhou Liurong Community

LI Jiehan CHEN Weijun

(Yuexiu district 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angzhou,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current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in Liurong Community and the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es for establishing measur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Methods Multi-phase and systematic sampling survey was applied to randomly select a total of 2252 people in 800 households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09.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with questionnaire about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Results The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as 22.83%, of which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had reached 52.01%. With the age increasing,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on the rise.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top five were : hypertension、diabetes、coronary heart disease、high cholesterol、strok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than healthy people. They were high awareness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were accessed to health care knowledge initiatively, and adhered to a healthy lifestyle more than non-chronic diseases people.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turned out bad. In addition to age, a major risk factor causing chronic disease was bad lifestyle. We can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various ways for the resi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go health care needs and prevention skills, and to change bad lifestyle, so that to reduce chronic disease incidence.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Current situation;KAP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迅速增長與老齡化,疾病譜與死因譜的變化,醫學模式的轉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逐漸成為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的發生與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為了解本社區慢性病的流行現況以及慢性病患者的知信行情況,探索適合本社區慢性病綜合防治模式,為制定社區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于2009年8月至10月對六榕街社區開展社區衛生診斷調查工作,現將慢性病流行現況及相關情況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次居民衛生調查以家庭為調查基本單位,按照《2009年廣州市社區衛生診斷指導手冊》要求,采用分階段系統抽樣的方法,在隨機抽取的8個居委會中,每個居委會隨機抽取100戶,最后共抽取800個居民戶,總抽樣比例為5.17%(800/15474);對抽中的樣本家庭中實際居住的全部成員進行調查。

1.2 調查方法 統一使用2009年廣州市社區衛生診斷的《社區居民衛生調查表》,由經過培訓的公衛醫師和社區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與家庭一般狀況,疾病與行為危險因素狀況,相關疾病情況等。

1.3 數據整理及統計學方法 調查資料由兩組數據錄入人員分別按調查表順序進行錄入,錄入完成后對數據進行邏輯核查和異常數值的核查,確保進入統計分析的數據準確無誤。數據錄入軟件應用Epidata 3.0。數據核對無誤后,由Epidata 數據庫輸出為SPSS 數據庫,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統計分析軟件,根據資料的性質選擇適合的統計指標對所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調查人群的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800戶,調查居民2252人,其中男性1090人(48.4%),女性1162人(51.6%)。15歲以下少年兒童225人(10.0%),15~60歲(不含60歲)勞動人口1326人(58.9%),60歲及以上老年人701人(31.1%)。

2.2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現況

2.2.1 慢性病患病情況 結果顯示,本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為30.91%,標化患病率為22.83%。其中60歲及以上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已達69.19%(485/701),標化患病率為52.01%。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見表1),45歲以后上升幅度明顯增加,各年齡組慢性病患病率有顯著性差異(x2=838.068,P<0.01)。

表1 六榕街社區不同年齡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注:a.x2=838.068,P<0.01

2.2.2 慢性病病種分布情況 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19.6%),標化患病率為13.68%;糖尿病(6.1%),標化患病率為4.1%,其他居于前五位的慢性病病種依次為:冠心病(2.4%)、高血脂(1.8%)、腦卒中(1.6%)。

2.2.3 不同年齡組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比較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腦卒中這五種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呈現上升趨勢(P<0.01)。55歲以后上升幅度明顯增加,其中以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為甚。見表2。

2.3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知信行情況

2.3.1 基本健康知識與信念 結果顯示,慢性病患者與非慢性病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聽過衛生知識講座的率均較低,分別為16.67%、8.84%,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7.374,P<0.01)。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余的基本健康知識與健康信念項目慢性病患者與非慢性病患者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2.3.2 自我保健情況 結果顯示,慢性病患者的血壓知曉率、最近6個月測量過血壓和血糖與經常主動地獲取一些保健知識的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2.3.3 健康影響因素情況 結果顯示,非慢性病患者的現在吸煙率與平時不參加運動的率均高于慢性病患者,而慢性病患者的戒煙率明顯高于非慢性病患者的戒煙率,兩者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5。

3 討論

調查顯示,六榕街社區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況形勢嚴峻,尤其是老年人,五成的老年人受慢性病困擾。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伴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的加速,慢性病的患病將不容樂觀。

居于前五位的慢性病病種依次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腦卒中。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為13.68%,低于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18.8%[1]。糖尿病患病率為4.1%,高于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2.6%[1]。高血壓、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的意義重大,原發性高血壓是目前人類健康面臨的最主要挑戰,是第二次衛生革命奮斗的目標,是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最主要的衛生工作[2]。本調查還顯示,45歲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壓、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升高,而冠心病、高血脂、腦卒中的患病率顯著升高的年齡在55歲及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也有利于控制其他慢性病的發病。而針對慢性病的干預措施應至少提前至45歲以前開始。

雖然年齡是慢性病的一個無法逆轉的高危因素,但超過50%的慢性病的發生與人們的行為生活方式有關[3]。結果顯示,六榕街居民參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的健康講座的參與率較低,只有11.5%。慢性病患者的參與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結果提示,居民均不注重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健教活動,原因可能是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認識不深或者居民不太喜歡健康講座這種健教方式。

慢性病的預防需要人們的主動參與,行為的改變必須依賴人們的自身約束。但是目前人們對健康責任的認識有誤區,沒有意識到通過自身行為去減少慢性病的發生,即使對某些危險因素有一定的知曉率,尚未做到主動去控制或消除這些危險因素以增進健康[4]。本調查顯示,慢性病患者在健康講座的參與率、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率方面比非慢性病患者高,且更關注自己的健康,知曉自己的血壓情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主動去獲取保健知識。在行為生活方式方面,慢性病患者顯然比非慢性病患者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吸煙、戒煙、參加運動等。這可能由于非慢性病患者因未患病而不重視控制危險因素的緣故。

慢性病病程長,疾病負擔重,目前流行現狀不容樂觀,此時正是慢性病控制的關鍵時刻,慢性病社區綜合干預,不但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行為,更是政府行為,讓各個部門,如衛生部門、教育部門、大眾媒體等共同合作[5],才能動員起廣大居民,才能達到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的目的。目前,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是患病人群,目的是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帶病延年。我們的思路是,把健教對象從以患者為主,轉變為以患者和家庭為疾病管理核心,廣大社區居民的各種群體均作為健教對象。我們需擴大宣傳,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度,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采用生動活潑的健教方式,吸引居民參與,大力提倡戒煙限酒、適當運動、平衡膳食,將防治慢性病的健教活動融入居民生活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和技能,自覺改變行為危險因素。目的是影響未患病人群,減少慢性病的患病率,減輕患者及家庭、社會的經濟負擔、心理負擔。

參考文獻

[1] 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478-484.

[2] 王亞東,孔靈芝.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技術和策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1):40-42.

[3] 解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0):1712-1714.

篇4

關鍵詞:慢性病;預防;治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081-02

在當代社會,慢性病由于患病時間較長,又容易引起其他并發癥,成為困擾人們健康的主要病癥之一。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健康管理理念被提出,并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和使用。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傳統的健康理念應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系統依托,構建現代的健康管理模式。達到更好地預防和管理慢性病的效果,減少慢性病對患者生理上損害和心理上的殘毒,真正地幫助人類建立一個健康而又和諧的社會環境。

1 我國現代健康模式的改變

健康管理,即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評估以及預測和預防的全過程。我國的現代健康模式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與慢性病危險性評價和健康計劃三部分組成。具體就是它以個人或人群為服務對象,通過收集一些與健康相關的信息(年齡、體重、生活方式等),對慢性病進行危險性評價,提出以控制危險因素為目標的措施,最終達到減少慢性疾病發生及控制疾病進展的目的。

在我國,健康管理的興起相對于美國等國家而言起步較晚。其概念與內涵在國內外并沒有達到一致。盡管如此,并沒有影響人們對健康管理實踐的追求和探索。由于學術理論研究和實踐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使得相關產業和行業運行多停留在健康體檢和健康中介服務層面。諸多情況下,體檢中心只是截取了體檢中的某幾個環節,以致于很難體現健康管理的真正價值。更多的人將健康管理與體檢看做是一樣的,甚至有的人沒有形成定期體檢的健康意識,以致于形成“生病就醫”的健康模式。在尚無明顯癥狀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重視或不了解,這是導致很多慢性疾病逐漸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科學技術手段的增強,我國健康模式逐漸走進豐富與完善階段。

目前,我國在相關健康政策的指導下,正在積極構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系統。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健康信息檔案和多功能電子健康信息庫。健康檔案,能夠全面地記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以往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體檢結果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等內容。多功能電子健康信息庫的建立,能夠將居民每一次體檢、門診或住院信息輸入到信息庫中,形成動態的健康信息。

2 慢性病的流行情況與變化趨勢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衛生報告中明確指出:慢性病無論在在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是疾病的主要負擔。在我國,慢性病是導致城鄉居民死亡的前四位死因。據資料顯示:2001年城市地區惡性腫瘤135.59/10萬,腦血管病111.01/10萬,心臟病95.77/10萬,呼吸系統疾病72.64/10萬;城鄉地區依次為105.36/10萬、112。60/10萬、77.72/10萬、133.42/10萬。按照上述的死亡率計算,估計我國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500萬左右(只包括上述四種慢性病)。

近些年來,我國慢性病除了具有一般慢性病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流行特征以外,逐漸趨于年輕化。主要體現在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癌癥等疾病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對1972-1996年間的資料分析后,得出最近5年小于40歲發生腦出血的人是前5年的6.3倍。這幾年,年輕化趨勢更加明顯。

3 我國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3.1 轉變健康管理觀念,重視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不是簡單地使用保健品,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體檢活動,而是一種了解個人或群體健康信息,分析病癥特點和規律,減少慢性病發病率或控制疾病進展的一種管理模式。它的宗旨是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盡量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擁有健康、促進健康,有效地降低醫療支出。

3.2 建立完善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當前,建立完善的區域信息平臺已是我國重要的衛生安全政策。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技術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和電子健康信息庫,有效地將健康管理機構和醫療機構的信息平臺銜接在一起,實現了健康信息資源的共享。同時,也建立了動態的居民健康信息庫。它的建立,有利于將居民每一次體檢情況或慢性病的治療情況,實時地輸入到個人的健康信息庫中。以免形成“死”信息,有利于形成疾病預防系統。依據不斷增加的健康信息內容,總結與分析居民個人在一定時期內的健康情況,有助于及時發現病癥,及時治理。

3.3 控制相關影響因素:世界衛生組織曾明確指出環境污染、不合理的膳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引發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例如,高能量與高脂肪的膳食與肥胖、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吸煙與呼吸系統疾病密切相關。這些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如若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仍然會持續增高。因此,必須采取適當的健康教育手段逐漸改變人們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慢性病的流行特點也決定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是預防與控制慢性疾病的最佳手段。我國慢性疾病已經逐漸趨于年輕化,倘若能夠通過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使他們改變大吃大喝、吸煙等生活習慣,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漸控制年輕化趨勢。

4 結束語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慢性病已經成為困擾各國人們的主要疾病之一。為了能夠有效地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控制慢性疾病的進展,必須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通過本文的論述,我們必須轉變健康管理觀念,以新的角度去了解健康管理,提高對它的重視程度;建立完善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構筑個人健康檔案和電子健康信息庫;嚴格控制致使慢性疾病引發的源頭。

參考文獻

[1] 莊立輝,劉明亮,郭繼志,等. 慢性病防治現狀分析[J]. 衛生軟科學, 2009,(01)

[2] 鄒萃. “知己健康”:慢性病社區管理新模式[J]. 中國社會保障, 2009,(06)

篇5

關鍵詞:社區;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診斷;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466-02

我國慢性病發病率高,對患者造成心理創傷,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國家十項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1年5月21日~10月11日對東關社區65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管理服務,對有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現將其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及內容:調查對象為東關社區18個居民小組65歲以上的常住老人。調查內容為人口學資料、生活方式、疾病相關因素、健康狀況等內容。

1.2 調查方法:采用查閱有關資料;對65歲以上居民進行健康管理服務(包括健康體檢、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等方法。

1.3 資料處理及分析方法:對查閱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所得數據用人工處理。對健康管理服務結果進行整理、歸納、總結。

2 結果

2. 1 人口學狀況:社區人口5848人,65歲以上老人386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285人。

2. 2 流行病學診斷

2.2.1 根據東關社區2011年納入慢性病管理情況發現:男性慢性病患病率為70.19%,女性慢性病患病率53.18%,同時患兩種病38.29%,同時患三種及三種以上疾病29.56%。65歲以上居民慢性病前五位依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惡性腫瘤、腦卒中。

2.2.2 東關社區2011年65歲以上老人健康體檢情況:體檢人數為270人:男74人、女196人。男性健康體檢異常情況依次為心電圖異常、血壓高、血脂高、脂肪肝、血糖高。女性健康體檢異常情況依次為血脂高、心電圖異常、血壓高、脂肪肝、血糖高。

2.3 健康危險因素診斷通過對65歲以上老人健康危險因素評估發現,危害健康的因素為不合理膳食、缺乏體育鍛煉、飲酒、吸煙、不良心理社會等。

3 討論

3.1 東關社區65歲以上老人人口學基本情況:社區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6.6%,社區居民已接近老齡化程度;男女比例為1∶2.83。

3.2 東關社區老人慢性病基本情況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是危害社區居民的首要因素。男性心臟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糖尿病明顯高于男性。女性血脂血糖異常現象明顯高于男性。

3.3 男性的健康危險因素從高到低依次為:不合理膳食、缺乏體育鍛煉、飲酒、吸煙、不良心理社會因素;女性的健康危險因素從高到低依次為:不合理膳食、缺乏體育鍛煉、肥胖、不良心理社會因素。

3.4東關社區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的干預措施慢性病與生活方式關系密切,所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慢性病的干預措施以健康促進為主,制訂以下干預措施:

3.4.1 對社區65歲上老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做好篩查和建檔工作。

3.4.2 對于已經診斷的慢性病規范管理;預見性防治措施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如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足底壓力檢測,可以早篩查足部疾患,提早干預[1]。對于未按照診療指南用藥的慢性病患者,指導其規范用藥。

3.4.3 健康危險因素的干預,針對吸煙、喝酒、不合理膳食等可控制的健康危險因素,社區要根據不同人群特點開展分類健康指導和個性化防治策略。針對男性社會、家庭、心理壓力;性格易沖動;吸煙、喝酒、起居不規律等特點,社區健康教育注重宣傳緩解男性壓力、改變男性生活方式等方面。 幫助女性居民合理膳食如低鹽、低脂飲食,加強體育鍛煉。注重民族文化差異,開展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社區健康教育[2]。

3.4.4 宣傳中醫知識,發揚中醫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中醫藥醫療服務已納入基本醫療。中醫藥服務除藥物治療外,其中醫特色療法如中醫耳穴療法不僅能抗焦慮,還有降低血壓的功效[3];中藥泡足通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足[4]。中醫藥學重視預防保健,強調“治未病”, 在慢性病的防治上有獨特的優勢。

3.4.5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變思想觀念,改變服務方式、內容和手段,滿足社區居民各種衛生需求。加強對老年人集中居住的養老院、社區的管理,關注獨居、空巢老人,加強社區家庭病床的管理[5]。

4 結論

東關社區老人男女比例失調;患病率增高;高血壓、糖尿病仍是社區老人的主要疾病;不合理飲食和缺乏體育鍛煉等是多種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素。社區老年人健康服務;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危險因素的干預等措施的實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發生,保障城鄉居民獲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有效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楊青,錢曉路,白嬌嬌,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壓力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35

[2] 張素娟,曹艷紅. 社區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當代護士,2010,11:30

[3] 徐曉春,鄭求嬌,高美娟,等.中醫耳穴治療對原發性高血壓并發焦慮患者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996

篇6

關鍵詞:慢性病;慢性病管理;管理模式

慢性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腦血管疾病(腦卒中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氣管擴張、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惡性腫瘤、神經病等一類疾病[1]。慢性病的病程比較長,病情原因復雜,對患者的健康損傷和對社會的危害比一般病癥嚴重,因此加強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非常重要[2]。目前研究發現,近年來慢性病的發病率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高,為了解決這一嚴重危害居民身體健康的慢性病問題,需要根據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特點,綜合分析影響慢性病管理效果的各種因素,采取合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達到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目的。

1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慢性病管理現狀分析

1.1技術人員的不足

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一支專業的技術人員隊伍,保證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是決定慢性病預防和治療工作成效的關鍵。調查發現,本地區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技術人員配置上大部分單位的人員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普遍存在全科醫師少、沒有心理咨詢師和營養師、護士人員為主的問題,造成患者隨訪質量低,患者檔案和體檢表內項目填寫不完整、漏項、缺項、錯誤填寫等,嚴重影響患者疾病信息的真實性[3]。

1.2保障不足,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增強

公共衛生服務是一項社會公共事業,各項經費理應由政府公共財政提供全額保障。近幾年盡管各級財政對于公共衛生的投入有所增加,但與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民營醫療機構撥款更少,嚴重制約了相關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有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單位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出于生存需要,只能“重臨床、輕公衛”,積極加強自主創收,勢必影響慢性病管理服務。

1.3慢性病健康教育宣傳力度不夠

慢性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為患者和居民發放慢性病預防和治療相關知識手冊、舉行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和在高血壓日、無煙日、糖尿病日等開展宣傳活動[4]。但本地區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教育宣傳力度不夠:各活動實施單位對活動管理工作重視不足,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導致上門建檔、年體檢工作和隨訪工作存在較大的困難,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受到限制。

1.4慢性病患者的發現登記過程存在問題

慢性病患者的發現是進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基礎,目前長沙市慢性病患者的發現途徑比較單一,主要通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責任醫師、護士等工作人員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并登記慢性病患者,建立患者慢性病檔案,而不是在患者就診的時候發現慢性病進行登記[5],多少服務機構內部臨床與公共衛生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處于單打獨斗的局面,此外,各級醫療機構慢性病登記報告體系未建立,也影響慢性病的登記、管理率的提升。現我市高血壓的發現管理率約為41%(成人高血壓患病率按18.8%估計),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率為23%(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按9.7%估計),比例較低。

1.5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預問題

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包括伴有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嗜酒、吸煙等情況的人群[6]。及時發現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延遲疾病的發展是慢性病管理的重點,但目前本地區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預工作仍處于形式化階段,只是在慢性病患者中調查有上述高危情況的人員進行登記建檔,沒有大范圍規范開展針對性的干預工作。

1.6慢性病患者規范化管理難度大

慢性病患者規范化管理是指一年內對患者進行4次以上面對面的隨訪、藥物使用指導、生活方式評價和一次免費的體檢[7]。但目前要對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按照規范要求進行管理仍存在較大難度,主要存在一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服務人員不足,往往身兼數職;二是部分慢病患者健康意識不高,不愿接受隨訪、不規律服藥現象比較普遍;三是人員流動性大,如外出打工、跨區域居住等;四是部分患者對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信任度不高,認為不能解決其實際問題,從而配合度不高。綜合上述幾方面原因,導致患者隨訪、體檢等服務不能正常進行,使規范化管理率提升困難。

2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模式探索

2.1設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

第一種方式: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中心直屬于衛生行政部門管理 ,是衛生局下設立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目前多為該管理模式。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財務管理的監督、人力資源的調用與培訓、技術標準的采用、社區服務領域的選擇、社區服務項目的選擇、社區服務機構藥品的統一采購及配送、社區服務質量的監督等。

第二種方式: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中心屬于衛生局某職能部門,例如屬于基婦科,這種方式可以將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中心歸入到專門科室和專人管理之中,也是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中心的一種職能分工[8]。該方式由于直接屬于衛生行政部門,而不是其下設機構,勢必大大增加衛生行政部門的編制。

第三種方式: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中心屬于地方街道政府 管理,是一個獨立的法人組織,能夠承擔政府下達的事務性任務,主要包括基層衛生服務,該方式有利于調動街道辦事處力量,從政府層面推進各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2.2行業分散管理模式

基層社區機構自行設立服務機構中心,根據自己的管理模式運營,其補償機制為所有公共衛生投入政府均不承擔,均有主辦單位、集體或者個人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進行支付,屬于一種市場化運行模式[9]。

2.3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心一體化管理模式

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心一體化管理是指在自己所轄范圍設置若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站,將其行政、業務、人員及財務等各方面歸在一起統一管理,根據服務站經營情況及績效考核決定員工的報酬及獎勵。

2.4委托管理模式

在衛生局的組織下,通過招標等方式委托某個組織或機構經營管理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為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發展的政策環境,但不承擔衛生投入,衛生投入由委托機構自行負責。

3小結

目前對慢性病的防治與管理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同時也是一個積極有意義的工作,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原則,一方面對慢性病患者進行治療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積極做好慢性病的預防工作[10]。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根據社區不同要求開展相應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其便捷、綜合、連續的特點,可以有效推進慢性病健康教育宣傳、檢出、預防及管理工作的發展。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模式的優化,能明顯改進慢性病管理過程的錯誤,值得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宮桂英,王文禮.慢性病的隨訪管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01.

[2]吳軍,沈安,陸F.全科服務團隊模式下家庭醫生績效考核的方法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1):3543-3545.

[3]鐘寧,吳克明,劉德安等.全科團隊社區衛生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0,17(2):71-75.

[4]何婷婷,洪倩.安徽省社區慢性病防治人力資源開發策略探討[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6(3):233-236.

[5]徐文君.健康管理理念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0.

[6]玄澤亮.上海市社區全科服務團隊模式的比較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2):3903-3904.

[7] 鐘寧,鄭平,方軍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全科團隊長角色的再認識[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6A):1825―1826.

[8] 韓敏燕.社區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及現狀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1):253-254.

篇7

王隴德:健康檔案是社區和基層衛生服務領域的熱點和重點。以糖尿病為例,健康檔案的建立,首先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異常者的發現,同時有利于幫助他們提升自我疾病管理水平,也可提升社區醫生管理糖尿病的水平。健康檔案將以有形的方式強化人群對糖尿病的預防意識,便于社區開展糖尿病相關教育,落實早期診斷,避免或減少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健康檔案的建立將在降低糖尿病發病率和減少治療費用方面有所貢獻。

大眾醫學:是什么機構在推動健康檔案的建立?衛生管理部門如何解決居民對建立健康檔案認知度不高,缺乏配合的現狀?

王隴德:健康檔案的建立應由政府決策,衛生行政部門主持、協調,各基層醫療機構具體承辦,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各級政府和媒體應大力宣傳建立健康檔案的益處。歸納起來,建立健康檔案有以下4點好處:

1建檔的過程,就是許多疾病被發現的過程。通過建檔,可以發現許多患者尚不知曉的自己已患的疾病,從而及早開始控制。

2建檔的過程,也是一個健康教育的過程。對剛發現疾病的患者及時傳授防治知識,此時健康促進的效果最佳。

3憑借健康檔案,患者可以比較一段時間內的檢查資料和數據,由此發現自己健康狀況的變化、疾病發展趨勢、治療效果等,也可作為社區醫生下一步醫療保健決策、提出干預措施的參考和依據。

4建立健康檔案,可以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在對大樣本資料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找出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從而更好地實施群體與個體相結合的慢性病控制新策略。

大眾醫學:要改變糖尿病等慢性病對社會的壓力。健康檔案的建立只是一個起點。個人和全社會,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改變糖尿病的發展軌跡,以避免其發展成更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王隴德:全社會和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正確認識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這種慢性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知識,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正確的治療,導致了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或者不可逆轉的慢性并發癥,從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糖尿病治療的昂貴費用也給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篇8

最近幾年年,我國積極調整疾病控制策略,將一直以臨床問題看待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作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加以控制。全國各示范點均通過社區診斷確定了本社區最主要的慢性病問題及其危險因素,并據此進行了社區慢性病綜合防治規則,展開健康教育與危險因素干預,開展了大量健康促進活動。

為了啟動我市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開展,探索適合我市的社區慢性病防治模式,市疾控中心根據衛生部及省疾控中心的要求精神,計劃在200*逐步開展以家庭為中心,以居民健康促進為目標的社區衛生服務與慢性病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工作。

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也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1991年對15歲以上94萬人群抽樣普查,高血壓標化患病率為11.26%,與1979-1980年相比,10年間患病率增加2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將占首位。我市于1993年對**市城區抽樣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廣東省一類地區水平。為此,我市將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試行本)》,切實加強高血壓調查工作,從而為我市高血壓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二、目的

掌握我市高血壓病流行現狀及變化趨勢,從而為進一步訂綜合防治措施和評價干預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三、內容

內容:調查人群的人口學特征、健康狀況和醫療服務,吸煙、飲酒、膳食、體育活動、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和健康意識等。

四、方法

調研方法:多階段隨機抽樣、入戶詢問的方式,對調查對象均事先進行了宣傳和組織,調查表格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統一發放。調查人員均事先集中培訓,采用逐戶面訪、查體及實驗室檢查的方法進行調查,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電話調查等方式。

調查對象:血壓測量采用經計量校正過的臺式水銀血壓計,并且采用WHO的最新診斷標準:即以收縮壓(SBP)≥18.6kPa及或舒張壓(DBP)≥12kPa(或者近兩周內服用降壓藥),確診為高血壓。慢性病的診斷以患者曾就診醫院的診斷及患者自述為主

質量控制:開展正式調查前必須進行預調查,評估調查方案,在調查中實行全面質量控制。

全人群健康教育:利用“世界無煙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全國高血壓日”等,使用健康教育課、宣傳巡回展、健康教育專欄、分發健康教育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持續的健康教育咨詢活動。

五、調研工作進度和目標

200*年1月-200*年2月,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深入社區進行宣傳發動和衛生教育工作;

200*年3-200*年5月,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完成15歲以上人群約2萬人的高血壓基線調查;

200*年6月-200*年8月,對高血壓高危人群和患者進行建檔、隨訪和健康行為指導;

200*年8月-200*年10月,完成調查項目評價工作,包括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

六、調研工作要求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負責如下幾項工作:

⑴全市高血壓調查的技術指導;

⑵對各生理實測和生化實驗數據進行核實;

⑶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反饋等工作。

七、經費預算

市疾控中心自籌一部分資金,同時申請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經費估算總額為15萬元。

篇9

【關鍵詞】高血壓;患病率;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511-02

高血壓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心血管病之一,又是冠心病、腦卒中最常見的危險因素。而高血壓病的發生往往與超重肥胖、缺乏體力活動、飲酒、高鹽飲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昆山市作為經濟發達地區,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增加了居民患高血壓的風險。為了解昆山市居民高血壓的患病和危險因素流行情況,按照隨機原則對轄區居民開展了抽樣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分層抽樣,按照行政村(或居委會)隨機抽取2個村民小組(或2幢居民樓),每個小組調查18周歲以上人群,本次實際調查38593人。

1.2 調查方法 結合2012年開展的社區診斷工作,采用統一設計的流行病學調查表,由經過培訓合格的調查員進行詢問、填寫。調查內容包括社區居民基本情況、患病信息、行為與生活方式等。

1.3 醫學檢查 醫學體檢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和血糖。①身高:成人身高使用金屬立柱式身高計測定,取整數,單位cm。②體重:成人體重使用雙標尺杠桿體重秤測定,取一位小數,單位kg。③血壓:采用標準汞柱式血壓計(刻度范圍0~300mmHg,1mmHg=0.133kPa)測量,單位mmHg,收縮壓和舒張壓根據Korotkoff音來確定。對無高血壓病史者,若血壓值異常,需測量第二天、第三天血壓以明確診斷。

1.4 診斷標準 高血壓: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1]標準,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血壓雖低于140/90mmHg也應診斷為高血壓。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依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指南》[2]推薦標準,體質指數(BMI)24.0~27.9kg/㎡為超重,BMI≥28.0kg/㎡為肥胖。男性WC≥90㎝,女性WC≥85㎝為腹型肥胖。行為危險因素定義:每天吸煙定義為每天吸卷煙1支以上,連續或累計6個月;飲酒指曾經每周至少3次、連續喝酒6個月以上;工作中體力活動按工種分為輕、中、重體力活動。

1.5 質量控制 由培訓合格的調查員采用面談形式進行信息采集,記錄專用調查表,并現場測試血壓,如超標再進行復查并記錄;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按照調查量的5%隨機抽取進行質量復核。

1.6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1軟件錄入數據庫,經核查、邏輯校對后,所有數據采用SAS 9.2(SAS Institute Inc., Cary, NC, USA)進行數據整理、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 檢驗,所有檢驗采取雙側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 結果

2.1 人口學特征 本次共計調查38593人,其中男性18497人,女性20096人,男女性別比為0.92:1。年齡及性別構成見表1。

2.3 高血壓患者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 8294例高血壓患者中,其中已知自己高血壓病情的有8036人,新檢出高血壓患者258人,高血壓知曉率為96.89%;已知高血壓患者中有7212名患者最近一周內服用降壓藥物,服藥率為89.75%,其中目前血壓控制較好(SBP

2.4 體質指數(BMI)、腰圍與高血壓患病率 調查表明超重、肥胖、腰圍與高血壓患病率密切相關,隨著BMI、腰圍的增加,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也增加,有極顯著性差異,見表3。

2.5 吸煙與高血壓患病率 本次調查人群中,吸煙率為25.15%,其中男性吸煙率為51.02%、女性吸煙率為1.33%;吸煙人群與不吸煙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24.09%、20.62%,兩者間有統計學意義(χ2=51.94,P

2.6 飲酒與高血壓患病率 本次調查人群中,飲酒率為21.68%,飲酒人群與不飲酒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22.63%、21.18%,兩者間有統計學意義(χ2=8.23,P

2.7 體力活動強度與高血壓患病率 調查發現,不同體力活動的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有統計學意義(χ2=153.20,P

3 討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其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主要并發癥,不僅致殘、致死率高,而且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已成為重要的社會公共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市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1.49%,其中3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26.84%,明顯高于1999年我市社區診斷調查水平[3],已成為影響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且高血壓患病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特別是45歲以后上升明顯,這與文獻報道一致[4-9]。

研究證實,高血壓病的發生往往與超重肥胖、缺乏體力活動、飲酒、高鹽飲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10]。本次調查結果也證實了此結論,因此,我市高血壓防治工作中應加強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控制和管理,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來減少高血壓的發生,促進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本次調查顯示,我市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血壓控制率分別為96.89%、89.75%、64.49%,均高于高血壓、糖尿病的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要高于其它地區的調查結果[11,12],也明顯高于我市1999年的調查,這與我市開展社區高血壓管理效果較為明顯,應繼續加大高血壓、患者的社區管理,同時,對高危人群也應開展相關干預措施,提高人群對高血壓病防治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9.

[3] 孫東曉,朱士新,陸秋明,等.昆山市慢性病流行現狀與防治對策[J].現代預防醫學,2003,30(6):776-778.

[4] 王莉,夏玉林.臨安市居民高血壓患病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腦血管病防治,2006,6(2):113-l14.

[5] 李莉,劉慶敏,方順源,等.杭州市2005年城鄉居民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7,8(3):234-237.

[6] 李秀霞,羅宗賓,羅燕等.2005年賓陽縣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J].應用預防醫學,2008,14(2):60-61.

[7] 方菁嶷,劉清芳.蘇州市區老住宅小區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特點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08,6(13):4-6.

[8] 胡蓉,黃曉波,羅開良,等.2005年重慶市城鄉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6,28(1O):l121-1123.

[9] 余卓文 羅潔瑩.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高血壓現況調查分析[J].廣東醫學,2008,29(4):651-654.

[10] 張艷春,秦江梅,吳寧,等.慢性病四大危險因素防控策略與啟示[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 20(06):727-730.

[11] 劉海燕,馬萍,徐清斌,等.寧夏吳忠市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的調查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2, 28(02):313-316.

[12] 周琴,潘冰瑩,林國楨,等.廣州市15~69歲常住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 18(06):587-590.

篇10

關鍵詞: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問題;改進策略

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使資源的競爭逐漸轉變為人才的競爭。在我國醫療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入的過程中,要想更好的應對市場壓力,就需要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使人才轉化為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競爭力的關鍵點。而績效管理是串聯人力資源開發、配置與選擇的關鍵,屬于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推動了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本文將會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機構為例對其進行分析。

1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內涵

1.1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人力資源”是在1954年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所編寫的《管理的實踐》中被提出的,其認為與其它資源相比,人力資源最為突出的特點在于這種資源是人,具備其它資源所沒有的協調能力、判斷能力、融合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對人力資源內涵進行理解時一般需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著手。從廣義方面來講,人力資源主要是指一定范圍內所有人口中具備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具備體力和智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稱;而從狹義方面來講,人力資源一般是指組織內外的能夠實現組織目標的可進行資配置的人力生產要素總和。實際上,人力資源并非礦產資源、水力資源等實物資源,也不是技術資源和金融資源,其屬于一種最重要的、最寶貴的、特殊的資源,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極大的可塑性。

1.2績效管理的內涵

通常情況下,績效管理一般是指借助系統的評估指標體系來對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工作過程和工作效果進行考核評定,并對于考核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工作目標上讓管理者與員工達到統一共識,從而更好的提升企業績效,實現員工職業生涯的發展與組織目標的實現。

2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可以將個人職業發展規劃與公共衛生機構發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的管理效率和質量,其一般具有導向、評估、協調、激勵、溝通等方面的功能,實現對員工的有效管理,從而確保員工的產出和工作行為與公共衛生機構目標相一致,更好的推動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還可以幫助員工制定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從而更好的推動個人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協同發展,保證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即定動作。近些年來,醫療衛生質量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各大公共衛生機構比較關注的重點,其屬于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公共衛生機構賴以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在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崗位的工作量大小、技術難度、具體責任、風險程度等因素,來把技術要素、管理要素、風險要素等指標納入到績效考核之中,以確保考核結果不僅能夠根據績效差異異體來實現按勞分配,而且還可以更好的激發優秀人才的工作潛力和積極性,使組織目標和個體行為目標更好的融為一體,有效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的整體績效質量。例如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屬于公共衛生機構,主要承擔全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惡性腫瘤、傷害、口腔疾病等)和慢性傳染性疾病(結核病、性病、麻風病等)的預防控制、診療與疾病管理等工作以及控煙行動工作,根據疾病特點和防治規劃及現代醫學模式要求實施預防-治療-管理一體化的衛生保健服務,是全市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提升慢性病防治中心的預防工作效率,需要做好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工作,根據慢性病的防治現狀來制定與之對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目標。

3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績效管理部門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缺乏對績效管理的準確理解和定位,從而導致績效管理部門定位模糊,無法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部分公共衛生機構還將績效管理職能與公共衛生機構人事科進行掛靠,或者與質檢科進行掛靠,希望通過這樣的掛靠方式來更好的實現對醫療衛生管理質量的控制。同時,還有一部分公共衛生機構設置了績效管理處室,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由公共衛生機構領導直接管理,但是無法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與績效管理的專業知識實施針對性的管理,無法更好的發揮績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公共衛生機構管理者未能夠真正意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導致績效管理部門定位不清晰,從而對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3.2績效管理體系有待補充和完善

績效管理已經之間發展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并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已經逐漸構建一套相對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為推動公共衛生機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還有一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由于缺乏對績效管理的正確了解和認識,從而導致已有的績效管理體系無法更好的滿足時展需求,嚴重落后于公共衛生機構發展,從而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

3.3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的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其是導致績效管理定位不清晰,管理體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通過對目前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人員并非由績效管理科班人員來組成,從而導致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比較低,績效管理效果不理想。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將績效管理直接掛靠在人事部門,并委派政工師來負責績效管理工作,這樣無法更好的滿足現代績效管理發展需求;(2)將績效管理直接掛靠在辦公室,并委派經濟師來負責績效管理工作,這樣會導致績效管理工作的非專業性。因此,不管上述哪種情況,其都會導致績效管理人員無法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績效管理專業知識,從而導致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可有可無,對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起到了不利的影響。

4提高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

在現代公共衛生機構管理體系中,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所扮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績效管理效率和質量,就需要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職工的績效水平,而且還能夠更好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1)提高公共衛生機構領導者的重視程度。最好將績效管理引入到公共衛生機構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通過績效管理把人員、財務等有效的串聯在一起,以更好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管理水平;(2)要從人員配置和崗位設置上更好的體現績效管理的職能,可以根據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特點,來恰當的借鑒企業管理經驗,將人事管理部門與績效管理部門結合在一起組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部,從而更好的提高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水平。

4.2完善績效管理體系

現有慢性病防治項目的主要工作屬于以人群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現了“以防為主”的基本方針;同時,還開展性病、結核病的臨床診療服務以及疾病管理。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以防為主、防治管結合”的發展思路指導下,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工作人員,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保障,因此需要根據公共衛生機構管理的基本特點,來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體系,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內容:(1)明確績效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能;(2)構建一套適合公共衛生機構發展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并根據實際情況來劃分為不同的崗位與科室,從而為所有職工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指標體系。(3)優化績效考核方法,加強對過程和結果的考核,從而更好的發揮績效管理對員工的作用。

4.3重視科研能力建設,做到產、學、研緊密結合

經過二十余年持續有效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為龍頭、各區慢性病防治院為骨干、各社康中心和醫療機構為基礎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結核病、性病、麻風病三級防治網絡。同時持續、高效的慢性病監測系統,在評價慢性病流行水平和變化趨勢、確定慢病預防控制優先領域、評價干預措施、制定公共政策和規劃等方面,均發揮巨大作用。定期開展系統的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開展連續的結核病耐藥監測,更好的承擔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專項,提升區域結核病防控能力,注重結核病實驗室建設,提升結核病診斷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可以適當的引進國際項目,學習結核病先進管理經驗,構建一個從病人發現到診斷、治療和管理的完整結核病服務鏈。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與企業績效管理相比,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有其特殊之處,因此需要根據公共衛生機構自身的發展特點,來為其制定一套適合公共衛生機構行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體系,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各個部門的準確定位,提高績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水平,而且還能夠更好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經濟效益。

作者:劉惠堅 單位: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參考文獻:

[1]黃晶.企業績效管理的實施及改進問題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12):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