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理論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等教育管理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 要:知識管理是基于特定組織的職能和工作需要,在組織內部促進各個部門和個人創造、掌握、分享和運用知識,從而提升知識的應用價值,進而提高組織的應變和創新能力的管理活動。知識管理的核心是知識創新。
當前,知識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個人、組織、社會機構乃至整個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驅動力。20世紀末,知識管理理論開始興起并得到廣泛運用。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知識管理為現代高等教育管理創新帶來了新的維度。為了適應這種時代的發展趨勢,應當將知識管理理論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中來,以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一、高等教育管理中實施知識管理的內涵
1.高等教育中知識管理的內涵
知識管理的出現曾被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譽為“管理革命”。作為一種管理理念,知識管理在過去的十年中風靡一時,盡管高校對知識管理的定義并不統一,但大多數都還是比較類似的。按rumizen的定義,知識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組織通過這個過程建立、收集、共享和利用所需的知識[17]。目前國內比較統一的定義是,知識管理是基于特定組織的職能和工作任務的需要,在組織內部促進各個部門和個人創造、掌握、分享和運用知識,從而提升知識的應用價值,進而提高組織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管理活動。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實施知識管理,通過學習制度建設、權益分配和心理激勵,鼓勵教職員工創造、分享和應用新知識,一展所長,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整合高校系統內外部的各種形態的知識,以及創造、利用和傳播新知識,不斷增加高校的知識資源,使高等教育知識融會貫通,營造一種合作、開放的校園文化氛圍,創造有利于知識共享與創新的高等院校文
化與價值觀念,促進學校向學習型組織的轉化。
所以,知識管理是圍繞教師和員工專業知識和技能發展進程而進行的系統管理,本質上是對教師和員工智力的深度開發,有助于高校深入、細致地開發人力資源,打造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2.高等教育實施知識管理的核心目標
高校是知識型組織,知識的收集、提升、分享和應用是高校完成育人使命的基礎。只有把信息轉化為與學校的特點和需要相吻合的知識和能力,將外來知識校本化、學校知識問題化和對象化,才能使高校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實現高校的自我發展。高等教育創新的目標是為了提高高校的創新能力,通過形成創新知識、培養高等教育中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最終付諸實踐,開發出創新性的成果。由此可見,高等教育創新目標的實現必然依賴于知識的儲備和創新。
根據知識存在的形式可知,高等教育管理過程中的知識資源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與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顯性知識是指文字、圖像、符號表達的結構化知識,例如報告。學校內要求教師做什么或怎么做的一些程序、條文、制度等,就是一種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是指知識體系中高度個人化的、難以言傳的那一部分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獲得的,與個體的體驗和經驗緊密相關。高等教育中實施知識管理,就是要促使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間的相互轉化,通過個體與他人的知識共享,進而形成高校知識的積累,這種知識的積累又轉化為高校發展的推動力,最終成為高校成員進一步進行知識創新的基礎,使高等教育獲得一種長期發展的優勢。
知識管理的核心是知識創新。知識創新實際上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要實現知識創新的關鍵則是使知識有效流動和共享。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實施知識管理,其核心目標就是創新知識,即運用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教職員工的智力,提高學校個體與整體的知識學習能力,并通過多種形式為實現知識共享提供途徑,從而推動知識不斷地螺旋式上升和增加,不斷進行知識創新,不斷增強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以取得最大的辦學效益。
二、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制約因素分析
1.管理理念滯后,與知識管理不適應
當前的高等教育管理,多數管理者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主動研究新情況。陳舊的管理理念保護了落后的管理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管理不是一般的行政工作,也不是一般的服務性工作[3]。高等教育管理人員必須要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從重視知識這種無形資源著眼,決策以創新知識為核心,重視知識創新氛圍,為知識創新創造條件,才能真正實現科學化管理。應用知識管理理念對高等教育中的知識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已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管理過程中的關鍵所在。
2.管理組織不科學,組織文化不利于創新
當前實行的教育管理組織機構一般是以垂直控制的金字塔型為主,它容易造成組織結構分工過細,管理幅度過小,從而造成組織結構層次重疊,工作效率降低[4]。同時還容易導致部門和人員之間的隔膜,不利于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約束了教育管理創新精神的凸顯,既不利于知識創新,也不利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組織傳統的組織文化體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阻礙知識創新和共享的地方,高等教育組織內部缺乏進行知識順暢交流和共享的機制,對有效實施知識管理形成阻礙。
3.管理模式僵化,組織成員協同度不高
現在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職能上強調預測、計劃、組織、指揮、激勵、評價,關注的是知識的利用,忽視知識的創造。高等教育組織是個復雜的組織系統,所面臨的教育問題常常是不確定的、個性化的。學校教育創新是以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為特征的。創新就是以新方式引起系統內各要素功能的變化,創新的知識與思想最先總是來自于組織內部的成員。僵化的管理模式不僅會影響大學教職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工作自由度,而且還會導致組織成員協同度不高,對教育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三、應用知識管理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管理創新
1.管理理念創新和組織創新是前提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實施知識管理,前提是創新管理理念和組織創新。應樹立教育、產業和市場相結合的教育發展現念,在經濟規律、市場規律與教育規律的結合點上認識和考慮高等教育的發展,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教學手段創新,促進高等教育組織的知識創新。高等院校管理組織創新主要是進行管理機構改革,以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5]。管理組織創新是實現高等學校知識管理的組織保障。組織創新并不僅僅屬于管理人員,應將組織內所有的人都納入組織創新活動中來。這一方面是創新系統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降低創新阻力的需要。
2.創建整體團隊學習氛圍是核心
應注重創建高等院校整體團隊學習氛圍,構建高等院校學習型組織,努力促進高校知識的共享與創新。應重視整體團隊建設,鼓勵教師建立起平等的對話模式,為教師提供對話機會。不僅各個教研室、各個系內部加大交流力度,而且不同系、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也要聯合起來,進行跨專業、跨學科的研究,這樣才有利于出成果。高等院校的辦學環境應當為學校成員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成員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地發展。管理工作者要為高等院校成員建立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使高等院校成員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新知識、追求新知識。
3.建立知識交流與共享平臺是關鍵
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應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高等院校信息的采集、存儲及傳播速度,建立高等院校的網絡、知識庫等,使獲取、轉化、共享知識更易于操作。如采用網上討論系統,讓教職員工寫下他們的經驗和最佳實踐存儲到數據庫中,以利于交流和共享;建立“知識地圖”網絡系統,讓教職員工可以迅速地找到擁有某種隱性知識的人;為財務工作、政府采購及人力資源提供內網端口等。通過搭建這些技術平臺,使教職員工擁有自由的交流空間,可以運用各種交流工具與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自由地交流思想、觀點、工作經驗等,將隱性知識顯性化,實現高等院校知識總量的共享和增長。
4.推動知識利用是最終目標
使用知識解決問題是知識管理的最終目標。推動知識應用首先要推出范圍和目標比較明確的行動項目,同時還要指導教師進行行動項目下具體活動方案的設計。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實施知識管理,要注重加強與企業、研究機關及兄弟院校的協作,力求富有創意,更多地為學生創造“走出校門”的機會,深入社會,在社會的大發展中經受鍛煉,增長能力,從而推動知識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取得最大的辦學效益。
參考文獻:
[1]dionysia a.alexandropoulou,vasilis a.angelis and maria mavri.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higher education.the open knowlege society.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manifesto,1(19),416~421.
[2]rosenberg,m.j.e-learning: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new york:mcgraw hill,2001.
[3]藍亦奇.對教育管理創新的幾點思考[j].信息系統工程,2010(5).
篇2
(一)學籍管理制度的制定缺少法律規范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發展,成人高校學籍過程管理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相比之下,對成人高校的角色定位、學籍管理制度效力、責任等問題卻很少有人論及。目前,高校與學生法律關系模糊,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中的法律性質不明確。由于缺少有效的立法協調機制,學籍管理制度制定過程缺乏法律支撐與指導,導致制定制度不嚴格、不民主,執行制度缺乏效力。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發展不均衡
成人教育學籍管理制度一直借鑒《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和《高校學生行為準則》的規定。雖然從管理模塊上看,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同點較多,但普通高校是培養全日制學生,而成人教育的教學不僅局限在校內進行,還在函授站進行,成人教育的學習形式多樣,教學方式、學籍管理、學生管理都與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差異。此外,成人學籍管理制度基本是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制定的,在入學報到期限、成績考核、轉專業與轉學、學制、休學、退學等要求方面,各省之間有很大區別。例如,廣東省教育廳會對成人學生部分科目進行統考、抽考,而在許多省,統考和抽考一般由高校統一安排。這些制度的差異,折射出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不規范。
(三)政府權限集中,執行制度手續繁瑣
轉專業、轉學是學籍異動的兩個主要方面。隨著成人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多數省(市)對于轉專業和轉學的要求都逐漸降低,辦理手續簡化,學籍異動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除體育、藝術類等專業外,理工學科范疇、文史學科范疇內部都可以互轉。從政策執行的角度上看,因為成人高校學籍管理部門熟知本校學生情況,了解學生動態,許多省份成人高校都有轉專業的審批權,再報送省教育廳備案即可。個別省份對于轉專業的學生要求較為嚴格,各高校的管理權限小,學生入校后發現報考專業不適合自己長遠發展,因轉專業手續繁瑣,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甚至退學。雖然學籍管理制度對轉學進行了規定,但是如果細化轉學手續,轉學手續難度高。即使轉學不轉專業,各高校的專業目標、專業定位不同,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都有很大區別,甚至課程成績、學分相互得不到認可,給轉學者造成困難。
(四)剛性學制束縛學習積極性
經本文調研,成人學生中許多是在職工作人員,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的主要目的,有18%是為了取得文憑,有68%是為了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學生不僅看重學習時間的長短,還很看重教學水平的高低。目前,高中起點專科和專科起點本科的成人教育學制為3年或者2年半,高中起點本科教育學制為4年或5年。在剛性學制的時間限制下,一些學生只能按教學計劃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學業,降低了學有余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許多成人高校學制仍舊以剛性學制為主,教學模式單一,照搬普通高校課程大綱,缺乏對學生個性化指導,公共課較多,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工作脫節。
(五)制度執行程序不夠嚴格,缺少法律規范
學籍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規定不規范,必然導致執行程序不嚴格,從而引發高校學籍自主管理權與學生受教育權的沖突,發生了一些不該發生的制度執行問題。例如,個別成人學生因未被授予學位而狀告母校,主要是由于高校形成處分決議后,沒有將處分決定告知學生,也未告知其應有的相關權利和申訴渠道,制度執行不規范。有些學生或者家長法律意識淡漠,常為解決某一問題擁堵學校大門,甚至采用更激進的措施。沒有科學合理的學籍管理制度和正當程序,無論是學校的“執法均等”還是學生合理合法的請求、選擇、知情權益就難以得到保障和維護。缺乏法律依據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成人高等教育各方權益,還嚴重影響了成人高等教育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從長遠分析,則可能對成人高等教育事業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改革策略
(一)學籍管理制度納入法治化軌道
為順應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成人高校應以國家制度規定為依托,依法治校,從法律視角分析現階段成人學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逐步規范、細化各種制度,構建適合成人學籍管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學校要有管理自,學生要有受教育權。尤其是對學生轉專業、轉學、休學、復學、退學、畢業、結業等要求堅持以生為本,既保證學生受教育權、申訴權,又要從學校自主管理角度出發管理和約束學生。因此,完善健全的學籍管理制度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
(二)健全學籍管理制度,簡化執行程序
目前,各省制定的成人學籍管理制度差異性大,有的省份由教育廳制定并出臺了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制度,也有的省份沒有出臺具體的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為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各省應逐步健全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制度,使各成人高等院校及其函授站“有法可依”。同時,省級主管部門在細化、落實教育部規定,制定本省學籍管理制度時,不僅要考慮到省內成人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還要從成人函授站分布、制度執行性的角度出發,考慮到省級學籍管理制度的貫通性。這不僅能促進各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還能保證各成人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的良好銜接。
(三)細化學籍管理制度,完善學籍管理體系
健全學籍管理制度體系,應重點加強以下制度建設。
1.成績考核要求
成人學生基本上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統一上課,但各高校對于考試和考查課程的比例要求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制定學籍管理制度時,應該以條款的形式對課程分類、考試和考查課程比例做必要說明,對考核形式、成績評定依據、標準要有明確的規范和闡述。同時,還要保證制度的規范性和可執行性。
2.轉專業制度
在轉專業要求方面,根據教育部“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的規定,省級主管部門在批準學生是否可以轉專業方面,應該給予學校自主管理權限。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考慮,學校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可以結合學生培養效果、學習需求進行轉專業,這也是保證正常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從學生管理角度考慮,公平、有效轉專業是維護學生權益的重要體現。同時,高校在制定轉專業細則方面,既要緊密依據教育部的規章制度行文,又要結合專業特點、專業定位制定條款,細化學生申請轉專業的范圍、申請條件和流程,明確轉專業在學科門類、學歷層次、學籍狀態界限以及課程補休與免修要求。
(四)強化教學改革,落實、實行彈性學制
彈性學制是指學生有一定選擇性的學習,由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和學校培養方案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其學習年限也有一定伸縮性。彈性學制的落實應用,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規章作保障。目前,許多成人高校在試行彈性學制,但教學安排、考試安排、學籍管理制度都沒有緊密契合彈性學制的安排,造成了學制只延長不縮短。因此,真正落實應用彈性學制,把“彈”字作為學籍制度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現階段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制度的發展方向。
(五)嚴格執行學籍制度,正確行使高校權限
篇3
關鍵詞:高等教育管理;以人為本;表現;出路
一、高等教育管理以人為本的價值特質
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高級形態,是教育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特殊樣式。高等教育集中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同時對教育模式的轉型和改革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所謂的“以人為本”,在理論上是指以人的自由、人的發展、人的利益和人的幸福作為一切生活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則是指充分認識并尊重人在一切活動中的基礎作用,“在把人看做是有情感、有思想、有價值和有潛能的個體的前提下,強調關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由此來有效地激發人所具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挖掘人本身所蘊涵的無限潛能,最終達到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培養的目的。”這一目的的實現帶來的是一種嶄新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始終追求人的全面價值的發揮和自由的全面發展,始終謀求人為了能夠達到自我的全面發展而需要的各種社會條件和機遇,在實現充分的人性化的基礎上,表現出民主化和自由化有機結合、互相促進的價值特質。
二、高等教育管理現狀的再分析
一方面,既然以人為本是充分認識并尊重人的發展、自由、利益以及幸福等諸多方面的實現為己任,那么這些目標的實現如果沒有法律、法規等法制性的強力規范和保護,必將受到損害。目前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存在法制化建設薄弱的現狀,這對維護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對象等的根本利益都將帶來嚴峻的考驗。
不可否認,目前商校存在教育管理者在處理高校教育i作和事務時存在權力上的獨斷性,教育者也就是教師因為考評制度的不完善沒有及時評優懲惡,而作為教育對象的高校學生也在自我事務的管理上被高校的職能部門收編,喪失了獨立管理自身事務的機會和權力。
另一方面,以人為本作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價值理念,雖然已成為共識性的管理思路,但是往往存在無法徹底落實的情況,尤其是以學生為主的管理意識不僅存在認識上的模糊性,還存在對學生的自主發展過分干預甚至是暗箱操作的嫌疑。學生會作為高校學生參與和管理自身事務的主要組織形式,本身是成為高校黨政部門對學生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學生會工作行政管理的色彩較重,學生會組織的自治性往往只停留在字面上。”這不僅會使學生喪失基本的自主性,使得學生會組織變相地成為高校黨政部門的隸屬機構,進而導致學生會充當起學校領導來管理學生的一種便捷工具,與學生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初衷嚴重背離。同時,出于各種原因所致,在學生會干部選拔和任命方式上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學校、學院黨委、團委操縱的現象,導致了學生會干部并不是直接通過選舉的形式產生出來,造成了學生會運作過程中標榜的民主成為虛設。
三、高等教育管理問題解決出路的思考
首先,要加快高校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建設進程,完善管理機制中的考評和獎懲制度,以及從源頭上明晰管理理念,推動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與自由化的融合。從其外部要求來看,“建立合理的權益訴求渠道和民主監督機制,不僅能使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得以展現,真正實現高校校園民主,而且能夠切實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從其內部要求來看,為了進一步激發高校教育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就必須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獎懲激勵機制。“只有對組織成員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及時激勵能力突出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優秀干部,及時淘汰以公謀私、、考試成績不及格的不合格干部”,才能更有效地激發教育工作者的創造力,使得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和有效落實。
篇4
一、互動式教學方法在物流管理授課過程中的應用
互動教學法不是傳統意義上流于形式的課堂上師生的交流,真正的互動式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而老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僅僅是輔助、引導、鼓勵的作用,并且在課堂上控制教學節奏以及學習時間的分配等等,通過互動式教學來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專業知識,同時,還可以鍛煉專業知識以外的協調、溝通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參與進來,這樣枯燥的課堂氛圍才能夠變得活躍。互動式教學法基本可以應用在任何物流管理課程內容的講解過程中,現主要列舉三種模式。第一,主題探究法。在授課前就確定好本節課程的教學中心和主題,由老師提出問題,供在場的所有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這個過程按照問題提出——分析討論——得出結論——老師歸納總結的套路進行。但是這個過程一定要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的發言時間一定不能高于學生,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第二,問題歸納分析法。其教學模式主要為問題提出——歸納分析——得出結論。此種方式適合在講解一些難度較大的專業知識時候來使用。這樣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強,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因為教學目的性較強,互動交流學習的過程較少,知識面的涉獵也較窄,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之后形成思維定勢。第三,案例分析法。其流程主要為典型案例分析——分析并提出問題——實際案例中理論知識的講解——方案剖析。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更加貼近生活、聯系實際。能夠將理論知識生動的展現出來,便于學生理解。
二、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
情景模擬教學法也是高職教學物流管理教學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教學方式,其本意是模擬現實環境的情景來展示教學過程中所要展示的內容,爭取讓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在一起。情景模擬教學又可以衍生出一種模擬仿真的培訓方法,如果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布置逼真的環境、任務以及情節。甚至可以在模擬的過程中制造管理沖突、突發事件等等。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選擇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并在扮演角色之后提出自己對于物流管理相關問題的看法以及觀點,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對于時間以及資源的消耗比較大,但是教學環境逼真,基本與實際環境一致,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倉儲物流管理》的教學過程中,就十分適合使用情景教學法來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首先,老師要在課前對學生的角色進行篩選和編排,比如,物流司機、庫管、信息錄入員、衛生清潔人員、倉庫經理助理等等,學生按照對應的角色,在不同的位置進行現場情景的模擬并展示,最好提前設計好臺詞以及對白,列好出入庫的清單等。讓學生在完全接近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三、任務驅動型物流管理教學方法的應用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主要通過老師指定既定的目標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切活動圍繞目標而展開,帶有強烈的目的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在盲目,學生因為有目標的存在而為了目標而努力和探索,而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又獲得強烈的認同感以及成就感,這樣的管理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發現問題、思考分析、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從而真正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創新學習的開拓精神。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主要步驟為:任務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結果評估——課后思考與拓展,四個步驟為和新的,老師通過科學合理的任務布置來控制課堂的教學節奏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興趣。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學習特點,然后有針對性的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難度不能太高,使學生遙不可及而失去興趣,又不能太低,使學生簡簡單單就完成任務,這樣又失去了應有的教學效果。只有難度適中,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鉆研精神以及創造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幾組,每組成員最好少于5人,然后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設定相應的教學任務,但是不同組之間的教學任務也要進行一定的區分。比如,5人小組可以給予5個小任務,或者是2兩個大任務,這些都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但是務必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并且討論的過程也要制定適當的規則,防止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偏離主題的討論,浪費教學時間,降低教學質量,但是規則的制定也不能夠太死板,使得學生的討論內容毫無新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制定,避免教學進程過于死板。
四、結束語
篇5
關鍵詞: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要素;提升策略
一、何謂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
《現代漢語詞典》對于執行力一詞的定義是:實施;實行(政策、法律、計劃、命令、判決中規定的事項)。具體到教育教學的管理領域,執行力就是指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貫徹落實教育管理規范和管理目標等工作方針決策的實踐能力。換言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就是將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的工作能力。
從我國高校的管理現狀來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方式仍然比較粗放,如:管理中有章不循、抓而不緊的現象比較普遍;管的多,引導和指導的少;一事一議、臨時突擊應付的多,總體規劃的少……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既與管理者的理念和認識有關,也與具體的操作方法手段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管理制度不嚴謹,未經認真論證就倉促出臺,缺少針對性和可行性,遇到實際問題就朝令夕改,喪失了學校管理層的公信力;二是執行過程繁瑣、流程混亂,制度之間不統一,領導職責界定不清,互相扯皮,導致教師無所適從;三是執行不能始終如一,虎頭蛇尾,檢查工作前緊后松,缺乏有效的監督,檢查結果得不到落實,等等。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在根本上無法高效率地實施。
現代管理學中指出,一個成功的組織,在30%的程度上依靠正確的戰略,另外的70%則是要靠正確的執行,由此可見,執行力是核心競爭力,科學、高效、穩定的執行力,對于創新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豐富高校教育教學理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如何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的執行力,已經成為當今高等院校發展和建設中貫穿始終的重要課題。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的構成要素
(一)管理制度的科學完善。教育教學管理的執行力是建立在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之上、有效進行管理工作的先決條件。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管理教育教學工作,規范師生的個人行為,形成管理層面上整體積極向上的合力,從而保障教育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高校教育教學的管理項目多,涉及領域廣,承擔責任大,為了保證高校管理系統能高效、有序、穩定、規范地運行,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須遵循科學、規范、系統、可行、可持續、創造性等基本原則,包括完善的執行機制和激勵機制,靈活的監測制度和反饋制度,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和管理環節控制體系等。
(二)管理模式的行之有效。以科學完善的管理體制為基
礎,高校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以此確保管理功能的順利執行。從管理學視角來說,高度集權的剛性管理模式更多地強調制度化,可以使管理者實現扁平化溝通,但相對而言易造成管理人員之間的責權分配不分明;而柔性管理模式更注重人性化、民主化,這種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地發揮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但可能會削弱管理的約束力。落實到教育教學的管理實踐工作中,筆者認為,我們應將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這兩種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從而促進執行力的有效實施,最終實現管理目標。
(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協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整個流程中,管理者始終扮演著“在最前沿沖鋒陷陣的中流砥柱,在機制調節中溝通協調的互通橋梁”這樣看似矛盾卻又完美契合的角色。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中,管理人員必須既具有能協調各教學職能部門、院系間、師生間的紛繁復雜關系的能力,又具有能在具體工作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執行力得到最大的發揮。
(四)優秀的管理文化。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由管理者團隊共同開展和承擔的,要建立良好的執行力,要求管理團隊必須具有共同的愿景才得以實施,包括:共同的教育教學管理目標、管理理念、工作方式以及相互承擔的團隊協作精神。由高素質的管理者抱持一致愿景結成的群體所創造的團隊精神和管理文化,可以促使管理者們共同做好各部門、各崗位之間的協調工作,嚴格執行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保證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管理效率,營造有利于執行力最優化發揮的工作氛圍,形成良好的管理文化以及執行力文化。
三、提升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的途徑措施
(一)樹立人本管理理念。教育教學的管理執行說到底就是貫徹落實上級管理部門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以期最終達到管理目標的過程。它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就教育教學管理目標手段所做出的相互協調、相互適應的互動過程。只有得到學校內部的普遍認同,管理雙方在認識上達成共識,管理才有意義可言。因此,在認知層面上,管理者要更新以往的陳舊觀念,樹立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實踐層面上,對于管理制度的設計、落實中,管理者要以人(教育主客體)為中心,反映人的需要,保證人的權利。從根本上更新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學校風氣,為師生營造自由奔放的學術氛圍,調動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謀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作為最終極的管理目標,從而促進管理雙方的理解和合作,有效地提升管理執行力。
(二)建立科學管理制度。(1)注重宏觀策劃,強化目標管理。計劃是執行的前提,沒有計劃,或者說沒有一個好的計劃就不可能有好的執行力。執行任何任務都要制訂計劃,并確保計劃目標清晰,可量化、可度量、可考核、可檢查,分清各項任務的輕、重、緩、急,抓住關鍵性問題進行實施,不能因瑣碎小事而影響了應該做的重要工作。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管理決策應從系統宏觀的角度出發,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整體思路上加強設計理念,強化目標管理工作。(2)規范制度、流程,強化節點控制。首先要充實和完善所有規范性、程序性和操作性的制度,在原則性上對各項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任務目標、管理體制等進行規定,并在階段時間內對源文件進行匯編、調整和補充。其次,將可能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環節和因素納入到強化管理的范圍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在每學期的各個階段(如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階段性工作通知,提醒各教學部門按照計劃組織工作,做好重點工作的節點管理;(二)各教學部門應定期召開會議,總結歸納前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及時解決教育教學管理工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部署隨后的工作任務;(三)對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及時進行探討、指導與技術支持,以點帶面,推動整體的建設。(3)開展業務考核,注重數據分析。管理部門應秉承著“三有利”的原則,對管理人員開展質量分析和評價等業務考核工作,將管理目標、管理過程有機結合,實現全面、全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定期收集高校各級別、各部門的科研教學成果,采集各類教學管理數據狀態,全面分析,挖掘問題,確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二)定期對學校的目標任務和狀態指標進行總結交流,通過比較探索缺憾,發現問題修正策略,目的亦是明確未來的努力方向,在此基礎上開展年終評價總結工作,評價結果與個人績效掛鉤,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獎勵優秀的部門及工作者;(三)對教育教學管理人員按崗位進行考核評價,采取量化和定性評價法,結合日常工作面貌、團隊合作精神和工作突出業績等表彰優秀工作者。(4)規范執行過程,加強執行管理。通過以上具體的思路和措施,我們可以基本制定科學穩定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執行需要管理人員有計劃的組織和安排,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執行工作落到實處。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一)在執行動員這一重要步驟做好宣傳工作,對師生進行認真詳細的政策解釋,使其對制度了解并接受認可,使政策從根本上獲得支持;(二)在執行方法和手段上要恰當,不能違反法律規定,不能采用不合法的強制手段,要以思想教育為主、文化宣傳為輔,與師生達成共識;(三)在執行監督中,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構建信息反饋平臺,對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糾正,對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這些工作對于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有利的,對提高執行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優秀管理團隊。教育教學管理者是執行力得以實施和體現的主體,因此對管理者和管理團隊的素質要求也相應嚴格。首先,管理人員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修養,不斷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管理知識和方法手段;此外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濃厚的團隊意識,這是執行力得以實現的基礎;第三要有較強的決策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衡量管理團隊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建立一支專業化、科學化、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可以增強管理者對制度精神和內涵理解的深入性,直接提升高校管理的執行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執行力的提升,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并組織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同時要配合合理的激勵機制,使得管理政策的執行落實得到上下一致的認可和接受。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入手,采取恰當合理的辦法,使高等院校教學管理的執行力得以徹底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拓,屈波.高校教學管理執行力評價體系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2] 魯武霞.基于生態視域重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執行力[J].成人教育,2011(10).
篇6
1、管理觀念不能夠緊跟高校發展的需要,缺乏系統化和科學化的理論指導。高校管理部門較為繁雜,而權力又相對集中,傳統的管理觀念已經不能夠符合高校發展的需要,再有,相關工作人員所學專業與行政管理崗位不能夠有效銜接起來,沒有掌握系統化的專業知識,對教學者和學生當作是管理對象的事情時有發生,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工作方法長期沒有創新,在執行相關管理制度過程中不能夠全身心投入,而這些都是影響工作效率的原因所在。
2、行政權力過大,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當前形勢下,各大高校行政管理體系大多都依據政府管理模式,換一種方式來說,學校的行政組織機構和工作人員兩者之間構成金字塔結構。嚴格要求下級絕對服從上級指示,權力方面過于集中,雖然說金字塔管理體系確保了高校各項工作的有效運行。但是從深層次上說,其顯現出來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視的,而資源大多掌握在行政部門中,下級職員要想獲得好的發展必須要讓上級領導看到自身成績,使得無條件服從上級命令,導致在工作中自身很少考慮到如何利用科學管理方法來提升管理效率,為了討好領導做出一些有損高校利益的事情也屢見不鮮,根本上降低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二、當前形勢下解決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措施分析
1、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素質,確保行政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在傳統高校行政管理理念下,人是作為一種部門的資產而并非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資源存在的,其采取管理模式可以稱之為是“大鍋飯”的管理模式,忽視了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重要性,嚴重挫傷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想根本性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其首要任務提升其政治素養,擺正他們心態。再者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要加強自身學習,努力完善自身知識,掌握新的技能與方法,更好的處理行政管理中的各項工作,最終促進學校發展。
篇7
關鍵詞:ISO9000:2000; 高等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
體育教學質量是高校體育教育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是高校體育管理追求的永恒主題。引進企業質量管理的成果,科學地借鑒并應用于體育教學質量管理中,可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ISO9000:2000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世界通用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標準,它是世界上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實施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經驗總結,適用于所有工業和經濟部門,包括教育管理。能否借鑒ISO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將該標準移植到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中,建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值得研究。
一、導入ISO9000:2000對強化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復雜性和系統性,決定了體育教學質量管理內容的廣泛性。它涉及到人員因素如體育管理人員、體育教師、學生等;物質因素如體育教材、體育器材設備等;信息因素如國家體育教育法規政策、體育教學計劃、體育教學大綱等;體育教學活動因素如體育教學手段、體育教學方法、體育科學研究、體育教務管理、體育教學評估等。這些因素對體育教學質量的影響至關重要。另外,體育教學活動質量具有隱含性,不像企業產品一樣易于測量和評價。
ISO9000:2000強調持續的質量改進。體育教學質量是高校體育教育的生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改革,改革體育教育思想,改革體育教育體制,改革體育教育管理方式。引入ISO9000:2000建立一套規范完整的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把這一管理思想應用在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活動中,就是通過內部審核和最高體育管理者定期進行的管理評審,針對發現的不合格項和不良趨勢,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經常性的評價并采取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使體育教學系統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改進并形成良性循環的機制。
有效的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分析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之上。依據事實,采用統計技術、文字記錄的方法,選用必要的信息數據,對高校體育教學全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客觀狀況進行記錄、描述,為體育教學質量管理和控制過程提供了客觀證據,便于采取預防和糾正措施,并以此對預定的體育教學質量標準,檢查是否達到要求。在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中要及時采集、整理各種原始資料和數據,建立健全體育教學檔案管理制度,并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使體育教學管理程序化、網絡化,保持管理信息暢通,使領導以事實或正確的信息為基礎,通過合理的邏輯分析,做出正確的決斷,從而為強化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 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基本框架設計
從ISO9000:2000的形成基礎和過程、標準的全部內容和發展趨勢來看,貫穿全部ISO9000:2000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四大方面:質量形成于生產全過程;必須使影響產品質量的全部因素在生產全過程中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使企業具有持續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的能力;質量管理必須堅持進行質量改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是為了達到高校體育教育所確定的質量方針,并使所有相關方(學生及其家長、用人單位等)獲利所需要的組織結構、過程、程序和資源的有機結合體。高校體育教育必須持續改進其體育教學和過程,達到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目標,使高校培養的人才滿足社會和國家的需要。筆者依據ISO9001:2000標準中影響質量的四個方面,即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以及測量、分析和改進應用到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中,相應建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四個基本內容,就是高校的體育教學管理職責、資源管理、體育教學服務實現以及監控、分析和改進。
三、依據ISO9000:2000建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1.依據ISO9000:2000編制高校體育教學質量體系文件
在編制高校體育教學質量體系時,要堅持“寫實”和“優化”的原則。“寫實”是指對教學質量手冊等體系文件編制要進行“恰當、真實”的描述。教育質量文件是對體系的構成、剪裁及具體內容、體系要求之間相互聯系和接口關系做出系統、明確和原則描述及規定。“優化”是指按照標準要求對質量管理中不科學、不系統、不規范的做法進行改革,同時按照標準要求對必須做到而沒有做到的一定要寫入文件,并認真予以實施[3]。只有這樣,才能科學、有效的建立和運行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為高校體育教育管理更深層次的貫徹標準創造良好的條件。
(1) 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手冊的編制。 質量手冊闡明一個組織的質量方針并描述其質量體系的文件[4]。體育教學質量手冊是用于闡述體育教學質量的方針、目標、組織機構與職責,以及對體育教學質量體系要素描述的文件,是高校體育教學質量體系中第一層次的文件。制定并公布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方針、目標,對于強化體育教職員工的質量意識,改進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保證體育教學質量體系有效、有序地運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外也可證明高校本身的體育教學質量保證能力。體育教學質量要素的設計,以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保證滿足預定的體育教學質量目標的需要為原則,應結合高校實際情況來確定。
(2) 編制規范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和教學活動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描述實施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所需要的質量活動的文件,即質量管理體系程序[5]。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程序文件是體育教學質量體系中第二層次的文件。它描述體育教學質量體系中各個質量要素所涉及到的責任人或部門的活動,并依據體育教學質量手冊中質量要素的活動要求,建立工作程序,即把質量要素提出的目標和要求轉化為實際工作具體的步驟。并明確規定活動過程中部門或人員的職責以及實施、驗證的方法。
(3) 編制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詳細的操作文件。操作文件是規定具體的教育服務的方法和要求的文件,它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詳細的執行文件是體育教學質量體系中的第三層次的文件。它依據體育教學質量手冊和質量管理工作程序制定具體的活動計劃、標準和行為準則,是實施體育教學活動的最直接的文件。編制這類文件,關鍵是針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手冊、體育工作程序和由有經驗的體育管理者制定出實現承諾的最好的最實際的方法。因此,這類文件通常有體育教學計劃、體育課程表、體育教學進度表等。
2.優化高校體育教學質量體系的運作
(1) 對高校全體體育教職員工開展質量教育。組織全體教職員工認真學習體育教學質量體系文件。通過學習,首先要增強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使他們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從自身做起,體育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本職工作息息相關,把提高工作質量視為自己的責任;第二,提高對質量體系的認識,明確體系的新要求并適應由此引起的對傳統做法的沖擊,盡快建立新的平衡。增強責任心,自覺地以體系文件指導自己的體育教學工作,按照體系文件實行程序化、規范化管理。
(2) 強化院系部門的教學質量管理功能。對院系的質量管理要做出合理的分工,統籌安排。要加強隊體育教學質量監控的功能,不能只按照計劃布置任務,而不檢查、不評價教學工作的質量。要及時發現體育工作中的偏差,采取糾正措施,實行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DCA)的循環。要建立有利于質量管理的激勵機制,如定期考核、評聘結合、樹立先進典范形象、確定晉升的質量否決權等,充分調動教職員工提高體育工作質量的積極性。
(3) 建立及時的教學信息反饋系統。建立流通順暢、反應靈敏的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要設計一套完整的、規范的、適用的記錄表格,要確定高效的處理教學信息的方法,及時地傳遞領導層和一線教師的雙向信息,準確有效地收集、整理、儲存、分析、處理體系運作中各個過程的有關信息,為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并向有關部門反饋執行的結果。信息系統的有效運作,才能進一步激發系統體育教學質量管理中的功能,發揮久遠的作用。
作者單位:河南南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智勇. 2000版ISO9000族標準實戰指南[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10-11.
[2]駱潔嫦. 實施ISO9000標準強化高校教學質量管理[J]. 世界標準化與與質量管理,1999,(11):20-25.
[3]徐向藝. ISO9000質量管理系列標準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2002,44(4):75-79.
[4]周朝琦,侯龍文. ISO9000――進入國際市場的護照[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136-137.
篇8
關鍵詞: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學質量 管理監督機制
成人高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體系,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同時,它也強化了高等學校和社會的聯系,為高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動力,注入了活力。但是,從成人高等教育的現狀看,它尚未完全發揮潛在的能量,和人們對它的期望值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不能說令人滿意,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現在社會上不乏消極言論,認為成人高等教育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質量是其中至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對于成人高等教育,學歷補償的性質已經漸行漸遠,科學研究本就不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成人高等教育要想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之下爭得一席之地,必須發揮不對稱優勢,具有錯位競爭的戰略思考。與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可以說無優勢可言: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疏于教學的系統性和全面性,缺乏層次性;與網絡教育而言,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單薄;與自學考試相比,成人高等教育有入學考試,有固定的學制,缺乏靈活性。夾雜其中,特別是與網絡教育和自學考試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只有在質量上進行突破,利用教師、管理人員、學員三者之間的直接聯系(其他兩種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形成不對稱優勢,才有可能爭取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質量既是成人高等教育生存的基礎,也是發展的目標。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質量決非朝夕之功,也非個人之力,質量的提高是個系統工程,從宏觀的公共政策層面到中觀的教育分型層面,直至最后微觀的教、管、學層面,每一個環節都能影響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改善與提高。我已從事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多年,是一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實踐者,在此通過對多年的基層工作實踐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嘗試著從微觀層面的教、學、管三個維度及其之間的關系提出成人高等教育質量改善思路。
一、成人高等教育質量低下的原因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對在職人員進行高等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教育,培養和造就能盡快適應崗位需要的應用型或技藝型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是,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特點不盡相同,缺乏相應的教學質量管理保障機制,管理難度更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保障主要還是依靠學生的自覺,以及任課教師的職業道德。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純粹依靠柔性的約束機制,出現問題就成為必然結果了。
(一)“教”的方面。
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敬業精神有待進一步加強。因為成人高等教育的學員大多是在崗在職人員,已經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與在校的學生對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的要求相比,其針對性要求更強。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多數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現成模式,這從高等教育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上講有其合理性。不過,也應該看到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對象和培養目標及教學過程之間的具體的、豐富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既體現了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聯系,又顯示出它們的區別,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如果忽視這種差異性,不能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社會性、職業性等特點,它就會逐漸地失去特質,具體的教學效果也不見得好。實際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部分教師在備課、授課、批改作業、考試等各個環節中表現出責任心不夠,從客觀講,這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沒有凸現自身的新穎性和特質有關系。
(二)“學”的方面。
上面的情況反過來又影響到學員學習的效果和收獲。應當承認,大部分學員是抱著學有所長、更新知識、提高競爭能力的愿望而來的。然而也不可否認,一些學員抱有混文憑的想法,認為成人高等教育不像正規院校那樣令人信服,甚至有學員偏激地表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學不到什么東西,如果不是為了評職稱、競聘上崗等原因,是根本不會來讀的。這樣的思想一旦產生,發生上述現象就不難理解了。他們的所思所為在一定程度上又對其他認真學習的學員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挫折了他們認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
(三)“管”的方面。
在“面授”期間,部分學員漫不經心,上課遲到早退,作業不做或者不按時交,直到考試才臨陣磨槍,作弊行為屢有發生。也有一些學員因這樣那樣的問題造成學習困難,有畏難情緒,最終導致教學進度難以按時完成。平時,學員與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聯系,只限于“面授”期間,學員離校以后和學校、教師的聯系基本上處于游離狀態。學員“面授”期間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糾正,學員管理比較松散,學員不在校期間的教學管理更是無從談起,從而造成學員的學習質量得不到保證。教學管理人員對教學過程中學員反映的問題,因顧忌到與教師的關系和情面,往往不直接和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而是通過其他的渠道反饋意見,這樣,問題的解決就顯得滯后,效果也不好,并且會引發其他的問題,影響到下一輪的“面授”。
管理監督是整個成人高等教育教與學之間的橋梁,居于整個成人高等教育的核心地位。日常教學質量的好壞沒有一個可行的量化標準,教學實際上處于無人監督的狀況。即使一些成人高等教育機構也設立了專門的督導人員,但因為其自身的關系(聘請的都是離、退休人員,沒有真正的權力和義務),其監督作用還不能夠令人滿意。再加上監督人員的關系是臨時的,對督導人員本身的監督還是一個問題。從嚴格管理的角度看,僅僅靠“人治”不行,必須靠“法治”,建立嚴格的完善可行的教學質量管理保障體系,從根本上解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
二、提高質量必須三管齊下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不是一個新話題,上面羅列的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成人高等教育所特有的,但發生在成人高等教育上所造成的后果和社會影響卻不可低估。許多從事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同志從各方面做過探討,并提出過許多好的建議,但具體實施起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地抓住問題的要害,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我看來,這種情況是由多方面的綜合因素造成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僅僅從“教”(教師)和“學”(學生)的角度談問題,而把“管”(管理人員)這一因素排除在外。
所以,我們認為,應該構建多向度的、立體交叉的教學管理監督機制:橫向的,即“教”、“學”、“管”三向監督機制;縱向的,即上級職能部門、督導小組和管理人員的三向監督機制(見圖1)。
1.“教”、“學”、“管”橫向監督機制。
圖1:教學管理監督機制示意圖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建立“教”、“學”、“管”三向監督機制,主要是通過管理來提高教育的質量和學的主動性,嚴格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1)對“學”實行“淘汰制”
以往,無論學員的知識水平、文化素質及學習態度如何,無論他是否能按時完成學業,基本上都要讓其畢業。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失去了應有的壓力;同樣地,教師和管理人員也沒有動力。結果是,盡管人們常常說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質量,但真正做起來卻覺得乏力。因此,為了切實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質量,實行“淘汰制”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成教工作者必須意識到,實行“淘汰制”能從根本上保證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只有教學質量得到保證,社會聲譽才能提高。“淘汰制”實際上就是“嚴出”,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和管理人員在平時把工作做細,加強對學生的“教”、“管”工作。每一個教學、管理環節都要一絲不茍,同時,嚴把考試關,健全嚴格規范的考試管理規章制度,堅決杜絕作弊現象,對不能畢業的學員,堅決不讓其畢業。“嚴出”對學員來說是一個壓力,他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提高知識水平,保證自己不被淘汰。而學員成績的好壞,除了他們自身的基礎和主觀努力之外,教師認真負責地傳授及管理人員的嚴格管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應的,學生對教師和管理人員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反過來這又促進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工作。
當然,實行淘汰制是有一定風險的,可能會有來自外部的壓力,也可能會遭遇學員的集體抵制,但是只有犧牲部分學生的利益才能有警示作用,才能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另外,這一做法極有可能影響次年的招生規模,而且這一影響絕不是短期內可以消除的,這也是任何改革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陣痛過程,絕不能以質量的妥協來換取數量的發展,否則犧牲的將是整個成人高等教育事業。
(2)對“教”和“管”實行“記分制”
“教”和“管”作為教育大系統下的兩個子系統,理應建立相應的監督與協調機制。在現行的教學管理體制中,教師和管理人員沒有相互監督;學員對教師和管理人員也沒有適合的平臺履行監督的職責,三者基本處于游離的狀態。理論上,即使有相應的雙向監督機制,由于這種監督很可能在監督雙方形成一種交易性質的默契,現實中很難取得實效。因此,我建議在教師和管理人員中實行“記分制”,并通過學員和督導機制直接反饋到上級職能部門:一是學員對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評分:學員對教師的授課情況、教學效果(包括到課率、課程設計、實驗實習、輔導答疑、作業批改情況等)進行評分,對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包括學生管理、教學的組織安排、教材發放情況等)進行評分;二是教師對管理人員進行評分:教師對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敬業精神(包括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是否積極、課程安排是否及時到位、組織協調是否良好、教材的征訂是否齊全等)進行評分;三是由督導小組對教師的授課情況、授課效果(包括到課率、點名情況、作業批改、學生的反映等)進行評分。最終的評分結果由上級職能部門和督導小組進行審核和監督,確保評分的公開、公正、公平,并且更重要的是把評議的結果和年終考核及獎懲直接掛鉤。這對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工作,無疑是個很大的、直接的促進。
2.上級職能部門、督導小組和教學管理人員的縱向監督機制。
從實際情況看,僅僅靠學生“自下而上”的監督是不夠的,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監督機制中,上級職能部門“自上而下”的管理監督才最直接和最有效,把這“雙向”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但是,上級職能部門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下面進行長期的不間斷的監督。因此,應建立相應的督導機制,賦予督導小組相應的權力和職責,發揮督導小組在上級職能部門和教管人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使上級職能部門的督導職能能真正落實到基層組織。督導小組由教育教學水平高、經驗豐富的人員以及品學兼優的學員干部組成,其根本任務是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對管理人員的管理過程以及學員學習狀態進行全面的督導。督導小組須制定每學期的督導計劃,根據督導計劃進行督導活動,并定期將督導情況匯總,一方面向上級職能部門匯報,一方面和有關部門和人員溝通。在檢查和督導的情況下提出意見和建議,提高教育質量。與此同時,加強和教學院系的溝通,定期召開“教”“管”、“督”座談會,及時通報近期教師教學情況、管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及學員的學習情況,制定詳細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計劃,做到有章可循。對已經制定的教管協調計劃,應嚴格執行,并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檢查和修正。明確“教”“管”的職責和權利,使教師和管理人員都了解對方的職責范圍,做到心中有數。
參考文獻:
[1]任學強.論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方案設計[J].成人教育,2006,(3).
[2]曹如軍.終身教育視野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創新[J].成人教育,2008,(12).
篇9
關鍵詞:高等教育 質量管理體系 IS09000 教育質量 過程質量 全面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90-01
IS09000族標準是發達國家的質量管理經驗的總結,最大的特點是流程管理和持續改進。
本標準適用于質量管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以保證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從實施IS09000標準的小型學院,同時,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如何實現高等教育研究IS09000族標準。
1 構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緊迫性
1996年,中國已經成功在北京舉行的“高等教育評估與質量保證”的國際研討會的主題。此后,高等教育的質量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1999年高校擴招后,招生快速擴張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高校不能滿足傳統的管理模式,背后可憐管理水平的一些領導干部的思想和一些教師,學校的整體辦學使命和缺乏了解它的使命,等等。因此,當務之急是西方大學在中國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并引進推廣的共同點。
2 構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可行性
IS09000質量管理,因為豐富的現代教育教學質量為主要依據的多所高校建立自己的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及其意義的制度。
2.1 “學生的擔憂,”教育服務的理念
在原則上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組織依賴客戶,因此,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的期望。對于學校,客戶是指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當然,學校主要是學生,要以學生為焦點,根據學生學習,并努力為他們服務。
2.2 教育質量流程管理概念
過程是在研究質量管理活動的基本單位。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使用資源和管理”變換輸入轉化為輸出,可以視為一個過程。典型地,從一個過程的輸出直接形成輸入到下一個過程。“和”的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想要的結果管理,因此提出了“鼓勵采用過程方法管理組織”。
2.3 教師基礎觀教育相互依存的質量
管理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以人為本,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每一個大學院系,各部門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所以IS09000標準要求所有家庭成員參與質量管理,學校的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環節,直到每個人。從大學的主要功能分析,教師應該毫無疑問是高等教育相互依存的品質的一個重要力量。
3 高等教育的質量管理體系基本組件
3.1 系統概念
建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理念是基礎,教學質量管理。首先,總的國家教育政策的目標,制定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二,要檢查整個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特別是培養目標:第三,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為指導,以人為本,預防為主,質量控制的全員,全程,全要素的實施。
3.2 組織系統
組織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主要由學校領導,學院院長,教學委員會,教學督導組(A組),教師和學生。哪個學校領導通過講座,接待日,郵件等方式,監控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監控教務中心執行戲劇組織,協調,分析反饋和教學中的作用的各個方面的總體安排和監控各教學單位實施:指導專家負責深入了解課堂教學和其他領域的情況,要進行專項檢查,指導教學。
3.3 系統的方法
方法包括流程管理系統的法律,項目管理方法和目標管理法。流程管理法主要是指教學管理形成的素質的各個方面,如在錄取過程管理,過程管理和考試等方面的組成部分:項目管理法主要是指每個具體工作的管理,如各類比賽,特別評估;MBO主要是指一種方式來達到理想的控制目標和管理,可分為官僚管理,項目管理,矩陣式管理。
4 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施工意義
構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但學校的管理,糾正了一定的缺點提高辦學水平,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功能:
4.1 調節的教育過程中,要避免隨意性
企業管理過程通常能夠管理經驗,科學和文化管理三個階段,包括科學管理強調規范化,制度化,制度化,具體表現為:部門職能,職責,獎懲辦法,如運行程序都有相應的規范。通過質量方針和目標的發展,并通過以了解學校的運作狀況評估了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教育在正常工作狀態的整個過程,所以它可以理順職責范圍和權威的大學單位和部門,規范管理,各級,確定工作應遵守的程序,使各部門,崗位和人員類別的規則遵循,以避免一些教師在某些方面武斷,并最終提高教育質量服務為一體。
4.2 有利于保持教師的穩定性
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推進人才激勵“質量第一”的理念,強調“對影響產品質量應是能夠勝任。”,而學校應“工作,確保受災人員的產品質量具備必要的能力。”,它可以促進學校的教育人員相關知識培訓,企業管理,質量管理等創新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其業務能力:這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深化學校認同,從而穩定士氣在不斷變化的環境。
4.3 所學校能提高競爭力,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ISO0000系列重視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他說:“最好的”只是一個暫時的標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而學校應該是主要的目的是使認證教育教學的學校各方面對更高的目標邁進。因此,著眼于過程性評價IS09000整個系統連接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整體,它有利于改善和下班后的完美。通過家庭IS09000認證標準往往意味著教育機構管理,按照國際標準,它的內部運作有非常規范,學生必須有一個初步的,這對于所有的考生和家長,應考慮提供能力保證,確保學生通過正常的學習周期應該只成為一個合格的有用。
參考文獻
[1] 孔一枚.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國際比較[J].金融經濟,2008(11).
[2] 王慧,易自立,李孟輝.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質量觀構建高笑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J].高等農業教育,2008(11).
篇10
關鍵詞:海峽兩岸;技職教育;體制機制;創新論壇
Abstract: Innovating the internal managing institution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o improve the managing efficiency is always a hot topic for developing vocational schools. While comparing with Taiwan, whos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very develop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ainland is just being the period of developing from scale to connotation.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managing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for connotation establishment. For drawing the managing experiences of Taiwan, Ningbo Polytechnic held the innovation forum of internal managing institution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mainland and Taiwan, which is aimed at provid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models for managing institution innovation through sharing Taiwan’s managing experiences and explaining Ningbo Polytechnic’s practice.
key Words: Mainland and Taiwa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Forum
兩岸高等技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創新論壇是一次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舉辦的重要學術交流活動,論壇旨在通過對臺灣技職院校管理經驗的分享和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實踐的解讀,為技職院校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提供理論范式和實踐范本。
論壇議題涉及技職院校的辦學定位、管理體制、產學研結合、技職院校的組織架構、教師激勵機制、技職院校的文化創新、全面質量管理等。
一、創新體制機制是高職院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關鍵
天津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周志剛教授、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大學寧斌博士、臺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林俊彥教授、臺灣中州技術學院柴御清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職成教研究所石偉平教授就高職院校改善管理與制度創新、美國社區學院內部管理體制、臺灣高等技職院校學院運作功能、臺灣高等技職院校組織結構設置、高職院校二級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周志剛教授認為,高職院校改善管理,促進學校建設與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制定科學有效的發展戰略,這就需要正確處理好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模與質量、教學與科研、重點與一般、改革與穩定的關系。其次,要大力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因為管理制度創新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辦學效益的現實需要。實現管理制度創新的前提是管理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其中的實質性內容就是樹立管理為教師、教學服務的意識、觀念。管理制度創新的主要任務是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新的權力機制,處理好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為了達到這一境界還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第三,高職院校改善管理、進行制度創新的落腳點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特別是開發和利用好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師資隊伍。
寧斌博士指出,美國社區學院目前已成為普及全民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由于具有社區學院方便的地理位置、低廉的費用、全面的設施、走讀的制度、繼續深造的機會等優勢,20世紀70年代以來,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美國社區學院內部管理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受校董事會、行政系統、教師、學生、校內的各類工會組織、學院周邊的社會團體與當地居民等各種勢力所決定的。美國社區學院內部管理結構主要分行政后勤管理、教學教務系統、學生事務及校友基金管理等幾大方面。社區學院管理體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和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和保證為學生和社會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近年來,社區學院在內部管理上出現新的發展趨勢,一是進一步正規化學院的效率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的定量可評估性;二是增強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向社會及時公布學校的重要成果和數據;三是各方面通過適當的渠道參與學校管理。寧斌博士認為,中國的高職院校應向美國社區學院借鑒,首先要精簡行政;其次,讓傳統的行業性的高職院校轉化為真正的社區學院;第三,中國的高職院校要充分系統化、正規化,并發揮校董事會的作用;第四,建立正規化的院校研究隊伍。
林俊彥教授在《臺灣高等技職校院學院運作功能的探討》中指出,臺灣的高等技職校院包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三種類型。臺灣高等技職學校內學院均為近10年所設,據統計,到2008年4月,臺灣37所科技大學總共分設了146個學院,最多的設置6個學院、最少設置3個學院;學院的類別,以商管類學院最多,有44所,工程類學院有39所,人文社會類學院23所,醫護健康類20所,藝術設計類學院13所,及少量的海事水產類及農業類學院。2005年12月,臺灣《大學法》修正公布后,臺灣大學之中的學院的設置優于學系,大學內可以設學院,無學系,但不可以無學院、有學系。但大學法修正后,臺灣公立科技大學,在行政運作慣性的影響下,教師員額的掌握與晉用、學生的招生與管理、課程的開設、經費的分配、空間的分配與管理、產學合作的建立仍是大體維持由系、所來主導,但有愈多的科技大學,學院內系、所有共同性質的事項或統整可以產生經濟效益者,學校都要求學院介入協調,以規劃出合理的整合方案。而私立科技大學,行政運作慣性較少,學院的功能更為突出。目前,臺灣科技大學的學院運作功能呈現出如下變化趨勢:一是學院對系、所、學程設置與招生整合的權職增強;二是學院對院內開設課程以學院為本位重新統整、調整;三是學院內教員額控管的權職將往學院集中;四是學院內學術研究得到強化;五是學院內行政督導權限得到提升。
柴御清副教授從臺灣《大學法》對各大學應設部門的要求出發,對臺灣78所高等技職院校的二級單位設置進行了梳理。目前臺灣78所高等技職院校的機構設置主要有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研究發展處、圖書館、電子計算機中心、秘書室、人事室、會計室進修推廣部等。
石偉平教授對我國高職院校二級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大陸公辦高職院校領導體制普遍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院(校)長負責制。校長為學校的法人代表,在校黨委領導下依法行使職權,全面負責本校的教學、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院校長通過院校務委員會或院校長辦公會形式實施學校的內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層院系多數采用行政主要負責人院長或系主任負責制或黨政共同負責制。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多數采用董事會領導下的院校長負責制,中層系均實行主任負責制。高職院校組織結構的選擇一般采用與普通本科高校對口的方式進行設計,分為教學管理系列、學生管理系列和后勤管理系列三大塊。高職院校的部門設置基本上都是按行政管理模式設立的,分為行政部門和教學部門兩塊,行政部門包括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教務處、學生處等,教學部門由不同的院(系)或專業組成。大陸高職院校的二級管理存在校、院(系)各部門的基本職能沒有明確的劃分,學校行政管理部門與教學部門在職能上存在著過多的交叉和重疊,學校過程管理仍然過多地集中在校一級和職能部門,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以致造成學校與院(系)的責、權、利分離等現象。二級管理運行機制不暢,一些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體制,表面上是建立了二級管理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基本上沿用舊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內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從而造成機構重疊,隊伍臃腫,人浮于事,職能交叉,中間辦事效率低下的局面。高職院校的二級管理需要在優化資源配置、明確各部門的職權利、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等方面下功夫,改革的關鍵在于確立和構建一套正確、科學和有效的二級管理目標體系,從而建構起新的二級管理運行機制。
二、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運行機制是高職院校機制創新的重點
產學研合作如何在機制上進一步創新,如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雙贏機制是這次論壇的主旨之一。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蘇志剛教授在《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服務能力》一文中指出,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新的發展類型存在,必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和辦學模式,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形成了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三位合一”的“現代高職教育的北侖模式”(簡稱“三三模式”),學院與政府、企業之間構建起了互惠雙贏的校企合作機制。
北京教科院副院長吳巖博士在《大陸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最新進展》報告中回顧了我國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發展歷程,認為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他認為,大陸的產學研合作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上都存在著問題,宏觀層面上,國家缺乏促進產學研合作的政策,中觀層面上,許多高職院校缺乏推進產學研合作的領軍人物,微觀層面上學校缺乏實操性的骨干教師。
臺灣師范大學工業教育系徐昊杲教授認為,臺灣的產學合作,在技專院校多以產學專班之型態,由學校提供人力資源輔助產業需求,以促進產業員工在職進修,提升職場需求之技術能力。要推動產學合作理念,除需要強化產業與學校的“產”、“學”關聯外,更需要延長縱向之職高與技專院校間連結的攜手合作關系,透過結合職高、技專院校及產業界實施彈性銜接新學制與課程,兼顧學生的升學需求,建構學校與業界緊密合作平臺,以培育產業界所需要的實務人才,扶助學習或家庭經濟弱勢學生在職進修,落實產業特殊類科之人才培育,滿足產業人力需求。
三、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是高職院校管理制度創新的核心
如何構建質量保障體系,提升技職教育質量也是這次論壇的熱點議題。廈門大學教育科學院史秋衡教授、臺灣云林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廖年淼教授、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任君慶研究員、王杰法助理研究員分別就美國社區學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結構、臺灣科技大學教學品保系統建構的理論與實務、全面質量管理在大陸高職院校的實踐、問題與對策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美國社區學院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全面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并得到了四年制大學的認同。社區學院全面教學質量控制體系主要通過內部和外部兩方面想結合的監控體系來得以實施,內部體系側重于自查、自究、自我提高,外部體系主要進行監督、審核、參與、并制定指定性和指導性的政策;內部體系的一部分建立在外部體系的政策和建議之上,外部的方針政策原則上又是對社區學院體系實踐進行綜合和總結后的產物。因此,美國社區學院的教學質量保證系統是一個內外結合、各有側重的系統。內部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是一個三維系統,第一維是時間,即從學生入校前到畢業后在其不同時間階段的質量控制。第二維是層次,即是通過院、系、課堂內外三個層次的教學評估活動來進行質量控制。第三維是方法,即采用多種方法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成績。校外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主要由政府規范、綜合及專業資格認證、聘請校外顧問參加課程設計、學生課外實踐評估等四個部分組成。因此,社區學院質量監控體系在處理政府、社區與學校的責任方面,在處理升學功能與就業功能的分類方面,在保持與本科院校質量監控體系的共性同時發揮自身特性方面,在聯接社區生源市場與就業市場方面,都有著很多成功的經驗和配套措施,值得大陸高職院校學習。
臺灣云林科技大學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基礎上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質量品保系統,這一系統包括“情境分析”、“目標達成”、“課程規劃”、“課程實施”與“追蹤評鑒”五個部分組成。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從2005年開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認證工作,按照ISO9001的認證要求,制定了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旨在通過創造一種質量文化,達到讓顧客滿意的目標。實施質量管理以來,教職工的質量意識明顯加強;部門辦事程序化率提高;服務顧客意識加強。但全面質量管理在實踐中也存在企業質量管理模與學校質量管理模式的有機銜接問題,企業質量認證機構對教育認證的適切性問題,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對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全面貫徹落實問題等。因此,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踐需要不斷總結和深化。
四、文化發展力是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朱傳禮教授在論壇中指出,文化競爭力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要拓展文化力,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要在文化引領育人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高寶立教授在《建設具有職業人文特色的校園文化:高職院校管理的重要內容》的文章中指出,人文教育缺失是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人文教育未列入學校整體規劃,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社團、學生課外活動存在與普通高等學校趨同現象。高寶立認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在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都體現了完整性的特點,需要從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到學校總體發展戰略上整體構建、全面落實。高職院校應該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高等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職業特色,要營造科技與人文交融的教育環境,要面向企業和行業開展社會實踐要開展具有職業人文特點的社團活動,從而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同時,兩岸高等技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創新論壇涉及的議題還有臺灣教師的激勵機制、臺灣對技職校院實施卓越計劃的成效、臺灣地區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變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