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發展策略

時間:2022-09-14 11:49:14

導語: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發展策略

【摘要】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具有較強綜合能力、寬廣知識結構與扎實專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了培養這類人才,高校開始由專業培養模式轉向大類培養模式,舞蹈專業教育也不例外。本文從大類培養模式的內涵與特點出發,提出大類培養模式是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發展趨勢,并分析了大類培養模式下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大類培養;舞蹈專業;教育;發展

高等學校肩負著為社會提供人才的重任。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是高等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傳統舞蹈專業教育重技能、輕素質,知識結構單一,顯然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力與競爭力,就必須在夯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擴寬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專長。因此,高等舞蹈專業教育必須轉向綜合學科背景下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即大類培養模式。

一、大類培養模式的內涵與特點

大類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寬口徑”專業教育為核心,突破傳統單一按專業招生的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綜合素質的創造性復合型人才的教育形式。大類培養模式以綜合學科為背景,主要根據學科進行招生工作。在大類培養模式下,高校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是在學科宏觀角度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內容相同且內容廣泛,主要是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第二階段是在專業的角度上開展針對性教育,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與特長自主選擇專業,然后按照不同專業分別進行相應的專業主修課、限修課及任修課的學習。大類培養模式是一種通過學習進行選擇,通過選擇完成學習直至畢業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模式有效規避了專業調劑問題,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在該種模式下,學生的選擇更加理智,更加具有確定性和指向性。在這一培養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各個專業甚至學院之間廣泛閱覽知識。這樣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眼界,使其遵從主觀意愿進行專業學習,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大類培養模式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規律。在大類培養模式下,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得到了增強。而且,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相對較高,有利于他們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二、大類培養模式是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20世紀50年代,我國各院校開設了舞蹈專業學院(系),當時主要是為了培養優秀的舞蹈表演人才,所以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在此教育目標和強化專業教育的模式下,各高校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舞蹈藝術人才,舞蹈專業教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時代更迭,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單一專業式舞蹈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舞蹈人才的要求。在這種局勢下,大類培養模式脫穎而出。

(一)實施大類培養模式有利于學生找到自身的發展方向

大類培養模式具有“厚基礎,寬口徑”的特點,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減少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對專業選擇的盲目性。在該模式的第一階段,學生能夯實自身的綜合基礎知識,擴大所掌握的知識范圍,全面了解和認識舞蹈專業發展的方向,培養獨立思維。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了解自己的專業,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以便在第二階段能夠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舞蹈專業。

(二)實施大類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施大類培養模式,能夠夯實學生的舞蹈專業基礎知識,使學生的視野不僅僅局限于某一類舞蹈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上,學生能對現代社會下的舞蹈專業形成清晰全面的認識,明確了解社會對舞蹈人才的需求。大類培養模式對學生的課程學習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高校可加大實施跨學科選修、攻讀雙學位、主輔修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力度。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客觀條件等,恰當地選擇專業、課程、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習進程。這在較大的范圍內實施多層次、多規格的因材施教,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實施大類培養模式有利于解決學生就業問題

傳統舞蹈專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知識面比較單一,且僅具有某一類舞蹈知識與技能,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學生就業壓力很大。大類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復合型舞蹈人才,他們了解更多領域的知識,可以應對更加復雜的情況,自身對崗位與社會的適應能力得到加強。在大類培養模式下,具體課程體系還可根據專業發展趨勢、社會需要和學生個性發展而靈活設置,且學生選擇專業的時間有所推遲。這樣學生能更理智地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選擇自己將來愿意從事的事業,這無疑縮短了舞蹈專業教育與用人市場的距離,有效避免學生就業時學非所用。

(四)實施大類培養模式有利于高校內部資源整合

實施大類培養模式能克服過去由于專業設置過細造成的分散局面,可以更好地發揮院系在教學全過程中的指揮和統籌作用,有利于師資、設備等各項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協調使用,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基于大類培養模式對院系進行調整,可以有效地利用高校內多學科的優勢,拓寬舞蹈專業的覆蓋面,實現多專業的組合,構建新的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有機組建二級學院,實現高校內部資源的整合。科技文化知識日新月異,各個學科間的交流日益加深,各個領域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開始由專才向通才轉變。因此,高等舞蹈專業必須轉變原有教育觀念,對課程體系進行重建,對學生實施寬口徑培養,進行通才教育,并使課程結構、授課方式和教學內容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只有這樣,高校舞蹈專業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復合型舞蹈人才。

三、大類培養模式下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的發展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大類培養模式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傳統的舞蹈教學觀念已經不能適應這一模式的發展。因此,高等院校必須轉變舞蹈教學觀念,強化對舞蹈教育基礎性和通識性的認知,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思想上突破“工具理性”的束縛。舞蹈教育需要實現從技巧發展到藝術素質發展、從形式展現到情感連接、從模仿式教學要求到創造性拓展教學要求、從以教師為主體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等諸多觀念的轉變。實現傳統舞蹈教學觀念向新型教學觀念的轉變,具體表現在:在舞蹈藝術知識傳授與舞蹈技能、素質培養的關系上,樹立注重素質教育,融傳授舞蹈藝術知識、培養舞蹈技能與提高綜合素質為一體,相互協調發展,綜合提高的教育觀念;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樹立學生是舞蹈教育活動的主體,重視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教育觀念;在舞蹈教育改革與終身教育關系上,樹立重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的教育觀念。總而言之,高校舞蹈教育在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的基礎上,要把舞蹈教育符合大類培養模式的教學觀念不斷推向深入。

(二)完善課程設置

與傳統的舞蹈專業教育不同,在大類培養模式下,舞蹈專業學生在入學后并未進行詳細的專業劃分,而是先在一兩年的時間里接受通識教育,學習舞蹈基礎知識與各類舞蹈基本技能,經過系統學習后,學生才自主選擇詳細的舞蹈專業進行更深層的學習。因此,傳統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高校必須從整體上把握舞蹈課程系統,把與舞蹈緊密聯系的相關學科結合起來,創建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實現舞蹈課程資源的優化組合。在通識教育階段,舞蹈課程的設置應注重全面覆蓋舞蹈學科的各個層面,形成一個系統的課程體系。舞蹈課程的設置應不僅僅局限于舞蹈基礎知識、舞蹈歷史文化與舞蹈基礎技能等方面,還要廣泛涉獵音樂學、服裝學、民俗學、生理學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在專業教育階段,舞蹈課程則要在鞏固基礎的同時進行更深一層專業知識的講解,注重對其深度、廣度、時代性、科學性以及前后銜接等各方面的考察,以提高學生舞蹈專業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完善教學管理體制

傳統的教學管理體制是一種封閉獨立運行的狀態,雖然具有很強的易操作性,但是過于剛性的管理結構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學生不具有學習的選擇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大類培養模式下,舞蹈專業教育應堅持復合型舞蹈人才的培養目標,對教學管理體制進行科學合理優化,從以管理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高校要充分借鑒其他院校大類培養模式辦學的成功經驗,根據本校自身條件積極進行轉變。舞蹈專業教育要建立靈活多變的管理體制,以人本關懷為核心,以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為原則,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此外,為了避免大類培養模式存在的學生管理脫節現象,高校要建立健全導師制度,以便在專業分流之后為學生提供指導,便于其更好地掌控與管理發展方向。高素質的導師隊伍是實現舞蹈專業大類培養模式教育的保障。因此,在導師選擇問題上,高校要嚴格把關,全面審核導師的綜合素質,選擇的導師要具有系統的知識結構、靈活的創新思維、較強的業務能力與崇高的職業精神。

參考文獻:

[1]吳志濤,趙桂,張敏敏.高校“大類培養”模式的思考[J].科技視界,2014,(1):197.

[2]熊婧貽.高校改革背景下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探究[J].中國文藝家,2018,(02):269.

[3]顏玉沁.高校舞蹈教育的發展探索[J].商情,2013,(50):214.

[4]王國賓.舞蹈教育戰略與發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232-254.

作者:宋佳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