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資成功案例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4: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商直接投資成功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外商直接投資成功案例

篇1

在這個早來的冬季,發達國家市場的頻頻凋零,卻正在為中國企業帶來機遇。在第八屆北京金博會上,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從價格來看,目前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良機。

“走出去”三部曲

如果把“走出去”看成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2001年為第一階段,2001年到2008年為第二階段,2008年以后為第三階段。改革開放后中國是以外商直接投資作為非常明顯的特征標志出來的。期間,制訂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外合資企業法》。在1979年期間,中國非常重視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就是外國人、港澳臺廠商在中國直接投資,資金的流向是從國外到國內,建廠生產。外商直接投資在中國非常成功,30多年來積累了近1萬億美元的資產。

每年外商直接投資進入中國1000億美金左右,經過三十多年,雖然有利潤匯出與撤資,但總體來講,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國目前有一萬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這還是投入額的累計,外商投入的資產已遠遠高于1萬億美元的價值,廠房、不動產、研發中心這些年都增值了。

近年來,中國向海外投資逐年增多,2008年以后到了一個高臺,達到600億-700億美元。在全世界的布局中,中國還是一個“走出去”、向外投資的后起國家。從流量上看我們國家每年是700億美元,美國每年向外投資超過3000億美元。

易綱表示,從存量看,中國這些年在外投資累計達到3000多億美元,美國的存量大概有4萬億美元。英國經濟學家鄧寧認為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以后,一個國家的對外投資會快速增加,現在這條規律是適用中國的,正好中國2011年人均是5400美元,2012年有可能過6000美元,所以,從中國人均GDP的發展階段來看,中國對外投資開始起步,開始發展。

歷史良機

目前是否是對外走出去相對好的時機呢?易綱認為,從價格來看,是的。“走出去”我們有相對好的價格。英國、美國PE比都處于合理區間。上世紀90年代初,發達國家市場的PE達到四、五十倍,現在也只有11倍至15倍之間,是估值相對合理的價格。

易綱說,聯想收購IBM的PC,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都是中國“走出去”相對成功的經驗。1999年福特收購沃爾沃價錢是65億美元,2008年福特賣出時報價60億美元,最后吉利以15億美元成交,吉利汽車也做了比較好的融資安排,交易結構是13億美元現金加2億美元票據。吉利與大慶國有資產局及上海三家聯合作出這樣一個融資安排。聯想收購的時間是2005年5月,交易金額12.5億美元,交易結構是6.5億美元現金加6.5億美元聯想股票,這個安排也不錯。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比較優勢在于,廉價勞動力與相對充足的資本,同時中國有非常有競爭力的工程隊伍。尤其是在許多基礎設施的建設上,無論是修橋、鋪路、建鐵路、打隧道、建地鐵、建公寓房,中國的設計隊伍和施工隊伍都是非常成熟的經驗與較高的技術水平。

易綱表示,中國這么多年一直在做基礎設施建設,所以造就了一批非常有一競爭力的設計人員。而國外這些年建得比較少,經驗比較少,原來有經驗的人已經快退休了,存在這人才隊伍斷層。比如美國的建設高峰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當時美國也有很多很好的工程師,但那批工程師已經太老了,而中國這批寶貴人才非常有競爭力。

比較優勢

中國的弱勢在于資源缺乏,國際銷售網絡不夠。比如買鐵礦,對當地法律研究不夠,對環保要求、當地職工勞動成本以及碼頭到礦修路的艱難性沒有認真分析,以為投20億美元可以成礦,事實是投到90億美元鐵礦還沒能正式運行。

因此,“走出去”需要發揮比較優勢,彌補比較弱勢,使中國和海外國家雙贏。

在“走出去”方面,日本、美國、德國都有很多的經驗,我們平時在報紙上可以看出日本“走出去”的失敗經驗,為外界熟知的失敗案例是三菱集團收購美國曼哈頓洛克菲勒中心,收購后長期虧損,三菱不得不以半價賣回給原持有人。但實際從總體而言,日本“走出去”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比如日本三井集團收購海外資源企業,幾十年完善產業布局。

美國企業海外收購注重企業發展戰略,開拓國際市場不計短期利益,特別強調知識產權的保護,美國的銀行也給予了相當的支持。德國對外收購主要是以自有資本為主,他們對項目要求控股的程度比較高,另外德國走出去的特點是大企業大項目占絕對優勢。

易綱強調,中國企業需要加強“走出去”體制和機制建設。走出去一定要遵循市場規律,走出去確實是國家戰略,但是國家戰略是一個籠統的,對每一單走出去商業行為必須遵循市場規定,降本求利,特別對企業來說資產負債率非常重要,如果資產負債率太高,面臨還本付息的壓力太大,可能導致失敗。

吉利和聯想,這兩個成功案例在融資的過程中非常困難,比如找銀團貸款,向大型股權基金發可轉股優先認股權證,聯想賣給IBM19%的聯想股票,這是一種互相參股的安排。在合并以后,聯想和IBM成為一條船上互相參股的股東,所以在融資安排艱難時候犯錯誤的機會比較少,因為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私募和投資對象都在限制、制約企業的風險行為。一些失敗的案例恰恰是因為資金成本低,不用融資安排,直接用現金收購。比如我們一個集團收購歐洲一家銀行,完全是自有現金,沒有融資安排,就沒有這些非常強的制約和質疑,反而失敗。

篇2

廣義的紅籌回歸是指以“譽衡藥業”的成功案例為代表,即擬上市企業在歷史沿革中有海外架構的設立過程,而此海外架構在回歸境內市場時并未完全剝離,只將其大部分所持股份轉讓給境內架構,使擬上市企業由境內公司持股50.0%以上,以滿足境內上市的要求。

與“中石油”、“中石化”等傳統紅籌股概念不同,“小紅籌股”是指沿襲了傳統紅籌股的上市模式,以搭建離岸公司為渠道海外上市的非國企、央企概念的普通上市公司。

“小紅籌”概念的形成是緊隨境內資本市場繁衍變化的。2004年、2005年前后的中國境內資本市場還未進行改革,企業上市所需的審批時間長,審批流程十分繁瑣,給企業與投資人均帶來了很大不便,因此那時的很多企業選擇去海外市場上市。此外,中國民營企業的境外上市步伐,一直以來與外資投資活動密不可分,也是“小紅籌”由來已久的部分原因。之前,外資VC/PE在中國的投資活動大多采取“兩頭在外”的模式,即境外募集、境外退出。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因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點,并且可以避開內地復雜的審批程序,加之外資VC/PE對于海外資本市場的運作模式更為熟悉,紅籌架構曾經一度成為多數外資VC/PE投資企業時標準操作架構。

近幾年中國資本市場環境不斷優化,金融市場的改革,使境內資本市場的上市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隨著境內市場的市盈率升高、企業與投資者熟悉上市流程、境內上市成本相對較低等等,中國企業越來越傾向于境內退出,市場對于紅籌架構企業回歸境內資本市場的討論始終不絕于耳,成功回歸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紅籌架構企業成功于回歸境內資本市場的案例總結如下:

隨著關于紅籌架構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上身影頻現,我們針對紅籌架構企業自身特點與境內資本環境的變化進行了觀測,對于紅籌回歸這一現象進行了多方位的思考。

思考一:紅籌架構企業瞬問獲得價值增量

從近年來的境內外資本市場分析可知,境內資本市場已逐漸開始引領全球資本市場的繁榮,無論從上市數量上,還是從融資額上,境內市場近年來已獨領。2010年境內資本市場共有347家企業上市,融資額高達720.59億美元,分布占境內外市場上市數量和總融資額的45.5%和39.4%。而境內市場的發行市盈率居高不下,也是其吸引企業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境內市場的發行P/E達到5呂,52倍,比境外市場的37.93倍高出54.3%。而2009年第四季度開閘的深圳創業板,發行市盈率基本維持在60.00倍以上,更是成為中小企業競相追逐的目的地。紅籌架構企業一旦回歸境內資本市場,其企業價值將瞬間增長,則作為持有企業大部分股權的管理者財富也將瞬間聚集。面對境內資本市場所呈現出的巨大聚富效應,一些已搭建紅籌架構的企業轉而放棄征戰海外市場,從而轉投境內上市,也屬人之常情。

思考二:人民幣基金漸成主流

VC/PE行業近幾年在境內的發展可謂迅猛之極。然而隨著“10號文”等政策相繼出臺,外資機構利用之前所熟稔的“兩頭在外”模式,通過企業搭建紅籌架構,在境外市場實現退出的操作方式基本已壽終正寢。因此,自2006年起,隨著政府出臺了《外資設立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辦法》等關于外資機構于境內設立人民幣基金的政策指引,越來越多的外資VC/PE機構參與設立人民幣基金,其中不乏鼎暉,紅杉、IDG等外資VC/PE老牌勁旅,在境內募集人民幣基金、在境內資本市場退出的境內“募、投、退”三位一體已成為很多機構的首選。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人民幣基金投資于中國企業具有天時地利人和,另一方面是外資機構看好境內市場,尤其是中國企業未來估值的上升空間、境內市場可觀的投資回報,因此,外資機構傾向于幫助成長性企業在境內退出,獲取豐厚投資回報。因此,“10號文”之后,外資VC/PE對于退出地點的態度轉變,也成為紅籌架構企業回歸的原動力。此外,由于中國企業在境內市場擁有廣泛資源,熟知境內資本環境與上市流程,加上境內上市成本較低,紅籌架構企業回歸資本市場顯得游刃有余。

思考三:境內資本上市增加企業公眾曝光度

不得不承認,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對于本就扎根于境內的紅籌架構企業來說,能夠起到一定的廣告宣傳作用。我們觀測到,某江蘇民營企業本是當地行業龍頭,早年間已于海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但是之后幾年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不僅后續融資渠道有限,影響了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特別是隨著同行業的其他企業于境內資本市場上市后,對于當地人而言,每天出現在證券交易所公告牌上的企業遠比千里之外的上市企業更加耳熟能詳,因此也有業內人士戲稱在國內上市如同“打出了面向全國股民的免費廣告”,每天上億人目睹標有企業名稱的股票漲跌起落,對于企業知名度也有著一定的提升。然而一旦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想要重新回到境內資本市場,已非易事。這個案例間接道出了很多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經營者的心聲,即如何能夠通過上市從而進一步擴大企業的規模、對行業的影響力、獲得后續融資以謀求更大發展,而上市所獲得的巨額融資僅是眼前之利,更是萬里的第一步。

思考四:回歸并非普適標準

從2008年至2010年,境內外資本市場的行業分布雖有微調,但總體趨勢較為致,均以傳統行業、服務業為主,并且境內、海外資本市場也呈現出在相同時間點上同進同退的特點,即世界經濟走強時,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與融資額同時上升。然而,經過市場與上市企業根據彼此特點的雙向選擇與磨合,不同行業的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上的側重有顯著不同。

行業分布的差異,主要取決于市場各自的特點:例如美國的NASDAQ,其建立之初的定位便是作為成長性企業的融資渠道,Google便是NASDAQ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因此NASDAQ對于lT,互聯網的行業的經營模式更為認可,廣義lT行業的上市企業愿意將其作為上市首選:香港主板與中國境內市場有著深遠聯系,成為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尤其為國資背景的企業所青睞,如傳統行業、隸屬于服務業的金融業等,且香港主板綜合性較強,并沒有明顯特性,因此其行業分布仍然遵循了所有上市企業的行業分布總體趨勢,即以傳統

行業與服務業為主。

結合中國企業境內外上市情況,我們發現,以機械制造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首選地點為境內市場,其次為香港主板,選擇美國及其他市場的相對較少,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代表金融行業因以大型國企為主,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幾乎為其境內外上市地點的不二選擇;而互聯網、清潔技術等高科技成長性行業,境外市場更受青昧,互聯網行業尤以美國市場為熱門選擇。以2010年機械制造行業為例,全年共有86家企業在境內外市場上市,其中79家選擇境內資本市場,占上市總量的91.9%,選擇遠赴海外上市的7家企業僅占比8。1%。而互聯網行業2010年共有10家企業上市,境外資本市場占其中6家,占比達到60.0%;清潔技術行業的26家企業中有11家在境外市場上市,15家在境內市場上市;而教育與培訓行業的4家企業全部選擇在境外市場上市。由此可見,制造業企業雖在資本市場上獨占鰲頭,但是更為受境內資本市場所青睞;而互聯網概念型企業,則更容易為海外市場所接納。

未上市紅籌架構企業擬回歸境內資本市場,固然有多方面的優勢,成功回歸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是否所有紅籌架構企業都適合回歸,是個值得投資人,企業家深思熟慮的問題。根據前文的行業分析可知,不同行業的上市企業對于資本市場的選擇各有側重,例如廣義IT概念容易為境外資本市場所青昧,而境內資本市場成為傳統行業、服務業的首選。我們認為,傳統行業,如制造業,雖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但是我國的制造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對于海外市場以及境外競爭者而言,并無顯著競爭力;而對于互聯網、IT概念,境外投資者更為熟悉也更容易把中國的企業與外資企業對號入座,如將優酷網詮釋成“中國的Y0uTube”等,其發展空間與核心競爭力更加能夠為境外資本市場所信任和接受。而本專題所討論的“小紅籌”企業規模較小,多數屬于高成長性企業,針對其各自的行業特點,選擇恰當的上市地點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某些客觀環境因素的存在,也使得部分紅籌架構企業不適合回歸。例如限制外商投資的特定產業存在,部分公司不得不采取紅籌模式,通過特殊協議控制達成合并財務報表的目標,在不違反政策規定的前提下,將外商權益顯示在公司的股權架構中。此類企業的上市實體在離岸,融資活動也在境外進行,一旦剝離其海外架構回歸境內市場,可能會對其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思考五:“假外資”情況需杜絕

篇3

【關鍵詞】湖南省 承接產業轉移 經濟增長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世界范圍內的三次產業轉移基本完成。我國東南沿海作為部分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各產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同時也出現了程度不同的問題,部分產業須轉移到其他地區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湖南省作為中部六省之一,有著獨特的政策優惠和人文經濟等優勢,近些年承接轉移產業的成功案例為數不少,其中既有來自東南沿海地區的轉移產業,又有來自境外的產業。但是承接過來的這些產業究竟發展如何,是否達到促進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承接目的,這就需要對兩者關系進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與指標選取

為了探索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與本地經濟增長的關系,通過搜集承接產業轉移的相關數據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相應指標,運用多元自回歸模型,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協整分析,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求證兩者關系及影響大小,并根據實證分析的結論提出相應建議。

關于承接境內產業轉移對承接地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在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中,羅若愚、張龍鵬加入了地方政府競爭的因素,得出該因素在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不利于本地經濟增長,建議改革政績考核方法,建立重視但又不只為經濟發展的高效政府[1]。同樣是針對西部地區的研究,魯昊森則加入了產業結構演進的因素,運用古典經濟增長模型,針對國際產業轉移過程,綜合資本和技術效應能夠對地區經濟產生促進作用,同時產業結構得到優化[2]。

陳啟斐、李平華以安徽省皖江城市帶九個城市為例,選取影響承接產業轉移的六個影響因素作為指標,運用因子分析計算出代表各城市承接產業能力的指數,進而對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影響效果較大,得出應該大力承接產業轉移來發展經濟的結論[3]。王曉娟利用變化趨勢和增長率指標,將新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國各地進行對比,發現承接產業轉移與經濟增長有一定相關性[4]。民營資本和境外投資促進本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繼而又發展本地經濟,同時,外貿行業也得以更好發展,是魏博通針對江西省該問題進行研究的結論[5]。但魏博通的研究中選取固定資產凈值的變動、企業數量和就業人員構成代替外商直接投資,來衡量承接產業轉移,是不夠準確的。

關于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研究,鄧濤、劉紅就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進程,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做了相關研究,發現承接產業轉移對后者的促進作用較明顯,對前者不明顯,但格蘭杰檢驗結果表明,經濟越發達,承接產業轉移效果越好,即經濟發展對承接產業轉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6]。另一個關于承接國家產業轉移的實證研究,是唐輝亮以技術吸收能力為切入點,選取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并進行豪斯曼檢驗的方法,認為研發會促進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經濟增長效應,但東、中、西三個地區比較后發現其影響大小各不相同,其中東部最先周,后兩者則不理想[7]。

二、實證分析

通過對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利用外資、內聯引資實際到位額、進出口貿易總額建立回歸模型,求解系數來明確各變量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大小。為了避免因時間序列不平穩導致為回歸問題,對其進行平穩性檢驗。當變量平穩或者差分后同階單整,則可進行協整回歸,得到的回歸方程表示變量之間存在均衡的長期關系。最后根據協整結果得出誤差修正模型,表示變量之間的短期關系如何。

(一)原始數據與來源

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生產總值,采用國家統計局官網的數據。實際利用外資、內聯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額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均來源于2003年~2014年湖南省統計年鑒,并利用當年匯率將相關指標單位折算成億元。

(二)平穩性檢驗

上述指標數據均為時間序列數據,很容易出現不平穩現象,從而導致所建立模型的虛假回歸。因此,首先要檢驗其平穩性。

平穩性檢驗,又叫單位根檢驗,用來判斷變量是否平穩。DF檢驗和ADF檢驗是其主要的兩種方法,大部分研究均采用ADF檢驗,本文亦如此。

當ADF檢驗值小于某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時,代表該變量在該顯著性水平下平穩。否則,代表還有單位根,此時變量不平穩,需對其差分繼續進行平穩性檢驗。

從上表中各變量的平穩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出,Y、X1、X2和X3的原始序列的ADF檢驗值均大于相應10%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存在單位根,即不平穩,需繼續對其一階差分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如下:

Y、X1、X2和X3的一階差分進行平穩性檢驗的ADF檢驗值均小于10%顯著性水下的臨界值,說明在一階差分已經平穩。

(三)協整檢驗

若一個時間序列經過d次差分變為平穩變量,則稱之為d接單整,記為I(d)。從上述平穩性檢驗結果可得,Y、X1、X2和X3都是一階單整。而只有兩個或者多個變量同階單整時,才可以進行后續的協整檢驗,因此可以對Y、X1、X2和X3進行協整分析。

首先,運用最小二乘法將Y對X1、X2和X3回歸。

殘差e的檢驗值為-3.738873,小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3.212696,因此殘差平穩。

以上整個協整分析表明,Y和X1、X2、X3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即從長期來看,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實際利用外資、內聯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額、進出口貿易總額存在穩定的線性組合關系。

協整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較高,為0.976066,修正后的擬合優度為0.967091,說明該方程對樣本的擬合程度較好,對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與承接產業轉移的三個指標之間關系的解釋比較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內聯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額所對應的系數是負值,即內聯引資每增加1%,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卻減少0.141540%。在這里,分析原因可能是,2009年湖南省批準建立湘南地區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東南沿海省份到內陸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是近些年才快速發展起來的,而轉移到湖南省的產業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新環境。

(四)誤差修正模型

該模型是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關系的短期非均衡模型,可以看到,相對于前面協整回歸方程中實際利用外資對地區生產總值的系數,誤差修正模型中該系數明顯變小,但實際利用外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依然明顯。短期中,境內省外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最大的,是近幾年湖南省成功承接轉移產業的證明。同時,進出口貿易額對經濟的短期作用有所減小。誤差修正項系數0.400954意味著非均衡誤差每增加1%,后一期的地區生產總值會相應增加0.400954%。

三、結論與建議

實證研究表明,實際引用外資、內聯引資、進出口貿易不同程度地影響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因此,通過招商引資以及增加進出口貿易,可以促進湖南省經濟增長,特別是長期來講,外商投資對湖南省經濟影響最大。因此,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長期來講,擴大招商引資,對外商投資和內聯引資給予政策支持和優惠措施,如稅收優惠,以低成本、高效率轉移和發展來吸引企業向湖南省轉移。

短期來看,增加與周邊地區的貿易,擴大進出口貿易額,在一定時期內會明顯帶動經濟增長。具體措施為對部分出口產品實施補貼和出口信貸優惠,簡化結匯相關手續等。

最后,研究表明長期中內聯引資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可能原因之一為由于對承接產業轉移的爭搶而導致的政府不良競爭與低效。因此,政府應該避免盲目的不良競爭,給企業一個公平、自由的選擇權,讓企業成功轉移,這樣既發展了承接產業轉移省份的經濟,也將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若愚,張龍鵬.地方政府競爭、產業轉移與我國西部經濟增長[J].理論探討,2013(3):91-94.

[2]魯昊森.國際產業轉移、經濟增長、產業結構演進關系研究――基于中國西部地區的實證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3(17):6-7.

[3]陳啟斐,李平華.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增長――以皖江城市帶為例[J].科技與經濟,2013(5):91-95.

[4]王曉娟.新疆承接產業轉移與經濟發展的相關分析[J].兵團黨校學報,2012(5):76-80.

[5]魏博通.江西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現狀與經濟效應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2(10):85-88.

[6]鄧濤,劉紅.我國產業轉移對經濟增長與就業的影響分析[J].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23-27.

篇4

【關鍵詞】旅游景點;項目融資;融資模式;BOT

旅游業是高投人、高產出、就業容量大,對區域經濟拉動較大的產業。景點則是旅游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旅游產品的核心,同涉外飯店業、旅行社業共同構成旅游業的三大核心產業。

根據英斯基普分類方法,景點主要分為三大類,即以人類活動為基礎的文化景點、人造的景點和以自然環境特色為基礎的自然景點。景點建造和經營的代價十分昂貴,能否開發成功的關鍵是資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效實施項目融資也便成為景點成功開發的先決條件。

一、景點建設項目融資的內涵及其現存問題

所謂項目融資即“實施工程項目的企業(或稱投資者)通過各種途徑和相應的手段取得這些資金的過程”。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企業一般通過兩種方式獲取資金: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旅游企業不斷將自己內部融通的資金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它對旅游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風險性的特點,是旅游企業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外源融資是旅游企業吸引其他經濟主體的資金,使之轉化為對企業的投資過程。它對旅游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點,因此也成為旅游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

外源融資通常是通過金融媒介機制的作用實現的。旅游企業既可以在金融市場出售直接證券融資,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機構出售直接證券融資,從而相應形成了旅游企業的兩種基本融資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九五”時期以前,我國旅游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較為松散,國內籌資渠道主要集中在銀行等資金渠道,即傳統體制下單一的財政主導型融資和轉軌體制下集中的銀行主導型融資方式。20世紀90年代以后,旅游企業在利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方面,采取了多種形式,如股票上市、發行債券、進行項目融資等,即依靠資本市場的證券融資方式。

我國旅游業在不斷拓寬融資渠道,不斷完善融資體制的同時,依然存在以下問題:1.缺乏旅游專業融資機構;2.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間和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援助;3.未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產業投資基金);4.促進投資的金融政策很少實施;5.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倚重優惠政策,忽略投資環境的綜合改善;6.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7.產權不清,管理混亂,不能有效調動各方的積極性;8.在融資渠道上倚重財政性資金和信貸資金市場,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則不通暢。

二、景點項目融資的方式與渠道

因不同類型景點的經營目的不同,景點項目經營者應根據不同類型的景點,選擇不同的融資方式與渠道,從而有效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景點融資方式

以人類活動為基礎的文化景點,如各種歷史文物、古建筑等。這類景點大都為國家或政府所擁有,通常由國家發揮主導作用,較少利用私有資源。

1.依靠政府財力,直接投資于旅游開發。借鑒國外經驗,不少國家的旅游基礎設施、城市改造、景區開發等投資大、周期長、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資金大多來源于政府或國際金融組織,目的在于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國家應在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基礎設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區建設和人文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籌集方面加大投資力度。

2.利用稅收形式為旅游開發廣辟資金來源。為了保證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可爭取開征旅游資源稅或旅游稅,這也是地方政府投資旅游業的一項資金來源。開征旅游稅在國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國早已開征了旅游稅,由旅游企業,主要是飯店和餐館代向旅游消費者征收稱之為“政府稅”的旅游稅,稅率通常為營業收入額的10%。在美國洛杉磯,市政府規定游客住飯店需交房價的11%作為旅游稅,這筆稅收收入的91%上繳市財政,作為政府投資業的資金來源;9%返還旅游局,作為旅游局經費。而香港政府則征收房價的3%作為酒店稅,主要用于旅游業的發展。靠專項稅收來籌集旅游開發資金,可以說是許多國家政府籌集旅游開發的重要方式。當然對貧困地區的旅游企業可免征旅游資源稅,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業退稅。以旅游資源稅而獲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開發和宣傳促銷,這樣可為政府投資旅游業提供穩定的資金渠道。

3.通過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門掌握——部分旅游企業的股權(或所有權),以“旅游養旅游”,為旅游開發籌集資金。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擁有所有權的企業。如新加坡旅游局對圣淘沙島擁有一定的股權,菲律賽旅游局有直屬的馬尼拉公園和高爾夫球場等,而泰國旅游局則管理著城市免稅店。旅游管理部門從這些企業獲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開發。我們可以借鑒新、泰、菲等國的經驗,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資創辦了一部分旅游企業,或是掌握一些旅游企業的股份,通過這種方式把股權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開發,做到用旅游養旅游。當然采取這種形式籌集開發資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國目前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時機,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門適當掌握一部分企業股權,同時又要避免管理部門對企業插手過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響企業活力。

4.政府應強化旅游營銷宣傳,爭取外界的各種投資。由政府統一出面,集中資金面向國內國際兩大市場,采取——系列強大攻勢,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國際組織和國內外客商投資。這種政府的統一運作是分散的企業促銷活動所不能比的。旅游業發展較好的發展中國家,不少旅游項目的開發都得到了國際組織尤其是國際金融組織的資助。如印尼巴厘島、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區的開發都得到了國際金融組織的資助,前者部分開發資金由世界銀行提供,后者部分資金來源于國際美洲開發銀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區則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資助了一些旅游研究項目,并得到世行的貸款。

(二)人造景點融資方式

人造景點是專門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點,如主題公園等。其融資目的與前兩類景點大為不同,它更注重投資帶來的效益,以盈利為首要目的。

1.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為旅游資源開發進行直接融資

第一,發行股票。這是一種效率高、額度大、穩定性強的融資途徑,可使旅游開發企業在短期內籌集到大量資金,股票籌資沒有固定的利息負擔和固定的到期日,股本是企業的永久性資本,利用股票籌資財務風險相對較小(不存在還本付息的風險),而且利用股票籌資,可以改變西部旅游企業缺乏規模效益、經營過于分散、狹小的弱點。一方面國家應看到旅游開發的經濟增長點和社會消費的拉動作用,優先鼓勵有條件的旅游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在核定股票發行計劃中,優先考慮旅游業的發展,尤其是中西部旅游業開發的需要;另一方面曾從旅游企業的角度,應把旅游企業改制上市同旅游業集團化、網絡化、集約化發展結合起來,依托旅游業自身的經營優勢和不可替代的資源優勢,在旅游開發中,有效發揮上市公司的作用。

第二,發行債券。目前,在發行旅游企業債券方面,國家已做出嘗試,1999年國家已確立發行5億元人民幣的旅游企業債券額度,但主要集中于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隨著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加以及西部旅游開發力度加大,國家將會增加旅游企業債券額度。第三,股權置換。這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間進行,由于旅游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一些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有可能調整經營方向和投資方向,尋找在旅游業發展的機會,而擁有優質旅游項目的旅游公司可能又不具有上市權,這時可與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或資產置換。這方面國內巳有成功案例,如沈陽銀基集團以優質旅游資產同ST遼物資進行丁成功的資產置換。

2.采用BOT模式融資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作為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私人資本的特殊結合方式,是近幾年來在項目融資過程中悄然興起的一種模式,也是政府職能與私人機構功能互補的歷史產物,已適應了現代社會工業化的城市化進程中對基礎設施規模化、系統化發展的需要并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BOT模式是對一個項目投融資建設、經營匯報、無償轉讓的經濟活動全過程典型特性的簡要概括。具體而言,即建設——運營——轉讓,是指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一類方式,通常是指承建者或發起人(非國有部門,可以是本國的,外國的或聯合的企業財團),通過契約從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獲得某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特許權,成為項目特許專營者,由私人專營者或某國際財團自己融資、建設某項基礎設施,并在一段時期內經營該設施,在特許期滿時,將該設施無償轉讓給政府部門或其它公共機構。在BOT投融資模式的實際運用中,由于基礎設施種類、投融資回報方式、項目財產權利形態的不同等因素,已經出現了以下三大變異模式:

(1)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形式:這一模式在內容和形式上與BOT沒有不同,僅在項目財產權屬關系上強調:項目設施建成后歸項目公司所有。

(2)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這一模式與一般BOT模式的不同在于“經營(Operate)”和“轉讓(Transfer)”發生了次序上的變化,即在項目設施建成后由政府先行償還所投入的全部建設費用、取得項目設施所有權,然后按照事先約定由項目公司租賃經營一定年限。

(3)BOO(Build-Own-Operate)形式:其意思為某一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擁有(所有)、經營。在這一模式中項目公司實際上成為建設、經營某個特定基礎設施而不轉讓項目設施財產權的純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項目財產所有權上與一般私人公司相同,但在經營權取得、經營方式上與BOT模式有相似之處,即項目主辦人是在獲得政府特許授權、在事先約定經營方式的基礎上,從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建設和經營的。我國在景區開發實施項目融資過程中可有效利用此幾種模式,既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又能有效實現優勢互補。

3.充分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廣泛籌資

通過股份合作制形式籌資,實際上是把資本聯合與勞動聯合結合起來。如城鄉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和國內大中城市、大中型國有企業以及其它有實力的企業或個人掛鉤,在這種形式中,貧困農民可以用勞動入股代替資本入股,通過勞動積累轉化為資本積累,收益后按股分紅,既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又減緩了資金短缺壓力。

(三)自然景點融資方式

對于以自然環境特色為基礎的自然景點,如森林、海濱等,其籌資主要用于對環境方面的改善,并使游客對景點產生的負面影響最小化。由于這類景點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點,一旦遭到破壞,就無法復原,從而造成旅游資源的損毀。

對于此類景點的融資,可融合上述兩種景點的融資方式,一方面依賴國家、政府直接撥款或銀行貸款,政府管理機構對這類景點可以采取以環境保護措施為主、兼顧投資經營效益目標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在環保的前提下,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如通過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此外,還可吸引外商來投資。

三、旅游企業融資行為的規范保障

旅游企業的融資活動與周圍的環境息息相關,因而旅游企業融資行為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相關規范保障體系的建設。

(一)優化資本結構

在所有的環境因素中,對融資活動影響最大的便是資本市場。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融資機制的健全、融資結構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本市場的健全與否。資本結構又稱融資結構,主要指企業資本總額中各種資金來源的構成比例,特別是負債資金和股權資金的比例關系。我國旅游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權融資,而債券市場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出現了與發達國家資本結構相反的情況,即股權融資方式相對債券融資方式而言對企業更為有利。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落后和其他一些現實原因。我們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鼓勵和引導旅游企業發行股票和債券,開拓直接融資渠道,賦予大型旅游企業集團與其資本和收益比例相適應的海外直接融資權。通過企業上市、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聯合投資、信托投資、發行債券等多種形式增加旅游投資。

(二)開設旅游產業投資基金

隨著旅游項目大型化和區域化,旅游業的單體投資規模相應增大。單一的投資商往往難以完成投資活動,通過資本市場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將分散資金集中起來,并提高規模投資能力和投資效益。當前,城鄉居民存款與日俱增,而存款利率的偏低,刺激了居民的金融投資意識,如果經國家許可,向社會發行基金受益憑證,設立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將是利用資本市場擴大旅游產業融資渠道的有效途經。通過旅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專業化、規范性運作,投資于旅游項目,不僅為居民個人開辟了新的投資渠道,降低投資風險,而且有利于提高國民旅游意識和旅游消費水平,又可有效的解決旅游開發項目的資金來源。

(三)完善和發展資本市場

由于資本市場的不完善,阻礙了旅游企業融資功能的健康發展,因此要優化旅游企業的融資結構,必須首先完善資本市場,并通過資本市場的發展促進旅游企業融資行為的規范化,改善其資本結構。

(四)逐步建立健全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

在整個融資體系中,我國目前尚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保障,個別環節特別是產權、股權、各利益團體關系不明、責任不清,無法可依,個別企業為眼前利益盲目開發,給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而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相關部門應加快相應法律法規的出臺,有效規范景區開發行為。

篇5

ス丶詞:服務外包;發展;產業轉移; 戰略選擇

中圖分類號:F124.4文獻標識號: A文章編號:1007-5194(2008)04-0101-05

一、服務外包的發展及特征

シ務現象是伴隨人類歷史實踐而產生的,表現為不可感知、不可分割、不可儲存、品質不一致、所有權不可轉讓的特性。正是這種區別于商品的獨特特征導致服務及服務業的發展由市場驅動和技術驅動兩方面原因決定:前者來自于消費者對各類服務的需求增加;后者則是由于技術進步而導致的企業創新服務、服務供給能力的增長。服務外包產業有自身的發展過程及特征。

ィㄒ唬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歷程

ス內外學術界對服務外包概念的理解很多。最簡潔的概念表述是:服務外包(outsourcing)是指作為生產經營者的業主將服務流程以商業形式發包給本企業以外的服務提供者的經濟活動。根據商務部頒發的《服務外包統計報表制度》,對服務外包概念的描述是: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信息服務、應用管理和商業流程等業務,發包給本企業外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以降低成本、優化產業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商業行為,包括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研發外包(CRO)及知識處理外包(KPO)等形式。

ジ據BPO的發展歷程,可以將其大致分為信息技術外包ITO、ITES與業務流程外包KPO。另外隨著發達國家企業大量進行業務重組,產生了知識處理外包BTO。首次,最早的服務業外包活動集中在信息技術服務領域,指企業將自身的IT相關業務外包給專業IT公司來處理,稱為信息技術外包(ITO)。ITO強調技術,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務,ITO主要包括兩種類型:軟件開發和IT服務。其次,隨著網絡技術、高速數據網絡方面的進展,以及帶寬能力的增加,業務外包的范圍逐步擴大,企業甚至可以卸下整個業務職能,交給外包公司來做,由于這些業務的外包必須借助IT技術來完成,所以這種新的外包被稱為ITES(也稱為IT因成服務,或基于IT的服務外包)。再次,隨后又出現了KPO,它是指位于企業流程價值鏈高端的、高知識含量的外包業務。KPO業務領域主要包括:知識產權研究,股票、金融和保險研究,數據的檢索、分析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服務,企業和市場研究,工程和設計服務,網頁設計、動畫和模擬服務,律師助理業務服務,醫療服務,遠程教育和出版,藥物和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網絡管理和決策輔助系統。最后,BTO的全稱為知識處理外包,又稱業務轉型外包,它是指企業與合作伙伴聯手,對企業的經營范圍、市場定位、產品與服務類型等進行重新定義,進行企業業務的轉型,實現企業的飛躍式發展。BPO更強調業務流程,解決的是有關業務的效果和運營的效益問題。

ィǘ)服務外包發展驅動因素分析

ネ獍作為一個企業經營管理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企業普遍接受。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司的報告,外包市場正在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服務貿易中最搶眼的新興產業就是服務外包,IT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很多業務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根據比較優勢進行流動。

シ務外包的發展要有強勁的市場需求。這一市場需求,源于企業在外部環境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實行向有競爭力的主營業務回歸,實施歸核化戰略的結果。由于產品價值鏈中服務的價值勝過物質生產本身,因此制造企業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地位的關鍵是保持企業的服務優勢,即在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風險資本、市場研究等)、中游(如質量控制、會計、保險等)和下游(如廣告、物流、銷售等)的活動中,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階段的服務優勢。把經營重點放在核心行業價值鏈上自己優勢最大的環節上。也就是把公司的業務歸攏到最具競爭優勢的行業上,企業現在可以”卸下”整塊業務職能外包出去,”做你做得最好的,把其他的交給別人做”。

テ笠滴降低成本、保留核心業務和提高競爭力而將自己的部分業務委托給外部企業的一種商業行為,也稱為外購或外部采辦。發展服務外包,就是轉移價值鏈上的非核心業務,全力發展自身的核心業務,專注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實現成本降低和競爭力提升的雙贏局面。服務外包是企業將生產或經營過程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環節交給其他(專門)公司完成。為此,企業將通過撤銷、出售、互換、外包等多種形式,不斷將非核心業務剝離出去。譬如,業務流程外包 (BPO),它是指企業將一些流程或職能外包給供應商,并由供應商對這些流程進行重組,比如人力資源、財務、采購和客戶支持中心等。目前,外包范圍進一步擴大,包括一系列管理事務。外包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它不再僅僅出于降低成本手段的需要,而且成為企業追求卓越戰略的組成部分。

プ凵纖述,服務外包市場發展具有其獨特的市場背景,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以及信息技術泡沫經濟的結束,企業開始更加注重縮減成本與規避風險,世界經濟環境的進一步變化是促進服務外包市場發展的深層次原因。由此可見,服務外包的本質,是企業以價值鏈管理為基礎,將其非核心業務通過合同方式發包、分包或轉包給本企業之外的服務提供者,以提高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效率的跨國生產組織模式。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外包代表了經濟全球化的新一輪發展趨勢,代表著繼西方制造業向海外轉移之后出新的又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全球制造業經歷了從歐洲向美國、從美國向日本與韓國、從日韓向中國臺灣和東南亞以及20世紀90年代開始向中國內地的轉移相似,全球服務外包目前正經歷從愛爾蘭等中等發達國家向印度、菲律賓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轉移。由于服務外包產業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多、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認識到離岸服務外包行業巨大的潛在市場規模及其對經濟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服務外包行業確定為發展的戰略重點。根據自身優勢競相進人該領域,力爭成為領先的離岸服務外包目的地。通過承接外包服務,特別是吸收出口導向型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投資,給東道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利益,包括提升產業結構、增加出口收入、創造就業、提高員工的工薪和技能水平。

ザ、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ノ夜服務業外資占每年吸收外資的比例不足30%,其余集中在制造業,這一結構與國際外資流動趨勢恰恰相反,中國服務業利用外資一直沒有進入快速穩定增長的軌道。如果我們不能有針對性地分析原因,采取對策,從而盡快改變相對增長勢頭不足的態勢,就有可能面臨在新一輪服務全球化浪潮中被邊緣化的風險。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從軟件出口和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看。中國貨物貿易總量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然而與貨物貿易相關的服務業落后,這是中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重要障礙。2006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39.5%,遠低于發達國家72%的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52%的平均水平。在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分布中,我國軟件外包出口的總量大約為9.6億美元,僅占全球軟件外包出口總額的2.3%,其他外包服務業的市場份額則更小。我國軟件出口、計算機信息服務貿易盈余、流程外包三項加總不到20億美元, 不及當年加工貿易盈余的百分之二, 不及印度軟件服務外包出口十分之一, 也落后于愛爾蘭、菲律賓等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水平。

(二) 從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和相關出口內容構成看。外商投資主要是受到我國國內“ 買方市場” 因素吸引, 屬于“ 尋求市場” 型的服務投資;從比較效益角度把我國作為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中心的“ 尋求效率” 型服務投資比較少。“ 尋求市場” 型外商服務業投資對我國經濟整體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因而應繼續予以鼓勵。然而上述特征也說明我國現階段在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方面仍缺乏國際競爭力。 目前主要是軟件和IT服務外包方面, 在發展潛力更大的商務流程外包方面目前還僅有少數成功案例。外包企業專業資源擁有程度較低,在境外缺乏有效的業務營銷渠道,溝通能力也較弱,所承接的業務仍主要集中在嵌入式軟件開發、應用軟件開發、信息服務等勞動密集型領域,而產品研發、建筑設計、人力資源外包等還處于起步階段。另外在軟件和服務出口方面, 也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我國在硬件設備制造和出口方面優勢。

(三) 從承接國際軟件服務外包區域分布看。從發包市場看,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三大重點區域,亞太市場還處于潛在發展期,未來發展空間較大。2006年,北美服務外包市場為1716.6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為49.2%,西歐為984.8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為28.2%,日本為374.5億美元,所占比重為10.7%,亞太地區市場規模為231.1億美元,所占比重為5.2%。另外,從接包市場來看,印度依然是主要的服務外包承接國,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地區服務外包高速發展,發展潛力較大。我國主要從日本、韓國等鄰國承接近岸發包業務,在歐美等全球主流市場上僅有較少比較成功的案例。 整體競爭能力較弱,我國軟件企業雖然近些年取得長足發展, 但是國際影響力還不夠,目前, 軟件和服務外包的國際發包商首先想到的是印度、愛爾蘭。與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業招牌“MADE IN CHINA”相比, 中國軟件外包的名氣要遜色太多。

ィㄋ模涌綣公司來華設立服務提供中心和相關機構角度看。在服務外包行業,客戶滿意度是衡量服務外包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主要有三大客戶群在中國尋找外包基地:一是中國本地的公司;二是總部在中國的跨國公司;三是總部在其他國家。一方面,我國的服務提供商在規模方面遠落后于國際領先企業, 在交付能力、服務水平、行業專業知識等方面也有差距。另一方面與國際同行相比, 我國本土服務提供商缺乏關鍵的國際客戶資源,尚未建立起直接、深入和戰略性的客戶關系, 大部分服務外包企業不具備國際營銷的經驗和能力。另外,受服務外包本身性質決定,服務外包大多涉及軟件技術、業務流程等內容,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接包方不可避免會了解發包方業務經濟模式和流程,從而接觸到發包放商業機密,跨國公司在離岸外包的過程中,非常關注代表其競爭力的這些知識產權能否得到保護。我國在法律制度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例如在數據隱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在優惠與激勵以及勞動法等方面,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還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服務離岸外包行業缺乏一個有影響力、能真正代表國家服務外包行業的行業組織, 因此無法與政府共同制定品牌策略并在國際上開展品牌建設活動。盡管我國各個軟件園與地方政府都在國內外各種場合開展宣傳活動, 但活動總體安排零散, 缺乏在國家層面的統一協調, 未能有效消除國際客戶對中國的主要顧慮。

(五)從服務外包的價值鏈構成來看。目前,全球服務外包業務正逐漸從最基礎的技術層面的外包業務轉向高層次的服務流程外包業務,BPO將繼續保持高于ITO的增長速度。2006年,全球ITO市場規模為2170億美元,同比增長6.1%,占服務外包市場的62.2%;BPO的市場規模為1320億美元,占服務外包的比重為37.8%,但是其增長速度卻比ITO高9%。 隨著業務范圍逐漸擴展,發包商逐漸傾向于將ITO和BPO業務捆綁,以滿足企業自身技術和業務的需求。服務外包產業也在由簡單的IT服務外包開始向業務流程外包轉化,向產業鏈高端進軍。而目前中國在全球服務鏈中,重點是處于IT服務外包領域,參與的則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外包項目,處在價值鏈的低端。我國行業結構體系比較落后,行業集中度也比較低,企業規模小,規模不大的企業很難享受到品牌效應帶來的實力提升。在中國排名前30的軟件公司中,僅有20%的企業獲得了CMM4或5級認證。截至2006年底,我國近六成的軟件企業年營業收入在500萬元以下,超過1億元的企業不足5%,難以在國際市場上與大公司相抗衡。中國前20家軟件公司只占有全國軟件出口額的13%,而印度排名前20家的軟件出口公司的貢獻率為42%。

ィ六)在“要素分工”的全球化格局下,要素的稀缺程度決定了要素的收益。中國要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就必須具備擁有相應技術、管理經驗的高層次勞動力。人才瓶頸仍是關鍵問題之一,因為軟件產業主要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都附著在人身上,最大資源就是人。目前我國軟件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國際化人才嚴重短缺,缺乏從事國際商務外包的經驗和對歐美市場熟悉的外包人才,特別是缺乏熟悉國際業務流程管理、能與歐美外包客戶進行直接業務溝通的項目經理,影響了承接歐美離岸外包業務的發展。麥肯錫北京分公司有關人士認為, 預計未來5年中, 中國發展離岸服務外包將面臨34萬合格人才的缺口。我國雖然具備大量初級人才資源,高、中、初級人才結構比例為1∶10∶9,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不具合理的“金字塔形”結構特征。

ト、 推進承接服務外包的戰略和基本措施

セ極培育國內服務外包市場,改進和加強投資促進工作,加大服務業引資力度,提升外源產業資本的協同水平,盡快實現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力爭達到年均增長30%,2010年實現收入180億美元,2015年實現收入560億美元,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的飛躍。

ィㄒ唬極推動產業政策法律化,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ブ泄要實現“中國服務”,成為“世界的辦公室”,也必須吸引要素向中國集聚,利用跨國公司成熟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集聚成“中國服務”的競爭力,這就要求中國必須創造吸引要素集聚的條件,獲得跨國公司的青睞。為跨國公司或境外政府機構等提供配套的商務流程服務,也不失為一個切合實際的努力方向。因為服務外包不是招商引資,服務外包行業的游戲規則和傳統制造業不同。不是說具備了資金、廠房、技術和設備后,這個產業就能做起來。比如制造業可能比較關注基礎設施、寫字樓,但從服務外包發包商來講,最關心的是知識產權的保護、信息安全;制造業關注物流運輸,服務外包卻關注生活、教育環境是否適宜人居,因為制造業是藍領在工作,服務外包是白領在工作,要看白領待不待得住。由于影響服務業外國投資的區位性決定因素與制造業相比,往往與更狹窄的因素有關,尤其是出口導向性外商直接投資,要求更高質量的相關生產要素,特別是技能和基礎設施必須符合跨國公司的需要,而且比其他競爭區域的硬件條件更優厚。支持鼓勵外包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參加國際軟件認證、人才教育培養以及全省公共技術服務設施建設和集聚區建設;大力改善服務外包企業投融資條件;外包企業實行網上報關,經核準,憑海關手續辦理結匯和退免稅手續;將服務外包納入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考核獎勵體系。

ィǘ)打造國家公共品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ナ紫齲從宏觀層面要進行合理的區域布局。進一步明確服務外包產業作為國家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點,設定明確的產業發展目標和產業規劃。統籌規劃,集中布局.貫徹2006年商務部開始實施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的精神,大力開展“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如目前認定的11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應各有側重,確定各自的主攻領域,在明確的戰略規劃下有計劃地引導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聚。實現優勢互補,避免重復建設。充分發揮聚集效應和帶動作用,打造集研發、生產、服務應用為一體,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規模優勢、成果優勢、技術優勢,示范引導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甚至更大范圍的產業發展。根據國內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的區域發展特征,通過建立軟件出口基地和服務貿易市場區等方式,支持重點地區優先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其次,在微觀層面,應擴大外包企業總體規模,打造服務外包旗艦企業。要積極實施大企業戰略在中國培養一批高水平、信譽好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打造有影響、有發展潛力的外包品牌來承接國際大單。全面推進我國企業CMMI培訓和資格認證工作,依據企業能力成熟度不同,CMMI將企業分為5個成熟度級別,即初始級、可重復級、已定義級、已管理級和持續優化級。再次,行業管理來看,需要建立服務外包行業協會,通過協會搭建的對外交流平臺將中國的外包企業“集聚”起來,在國際上打造“中國服務”的整體品牌。中國應借鑒印度的成功經驗,成立類似印度NAsscOM的專門機構,幫助中國供應商建立國際信譽度,塑造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整體形象,打造“中國服務”品牌。

ィㄈ)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產業知識產權環境

ネ獍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構成一個國家外包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相當一部分BPO戶對轉移目標地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數據安全環境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法律環境建立和誠信成為影響服務外包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應在完善知識產權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知識產權的執法工作,比如外包過程中出現的或改進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商業秘密與機密信息的保護問題、與財政稅收政策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知識產權的價值及稅收考慮(包括在邊界海關的爭端解決機制的措施)等等。設立市知識產權投訴中心,依法嚴懲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和違法行,以保護BPO客戶的商業秘密不受侵犯,打消發包企業服務外包的安全顧慮。

ィㄋ模┩晟迫瞬排嘌搗務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ゼ喲笠進的支持力度。對經培訓簽訂工作合同的人員,給予培訓費補貼。建議省有關部門及服務外包重點城市制定吸引服務外包高級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在居住和其他生活方面給予更大便利;考慮設立專門人才引進資金,加大對高級人才的引進力度;逐步放寬對服務貿易從業人員出入境管理,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到境外開拓市場,從事相關服務,尤其是為中國在境外公司及其分支機構、華人提供服務。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人才教育培訓支持力度。引導和推進各類研究院、設計院轉型升級,引導各類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增加有關服務外包的課程設置,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服務外包專業教育。支持建立校企結合的服務外包人才綜合培訓和實驗基地,建立創新型公共培訓服務平臺,加大對服務外包領域急需的新職業開發,每年推出若干個服務外包領域的職業培訓項目。

ィㄎ澹┙ㄉ柰獍產業聯盟,提升整體核心競爭力

ゴ蛟煲慌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發揮龍頭骨干作用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貿易企業和企業集團。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做強做大方面,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取得國際認證。對符合條件且取得行業國際認證的服務外包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其國際認證的維護和升級。扶持服務貿易出口企業,培育出口品牌,根據不同行業和不同目標市場國家(地區)的特點,重點分析有比較優勢行業的自主出口品牌現狀,研究制訂扶持和推介措施,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鼓勵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成為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區,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務外包產業基地。

ィ六)建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促進外包產業跨越式發展

ヂ足企業的商務需求是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內容,為服務貿易企業發展創造條件,是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高起點承接服務外包的切入點。完善宏觀政策方面給予支持。鼓勵銀行向軟件出口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服務外包企業在稅收、外匯、海關、工商等方面享受軟件企業同等待遇,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免征關稅,國家重點軟件出口企業免征所得稅。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基地城市的建設。對基地城市根據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需要進行的服務外包技術支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公共信息網絡建設、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建設提供政策性貸款。創建服務外包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和支持地區發展服務外包業務、完善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積極有效開展服務外包投資促進工作和做好服務外包業務的統計工作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オ[1]李江帆,畢斗斗. 國外生產服務業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 , 2004,(11)。

[2]于刃剛等.產業融合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オ[3] 陳力勇. 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要向高端轉移[J].理論導刊 , 2004,(11)。

[4]江小涓,李輝. 服務業與中國經濟:相關性和加快增長的潛力[J].經濟研究 , 2004,(01) 。

オ[5]周振華.產業融合拓展化:主導因素及基礎條件分析 [J],社會科學,2003,(3).

オ[6]甄峰,顧朝林,朱傳耿.西方生產業研究述評 [J].南京大學學報; 2001,(3).

オ[7]余東華.產業融合與產業組織結構優化[J].天津社會科學,2005,(3).

オ[8]羅文、馬如飛.產業融合的經濟學分析 [J].科技與產業, 2005,(6).

オ[9]厲無畏,王振.中國產業發展前沿問題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オ[10]詹曉寧,邢厚媛.服務外包:發展趨勢與承接戰略 [J].國際經濟合作,2005,(4).

オ[11]李. 論社會分工、企業分工和企業網絡分工――對分工的再認識[J].當代經濟研究 , 2005,(2).

オ[12]李布.“外包”:企業經營新模式 [J].經濟縱橫, 2000,(12).

オ[13]胡漢輝,邢華.產業融合理論及其對我國發展信息產業的啟示[J].中國工業經濟,2003,(2).

篇6

一、*“十一五”期間投資需求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投資規模擴大,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資金來源渠道不斷拓展,投資在拉動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與經濟發展要求和周邊省份相比,*的投資率仍然偏低,人均投資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較大。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提高投資率、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實現中部崛起、富民興贛的目標。

(一)保持*經濟快速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投資率

固定資產投資率是反映經濟的發展變化與投資規模大小關聯程度的指標,是衡量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否適當的重要指標。從我國一些省市發展的經驗看,高投入、高積累、高增長是經濟起飛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征。浙江“十五”期間投資率達49.2%。而*省“八五”時期投資率為23.7%,在全國位居29位;“九五”時期投資率為26.0%,在全國位居28位;“十五”期間投資率為43.7%,與全國45.2%的平均水平還有差距。

*的投資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投資不足嚴重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省投資率雖有顯著的提高,但仍處于“補課”階段。*仍處于“投資拉動型”發展階段,在該階段進一步提高投資率、擴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促進*省經濟加快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需要擴大投資規模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一直明顯偏小。1981年以來,*投資規模占全國的比重一直很低,都在2.0%左右,1984-*連續18年投資比重在2.0%以下,且在一段時期呈不斷下降的趨勢,1989年為1.7%,1990-1992年為1.6%,1993-1995年降至1.4%,這一時期為歷史最低點。雖然近幾年發展速度加快,但*年*投資規模仍只占全國的2.44%。與此同時,*人均固定資產投資水平較低。*年,全省人均固定資產投資6239元,比全國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少2119元,低25.3%,與同期發達省市比,差距更大。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需要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

(三)實現省“十一五”規劃確定目標需要保持投資快速增長

《*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6%。*年*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2293億元,按照規劃確定的年均增長16%,到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達到4816億元,五年累計投入將達到1.83萬億元,投資需求非常大。須多途徑擴大投資規模,才能實現省“十一五”確定的目標。

地方政府融資是投資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研究如何更加有效、規范地利用現有融資手段,以及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建立政府融資的有效平臺,打通新的地方政府融資渠道,進一步擴大地方政府的融資規模,對滿足全省經濟快速發展、擴大投資規模,實現省“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二、地方政府融資的內涵及種類

(一)地方政府融資的內涵

融資,從字面上理解,融就是融通,資即貨幣資金,融資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指通過金融機構和資金市場,采取適當的融資方式獲取所需資金的一種行為。在財務管理中,融資就是籌資。貨幣資金的融通是商品關系發展的必然產物,資金的流動和融通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一般地講,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融資應該是一種企業行為,指企業融資,項目融資,政府的定位在政策引導、提供服務、營造環境等。但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就是投資和融資,實際工作中,各級地方政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融資活動,除了常見的轉貸等形式外,更多的融資方式是政府通過由各部門直屬或控股的企業,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自來水公司等進行融資。這種融資從形式上來看,融資的主體是企業,但它是按照政府的意圖進行的,籌集的資金用于公共物品,決定權在政府,償還通常也由政府的信用作擔保,因此,本質上是政府融資行為,屬于政府的間接融資。從實際情況來看,地方政府常見的融資主體包括:地方政府所屬的投資公司、信托公司、開發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政府公共管理部門及其成立的各類公司以及部分其他類型的國有企業等。

因此,對地方政府融資我們可以定義為:地方政府融資是指地方政府為政府投資項目融通資金的行為,包括政府直接融資以及政府通過國有投資機構以政府信用為基礎的融資行為。

(二)地方政府融資的種類

根據融資渠道和采用的融資方式不同,可以將融資劃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型,常見的有以下三種不同的分類。

1、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根據融資渠道的不同,可將政府融資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1)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是指融資主體不經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面對資金供應者借貸或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所進行的融資活動。在直接融資過程中,資金的供求雙方借助于融資手段直接實現資金的轉移,無須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例如,政府投資項目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就屬于典型的直接融資。從融資的實際運作情況看,政府直接融資的融資費用較高、耗用的時間也比較長。

(2)間接融資。政府間接融資是指融資主體借助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的融資。其主要形式為銀行借入、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融資租賃等。間接融資方式是目前全國各級地方政府最為主要的融資方式。從交易成本角度看,政府間接融資是相對節約的融資方式,與直接融資方式相比,時間短,融資費用相對也比較低。

2、權益資本融資和負債融資

根據融資的性質不同,可將政府融資分為權益資本融資和負債融資。

(1)權益資本融資。從出資者的角度看,項目的權益資本是出資者投入項目的資產及其權益準備。作為出資者總是期望其投資能夠保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值,由于出資者作為企業法人財產責任的最后承擔者,其出資風險更大,因而站在出資者立場,權益資本是一種高風險的資產,但反過來看,站在接受出資項目業主的立場,權益資本是低風險的資本,權益資本無須還本付息,從而融資主體沒有償還債務的壓力。通過發行股票上市融資是一種典型的權益融資行為,地方政府雖然不能直接發行股票,但擁有巨大的國有資產,因此,政府可以授權企業通過國有資產上市融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作為最大股東,可以調控募集資金用于政府項目。

(2)負債融資。負債融資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發行債券和向銀行借貸是負債融資的兩種典型方式。作為資金的出借方,由于有到期還本付息作保障,其出借資金的風險較低,因此相應的回報也較低,作為融資的項目業主則相反,利用負債融資的成本較低,但還本付息壓力大。

3、境內融資和境外融資

根據融資來源地區的不同,可將政府融資分為境內融資和境外融資。

(1)境內融資。如果政府融資發生在本國資金持有者之間,不涉及其他國家或地區政府的資金持有者,就是境內融資。相對于境外融資而言,境內融資程序比較簡單,風險較小。

(2)境外融資。如果政府籌資發生在國外資金持有者之間,就是境外融資。由于國際形式變化的復雜性,境外融資較境內融資的風險更大,如匯率風險、政治風險等。由于境外融資準入門檻較高,手續較復雜,交易成本較高,因此,目前地方政府的境外融資還不多見。

三、*省地方政府融資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省各級地方政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探索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融資方式,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年省黨代會召開以來,“解放思想、敢于創新”成為指導全省發展的關鍵理念,全省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采用與國際接軌的融資方式,不斷創新融資渠道,用好“三代人”的錢的觀念深入人心(用好“三代人”的錢是指,通過土地經營用好上代人的錢,通過BOT等項目融資方式用好下代人的錢,通過資本市場用好當代人的錢),加大了融資的力度,為*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融資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橫向比較,融資的總量仍然偏小

我省投資總額從*年的472億元增加到*年的2024億元,增長了329%。從資金來源看,扣除國家預算內投資,國內貸款、債券、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年度的總額是432億元,占當年投資總額的91.5%,其中,這部分資金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各級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通過多種方式融資得來的。到*年度,國內貸款、債券、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總額增加到了1912億元,比*年增長了342%,大于同期投資總額的增長幅度。在“十五”期間,各級地方政府融資成為全省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融資規模的快速增長成為全省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

*年度,扣除國家預算內投資,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的總額,山西省為1815.9億元,安徽為2504.5億元,*為2089億元,河南為4304.6億元,湖北為2507.3億元,湖南為2574.8億元。*的該項數據排在中部六省的第五位,比山西省多273億元,比排在第一位的河南省少2215.6億元,只有河南省的48.5%,不到一半。與中部地區其他省相比,*省地方政府融資的規模和總量偏小。

在經濟較為發達的華東地區,*省各級政府融資總量數據就顯得更加偏小。*年度,扣除國家預算內投資,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的總額,上海市為4149.7億元,江蘇為8498.8億元,浙江為6849.8億元,安徽為2504.5億元,福建為2445.1億元,*為2089億元,山東為9314.7億元,*這一數據只有江蘇的24.6%,浙江的30.5%,山東的22.4%。

并且,從該表數據可以發現,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國家預算內的投資數就越小,而各類融資的總額非常大。江蘇省*年度國家預算內投資只有80.1億元,相對于全省8578.9億元來說,不到1%,該省的投資幾乎全部來源于各種形式的融資。因此,地方政府融資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經濟越發達越有利于擴大地方政府融資規模。

(二)中心城市政府融資能力強,各設區市融資發展不均衡

*年度,扣除國家預算內投資,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的總額,南昌市為552億元,景德鎮為90億元,萍鄉市為117億元,九江為207億元,新余為69億元,鷹潭為53億元,贛州為153億元,吉安為119億元,宜春為148億元,撫州為111億元,上饒為200億元。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和贛州市,這一排位與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四個中心城市是非常吻合的。中心城市融資的能力較強,各設區市融資發展不均衡,并且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融資環境將得到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市的聚集效應將會進一步顯現,融資總量將會進一步增大,融資不均衡局面短期內難以消除。

(三)地方政府融資方式豐富多樣

1、銀行借貸

政府組建的從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國有投資公司,是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平臺之一,這類投資公司通過向銀行貸款、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等多種方式進行融資,財政實施補助或者進行貼息,用于當地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商業銀行信貸和政策性銀行借貸是最主要和最常見的方式。*年度,全省信貸金額達到298.6億元,僅國家開發銀行*省分行一家金融機構“十五”期間共向*全省放貸357億元,用于支持豐城電廠、新余電廠、黃金埠電廠以及景德鎮市電網建設等能源項目和京福、樂溫、景婺黃(常)、九景等公路項目的建設。

2、盤活政府資產

(1)土地資源開發。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土地使用權制度改革,對國有土地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作為特殊商品迅速進入市場,使土地的資產價值逐步得以顯現,成為各級政府融資的重要來源,在城市建設、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從*年*省委作出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的戰略決策以來,全省掀起了一個以經營城市土地促進經濟發展的熱潮,土地交易非常活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了快速發展。*年,全省土地交易額達到了113億元,土地收益成為各級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從全省情況來看,土地資源開發的主要做法是推行城市土地使用權市場化,盤活土地存量資產。先實行土地儲備,由政府下屬的土地儲備中心依照法律規定,運用市場機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通過收回、收購、置換和征收等方式取得土地,直接或進行前期開發后儲備。土地儲備以后,結合出讓地自身的特點,引入市場中商品包裝的方法,運用政策規劃和商業運作兩種手段對出讓的土地進行包裝,通過拍賣、招標、掛牌、抵押貸款和土地入股實行資本化融資等五種方式轉讓土地,使其在出讓中實現最大的價值。

南昌市在*年制定出臺了《南昌市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和拍賣辦法》,該《辦法》規定:凡在南昌市從事房地產開發、商業、旅游、金融等經營性項目需使用國有土地的,均應通過有償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涉及城市經營房地產項目用地的,一律采用招標拍賣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年南昌市上交財政土地出讓純收益達6.5億元。新余市在“財政不出錢、政府不舉債、企業不攤派、群眾不集資”的情況下,通過以房帶路、土地置換和經營權轉讓等方式,籌集資金10多億元用于城市開發建設,*年度通過拍賣城區土地,籌集資金1.9億元,到*年度,土地資產成交額達到了8.97億元,年均增幅達到了47.4%。景德鎮市先后對東風瓷廠等10余家企業的國有存量土地進行了收購,將位于市區繁華地段的東風瓷廠180畝土地實行現金收購,又通過公開招標出讓給房地產公司,一收一放實現效益8000多萬元。宜春市政府采取“控制土地、饑餓療法、包裝環境、抬升地價”的做法,實行城市土地“一級壟斷、二級歸口、三級搞活”,城市土地大幅度升值,最高成交價達到了每平方米4031元。

(2)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是政府的重要資產之一,對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履行公共職能有著深刻的影響。隨著國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各級政府在利用國有企業改革為政府融資方面也做了許多嘗試。政府融資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盤活國有資產存量,對國有企業現有資產進行運籌和經營,通過并購、聯合、重組、參股、股份制改造、租賃、破產等產權轉讓方式,促進存量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常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組建強勢企業。通過企業重組、掛靠聯合、兼并收購等方式組建骨干企業或企業集團,通過其優良的資產、有利的地位達到融資的目的。比如,上饒客車廠和上饒線材廠通過企業間的聯合重組組建了鑫新股份公司,鑫新股份公司通過上市共募集到資金1.2億元;原*省投資公司和*華贛企業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省投資集團公司,重組后的投資集團公司憑借其穩定的產業基礎、良好的經營業績和較強的償債能力,經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后,發行企業債券8億元,成為新世紀以來我省發行的第一只企業債券。通過對國有企業的重組拓寬了政府融資的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

二是產權制度改革。對于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企業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將國有股份逐步變現。萍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整體產權轉讓是典型的國有資產變現,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萍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為省屬國有鋼鐵聯合企業,1954年建廠,1999年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為從機制和體制上尋求今后發展的動力源泉,實現萍鋼公司的持續快速發展,*年省政府按照“政府指導,市場運作”的工作思路,以招標方式公開轉讓萍鋼公司整體產權,轉讓價為6.5億元,融資數額巨大,充分發揮了現有國有資產的效益。

三是經營權分離。對于產權制度改革不能一步到位的企業,通過承包、租賃等方式轉讓企業的經營權,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比如,南昌三鍵電氣公司,將電視機生產線整體租賃給TCL公司,盤活了存量資產。

(3)經營冠名權、廣告權等城市無形資源。政府作為一個地區管理者,擁有城市建設和開發的多項權利,而這些權利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政府通過拍賣道路、橋梁、廣場、綠地等大多數城市基礎設施的冠名權、特許權以及出售道路兩側以及重點地段的廣告設置權等市場手段,積極創造性的發揮出了城市無形資源的效益。

撫州市一次性拍賣38個公交候車亭廣告經營權,收益200萬元;吉安市通過拍賣中心城區廣告經營權,吸納資金100多萬元,用于中心城區亮化工程;九江市將白水湖公園經營管理承包給上海園林公司,每年節約管理和維護經費50余萬元;景德鎮市將原朝陽路冠名權出讓給昌河公司,收益500萬元;萍鄉市通過拍賣580輛出租車經營權,收益1933萬元。

3、通過BOT、TOT等方式的項目融資

項目融資是由發起方、項目公司、借款方等各方參與,發起方以股東身份組建項目公司,以項目本身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量為貸款償還保證的一種融資方式。項目融資的基本結構主要有兩種:一是貸款方為借款方提供無追索權的貸款,并以項目未來的現金流量償還本息;二是通過“遠期購買協議”或“產品支付協議”,由貸款方先支付一定數額或比例的資金來“購買”項目未來產品。常見的項目融資方式主要有:產品支付、融資租賃、BOT融資、TOT融資和ABS融資等。

對地方政府來說,使用項目融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越性:一是能夠減少項目對政府財政預算的影響,使政府能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仍能上馬一些基建項目。項目融資不構成政府外債,可以提高政府的信用,政府也不必承擔任何償還債務的責任。二是能夠把私營企業中的管理方式、辦事效率等引入公用項目,可以極大地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并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同時,政府可以轉移項目的風險。三是對于落后地區來說,通過項目融資可以直接引進外國投資以及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對該地區長遠的經濟發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省的情況來看,全省的大部分地區在現金流量比較穩定的公路、鐵路、橋梁、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度開展了項目融資。目前,主要以BOT、TOT這兩種比較成熟的項目融資方式為主。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andTransfer的縮寫,意思是“建設-經營-移交”。這是利用私人資本投資于公益性設施(或工業性項目)的一種融資方式。傳統的BOT概念是指政府部門就某個基礎設施項目與私人公司或項目公司簽訂特許協議,授權其承擔該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經營、維護和一定期限后的移交。在特許期間,項目業主向項目使用者收取適當的費用,如過橋費、過路費等,以此回收項目的投融資、經營和維護成本,并獲取合理的利潤回報;政府部門對該項目具有監督權和調控權;特許期屆滿,項目業主將該項目無償移交給政府部門。該方式是目前全省基礎設施領域融資的主要方法之一。贛州白塔上污水處理采用BOT方式融資5382萬元,特許經營權的期限為25年(含建設期),采用廠網分離的模式,特許經營權獲得者負責廠區部分的建設和運營。九江市八里湖污水處理廠采用BOT方式融資13869萬元。*年,*省在全國首次推出隘嶺至瑞金、萍鄉至洪口界、九江至瑞昌三條高速公路面向國外、境外實行項目業主招商,最后確定香港誠坤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香港大益置業建筑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融資金額達42.69億元,投資主體通過收取過路費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的回報。

TOT是英文Transfer,OperateandTransfer的縮寫,意思是“移交-經營-移交”。這種融資方式是用私人資本購買某項資產(一般是公益性資產)的產權或經營權,購買者在一個約定的時間內,通過經營收回全部投資和得到合理的回報,再把產權或經營權無償交還給原產權所有人。TOT對境外資本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投資者可以從地方經濟發展中獲取利益。政府通過TOT方式將沉淀資產變現,獲得資金用于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項目,減輕財政壓力。例如:*年南昌市人民政府以4008萬美元將南昌大橋經營權轉讓給香港中國海外集團旗下的中海基建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通過收取過橋費來收回投資,經營權轉讓期限為25年,25年期滿之后經營權無償交還給南昌市人民政府。*年南昌市政府又推出了八一大橋的經營權項目,南昌中海新八一大橋有限公司以5000萬美元獲得八一大橋及其附屬設施19年的經營權。通過TOT項目融資方式,南昌市政府僅南昌大橋和八一大橋經營權兩個項目就獲得了9008萬美元的融資金額,通過融資資金的滾動投資,大大加快了城市其他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的建設步伐。

4、利用外債資金

根據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年1月的《外債管理暫行規定》,政府外債是指由國務院授權機構代表國家舉借的、以國家信用保證的外債。它要求由國家統一對外舉借和償還。具體是指承借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和外國政府的貸款,由國家財政部、計劃部門轉貸給地方政府和項目單位。利用外債包含有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國外各種援助三種方式。

1983年*廣播電視大學與世界銀行簽署協議,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約56萬美元興建教學樓用于職業教育培訓,揭開了*省借用國外貸款的序幕。從此,借用國外貸款工作在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截止到*年底,全省共實施國外貸款項目90多項,累計使用國外貸款近20億美元,這些國外貸款主要用于農業、交通、通訊、能源、原材料、教育、衛生等領域,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省利用外債資金主要來源于外國政府貸款,其項目數占全省實施國外貸款總項目的66.7%,貸款金額達到總金額的52.4%。

(四)融資環境不斷改善

近年來,*在融資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隨著近幾年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竣工和投入使用,*路網密度和等級明顯提高,全省逐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綜合運輸網絡。面向珠江三角洲,已有贛粵高速公路、105國道和京九鐵路相通。面向長江三角洲,有橫貫*的滬瑞高速公路、320國道和浙贛鐵路相連。面向閩東南三角區,有京福高速公路、昌廈入閩公路、鷹廈鐵路、橫南鐵路、贛龍鐵路等連接。截止到*年末,*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731公里。南昌昌北國際機場航線可直達全國主要城市及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水運有贛江經鄱陽湖進入長江,可直達上海、寧波、廈門、香港等港口城市。便捷的交通增加了融資機會,節約了融資成本,為地方政府融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軟環境來看,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一是全省上下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觀念是最大的財富,“你發財,我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增強了地方政府融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通過大力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全省融資的政務環境達到了很大的改善,已經頒布出臺《*省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的若干意見》、《*省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制度的實施意見》、《*省委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省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及經營環境的意見》和《*省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優化政務環境、加快*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全省融資的政務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四、*省地方政府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單一,直接融資水平低

在現有投融資體系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主體還不夠廣泛,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性資金、政府出面獲得的政策性和商業性貸款、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讓費,以及依靠政府信用舉借的內債和外債等。由于地方財力的有限性,政府只能更多地依靠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缺乏直接融資手段,換句話說,地方政府的大部分融資來源于負債融資,這也使得政府投資項目的資產負債率相當高,政府投資項目每年負擔的財務費用相當龐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投資項目的財務風險。

直接融資的主要來源是證券市場,通過企業上市直接募集資金。目前,*證券市場的發展質量不高,經濟的證券化率比較低。全省上市公司只有24家(不含香港創業版),占全國的1.7%,只相當于江蘇的27%,浙江的28%;總股本93.54億元,占全國的1.4%,融資總額130億元左右,僅相當于江蘇的23.6%、浙江的28.9%。*年末的市值占GDP比重的14.3%,遠低于全國同期27.1%。

(二)信貸投資規模小,金融支持投資增長的力度弱

從表二可以看出,*年度我省信貸資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298.6億元,僅占全國同期的1.83%,排在中部六省最后一位,只有排在中部第一的河南省信貸投資額的43.8%。信貸投資規模偏小,金融支持投資的力度不強。

國家政策性銀行給予的低息專項貸款也較少。國家開發銀行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主要從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投資方向和投資性質與當前的國債投資存在某些相同之處,*年國家開發銀行在全國的貸款余額為5467億元,*省分行只有100億元,僅占全部總量的1.8%。國家開發銀行*年度向中部六省共發放貸款1202億元,占全國發放貸款的22%,但*只占向中部六省發放貸款總額的8.3%,位列中部六省最后一位,差距巨大。

(三)融資責任主體不規范

融資責任主體不規范,主要表現在政府投資項目的融資,往往是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成項目指揮部,負責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來源的運作,這樣做合乎一般慣例,但實際上由于國有資產運作的特殊性,導致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出現責任主體不規范、投資效益低下的問題。在風險約束機制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建設單位同時也是受益單位,投資、建設、運行合三為一,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建設單位為爭取利益而積極擴大投資和融資的總額,為政府投資失控埋下禍根,增加了政府融資的負擔和風險。

(四)融資管理體制分散,存在融資風險和地方債務危機隱患

我國《預算法》第二十條明確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因此,地方政府只能在國家法律“”外尋找融資出路,存在明顯的短期行為。首先,地方政府缺乏舉債的整體規劃、有效的債務資金監管系統及科學詳實的項目論證,致使無效工程、“胡子”工程、“首長”項目時有出現,資金嚴重浪費,政府融資使用無效益。其次,地方政府融資多處開口,分散管理,融資的決策主體、償還主體及投資失誤的責任主體都不明晰。目前,我省各級地方政府共有多少債務,沒有一個部門能夠說清楚。由于債務融資的總額無法量化,控制債務風險的各種量化指標,如負債率、償債率等也無法操作,沒辦法對償債作統一的安排,一旦出現明顯的償債高峰期,并且償債額巨大,那么就可能爆發政府債務危機。

另一方面,政府投資項目從國家政策性銀行獲取的貸款,往往都以地方政府財力作擔保,這種承諾形成了大量的隱性債務,加大了政府財政風險的不利因素。

(五)融資總量難以把握,宏觀調控力度不強

地方政府融資運作缺乏一個相對獨立的政策性融資機構為依托,融資總量難以規劃和把握,宏觀調控力度不強。目前,政府舉債或融資項目的投資分散在各個具體的項目或職能部門所屬的投資公司,融資總量難以把握,政府投資項目主體在兼顧政府的政策性投資需求時,還要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由于地方政府融資的決策主體與這些投資主體間責權利模糊,導致投資主體偏向于追求自身經濟利益,一旦決策失誤,發生信用危機,責任將全部推到政府身上。

五、部分國內發達城市政府融資情況和部分國外地方政府融資借鑒

(一)部分國內發達城市地方政府融資模式

1、北京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融資模式

北京市政府*年制定了《關于本市深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北京市基礎設施融資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針和“增量改革、存量試點”的總體原則。具體融資思路有以下兩點:

一是循序漸進開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市場。對經營性項目全部向社會開放;對有經營收入但不足以收回成本的項目,在政府資金引導和必要的補償政策支持下,采取PPP模式吸引社會投資者合作建設。

二是整合基礎設施資源,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通過整合行業資源,構建北京市基礎設施融資平臺,為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募集資金。對軌道交通的運營部分按照政府與社會投資7:3的比例向社會投資者招商;對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中由政府投資形成的經營權和股權,進行出讓和轉讓,盤活存量資產,將收回的資金用于非經營性和準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對基礎設施領域的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2、上海的“集中管理、方式多樣”的融資模式

一是上海市確定由上海國資委對全市融資活動進行管理。國資委組織對重大融資項目進行論證和選擇,制定融資的政策與法規,營造融資市場運作的良好環境,依法對城市融資活動進行必要的調控和管理。

二是成立城建投資開發公司,實行城建財權與事權的集中管理。上海市成立城建投資開發公司,運用商業化的操作方式,對城市國有資產進行有效運營。改革之前,城建資金由財政部門負責管理,而城市建設由建設部門管理,基本上是事權與財權分離,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建設。成立城市建設投資開發公司后,政府授權其對城市建設和維護資金進行籌措、使用和管理,從政府出面舉債為主轉變為城司作為企業向社會融資為主,從而有利于把城市建設引入產業化、市場化運營模式。

三是積極開展融資方式創新,融資方式多樣化。發行城市債券,如浦東建設債券、市政建設債券、煤氣建設債券等,加快路橋建設,提高煤氣普及率;采用BOT方式建設橋梁和隧道,采用TOT方式轉讓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49%的專營權,籌資25億元用于徐浦大橋的建設;組建上市股份公司,如組建凌橋、原水股份公司,籌措自來水和原水建設資金等等融資方式。

3、大連做足土地文章的融資模式

一是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經營城市”的理念。運用市場手段對構成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載體的自然生成資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資本(如市政公用設施)及相關的延伸資本(如廣告權、冠名權)進行整合、重組和資本運營,產生較多的收益,并將這部分收益注入到新的城市建設項目中去,形成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是搞好土地經營,最大限度地以地生財、聚財建城。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規范土地二級市場,實行土地批租和招標拍賣,盡可能把土地收益集中到政府手中。此外,對有待于商業化開發的國有土地存量進行環境改造,將生地養成熟地,提升其附加值,形成級差效應。

(二)部分國外地方政府融資簡要情況

1、國外地方政府融資的基本經驗

在工業化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進程中,政府融資一直是其國民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調控手段,成為市場經濟成熟化發展的助推器。日本、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地方政府融資體系都很發達,地方債成為國家經濟部門借入債務的重要支柱。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一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其他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融資也異軍突起,地方政府自我籌資能力越來越強,在貫徹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促進資源合理配置,調節經濟周期性波動,維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總的來看,具有以下幾點基本的經驗。

第一,財政在地方政府融資管理中居于主體地位,建立起政府公債相應的預、決算編報制度和有效的監督管理系統;實行分級管理,中央對地方債務發行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進行總量控制。

第二,實行法制化管理,國家財政法規和地方自治法都賦予地方政府融資相應的位置,其融資來源、資金管理、投放范圍及償還等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各國法律規定地方債主要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市政設施建設,如美國的地方債券稱之為“市政債券”,規定由地方政府用于修橋筑路、、環保設施、水電煤氣、公共住宅、體育場所以及學校建設等。

第三,在保證中央政府國債優先的情況下,為促進地方債的發行和推銷,各國分別從債券利率、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優惠,如規定地方債稅收率可高于國債,或對地方債的收益免征、減征所得稅等。

2、私人融資動議(PFI)模式的英國政府融資模式

為了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迫切需要,有效控制公共支出以及基于意識形態上的考慮,英國保守黨政府于1992年啟動了私人融資動議(PrivateFinanceInitiativePFI)。私人融資動議就是允許私營部門涉足公共領域,提供以資產為基礎的長期服務,私人部門每年從政府獲得一定的費用以換回投資。

PFI是公私合伙(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一種實現形式。在英國政府2000年公布的“公私合伙——政府視角”的報告中,將PPP分為三類:一是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的大部分或一小部分股份讓私營部門參與持有國有企業的股份;二是私人融資動議及其他安排,政府以合同的方式向私營部門長期購買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三是向市場出售政府服務。利用私營部門的專業技能和資金充分發掘政府資產的潛力。其中,PFI是PPP最為重要的一種形式。

3、市政債券和信用借貸相結合的波蘭地方政府融資經驗

波蘭作為中東歐地區經濟轉型成功的典范,從計劃經濟中央集權制向分權制轉變過程中,其地方政府的融資舉債并未帶來很多經濟轉型國家存在的地方巨額債務無法償還的問題。波蘭從1991年以立法的方式允許地方政府舉債開始,二十幾年的時間里,地方政府融資發展良好,其特點為初期以市政債券融資為輔,以金融中介機構提供優惠信用為主要資金來源。到*年,波蘭地方政府舉債的資金來源,20%來源于市政債券,80%來源于信用借貸,并未出現那種普遍存在于轉型經濟國家的地方政府無力償還巨額債務的現象。

波蘭的經驗表明,地方政府融資發展的好壞,主要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1)是否具有穩健的地方財政稅收和可預期的中央政府轉移撥款;(2)地方政府融資規范體制和監督機制是否健全;(3)是否具備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且相關金融機構是否受到政府的過分干預。

4、主體明確、程序規范的日本地方政府融資經驗

一是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組織運作機構。大藏省統一負責領導政府投融資的政策、計劃、年度預決算、資金調度和運用。政府按國會批準的計劃,將集中的資金投向政府興辦的金融機構,再由金融機構提供給民間各部門,以實現政府一定經濟目的。

二是執行嚴格的投資政策、預決算制度和工作程序。根據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各公有投融資機構每年8月底要提出下一年度預算要求報送大藏省,大藏省與有關部門談判征求意見,加以修改審定,提出投融資方案,年末或下年初由大藏大臣提交議會審議決定后,從新財年起執行。

三是實行法制化管理。國家財政法規和地方自治法規都賦予地方政府融資相應的位置,對其融資來源、資金管理、投放范圍及償還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六、加快*省地方政府融資的對策建議

擴大全省各級政府融資規模的關鍵在于構建多樣化、規范化的融資平臺,通過這些融資平臺進一步拓寬融資方式,同時政府要加強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以促進地方政府融資快速、有序發展。

(一)構筑多樣、規范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1、構筑多樣化的融資主體

構筑多樣化的融資主體關鍵在于組建或改組相應的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國有投資公司,使之成為政府投資項目的融資平臺。具體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思路:

第一,構建面向單個項目的投資公司。經驗表明,組建面向單個項目的投資公司是非常好的融資平臺。如贛粵高速股份公司,通過配股、資產收購、發行短期融資債券、銀行貸款等途徑,累計為*高速公路建設提供建設資金68億元,成為*交通建設一個重要的融資平臺;剛組建的省地方鐵路公司向國家開發銀行成功融資40億元,用于地方鐵路建設等等。結合實際情況,我們還可以考慮組建工業園區(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司、大型水利項目建設公司等。對政府投資或部分參與投資的特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地方出資的鐵路、公路、電廠、各類開發區基礎設施、水利樞紐工程等,按項目法人責任制要求,成立政府控股的單個項目投資公司,負責項目設計、資金籌措、建設施工及運營管理的全過程,政府的土地、資金按照資本金方式投入,可以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放大效應。在不影響政府對特殊行業壟斷地位的前提下,這類公司可采用上市或公開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鼓勵民間資本和國外財團資本參與投資。

第二,構建綜合性投資公司。對現有存量的公用事業資產,可以合理整合資源,成立若干個綜合性投資公司。地方政府能否利用有效融資手段充分利用國內外大量的剩余資本,關鍵就在于建立具有多樣融資功能的綜合性投資機構。這類投資公司可以以現有建成的設施作為政府資本金注入,它既有控股公司職能,使資本保值增值,同時又承擔國家政策性投資職能。綜合性投資公司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測算所需投入資金,研究哪些項目可以通過收費及經營回收投資,策劃BOT等組合投資和組合融資方案,重點為重大產業、公益性、政策性項目進行融資。

第三,構建產業發展公司。對政府投資的非經營性項目,可以視具體情況,對該類項目進行細分,項目中的部分可能是經營性的,如電視臺、藝術中心、體育場館等設施建設,對其中經營性的部分,應逐步減少政府投資的份額,成立相應的產業發展公司,多元化經營,以收養支,部分推向市場,對于非經營性部分由政府予以投入。

第四,構建風險投資公司。高新技術企業由于存在著技術、產品、市場等多種不確定性,很難得到銀行貸款,在成熟期之前也很難從資本市場取得資金。應當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擴大地方政府的高新技術領域的融資規模。可以考慮將目前科技三項經費中用于競爭性的投資,轉化為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和創業基金的啟動資金和風險補償金,創辦區域性風險投資公司,變政府直接投資為通過風險投資公司的間接投資,在嚴格項目篩選論證的基礎上,率先啟動風險投資,從而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

2、明確各級政府投資公司的定位及主要職責

投資公司的定位,是規范政府融資主體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根據政府的投資職能、建設職能和管理職能相分離和政企分開、管用分開的原則,投資公司經政府批準設立,作為政府投融資的責任主體,執行政府相關事業發展政策,履行支持政府投資項目的職能,負責政府項目運作,確保政府投資資金的使用效益。政府與政府投資公司應當是股東與公司關系。但政府投資公司不同于經營性的國有企業,雖然屬于企業,但其投資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政府的調控目標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其經營目標應確定為社會效益目標,主要是公益性、政策性和福利性項目的投資和非經營性資產的管理。

根據投資公司產生的背景及其經營目標來看,為充分發揮國有投資公司在地方政府融資中的平臺作用,對投資公司可以界定為以下四項職責,第一是按照政府意愿,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二是根據政府安排,運用法定的可支配資產進行參股、控股投資;第三是為完成政策性目標,面向國內外市場多渠道、多形式融資;第四是負責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或收回。

3、規范投資公司運作

在資產關系上,投資公司應以資產為紐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規范運作,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要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組建董事會和監事會,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確保政府投融資的安全和效益。政府應派任財務總監,對投資公司的投融資、收益和分配情況進行日常監督。建立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和辦法,實行經營業績與報酬掛鉤,嚴格考核獎懲,逐步建立對公司經營者的約束機制。

在投資方向上,投資公司應利用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并根據政府計劃進行項目投資,其投資方向主要是政府投資項目,主要領域在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

在融資方式上,應根據項目性質確定融資方案,廣開融資渠道,并建立還貸機制。投資公司在進行間接融資的同時,可以采取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和項目融資等方式直接融資,并應隨著發展,結合項目實際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

(二)進一步拓寬地方政府融資方式

1、繼續利用信貸資金

從全省各級政府融資資金來源來看,銀行資金是融資的主要來源,是解決地方政府建設資金短缺的主要途徑。*作為欠發達地區,必須繼續充分運用銀行資源,加大負債經營的力度,促進資金的大量集聚。

一是要進一步整合政府資源,擴大商業銀行貸款總額。商業銀行經營的基本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保證資金安全是商業銀行經營的首要目的,據此銀行需要對貸款單位的資信狀況、貸款用途、項目前景等作比較深入的了解,要求貸款單位提供擔保。為了滿足商業銀行對貸款主體的上述要求,地方政府應改革現有政府資源的分布格局,將分散的部門資源轉化為政府資源,整合存量資源歸并到國有獨資投資公司,做大做強投資公司作為政府融資的責任主體,對資金進行統一籌措、使用和管理。同時,對構成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載體的自然生成資本(如土地)和人力生成資本(如城市路、橋)以及相關的延伸資本(如城市路、橋的冠名權)等進行合理配置到投資公司,使投資公司具有向金融機構大量融資的資源優勢,從而提高政府的融資能力。

二是要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的支持。商業銀行是以營利為目標,一般信貸資金期限短、利率高,還款的壓力較大,但政策性銀行是專門從事政策性信貸業務、不以營利為目標的金融機構,,貸款的期限長、利率低。向其貸款的進入門檻雖然較高,但一旦成功,具有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優勢。*年國家開發銀行和*省政府共同簽訂了《金融合作協議》,在“十五”期間向*貸款373億元用于*的固定資產投資。“十一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與開發行的聯系和溝通,積極貫徹落實*年度*省人民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的信貸工作聯系制度,更好地發揮國家開發銀行的融資渠道作用和政策性金融服務功能,爭取增加對*的貸款額度,促進*省的基礎產業、基礎設施、支柱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

三是進一步提升政銀企合作平臺。目前,我省政銀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政府促進了銀企互信和對接。今后,建議進一步提升合作的層次和水平,由政府牽頭協調和提供服務工作,加強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協作與配合,及時向各金融機構通報經濟運行情況和今后一段時間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定期向金融機構介紹當地經濟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幫助金融機構作好項目儲備、開發和篩選,引導信貸資金投向,培育新的信貸增長點,形成政銀企互動、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

四是運用集中開戶、政府貼息等手段,發揮融資的杠桿效應。信貸資金的特點是通過存貸款的差額獲取利潤,在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原則下,銀行信貸資金的規模受制于吸取的存款量,存款量越大,發放貸款的量也就越大,貸款的利率也就可能越優惠。因此,地方政府在開戶銀行的選擇上應當作出權衡,可以采用集中開戶等形式來獲取優惠。同時,銀行為了確認收入,需要貸放出去的資金能夠按期收回利息,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將部分財政資金作為給投資公司信貸資金的利息補貼,使銀行資金的利息有保證,則能使投資公司向銀行舉借更多債務,發揮“四兩撥千斤”的融資杠桿效應,極大緩解資金短缺的壓力。

五是地方政府加強對擔保體系的支持。我省已經建立起了多種政策性擔保機構,建議地方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對政策性擔保機構因賠付造成的擔保資金損失,按擔保額一定比例實行補償,以提高融資擔保機構資信,增強其抗風險能力。考慮擔保行業高風險、低收益的特殊性質,可考慮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六是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新的信貸領域和方式。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我省經濟重要的增長極,結合這一實際情況,各級地方政府要不斷加大對園區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其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多角度、全方位地幫助工業園區及其中的企業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結合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的特點,可以園區內的大企業為龍頭,為其關聯度較高的其他企業作擔保或者以園區內的優勢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向銀行申請貸款,還可以考慮以園區內某優勢產業集群向銀行申請集群貸款等等新的信貸方式。

2、利用證券和債券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一是要堅持“三個圍繞”快速推進我省股份公司的組建,為證券市場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一,圍繞地區、行業優勢發展具有地域、行業經濟特色的股份公司,對于有色金屬、稀有稀土礦產、旅游資源、林業、水產資源等*就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各地應從實際出發,選擇一批具有自身特點和優勢的企業進行重組,走聯合的路子,組建股份公司;第二,圍繞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股份公司,我省的汽車、冶金、醫藥、電子、食品、化工建材產業等六大支柱產業集中了全省最多最好的企業資源,股份制改革的重點放在六大支柱產業上,發掘一大批有潛質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第三,圍繞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重組聯合組建股份公司,摒棄地方保護主義,有目的地吸收國內外有影響、實力強的企業參與股份制改革。

二是推動企業多渠道上市融資。要擴大視野,開闊思路,充分利用境內與境外、主板與中小企業板證券市場,繼續擴大主板市場融資規模,積極推動企業到中小板市場融資,鼓勵企業“借道”、“買殼”上市,支持有實力、有潛質的企業到境外、海外證券市場上市。

三是加大上市公司重組力度,做大做強上市公司,提高再融資能力。現有的上市公司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要結合“十一五”重點產業發展規劃,把積極推動和支持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作為發展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支持上市公司圍繞主業發展,吸收并購優勢資產、優勢企業,投資運作優勢重點項目,對技術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較高、行業發展潛力較大、在同行業中占有優勢地位的上市公司,要最大程度地支持其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資產重組,做強做大。

四是大力推動企業債券融資,做到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兩條腿”走路。國家發展改革委最近又批準*省煤炭集團公司發行企業債券15億元、*高速公路投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發行債券5億元,這是繼省投資集團公司之后,我省企業又一次較大規模的利用債券市場直接融資。隨著我國企業債券市場逐漸“回暖”,我們要適應債券市場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按照《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符合條件的發行債券的主體,儲備一批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項目,大力推動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3、在城市公用設施領域大力推廣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由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的要求,按雙方的事先合同約定,向承租人制定的出賣人購買承租人指定的資本貨物,再將該資本貨物出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在支付約定時期的租金后,可以取得該資本貨物額所有權。融資租賃將融資和融物相結合,實行項目管理,與直接向銀行貸款相比,對項目企業信用度要求較低,擔保形式比較簡單,操作方便靈活,業務對象也比較寬泛。銀行對于一些不敢直接放貸的企業可以通過租賃形式向其融資。融資租賃起到了銀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橋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銀行直接向企業貸款的風險。

融資租賃非常適合于公共設施項目,如公路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城市公共交通車輛更新、醫療設備購置等,這些項目一次性投入比較大、回收期長,一般沒有足夠信用的承載主體,銀行在資金供給量、還款時限、信用擔保等方面很難適應這些項目,但通過金融租賃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融資租賃業務開展較好的浙江省租賃公司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出租了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標準廠房和杭州市70%的公交客車。

全省各級地方政府要樹立融資效率概念,理解融資租賃效果的經濟性。同時學習浙江省的經驗,在稅收、信貸、保險和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融資租賃公司積極參與基礎設施投資

4、大力開拓信托融資渠道,獲得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信托融資的主要形式是信托公司以發行債權型收益權證的方式接受投資者的委托,匯集各類受托資金,集合運用,以項目融資貸款的方式對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支持。信托作為我國近年來新興的金融工具,已與銀行、證券、保險并列為我國的四大金融支柱,它具有聚資快、風險低、回報高的特點,能夠幫助政府投資項目進行有效融資,并能使投資者獲得超值收益。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214億元,人均各項存款為12065元,這些資金總額較大,但同時較分散,這為開拓信托融資創造了條件。信托融資是當前我省把社會閑散資金引入建設領域最為直接和便捷的通道。通過信托進行投資的門檻較低,不成規模的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進行投資成為可能。從實際情況來看,上海已經運用了信托產品,吸引社會閑散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愛建信托公司、上海國投推出的“外環隧道信托投資計劃”、“磁懸浮交通項目股權信托收益投資計劃”、“新上海國際大廈信托投資計劃”等信托產品都取得了成功,并且這些信托產品的購買者三分之二是個人,北京國投推出的“北京CBD土地開發資金信托計劃”為北京基礎設施建設籌集了10多億元的資金。南昌市土地儲備中心與江信聯合成功融資2億多元,宜春市成功發行了1.3億元的信托計劃,豐城市通過信托募集了1個億的建設資金。

我省地方政府要充分運用好我省江信公司和江南信托公司這兩家信托融資平臺,充分發揮我省信托融資功能。目前,信托融資在我省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普通投資者眼里信用還不是太高,地方政府可以將一些安全性較高、風險較小和收益相對比較穩定的基礎設施項目交給信托公司采用信托的方式向民間融資,地方政府通過與信托公司的合同約束,提高公司理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時為了規范信托融資,保證信托融資的持續發展,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規范地方信托投資的地方性法規或省政府規章,就信托投資公司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標準、程序等做出明確規定。在信托產品發行上,政府要給予充分的支持,如政府對一些項目信托融資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在稅收上予以優惠,對機構投資者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以保證發行成功。

5、選擇優質基礎設施項目推行資產證券化(ABS融資方式)

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方式是一種新的引資方式,原意為以資產支持的證券化,是指以目標項目所擁有的資產為基礎,以該項目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為保證,通過在國際市場上發行高檔債券來籌集資金的一種項目證券融資方式。它依據某一特定項目的資產可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以發行債券的形式籌措資金,并取得項目運營的未來現金收益權,原始權益人則得以實現其資本存量的變現和流動,從事其他的投資。這種投融資方式的優點就是能使原本信用等級較低的項目的信用等級提高,使其照樣可以進入國際高檔證券市場,利用該市場信用等級高、債券利率低的特點,大幅度降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的成本。并且ABS涉及環節少、風險分散、融資證券化的特點,可以大規模低成本的籌集資金,項目的經營決策權仍歸屬原始受益人。

作為一種證券化融資方式,ABS代表著項目融資的未來發展方向。從我國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已經有中遠、珠海高速、中集集團和重慶建行項目向海外實現了資產證券化的成功案例。中遠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是其北美線路的航運收入;珠海高速的基礎資產是高速公路的收費;中集集團的基礎資產則是其集裝箱海外應收賬款;建設銀行重慶分行已選擇并獲準與香港豪升ABS(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ABS在重慶首次運作將投入2億美元,流動資金可達10億-20億美元,此次運作項目,為航空票款、汽車按揭、商業零售等

我省有許多建設與開發項目前景良好,未來也有比較穩定的收益,但在建設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采用ABS融資方式可以較好解決這一問題。因此,今后對于我省一些有穩定收益的項目,如水電設施、公路、橋梁等項目可以嘗試積極策劃推進ABS融資。同時,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將有抵押的信用資產重組,以抵押資產的預期現金收益為擔保,在國際國內資本市場上嘗試發行資產證券,并可以積極探索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有效途徑。

6、結合*優勢,開展產業投資基金試點

產業投資基金是通過商業的方式募集民間資本從事特定投資的有效方法。它是由一定機構如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其他投資公司發起向特定對象募集資本形成基金用于預期的項目建設或投資活動,以此形成的投資收益回報給投資者,就概念來說屬于創業基金的一部分。一般講,創業基金包括風險基金、產業基金。產業投資基金是一種借鑒經濟發達國家“創業投資基金”運作經驗,結合我國具體實踐通過發行基金收益憑證,將投資者資金集中起來,具有“幾何投資、專家理財、分散經營、收益穩定”等特點,主要對未上市公司進行組合投資,投資收益按照資金分成,投資風險由投資者共同承擔。*年3月,總額2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已經得到國務院批準同意。

結合我省在有色金屬、稀有稀土礦產、旅游開發等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產業領域,向國家申請組建相應的產業投資基金公司,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搭建新的融資平臺,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7、爭取國家率先批準*試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在*年9月11日,財政部長金人慶在向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提交的報告中表示,中央政府正在考慮在有限的條件下,授權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我們要積極抓住這一信息,充分利用中央加快中部崛起的有利時機,爭取國家率先批準*試點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三)加大對*地方政府融資的體制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

1、成立省地方融資管理委員會,加強對融資的風險性、收益、質量等進行管理

目前,地方政府融資方式多樣,主體多樣,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都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融資,因融資形成的債務管理較為分散,從而可能導致融資的風險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較重。鑒于這種情況,建議可以成立由發展改革委、財政等部門共同參加的省地方融資管理委員會,領導全省的政府融資活動并負責對因此而形成的地方債務活動進行管理監督。該管委會首先要摸清全省各級地方政府融資現狀、渠道及政府目前債務情況,摸清家底;其次,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全省統一的政府融資規劃,試行規范化管理。地方政府融資要同本地區的產業發展政策緊密結合,通過調整融資來源、規模、運作程序及投資重點,一方面來貫徹區域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等,另一方面確保政府融資在可控制范圍之內,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的宏觀調控能力;第三,要制定適合本省地方政府融資的政策,拓寬融資渠道,規范有效引導地方政府做大做強融資總量;最后,要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形成的債務的管理及債務償還的監督,對以前形成的債務,要嚴格劃分責任,該由政府負責的債務,應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還債計劃,對純商業性的、地方政府沒有介入的融資項目所形成的債務,由企業負責,防止把一切債務風險全部推給政府的現象。對新形成的融資債務,可以考慮由各級財政部門建立政府融資的“償債基金賬戶”,將每一年度財政收支結余、政府融資項目投資額及部分投資收益劃轉“償債基金賬戶”,建立償債準備金,由管委會統一管理。

2、加快制定與新的融資渠道相對應的政策、法規與監督引導機制

對地方政府融投資實行法律化、規范化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盡快制定《*省地方政府融資管理條例》等地方政府融資法規,對地方政府融資的來源、資金使用和管理,特別是投資決策失誤責任和償還責任以法律形式作出明確規定。地方政府融資資金的投向只能專項用于基礎產業、地方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建設項目。從法治的高度杜絕行政領導隨意拍板決定項目取舍的非科學做法,規范融資主體的行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使地方政府融資向法制化、規范化方向邁進。用明確的法律預期規范、監督和引導地方政府的融資。

3、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打造信用*

“好的名聲是永遠找不完的鈔票,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對一個投資者來說,一個政府聲譽的好壞,其政策的透明度與效率如何,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敗。一個開明、守信、高效的政府和良好的社會誠信制度是一個地區招商引資最好的招牌。

各級地方政府必須高度重視信用環境建設,規范企業改制行為,督促企業維護合法債權。一是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信用評價機構,探索建立全省統一標準、統一評審、統一授信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機構,推動企業提升信用等級。整合金融、工商、稅務、技術監督等部門的企業信用數據,完善企業信用數據庫,實現信用信息的實時查詢。二是建立守信用企業正向激勵和失信行為懲戒機制,由發改委、中小企業局、金融機構等部門,定期組織守信用企業評選,列出“紅名單”,金融、財稅、工商等相關部門給予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同時,依法加大對不講信用、破還信用行為的懲戒力度,對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實行“黑名單制度”,采取金融機構聯合制裁的措施予以懲戒。三是在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內率先進行創建“金融安全區”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