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學研究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洋科學研究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海洋科學研究的意義

篇1

關鍵詞:綜合實驗;海洋科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4-0073-02

當今世界,人口激增,耕地銳減,資源匱乏,環境惡化,在如此嚴峻的現實面前,各個國家都想方設法謀求出路,其中不少國家將目光投向海洋,我國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迫切需要開發海洋資源,繁榮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以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建設海洋強國必須把海洋科學人才培養放在首要地位。筆者認為綜合實驗是典型的、個性特征明顯的智力創新活動,它可以通過多種科研方法和思維方式,使受教育者形成創新思想、產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因此,綜合實驗是海洋教育的重要平臺,是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海洋科學研究的內容與特點

(一)海洋科學研究的內容

海洋科學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和開發與利用海洋相關的知識體系。它的研究對象,既有占地球表面近71%的海洋,其中包括海洋中的水以及海水中溶解或懸浮的物質,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也有海洋底邊界――海洋沉積和海底巖石圈,以及海洋側邊界――河口、海岸帶,還有海洋的上邊界――海面上的大氣邊界層等等。它的研究內容,既有海水的運動規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理論,也包括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海洋軍事活動的應用研究。這些研究,不但涉及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大氣科學以及水文科學,還涉及環境科學、管理科學和法學等。因此,海洋科學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科學體系[1]。

(二)海洋科學研究的特點

海洋科學研究有其顯著的特點。第一,依賴于直接觀測。直接觀測的資料既為實驗和數學研究提供借鑒,又對實驗和數學方法研究的結果予以驗證。第二,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等方法在海洋科學研究中的作用越來越突顯。直接的海洋觀測獲取到大量的信息資料,但這些信息資料是局部和片斷的,只有借助于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進行加工,通過系統功能模擬模型進行研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三,學科分支越來越細且相互交叉與滲透,趨于綜合與整體化研究[2]。

二、海洋科學人才培養現狀

十幾年來,我國非常重視海洋科學人才培養,海洋科學人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技術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跟社會整體科技水平和國際海洋科學整體水平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我國在海洋科學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國民海洋意識淡薄:“重陸輕海”思想根深蒂固;(2)學歷結構不合理:海洋從業人員中,低學歷人員比例太大 ,高學歷人才缺乏;(3)年齡結構不合理:海洋高端人才老化現象嚴重,中青年高端人才匱乏;(4)專業技術結構不合理:海洋高新技術專業、應用型專業、特色專業以及品牌專業開設較少,專業技術人員比例遠遠低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5)人才流動渠道不暢通:人才引進困難,流失和浪費現象嚴重,用人機制不合理[3]。

三、綜合實驗在海洋科學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一)注重海洋科學基礎教育

海洋化學綜合實驗,應該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融合現代最新科學、科技知識,選取時代前沿課題,這既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解決現實問題。教師應縱觀全局,宏觀把控學生思想動態,正確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展開實驗項目。綜合實驗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驗動手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應對困難與挑戰能力、創新能力和奉獻精神等[4-6]。

(二)綜合實驗開展現狀

海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已經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有時是毀滅性的),進而惡化了全球生態環境。天津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海洋科學系在實踐教學環節,在大四第一學期開設海洋化學綜合實驗和海洋生物綜合實驗,對天津近岸海域進行每年一次的環境調查與監測,讓學生了解附近海域的狀況,分析海域環境是否異常,進而分析異常原因,科學擬定解決對策。指導教師立足于學院現有實驗室條件和儀器設備資源,立足于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宏觀把控學生的選題。現以海洋化學綜合實驗為例,談談綜合實驗在海洋科學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海洋化學綜合實驗主要涉及四類實驗項目,見表1。

表1海洋化學綜合實驗的項目名稱及內容

(三)綜合實驗開展的意義

通過海洋化學綜合實驗,使學生經歷一次海上實習訓練,在整個出海過程中學生受到了課堂里無法感受的教育:(1)加強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2)相互關心與協作精神。(3)采樣需要注意的要領,分為海水和沉積物樣品以及生物樣品,如何進行前期準備及預處理等。(4)精心設計采樣點的分布,使采集到的樣品既有一定的代表性(表層、水深5米、底層或其他),又覆蓋一定的海域范圍,使所得數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5)數據處理。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數據,再通過不同的方式加以表達,看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哪種處理方法更合理,哪種表達形式更確切、更直觀等。(6)結果討論。對測得的數據進行匯總,看同一站位不同水深的同一檢測要素之間的關系,再看不同站位相同水深的同一檢測要素之間的關系,最后系統分析各種檢測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存在形態,并用所學理論知識加以解釋,簡要探討其機理。(7)提出應對措施。通過測定數據分析環境因子是否異常,導致異常原因,并進一步擬定應對措施。(8)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系統分析實驗數據,探討實驗中遇到的各種現象,提高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等。

更重要的是,海上實習訓練,使學生對海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探索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興致和信心,奠定了服務海洋事業的基礎。通過海洋化學綜合實驗的開展,我們清楚地看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整體能力有了顯著提高[7]。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綜合實驗在平臺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海洋科學綜合實驗要把握時代精神和現實需要,適時進行更新與完善。通過綜合實驗的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他們對海洋科學專業的理解與熱愛,開闊視野,增強應對困難與挑戰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為其今后的工作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培養優秀的海洋人才,編寫機制靈活、內容新穎、綠色環保、體現時代精神與創新精神的綜合實驗教材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2]馮士,李鳳岐,李少菁.海洋科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11.

[3]潘愛珍,苗振清.我國海洋教育發展與海洋人才培養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2).

[4]段曉英,姚天明,楊勇等.巧設綜合實驗 提升綜合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4).

[5]肖建富,高瞻,李桂新.綜合性實驗的界定與作用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12).

[6]卞國慶,魏永前,耿明華等.以人為本的化學綜合實驗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0).

[7]朱志彪,高山.設置綜合設計性實驗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7).

收稿日期:2013-09-25

篇2

關鍵詞:海洋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趨勢

中圖分類號:C922文獻標識碼: A

MGIS是在計算機硬件條件和軟件系統的支持下,以海底、海面、水體、海岸帶及大氣的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為研究對象,對各種來源的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存儲、集成、顯示和管理,進而作為平臺為用戶提供綜合制圖、可視化表達、空間分析、模擬預測及決策輔助等服務,并且結合Web技術可以實現海洋數據和相關MGIS功能的實時共享,其在海洋科學上的使用將改善現有的海洋數據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海洋數據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為海洋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深化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如圖1

一、MGIS的應用現狀

(1)海洋漁業

自20世紀80年代起發展至今,國際上已經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的漁業MGIS系統和軟件。我國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相關研究,但是目前已有根據海洋863計劃需求開發的海洋漁業GIS平臺;基于東海漁業數據庫搭建的實現生產指揮調度、資源保護的東海漁業漁政綜合管理系統;東海經濟漁業資源預測預警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還有研究者利用GIS軟件相關空間分析功能按年分析1967—2004年間印度洋金槍魚生產數據,獲得捕獲種類產量及分布情況;分析單個環境因子對漁場產生的作用,進行漁情預報。雖然我國目前建立的漁業管理和服務系統大都具有地方性特點,但這些都是MGIS在海洋漁業方面的開發和應用進行的有益嘗試。MGIS在海洋漁業方面的應用主要涉及漁業資源評估、動態監測與預報、漁業資源分布與環境的關系、水產養殖選址、魚類棲息地制圖與綜合分析管理等。

(2)海洋資源開發與管理

海洋中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M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和虛擬現實技術能出色完成海洋成礦特點和規律的探索,為海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美國礦產資源管理服務部門與ESRI公司合作針對墨西哥灣的海洋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建立了深水GIS系 統;國內也基于MapGIS平臺探討了海洋礦產資源評價中的某些方法的應用方案和實現途徑;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以遙感信息數據位基礎建立了海洋數據庫,開發了海洋油氣評價模型,并實現了其結果的可視化。這項研究在海洋863計劃820專題中在南海海域進行了應用,以GIS為中心集成各種技術開發了一整套經濟、快速、有效的海洋油氣資源預測集成系統,為我國海洋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海洋環境評價、監測和保護

美國區域海洋觀測預報系統將研究區實時的觀測資料與GIS結合,快速準確定位災害影響區,為卡羅萊納州及周邊海域的相關部門提供災害預防和救助工作輔助。國內則出現了面向管理決策層的可視化環境監測評價動態系統———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對海洋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和監測;以SuperMap為基礎平臺實現環境分析、三維動態模擬,流場動態顯示和查詢功能的長海縣海域生態環境評估信息系統;還有利用WebGIS技術對海洋環境監測數據進行實時聚類分析整合,實現有害藻類密度快速預測。MGIS利用環境監測統計、水文、氣象、化學、地質、地球物理和災害等數據,實現環境質量監測評價、災害預測預報及決策輔助,為保護海洋環境、保證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和海上生產安全服務。

(4)區域海洋綜合管理

海岸帶是地球表面最為活躍的自然區域,而專屬經濟區則蘊藏有豐富的礦產和生物資源,MGIS就是對這些區域進行全面調查、監測、合理規劃和管理的有力工具。歐洲北海四國支持SE-AGIS工程開發了海岸帶管理規劃系統框架;美國在州一級的海洋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開發了包括卡羅萊納州、佐治亞州、佛羅里達州、專屬經濟區周邊的海洋區域以及海洋邊界的區域性模式;國內幾家單位聯合研制出了中國海岸帶與近海環境遙感監測與信息系統集成技術體系;也有研究者以SuperMap為基礎平臺構建了南海分局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系統對管轄海域海圖和功能區劃、海底管纜、石油平臺、遙感影像圖等數據進行綜合管理,為南海分局指揮決策提供準確、及時、全面的信息支撐。

(5)其他領域

除以上介紹的應用領域外,MGIS還廣泛應用于海洋劃界、海洋工程、海上旅游、海運交通和海洋監察執法等方面。例如,利用MGIS技術,結合虛擬現實和碰撞檢測,建立一個實時交互的三維海上溢油可視化信息系統,實現了溢油漂移擴散的動態模擬,為溢油緊急處理提供決策輔助。也有研究者在海洋數據管理和可視化等方面進行了嘗試,例如設計開發三維虛擬海洋實現了網格環境下多源海洋環境信息 多維時空特征分析和三維海洋環境場景構建;以及針對海洋調查數據的保密性及安全性需求,設計了基于C/S模式的海洋地質調查數據保密框架等。

二、發展趨勢

(1)Web技術與 MGIS的結合目前,我國的MGIS的研究與應用的主要范圍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社會普及程度不高,無法進行共享,無形之中造成了許多資源和信息的浪費。WebGIS是Internet技術與GIS技術的完美結合,在Web上空間數據,用戶通過Internet的任意節點就可以瀏覽WebGIS系統的空間數據、制作地圖及進行各種空間檢索和分析,甚至提供預測和決策支持。利用Web技術與MGIS平臺的完美結合,提高數據的共享與開放程度,讓廣大科研工作者將有限的數據資料發揮更大作用,減少MGIS重復建設和數據的重復獲取,這樣不僅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信息服務者的工作強度,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速、及時地提供強大的地理信息服務功能到需要的地方,發揮MGIS在科學研究、政府決策、國防建設和文化教育等行業的應用價值,這對推動海洋科學研究進程是十分必要的。

(2)三維、四維MGIS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現階段大部分的MGIS平臺都支持點、線、面三類空間物體,是二維分析顯示的。但是海洋環境特殊,海洋數據空間屬性較強,用二維的形式進行這些三維甚至是四維海洋數據的表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夠完整的。同時,虛擬現實技術與MGIS的結合可以模擬現實中的海洋環境形成虛擬的立體實體,進而改善數據成果表達與輸出方式,提高MGIS的人機交互程度和空間數據表達的真實性,甚至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來感知海洋環境。三維和四維MGIS的數據結構,空間對象描述方法,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等都是MGIS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也是MGIS發展的必然。

(3)多學科綜合GIS技術是多學科交叉派生的綜合科學,3S和5S的集成,使得測繪、制圖、地理、遙感、管理和決策科學相互融合,成為實時空間分析和決策支持的工具。同樣,MGIS的研究和應用也應該不僅僅局限于海洋科學,更多的還要涉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管理科學和決策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全球性、綜合性的,MGIS與諸多學科的集成研究,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使其發展更貼合現實,是MGIS發展的必由之路。

(4)全球尺度的MGIS隨著海洋科學的研究的不斷深入,很多研究人員發現,海洋的許多變化并不能與大范圍尺度割裂開來,海洋變化是全球范圍的,海洋研究也應該逐漸向全球尺度發展,而這些全球性的研究課題并不是單獨的某幾個國家或學者就能完成的,需要國際性質的合作,全球尺度的技術合作是發展的趨勢。全球性的海洋研究必須建立在大量的全球性、實時性、動態性的觀測資料基礎上,常規方法很難處理而且不易提取專業信息,為了更有效的對全球尺度的海洋科學研究進行數據存儲、分析和處理、輸出,全球尺度的MGIS已是大勢所趨。

結語

廣闊的海洋,擁有豐富的各項資源,是現在和未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和爭奪的焦點。MGIS技術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我國在MGIS領域的工作也才剛剛起步,大力加強MGIS技術的研究力度,深入開展其在海洋各領域的實際應用,將推動我國海洋科學的發展,具有的經濟、社會和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芳,朱躍華.海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07,25(23):69-73.

篇3

1.我國海洋經濟人才培養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教育事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許多高校紛紛設立了海洋科學、海洋工程等方面的專業,建立了眾多研究開發中心或重點實驗室。目前,我國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涉及海洋科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學校已達18所,海洋科學類專業年招生人數約800~1000人。形成了由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職業高等教育不同類型構成,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等不同層次結構的海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從事海洋教學和科研的人員已達數萬人,其中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28.8%,擁有中級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各占30.6%和24.9%;獲得博士學位的占9.0%,獲得碩士學位的占20.5%,具有大學本科或大專學歷的共44.1%[1]。但是,除高校和科研院所外,海洋人才中高級職稱科技人員仍然稀缺。以國家海洋局為例,專業技術人才中有技術員以上職稱的計4686人,占事業單位職工總數的53.2%。其中,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比例為1∶1.8∶1.5[3]。目前,海洋科學專業本科招生人數比擴招前增加了約2~3倍,但遠低于其他理工科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擴招數量。對中國這樣一個海洋大國來說,區區數千人的海洋科學專業學生是難以與之相稱的[4]。

2.寧波市海洋人才的現狀分析

目前,寧波市擁有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寧波大學海運學院、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寧波海洋開發研究院等一批海洋科研機構,擁有海洋與漁業領域重點實驗室9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8家[5,6],分布在海洋化工、海洋裝備、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海洋工程、海洋能源礦產等領域,擁有海洋高層次科技人才約2000人[5,6]。在寧波高校中,海洋經濟人才約有500人,數量不多,其中專業分布呈現單一、不平衡的特點,以理工居多,占總數的3/4以上;從年齡上看,以中青年為主,其中31~55歲占到2/3強,30歲以下和55歲以上各占15%左右;在職稱分布上,以中、高級為主,其中正高級占15%,副高級占40%,中級及以下占45%;在學歷結構上,以碩士為主體,占總人數的2/3,此外博士約占20%,學士約占10%。

寧波海洋經濟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

根據調查分析,目前寧波海洋人才隊伍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對海洋經濟認知度較低,重視程度不足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寧波高校教師群體中關注新聞媒體海洋經濟報道的人數占70%以上,但了解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人數僅占42%。在何為海洋經濟的調查中,有2/3以上的受訪者難以全面回答海洋經濟的范疇,有半數以上的受訪者對寧波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和劣勢并不了解。上述調查結果表明,高校教師對于海洋經濟的認知度普遍較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寧波發展海洋經濟存在的一個窘境,即廣大基層人員對海洋經濟的認知程度與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要求相距較遠,難以匹配。從而也反映出目前在寧波高校中,海洋經濟發展受重視程度仍然不足,尚難建立起從上至下的完備的發展體系。

2.人才引進政策競爭力不足

西方發達國家以其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科技為后盾,在海洋經濟人才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而國內各省市也采取各種政策吸引人才,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都在積極搶奪人才競爭的制高點。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影響寧波高等海洋經濟人才建設的因素主要包括:待遇、職業發展、工作和生活環境、區位優勢以及家屬子女保障等。在調查中發現,對現有人才政策環境看法認為良好和較好的僅占49%,而認為一般及以下的高達51%,其中差和較差的占23%,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可見,我們的人才政策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在對現有政策認知態度,能更好地解釋這個問題。調查中我們發現,有31%的人認為“政策未能與時俱進”,16%的人認為“政策分散,不易操作”,27%的人認為“政策未得到根本落實”,還有25%的人認為“政策優惠幅度不夠、吸引力不強”。

3.師資力量薄弱,專業結構不合理

目前在寧波乃至整個浙江省的涉海高校中,高層次、高水平的學科專業領軍人物比較缺乏,特別是國際化人才、掌握核心技術人才、高新技術領軍人才更少。面向海洋高技術產業的專業人才以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均比較缺乏,民營科技企業,高層次研發和管理人員匱乏的矛盾比較突出,人才培養的層次也相對較低。此外,涉海類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并且分布狹窄,主要還是集中在傳統的海洋產業,而新興產業建設不足,并且現有學科中多以工科和理科為主,經濟、管理、法學等學科相對薄弱,尚未建成與海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高新技術類專業和應用型專業以及品牌專業、特色專業。

4.人才流失嚴重

人才流失的危害很大,小則對危及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大則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調查中發現,現有寧波市人才狀況的滿意度并不理想,其中滿意和較滿意的分別占總數的23%和36%,認為一般及不滿意的分別占28%和13%。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目前寧波地區海洋經濟人才由于不滿意而造成的人才流失狀況還是比較高的。

5.海洋科教和研發平臺建設有待加強

良好的科教和研發平臺,是保障海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與國內某些海洋經濟大城市相比,寧波市的海洋科研平臺數量偏少,且專業化程度較低。例如青島市擁有28家海洋科研機構,各類海洋專業技術人才5000余人,高級海洋專業技術人才1704人,占全國同類人才的30%;海洋領域的博士生導師281人,兩院院士17位(不含外聘);擁有各類海洋科學考察船20多艘,其中千噸級以上的遠洋科學考察船7艘。“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海洋領域課題,約有46%由駐青島國家實驗室科研人員承擔[7]。與青島相比,寧波市不論在海洋科技人才總量、高層次人才數、海洋科教院所數量,乃至海洋科考船等硬件水平上,均有非常大的差距,亟待加強。

思路與對策

1.深化海洋文化宣傳,營造海洋人才戰略

環境海洋經濟發展離不開海洋文化的積淀,文化積累可以培育人才成長環境,也可以創造吸引人才的環境。(1)抓住歷史優勢,宣傳寧波海洋文化。寧波有著長久的港口歷史[8],港口文化在寧波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的影響。要把握好歷史優勢,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寧波海洋歷史宣傳,強化寧波海洋文化大市的形象培養,對于宣傳海洋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抓住當代優勢,宣傳寧波海洋文化。寧波是公認的海洋經濟大市,現代化的世界級大港已是寧波最具影響力的名片之一,同時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國內遙遙領先的石化、造紙等臨港工業。抓住大海港的優勢,推進海洋文化的宣傳,利于強化寧波海洋經濟大市的形象宣介,也利于吸引更多海洋人才來寧波發展。(3)抓住歷史機遇,宣傳寧波海洋文化。作為浙江省海洋經濟核心示范區,寧波應牢牢抓住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注重以核心區為重點的宣介工作,通過舉辦海洋經濟洽談會、人才交流會等形式,宣傳海洋文化,吸引更多人才參與到核心示范區建設中。

2.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制定海洋人才發展政策

建立新的用人機制,為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環境是當務之急[9]。(1)完善涉海人才使用制度。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公平、競爭的人才使用制度。在人才使用上重實績、重貢獻、重能力,打破論資排輩、缺乏激勵的用人制度。加大對緊缺專業人才和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使人才資源有一定的儲備。還要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提供待遇上的政策傾斜。在人才引進上,也可采取柔性引進、技術引進等方式解決人才緊缺問題,提高單位的創新能力。(2)改革涉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在海洋經濟和專業領域的定向招生制度。以產學結合的模式,加大我市海洋經濟緊缺急需人才的培養力度,探索校地聯合培養,鼓勵企業在職員工修讀高校海洋專業工程碩士。促進高校與社會、企業合作,推動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促使企業介入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確保高校人才培養、科研服務的社會適應性。發展海洋類繼續教育,深入開展崗位培訓、預備勞動力培訓[6]。(3)建立涉海人才激勵機制。積極轉變分配方式,研究制定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建立向重點、關鍵崗位及優秀人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建立不同序列的差額崗位工資制度,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多級互動,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海洋人才科研創新的資金支持,強化海洋人才開發基金保障,加大對優秀海洋科技人才的獎勵力度。(4)推進涉海人才市場配置。積極發展人才市場,推進海洋人才資源的市場配置進程。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創新人才市場管理體制,實現管理辦公分離、政企分開和責權利的統一,努力形成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行業協會嚴格自律、中介組織提供服務的運行格局。完善人才市場服務網絡,充分發揮人才市場的輻射、帶動和示范作用。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人才市場的聯合互動,積極營造有利于海洋人才合理流動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海洋人才的作用。

篇4

關鍵詞:聲學海洋學 實驗 教學改革。

1.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背景

在海洋戰略發展的大格局下,海洋技術專業人才是我國探索海洋、開發海洋、立身海洋的重要保障。水聲技術是海洋技術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海洋開發利用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聲學海洋學是海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海洋技術專業本科教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聲學海洋學(Acoustical Oceanography)是用水聲學方法研究海洋的物理參數和海中生物活動的海洋學的分支學科,是一門新興的聲學與海洋學交叉學科,它利用聲波的傳播,反射,散射等原理,既可以探測海底的地形地貌和海洋生物,研究海洋動力環境的變化,也可以通過記錄分析海洋內部的自然聲來揭示其物理或生物過程。通過開設聲學海洋學課程,在海洋技術與海洋科學、海洋生物等其他涉海類學科之間建立了一座橋梁,加強了各涉海類專業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完善了學科結構。

實驗教學是培養海洋技術類專業創新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思維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研究創新實踐能力。從聲學海洋學的學科試驗性和學科交叉強的特點來說,實驗是聲學海洋學課程結構中必需的一個環節,通過實驗教學的改革可以促進聲學海洋學教學進程,完善聲學海洋學課程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海洋科學、海洋技術、海洋生物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符合新型海洋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指導方針。

2.實驗改革的基本思路

聲學海洋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是,依據海洋技術專業的教學要求,轉變原來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育方式,探索基于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方式。通過開設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多學科交叉實驗以及創新性設計實驗,使學生掌握用聲學方法研究海洋探索海洋的實驗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促進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通過實驗教學改革,探索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實驗教學模式,把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凸顯海洋特色的辦學思路,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海洋技術專業人才。

2.1 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聲學海洋學實驗教學改革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為目的來設計實驗課程體系,這就需要改變傳統實驗教學中由單一由教師指導的方式,力求在實驗過程中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只作必要的指導和啟發,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尤其是對于創新性實驗,要求學生開拓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2 實驗課程能夠覆蓋完整的知識體系

聲學海洋學實驗教學改革應在廣泛了解海洋科學技術學科發展前沿的基礎上設計實驗內容,由于海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所以在實驗項目實驗內容的設置也要能夠及時反映學科的發展變化趨勢,同時聲學海洋學又具有交叉性強的特點,因此在設計實驗課程的時候要能夠反映課程的這些特點,使開設的實驗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盡可能多的覆蓋理論教學的知識點,形成較完整的、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驗教學體系。

2.3 實施層次化的實驗教學方式

進行分層次實驗教學,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分層次地開設實驗項目。通過不同層次的實驗分別鍛煉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理解能力、綜合利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構建實驗教學系統時,對各個實驗項目分層次合理安排,分別分為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創新實驗。

3.實驗課程的改革措施

3.1制定實驗改革規劃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海洋技術專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制定了聲學海洋學課程的實驗改革規劃。按照規劃的總體目標,設計實驗項目,確定實驗項目的規模、空間、布置等。落實場地,進行實驗室基建和改造工作。

3.2建設實驗教學平臺

實驗平臺的建設是進行課程的實驗教學改革的基礎,浙江海洋學院目前已經建成聲學海洋學科研平臺,用于水聲方面的教學、實驗、科研,基于此平臺,開發了若干套水聲收發實驗裝置,用于基礎水聲實驗和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水聲收發裝置的基本組成結構如下圖所示,包括一個用于模擬水聲傳播環境的玻璃水槽,聲波發射單元由若干個換能器組成,控制計算機控制信號發生器生成發射信號,經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過發射換能器發射;接收單元由水聽器接收水中聲波信號,然后經測量放大器放大后送示波器顯示。以上這些儀器構成了水聲收發的基本框架,實際的實驗需要在基本水聲收發裝置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實驗項目進行相應的改造,以滿足實驗要求。

3.3精心設計實驗項目

根據教改規劃精心設計實驗項目,確定實驗內容。實驗項目包括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創新型設計實驗。基礎實驗的設置目的是使學生加深理解課程的基礎知識點,實驗項目包括:聲速實驗、主動聲吶實驗、被動聲吶實驗、連續波傳播實驗、換能器頻率響應實驗;綜合性實驗的設置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實驗項目包括:目標強度實驗、換能器指向性測量實驗、波束成形實驗、多普勒實驗、體積散射強度實驗;創新型實驗的設置目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由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內容進行自主選題、自主設計,內容涵蓋水下探測、海洋環境水聲監測、水聲通信、海洋生物探測等知識點。

3.4編寫實驗教學教材

按照海洋技術專業學生的聲學海洋學教學要求和實驗項目編寫實驗教材,以聲學海洋學科研平臺為基礎,大力推進基于水聲實驗的海洋技術實踐教學模式。針對目前海洋技術專業聲學海洋學實驗教材缺失的現狀,組織教師編寫實驗教材,在教材中重點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素質的提高,教材內容上體現基礎知識掌握與自主設計實驗并重,尤其是一些創新性實驗,力求在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參與性。有效利用科研平臺的優勢,在實驗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將科研成果反哺到聲學海洋學的課程教學與實驗中,提升教學和實驗質量。

3.5完善網絡課程建設

網絡課程的建設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實驗平臺的功能,根據課程實驗平臺建立網站,完成教學實驗的電子教案上網,并將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上傳至網絡,實現網上教學與互動。建立網絡共享機制,建設聲學海洋學網絡課程和網絡資源。將科研平臺的相關實驗項目、實驗過程、實驗結果上傳到互聯網進行共享,并加強課件上網、網上答疑等師生互動。

3.6充分利用出海實習

浙江海洋學院于2014年建設成了“浙海科1號”海洋綜合科學考察船,用于海洋科學考察、海洋科學實驗以及學生出海實習。考慮到課程的安排學期結束剛好緊接著學生的假期海上實習,因此利用這一便利條件,將部分綜合性實驗和創新生實驗與出海實習結合起來,如淺地層剖面儀測量海底底質結構、多波束測量海地地形、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測斷面流速等實驗。通過海上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實際海洋學應用,鍛煉了學生在海洋學研究中基本聲學儀器的操作運用能力,另外還能夠了解海上實驗由于海況的不同在外部環境上存在的復雜性。通過這種實驗與實習的相結合,可以使得學生掌握海上實驗與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也對海洋科研工作有了更加實際的體會。

4.小結

針對海洋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建立了基于聲學海洋學科研平臺的聲學海洋學課程實驗教學體系,通過實驗課程的教學培養,使學生具有厚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達到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根據實驗課程體系,并編寫了相應的實驗指導教材,并將實驗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加強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促進實驗教學的數據共享,擴大課程改革的受眾面,提高實驗教學效益。

篇5

關鍵詞:海洋生物醫藥業;國外經驗;自主創新;產學結合

一、引言

當前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相當缺乏。海洋中擁有許多藥用價值很高的具有特殊活性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海洋藥用植物和動物,海洋藥用植物指大部分是來自低等海洋生物藻類,海洋藥用動物主要指海洋藥用腔腸、魚類、爬行、哺乳等動物。海洋中蘊含的藥用生物量是巨大的,若將它們用于海洋生物藥業生產和研究,可以說是擁有了無限的生產與研究的原材料。

目前,所存在的陸生天然藥物與化學合成藥物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很大威脅的癌癥、艾滋病、糖尿病、各種流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藥效并不是很好,人類迫切需要開辟新藥途徑,海洋生物醫藥業的研究和開發迫在眉睫。各主要發達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正在把他們的經濟政策焦點轉移向了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全球在該領域研究歷史較為悠久的國家主要包括:美國、歐共體國家、日本。

二、國外主要國家生物醫藥業發展概況

(一)美國

早在1960年,美國就舉辦了海洋天然產物的生物化學與藥物學研討會,1967年在聯邦衛生研究院設立了國家海洋醫學和藥理學研究所,指導和支持全國海洋藥物研究。美國還組建了一批研發中心,其中以University of Maryland海洋生物技術中心、UCSD海洋生物技術和環境中心、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海洋生物技術中心為代表的研發中心在世界上最為出名。美國在海洋生物技術的基礎學科方面,主要以人才的培養與儲備為重點,從歷年的科技人力資源統計結果來看,博士學位獲得者中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的人數在所有基礎學科中位居前列。

美國制定了《Biotechnology future investment and expansion bill》和《State Biotechnology motion》來提升企業研究和投資生物技術的積極性,刺激聯邦和各州生物制藥技術產業發展。在聯邦和州有關法案別體現對生物醫藥發展的偏重,對包括海洋生物醫藥技術企業在內的生物高技術企業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與保障。在使用資金方面,用于海洋生物藥物開發研究的經費每年至少達到1億美元,海洋藥物在資金使用方面每年的增長幅度已達11%以上,而且政府對其資金投入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2009年奧巴馬政府簽署了8880億美元的《美國復蘇與在投資法案》,又一次加大了對海洋生物醫藥業的投入。

(二)歐盟

作為最早研究海洋生物醫藥地區之一的歐盟,以英、法、德、意、西等國為典型,在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領域上一直處在世界翹楚的地位。歐盟重視國家之間產業資源與產業信息的共享,曾制定了“強強聯合”戰略,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和較豐碩的成果。歐盟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制定了海洋科學和技術(MAST)計劃,該計劃重點資助的項目是海洋生物資源中新藥的尋找與探索。參與并承擔該課題的成員包括歐洲8個國家中的19個世界上比較有名的海洋生物科研機構,研究資源與成果為參與的各個機構共享。自20世紀90年代伊始,已連續3次獲得了MAST計劃的大額度資助。該機構打破了國家界限,由Pharma Mar S.A公司牽頭,負責整個項目的組織、規劃、協調和實施,課題組成員可以在世界各大海域采集海洋生物材料,并根據各研究機構的特征進行分工合作。自1992年以來,已取得了異常豐碩且重要的科研成果。

基于國家資金和政策的支持與保障,歐盟各國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得到提升與發展,在世界上已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

1.政策上,歐盟針對生物醫藥制定了《The legal protection of biotechnological inventions》和《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trategy to European》,并在第六個科研計劃中把生物醫藥的發展放到了首要位置。歐盟各國根據本國實際,對海洋生物產業制定了各種規劃與保障措施,為歐盟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以英國為例,早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時候,就成立了“生物技術協調指導委員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刺激各機構加大對生物技術開發研究的投資。在2009年5月頒布的《Build Britains future》中提出將加大力度發展生物產業、生命科學。

1.資金上,歐盟在海洋生物產業方面的資金投放也是不遺余力,其中每年投資于海洋藥物開發研究的費用在海洋科學核心技術計劃中竟高達1億多美元。2012年,歐盟提供了巨額的科學研究經費,重點資助以下兩個方面的研究:探尋用于工業產品生產的海洋生物研究和如何提高培養海洋微生物效率的研究。在2010年初創立了2億英鎊的創新投資基金,部分用于海洋生物醫藥業。

(三)日本

日本最初在海洋生物醫藥業落后于美國及歐盟。為了改變落后的局面,日本積極提供各種保障政策和資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各種形式的產業集群,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其中多是以大學、國立及公立研究機構等為中心,并以相關研究機構、研究開發型企業等為構成單位建立起來的知識密集型基地,強化專利服務機構建設,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發展。這一建立有效的促進了海洋生物醫藥業的發展,使日本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位居世界前列。

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設立了海洋生物技術研究院,并一共投資了10億日元的資金,建成了兩個較為先進的藥物實驗室。目前,日本海洋生物技術研究院與日本海洋科學和技術中心平均每年在海洋藥物開發研究方面所花費的資金超過了1億美元,為日本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

三、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現代的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起步較晚。我國著名的海洋藥物學家關美君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一次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了“向海洋要藥”的提案,引起了國家相關部委的關注與重視,對此海洋藥物的研究也正式被納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世紀90年代末,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正式列入了國家863計劃,并相繼啟動了一大批海洋生物技術的重大項目,推動了中國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的快速發展。伴隨著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海洋藥物(功能食品)的生產上市,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步伐不斷加快,誕生了一批海洋生物醫藥高科技企業,產業規模得到了迅速壯大。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力量不斷增強,沿海省市相繼建立了數十家研究機構,形成了以上海、青島、廈門、廣州為中心的4個海洋藥物以及海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國內從事海洋藥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研發的科研人員達數千名,研究的范圍已經從中國沿海、淺海延伸到深海,最后到達極地,一大批的科研成果申請并獲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和國際專利。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0年的時間里,我國的海洋生物醫藥增加值始終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2001年我國海洋生物醫藥增加值約為5.7億元,而到了2011年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了99億元的增加值,10年的時間里,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值增加值增長了17倍多,平均產值增長率達到了44%;2001年至2005年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長率約為56%,2006年至2010年產值平均增長率略有下降。

《2013-2017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告》數據顯示:在2011-2020年,由于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的扶持,我國海洋經濟在未來的發展將步入一個全面向好的時期,最終將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通過與傳統海洋產業比較來看,新興海洋產業所具有的潛力將明顯大于傳統海洋產業。

(二)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海洋生物醫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相比美國、歐盟、日本等在該領域有著旗艦地位的國家,我國還是有著很多的不足。一方面,由于海洋開發技術落后、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發展滯后,我們對很多海洋天然產物的潛在藥物價值缺乏足夠的開發與了解;另一方面,海洋藥物在生產流程方面較陸生藥物復雜,研發周期較長,商業模式不成熟,并面臨大量的未知問題,如產學研結合的不夠密切、知識產權保護落后于海洋醫藥研究與開發等,都需要逐步去解決。

四、啟示

(一)出臺國家相關保護政策和加大資金投入

專門編制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規劃、戰略目標、重點領域以及產業區域布局等部署。加強針對海洋生物醫藥業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等扶植力度。加大對海洋生物醫藥業科研項目以及產業園區建設的投入。

(二)鼓勵自主創新,提高核心技術

必須要加快在海洋生物醫藥業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尤其是醫藥研發技術、海洋生物勘探技術、培養相關高新技術人才方式等,加大我國海洋醫藥行業在關鍵技術上的競爭能力,提升海洋生物醫藥業的發展速度。

(三)促進產學結合,保護知識產權

鼓勵以高校、研究所為中心,建立由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和研究開發型企業構成的“三位一體”的新型知識密集型基地,培育一批高素質的海洋高新技術人才為海洋生物醫藥業服務。與此同時,要加強專利服務機構建設,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與海洋生物醫藥業產業化發展。

(四)深化我國與國際其他國家在海洋生物醫藥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通過與國際其他國家在海洋生物醫藥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僅可以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還可以提高企業自主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如支持企業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境外開展聯合研發和設立研發機構,在國外申請專利。(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顧勁松,于江.借鑒歐洲模式加快遼寧海洋生物醫藥研究與開發[J].中國科技論壇.2008(2):63.

[2]張擎.美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特點及啟示[J].中國高區.2011(4):111.

[3]郭躍偉.歐洲海洋藥物的研究現狀及對我國海洋藥物研究的啟示[J]中國新藥雜志.2001,10(2).

[4]劉亮,岳奇.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及用海管理政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治理.2012(11):14

[5]中國海洋年鑒鑒編委會.中國海洋統計年鑒[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112.

篇6

各位同事們:

很高興借此機會,向你們介紹中國與北極的關系、中國對北極國際法制度和北極合作的看法。

首先,我介紹一下中國與北極的關系,以及中國在北極的活動。

北極在我們人類所居住的藍色星球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北極的自然環境變化對全人類生存環境有重大影響。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地區,北極的自然變化又反作用于全球、特別是北半球的氣候。

中國是北半球國家,北極地區冷空氣活動和高緯度地區大氣環流的變化對中國的天氣和氣候產生直接影響,對中國的生態環境系統和農業生產等社會經濟活動影響顯著。北極冰川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影響到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因此,北極事務關乎中國自然、經濟和社會等諸多方面,關乎中國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中國需要更多了解北極氣候變化,了解此類變化對中國的影響。

北極考察和研究,對認識北極影響全球大氣環流和中國天氣氣候的物理過程及機理,提高中國災害性天氣預報和短期氣候預測的準確性,增強中國的減災防災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政府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行北極科學研究,干1996年正式加入北極國際科學委員會,于1999年、2003年和2008年進行了三次北極海洋綜合考察。2004年,中國在北極地區建立了科學考察站“黃河站”,并于2005年承辦了北極科學高峰周會議。多年來,中國對北極高空物理、氣候變化、生態、海洋等進行了研究,建立了初步觀測體系,形成了素質較高的專家隊伍。

北極地區生態環境獨特而脆弱,受氣候變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全球環境問題的影響嚴重,需要北極地區國家和整個國際社會攜手努力,共同呵護。中國政府高度贊賞北極地區國家在保護北極環境方面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以及在全球環境合作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中國已經參加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等主要國際環境公約,并正在認真履行相關條約義務,在控制溫室氣體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取得了切實成績。中國將不懈努力,繼續為保護全球環境和北極環境做出應有貢獻。

其次,我愿介紹中國對北極國際法律制度的一些看法。中國認為,包括一系列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制度提供了處理北極問題的基本法律框架。這包括:(一)區域性國際法文件和區域合作制度。如以北極理事會為代表的區域可持續發展機制等。(二)適用于北極地區的國際環境公約。北極地區受臭氧層減少、氣候變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全球環境問題影響最大,有關國家在相關公約的制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國際法律文件,包括國際海事組織針對北極的特別航行條件制定的《北極冰封水域船只航行指南》等。(四)《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該條約在將群島賦予挪威的同時,確立了締約國國民平等待遇原則以及和平利用群島原則,成為一項獨特的北極法律制度。

中方認為,當代海洋法涉及海域劃界、海洋環境保護、航行、海洋科研等各個方面,對沿海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權利義務做出了基本規定,是處理各種北極活動時應予遵循的法律基礎。中國支持包括海洋法在內的現行北極法律秩序,同時認為這一法律秩序需要因應形勢落實與細化,漸進發展。

中國注意到有關北極地區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特別是外大陸架的劃界尚未完成,認為北極地區有關海洋區域法律地位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到北極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希望有關國家在國際法的基礎上,以科學數據為基礎,通過協商早日解決相關問題。在確定外大陸架界限時,除妥善處理相鄰北極地區國家之間的關系,還應充分考慮外大陸架與作為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國際海底區域之間的關系,確保沿海國的利益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之間的平衡。

近年,北極冰雪消融加速,既帶來了北極航道開通、北極經濟開發的新機遇,也對北極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新的挑戰。國際法需要因應這些變化,做出適當安排,以趨利避害。國際社會應在現行國際法基礎上。考慮制訂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具體制度,保障北極航行安全,預防和減少航行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

第三,我想談談中國對北極合作的看法。

北極問題主要是地區問題,也有氣候變化、航運等跨地區問題,需要在地區和國際層面加強合作。中國很高興地注意到,近20年來,北極合作不斷深化、拓寬,日益機制化,合作已成為北極事務的主流。中國尊重北極地區國家根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和管轄權,愿就北極相關問題與各方加強互利合作,為北極地區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北極理事會是關于北極問題最具影響力的區域性政府間組織,在協調北極科研、促進北極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理事會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政策討論、采取實際行動,在認識北極生態、防治環境污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北極氣候影響評估等研究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重大積極影響。

中國贊賞北極理事會對非北極地區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的開放態度,希望理事會盡早就觀察員國家的作用和接受新觀察員問題做出決定,形成北極地區國家與非北極地區國家密切合作、良性互動、共同解決跨區域問題的合作模式。2007年以來,中國以特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理事會相關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對理事會的了解。中國政府支持理事會的宗旨與目標,愿積極參與理事會各項工作,盡己所能,對理事會的工作做出貢獻。

剛剛結束的“2007~2009國際極地年”為促進北極合作、提高北極意識、加強北極研究提供了難得機遇,中國積極參加了國際極地年活動,組織了“北冰洋變化及其對中緯度的影響”等項目,并積極參與了有關國家倡導的極地年項目。中國期望極地年期間的科研成果能夠為各國和國際社會制訂關于北極問題的政策提供更為堅實的科研基礎,希望極地年期間的國際北極合作能夠繼續深化,支持并愿積極參與北極持久觀測網絡的建設。

北極地區各國對于北極的研究起步早、水平高,在北極事務中發揮著獨特作用。中國進行北極研究離不開與北極地區國家的雙邊合作。中國與有關國家雙邊關系良好,經濟聯系密切,具備了開展北極科研合作的基本條件。中國組織的三次北極海洋科學考察中,有包括北極地區國家科學家在內的數十名外國科學家參與。中國歡迎各國科學家繼續參加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的科學觀察和中國將要組織的北極海洋科考,愿同北極地區各國進一步加強對話,增進了解,深化北極科研合作,充實北極合作內涵。

謝謝!

篇7

《華爾街日報》在近期報道了美國國防部將派遣軍艦軍機進入南沙島礁領海領空的消息,以確保美國所謂的在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如果美國軍艦自由地進入南沙島礁領海內航行,則將嚴重損害中國在南沙領海的主權、安全和海洋利益,進而在中美之間產生潛在的軍事對抗風險。為此,有必要分析中美圍繞航行自由的爭議、潛在風險及中國的應對策略。中美關于航行自由爭議的焦點

眾所周知,中美兩國在領海的軍事活動問題(軍事測量活動、諜報/抵近偵察活動、聯合軍事演習)上存在嚴重的對立和分歧。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并未對“軍事活動”作出明確的規范所造成的。其中爭}義的焦點是——在領海的軍事活動是否需要沿海國的事先同意,還是可以自由使用?

《公約》承襲1958年4月29日通過的《領海與毗連區公約》(第1-23條)制定了領海的無害通過制度(第2-:32條)。《公約》的領海無害通過制度,是指所有國家,不論是沿海國還是內陸國,其船舶均享有無害通過他國領海的權利。不過,對他國軍艦通過沿海國領海有限制條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通過的無害性及連續性。《公約》第19條第1款規定,通過只要不損害沿海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就是無害的。這里的通過是指穿過領海但不進入內水或停靠內水以外的泊船處或港口設施。同時,這種通過必須是連續的,即通過應連續不停和迅速進行。尤其是在領海內,潛水艇和其他潛水器,須在海面上航行并展示其旗幟。

第二,通過的規范性和責任。他國軍艦在通過沿海國的領海時,應遵守沿海國關于無害通過的法律和規章,包括對航行安全及海上交通管理;保護助航設備、沒施及其他設施、設備;保護電纜和管道;養護海洋生物資源;防止違犯沿海國的漁業法律和規章;保全沿海國的環境,并防止、減少和控制該環境受污染;不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和水文測量;防止違犯沿海國的海關、財政、移民或衛生的法律和規章。同時,沿海國從航行安全出發認為必要時,可要求行使無害通過其領海權利的外國船舶使用其為管制船舶通過而指定的海道或遵循分道通航制度。也就是說,領海無害通過制度賦予了沿海國采取必要的步驟以防止非無害通過的權利。所謂的沿海國的保護權,其理論依據就是確保沿海國的國防安全和良好秩序。對于任何軍艦不遵守沿海國關于通過領海的法律和規章,而且不顧沿海國向其提出遵守法律和規章的任何要求,沿海國可要求該軍艦立即離開領海;對于軍艦不遵守沿海國有關通過領海的法律和規章,或不遵守本公約的規定或其他國際法規則,而使沿海國遭受任何損失或損害,船旗國應負國際責任。可見,沿海國發現在本國的領海內有非無害的航行活動,則可要求其停止;如果其依然不停止活動,沿海國則具有要求其離開領海的權利。

不過,軍艦在領海內無害通過的爭議焦點在于,其是否需要得到沿海國的事先同意,還是可以自由使用。對此,《公約》缺乏明確的規定。這是由于《公約》第17條(無害通過權)的模糊性和第19條(無害通過的意義)規定僅作出列舉性的有害活動造成的。即《公約》第17條僅規定了所有船舶均享有無害通過領海的權利;《公約》第19條則沒有直接對“無害”作出明確定義,而只對有害活動作出了列舉性的規定。這實際上是在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1973—1982年)上,各國無法對領海無害通過制度達成一致而采取折中并妥協的產物。

在針對國際條約的解釋存在意見不一并無法妥協的情形下,則只能參照國家實踐。而從各國在簽署、批準《公約》時的聲明,以及聯合國法務局海洋法部提供的各國領海法資料可以看出,海洋大國多強調自由使用論,而發展中國家則多傾向于事先同意論。

中美對無害通過制度的不同理解

一般認為,美國在航行自由上的政策起源于《杜魯門公告》‘(1945年9月28日)。《杜魯門公告》指出,大陸架上的水域系公海性質,公海自由和無礙航行的權利不受任何影響。而在南海航行自由上的政策主要體現在1995年5月10日美國政府發表的《關于南沙群島和南中國海的政策聲明》、2012年8月3日美國政府發表的《關于的聲明》,以及2014年12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的《海洋界限:中國在南海的海洋主張》等文件中。從這些文件內容可以看出,美國高度關注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問題,在航行自由方面采取越來越強勢的態度,并認為確保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海洋國家,在對領海內無害通過規定的理解方面,美國強硬主張軍艦可以自由地無害通過沿海國的領海,無需沿海國的事先同意。

但是,對于中國來說,《中國領海及毗連區法》(1992年2月25日)第6條第2款規定,外國軍用船舶進入中國領海,須經中國政府批準;第10條規定,外國軍用船舶在通過中國領海時,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中國有關主管機關有權令其立即離開領海,對所造成的損失或者損害,船旗國應當負有國際責任。我國在1996年5月15日批準《公約》決定時,也作出了聲明,即《公約》有關領海內無害通過的規定,不妨礙沿海國按其法律規章要求外國軍艦通過領海必須事先得到該國許可或通知該國的權利。這些內容均體現了《公約》的原則和精神,是國家保護領海權的意志體現,應該被他國尊重和遵守。

加強雙邊協商是關鍵

現今,如果美國的軍艦自由地進入中國南沙島礁領海范圍,則必將對中國制定的針對領海的無害通過制度帶來重大挑戰,并將嚴重影響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安全利益,引起中美在外交、安全等領域上的嚴重對立。換言之,中美兩國之間在南海航行自由的對立和分歧將有擴大化的趨勢,進而使爭議的解決更為復雜和困難,并進一步危及區域安全和海洋秩序的穩定。

盡管美國不是《公約》的成員國,但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制度已成為習慣國際法,得到多國實踐的確認,所以,美國也傾向于遵守《公約》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制度。但如上所述,問題的關鍵是,即便在《公約》的框架內,也無法解決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的軍事活動爭議問題。所以,為了避免潛在的軍事對抗的風險,中美只能通過加強雙邊對話和協商機制來管控危機。

篇8

電子技術,物理學、材料學、結構力學等等這些高端科技在整體廚房中的廣泛應用,讓看似普通的廚房生活充滿了科技之美。

看起來很普通的防盜皮包,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能防止小偷拎包盜竊;防割服能把犯罪分子的匕首擋在身外;防割手套能讓人大膽空手奪白刃……高科技防盜警用裝備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近。

“納米技術”恐怕是這兩年最流行的了,在醫學上運用,據說能治病,在服裝上運用,能防輻射……而美國人還研制了一種新型納米士兵服,能夠在不同的自然背景下,根據環境溫度的變化,向外發出紅外輻射,及時調整軍服顏色,使其紅外特征與周圍顏色渾然一體,有“變色龍”般的隱形效果。

大明湖里的游船要裝GPS定位系統,如果船只遇上危險發出呼救,水上指揮中心將通過GPS系統立馬就能找到游人的準確位置,救援人員就會在最快的時間趕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今天,中國進入了依靠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高科技越來越深入人類生活,越來越平民化、生活化,經濟化,在學術范疇也越來越呈現公開化,即便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也在不知不覺中充斥著高科技。在濟南就有這么一個地方,她是山東省科技創新的骨干力量,是山東省高科技研發的中心,她讓濟南這座老城披上了科技的外衣,煥發著蓬勃的生機。

三十而立,厚積薄發

山東省科學院是山東省最大的以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為主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創建于1979年,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中國科學院山東分院。

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單元和山東省創新體系中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在掌握重大關鍵技術、社會公益性技術和前沿高技術三個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為全省經濟社會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開放式研發平臺。

三十而立,今天的山東省科學院擁有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激光研究所、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自動化研究所,能源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生物研究所,中日友好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情報研究所、高新技術產業(中試)基地、工業節能中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等14個獨立的研發單位。職工總數達到2000多人,其中在職專業技術人員1200多人,擁有博士人才100多名,擁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60余人。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山東省科學院獲得科技成果900余項,獲獎成果370項,獲國家級獎勵13項,取得專利、軟件著作權及技術標準近200項,承擔863、973等國家級項目40余項,承擔省部級項目550余項,建有2個國家級研發基地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國家認可實驗室,2個國家級科技成果研究推廣中心,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20多個研發平臺,設立多個泰山學者崗位,凝聚了一批優秀的高層次科技人才;與國內的大院大所、大企業以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高新技術產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

科研服務社會

經過30年的積累,山東省科學院擁有了一批驕人的科技碩果。如何將其轉化,以實現“科技服務社會”的使命?近年來,山東省科學院在這方面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大量高新技術成果的成功轉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應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科技示范企業更成為連接科研和經濟的紐帶,為行業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動示范作用。

秸稈焚燒技術 秸稈露天焚燒是中國農村的一個頑疾,據統計,中國每年產生秸稈7.2億噸,40%還田作肥料,剩下的都一燒了之。但是,秸稈卻是最具開發潛力的綠色可再生能源之一。

在濟南市歷城區董家鎮柿子園村,一個依靠“二步法生物氣化發電技術”

海洋實驗站

的200千瓦生物氣化發電示范工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可以使秸稈氣化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焦油再次裂解,產生的清潔燃氣焦油含量極低,消除了二次污染,提高了發動機的穩定性。在2007年4月11日,“秸稈能源”項目因其減輕秸稈焚燒污染和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作用,被聯合國授予全球能源獎一等獎,是2006年度中國唯一的獲獎項目。

電子汽車 如今,汽車電子技術在汽車上作用越來越大,從一開始的轉向閃光器、電子發電機調節器、ECU電子燃油噴射系統到用于安全方面的ABS剎車系統和安全氣囊再到用于輔助駕駛的倒車雷達、GPS衛星定位等都離不開電子。山東省科學院汽車電子技術實驗室結合國家汽車計算平臺工程,研究嵌入式汽車計算平臺,集汽車電子控制、信息處理、應用服務為一體,搶占未來世界汽車工業核心技術的制高點,促進信息產業、汽車工業核心技術“空心化”問題的解決,推動信息產業、民族汽車工業兩大支柱產業的振興。目前,已與海信,神龍汽車等大集團合作,并獲得二汽集團80萬套汽車報警電子裝置的標的。

污泥治理與資源化 城市污泥、造紙污泥等各類生活工業污泥的低成本深度脫水處理是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難題。由山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與中科院大化所合作的低成本污泥資源化系列技術,針對污泥焚燒方式中污泥的含水量高、耗能巨大、成本高的缺陷,把污泥的含水量從80%降低到40-50%,充分利用污泥中的熱值,代替燃煤作為燃料燃燒,既解決了污染物排放問題,又實現了廢棄資源的充分利用。處理一噸污泥費用僅20-40元左右,處理成本低,是環境領域技術的重大創新。

目前,日處理100噸污泥處理示范裝置已在山東亞太森博漿紙有限公司成功安裝,運行至今,既達到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還為企業每年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海洋氣象水文儀器 每天中央電視臺海洋天氣預報欄目播報的信息,來自于海上一個個海洋氣象水文儀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山東省科學院儀器儀表所研制生產的10m圓盤型浮標,最長的使用壽命已達20多年。山東省科學院儀器儀表所研制生產的大型海洋資料浮標系統,代表了中國目前資料浮標技術研究的領先水平,不僅能對海洋海域的水文氣象數據提供可靠的預報,而且還可應用于海洋科學調查、石油勘探、港灣建筑、漁業捕撈、海產科學養殖等領域。現已在規定的黃海,東海及南海海域各個站位投入

使用,占中國海洋資料浮標網在位數的100%。

工業水控技術 奧運期間,數以百萬的人員齊聚北京,如何保證北京奧運會期間的應急供水,著實讓不少專家和機構頭疼,關鍵時刻,山東省科學院計算中心研制的工業控水系統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系統實現了綜合供水信息一體化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達到節能降耗目的。除應用于北京2008奧運應急供水工程之外,該系統還應用于數字黃河涵閘流量控制、濟南黃河水廠控制等重點工程。

桑樂太陽能 創立于1987年的山東桑樂太陽能有限公司,現已成為集研究,開發、生產為一體的大型太陽能專業化生產企業。連續十年領跑山東太陽能市場。目前擁有國內最大最專業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年產量達百萬臺,實現銷售收入近6億元。2007年,桑樂公司被在“中國成長百強企業”評選中位列第七名,是太陽能行業內唯一一家進入前十強的企業。

除此之外,山東省科學院還取得了如濟南黃河斜拉公路大橋設計計算軟件、軍民兩用的船舶數字氣象儀、海洋食品,機器人系統、生物和信息技術交叉的生物傳感器、取得多國發明專利的陶瓷曲面建筑裝飾材料、替代進口產品的高性能系列膠粘劑、在國內有定影響的節能干燥技術裝備等重大成果和生物質能轉換、智能交通、生物化工等一批社會急需的自主創新技術。同時向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共性技術、公共實驗手段支撐和為經濟科技發展決策的咨詢服務,依靠自身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術企業60多個。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中國的科學研究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科研機構已成為帶動和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己任的山東科學院,正不斷跟蹤探索最新的科學技術,為山東、為中國的科學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權威服務。

山東省科學院即將迎來她30歲生日。這30年,山東省科學院不斷發展壯大,見證并主導了山東省科學研究事業不斷發展、完善的每一個歷程。

順應國家和山東省科技發展規劃,立足自身科技、人才優勢,山東省科學院確立了“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為核心,適度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突出重大科技難關,大力強化推廣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在重大關鍵技術及共性技術、社會發展公益性技術和前沿高技術三個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力爭獲得更多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為山東省經濟社會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開放式研發平臺”的發展策略。

篇9

關鍵詞:海洋產業集聚;集聚系數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5-0033-03

\ 引言

我國是開發海洋資源較早的國家,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別提出“實施海洋開發”、“發展海洋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把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單獨作為一個章節,這是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我國基本發展方略的標志。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已成為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是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海洋產業集聚,是海洋經濟產業組織的形式之一,能夠利用協同效應強有力地促進產業的發展。通過建立海洋產業集聚測度的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評估,對貫徹落實國家發展大戰略、推進海洋產業集聚發展提供有效指引,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業集聚和海洋產業集聚

19世紀末,馬歇爾最早從定義外部經濟概念入手界定了地方性工業集聚的內涵。經歷了100多年,產業集聚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和世界性的經濟現象,對于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產業集聚是指屬于某種特定產業及其相關支撐產業,或屬于不同類型的產業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地理集中,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1]。

根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的定義,海洋產業是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所進行的生產與服務活動,包括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海洋船舶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等主要海洋產業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筆者認為,海洋產業集聚是各種生產要素往最適合從事海洋經濟活動的地域范圍集中、聚合的情況,它不僅包括不同海洋產業在同一區域范圍內的地理集中,也包括同一海洋產業的上下游企業的密切聯結與配合。海洋產業集聚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區海洋資源優勢,提高海洋資源要素配置的效率,推進海洋產業集聚發展已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關于海洋產業集聚測度的研究綜述

目前,對產業集聚進行測度的方法主要有行業集中度、空間基尼系數、區位熵、赫芬達爾指數(H指數)、產業關聯系數、生產服務業比重、EG指數等。學者們采用以上幾種方法,對我國海洋產業集聚進行了測度。

一些學者選擇赫芬達爾指數(H指數)來對海洋產業的集聚度進行測評。趙昕等[2]利用赫芬達爾指數,從地區和行業兩方面分析我國海洋產業的分布均衡度。李青[3]等測評了江蘇省沿海地帶資源依賴型的海洋產業的集聚度,分別是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運輸業。赫芬達爾指能夠準確反映產業的市場集中高度,但它是一個絕對集中度指標,直觀性較差。

較多學者采用區位熵來對海洋產業的集聚度進行測評,區位熵計算簡便、數據易得,可用來測評相對集中程度。黃瑞芬等[4]測評了環渤海和長三角地區的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產業的區位熵,衡量了海洋產業結構內部的各產業的集聚情況。金煒博[5]等測算了1998―2005年浙江省海洋各產業集聚水平,在計算浙江省海洋產業集聚區位熵指標時,將我國11個沿海省市作為一個大區域,與之進行對比,計算浙江省特定海洋產業的產值在浙江省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與全國沿海11省市該海洋產業產值在全國沿海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重之間的比值。龔志聰等[6]測評了江蘇省2007―2010年的海洋第一、二、三產業的集聚度,研究結果表明,集聚度越高,當年的產業結構也越合理,即海洋產業集聚有利于海洋產業結構的優化。紀玉俊[7]對我國海洋各產業的集聚度進行了測評,結果表明,我國海洋產業在各區域已經趨向形成集聚的態勢,也就是說海洋產業在我國各區域并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各區域如果能將集聚的效應和優勢發揮到最大,就能顯著帶動海洋經濟的進步。

也有部分學者結合了兩三種方法來進行海洋產業集聚度的測評。趙祥[8]選擇了3個指標進行我國海洋產業集聚的測度,包括空間基尼系數、區位熵、地區的海洋產業份額,并對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產業集聚進行了比較分析。常玉苗[9]利用海洋產業集中率和區位熵測評我國2006―2010年海洋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并用區位熵來分析區域優勢產業的狀況,得出了我國的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等傳統海洋產業的集聚度較高的結論。王濤等[1]利用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空間基尼系數、熵指數和地點系數4種方法相結合測度了我國海洋產業2001―2012年的集聚度,相對來說比較全面地測評了產業集聚的水平。結果表明,我國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和海洋鹽業的產業集聚水平最高,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和海洋電力業產業集聚化趨勢明顯。

目前我國學者對海洋產業集聚進行測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從現有的成果來看,學者們主要采用了區位熵、空間基尼系數、赫芬達爾指數來測度海洋產業集聚。較多的學者僅采用一兩種方法,難以涵蓋產業集聚的內涵,僅僅表現了產業集聚的一部分。可見,目前對海洋產業集聚的測度的視角還不夠豐富,難以客觀、全面地進行衡量,測度指標還有待完善。

三、海洋產業集聚測度方法的改進

(一)理論依據

學者們對產業集聚的理論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和分析,在海洋產業集聚的測度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供參考,為海洋產業集聚的測度方法的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是提升專業化水平是形成產業集聚的首要條件。各企業成員進行分工并且趨向專業化、擴大規模、提升產業集聚度,由此,又能通過集聚效應的發揮,使得社會分工得到進一步發展,產業集聚的過程和社會分工是緊密聯系的。

二是產業要與上、下游企業開展分工合作,才能形成更有效而穩固的集聚狀態。產業集聚不單單是企業本身,也包含下游產業的成員(銷售渠道和顧客)、互補性產品生產商、專業化基礎設施的供應商和政府與其他提供專業化培訓、信息、研究和技術支援的機構,以及同業協會和其他相關的支持性民間團體。在產業集聚演進過程中,位于集聚區內部的中小企業會逐漸發展和擴大,成為大公司或者是核心公司,與上、下游的各類成員進行分工與協作,同時與中介機構等生產業的合作更加密切。

三是由于產業集聚,內部構成了一種層層相連的網絡關系,企業與中介機構的協作更加密切,中介機構之間形成超分工合作,導致了生產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相關的金融、法律、技術咨詢等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海洋產業集聚度測評方法的選擇,需要更全面地包含海洋產業集聚的各類型及各個階段,進行海洋產業集聚的測度,要能體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該產業在該地區專業化程度較高;該產業與相關產業關聯程度較高;該產業的聚集導致了生產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二)海洋產業集聚系數

在此基礎上,本文選擇了能反映上述3個方面的3種方法,即區位熵LQ、產業關聯系數R和生產服務業比重SP,綜合構成測評海洋產業集聚度的集聚系數CC(cluster coefficient)。相對于其他單一方法而言,集聚系數CC對產業集聚的定量分析方法進行了一定的改良,為了指標數值的規范,將其進行簡均以使系數的取值處于0―1之間,即海洋產業集聚系數CC=(LQ+R+SP)/3,數值越大,則海洋產業集聚度越高。3種方法的具體表述和計算公式如下:

區位熵LQ=,Pki 是指k地區i海洋產業占該地區海洋產業的比重,Pi指全國i海洋產業占全省海洋產業的比重。區位熵數值大于1,說明該地區該海洋產業在全國來說具有一定的優勢地位,即專門化率比較高。一般來說,區位熵大于1.5,則該海洋產業在該地區的比較優勢相對顯著;數值等于1,說明在該地區該海洋產業具有均勢地位,與全國平均水平差不多;若數值小于1,說明該海洋產業在該地區不具有優勢,處于比較劣勢地位。

產業關聯系數R=,根據海洋產業投入產出表的中間流量矩陣進行計算。Xij 是指i海洋產業產出的中間產品,分母是指該地區各海洋產業生產過程中總的中間消耗。數值越大,則說明各海洋產業在產出過程中消耗了更多的i海洋產業產品,也就是該海洋產業與其他海洋產業的聯系比較緊密。

生產服務業比重SP=,Si是指i海灣海洋生產服務業增加值、總產值、職工人數等指標數據,S是指i海灣海洋服務業的增加值、總產值、職工人數等指標數據。SP數值越大,表明生產業占服務業的比重越大,集聚越明顯。

四、海洋產業集聚度測評的指標與投入產出表

為了更全面測評海洋產業集聚度,區位熵LQ和生產服務業比重SP分別選擇多個指標進行綜合測評,產業關聯系數R通過應用海洋產業投入產出表來測評。

區位熵LQ選擇產業總產值、產業增加值、企業總數、規模以上企業總數、園區數量、職工人數、銷售總額、利潤等8個指標進行綜合測評。多個指標之間采用算術平均值進行簡單計算,得出的綜合數值作為該方法的測評數值,即LQ=(LQ1+LQ2+LQ3+LQ4+LQ5+LQ6+LQ7+LQ8)/8。

生產服務業比重SP選擇產業總產值、產業增加值、職工人數、利潤、銷售總額等5個指標進行綜合測評。多個指標之間采用算術平均值進行簡單計算,得出的綜合數值作為該方法的測評數值,即SP=(SP1+SP2+SP3+SP4+SP5)/5。(參見表1)

產業關聯系數R是借助投入產出表的中間流量矩陣計算的,采用該方法不存在指標選取的問題,但需要構建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海洋產業投入產出表。根據《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20794-2006),海洋產業投入產出表的編輯需要包含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信息服務業、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服務、海洋保險與社會保障業、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經濟服務業、海洋地質勘查業、海洋環境保護業、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會團體與國際組織等22個海洋產業。在實際測評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海洋產業投入產出表中的相應海洋產業。

綜上,運用海洋產業集聚系數CC測評海洋產業集聚度,海洋產業集聚系數CC=(LQ+R+SP)/3,其中:

LQ=(LQ1+LQ2+LQ3+LQ4+LQ5+LQ6+LQ7+LQ8)/8,其中,LQj=(j=1,2,…,8);

SP=(SP1+SP2+SP3+SP4+SP5)/5,其中,SPj=(j=1,2,…,5);

R=,其中,Xij來自海洋產業投入產出表。

五、結論與思考

篇10

【關鍵詞】基礎研究;含義;意義;建議

1. 基礎研究的特點

基礎研究具有探索性、創造性、繼承性等基本特點外,還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它雖然將各種學科方面混淆起來,但總體上還是產生新的前沿和方向,我們需要共同探索這些前沿問題,推動基礎科學的發展,向新的學科和領域邁步。同時,基礎研究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國際合作,經濟全球化與日益更新的通訊技術為國際科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合作的領域愈來愈廣泛,規范的范圍愈來愈擴大,作為基礎研究的國際合作形式之一已經成為研究科學問題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主要途徑,有組織的開展綜合性研究尤為重要。

基礎研究不考慮其直接的應用和實踐可能性,只是針對某一特定的實際目的和目標而進行創造性的研究為了認識現象,獲取現象和事實的基本原理知識。在圍繞特定目的或目標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獲取新的知識,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科學依據,把全面的考慮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作為研究問題的原則。而它的研究結果一般只影響科學技術的有限范圍,并有專門的性質有一定的理性認識和思考,針對具體的領域、問題或情況,其成果形式以科學論文、專著、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為主。也可以這樣說,應用研究,即所謂的就是將理論發展成為實際運用的形式。在校大學生的專業選擇就是組成基礎研究的一部分,經過專業學習,選修哪些與論文選題內容相關的課程。

2.基礎研究的發展狀況

基礎研究是長期累積的效果,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就一直在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厚積而薄發”,我國的研究在國際基礎科學研究當中起了重大作用。自973計劃的實施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對人才的重大需求,立足國際科學發展前沿,解決我國自身社會發展和科學發展問題,使我國的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在973的計劃中,我國培養了一支優異的作戰隊伍,凝聚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形成了一個創新團隊,顯著提升了中國基礎研究水平,促進了基礎研究與國家目標合作,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探索了聯合多部門行業共同推進計劃發展的組織模式,完善了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評價模式。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是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3.基礎研究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我國雖然在基礎研究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目前我國的基礎研究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國的許多領域也已經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但是,由于科學發展有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特征,各種深層次的矛盾不斷顯現,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使得我國的基礎研究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國家科學一等獎,重要獎項獲得者甚少,且我國高質量的論文引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即使基礎研究的投入幅度較大,國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基礎研究,加強宏觀管理與協調,改善研究環境,組織實施各類基礎研究計劃,形成了一支穩定的研究隊伍,但其中存在的問題隨著發展的時間日益暴露出來制約著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的提高。

4.基礎研究的意義

基礎研究是經過時間篩選而慢慢遺留下來的精華,它是一本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書籍。隨著人類的進步,它也在跟隨著我們的腳步。如果沒有媒體的存在,我想基礎研究就是體現人類文明的直觀展現。當然,基礎研究的意義不止這些,它對我國經濟科學化發展和培養新人才的建設工程起了推動作用。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基礎研究來實現精神的延生并且克服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和問題。基礎研究這個名字也許聽起來和我們的生活離得十萬八千里,其實它就是我們所學的專業課程,只要我們把專業課程學通,那么我們就是在為基礎研究工程建設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5.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的建議

5.1借鑒國內外重大項目組織管理模式

眾所周知,在所有事物的發展歷程當中我們都會遇到瓶頸,而突破這個瓶頸就是向他人學習,借鑒國內外的管理發展模式,彌補自己的缺陷。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清楚地知道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但要如何解決建立了專家咨詢與政府決策相結合的科學決策模式,實現了項目管理與經費管理有機結合的科學管理模式,探索了聯合多部門行業共同推進計劃發展的組織模式,完善了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評價模式。建立了自由探索和國家需求導向“雙力驅動”的基礎研究資助體系,完善了基礎研究布局。自1998年實施以來,973計劃圍繞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綜合交叉與重要科學。

5.2招聘多數人才,將人員年齡小齡化

雖然經驗豐富的但多是年齡比較大的,但是我認為也應該多接受青年。年齡大的對操作實踐的理論直接結合的很緊密,但是我們還需要將青年的活力和氣氛參入當中,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老一輩科學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學術上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各自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凝聚和培養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培養優秀中青年科學家團隊的重要途徑,是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的有效平臺。因此,要把握好任何學習和給自己充電的機會。

5.3端正學習的態度

"遇到事情不是想能不能做,而是想怎么去做";"做事情一定要拿出真正的誠意來";"不要只做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不僅要會做事,還要會共事";"勇敢做你害怕的事";"善做事就是要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去做瑣碎的事";"要把事情做好,先讓自己變好";"做小事要細心,做大事要小心"等等,你只要熟練掌握做事方法,深刻領悟做事理念,你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態度決定一切,我相信有一個好的心態就是成功的一半。學習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善于觀察和記錄,有不懂的可以畫出來找資歷較深和經驗豐富的老師幫忙,不要自暴自棄,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而基礎研究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當中要學會忍耐寂寞。它可能本身就是一個枯燥的過程,要學會堅持。在經歷了這些之后我相信我們會比別人更加能經受得住風雨的考驗。

6.結語:

基礎研究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內在動力,人類在探尋規律和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凝結而成的科學與人文精神,以及基礎研究所匯集的智慧結晶,促進了人類思想的一次又一次的解放。基礎研究也是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不僅有助于豐富人類知識發現的寶庫,而且有助于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基礎研究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社會經濟功能日益突出。認真對待基礎研究是增強我國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條件,我們要學好專業知識為中華名族偉大而長期奮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