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管理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城市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城市管理

篇1

杭州智慧城管,是“智慧杭州”建設的組成要素,同時也是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項目之一。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是信息化和城鎮化融合發展的產物,是“數字城管”的升級版,旨在通過智能設備自動感知、吸引全民參與等手段,拓展信息來源渠道、提高問題發現及時度、實現問題識別智能化,力求實現全面、快速發現問題;通過對隊伍作業、事件處置、設施運行等核心要素進行全面標準化管理,并通過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實現對城市管理的統一指揮和調度;通過數據分析、挖掘和預測,實現長效治理的管理效益;同時面向市民服務做到數據開放、服務引導,強化公共服務職能。

頂層設計拉開城市管理智慧化序幕

杭州市以“數字城管”實踐經驗為基礎,以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契機,針對城市管理面臨的瓶頸,制定出臺《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設總體規劃(2013-2015)》和《杭州市“智慧城管”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為開啟智慧城管建設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導。

為保證項目有序推進,杭州市進一步完善了《杭州市數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結案規范》等標準規范,形成了涵蓋人員數據管理、事件數據管理、設備數據管理、流程數據管理等元數據管理標準和包括系統接口標準與規范在內的智慧標準體系,涉及智慧城管的管理、服務、運作、數據、技術等眾多方面。

機制體制創新助推項目深化建設

政府主導與企業主體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杭州市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方式,通過舉辦智慧城管沙龍為項目建設出謀劃策,營造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從而實現了政府與社會力量、企業的互動融合。同時,杭州市積極探索新的政企合作方式,2014年5月,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就智慧城管項目與浙江華通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云服務購買協議,積極探索云服務資源、遷移服務以及原設備合理處置等云服務外包機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加快智慧應用步伐,共建美麗杭州

貼心城管實現精細化服務與管理。目前,杭州數字城管系統日均上報信息6000余件,實現第一時間和100%處置問題。2014年4月,定位于“便民、利民、服務百姓”的杭州智慧城管公共服務平臺――貼心城管APP正式上線,以“我來爆料”等應用來推動與市民的深度互動進而實現城市管理的全民化,以“找找車位”、“找找公廁”等應用實現一攬子社會服務功能,以 “城管動態”、“每日一題”等應用實現政策宣傳功能。截至7月底,注冊用戶已達15774人,市民通過該平臺反映城市管理問題累計2464件,問題處置率達到100%,并且為市民提供諸如找車位、找公廁、修車、補鞋等生活服務請求40余萬次,極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目前,項目組正進一步研發滿足市民各類需求的升級版本,將容納積分、停車補繳查詢、車輛違停查詢、行政審批查詢等更多的便民服務功能,實現城市的精細化服務與管理。

篇2

大江南北,智慧城市建設幾乎提上了所有城市的議程。然而,智慧城市應該從何做起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近日,數字政通副總裁邱魯閩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認為有一個應用系統可以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它就是數字化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系統。

整合資源與流程

“雖然智慧城市并不是新的詞匯,但是智慧城市相對于原來的電子政務建設而言,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邱魯閩認為,智慧城市建設與原來的電子政務建設最大的區別在于,智慧城市要打破原來電子政務建設中由于條塊分割形成的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打通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鏈條,讓政府內部各部門的業務流程更為順暢,形成真正面向用戶、面向服務的城市信息化管理體系。

在邱魯閩看來,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有可能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是因為這個系統涵蓋了城市運行管理中方方面面的事情,也涉及政府多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比如環保、環衛、工商、社保、稅務、交通等。同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中的數據最為豐富,有可能會涉及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觀經濟“四庫”中的各類數據?!捌鋵崝底只鞘泄芾硐到y是一個整合平臺,它可以整合電子政務中的各個系統和資源,大幅提升應用效率并節約投資。例如,寧波就將全市6000多個各類監控探頭集成到了城市管理平臺上,讓這些原來只有單一功能的監控探頭可以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發揮綜合性的作用?!?/p>

邱魯閩認為,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和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可以整合各個條塊的數據煙囪,大幅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從這個角度講,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和社會管理系統的意義重大,它在整合政府的管理服務職能和各類資源的過程中起到了排頭兵的作用。

覆蓋人和物

“如果說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有機會成為智慧城市建設抓手的話,那么數字化社會管理與城市管理的整合將真正成為智慧城市的抓手,這是因為二者的整合可以實現城市對人和事的統一管理和服務?!鼻耵旈}表示。

邱魯閩告訴記者,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主要對象是“物和事”,即對城市中的各類基礎設施比如燈桿、井蓋進行管控,并對發生的事件比如管道泄漏、渣土傾倒等進行處理。而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的主要對象是“人”,即圍繞居民的就業、保險、健康等方面以及企業的相應行為和需求提供管理和服務。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與社會管理系統的整合,將涵蓋城市的主要運行主體,讓城市在運行時初顯“智慧”。

“數字政通在西寧市城東區的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與社會管理系統整合的項目?!鼻耵旈}認為,項目的建成將有效提升西寧市城東區全面的城市管理服務水平。

邱魯閩介紹,社會管理解決方案可以集成GPS定位、嵌入式地圖引擎、實景影像、虛擬三維、單元網格等多種應用技術和數字城市技術,可以服務于社情民意的高速傳達,并滿足不同層級用戶的應用體驗和業務差異化需求。

“社會管理系統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因為它可以幫助政府掌握社會情況,并解決很多社會問題?!鼻耵旈}告訴記者,“由于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的強大功能,現在已經受到各個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關注。比如在柳州市,相關領導最常使用的就是社會管理系統,因為通過這個系統,他就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到所轄區域的各類數據和情況,為其決策和處置提供強有力的支持?!?/p>

當然,西寧市城東區位于我國西部地區,城市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水平還有待提升,城市管理系統也是從起點做起。然而在我國中東部的大多數城市,都是先從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開始,再逐漸開展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的建設。“比如在北京市海淀區、湖北省荊門市等地區,都是先行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然后才開始社會管理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邱魯閩說。

服務模式創新

中國的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各個城市基礎不同、需求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套用一個模式來解決所有城市的問題。以城市管理為例,早在2005年,北京市東城區就提出網格化的管理理念并付諸實踐,然而直至今天,可能還有很多不發達地區和三、四線城市還沒有有效地把信息化手段應用到城市管理上。

“各個城市的財力不同,不可能都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樣在城市管理信息化中進行大量投入?!鼻耵旈}表示,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數字政通為全國各地的政府機構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和服務。

數字政通經過10余年的發展,先后為全國200多個城市建設了300多個數字化城市管理項目。“可以說,除了等少數地區之外,數字政通的城市和社會管理信息化項目遍布全國各地。”邱魯閩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數字政通結合各個城市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還有創新的服務模式。

“城市管理其實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員的投入。因為城市運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大量人力在特定區域反復巡查,才能確保這一區域不出現問題,或者在出現問題后及時處置?!鼻耵旈}表示,人員和編制限制是很多地方的城市管理工作難以進步的原因之一。為此,數字政通創新服務模式成立勞務公司,使得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把城市管理中的監督、調查、取證等工作交由第三方來進行,并對其進行培訓和考核,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城市的高效管理。

當然,物聯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另一途徑。“比如天津等城市正在利用物聯網技術代替人員進行巡查,當然這種應用更適合于距離市區較遠、比較空曠的區域,這樣可以降低人員巡查的成本?!鼻耵旈}表示。

精細度最高

篇3

《上海信息化》:目前,無線電管理已成為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在服務產業、服務民生、服務安全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提升,請您介紹一下上海市無線電業務的基本概況以及無線電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周衛東:當前,上海市無線電業務呈現出以下特點:業務門類齊全。國際電聯定義的43種無線電業務在全市各個領域都有廣泛使用,重要的有廣播電視、移動通訊、雷達導航、衛星定位、射電天文、遙控遙測等;終端用戶規模大。涵蓋了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其中,公眾移動通信用戶總數突破2300萬;臺站設置密度高;頻段使用范圍廣。在可使用的3MHz到300GHz頻段范圍內均有無線電應用,其中,3GHz以下頻段的頻譜占用率達到90%以上,公用移動通信頻段的頻率利用效率達到300%以上;產業集聚度高。與無線相關的企業數量超過48000家,涵蓋了電信、信息服務、研發、制造及批發零售等各個環節。

為此,上海市無線電管理工作緊密圍繞大局、突出重點,按照國家無線電辦公室“三管理、三服務、一重點”的總體要求,在提高頻率資源使用效率、創新臺站設備管理機制、探索新一代監測技術設施升級以及優化無線電安全保障體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無線電管理服務產業、服務安全、服務民生的能級得到全面提升。

《上海信息化》: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為了更好地推動上海市無線電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無線電管理水平,無管局確立了怎樣的工作思路和目標?

周衛東: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上海市無線電管理工作將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工作思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在上海的落地,聚焦服務“智慧城市”建設,通過實施“六項工程”,全力支撐城市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的實施。

實施頻率資源綜合利用工程。聚焦頻率資源的綜合利用和使用效率的提升,充分挖掘頻率資源價值,進一步完善頻率資源評估機制,擴大試點范圍;全面啟動實施新的對講機專用頻率規劃,擬訂為期3年的頻率調整計劃并組織實施;繼續推進頻率資源服務國民經濟貢獻度模型及統計研究的后續工作,探索編制頻譜資源地圖,增強輔助決策功能;努力做好小靈通清頻工作及其他重大頻率調整事項。

實施臺站管理創新工程。聚焦臺站管理創新,先行先試,實現臺站設置與人居和諧。全面貫徹國家關于開展臺站普查工作的工作要求,從工作目標、普查范圍、組織動員、流程設計、規范表式等方面進一步擬定工作方案,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繼續深入推進《上海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站址布局專項規劃(2010-2020)》的落地,強化與區縣銜接,完成本市重點固定無線電臺站保護規劃的編制,重點加強本市重大工程配套中無線設施的規劃指導和建設協調;全力做好國家新版臺站數據庫的運行、數據轉庫和臺站數據月報工作;努力改進業余無線電管理水平,適時出臺地方性的業余無線電管理辦法,健全業余無線電監管技術設施,增強服務城市應急通信的能力。

實施無線電安全體系提升工程。聚焦無線電安全體系提升,形成合力,確保重要領域、重點區域、重大活動的無線電安全萬無一失。全力保障黨的“十”、“上海合作組織峰會”、“F1中國大獎賽”等重大活動以及軍事隨行任務;繼續完善民航、鐵路的長效保護機制,并向海事及射電天文等重要行業及重大項目延伸;持續打擊利用無線電設備進行考試作弊的行為。

實施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優化工程。聚焦適應城市特點的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與優化,促成管理手段的精細化,改進無線電管理的公共服務能力。全面建成上海地區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網絡的規模試點,積極推進重點區域綜合性監測站建設;完善上海市無線電檢測中心運作機制,提升檢測實驗室能力,基本形成面向產業的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啟用無線電管理協同辦公平臺,系統推進包括數據交互規范、數據挖掘等后續應用。

實施產業及示范應用助推工程。按照國家及本市的戰略部署,助推新興技術產業化和應用示范。重點支持TD-LTE規模技術網絡試驗;服務包括手機電視、地面無線數字電視等在內的“三網融合”工程;協調“無線城市”建設中的WLAN干擾協調和電磁兼容;著力營造有利于物聯網產業發展及示范應用的政策環境。

實施“保障體系”健全工程。以任務為引導,不斷健全無線電管理工作的各項保障舉措。及時調整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人員組成,組織做好2012年度的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全體會議;進一步完善市區兩個層面的組織協調機制,擴大無線電管理的區縣試點,探索區縣職能制度化的路徑;鞏固現行培訓機制,探索知識普及體系,推動國際電聯頻譜管理與監測培訓項目;深化合作交流機制,加強長三角、華東六省一市、軍地之間的合作交流,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載體;營造輿論環境,聚焦年度重點任務,建立按主題、分受眾的宣傳綱要并組織系統宣傳。

《上海信息化》:2011年9月,市政府頒布了《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提出用3年時間把上海建設成為一座智能化、現代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智慧城市”,并確定了24個專項、119個項目。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線電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周衛東:“十二五”時期作為我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將是這一時期最為艱巨的任務。作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載體,無線電技術及其應用日益成為城市管理和社會運行的重要承載。

“十二五”期間,圍繞城市轉型發展要求,無線電管理工作既要積極應對包括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等共性命題,又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著力體現區域特點和差異化特征。與之相應,上海的無線電管理工作需要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城市發展總體要求,以建設“智慧城市”,服務“智慧應用”為需求主線,促進無線電管理體制機制的完善,推動管理任務的重心調整,實現管理手段的質的轉變。

首先,完善體制機制,健全“三類體系”。

組織體系方面,建立起適應無線電管理客觀規律,符合城市特點的無線電管理組織架構,切實履行好服務民生、服務產業、服務安全的事業發展要求,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上推動無線電管理工作進一步深化。橫向上,強化各成員單位的協同機制,以任務設計為抓手推動在聯合執法、專項保護等方面工作的常態化和制度化。縱向上,向上做好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國家無線電辦公室的對接,向下推動管理流程向區、縣延伸,試點探索以涉及面較廣的業務為紐帶進一步發揮基層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同配合作用。

制度體系方面,全面建設面向依法行政和規范內部管理的制度框架。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結合城市特點,進一步完善本區域的無線電管理地方性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制規定》,擬訂完善本區域的無線電管制應急預案和操作流程;聚焦頻率資源及臺站設置,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細化行政許可的規范流程,完善政務公開,通過制度優化和完善進一步貫徹爭先創優的總體要求;強化資金監管體系,按照財政部和工信部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管理辦法的總體要求,加快擬訂地方實施細則,從制度層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資金使用統計管理、資金使用績效管理。

人才支撐和知識普及體系方面,培育適應技術發展和管理創新的無線電管理人才隊伍。圍繞不同對象,形成多層次培訓體系,加快知識普及,通過培訓推動無線電管理由單一條線向社會面綜合治理轉變。啟動以在校青少年為重點的無線電科普專項行動,建立以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導向的管理隊伍研修體系,加快培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充分發揮上海產業鏈優勢,形成“虛”“實”結合,貫穿產學研的組團式培訓基地;形成以志愿者為主體的無線電師資隊伍;形成科普教育和專業教育并舉的教材體系。

其次,加快重心調整,實現管理精細化。

加快頻率資源配置模式的重心調整,按照向產業傾斜、向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傾斜、向城市應急及重大安全傾斜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強化資源配置的宏觀戰略,優化微觀策略,增強頻率資源承載能力,全面提升頻率資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加快臺站管理模式的重心調整,聚焦公用移動通信基站和重要固定無線電臺站,按照與人居和諧的總體要求,以規劃為引領,建立事前規劃協調、事中規劃保護、事后聯動處置的有效機制。

加快無線電安全保障的重心調整,以城市重大活動安全保障、重要行業常態保障、打擊利用無線電設備進行違法犯罪為重點,建立并健全無線電安全保障的有效組織架構,建設并完善無線電安全保障的信息化工作平臺,提升無線電壓制能力。強化基礎研究,結合無線電安全類別形成多部門協同規范,開展頂層設計,做好各類無線電安全保障事前、事中、事后等環節的銜接,做到事前工作界面明晰、事中協同處置有力、事后評估科學、獎懲分明。

最后,創新實現路徑,提升技術設施能級。以服務資源精細管理和服務產業發展為導向,創新“十二五”期間的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的布局和實現路徑,提升無線電管理的技術保障能力、輔助決策能力以及產業助推能力。

重點部署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網絡,深化物聯網在無線電管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推動監測能力從事后干擾查找向事前資源管控的轉變。完善服務產業發展的無線電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聚焦物聯網及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等產業熱點,通過部市合作,產業鏈合作,推動大型科學儀器的共享,進一步增強檢測服務在產品研發、制造及工程應用等環節的助推作用,全面提升檢測技術設施的整體效能。重新架構無線電管理信息系統,按照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的要求,充分依托“云計算”等新型架構理念,形成后向兼容、前向可擴展的信息化系統。

《上海信息化》: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頻率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需求壓力。作為上海市頻率資源主管部門,無線電管理局圍繞提升頻率使用效能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周衛東:頻率資源是一種最為稀缺、最有價值、最具潛力的自然資源,由于城市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仍然面臨著持續的需求壓力。作為上海市頻率資源的主管部門,市無線電管理局圍繞提升頻率的使用效能,主要開展了下列工作:

積極推進大平臺戰略,改變以往被動的頻率指配模式,加強總體規劃,整合各方需求,推進共建共享,形成了若干個覆蓋面廣、用戶量大、集約度高的大平臺。比如在800MHz數字集群上,推動建設了TETRA政務共網和iDEN商務網;在寬帶接入上,努力推動多行業、跨領域共享的無線接入網;在數據傳輸上,形成覆蓋水、電、氣等行業的共用平臺;在總體規劃上,按照地域復用、行業細分的原則,基本完成公用移動通信、物業管理、越江橋隧、軌道交通、高鐵及水上業務等頻率專項使用方案。

努力保障重大建設需求,圍繞城市樞紐型、網絡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頻率資源的傾斜力度,想方設法為軌道交通、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洋山深水港等重大設施的無線指揮調度通信系統調配頻率并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如將軌道交通的800MHz頻率從4對增加到20對,滿足了軌交到2020年的頻率需求。

重點提升頻率資源的應急保障能力,為武警、公安、安全等提升處突能力調配頻率,強化電磁環境保護;為各類國際重大活動、重要會議以及來訪的國際要客提供頻率保障;為氣象、射電天文等提升預測能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配置頻率。

《上海信息化》:由于上海市高樓林立、要素集聚、市民維權意識強等原因,近年來臺站設置不僅成為制約無線電事業發展的瓶頸,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那么,如何才能構筑人居和諧的臺站管理模式,真正實現臺站設置與人居環境和諧友好?

周衛東:圍繞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代移動通信及TD-LTE推進中的基站設置等問題,市無線電管理局進一步優化了臺站設置政策和流程,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化。

在審批流程方面,進一步強化規劃、計劃、站址認定、執照核發等環節的銜接。規劃環節,編制完成《上海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站址布局專項規劃(2010-2020)》,明確了站址控制總量、布局方法、建設導則和管理要求,經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正式實施,同時啟動基于上述規劃的信息平臺建設;計劃環節,形成了市級層面相關委辦的會審制度及區縣預審的常態工作機制;站址認定環節,依據城市形態重點把握敏感設施,對風險進行事先預判;執照核發環節,進行嚴格的技術審核,確保各項參數符合國家要求。

在技術規范方面,完成了“上海市公用移動通信室內覆蓋合路建設設計和驗收規范”,同時在市經濟信息化委的統籌下開展上述規范的修編及“上海市公用移動通信居住配套規范”的擬訂。

在輿論引導方面,通過多維度、分受眾的宣傳策略,圍繞確立科學電磁輻射觀進行重點宣傳,促成科學電磁輻射觀的養成,實現人居和諧的臺站設置模式,進一步助推“智慧城市”戰略的可持續推進。

在探索實踐模式方面,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黨政機關率先開放大樓樓頂的指示,推進包括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在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樓宇的基站建設協調,并將相關做法陸續推廣到市區兩級政府;強化共建共享實踐,2011年全市范圍內室外宏基站共建共享比例達到40%;新建項目室內覆蓋集約化建設比例實現100%;聚焦重大工程配套,全面提升包括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國際旅游度假區及迪斯尼園區的無線通信能級。

《上海信息化》:近年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活動在上海相繼舉辦,包括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上海賽事及火炬接力、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女足世界杯、F1中國大獎賽等等,這些活動涉及到的無線電安全保障可謂重中之重。為此,無管局在維護和健全無線電安全保障體系上,有哪些重點考慮和部署?

周衛東:市無管局在維護和健全無線電安全保障體系上,主要有以下考慮:

重大活動無線電安全保障機制建設。近年來,市無管局參與保障了上海市舉辦的各類有國際影響力的政治、文化、體育活動,形成了在活動組織、頻率征集與協調、技術準備、應急管理、宣傳評估等方面的工作規范,為兄弟省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廣泛借鑒。按照“平戰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動員要求,無管局每年都要參加軍隊牽頭組織的各種演練演習1~2次。如代號為“聯動-07”的全國無線電管控演練、代號為“奧運-08”的2008北京奧運會無線電管控演練,代號為“東方-09”的世博長三角及軍地無線電聯合管控演練及邊防總局組織的世博海上反恐演練等。

重點行業無線電安全保障機制建設。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民航總局、鐵道部等各部委的統一部署,上海市民航、鐵路等行業的無線電安全保護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民航保護方面,機場區域無線電臺站專項整治工作常態開展,組織開展浦東、虹橋機場凈空超高基站的拆降工作,共同做好機場凈空;會同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文廣集團以及蘇、浙兩省無線電管理機構構筑本市轄區內民航專用頻率保護的應急聯動機制,積極穩妥地處置了2011年春節前夕發生的民航導航系統受到大規模干擾導致的航班大面積延誤事件;參與修編《上海市民用機場地區管理條例》,啟動民航電磁環境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實施規劃保護。鐵路保護方面,積極參與建立華東地區鐵路無線電專用頻率、臺站保護工作機制;組織完成高鐵GSM-R的清頻工作,推動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與高鐵GSM-R的共建共享;組織實施高鐵GSM-R基站保護規劃的編制,同步實施規劃保護。

重要事件無線電安全保障機制建設。按照國務院各部委的要求,積極開展打擊利用無線電設備進行考試作弊的行為,并在打擊“卡王”等專項行動中取得成效,為探索源頭控制提供新思路。

《上海信息化》:歷經一年多時間的籌劃和打造,上海市無線電檢測中心已經揭牌運行。作為重要的公共服務平臺,檢測中心具備哪些功能,主要承擔哪些任務?

周衛東:按照部市合作的要求,上海市無線電檢測中心正在重點打造“一體兩翼”的運行架構,以上海無委無線電檢測實驗室為主體,以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上海工作站、國家無線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工作站為支撐,全面推進面向國際國內的全業務測試能力建設。

經過一期規劃建設,中心已經初步具備了包括電波暗室、電磁屏蔽室及各類儀表在內的較完善的軟硬件體系,測試能力基本覆蓋現階段各類主流通信體制。通過與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及其檢測中心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培養了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自2011年9月試運行以來,較好地完成了上海市及長三角區域內包括型號核準等在內的60余項測試任務?!笆濉逼陂g,上海市無線電檢測中心將立足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結合上海城市特點,積極發揮窗口作用,全面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包括歐盟、美國、日本等在內的“一站式”的國內、國際檢測/認證服務。除此之外,作為國家無線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上海工作站,中心還將按照國家授權承擔起上海市及周邊地區無線電產品質量監督測試,履行好服務民生、服務安全的重要使命。

《上海信息化》:目前,無管局在探索建立健全行業和區域合作機制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如何進一步深化軍民協同、區域協同、行業協同,合力健全無線電管理“融合式”發展機制?

周衛東:近年來,市無管局一直在探索建立健全行業和區域合作機制。在行業協同方面,加強與公用移動通信、公安、安全、民航、海事、鐵路、海關、教育考試、文廣、市委610辦等在內的任務協同,有力推動了第三代移動通信建設、LTE外場試驗、城市應急處置和安全維護、行業安全生產、無線電設備進關監管、打擊考試作弊、防范插播等方面的工作。通過市無線電協會的有效工作,加強了行業自律、行業協調、行業服務的能力。在區域合作方面,以世博保障為載體,軍地、長三角融合實現重大突破。進一步完善了與(上海警備區)在力量編組、信息溝通、任務協調等方面的工作模式;進一步促成了蘇、浙、滬三地無線電管理力量的融合,建立了快速響應的聯動機制,推動長三角聯動從設想變成現實;進一步加強了與華東地區無線電管理機構的交流合作,拓展了交流的形式和合作的范疇。根據國家加強業余無線電行業管理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優化現有管理機制,組建上海市業余無線電協會,與體育主管部門共同推進上海市業余無線電工作的發展。此外,在對外合作方面,還進一步深化國際、國內交流合作,加快建成及完善ITU亞太地區培訓中心,重點建設國際電聯(亞太區)頻譜管理與監測培訓基地,做好對國際電聯成員國,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幫扶和培訓工作。

《上海信息化》:隨著無線電應用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滲透力度的不斷加強,無線電管理任務在數量和質量上較以往都有跨越式提升。其管理內涵也在不斷拓展,小到居民物業,大到神舟飛天,既涉及民生,又涉及國家戰略??傮w來看,現階段的無線電管理主要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

周衛東:從技術演進的客觀規律來看,無線電管理已經成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在創新驅動下,“寬帶、泛在、融合、安全”已經成為架構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的共識,以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物聯網、傳感網、光無線融合通信等為代表的無線技術演進體系框架不斷完善,演進路徑日趨清晰,為我國新一輪產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有利于促成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和經濟轉型。作為產業生態鏈的重要組成,相關技術標準擬訂、產業發展和應用推進等方面都需要無線電管理政策的適應性調整和前瞻性引導。

從社會服務的實踐來看,無線電應用已經成為回應民生訴求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包括公用移動通信及短距離微功率通信等具有廣域、局域、個域特點的無線電技術應用的普及,促成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變革,推動了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使得基于物物通信的“智慧城市”打造成為可能,并有效改變了電信普遍服務的形式,提升了普遍服務的能級,成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重要實現手段。另一方面,無線電技術應用的普及也導致了對電磁輻射及電磁暴露的社會擔憂。無線電管理需要通過無線電設備使用和臺站設置的科學引導、嚴格管理促成無線電技術應用的規范、安全、有序;促成科學電磁輻射觀的養成,實現與人居和諧,以此進一步助推“智慧城市”戰略的可持續推進。

從城市運行的實踐來看,無線電管理已經成為保障城市運行安全的重要任務。以上海為例,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一項重要指標,各類重大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活動將頻繁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實踐表明重大活動對無線電技術應用存在著較大依賴性;作為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航、海事、鐵路等涉及國計民生領域的運營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進一步增強了無線電技術應用的不可替代性;作為無線電技術應用的“雙刃劍”,如利用無線電設備進行考試作弊、非法蹭網等違法犯罪的行為也在不斷增加。無線電安全涉及的應用主體多元、技術多樣、空間多維等特點,都將對新時期的無線電管理工作提出系統性的安全保障命題。

《上海信息化》:要解決上述問題與挑戰,未來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深化和提升?

周衛東:現階段的無線電管理實踐與其具備的戰略屬性要求相比,集中表現為“四個不適應”:一是頻率資源配置模式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泛在需求之間的不相適應;二是臺站設置管理模式與人居和諧的要求之間的不相適應;三是無線電安全體系與維護社會安全的要求之間的不相適應;四是無線電管理組織架構與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的應用格局不相適應。為此,無線電管理工作需要強化“統籌發展、轉變模式、健全機制”的總體思路和工作舉措。

做好“三個統籌”。確立系統統籌的發展觀,切實推進無線電管理工作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融合。統籌好無線電事業發展與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統籌好無線電事業發展與服務和保障民生之間的關系;統籌好無線電事業發展與服務城市運行安全之間的關系。

實現“三個轉變”。確立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切實推動無線電管理模式的適應性調整。在功能定位上,從純粹監管向服務與監管“兩翼齊飛”轉變;在管理體制上,從全市集中管理向市、區兩級及行業協同管理拓展;在管理手段上,從被動式監管技術設施架構向主動式監管技術設施架構轉變。

篇4

一、建立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城市管理體制。

建立現代城市管理體制,是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就我市而言,只有全面推進改革,逐步形成市區銜接、部門協調、權責對應、執法有力的城市管理體制,才能消除由于處罰權新體制與管理權、審批權老體制并存而產生的種種矛盾和弊端,使城市管理運行順暢、高效。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理念,實行“二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格局,從組織機構、考核機制、隊伍配置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形成以“條”宏觀管理、指導、監督、協調、審批、檢查,“塊”直接負責,全民參與的管理模式。如在違法建設查處工作中,我們可以這么運作,積極構建三級網絡管理體制: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巡查、發現和考核;各街鎮組建城管辦;村一級聘用協管員,做到了村里一有違法建設苗頭,協管員及時發現和報告給鎮,鎮就能及時靠上做工作,使違法建設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區還與有關部門、各街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把全年控制目標細化分解,落實到街鎮、園區,同時實行部門、街鎮、村級聯合巡查,每個村成立一個制止違法建設辦公室、社區設立制止違法建設專職人員,并給村(居)配一名行政執法聯絡員,從而建立了從上到下的管理網絡體系。

二、要順應現代城市發展趨勢,實行“大城管”管理體制。

以實行綜合執法為突破口,進行城市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一種發展趨勢,也是改革的方向。目前,深圳、寧波等市城市管理局,統管城市市政、園林綠化、市容環衛等綜合管理和執法工作。這種“大城管”的綜合管理體制,從根本上解決了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扯皮推諉、效率低下的弊端。我市應結合自身實際,著手把整個城市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優化整合職能,最終走向“大城管”管理模式。

三、建立數字化城管,為和諧城市管理奠定基礎。

篇5

【關鍵詞】景觀照明;遠程監控;GPRS技術;ZigBee網絡

1引言

目前,有關城市景觀照明的研究和應用已進入新時代,但仍然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一方面,國內景觀照明較多應用是以住宅小區和政府部門為主,應用空間小。另一方面,目前城市景觀照明的控制模式較為單一,大部分采用定時鐘控制方式,系統運行維護較為復雜,就此,這些傳統管理模式,操作復雜,耗費人力,可靠性低,所以研究新的景觀照明監控系統,以實現高效節能環保,提高效率。智能化節能管理系統的研究已成為必要[2]。

2設計系統概述

2.1ZigBee網絡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標準的低功耗局域網協議,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應用于家庭自動化,遙測遙控,汽車自動化,智能化等領域。有電低成本、短時延、網絡節點數量巨大、短距離無線連接等優點。因有以上優點,所以作為該系統的首選技術。

2.2監控節能系統終端層設計

監控終端是本系統中最基礎的硬件設備,主要負責將設備運行情況,故障信息,電壓電流實時數據傳送至應用層的監控中心。該設備主要包括CC2430模塊、MD82N信息采集模塊、電源模塊。

2.3主節點層設計

在主節點層中,路燈通訊裝置負責匯集傳感信息,并通過GPRS或短消息方式遠程傳輸數據至應用層的監控中心。它有機融合了3G技術和無線傳感網絡技術,將相關信息傳送至應用層的監控中心服務器。預將結合MC13213微控制器實現數據的傳送。在路端單燈測控器中,該通信裝置包括兩個模塊:基于ZigBee技術的MC13213的無線傳感控制器模塊,信息傳輸到路端通信裝置的3G數據收發處理模塊。預將3G數據通訊處理模塊MCF52223芯片作為控制單元。

2.4服務器層設計

系統的服務器層以通信軟件與管理軟件為基本內容。管理軟件有人性化,多功能、智能化等優點,并能對路燈開啟、故障報警、數據統計、狀態顯示等實時操控,實現路燈管理智能化。通信軟件通過與GPRS通信,主要負責獲取程序控制指令,指令執行后將狀態信息指令存入數據庫[4]。作為一個服務運行在監控中心的服務器上,一直在偵聽TCP網絡端口,保持與路端通信裝置通信。通信軟件采用異步Socket機制,以Service為主要形式,軟件通過執行指令,完成偵聽TCP網絡端口的任務,以保證與路端通信裝置可靠通訊。次多線程的異步偵聽使得多個路燈通信裝置同時與一個端口進行通訊,此時通信軟件只需維護一張哈希表即可,哈希表記錄了TCP客戶端和Socket句柄信息[3]。因此減少了軟件運行復雜度,同時也提高了軟件的運行速率和系統的穩定性。

3結束語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城市照明節能管理系統研究,可以實現區域城市照明監控的智能化控制,一一實時獲取地感知故障,并報告準確信息,已達到節能效果。將ZigBee技術和GPRS技術有機融合,完成了路燈控制的新模式,該模式與傳統的路燈控制模式相比,優點在于將單個路燈作為一個控制單元,實時單燈控制,保證了系統的可靠運行。本系統設計分為終端層,主節點層和服務器層,該層次的劃分思路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今后功能的進一步完善。本系統在吸收消化了國外同類產品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分析,融合“物聯網”技術,實現路燈智能控制與節能管理的目的[5]。基金項目:校級創新訓練項目。

參考文獻

[l]張惠玲,王曉雯.城市道路照明設置與節能探討[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6:106~109.

[2]沈萍.城市照明的環境理念[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4,6:75~77.

[3]Rubin,Jenny.OverviewofDesign,Benefits&Security[J].EPCglobal,2009,183(6):349~351.

[4]朱小松.一種無線傳感器網絡與Internet的集成方案[J].計算機工程,2006,32(13):106~108.

篇6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技術水平

1.前言

伴隨著建筑工程市場競爭的越發激烈,建筑工程為了能在市場上生存和發展,在開展建筑的過程當中為了實現工程的總體目標,確保工程質量并且縮短工期就一定要對整個建筑工程全項目的質量監管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設計。一項建筑工程的整體是由決策設計和現場施工幾個階段形成的,各個階段相互制約相輔相成,在整個過程中影響因素眾多涉及范圍面廣而且勞動投入量較大。所以做好建筑工程質量的管理至關重要。

2.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因素

建筑工程的質量特點決定了工程建設項目中一定要進行項目工程的質量管理,因此把握工程建筑的質量和針對工程項目的生產特點和適應性是實施有針對性的控制管理的基礎。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因為工程的建設項目交接較多、中間程序工程較隱蔽,因此使得整個工程的質量檢測存在了很大的隱蔽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加強對施工過程中的隱蔽性檢查和發現潛在的隱蔽性安全問題是避免表面檢查造成隱蔽性失誤的關鍵步驟。

在建筑工程的選材過程中的各部分質量的波動較大,首先,工程的整個建設項目的產品具有單件性和流動性等特點,不能夠完全適應流水線式的規范化生產工藝和相對完備的檢測技術,由于沒有穩定的設備生產環境,所以建筑工程的質量波動較大,而且影響工程整體質量的因素較多,一旦其中一種因素質量發生變動就會聯動地使得其他部分的工程質量出現波動。

在建筑工程建設的后期過程中不能像其他的工業產品一樣單純依靠最終檢查檢測產品的質量,更不能像其他可拆卸的工程產品拆卸或階梯檢查工程內部的質量或者替換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因此就在工程建設的竣工驗收上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對于此種情況,工程建設的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作出檢測,做到防微杜漸,對整個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做到建筑工程建設與檢測的同時完成,對施工的質量問題應當以預防為主。

影響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的因素較多,比如設計、機械、施工工藝和技術措施以及水文氣象地質方面均有較大的影響,只有能夠正確把握這些因素的影響才能夠實現對整個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質量的提高。

3.工程質量管理的具體要求和管理措施

審查工作人員是整個建筑工程的直接參與者和工程施工的組織操作者。在施工前期負責審查承包方的技術水平,調查他是否具有按時完成工期并且能夠保證工程質量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近幾年來,因為施工企業的國退民進,加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建筑隊伍的整體素質有較大的影響,有的承包方不具備相應條件的要及時淘汰,提高整個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建筑工程質量監管的工作應當以人為 核心,同時要健全建筑工程質量監管單位,提高監管人員的技術管理水平。現場施工時要保證施工的質量保證體系,做到權責明確,用同一個口徑對話,集中統一地處理現場工作的所有問題,管理人員應當逐漸適應管理需要,提高自身素質,盡量做到以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施工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施工現場的工作效率和建筑質量,建立一個科學規范可持續的現場作業秩序。

建筑工作的質量問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正常工作息息相關,這個問題也是整個社會關注的極為重要的問題,因為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是保證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根本保證。

在整個建筑工程開始之前應該認真了解施工圖紙,一方面施工圖紙是設計人員大量心血的凝結,另一方面設計圖也是各個層面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了標準的注釋,質量監管人員應該將其系統地聯系起來,對照著仔細閱讀,將其中有問題和不盡合理的地方記錄下來并將其匯總一起上報給施工單位和建筑承包方兩道進行細致的會審,對設計圖紙進行詳細地,合理的修改,為施工的順利進行和提高施工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施工單位在開工之前也應當仔細審閱上級部署的施工組織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要確定總體的施工計劃方案,從總體上對勞動力、機械和主要材料的用量做出初步估計,然后要對工程中設計相對復雜,技術要求高和施工難度較大的地方認真審閱,對其中不合理和認為不正確的地方及時上報并進行討論并及時做出合理的修改,最后要在施工計劃的正確安排下,確保施工進度的工程質量和整體監管水平。

建筑材料的嚴格把關是從源頭上對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掌控,我國目前的建材市場上投機商和偽劣產品導致我國的建材市場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在材料的運用中,要將運到現場的材料和用料標準一一對應,對于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及時更換或者退貨。對于主要的建筑材料,進入建筑過程中必須具有正式的出場合格單據和材料化驗單,通過各個方面的感官檢查和證書檢查并及時做好驗收或換退記錄,合格后做好見證取樣,實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建筑工程生產。其他的各種材料也必須有廠家批號和出廠合格證,總而言之,要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絕對不能讓不合格的和質量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出現在建筑過程中。

在現場施工的質量管理中應當做到嚴格和高頻率檢測,高頻率檢測就是對現場工作的每一個工作面,包括對設計圖紙的檢查、要求材料的規格和質量做好細致的檢查和驗收,同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具體的操作人員解決工地上出現的實際問題。

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應當注意對工程的工期管理,做到按時交付使用。及時檢查和督查施工單位實施工作時需要的機械和人力等資源和條件,及時糾正不合理的做法和安排,檢查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進場狀況,盡早發現偏差并及時督促解決。

一個建筑項目完工之后,需要對整個項目進行全面的和符合客觀實際的驗收檢查,正式的驗收時在短時間的驗收,而真正的驗收時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并且按照各個分項目工程的質量來綜合估計整體工程的質量。因此,現場施工單位應該認真仔細地嚴格把關,做好對分項目的質量保證和項目檢驗,對于不合格和質量不能通過安全檢查的部分及時督促施工方返工直至合格才能驗收,不達標合格不予驗收,這樣做既提高了施工單位的管理水平也控制了整個建筑工程的建筑質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技術的最主要任務是運用科學的管理職能和方法,促進建筑全行業的質量提高是這項工作的最主要核心之一。對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將科學技術管理和建筑項目管理工作有機地融合到一體,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既是對建筑工程本身的管理,更是對現場管理人員管理素質水平的提高,對于現場工作的施工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一絲不茍的敬業態度才能提高建筑全行業的整體工作水平,使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

參考文獻:

[1] 鄭少瑛,周東明,王力強. 土木工程施工組織[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 張立新. 住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與案例精選[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篇7

關鍵詞:鐵路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體會探討

一、項目的安全質量的控制

1、安全的控制

基于高鐵建設復雜性,安全工作作為項目管理的一大重點,特種作業、農民工管理、危險的施工環境等多種客觀因素讓安全工作難上加難,再加上國家國家對高鐵施工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殘疾、死亡賠償費的劇增,安全工作逐漸成為管理中的一大難題,直接影響到整個施工單位的效益和聲譽。那么如何做好安全工作?本文認為首先要從思想意識上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作業人的安全教育培訓,班前講話、安全交底必須做到,設立安全專兼職人員,加強現場巡邏,做到及時反饋現場動態,遏制安全事故萌芽,定期召開安全生產列會,加大安全檢查力度,定期通報,賞罰嚴明,建立安全隱患排查問題庫,深究問題,限期整改。

2、質量的控制

首先要從原材料引進上進行控制,把好原材料進場“三關”,做好源頭控制,對特殊材料的儲存和檢驗一定要按照標準執行。其次要加強施工過程的控制,加大偷工減料的懲罰力度,領工員、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是過程控制的關鍵行人物,把好每道工序,做好各種防范措施和應急方案,24小時全程監控,實行先交底后開工,先報檢后施工,確保一次成優。最后是對成品的檢測,一定要按照標準執行。

二、項目成本管理

1、不能夠忽視機械設備的控制

機械設備的管理占項目成本控制的很大一部分,機械設備利用率不高,達不到最大化,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的配置不優,會導致施工進度緩慢,進而大大影響工期和成本,那么怎樣才能讓二者兼得?本文認為首先在項目開工初期就要根據整個項目工程情況做好設備引進方案,包括將要引進規格型號、進場時間以及需求數量等方面,再根據工程的實際進展情況合理調整。其次是在機械設備過程中的管理,對每臺設備建立工作臺賬、保養臺賬,對每臺設備的性能進行實際的評估,優者引進,劣者淘汰,定期檢修。最后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操作手積極性,爭取設備利用最大化,人員利用最大化,不閑置,不浪費,不窩工。

2、材料管理

高鐵施工的大型原材料基本上都屬于甲供料,除了把好“三關”外還要在材料使用過程進行監控,工程部、物資部根據工程實際進展情況做好材料供應計劃,需要什么樣的品種,需要什么樣的規格,需要多少數量提前采購,超前謀劃。此外還要定期對進出場材料進行盤點,分析贏虧,查找漏洞,及時彌補。加強混凝土拌合站的管理,一是為了控制混凝土質量,二是為了較少混凝土的不必要浪費,不超拌,不少拌,不漏拌,確保用在刀刃上。最后是要做好廢舊材料的管理,及時處理,小型材料的采購制度,貨比三家,擇優而選。

3、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簡單的說就是吃、喝、拉、撒、住、行、用,大到駐地的建設,辦公設備的采購,小到每一張紙,每一滴水,都要精打細算,盤點分析,后勤管理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一定要抓主線,就主力,一個良好的后勤管理不僅能節約和控制成本,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施工生產的積極性,雖不能直接的表現出節約了多少錢,但起到的隱性作用較大。

當然施工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還是施工過程的控制,由于高鐵施工技術難度較高,施工過程中出現錯誤,施工質量不合格偶有發生,當然也包含部分參加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出現低級失誤,一旦出現質量事故或返工將會大大的增加成本。

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單指管理者應有的責任,還要落實“三全”控制,也就是全過程、全項目、全員的控制。項目的成本在控制的過程中,具備著較為實質性的內容,包含:每個單位、每個部門的班組經濟核算以及責任網絡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將適當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例如:成本節約獎懲、物資管理制度、財務報銷管理制度等,以這樣的方式將全員參與的積極性有所調動。完善管理制度,只有應用這樣的方式,才可以將項目成本的全方面控制得以實現。能夠將成本控制的全過程管理有所實現,對每一項制度的落實程度是重點,要求人人平等、有章可循。

三、項目利益最大化

投資價是在競標之后所設定,相對固定的投資模式使得收入也是固定的,可是根據招投標的現象來分析,每一個項目其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夠統一看待。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原設計的方案部分地方可能會不符合實際情況,想要將項目的收入在收入固定的時候有所增長,這就是所謂的第二次經營,那么以下幾個方面就不容忽視:(1)工程變更索賠資料的及時收集和簽認。對變更所產生的損失,要有理有據,多和設計院溝通;(2)細致審閱項目合同。對合同內和合同外的清單進行清理,加強可調項目的過程管理,將資料收集、整理、和完善;(3)審查設計文件。項目工程的具體數量要透徹掌握,將設計文件當中的問題及時發現,然后在資料收集以及反饋的及時性方面要做好;(4)做好單價分析,量差調控。

項目的成本想做好最低化,要按照市場中的相應價格對施工定額有所編制,編制的過程中對成本是否合理降低要嚴格關注,接著要正確的實施施工的定額,不可以忽視施工定額。此時,施工的定額是會發生改變的,施工的階段,不同的項目所出現的狀況有所不同,例如:環境變化以及跨度情況等。所以,要按照市場條件的變化和價格的變動等情況,時常的調整,可是嚴謹的流程是一定要做到的,要符合成本最低化的原則。

四、項目的進度控制

將項目目標有所實現是項目進度控制所制約的,能否讓項目管理成功,對項目施工按期完成是重點。對項目的進度要合理控制,就是審核施工圖時要非常細致,并且要嚴謹的調查施工現場,例如:社會環境、當地人文、天氣情況以及交通運輸等。同時計劃工期方面要有所確定,往往招標的過程中,標底工期是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的單位有必要對此工期有所參照,并且將自身的資源狀況有效結合,讓計劃工期可以合理制定,可是就標底工期而言,計劃工期一定要比標底工期略小。

此外,進度計劃的完成要進行實時監控,按照完成進度計劃的程度,來適當的調配資料,例如:對材料供應的加強、施工方案的調整以及設備、人員的增加等。進度計劃的編制要和實際的施工相符,要對工程的進度實施每周總結的定期計劃,工期若產生滯后,一定要及時的將原因找尋,讓趕工計劃盡快開展。同時,每天、每月、每季度都要開展進度的總結。在趕工期方面要盡量避免,不然會產生較大的資源投入,施工成本就會大大增長。

五、項目的竣工驗收

工程的結算在竣工驗收合格之后才進行,所以開展驗收工作時,有必要在施工的工作完畢之后第一時間完成。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及時的整理工程資料,特別是現場施工中的資料,材料質保資料、管理技術類的資料等。一定要將整理的過程進行在施工的過程中,在工程建立方面的簽字驗收要具備實時性,也就是從工程的項目開工時就要開展驗收流程。驗收的流程此外,尤為重要的是施工的單位有必要和工程監督的主管部門、建設主體的單位以及兄弟單位合理溝通。施工過程是較為程序化的,再將驗收完善,才可以進行交付使用。施工的單位是核心的建設工程單位,溝通能夠將相互之間的關系得以維護,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將驗收施工的順利開展得到保障,那么工程施工的階段才能夠盡快的完成。同時,最大化的項目利潤、費用的有效減少和資金的回籠才能夠得以確保。

總結:

根據以上的論述,鐵路工程在項目管理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較為復雜的,不確定因素,具備著嚴格的質量性能、成本預算、時間進度以及工作范圍等因素,想要將項目建設的目標有所實現,有必要將每一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讓團隊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充分發揮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要力求將鐵路建設工程的項目管理方面嚴格把控。

參考文獻:

[1]戚國鋒.鐵路工程項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經驗淺談[J].城市建筑,2013(01).

[2]賈書弘.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分析[J].南京理工大學,2012(04).

[3]賀雪松.成灌鐵路車站工程施工管理綜合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2010(10).

篇8

[關鍵詞]智慧城市;數字化;檔案管理 文章編號:2095-4085(2017)05-0146-02

1城建檔案數字化工程的基本概念

檔案數字化,就是把紙質檔案、照片檔案、錄音檔案、錄像檔案、實物檔案等變成數字信息,以實現不同載體形式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和檔案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共享。檔案數字化工程目前主要是紙質檔案數字化,即將檔案文字、圖表、圖紙等變成數字信息,從而實現利用計算機進行存儲、檢索、分析的目的。在王村新城檔案數字化管理過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1.1檔案目錄的數字化

(1)檔案的目錄統一使用excel電子表并加入超鏈接,點擊超鏈接直接查找檔案合同掃描件,以便查閱合同具體內容。

(2)卷內目錄填寫規范,序號:以一件自然件或一組文件為一順序號;文件編號:完整的代字代號;合同名稱:合同全稱或規范化簡稱;日期標準格式為:20010101,同一條目內時間取文件最后形成時間。

1.2實體檔案的圖文信息數字化

王村新城所有的合同檔案通過掃描、攝影、攝像等方式進行數字化采集,從而實現圖文信息的計算機存儲、調閱、分析。

1.3日常檔案管理業務的數字化

將檔案的業務指導內容,審核意見,審核結果,圖書資料的著錄,檔案變動登記,檔案的始由、貯藏、借閱、變動等檔案管理信息,通過計算機軟件管理的方式進行數字化。

2實施過程是紙質檔案數字化工程的核心(圖1)

(1)設立專用的檔案儲藏室,定做專業的圖紙檔案柜,方便圖紙、檔案存放和查閱。實施過程根據檔案儲藏室面積,有重點、有步驟的實施,對使用頻率高的或重點工程檔案先進行數字化存檔。紙質檔案數字化流程一般為檔案整理檔案掃描(文字、圖紙)圖像處理圖像存儲目錄建庫數據掛接數據驗收數據備份。在整個流程中要注意幾個關鍵點。

以作者所在項目為例,相關建設合同簽訂了123份,每份合同都根據紙質版掃描生成PDF文件存檔。為防止出現混亂,對檔案原件帶來損壞、泄密等不良后果制定了周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與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因此,在數字化工程籌備階段就對紙質檔案數字化工程各步驟的具體細節多次進行預演推敲;就各操作環節中容易出現問題的節點建立了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技術標準;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工作流程規則操作,按技術標準驗收。認真填寫紙質檔案數字化轉換過程各類登記表并及時整理、匯總、裝訂成冊,在數字化完成的同時建立起完整的記錄,從而確保整個檔案數字化工作計劃有序、操作流程清晰、責任分工明確、驗收嚴格把關。

(2)掃描、編輯處理及存儲。數字化工程的實施重點是掃描與編輯處理,其較為復雜。首先,在掃描時嚴格按文件分類掃描,根據紙張情況選擇掃描方式、確定掃描分辨率及相應參數,掃描過程中及時調整亮度、對比度,使掃描后的影像盡可能保持檔案原貌,使圖像清晰不失真,亮度適當,同時生成jpg或pdf等相應格式的影像文件。其次,圖像編輯處理是整個掃描過程中保證圖像質量最關鍵的技術部分,因此要對影像文件進行糾偏、去污、裁邊等編輯處理,同時去除影像文件背景,其可以有效節約存儲空間。處理完成后的影像文件要進行存儲。

3數據的存儲與安全是實現數字化的最終保障

當今任何一種計算機的存儲技術都還不能實現100%的可靠性,在檔案數字化應用中可能會遇到突發性的災害,因人為過失、計算機故障、存儲介質損壞等各種原因,基礎數據都可能會遭到毀滅性的損失,因此對基礎數據要采取多介質、多地點的存儲與保管方式。在此基A上還要建立數據備份制度,定期對基礎數據進行及時地備份。對備份數據同樣采用定期檢測,三重乃至多重備份等必要的方式,以確?;A數據的高度安全性。

4王村新城檔案數字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經濟效益。過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辦公人員和辦公費用為解決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漲。而數字化管理檔案使傳統的以紙質為載體的檔案信息對象轉為機讀檔案,不僅節約了保管費用,節省了占地空間,而且查閱起來極為方便迅速,從而避免了反復印制資料而造成的紙張和人員的浪費。

篇9

一、作業成本法對企業環境的依賴性分析

作業成本法是制造環境變化的產物,其最初動因是為了解決制造環境變化后制造成本信息失真而提出來的。作業成本發展到今天,其適用范圍不再局限于制造企業,其目的也不再局限于為成本決策提供信息,而成為了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制造環境的變化催生了作業成本法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電子技術在企業制造和管理中的應用,企業生產和管理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在產品成本構成中,以直接人工為主要內容的直接成本所占比重日趨下降。與此同時,以機器使用成本為主要內容的間接制造費用成本所占比重持續上升。在這一制造環境下,以單一的人工工時或者機器工時為標準的間接制造成本分配方法,嚴重扭曲了產品生產成本,常常導致企業生產決策、定價決策的失誤。而且,隨著技術進步速度加快,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產品的市場價格日益逼近生產成本,市場競爭格局已經不能容忍傳統制造成本下的成本信息誤差,作為傳統的制造成本法替代方法的作業成本法應用而生。

(二)適時制生產模式推動了作業成本法的發展

適時制生產模式是為了適應“零庫存”目標而建立起來的產品生產系統,其最初的動機是消除產品制造過程中多余的生產環節和存貯環節對資源的浪費,后來被推廣應用到企業物資采購、產品銷售等諸多方面,從而成為了企業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買方市場環境下,企業要想贏得競爭優勢,必須加快技術更新和產品更新換代,一成不變的產品品種和大批量生產組織方式逐步被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組織方式所取代。企業必須適時組織產品生產,保證生產經營各環節有序運行。為此,必須將產品質量管理深入到生產作業層次,通過作業成本管理,協調各生產環節的關系,消除由于不同生產環節失調引發的作業鏈中斷,如廢品的出現,以避免生產秩序出現紊亂。

(三)現代信息技術為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提供了條件

與傳統制造成本法不同,作業成本法不再以產品成本為成本核算的唯一對象,而是把各生產經營環節的作業也作為了成本核算的對象,并以各作業成本發生的動因作為成本費用分配的依據,計算最終的產品成本,不但明晰了產品成本與資源消耗之間的因果關系,緩解了成本會計信息失真,提高了成本信息的決策相關性,而且還強化了成本信息的時效性。但是,作業成本法以多作業為成本核算對象,以多動因為成本分配標準,其數據處理的工作量要遠遠大于傳統的制造成本法,必須以精確且高效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為平臺。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ERP為代表的管理型財務軟件集成了企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并在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提供了條件。

二、我國成本會計體系與企業環境的不匹配性分析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我國企業來自國內外的競爭日益激烈,加之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產品價格日益向成本逼近,盈利空間越來越小,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客觀上要求成本系統準確地識別每種產品和服務成本,為產品決策提供準確而相關的成本信息。在這種環境下,我國部分企業對作業成本會計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的作業成本并沒有改變現有的以制造成本為主導的成本會計體系的格局,難以適應新的制造環境對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成本會計系統與制造環境的不匹配性

目前,我國企業在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仍然以傳統的制造成本法為主,實施作業成本法的企業并不多見。這一成本核算和管理狀況,勢必造成成本核算工作重復,并難以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由于傳統的產品制造成本信息存在扭曲,只能借助于管理會計系統對傳統制造成本進行二次加工,導致成本會計信息時效性差、信息轉換成本高,嚴重制約了成本決策的適時性。

(二)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與作業成本法不匹配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幾家主流軟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相繼開發出了適合我國企業應用的本土化ERP軟件,其技術水準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完全可以作為企業作業成本法應用的平臺。但是,我國企業不少會計人員出于工作習慣考慮,對ERP常常采取抵制態度,導致物流信財務信息基本上失去了動態地、適時地反映企業資金運動的職能和功能,限制了作業成本法的推廣。

(三)成本會計系統與管理會計不匹配

傳統的按照人工工時分配間接費用的制造成本法,反映了上世紀80年代以前企業面臨的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決策對產品成本信息質量的較低的要求。制造成本法屬于傳統的財務會計范疇,它更多的是關注財務報告對成本信息的要求,因而其主要核算對象自然是產品而不是作業。在制造成本法下,產品成本與資源消耗之間的因果關系雖然比較明確,但其間的數量關系卻很不清晰,影響了對產品成本所要進行的定量分析。所以,在制造成本系統之外,還必須另行建立一套管理會計體系,從現有的制造成本會計系統提取成本管理信息,以便進行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

三、以作業成本為基礎的成本會計體系的構建

(一)以作業成本法改造制造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并不是對傳統成本制的否定和替代,作業成本概念和成本動因概念的提出,只是對傳統制造成本法下被扭曲了的間接成本信息進行了矯正,其對傳統制造成本法下未被扭曲的“直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等)信息仍然持肯定的態度。作業成本法的核心思想在于盡量根據成本動因,將作業消耗的資源耗費合理分配到產品之上,以保持成本信息的相關性。作業成本法變產品中心為作業中心,資源消耗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演化成了產品與作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和作業與資源之間的關系,增強了成本信息的可理解性和真實性。

(二)實現作業成本法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與傳統的制造成本法相比,作業成本法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度得以顯著提高。如前所述,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對象除了產品成本之外,還包括作業成本,從嚴格意義上講,作業成本信息不屬于財務會計信息,而且作業中心也就是管理會計的責任中心。與此同時,作業成本法以動因作資源分配于作業、作業歸屬于產品成本的基本依據,其所提供的作業成本信息,對于作業和產品而言都是可控的,增強了管理會計的功能。

篇10

1.流程重組

1.1 分析服務對象需求手術室的服務對象分為三類人員,分別為患者、手術醫師和本科室工作人員,通過文獻檢索和專家咨詢,針對不同服務對象,分別設計服務指標調査問卷,得到評價手術室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

   (1)對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調査問卷50份,回收48份,其中手術室環境舒適、麻醉手術安全、醫護人員態度認真、耐心細致地解釋患者的所有問題是評價手術室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

(2) 對手術醫師發放調查問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手術室護士技術過硬、手術所需的物品準備齊全、器械儀器性能良好、潔凈度達標、感染控制嚴格、公共設施完善是評價手術室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

(3) 對本科室工作人員發放調查問卷25份,回收25份,其中職業防護措施保障到位、工作流程優化簡便、科室管理人性化是評價手術室服務質量的指標。以上為影響手術室服務質量的因素。

1.2 評估現有的工作流程手術室現有工作流程分為技術操作流程和管理工作流程,技術操作流程包括各項手術配合相關的技術操作,如冠狀動脈搭橋術配合流程、髖關節置換術配合流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配合流程等;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各項護理班次履行職責的流程,如洗手護士工作流程、巡回護士工作流程、接送患者工作流程等。筆者認為技術流程以業務為核心,強調對外科手術順利開展提供技術保障,管理流程以制度為核心,強調為手術室業務技術安全提供保障?,F有流程側重于避免因護士責任心不強、經驗不足或違規操作,導致執行不利和工作失誤,但是沒有考慮到服務質量方面的要素,沒有將優質護理服務貫穿到整個護理活動中,需要進行重組。

1.3改進措施

1.3.1設計服務措施,實現手術室服務的高質量在業務流程中,例如:在供應組護士工作流程中,通過調整器械包內器械數量和種類,改變了以往一個器械包只能做一類專科手術的局面,有效提高手術器械的使用率,降低器械的空消率。在管理流程中,例如:在術前訪視流程中,利用自制的圖文材料進行宣教,使用規范用語加強溝通,準確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有效做到了護理人員以良好的職業形象人文關懷手術患者。在輸液(或輸血)流程中,完善套管針穿刺前宣教內容,有效緩解患者術前緊張情緒。

1.3.2增加質控環節,實現手術室服務的高標準如在巡回護士工作流程中,增加術間檢查環節,要求術前監控潔凈度、溫濕度、設備性能和物品供應,若有問題提前解決;在洗手護士工作流程中,增加術后評價環節,及時更換術中不好使用的器械,確保手術室服務質量的可靠性,有效提高手術醫師的滿意度。在感染控制流程中,通過細化三區環境清潔消毒和廢棄物處理環節,配備足夠量的鉛板和鉛衣、護目鏡、檢查手套等職業防護用具,得到手術室各級工作人員的好評,同時提高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和能力,降低無菌手術的感染率。

1.3.3運用績效考核體系,加強重組流程的執行力細化手術室人力資源績效體系中服務質量三級指標的內容,量化重組流程中的優質護理服務舉措,增加服務能力與效率指標,體現出每名護理人員服務質量的個性化和真誠因素。并將績效考評結果與獎金、培訓、專業發展緊密結合,通過認真按照重組的工作流程規范所有護理工作,提高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

2.體會

手術室工作流程重組自2014年1月實施以來,有效提高患者和手術醫師的滿意度,患者滿意度由90.41%提升到96.33%,手術醫師滿意度由85.67%提升到95.28%。提高了手術臺的使用率,特別是高峰期手術保障能力,日常規手術最高例數由31例提升到40例。同時,提高了護理人員能力素質,增加凝聚力,有助于團隊文化形成和科室內涵建設。主要體會如下。

2.1 確保流程重組后主動運行在實施流程重組中注重與服務標準的結合,力求每項操作技術、每個班次、每個時間段都有量身定做的服務定式,確保人員能夠執行,便于執行,同時強調通過標準化的流程來指導和約束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改變以往的被動運行模式,真正實現了整體工作有機制的按照流程主動運行。

2.2確保流程重組指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研究顯示,工作人員與服務對象在評價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確認重要的服務行為等方面的觀點存在差異。因此在需求分析、設計服務措施工作中,應做到角色互換,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意見和征求建議,做到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組建多崗位合作的團隊,仔細評估、認真討論和反復論證,力求手術室服務質量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3 確保流程重組所需外部保障條件手術室工作流程重組通過加強工作人員的服務規范,體現了主觀服務質量要求。同時,管理者還要考慮到客觀服務質量要求,應該完善服務設施設備,確保服務軟件和硬件都能夠在較好的水平上。如術間播放背景音樂,有效緩解患者術前緊張和焦慮情緒,同時也緩解了手術醫師、麻醉師和護士高強度、高負荷工作帶來的壓力。休息室配備功能沙發、咖啡機和小食品,為連臺手術醫師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家屬等候區宣教展板放置位置合適,便于閱讀,讓患者家屬知道手術相關的注意事項和護理常識,完善圍術期宣教。